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6:42

高二政治论文

高二政治论文篇(1)

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都非常重要,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此都非常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两项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处于分别对待和开展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有必要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从而真正达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关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两者关系紧密相联,有很多相通之处。

(一)两者的内容有重叠部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课程设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形势政策》,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而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则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二)两者的实践形式有互通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思想道德类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课堂。我们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特点和特殊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专题讲座、社会调研、公益活动等。“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可以使学生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品质。

(三)两者的指导思想相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教学进程的一致性,还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给他们提供切合实际的指导,并鼓励和支持当代学生敢于冒尖,鼓励和支持他们向老师质疑、向书本质疑、向权威质疑。同时也尊重当代学生的人格,正确看待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充分发扬民主,给每个学生公平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创造性的全面的发展。两者都从学生立场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四)两者的目的一致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系统地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主战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重在潜移默化,它如一只无形的手,指导着学生们向着健康而有序的方向发展。无论学生愿意与否,只要长期置身其中,在不知不觉中都会受到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所形成的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地、不自觉地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两者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结合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组织和指导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青年学生重个性张扬、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教育者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结合广大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的思想实际,引导、组织学生成立理论学习社团,如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时事政治研讨社等,把理论学习社团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则应该亲临指导理论学习社团活动,经常与学生一起座谈、讨论、畅谈学习心得。学生在理论学习社团可以通过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学到在课堂教学上难以系统学习的知识,同时,可以把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应用到他们的业余学习中,使理论学习社团变成内化理论知识、提高个人思想素质的重要渠道。此外还可以通过少数精英学生带动大部分学生,在学生中掀起学理论、促素质的局面。

(二)组织和举办专题讲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

专题讲座是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教育者在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全面把握马列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从时代的发展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会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观察社会、审视世界,达到学以致用,应组织专题讲座,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针对性地、紧扣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举办高水平的专题讲座,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认真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可以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抽象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关心国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求真务实的良好人生态度。实践表明,高质量的理论与时事相结合的专题讲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三)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是把学生从课堂教育带到社会中,它具有社会灌输、事实疏导、自我教育、自觉服务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少,学生多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少实践活动教师都放给学生自己来进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简单应付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时,只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相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需要调动、利用校内各种教育力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要将实践教学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实践教学与党建、团建相结合,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清明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教育者要组织安排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则要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同时也可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意识。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促进邓小平理论进入学生头脑。

三、结合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委员会,形成校主要领导统一负责,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等分工负责的领导与管理体制,将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为结合思想道德类校园文化活动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师资队伍保障

首先,师资队伍数量的保障,按师生比配备师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学生之比严重失调,思想政治工作专职教育者特别是专职辅导员和学生之比也严重失调,师资队伍数量明显偏少的现状要求高职院校应从学校和学生发展大局出发,按师生比合理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其次,师资队伍质量的保障,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专职教育者的岗位培训。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出外进修学习,参加培训,组织他们开展社会调查,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身能力。

(三)考评机制保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课堂的考评体系比较完善,相比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思想道德类的校园文化活动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课堂的考评体系则需要建立和规范。为便于考评,应注意第二课堂活动的可操作性,尽量量化考评指标,制定考评标准。第二课堂活动要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考评坚持过程与结果、知与行、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学生的综合考评中,应加大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和学分的比重,形成规范、合理、客观、系统、多元的教学考评体系。

(四)经费保障

学院要把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纳入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给予物质保障,切实解决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高二政治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345-0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校园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办好有特色学校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国家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承担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角色。然而在两项任务进行过程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校园文化受学生价值体认差异影响而难以达成共识,校园文化的传播缺乏有效的载体,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面临着形式单一、实践教学匮乏的瓶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急需寻找提供新的方法和资源。然而二者之间恰好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工作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分属不同的部门,缺乏沟通和合作,教学与管理割裂开来,各司其职,教育资源不能高效组合,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又影响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因此,在我国大力倡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现状与工作需要,寻找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的途径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试对此问题做以探讨和研究。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一)二者育人的根本目标一致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称学校文化。它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内和课外文化思想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通过师生互动得以体现和形成的,渗透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从构成来看,校园文化包括外显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内隐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它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决定学校兴衰的重要因素和维系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高职院校在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都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举措之一,希望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将学校打造成文化养成之地、文化交融之地、文化创新之地、文化传播之地、文化引领之地、文化交流之地。这些既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之一。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课。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以及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是文化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导向功能是教学育人。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各有特点,侧重不同,但是在育人的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就是把当代大学生培育成为四个“新一代”,即“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二)二者内容交叉,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健全的、开放的、自由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具有交叉性,形式上具有重合性,例如,校园文化中传达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等观念正是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常用的形式,如爱国主义的演讲,三观教育的讲座等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两者缺一不可。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载体和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主题思想和内容支持。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可以互通有无,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的实践价值

(一)加强学生对学院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慢慢实现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观念存在差异,因此对于校园文化的感悟和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也需要必要的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恰好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将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融入课堂,给予学生明确的分析和指引,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学院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学院文化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学科建设不断推进,教材建设取得成效,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未能与其他工作部门一起建立教学、管理、服务等综合育人的良性体制,理论教学和环境育人未能有效结合,未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导向作用和全程覆盖作用。而此次课题中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的有效结合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方向,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开辟了新的教学资源,能够开启思政课教学的新局面。

(三)提升学院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从理论到实践”,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校园文化注重“从实践到理论”,即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炼、总结出理性知识,验证和发展科学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提供了更多符合时展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支持,能够有效地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提升是极大的促进。

(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院一直强调全员育人的理念,就是要将各部门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将形成理论育人、实践育人和环境育人相统一的有效机制,营造育人的良好氛围,改变了以往教学与管理割裂开来的局面,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三、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的途径

(一)校园文化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设一定的学时,设置教学专题,向学生介绍本校校园文化中的精髓(如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使学生直接的触碰到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处,并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展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有意识地发现和领悟校园文化的内容。

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积极渗透校园文化的内容,包括学校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等,使校园文化中坚持的主流思想和精神在学生的生活中时刻闪现,潜移默化的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二)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形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本门课程内容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期内主动去参与实践。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后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交活动的心得体会,作为实践考核的一个部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更加留心,注重体会,避免了应付了事走过场的现象,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也可以实现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即可以减少教师自行组织实践活动的麻烦,避免重复劳动,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保证学生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完成各项活动。

(三)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工作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因为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具有优势,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具体意见。尤其是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和具体形式的设定上,可以与主管部门共同研究,群策群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实现理论育人、实践育人与环境育人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岩.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二识[J].江苏高教,2006,(2).

