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式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50

驱动式教学论文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1)

1.素质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使得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三个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素质:学会独立地计划制订,它是一种预测性和诊断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性地计划实施,这是一种过程性和形成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计划评估,这是一种总结性和反馈性的工作训练。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和协作意识;能够从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出发,使学生了解项目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并逐步进行模块与程序代码的设计;使学生能初步掌握.NET面向对象设计思想、数据库访问组件使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计划、模块编程与调试、项目验收与运行;使学生能较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能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3.技能培养目标。基于“建构主义———情境设置”学习理论,以“工学结合、技能递进”来设置教学模式,将本课程分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这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分解为若干情境,情境下再细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如图1所示。将“项目引领(情景设计)、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相互协作、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图1“工学结合、技能递进”教学模式设置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或校企合作者将教学内容设计或划分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运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对任务进行分析,并提出新问题,最终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具体实践完成任务,最后经过教师进行点评指导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终形成一个情感、认知活动的良性循环[1]。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中,“任务”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某项目标的活动[2]。例如,完成系统分析报告、绘制一张功能结构图、实现某个模块的功能、设计一个网站或MIS系统等。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高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3]。

三、威客及威客平台资源特征

威客(witkey)模式创始人刘锋先生给出其定义是,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益,从而达到各取所需的互联网新模式。主要应用于包括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等领域的问题,体现了互联网按劳取酬和以人为中心的新理念[4]。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特征。开放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威客任务的开放性和企业参与的开放性。威客任务的开放性是指威客模式打破了地域、时间、工作方式的限制,也打破了职称、地位、权力、名誉等的传统评价门槛,利用网络把世界各地的人们放在同一个工作平台中,给创意者、后来者、年轻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互联网环境,带来更多自由工作时间,创造了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而企业参与开放性是指提供问题或需求的企业可以是任意的,包括把产业升级换代,高科技技术改造,富有文化含量的创意设计,产品的广告创意推广,销售网络的设计与建立等等拥有各种问题的企业都可以悬赏招标,筛选方案,筛选对象,优中选优[4]。职业性特征体现在一是企业在威客平台上的悬赏项目都是具体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二是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都作为商品以明确的标价标出,肯定了所有参与投标者的智力价值。三是这个平台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参与到一场场智力互动问答的过程中,脑力激荡,彰显群体智慧。四是成功的参与者的智力产品能够得到市场价值的回报[4]。实践性特征表现在中国威客是成熟的成功的实践方式。它包括两种发包方式:现金悬赏和威客地图。其现金悬赏的主要运营程序是,招标方任务支付少量定金或不支付定金经威客网站确认的高水平威客报名参加招标方选择合适威客开始工作根据工作进度由任务者或威客网站向威客支付酬劳。利用威客平台上众多威客的知识,智慧,专业技能,行业经验和个人创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它更经济,更高效,在未来可能更专业,成果层次更高。因为这种“众包”还有一种“优选”的功能:发包者将获得最好的创意,兼取各家之长,并在“问答”过程中不断受到启发和理念的提升。威客用最简洁的方式创造了无数机会来激发每一个致力于创意的散布于不同角落的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也给了他们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可能性,以及市场的回报———这是他可持续参与的动力。威客创造了一种激发创意、汇聚创意、实现创意的场效应。

四、基于威客平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基于威客平台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组织形式是项目小组教学,此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环节。

1.挑选并明确任务。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威客平台上的任务有大有小,但都是基于现实的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在选择威客任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供学生体会、分析、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

2.逐层分解,分析任务。选定任务后,教师应通过激励法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并通过对任务进一步的剖析,从中发现问题。任务分解是一项关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要发挥教师的职业素养,作为一个项目的引领者,细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步骤。在多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可由学生中的项目组长带领团队分析、分解任务,而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应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等,在分析过程中注意实时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剖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特别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厌学和不学的情况要及时纠正。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2)

