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7:30

糖尿病管理论文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1)

14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87例,年龄47~86岁,平均年龄(64.51±2.46)岁,病程6个月~23年,平均病程(8.91±1.65)年。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14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单)、对照组(双)(每组74例),两组上述资料(病程、例数、年龄、性别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如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设立咨询处及时解答患者提问等;研究组在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基础上给予相应强化措施,包括建立完善健康档案、举办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建立量化随访档案等。记录两组Ⅱ型糖尿病患者干预两年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GLU)、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等]变化情况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x±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检验:

两组Ⅱ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各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法实施社区管理后,两组GLU、TC、TG、LDL-C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HDL-C则较干预前显著增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两组Ⅱ型糖尿病患者经不同方法实施社区管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5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患者需终身服药控制血糖,对其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伤害。研究表明,有效控制血糖含量是保障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若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将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应引起相关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有研究显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若加入针对性的社区干预措施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对患者获得满意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但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患者经传统社区管理后血糖、血脂较干预前仅小幅改善,且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7.57%,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原因可能为:①Ⅱ型糖尿病患者对遵医嘱用药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偶尔不遵医嘱服药并未造成严重后果;②患者因病程长、服药时间长,对药物治疗失去信心,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排斥治疗;③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临床疗效,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④家属无法对患者治疗过程提供有效配合,患者治疗自信心较差。针对上述因素,有学者提出在Ⅱ型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强化措施有利于其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及预后。本文中研究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以往社区常规管理基础上加入建立完善健康档案、举办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建立量化随访档案等强化措施后,其血糖、血脂检验结果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11%,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Ⅱ型糖尿病社区强化管理措施:①根据患者病史、家族史、药物治疗史等情况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有利于社区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患者实际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服务;②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如治疗依从性、负面情绪、治疗自信心等,根据评估结果提供正确有效的心理干预,如讲解遵医嘱治疗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列举临床治疗病例提高其战胜病魔自信心、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提高其积极性等;③不定期利用宣传册、展板、讲座等方式提供糖尿病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等内容,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感;④根据患者家庭关系、自身近期血糖控制情况等内容建立量化随访档案,对近期血糖控制不佳或家庭关系紧张者可适当增加随访次数,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⑤设立24h服务热线、网络答疑、咨询处等多种形式社区服务,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适当采用其提出的合理建议,使其由糖尿病社区管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提高其积极性及责任感。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2)

选择天津市东丽区的2个社区根据WHO1999年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社区管理组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26~75岁,病程4~22年;常规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4~82岁,病程3~23年。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经济水平、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社区管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社区干预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健康教育指导

按照“教授讲座为主,资料科普为辅”的原则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并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其它方式,如患者不定期去医院与医生、护士面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利用授课闲暇时间,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分享等。

1.2.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坚持“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定时定量”的原则,少食或不食甜品、蛋糕、淀粉类、瓜果等高糖食物,多食高纤维食物(如绿色蔬菜)、粗粮及其制品(如粗谷和小麦)、优质蛋白食物。切忌暴饱暴食,同时戒烟戒酒。

1.2.3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坚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原则,安排在早、晚餐后半小时为宜,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年轻人可选择骑自行车、游泳、舞蹈,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方式。

1.2.4心理指导

心理因素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是影响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原因。因此,社区管理中,一是要让患者以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糖尿病,二是要了解患者产生消极心态的真正原因。帮助患者克服“满不在乎”和“过分在乎”的不良倾向。

1.2.5用药指导

督促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社区管理中,不仅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说明,还应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同时,应当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

1.3观察指标

对社区管理组和常规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进行监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比常规组患者,社区管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明显降低,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3)

