田径训练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6:49

田径训练论文

田径训练论文篇(1)

二、脑瘫障碍的田径训练

敖云波,他是一位脑瘫田径训练运动员。开始来的时候,他晃晃悠悠地走。看到他的时候,我问他:“家住哪?”他说:“阿里河。”“家里有谁?”他说:“妈妈、爸爸、姐姐、弟弟。”他在很小的时候腿、脚、手和别人就不一样,说话也不灵活,自理都很困难。我问他喜欢什么,他说喜欢足球,当时我很惊讶,这样一位学生怎么用脚踢足球呢?我试着跟他踢足球。他晃晃悠悠地把足球用左脚踢出去,我当时很震惊。之后每堂课我都给他球,让他自己踢,等其他学生做完了准备活动,再跟他一起踢。同学会有意无意地传球给他,让他踢球,他能跟大家一起活动,感到很高兴。他还试着上间操,大家也不笑他了,且都投给他鼓励的微笑。他也开始站排了,试着做徒手操、广播操,身体的协调性越来越好,从走着踢发展到了跑几步踢。他跟我训练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动作技术一点点的学,他已经努力去做了。以前在家时他从来不会跑,这无疑是生命的进步。练习一段时间后,他学会了蛙跳、兔蹦、单脚跳、连续跳,还可以做障碍跳。这些练习,不仅增强了他身体的协调性,而且也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在训练中也更加刻苦了。脚磨破了,他并没有停下来,仍然在坚持。我也严格要求他,在跑动中指导他的错误动作,静止时指导和改进技术动作。他听力好,但说话不行,右摆臂右摆腿都不协调。在训练中我加大了他的右摆臂,提高了他右摆腿的动作幅度,让他试着改变技术动作,而不是逼迫他改变技术动作。他的进步是惊人的,在比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

田径训练论文篇(2)

关键词 现代田径 训练 特征 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体育现代化趋势的突显,我国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不断加深。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十分普及。田径运动训练和发展在体育事业现代化的推进下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并且逐渐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新的发展趋势。田径运动训练也逐步形成一定的体系,不断融合、吸收和运用现代化田径训练的思路、策略和手段,有效的提高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促进运动员田径技能的完善和丰富,进而提高现代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和体育事业的繁荣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对现代田径训练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旨在提高运动员专业素质,促进田径运动长远发展。

一、现代田径训练的特征

(一)强度训练,提高身体机能

由于田径训练需要巨大的运动量和身体负荷,因此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要求较高。为了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必须对其进行强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加大训练量就目前而言已经不适宜,因此加大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的强度是现代田径训练的一大特征,以便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更好地适应田径运动的需要。

(二)专项训练,重视关键技术训练

田径运动是一项集合走、跑、跳、投等多种运动形式于一体,以快、高、远的情况决定专项训练的效果运动。所以现代田径训练更多的重视专项训练和关键技术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有针对性和最突出重点的对运动员进行关键技术训练。田径运动最为突出和关键的特征是速度,因此,专项速度训练尤为重要。

(三)素质训练技术化

现代田径运动是是运动员不断挑战身体极限和运动极限的运动,运动员必须具备极高的身体素质。素质训练技术化首先突出的是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在保证运动员身体素质较高能够适应先进技术训练后再对运动员进行技术训练。素质训练是运动员能够有效掌握和运动先进技术的基础和重要前提。而技术能够不断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完善和优化。现代田径训练技术主要是完整练习,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四)强化心理训练

现代田径训练将心理训练的比重大大提高,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心理训练主要针对的是运动员的训练中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问题,有效的心理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将自身状态调整到最佳,以便适应田径训练的高要求和田径比赛的环境以及一些突发性情况。传统的田径训练没有将赛前的心理训练作为重点,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不佳。现代田径心理训练逐渐提高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调整和训练,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整体状态和实力。

二、现代田径训练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田径训练理论现代化

现代田径训练理论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创新,并且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有效的促进田径训练的繁荣。第一,科学选材。现代田径训练理论在不断研究和分析中发现科学选材是提高现代田径训练水平的关键。具有良好的科学训练材料,才能够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和技术。第二,专项训练。现代田径训练理论研究发现田径训练必须以专项训练为主,运动员才能够真正获得训练的成功,在进行训练手段的选择和完善中也要有效结合专项训练进行。第三,因材施教。现代田径训练理论将因材施教,即根据运动员个体的差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作为训练理论的一个突破点,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第四,科学技术应用。现代田径训练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要求先进技术的辅助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运动员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素质和技术的提高。

