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5:03

纺织行业论文

纺织行业论文篇(1)

1诸暨市纺织企业电子商务研究现状

1.1诸暨市纺织企业发展现状

诸暨与绍兴、萧山、义乌、富阳等8个县(市)接壤,交通相当便利,民营经济发达,其中袜业、织布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是中国的袜业之都,像大唐的袜业城、洁丽雅毛巾、太子龙服饰、步森衬衫都是全国知名的纺织企业。截至2010年底,诸暨市共有大小纺织企业8万多家,其中上规模的纺织企业978家,行业从业人员90余万人。2010年,纺织产业实现的产值占诸暨市工业总产值的42.58%;实现利润696323万元,占诸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45.1%;出口创汇173174万美元,占诸暨市出口总额的48.97%。

1.2诸暨市纺织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现状

就目前来看,诸暨多数纺织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都有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的想法,上网用户越来越多,比较知名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官网,而且都比较专业,信息涵盖量也大,也适当涉及到了电子商务的信息,比如诸暨袜业网、洁丽雅官网,都是比较系统的电子商务网站。近几年,诸暨纺织电子商务网站上,企业的数量有增无减,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且幅度一年比一年高,到目前为止,许多诸暨的中小纺织企业选择加入阿里巴巴诚信通,试图借助阿里巴巴这个中国最大的B2B平台来帮助自己带来更多的业务。2009年8月诸暨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阿里巴巴滨江新园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诸暨特色产业集群专市,借此整合诸暨市的企业资源并进行统一推广,促进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比如诸暨市搏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袜业网()是诸暨市全力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公司与阿里巴巴支付宝公司签定绍兴区域战略合作协议,将支付宝引进中国袜业网,消费者在中国袜业网上买袜子将可实现在线支付,该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大唐袜业从实体市场模式迈向现代商务市场模式,给中国袜都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给全市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带来了一场变革。

2诸暨纺织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

诸暨许多纺织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企业内部管理以家族制为主,企业组织结构封闭、排外性强,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合理分离,资本运营方式单一,导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些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基础就非常薄弱,企业领导自身未受过高等教育,信息化意识不强,整个企业的计算机设备很少,网络基础设施也非常陈旧,很难在短期内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再加上诸暨很多纺织企业的决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网络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甚至有些企业管理者根本不了解电子商务,认为电子商务就是上网,许多企业管理者单方面觉得在网上搜索供货信息就以为是电子商务的全部,或有些企业简单地建一个网站,而相关的管理基础却没有跟上,这些错误认识和落后的观念影响了诸暨纺织企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很多中小纺织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开展有所顾忌

诸暨绝大多数纺织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一些管理者对于信息化的了解可谓少之甚少,加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一定的资金,因此企业管理者就会有所顾忌。首先建站尤其做好一个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网站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而且需要定期维护更新,又需要费用;其次,网站的宣传又是一个需要下血本的环节,对于很多不景气的诸暨纺织小企业来说,都望而生畏;最后,高额的物流成本也使得开展电子商务对于诸暨的纺织企业来说举步维艰。但是企业在做这些工作后并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的,当企业在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电子商务网站的过程中,会发现网站的信息更充实了,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在量变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质变的一天,我们不能一开始就为了赚钱,而是要不断努力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和积累自身的经验。

3网站功能单一,响应速度慢

由于在诸暨纺织行业中电子商务应用的还不是很广泛,即使有些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但是大多数企业极少进行实质的网上交易,绝大多数诸暨纺织企业的网站都是以展示企业形象为主,只有个别企业真正进行网上交易,总体来看诸暨的纺织企业以传统的交易为主。诸暨市纺织企业的网站虽然很多,几乎有点规模的纺织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即使没有自己的网站也会在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上有自己的店铺,但是纵观诸暨的电子商务网站几乎建设都流于形式,由于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企业的网站很多都是由企业与IT公司合作创建,一方面网站功能非常单一,网站几乎都没有在线交流功能和支付功能,另一方面有些纺织企业干脆把网站维护和更新的权利都交给IT公司,很多信息由于缺乏更新导致信息出现了滞后的现象,有些企业在与IT公司解除协议之后,IT公司就不帮企业网站续费,所以很多企业也成为了实质的空壳网站。

4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不健全

纺织行业论文篇(2)

大会将围绕新型纤维材料、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高性能复合材料及技术纺织品等热点,进行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额发学术大奖和学术带头人奖,为国内外高层次的纺织理论研究者、纺织科技工作者、纺织生产管理者和纺织技术产业化实施者的零距离接触提供互动空间。现诚挚地邀请您就相关内容投稿并参加此次会议。

一、论文征集范围

(1)纺织基础理论研究;(2)高仿真、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3)天然纤维的改性研究;(4)聚合物结构与分析;(5)聚合物的合成及在纺织工业的应用;(6)生物质纤维及其关联技术;(7)纤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8)新型纺纱方法及设备;(9)高性能、智能化的新型机织、针织。编织技术;(10)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11)节能节水型染色,印花技术;(12)纺织品的复合功能后整理;(13)纺织用酶的研发及应用;(14)化学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15)各类高功能技术纺织品(含军用);(16)技术纺织品非织遣、机织、针织和编制成型工艺;(17)技术纺织品复合加工技术;(18)技术纺织品长效功能性整理和多功能复合整理;(19)环保低碳纺织专用机械与器材。