1.1任务设计阶段

任务驱动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因此任务的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任务设计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中涉及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把握任务设计的方向。当一项任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从任务中我们要了解这项任务的目标即我们要“做什么”和完成任务的方式即我们要“怎样做”。因此,任务的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方式是任务的主要构成要素。设计任务时,主要是对任务的目标要素和方式要素进行设计。

1.2任务实施阶段

任务的实施阶段主要是教师将设计好的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给出的任务进行分析,最后完成任务的过程。任务实施阶段可以分为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及展示成果三个过程。教学过程涉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蕴含着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

1.3评价总结阶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节的功能,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发展的情况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因素,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学习不足的地方,从而对自己的学生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评价还具有激励的功能,当学生获得了好的评价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当学生获得不好的评价时,学生为了避免再一次获得不好的评价而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2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2.1任务设计阶段

首先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任务要求、参考资料和设计意图。其次把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发给学生或者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使用。最后,教师总结学生课前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课中阶段学习内容的设计。任务设计阶段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科学的设计学习任务单,使学生自学的任务方向明确,可操作性强;同时还要注意任务的梯度以及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2.2任务实施阶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组织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适度的合作探究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这一阶段需要教师灵活有效地制订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活动(见表2)。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另一方面,在点评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成果,给予激励性评价,从而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探究信心;第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注意生成性学习,引导学生的合理发展。

2.3评价总结阶段

评价总结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监测阶段,总结反思阶段。该阶段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优化叫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寻找优势与不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216-01

一、以输出为驱动的内涵

文秋芳等根据我国国情建设性的发展了输出假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界定了输出驱动假设适用的对象、学习环境和输出的内容。该假设包括三个子假设:

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该假设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尤其是口、笔译技能。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更富有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2013年,在主题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文秋芳教授在她的主题发言中,把“输出驱动假设”推广到二语环境,指出这个假设针对的人群是中级、中高级或是高级外语学习者,其基本理念是:输出是目标又是手段,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以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输出驱动假设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

二、教学理念维度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被视为中国教师的鼻祖,他提倡的“循循善诱”意为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要善于一步一步的引导,这种思想就是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来源。“导”和“诱”就是引导、指导,赋有启迪之功能,使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引下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不断提升创新思维,不断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新知识、新本领。

三、学习者维度

不同的学习方法会给学习者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到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听讲法、阅读法、视听法和演示法都属于被动学习,其他三种方法属于主动学习。在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起到指引的功能,学生是参与主体,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习金字塔理论也符合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

四、心理学维度

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有:第一,自小学直至高中,多数中国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第二,大学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由于已经习惯中学阶段班主任的严加监督,他们对大学学习突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充满了焦虑和担忧;第三,考入大学是很多学生的终极目标,在大学的校园里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动力。现代心理学证明情感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不能忽视情感因素。

奥苏贝尔是最早研究动机原理的专家之一,他提出的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说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即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呈现一个短暂的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说明。导学教学模式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模式通过教师专业的引导和指导,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五、结语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以输出为驱动的导学教学模式,对传统以接受性技能训练为主的英语教学做了初步探索,无论从理论层次还是从实践主体方面,该模式都具备合理性,这也为更好的发挥大学英语工具属性及人文属性提供了积极的思考维度。

【参考文献】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35-02

一、引言

目前,在《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大多学生都是从高中毕业后直接上大学,缺乏对运营管理实践的体验,导致学习效果比较差。为此,授课教师经过讨论,尝试在该课程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问题驱动式学习也被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这种在问题解决中使用知识,将高层次思维能力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的学习模式最早是在美国医学教育中开发出来的,后来经过不断改进,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其他领域。有关问题驱动式学习的学习效果的研究表明,问题驱动式学习确实能够让学生学到至少与传统课上的学生同样多的知识,但他们更有可能在问题解决中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eGrave,Boshuizen,&Schmidt,1996;Hmelo,1995),这样的研究结果对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国内在大学课堂教学实施上,李伟(2010),张洪欣、王庆陶(2003),赵慧斌(2008),陈荦等(2011)等就高等学校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用“已知”认识、研究、解决“未知”的能力以及怎样培养这种能力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观念上,赵广前(2010)认为,老师必须把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和核心。然而,国内对于问题驱动式教学大多应用在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国外虽然应用面比较广,但其原创性的PBL典型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大学的实际教学情境。为此,本课题组考虑结合《运营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我校教学现状,在具体应用并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时,不照搬国外模式,而是针对PBL的要素和特点来探究问题驱动式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并付诸实践,以便更好地利用它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问题驱动式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与实践