(二)现代田径训练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田径训练理论的完善和创新,现代田径训练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训练实际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具体表现在:第一,科学训练。现代田径训练的发展要求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以科学化为原则,不仅仅要求训练技术的科学化,还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控制、管理和辅助。科学训练时现代田径训练的重要发展,也是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二,训练强度显著增加。现代田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负荷的要去逐渐增加,因此在训练时对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训练质量的要求逐渐增加,以便适应田径赛事的发展要求。第三,重视心理训练。现代田径训练将心理训练提上重要的训练日程,因为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极高,并且为了有效的应对田径赛事的各种环境和一些突发事件,运动员必须具有极强的心理素质。第四,将反兴奋剂运动进行到底。现代田径训练要坚守运动宗旨和运动内涵,反对不正当的运动竞技。

三、总结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现代化的繁荣,田径运动和田径训练也要不断适应和满足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有效的对运动员进行田径训练,重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并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促进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和田径运动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论文篇(3)

关键词 山东体育学院 核心力量训练 现状调查

一、研究对象。山东体育学院田径专项课核心力量训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山东体育学院田径专业核心力量训练基本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山东体育学院的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程度以60%-80%为主,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提示我院田径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和力量训练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促进教学和训练效果的提升。

(二)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观点分析

1.核心力量训练对田径训练的重要程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对田径训练较为重要。这就跟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在开展核心力量训练的频度和对核心力量的认识程度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建议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际操作效果。

2.核心力量训练与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

表3是天津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和一般力量训练区别的认识程度。山东体育学院有个别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和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存在一定的误区。

(三)山东体育学院主体核心力量训练主客观因素分析

如上表所示,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影响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的客观因素中,认为主要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时间较少,其次是场地器材不够,最后是训练方法较少。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思想上认为核心力量训练重要,部分教师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开展核心力量训练;2.山东体育学院部分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涵盖的关节、肌肉以及以与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且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较少,且较为单一;3.山东体育学院部分田径教师对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和学习的途径较多,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并不集中,以学术论文最为常见;4.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开展总体情况一般,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我院田径专业核心力量训练开展的水平,提高我院田径专业学生成绩。

(二)建议

1.建议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在训练和教学过程中,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际操作效果;2.建议山东体育学院加强适应核心力量训练的场地建设和器材的购置;3.建议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制定更多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4.建议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开设1-2节专门的理论教学课。

田径训练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8-01-01

莲都区一直把田径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的重点项目之一,开展田径项目也是最早的,在各中、小学校的普及面最广,但随着学校体育的多样化,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目光投向了球类、韵律操等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相对缓慢和滞后。了解学生参与课余田径训练的实情,对于推动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科学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对莲都区小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小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动机、课余田径训练的主要项目以及学生对课余田径训练的需求等相关问题,以期对莲都区小学生和有关领导在开展学生课余田径训练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与建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以莲都区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 采取现场发放现场收回的方法对莲都区辖有6个街道、12个乡镇,从中随机抽取6所小学发放问卷。

2 结果与分析

2.1莲都区小学课余田径训练队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2.1.1小学生田径运动队队员参训对学习的影响

2.1.2小学生每年参加比赛次数跟组别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小学生在课余田径训练中训练动机显得比较单薄,大多体现参训学生为了自身来参加训练,相对缺少能够长期保持、积极性高的训练动机。

3.1.2小学生在课余田径训练中参加训练的时间以及校级、镇级、县区级的竞赛次数相对较少,大赛比赛经验少。

3.1.3小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训练会对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有所影响。

3.1.4体育教师在年龄上相对年轻化。体育教师的训练动机不够积极,具有被动性。

3.1.5小学学课余田径训练经费来源单一,投入少,部分学校器材短缺严重,训练工作开展困难。

3.2建议

3.2.1完善训练内容,适当延长训练时间增加和改革训练方法和手段,激发参训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扩大普及率,通过普及促进提高。