2健康管理期间患者自我检测情况

2012—2013年间患者每月至少测1次空腹血糖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2.00%和37.00%,每月至少测1次餐后2小时血糖的人数分别为21.00%和35.00%,每3个月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的人数分别为0.00%和19.00%,1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人数均为100.00%,1年至少测1次尿微量白蛋白的人数分别为22.00%和20.00%,见表4。健康管理期间患者疾病转归情况2012—2013年期间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19.94%和36.94%,发生冠心病的比例分别为2.98%和0.00%,发生脑卒中的比例分别为4.91%和19.56%,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比例分别为6.10%和11.90%,发生肾脏病变的比例分别为3.72%和0.00%,发生神经病变的比例分别为2.38%和8.89%,见表5。

3讨论与建议

3.1探索个性化健康管理,提升干预效果

一项关于糖尿病的20年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健康干预最为重要。该项研究是在1986年开始实施的,研究者从11万人群中筛查出577例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了2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发现,在平均年龄46岁的577例高血糖患者中,6年后顺其自然生活的对照组有66%的人成为糖尿病,而经过科学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群,仅有43%的人成为糖尿病。6年的干预结束后,在20年后进行回访,对照组中有93%患糖尿病。我们此项研究也表明,干预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有了显著改善,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效果空间值得进一步探索[2-3]。因此,应该加强对健康管理团队进行规范的教育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逐渐向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服务能力靠拢,尤其应该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诊疗思维,注意患者生活环境、经济能力、文化观念、社会关系及职业状况等多方面影响健康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干预。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4)

2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自从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于2009年宣布糖尿病全球发病率已经达到2.85亿的惊人数目后,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已经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目前的临床状况来看,糖尿病已经影响到了7%以上的成年人,它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病、脑梗死、肾衰竭、致盲以及截肢的重要因素,每年世界经济至少付出3500亿美元来进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这个数目占据世界卫生总支出的11%以上,而且近年来这个数字仍在不停上升。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50%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加上并没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意识,往往此类疾病被忽略。这部分人群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很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0%以上患者群对于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治疗方法以及相关常识的了解程度相当低,仅限于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得的一些知识,而对于一些已经在治疗的患者也会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不能长期坚持治疗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IDF指出,糖尿病的防治力度和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取决于糖尿病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必须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而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有48%左右的患者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因此必须加强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的力度。

3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的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指的是在治疗活动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宣传,以达到患者了解相关知识、改变不良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方式。在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说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常见临床症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血糖监测方法、指标等,同时简单地向患者说明并发症的相关情况和护理措施,重点让患者了解到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使患者更好配合工作的开展,正确认识糖尿病并积极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饮食指导:食物交换份法是目前社区宣教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即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和劳动强度来计算每天所需要的热量,参考这个数值来进行能量配比,参考食物交换份量表来确定每天供给的量,采用估算饮食的方式来进行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有效控制。②运动指导:让患者认识到运动疗法对于糖尿病的意义,建议采用散步方式来进行适当运动,2次/日,30~45分钟n/次,以心率作为指标进行运动强度的计算,为了避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建议在餐后90分钟左右进行运动。③心理指导: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的特点,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盲目悲观,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以健康、向上的态度去配合治疗。④用药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正确的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和选择合理部位,简单掌握低血糖反应的处理方式。

4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1)提高认知:首先要改善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明白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地在工作中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宣教效果。(2)提高素质:要重视护理人员健康宣教能力的培养,每月进行定期培训,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积极补足自己,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到外进修,请本科医师进行讲课,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3)提高针对性:要明白健康教育的特殊性,不要照本宣科,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个体化、合理化的宣教方案,将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等因素考虑进去。(4)加强沟通:要求护理人员注意和患者加强沟通交流,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有效提高宣教效果。护理人员要耐心、认真的向患者说明,改变患者心中护理人员不够专业的传统思想,树立高大形象。(5)完善评价:要在科室内设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确保持续改进。坚持实施三级质控,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总,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和奖金挂钩,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5)

治疗情况:口服1种药物101例(36.1%),≥2种179例(63.9%);血糖检测:控制不佳123例(43.9%),反复多变74例(26.5%),基本稳定28例(10%),正常55例(19.6%)。治疗依从性与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治疗依从性普遍较低,女性比男性更低,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多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明显缺乏。见表1和表2。

