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22

地质矿产论文

地质矿产论文篇(1)

1.1整体性的设计视角

在具体的勘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内容与具体勘查的项目相吻合,同时要注意到勘查的相关要求与条件与地质环境。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策略。大多数情况下,地质勘查工作都会事先告知,从而确保整个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1.2依据地质及其资源分布的内在规律

从目的的角度来看,地质勘查工作是为了找到矿产与矿源,因而,我们就应该遵循地质及资源分布的规律来展开工作内容。具体有:地质条件、人口分布以及国土利用与建设发展等。

1.3抓住重点,拓宽勘查的范围

由于勘查的工作本身比较复杂,因此,在投资方面也许会产生投资过大、风险率偏高与相对利益不足等诸多问题。这提示我们:具体操作时,要凸显出重要矿源与关键性资源勘查的地位。此外,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以及广度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1.4凸显出勘查的创新特点,强化勘查的能力

当下,对于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已经进入到深度开发的阶段,而若如要进一步地勘探,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技术。当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之际,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1.5重视国际化发展道路

实际上,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和国际上同类的经济贸易工作相差不大,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勘查工作显现出本身的特殊性。因而,在进行地质资源勘查的工作中,应该借鉴国际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找矿技术创新的方法

由上述可知,当前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所面临的新要求与新环境发生复杂的变化,因此,对于找矿技术亟待加强创新,本文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与现代化的技术体系相结合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找矿的思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从最初的地表浅处进入到地面的深处。这也造成了寻矿的困难性与复杂性。这又相应地对科学技术以及理论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下所使用的方法来看,最常使用的方法如下:首先,以岩石物理性质的区别作为评价的尺度来研究地表的深度,再依据成矿的内在规律来分析矿产资源是否存在;其次,运用现代化的机械设施来建立寻矿结构,强化寻矿的精确率,提高寻矿的成功率;最后,构建现代化的信息体系,强化对信息的流程化处理过程,包括搜集、处理以及分析等诸个环节。

2.2“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制约”的技术

要对“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制约”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就要了解具体落实的特征与原理,再展开相应的挑选抑或是互补式的运用,从而加强适用性。从其使用的范围来看,该技术经常运用于老矿山的深部与覆盖区。当然,该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第一,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磁、重、电法在圈定非正常情况凸显出本身的优越性。然而,其在界定隐伏异常体的边界与深度的圈定方面效果并不佳;第二,虽然各类非常规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凸显出自身的优越性,然而测得的埋藏深度数据精确性不够;第三,虽然地震勘探技术在检测圈定地质体内的各类构造界面方面效果不错,然而其在圈定成矿构造部位方面却无能为力。以上的不足之处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科学技术,譬如,铅锌矿找矿技术就是一个典例,也就是X荧光技术以及甚低频电磁法。X荧光分析技术:该技术比较广泛地运用于在界定矿产元素成分及其品位。与以往的技术相比,该技术显现出更为快捷、高效的特点,这也相应地确定了其在寻矿中的地位。从其实施的主要原理来看,该技术是通过光线作用于物质之后,在短时间内发射长度更大的荧光,该射线称之为X特征射线,即称为荧光技术。甚低频电磁法:该方法实施的原理是:基于测量电磁频率的数据展开Fraser的滤波处理,其次依据找矿规律、控矿规律与勘查矿体的赋存规律等规律,对测定区内的地质以及矿区进行分析,从而精确地定位,为进一步的分析定位。

2.3GPS感应系统在采集信息中的使用

作为使用日益频繁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经由卫星以及无线电导航展开具体的定位,获得准确的三维数据坐标。该技术的运用需要构建起完整的GPS体系,同时还需要对信号进行监控、接收、转换以及分析等步骤工作。具体的应用原理是,地矿物质中具备较为稳定的光谱吸收特性,这是由于地矿物质中存在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结构。一般而言,每一种地矿物质的辐射能力都具有独特性,据此在勘察找矿中则可运用波普仪测量采样的光谱曲线,将测量结果同资源库中的光谱比较分析,即可识别该地质矿物质中的结构成分。

地质矿产论文篇(2)

 

0引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做好矿产资源评价、开发及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矿产资源评价中也成为现在矿产资源评价的一种前沿趋势。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1]。其处理、管理对象是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分析问题。

1 GIS应用于矿产资源预测的作用及优势

对于传统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在矿产数据的时空性、多样性、庞杂性的把握以及数据转化方面问题一直使传统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GIS作为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强有力的工具地质论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2]:

(1)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GIS数据库可完成多远的地学信息综合管理,在矿产资源评价中涉及的有关地质、地物、地化、遥感信息通过数字化后进入系统,可长期保存,保障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开展。同时,也可快捷完成信息查询、检索、分析。在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可以输出高质量的成果图件。

(2)高效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在图件上可精确地统计各种地质体空间几何属性,如面积、周长等,有助于定量研究地质问题,完成手工操作不能完成的工作。同时,可在不用进行地质信息数据转化的情况下,就可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减少矿产预测中的人为因素。

(3)灵活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GIS专题图层管理功能可方便完成多学科、多层次、多来源图形叠加,不但大大减少图纸人工绘制繁重劳动,而且研究者可反复进行多次叠加自由组合。

(4)便捷的模型可视化功能。利用DEM、TIN模型完成各种空间测量科学数据的可视化,可方便地将成矿信息数据处理与GIS可视化结合起来。同时,GIS能够保证成矿预测的过程可视化,将成矿预测工作透明化[3]。

2 应用GIS进行矿产资源预测的方法及思路

根据研究工作的程度不同,将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的方法分为经验型与理论型[3]。经验型是建立在已知矿床基础上的,在数据丰富的矿区可采用数据驱动的经验方法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理论型是在没有已知矿床或已知矿床很少的情况下,信息通过遥感和地球物理数据推断而来只能在对遥感等基础数据的分析下,采用简单的分级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方法[4]。对于经验模型法,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步骤完成矿产资源评价[4,5]:

