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意见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4:03

大学生实习意见

大学生实习意见篇(1)

一、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产生及意义

1.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的见习制度是伴随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1981年,教育部、国家计委以及国家人事部联合《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派遣办法》;1987年7月,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联合《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暂行办法》;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国家人事部联合教育部、社会保障部等共同《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提出“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的工作要求。至此,见习制度也几经修订。

2.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意义。对于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见习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纾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辅导的专业化水平,更让毕业生在短暂的见习期内提升就业素养、积累工作经验等,充分做好就业准备。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见习制度同样意义非凡:通过到实际工作岗位进行专业体验,能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到在校园里学不到的实践经验。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实施见习制度,能帮助企业定向培养储备人才,节约人才招聘成本,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对于社会和学校而言,实施见习制度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参加见习的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对见习活动的调查,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使教学和就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见习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了,但与海外见习制度的发展情况相比,我国的见习制度起步较晚,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导致我国就业见习制度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制度规定不具体,实施缺乏有力保障。虽然我国在2006年就出台了《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但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的支撑,各地大都以通知、办法、意见的方式实施“大学生见习计划”,制度的规定不具体,没有可依据的细则。在见习期间,见习生与见习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只签订见习协议,因此,参加见习的毕业生与见习单位建立的并非一般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合同法》的法律保障。

2.见习单位不重视,积极性不高。虽然企业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企业自身也要求生存、谋发展,大多数企业更关心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赚钱效应,对于这种没有效益的事情仅仅采取应付的态度、没有积极性,自然就达不到培养和监督的效果了。

3.政府、个人、单位责任不清。2006年的《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中没有对见习生、高校、用人单位和见习基地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规范,造成责任不清。在见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权益纠纷事件得不到合理解决。

4.就业见习岗位技术含量低。企业出于防范和不信任的心理,不愿意将关键岗位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作为见习岗位,见习生往往只能做一些繁琐、枯燥、重复性的工作,既不能得到锻炼,也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比如,财会专业的大学生到企业见习,企业出于财务信息保密方面的考虑,根本就不会提供对应专业的岗位给大学生。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几点建议

1.完善就业见习制度建设,保障就业见习制度的实施。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高校完善就业见习制度的建设,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就业见习中的责任,即规定见习期的时间、见习生的报酬数额、见习流程和监督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见习基地与高校对接,形成互利互助的良性循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高级应用型人才。高校也应该与企事业单位合力,促进见习制度的实施,促进见习岗位的落实,不仅对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对于有实践需求的在校学生也提供见习机会。

大学生实习意见篇(2)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是指由政府部门牵头,发动用人单位提供实际工作岗位,组织离校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见习的实践性活动。其目的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帮助毕业生提升工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为用人单位深入考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扩大选人视野创造条件,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我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组织管理

市人事局牵头负责毕业生就业见习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包括制定见习计划、确定见习岗位、认定见习单位、审定见习学员、协调见习补贴发放以及见习过程的跟踪管理和服务等。具体工作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三、见习单位与见习岗位

见习单位一般为本市具备一定规模和良好的社会信誉、管理规范、能为见习对象提供相应见习条件的企业。见习岗位一般为本市企业中适合毕业生工作、有一定技术含量和业务内容的岗位。见习岗位由见习单位自愿申报,经市人事局认定后,统一纳入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对提供岗位数量多、岗位质量高、见习条件好的见习单位,市人事局将向上推荐、申报省级就业见习基地。

四、见习对象

参加见习的对象(以下简称见习学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普通高等、中等院校离校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2、xx户籍或入校前具有xx市常住户口;

3、符合见习岗位所需的专业、学历等条件;

4、自愿提出见习申请;

5、身体健康,遵纪守法,能够履行见习协议各项约定。

五、见习待遇

见习学员见习期间由市政府和见习单位共同提供见习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800元/月·人。其中,市财政承担400元/月·人,其余部分由见习单位承担。同时,统一为见习学员办理见习期间的简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由市财政承担。

六、见习期限

见习期限一般为3至6个月。有特殊需要的由见习学员提出申请,经见习单位同意,报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但累计见习期最长不超过12个月。见习学员应按见习期限的要求进行见习。见习期内,见习学员与见习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见习期间或期满后被见习单位正式录用的,见习单位应及时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

七、实施办法

1、征集见习单位及见习岗位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通过走访联系我市企业及在网络、媒体上刊发信息等方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在全市范围内征集见习单位及见习岗位。

2、见习信息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根据各单位报送的《xx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申报表》(附件1),经汇总、确认后,在xx人事网、侨乡人才网及高校网站上见习岗位信息。

3、毕业生报名

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根据自愿的原则,向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交《xx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申请表》(附件2)和身份证(或户口簿)、报到证、毕业证书等有关材料,办理报名手续。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提交《见习申请表》、身份证(或户口簿)、就业推荐表等材料进行预报名。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对毕业生报名条件进行审核、确认。

4、供需对接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建立见习供需信息库,通过毕业生自荐、见习单位自行联系、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推荐或依托人才市场进行供需见面等方式,按照双向选择、择优使用的原则,经双方达成意向,实现供需对接。

5、签订《见习协议书》

见习单位和见习学员双方签订《xx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附件3),报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鉴证,并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见习学员办理简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见习协议书》应明确:见习期限、岗位职责、见习待遇、见习计划安排,以及见习单位和见习学员的权利义务。见习开始时间以鉴证后第二天起计。

6、实施见习

见习学员根据《见习协议书》到见习单位进行见习。见习结束时,见习单位应根据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实际表现,对毕业生见习情况进行考核鉴定,出具《xx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考核鉴定表》(附件4),作为今后用人单位招聘和选用见习毕业生的依据。

7、见习补贴的发放和拨付

见习学员的见习生活补贴由见习单位按月先行垫付。市财政承担的见习生活补贴费用在见习期满后拨付,由见习单位填写《xx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生活补贴申报表》(附件5),经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审核后,将补贴费用直接拨入见习单位账户。

大学生实习意见篇(3)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21-02

一、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的含义

“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指的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将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贯穿于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见习实习内容的一体化,一方面即将专业理论教学的内容与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整合为一体;见习实习方式一体化,即学前教育各科课程见习与教育实习或顶岗实习整合为一体;见习实习组织形式一体化,即将集中见习实习和分散见习实习相结合;见习实习时间安排的一体化,即将见习实习的时间从大一的第一学期开始一直贯穿于大四的下学期;见习实习考评一体化,即将学生的见习实习表现和学生的卷面成绩统一作为对学生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的实施

