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5:17

护理研究

护理研究篇(1)

二、结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深度分析,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习需求凝练以下主题。1.增设专业特色课程。访谈对象普遍感到:研究生课程设置欠合理,学位公共课和基础课设置较多,而专业特色课程或护理研究相关课程少。S1:我校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医学研究生基本相同,公共课和基础课较多,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病理、自然辩证法等,而对于护理研究、循证护理、高级护理实践等护理研究生感兴趣的课程没有安排或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护理综合、护理新进展,没有实际安排授课或辅导。2.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学时。多数研究生提出:课时比例不妥,应减少公共课学时,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学时。S1:公共课较易理解,可减少学时或合并,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如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等课时数;这些课程相对较难,希望讲授理论的同时增加实践机会。3.关注护理学生课堂表现。部分访谈对象提出:高校硕士生专业基础课合堂授课,老师所列举的实例都是针对医学生,几乎不涉及护理,使得课程内容与护理专业脱节。S5:对于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而言,教师授课以医学生为主可以理解,但应适度关注护理学生,备课时搜集相关护理实例,以满足护生需求。4.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有访谈者认为:作为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在教学组织中应当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S10:我校部分老师教学方式单一,传统讲授占据首位;希望老师根据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如医学统计学或统计软件,可将教师的科研论文作为实例,呈现原始数据,使学生贯穿理解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原始数据的统计处理,增加体验机会。5.引导课题研究思路。多数访谈对象认识到:首次接触课题,科研思路的引导是其主要需求之一。S3:我是研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刚涉及科研几乎都没有思路,迫切需要导师正确引导。回顾学习历程清晰记得三年前,导师要求去图书馆查阅文献,仔细研读文章,从中提炼问题,尝试撰写综述;在撰写综述过程中,获知某一研究领域已知和未知,从中发现被前人忽略的问题,进而选题得以解决;这样既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培养了科研思维能力。6.营造学术交流氛围。学院定期举办前沿讲座、学术报告、召开研究生例会,跟随导师参加学术交流这是研究生翘首期盼的。S12:我曾跟随导师去北京参加国际会议,并在大会上交流发言,那次经历弥足珍贵。7.安排与自身研究方向相匹配实习科室。访谈中科学学位研究生普遍涉及:临床实践安排应当以研究方向相关科室为主,以利于实习中从事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其他重点科室实习。S15: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但我们轮转的科室基本一致,我认为实习科室应与自身研究方向匹配。8.开展就业指导。访谈的部分研究生感到:研三就业最为困惑,请求学校相关部门及导师重视就业指导。S3:未来工作悬而未定、研三各种纠结涌上心头,如何参加应聘以及准备哪些资料,此时期盼学院组织研究生就业报告会或求职经验交流会;更期望学院将每届研究生求职的各类材料留档,为学生提供借鉴。9.改善研究条件。有的访谈对象分别提到了图书资料、统计软件、电脑及经费等研究条件欠缺。

三、讨论

以上主题说明我国护理硕士生教育尚存缺陷,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创设满足学生需求、利于自主学习的教育情境。1.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护理科学学位课程和MNS特色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其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同,课程设置有所侧重。多数访谈对象提出课程设置或课时比例欠合理,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吻合[2-3]。王晓燕等提出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需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护理人才需求和疾病谱变化,同时体现实践性特点,与研究方向和规范化培训相结合,设置学位课程,并将临床实践、学术活动和论文撰写列为必修课程[4]。也有学者提出建立一套区分于护理科学学位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且具有MNS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精而深的护理专业课程,涵盖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科研教学及不同专科护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5]。可见研究生课程设置及课时匹配各高校不一,结合我国实际全面构建护理科学学位课程和MNS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亟待研究的课题。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采取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改善研一专业基础课合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合—分—合式课堂教学结构,有分有合相互兼顾相互统一,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具有专业差异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学习参与度。3.培养高水平的护理师资队伍,推进研究生“专业化教学”。护理学专业已认定为一级学科,但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有学校仍依托于医学师资,欲实现护理“专业化教学”,必须创建高水平的护理师资队伍。4.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研究方向为基础,统筹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实习方案。就临床实习而言,访谈结果临床实习与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脱节。王喜华等研究提出护理硕士点可根据研究生意愿,在综合考虑学校特点和硕士生研究方向等基础上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临床实践方案[6]。李继平等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临床实践训练内容设计安排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区分不明显,能力培养侧重点不明确,专科护理特点不突出;并提出基于个人专业经历与研究方向的临床实习轮转设计[7]。因此研究生临床实践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统筹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实习方案。5.正确引导研究思路,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导师应按照护理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结合每位学生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指导计划;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促进中外研究生交流。6.成立研究生就业指导团队。全面搜集就业信息,掌握就业相关知识,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研究生的应聘要求;邀请毕业生介绍就业签约经验,积累借鉴签约资料,为提升就业实力打好基础。