二、论文提交细则

(1)会议只接受原创首发稿,文贵自负。

(2)论文可选用中文或英文书写,但参加“2012年中日纺织学术交流会”的交流论文只能用英文书写。论文的具体格式参见大会官方网站“会议征文”栏目。

(3)作者须在大会官方网站(.cn)在线注册后提交Word格式的论文,会议秘书处会在收到论文后的3个工作日内用电子邮件回复。如在1周内没有收到回复,请重新提交论文或与秘书处联系。

纺织行业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49-01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CI)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在这些国家中的大企业已经在用非常复杂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竞争情报工作,而中小企业对竞争情报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了大企业,因为它们试图通过竞争情报来获得另一种企业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是建立在规模和实力上之,更多的是通过对环境的快速响应、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来体现的。

一、纺织业价值链研究综述

价值链概念是波特(Poter,1985)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提出的,他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即价值链,任何公司的价值链都存在于一个由许多价值链组成的产业价值体系中。目前,国内纺织业价值链理论研究不少,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集中于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纺织业的升级问题。

杨宏翔、张乐才(2010)指出,从我国纺织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研究产业升级,为此应建立满足全球质量、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各种标准认证体系,并分析了升级战略和升级路径。李陵申、祝秀森(2009)认为国家价值链理论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一种新兴范式,而纺织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使劳动者能够更体面劳动,产业转移则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二者正是国家价值链下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竞争情报模式研究综述

包昌火、谢新洲等人(2002)指出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报需求和特点来决定何种企业竞争情报系统(cIs)模式,作为实现企业战略和功能服务的CIS的组织网络及其运行机制的CIS的模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分散式、集中式、重点式和独立式等。陈漫红(2004)把数据仓库引入竞争情报业务,阐述了竞争情报新模式下的工作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文献回顾可见,竞争情报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包昌火研究员等人提出的竞争情报部门的组织模式为代表,分别对分散式、集中式、重点式和独立式这四种典型的模式进行优缺点及适用性作对比研究。根据Fold&comPany的观点,没有哪两家企业是完全一样的,因此,也不可能设计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情报系统和工作模式,不可能任何企业都适用。

三、纺织业竞争情报研究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对CI的理论方法、情报系统建设和服务模式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cI的理论方法不仅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技术创新等竞争活动,而且还被应用到政府制定竞争政策和行业规章管理等实践中,在增强国家或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竞争情报研究内容从主要以竞争环境、发展状况、政策等宏观内容为主,逐渐到现在有目标明确的客户竞争对手为研究内容的转变,包括制药医疗行业、通信行业、钢铁行业等都已经开展竞争情报实践活动。关于纺织业竞争情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更为匮乏,邱珍妮(2008)将技术竞争情报与对中小企业的研究结合起来,针对纺织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内竞争加剧的现状,借助技术竞争情报,提出构建技术竞争情报体系的设想,以帮助纺织企业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推进纺织企业自主创新。

通过以上对纺织业价值链到纺织业竞争情报的全面、系统的回顾与分析,国内学者对纺织业价值链和纺织业竞争情报的研究侧重于文字的论述、理论的剖析和定性的演绎,逻辑性很强,但是实用性相对较差,缺乏实证支持。然而,竞争情报工作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而是将理论联系实际,基于充分发挥竞争情报在纺织业中的应用价值,引入价值链分析理论作为工具,通过建立纺织业的竞争情报模式,为纺织业的经营管理提供预警、决策支持和学习的目标。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会给纺织业竞争情报工作带来一定帮助。

纺织行业论文篇(4)

[中国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5X(2011)

一、前言

产业用纺织品(Industrial Textiles)又称“技术用纺织品(Technical Textiles)”,特指经专门设计、具有特定功能,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大,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为配合产业用纺织品的产业发展和人才培育的需要,以上海地区的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代表的国内各纺织类高等院校均开设《产业用纺织品》课程,并将其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平台课程之一,与《纺织材料学》、《纺纱工艺学》、《机织学》、《织物组织结构与设计》、《非织造布》等专业基础课相互衔接,构建具有纺织工程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产业用纺织品》课程的开设,紧密贴合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产业技术用纺织品领域的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开拓和深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领域和范畴,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但由于传统的《产业用纺织品》课程均基于中文教材和中文授课模式,无法满足广大纺织工程专业学生获取国外专业知识的需求。因此,开设全英语授课模式下的《产业用纺织品课程》成为纺织类高等院校的一个新的教学需求。

为此,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结合产业用纺织品课程的专业特点,采用全英文的模式组织《产业用纺织品》教学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在全英文教学中实现以学为中心的《产业用纺织品》课程的教学设计,采用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和自主学习设计等方法来创造一个适合目前纺织专业学生的全英文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开拓学生的国际眼界。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教育理论

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最常用的学习理论有三种: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1,2],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3)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于20世纪初提出。其中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教学理论来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以探索人类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为主要目的,研究和说明人类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概念如何形成的,阐明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内容。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3]。建构主义教学常用的模式为: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教学的教师担任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情境的创建、协作的组织、会话的安排等学习要素和环境要素来充分调动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实现学生能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的目的。