四年一贯制“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吸取了学前教育专业传统见习实习模式的优点,借鉴了其他专业见习实习的模式,并结合我院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根据每一个阶段能力培养侧重点不同,将四年一贯制的“一体化”见习实习过程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专业认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即专业兴趣培养阶段;第三阶段,即专业素养提升阶段。

(一)专业认知发展阶段:丰富感性认识,培养其专业意识

大学一年级。这一阶段见习实习的目的主要侧重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其专业意识。本学年,分别在上学期和下学期各开设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即大一上学期开设《学前卫生学》,大一下学期开设《学前心理学》。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期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就接触专业课,尽早培养其专业意识,缩短其专业适应期。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学前心理学》,这门课既具有较强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为期两周的课程见习,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对幼儿的感性认识,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萌发了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

(二)专业兴趣培养阶段:掌握基本技能,巩固其专业兴趣

此阶段主要是指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本阶段见习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巩固其专业兴趣。大二上下学期分别开设《学前教育学》和《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大三上下学期分别开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以及各领域教法课。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期两周的幼儿园实习,一方面帮助学生消化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基本工作流程。《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见习中让学生观察记录儿童的自由游戏和教师的教学游戏。

(三)专业素养提升阶段:就业实战演习,提升其专业素养

此阶段主要是指大学四年级。本阶段见习实习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做准备,是学生就业前的一次集中实战演习。这一阶段为期8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对于考研的学生,可以在大四上下学期各实习4周,以缩短实习时间,扩展考研的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三、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稳定而充实的一体化见习实习周或月。见习实习也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体化见习实习计划应该被纳入学前教育的培养方案中,呈现在课程表上。比如,《学前心理学》课程的见习适宜在第十周、第十一周进行,这两周就成为见习周。本周学生的教学应该在实习基地或学生自己选择的幼儿园进行,而本周其他课程的教学则全部暂停。有了时间保证,见习实习才可能扎实有效的进行。

第二,稳定而充足的一体化见习实习基地群。为了确保见习实习的顺利进行,自2009年以来我院已经与省内外多家学前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他们是许昌市学前教育实验集团、建业集团幼儿园等。并与上述幼儿园签订了正式协议,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凡是双方签协议的幼儿园已经在省教育厅备案。良好的见习实习基群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它为见习实习的开展提了物质保障。

第三,稳定而精干的一体化见习实习指导团。一体化见习实习活动是一项持久的攻坚战。每届为期4年,涉及校内外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成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指导团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范式说[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王云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3]柳国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徐友根.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7(6).

[5]马静颖.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教育管理,2009(11).

大学生实习意见篇(4)

1高职临床医学生病床病理见习状况

1.1实习医院的教育意识流于形式

一部分实习医院可能因为去实习的学生是高职的医学生,因而并没有认真教授。还有一些实习医院,以社会医院的临床工作为例,这些医院的专项人员缺乏教导的经验,对医德医风和医者的岗位培训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没有看重起来,没有因材施教。有些老师服务意识不强,还有些老师自身的基础就比较薄弱,在带教中未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医德医风方面,带教老师和所在医院有忽视,言传身教做得不到位。更有的基层实习的医院,考试流于形式,质量不达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见习效果的这些种种因素,需要见习的医院先进行教育意识的转变,对教育重视起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不能单单流于表面现象。

1.2需要带教的学生过多

近年来,高职中对医学院的学生进行了扩招,使医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多。因为人数增多,所以在实习时,老师的负担也跟着增大,这导致带教老师不能对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也不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直接引起了学生的不满情绪,影响见习的效果。由于学生众多,也给见习的医院带来的很大的负担,学生有时的吵闹扰乱了医院该有的秩序和清净,医院对于学生的食宿和安全问题,还有管理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些情况使得一部分医院将过多的实习生拒之门外,这其实对实习生毕业时的工作安排很不利。

1.3高职医学生对见习不够重视

高职医学生的学习任务重,但是时间却很少,大多数的高职临床医学生都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的问题,或者想要专升本,然而考试是以笔试理论为主的,对临床实践技能的涉及较少,所以学生大多注重课本知识,而忽略临床病理见习。还有些学生并不了解见习的重要性,自身目的不明确,又觉得见习不能得到什么知识,也没有什么薪水酬劳,就是打杂跑腿,不愿意与病理医生进行交流,因此对实习的积极性低下。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对见习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因为在校期间的基础知识把握不牢,无法将理论联系实际,因此书到用时方恨少,导致一问三不知使见习很难,见习的成效也不显著。

1.4学生对见习并不满意

高职临床医学生中开展的临床病理见习中能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不单因为见习医院给的机会较少,还因为大部分学生只是问病史写病历走形式,高职医学生的病理临床意识薄弱,在实践中对标本采集甚至对病理情况报告的解读都存在问题,很少有同学去学习临床病理的常规操作。更何况带教的学生太多医院不可能给每个实习生都提供机会动手操作,而且实习生没有执业的资格。因为风险较大,我国也没有关于医学生见习时的规范操作,因此若在见习时有什么疏忽,所造成的医患问题将更加难以控制和解决。种种原因导致见习流于形式和表面,高职学生本来的时间就不多,又缺乏实际锻炼,导致动手操作能力差,临床病理见习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使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能转换到医生的角色,无法对医院的现状情况适应下去,导致职业不稳定。

2高职临床医学生中开展临床病理见习的实施

2.1确定参加见习的对象

前文提到,因为学校招收的学生增多,导致见习的学生增多,所以临床病理见习的容纳是有限的,学生可以进行自愿报名,如果人数过多,学校可以择优选取,可以选择部分已经学过病理学的学生参与临床病理见习。经过见习,可以让高职学生明白到临床病理学有多么重要,加强对此学科的重视程度,并能够初步具备解决临床疾病问题的病理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医患沟通能力,为今后职业发展做准备。

2.2工作准备

一个良好的见习效果离不开见习的前期工作准备,要向学生介绍一下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和基本的操作流程,以及它的各种步骤和注意事项,还要指导学生如何与医生、患者或患者家属交谈等。要明确见习生的见习目标,使学生对病理诊断及其技术有初步的感性了解,理解到它的价值何在,了解临床病理医生的地位和应尽的责任义务,并积极配合工作

2.3病理申请单的填写

关于病理检查申请单的填写一定要正确,因为病理诊断师大多只能见到手术后切除的标本,还有一份病理检查申请单,病理检查申请单可以反映患者患病情况和手术情况,但有很多的临床医生并没有意识到申请单的重要,导致其填写内容不规范,对病理诊断师的诊断造成了一定困难。所以,在带教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强学生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的训练,使见习生了解其重要性,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工作时也能善于写申请单。