作者:方秀新 张敏 马晓叶 单位:1.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罗婕.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D].云南大学,2013.

[2]刘贤,郑显兰.对护理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实证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3):75-78.

[3]秦永杰,赵坤,王云贵.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25-126.

[4]王晓燕,李国宏,徐翠荣.关于实践取向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J].护理与康复,2015,12:1174-1176.

护理研究篇(2)

巧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针筒放置腰穿针李成云(3188)

护士工作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的典型相关分析程金莲潘银河孙玉梅(3113)

手术室护士开展手术前后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李跃荣易凤琼胡军牟绍兰(3115)

医院内团队组织气氛与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研究护理研究上旬版 李小芒张平(3117)

生活不能自理空巢老人健康与社会支持现状调查朱晓慧余昌妹薛超潘莹莹胡晓琼薛琼珊(3119)

不同护理本科生英语水平及其对双语教学的认同情况调查孙志岭沈筱筠(3121)

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杨玉红李雪梅郭新会侯维(3124)

不同聘用方式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知调查户丽艳周艳渠利霞(3126)

生物治疗肾癌病人相关性疲劳、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郑瑾句敏(3128)

透析中动脉端输液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陈荣姣莫国华俸丽梅张静(3129)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韩叶芬胡艳宁吴卫群卢洪霞(3131)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王培芝曹卫国代桂宁董慈(3133)

孕期运动护理干预对孕妇体重及骨密度的影响丁文香(3135)

探讨正常分娩会阴保护指标在侧切中的临床意义罗晓菊吴雪曾淑慧张知翠(3137)

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灌肠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缪格敏(3138)

自体或同种异体腓骨联合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病人的护理戴雪梅陈巧玲王小俊(3140)

预防儿童鼻窦负压置换治疗致呕吐的护理干预甘柳萍廖惠娟杨勇芬(3141)

癌症病人负性情绪的质性研究叶梅任辉于晓燕宋永玲(3142)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应对方式及护理干预研究胡慧左满花潘亚兰柳琳琳(3145)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45例面肌痉挛病人的护理孙磊张文杰朱宏伟李勇杰(3147)

注射用水加碳酸氢钠持续泵入气道湿化的临床观察徐靓马丽萍郑美凤(3149)

22例毒蛇咬伤病人中药箍围护理分析周文琴吴冬春刘永彬俞静唐黎(3150)

老年手术病人实施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潘竞红柏红(3152)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周康复程序的护理效果观察黄明英(3153)

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护理叶永菁杨斌王海红杨悦(3155)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病人的护理张杜娟穆红张庆明(3157)

主责护士带班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梅荣刘桂霞李熔彬(3159)

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孔磊黄志灵(3161)

优化急诊就诊流程与分诊标准的研究顾巧云李晓燕范晓嬿赵洁(3163)

专病门诊病人失约原因分析及其管理对策季娟王青尔陈静徐晴文李建东(3166)

综合性实验中护患角色体验的质性研究赵远莲江智霞代群燕(3167)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在护理业务学习中的应用张卉李邦莹(3169)

学生互反馈法在护理技能操作实训中的应用研究杨荣芳白建英代彦玲(3170)

中国与韩国教科书护理形象体现的比较李冬梅(3172)

带教老师在急诊护生群体学生支持系统中的作用董娟(3175)