在建构主义模式中,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是学生;而教师则是教学实施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传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而是围绕学生主动提出的建构意义的对象为主要内容;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也不再是媒体,而是创设的情境、协作型学习和会话型的交流,作为学生协作式探索、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因此,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不同。但是构建的这些要素之间的作用与关系是清楚的、明确的,因而可以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模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方法[4,5]。

三、建构主义在《产业用纺织品》全英文教学中实践

(一)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以产业用纺织品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如何帮助同学建立产业用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知识体系”。面向产业用纺织品的教学对象-纺织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对产业用纺织品的课程内容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全英语教学的“课程教学主题”-功能性纺织材料、特种加工工艺和产品应用三大内容。

在确定好这一主题后,再根据这一教学主题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各项支撑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图,从而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如下图1所示。

图1:产业用纺织品教学模块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在产业用纺织品的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是根据产业用纺织品的特点,强调产业用纺织品的功能性,并围绕产业用纺织品在农业、医学、航空航天、建筑、汽车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创设有实物样品展示、照片和视频观摩等资源的学习环境,方便本专业的学生根据对功能性纺织品的认识和理解、兴趣和爱好去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交互式和激发式的学习模式,设定一个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的研究型课题或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交互式和激发式的学习模式中,任课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与帮助。

例如:在“防护用纺织品(Textiles in Defense)一章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对防弹服装(bullet-resisting garments)的兴趣,从防弹服的防弹机理、防弹服的分类、防弹服的应用等方面以图片和视频短片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并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回答:1)What kinds of fibre materials can be used for bullet-resisting garments?2)Can you design and develop one bullet-resisting shirt by yourself? How to do that?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有表达和锻炼英文口语的机会。很多男同学对此类讨论十分感兴趣,调动了课题的活跃气氛。

(三)课程资源的设计

课程资源的设计主要是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源,按照教学模块的内容,分类组织形成一个系列,并建立一个公共的信息化数字化课程平台。

为此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中心建立了《产业用纺织品》的课程网站,网址为:http:///course_center/。网站包含“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录像”、“相关视频资料”、“参考资料”、“师生互动平台”、“网站链接”等栏目,让学生能够在此课程平台上获取所需的资源信息。。

(四)学习模式的设计

以学为中心是建构主义常用的学习模式,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抛锚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在安排产业用纺织品的各个教学环节时,可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来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

(1)框架法教学是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比如说医学用纺织品的教学板块,我们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5],根据学生较为熟悉的一些知识内容:非织造布类的卫生类用品、医疗用制品等,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对纺织品的认识从传统的纺织品引导到功能性、复合型、多元化的特种用途的纺织品。

(2)引导式教学是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从实际情境中去提出或选定一个某个典型的问题或案例,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比如根据当前的冲锋衣的功能设计,向学生提出,在设计冲锋衣时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如何选择纤维材料、如何加工织物以及如何对面料进行防水透气整理,最后应如何对其性能进行表征。

教学方法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2)让学生获得机会将知识外化,以便于根据不同的需要应用所学知识;3)要让学生能实现自我反馈,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事实上,教学方法只要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三个要素,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一定局限于上述三种自主学习方式。

(五)整体效果评估

在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全英语课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到世界著名大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英语水平,又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实施全英语教学是我国现代化纺织高等教育事业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竞争能力人才的主要课程手段。

四、结论

本文介绍建构主义在产业用纺织品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的思想以全英文的方式讲授产业用纺织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业用纺织品概论》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k201109010).

[参考文献]

[1]Bruner, J. Acts of Meaning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范琳, 张其云.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 4).

[3]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纺织行业论文篇(5)

【分类号】G719.2

纺织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改变我国纺织业落后的局面,实现由传统纺织向现代纺织转变,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振兴纺织经济,以科技创新,加快我国纺织振兴的步伐。

我校地处苏南的经济重镇――盛泽,工业和第三产业十分发达。纺织业是盛泽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纺织企业2300余家,专业纺织商户6000余家,被赞誉为中国“第一布市”和“纺织华尔街”。

目前,盛泽全镇纺织产业人才分布的主要特点是:管理部门人才偏多,基层单位人才偏少;传统技术人才偏多,新产品开发人才偏少;企业管理人才偏多,市场开拓人才偏少;生产型人才偏多,规划、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等服务型人才偏少;人才结构及分布状况不尽合理。

为了优化中等技术人才的区域创业、人际环境,有效留住中等技术人才资源,政府提出中等技术人才是盛泽镇丝绸纺织产业板块人才的需求重头,一是这批群体相对年轻,有一定的实用技术,是各企业比较青睐的人才;二是这批青年技术群体也在不断寻求最好的创业、人际环境。我校作为盛泽镇唯一的中等专业学校,为社会培养急需的纺织技术人才与高素质的纺织品贸易人才的责任义不容辞。同时,连续多年纺织专业一直是我校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为家长学生的首选。生源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成了纺织专业最大的优势。

加快科技进步、振兴纺织经济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基础方面就是重视和发展纺织职业教育,现代纺织已对传统的纺织职业教育在全方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纺织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想谈一下我们学校纺织专业职业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梳理整合传统纺织理论,构建适合中职纺织学科教育新概念