(1)搜集数据。搜集研究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质、矿产、构造、地球化学、航磁、重力及遥感资料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地质论文,建立多元信息数据库,为下面的工作做好数据准备。

(2)确定矿床的类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区内的实际环境与已知的矿床类型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确定区域可能的矿床类型。

(3)建立找矿模型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结合数据处理结果,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确定矿床类型的概念模型和描述性模型,建立多元信息找矿模型,列出各信息中的找矿标志。

(4)成矿信息提取。对模型进行定量化与转换后,根据量化后的模型,对专题数据的处理,根据所选的空间分析方法,应用GIS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结果确定找矿有利地区或靶区。

(5)预测资源量或储量。根据确定的特征信息与成矿模型、预测模型计算资源量。同时,将结果编制成果图件。

3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1丰富的、高质量的空间与非空间数据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

对于矿产资源评价的分析,应当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信息提高矿产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如果进行区域性成矿系统评价,数据库中就要包括区域中可能与成矿有关的全部信息 [6]。由于原始数据是由不同单位、不同时间采集获得,因此,造成同一研究区的相关数据有不同的比例尺、精度、投影方式及存储方式。因此,在进行综合分析之前,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地质论文,如投影变换、格式转换,以保证建立高质量的数据[5]。

3.2多源地学信息的管理是有效评价的保证

在GIS中对资源评价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与数据库质量成正比[7]。一般有两种管理空间信息的方法:一是目前大多数GIS软件支持的GIS管理空间信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属性信息的方法;另一种新方法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管理空间与属性信息。由于矿产资源评价的地学信息种类多,内容复杂,设计一种新的有效的数据管理结构十分必要。在建立数据库时,对于数据库中的元数据的整理即保管也十分重要。

3.3 找矿信息的量化与转换

GIS可操作的处理主要是对具有空间拓扑关系的点、线、面及相应的属性描述。将找矿信息量化及转化也是矿产资源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经一定的数学处理,可以得出与成矿有关的图形信息[7]。对于地质信息,通过GIS提供的属性检索、空间信息量算及叠加、缓冲等空间分析功能,可完成从地质信息提取成矿信息的过程。

3.5 对矿产资源评价的空间分析方法的选择是关键

空间信息的分析方法是评价水平的关键。矿产资源预测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家对测区的认识即预测模型。空间分析方法通常分为经验型和理论型两类。两种方法的主要目的都是采用定量化表示专题属性最后综合生成预测。布尔逻辑、代数方法、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法是几种常用的方法[6,7]。

4结语

在矿产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把握好能源开采的先决优势就是把握了经济发展的关键。GIS对采矿空间信息的高效处理、采矿工程设计及采矿过程优化等方面都是一种理想的工具。其独特的空间分析能力,将使其在采矿决策和设计中成为强大的辅助工具。同时,还应将其推广到各个不同的行业领域中,使其具有更大地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亚民,赵捧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M].西安: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韩密,陈国旭,董高梅.基于GIS矿产资源评价方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96-1099.

[3]石德强,姚燕,张永忠.GIS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50-52.

[4]陈小云,胡光道.GIS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现状和研究思路[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2:56-59

[5]朱思才,吴家齐,刘和发.GIS技术在区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2000,3 ,26-28.

地质矿产论文篇(3)

但是,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与其他产业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行业的投资增长较慢,计划性财政地勘投入正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投资比重由1999年的11.83%下降到2003年的6.02%;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64.58%上升到2003年93.55%。但是,如果除去油气矿产,这一比重则要大大改变,自2003年以来,我国非油气矿产的矿产地质勘查资金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发展后劲显得不足。而且,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央部门投资比重过大,社会投资和外资投资比重过小。整个资金市场规模偏小、发育不健全。投资体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矿产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探、采”的体制,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进入受阻”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发展。

2.勘查权益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滞后,政策法规的稳定性、透明性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性投资的要求。

3.市场发育的程度不高,矿产地质勘查要素市场不发育。矿业资本市场缺失,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的投入规模偏小;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和中介组织不发育,数量少,不规范。市场主体改革滞后。国有地勘单位和国有老矿山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继续依赖于旧的运行机制,对市场信号和市场调节不灵敏。我国符合完全市场主体要求的涉勘企业并不多,大多是事企混合运行的地勘单位。

4.探矿权流转不畅。我国目前探矿权的流转不活跃,转让方式单一。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仍然是为“大而全”的国有地勘单位所垄断,缺少机制灵活、经营有进有退的中小型勘查公司和找矿人,整个矿产勘查市场缺乏活力。在矿业权融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往往作为矿产勘查风险企业的股东参与运作,并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财务等专长,一方面保证矿业权融资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又在谈判中保障了风险企业原有股东的权利。

二、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配套措施

现在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几点具体配套措施如下。

1.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

矿业权市场是矿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中介,只有矿业权市场运转灵活而高效,中小型高风险勘查企业才能实现其潜在的高收益,真正的融入风险投资市场中。为了迅速培育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矿业权市场的进程:(1)尽快完善国家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合理的矿业权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矿业权资产交易成功后的收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阻碍矿业权资产进入市场。因此,要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分配办法,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维护良好的矿管秩序,没有良好的矿管秩序,就无法建立规范的矿业权资产交易市场,应加强矿管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为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矿业权资产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努力拓宽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只有顺利地实现退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但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大力加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1)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2)利用国外的勘查风险资本市场,在合适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筹资需要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