实用新型输液治疗车的研制与应用孙铮(3176)

护理研究上旬版 动力式防压疮床的研究设计郭忠英周静潘柳文(3194)

一种调整睡眠姿势的背心姜文静刘玉栋庄瑞花(3195)

胆管疾病病人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建构与初步编制陈静洁梁月娥谢碧娟洪荔华(3177)

循证护理教学法对护生学习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高维杰靳英辉孙玫(3179)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设计的内容分析张淑萍沈宁阮学平(3183)

天灸疗法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病人中的应用李小明(3187)

1例生物蛋白胶致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田蓓刘燕华(3189)

1例饮酒过量诱发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病人的急救护理汤咏梅杜成芬方华(3190)

1例Cogan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王捷沈莉娟(3191)

1例血友病病人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王蕾刘淑贤李海微(3192)

抗生素橡皮塞用于中心供氧及中心负压吸引接口防尘谢辉赵冬梅马霞(2544)

昂丹司琼与阿昔洛韦存在配伍禁忌徐雪霞(2547)

莫菲氏滴管下段空气的鸭嘴式排气法张雪萍邹翠兰(2562)

3L袋截流夹用于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赵艳梅吴慧慧(2564)

胆汁加温回输在胆道引流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张毓萍李小青霍锦霞(2548)

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梁骊敏张美芬张俊娥(2550)

家属对癌症终末期治疗和死亡态度影响因素调查曾吴辉贺恋秋方鹏骞(2553)

新生儿监护室医护人员早产儿互动知识调查赵敏慧陈超袁浩斌(2556)

护士上班时间分配情况调查分析张庆玲刘军华谢刚敏褚玲玲刘玉馥罗霞(2559)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研究曹建琴(2563)

山西省护理学会中日妇婴保健学术交流会王斌全武建才(2555)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沈麒云吴冬春黄柳燕李黎梅费利燕杨美凤(2565)

儿童睡眠呼吸紊乱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黎红珍蔡克文徐惠清(2568)

运动再学习方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石霞杨秀华王雪梅(2570)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王敬茹王霞于新美(2572)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围术期护理张晓春郝定均谢恩(2573)

牵引加熏蒸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周黎敏孙唯瑶任淑(2575)

温水足浴配合排气汤口服促进剖宫产术后排气的临床观察常馨宇(2576)

微量透析治疗严重电损伤30例护理观察李旭春朱美抒张力勇王玉芝韩晓燕陈辉(2578)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预防与临床干预吴伟珠陈默蕊白利香姚燕惜(2579)

耳穴贴压在阑尾切除术后减轻伤口疼痛及促进排气中的应用姚招娣驮志英史华芬赵燕萍蒋娟娟殷月琴(2581)

碘[^131I]美妥昔单抗介入治疗肝癌术后病室的防护杨永红余宙耀程涛刘晓品刘保昌沈帅(2582)

系统健康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知识及行为的影响李水莉陈阳侯翠霞王林文吴梅李颖(2584)

肺复张法对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的影响覃芳红韦柳青覃纲(2586)

两种不同清洁灌肠方法的对比研究商书琴李燕王风云(2587)

两种眼压计测值对比分析谭芳肖俊张晓利(2589)HttP://

电子体温单的应用优势与不足及其改进方法蔡春香(2590)

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护理护理研究上旬版 黄雪飞(2592)

不同护理措施对慢性肝病病人焦虑状况的改善作用刘春梓(2593)

活血通络膏外敷治疗甘露醇外渗病人疗效观察刘向龙岳红霞杨玲王利端王丽丽(2595)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鞘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刘琰何金珠(2596)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李丽丽谢红伟丰育功(2597)

有效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的实践与研究孙海云(2599)

屏障技术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戴慧珊施雁毛雅芬(2602)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细节分析张玉兰张燕刘艳华张芳平(2604)

输液挂钩的制作与应用陈秀珍(2601)

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技能全程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何荣华余云红何平先冯晓敏韩燕红(2606)

实习期压力源对专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濮丽萍马如娅陈冯梅(2609)