[2]吕广南,罗丹桂.对高职“两课”问卷调查的分析和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3]朱振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5).

[4]覃晓晗.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拓展——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议[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6).

[5]于松.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7).

[6]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高二政治论文篇(3)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 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同时必须看到在当前的大学校园灾难事故屡屡发生,防灾文化建设刻不容缓,高校安全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意义重大。而当前,高校普遍对防灾文化建设认识和重视不够,更不用说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密切结合,而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基于现实状况,本文拟从对二者的关系、重要意义及实践结合等做初步探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结合的必要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现与防灾文化的结合,在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防灾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防灾文化是指人们的灾害观,人们的忧患意识、人们的防灾意识,人们在灾害发生时冷静的对应行动、防灾文化教育宣传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大学生的道德理论水平加以教育提高,也要积极地结合大学生实际加强防灾文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更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需要,从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实现教学目的。

2、防灾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难频发,而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最近两年,我国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先后发生两次7.0级以上特大地震,损失及影响极大,其中学校公共设施及师生伤亡情况比较严重,这就对校园防灾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防灾减灾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结合的可能性

1、防灾文化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始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始终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重视不足,没有学习积极性;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良好的多元化平台,教学效果不理想。防灾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依托校园文化的平台,通过包括防灾文化协会、应急演练等各种形式,把思想政治理论充分渗透,使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身,提高道德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观念,促进在实践中实现校园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指引着校园防灾文化建设的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道德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教育者使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人的思想品德在社会实践和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反过来影响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是我们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德、智、体、美等面发展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造就“四有 ”新人,它主导着防灾文化建设的方向。防灾文化是指人们的灾害观、人们的忧患意识、人们的防灾意识,人们在灾害发生时冷静的对应行动、防灾文化教育宣传等。防灾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牵引着防灾文化的发展,引导防灾文化建设的方向。正是因思想政治教育在防灾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使防灾文化建设得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当前防灾文化建设的初期,方向至关重要。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的结合关键在于授课环节中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现在共有四门课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对其内容应进行整合,进行专题讲授,渗透防灾文化,从而更好实现二者结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可分为入学教育;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爱国主义、法律知识等五个专题。在爱国主义专题中着重加强防灾文化建设,以“防灾减灾、热爱祖国”为主题,借用全国携手支持汶川和玉树人民等案例,宣传抗震救灾知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法律知识这个专题中,全面讲解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安全法》等法律文件,使学生增强相关法制观念,在防灾减灾中努力做到一名知法守法的现代公民。

《中国近代史刚要》课作为一门主讲历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历史为主线,为学生勾勒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进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原有专题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专题讲授中国防灾减灾历史的变迁。比如在我校地震科学系,可以根据本系地球物理学专业的特殊情况,专门开设防灾减灾历史专题,讲解中国防灾减灾历史,使学生更加全面学生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提高相关理论水平,激发对新中国的热爱,树立作为防灾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着力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目的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严密逻辑推理思维,提高理论水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内容中,在哲学内容的认识论当中应结合防灾文化讲授,通过汶川大地震中的实例,分析在地区各单位特别是各学校在地震中的受灾情况进行分析,突显防灾文化建设对减少人力物力损失的作用,增强学生防灾减灾观念,提升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学习的水平。

防灾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四门课教学中,依托课堂平台使课程相关专题渗透防灾文化,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理论认识水平,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为防灾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同时也应该积极拓展其他渠道,包括通过课堂下的各种环节和方式多维立体加强防灾文化建设,例如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的活动等。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结合的条件保障

1、机制保障

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纳入教学体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课堂进行完善。无论是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都应该把防灾文化作为重要内容保持下来,并建立相应的规范和考核标准,这样就能够保证防灾文化建设的有序性和制度性,使之长期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组织保障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防灾文化建设,需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领导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与教务处、团委等其他部门协调统一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将各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将防灾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之后,教务处对该课程进行学时及授课方式的调整,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将其纳入学生的培养方案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下设立学生社团―防灾文化协会,与团委统一组织,在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其列入组织范围,进行诸如防灾基础知识普及宣传等活动,不仅使得防灾文化在校园内普及,在深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普及到广大民众中,更是发挥了文化宣传的重要作用。

3、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上的实践还比较少,首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掌握相应的防灾基础知识,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有计划的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结合,开展相应的社会调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其次,应该按照师生比配备专业教师。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往往以大班方式进行,在进行第二课堂建设的时候较为困难,而且师生比严重失调。在将其与防灾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除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力量外,还应该发挥专职辅导员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

4、经费保障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加入了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的活动。高校应该将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纳入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投入,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高二政治论文篇(4)

中国共产党人有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学问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真正开展学科建设,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当我们今天热烈庆祝改革开改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认真回顾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成绩和经验,不仅倍感亲切、振奋,而且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得以开展并不断取得新突破,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必然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马克思主义同时产生、同步跟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来都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其价值目标必不可少的中介、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是如此。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环境所限,当时尚不具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条件,但它是一门潜学科,已具有深厚的根基。正如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对“政治工作的研究有第一等的成绩,其经验之丰富,新创设之多而且好,全世界除了苏联就要算我们了,但缺点在于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不足”,因此,加紧研究“不可或缓”[1]。

