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29

高校数学

高校数学篇(1)

我国高校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扩大招生状态,这是为解决我国高等人才短缺问题而实行的对策。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学生的数量增加导致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差异过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压力也逐年加大,这之中以基础教育学科最为突出。高校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高校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授模式始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课方法,而最终决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只是期末的学习成绩。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将很难在如今注重实践的高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3教师结构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基于政府、社会及各方面的因素,高校教师的结构配置并不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也一同被忽视了,这直接导致高校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高校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数学专业背景,而并不注重其教学能力,师资力量的薄弱也不能够兼顾已任职教师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1]。

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及对策

2.1针对学生的教学改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数学知识,并将其转化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石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大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出发:首先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让教学为学生服务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高校高数教育需要真正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确切期望。应与学生换位思考,积极互动,通过学生反馈积极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深度,以达到动态发展,实现高校数学教育的有机发展。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进行积极互动。第三,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在每一次教学中都充分地体现高校数学的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数学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具有怎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2针对教师的教学改革

教师是高校数学教育的主导,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好地将自己的学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是高数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首先,教师应尊重教学规律,以教育为本。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尊重教学规律,以授课为主,练习为辅,突出重点,多讲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应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和思想素质。针对高校数学教师缺乏教学能力的普遍现象,学校应定期进行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提高高校数学教师的思想素质,务必使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宽容、积极的环境中学习[2]。第三,培养教师的教育热情。教师的教育热情是课改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调动教师的教育热情,才能够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的大融合,才能让教学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2.3针对学校的教学改革

高校数学篇(2)

一般来说,数学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内容相对陈旧,缺乏现代数学观念,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尤其是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缺乏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教材中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拿到教材之后,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且,虽然高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具有抽象性、严密性以及逻辑思维性的特点,但是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后习题也比较的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学习到新知识之后,由于缺乏习题巩固,往往不能对数学理论和公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且由于课本知识缺乏实际内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很难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2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实效性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数学老师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依然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往往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来说,高校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自我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机械记忆,这往往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死板、沉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效率较低;(2)课堂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相比较其它学科而言,在学习上就具有一定的难度。通常高校的数学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以及行为特点的正确认识,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而是一味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数学知识、公式、解题技巧以及概念等,没有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给学生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实践操作能力;(3)课程安排缺乏有效性。一般老师在安排数学课程时,只会分为理论课和练习课两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是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就是对习题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死记硬背,老师并没有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2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应该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紧跟时展步伐,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一般来说,高校在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对于高校数学老师来说,由于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层推进。在数学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有用地知识;(2)根据专业调整数学教学内容。数学虽然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数学的应用需求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高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科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比如,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经常运用到数学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全面讲解基础知识,还应该做一些知识扩展,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对于文史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工作对数学的需求不高,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运用上,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开设数学选修课。老师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或者数学动态,不仅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让学生紧跟社会发展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

2.2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对于高校数学老师而言,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紧跟时展步伐,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地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高校数学篇(3)

高职院校开设数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采取数学思维和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走得都将是实用性的道路,而极少才有可能去成为学术性人才,故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讲解数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多举实例、多讲解运用方法,而适当的减少理论推导、公式讲解等内容,例如在讲解傅里叶级数时,甚至可以不讲其推导的过程和公式的来历等等理论内容,而多多讲解其在信号波动等方面的应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白他们是在学什么,学的是他们将来在什么地方有可能用得到的知识。

2.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素质普遍较差,个体间差异亦较大这一点,可以采取在新生入学时便进行一次数学基础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将新生分成两至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一般要求和提升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是教会一些必须的数学应用常识,让他们懂得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至少知道去哪里查找相关的内容去解决问题,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应该在数学课程上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想,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才能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学到与他们基础对应的高等数学知识,既加强了教师的教育效率,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改革考核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不断创新

