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知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0:38

写作知识论文

写作知识论文篇(1)

文献“是记录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一切载体的总称”④。因此,对于撰写音乐论文来说,确定一个选题后,首要任务便是搜集相关音乐文献,并通过案头整理、分析和研究进行适当的取舍。因此,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论文写作》课程中,还应讲授有关文献与文献学的相关知识。音乐文献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文献虽有共通性但更具其学科的特殊性。音乐文献不但包括以书面文字记录下来的文本类资料,还包括与音乐有关的各类实物乐器、乐谱、图像以及录音、录像等,上述种种都应纳入文献搜理的范围之内。

目前音乐专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搜集文献的途径一般以图书馆藏书和网络资源为主。相对于图书馆中书籍类的文献来说,网络上的文献资源更加多元多样,但其中也不乏谬误和糟粕之说,因此鉴别网络文献真伪以及针对选题筛选可用材料也是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中应当授予学生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之网络文献资料较多,如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即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即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等,皆可从中获得相关学术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会议纪要、年鉴等作为可靠的文献参考。

二、历史研究奠基础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了解任何事物之基础,就是想要明了其历史,音乐也不例外。对于音乐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在其必修课程里安排的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或欧洲音乐史)等史学类课程都是与历史音乐学密切相关的,是音乐学学科中关涉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内容。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中单纯的阐述某一音乐现象或某一乐种历史的研究算是最初级的追源溯流,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程度的相关历史便可完成。然而,若上升至对某一音乐历史的研究,则不但需要熟悉历史,更要掌握音乐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步骤,包括对前人已有研究的分析与总结;对史料搜集整理与辨析使用的能力;对史学研究状况的通达与展望等。

此外,与音乐历史有关的音乐考古学、音乐图像学等也对研究历史有极大的帮助。利用考古学的学科知识对与音乐相关的实物史料进行研究这是音乐考古学和音乐图像学的基础工作,可以认为是历史音乐学中的一个范畴。东方音乐也好,西方音乐也罢,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国家、民族的音乐,都或多或少留存下相关的实物材料,即经历了历史淘涤留存至今的一切与音乐有关的遗物或者遗迹。这些埋藏在地下若干年的古物,经过考古学家的发现与挖掘,在音乐学家的辨析与整理后得以重见天日,像当代世人展现出古代人类社会中音乐的面貌,比如墓穴中挖掘出来的古代乐器、棺椁中的生活用具,再比如石壁上绘述音乐的壁画、雕刻,亦或是图书馆、博物馆中收藏的乐谱等,对于历史音乐学的研究来说皆是重要的实物史料。

三、学科交叉助认知

在音乐学学科分支中有不少是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授粉的。其中有的涉及自然科学,有的涉及人文科学;有的涉及社会科学,有的涉及精神科学。

一般认为自然科学是增加人们对所生活的整个自然界的认知、总结众多自然规律从而引导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本质的学科知识。当自然科学类学科与音乐学交叉授粉后,就形成了诸如音乐音响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生理学等分支学科。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在选题时关注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若要展开此类研究,必须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相关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比如物理学、解剖学、数学等,这也是较少有音乐学本科毕业生倾向此类选题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有关音乐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原理知识也有助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好的认知音乐的本质。比如音乐音响学有助于音乐专业学生从本质上了解体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膜鸣乐器甚至电鸣乐器的发声原理,从而在演奏时有更好的感受和领悟。再如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则有利于学生认识人体发声的原理以及大脑接受音乐的感知过程。这些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不但在实践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论文写作中也会有所帮助。

音乐学学科中还有一些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精神科学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这些边缘学科有的是从哲学角度探究音乐的内容和本质,如音乐美学;有的是研究社会与音乐关系的,如音乐社会学;还有的是以实地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挖掘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存在与发展的,如民族音乐学等等。这些交叉学科的学科知识是音乐专业学生撰写论文时极大的理论支柱。不但引导了学生的选题方向,更促进了学生理论研究的深度。在思考和撰写论文时,若能准确结合这些学科的知识,则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论点,充实论据,提高论证的说服力。

四、结语

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论文写作》课程是专门针对各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因此在传授基础写作技巧的同时,更应当紧密的结合音乐学各学科知识,突出该专业特色与亮点,引导学生选题和撰写。音乐学学科范畴极宽泛,在实际的理论研究中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情况也较多,这也是音乐学理论研究不断拓展和创新的体现。

写作知识论文篇(2)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技术要求分类中,业务信息安全类记为A。

错误

2.OSI安全体系结构标准不是一个实现的标准,而是描述如何设计标准的标准。正确

3.只靠技术就能够实现安全。

错误

4.灾难恢复和容灾是同一个意思。

正确

5.VPN与防火墙的部署关系通常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模式。

正确

6.美国的布什切尼政府把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发展推动起来了。

错误

7.两种经济形态并存的局面将成为未来世界竞争的主要格局。

正确

8.电子商务是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正确

9.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基础架构的变革和变化。

正确

10.在企业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认真防范风险。

正确

11.科研课题/项目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实践形式,更是科研方法的应有实践范畴,是科研管理的主要抓手。

正确

12.科研方法注重的是研究方法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错误

13.西方的“方法”一词来源于英文。

错误

14.科学观察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正确

15.统计推论目的是对整理出的数据进行加工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错误

16.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错误

17.期刊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需要有一个编辑评价的标准,但是它更需要有一个质量的监控体系、监控体制。

正确

18.科研成果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正确

19.一稿多投产生纠纷的责任一般情况由作者承担。

正确

20.知识产权保护的工程和科技创新的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由某一个方法单独努力就能做到的,需要国家、单位和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

正确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信息安全的安全目标不包括(C)。

A、保密性

B、完整性

D、可用性

2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B)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A、国家安全部

B、公安部

C、国家保密局

D、教育部

2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14条规定:“对计算机信息中发生案件,有关使用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B)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报告。”

A、区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市级以上

D、省级以上

24.根据SHARE 78标准,在(D)级情况下,备份中心处于活动状态,网络实时传送数据、流水日志、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数据丢失与恢复时间一般是小时级的。

A、本地冗余设备级

B、应用冷备级

C、数据零丢失级

D、应用系统温备级

25.(A)是密码学发展史上唯一一次真正的革命。

A、公钥密码体制

B、对称密码体制

C、非对称密码体制

D、加密密码体制

26.以下(C)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

A、潜伏性

B、传染性

C、免疫性

D、破坏性

27.在进行网络部署时,(B)在网络层上实现加密和认证。

A、防火墙

B、VPN

C、IPSec

D、入侵检测

28.美国(A)政府提出来网络空间的安全战略

A、布什切尼

B、克林顿格尔

C、奥巴马克林顿

D、肯尼迪

29.对于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B、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环境不完善

C、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成熟

D、电子商务对促进传统生产经营模

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电子商务规划框架的是(C)