一方面,建立新的纺织理论已成为当前纺织教育理论界亟待解决的课题。随着无梭织机、环保彩色生态棉、各种新型化纤、智能材料、功能性精细陶瓷材料、纺织电子商务、纺织CAD/CAM、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和超声波技术等新科技新产品在生产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应用,现代纺织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棉麻丝毛时代的纺织概念,而是融入了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工程、酶工程、分子物理、电子、机电一体化、美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纺织工业和纺织学科已与多种工业和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了众多边缘学科和边缘专业;服装也已经走出过去相对封闭的大纺织概念自成体系;而且,纺织品也不再仅起遮寒蔽体的简单作用,还应当舒适美观,时尚个性,同时应具有某些功能,如防水透湿、吸汗透气、抗皱免烫等,可以这样讲,纺织品和纺织加工工艺正向着多功能性、环保性、智能性、装饰性和产业用方面迈进。

世界纺织行业发展很快,从食物蛋白质提取纺织纤维不再是梦想,机器的动作速度呈几倍、几十倍增加已成为现实,新的技术设备在国外广泛使用而我们可能闻所未闻。当新的纺织技术革命已经来临之时,而我们的纺织教育可能仍在沿袭我们传统的纺织知识,如果我们的纺织职业教育还沿袭传统的纺织知识,老师还津津有味的讲授已经陈旧落后的纺织技术和设备,这无疑将是中国纺织的一大悲剧。纺织工业和纺织学科只有吸收和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先进研究成果,进行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纺织工业才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的革命和振兴,转而成为一个高科技产业,顺应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我们的纺织品既要紧跟时代潮流,又要让纺织品民族文化为世界所认知接受,这种现实背景要求我们对传统的纺织理论加以梳理整合。因此,我校在继承传统纺织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寻求纺织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和创新,编写适合纺织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二、中职纺织职业教育必须建立新的人才质量观,注重职业素质培养

在当前形势下,评价一名毕业生,不仅要由学校来评价,更要由工作单位及社会评价,要看看他的岗位技术能力、敬业爱岗能力、艰苦创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是否都能真正在工作中体现出来。

讲求待遇、眼高手低和不愿干基础性工作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也是企业不愿看到的。所以,新的人才质量观不仅包括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还包括工作后学习和打好基础的能力。

我校纺织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一系列职业素质教育,具体内容有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身心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通过学生入学后的军训、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课堂的课程形式丰富多彩,如举办“青春风采”演讲比赛、“我爱我的专业”黑板报评比,英语口语比赛、“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体育、音乐、公关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文科等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举办素质教育讲座、优秀青年报告会、企业专家讲座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通过组织参观吴江科技馆、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及各类征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效果好。

我校纺织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积极开展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活动,由德育处负责、班主任积极参与,制作了“毕业生跟踪调查表”,重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培养、能力培养效果、身体素质、内在素质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制作了“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调查表”,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从思想政治道德表现、文化素质、职业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反应出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和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三、对从事纺织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不断“充电”,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知识素养、操作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所以提高师资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保证。

纺织业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和当时被称之为高新技术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十分必要。我们的教师队伍要不断地“充电”,飞速发展的纺织业要求纺织工作者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科及行业的交叉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及边缘专业,当今时代,如果作为纺织职业教育工作者还不了解什么是纺织电子商务、纺织信息化建设和纺织纳米技术等,怎么教育学生?如果不能经常广泛深入生产实践,没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没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具有理论知识的人才。

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纺织专业教师的成长提供经费保证和时间保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和各种考证。学校还要求每位专业教师利用暑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习,以加强对企业实际操作的了解。本专业的专业教师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教师参加纺织面料设计师培训,通过考试取得纺面料设计师的资格,还有教师参加江苏省纺织服装专业的新课程培训。

四、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学院型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今职业岗位对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实操型人才最受企业欢迎,这我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相符合的。但现在企业界对学生普遍反映是操作能力不强,这反映了学校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必须改进。教学改革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学内容必须注意实用性,动态性,科学性,教学方法必须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走进企业,要按照适应岗位群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确定与之配套的教材,要鼓励专业教师编写体现时代特点的教材和讲义,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动态性和时效性;要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只有做到“教”与“学”一体化,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针对本地企业对实操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先后投入1182.6万元新建了纺织现代实训基地,其中纺织专业的实训设备投入860.3万元,包括纺织准备区、纺织CAD/CAM区、小样试织区、纺织品检测实训室、织物分析室、染整实训室等,建筑面积近14000平米,配备了比较先进的设备和教学软件,建立了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方案合理的实习教学基地。设备配置基本做到了先进性、配套性、适用性、经济性的统一,既能满足实践性教学所需,又能满足社会培训的需要,同时还能为校企合作提供基本条件。

校近年来比较注重与企业的联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道路。学校实训基地向各企业开放,努力与企业进行联合,承担一些技术服务、生产经营和科研开发任务,在日益增长的实习实训消耗中努力向经营性、生产性方向发展。学校与吴江市速而特纺织样品织造有限公司、江阴市通源纺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纺织品研发中心”,为纺织企业加工大小样品和开发纺织新品。与慧宇喷织(苏州)有限公司、吴江市华睿纺织有限公司、嘉兴伟润纺织有限公司合作运行的现代纺织技术公共实训基地,使其功能上实现了学生实训、教师培养、员工培训、产品研发、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等基本功能,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五、纺织职业教育要培养计算机、外语复合型人才