考试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为难学生,更不在于一定要求学生的成绩看上去有多么好看,而是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学习能力,建议根据学校考核的要求合理将学生的数学成绩分为笔试成绩和实践成绩两大类,笔试成绩考查学生基本计算和基本概念能力,按传统的方式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即可。实践成绩则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由教师设计好题目,题目应当以实际应用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成绩不强调独立封闭,可以将几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在几天时间内协作完成,重点在于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实际动手去对结果和数据进行数学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可以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亦可以以调研报告等形式完成,这样两部分组成的学生成绩就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通过实践部分加强他们对于数学运用的认知。

高校数学篇(4)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1

一、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等数学一直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不仅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逐渐彰显其独特的魅力,而且在经济管理和日常决策中也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小到个人经营、投资决策,大到公司管理、国民经济规划,都与数学密切相关。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劳动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准备。但是,就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工作最主要的载体,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教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正因如此,教材的编写和选择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能否选用一本合适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成败。

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的知识体系,主要由“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运筹学”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这六大模块构成。根据专业需求,又把数学知识划分成为理工类和经管类两个大类。这种分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都是有利的,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细究起来,这种分类方法仍有许多不尽到位的地方,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从根本上颠覆这种教材分类带来的好处。

高职高专院校理工类高等数学的教材基本是普通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材的简化版,只是删去了其中较难的章节和习题;而经管类的高等数学教材又是理工类高等数学教材的压缩,进一步去掉一些章节和习题,并冠以“经济数学”的名称。在编写教材时,教师一方面试图把高等数学知识体系完整地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又受课时的限制不得不精简教学内容。于是,教材建设进入一个发展怪圈:新教材不断出现,旧教材接连被淘汰,但教材的内容却始终相差无几。

要想编写一本学生愿意学,学后用得上的教材,首先应制定一个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以专业培养为目标,实现整体优化。考虑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实际和未来工作的性质,新教材应重基础、轻系统,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可读性为基点,以创新性为导向。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把现代数学和专业特色,包括一些符号和术语,有机地渗透到教材中。在例题和习题的配备上也应做大幅度的改革,减少死套定理公式的计算题和证明题,增加本专业的实际应用题。这些题目可以是为学习数学知识而人为编制的,但最好是真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把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一部优秀的高等数学教材,应该是一部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材。虽然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大同小异,不同的专业应有专属于自己的高等数学教材。对于一门工具课来说,特色就是生命力,专业就是战斗力。目前,高等数学教材的编写开发工作,主要由学校数学教师承担,基本是采用学科型课程的开发方式,与专业知识和企业实际要求相脱节,专业特色不明显。比较成功的教材往往是以数学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本专业高年级的学生乃至具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另外,在教学模块设置上,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应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前者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一般需要,后者由基础部和系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决定,用以确保专业特色。

(二)教师的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综合类院校数学专业或师范类院校的数学教育专业,基本没有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知识。这些教师精熟的是数学理论和学科体系,欠缺的是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实践。综合类院校数学专业也会涉及数学的应用,但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仍是理论,其应用的目的是加强对理论本身的理解。但是,在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的学习实践中,立足点应该是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论本身是辅助的。然而,很多具有高学术水平的数学教师未能认识到这点,导致他们难以得到学生的欢迎。可以说,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师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教学上的针对性,缺乏对学生专业领域的认识,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近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力度,促进教师深入生产实践,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如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规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教师顶岗实践。

与专业教师相比,高等数学教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数学专业教师与学生专业实际的联系,并没有其他专业教师那么紧密。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事业单位或者生产服务第一线,数学教师却只需站到第二线。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如建立一套长效的跨专业联系机制,让数学教师随时可以进入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堂,跟堂听课以发现学生们数学知识的需求,从而改善自己的数学教学;或者开设由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参与的定期座谈会,在座谈会中发现高年级学生数学知识的薄弱环节,知道在低年级时哪些地方该重点讲,哪些地方该简略讲。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有全套的学生教材,特别是学生专业的教材,熟悉所教学生的知识脉络,提前扫清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目前,高职高专学校现有的教育激励机制并不能有效提高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教学工作是项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工作,即使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件,同样的教案,如果教师不同,教师的精神状态不同,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事实上,每上一节课,教师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这些是台下的工夫,不能直接展示给他人看。另外,教学工作的优劣是难以评判的,特别是在高校,因为没有升学的硬压力,教师教得到底怎么样,短时间内无法断言。但科研工作不同,科研成果有目共睹,取得专利或发表高级别的文章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在评比先进和职称评定中也比教学成绩占有更大的比重。因此,部分教师就改变了自己工作的重点,把研究教学的热情转向了从事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的效果自然难以保障。