1.问题的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来设计、布置和引导,由学生按照问题要求进行思考、解决。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考虑有针对性,问题设计应恰当,所设计的问题可以以学生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分类,做到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可来源于运营管理的实践,来源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来源于各类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案例,课题组要多跑企业,多查阅资料,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学习的难点所在,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建立问题驱动式教学的问题库。

2.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建构性原则”和“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可以考虑从四个阶段来展开设计:第一阶段是讲授理论方法,设计学习环境;第二阶段是解决模板问题(面向单一理论方法抽象出来的典型问题),实现理论理解;第三个阶段是解决综合问题(综合了若干种理论方法的复合问题),实现方法运用;第四个阶段是解决开放问题(不直接提供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求解),实现知识构建。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将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使其变成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用“已知”认识、研究、解决“未知”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改进。配套于问题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手段改进的着重点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考虑:①准确把握师生的角色定位。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行为系统,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培育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将自己从传统的主角中走出来。如教学过程中当提出问题时,教师不应以知识灌输型的课堂讲授方式来阐述这些问题,而应以问题探究方式来启发、诱导和提示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见解。②倡导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合作式学习模式。为了取得较好的互补性,自主合作学习采用的是交叉混合分组的小组协作型模式,由性别、成绩、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章结束后,教师给出开放性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形成结论性意见后,再在课堂上由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由于同一问题不同组的解答,让学生看到了组与组间不同视角的解决思路,拓宽了学生考虑问题的视角,以此推动充满活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学习过程。③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本校具有良好的网络硬件设施,授课教师在学校BB网络平台上构建了《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及时更新的课程知识,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④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课程教学中应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育起来的对于专业知识的探知欲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得以无限延伸,让学生在“干中学”的过程中架构起了他们的知识框架,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实践的效果评价

通过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对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事后评价,对不足部分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予以完善,以确保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同时,评价中要注意明确考核的目的不是对学生划分等级,而是旨在促进每个学生能力的全面、和谐地发展;考核应具全程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的来说,通过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Degrave,W.S.Boshuizen,H.P.A.&Schmidt,H.G.Problem-based learning: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processes during problem analysis[J].Instructional Science,1996,(24):321-341.

[2]Hmelo,C.E.Problem-based learning: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strategies[J].In Proceeding of the Sevente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1995:404-408.Hillsdale,NJ:Erlbaum.

[3]李伟.实施以问题作驱动、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能力[J].大学数学,2010,(26).

[4]张洪欣,王庆陶.建立高等数学“问题驱动”教材体系的构想[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7).

[5]赵慧斌.问题驱动是线性代数有效的教学法之一[J].高等数学研究,2008,(7).

[6]陈荦,谭洁,熊伟.基于建构主义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9).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217-02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和知识性,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并熟练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软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学各个阶段、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同时,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教学训练,锻炼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 设置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点评教师教学的过程,提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不断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任务属于其中的关键内容,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教学任务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造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较差;但也不能太过复杂,导致学生难以完成,也就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需要教师完善对教学任务的设计,全方位综合考虑教学任务设置的合理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常见的打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好打字的教学任务以后,需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任务。期间,如果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兴趣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W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其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置完成以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随后,根据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发现其优缺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例如,在进行Word相关软件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思考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通过现场提问可以掌握学生对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而小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Word软件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对各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缺点。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助于营造出积极、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

4 创设情境,提高教学的效率

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得到转变,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组织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其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体验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到情境中,通过收集资料、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查找知识点等环节,最终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与精髓,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教学法负荷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符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按照教师的课程设计深入研究和探索知识,主动思考和参与实践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振霞.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26.