建国后,我们开始正规化培养政治理论教员,但较长时期里都未正规化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未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而在1957年后,我们的工作出现“左”的失误,教条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中达到了顶点,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声望和形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中,针砭时弊,鲜明地提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想”的问题,号召“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2]。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的经验教训很多,最根本的一条是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问中,邓小平同志从多方面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思想的精髓。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由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正确地评价了思想和同志的历史地位,对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与活的灵魂作出了全面、准确的概括,对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也作出了初步的归纳,并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本完成,它有力地指导着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些都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和任务的提出和讨论的开展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这一讨论及其成果既是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前奏、前提和基础。它表明,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学问作为一门科学来开展学科建设不仅必要和迫切,而且已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进程

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30年的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来认识。

1.第一阶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讨论,确定学科和专业的名称(1978~1983年)“”结束后,我们在批判“”的“帮八股”的恶劣学风和肃清其消极影响中,努力恢复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1978年,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同志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后,部队和地方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撰文论及这一问题。1980年5月,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命题,并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些研究设想。这个会议的主题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随之开展了热烈讨论。这次讨论的成果选编《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一书于1981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张蔚萍、张俊南合作的《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于1983年出版。这些都表现出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综合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努力。为了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理论研究的领导,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该文献不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而且首创性地提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3]。这一精神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而且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和直接导引。

1983年暑期,教育部为了落实上述精神,召开了政工专业论证会。会议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所依托的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议定专业的课程设置,委托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编写部分主干课教材,并决定1984年即开始招生。

2.第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不断取得新突破(1984~1996年)

1984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6月又发出《关于在六所高等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的意见》。文件规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先为高校培养辅导员,要求从理工医农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干部中择优选拔、推荐入学、定向培养,学满三年、修满学分,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回原选送学校安排工作;第二学士学位生则从理工医农各专业的辅导员中择优选拔推荐入学,定向培养,修满两年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后,除原有的学士学位外,再授予一个法学学士学位,回原校工作。秋季,第一批招收的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入学。有的学校既招收本科生又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其中的师范院校原来就有的政治教育专业仍继续招收本科生。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统开展学科建设便有了可靠的依托,通过专业建设,既培养专门人才、推进大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又出理论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不断攀登新台阶。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规范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形成层次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使学科建设有可靠的依托这一阶段,学科专业点从本科点、硕士点到博士点的发展,形成了层次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点从最初的12所高校逐步发展增多,此外,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还选择条件较好的高校举办大专起点本科班,在原国家教委的支持、指导下,华东师范大学等四所高校从1986年起还挂靠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试办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要求高校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4]。同年9月,原国家教委即印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意见》,这一年除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列入普通高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外,还批准十所高校于198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同时,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科专业作准备,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试办“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方向的研究生班。1988年,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国人民大学挂靠在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博士点上,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博士生。至1989年,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这两个本科专业的学校达62所。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正式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授权学科专业。这一时期,全国高校获得这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各有35个。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布置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工作时,考虑到学科整合发展的决策已定,要求在本次申请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联合申请。1996年正式批准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增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博士点调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至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专业已形成了正规化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层次完备的学科体系。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打牢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自“六五”规划开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获得部级、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如胡正清教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出版了《思想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陆庆壬教授获得了教育科学规划“七五”重点课题,出版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张耀灿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改革”,出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研究》;龚海泉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建国以来大学德育基本经验研究”,出版了《当代大学德育史论》,等等。朱江、张耀灿在高校辅导员培训教学和研究基础上1986年出版的《大学德育概论》一书,于1989年被改革开放十年来优秀教育论著评审委员会评为优秀教育论著。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已出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著作350种。每年都有数百篇。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统编系列教材,其中郑永廷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获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织编写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丛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其题写丛书名。各条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以及他们办的刊物,为学科研究成果提供了交流平台和发表的阵地,也推动了研究领域的拓展、理论研究的深化。

(3)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队伍,使学科建设获得人力资源保证这支队伍包括两大系统:一是高校系统,自1984年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至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前,超过70所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硕士点35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35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3个。高校除这些学科点的专业课教师数达千人外,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师职称,大学生辅导员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许多人还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或兼任硕士生导师。总之,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这三方面人员,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二是高校以外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力量,主要包括党政系统、企业系统、军队系统三部分,这些系统的宣传、政工部门组织,领导着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研究,每年也产出不少学术成果,是值得重视的力量。

3.第三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走上整合式、跨越式发展之路(1997年至今)

