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0:48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1)

钢琴是一门严格的艺术,在漫长的习琴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很多的演奏者在台上的发挥很不稳定,这就需要演奏者有个很好的心理素质去应对台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演奏过程中,心理阶段的工作和有针对性的心理障碍的训练,是获得良好的演奏效果的保障。

一、解决心理因素的方法

1、增强自信。

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说:“当我走上舞台,我便是国王”这是至理名言。演奏家就是要用自己的音乐去震撼人们的心灵。我们的自信可以通过很多方面来获得,其中,首先是通过老师和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作为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布置音乐作品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如果是选择难度过高的乐曲,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会觉得很吃力这样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灌输一个信念“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让学生知道别以为自己有两把刷子就得意忘形,我们要做到精益求精。作为教师在教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作为家长,在孩子练琴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说“孩子,别着急慢慢练在找找感觉”而不是说“你怎么那么笨,上课肯定有没认真听讲”,要多鼓励孩子。

2、集中注意力与增强意志力。

注意力在心理学的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散的注意力会使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也会使手指失控,导致我们的演奏出现不连贯,情感不到位,从而使演奏的效果大打折扣。当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我们会忽略掉周围的事物,所以,我们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乐曲的表达上,慢慢的就会忽略那些不利的因素。演奏者只有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到音响之中,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诠释音乐的过程中,达到“心无旁鹜,只有音乐”的状态,才能演奏出有感染力、有层次感的音乐来,也只有这样的演奏才可能吸引听众,使音乐具有其真正的意义。

3、调整好演奏心态。

在我们上台之前,我们要把内心和自己的身体达到自然放松的状态,我们可以在台下深呼吸或听听录音,要使自己平静下来。我们在台下可以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能把目标定的太高,比如,在台上我要始终保持微笑,在演奏的时候我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演奏上面,这些小小的目标我们达到了就会增加自信。都知道在演奏的过程中会有或多或少的紧张成分,而调整演奏心态就是要我们把这些紧张的成分化为对我们有利的“兴奋”状态。

二、解决技巧的方法

钢琴技术从以前的以手指跑动为主的音阶和琶音,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双音、八度、和弦、大跳等很多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还要求钢琴演奏的发力部位从指尖开始,成为包括手腕、肘部、手臂、背部、腰部、脚部直至全身整体的综合运动。在演奏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灵敏而协调。而在我们平时的练习中,由于对所演奏作品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如颤音、八度和弦快速进行、大跨度的音程跳跃、休止符节奏等等没有十足的把握而多次出现错误,没有完全掌握和克服技术上的难点,上台时总是担心出错,演奏状态无法稳定。

钢琴的弹奏技巧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练习。技巧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多练和慢练。多练,就是我们在练习一个新的乐曲的时候,遇到难点就要反复的练习,在反复练习的同时也要用耳朵来听辨,用大脑来思考,而不是像个机器一样重复一个动作。这个慢速练习就是说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把整个乐曲的节奏速度都放慢,要相信所有问题都是在慢练当中解决的。我们把乐曲的整体速度放慢以后,就是把这个乐曲放大了,我们的速度越慢,那么我们就有更多时间去考虑这个乐句应该怎么去处理会更好。

三、解决临场、环境因素的方法

钢琴演奏肯定不可能就是一个人在现场演奏,在台下有成百上千双眼睛都在注视着你。当你在台上演奏时你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正式演出的场合,演奏者往往都是不熟悉和陌生的,环境和钢琴的改变,空间的变大,和不一样的听众,这些客观的事物都会对演奏者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在现场往往会发生让演奏者意想不到的意外,比如,场下手机铃声、手机拍照的声音、灯光的闪烁、灯泡爆炸、小孩的哭声、场下交谈的声音或是在演奏时自己不小心错音、漏音,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演奏者。舞台上的演奏者在舞台上演奏作品时,需要灵敏而迅速的应变能力。这对演奏者是一种考验,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集中注意力继续下去。那么,抗干扰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练琴时,不要总是关上房门,偶尔也要打开门来适应外界的音响,集中思想练下去。

2、在组织小范围的演奏表演时,可以有意的让台下的听众发出意外的咳嗽、关门、移动座椅等声音,而要求台上的演奏者不中断,继续演奏下去。指导者要仔细观察演奏者的表现,并在演奏完后给予评价和鼓励。

3、要求演奏者相互观摩,让他们逐渐习惯人前弹奏,并在课堂上相互学习。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2)