[2] 王琪.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专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21-22.

[3] 王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浅谈[J]. 信息化建设,2015(11):145-146.

[4] 徐新中.“任务”洋溢智慧 “驱动”彰显活力――谈在新纲要背景下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9):97-99.

[5] 曹锦梅,田军.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6(1):72-74.

[6] 刘朋飞,黄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186.

[7] 吴丽华.“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16):183.

[8] 姚玉开,孟卫华,张立娣,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35):239,241.

[9] 栾文甫.“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培训,2016(8):194.

[10] 朱婷婷,汪培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CCESS 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中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171.

[11] 代明美.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208-209.

[12] 孙士杰.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题任务驱动式学习[J]. 中国培训,2016(14):185.

[13] 刘毅.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高校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10.

[14] 陈晶.任务驱动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5(31):152,154.

[15] 张永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88.

[16] 丁言常.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45.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72-02

一、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概述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假设的出发点与输出假设不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是基于二语教学的研究,它的关注点在于使二语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实践,因此,输出驱动假设可以说是一个有关二语的教学理论研究。它的假设主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认为对学生而言在教学中输出性学习的内驱力要大于输入性学习方式;其次,是将二语教学分为以说、译、写为主的表达性技能的学习和以听、读为主的接受性技能的学习,而从教学目标方面出发,表达性技能的学习更符合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表达性技能的培训[1]。

二、大学英语课堂师生、生生互动现状

当前,高校大多数的英语课堂教学多是沿用过去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学习内容,课堂上常常只有教师自己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追逐逼迫学生学习的猫的角色,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从兴趣和实用性出发,而只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课堂设计,教师疲惫不堪但教学效率却很低[2]。

三、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

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多是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整堂课中起主导性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参与度低,课堂积极性较差。而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的教学主张在课堂中采用互动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英语输出性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技能水平。

(二)以输出促进输入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中常以教师的课堂输入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将最为重要的输出性训练放到课后学生自己进行,但是由于高校英语许多都是大课授课模式,教师缺乏相应的课后作业审查精力与时间,使得许多学生都对自己课后的英语输出性训练偷工减料,未能使得输出性训练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基于此,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输出性学习与输入性学习的学习时间进行置换,强调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输出性教学,以输出促进输入,大量的输出性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加强英语的听、读等输入性训练,在整个过程中,输出性学习既是教学的目的又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三)多样化的课堂形式

传统的高校英语课堂受课时、教学大纲安排、教师精力、时间的限制,课堂形式多是讲―练习―模拟测试的单一教学方式。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形式主张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设备,如多媒体、手机以及大数据等信息资源创新课堂形式设计,并且采用时下教育领域流行的“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此外,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还表现在鼓励学生们进行英语舞台剧的创作,通过舞台剧表演来激发、训练他们的输出性英语学习,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了学生的英语输出性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以及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课堂氛围浓厚

传统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多是闷不做声的被动接受者,参与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的互动和交流度极低,缺乏相应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受氛围的感染而降低学习热情。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堂形式的转变,从多角度、多方面加强对学生英语输出性训练,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断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营造出一个英语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环境[3]。

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建设的启示

(一)教学理念更新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担任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在旁起辅助教学的任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走下教学神坛,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在与学生之间进行输入输出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

(二)教学方法创新

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采用任务型、体验型交互的教学方法,并且结合互联时代下多媒体、大数据、微信等新兴教学设备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方法主要有采用“微课”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课前录制一段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简单的教学视频,在教学视频中将本节课程要学习的重点任务录制下来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小组用英语进行探究式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体验型教学方法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们课后分组编排舞台剧,课上进行全英文表演的形式M行,通过对舞台剧的编排可以了解到相关国外的文化背景,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等。