3.2.2多组织不同级别的运动会,完善运动会的组织和管理制度,通过运动会来检查课余训练效果和促进课余训练发展;。

3.2.3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解决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改善训练条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训练。

田径训练论文篇(5)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广泛开展,各学校在积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在完成文化课教学基础上,利用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来丰富校园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部分学校相应地成立了各种项目的运动队。田径队是一支较具规模的队伍,田径训练作为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重视。它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普及与开展。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仅活跃了校园气氛,而且还是完成学习体育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训练工作是一项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工作,诸如:学校重视程度、学校条件、教练员的能力水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等等方面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课余训练的质量。为了保证田径课余训练规范有序的开展,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训练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保证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持续规范地开展,为此本研究通过对锦州市4所高中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的调查,以期为更好的开展田径课余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锦州市4所高中从事田径训练的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有关田径业余训练、学校体育等方面的文献20余篇,为选题和后期的成文做好了充分的理论铺垫。

1.2.2 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中学的部分教练和部分文化课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有关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1.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所有问题的提出,根据专家、学者、教授的建议而定。共发问卷28份,回收28份, 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100%。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常规的数理统计。论文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的重视程度调查与分析

田径训练论文篇(6)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广泛开展,各学校在积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在完成文化课教学基础上,利用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来丰富校园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部分学校相应地成立了各种项目的运动队。田径队是一支较具规模的队伍,田径训练作为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重视。它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普及与开展。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仅活跃了校园气氛,而且还是完成学习体育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训练工作是一项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工作,诸如:学校重视程度、学校条件、教练员的能力水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等等方面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课余训练的质量。为了保证田径课余训练规范有序的开展,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训练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保证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持续规范地开展,为此本研究通过对锦州市4所高中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的调查,以期为更好的开展田径课余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锦州市4所高中从事田径训练的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有关田径业余训练、学校体育等方面的文献20余篇,为选题和后期的成文做好了充分的理论铺垫。

1.2.2 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中学的部分教练和部分文化课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有关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1.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所有问题的提出,根据专家、学者、教授的建议而定。共发问卷28份,回收28份, 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100%。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常规的数理统计。论文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的重视程度调查与分析

田径训练论文篇(7)

关键词 运动员 体能 科学化 实效性

在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田径运动是历史上最悠久、最普及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是一项包括跑步、跨栏、行走、跳高、撑杆跳和投掷的比赛,可分为径赛和田赛两种类型。无论是田赛还是径赛,都需要运动员有超高的速度、体能和技巧,可见体能训练在田径赛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质疑的,只有认识到体能训练是径赛项目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并在训练实践中抓好体能训练才能在比赛中取胜。在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中,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虽有所突破,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希望能为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一、田径径赛项目运动员的体能特征

田径运动项目的出现其实是从人类长久的劳动生活中的走、跑、跳、投等自然动作演变发展而来的,它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体质,它对改善人民健康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它还体现到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对国家取得荣誉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体能”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在,它是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是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运动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任何运动项目都需要有体能的支持,任何运动项目的训练也离不开体能训练这一基础。假如没有高效率的体能训练,任何体育运动项目的竞技能力都无法得到保证,体能是运动员自身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运动素质的一种具体表现。田径中跑类项目是以运动员体能为主导的一种高难度项目之一,要求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的高度结合,培养高速度持续跑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所以,田径径赛项目应该不断总结出合理、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能,最终促进成绩的提高。

运动员的自身体能发展水平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自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心理能力等,这各方面因素之间相互独立又有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着运动员体能的整体水平,只有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组织这4方面因素,运动员的训练才能提高有效性。决定运动员体能的4方面因素中的素质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对其训练过程中,应该重视运动素质的训练,运动素质的训练可以通过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等多种方法的结合来完成,培养运动员更加符合专项训练要求的体能发展。

二、当前田径径赛项目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

长久以来,很多田径径赛项目的教练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来讲是不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教练在对运动员步频和步长训练时,往往是根据实际状况和需求随时改变训练方案,缺乏一个固定的训练模式,训练模式都没有更无法说对训练做出合适的指导了。另外,很多田径径赛项目教练多数没有以运动员自身发展状况和技术现状为主要依据,而是多以有着先进技术的国外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得到的数据为主,忽略了运动员的自身体能、竞技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二)缺乏系统化的衡量标准