周远清同志认为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是“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30年,这9个字也适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评价。特别是1997年至今这个时期,改革力度更大,发展更快,提高更是显著,其主要表现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整合发展,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当今世界,新兴学科虽然不断增多,但是整合发展是主要趋势。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针对专业设置存在过细过窄、盲目追求小而全的现象,打算将师范院校的“政治教育”专业改名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专业,1990年6月正式定名为“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改革的意见》。1993年7月,在调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将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统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归属于教育学门类,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保留培养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师范性)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非师范性)两个招生方向和培养目标。1998年公布的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调整回到法学门类政治学科之下,并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师范类的培养目标是“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非师范类则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颁布的新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正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整合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博士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高层次的教学、科学研究、宣传和党政工作”,硕士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宣传和党政工作”。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口径和培养目标不宜过窄,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来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专门人才的整体素质,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培养的专门人才不仅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而且还要能够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和党政工作,学历层次越高,越应如此。实践证明,这样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受到了用人部门的欢迎,许多人成长为“双肩挑”或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调整到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定位更为明确、合理改革开改以来,学科专业目录经过三轮大的调整、修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几次变换。在本科目录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然始终是一个二级学科,但是1993~1998年一度归属于教育学门类,最终才又回放到法学门类政治学科下。在研究生目录中,1997~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法学门类政治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虽然整合发展思路是好的,但是整合力度过大、过宽,使这么重要、这么宏大的专门领域与它在学科体系中这么低的地位很不相称。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一概不是、也没有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和专业的地位,都只是统一在一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研究方向而已,在学科体系中不仅低于管智育的理工医农等等许多学科,而且也低于体育(体育是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的地位。所幸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国际、国内大局,从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出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作出了改革、创新的战略决策,2005年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5]这一文献不仅最早地传达了中央关于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决策信息,而且也第一次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的学科建设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项重要工作之间应有的支撑和依托关系。这不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明确自己从事职业的学科依托、学科归属、学科定位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专业教师指明了职业目的和服务职责。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增设和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正式确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生学科目录中不仅重新确立为二级学科,而且明确地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的生命线、中心环节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更为科学,更加合理。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布局趋于均衡,实现跨越式发展在2005年第十次审批增设硕士点、博士点后,为了及时贯彻落实增设和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的决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6年1月单独组织受理了全国高校增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申请。为了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研究生教育均衡发展,在审理的政策导向上有明显改进,由过去的“在同等条件下向西部倾斜”改变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向西部倾斜”。经过审批,新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新增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20个,硕士点144个。至此,新批准的加过去老点调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共有博士点66个,硕士点253个。此时,本科点约有300个。除新设的一级学科点外,二级学科点成倍增加,西部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也有较大增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就博士点而言还属空白的地区,只剩下、青海、宁夏、贵州、海南等少数省(区)了。跨越式发展不只是数量增加、规模扩张,而且注重了质量提高。如山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教改研究成果于2001年获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于2002年获教育部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一批专业课和公共课被评为部级精品课;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2007年还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特色专业;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在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力度大、抓得紧。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所要求和决定的。因为只要是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民办高校,都要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配备大学生辅导员,事实证明,过去发展慢了,布点太少,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滞后,都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顺利发展,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回顾改革开放之初,薄一波同志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治党治国的科学[6],同志说过,只要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永远是一门科学。这些高瞻远瞩的见解启示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发展快一些、布局均衡些,是完全正确、必要的。

(4)科研支持力度加大,理论研究成果数量更多、质量更高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决策,、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部署,设立相关研究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逐步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新局面。”据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和各省的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厅社会科学经费均有大幅度增长,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一般课题、重大课题。如近几年来每年教育部均设社会科学重大课题40项,采取招投标方式立项,每项资助额度30万元至80万元不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不少。如2004年武汉大学顾海良教授中标主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现已顺利结题,出版了系列成果。2007年西南大学黄蓉生教授中标正在主持开展“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青年学者申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研究”、“比较公民教育研究”“、生命价值观问题研究”等课题均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今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教育部列出了十多个课题单独招标,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类课题就有两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招收和培养博士生以来,大大促进了科研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每年都举办学科建设研讨会、博导论坛和学术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丛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还出版了博士文库。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有的还评上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如武汉大学骆郁廷的博士论文《精神动力论》不仅被评为省优秀博士论文,而且还荣获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2006年底被评上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的马克思主义类成果7项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就有:张耀灿等的合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赵存生的论文《关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郑永廷的研究咨询报告《关于宗教、迷信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三、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再创辉煌

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登上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论把它放在哪个门类和学科之下,不论它是作为二级学科还是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它都必然遵循学科建设的客观规律或快或慢地向前发展。因为社会需要它,事业需要它。但学科建设的发展绝不可能自发实现,关键在于我们的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党的十七大报告号召我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继续前进、再创辉煌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特别是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七大指出,当今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有了更为明确的指导思想、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加之现在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中的五个二级学科都是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学科,为我们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我们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中生命线、中心环节、中介、桥梁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使命,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学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学科,是适应性很强、社会需求量很大的一个应用学科。要在加强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规律性,努力探索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达到使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目的。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大学生政工队伍都应强化学科意识,以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强化学科意识中整合力量,通过发挥学科建设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的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方向,努力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上下功夫。在学科建设中既要着重搞好时代感、现实性强的应用课题研究,又要加强实践基础上的基础理论研究;既要抓好主干学科的课题研究,使史论结合的主干学科体系更为完善,又要抓好分支学科的课题研究;既要搞好以发展学生智力因素为主的分支学科课题研究,又要大力开展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为主的分支学科课题研究。过去我们对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支学科建设开展不够,在全面贯彻中央2004年16号文件中有了很大进步。学科建设只有达到发展智力因素和发展非智力因素研究的有机统一,才能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均衡发展,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统一、知行合一、品德优良的人才,使学生不仅学会做事,而且首先学会做人并学会创造。科研方法的创新是学科体系和学术观点创新的关键条件。在学科建设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跟踪理论与实践前沿,树立问题意识,大力倡导和开展调查研究,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中努力实现学术观点创新。在学科建设中,科研方法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统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咨询研究结合;既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古为今用,又要借鉴国外有益文化和先进经验,洋为中用;要注重开展跨学科研究,既坚持解放思想、博采众长,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通过长期积累,自成体系,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

3.树立服务观念,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应用学科,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把指导和服务于实践的成效作为学科建设衡量的标准和尺度。要把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和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学科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要经常注意调查了解群众、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他们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规律;要关注种种社会思潮对人们的思想影响,研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着力点;学习、总结、吸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规律性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根本和基础,只有搞好科学研究、推进学科建设,才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更多的理论支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研含量,为提高其实效。

要把学科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龙头,把专业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依托。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备课、专题研修,还是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都承担着繁重而光荣的任务。现在,国家每年都单列一定的招生指标用于招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前总数将达到40个的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也全部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要通过出色地完成专门人才的培训、培养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服务,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奋斗进程中,实现学科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只有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的服务实践中不断汲取养料,才能保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4.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

[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1.