A、应用

B、服务

C、物流

D、环境

31.(D)是创新的基础。

A、技术

C、人才

D、知识

32.两大科研方法中的假设演绎法以(B)为代表。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笛卡尔的《论方法》

C、马克思的《资本论》

D、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

33.以下不属于理论创新的特征的是(D)

A、继承性

B、斗争性

C、时代性

D、减速性

34.(A)主要是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而取得的。

A、科技论文

B、学术论文

C、会议论文

D、学位论文

35.(B)是通过查阅相关的纸质或电子文献资料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行业内部资料或信息等。

A、直接材料

B、间接材料

C、加工整理的材料c

D、实验材料

36.(C)是整个文章的整体设计,不仅能指导和完善文章的具体写作,还能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周密化。

A、摘要

B、引言

C、写作提纲

D、结论

37.期刊论文的发表载体是(C)。

A、娱乐杂志

B、生活杂志

C、学术期刊

D、新闻报纸

38.(B)是指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要向科研主管部门或课题委托方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度情况以及提交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A、开题报告

B、中期报告

C、结项报告

D、课题报告

39.我国于(A)年实施了《专利法》。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40.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不包括以下哪项(D)。

A、排他性

B、独占性

C、可售性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

41.我国信息安全管理政策主要包括(ACD)。

A、法律体系

B、行政体系

C、政策体系

D、强制性技术标准

E、道德体系

42.信息系统安全的总体要求是(ABCD)的总和。

A、物理安全

B、系统安全

C、网络安全

D、应用安全

E、基础安全

43.网络隔离技术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ABCDE)。

A、完全的物理隔离阶段

B、硬件的隔离阶段

C、数据转播隔离阶段

D、空气开关隔离阶段

E、完全通道隔离阶段

44.以下属于我国电子政务安全工作取得的新进展的有(ABCDE)

A、重新成立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协调小组

B、成立新一届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C、信息安全统一协作的职能得到加强

D、协调办公室保密工作的管理得到加强

E、信息内容的管理或网络治理力度得到了加强

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电子商务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新兴产业

B、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C、电子商务是知识技术密集的产业

D、电子商务是物质资源消耗少的产业

E、应把优先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放到重要位置

46.科研论文按发表形式分,可以分为(ABE)

A、期刊论文

B、学术论文

C、实验论文

D、应用论文

E、会议论文

47.学术期刊的文章类型有(ABC)。

A、综述性的文章

B、专栏性的文章

C、报道性的文章

D、文言文

E、以上都正确

48.期刊发表的周期有(BCDE)。

A、日刊

B、周刊

C、半月刊

D、月刊

E、旬刊

49.知识产权的三大特征是(ABC)。

B、时间性

C、地域性

D、大众性

E、以上都不正确

50.从个人层面来讲,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有(ABC)。

A、在日常的科研行为中一定要有相应的行动策略

B、在科研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著作权

写作知识论文篇(3)

目前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年龄最大的也是恢复高考制度后接受的教育,他们对建国初的课程与教材基本不清楚,对百年来历代课程、教材的变迁知之更少。许多教师的眼界几乎只限于新课改前后的一些“知识”,例如当前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只知道、只承认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所谓“说明文”写作到了高中根本不教,“实用文”更不用提了。于是对于学生的小说自然就归入“记叙文”判定,对于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就不知所措了,有的归入“记叙文”,有的归入“议论文”……鉴于文体知识、写作知识的混乱,《写作教学内容新论》梳理了多条写作教学史料,用“史”的眼光观照当下的写作教学。书中主要梳理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史料:

1.百年教材写作知识的轨迹;

2.我国写作知识呈现方式的演进;

3.文学写作教学历史沿革;

4.实用写作教学历史沿革。

透过百年教材写作知识轨迹的梳理,读者可以清晰地发现“文体知识”作为写作教学核心知识的写作史渊源,对改进当前粗糙的“教学文体”多了一份历史得失的参照。透过写作知识呈现方式演进史的梳理,读者可以发现当前流行的“优秀作文选”“多读法”源于古老的“从语感到语感”的“范文‘死读’”式缄默知识“感悟”学习法;而备受推崇的“优秀作文+名师点评”“示范法”则同样源于另一支古老的写作学习法――玄妙笼统的“选文评点”法。透过文学写作教学历史沿革的梳理,读者便清晰地明白百年文学写作长期落空的因由,懂得新课标纳入文学写作要求之可贵。透过实用写作教学的历史沿革的梳理,读者发现如果新中国成立前实用写作“按照‘专题研究’式的路子去构建具体的文类教学,有可能走上科学规范的路子”,现在很有必要接上历史上曾经断过的红线。

二、引介了西方的文体写作教学经验,为写作教学的“拿来”打开一扇窗

毋庸置疑,我国具有悠久的写作教学历史和丰富的写作教学经验,但是,现代课程思想与理论体系源于西方,白话文写作教学的思想与理论也源于西方。百年来,由于政治的原因,我国教育教学不同领域都破坏重于建设,而西方的研究一直稳健发展。当下如果还守着古老“妙不可言”、“玄妙笼统”两种写作教学的“法宝”,视学生为容器,将非常个人化的写作知识视为天下公共知识进行“自我陶醉”式教学,我们的基础写作教学必将仍旧备受社会的诟病。认真总结传统写作教学的可取经验,积极借鉴西方最新研究成果,切实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学生自我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应该成为当前写作教学研究的三根支柱。王荣生教授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序》中指出,“目前在写作教学研究上,所欠缺的是将我国的写作教学与其他国家的写作教学进行横向比较”。认为叶黎明这本书援引的其他国家的课程标准、写作课例以及写作理论等丰富的资料“为我国的写作教学研究提供了一面镜子”,为我国对理想的写作教学内容的重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基础”。

在书中援引的诸多西方经验中,比较突出的有四方面:

1.课程标准表达样式,如美国旧金山中文课程标准的“操作标准”样例;

2.知识的定义与分类样式,如西方关于议论文的定义与要素、写作课程与教材中的三种文体分类;

3.教材编写样例,如西方教材读写结合中的写作练习样例;

4.教学实践样例,课内的如美国“过程教学法”样例,课外的如培养作家的工作室思路。

作者所引介的各种知识、经验,常常让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由于社会背景、语言样式等区别,任何一种经验都不宜简单直接移用。但是,作者的引介比较集中地为读者开了一扇窗,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样本。

三、剖析了百年写作教学诸多方面问题,给迷茫中的写作教师提出警示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主要的笔墨在对百年写作教学内容的剖析。作者的剖析主要着眼于两大方面:一是“文体”,二是“知识”。“文体”方面作者具体剖析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类普通文以及文学写作的教学内容,还列专章讨论了实用文和文学写作的困境与缺位因素。例如:

1.议论文教学内容的五个方面问题;

2.说明文写作教学的误区;

3.造成实用写作教学困境的八个原因;