无论是田径径赛这种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还是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都不能仅仅靠一次比赛的成绩为标准来衡量,也不能只看重短时间内的训练效果,而是要根据观察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表现出来的状态,从其本质上挖掘其体育方面存在的潜力。田径径赛项目运动员的训练观念就是过于重视短暂的利益,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加强对运动员正规的、系统的、全面的训练,以此来衡量运动员的能力和水平。

(三)缺乏体育综合能力的培训

在田径径赛项目的训练上,过于重视运动员的跑类项目技巧训练,这样可能会培养出一大批田径径赛项目“工具”型人才。在当今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下,田径径赛项目运动员的训练更应响应以人为本的理念,教练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应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此外,教育部也规定必须对运动员进行文化课常规科目的教学。因此,田径中跑类项目的训练既应该培训运动员的适应能力、调节自身素质等,还要重视对其文化课以及心理素质的培训。的训练观念中缺乏对运动员文化知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得运动员把运动项目看作是一个任务,而不是从内心喜爱这一事业,这种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缺乏综合能力培养的体育训练观念,将会限制着田径中跑类项目的发展水平。

三、田径径赛项目运动员体制训练策略

(一)使训练更加科学化

由于体能训练是运动员的训练基础,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项目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只有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做好,才能保证竞技项目技术更强。田径径赛项目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必须要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引领着实践训练活动,这样才能保证体能训练的效果达到最佳。体能训练的科学化首先要求田径径赛项目教练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断深入学习专项体能训练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相结合,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果。此外,在对运动员的实际训练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训练

在对田径径赛项目运动员的选取上,应该按照科学标准选取,身村高大、下肢较长、踝围维度较大的运动员身体形态以及身体机能的提高比较容易,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这可以为田径径赛项目取得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身体形态指的是运动员身体外部以及内部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长度、高度、围度、心脏纵横径以及肌肉形状等,田径径赛项目中的任何一种专项训练手段都可以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朝着专项所需要的方向发展。身体机能则是指运动员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在运动中表现的能力。身体机能一方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训练适应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体能训练使得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或提高,从而实现体能训练的最终目的。

(三)重视体能训练的实效性

田径径赛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在平常体能训练中付出艰苦的努力,在体能训练中,要适量地增加时间,但是也不能过大,以免造成运动疲劳等伤害,还要重视将速度训练放在体能训练的全过程,为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做储备。教练还需要不断完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体育事业的改革,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应该吸取以往经验中的精华、弃其糟粕,完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的实效性。此外,田径径赛项目运动员的体能、比赛上的发挥和其心理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在对其体能训练中要重视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适应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等。

四、结语

总之,体能训练是顺利完成各项运动训练的基础,对田径径赛运动员来说,高水平的体能训练是其专项训练的基础,也是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关键。因此说,田径径赛项目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就需要运动员必须加大体能训练的重视力度,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和灵活性,以及提高自身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训练。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论文篇(8)

田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田径课余训练对及早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田径课余训练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很多影响因素的制约。观察了金坛市2007年-2010年近四年的小学生田径比赛情况,归纳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对影响金坛市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全市32所小学田径课余运动训练队。

2.2 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问卷调查研究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影响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质量的因素既有学校领导层的管理因素,也有体育教师训练内容安排、训练方法和自身业务水平的因素,又有学生自身身心、意志品质和家庭观念的因素。

3.1学校领导层的管理因素

表1:学校领导层的管理影响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质量的调查统计表

3.1.1访谈得知约七成的领导不重视体育课余训练,学校没有建立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的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只有35%的学校训练经费能落实,有的根本就没有训练经费,有31%的科任老师不支持学生参与训练。

3.1.2调查的结果表明本市32所小学中只有20%的学校有长期的训练计划,多数学校只有短期的训练计划,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训练计划。75%的学校田径课余训练都是搞“突击”,大多集中在市田径运动会比赛前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有80%的学校训练时间不固定,大部分的学校没有常年训练且训练时间是不固定的。