3.加快地勘单位市场化改革

中小型的地勘企业是勘查风险投资机制中的客体,该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地勘企业的发展。要加强对企业化经营的行政指导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改革遇到的政策,如企事业离退休待遇的不同、财政预算管理的新规定等,以及在改革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或改革的方向性问题,都需要加强行政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要正确处理好事业牌子和企业化经营的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在实施企业化经营上。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尽快制定国家有关勘查风险投资的指导原则、战略方针、中长期规划;尽快出台政府低息贷款制度、银行贷款政府担保制度、有限合伙企业制度、勘查补贴制度、勘查税收减免政策等;进一步完善矿业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建立勘查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矿权流转市场。还要注重培养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人才,以运作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活动。

三、结论

矿产地质勘查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而且在当代日益呈现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趋势,这些特点决定了矿产地质勘查业很难像一般产业一样从普通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而结合风险投资的特点,在矿产地质勘查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就成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现阶段财政支出在矿产地质勘查中仍占相当比重,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资源保障的需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现状和风险投资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集中体现于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机制的构建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胡魁.振兴矿产地质勘查工作[J].资源产业,2002,(4):14-16.

[2]郭战英.内蒙古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管理[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1-6.

[3]梁珂.我国地质勘查业与矿产开发业协调发展的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9):20-23.

[4]冯建忠,续婧.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研判ABC[J].地质找矿论丛,2007,22(4):287-290.

[5]赵振华.从超大型矿床研究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思考[J].科学通报,1999,44(8):890-894.

[6]汪东波,梅友松,徐勇.重点成矿(区)带综合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1,37(5):1-2.

地质矿产论文篇(4)

在成因上和物源上有某种亲缘联系的矿床及其组合在空间上密切共生或伴生,并与一定的构造发展阶段内所形成的构造-岩浆相带或构造-沉积(变质)相带吻合,构成各具特性的成矿区带。同时,不同类型或不同成因系列的矿床,其时间演化的序列性通过其空间排列的分带性间接地体现出来。例如,前震旦优地槽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系列主要分布于近东西向金沙江沿岸基底隆褶区的中段(会理通安一带),与下会理群及侵入其中的基性、中性岩的分布范围相一致。而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则主要分布于南北向基底轴状块断抬升区,并与上会理群、登相营群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的分布范围吻合。铁矿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区域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分析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远景预测的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各种地质作用对矿产富集过程及其组合形式、空间分布的影响,找出主要成矿系列或成因类型的主要及次要控制(或影响)因素,指导区域成矿规律分析和成矿远景预测。1.地层-建造与铁矿形成的关系区内基底沉积变质型铁矿和盖层沉积铁矿最重要的控矿因素和最突出的成矿特征,即矿床常富集于一定地层单元的特定岩石组合内,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而一定的地层单元和特定的建造、岩相的出现,是一定的构造条件所决定的古地理环境的客观反映。2.岩浆作用与铁矿富集的关系岩浆作用对内生或内生再造型铁矿的形成和富集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岩浆作用受大地构造演化制约,并形成特定的构造-岩浆相带和相应的铁矿成因系列;铁矿成矿机率最高时期往往与岩浆活动旋回的高潮时期或其后期碱性增强阶段相一致;岩体的侵位方式受构造活动的性质约束,与岩浆向上升移的能量(强度)和距离有关,并影响到铁矿的富集作用或再造过程。3.构造作用与铁矿富集的关系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构造特征的不同构造单元或构造-岩相带,常发育着不同的成矿系列和矿床类型,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成矿区带;深大断裂体系对本区地史发展、构造格局和地质作用的重大影响,必将对铁矿的富集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作用;“环状构造”对内生铁矿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直接蕴矿的小型“环状构造”多以次火山-侵入岩群沿次级短轴褶皱核部或次火山岩脉群于火山颈呈辐射状定位。

地质矿产论文篇(5)

二、枣庄市矿山地质环境代价核算指标及方法

1、矿山地质环境代价核算方法选取原则由于矿山地质环境价值存在确定性、半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损失核算过程中,可灵活采用直接市场核算法、替代市场核算法和意愿价值核算法等多种方法。其中,直接市场法运用货币价格计算可量化的环境代价,如土地性能破坏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替代市场核算法是对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使用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估算其隐含价值。防护支出法、回填法在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损害核算中最为常用。对价值不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可选用意愿价值核算法,通过调查对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或环境恶化希望获得的补偿意愿来解释环境价值损失。

2、枣庄市矿山地质环境代价核算指标及方法根据枣庄市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现状,将地质环境代价划分为地质灾害损失、含水层破坏损失、地形地貌破坏损失、土地资源破坏损失和土地生态价值损失五大类。矿山地质灾害损失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致灾体本身的破坏力、活动程度、危害范围等;另一方面是受灾体本身,包括受灾体类型、抗破坏能力、数量,以及社会经济中的人口、建筑、设备设施、农作物等分布情况。根据这两方面的情况,矿山地质灾害损失可有两种计算方式,即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核算法和防治工程费用支出法。如疏干排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水系破坏,储水能力下降,加大取水难度,造成用水困难,增加用水成本,其代价核算的方法可以用地下水污染恢复费用核算法、地下水资源价值损失核算法、地下水位下降经济损失核算法、含水层储水功能恢复费用核算法等。地形地貌价值包括旅游景区经济价值和景观环境价值,可用旅行费用法衡量人们对旅游景区的支付意愿,从而计算地质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经济价值。地形地貌破坏带来的景观环境价值损失则可以用恢复工程费用法进行核算。枣庄市土地资源破坏包括煤矸石、露天采坑对土地资源的占压和地面变形、土地质量变化引起的资源价值损失。这两种损失均可通过土地基价计算得出。此外,由于土地资源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土地质量和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变。因此,土地资源破坏还会引起间接的环境代价。通过对土地生态价值代价的核算,可定量表示土地资源破坏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枣庄市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代价核算指标和可选核算方法。

三、枣庄市矿山地质环境代价核算选用

上述矿山地质环境代价核算方法,对2012年枣庄市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代价进行核算。