纺织业正处在由原纱坯布输出为主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输出为主转变,由粗放型产业向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变,工业的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程度越来越广泛深入,而且人们上网经营、上网交流、上网学习的深入和网上交流的国际化,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纺织服装贸易的全球化,要求纺织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会外语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我校纺织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办公自动化中级和通用英语初级证书。

总之,现代纺织向纺织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从纺织职业教育理论到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求新。我校的纺织专业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与地方产业特色紧密联系的专业特色发展之路。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纺织行业论文篇(6)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主持,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费君清教授代表学校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词。费君清说,“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学校经过10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目前正致力于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目前,学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积累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纺织经济是我校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研究团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校相关学科教学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作了题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的主题报告,陈东琪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在下一个10年进人黄金时期,预计到2019年,我国将成为超过美国的第一大经济体。对于具有显著优势的纺织等传统制造业而言,如能把握这一机遇,必将呈现超级繁荣之势。随后,浙江省特级专家陆立军教授作了题为“浙江模式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题报告。

“没有煤、电等能源,我们将失去光明,没有电脑和通讯,我们会变得孤独;没有纺织,我们将回到原始社会。”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以幽默的开场白引入论坛主题――“十二五”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与科学发展。孙淮滨在总结我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对全面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方向和形式进行了前瞻性分析。他说,“十一五”开始于后配额时期,结束于后危机时代,我国纺织工业肩负起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产业三大历史使命,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未来5-10年,纺织工业要通过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全面优化结构,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更好的担当三大历史使命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充分应用产业和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和人才强国。这四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必将贯穿着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战略布局结构的一系列战略性调整。

纺织行业论文篇(7)

中国许多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家也正在考虑走出中国到境外办厂,巴西也是重要的合作国之一。希望中国纺织业界通过本次活动,加强与巴西纺织业界的沟通,准确了解以巴西为中心的南美洲国家纺织市场的需求,消除两国行业间的隔阂与误解,资源整合,互补合作,让中国巴西两国的业界共同受益,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王庆元公参对论坛的召开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表示中巴两国自1974年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近年来,纺织服装贸易在两国间的比重日益加强。希望中巴两国纺织行业能够加通过举办展览、论坛、技术交流等活动加强联系与沟通,发挥各自产业链优势。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潜力巨大,也期待更多的巴西纺织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王庆元也表示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及他本人愿意为两国业界交流合作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与支持。

巴西服装协会总裁Roberto Chadad 在致辞中表示,纺织工业是巴西传统的工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劳动就业等领域占据重要比重。近些年,巴西纺织服装对外贸易逆差金额加大,一方面说明巴西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另一方面也是业界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导致。在巴西国内虽然有些声音表示希望能够减少国际贸易来保护当地经济。但是行业主流声音认为,国际化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巴西纺织业十分重视与各国纺织业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也非常欢迎中国纺织业界来巴西办展并开展交流活动。本次召开的圣保罗GoTex国际纺织服装采购展以及交流论坛为中巴两国业界深度对接搭建了高效的桥梁,对中国巴西两国纺织服装产业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纺织行业论文篇(8)

作为本次竞赛穿经工、染化料配制工和纬编工等 3 个职业的竞赛承办方,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克莉、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李瑞萍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介绍了竞赛职业情况、具体项目和组织筹备情况。据介绍,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穿经工全国决赛预计在8月下旬举行,染化料配制工全国决赛预计9 ― 10月举行,纬编工全国决赛预计在10 ― 11月举行。

王天凯在启动仪式上强调,举办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纺织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职工队伍也需要转型升级,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正是促进职工队伍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密切相关。

第四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沪召开

4月18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五届第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四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沪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许坤元、副会长张延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正处级调研员等出席会议。

杨世滨在会上做了2013年针织行业运行及针织工业协会当前工作的报告,指出2013年针织行业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 097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7.5%,出口增速10.4%,针织织物利润同比增长30%,针织行业外部形势有所改善,相对比较乐观。在谈到今年的工作思路时,杨世滨指出,2014年针织工业协会将围绕企业重点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内销市场宣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组织举行技术工人操作比武及加强品牌建设等工作,同时围绕产业集群推进“中国针织工业新城”计划。

本届针织科技大会以“针尖上的中国”为主题,邀请了行业内资深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针织外衣发展趋势、针织染整节能环保技术及针织新原料与机械等相关专题做了报告,围绕行业宏观经济形势、针织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节能环保生产技术、生态文明建设及行业前沿技术热点等展开了讨论,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宣传与推广,聚集全行业的智慧,推动针织行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大会通过了增补协会会员单位的提案。同时,为了推动针织行业技术进步,促进针织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大会还对在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方面成绩显著、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的优秀青年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表彰。

中国展团亮相INDEX 14

4月8 ― 11日,欧洲国际非织造布展览会(INDEX 14)在瑞士日内瓦的Palexpo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带领中国参展团的41家企业、100多位代表参加展会,成为本届展会上亚洲地区最大的展团。

本届展会共吸引了41个国家和地区的586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2.2万m2,是国内非织造布行业,尤其是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和专用原料、设备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了解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优势平台。3 天展会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2 500位观众注册参观。

中国展团中,南海稳德福、浙江金三发、大连瑞光等优秀企业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技术水平,吸引了大量的买家。