3.1.3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乡镇合并等原因,导致学校规模的差异日趋加大,小乡镇学校的学生数不断减少,以城市和中心镇学校为多。因此,在运动员选择方面有很大的局限,同场竞技中人数少的学校势必会处于一定劣势。

3.2教练员的训练内容的安排、方式方法及自身业务水平因素

表2:教练员影响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质量的调查统计表

3.2.1忽视理论教学,学生不理解田径运动。调查表明有94%的老师认为理论学习很重要,但上过理论课的只有12%,组织过学生观赏田径比赛录象的只有10%。

3.2.2忽视思想教育、心理教育。 63%的学校制定了队纪、队规,制定过队纪、队规的老师表示迟到、缺席的现象很少;但有42%的学生表示训练或比赛中心情不好时教练没及时教育引导。

3.2.3教学内容安排传统、单一,没想学生所想。训练上容易采用“大锅饭”的标准,以提高成绩为前提,对少年儿童没有区别对待,训练科学性不强,甚至出现狠练的方法,盲目追求成绩。没有考虑到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往往昙花一现。调查研究表明只有的38%学校有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有72%的学生觉得老师安排的训练内容单一乏味,很少运用各种趣味教学方法。

3.3运动员自身身心、意志品质和家庭观念的因素

表3:运动员影响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质量的调查统计表

3.3.1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因素。访谈结果表明有75%的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反映学校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差,尤其是灵敏协调性差。由于学习的负担过重,课余活动时间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学生锻炼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睡眠是一项重要的保证,不能多睡也不能少睡,一般在10小时左右。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6%的学生能够达到9小时以上,长此以往对运动员的身心恢复和发展必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3.3.2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因素。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明该阶段学生在训练中易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和疲劳现象,容易“偷工减料”。而重复训练法是田径训练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只有34%的学生对训练的态度表示能够乐意接受。调查还显示只有43%的学生是自愿参加田径训练的,大部分学生是教师指定要求参加的,也有少部分学生在开始训练一段时间后,会因为怕苦怕累等原因选择放弃。

3.3.3运动员的家庭观念因素。调查表明只有32%的家长是支持孩子参加田径训练的,而大部分家长都是因为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反对孩子参加训练。

4.结论与建议

4.1学校领导层的管理体制欠佳是影响金坛市田径课余运动训练水平的首要因素

4.1.1体委、教委有关部门应重新修订有关中小学体育重点项目的长远规划,特别对田径这个基础项目重点规划,不能单凭田径运动会比赛成绩论定该学校的田径运动水平。应着重考虑培养优秀苗子,建立输送有发展前途的青少年苗子为前提的激励机制,重视少年儿童的科学选材。

4.1.2我们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各年级开设体育拓展课,将田径训练纳入到拓展内容,开展田径拓展课,在学校形成良好的田径运动文化氛围。学校领导应重视每年度的校田径运动会,以此促动全校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加大对学校田径课余运动训练的管理力度。体育教师可选出优秀学生加入按年级或水平划分的梯队参加训练。场地器材方面可根据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的情况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改造现有场地和器材。

田径训练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Mental Skills Training and Countermeasures

XU Yi

(Sports Schoo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641112)

AbstractIn this pape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s relat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thinks that mental training coaches ability to raise the level may become the key players, and explores the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approach of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Key wordsfield atheletes; mental skills; training

0 前言

体育竞赛不仅仅是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心理因素的抗衡。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员技术、战术能力的发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田比赛中,运动员尽管有良好的体能和技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作为基础,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1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及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能和技术发挥的基础

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田径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①运动训练和竞赛在对人的身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田径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心理能力也是充分发挥身体能力的技术、战术能力的保证,更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途径。

李明等认为,对于在大型田径赛事上的选手实力未发挥而错失得牌机会,主要因素归于选手的心理素质不佳,而非努力不够;并认为选手普遍缺乏长期、系统的心理训练。许多田径运动员表现失常,意外“中箭落马”表现与预期出现落差,反映出我国田径选手的心理素质还要再加强。②

田径运动员常在激烈的比赛中频频失误、甚至表现大为走样的情形时有所闻,也印证了体能和技术于比赛中要能充分的发挥,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