(三)课时的问题

课时的多少,直接反映了该科目被重视的程度。课时的调整,正是学校教育方针的指向标。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打基础必须考虑周全。一般地,基础学科都是严谨扎实、极为精细的。高等数学不是一门操作性的学科,而是偏向于理论的,而理论的推导需要严格细致。正因如此,虽然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支持,数学教师仍不能完全摆脱“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学教师肩负着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艰巨任务,但数学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是要通过严格的学习活动才能获得的,是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过程,没有一定的课时量安排是无法保证训练效果的。并且,一般操作性的课程,认真学习会有大的收获,不认真学习收获就会少一些,但毕竟还会有所收获。数学是思维层面上的学习,必须精密细致,不严谨则毫无所获。如数学上求导公式的推导,就涉及函数、极限等方面知识,只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才是真正掌握求导公式,提高知识层次。如果仅仅背熟几个求导公式,也许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但难以处理稍微复杂的问题,更遑论提高数学素质。

即使总的课时量可以保证,也要注意授课周期的设置。如为线性代数开设36个学时,安排的教学内容有:行列式、矩阵的定义及基本运算、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和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就教学内容而言,虽然36个课时足够,但课表安排每天4个学时,连续9个工作日就结束一门课,就明显欠妥。因为数学是梳理思维、改变观念的学科,是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的。思维的改变必然是长期的、缓慢的,是需要一定时间跨度的,拔苗助长式地赶课时是没有用的。

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可进行如下创新:

(一)尝试使用判例法教学

毋庸置疑,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们知识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甚至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尚模糊不清。如何让一个基础薄弱的群体迅速掌握他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高职高专数学教师的问题。对此,可以借鉴历史上一些成功的做法。

明洪武七年(1374年)二月,朱元璋颁行《大明律》,为各级司法部门决狱量刑提供依据。随后发现,因为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读书认字尚且困难,背诵《大明律》上的那些条文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大明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政府采集1万多个罪犯的案例,将其犯罪过程、处罚方式编写成册,名为《大诰》,广为散发。这些案例,个个生动具体,贴近生活又容易记忆,普通程度的百姓都可以看懂。次年又颁布《大诰续编》、《三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又颁赐《大诰武臣》。不讲繁文缛节的理论,着眼于实用,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实际例子来说明问题,这就是判例法(CaseLaw)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编成的《大清律例》,也是考虑到明末社会动荡,百姓受教育程度较低,于是汇集了1892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编订成册,以此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并出现了律、例并行的局面。

在建立起了极限、导数、微分和积分这些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后,高等数学的教学也可以尝试判例法的思路,着眼于实际应用,用实例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主线。每一个专题就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需要应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再适时地把相关知识补充进来。如研究一个企业扩大规模再生产的问题,就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生产规模下,相同的扩展困难程度如何变化?此时再引入边际函数的概念,并由边际函数稍加引申至导数的概念。在讲到一段时间内企业总利润时再引入定积分的概念,并由此扩展为广义积分,为将来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埋下伏笔。兴趣使人更容易坚持,如果问题选择得好,比较符合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就乐意学习一些比较抽象晦涩的数学理论。

每一个具体实例都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涉及数学理论的方方面面,但诸多精心组织的实例层次分明地学习下来,高等数学的知识脉络基本上是可以把握的。而且这种以应用为主线的学习方法,更容易增强学生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使用具有数学特色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

目前,几乎每一门学科都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高等数学也可使用具有数学特色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