2.4病理制片

见习学生可以分组由相关教师从接受标本开始带领观看,观看其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的过程,最后由教师带领观察显微镜下的标本切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病理制片的过程是怎样的,也能熟悉病理制片的整套流程,使学生认识到环节不能出错的重要性,不然会影响诊断结果,同时理解到为什么诊断结果要过几日才能得出。

2.5病理诊断工作的熟悉

教师和医院可以合作,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的临床疾病,然后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读片并尝试诊断,使学生了解怎么诊断分析显微镜下的图像得出结果,增强学生的病理诊断思路,激发学生们学习病理并重新复习病理理论课的热情。

2.6切片制作

有的见习生动手能力比其他同学要强,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处理典型的标本,对标本取材包埋,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标本的病变与改变,进一步理解并对病理思维进行正确训练。

2.7冰冻切片

让见习生了解在临床工作中冰冻切片的整体流程,并且认识到冰冻切片其实不可以滥用,因为这会增加诊断师的诊断效果和风险,也会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对患者并不友善,要使见习生正确认识到冰冻切片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可以使用的范围。

2.8免疫组化室的参观

可以参观诊断室和免疫组化室来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初步接触需要用免疫组化室进行诊断的疾病是什么,了解它的原则和意义,这对他们日后可能要进行课题研究也有帮助。

3高职临床医学生中开展临床病理见习时的体会

3.1理论知识不再枯燥无味

临床病理见习会使病理理论知识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变得更加生动近人,通过见习,学生们可以亲身参与到病理工作中,可以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通过见习,学生除了可以了解并亲身参与病理工作的操作流程外,还能使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鲜明生动起来。尤其是当带上手套触摸平时只有在课本上才能看到的标本并进行观察时,能够使课本的印象更加深刻。教科书上的内容也会随着见习变得生动丰富,而不再枯燥无味,能够学到学校里学习不到的知识,弥补了学校教科书知识的不足,并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而且,见习生中不乏有理论基础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自主性都比较高,在遇到问题时同学们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或者问医师,都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临床病理见习还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临床病理见习,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职业方面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建立起专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与良好的医德观念。而且,在临床病理见习时,学生免不了要和医患或者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了解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心理,做到良好的接待,并学会怎么向病人和病人家属解释病理现象及其结果,使病人和病人家属不会因为精神方面的压力而崩溃。总之,可以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同时,学生还可以对病史与其他和病史病理有关的结果跟专业医生进行交流,提高知识方面的素养。

3.3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在见习过程中,虽然见习可以使学习知识变得更直观更生动,但是对教师来说无非也是一个挑战,教师不能单单重复简单知识了,而且他们自己对待病理临床的态度还会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变成有规律的好理解的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知识,并且还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对待工作的认真的态度。

4高职临床医学生中开展临床病理见习时需要改进的方面

4.1时间和人数要求改进

要见习的学生过多对老师和相关医院都会造成负担,因为医院相关病理科的容纳也是有限的,人数过多会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所以见习时间可以与医院协商,进行适当的增多,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轮流进入病理科见习,学习知识和经验。

4.2病理理论与临床课程相结合

在见习时,可以多将病理理论与临床进行有机结合,因为临床病理更多是偏向临床,所以只靠理论的知识是不足以使学生进步的,通过病理理论与临床专业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教授学生知识,所以学校可以争取邀请临床科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大学生实习意见篇(5)

就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今后的就业取向进行的就业体验.就业实习对大学工科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工科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创制产品的能力和素质,这一本质决定了其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但是,就业实习作为大学工科教育的一个环节提出来还是近十来年的事.目前即使在国外,对大学就业实习的诸多方面的认识也还存在着许多争议,而在我国,大学工科教育中的就业实习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2007年8月的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出现了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大学工科教育中的就业实习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就业实习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1)通过就业实习可以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大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善和充实,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再学习欲望;2)就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考察自己职业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人生进行设计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从而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进行主动选择;3)通过到企业等实际现场的工作体验,一方面可以接触到专业性极强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材.同时,亲身体会到企业各自独有的创新性技术及“knowhow”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兴产业及未知领域的创新欲和挑战欲.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及亚洲近邻日本,非常重视对就业实习与人材培养关系的研究并在大学工科教育中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实施就业实习.本文在大量文献资料调查和和与相关领域专家交流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外大学工科教育中就业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在国内高等院校中推广实施就业实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日本就业实习的现状

1.1普及情况

近10余年来,就业实习在日本各大学的工学部中得到了迅速普及.根据日本文部省2008年进行的“大学就业实习实施状况调查”表明,1996年将就业实习作为一门承认学分的正式课程进行实施,在所有大学(包括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中仅占17.7,而2007年这一比率已达67.79/6,并预计这一比率将达到70.7.日本大学中就业实习之所以普及得这样快,是与日本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关,随着“教育应该更加贴近社会”的呼声渐高,1997年日本文部省在其“教育改革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大学工科教育中大学就业实习的概念,为此,1997年被称为“就业实习元年”.与此同时,各大学在教学体制上将其列为正式课程并承认学分的举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2就业实习的内容或形式

虽然大学就业实习在日本普及迅速,但在其内容和形式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许多学者或大多数学校均根据自己对就业实习的不同理解和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一些大学或学者将其分为:企业导向型、提高就业意识型、实习题目型、提出建议或解决问题型、参加志愿者活动型.有些将其分为:以学部或学科为主体的专业教育、超越学部或学科的素质教育、生涯教育型.就业实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给研究和实施带来了一些难处,因此,有的学者尝试对此进行简化,将就业实习的形式简单地分为两类:教育型就业实习和劳动型就业实习,任何形式均属于这两种类型之间,或是偏重前者或是偏重后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四种模型:就业观察、就业体验、就业实践和就业训练模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就业实习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的内容,如德国就将海外短期留学经验作为大学毕业生的一个重要甚至是必须的一个考核指标来对待.

大学就业实习在时间长短上的考虑,也有不同的理解,目前一般的观点是至少应该保证一个学期.短时间的实习不足以让学生对实习带来的好处有深刻的理解,特别是不能够获得足以能让应聘单位信服的工作经验或技能.早期德国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5年制,获得的学位称为Diploma,在5年中就有一学期的就业实行期间,现在德国的高等教育学制也采用了4年制的国际化标准,但是,就业实习时问并没有因此而缩短,现在依然确保了一学期的时间.现在,在日本有的大学,甚至提出了从入学开始到毕业为止的4年中,采用4年一贯制的就业培养计划和就业培养课程,在这期间既有就业实习,也有学生自己对实践技能的自学体制.这种自学体制的建立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学生专业知识千差万别要求的不足.