徐迎新、李陵申等一行在展会上与美国非织造布协会(INDA)主席Dave Rousse、执行董事黄祖基等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标准制修订、国际培训、国际展会和论坛等方面深入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促进了两国非织造行业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在此期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导还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拜访了欧洲非织造布协会(EDANA),与该协会主席等就各自的运作机制和行业服务、产业状况等展开了交流,并就信息共享、会展支持和共同推动中欧非织造布技术进步与双边贸易达成了共识。

(本文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供稿。)

ITMF-ICCTM:HVI指导手册更新

ITMF棉花测试方法国际委员会(ICCTM)于3月18日在德国Bremen召开的会议期间批准更新《棉花标准化仪器测试指导手册》。该指导手册是由棉花仪器测试商业标准化委员会ICAC和ICCTM共同制定的。

《棉花标准化仪器测试指导手册》对在棉纤维质量评定过程中棉花样品的调湿、仪器的操作、仪器测试实验室及数据的处理提供明确的指导,旨在保证测试步骤的标准化,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精确和可重复,对棉花及棉纺织产业链中无论是经销还是应用环节均具有实用价值。

ICCTM会议期间批准的主要变化包括对ASTM基本参考文献的更新、建议每家实验室对峰值按 5 ~ 15 min的间歇取平均值、对使用快速调湿设备进行提示性引导、要求对在实验室内移动的样品进行不断的身份验证、对校准材料的要求、关于仪器本身和仪器之间的信息、广域参与CSITC循环测试的信息及关于实验室数据处理的建议。

该指导手册目前有阿拉伯语、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多种版本,可登录和 网站获取。

4月15 ― 16日,由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承办,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鲁东大学-泰和新材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和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2014芳纶应用研讨会”在烟台鲁东大学隆重举行。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等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围绕芳纶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加工与制备等专业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成为产、学、研、用充分交流的极佳平台,与会代表共同分享了近年来各自在芳纶新材料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创新成果,揭示了芳纶材料开发与应用的新途径和新方向,确立了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的有效机制,对于整合资源力量,加快跨领域协同创新,切实推动芳纶产、学、研、用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推动我国芳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应邀参观了烟台泰和新材集团芳纶工业园区、鲁东大学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PX发展论坛”为PX正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环保、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我国经济面临着绿色安全、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作为石化行业中最典型的产品之一,对二甲苯(PX)由于各地陆续发生的公众抵制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不仅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方面,PX被“妖魔化”,PX的安全环保性、规划距离、工艺安全等科学认知问题困扰着普通公众尤其是石化地区的居民;另一方面,PX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领域用途广泛。由于下游的快速发展,PX供应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进口依存度逼近50%,PX产业发展受阻和下游产业的快速扩张矛盾日益加剧。

在此背景下,如何揭开PX的“神秘面纱”,解惑公共安全疑虑;如何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探讨当前PX的战略规划、产业市场和技术创新……都成为当前社会、行业和PX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于4月10 ― 11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共同举办了“中国PX发展论坛”,集中探讨了PX的公众认知、规划布局、技术创新、安全生产以及PX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话题,以促进PX产业的健康发展。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从机遇、挑战和发展对策等角度全面解读了我国PX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表示,近几年在居民消费需求和纺织产品出口增长两大因素作用下,我国PX下游产品呈快速发展态势,且未来仍有发展空间。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PX产能产量增长缓慢,远不能满足下游产品消费量增长的需求。

受近几年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一些重大责任事故的影响,加上一些非PX专业的其他领域的专家缺乏科学依据的议论,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社会上流行着“PX有毒”、“致癌”等错误概念,“PX恐惧症”使规划建设的大型PX项目屡屡受阻。对此,包括曹湘洪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呼吁国家应“大力普及PX科学知识,消除‘PX恐惧症’”。据介绍,PX及同类炼油石化生产装置的安全环境风险是可控的,其生产过程是同类炼油化工装置中安全环境风险小的装置,而民众最关心的所谓“PX毒性”其实与汽油几乎相当。

“日照裕华杯”2014’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隆重召开

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主办的“日照裕华杯”2014’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于4月10 ― 11日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紧紧围绕“转型升级 创新高效”为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纺织企业寻求转型升级思路、加强纺纱技术创新思维、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的途径,并达成以下共识:

纺织行业论文篇(9)

【关键词】

高校;纺织化学;课程改革

0引言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型纺织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纺织行业向生态化、功能化和清洁化方向发展,各种新技术日益向纺织工业渗透,纺织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的《纺织化学》基础知识和加工技能,就显得更加迫切[1]。《纺织化学》将有机化学和高分子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现代纺织技术紧密结合,介绍纺织生产领域应用到的化学问题。纺织专业的学生掌握处理这些化学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当代纺织生产所必需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纺织化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具有内容丰富、知识点多、系统性强、教学要求高和学时少等特点,而不少学生不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因而如何在课堂教学的有限学时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纺织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纺织化学》任课教师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国内重点高校《纺织化学》课程教学的调研发现,在《纺织化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进行了适当的教学改革,但均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配合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以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基础课———《纺织化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从《纺织化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谈一谈《纺织化学》课程体系改革及教学体会。