(三)评估方法的改变

当前,大学英语的考核方式多是以期末闭卷、以及英语四六级水平测试为主。这种单一的英语测评方式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式和质量。受这种应试考试模式的影响,教师的英语教授也带有一定的功利和应试心态。

榱耸褂⒂锝萄模式能够得到彻底改变,就要对英语教学的评估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将中期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将笔试与口语相结合,创新考核的题目内容,真正使考核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暴露他们的英语学习的问题所在,通过考核方式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与教师、同学、英语使用者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知识水平[5]。

五、结语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变革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更强调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革新了传统的教科书概念、调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使得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得到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4JGB183)的经费资助,谨表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2]鲁俐,李芳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评论,2015,(1):120-122.

[3]张巍然,汤欣.输出驱动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探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4):96-98.

[4]刘迎红.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高校外语教学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4,10(12):51-52.

[5]朱蕤.输出驱动假设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小议[J].科教文汇旬刊,2014,(10):101-102.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nter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tput Driven Hypothesis Theory

LU Yao-yan,LIU Mei-rong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7)

[作者简介]刘立国(1979- ),男,河北邢台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心理学。(天津 3002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58-02

“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组织环境当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于组织内部行为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管理类专业的认知以及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应受到足够重视,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质量不高。要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当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分析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指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和课程探索,在学生求知欲的驱动下,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处理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要求的教育类型。在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设立不同的情境,学生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所设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产生互动,提升自身的素质。通过任务作为驱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教、做”结合起来,从而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能够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的过程和结构,加快课程体系改革,使学校的课程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准。

在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理论学习,并通过各种测试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任务,把课堂知识融入任务中,使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解决团队小组中的分配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简单地提出任务就可以,还需要教会学生进一步分析、与他人进行合作,并且在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职业院校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具体相应技术能力的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理论教学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实际案例中,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组织行为学”课程的促进意义

“组织行为学”属于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含有艺术成分较多的课程,适合于案例教学,课堂组织侧重于个别指导和小组讨论。因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入“组织行为学”课程对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院校的管理类课程体系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丰富的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若在课堂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反复研讨,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消化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在任务中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及今后工作中的能力。此外,“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提升就业能力,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任务,使一些在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进入任务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针对任务还应进行反复推敲,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所考察的教学内容,既能培养学生发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任务考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通过任务中所设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既要依靠教师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

1.教师应恰当选择并设计教学中的关键任务。选取适当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立一个特定情境,学生通过在情境中利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知识。这样可以帮助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课堂任务理解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开阔自身的眼界,培养个人的创造能力,使他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地解决。因此,教师应恰当选择教学的关键任务并进行整体编排设计,在对课堂任务筛选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所挑选的任务应当符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符合学校课程的整体要求,满足教学计划的需要。在考虑社会发展方面,所挑选的任务要注重时代性与先进性,能够体现当今的理论发展水平与趋向。第二,教师在设计和分析任务时应当注重任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任务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应当注重任务的生动性、实践性以及实用价值的统一,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并深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些学生若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学习模式,教师要给予耐心帮助和指导,以免学生在认知和学习上产生障碍和混乱。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所提出的任务应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要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任务教学中来。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质量和效果,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第一,教师为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可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教师应对任务教学进行充分准备,在课堂中所提出的任务应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教师不仅要对课堂中的任务内容进行积极引导,还要能够从多方面对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内容。教师要把理论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筛选,并根据难易程度进行有效划分,使学生能够分阶段对相关问题做逐步探讨。第三,教师应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堂任务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通过任务教学的方法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任务,从而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与自身感受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讲授《个体行为》一章中“情绪与情感”内容时,教师可将此部分的知识内容首先转化为典型生活案例(如由恋爱情感引发的事件等)进行引导,以吸引同学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3.课堂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总结。总结是对任务的全面性审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地修正和完善。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法的延伸。所以,教师应当在任务完成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总结既要全面又要深刻。例如,在学习“知觉错误类型”一节内容时,很多同学对“首因效应”的积极意义及负面性都能够有所认识和分析,但对“首因”具体影响当事者双方的发展过程却并不能合理地描述。因此,可列举一些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例如,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最初印象并不很好,但随着双方的了解逐步加深,两人最终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总之,教师通过总结可以发现所选取的任务是否得当,能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是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内容。在任务总结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有效提升“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随着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等情况变化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对大多职业院校而言,“组织行为学”课程引入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职业院校很多其他相关课程也可借鉴该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准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顾培忠,任岫林.组织行为学(高职高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3]郝超,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4]解建宝,曾兴柱.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5]刘向红.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9(9).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8)