4.文学写作教学的五个价值;

5.想象作文教学的三个误区。

“知识”方面作者重点分析了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和教材知识内容呈现的方式。例如:

1.我国现行写作教学“知识”的苍白;

2.写作范文“死读”语感知识学习的局限;

3.写作选文“评点”随文知识学习的弊端;

4.记叙文写作知识教学问题;

5.当前教材议论文知识的问题及其引发的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问题;

6.60年代后说明文写作知识的窄化导致了两种不良后果;

7.我国写作教材练习设计的严重问题。

以上不同方面的剖析都有很强的说服力。以对“我国现行写作教学‘知识’的苍白”的剖析为例,通常情况下我们也觉得“苍白”,但我们觉得的“苍白”是“不好使”,“使不上劲”,至于“苍白”在哪儿,我们往往说不清楚,于是我们的解决之道常常是“倒洗澡水连孩子一起倒掉”,恰恰又逢上新课改夹来“淡化知识”的风声,于是许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上便无所作为了。叶黎明认为,我国现行写作教学“知识”的苍白主要表现在大都是几乎不起什么作用的静态的“陈述性知识”,严重缺失合乎学情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通过这种科学的剖析,读者可以发现写作教学不是不要知识,而是不要“过多的陈述性知识”,需要大量具体的、合乎学情的“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

四、建构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知识,为写作教学课程的重构提供了具体参考

无论是自身历史的梳理回顾,还是域外经验的介绍引进;不论是错误观点的批判,还是存在问题剖析,都属于“言”,而不是“行”。提出问题很重要,解决问题更重要。当然,问题之繁多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一文就能解决的,但是“走起来”非常宝贵。《写作教学内容新论》在不同层面都做了尝试性建构,为写作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为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探索提供了具体的参考:

1.陈述性知识建构。如“叙述、描写写作知识的‘要素’”“议论文的四种分类”;

2.程序性知识建构。如“理想的写作教学内容流程图式”“写作知识的‘同心圆’模型”“文学写作的层级类型”;

3.策略性知识建构。如“在练习设计中呈现写作知识的策略”“写作教师职后培训策略”。

写作知识论文篇(4)

作为写作课的主导者和传薪者的高校写作教师,其本身的素质是写作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能否真正学会写作的根本条件。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给写作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对写作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写作教师,其必须具备的素质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本身应具备专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二是拥有所从事专业的丰厚学识知识和能力;三是不断更新观念以面对新形势新技术的挑战;四是注重实践,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对高校写作教师的素质进行分析。

一、坚定的岗位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态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作为写作学教师,如果没有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工作中拖沓应付,哪怕他学富五车妙笔生花口若悬河也无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写作学教师。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写作学教师首先要“定位”,即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确立专攻方向。写作课教师的业务学习定位在写作理论与相关的学科理论上。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多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教师还需对其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即按照学生专业和课程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把不同学科内容有机地结合于专门写作之中以此来优化知识结构。教师掌握了相关学科知识,有着优化的知识结构,就能更好地发挥这一指导作用。

1.掌握写作学理论知识

高校写作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就是对写作学理论知识要充分地掌握。写作学的理论知识提炼和归纳于写作实践,反映了写作的规律和本质,是认识写作的关键。高校写作教师要教授给学生的首先就是这些规律和原理,使他们了解写作规律,懂得创作方法和途径,为他们写作实践打下基础。如果高校写作教师本身对这些规律毫无所知,无法指导学生完成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和选择材料。

提高理论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之形成一个体系。二是要不断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新的教学方法,补充到原有的知识理论体系当中去,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是站在本专业较新、较前沿的位置。三是利用自己的写作实践和写作教学实践,归纳出符合自己创作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新理论,新方法。

2.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材料,也是文学作品的载体,写作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字的选择、组合、搭配的过程。写作课教师来说,要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首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其次,高校写作教师还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和句子的应用,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何使用正确的句子来传达自己的思想,避免望文生义。其三,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和文字,使用的语言文字是规范的,符合语法要求的,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不能用一些生造词、少用网络语言。其四,要掌握和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

3.较深的文学造诣

对于高校写作教师来说,教的是写作,写出来的是文章。因而对于高校写作教师来说,文学造诣是高校写作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校写作教师在写作教授的过程中也要求能够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和教授风格,这些都需要写作教师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

首先,要对文学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知道一些理论的常识,知道各类文章的特点。其次,要了解一些名篇佳作和著名的作家,这既能够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同时也能够为自己的写作教学服务。其三,要对现有的文学发展有个大体的了解,知道文学发展的趋势,知道写作创作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的步伐,才可以避免固步自封。

4.较强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对于一个高校写作教师来说是不可豁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和素质。一个自己不能写作的人,如何去教别人写作呢?写作不仅可以加深教师本身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给学生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使高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提高写作能力首先在于克服畏难情绪和偷懒的心理。其次,要培养写作兴趣,养成经常写作的好习惯。其三,定期翻阅自己过去写过的文章进行修改,分析原因,在这样的过程中写作能力会得到逐步的提高。其四,广泛阅读,博采众长。借鉴和吸取名篇佳作的成功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三、不断更新观念,以应对新形势对教师的高要求

不断更新观念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个合格的专门写作课教师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个人的心态,努力培养个人对所授课目的兴趣,把社会需要作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动力。首要的是清除教师心理上的学科壁垒,开放观念。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涉猎本专业以外的知识,才能使其教学有充分的回旋余地。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工具,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的新型写作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以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的面貌给写作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教师要熟悉多媒体计算机使用技术,要基本具备搜寻网上资源、制作CAI课件、与学生网上交流的能力。

第二,教师必须具备组织、协调多媒体网络课堂的能力。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去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讨论,要组织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还要利用教师操作平台或一定的软件程序协调师生之间的交互对话,要有效控制学生的上网空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注重实践,教科研相结合

写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全面提高专门写作课教师的个体水平及综合能力,实践的作用举足轻重。

静态分析写作课教师的实践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堂下实践。包括:下水练习,经常地系统地训练自我的写作技能;下海实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的发展变化、调查有关部门及行业的情况

第二阶段为堂上实践,即教学实践。教师把实战经验融入理论讲授,解决学生心中疑难:(1)课堂语言表达贴近成人学生的生活及所学专业,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准确性。(2)切合实际需要突出重点与难点,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性。

第三阶段是科研实践,对相关学科进行分析综合,撰写科研论文。教学与科研历来相辅相成,把一定专业性的工作实践与写作理论结合起来的教学实践作再一次的升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与此同时又进行着新的写作实践。

总之,写作课教师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经常地自觉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深入实践,做到与时展和社会变化同步。

写作知识论文篇(5)

    一是指导性。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二是习作性。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学好专业知识和写好毕业论文是统一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作为专业人员写学术论文做好准备,它实际上是一种习作性的学术论文。