1.3就业实习与传统正课的关系

在大学就业实习与传统正课的关系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把就业实习纳入教学规划中的正课中,并计算以适当的学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存在以单纯获取学分为目的的学生,对于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来说,就业实习的效果极不理想.比如,与积极参加就业实习的同学相比,在就业实习中感受到的快乐、对自己兴趣爱好及适合自己的工作等方面的认识没有多少收获.但是,仅仅因为存在这样的现象,就否定大学就业实习的作用是错误的,在任何课程中这样的学生都是存在的.持反对意见的人还认为,通过各种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可以大体上决定将来的就业方向,没有必要再加上就业教育这门课.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知识量暴涨速度、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大学教育所进行的专业知识技能等的培养已经不可能终生受用,也不可能就决定了今后的就业方向,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已是一生的事,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应该对就业问题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考虑,而决定就业方向的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在就业实习中的认识与感受,因此,就业实习应该是新时期大学工科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传统正式课程基础上的一门新课.另外,通过就业实习可以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大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善和充实,同时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再学习欲望,因此对学好既定课程具有积极作用.

1.4就业实习与就业见习的区别

就业实习与就业见习具有本质的区别,应严格分开.如前所述,就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今后的打算而进行的就业体验.而就业见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或毕业后根据工作需要对自己进行专业培训.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其效果不同显而易见.就业见习在高职院校(日本称为短期职业大学,德国称为专业大学)由来已久,但大学就业实习是近十余年的事,在中国更是近年来的事.职业学校进行的就业见习有明确的针对性,实习内容就是今后的工作内容.而就业实习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实习内容不仅仅限于自己的专业方向,而且,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学科方向进行实习.有了就业实习培养的就业意识后,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今后的人身设计有目的地去选择就业,而不是单方面地由企业来挑选,这与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同.

为了将就业实习与就业见习或就职教育等区分开,在日本许多大学的学生工作部里设有单独的就业实习处,而不是在就业处里设置就业实习科.这样做的另一目的是防止将就业实习与企业的录用考试联系起来,确保就业实习作为大学工科教育的一环得到有效贯彻.

2中国就业实习的现状

大学生实习意见篇(6)

一、高师音乐院校师范生的职业意识现状

在中国,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职业意识。教育部对当代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报志愿的时候有22.9%的人是没有经过认真考虑,随便凑合的:有41.2%是根据自己的分数对号入座,看能考上哪个就上哪个。这说明这些大学生缺乏主动的职业意识和未来意识。而这种情况在师范类院校表现的尤为突出。这种职业意识的缺乏在他们入学之初,就表现得尤为明显。

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专业的时候,关注的是学校的名气、专业的冷热程度,而对于专业是师范性质还是非师范性质,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几年的生源情况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扩招,使得艺术类生员情况变得复杂,学生的入学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对近几年高师音乐教育的入学新生生源情况的调查,就入学的思想来看,有以下一些情况。

1.一部分入学新生是为完成父母一心要孩子上大学的心愿,突击学习音乐技能(声乐)、基础乐理、视唱练耳进校的。有的学习的时间不到半年,这些学生的专业底子薄弱,其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上大学而来,混个文凭。然后通过家中的社会关系寻求一份工作。并非要从事教师职业,因此思想上、心理上都不认为教师职业是其选择。

2.一部分入学新生是在选择报考音乐学院而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之后,从新选择读师范音乐院校的。这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好,在理论上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音乐教师提供了较好的生源力量。但是,在他们心中成为专业音乐演员是最终的就业标准。上师范类的音乐院校等同于“曲线救国”。可以说他们在思想上也没有教师职业的概念,或者说在专业演员与教师职业之间摇摆不定,难以取舍。但是他们又是培养成为教师最好的材料。

3.还有一部分入学新生从进校起就没想过将来择业的事,认为自己离工作还很远。他们连基本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观念都没有。更别说教师职业意识了。他们学习与生活多为漫无目的。常常去上网或在宿舍睡懒觉。这一部分人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技能差,即使将来选择教师职业,也多半不能胜任。

可以说,目前在高等师范音乐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中,真正在进校学习之初就树立教师职业概念的学生是微乎极微的。正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主动的职业意识和未来意识,一方面导致了他们角色定位转变不及时,不知道自己的一切学习必须以职业定位为最终目标,从而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以至大学四年都在盲目地忙碌。另一方面,职业意识的缺失,又影响了他们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直接阻碍了他们的就业。即使有了工作岗位。很多刚毕业的师范生一般还要一个漫长过程来适应自己的职业,他们大多要经历“几个不知道”的过程――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好。因此大都无法立即取得用人单位的满意。

二、高师音乐院校对学生职业意识引导与培养的缺失

西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代表美国职业咨询最高学术水准的大师级专家斯普利特说:“从六岁开始,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每个青年都有一种意识――职业意识。”西方的职业意识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从幼儿直到大学都没有关于职业意识的专门培养与教育。学前职业指导和教育还是个新问题,高师教育也只在学生临毕业前才开几节“就业指导”课。在当前就业与生存等问题的严峻考验下,这样的教育力度无疑是杯水车薪。高师教育长期存在着对学生职业意识引导培养的缺失,音乐教育也是如此。

1.首先表现在学校没有在观念上加以正确引导。

学校出于在考虑希望学生能广泛就业的现实问题上。没有在入学之初就让学生了解音乐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音乐教育师资。没有让学生明确进入高师音乐院校,以后多半是要当音乐教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艺术教育人才的需求也是广泛的。就业的渠道不仅有中小学,还有广大的社区、企业、家庭等等。不明白这点。就使得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对于自己在大学中所学的专业到底适合哪种职业需求,始终是一知半解,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2.其次表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不足。

目前,高师音乐院校在已有的课程设置中,还没有设置有关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而让学生真正接触到音乐教育方法的音乐教学法又开在大三,虽说学期为一年,但仅从这一门课来了解和解决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职能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现有课程设置中,并不是理论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在设置上与实践课结合得不够的问题。

3.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要当好一名音乐教师并不是说在课堂上学点理论就可以的了。学生是活的。教学过程是活的,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能应付千变万化的课堂,才能应付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始终是实践性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尽管这两年在大三开学前设有一周的见习,但由于学生是自由见习的,出现见习的目的性不强、见习管理不到位、见习效果差的情况。而教学实习是在大学四年级开始的,实习前见习一周。实习四周,这样实践的时间集中且短、学生来不及反馈消化见习的内容,也没有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没有为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积累好足够的经验做好准备。