高二政治论文篇(5)

  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讨论的热点问题。教育主管部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学者们也发表了多篇论文,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这些意见和见解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目前,这种讨论正在深入。本文就这个问题中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重要意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问题,其意义可以从多方面展开。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论证:

  第一,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是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动因。

  中央决定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是从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特别是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出发的。但是,这个问题的提出也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要求紧密联系的。应该说,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的重要动因。从另一方面说,有关材料显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联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要求统一考虑的;并且,正是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改革的文件中正式提出来的。因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关系着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大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的根本宗旨是为了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全国人民的重要方面。现在,在高校学习的本专科生、研究生数量大、分布面广,这一代一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中的优秀人才将成为党和国家各方面的栋梁之才。这些青年的思想理论素质如何,社会主义觉悟的高低,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程度,对共产党的信任状况,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历史和现实实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这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质量事关党和国家的大局。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个局部的小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充分认识它的意义。

  第三,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关键历史时刻的迫切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在,中央组织编写的四门课的高质量教材已经全部出版,2007年秋季,全国高校都将全面启用新的教材。这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四门课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使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观点、科学方法有效地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这涉及多方面的工作,但我们以为这里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质,使之适应高质量教材的教学要求;二是对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进行科学说明,把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分析、科学论证、科学认识同教材中的原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向青年大学生作出有力度、有深度、有说服力、有吸引力的阐释。不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即使有高质量的教材,仅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仍然难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而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责任。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85方案”的改革、"98方案”的改革,应该说都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当时的一些设计也不乏有创新思想,但是后来都没有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资队伍的状况不适应改革的要求。鉴于历史的经验,这一次改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高度来改进和推进这项工作。

  这里要说明的问题是,我们强调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重要意义,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等同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说,一个是学科,一个是课程,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我们不赞成把一个学科特别是一级学科等同于一门具体课程。尽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综合的课程,展开来,它包括四门具体课程,但毕竟它只是课程,不同于学科。从学科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它担负着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任,其理论内涵和承担的任务远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和承担的任务要丰富得多、宽泛得多。然而,不能因为这两者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就可以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注意从两个层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自己的重要建设任务,并以自己的建设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要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

  第一,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贯穿、渗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建设的全过程中。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层面说,各二级学科都应有高度的自觉性,把为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当作自己的任务,不能认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仅仅是别的学科的任务,与己无关。关于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要认识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有这种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证明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不仅仅是某一个学科的任务。

这种内在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其它四个二级学科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和发展的轨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展相结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及基本思想进行研究的学科,其主要内容仍然是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推进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由此可见,各二级学科都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紧密联系,因此各二级学科都应注意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支撑,都要充分注意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含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把有关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规律的探索、教学中的难点热点以及如何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等问题,纳入学科建设整体工作之中加以研究。用研究的成果武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丰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如何将中央组织编写的高质量的教材内容和体系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研究,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第二,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某种对应关系上,明确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重要任务。

  我们强调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简单等同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等同于某一门具体课程,强调要注意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上认识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但这并不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某个二级学科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某门课程有某种对应的关系。应该说,这种对应关系是存在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联系就更直接一些。因此,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某门具体课程有比较直接对应关系的二级学科,就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为有对应关系的课程服务的问题。认真研究有关课程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理论体系、典型案例、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教学形式,用新的结论、新的观点、新的知识、新的材料、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其提供直接的学科支撑。

  我们以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尚无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比较直接对应的二级学科。这当然可以从一级学科的构成上考虑和解决问题,但就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构成来说,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作为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较明显对应的支撑学科是合适的。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在吸取“85方案”开设“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进行社会历史发展的教育,以及“98方案”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进行理论历史发展教育的基础上设置的新课程。它把历史发展教育和理论历史发展教育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统一,构成了较为全面的历史教育。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正是专门研究以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为背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它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研究方向能够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三、解放思想,努力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途径和渠道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设置以来,在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论文,充分肯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定位,注意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学科点上的导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线的教学,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访问学者等。现在要在总结前一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探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方式和渠道。

  要根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要求,注意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论文选题、实践教学、培养方式等方面作相应调整,培养能胜任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时,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办专业培训班,培养在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提高其综合素质,特别是理论素质。

  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特别是难点、热点问题,将研究的最新成果编写成教学参考资料,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考,或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招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吸收他们参加课题的研究,或者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以提高其理论素质,提高其对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科学认识,提高其教学水平。

高二政治论文篇(6)

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专业与学科体系中开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的,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梳理建设历程、分析发展原因和总结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简要历程

1.思想政治教育(1984—1995)

设置本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奇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讨论,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

教育部于1984年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布置在部分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1984年正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全国首批办学点共13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几年本科层次的办学经历、经验积累以及社会需求,党中央、教育部、各高等学校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可以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军事学一级学科中增设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经过严格审批程序,1988年全国10所高等院校获准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学校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996—2005)

199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教授开始领衔挂靠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博士生。这是全国首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1995年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专家组到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校进行调研,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作综合评估。准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调研组建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

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新目录的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代码为030205。

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全国只有三家: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清华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1997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层次的政治教育(师范)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名称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设置师范与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既可授法学学位、也可授教育学学位。从此,形成了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上的不一致。