本次调查发现,农村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特别是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其优良率29.6%,女性更低。58.2%的患者对血糖的正常值不清楚,30.7%的患者回答模糊不清,仅11.1%的患者回答正确;63.2%的患者不了解低血糖的症状,67.9%的患者不知道低血糖的自我急救方法。统计发现,本组调查对象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比例较高。

导致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①缺少卫生科普宣传力度:当地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卫生科普宣传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减少,居民缺乏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途径。调查显示,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具有明显差异,特别是与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有密切关系。文化程度越低,经济收入越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越差。本资料统计,50%的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血糖监测了解甚少。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患者,经常出现擅自减药或减少服药次数,甚至停药,导致血糖反复波动,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②医疗保障薄弱:大多数农村患者的社会保障力度较低,特别是医疗保障的力度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较高。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和血糖的监测,医疗费用的支出较高,对收入较低的农村患者来说难以承受,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女性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差。③患者的自身因素:有些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除了糖尿病外,还有其他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白内障、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脑卒中等,治疗费用大,疗效不明显,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另外,老年人的记忆力较差,对药物剂量、使用方法和服药时间记忆不清,导致误服、漏服、多服,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会停药,甚至放弃治疗。④医务人员告知不全:就诊时医生对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交代不清,一旦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时,患者就会对医生的诊治产生疑虑,对药物产生畏惧心理,就会擅自停药或改药。另外,医生对患者的饮食控制、服药频次、数量、时间等相关信息告知不全时,常常会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

有人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取决于自我管理的好坏[3],为此,笔者建议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科普的投入,卫生部门应借助村委会、居委会平台,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科学素养和保健意识。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内容要通俗易懂,便于农村居民的理解、记忆、参与。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是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4]。本调查对象中,男性患者中79例有长期吸烟史,其中86例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开展社区卫生科普宣传时,加强宣传吸烟对人类的危害性,强调控烟行为的重要性,帮助人们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②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代清楚用药的细节和病情的演变,使患者对治疗产生安全感。并针对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健忘等特点,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尽量简化,尽可能减少服药次数和种类。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筛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相对廉价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要反复强调坚持服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的重要性,要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必须持之以恒。③加强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农村地区的糖尿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常在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因此在给居民进行健康检查时,将血糖检测作为常规项目,减少漏诊的可能。本调查中有不少患者伴有多种及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预后较差,这些患者应列入重点关注的对象。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和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反复不断进行的工作,应加强随访与反馈[5]。因此,在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把糖尿病列入社区重点管理的对象,通过全科团队下乡、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热线电话、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形式,加强与患者的联系,并通过电子信息化管理,加强病情监测,减少远期大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④加大农村医疗保障的力度:调查显示,由并发症产生的医疗费用要占糖尿病患者终身医疗费用的70%~80%[6]。政府应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力度,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觉进行血糖的监测,对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

作者:朱祖红陆明霞徐芳单位: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6)

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244例,其中男128例,女116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4.28岁。全部患者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9.24±2.14)mmol/L,餐后2h血糖(14.08±1.78)mmol/L。

1.2监测指标

治疗1年后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情况。

1.3管理方法

1.3.1健康教育

要叮嘱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戒烟、限制饮酒、加强身体锻炼。指导患者要定期到医院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眼底和体重等情况。教予其正确的血糖测量方式和良好的血糖值。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1.3.2药物治疗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用药,勿机械用药。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要告知患者一个部位不能多次重复注射,应交替使用,防止脂肪萎缩和硬结的发生;对于行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嘱其用药时间和进餐时间的配合,要注意剂量的准确应用,如发生低血糖可口服糖水。

1.3.3血糖的监测

加强患者血糖的监测。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嘱其每周行1次血糖和尿糖监测,病情稳定后可每月检测1次,掌握好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以期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维持患者正常的血糖水平,这样才能延缓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4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本社区随访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有较大比重,针对这一特点,合理应用治疗糖尿病和其他基础疾病的药物,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制定个性化的