    三是层次性。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相比要求比较低。专业人员的学术论文,是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写的论文,一般反映某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质量方面要求相对低一些。这是因为:第一,大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对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数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之中,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第三,撰写毕业论文受时间限制,一般学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实际上停课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仅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少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平时积累和充分准备写出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写作知识论文篇(6)

公文写作主体即公文写作者,是指公文的撰拟制作者,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秘书人员。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培养在公文写作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公文写作者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公文撰拟制作的质量和公文效用的发挥,同时还影响机关办事效率的高低。众所周知,公文写作者属于公文写作主体论范畴。就公文写作的研究情况看,到目前为止,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公文写作的总体论、文种论及公文写作方式等方面。而在公文写作的主体论方面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研究可以说基本上还没有开展。因此,本文试图从公文写作的实际出发,对公文写作主体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做些初步论述,意在抛转引玉,引起共同探讨。

一、公文写作主体素质的内涵及要素构成

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是指公文写作者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先天特质和后天涵养两个方面。其主要特点是:奉命而作,要直接代表机关说话,为机关指导工作服务,必须体现机关和机关领导的意图;贵在实用,公文写作必须情况要真实,观点要实在;同时,公文有其特定的格式标准和写作程序,这就要求体式要规范,此外,公文写作语言要准确、简明、平实。这些特性决定了公文写作的主体必须具备生理、政治、科技文化知识等多方面的素养。这里主要探讨一下构成公文写作者素质的主要要素:生理心理、政治思想理论及文化知识。

(一)公文写作者的生理心理素质

公文写作者生理心理素质是指写作者进行写作所具备的独特、稳定的心理生理品质,就写作者而言,主要包括个人的天赋、气质、性格、兴趣等要素。

1.天赋。我们所说的天赋,首先是指一个人神经系统的正常,无缺陷。正常的先天生理条件对一个公文写作者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他后天个人独特心理品质发展的根基。不承认公文写作者天赋对写作的影响是不符合公文写作实际的,也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刘勰曾说:“才由天资”、“功以学成”,(《公文雕龙,体性》)讲的就是天赋与后天增减的关系。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后天的训练无疑是对天赋的成全、补充、完善与合理发展。只有既承认天赋的存在又同时承认后天的培养才是我们应当树立的辨证观点。

2.气质。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方式中的表现,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人的气质很早就为心理学家们所注意与研究。而与公文写作密切相关则是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关于“纯粹属于人类的类型”的气质划分。他将气质分为思维型、艺术型和中间型三种。思维型的作者适合在逻辑思维的天地里开创他的天地。而艺术型的作者似乎更适合在形象思维的境界里发挥作用。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写作者则属于中间型。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和谐统一,使得中间型作者可以发挥其兼有之优势,融说明、议论和描写、叙述及抒情于一体,成为写作上的“两栖”人才。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者的写作或创作的观点、过程、语言乃至风格。公文写作作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写作活动,要求公文写作者不仅要具有艺术型的气质,以增强公文表达的形象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思维型和中间型的气质。

3.性格。公文写作者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他对外物的感知、认识、推理、判断及感情意志等心理活动中,对公文写作过程中题材处理、主题提炼、文种驾驭、语言表达及个性风格的形成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4.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公文写作是种复杂而艰苦的精神劳动,如果没有对公文写作的强烈兴趣,是很难写出佳篇力作来的。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公文写作者的个人兴趣对他写作过程中的材料选择与主题提炼、内容的倾向性和生动性及风格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公文写作者应当具有广泛、持久、深刻、健康的兴趣,才有可能写出好的公文作品来。

(二)公文写作者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人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是反映人的社会聚合力状况的素质,包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幸福观、责任感、义务感等内容,良好的政治素质无疑是对公文写作者的一个基本要求。首先,道德观念是人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公文写作者从事公文写作时总会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判生活、人物,衡量是非曲直。作者的立场和信仰决定着公文本身的政治倾向与阶段爱憎,作者的觉悟与人生观、生活态度则直接作用于写作者对问题情况认识评价的正确和深刻程度。可以这样说,优良的思想品质是公文写作者正确地感知、体验、理解和判断分析现实生活的基础。

(三)公文写作者的文化知识素质

人的文化素质,主要是指人在知识、智能方面的素质是后天学习和培养的结果。虽然一个公文写作者的文化素质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政治理论知识、公文写作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比一般人更广泛的文化知识。如市场经济知识、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知识及种种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等等。公文写作者良好的文化素质能扩大公文作品所蕴含的信息量,提高公文反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培养公文写作主体素质的具体途径

培养公文写作主体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系列工程,其具体途径主要有:

(一)参加社会实践

“众所周知,社会实践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公文写作者素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社会实践。公文写作者的素质培养只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才能够充分发挥公文这种作为社会管理工具的效用。人民的革命斗争,社会的现实生活首先把我‘塑造’成了这么一个人,然后,我才有可能把我被塑造过程中众多的感受和材料提炼、概括、改造升华成为文学作品。”雁翼的经验说明了社会实践与创作的关系,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公文写作而言,但对公文写作还是有一般性的借鉴作用,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公文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作。从另一方面来说,公文写作者对社会实践生活感受有深有浅,感受能力有高低之别,公文写作是以求真为目标的,要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和问题。总而言之,公文写作者只有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达到公文写作求真求实的目的,除此则别无他途。

(二)加强知识积累

公文写作者素质的培养,除了深入社会生活,坚持社会实践外,还应注重学习,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面,不断积累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精读公文名篇特别是经典著作,重点是用心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通过对这些著作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公文写作的感受能力,从中学习公文写作方法、体式规范、结构的安排及各种手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学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

转贴于

其次,精读经典名著还要同广泛阅读结合起来。阅读范围越广,则愈能得到多方面的启迪。通过广泛阅读,我们就能比较判断写作者把握社会事物情况的能力,领略其感受高低。同时,通过反复阅读、鉴赏活动,能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使感官对物的刺激更具敏感性,能尽快地触发感受,刺激情感的宣泄。可见,广泛阅读对提高公文写作者的深厚的写作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公文写作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自我修养

修养是指一定的知识或艺术水平,是经过长时期磨练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如果论公文写作者的素质,则作为潜在的先天能力对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培养更多的是间接性的影响,那么修养作为后天获得的一种水平标识,它对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培养则较多的是直接影响,尤其是作者的理论、知识等修养对公文写作主体素质培养的影响最多。

1.理论修养。理论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必然是盲目的甚至有害的。公文写作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同样需要理论的指导。提高修养是建筑理论大楼的“脚手架”。任何一个专业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也有其独立存在的理论基础,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学科方面的基础理论,会大大减少我们从事公文写作活动的困难。