图式理论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策略研究田莉张国栋(2611)

教学反馈方法在护理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李欢彭登琼(2613)

院校结合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邵巧云孙红霞曹心芳(2614)

护生主观幸福感与寝室文化关系的研究尤家宝叶艳胜张丹柳明仁(2616)

分段考核法在基础护理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陈巧力曹迎凤徐志钦李娜董楠(2618)

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多维健康功能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陈先华卢祖洵董超群(2620)

中医养生运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影响的研究文徐桂华(2622)

1例服用抗艾滋病药致精神异常病人的护理任勇陈仁芳(2624)

1例白血病病人肛周坏死的护理王传英郑珊(2625)

1例高龄牙龈癌病人微波辐射治疗的护理符云霞苏立华(2626)

脾切除术后暴发感染1例刘昌春马玉凤姜艳艳(2629)

透析病人主要照顾者照顾评估表的信效度研究罗世香苏兰若(2627)

医用卡扣式止血器的设计和应用王淑云李海燕史秀宁(2630)

侧卧位双囊充气垫在经皮椎间盘旋切中的应用胡书芳姜达(2631)

护士工作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杨玉美李秋洁赵术菊(1711)

华北地区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焦静刘华平郭燕红(1714)

护理研究上旬版 哮喘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李莹周郁秋王丽娜张慧邱碧秀刘海霞(1716)

护士多元文化护理中文化敏感性状况调查林兆霞杨辉(1718)

晋京两地临床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意愿调查韩世范甄鹰王旭梅(1720)

住院病人对医疗环境满意度的调查研究高玉琴潘伯臣(1722)

护理研究篇(3)

手术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杨素霞冯蕊珍(757)

鼻饲的护理进展刘艳荣何雪琳赵雅荣(759)

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王敏王宁陈玉敏邢晓娟(762)

慢性酒精性肝病病人心因性因素的调查分析及临床干预付晓红王雅琴吴有凤王丽萍魏娟(764)

广泛性焦虑症病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朱凤玲曾昭祥(766)

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张俐肖世莉谭婧胡盼蒋坤卢莎王智(768)

已婚妇女对宫颈细胞学检查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杨改珍石美荣(769)

师范院校大学生艾滋病教育的现状调查陆玉芳(771)

育龄期糖尿病病人对口服避孕药物了解程度的调查刘笑兰(772)

器官移植术后病人免疫抑制剂引起的焦虑症状调查分析朴玉粉(773)

123例武警部队官兵意外伤害分布特点及防护对策李雅平李艳菊周梅(775)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伴发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孙秀娟曾昭祥刘琳郭军(776)

糖尿病高危人群初步调查的研究杨小平刘或段艳华倪彩虹刘彦君(778)

用成人教育理论指导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陈娴洁王秋韵(779)

住院孕产妇家属对医院需求的调查分析钱援芳(780)

儿科新护士焦虑状况调查分析护理研究下旬版 周朝晖(782)

手术室护士疲劳状况的调查任金荣常习花程锦胡文娟(783)

急性期严重脑挫裂伤病人的护理孙维维徐莉莉(785)

治疗社区模式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的应用张晓红(786)

综合心理干预对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曹卫华隋萍侯纯荣刘晓红(788)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护理董翠英(789)

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护理观察高丽王新婷叶新华(790)

胰岛素泵针头固定处局部皮肤的护理卫艳玲王菊子(791)

临床路径在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病人冲的应用研究雷芬芳尹小莉夏玉玲(792)

高龄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王焱鑫(794)

开胸术后排痰的方法分析及护理朱儒红(796)

重症肌无力胸腺摘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监护徐迪(797)

老年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护理刘玉萍于静(79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体会蔡云花郝玉琴宁桂兰(799)

临床路径在弹力螺旋牵引支具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中的应用程宏任庆红郭锦丽(800)

4536例女性不孕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荆秋荣朱爱玲(801)

心理诱导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观察陈夏芳(802)

药液头皮外渗患儿的临床护理分析黄小影陈小青杨素华(803)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配合李春岩袁彩玲(804)

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显微激光治疗喉部疾病并发症的护理张莹陈燕茹温济金(805)