3.思想政治教育(200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05年12月23日的学位【2005】64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从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得到统一。2008年4月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共包括6个二级学科。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3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2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6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7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2个,思想政治教育66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二级学科硕士点842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4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00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89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96个,思想政治教育253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点大约300个。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4年间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今后怎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党中央高度重视、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1.党中央高度重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一,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事特办、重点扶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指示,颁布了中央16号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贯彻特事特办原则。从1984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8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到2005年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006年批准2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都是中央文件决定的,无一不是特事特办,没有其他如何一个学科享有这样的规格;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其中,在设立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定和要求等,都是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具体举措。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点扶持得以落实。教育部先后由政教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等一个甚至两个司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各省市自治区、各高等学校也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管理这一学科和专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幸运之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组织保障。

2.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一,设置、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需要确保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克服和清除各种消极落后现象和不良社会思潮,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与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和支撑。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与传播,需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了这一重大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果为此提供了理论、原则、思路与方法。

3.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专家学者是个广义的概念。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等学校的很多相关领导同志,他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有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专家学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辛勤努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仁申请和完成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出版了众多著作与教材,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奖励;在学科理论创新、完善学科体系、学位点建设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各个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第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及学术委员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以及沟通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团结队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研究会在、教育部领导下,1984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拥有31个省区市、军队院校系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体会员33个。研究会举办学术会议、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与论文的评奖、出版论文集、创办学术性刊物《思想教育研究》、成立学术委员会,加强与有关学科专家学者的联系,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2007年春开始,学术委员会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及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两大专题进行研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分别承担两个系列共22项专题研究,预定于2008—2010年分批出成果。

第三,报刊杂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都定期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版面;《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求是》等都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的办刊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最近,《北京教育》出版了《北京教育(德育)》版。报刊杂志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发挥了媒介平台作用,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刊物品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对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生命线”工程提供理论、学理和人才支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结论提供学科依据。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就引起了争论和讨论。如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直存在疑问。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才从学理和学科层面解决了这一问题,结束了一些无谓的论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提供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提法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被党中央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所确认。但从理论与学科、历史与现实等角度科学论证和系统证明生命线结论,使之建立在理论和学科之上,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充分发展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创办以来,培养了数十万优秀人才,大量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奋战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得以确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说法,避免产生歧义和造成混乱。16号文件也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上述6条重要原则的确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结晶。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明确和规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等,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有效结合。上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取得的共识,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成果,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比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学科基础。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观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六个二级学科支撑,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四门课程分别具有直接对应关系。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强有力支撑。

3.设置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第一,先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1996年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两个大方向中的一个,而且是学科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在2005年底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独具特色、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也是中国大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保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置,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12个学科门类中,虽然在哲学、经济学等门类中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学科,但始终缺少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个二级学科的设立,填补了从整体上系统研究、把握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科空白,使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进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1983年7月1日)[DB/OL](2007-06-07)[2008-10-26]ce.cn/xwzx/gnsz/szyw/200706/07/t20070607_11633643.shtml.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1984年9月4日)[DB/OL](2005-06-20)[2008-10-23]souku.com.cn/viewtitle.jsp?url=3964412.

[3]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85年8月1日)[DB/OL](2008-04-19)[2008-10-29]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4/19/dca8442908f04b255abbd91b0a88ab9c_0.html.

高二政治论文篇(7)

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专业与学科体系中开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的,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梳理建设历程、分析发展原因和总结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简要历程

1.思想政治教育(1984—1995)

设置本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奇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讨论,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

教育部于1984年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布置在部分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1984年正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全国首批办学点共13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几年本科层次的办学经历、经验积累以及社会需求,党中央、教育部、各高等学校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可以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军事学一级学科中增设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经过严格审批程序,1988年全国10所高等院校获准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学校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996—2005)

199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教授开始领衔挂靠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博士生。这是全国首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1995年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专家组到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校进行调研,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作综合评估。准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调研组建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

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新目录的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代码为030205。

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全国只有三家: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清华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1997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层次的政治教育(师范)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名称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设置师范与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既可授法学学位、也可授教育学学位。从此,形成了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上的不一致。

3.思想政治教育(200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05年12月23日的学位【2005】64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从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得到统一。2008年4月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共包括6个二级学科。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3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2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6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7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2个,思想政治教育66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二级学科硕士点842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4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00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89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96个,思想政治教育253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点大约300个。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4年间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今后怎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党中央高度重视、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1.党中央高度重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一,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事特办、重点扶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为总书记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指示,颁布了中央16号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贯彻特事特办原则。从1984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8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到2005年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006年批准2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都是中央文件决定的,无一不是特事特办,没有其他如何一个学科享有这样的规格;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其中,在设立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定和要求等,都是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具体举措。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点扶持得以落实。教育部先后由政教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等一个甚至两个司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各省市自治区、各高等学校也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管理这一学科和专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幸运之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组织保障。

2.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一,设置、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需要确保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克服和清除各种消极落后现象和不良社会思潮,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与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和支撑。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与传播,需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了这一重大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果为此提供了理论、原则、思路与方法。

3.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专家学者是个广义的概念。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等学校的很多相关领导同志,他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有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专家学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辛勤努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仁申请和完成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出版了众多著作与教材,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奖励;在学科理论创新、完善学科体系、学位点建设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各个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第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及学术委员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以及沟通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团结队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研究会在、教育部领导下,1984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拥有31个省区市、军队院校系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体会员33个。研究会举办学术会议、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与论文的评奖、出版论文集、创办学术性刊物《思想教育研究》、成立学术委员会,加强与有关学科专家学者的联系,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2007年春开始,学术委员会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及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两大专题进行研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分别承担两个系列共22项专题研究,预定于2008—2010年分批出成果。