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情绪急躁,粗略地看一下题目,不加思考,拿起笔就写,有时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还是硬着头皮写,草草完成,速度惊人,但质量气人,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到时再说的心理

有的学生,对作文时间没有概念,没有紧迫感,别的同学催促他,他还满不在乎地说:“到时再说吧。”真到了该交作文的时候,他仓促应付,草率地完成,根本不作思考。这种心理,使学生养成了懒散、投机取巧的坏习惯,更谈不上提高作文水平了。

三、不求上进的心理

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图轻松,图省事,不管什么样的作文练习,他都是慢条斯理地写,题材是老题材,路子是老套路,作文内容空洞。你问他能不能把作文写好一点,他会漫不经心地回答:“我就是这样了,再努力也好不到哪儿去。”这种不求上进的心理,拖了作文的后腿,阻碍了进步。

四、甘居下游的心理

有的学生,对别人写得好的作文,不去研究、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而是甘居下游。这种心理为自己设置了路障,使自己成了矮子,总要仰视才能看到别人。这如同登山一样,别人都在奋力攀登,有的登到了半山腰,有的达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可自己却懒于攀登,仍在低谷徘徊。

以上所列举的都是几种最常见的作文心理障碍。一个学生一旦有了这些心理障碍,就会失去信心和进取心,就会把作文看成苦恼的事、折磨人的事。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写作的资本,都有写作的源泉,都有写作的动力,但由于存在这些心理障碍,就逐渐丢弃了写作的资本,枯竭了写作的源泉,丧失了写作的动力。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种种心理障碍,使他们放下包袱,在写作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如何帮助有作文心理障碍的学生正视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里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们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给他们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教导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让他们的心里充满阳光,从而拨动他们内心的琴弦。凡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是比较灰暗的,因而教师对他们切不可雪上加霜,而应当雪中送炭,多给他们温暖、信心和力量;引导他们端正写作的态度,增强责任感,把写作看成一件大事、一件乐事;引导他们确立写作的目标,从而瞄准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是因为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才变得无动于衷、得过且过的。因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显得尤为必要。夸美纽斯说过:“如果想使学生发生兴趣,我们就应用心使方法合口味,务必使一切事物,无论如何正经,都可以亲切地、诱人地放到他们跟前。”写作需要兴趣,而兴趣靠培养,靠激发。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想方设法地点燃他们内心的火花,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心动才有行动,只有内心被触动了,学生才有自觉的行动。

三、及时鼓励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3)

一、幼儿恐惧心理的根本原因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在生理学中,恐惧被定义为:个体知觉环境中出现了威胁或引起恐惧回忆的线索而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在医学上认为它是一种与刺激或情景有关,并与实际威胁比例失调的消极情绪。恐惧心理的本质有以下三点:第一,恐惧是人的基本原始情绪,是人面对危险情境时的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第二,它是个体感受到自身有被损害或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第三,这种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预想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恐惧心理广泛存在,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就儿童来说,有的儿童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儿童怕黑;有的儿童怕见陌生者,有的儿童怕影子等等。

那么,引起儿童恐惧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儿童对事物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儿童的恐惧心理大部分是由于对引起恐惧的事物或现象没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例如,许多儿童都坚信妖魔鬼怪是存在的,而且有魔法,力大无穷,无所不能。

其次,由此及彼而产生的恐惧感,比如,一个5岁的小男孩因为害怕兔子,发展成怕羽毛、棉花、羊毛等凡是和毛有关的东西。

再次,缺乏应对新环境的能力。当陌生人出现,或进入新的环境,又或熟悉的情境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时,儿童之前掌握的应对方法不再奏效,而新的应对方式还未习得,恐惧感就随之而来。例如,转入新的幼儿园或学校,课上老师突然提问等,儿童不知如何应对而心生恐惧。

第四,受到有关恐惧的影响。一般而言,处于儿童期的孩子都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模仿,儿童可以获得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同时也会习得不良的情绪,比如恐惧。孩子本身并不猫,但妈妈每次看到猫都会失态惊叫,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也习得了对狗的恐惧。

二、消除儿童恐惧心理的的方法。

一般说来,个体通常所惧怕的最终并未对自身造成影响或伤害,而恐惧心理本身却限制了个体的动机行为,阻碍个体的成长与进步。所以,儿童的恐惧心理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依据对儿童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的分析以及我多年的幼儿教育经历,总结出了以下克服儿童恐惧心理的方法。