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一直在“输入假设”理论的影响下强调语言的输入忽视语言的输出。课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以课本为中心,让学生弄懂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精讲语法规则,强调知识体系性和规范性的传统教学。不论院校水平高低、学生的质量如何,都采用固定的几套教材,在有限的时间内仅仅围绕着课本,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连贯表达。很多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十多年,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及语法规则,但是在入职后英语交流却存在很大的障碍,阅读英文资料也存在困难,有的甚至收发简单的邮件都要斟酌许久。这种输入为主输出为辅的英语理念是否适应灵活多变的社会需求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1.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内涵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是文秋芳教授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种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提出的。它包含三个子假设:(1)从心理语言学方面来看,输出较输入对外语技能的提高驱动力更强。(2)从职场英语的需求来看,提高学生输出技能(听、写、译)较提高学生输入技能(听、读)更具社会效应。(3)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以输出为引导的综合教学法较单项技能更为有效,也更契合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1]。简言之,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其实是为用而学,以用带学。该理论强调90后大学生拥有多年的英语语言知识的沉淀与积累,已经不再适应单纯的输入教学,急需语言输出的驱动,促进其英语产出能力和习得效率的提升。这种输出驱动同时也会产生反拨效应,激发学习者对全新的、积极的、有用的英语知识的获取欲望,达到边用边学之目的[2]。只有以输出为驱动,才能有目的选择输入内容;只有以输出为驱动的输入,才能提高英语学习质量。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是要以输出驱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手段,去带动和促进英语语言的输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补给语言资料,用学一体,做学同步,反过来推动英语语言的输出产出成效,实现以输出为驱动的终极目标,达到良性循环。

2.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符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90后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感,对知识具有饥饿感和挑战感,以往的输入为主的授课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甚至让他们有抵触情绪。要改变原有的授课模式,强调输出带动输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势利导,激发高职学生的语言输出欲望,正好符合了90后大学生的猎奇心理。第二,符合社会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需求。听、说、读、写、译是高职学生进入职场后,需要展现的必要的沟通输出技能,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输出能力的培养,符合未来职场的需要,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致。第三,对我国大学英语课堂课时少的现状有指导意义。英语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体现出了“课时少、任务重”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出于升学或是工作需要,用三年时间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谈何容易。利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利用输出带动输入,用学结合,利用课后时间带动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盘活原有知识,扩大表达性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3.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兴趣

(1)说结合:营口职业技术是地方性职业院校,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差,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上经常“无话可说”。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3]。利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教师在口语课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创造轻松愉快的语言输出氛围鼓励学生说英语,为学生创设明确内容的输出内容,有利于学生课前积极的输入内容。课前的presentation以及role-play是很好的输出方式,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确定与presentation话题吻合的材料,课前进行展示。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英语短剧,自编自演,“创造”台词,用自己所学语言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做中学”(LearningbyDoing)。这些方法能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中[4]。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内容的编排、反复的操练和修改,全方位增强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语言输出效果。(2)读写一体:在阅读课上,教师设计好与课文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回答,激发学生英语输出的主观能动性。在课文的总结阶段,可以设计与课文相关、贴近生活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教师在阅读课上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传达的内容信息,让学生注意并写出可进行交际的语言形式的正确表达方式如措词、句子形式等。另一方面,写作是输出技能的一种,可以检验学生对于阅读输入过程中的词汇、句式等语言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写作输出为导向的训练中,强化在阅读中习得的语言形式的输入,促进阅读输入内容有更为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有文章可读、文化可品,有知识可学,有内容可写,有思想可表,有范文可依,有技巧可循,真正实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结合[5]。(3)读写带听说:有了读写课内容及形式上的语言“输入”作基础,学生在听说课上就更容易听得懂,说得出。在学生进行了“口语”输出以后,教师还可安排学生将陈述或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进行书面表达练习。