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药物、饮食和运动方案,使其与患者个体特征相符。要使患者有正确的疾病治疗观,使其能够接受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约束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3.5运动疗法

2型糖尿病与肥胖、缺少运动相关。运动可加速脂肪的分解,加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使得血脂降低,体重减轻。对于2型糖尿病,运动还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加强血糖的消耗,使得血糖降低。要使患者知晓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应循序渐进、长此以往、持之以恒。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嘱其勿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1年的积极管理,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7.22±1.18)mmol/L、(9.27±1.32)mmol/L,与在社区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7)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3.1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1, 2]。糖尿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糖尿病庞大的患病人数, 持续增长的患病率以及沉重疾病负担, 已引起世界各国重视, 近年来的循证医学的发展促进了糖尿病治疗观念的进步, 糖尿病的控制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转变为系统管理, 最好的管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团队式管理, 并定期随访和评估系统。独山子地区自2009年开始实行社区糖尿病管理工作, 于2011年被评为“全国慢性病管理示范中心”[3], 2013年独山子地区进行了社区诊断, 其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5.74%, 远低于石河子糖尿病患病率10.8%[4], 且低于全国9.2%的水平。为更好的了解独山子地区社区糖尿病管理情况, 进一步做好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工作, 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克拉玛依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中调取2010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在案管理的≥35 岁的1769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

1. 2 方法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2011年、2016年版征求意见稿)强调了以社区为依托[2],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糖尿病管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要求以及评价指标均有详细、明确规定。《规范》要求对纳入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4次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测量空腹血糖、血压、测量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查足背动脉波动、询问症状、生活方式、了解服药情况等, 有针对性地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进行改进目标。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体质量指数、血糖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 3. 1 管理情况 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年内已管理≥35岁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35岁2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100%。注:年内辖区内≥35岁2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指通过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社区卫生诊断获得或是选用本省(区、市)或全国近期≥35岁2型糖尿病患病率指标按照当地人口构成比标化后进行估算。

1. 3. 2 规范管理情况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35岁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年内已管理的≥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1. 3. 3 管理人群血糖控制情况 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的≥35 岁的 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管理的≥35 岁2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注:空腹血压达标是指空腹血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利用克拉玛依市居民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系统调查结果显示, 本区常住居民共计64611人, 目前本区≥35 岁 2 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1769人, 按照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获得患病率5.74%;本区2 型糖尿病理论患者人数3708人, 计算本区≥35 岁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管理率47.7%, 达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考核标准。

2. 2 糖尿病社区管理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行为比较 糖尿病社区管理患者干预前后体育锻炼、吸烟、饮酒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3 管理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比较 管理干预前后w质量指数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4 管理干预后血糖控制达标情况 管理干预后血糖控制达标率为68.50%, 血糖控制不达标率为31.50%。见图2。

2. 5 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情况 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率为96.40%, 不规范管理率为3.60%。见图3。

2. 6 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 独山子地区糖尿病患者根据用药情况, 依据用药频次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胰岛素, 使用率依次为:93.78%、76.42%、59.01%。

3 讨论

糖尿病的管理须遵循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综合治疗和全面达标、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5-8]。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1]。从本次调查中发现, 独山子区糖尿病管理率为47.7%, 达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考核标准(≥35%), 且高于石河子市社区糖尿病管理率41%[5];规范管理率达到96.40%, 达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考核标准(≥80%);血糖达标率为68.50%, 达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考核标准(≥50%), 且高于石河子市社区糖尿病血糖控制率55.9%。

经过长期的糖尿病随访,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体质量指数均发生了变化, 吸烟、饮酒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健康锻炼频次人数增多, 体质量指数有所下降, 表明社区糖尿病管理对促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糖尿病的控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独山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当地政府管理的事业编制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运行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较大, 实现独立的专项经费以保障其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 以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尤其是对慢性病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虽然本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存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普遍存在问题, 如社区卫生人员数量不足、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 但是就以上指标, 独山子地区的糖尿病管理工作达到了慢性病管理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41-256.