1、地质灾害直接损失采用直接核算法,地质灾害损失=人员伤亡损失+家庭财产损失+公共基础设施损失+其他财产损失。其中,家庭财产损失包括房屋建筑损失和非建筑损失(如农作物)。基础设施损失主要体现在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方面。2012年,枣庄市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多种地质灾害。其中,山亭区崩塌损毁树木11000多棵,损毁道路(含指示牌、防护栏等)200多米,造成经济损失125万元;北岭自然村滑坡损毁各类果树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约50万元;3次泥石流地质灾害毁坏农田32亩、果林20亩,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全年无矿山地质灾害人员伤亡记录,矿山地质灾害代价共275万元全由财产损失引起。

2、含水层破坏代价核算按照地质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地下水资源开采价值指未被污染时的总价值,一般按水资源销售价格的6%~10%计算。根据枣庄实际情况,该值取7%,则:地下水资源开采价值=7%×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水资源价格。枣庄市现有42家采煤企业,地下水资源开采总规模为3495.98万吨/年。当地水资源价格按照3.25元/m3计算,采用地下水资源价值损失评估方法,该地区采煤活动每年造成795万元地下水资源开采价值损失。

3、地形地貌破坏代价核算枣庄市受矿产资源开发影响最大的为塌陷地貌。当地露天开采塌陷区和井下开采塌陷区内不存在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无旅游消费价值。采用塌陷回填治理费用法核算景观环境价值损失。塌陷坑回填费用=直接费工程费+措施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其中,措施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和不可预见费分别按2.4%、5%、3%、3.22%和2%计提。枣庄市塌陷区总面积90.9km2,平均深度约为2m,按60%工程量回填,回填量为10908×104m3。工程施工以机械为主,按33元/m3计算直接工程费,则塌陷回填治理费用为409339万元。

4、土地资源破坏代价核算在土地资源破坏代价核算中,判断土地是否遭受永久性破坏是关键。若土地资源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部分甚至完全恢复,可在评估损失时只需要考虑对其进行清理恢复的费用,具体计算时用灾害破坏面积与该种土地类型基价的1%来进行估算;若土地资源破坏严重以致于无法恢复,则损失直接按照土地基价估算。枣庄矿山土地资源破坏代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煤矸石、采矿坑等对土地资源占压破坏引起的,这部分的代价可以用清理费来估算损失;另一部分是地面变形、地面积水等导致土地的质量、用途发生改变,这部分可通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的土地基价差计算。土地资源占压代价=∑(各类土地资源基价×占用土地面积)×1%土地质量变化代价=∑变化前各类土地资源价值-∑变化后土地资源价值2012年枣庄市矿山土地资源破坏情况全市煤矸石、露天采坑等占压工矿地、农田、林地分别为27.9公顷、363.9公顷、12.4公顷,共造成经济损失836.53万元。矿产资源开发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用途发生改变,原有803.8公顷农田和11公顷林地变成草地131.6公顷、湿地131.4公顷、水域540.4公顷和荒地11.4公顷,土地用途变化造成经济损失约82620万元。该地区矿山土地资源破坏造成损失共计83457万元。

5、土地生态功能破坏代价核算土地生态功能破坏代价即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量,等于矿产资源开发后不同土地类型生态价值之和与矿产资源开发前不同土地类型生态价值之和的差。土地生态价值=∑(各类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各类土地面积)根据表2的土地破坏变化面积和各类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土地生态功能破坏损失为399万元。

四、核算结果

由以上核算可得,2012年枣庄市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破坏损失共计494265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493866万元,间接生态价值损失399万元。在核算过程中,地面塌陷未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毁坏等直接经济损失,地质灾害代价中不核算该项损失内容。在地形地貌破坏损失核算中,以塌陷回填治理工程费用估算其景观环境价值的损失。含水层破坏损失只有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破坏的部分,缺少对含水层水位下降和其他矿种开采对地下水影响,地形地貌损失也只考虑了塌陷坑的回填,缺少露天采坑治理(面积3.225km2)的相关统计,因此实际损失要比上述计算结果大。

地质矿产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P64 文献标识码: A

一、水文地质对矿产资源勘察产生的影响

作为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地理现象,水文地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一些地质勘察的详细记录上可以看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地面发生沉降、熔岩出现塌陷现象、出现砂土的液化问题、软土发生变形等都可以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熔岩塌陷

岩溶塌陷具有特定的形成条件,首先溶洞是开口型的,并且具有溶系的碳酸盐岩,上层有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在此基础上还有易于改变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对于地下水运动的均衡性形成破坏效果。一般来说水文地质对于熔岩塌陷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流冲刷力巨大,对于溶洞底层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其牢固性受损,上体抵抗力减弱后进而形成塌陷。

熔岩塌陷一般发生于陡河断裂地带,这些地带的第四系统沉积厚度较小,基岩埋深较浅,并且受到构造力场的反复作用,因此容易导致熔岩塌陷。

(二)砂土液化

受临界地震的影响,饱水会出现疏松粉、稀砂土会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问题,而发生一种液态的表现形式,在震荡的影响下,饱和沙土会变得非常的密实,此时孔隙水所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在地震荷载周期影响下,孔隙水的压力会积累到很大的压力状态之中,此时就会出现土粒向上悬浮的现象,然后逐渐的演变成为一种液态的变化形式。受不同的地质环境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砂土变化形式,从而会对地质的结构造成破坏,由于有些地段所沉积的颗粒比较粗,孔隙水会受到液化土层的变化而影响,会使液化土层逐渐的增大,并且要比盖层的强度还要大,这样就会导致具有沙粒的地下水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就形成喷水冒沙问题。