2.2 心理技能训练是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研究显示,对于优秀田径运动员训练比例是体能、技术占30%,心理占70%。③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由于体能与技术相差极微,比赛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心理状态的好坏。一名田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应属于自己的心理控制范围内,他必需体会什么是“应该做的”,为赢得胜利,需专注于行动,并排除负面思考,才是当前适当的目标。心理训练便是以各种心理技能及策略,对田径运动员实施系统化的训练,目的在于增进田径运动员的表现;心理训练也是在培养和发展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对负面影响表现状态的控制与调整能力。因此,田径运动心理训练理论的认知是教练及田径运动员的基本课题。心理技能训练是近代运动训练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影响、制约着田径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体现,可促使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

2.3 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相关研究

近几年研究以心理技能与田径运动员的研究,一部分学者采用问卷调查法或实验法进行探讨,但大多数研究主要基于理论思辨进行分析。如孙学川等人④(1988年)采用实验法,用跑台、监控系统、心率仪等仪器,并借助运动员达到生理极限时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利用拐点法对运动员的毅力品质进行了量化的测定。李靖等人⑤(1991年)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心理技能因运动项目不同而存在差异;同一运动项目不同性别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无显著差异;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全面发展水平一般都较高。宋文玫等人⑥(1994年)理论分析了比赛中运动员怯场的原因――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并提出应有意识地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以解决其怯场心理;黄淑杰等⑦(2002年)提出应根据专项和个人特点培养武术、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此外,宋中良(2002年)采用现象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结果发现:闭锁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主要表现为克服内部困难;开放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主要表现为克服外部困难。袁静⑧(2003)等通过分析比赛成绩和运动员心理,揭示这些心理特点与获得优异成绩的关系;郝建平⑨等(2009)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田径运动员心理特征进行综合评定,并给出了合适的建议;万艳红⑩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实践,提出教练员应该善于在训练中采用心里预防和心理卫生措施。

2.4 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相对来说,男性田径运动员的自信心、动机、压力处理与逆境调适、可教导性及专注均显著优于女性田径运动员;年龄上较年长者优于年龄较低者;训练年数较长者优于年数较短者,年数越长其团队精神也欲佳;训练年数愈长者及运动员在专注于自信心的表现上显著优于训练年数短者。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表现最佳是可教导性,表现较差需要加强项目大多为专注与自信心。

2.4.1 巧用认知技巧

优秀田径运动员与一般田径运动员除了在体能和技术上有所差异外,优秀田径运动员比一般田径运动员善于利用各种认知技巧,如心象训练、自我谈话、专注、压力管理等,以保持注意力集中、降低焦虑,进而提升运动表现。

2.4.2 专注与自信心

运动水平上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亦显著优于一般田径运动员,尤其在专注与自信心层面,并对成绩表现有预测效果;然而研究却也发现,专注与自信心是田径运动员认为最重要但与实际表现却是差距最大的心理技能,国内选手专注与自信心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参加国际大赛选手的专注力反而低于只参加国内大比赛的选手,推论原因可能国内选手参加国际赛的经验较少,多数的选手并非如预期调整到最佳状态,故也少有突破个人成绩的最佳表现。

2.4.3 自信心与目标导向

技术水准较高的田径运动员,其压力因专注与自信心,则显著高于技术水准较低者。田径运动员认为最重要的心理技能为建立自信心,且曾修习田径运动心理学课程在动机、自信心向度上高于未修习者。最常被训练的心理技能是目标设定,接受最多训练的心理技能为可教导性,而最有效的心理技能为积极的自我对话。

2.4.4 心理技能知识获取

心理技能可以帮助田径运动员增强表现水平;而在心理技能接触时期,在初级阶段学习时接触较少,高中时期或是进入选手期。在参加比赛后,根据临场比赛所发生或是面对的状况,教练给予现场的指导,或是赛后检讨,才得知如何面对困境并调整自己。大多选手并未受正式、有系统、长期的心理技能训练,这需要根据选手差异性,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训练计划,提升选手成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近年来,有关心理技能训练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田径运动心理学家、教练、及田径运动员所关切的议题。他们一致认为田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表现不再只是体能训练的多寡,更重要的是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特质。田径运动员在参与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不但要消耗很大的体能,而且也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须具有较强的战术意识、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应付错综复杂的局面,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如果田径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所需的心理技能不好,则战术意识不强,随机应变能力也较差,在困境下出现有勇无谋,束手无策的窘境,即使是体能、技术与战术等训练比较理想,也难于在比赛中取得优胜的成绩。所以对于外在环境的变化观察与因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比赛情境、观众的叫声、对手的习性与战术的改变等,田径运动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适到最佳状态,找到最好的因应方法,另外,对于竞争对手的行为、比赛节奏与战术的掌控,亦是田径运动员必需面对与处理的问题。