1、引导儿童正确认识事物。儿童因对事物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时,大人应该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才能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例如,比如,五岁女孩对狗恐惧感,老师就要告诉她,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如果你不去伤害它,它是不会对着你叫的。或者有的女孩害怕蜜蜂,就给她讲蜜蜂的知识,人类不去招惹蜜蜂,蜜蜂是不会攻击人的。

2、让儿童慢慢接近所害怕的事物。当儿童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老师可以引导他逐步接近所怕事物,分步骤、分阶段消除对特定对象的恐惧。有的儿童害怕兔子,就可以采用心理学家琼斯的办法:每当小孩吃饭时,关着小白兔的笼子就被带进房间里来,最初放到离饭桌最远的地方,以后一天天靠近桌子,最后可以把小白兔放出来在屋内跑。到治疗结束时,小孩一点也不怕兔子了。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4)

课堂练习时由于学生受周围环境、场地器材、本身性格、身体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而表现出 各种不同消极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小学生体育课当中的心理障碍是十分常见的消极型、糊涂型、保守型、小心型、懒惰型五种类型存在。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要使所有小学生能达 到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就一定要帮助他们克服运动心理障碍。而要克 服这些心理障碍,就必须从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

二、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 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 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肌肉随着骨 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 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 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 成年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半少年半儿 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又不乏对成人的依赖性,既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又在不自觉中仍时 时表露其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这几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 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所以,虽然模仿力极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 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体育课多为户外的活动课,若不能把握小 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就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正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运动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因为从体育锻炼 的心理素质要求来看,开朗活泼、勇敢参与、积极进取,才是一个成长良好的人所应具有的,任何的消极、被 动都无利于人的正常身心发育。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体育运动对于他们 的成长无疑是极端重要的。另外,从人体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机体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理需要 ,活动具有生物学的涵义。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生命。然而体育运动心理是受着各方面 因素的影响的,特别是来自于家庭、社会,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消极势力,是足以在未成年的小学生当中造成不 同程度的运动心理障碍的。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障碍

围绕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心理障碍的问题,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种积极的 态度,不能视此为小问题,或个别现象,而不加以重视解决,更不能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 公开批评,因为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非但障碍无法消除,反而会有扩散之危险。

所谓点面结合地抓,就是要让学生普遍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教师每学期都应坚持上一两节, 甚至更多一些理论课,从道理上向学生们宣讲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精神陶冶等方面 的意义;讲世界体育的发展;讲今天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等等,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另外, 在每堂新授课也不妨结合体育界的新人新事,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例如,上短跑课可以讲讲美国的刘易斯, 上长跑课也提提中国的"马家军",让学生们在心中树起榜样,激励他们克服消极因素,积极投身体育运动。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应努力营造一种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气氛。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只有让他们 "乐学"——乐于学,也快乐地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针对性地结合游戏开展饶有趣味的体育 活动,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心理障碍,积极投身于热烈的大集体中。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5)

适当渲泄求平静 心理压力是由情绪波动造成的,因此,适当渲泄有缓解紧张、解脱精神压力的效用。可以在长者、好友面前倾吐心中的不快,把话说出来;或痛哭一场,也可采取转移法,离开当时的环境,心理便会逐渐平静。

调整思绪悦神情 要明智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因而大可不必为一时的挫折、失误而自责沮丧。要主动寻找“亮”点,增加生活中的情趣,使郁闷沉寂的思绪得于调整,情感得于升华。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6)

1.自卑型

这些学生多数为体质较弱者。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项目都不行,什么活动都不想参加。经常表现出为难、沮丧、萎靡等心态,甚至破罐破摔,厌烦体育课。面对自卑型学生,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唤起他们的激情,设计一些既有趣味又能吸引他们参加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很容易就能完成规定的动作要求,获得成功的。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心,坚定信念,增强意志力。

2.抑郁型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性格内向,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不合群,反映慢,动作迟缓。针对这类学生,可选择一些技巧性的集体项目:男生安排篮球、排球、足球和乒乓球等,让他们参与活动,动起来;女生安排韵律操,让她们随优美的音乐动起来。运动强度大小交叉,运动速度快慢结合。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让他们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运动的乐趣,使心境豁然开朗,逐渐喜欢体育,乐于参与运动。