(三)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问题主要是受自然坏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可能会引发海平面的上升及软土层发生沉降等问题,但是这种危害发生的次数很少。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为人类过度的在地下开采石油等资源,都会引发地面沉降问题,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同时地下水的大量使用,也会使地面出现沉降的问题,地面沉降的速度会受地下水位发生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四)地基变形

作为常见的地质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软土地基的结构是非常不稳定的,并且容易受到地下水运动的影响。软土层由于其特殊性而具有诸多危害,而水文地质则是加深了这种危害性,软土的触变特性再加上原状土受到振动,对结构连接有很强的破坏,降低土的强度之后会有稀释的现象发生。对于初期的加载情况,极易使空隙水的压力增大,对于地基的强度有很深的影响,变形除了因为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外,还包括剪切变形的情况。

二、在矿产资源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

当前,对于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基本上都是以金属矿产为主,水文地质只是开采技术条件中的一项工作,而不是专门的水文地质报告。通常勘查的重点只是在对矿床的控制以及研究程度上,对于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而忽略。如果矿床以及矿石特征需要到一定的程度,

估算了资源储量,就会急于提交报告。有的水文地质工作的程度较低,未达到相应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级别的要求;有的报告提交后由于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未查清,给开采带来了困难。这些不足给未来矿山开发留下了不安全隐患。

(二)水文地质工作简单化

商业性地质勘查因为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每一位矿业权人都想以最小投入换回最大产出,致使野外地质工作普遍存在着简单化的现象,表现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上尤为突出。笔者在矿业权评估和部分商业性地质勘查成果野外验收工作中接触到的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大多仅局限于水文地质测绘阶段,而没有充分根据矿区的地质特点来选择有效的工作方法,真正查清矿床的充水水源、充水途径和充水水量。如有的矿区内有水库,仅将其范围标示于平面图上,不查清影响矿床的充水因素;有的矿区只利用区域资料,忽视矿区内工作,勘查工作量不够,没有查清其水文地质条件。甚至部分勘查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缺乏责任心,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中没有观察仔细或者记录粗糙等,不能为矿山生产过程和开采设计的对水害的规避提供基础依据,直接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三、在矿产资源勘查中搞好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一)为矿藏的寻找创造有利条件

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金属矿床之所以会形成是因为借助一些外生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地下水有古泄水区域,主要是由热液矿床和一些金属矿床所构成的。这种地下水的运动主要是和压实作用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并且是由积淀矿床来主导,盘地所表现出来的下降幅度非常大。

(二)金矿床位置判断

有些原生的金矿床中所含有的水分出现了散流现象,这两种溶液态和悬浮的状态,其中含有的矿含量要比金子的含量值高,所以,发现金含量较高的异常问题,很可能会找到矿体的具置。通过采取精度测试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可以根据我国快速发展的技术手段,找到隐藏的金矿床位置。

四、矿产资源勘查中如何做好水文地质工作

(一)严格按照标准的规范来执行

加强地下水和矿藏的有效管理,了解勘察技术标准,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的详细规定来约束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以此来为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从勘察工作的实际出发,找出矿区所具备的特点,在勘察时,利用物探和钻探相互结合的方法,以从勘察工作的整体上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在开采矿资源时要对矿坑冲水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尽快制定出解决方案。在调查矿床水文地质时,应该建立一个评价体系,以保证与金属矿产勘察的相适应性,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采取普查、详查及勘探这几种有效的方式,和矿产勘察工作要相互匹配,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查明矿床出现充水问题的原因,同时还要评价矿床水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然后将水的流向明确。除此之外,要不断提高矿区开采的技术水平,并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整体效益,以确保矿山的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

(二)按照勘察的标准执行

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和地质勘察因素的影响,没有完全按照勘察工作的标准来执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所以应该做到以标准为工作的执行依据,根据实际的标准来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规范化,从我国的矿藏的特点方面出发,以达到地质勘察工作的标准。

(三)防控地质灾害的方法

不良的水文地质条件很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做到在最大限度上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控制。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地质灾害,应该事先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控方案,这样才能做到预控工作有准备。

对于经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应该采取全天式监控的方法,要掌握好地下水的运动情况,如果发现了异常的信号,就应该及时通告相关人员,然后及时采取应急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危险的发生,在我国位于山区的位置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抗震预警工作,以保证当地人们的人身安全。在雨季来临时,要随时监控地下水的流量,如果发现水的流量出现了超标问题,就应该及时调控水的流向,以免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发生。

(四)有效利用

因为我国所占据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下的水资源已经面临饱和,如果水资源的储藏量太大,那么就会给地质结构造成较大的压力,长期维持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所以,需要有效的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增强地表结构的稳定性。位于我国北方的一些城市,地下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水资源,这样可以做到节约用水,而且还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有一些农民将地下水抽出来灌溉农田,这样可以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而且还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迅速处理

如果地质灾害发生了,应该调动现场所有人员的力量来迅速处理,以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范围,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所采取的迅速处理措施应该对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进行判断,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解决预案。在处理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迅速处理方案可以对地质灾害的拯救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应该使用加固处理法及时处理熔岩塌陷问题,这样可以减少熔岩再次出现塌陷,如果地面发生了沉降,此时应该从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慎重的考虑,并在道路两侧放置安全提醒的标识牌,这样可以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结语

总之,为了使我国的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就应该对水文地质灾害的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控策略,进而来逐步完善我国的矿产勘查工作。

参考文献

地质矿产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R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92-01

一、关于成矿预测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了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对陆地近地表未查明矿产资源地质成矿规律内涵的成矿预测理论和预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已经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成矿预测是在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V标志对还没有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床做出推断、解释和评价,提出潜在矿床发现的途径,从而导致矿床的发现和潜在资源量的评价,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矿化信息(找矿标志)、总结成矿规律,进而圈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或三维空间内的找矿靶区的一项综合性工作。纵观成矿预测的研究史表明:成矿预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地质学、岩石学、矿床学、区域成矿学、矿床勘探学、勘探地球物理学、勘探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等专业及科学知识的集合,具有极强的探索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在成矿预测过程中,利用各种矿化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做为重要手段的成矿预测方法,是关系到预测成败的重要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一直被国内外矿产勘查学者所关注。