常量数学(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些许极限的原始理论)否定了点、线、面的物质性,只承认几何特性,是脱离客观实体的客观性。在大学教育中,学生开始学习微积分,微积分研究的都是变量,因为变量的引入,微积分才有能力把握运动和过程。高等数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如极限、导数、切线、近似计算、无穷小、Tayor展开等,无一不是运动的,按照常量数学中静态的观念是无法准确理解的。而信息技术的动画技术可以很好得把这些动态过程描摹出来,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Tayor展开的问题,虽然理论上的推导可以用“板书+讲解”的方法完成,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却很难真正勾画出级数逐步逼近的态势。如果引入多媒体动画技术,就可以把级数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一步如何逼近,逼近的效果如何,逐步用动画的形式动态展示出来。借助这一直观印象,学生们就很容易把握住级数逼近及收敛的动态过程,对于在何处逼近得快,在何处逼近得慢也能有较好的把握。不仅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而且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

具体计算题目是高等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障碍。考虑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在解决计算问题时应大量使用专业的数学软件。当学生们建立起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后,应安排一定量的时间在安装和使用数学软件上。近来,有许多优秀的数学软件相继出现,如Mathematica、Lingo、Matlab、SPSS等,这些软件操作简单并且各有所长,综合运用多种软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便捷准确地解决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总之,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件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这需要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努力,着眼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现状,紧跟教育发展理念,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找准高等数学这个传统课程和企业需求的契合点,建设适用又实用的、具有一流水平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继德,沈艳琳.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5)

[2]裴红冰.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叶留青.大学文科数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

[4]徐莹.浅议高等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26)

[5]叶留青,刘瑞华.分层次实训: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9(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

高校数学篇(5)

数学问题是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思想、方法、语言等所保护的人文精神,是数学教育、数学史与人文思想的总和。数学文化拥有其独有的数学语言,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诸多的科学理论都是通过数学语言来阐述。数学语言是当代科学中的通用语言,是进行交流和贮存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学文化不受民族国籍的限制,数学成果属于全人类,数学为人类服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数学文化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数学文化有明显的特征,数学文化具有统一性。数学语言的通用性体现了数学文化统一性特征。另外数学成果为人类共享,数学文化的统一性将会在数学交流分享中愈发明显。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不同,数学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数学教育。

二、数学文化观与高校数学教育

1.正确认识高校数学教育

我国高校数学教育在不断发展,由过去重视纯理论与逻辑推理价值的思维数学教育,到当前注重数学实用的技能型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中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数学文化具有完善的体现,数学具有社会实践性,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有巨大的影响。在数学文化观下,高校数学教育获得了全新的视角[2]。从数学文化观来看,高校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文化教育,不论是过去的理论数学教育还是当今的知识技能型数学教育观,都应该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这一手段。数学文化教育是高校数学教育应该追随的目标,培养掌握数学文化的年轻人对社会将产生重要影响。

2.数学文化促进素质教育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素质提升,实现素质发展。数学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都会产生影响,在数学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高校数学教育不是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限制,高校数学教育不是规定学生必须成为数学研究者或是数学家,高校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进行感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与思想精神,是高校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工作中注意到这点。我国在教育上借鉴了西方教育较多的方法与模式,但是中西方数学教育仍存在较大的差别。

三、数学文化观下高校数学教育的发展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高校数学教师是进行数学教育的主体,为了实现数学文化的教育,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文化的传播进行支持。高校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在重视数学实际应用的同时,还应该将数学教育升华为数学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高校数学教师是数学文化走进高等院校的重要推动者。

2.塑造文化环境

高校数学篇(6)

华罗庚先生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是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这也说明了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终身教育的目标出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并经过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的,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中学数学教学比较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考核,比如历年的高考题都侧重于对数学思想的考查。然而,高校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多年来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轻视数学思想教学的危害