2.知识修养。没有一个有成就的作者是知识贫乏的人。因为作者的知识修养是写作内容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而写作的公文,是难以发挥其社会管理功效的。公文写作必须具备三个层次的知识修养:一是专业知识的修养。公文写作内容十分庞杂,涉及多个领域、学科及各项工作。二是体裁知识的修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适应各种公文内容的需要,公文的体裁也是多样的。三是一般知识的修养。所谓一般知识乃指人的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及对历史典故、民生风情、奇闻轶事等的了解和熟悉。这些知识看似不大重要,与公文写作似乎也没有多大关系,但往往是公文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有时这些知识对公文写作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法律修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文写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法律性。这就要求公文写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为此,提高公文写作者的法律修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可采取脱产、半脱产学习,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培训,使公文写作者的法律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使他们在公文写作中能自己遵守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四)善于搜集,增强对已有知识的感知

搜集能力对于公文写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搜集了解丰富的已知真理,才可能避免无效劳动和避免重复别人已经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对收集的材料加以概括归类、加以比较分析,才可能发现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古人云:“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即此意思。搜集不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加以复印、录制,也不是对既有知识简单摘录。可见,搜集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能增强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感受。搜集应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专题搜集和广泛搜集相结合。广博与专深,是进行搜集时首先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专题搜集是建立在广博搜集的基础上,只有对有关资料知识进行广泛的涉猎,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的专题搜集。广泛搜集与专题搜集是相辅相成的。广泛搜集会相应地丰富专题搜集,而在大力进行专题搜集的同时,也注意其他门类知识的采撷,这往往导致发现专题项目与其他门类知识的神妙联系,在二者相互撞击中闪烁出创造的光芒,形成深刻而奇妙的写作灵感。

二是抄录与转述相结合。各种名篇浩如烟海,各类刊物缤纷杂陈,为储存资料,可采取抄录式和转录式相结合。当然,进行搜集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抄录式搜集可以只抄录几句,也可大段式整留抄录。若公文篇幅过长,可进行转述,转述尤其应注重其完整性,更应准确地把握公文的思想观点和逻辑思路,特别同一论题而观点又对立时,还有必要简述公文的论述环节。这样有助于自己积极思考,予以争论。这样,转述对象便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感知的内容就非常强烈而丰富了。

三是征集与分析相结合。征集作为收集资料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征集可培养公文写作者的多种素质能力,以征集搜集资料,方法简易,并且能了解每一个资料提供者对资料的主观态度,这对收集者对资料的体会也就更加全面深刻。因此,资料汇总后必须尽快进行综合分析,写出研究成果。在征集过程中,面对四面八方汇集的资料,面对各种各样的资料提供者对问题的感受,收集者也会产生新的灵感,从而增强公文写作素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文写作者主体素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即可解决的事情,它与公文写作的实践相始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公文写作者素质的具体途径和形式也会得到不断的发展,有待我们在公文写作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将之升华概括成有益于公文写作实践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路得庆.作家谈创作[M].花城出版社.

[2]沈从文.沈从文文集[M].花城出版社.

[3]季水河.秘密心理学[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4]李秀.应用写作学教程[M].

[5]巩重起.政治学通论[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

[6]张文轩.秘书之友[M].

写作知识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18-02

近年来,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各类高职院校编辑出版了多种应用写作教材。通过几年来教材使用的实践和笔者对各类教材的比较,试作以下探讨。

应用写作教材应以基础

写作理论和规律为先导

大学文科类写作教学应包括两部分,即基础写作和应用写作。基础写作的任务是研究文章写作的一般理论、规律和方法;而应用写作研究的重点则是各类文体的写作规律和方法。也就是说,应用写作是写作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它以基础写作为前提和先导,是基础写作的继承和延续。两者既密切相关,又各自独立。从知识发展的连续性来看,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一面。

应用写作教材大致有两种编写方式:一是根本不涉及基础写作知识,开宗明义,分门别类地大讲各种应用文种的概念、意义、特点、方法等,让人感到应用写作似乎与基础写作丝毫没有关系,仅仅了解应用文的概念、意义、特点等就能够写应用文了。这种忽视了两者间直接传承关系的认识和做法是不科学的。一般来说,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已接受过基础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对其可直接进行应用文体教学。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非如此。学生在中学阶段虽已学过不少基础写作知识,但学的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有必要在大学阶段给予系统、深化和明确。这说明,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有必要承担此项任务。二是教材中虽有一点基础写作方面的理论和有关知识,但过于简单,对应用写作无实际指导作用。

应用写作知识、方法应有普遍指导意义

应用写作课有两项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与写作有直接关系的知识、技能、技巧、体验等;二是实践写作活动,即充分利用所讲理论、技巧和体验进行实际文章写作。要想写好应用文章,必须较系统、较全面地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为此,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不仅要编入有先导作用的基础写作理论,还必须编入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应用写作理论。在学习和使用过的教材中,编入较全面、系统、有指导意义的应用写作教材是有的,但将各种知识组织得支离破碎或本末倒置的教材也不乏其例。有的教材开场就按文种的小类(审计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预测报告等)不厌其烦地讲其意义、作用、特点、写作方法等,结果是知识重复和交叉。笔者认为,编入教材的应用写作知识,应该是总括基本理论规律、要求和方法,覆盖面要宽,内容明确、系统,有统领的作用。而知识的编排要有层次,要有一般与特殊之别。

目前,在文体分类和有关知识的确立方面,各家看法并不一致。但编入教材的文体分类及有关知识的确立,应坚持“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由专家学者们讨论认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教材的权威性和内容知识的规范性关系密切,规范性决定了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权威性。对文种分类的探讨和争论是正常的,但在教材中应有一个阶段性理论的固定和统一。在这方面,中学语文教材的统一与固定是值得借鉴的。

文种精当,应具有代表性

应用文有许多文种,而且每种文体又可分为若干小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的出现,新的应用文种又在不断增加,文种的地位和有关文种的写作知识也随之发生变化。要解决与处理这种矛盾,必须遵循有关知识在一定时期固定性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在大范围的固定中增减一定内容,熟悉的文种不作详细介绍,新的具体文种在教材中增加一节即可。即使不进入教材也无妨,这更能给教师增加一片寻找知识的天地,因为大学教师既有按大纲要求筛选教学内容的权利,又有不断补充新的科研成果的义务。因此,教材内容应有阶段性、固定性,不能转变过快。

现已出版的教材,有的选了几十个文种,逐一介绍,既不精当,也无代表性,结果是哪一个文种都讲不清楚,更谈不到弄清差别了。教材所选文种应精当。所谓精当,就是要结合所讲理论的特点来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类文种,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应用文的框架,进而能写常用应用文。文种选得多而杂固然不好,但选得过少也无益。我们的主张是精而得当,有代表性,既能反映全貌,又能指导实践。