二、我国成矿预测理论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矿产资源预测不仅从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应用的广度也有很大的进展,各种成矿预测系统以及预测程序包的开发极大的推进了预测工作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各经济大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一些矿产出现了明显的需求紧缺,日益严峻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推动了矿产资源预测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

我国成矿预测方法的探索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主要依据地质构造和成矿特点的分析,在已知矿床进行简单的类比预测,以经验性的定性预测方法为主。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随着国外一些成矿理论、方法的引进,我国的成矿资源预测方法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在勘查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成矿预测理论体系

(一)相似类比预测理论

相似类比预测理论是成矿预测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内容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产出一定类型的矿床,相似地质条件下赋存有相似的矿床,同类矿床之间可以进行类比,将与已知矿床的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段)认为是成矿远景区或圈定为找矿靶区。应用的假设前提:①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成矿系列或矿床产出;②在相同的(足够大)地区范围内应有相同或相似的矿产资源。

(二)地质异常预测理论

地质异常预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地质异常是在成分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组合。如果用一个数值(或数值区间)作为阀值来表示背景场的话,凡超过或低于该阀值的场就是构造地质异常。地质异常,作为一个具有时空结构的物质实体具有如下特性:不连续性和突变性,不均一性和多样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级性和相对性,不规则性和自相似性。

(三)成矿系列理论及成矿系统理论

成矿系列是有两个或者更多的矿床类型组成,并且分别含有相同或者不同的有用组分,产生于一定的地质环境,受相同的地质作用影响,在区域发展史上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并构成一个成矿系列。陈毓川提出将成矿系列分为七级:一级―――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包含与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三大地质作用有关的岩浆、沉积、变质三类成矿系列;二级―――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在不同时代与地区的相似构造环境中形成的相似的矿床成矿系列;三级―――矿床成矿系列;四级―――矿床成矿亚系列;五级―――矿床类型式,每一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亚系列中列出一类矿床的代表性矿床;六级―――矿床;七级―――矿床成因类型。其核心内容是把“成矿过程从四维空间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由两个或多个矿床类型(或矿石相)所组成,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随后,翟裕生院士等从成矿系统的角度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并将成矿系列的研究思路概括为:以区域构造―地球化学为环境背景,以构造―成岩―成矿为统一体系,以矿床的时空演化为主线,探讨成矿系列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在研究成矿系列时间与空间结构基础上,成矿系列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概括性;②连续性;③共生性;④分带性;⑤重叠性;⑥有序性;⑦过渡性;⑧互补性;⑨预见性。

成矿系列在成矿预测中起到了开阔找矿思路,明确找矿方向的作用,利用这一理论即可寻找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其他类型的矿床,也可以对研究区潜在的资源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从而提高对矿产预测的综合预见性。

(四)矿床成因模式理论

矿床成矿模式,即矿床形成过程的模式。确切地说,它是对矿床赋存的地质环境、矿化作用随时间空间变化显示的各类特征(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以及成矿物质来源、迁移富集机理等矿床要素进行概括、描述和解释,是成矿规律的表达形式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矿床模式,是对大量矿床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因此,矿床成矿模式是在成矿理论的基础上总结某一类型矿床特征,用以指导同类型矿床的成矿预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了以矿床成因模式进行成矿预测和找矿的热潮,国际地科联于1984年设立一个国际的《矿床模式项目》(1985~1994),目的是交流矿床模式,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和开发,促进矿床模式专门技能的系统化,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指应用能够反映矿床形成、分布规律和控矿因素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一系列方法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对矿产资源体所作的预测工作。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强调通过综合信息解译和编制矿产预测图,提取控矿信息,排除单一信息资料的多解性;强调以地质体为单元,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直接找矿信息与间接找矿信息相关联和合理转换,达到矿产预测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成矿预测实质上是人们对发生在过去的成矿事件感兴趣的未知特征做出的一种主观估计和推断,也是一种严密的科学逻辑思维过程。因此,在长期的矿产勘查过程中,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矿床预测理论对指导矿床预测、科学决策的重要性,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成矿预测理论的研究。

参考文献

地质矿产论文篇(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逐渐深入,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1]。矿产资源作为一种缓慢再生的资源,无法在短期内再生,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尖锐,因此,使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让矿产地质勘查成为一种商业行为,其商业价值体现在利用数据信息来阐释地下矿床的奥秘并对矿产的开发行为进行有效地引导方面,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一种高投入且具有高风险的工作,通过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提升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

矿产地质勘查是研究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工业矿床的使用地质学,是针对以上问题的最有效的查明方法和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政策性以及经济性[2]。矿产地质勘查理论主要是用来解决用怎样用最少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探明矿山建设和矿业发展所需要的地质资料、矿产资源量等问题。从我国的矿产特征来看,同位矿的数量比较多,因而同位成矿理论在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

矿产地质勘查实践表明,在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以及规模大的矿床的形成都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换言之,在同一空间范围内,不同时代和同一时代、不同类型和同一类型、不同矿种和同一类矿种,都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同位成矿作用[3]。

2 地质找矿方法及技术方法研究

2.1 地质找矿方法

当前,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较常用的地质找矿方法主要有两种:(1)砾石找矿方法。这种方法依据矿体露出地表后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矿砾,在重力、水流等外力作用的搬运下,矿砾的分布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依据此原理,沿着水系、山坡等活动地带研究矿砾的分布,进而找出矿床所在位置。(2)地质填图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地质理论和相关的地质研究方法,通过对地质矿床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查明工作区域内地层、岩石、构造和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通过研究成矿的规律以及相关信息寻找矿产资源。