轻视或者淡化、弱化数学思想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和危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不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则离不开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掌握。从中学到大学正是学生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习惯还处于不稳定阶段,若不强化数学思想的学习,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就很难形成。事实上,一些大学生遇到简单的数学问题还可以解决,一旦遇到难度稍微大一点的数学问题就不知如何思考,更谈不上解决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转化和提高。数学知识内容的积累是能力转化的基础,而转化能力更多地依赖于对数学思想的自觉应用。轻视或者淡化、弱化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将会淡化、弱化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这势必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转化和提高。

3.不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理、工、农、医、经等学科门类的诸多学科都与数学密不可分,如果不注意数学思想的教学,那么,学生就难以掌握数学的精髓,就难以理解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

4.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不仅需要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全面了解,更需要有激发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科学的思想。对于数学,人们需要有数学思想;对于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专业,人们也同样需要有数学思想。否则,就很难有新的突破。

5.不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数学可以说是一门哲学,处处闪耀着辩证的火花,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一样:“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和表现方式。”数学中的辩证表现浓缩于数学思想之中,如果不善于渗透数学思想教学,就难以发挥数学哲学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不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二、渗透数学思想不力的原因

轻视数学思想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是持久的、长期的,我们必须进行反思,寻求渗透数学思想不力的原因。

1.教学内容多,课时量少。无论是数学专业还是非数学专业,数学教学的内容容量较大,相应地就需要较多的课时量作保障。事实上,数学专业的课时量基本上还有保障,而非数学专业的课时量虽然有多有少,但是整体上看普遍偏少。比如,线性代数课的课时量有48学时、40学时、36学时,更少的有30学时;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的课时量有64学时、56学时、48学时、40学时,更少的有36学时或32学时。容量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客观上使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的授课任务而忽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2.缺少“指挥棒”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和职能部门重视不够。中学尤其是高中教学深受高考“指挥棒”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在高考中数学占的比重比较大,是学生容易拉开档次的学科,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大学教学相对自由,缺少了类似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与中学尤其是高中相比,高校对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显得非常不足。

3.教师考核制度重科研、轻教研。不同的考核制度、激励机制对人的工作的影响不同。近年来,重科研、轻教研的考核制度必然影响着教师工作的侧重点,使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于科研,这势必制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进而制约教师备课、上课的积极性,制约数学思想教学的顺利开展。

4.教师自身重视不够。教师教学除了受考核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目前,不少高校新进人员较多,特别是青年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但是,相对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法技巧,重知识的传输,轻思想的渗透,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思想的教学,影响着教学效果。

5.学生自身自制力较弱。教学是双向的,没有教与学的紧密配合,要想进行数学思想的教育与渗透、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在大学,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受不良虚拟网络的蛊惑,厌学情绪高,学习浮躁,这势必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三、重视渗透数学思想的建议和对策

影响数学思想渗透教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为了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必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促进或改进渗透数学思想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1.高校管理者和职能部门要重视。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必须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学科思想(当然包括数学思想)的传授。只有高校管理者和职能部门重视了,才可能更好地促进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

2.改变考核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学期考核、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是影响教学的重要杠杆,只有改变教师的考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科思想(当然包括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

3.加强督导力度,改善督导方法。督导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督,一个是指导,监督为辅,指导为主。如果督导人员对教学只是听课监督打分,那么督导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主要职能――指导,这不利于教学的改进,不利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自觉渗透数学思想,就需要外在的压力和动力――督导。因而,高校要加强督导力度,改善督导方法,提高督导效果。

4.改革教育内容,渗透数学思想。陈旧庞杂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因而,有必要结合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为渗透数学思想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渗透数学思想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基础,数学思想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数学思想教学,就必须认识到轻视或者淡化、弱化数学思想教学给学生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认清渗透数学思想不力的原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多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数学思想的教学渗透到数学学科的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燕.数学与素养[J].素质教育论坛,2008,(6).