例文应有机配合理论并有典范性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与一般语文教材不同,它必须由理论规律方法介绍和例文展示两部分组成,而且例文占的比例较大,其地位也不亚于理论知识。应用写作教材如果只讲一些理论规律和方法,而没有切实运用理论方法的例文作演示和旁证,即使再好的理论也很难运用。例文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化,是学生写作活动的样板,是实现写作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选入应用写作教材中的例文必须具有典范性。一是与该章该节介绍的理论知识有机配合,确实对理论知识有具体注解的作用。只有选取充分体现理论要求的例文,对教与学才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才能增强教材的可信性和使用价值。二是例文必须规范、典型。所谓规范、典型,就是不仅要忠实体现所讲的理论知识,而且在篇章结构、语言、标点等诸方面都要符合标准,是学生仿拟和消化理解知识的范例。

对例文提出上述要求,是由写作教学的环节决定的。几年来,在教学中按照“读、析、写”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所谓“读”,就是反复阅读例文,读的目的在于消化理论知识,理解方法技巧的实际使用,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实际体验。“析”是分析例文,读的过程中必须细细咀嚼,剖析文章,在分析过程中展示例文在章法、技巧方面的成败之处。这种从实际到理论的研究过程必能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读和析这两个环节,对习作者提高实际能力十分必要,但读、析的文章都应是典范的例文,这种例文对习作者掌握准确的知识、培养切实的能力,具有实际的指导价值。“写”就是写文章。初学写作者必须经过仿拟典范的例文来实现自己的写作过程。所谓仿拟,就是将读、析例文中得到的知识和技巧直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或直接模拟例文去组织自己的材料。在校学生的作文多为这种仿拟品。只有通过反复仿拟后,才能使习作活动自由。因此,典范的例文在应用写作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教学中的价值不可低估。目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材中典范例文确实不多,所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十分必要。要使所选取的例文典型规范,可行的办法是对原文进行大量的修改与加工,使之符合理论规律和章法。现在见到的应用文篇章中,由应用文大师写的作品较少,而且应用文被普遍重视并有多人参与写作的时间也不算长,加之有些理论、规律及方法尚在研讨中,在应用写作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里,想找到如同文艺作品那样的典范文章是困难的。为了提高教材的质量,使习作者读到更多更好的范文,提高他们对应用文的认识,增强习作信心,教材编写者必须在原文修改和加工等方面下一番苦功。

参考文献:

[1]强天政.高职应用写作主体“五式教学法”初探[J].应用写作,2009,(12):39-40.

[2]董晓玲.对高校应用写作课程若干问题的探讨[J].写作,2010,(15):7-10.

[3]汪德宁.高职写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写作,2011,(1):19-22.

[4]张美娟.对应用写作项目化教学实践的探索[J].应用写作,2011,(5):36-37.

写作知识论文篇(8)

传统的写作技法训练侧重于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忽视程序性知识。前者在提高写作素养方面起作用,后者在形成写作技巧方面有效果。二者同样重要。写作技法训练,就是将陈述性写作知识与程序性写作知识结合起来,按单元有规律、有梯度地分布在各个年级,从而形成系统的技法训练教程。

先说陈述性写作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侧重于“知”。朱德熙的《写作指导》、何家槐的《作文基础知识讲话》、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写作知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写作基础知识》以及刘锡庆的《写作基础知识》都对写作知识有所构建,形成了由“绪论、主题、结构、表达、语言、修改、文风”构成的知识体系,即所谓“八大块”。在中学,则有文体统摄下极其详细的知识体系,并与阅读相结合,构成了所谓“知识树”。另外,陈子典主编的《写作知识辞典》将写作知识分成十七类,收辞目两千多条,可谓写作知识大全。这些知识总体来看属于静态的,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有益,但不能很快地转化成写作技能。

再说程序性写作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侧重于“行”。程序性写作知识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技法,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秦亢宗的《写作技巧杂谈》、谭兴国的《写作技巧探微》、洪威雷的《写作技巧教程》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另外,毕桂发主编的《写作技巧词典》、林三松主编的《写作艺术技巧词典》、阎景翰主编的《写作艺术大词典》,也都为构建程序性写作知识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还有一些专门对付考试的所谓“亮点”技巧,比如“审题、立意、拟题、选材、扣题……”等等。这些知识介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操作性略差,稍加改造,就可以变为程序性知识。

理想的程序性知识有操作步骤,学生接受后可以立即尝试。笔者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程序性写作知识的操作特点。1.“脉络句构篇法”,就是先确定脉络句,串联文章的段落,再具体写段落内容,使每个段落都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脉络句一般放在每段的开头,从不同的角度、层次上来表情达意,像一条绳索紧紧搁住文章的中心。无论何种文体,都需要脉络句;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需要有这样的训练。2.“分歧式构思法”,这是在记叙类文体的写作中使用的,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分歧”来构思,形成“出现分歧一消除分歧”的基本思路。3.“联想·分类·层进表现法”,这是议论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就是先联想,后分类,再按层进的逻辑关系确定写作顺序。4.“选取空间立足点”,这是说明类文体的写作方法,主要指在说明空间物体的过程中,首先确定一个立足点,然后以此为参照,按照前后、上下、左有的顺序,使用方位名词进行说明。5.“捕捉动情点”,就是先叙述自己被感动的背景故事,然后描写感动后内在和外在的表现,最后揭示感动的原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6.“寻找寄托心灵的绿洲”,这是散文写作中咏物作品的写作方法。散文讲究意境,意境需要情景结合。使用这种方法要先写事物的外形,展示“文学符号”的表层含义,然后揭示其内在意蕴(也可以不揭示,让读者去领悟)。描写“形”是为表现“神”服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技法训练要按单元分布,体现写作教程的编写体例。陈述性知识一般作为“写作导语”置于单元的开头,阐明基本原理;程序性知识则作为“技法点拨”将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还可以附上学生写的“参考例文”,供学生交流、讨论。如果一个学期安排练习3个技能点,每个技法重复训练一次(不一定每个技法都重复),实际上就是6次写作(期中、期末考试除外)。3次技法的练习应各有侧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这样,一学年就有6个技法,12次写作。三年大约18个技法,36次写作。一个“法”就是一个“点”,由“点”成“链”,构成写作技法体系,有梯度,呈单元分布,写作教程的科学性或许就体现出来了。技法的梯度区分是复杂的,须专门研究。

内容、文体、技法的关系

内容、文体、技法的关系,内容是根本.文体和技法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也就是为思想、思维发展服务的。编写教程,要先确定写作内容,再考虑选择文体和相应的技法。单纯进行文体和技法训练的写作教学,只有写作的空壳,没有实际意义。学生写作的心理过程是,首先被内容所激发,然后才考虑采用何种表现方式,技法就更在其次了。特别是初学写作者,更应该高度重视内容。