癌症晚期压疮高危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成静程英串杨靖华杨振亚(806)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周祖密曾登芬邓文蓉(808)

急性白血病化疗中药物毒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苟香兰(809)

鼻窦内窥镜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贾永芷康瑞英(810)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蔡晓庆(811)

老年人重睑术的护理配合周春梅(812)

我院两年的用药统计分析董贵生张东莉(813)

328例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柳富英(814)

胃肠道大手术后病人饮食安全管理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舒亚花吴鸿珠叶红波(815)

饮酒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影响的临床观察冯莉(816)

门诊中心注射室因病施教输液法的探讨董海静秦晓冬江瑞芳(817)

输液热源反应的原因分析季东霞(818)

介绍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简易护理装置伊宝祉(819)

护理研究下旬版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的探讨乔丽琴李昕(820)

急诊室专科护士的素质培训黄丽君(821)

持续改进在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黑莲芝李琛(823)

加强供应室的全程质控管理孙月梅(824)

静脉穿刺一体化装置在手术室中的应用金春玉戚秀华付晓欣吴月溪(825)

两种自制冰块的方法姚会芳(844)

我国医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晓英桑美丽(826)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郭晓霞王美寒隋树杰肖宁宁(828)

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需要和方法探讨张彩凤(829)

临床护理教学风险分析与管理肖仁梅(832)

新型蘑菇伞型封堵器封闭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1例的护理钱小燕李海燕曹爱芳王寿萍陈文瑶(835)

2例可能克雅病病人的护理田莹杨琦(836)

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多发肠瘘1例的护理宋向巍王淑敏李桂英(838)

从国内文献发表看质性研究在护理中的应用丁力(839)

香港妇产科护理工作概况介绍与体会陈洁(841)

香港特色护理介绍及启示,杨辉康风英邱玉芳(842)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研究进展范东罗阳(1881)

血压管理与脑卒中预防的临床研究沈钺(1884)HttP://

甘孜州民族地区自然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普查及护理干预陈光琼杨佳史琴瑶(1886)

万他维超声雾化吸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李俊徐卓明卞军朱丽敏傅丽娟(1888)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口服联合保留灌肠及人工取便治疗地震伤员粪便嵌塞的护理罗蔓(1890)

破伤风抗毒素全身过敏反应3例姜元芳姜爱武马玉凤(1968)

1例植物人的家庭护理张宝玲马连风(1971)

脑卒中病人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张俊娥苏永静蔡丽娥周凤婵(189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胡霞胡丹杨敏钟小丽徐金明储旭东(1893)

高血压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刘芝平(1894)

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入院72h内舒适状况调查分析邱小芩(1896)

冠心病住院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调查与分析胡崇芳(1898)

精神分裂症病人配偶生活质量调查研究李建丁童建冲张云芬陈维萍(1899)

荣军精神病院长期住院病人康复护理的调查研究孟俊华孟云花(1900)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调查姚建英姚云英(1901)

泸州地区肺结核病人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分析唐瑞李世珍(1903)

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谭婉雯杨冰霞(1905)

神经外科护士参与介入诊疗的效果研究刘丽君叶晓苑凌玲赵永阳陈东(1907)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人情绪障碍的干预研究康汉珍唐先颖余殷覃捷雄(1909)

静脉输注1,6-二磷酸果糖局部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韩丽琴郜玉珍靳青张丽玉(1911)

实施出院随访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研究赵桂荣(1913)

家庭照顾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李明珠孟丽莉张静(1914)

心理干预对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病人的影响庄荀芳姚秋萍陈秋莲邓卫萍(1916)

微创锁定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护理范峥莹周玲曹镇秀(1917)

脐静脉导管封管效果的临床观察廖素霞刘丽华方利娟江斓燕蒙好好何文静(1919)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在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病人中的重要性潘彩芳许日波(1921)

家庭整体式护理在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闫桂英(1922)

留置插管病人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护理研究下旬版 何丽(1924)

功能练习与康复促进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病人中的效果分析温利平(1925)

持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病人进行营养管理的临床研究尚玉真(1926)