2.2 技术方法研究

2.2.1 分析成矿环境

在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中,要对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的运动特点进行研究,并对成矿环境进行分析[4]。一般来说,这需要矿产地质勘查人员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通过对成矿期和地质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利用地质、物探等多方面的综合资料对成矿地质环境进行分析,查明在成矿环境下的构造、陆壳基底成分和深部地质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成矿的关系。

2.2.2 沿有利成矿区寻找矿床资源

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找矿效果,一般会沿着有利成矿区寻找矿产资源。这就要求矿产地质勘查人员搞清楚区域性深层断裂及大断裂的构造组合特点,通过研究与成矿带有一定关系的断裂带特点和分布方向,查明矿田、矿床分布的次级断裂构造和发育特点。横向矿带规律表明,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一般和控制区域成矿带的深大断裂带呈现大角度相交产出,还会以一定的间距呈现近似平行排列出现。不仅如此,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影响下,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乎平行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等也会以一定间距呈现近似平行排列产出。

2.2.3 重视找矿信息

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找矿信息是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直接依据,矿产地质勘查人员必须重视找矿信息。通过对找矿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相关找矿信息指导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找隐伏矿时,矿产深部评价就必须以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重视找矿信息要求矿产地质勘查人员重视已有找矿信息所反映的剥蚀程度,在很多区域的地表信息较好,但是剥蚀程度较深,找矿前景并不好。通过矿产地质勘查实践表明,上部露出的矿种类型剥蚀程度较深,但是深部却可能出现相同矿种的不同类型的隐伏矿床。因此,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必须重视找矿信息。

3 矿产勘查工作部署

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必须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情况,通过建立地质、遥感、化探、物探综合找矿模式来部署相关工作。它分为两个大类:(1)矿山及的找矿勘查工作。其工作原则是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矿山的找矿勘查工作分为三个层次:1)矿产本区和深部找矿;2)在矿山近矿产可延伸部位找矿;3)在矿山有望矿带中找矿。(2)成矿区带的找矿勘查工作。其工作原则为由面到点、点面结合。在成矿区带的找矿勘查工作分为三个层次:1)按照成矿区带的小比例尺矿产地质信息进行综合研究,选出有望找矿地点;2)在找矿远景区进行相应的化探、遥感等工作,筛选找矿有望矿点;3)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选定找矿靶区。

4 结语

国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要求我们尽快发现较大的矿产储存地。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想要更好地展开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就必须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有效合理地分析。只有通过深入地研究,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创新,才能真正降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成本,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西京.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 加强地质勘查 促进经济发展[J].中国地质,2010(13):25-26.

地质矿产论文篇(9)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察;理论;技术方法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企业杜宇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的矿产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是在细部地区集中。要想促进矿产勘查工作更好的发展,将更多的资源挖掘出来,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技术条件当前处于基础的地位,需要理解地质勘察工作,促进我国地质勘察工作更好的发展。

1、地质勘察当中的“同位成矿”理论

针对同位成矿理论,就是在成矿区当中形成超大型的矿床的重要方式,如果将同位成矿的地点发现出来,那么就是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矿床。探究同位矿床的发生过程,就是在某个时代,各种类型的矿种,在同一个空间位置当中,形成规模比较大的矿产资源,这就是所谓的同位成矿。我国很多的有色金属都是在同位成矿的区域当中进行集中。利用比较少的资源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当中将地质矿质资源发现出来,或者将矿山发挥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地质矿质资料进行明确,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将同位矿找出来。同位矿在我国的矿产资源当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在勘察矿产地质的过程中,广泛的应用同位成矿理论。

同位成矿的特征:矿产资源是集中产出的,在成矿中心,或者是在非成矿中心,都要在同一个范围内晋中稳定的出现,具有一致性。矿产种类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分布,因此在同一个矿源当中总会大规模产出不同种类的矿产。在自然界当中经常会出现局部的平衡,那么成矿的岩脉演化就会变得更加充分。大规模的岩基和岩体都是在矿种的深部存在,通过成岩流体深部的不断演化,从而形成成矿的主要热源和物源。同位矿形成的条件就是具备稳定的成岩和成矿热活动中心,在同一个时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成矿活动都要保持稳定的状态,在地壳运动当中,还要保持稳定。成矿过程中,矿物质的来源需要做到充足,针对成矿流体的运动状态,或者保存成矿后的物质,都要保持稳定的状态。

2、矿产地质的技术方法

2.1 研究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运动特点

对于成矿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建立出区域地质的事件表,针对成矿时代,尤其是成矿期地质热事件在时间上产生的匹配关系,利用综合资料对于成矿地质环境进行综合的资料,对于成矿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对于其构造、建造、陆壳基地成分等特征和成矿之间的关系。

2.2 沿着有利成矿区带找矿

在勘察地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矿区带,对于矿产资源进行寻找,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矿产地质勘察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理解区域性的深大断裂,还要深入的了解断裂构造的特点。断裂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对于区域成矿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进行研究。对于矿床分布的次断裂带的构造和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对于成矿带的发展规律更好的理解,可以将接下来的地质勘察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以横向的矿带的分布规律为基础,对于矿床的断裂进行控制,使成矿带可以呈现出大角度的交叉进行产出,并且可以呈现出平行排列的状态。与此同时,会受到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刺激断裂带可以和深大沟裂带实现平行的排列进行产出。

2.3 重视找矿信息

对于找矿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需要将这些信息充分的利用,可以对于找矿进行指导。在找地表框和半隐伏矿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地质和化探找矿信息,可以将找矿开路的意义充分的显示出来。在实际找隐伏矿的过程中,评价矿产深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依据就是物探找矿信息,对于找矿信息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将剥蚀程度反映出来,虽然有的信息比较好,已经实现了较深的剥蚀,找矿的发展前景仍旧比较差,通过相关的探索,上部的矿种类型已经出现加深的剥蚀,深部出现了不同类型矿种的隐伏矿床。因此需要对于找矿信息的产出特点和空间展布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可以对于矿种类型的找矿形成指导,将矿区自然边界进行确定,对于矿区矿化的不同产出特征进行有效的划分。