高校数学篇(7)

一、数学教育的价值与问题

数学教育既是自身体系的发展与传承,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与产生。因此,若想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就要正确地认识数学教育的价值以及在数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数学教育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者,无论是不是数学专业,他们都为数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不仅如此,数学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只要受过数学教育,无论数学成绩是否优秀,都会在工作与生活中不同程度地通过数学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会不自觉地将数学意识和知识进行推广。因此,这正是数学不断发展的最好载体与方式,人们在不断推广数学意识的过程中也同时增强了自身应用数学的能力,使数学成为一种文化。其次,数学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目的决定了数学将来的发展与作用。也就是说,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如何对数学进行教学主导着数学将来的发展与应用。但目前在高校数学教学中,除了要研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外,比较重要的课题则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培养学生认识越来越多的抽象内容,如何更好地使每个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数学并灵活地运用数学。通过总结,发现当前高校数学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高校数学教育逐渐变成为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而进行教学,特别是当前的数学理念和思维方式都是经过后人不断总结和归纳所得出的结论,在教学时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这与当前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极为不符,对于抽象的演示推理和逻辑思维方法与当前人类的认知习惯程序相逆,不符合社会实践所需要的数学理念。第二,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很多教师总是习惯性地将数学知识与理念当作一成不变的内容来进行讲解,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要牢记公式、概念、公理等,似乎只要记住了公式与概念就能够解决一切数学难题。特别是将解题技巧作为牢记的内容,这种机械式教学法很容易误导学生,使学生认为数学是一成不变的知识,这样不但违背了数学教育的最初目的,也把数学价值片面化,同时在强调对待数学严谨、科学的态度时,又约束着学生不能大胆创新,这反而违背了数学鼓励创新的精神。第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盲目地进行数学教学,以传播知识为主,忽略了与学生进行情感联系,没有与学生交流过关于数学方面的情感,导致很多学生由于对数学认识不深,认为数学科目难以理解,从而对数学产生厌烦感。

二、高校数学教育定位与解决策略

首先,高校数学教育定位必须多元化,在充分满足大众教育各个专业对数学需求的基础上,适度地与各个专业所需内容进行整合,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达到以实践为目的的教学手段。其次,高校数学教育定位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周围环境、条件、教材以及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高校数学教育定位必须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前提而进行相关调整。目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学”人才应该是具有运用“数学”能力的人才,在学校中学生是一切认知的主体,是承载一切知识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推动主体发展的引路者。所以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决定了主体的发展,只有教师对“数学”有足够的热情和精神,才能在课堂中将这种精神传播给学生,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从心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实验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创新,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引领学生自主完成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在心里构建出数学模型,从而正确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作者:刘清 权婷 陈婷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理工系

高校数学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47-01

《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来说是一门最“难学”“难教”的课程。虽然说难学,但是《高等数学》是工科专业必修的课程。数学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职数学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1)教学内容多,教学节数少;(2)教材不规范,种类颇多,应用性不强;(3)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不好;(4)考核方式单一,综合测评不足;(5)学生层次复杂,有高中生、中专生、单独招生考生,基础参差不齐。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给高职数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高职院校的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原本初等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己不适应当前高职数学的教学现状,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迫在眉捷。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用化。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经济数学中,讲授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的时候,提前告诉大家这部分知识的应用,或者给学生提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数学对学习专业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以例题为例。

例1 经济批量问题 某商场每年销售某商品a件,分为x批采购进货.已知每批采购费用为b元,而未售商品的库存费用为c元/年・件.设销售商品是均匀的,问分多少批进货时,才能使以上两种费用的总和为最省?(a,b,c为常数,且a,b,c>0).

例2 最大税收问题 某种商品的平均成本价格函数为P(x)=20-4x(x为商品数量)国家向企业每件商品征税为t.(1)生产商品多少时,利润最大?(2)在企业取得最大利润的情况下,t为何值时才能使总税收最大?