内容是如何决定文体的呢?首先,学生成长规律决定了内容决定文体。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未成年人,思想、情感以及思维都比较幼稚、单纯,驾驭语言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所写的内容从小学到高中依次应该是“物、事、人、情、理”。小学阶段重点写“物”和“事”,初中阶段增加“人”和“情”的内容,高中阶段再增加“理”(意)的内容。写“物、事、人”,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写“情”是以记叙为主,写“理”则采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其次,从各种表达方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看,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抒情和议论都源于事实,没有无缘无故的抒情和议论;要想写好抒情和议论的文字,必须先写好记叙的文字。以《游褒禅山记》为例,王安石先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了进出山洞的过程,这是客观存在,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议论,变为主观评论。如果抽去前面的过程部分,后面的议论就成了无本之木。即便是为情造景,景也是必备的基础。

因此,在初中阶段以记叙类文体的写作为主,高中阶段以议论类文体的写作为主,这是科学合理的。记叙类文体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消息、通讯、传记、回忆等写真人真事的文章外,还包括小说、寓言、童话、剧本(剧本能否列入记叙类文体可以讨论)等虚构的文学作品。议论类文体也很丰富,政论、文论、史论、读后感以及学术论文都在此列。至于说明类和应用类文体,初、高中可分别涉及一点,数量要适中。

文体是如何决定技法的呢?技法依附于文体,没有独立于文体之外的技法。技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共性的,一类是个性的。所谓共性的技法,指的是在各种文体中都需要的,比如“脉络句构篇法”,古今中外,各类文体概莫能外。所谓个性的技法,指的是依附于某一种文体的,比如“选取空间立足点”,多用于空间描写的说明类文体。因此,确定了文体,相应的技法也就确定了。

基于以上三者的逻辑关系,写作教程的编写思路就比较清晰了:1.按单元分布,确定单元体例;2.按照物、事、人、情、理的逻辑顺序确定单元写作内容;3.根据写作内容确定文体训练顺序;4.根据文体顺序确定技法的分布。这就是关于编写“内容、文体、技法”三维中学写作教程的基本思考。

结束语

写作知识论文篇(9)

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家的这种构造形象的能力,不仅是一种认识性的想象力、幻想力,而且是一种实践性的感觉力,即实际完成作品的能力。这两方面在真正的艺术家那里是结合在一起的......按艺术的概念,这两方面――心理的构思与作品的完成(或传达)是携手并进的。”而在我国写作学界,关注更多的是作品的完成,对作品的心理构思则关注很少,这就使学生们对作文的要求――立意深刻、材料充实、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面美丽等还是比较明白的。但是,究竟进行怎样的写作思维操作才能达到这种写作境界,则不甚了了,或根本不知道。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关注成品为关注学生在习作时的认知活动。当代国外写作学者已经十分深刻地指出,语言生成的活动是一种写作思维的活动过程:“在整个写作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①因此,当作学研究与写作教学的本分应该放在写作思维上。元认知的提出无疑暗合了写作学的这种要求,所以,元认知应该适时地引入写作教学。

“元认知”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创立者、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弗拉维尔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对二者相互作用的认知。②也就是说,元认知可以被广泛定义为任何以认知对象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者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③

元认知的概念传入国内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教学中运用元认知也成为广大教育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元认知在每个学科领域都能发挥较为强大的作用,在写作界,也有部分学者引入元认知进行写作教学。刘登文在《元认知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及培养方法》一文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并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等级,更重要的是这种培养中包含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温梅等人在《元认知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写作教学中,启发学生获得并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是形成作文能力的基础;丰富学生的元认知,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内驱力;指导学生调节和监控写作过程,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核心。魏光虹在《元认知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中提出: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作文教学设计,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指导学生回到自然思维,回到生活的本源,感受生活,反省自己,主动地调节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从而激发出思维的火花,激活创作热情。马建梅的《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写作及写作教学》这样阐述元认知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写作过程中的元认知其实质是对作文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调节,它表现在写作主体根据命题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监控作文活动的进程,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相应地调节写作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学生认知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越高,对这一认知的具体操作过程的支配、控制、监督和调节作用就越强。把元认知和作文教学相结合,就会形成一种较高层次的带有策略性学法,它会指导学生总结对学习对象调控的方法及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识。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大多数人把元认知引入作文教学只是单纯地把元认知的结构以公式的形式代入写作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丰富学生元认知体验、在写作时进行元认知监控。这样的研究只是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并没有把元认知与写作真正地结合起来。元认知与写作的结合不应该只是理论上的借用概念,而应该贯穿到写作过程的方方面面,在写作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元认知的理解,生成各自的写作元认知的定义,从而在实践中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在本文中,笔者定义的写作元认知为:写作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写作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自我写作能力的认知和对写作过程的认知。具体地讲,是指写作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写作能力、写作目标、写作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写作主体对写作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元认知在写作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元认知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

作文教学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心理过程,是师生双方以作文为中心进行的教与学的协同活动过程。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只是主导者,真正的写作主体是学生,是变化的内因,因此学生认识自己的写作过程,调节自己的写作策略或写作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说,元认知是学生能够清楚了解自己作文的“指明灯”。它使学生不仅思考为什么写作、如何写作,而且监控写作过程,反馈写作水平等。元认知的结构、特点和实质等决定了它在学生写作活动乃至个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智力的核心成分,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还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策略,这正是元认知核心功能的体现。元认知恰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手段,可以说元认知的培养与主体性教育相辅相成。它能提高学习认知效率,快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将“元认知”这一概念引进到作文教学中后,学生不再把写作作为一个受命而作的过程,而是写作主体自由地抒发自己感情的一种方法,从而意识到写作主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写作活动成败的关键是写作主体的修养、能力、学识、思维、情感、审美、经验、体验等各种因素形成的一种合力的大小。要提高主体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先从全面提升主体的综合素养入手。一种是通过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和体验获得提升,另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感受和积累,获得提升。当元认知引入到作文教学,学生意识到自己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时,就不仅会在写作过程中自觉运用元认知,在日常生活、课外阅读时也能下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自己写作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在学生一系列准备活动中就已经展开了。

二、元认知能够培养学生清晰的作文目标意识

只有知道自己在朝着哪方面努力,并且明确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才会有动力,有效率。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自我作文水平的认识程度,更会使学生明晰自己每次作文想要达到的目标,在对自我作文水平和作文目标认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在学习中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策略和思维策略,并针对目前的不同的作文任务和作文素材选择最恰当的作文方法和技巧,以保证提高作文学习的效率。例如,明确自己在某个阶段的作文学习方向:或在语言方面努力,或在文章结构方面下功夫,或是摸索合适自己的作文体裁等。

三、元认知有助于写作客体的生成

写作客体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欲望,经过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写作是从认识写作对象开始的,把元认知主动运用到写作中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能够有意识地把别人忽略的细节纳入到自己写作客体的范围之内;在写作过程中,面对众多的写作客体,懂得元认知的学生能够抱有一定的写作目的去认识事物,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选取最符合文章观点的客体,写出更加生动的文章。