2.4 矿产勘查工作的部署

相对于矿山及的找矿勘察工作,需要以点为主要内容,遵守相关的原则,从而将相关的工作进行下去。需要在矿区范围当中进行统一的部署,对于不同的大比例综合性地质工作需要与之进行配套,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找矿信息。物探工作需要具备针对性的特点,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具体的需求,使其逐渐进行推进。

在矿区带实现找矿勘察工作,需要做到由点到面和点面结合的方式,结合各个各种要求,从而实现分层次工作,将矿点异常的情况进行初选,从而对于找矿远景区进行圈定,从而将找矿有望矿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实现检查评价。

结语:

矿产地质勘察工作属于一种高风险和高投入的工作,我国近些年不但开发社会科学技术,促进矿产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矿产地质勘察变得更加精准,从而使矿产行业可以获得整体的发展,在技术上获得突破,可以实现严格的管理,将各种技术方法和理论基础进行合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本文转自WWW. dYLw.net ]

[1] 胡 冰 , 李 小 勇 , 肖 长 喜 . 深 度 探 讨当 前 矿 产 地 质 勘 查 技 术 方 法 [J]. 科 技 资讯 ,2013,14:80+82.

地质矿产论文篇(10)

引 言

2011年10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标志着资源勘查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该纲要要求加强基础地质成矿理论研究,研发和推广矿产勘查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查明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对地质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也是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对矿产勘查地质技术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技术人员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这一历史重任。为尽快实现找矿突破的新目标,首先要从提高自身能力着眼,强化自身素质的培养,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全力推进地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矿产勘查地质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矿产勘查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密集型行业。矿产勘查主要目的: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须的地质资料,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进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之需要。主要任务:①运用地质、物化探、遥感及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寻求并评价固体矿产资源;②对固体矿产资源所处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评价;③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研究。任务即艰巨又复杂又艰辛又艰苦。

当前地质工作正在从传统向现代、从单一向综合、从二维向三维的模式转变。找矿工作已远不像以往那样简单,露头矿、浅表矿越来越少,难识别难利用矿越来越多,找矿难度也越来越大。找矿方向逐渐向困难地区推进,找矿深度逐渐深部找矿阶段,地质找矿工作复杂性日益加大,找矿目标更加隐蔽、复杂、多变。这些新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地质技术人员,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①掌握矿产资源勘查专业的基本知识。如:《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学与岩石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勘查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国土资源调查方法》、《地球物理勘探》、《矿石学与矿相学》、《矿床学》、《成矿学预测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矿产开发学》、掌握矿产勘查技术规范等。②由于GPS全球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遥感地质矿产勘查示范系统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为地质研究和勘查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可为矿产资源调查提供重要依据和线索,对高寒、荒漠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矿产勘查地质技术人员应将充分利用这先进技术,实践于区域地质填图中,地质矿产调查中等方面,为大区域的地质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2)要掌握一定的测量、采矿、水文等专业基础知识。

矿产勘查不仅是一项专业性基础技术型工作,而且还于其它专业密切相连。如:测量、采矿、水文、钻探等专业。为此,地质技术人员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GPS 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学》、《地形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采矿学基础》、《水文地质学》、《矿产开发学》、《矿产经济与管理》、《钻探基础》等专业知识。随着找矿突破的难度加大,资源勘查行业,更需要先进地质科学的强有力的支撑,更需要相关专业新理论的支持,更需要资源勘查技术手段的进一步提升,只有加强资源勘查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才能促进地质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例如:GPS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是测量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刻变革。而对地质资源勘查行业也带来了变革。矿产勘查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应正确使用先进仪器。要熟练掌握手持式GPS接收仪等仪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及检查校正和保养。能够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地质工程项目,采取相应的施测技术方案及作业措施。达到提高测量精度,减少误差,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测量技术设计、矿山采矿技术设计、水文地质技术设计、钻探工程技术设计等。要多与测量、采矿、水文、钻探工程技术人员交流,相互协助,共同提高。共同倾力完成矿产勘查项目。

2.要掌握一定的法律基本知识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重要规范性文件、地质矿产勘查规范等共同组成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地质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为从事地质活动提供了基本准则。矿产勘查地质技术人员要学习及掌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小型露天采石安全生产暂行规定》、《尾矿库监督管理规范》、《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安全生产安全许可证条例》、《职业病防治法》,还有与经营活动密切联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3.应具备一定的施工项目管理能力。

进入21世纪,地勘行业固有运行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地勘行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创新转变的关键时期。落实找矿新机制,是顺利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是吸收社会投资,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为此,地质技术人员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立足本岗位,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识。如:《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项目管理师》、《施工项目管理概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矿产勘查地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考取国家注册师资格及继续深造的途径,提高自身的知识面、理论层次。为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努力打造既有地质专业理论,又会施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

素质是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生理特征。包括大脑、器官和精神系统。广义的素质则延伸至思想、文化、智力、能力、性格、兴趣和风度等多方面。而本文所指的基本素质,是指地质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但它绝不是先天就有的素质,而是指立志在地质艰苦行业中干一番事业的人,只有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域积累,才能在突破找矿上,有所进步、有所成就。

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无数事实将证明之价值、能量。地质矿产行业应把培育人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常太化的任务去做,才有成效。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素质,就是增强地质矿产事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王瑞江、李成友.论找矿突破中的科技引领作用[J]地质通报. 2013年4月。

上一篇: 税收专业论文 下一篇: 公路经济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