以上的种种情况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学生职业意识的薄弱,使得大多学生是在无教师职业意识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对将来要从事 的教师职业的性质、意义、精神、价值、任务、责任等问题上都没有做好心理与意识上的准备。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劳动,这一劳动既需要靠音乐技巧与技能的支撑,又需要靠教师的职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爱心和宽容心来贯彻,如果对它认识不到位,会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由于学生没有在思想上树立“教师”这一职业概念,也没有从心理上适应教师这一角色。就造成了学生与用人单位在几年之中不断地补习本来在学校就应该解决的心理状态,使得用人单位连连埋怨高师音乐教育没有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师。因此,如何帮助音乐教育的学生树立和培养职业意识,就成了高师音乐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高师音乐教育前期职业意识的培养的有效性途径

对于从未体验过教师工作的音乐教育的学生来说,教师职业的概念是他们以往学习过程中的教师形象的叠加,他们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是模糊的。学校有责任对他们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因此,学校要在高师教育前期的课程设置、教师态度、教师的评价等方面,提供多方位的与教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相关的教育,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理论学习的同时获取早期的教师职业意识的认知经验的储备。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

(一)在思想,使学生树立教师职业意识概念

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因此,在学生进校学习之初,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教师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让他们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引以为豪,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我们要向学生传输“教师”这一职业概念。从思想上、心理上使学生,特别使那些在教师与专业演员之间取舍不定的学生牢固的树立起“教师”的职业概念。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教学相结合,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向他们传输四年后他们的职业只能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思想,让他们从思想上做好当教师的准备。

(二)在理论上,加强和完善学生的职业意识

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教育工作者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在教师教育中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它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中外教育发展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的知识等等。高师音乐教育应抓好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学法的教育,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能从理论的高度上把握如何做好一名音乐教师。

(三)在实践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职业意识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对学生教师职业意识的前期引导与培训具有重大的意义。音乐教育见习和实习是音乐教师的实践阶段,是作为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方面它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各门知识综合运用的一次大考核:另一方面也是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初次尝试。西方各国的师范教育,大都把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作为大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教学效果显著。在美国,以德州三一大学为例。教育见习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校进行短期的、协作性教学工作,这类教学见习从大一开始贯穿到大三年级。然后由见习学校提供该学生的见习评估,学校根据见习评估的资料来确定该生。是否具备了实习所应具备的专业、心理准备。在英国,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为例,教育见习一般在20周以上,学生在至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要在多所不同的合作学校见习与实习,低年级的学生每周要有半天在中小学见习。以了解中小学实际,熟悉和积累职业技能。欧美各国之所以重视教育见习,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教学的实际,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使学生理解教师的含义。明确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在学生的心理上建立起自己就是一名教师的心理状态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职业兴趣,同时从见习教师那里获得优秀的教学经验与心理调控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实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也应该利用好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有计划地分散见习时问,把原来集中一周的见习,分散到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的四个学期中,采取每月见习一次的方法。而原来见习的4学分不变。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做些“见”和“习”,这不仅会使音乐教育不断产生新的生命力和实效,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体会怎样做好一个音乐教师

(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过程中,高师音乐院校应采取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以显性教育带动隐性教育。以隐性教育促进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是指在课表里规定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的各门学科和活动。学校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必须通过并且主要通过显性教育来实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必须提供有效的显性课程方案。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加强专业学科知识的传授,加强多种艺术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普及,使学生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综合教学的意识。在活动组织方面,一方面可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及幼儿园、中等师范院校、综合类高等师范院校去听有经验的老师上音乐课、美术课、艺术综合课:另一方面,可请有关专家到学校开音乐、美术、电影、古代文化、历史及宗教等系列专题讲座。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有利于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教师这个职业。

大学生实习意见篇(7)

儿科临床见习是学生通过进入医院学习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过渡、从学生到儿科见习医生的过渡,该阶段主要是通过学生进入医院学习使其初步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儿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熟练完成儿科的基本操作[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学生进入医院见习。因此,为坚决落实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依托网络工具探索儿科临床见习新模式是目前特殊时期临床教学的重点。该研究通过分析依托网络工具的云见习模式在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探索疫情下儿科临床见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2016级临床本科见习生74名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学生均已接受基础教学教育和临床医学理论课程,所有研究对象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

(二)研究方法。该实验为对照研究,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学生儿科见习3周。两组学生均由相同的教师进行讲授。

1.对照组采用原有的见习模式,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集中理论授课4次,包括临床技能、采集病史、液体疗法、X线读片。(2)学生在模型上进行技能操作练习;学生到病房现场采集和书写病史,教师批改并讲解。(3)学生分组进行以病例讨论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组内教师提前一天CBL的资料,安排学生准备讨论内容,组织每位学生以PPT形式展示发言,并进行组内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每位学生进行2次CBL。(4)其余时间学生均在病房学习,包括跟随教师查房、了解患儿病情转归等。

2.实验组因为疫情无法来医院见习,所以依托微信、钉钉、腾迅等网络工具云见习模式,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采用网络直播形式进行集中理论授课,内容同原有教学模式。(2)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组内由学生扮演SP,其他学生采集和书写病史,教师批改并讲解。(3)CBL采用网络视频会议形式。每位学生进行5次CBL。(4)5次小测验:教师提前一天小测验范围。通过网络做题后,学生组内讨论,再由教师讲解。

(三)教学效果评价。见习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包括:(1)出科考核:进行临床思维和技能考核,每项各10分,由相同的教师按照评分表进行评分。授课教师不参与评分,做到“考教分离”。对照组的临床思维考核是随机抽取病例,老师针对诊断过程提问,学生现场分析和回答;临床技能考核是模型上实际操作。实验组的临床思维考核是随机抽取病例,通过网络视频教师提问,学生分析和回答;临床技能考核是学生针对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表述或回答问题。(2)问卷调查:向实验组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表》,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积极性等。每项评价内容包括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项。

(四)统计分析。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轶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共有74名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6人,男20人,女16人。实验组38人,男25人,女13人。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在性别、主修专业课程学年平均绩点上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二)临床见习出科考核。实验组学生临床思维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三)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的形式随机向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8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疫情下的临床见习是有效的,对不能进行的临床见习有很好的弥补作用,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建立临床思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见表2)。

大学生实习意见篇(8)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71-02

一、体育课见习生的定义

(一)百度百科对见习生的解释

指接受考验的新手,在测验期间看他表现如何以便决定使用和安排什么工作;在商业或其他职业中的低级职员,其主要任务是学习。由此可知,体育课见习生只是一种常用的、对于体育课请假学生的一种统称。因此,对体育课见习生的理解还要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质上来理解。