第三,报刊杂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都定期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版面;《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求是》等都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的办刊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最近,《北京教育》出版了《北京教育(德育)》版。报刊杂志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发挥了媒介平台作用,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刊物品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对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生命线”工程提供理论、学理和人才支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结论提供学科依据。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就引起了争论和讨论。如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直存在疑问。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才从学理和学科层面解决了这一问题,结束了一些无谓的论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提供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提法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被党中央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所确认。但从理论与学科、历史与现实等角度科学论证和系统证明生命线结论,使之建立在理论和学科之上,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充分发展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创办以来,培养了数十万优秀人才,大量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奋战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得以确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说法,避免产生歧义和造成混乱。16号文件也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上述6条重要原则的确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结晶。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明确和规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等,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有效结合。上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取得的共识,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成果,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比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学科基础。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观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六个二级学科支撑,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四门课程分别具有直接对应关系。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强有力支撑。

3.设置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第一,先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1996年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两个大方向中的一个,而且是学科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在2005年底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独具特色、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也是中国大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保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置,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12个学科门类中,虽然在哲学、经济学等门类中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学科,但始终缺少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个二级学科的设立,填补了从整体上系统研究、把握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科空白,使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进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1983年7月1日)[db/ol](2007-06-07)[2008-10-26]/xwzx/gnsz/szyw/200706/07/t20070607_11633643.shtml.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1984年9月4日)[db/ol](2005-06-20)[2008-10-23].cn/viewtitle.jsp?url=3964412.

[3]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85年8月1日)[db/ol](2008-04-19)[2008-10-29].

高二政治论文篇(8)

199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教授开始领衔挂靠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博士生。这是全国首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1995年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专家组到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校进行调研,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作综合评估。准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调研组建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

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新目录的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代码为030205。

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全国只有三家: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清华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1997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层次的政治教育(师范)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名称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设置师范与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既可授法学学位、也可授教育学学位。从此,形成了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上的不一致。

2.思想政治教育(1984—1995)

设置本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奇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讨论,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

教育部于1984年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布置在部分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1984年正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全国首批办学点共13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几年本科层次的办学经历、经验积累以及社会需求,党中央、教育部、各高等学校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可以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军事学一级学科中增设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经过严格审批程序,1988年全国10所高等院校获准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学校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3.思想政治教育(200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05年12月23日的学位【2005】64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从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得到统一。2008年4月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共包括6个二级学科。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3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2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6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7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2个,思想政治教育66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二级学科硕士点842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4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00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89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96个,思想政治教育253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点大约300个。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4年间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今后怎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党中央高度重视、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1.党中央高度重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一,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事特办、重点扶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为总书记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指示,颁布了中央16号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贯彻特事特办原则。从1984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8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到2005年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006年批准2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都是中央文件决定的,无一不是特事特办,没有其他如何一个学科享有这样的规格;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其中,在设立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定和要求等,都是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具体举措。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点扶持得以落实。教育部先后由政教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等一个甚至两个司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各省市自治区、各高等学校也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管理这一学科和专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幸运之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组织保障。

2.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一,设置、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需要确保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克服和清除各种消极落后现象和不良社会思潮,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与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和支撑。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与传播,需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了这一重大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果为此提供了理论、原则、思路与方法。

3.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专家学者是个广义的概念。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等学校的很多相关领导同志,他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有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专家学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辛勤努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仁申请和完成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出版了众多著作与教材,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奖励;在学科理论创新、完善学科体系、学位点建设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各个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第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及学术委员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以及沟通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团结队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研究会在、教育部领导下,1984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拥有31个省区市、军队院校系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体会员33个。研究会举办学术会议、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与论文的评奖、出版论文集、创办学术性刊物《思想教育研究》、成立学术委员会,加强与有关学科专家学者的联系,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2007年春开始,学术委员会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及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两大专题进行研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分别承担两个系列共22项专题研究,预定于2008—2010年分批出成果。

第三,报刊杂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都定期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版面;《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求是》等都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的办刊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最近,《北京教育》出版了《北京教育(德育)》版。报刊杂志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发挥了媒介平台作用,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刊物品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对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生命线”工程提供理论、学理和人才支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结论提供学科依据。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就引起了争论和讨论。如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直存在疑问。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才从学理和学科层面解决了这一问题,结束了一些无谓的论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提供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提法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被党中央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所确认。但从理论与学科、历史与现实等角度科学论证和系统证明生命线结论,使之建立在理论和学科之上,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充分发展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创办以来,培养了数十万优秀人才,大量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奋战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得以确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说法,避免产生歧义和造成混乱。16号文件也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上述6条重要原则的确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结晶。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明确和规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等,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有效结合。上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取得的共识,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成果,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比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学科基础。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观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六个二级学科支撑,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四门课程分别具有直接对应关系。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强有力支撑。

3.设置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第一,先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1996年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两个大方向中的一个,而且是学科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在2005年底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独具特色、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也是中国大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保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置,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12个学科门类中,虽然在哲学、经济学等门类中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学科,但始终缺少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个二级学科的设立,填补了从整体上系统研究、把握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科空白,使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进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

高二政治论文篇(9)

 

    年,中国高等教育专业与学科体系中开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的,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梳理建设历程、分析发展原因和总结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简要历程

 

    .思想政治教育(—)

    设置本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奇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讨论,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年月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

    教育部于年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布置在部分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年正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全国首批办学点共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几年本科层次的办学经历、经验积累以及社会需求,党中央、教育部、各高等学校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可以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年月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军事学一级学科中增设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经过严格审批程序,年全国所高等院校获准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学校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年起,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教授开始领衔挂靠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博士生。这是全国首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年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专家组到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校进行调研,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作综合评估。准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调研组建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新目录的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代码为。

    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全国只有三家: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清华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层次的政治教育(师范)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名称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设置师范与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既可授法学学位、也可授教育学学位。从此,形成了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上的不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年月日的学位【】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从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得到统一。年月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共包括个二级学科。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个、硕士点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个,思想政治教育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二级学科硕士点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个,思想政治教育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点大约个。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年间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今后怎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党中央高度重视、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党中央高度重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一,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思想政治

    