研究亦发现要让田径选手达到国际级的水平,则除了竞技的发展外,也要特别在动机和专注的能力上加强;田径选手接受教练指导程度良好的情况下,教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田径运动员人才的培养,教练的工作任务是要帮助田径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训练质量和技术水准,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一定的体育专业技能和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3.2 建议

教练在对于选手的指导上,尽量力求客观。当选手们有相同表现时,不因水平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见解。因为这可能会影响选手信任教练及接受教导意愿的程度。在我国选手接受教练指导程度良好的情况下,提升教练的专业能力可能成为我国选手水平提高的关键。

近年来亚运、奥运或世界锦标赛,国内代表队选手常有足够实力夺牌选手,因临场表现欠佳,心理素质不足而错失夺牌机会,对于这样情况:(1)应加强相关田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课程;(2)建立田径运动员系统化的训练计划;(3)选择正确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时机及拟定个别化的训练方案;(4)增加办理田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相关学术研讨会。

注释

①高骏.田径运动员心理能量与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性研究[J].田径,2009(2).

②郑双喜.对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2).

③李明,魏家俊.对我国田径运动员心理竞技状态机控制能力的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12):128-129.

④孙学川,等.运动员毅力品质定量评定方法―拐点法[J].成都体院学报,1988(3):35-37.

⑤李靖,等.不同项目运动员一般意志品质的量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1(8):21-23.

⑥宋文玫,等.竞技比赛中“怯场”与意志力的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1994(3):44-45.

⑦黄淑杰.武术运动员意志品质及其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2(3):74-75.

⑧袁静,沈小乐,王建民.对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初探[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6卷(3):79-80.

田径训练论文篇(10)

关键词:田径;训练;教学;问题前言

田径运动又称为田径,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统称。一般是以高度和距离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的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比赛项目叫做径赛。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跑,竞走和越野构成,还有一些全能的作何比赛。田径比赛具体的项目有:短距离跑步比赛、长跑、跨栏跑、障碍跑、接力跑、马拉松、竞走、跳高、撑杆跳、跳远、三级跳远、推铅球、铁饼、链球、标枪等。

1.田径训练的特点

田径运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田径运动和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走、跑、还是跳、投都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的技能,是田径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田径运动和这些自然地动作相连,这些动作的正确和规范有作于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第二,田径运动是一项广泛的运动。田径运动有着自己的个性,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田径运动一般都是个人参加的项目,只有接力是一个例外。但是团体的成绩还是有每个人的成绩相加,田径运动是大型的运动会参加人数最多,项目最多的一个类别,他和射击、游泳是奥运会的三大项目,常言道:“得田径者得的天下”。所以,田径运动实质上是一个需要团结性的运动。第三,田径运动受到的限制比较少,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田径运动。需要的场地简单,无论是在小道、运动场、马路、还是在海滩、山地、甚至是沙漠、森林,都可以举行比赛。第四,田径运动中各种单项的比赛还是接力式的比赛,都可以到达锻炼身体,减肥,锻炼意志的作用,都对人民有许多好处,尤其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有着许多的好处,能偶强身健体,增加个头。

青少年的田径训练对于我国的田径运动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的特点,第一,青少年的田径训练目的明确,主要的目的就是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不断地提高身体的素质。第二,田径训练的阶段性特别强,由于青少年一直在成长,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不断地增加训练的强度。第三,青少年的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一定要得当,不能超过身体的负荷,不然会伤害身体,一生痛苦。

2.田径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在田径训练的教学中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是教师常常忽视了注意点,他们的训练的内容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趣,不遵守学生的发展的规律,内容老旧,多数是以前的内容。没有把田径和其他的项目联系在一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田径项目的训练无聊枯燥,内容更是单一,几乎每年都是一样的内容,现在的学生本来就怕苦怕累,内容引不起兴趣,学生训练的效果一定不会很好。