(二)字面分析

“见”是观察的意思,即看;“习”是学习。因此,我们可以将“见习”通俗地理解为通过看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体育课上的见习,言下之意就是将需要肢体语言和身体动作参与的学习内容简化为只用眼睛观察学习。但是,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很显然,光靠眼睛看,是学不好运动技能的。

二、体育课见习的意义

体育课授课方式不同于其他科目,体育课见习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见

指观察,认真观察教师如何进行动作示范,同时对比其他学生的动作,分析动作是否正确,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纠正等,使他们在看课的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新授或带有一定技术性难度动作的教学课,对于确实不能进行身体练习的见习生,使他们通过“见”,逐渐形成和建立动作概念,进而掌握动作要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听

见习生在体育课上必须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做到理论上掌握该组动作。新学动作与那些已学习掌握的技术有关,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加深理解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使听到的知识、技能条理化、系统化。

(三)想

想动作概念、技术要领、动作方向路线,将已掌握或形成的动作技能与新学技术联系起来,在研究动作的同时设想一下自己练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预防和纠正这些问题的出现。

(四)习

即学生的身体练习。大多数见习生的伤病较轻,可以进行一些负荷较小的项目进行练习。对于伤病学生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机能恢复练习也是必要的,这对早日康复有一定好处。同时由于见习生适度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还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起到鼓励带动作用。促使其他同学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完成练习任务,从而达到活跃练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当然,对参加练习的见习生应区别对待,因伤因病而异,循序渐进,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掌握技术是次要的,参加活动、促进恢复身体是目的。

三、分析学生体育课见习的原因

(一)身体确实有病

这种现象极为常见,在体育活动中的运动受伤也时有发生,女学生正常生理反应也不能避免。

(二)身体素质太差,放弃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往往缺少信心和勇气。可能在以前的运动中受到过失败的打击,从而产生了自卑感,没有及时得到关心和帮助,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而不参加活动,以至于自暴自弃。

(三)对某些运动技能有特别的爱好,不愿意参加与之无关的其他项目

此类学生不是纯粹的逃避体育课,而是在体育课上以见习的名义参与自己爱好或者具有特长的项目。

(四)恐惧和逆反心理

对于一些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学生本身缺乏耐心,急于求成,而有些教师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技术而担心,最后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另一种则因为曾经在该动作中受伤,产生心理障碍而逃避参与。

(五)残疾学生和先天性疾病患者

这类学生虽在学校中占的比重很小,但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力,体育课中往往难以受到照顾和关心,甚至放弃对残疾学生的教育。

(六)没有体育爱好,不愿意运动,认为体育课做活动太累

这类学生多表现为女生,而且大多数女生见都以生理周期为借口。

四、体育课见习生的几种不同表现

在对体育课的观察中发现,体育课上见习生出现得较频繁,几乎每堂课都会有至少l-2个见习生,多者5-6人,虽然几个见习生对整堂体育课教学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他们也是集体中的一员,依然不能忽视。根据体育课学生见习的原因,归纳出体育课学生见习的表现大致分为五类。

(一)“高谈阔论”――聊天

这类见习生是让体育教师最头疼的一类。体育课上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学生同时见习时,聊天变成了常见现象,必须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二)“闲庭信步”――散步或者溜圈

体育课见习时溜圈的现象在严冬腊月和酷暑三伏都比较普遍,学生可能会选择溜圈御寒或者在绿阴道上溜达避暑,边溜边聊者较多,下课时又溜回到了集体队伍之中,易被老师忽略。这也是我们不提倡的见习形式。

(三)“猫和老鼠”――躲藏或者逃课

这属于一类毫无组织纪律性的学生群体,他们可能是因为不愿意上体育课而“见习”,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溜走。老师和学生体育课上就像在上演猫和老鼠的动画片一样。由于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给大部分学生正常授课,不影响课程进度,便不得不忽略这些溜走的见习生。不过这也给老师们提了个醒,需要在课堂常规中安排见习生的时候就给这些见习者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也就会大大减少见习的人数和见习的不良现象的出现。

(四)“静观其变”――静坐

这一类学生表现得非常安静。他们不聊天,也不溜圈,更没有溜走,而是静坐或静立在操场的一边,观看其他学生的体育学习,至于自己是否也有一定的收获,有多大收获,因为没有任何检查监督机制,所以无法把握。但这部分学生确实体现了见习的“见”字。他们除了观看以外,无事可做,如果操场上有两个以上班级上课的时候,很容易引起他们四处观望,而不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本班级的学习中去,根本达不到见习的效果。这类见习生的见习方式也是需要改进的。

(五)自我“修行”――自练爱好或特长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某些见习生会远远地离开队伍,在不容易被人重视的场地上自己练习。这类见习生大多是男同学,他们虽然挂上了见习生的名号,其实四肢健全,更有甚者是校运动会的佼佼者。如果人数稍多一点,在远离队伍的地方,你又能看到一场激烈程度不一般的篮球赛,或者几脚精彩的射门。体育教师对这一类的学生也是很难管理,由于本身的条件不错,虽然没有见习,却又比上课的大多数学生做得更好。一方面是教师需要体现组织教学的能力,决不允许有跨越管理之外的现象;另一方面又不能阻止对其运动项目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体育课上对有特长的学生的管理,界限显得很模糊。

五、体育教师对见习生群体的组织和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体育教师对见习生的正确态度

1.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为人师表,提高自身人格魅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自身的气质、工作作风以及对事物的观点等都将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加运动的主动性。

3.关心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原因和层次的见习生,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打动学生。对于有病、伤的学生要分析情况,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于那些胆怯、自卑的学生要积极地引导,找出导致他们见习的原因所在,使他们从根本上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多进行鼓励,使他们从心理上喜欢体育课,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及魅力。

(二)体育教师对见习生组织和管理的措施

由于见习学生原因诸多表现各异,甚至包括厌学、溜号的同学蒙混其中,因此建议根据学生见习的不同原因,灵活安排见习学生的活动。

1.部分环节可以见习。学校体育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的,与竞技体育不同,运动量大的练习只占课程的一部分,因此,见习生可以参加课程的部分环节。例如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某些基本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在老师进行讲解、示范的时候也应该随同全班同学一起听讲和观察,只是在做练习尤其是运动量较大的练习时再退出集体。这要求师生改变原有的“见习一见到底”的错误观念。

2.较小量度自主练习。爱动、爱玩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即便是运动不便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给见习的学生分配一定的练习器械,如分配一个篮球、排球、足球等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够在一旁做力所能及的轻微运动。如果老师能够考虑到这些,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除非那些根本无法轻微运动者,或对体育完全缺乏兴趣者。陈经纶中学的见习案例足以证明,轻微自主的练习在见习者中是可以开展的,也应该是受欢迎的。