循证护理在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干预中的应用樊献丽李晋华(1928)

密闭式吸痰管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时富枝卢瑞存唐蕾(1929)

宫血宁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刘莉花(1930)

老年人保健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谢少萍(1932)

连续硬膜外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师春香武希严(1933)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知识需求情况及护理许雪梅(1934)

截瘫病人的护理贾爱连(1935)

单纯性脂肪肝病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李晓玲马艳梅(1936)

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张爱兰(1938)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观察张丽娟(1939)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的护理纪慧茹高春华武化云李莉车琦(1940)

灾后儿童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杜姗姗(1942)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护理陈春霞(1944)

抚触对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影响的临床研究赵纪萍(1945)

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付元香(1946)

精神病病人病耻感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宋晓红李建明(1947)

高校医院妇产科门诊病人的特点及护理张慧君(1948)

92例儿童眼外伤的护理黄晋林张晓晨(1949)

口腔科患儿根管治疗术的护理李伟丽张玲梅田淳(1950)

PBL教学法在CCU临床本科护生实习中的应用冀永红李素梅郜玉珍韩丽琴黄爱玲(1961)

122例胃肠减压术病人的护理薛巧娥(1965)

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赵娜(1906)

口咽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赵翠侠(1960)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士职责的探讨黄雪芳郭秀泉孔凤韶王群芳(1952)

循证护理在护理业务查房中的应用研究操静石兰萍(1953)

急诊护理纠纷的易发环节分析及预防刘晋(1955)

离退休专家的规范化管理及临床工作中的作用王福梅(1956)

人性管理M理论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翟凤平张梅梁爽(1957)

护理研究下旬版 护理部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管理对策张迎福(1959)

莫菲氏滴壶与头皮针管在掰安剖瓶中的应用陈玉杰任海燕(1962)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革高燕(1963)

我校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经验叶奇峰(1964)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张晓丽(1966)

教学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霍梅梅张兰娥(1967)

护理研究篇(4)

健康需求评估表指导临床进行健康教育的探讨 刘焕巧,李俊欣

二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护理成本核算知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学会芳,刘华平

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疤痕的手术配合 王佳,齐芳荣,段宝玲,孙巧惠

膝关节镜手术的配合特点 吴洪霞,张春香

对临终患者心理关怀的几点见解 李凤丽

对病区护士长实施管理绩效考核的体会 刘书香

护理督导员在护理中的作用 毛慧

助理护士的聘用与管理 梁素霞,卢惠容,方振香,古慧莲

手术室医护关系的协调管理 魏革,胡玲,李桂兰,张贵智,吴波

建立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援体系的探讨 沈伟锋,洪玉才,干建新,周文,江观玉

深化双向测评理论充分体现护生的评价作用 贺喜元,唐钦,桂月玲

205例伤病员受强台风袭击后的救护管理 黄芳,王东升,陈殷钰,丁丽君,林贞斐,泮婕

我院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 黄丽燕

做好临床带教,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朱加敏,石惠玲,顾晓丽

改良导尿法应用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导尿 王素婷,张晓杰,张帅

浅谈精心铸造现代护理服务品牌 赵曙光

人性化服务在急诊科的实施 帅丽华,王为

甘露醇性肾病的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 张俊平

舒适护理在冠心病介人治疗中的应用 杨莉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的监测与护理 李新省,周烨,张丽敏,魏敬妙

低温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朱林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王翠兰,王力,冯蕊,马宁,Wang Cui Lan,wangli,Feng Rui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李秀芳,李小平,赵丽,胡玉梅

笑气吸入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的影响 杨青

棉线绳固定胃管方法 潘丽杰,陈海燕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褥疮的疗效观察 张灵英,汪贵茹

巧用一次性针头帽连接吸氧管 李亚静,王素婷

自制制剂加TDP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江晓林

护士亚健康状态探讨 李妍,赵玲,张丽华

国内外输血安全性与危险性的研究进展 任爱玲,高君,朱习琴

老年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牛静

新生儿抚触的研究与进展 于晓惠

注射用阿魏酸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王素婷,李亚静,张晓杰

儿科病房护士应变能力探析 张中利,王琳

5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护理 栗静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张先红,ZHANG Xianhong