2 通过讲解定理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职数学课为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提供必备的工具,但是现在我们只是强调了工具,仅仅要求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使用,忽略了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很难达到为专业课程提供工具目标的标准。因此,必须要了解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产生的背景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尤其是定理的证明。如果仅仅生搬硬套地使用定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根本无法做到的。更重要的是定理的证明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定理的证明。

3 教学改革是提高数学教师素质,拓展教学视野的需要

教师是高职改革中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改革成功的焦点。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专业训练的基础,专业知识是足够丰富的。但公共基础课教师缺少相关专业能力的训练,要服务于其他学科,而且要以就业为导向,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教师要提高能力素质,掌握专业技术教育的水平。不仅要有数学知识,也要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培养出有技能有素质的毕业生。

4 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能与普通院校的相同,要体现职业特色。如何检验教学评价标准,要看培养出的学生是否符合岗位需求,是不是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所学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是否用的上等等各方面来衡量。所以我们要采取多样的考核方式,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要提前制定教学标准,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不要只注重学生的最后结果成绩,要注重他们平时的练习过程,平时的上课情况,作业情况,能力的高低等。教师综合这些成绩得出总评。

参考文献

[1] 曾大恒.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2007(11):22-25.

高校数学篇(9)

当今,全国高校都在积极倡导校园数字化并且大力发展校园网建设,各高校网络环境正日趋成熟,这为基于网络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网络基础,使得基于网络的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传播成为可能,淄博职业学院也不例外,网络环境正日趋成熟,宽带几乎接入了每幢教师和学生宿舍,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教学或网络自学的条件已经具备。此外,国家教育部已明确把数字化教学作为对各个高校进行水平评估的一项考核指标,为了真正地将数字化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技术引入到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提升高校的教学技术水平,也为了更好地迎接 2012年教学水平评估的需要,淄博职业学院各位校领导以及相关的一些部门高度重视我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并决心借评估为契机大力发展数字化教学,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以及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电子校园(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的建设等等,使学校真正成为更加开放的、智能化、社会化、全球化的学校。在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我校成立了一个由数字化校园科,远程教育中心,教务处等多个部门人员组成的项目组,研究和开发适用于大学数字化教学的教学系统。

一、数字化教学的优势

第一,网络教学真正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习者不受职业、条件

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点播适当的教育信息,获得自己所需的任何教育内容,最有利于创造出一种“实时的学习”。

第二,它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为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它将以小组式研究、讨论式的研习方式代替传统的班级教学。

第三,网络教学能利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与传统班级课堂教学相比,

它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第四,网络教学有利于教育的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它能让更多人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

第五,对部份学生来说,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是一种更佳的学习方式。通过“苹果未来课堂”项目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对学习的影响。下面是 10 年大学生参加“苹果未来课堂”计划的成果图示:

上图显示表明,在项目的第一个 10 年里,学生的退学率已从 30%下降为 0。

即使在苹果公司的十年项目开始之前,有关各个层次的学习方式研究已多次报道,电子教育可以与传统的课堂讲课和面对面的讨论同样有效,而且,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增多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数字化教学的模式

(1) 讲授型模式:教师事先准备好授课材料,这些材料通常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并以超文本的方式组织起来,存储在 web 服务器上。教师通过 Internet,按照一定的时间进程逐步呈现这些内容。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组织比较简单,有统一的学习进程,而且通常和学校课程实施同步,这种模式基本上是传统课程实施模式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对教师的要求不高,一般教师只负责准备内容,而多媒体化可由技术人员完成。目前的网络教育课程实施大多数都采取这种措施。然而,该模式的缺点是除了课程实施手段有所变化外,其教学的实质仍类似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共性大于个性,缺乏变化。

(2) 个别辅导模式:通过基于 internet 的 CAI 软件以及教师和单个学生之间的密切通信来实现。CAI 可以在 web 服务器上运行,通过诸如 Java、ASP、CGI 等网络语言编写,也可以通过下载到本地运行,特定学生的特定问题则可以和特定教师用 e-mail 联系。这种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针对个别问题实施教学,但这种模式忽视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把课程实施看成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一对一的关系,同时可能会导致个别学生的学习步调和传统课程相差太远,对教师应用网络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3) 探究型学习模式:该模式提出一些适合特定学生对象来解决的问题,由学生通过 internet 寻求答案。学习者可以通过查阅网上资料,在论坛(BBS)上问题,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家来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查找、收集、分析、组织有用信息并且给学生明确信息查询的方向,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习者通过正确的途径、寻找正确的答案而不迷失在 internet 的过于庞杂的资源中。