3.恐惧型

这类学生胆小、怕羞,做事怕担风险,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怕难为情,容易紧张。有问题不敢问老师,怕老师瞧不起,怕同学笑话。上课前会找借口逃避上课,担心自己完不成动作出洋相,想方设法躲避考核,以免结果让他们难堪。这种心理在技能要求较高的体育考核中出现的最多。此类心理障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严重。对这类学生,教师要通过幽默的语言让他们放松心情,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做示范动作给他们看,或向他们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以锻炼他们敢说的勇气。做练习时,尽量让他们先做,以锻炼他们的胆量。教师要用微笑、鼓励的眼神鼓励他们。也可让他们多学一些单双杠、支撑跳跃(跳马、跳箱、跳山羊)、跨栏等项目的动作,以培养他们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同时,要因人而异多安排他们参加一些比赛活动,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激烈的比赛活动,逐渐克服怕出丑、怕失败、遇事紧张的心理障碍。

以上三种心理障碍均可产生焦虑型心理,导致学生性格急躁,缺乏耐性,做事没头绪,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应及时教给他们心理调控的方法。如冷静思考法: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急不躁,反复思考,总结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转移法:碰到不顺心的事时,调整聚焦内容,多想想让自己高兴的事。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磨练,增强了自我调控能力,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心理弱点得到控制。

4.执拗型

这类学生固执、任性、自负、爱逞强,喜欢坚持己见,不愿主动帮助别人。在体育课上,教师不可简单采用强制的手段,这样做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导致逆反心理。对这类学生,平时应与他们多接触、沟通,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可以安排他们到实力较强的小组,通过练习发现自己的短处;也可让他们到最弱的小组去指导同学,以培养他们乐于助人、遇事机智灵敏等心理品质。

5.追捧型

这类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盲目追捧,跟在成绩好的同学后面摇旗呐喊,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给他们送水、拿衣服,投其所好,狂热追随。对这类学生应诱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多示范、多联系,帮助他们逐渐提高技能,尽快拉近与成绩优异者的距离,不盲目追从。

与追捧型相反的是嫉妒型,这些学生往往心胸狭窄,喜欢猜忌、贬低别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容易紧张,心理常处于压抑状态。教育这种学生的方法是:鼓励他们积极超越。让学生建立起“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与锻炼上,分析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长处。教师要帮助他们寻找优势,发现适宜他们的体育项目,让他们发挥潜能,逐步得到同学的好评与尊重。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使其心胸开阔,学会体谅、理解别人。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7)

九年级,一个特别容易“叛逆”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也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他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不稳定时期,极易出现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面对社会的挑战、家长的压力、老师的要求,他们极易出现心理偏差,表现出自卑、忧郁、焦虑等症状。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那么,九年级的英语教师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呢?

1.了解学生,亲近学生

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出谋划策,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察其言,而知其行;观其色,而辨其心。”现在的学生城府较深,一两句话的交谈你是不能够真正深入的了解他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一颗细致入微的心,留心观察,从细枝末节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教师要与学生真心交谈,选择突破口。与学生的谈话应该是真诚的,朋友式的,这样你才能知道他需要什么,只有让学生感觉到你的真心,才会向你倾吐心声。因此谈话的场合也就不必那么正规,如课堂、办公室、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只要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才能打开心扉。

2.欣赏学生,善待学生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所以,我们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以往我们所提倡的谦虚地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被自信所取代,学生需要的是教师对他的肯定和认同,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如果我们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只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就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认知:我在老师的眼中一钱不值,老师根本不懂欣赏自己。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以至消失殆尽。所以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你的学生。

3.理解学生,构建愉悦和谐课堂

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理解的原则,进行理解性教学。坚持以教促学、教学相长,形成基于理解的师生发展观。一方面,要消解“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明确教学目的的多维性,把发展学生与发展教师结合起来。所谓消解中心,意指教师不能在观念或教学实践中,不合理地以自我为中心或以某个人或部分人为中心,只注意发展中心,而不注意发展周边,只发展部分而不发展全体,只发展个性而不发展共性等。例如,绝大多数教师喜欢成绩好、行为规范的学生,并在思想上或多或少以他们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他们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更多的教学资源如时间、器材;热情、关心等分配给了这些学生,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心。这个中心的形成使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客观上疏远、冷漠了其他学生,特别是被师生视为边缘人的后进生。因此,这里的消解中心,实际上是提醒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理解的原则,建立理解型师生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工作态度与移情能力。只有那些有道德、有情操、有学养、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使学生产生好感。教师还需要善解人意,将心比心,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谅学生的困难与困惑,并把自己的良好精神状态带到学校、课堂和学生之中,发挥自己的主导性,扩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师生间情感和言行上的通融性和一致性,形成一种和谐的理解型师生关系。