3.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渗透,恰好弥补英语学的少、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练习语言输出的要求等不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英语短剧比赛、英语电影配音比赛、英文歌曲大赛、朗诵比赛等。如英语故事Retelling比赛,教师在前期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边听故事,边记要点,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再进行比赛,可以充分锻炼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组织能力,继而将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及时输出,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

4.输出促输入教学下,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及评价方式的转变

4.1高职教师多样化的角色定位

新的教学理念带来的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语言的综合技能,如何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输出机会,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因此在“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教师在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中扮演资源提供者的角色,提供适合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选择和使用输入材料,只有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输入材料与输出内容越接近,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越高,任务完成得越好,尽量做到输入与输出的无缝链接。其次,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设计语言输出实践,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的输出训练,鼓励学生表达和反馈。最后,教师也是课堂语言学习的评估者。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输出内容要及时给予充分的反馈及评价。如果学生的错误表达方式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即使输入再多,也难以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

4.2构建全新的评价体系

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下的评估内容更应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生每一次的学习行为都应该得到反馈和重视。过去单纯的选择测试和语法知识测试题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将以输出为驱动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落实到课堂上,教师要考察学生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综合任务。例如评估方式如下:考勤5分,课前presentation10分,随堂评估20分,writing10分,第二课堂活动10分,课后作业10分,期中考试15分,期末考试20分。教师应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档案袋,将学生的表现都纳入档案袋作为评价指标,突出学习过程的测评。另一方面,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单单是教师评价,还应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监督、观察和评价。保证了评价的合理性公正性,也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开放自由的合作学习模式。

5.结语

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促进输入与输出的良性互动,切实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有效果[6]。运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开展高职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地位,让学生有更多输出表达的机会,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2]吕岩.“输出驱动假设”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报,2014,(12).

[3]张敏.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

[4]戈国梁.“输出驱动假设”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6).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完全依赖教材来实施教学,学生由于没有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通常会死记课本概念,直到去企业上岗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老师教的,自己所学的成本会计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应在会计课程中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培养满足我国经济需求的成本会计专业人才。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框架结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集理论、技能、实践为一体,参考成本管理的过程规律,由简易到难,由初步到深化,将一个提前设计好的、贯穿整个会计课程的项目,细分成若干任务。任务或项目的设计是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地将知识和技能嵌入到任务或项目之中,设计的所有任务启发于实际工作或贴近实际工作,经过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再转化为技能的过程,使学习、动手做、老师教紧紧结合,使理论向技能转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框架结构如图: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框架结构1

二、驱动式教学运用于成本会计课程中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课程属于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以往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完全依赖教材来实施教学,学生由于没有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通常会死记课本概念,直到去企业上岗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老师教的,自己所学的成本会计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为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怎样研究和设计教学课程,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简易,更实用,而且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模拟工作的情景,为今后在社会上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成本会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任务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融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要估计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分析任务的简易难度。并且教学还要以最能够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的方式,充分考虑到任务量大小、涉及的知识点含量以及考虑与其它内容互相关联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

1.充分把握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会计课程的教学与理工类课程教学不同,基于会计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设计成本教学任务时尤其要重视其区别。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如下:①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性强,它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为主,它是以成本为研究对象的专业会计学科。成本会计课程将成本会计工作规律的理论知识综合整理,具有完整的会计理论知识体系。②成本会计课程实际应用性强,会计课程始终还是属于应用型的课程,它强调“理论知识”必须能学有所用,它的内容是通过成本会计核算功能,处理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关于成本费用的会计事项,它是一门我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课程。