3.明确请假手续。针对体育课的请假手续,应当从学校和班主任、辅导员各级管理得到重视,明确规定:有事、有病请假时,自己须先写好请假条,经班主任老师亲笔签字方可有效;请见习假,须经课任老师准许方能见习,但见习生必须随堂,并要按老师的安排要求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不得擅自离开课堂。必要时还要协助老师做好一些辅导性的教学工作。如布置、清扫练习场地,指示练习的起、终点、往返点;记录某个组或个人的练习完成的次数及成绩。由于从制度、纪律上有所约束,可减少请见习假的人数,同时避免个别学生故意溜号。

4.明确见习目的。结合体育课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目的,端正态度。对于后一种见习生要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严格要求,不宜迁就,如果没有充分正当的理由,教师应严厉予以拒绝。当然,这种拒绝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既不能不顾事实而冤枉学生,也不能过分放任而助长个别学生的侥幸心理。

六、结论

总之,在体育课上,见习是常有的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部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见习者也是集体中的一员,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要保证见习生在体育课上能够掌握一定的运动文化,并且适当地参与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熟悉学生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采取严密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使见习生根据各自伤病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符合自身伤病实际的锻炼项目,并达到一定时间和一定适宜的运动负荷。同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消除学生“厌练”“厌课”思想,以达到自觉上好体育课,努力增强体质。因此,合理安排体育课“见习生”的见习活动是加强课堂组织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不容忽视,应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注意。

大学生实习意见篇(9)

就目前社会的现状而言,摄影专业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追捧热度不断递增。许多人入行成为摄影师,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一行业进行学习。笔者学校2015年申报这个专业成功并且开始招生,招生情况非常好。对于摄影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关键,所以学校安排学生在进行了两个学年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后到婚纱摄影机构见习,见习时间为4个月。在婚纱拍摄旺季的6月份,许多学生因为见习辛苦而坚持不下来,造成意见分歧。虽然最后多数同学坚持下来并且在新学期顺利返校,但是问题接踵而至。学生外出见习,有利有弊,如何将弊端降到最低限度,值得探讨。

一、见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首先,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提升,不再局限于学校学习的内容,真正实现与社会接轨,实现职业院校“双核培养”的目标。

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到了婚纱摄影机构,见习的职位是摄影师助理,布置灯光、打反光板,直接进入摄影实践,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摄影布光,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顾客,需要用不同的光线来塑造人物形象,对于摄影技术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认识阶段。

其次,因摄影专业的两点特殊性,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特殊性之一是复杂性,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摄影师是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拍照的,顾客群体是复杂的。一套婚纱照至少四套衣服,有的甚至是十套,要一天内拍完,且要有高质量可入册的照片,工作过程很复杂。特殊性之二是难度大,首先是工作时间长,旺季时,晚上拍摄到11点是常事;其次工作强度大,一天服务四五对顾客,不停地摆姿势、沟通,一张张地拍摄;最后是工作难度大,拍摄中不停地摆姿势与构图,后期还需要对照片简修。

二、见习环境使得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变化

摄影师能够在实践中产生不同的认识,使得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改变。

首先是学生沾染了社会习气,比如抽烟喝酒、化妆等问题。这违反了学校的校规校纪,是学生返校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有严格的规范,而进入社会后,学生本身的自律意识下降,易受到周围人们的影响。

其次是学生过于浮躁,不愿意再学习基础课。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截然不同,学生已经适应社会化的生活模式,反感学校的管理方式。个别学生认为现在就可以参加工作,不需要再进行学习。

三、学校、企业、家长之间密切合作,干预与放手相结合,共同实现学生见习的目的

个体意识决定个体行为,对于意识的干预是重中之重。对于见习,我们不仅要做好前期的思想铺垫,更要做好中期的思想教育,还要注重后期的教育延续性。

1.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学生初入社会,在心理上都会有变化。在见习之前,教师对摄影行业见习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讲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要先铺垫好。

2.学习按照团队管理模式进行,生活按照学校模式管理

学校的教师最好与学生一起见习,这样更易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加速学生适应环境。因教师的存在,将学校的管理模式融入企业,变化较小,从而减轻学生返校后的不适应感。

3.企业的爱护必不可少

此次见习机构特意给学生配有学习和生活指导教师,但因学生年纪较小,出现许多问题,需逐个进行解决。学生年纪小,要求简单,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企业的爱护十分重要。

大学生实习意见篇(10)

中图分类号:D90-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通过近几年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查发现,各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环节都存在着相对薄弱的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各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和法学专业的特点,来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学实践教学运行体系,确保运行体系的实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法学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成为了高校有关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学实践教学运行体系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本文将选取高校法学实践教学中开展较为普遍的模拟法庭、专业见习和观摩开庭三个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推敲出每个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的难点和管理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活动的各项要求及考核标准,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一、模拟法庭

1、模拟法庭活动的作用

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于法学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重要地在于法律职业生涯的历练。法学学生对法律职业充满憧憬和向往,却少有机会去经历和体验,对于法律职业的职业需求缺乏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作为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传统项目,模拟法庭为学生树立法律信仰、孕育职业品格、训练法律思维、强化实践技能提供了准实战平台。因此,举办模拟法庭,搭建起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平衡发展的桥梁,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势在必行。

2、模拟法庭活动的组织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必须有相应的设备和环境作为其开展的物质保障,模拟法庭,是模拟法庭活动开展必备的场所,为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也是校内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模拟法庭应该以法院真实法庭环境为标准进行建设,一般最小可以容纳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至少约 100 平方米,包括必要的实验室设施,如服装有法官袍、律师袍、检察官服装、法警制服,桌椅有审判区桌椅设备、旁听区桌椅设备,徽章有法官、检察官、律师徽章,标牌有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诉讼人、原告人、被告人、公诉人、辩护人、第三人、证人等标牌;电子设备有打印机、电脑、摄像机、投影设备、实物展台、音箱、功放设备等。模拟法庭实验室通过逼真的环境,营造法庭氛围,保证了学生置身于特定场景下,进行真实的演练,使学生能够感悟庭审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特点。

模拟法庭活动使用的案件通常有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三大类。模拟法庭所选的案件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复杂性、可模拟性。专业性要求所选案件要有一定的争议同时具有理论深度,最好选择有社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案件;复杂性要求所选案件不能太简单,太简单的案件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可模拟性要求所选案件能够应用于教学和具有可诉性,双方的主张都有一些证据支持,以便在法庭上形成辩论,锻炼学生的举证、质证、应变能力。按照以上要求,在案件的选择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案件,也可以建立案例库,案例库应由专业老师在法院真实审理的案件中选择,但是为了保护隐私的需要,要对案卷进行后期的编纂,以便适合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案例库要按照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三大类建立,每一个案件分为法官材料、原告材料、被告材料。不同的角色只能掌握自己的材料,这样更接近于实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组织。