4.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4.1改进教法,使课堂增加趣味性。单一陈旧的教法会使学生学习情绪低下,感到学习无动力。而中学生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他们情绪、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不断改变教法,不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如利用实物、简笔画进行对话教学,这样直观、形象;创设情景使学生围绕话题交流,这样具有实用性;教学形式可采用讨论式、自学式、表演式、对话式、演讲式,让他们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

4.2改进教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想教学质量稳步发展,就得利用现代化手段不断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因地制宜地动用投影仪、电视等设备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这种声、光、影视的效果同时出现,既生动又形象,把枯燥无味的英语变成鲜活、有趣的语言文化,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8)

1.呼吸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

回想过去失败的比赛,会使人心有余悸,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但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再现当时的情景,回味当时自信、愉快的体验,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运动员在比赛前多想过去那些令人自豪的、愉快的、取得冠军的比赛,就能克服赛前的紧张和焦虑。例如,第一个在世界剑坛上获得亚军的亚洲人――栾菊杰。在1978年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中,栾菊杰虽然在比赛中被对方击伤,但她不气馁,很快调整心理,想起她在第一次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及时调整战术,最终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的冠军。

3.期望值不宜太高

运动员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无法激发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例如,原中国女排球教练袁伟民,给我国女排定的目标,仅一年多就从“第14名跃居为第4名”。袁伟民给女排确立二重目标,一是基本目标,它是较有把握地达到目标,或者说是自己运动水平应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必须实事求是,并留有余地的,在平时训练中,袁伟民根据每个队员自身的特点,对每个人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他要求,处处以身作则,以女排训练树立良好的作风,为以后的“五连冠”打下良好的基石。二是争取目标,它是指稍高于平时水平的,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运动员在实现第一个目标后,再向第二个目标奋斗,这样既能发挥目标的动力作用,又不会使运动员丧失信心。1981年我国女排首次获得3届世界杯赛冠军后,袁伟民根据排球运动发展一流的选手和第一流的球队,这与我国女排的期望值是密不可分的。

4.念动训练

所谓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

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战术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使运动员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如果运动员能在赛前的“一瞬间”想象出自己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情境,就越能激发增力情绪,充分发挥运动水平。假如,在世界性的举重比赛中,五百磅的重量一直是人们认为不可逾越的界限,世界著名举重选手阿列克赛耶夫也未超过这个重量。有一次他的教练员告诉他,他将要举的重量是一个新世界纪录:499.9磅,他举了起来,教练员称了重量,实际重量是501.5磅。由此看来,念动训练能使运动员在头脑里反动抹去心理障碍,提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一致,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

5.消除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9)

一、前言

足球运动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体育运动之一,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足球除了用脚以外还可以运用除了胳膊和手以外的身体的其他部位触球。头部作为人体中最灵活的部位之一,将其用做进攻手段或者是防守手段都可以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自然地就会对头球产生恐惧,致使头球不能在足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头球恐惧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克服的方法等,以期能在以后的足球训练中克服对头球的恐惧,发挥其强大的攻击和防守能力。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巴州二中、州一中、华山中学、市一中经常踢球的学生。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总结归纳法。我在以上4所高中发放试卷各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分别是80份、91份、85份、90份,平均合格率是86.5%。

三、调查与分析

1. 头顶球时产生心理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2.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

根据上表的统计可以得出:认识方面平均值占9.2%,身体素质方面平均值占14.9%,心理素质方面平均值占27.8%,生理机能方面平均值占12.8%,运动损伤方面平均值占21.95%,教师教法方面平均值占7.75%,场地器材方面平均值占5.6%。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由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理机能、运动损伤、教师教法方面、场地器材和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足球运动中头顶球时产生了心理障碍。

(1)身体素质方面。由于身体素质差,学生的足球技术基础普遍较差,各种技术动作做得不规范,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从而导致动作失败。而经常性的失败会导致学生心理上有阴影,等下次再做这个动作时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如学生在做动作过程时,身体处于伸展、上升,上体后仰,两手臂张开维持身体平衡的姿势,眼睛注视来球方向,当球到达头部附近时,颈部保持用力,做收腹动作,前额对准来球的后方,头部做向前推送、下压的动作,以上体摆动带动头部发力将球击出,整个动作要衔接紧密。如果背弓和收腹的力度达不到,会直接影响击球的力度;颈部和头部的力度不够,则会直接影响击球的方向,头球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难以体会到练习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