唇腭裂修复术患儿的术中护理体会 林莉

小儿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患儿的护理 何英,He Ying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陈秀荣,邓世蓉,CHEN Xiurong,DENG Shirong

一次性1ml注射器在气管切开后全堵管中的应用 岳华,那娜,尼宏莉

临床实习对护生专业态度影响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徐会萍,王欣淼,孙惠萍,侯慧卿

军队医院手术室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体会 唐菲,杜泓,郭敏楠,TANG Fei,DU Hong,GUO Minnan

纸塑复合灭菌包的临床应用 陈茂勋,倪明,张艮华

保鲜袋在男性卧床病人排尿中的应用 姚小珠

采用负压方式再通静脉置管中的血栓性堵塞 许志玉

护士药学知识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王玉文

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李成剑,许辉,高玉湘,王军阳

透析压迫止血护垫的制作 常爱莲

0.1%利凡诺溶液湿敷在局部感染性创面的应用 赵汝芬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姚美芳

星级服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韦杰

生物洁净手术室的使用与管理 吕秀兰,尹厚琴,LvXiulan,YIN Houqin

护理行为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陈丽莺

实施跨病区收治病人后护士的培训与考核 薛晓英,张利

我院招聘护士现状及管理对策 高秀珍,刘素哲

锁骨下静脉穿刺误入胸腔1例 王淑霞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配合及护理 张玉勤,王美玲,王秀侠

应用临床路径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王美春,吴惠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王玉,周学荣,武翠萍

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 陈璐,李书梅,耿淑琴,钱文如

尘螨变态反应患者的护理 那美玲

链霉素过敏试验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 贾军红

以护理士官教学实践为突破口构建新型教学管理模式 王培华

人性化护理与老年临终关怀 董梅,DONG Mei

碳酸氢钠注射液的配伍禁忌 薛芬

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 吕小红,陆益线,廖新颖,蒙丽英

护士长对临床护士实行考核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黄翠丽,HUANG Cuili

护士长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王月丽,宋玉琴,WANG Yueli,SONG Yuqin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探讨 张卫红,徐会萍,孙素娟,候慧卿

护理研究篇(5)

数据采用双人单独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科研状况518名护士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护理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参加培训率仅为41.9%;对护理科研知识需求强烈,愿意参加科研者占84.2%。

2.2不同护龄护士科研培训率、科研意愿及科研知识比较见表1。

2.3不同职称、学历护士护理科研情况见表2、表3。2.42010年、2011年科技局、卫生局三所医院医疗、护理立项情况。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大部份放在质量管理上,缺乏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撰写论文的指导,护士只是应对临床工作而忽视了论文撰写[2],而早在1996年就有专家提出,护理部工作量的5%~10%应该用于科学研究[3],从调查中发现,参加过科研培训者217人(41.9%),知道护理科研步骤者175人(33.7%),知道科研种类、科研选题者分别是202人(39.0%),和176人(34.0%),护理科研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护龄、职称、学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目前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303人(58.9%),通过业余时间获得了护理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215人(41.9%),第一学历为本科毕业者被调查的三所医院均没有,护士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在职教育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科研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被重视。基层医院在职称评审时只有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才要求科研立项。但尽管如此,表中显示职称学历高者仍是护理科研的主角。由此,护理管理部门要重视护理科研的发展,市卫生局、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在为护士提升学历的同时,应加强护理科研的培训,培训内容有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概念、步骤)及技能(文献查阅、科研设计、资料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注意事项等),同时加强在职教育,外请专家讲学,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等育人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提升科研能力。