1课程体系改革

1.1加强基础化学知识的训练

《纺织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发现,此时学生大部分基础化学知识模糊或者遗忘。而该课程是以基本化学知识为前提,涉及高分子化学知识,因此在讲授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时不得不回顾基础化学,使得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无法深入讲解知识点,而基础化学知识的讲授又使部分化学知识较扎实的同学认为课程枯燥乏味,甚至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兴趣。通过调查了解到,大一学生化学基础知识都较熟悉,由于没有开设和化学相关的其他课程,到大二、大三时期部分化学基础知识淡忘。针对这种现象,本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二专门开设了《大学化学》这门课程,巩固了学生的基础化学部分,又学习了高分子化学基本知识,到大三再学习《纺织化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两年的课程体系改革发现,虽然《纺织化学》总课时由原来48缩减为40,但是学生学习效率和课程兴趣明显提高,所有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均能按时按质完成。

1.2根据专业方向选择授课内容

《纺织化学》涵盖与纺织品加工有关的化学过程,如纺织助剂、粘合剂、纺织浆料化学和纤维的初加工化学等。本校纺织专业设有纺织工程方向、针织方向和非织造方向,各方向开设的《纺织化学》课程的地位不同,教授内容及侧重点有所区别。如纺织工程方向和针织方向,《纺织化学》为专业基础课,前期开设《大学化学》,课堂讲授以纺织浆料化学和纤维初加工为主,要适当加入麻纤维改性及毛纤维功能整理等内容;而对非织造工程专业,《纺织化学》为专业选修课,因前期开设了《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程讲授要以纺织助剂、粘合剂和纤维初加工中的化学处理为主,因此《纺织化学》课程的设置及讲授要灵活安排。

1.3强调学科思想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学科思想,利用学科思想去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纺织化学》知识点多,相互之间没有紧密的关联,初学者很容易混淆,且考核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故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结构-性能-应用”是《纺织化学》的核心思想,授课老师在第一堂课引导学生掌握学科思想,并在之后每一知识点讲解时,着重分析学科思想的具体应用。比如化学纤维种类多、性能差异大,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从化学纤维单元结构、基团入手,先分析基本的化学结构特点,再由此推出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能,继而判断该纤维构成面料的性能特点,最后确定使用领域。利用好学科思想,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繁多的授课内容,并领悟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

2教学方法改革

2.1创设开放的教学氛围

由于国内大学师生比例的限制,很多课程均以教师为主导的大班授课方式进行,属于封闭式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说教型“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纺织化学》授课过程中,根据内容和课时的安排,邀请本地企业有一定经验的管理者、工程师或技工做专题演讲,有的演讲人从事纺织行业,他们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并对如何正确看待专业课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等各种问题进行讲解,为学生从各个方面答疑解惑,这种讲演虽然表面看起来和本课程关联不大,但通过这些生动的真人真事在给学生带来创意与启迪的同时,给予他们在人生理想方面的激励。有些同学通过和演讲人的课后交流,解开了对所学专业的思想症结,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活跃的教学氛围受到学生的欢迎。

2.2互动的课堂教学环节

《纺织化学》涉及理论部分内容的讲授,一般以教师板书配合多媒体方式进行,但是由于《纺织化学》理论部分内容较多,课堂讲授中,学生认知差、效果不理想,因此理论部分采取启发互动教学方式。教师先简单介绍知识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以3~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提出讨论结果,教师再根据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讲解。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听讲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适当转换课堂角色,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纺织生产中涉及到的化学技术问题采取学生讲授的方式进行,一般学生讲授的内容需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5人为一组,将知识点分成若干模块,每一组讲授一个模块。该组可以选派代表讲解,也可以每一组员分别讲解,其他组员补充,讲解形式多样,可以是板书、多媒体或视频,也可以课堂讨论,根据内容自由选择。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及讲授中去,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气氛活跃、思维开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及课外查阅资料的能力。比如为了讲述麻纤维整理,学生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相关企业网站信息,了解到市面上各种麻织物的名称和相应的整理工序,增加了对《纺织化学》课程的兴趣。

2.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纺织化学》是一门和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的课程。以往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比如48课时只有8课时的实验课,实验课由于场地和设备的限制,有些实验课变成了演示课或观摩课,部分同学甚至不清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更不用说实验原理及方法。课程改革后总课时降为40课时,实验课课时增加到了18,有些实验内容根据教学要求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实验课借用其他院系的场地和仪器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纺织化学》涉及的实验有羊毛洗涤、苎麻脱胶、苎麻整理、洗涤剂的配制和绢纺原料精炼等,每次实验前都要求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设计。比如羊毛洗涤有很多种方法,以5人为一小组,通过查资料确定一种洗涤方法,设计出详细的方案及配方,每一小组在课堂上对其配方进行讲解,其余同学提问,在同学及老师的帮助下最后完善设计方案。根据设定的实验方案安排实验教学,对不同组方案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更深入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应用所学的原理,就相应的实验设计内容布置学生撰写成小论文,代替原来的传统的实验报告形式,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报告内容雷同的弊端,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其撰写科技论文的基础。

2.4灵活的考核方式

课业成绩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除课程结束后的试卷考核外,课堂讨论、小组授课、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及论文撰写等也是课业成绩重要的一部分,另外还要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表现的活跃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当某一章节内容结束,为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安排课堂小测试,通过测试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结语

3.1现代纺织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纺织化学》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此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教学改革,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3.2改变课程体系,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采取互动的教学环节,注重实验教学,实践证明《纺织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文献查阅、整理及团队协作能力。