高校数学篇(10)

数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数学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所以高校的数学教育不仅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从数学的发展史和数学的文化来全面的展现数学的魅力。

一、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定义概述

(一)数学史的概述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数学史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方法的演变以及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同时揭示了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等。今日世界的发展是多元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交流中共同发展。因而随着多元化世界文明史研究的展开与西方中心论观念的淡化,异质区域文明日益受到重视,不同地域的数学文化比较以及数学交流史研究也日趋活跃。数学史的比较研究往往围绕数学成果、数学科学范式、数学发展的社会背景等三方面而展开。

(二)数学文化的概述

数学文化的定义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狭义方面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和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而就数学文化的广义而言,其指代了除狭义以外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等同内容,同时涵盖了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和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概而言之,数学文化把文化投影在了数学上。数学文化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简洁的数学符号语言;二是抽象的数学思维;三是高雅的数学美。

二、在高等数学教育中数学史的文化价值

(一)数学史的社会文化价值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标志中,若干次的人类文明事件都与数学的进步造有着重要联系。如古希腊文明中《几何原本》对其社会文明进步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牛顿的力学体系和微积分的建立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表明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有紧密关联,所以高校的数学教育应该把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到社会文化的高度进行。

(二)数学史的历史文化价值

陈省身曾说过“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学科的一个步骤”。数学史为数学的学习者构建了一个可供学习者靠近并了解数学思想的平台。例如“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古巴比伦泥板上发现了勾股数字,之后出现了我国的陈子和商高的勾三股四弦五,直至现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证明。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历史”,为其丰富而精彩的历史所吸引,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都是数学史中所体现的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数学史中的文化意境

数学史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文学作品中也能探索出数学,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数学的内涵,找到文化与数学的结合点,可以为数学的教育提供一个文化氛围。如《登幽州台歌》这首古诗的可以与空间知识相结合,第一、二句展现了时间的一维性,而后两句则是三维现实空间。这对学习时空学营造了一种独有的文化意境。

三、数学史、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密切关联

(一)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能够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高校数学史研究会筹委会”中曾提到,“高校要不断提高数学史在高校中地位,使其能从选修课过渡到必修课”。大量的数学历史资料和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使得单一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史里历史事件、数学人物以及数学文化的辅助,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不断的吸收数学知识。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还了解了数学问题的文化底蕴,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二)目前高校的数学教育与数学史、数学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数学史、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结合尚且处于初步阶段。从我国初步开设数学史课程进入高校起,虽然开设数学史课程的高校数量在增加。但是此课程是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其它专业的学生则无人问津。而且学校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关于数学史、数学文化的讲授多少没有限制。其次,高校的数学史课程无统一规范的教材与教学案例。数学史知识的编写大多数采用表述纯历史材料,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在目前的高校的数学教育,仍然是以教师作为主讲人,在讲台上进行着一个又一个的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学生无法沉浸在这样的数学环境中学习数学,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大的考验。

(三)数学史、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不单只是要传播数学知识,教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和数学美和充分利用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融入到数学的世界中,理解数学、喜欢数学。同时从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采用不同的方式给学生传播数学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上,教师不能进行“定理—公式—习题”一条龙讲解,要多灵活利用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和其中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知道这个数学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最后,尽量普及高校的数学史、数学文化等课程的开设,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把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课程,从选修课转变成必修课,而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把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课作为选修课,给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可以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平台。

四、结束语

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文化离不开对数学史的研究,要通过数学史来展现数学文化。在高校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和数学史的融入,为其增加了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颖颖,李照东,杨艳.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2] 黄泰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1(03).

上一篇: 教育艺术论文 下一篇: 建筑企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