首先,确定模拟角色。参加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先组成相应的团队,然后以团队为单位来确定活动中所从事的角色(如审判方、原告方或被告方)。在审判程序中(以民事案件为例),审判员2名,设审判长1名;被告人2名,被告1名;原告人2名,原告1名。原告、被告针对案件情况进行模拟开庭,法官根据开庭情况做出裁判。

第二,庭前准备阶段。民事案的件庭前准备参照民事诉讼的实际流程进行。原告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活动负责老师递交书和证据目录,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由活动负责老师将书副本发送被告方。被告方于规定时间内提出答辩意见和证据清单。活动负责老师在规定的日期内将原告方的书和证据目录、被告方的答辩意见和证据清单一并交给审判方,并确定开庭时间。

第三,法庭调查阶段。原告、被告针对案例材料内容进行举证与质证,时间由审判方掌握。

第四,法庭辩论阶段。陈述意见:先由原告方发表意见,次由被告方发表答辩意见。辩论阶段:先由原告方针对被告方答辩意见展开辩论,辩论交替进行,分别就双方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发表最后意见:先由原告方发表最后意见,次由被告方发表最后意见。辩论只基于已提交证据所规定的事实,辩论过程中,不得提出新的影响庭审进程的事实、证据等。言辞辩论程序各部分均应在适当时间内完成。

第五,合议庭休庭合议。

最后,法庭宣判。由审判方进行庭审小结、作出最终判决。

3、模拟法庭活动的考核

模拟法庭庭审活动结束后,可以由活动负责老师,或者是由聘请的来自法律实务部门的检察官、法官或者律师,对参加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模拟法庭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原告方和被告方法律文书法律知识使用是否恰当,逻辑推理是否合理,资料搜集与运用是否得当,结构的清晰程度及组织是否合适,文书格式是否规范,现场庭审环节法律知识使用是否恰当,逻辑推理是否合理,言辞表答、应对能力和临场风度表现如何;审判方开庭前准备是否充分,案件事实调查是否清楚,法庭辩论阶段控制是否得力,案件裁决是否信服,语言表达和临场风度表现如何。

二、专业见习

1、专业见习的作用

专业见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通过专业见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及见习行业的业务情况,增强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初步获得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生通过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仲裁委等事务部门的见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达到以下目的:

首先,深化法学理论的学习。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的实习就是将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和司法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进一步提高和巩固理论知识。

第二,了解和熟悉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处理法律事务和办理具体案件的程序、方法和流程。

第三,了解我国法治进程,体会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四,进一步加深对实体法的理解与掌握,加深对各种法律条文的理解,提高运用法律处理法律事务和制作各种法律文书等司法实践能力。

第五,增加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群众观念、组织观念和劳动观念,增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为将来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2、专业见习的组织

专业见习的有关材料。专业见习主管部门须制订完善的《专业见习教学大纲》和填写准确的《专业见习安排情况一览表》,并据此开展见习教学活动。《专业见习教学大纲》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见习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见习性质、目的和任务;专业见习内容与基本要求;专业见习程序与时间分配;专业见习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专业见习安排情况一览表》为专业见习学生的具体安排。《专业见习安排情况一览表》主要内容包括:学生信息,专业见习单位及联系方式,专职指导教师信息,见习形式等。

专业见习的纪律。学生参加专业见习前,要加强专业见习纪律教育,保证专业见习活动安全、有序进行。专业见习学生在专业见习期间须遵守如下见习纪律: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遵守学校和见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尊重见习单位的领导和职工,虚心向他们学习。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不迟到、不早退。专业见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若有特殊情况,须经见习单位兼职指导老师和学校专职指导教师同时批准,累计请假不得超过7天。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严禁酗酒闹事、打架斗殴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遗失和损坏专业见习单位保密文档。严格遵守见习单位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使用见习单位打印机、电话机等从事个人事情。爱护公共财物,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专业见习单位的仪器设备和见习用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参加集中见习并集中住宿的学生,未经专业见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双重批准,一律不准离队单独活动,不准离队外宿。

专业见习教师。专业见习主管部门要精心安排专业见习指导老师,确保专业见习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专业见习活动由专、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完成。专职见习指导老师由各院系选择理论知识扎实,实务技能较强的校内教师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由学校自行聘任专业见习单位有关人员担任。专职见习指导老师在见习实施阶段须履行以下职责:在专业见习准备阶段与见习基地联系人取得联系,商定见习有关事项;同兼职指导教师联系,共同商定专业见习实施方案。见习初期,做好见习基地与见习生之间的协调工作。与兼职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了解专业见习开展情况。解答学生专业见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指导学生撰写专业见习报告。掌握见习期间学生思想生活状况,适时进行教育帮扶工作。收集日常教学需要的信息资料。

3、专业见习的考核

专业见习考核由学校专业见习领导小组自主组织。专业见习考核成绩统一按百分制记分。学生参加专业见习考核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专业见习任务,并提交《专业见习报告》(不少于3000字)和《专业见习鉴定表》。专业见习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专业见习手册中的专业见习鉴定为40分,专业见习报告为60分。专业见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计算出总分后,将成绩上报学校成绩主管部门。

三、观摩开庭

1、观摩开庭的作用

观摩开庭是一种开放式的法学实践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开庭,或邀请法院到学校现场开庭然后学生旁听,这样可以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讲授时所学到的实体法与程序法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对照,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旁听结束后,还可以主动和法官、指导教师、同学交流,写出个人旁听总结报告。

观摩开庭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系统和全面的法律训练,学生领略真实的庭审过程,观察审理进行中的每一个步骤,聆听法官、公诉人、犯罪嫌疑人、辩护人的问讯及陈词,能够增强学生对法律诉讼程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法律理论的理解,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拓宽学生对司法审判的感性认识,提高对于法律的兴趣。

学生通过参加观摩开庭,加深对案件审理过程的感性认识,了解庭审程序,学习法律工作者的经验,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提高法律执业的信心。

2、观摩开庭的组织

法学院应该在学校附近的法院或法庭建立实践基地,与基地加强沟通,根据所开设的课程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法院联系,选择合适的案件,组织学生旁听;或者在法学院范围公告案件开庭的信息,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案件,按照法院的相关要求,参加旁听;另外,法学院也可以将法院的真实审判引入校园,在校园内真实开庭,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旁听。

3、观摩开庭的考核要求和成绩评定

上一篇: 数学学习体会心得 下一篇: 考试成绩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