四、元认知能够提高学生作文过程中调控思路的能力

影响作文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写作主体对作文本身的认识水平及其对写作过程的把握和控制能力。因此,学生对写作活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是构成写作能力的两个重要元素,这两个重要的元素恰恰暗合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也就是说,元认知能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尤其是作文过程中调控思路的能力。元认知监控表现在学生根据写作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控写作活动进行的过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相应地调节自己的写作过程,坚持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学生能及时发现写作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节,从而减少写作时的盲目性、冲动性,提高写作活动的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

如果把写作活动的过程分为聚材、构思、表达和修改四个阶段,那么写作主体在每个阶段就都发挥着这种主宰作用。元认知引入写作教学之后,学生能有意识地在聚材、构思、表达和修改,进而每一个阶段都知道自己在朝哪方面努力,并且明确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学生在写作的每个环节中才能有的放矢,有利于监控自己的行为。能够把元认知自觉运用于写作过程中的学生,在聚材过程中因为明确了作文的目标所以在选材时能够选取充分展示个人独特经历、突出人物个性的材料,还能在生活中、阅读的作品时有意识地发掘写作客体,使之成为适合作文的材料;在构思过程中元认知能够帮助学生设计完整的写作蓝图,从内涵到体式对写作进行全面的预构,即梳理思路,描画轮廓,构建框架,并策划可操作的程序;在表达过程中元认知又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对构思中孕育的“雏形”进行更为传神的表述和更为准确的传达,能够根据作品想要达到的效果驾驭语言、选取适合的表达方式;在文章完成后,元认知还能够帮助学生根据主题对文章进行增补、删减以收到最好的效果。

元认知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提高作文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拥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当学生主动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写作时,它的作用就会潜移默化地迁移到语文教学的其他领域,进而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调动并发挥接受教育个体的主体性。因此,重视并研究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美]唐纳德・奎德语,转引自裴丽娜主编.当代国外语文教学.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79.

②J.H.Flavell.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1.

③J.H.Flavell.Cognitive development(2nd ed.)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1985:140.

参考文献:

[1]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李晓东.成就动机与学业求助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3]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姜英杰.元认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周勇.元认知监控的研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

[7]姜英杰等.析元认知的基本涵义.中小学教育管理,2004,(4).

[8]马建梅.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知识的意义.理论探索,2005.

[9]邵志芳.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刘登文.元认知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及培养方法.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写作知识论文篇(10)

学生们在进行英语写作仿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模仿写作内容,还可以创新写作。这种英语写作练习不仅降低了学生们学习英语写作的困难程度,而且带动了学生们学习英语写作的热情。

一、初中阶段英语写作教学具有的特点

初中的英语写作内容要多针对学生们的真实生活,让学生们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能够有话可讲,有真实事件可以写。英语写作运用的材料应该是从简单慢慢过渡到复杂,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还要注意到英语写作练习的形式一定要具有多样化,将培育学生们英语的听说读写配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将听到的英语说出来,将说出的英语可以写下来。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合理将英语教材组织利用起来,在上课之前进行认真仔细的备课,将每一堂英语写作课都精心设计。在教授学生们英语写作的时候,英语教师不仅要讲解英语语言的基础性知识,加大英语语言的输入,而且伴随着初中生所接触到的英语知识面不断的拓展,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有意识地在写作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们英语写作技巧和英语文体性知识,让学生们可以真实地做到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展开自由的思想表达,进而能够真正有意义地提升学生们英语写作的实力。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当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英语教学研究,不断地研究出顺应学生们和英语教学目标的新方式方法,依照新课改的要求,顺应时展的需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进程中,英语教师要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对学生们进行高效的英语写作指导,学生们的反馈练习也要展现出渐进性,以此明确学生们的课堂主置,来帮助学生们得到英语写作的成功,由此增加学生们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有效利用

(一)图式理论对于英语写作的促进作用

1.图式理论下的层级构造对语英语写作是十分有利的。许多英语教育学家都认为图式理论是将信息能够长期储存在大脑里的一种方式,是由于一个相同话题或者主题形成的大规模的信息结构。最为典型的图式构造是将信息分层次,这样的图式认知构造对于英语写作进行文章构思是非常有用的。英语写作构思的时候,写作者要从之前的头脑记忆中找到和写作题目相关的内容图式,这也是写作者在英语写作主题的指引下产生的信心逻辑安排,进而创作出英语文章。2.图式对英语写作预期的指引功能。形式上图式的增加能够指引学生们根据所给出的英语写作主题运用相应的写作形式的整体性构架和写作段落结构。并且精确的英语写作图式能够让学生们避免在英语写作时出现汉语写作思维,创作出正确的英式思维文章,进而可以让写作者和阅读者在创作出的文章上产生共鸣。3.图式可以提升学生们英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初中英语写作的当中,由于新型的英语知识在不断地产出,图式理论的特点结构可以让旧知识和新知识相互关联,经过图式理论构造当中的空隙吸纳新的英语知识,或者采取图式理论构造进行调整顺应新情况的发生,大量的变化可以形成新的图式结构,在英语写作当中又产生出全新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

(二)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应用

图式有着不同的种类,需要说明的是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写作内容图式、写作形式图式、写作语言图式一定存在当中。写作内容图式指的是和英语文章内容上有关的相应背景知识,其中包含各种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一些方面,还有一些牵涉到学科知识。写作形式图式包含相关的英语语法知识和相关其他类型的英语知识,比如写作风格上的区别,说明、描写、议论、报刊等问题结构的区别。写作语言图式说的是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地表达方式、英语语义结构等的了解,这和不同民族的思考形式有关联,是英语语篇理解的基础。1.英语写作语言图式英语写作语言图式是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的能力,这些都是初中英语写作的基础。这样的能力主要包含学生们对英语词汇、英语语法以及英语习惯用法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时候,英语教师要懂得构建大量的英语写作语言图式,加大利用学生们的认知心理学当中的顺应论,促进学生们对英语语言特点的理解,进而让学生们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可以将脑海中储存的英语资料和英语写作主题所需要的语言资料进行结合串联,再进行重组或搭配。2.英语写作形式图式英语写作形式图式指的是有关英语篇章结构方面的写作知识,简单来说就是英语语篇知识。英语写作形式图式是储存在学习者脑海里的关于不一样类型的英语语篇修辞、构造和形式角度的知识。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结合进行研究会发现,初中生在对英语不断地学习和掌握中,进而在英语教师的引导和讲授下,在大脑中会出现,英语文章是什么以及英语文章如何的形式图式。依靠与学生们自身已经有的、较为完备的英语形式图式知识,学生们将更轻易理解英语命题间的关系,更容易将英语语言资料组织成英语语篇结构。经过上文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能够知道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展现的积极促进作用。图式理论引导下的初中阶段英语写作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教学形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学生们在进行英语写作练习的时候也觉得更加放松。

参考文献:

[1]陈丽.图式理论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6.

上一篇: 调研科工作计划 下一篇: 零库存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