(2)心理素质方面。有些学生认为过多的顶球会损坏大脑,会让自己变笨,从而对头顶球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学生越怕就越不练习,越不练习就越怕,久而久之就存在心理阴影了。

(3)生理机能因素方面。由于足球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足球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身体要直接承受运动负荷,负荷的大小对人体生理负荷影响很大。当练习者机体能力与运动负荷不适应时,人体生理就会产生不适感或痛苦感;同时练习者在做动作时,会产生身体被动状况,从而产生学习心理厌倦情绪。因此,运动负荷过量是造成运动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4)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正确掌握足球动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学生是否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客观原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单一的追求教学进度,而不考虑学生动作的掌握程度,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3. 心理障碍的表现

害怕是人潜意识中对会发生危险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慌的感觉,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反应,并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性异常变化:如由于害怕心理导致顶球时闭眼,从而造成用错误部位顶球;掌握不好起跳时机,造成顶不着球,有时虽可顶着球,但顶球无力;身体摆动不能协调有力地进行,影响顶球力量;由于习惯性闭眼或害怕心理造成顶球时缩颈而影响顶球力量和出球准确性。这些都是恐惧心理导致的,同时在心理上表现为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对学生学习足球运动技能、掌握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兴趣等有着消极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学生在头顶球时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认识、生理机能、运动损伤等自身原因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合理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另外,训练环境,对目标的理解、追求等也是造成队员心理障碍的客观因素。心理障碍的产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表现为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等。面部表现出犹豫不决、面有难色等情绪表现。致使学生在头球过程中出现闭眼头顶球、缩颈头顶球和不敢顶等现象。这对学生学习足球运动技能、掌握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兴趣等有着消极的影响。

2. 建议

(1)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有一定的学习动机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如果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烈,往往在头顶球学习中产生恐惧心理,在掌握动作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训练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练习的实际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让他们用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去消除练习时的恐惧感,正确对待和克服学习、训练上的困难。

(2)传授正确观点,消除顾虑。颅骨是人体骨骼中抗冲击力很强的结构,而额骨在颅骨中强度最高,其抗冲击能力又优于抗静力的能力,因此头球是不会损伤头和脑的。在练习头顶球时,教师要讲清“前额”的生理结构,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明白前额是人体头部较平坦、面积较大且能承受较大压力的部位,消除他们怕将头顶“坏”的心理障碍。

(3)注重教法与示范动作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教师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亲切的关怀、热情的鼓励都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对胆怯的学生要善于诱导,对其每一个微小进步要给予心理鼓励,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使他们逐步消除恐惧心理。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运动表象,还给学生以美的精神享受,使学生产生大胆尝试的想法,这对消除胆怯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

(4)组织教法要循序渐进。在教授新动作时,教师的示范必须正确优美,让学生在脑海里产生正确的动作概念,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指出动作的重、难点,并在教授过程中采取一些辅练习,降低练习难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先体会动作要领或改变练习条件,体验成功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合理安排练习步骤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先学原地顶球模仿动作,再顶固定球或同伴托着的球,最后自抛自顶;先正额顶,再侧额顶;先原地顶,再跳起顶。这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化整为零的教法步骤是足球教学中预防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

(5)引导队员对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运动心理学认为意志品质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则是意志的具体表现,包括自觉性、勇敢性、顽强性、果断性和自制能力等。意志在人类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学习、训练中看到对手强而不惧,感到对手弱而不松,不怕苦、不怕累,能避免心理障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谢朝忠,刘德文.应消除头顶球会造成头部损伤的疑虑[J].中国

体育科技,1996(8).

[2]牛洪林,吴玻.足球运动员头顶球射门力量的生物力学分析及

训练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03(5).

[3]杨宗义.体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10)

一、多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使他们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英语课,从而能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为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应当精心设计作业,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及时为后进生补缺,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克服胆怯、自卑心理,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

二、联合多方教育力量,营建心理教育的良好氛围

要想切实转化英语学困生,光靠个人的一点努力是不够的。有些学困生不光是英语差,其它功课也较差。如果他只在英语学习上受到激励,其它课上却不断受到冷落、打击,刚被激起的一点自信心和上进心也许很快就会泯灭,因此对于他们要联合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广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来共同关心帮助,营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无论在家庭或者在学校,都沉浸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感受中,从而激发起不甘落后、迎难而上、奋勇直追的意志和行动。

三、善于捕捉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

上一篇: 大学生心理班会总结 下一篇: 毕业油画创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