2.将任务分类,便于吸收知识点

①激发类任务。激发类任务的创造应充分体现实际生活,且有一定创意,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成本会计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将内容设计为一种需要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尽量实现将课堂还原于实际工作中动手操作的情景,帮助学生联想到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利用具备的会计知识去分析当下教授的新知识,使新学的内容得到升华。成本会计利用任务驱动教学通常在任务设计时,通常将成本费用核算的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讲解设计为诱发类任务。②层次类任务。层次类教学任务是在前面提到的诱发型任务的基础上,注意上下任务的过渡衔接,处理好个别任务与整体内容的关系,以层次、递进的方式,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完成最终教学目标,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与自身不同特点,应考虑道学生的现有成本会计知识基础以及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偏好等,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参照学生的实际会计水平设计每一个任务模型,针对会计掌握的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简而言之,任务是不同层次的任务。③案例类任务。指学生在模拟现实的真实情境中,利用信息搜集,并运用之前掌握的会计技术原理,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决以及完成任务的过程。案例类任务学习的方法是,先将一个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的真实成本会计案例展示给学生。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解析案例中涉及到的数据,逐步分解案情中的难点,最后将复杂问题简易化并解决掉。

3.教师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将任务作为主线,教师引导主线的顺利进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面对新教学方法,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必须进行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角色转换。进行角色转换就需要教师做到从讲授、灌输、强迫,转变为组织、引导、推动。成本会计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站在讲台上受教到走到学生身边同学生近距离交流、讨论,一起成长。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要求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积极性以及创造力。

4.教学实践应该把握的两个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任务涉及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一个内容的框架,收集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教学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完成任务。

(2)驱动式教学运用于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传统主观只追求结果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任务的完成程度,教师评价应将重点放在学生是否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要针对不同个体完成的任务任务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要多以激励、肯定、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四、结束语

学习成本会计专业教育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懂专业、精技能。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直接反应成本会计教育的成功与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它提倡学生占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以任务作为学习驱动,让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操作实践中,这样能够很好的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冯志平,阚春燕,周玉鸿等.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在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25(1):52-55.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和知识性,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并熟练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软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学各个阶段、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同时,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教学训练,锻炼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设置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点评教师教学的过程,提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不断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任务属于其中的关键内容,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教学任务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造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较差;但也不能太过复杂,导致学生难以完成,也就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需要教师完善对教学任务的设计,全方位综合考虑教学任务设置的合理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常见的打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好打字的教学任务以后,需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任务。期间,如果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兴趣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其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置完成以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随后,根据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发现其优缺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例如,在进行Word相关软件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思考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通过现场提问可以掌握学生对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而小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Word软件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对各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缺点。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助于营造出积极、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

4创设情境,提高教学的效率

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得到转变,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组织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其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体验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到情境中,通过收集资料、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查找知识点等环节,最终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与精髓,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教学法负荷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符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按照教师的课程设计深入研究和探索知识,主动思考和参与实践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戈东岩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振霞.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26.

[2]王琪.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专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21-22.

[3]王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浅谈[J].信息化建设,2015(11):145-146.

[4]徐新中.“任务”洋溢智慧“驱动”彰显活力——谈在新纲要背景下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9):97-99.

[5]曹锦梅,田军.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6(1):72-74.

[6]刘朋飞,黄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186.

[7]吴丽华.“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16):183.

[8]姚玉开,孟卫华,张立娣,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35):239,241.

[9]栾文甫.“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培训,2016(8):194.

[10]朱婷婷,汪培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CCESS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中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171.

[11]代明美.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208-209.

[12]孙士杰.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题任务驱动式学习[J].中国培训,2016(14):185.

[13]刘毅.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高校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10.

[14]陈晶.任务驱动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5(31):152,154.

[15]张永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88.

上一篇: 会计高级对论文 下一篇: 英语议论文写作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