2.2缺少田径运动的文化教学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不单单是竞技那么简单,它包含着文化和美的欣赏。教师常常忽视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在训练中没有对田径作用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于田径的作用和价值认识的不到位,学生不能认识到田径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益处,不理解田径的历史,不理解田径的作用,不理解田径的美。不能对田径产生兴趣,所以,田径教学的效果不高。

2.3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的科技发达,教师爷应该与时俱进,但是田径训练教学还是以过去的方式。教学的方法简单,单一,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提高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没有得以发挥,激发不出学生的热情。有些老师对于现代的可以一是没有认识到科技手段的重要性,二是有的老师还不会使用现代的可以教学手段。

2.4训练的时间不多

现在的学生再训练之余还要上文化课,在两重压力之下,训练的时间更是不多,影响训练的效果。无论是专业体校还是普通高校的体育专业,都有一定的文化课程,而且要求不低。因此,学生们对于训练的时间自然不够。

2.5训练的负荷太重

现在的学生训练的时间不多,学生又常常的偷懒,训练的方式也是单一,所以,教师们在训练的时候喜欢使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训练的科目,不仅单调,而且教师们对于学生的体力一旦估计不足,学生的训练的负荷就会加重,如果弄不好,会伤害学生的身体。

3.对田径训练教学的对策

3.1增加田径运动的的宣传

对于田径运动训练的无聊和枯燥,学生们都比较不喜欢,要加大力度宣传田径运动的好处。田径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的项目,能够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身体的机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而且田径运动的场地要求简单,在学校也易于实行。

3.2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过去的教学方法老旧还没有效果,现在可以使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第一,选用科学的训练计划。好的训练计划是训练教学成功的一半。高质量的训练计划能够增加训练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技能。训练计划一定要遵守以下几点要求,其一是遵守学生的负荷限度。训练计划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的情况来制定,不能不考虑学生身体接受训练的程度,以免伤害学生的身体。其二是考虑学生的训练的目的,分为日常的体能训练,比赛前的突击训练,赛后的恢复训练。其三是,训练的计划要遵守一些原则,比如:差异化原则,激励原则,周期性原则等。第二,一定要项采用专项的方法,田径训练是非常消耗体力的,不同的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不能混为一谈。在训练时一定要实打实的训练,不能是摆摆花架子。比如,在训练跨栏的跑步的时候,一般的都要求训练跨栏的动作,要求一定要高,实际上,跨栏动作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是双臂的摆动一定要协调,其二是一定要消除恐惧的心理,跨栏比赛中,因为心里恐惧跨栏失败的比比皆是。而不是简单的调的高就会过去了。第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田径训练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对于动作的要求严格,必须熟悉的掌握动作的技巧和要领。但是,一般的讲解对于复杂的动作起不到多少作用,所以,多媒体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用多媒体重复播放所学的动作,可以清晰的讲解出动作的精髓。还可以采用慢动作的分解,来演示出动作的发生,方便了教师演示动作快,学生看不清的现象。

3.3调整田径训练内容

田径训练的目标应经从培育一个运动员变为培养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体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也不应该是简单的体能和技术的训练,还应该加上人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田径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更好地了解田径这项运动,能够对田径的兴趣更加的浓厚,起到更好地训练效果。对于训练的内容应该加以更新,不能年年是一套,应该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及时的更新训练的内容,把最新的知识都运用到训练教学的内容里。

3.4完善田径训练的制度

教师应该把训练的管理制度和教育的制度完美的结合,满足田径训练的目的。田径训练的目的无不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身体的素质。教师在田径训练中一定要丰富田径训练知识,不光是如何提高训练效果的知识,还要知道如何搭配营养知识,提高运动员的营养,损伤治疗知识,防止受伤留下后遗症。

4.结束语

在田径运动的训练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田径训练的特点,来开展田径训练教学的活动,把握住高质量田径训练的教学方法,增加训练的内容,使用科学现代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得田径训练教学可以顺利完美的进行,提高田径训练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骆向红.简析高中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3-08-25

[2]张宇.简析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运动,2013-11-20

上一篇: 小学教育语文论文 下一篇: 初中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