3.3研讨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闫红芹 储长流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纺织行业论文篇(10)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高勇、陈树津、夏令敏、徐文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兼人事部主任王久新等领导以及全国170多个纺织产业集群的近500名代表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公布了我国175个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复评结果:共有170个通过复评,通过率超过97%。会议上向一些新加入的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进行了授牌,至此,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达到197个。

作为全面总结我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此次大会不仅从总体上对当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予以了肯定,并充分展示了11年来,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对我国纺织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陈树津在会上表示,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的高通过率为集群经济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信心。

结合新老优势应对未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树津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对第二次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整体复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看待集群经济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应对”这个问题发表了重要观点。

陈树津表示,自2002年开始,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已经过去了11年,这十多年来纺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纺织产业的重要基础。“这次参加复评的175个试点地区,最后有170个通过复评,还有5个地区退出了试点行列。所以,从总体上肯定了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这也给我们增强了信心”。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的试点集群已达197个,集群内共有纺织企业18.4万户、职工926万人。2012年,全国纺织产业主营收入总计约为7.9万亿元,其中,197个集群的主营业务收入达34400亿元,占比为44%。从197个集群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看,规模以上企业24900亿元,规模以下企业9500亿元。

在总结当前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时,陈树津表示,试点集群地区确实具有很大的规模,在整个纺织经济的分量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他也强调,现在无论是在人员、环境,还是在市场、国际竞争等方面,纺织产业集群经济确实面临着各种挑战。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一种空间的组织形式,在陈树津看来,要再塑纺织集群经济优势,就需要巩固老优势,创造新优势。“现在仍有众多老优势在继续支持着集群经济发展,比如当地党委政府在政策措施上的鼎力支持、独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业与专业市场互促互动、专业信息在区域内迅速传播、已经起步的公共服务”。

陈树津透露,为了进一步鼓励集群经济的带动效应,到2016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还将对197个集群地区进行第三次整体复评,期望这些地区又有新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发挥集群地区的老优势,各地区政府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充分发挥,争取做到极致。”陈树津建议:“在创造集群经济新优势的过程中,集群要发挥彼此之间合作协同发展的优势、公共服务的优势、区域品牌的优势、区域管理的优势。”

三大论坛共议集群升级之路

在本次会议上,围绕“面对各种挑战,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如何持续发展”的主题,主办方还精心策划了“镇长论坛”、“县市长论坛”和“书记论坛”,并专门邀请了有关集群地区领导分别在三大论坛上交流经验和发展思路。

“镇长论坛”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主持,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镇长吴建中、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镇长黄颂华、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镇长李庆权、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镇长朱燕刚在内的主要嘉宾参加了论坛的核心环节讨论。

作为集群当地政府,如何帮助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吴建中表示,虽然大行情并不十分理想,但是盛泽还是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了较好较快的发展。无论是在用地还是用工上,政府都第一时间全力以赴的为纺织企业排忧解难,想办法创造了如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据黄颂华介绍,西樵的纺织产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政府也一直都在引导其发展,积极组织当地纺织企业组团参加各种大型展会,并且给予一定数额的融资补贴。

李庆权则表示,在金融危机面前,西柳政府出台了15条针对中小危纺织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政策,解决他们发展规模小、发展状态差的情况,建立政府服务平台、研发检测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等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

“许村也提供了各种条件,举办各种活动,并且努力做好纺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希望可以为当地纺织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朱燕刚说。

在随后的“县市长论坛”上,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的主持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化纤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杨晓峰、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副区长王伟、福建省长乐市副市长王建刚、江苏省海安县副县长卢忠平一起参加了互动环节。

杨世滨表示,绍兴、萧山、长乐这三个纺织产业集群的工业总产值已达6000亿人民币,从规模数量上看,应该说是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

在互动环节探讨如何面对未来,怎样把纺织服装产业变成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这个问题时,卢忠平表示,对于海安而言就是要进行持续的科技创新,用技术说话,打造海安纺织产业的整体优势。

王建刚则表示,在长乐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将继续在资金等各种方面给予支持,当然,纺织作为传统行业,要实现长远发展,也需要走差别化的道路,提升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国家及社会各界对绿色环保的关注使得绍兴的印染行业成为了焦点和热点。对此,王伟表示,绍兴纺织产业的发展要走智能化印染、绿色印染的道路,做到清洁生产。

作为毗邻绍兴的工业重镇,萧山的经验值得借鉴,据杨晓峰介绍,萧山化纤科技城管委会则打算在未来走品牌之路,孵化品牌、培育品牌,并且进行诸如大数据这种新鲜的探索与尝试。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环节,“书记论坛”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主持。作为与会嘉宾,湖北省仙桃市副书记、市长周文霞,江西省奉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甘贤武,山东省陵县副县长孔亮,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党委书记陈兴荣同李陵申一起就纺织集群的发展阐述了各自的理解。

周文霞介绍,仙桃作为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围绕着产业发展,努力做到让仙桃纺织人安居乐业,为行业发展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甘贤武也表示,奉新的纺织产业从2002年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从原料到纺纱再到织布、印染、成衣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按照我们奉新对于行业发展的规划,我们将力争做到2020年纺织产业产值达到500亿。”

在谈到陵县的产业发展现状时,孔亮则表示,现在当地土工用纺织材料的发展非常喜人,产业规模以上就达到96家,全国市场份额从5年前不到10%发展到现在的46%,而且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 英语综合实践论文 下一篇: 勘查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