[2] 陈红. 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贯穿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尝试. 护理学报, 2013(10):10-12.

[3] 董建群, 张惺惺, 毛凡,等.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思考//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 2013:641-643.

[4] 胡傲容, 郭淑霞, 唐景霞,等. 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7, 25(4):468-470.

[5] 王玉林, 唐景霞, 李述刚,等. 石河子市社区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调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 33(6):740-744.

[6]朱丽娜, 吴君平, 汪晓静. 医院-社区联动模式下的农村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健康研究, 2015(4):367-369.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8)

团队管理主要是指于一个组织中从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性质等方面出发,构成专业小组,参与组织事务,旨在提升组织生产力。而医院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识别、评价与处理现有与潜在护理风,旨在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表示,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考虑到其自身心理、生理方面具有特殊性,于护理工作中伴有诸多安全隐患[1]。为了深入探究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为4.6~8.8mmol/L,餐后2h血糖处在5.6~16.8mmol/L,其中男性占有38例,女性有30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在(43.56±3.26)岁。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患者交由科内责任护士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由糖尿病护理团队实施专业护理:①构建糖尿病护理团队:主要成员包括1名队长(糖尿病专科护士主任)、2名副队长(分泌科资深护士)、3名核心成员(大科护士长)、1名秘书(内分泌科护士长)、20名网络成员(各护理单元骨干);②强化专业培训:邀请护士与内分泌科资深医生讲授,强化理论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理论与技能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及与胰岛素泵、胰岛素笔、血糖仪使用等技能;③实施团队护理:入院后,科内责任护士予以系统评估,包括体重、运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运动等状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强化健康教育宣教。本团队网络成员负责宣教及指导,发现问题时即刻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流,并指导行专科操作,接受电话咨询与现场会诊;核心成员定期检查团队工作质量;每月团队组织1次交流会,系分析、讨论并整改各种问题,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及满意与不满意四个级别。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上,实验组依次为(1.82±0.43)mmol/L、(4.23±1.56)mmol/L,对照组依次为(1.62±0.54)mmol/L、(3.02±1.81)mmol/L,实验组血糖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总满意率为58.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常而言,非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缺乏一定的认知水平,容易忽视低血糖宣教,而团队护理对糖尿病护理与健康宣教更为细致、全面,于护理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或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2]。有学者认为,在应用胰岛素泵过程中,积极发挥糖尿病护理团队的作用,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动态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胰岛素泵报警、血糖异常变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维持血糖稳定[3]。

有学者通过对47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发现糖尿病护理团队护理组血糖改善情况优于科内责任护士护理组,表明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作用突出[4]。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血糖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团队对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霞,李俊玲.糖尿病护理亚专业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年河南省糖尿病教育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10.

[2]郑雪君,倪健蕾.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在妊娠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4,24(02):25-27.

[3]李丽娟,杨毅华,赖文娟,等.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在输液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3,32(02):11-13.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177-03

据报道,2010年研究人员对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我国>20岁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9.51%,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也已成为糖尿病防治的基本内容[2]。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减轻,从而减轻或阻止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3]。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构建主要以患者为中心、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新体系,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主体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主要针对社区中的疾病患者,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最为多见。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空巢老年患者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相关报道,自2000年开始,大约4个老年家庭中会有1个空巢家庭[4-6],伴随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步入老龄化,空巢家庭会逐步成为我国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7]。

2 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程度

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其已经成为全球流行性的疾病。有资料显示,到2005年,全球糖尿病疾病的患病人数将>3亿[8]。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子,主要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