教育学科特事特办、重点扶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指示,颁布了中央号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贯彻特事特办原则。从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到年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年批准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都是中央文件决定的,无一不是特事特办,没有其他如何一个学科享有这样的规格;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其中,在设立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定和要求等,都是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具体举措。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点扶持得以落实。教育部先后由政教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等一个甚至两个司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各省市自治区、各高等学校也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管理这一学科和专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幸运之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组织保障。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一,设置、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需要确保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克服和清除各种消极落后现象和不良社会思潮,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与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和支撑。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与传播,需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了这一重大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果为此提供了理论、原则、思路与方法。

   .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专家学者是个广义的概念。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等学校的很多相关领导同志,他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有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专家学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辛勤努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仁申请和完成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出版了众多著作与教材,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奖励;在学科理论创新、完善学科体系、学位点建设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各个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第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及学术委员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以及沟通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团结队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研究会在、教育部领导下,年月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拥有个省区市、军队院校系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体会员个。研究会举办学术会议、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与论文的评奖、出版论文集、创办学术性刊物《思想教育研究》、成立学术委员会,加强与有关学科专家学者的联系,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年春开始,学术委员会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及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两大专题进行研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分别承担两个系列共项专题研究,预定于—年分批出成果。

    第三,报刊杂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都定期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版面;《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求是》等都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的办刊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最近,《北京教育》出版了《北京教育(德育)》版。报刊杂志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发挥了媒介平台作用,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刊物品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对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生命线”工程提供理论、学理和人才支持

高二政治论文篇(10)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张耀灿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界定,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这个概念,我们是认同的。此外,陈秉公先生在其著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亦作出了界定:“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绕在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也可以这样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除了教育以外,影响教育对象的一切外因的总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两种界定,虽然表述不同,但是在实质上,两者趋向一致。

既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所有外部因素,那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这些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其发生作用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可是,从微观方面看,单个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亦是存在的。我们试着从文化传播与迁徙的角度,来探讨文化迁徙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从而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造条件。应当指出的是,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文化迁徙的含义与途径

文化迁徙,或文化变迁是指文化从一个地方和环境传播或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和环境。在这当中,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传播的推动者或实践者。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的四大文明已经随着漫长的历史长河的不断迁移或消融或消失或融入到一种新的文化中,成为新的文化形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可谓是经典之传。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生命力,特别是与中国文化的某种可相容性,使得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从而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科学理论,成功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程,在实践中丰富了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说,文化迁徙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和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化迁徙需要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中进行。这就是文化迁徙的途径问题。文化迁徙的途径主要包括口头传播、书本传播、潜移默化式地传播和网络传播。

首先,口头传播。这是最原始的文化传播方式。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人类在群居生活中往往是由长者把本族群积累的知识,用口头传授的方法传给下一代。其中,采取的是讲故事的方式。当然,这种知识不能被称之为知识,只能称之为传说。

其次,书本传播方式。把文化用书写的方式记录下来,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甲骨文是人类较早的记录文化的方式,虽不能同现在的文字相比较,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人类的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和印刷术的改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从此以后,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就大大加快了。我们今天能见到和读到的许多书籍,特别那些关于古代史书、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正是书写方式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

再次,潜移默化式地传播模式。在一个固定的环境当中,人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受着文化的熏陶。家庭是人所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第一个环境,从出生到成长的每个过程,父母总是把自己已经拥有的经验和知识,或用语言,或用行为,总的说来是用一种无形的潜移默化地方式把经验和知识传递给青少年。村落或社区环境,是对人进行潜移默化传播知识的第二个环境。人除了家庭环境外,还有社区或村落环境。在社区环境中,人在与社区其他人的交往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最后,网络传播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所谓网络载体,即‘以网络为载体’之意,也就是通过互联网这一最先进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人们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帮助人们形成时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过程。与传统的大众传媒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载体相比,网络载体传播信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信息内容的海涵性。二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平等性。三是传播手段的兼容性。四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三、文化迁徙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文化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子。在高校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作用。这是由高等学校的职能所决定的。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了高等教育或高等学校的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即育人,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不断进步发展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职能。一方面,通过文化传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时代性和时效性。由此可见,高等学校是具有丰裕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的教育教学阵地。此外,高校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各种文化几乎都能在高校的自由土壤中相互交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一是丰富了校园文化,二是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三是活跃了思想、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人才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因此,就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设和优化,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载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阵地和途径,以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和课外活动为辅助手段,把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为人才培养服务。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就是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外即第二课堂育人环境,通过改进教学手段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优化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情境创设潜移默化地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大学生的头脑,优化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每个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是通过隐匿在主体身上所负载的关于自身阅历、经历及通过家庭、社区和社会耳濡目染所形成的文化因素,体现在主体的言行、生活习惯和方式上。在高校这个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环境当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社会交往,把自身所载的文化传递给另一个主体。从而使不同的个体文化在交流与碰撞当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这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可能。

“任何两个具不同文化的群体甲和乙发生接触时,甲可能从乙那里撷取文化要件,乙也可能从甲那里撷取文化要件。当这两个文化不断发生接触而扩散时,便是文化交流。”这就是说,不同文化之间在发展时并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必然地在其发展传播时与其他文化碰撞与交锋。但是,任何文化的产生、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在相同的地域环境中,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文化的发展、传播与优化,必然要求与其他环境中的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或吸收或相抗或互相包容。在不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主体是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而社会交往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文化是人类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人类的精神符号。人类社会在向前发展,文化的发展亦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实际上,文化之间的交流、发展与扩散就是文化的变迁或迁徙。应当看出,文化迁徙与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环境中的特殊部分,必须要体现环境的共性。文化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文化,特别是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也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因此,教育事业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活动,就是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贯彻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实践,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上一篇: 教育法律法规论文 下一篇: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