3 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及发展

3.1 社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文献中报道,糖尿病主要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多会伴随到死亡的那一刻[9]。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为了纠正机体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值,消除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应该按照医师医嘱服用有关糖尿病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另外,平时生活中饮食的调节、规律的生活习惯、适量的运动等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值[10]。对于社区中空巢糖尿病老年患者,在出院后因为脱离了护理人员的有效看护,自我管理能力欠缺,患者的身心等难以调节到最佳状态,对进一步治疗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如果社区中的糖尿病患者均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会对病情发展起有效的减缓作用,预防更多并发症的出现。

3.2 自我管理的意义

自我管理方法主要来源于心理行为治疗的领域[11],心理学专家在社会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患者在行为改变、促进患者健康方面的有效性,逐步提出了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协助下,个人承担某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12-13]。社区中通过对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宣讲,提高患者对健康生活的自信心,通过掌握健康生活所需的知识及简单的技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逐步解决不良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身体变化或情绪问题。

3.3 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

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管理能力。自我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执行一个特定的行为同时达到预期结果能力的自信心[14]。有调查结果表明,>70.10%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自我管理水平与自我效能呈显著的相关性[15]。自我管理主要通过患者对生活态度的变化、行为目标和动机、思维模式的处事方式,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产生有效的影响。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改善代谢的指标。积极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的重视程度。以自我效能理论作为指导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信念,也坚定患者自我管理的长久性,最终实现各项代谢指标的控制水平。

3.4 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现状

有相关资料显示,贾芸等[16]在2004年上海地区,对社区中>20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自我管理量表问卷调查分析,主要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经过多位专家的评定,信度值>0.85。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有饮食管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运动管理、低血糖管理等。研究报告结果表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能力较低。因此,有必要尽早开展自我管理的教育,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意识到对自身疾病进行管理的责任,提高治疗效果。

美国斯坦福大学患者教育研究中心Lorig等[17]的研究表明,自我管理主要强调的是以患者自己关注的问题作为导向,医患双方首先需要对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以及关键信息充分重视,然后采用自我管理能力去解决需要改善的问题。其中,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由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主要由心理学家Bandura[18]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中心,通过调查研究于1986年提出。理论中主要认为自我管理能力是通过认知、行为和环境3个变量不断相互作用,使患者的行为、个体心理、生理状况等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以在北京地区某社区住院的患者为基础,对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其中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调查,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70.24分,患者的年龄、有无并发症和吸烟史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19]。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然处于中等能力水平,护理人员应该时时注意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提出有效的改善方式,正确对待疾病,减少消极面对的态度,以促进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20]。

4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糖尿病由于疾病表现的复杂性,病情多反复发作,并发症常常伴随着疾病的变化,上述原因多会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21]。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焦虑表现的比例占14.0%,抑郁患者比例为25.50%,两种情绪并存的患者比例达8.0%[22],因此,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4.2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差

由于社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占据多数,尤其是空巢老人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患者由于知识限制,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不深刻,北京大学的研究学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仍然处于中低水平,其中对于饮食管理以及药物管理相对较高,但是对于监测血糖变化的患者认知能力较差[3]。

5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建议及相应的对策

5.1 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在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过程中,护理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室中糖尿病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或邀请上级医院的有关医生及专业性较强的护理人员来社区进行知识专题讲座[23];另外,可以挑选专业素质较好的护士外出进行短期知识及技能培训,不断更新新知识、完善自我。

5.2 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

多数糖尿病患者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动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掌握患者情绪的波动[24],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安慰、鼓励疏导患者,使患者放下焦虑、抑郁的心理包袱,使其对自我管理有学习的兴趣。

5.3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的宣教

自我管理教育已成为治疗糖尿病患者过程中重要的教育方式。传统糖尿病教育干预仅局限于将有关的糖尿病知识以讲座形式传授给患者。目前有针对性的干预则重点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差异传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全面、详尽的循环性宣传。不断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更新教育内容,以保证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以达到患者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为目标。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多数条件下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相关管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社区中有效开展糖尿病疾病的自我管理,可以确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定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从而可以控制疾病的深入发展,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小丽,王文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212-214.

[2] 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5):10-12.

[3] Yang SH,Dou KF,Song W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25):2425-2426.

[4] 王艳坤.直面空巢家庭,关注空巢老人[J].决策探索,2006,1(2):81-82.

[5] 周成超,楚洁,徐凌中.重新审视21世纪初期我国城市健康问题[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19-21.

[6]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7] 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407.

[8] 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2.

[9] 汪星,张建风,李志菊,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52-55.

[10] 初玲华.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式教育的效果评价[J].大理学院学报,2004,1(1):44-46.

[11] 李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5(1):61-62.

[12] Holroyd KA,Creer TL.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Handbook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search[M].Orlando:Academic Press,1986:1-10.

[13] 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4):93-95.

[14] 姜莉,王桂芳,李继红.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9,5(1):64-65.

[15] 李凌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进展[J].社区卫生保健,2011,10(6):419-421.

[16] 贾芸,王君俏,刘伟.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杂志,2005,22(7):21-23.

[17] Lorig KR,Holman H.Self-management education:history, definition, outcomes and mechanisms[J].Ann Behav Med,2003,26(1):1-7.

[18] Bandura A.Social cognirive theory:an anentic perspective[J].Annu Rev Psychol,2001,1(1):1-26.

[19] 万巧琴,王群,尚步梅.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护理杂志,2008,1(1):18-23.

[20] 林风云,李淑莲.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教育方法及效果评价[J].家庭护士,2008,8(7):1-3.

[21] 蒋东海.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131-133.

[22] 李善兰.认知心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临床效果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1):472-474.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10)

1 小组成员的产生

小组成员33名,分别来自各个护理单元,每个单元1名,包括门诊、急诊、手术室。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对所管辖护理单元的人选有决定权。护士长对报名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包括报名者的授课能力,报名者平时对科室公共事情的关心度、参与度及号召力,英语水平,对外文资料的阅读能力,以往论文书写及发表情况,对糖尿病护理新进展的了解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而决定人选。

2 组员职责

学习糖尿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糖尿病专业知识水平,为本护理单元糖尿病患者提供相关的护理和知识宣教,同时为本单元的护士提供相关的培训及指导。参与医院内临界危险血糖值的制定和修改,胰岛素笔和血糖仪操作规程的制定,糖尿病相关的持续质量改进项目,糖尿病护理中疑难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参加一些临时指派的任务(如去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免费指测血糖,糖尿病知识宣教等)。

3 小组的运行

糖尿病教育小组由糖尿病APN任负责人,安排每月半天的课程。包括学习的内容和授课老师的安排、对外交流等。同时在小组成员中产生协调员两名,负责建立小组通信簿、组员之间的信息联络工作,包括给各组员分发课件和邮件,在糖尿病小组网页上兼任版主等,护理副院长对该小组起监管督导作用。

4 小组成员的培训

4.1 护理教育理论的培训:小组成立之初邀请专业的培训师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内容包括:作为教育者应具备的职业形象,如何成就自信、人际风格和演讲技巧等。邀请我院老师讲解授课技巧,内容包括:教育程序在备课、教学活动的应用,教学方法及运用,如何启发学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如何提高自己的讲课能力,成人教育理论,教育评估、分析听众等。

4.2 糖尿病专业知识培训:对小组成员系统、详细的进行糖尿病系列知识的授课,包括糖尿病的基本概论;糖尿病的饮食误区;糖尿病与烟酒的关系;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的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的种类、作用及用药原则,胰岛素的概论、发展、不良反应及初步的调节方法;低血糖的症状、体征及特殊类型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处理;糖尿病的足部护理;生病及旅游期间的糖尿病管理;妊娠期间的糖尿病管理;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动态血糖仪的工作原理及如何安装;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等。

5 为患者提供了同质的高效护理

上一篇: 电力营销管理论文 下一篇: 新建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