3.2护士有撰写论文的愿望,期望在质量高的护理期刊上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但困难大,实际行动者少,愿意主动撰写论文有387人(74.7%),不愿意者有33人(6.4%),无所谓者98人(18.9%),动机均为晋升职称者多,其次是迫于医院下达的科室论文完成的任务。护士平时在单位里有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里又要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留给自己学习提高的时间可想而知,造成护理科研知识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严重缺乏,再者是经费缺乏,投稿困难等,本院2010年13篇,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提示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在人员、时间、经费、设施和科室合作精神上给予足够的条件和支持,才能营造有利于科研的良好环境,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4]。提高科研知识的储备,为其进行护理科研奠定基础,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3.3改变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临床护士要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助手的观念,不能只机械的注射、给药、执行医嘱,要善于观察,勤于用脑,依靠平时的点滴记录,评判性思维把临床中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制订护理措施和处理护理问题时寻找科学依据[5],那么,就需要护士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等方式增强自我的专业知识、科研知识、上网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

3.4医院要成立护理科研小组,小组成员要有创新性思维和超前意识,主动捕捉科研信息,提出科研攻坚方向,协调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查新,确定立项课题,以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从事科研活动,保证人人参与,护士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帮助也是制约护士开展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有科研管理委员会,护理部有护理科研小组,但近5年只进行过二次科研知识的培训。

护理研究篇(6)

【关键词】

优质护理;ICU护理管理;应用研究

医院ICU病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临床护理环境封闭,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家属难以陪护,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全部由护理人员完成。优质护理理念是指护理人员要加强基础护理,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不仅要完善护理专业的工作内容,还要提升护理的服务水平。本次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ICU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该组未采用优质护理理念;以及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ICU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该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理念进行护理管理。所有118例患者均符合2008年《全球急救重症学会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46-90岁,平均年龄为6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五点:第一,加强护理人员教育,树立优质护理理念。通过院系的健康教育,对ICU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的认识,形成护理价值观和护理行为标准,调动护理人员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治疗事项,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难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第二,改善ICU的护理模式。ICU患者大多呈现危重、昏迷状态,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时要从患者家属着手,在探视时间热情的接待每一位家属,告知家属ICU的探视制度以及患者情况,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第三,尊重并且理解患者。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尊重患者的意愿,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从而获得患者的认可。护理人员从接待患者及家属时,要告知患者ICU的准则,告知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和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于不能言语但神志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准备笔盒写字板,了解患者的想法,从而为患者更好的服务;第四,加强医院护理人员的排班工作,优化排班模式。ICU护理工作非常繁重,护理人员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要合理的进行排班。将年轻护士与经验丰富的护士结合排班,每组设立组长职位,责任护士要带领小组成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第五,加强医护合作,主管护士要与主管医生交流沟通,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将患者病情变化告知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特点,告知护理人员相应的注意事项,从而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其中,满意度指标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其中护理总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和不满意;另外,统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ICU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

整理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数据和护理满意度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9例患者中,共有57例(96.61%)患者抢救成功;58例(98.31%)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对照组59例患者中,共有51例(86.44%)患者抢救成功;50例(84.75%)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ICU护理管理中树立优质护理理念,并且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还能够实现和谐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管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得到医院、患者以及社会的认可,既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ICU护理管理中,应该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周娇莹 单位:台州三门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篇(7)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生物医学”模式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整体护理模式,尤其突出了心理因素。整体护理,作为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加强对病人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心理护理则是整体护理中核心部分,它是心灵的钥匙,如何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具有良好的心境,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更便于整体护理的具体实施。所以,研究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涵义出发,针对目前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的影响情况进行概述,为整体护理今后的具体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核心部分

由现代护理模式发展来看,整体护理的特色主要是通过心理护理体现的,其中心理护理是关键,其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始终。护理专业的本质是对人类的关怀和照顾。“关怀”是离不开心理活动的,也就是说护理专业是对人类的关怀,包括躯体、心理、社会的全方位照顾,因此,心理护理既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其特殊的规律和要求。现代整体护理要求护理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了解病人,观察和诊断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国外学者Lo等人认为,整体护理包括相互联系的4个维度:躯体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护理、精神护理。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把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成分之一,它存在于所有的护理活动中,与其他3个维度不可分割。Pegram认为心理护理是使躯体护理的方法得以顺利实施,并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核心的方法、措施和过程。国内学者陆斐认为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杜召云认为心理护理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与患者密切交往,以良好的语言、情绪和行为去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情绪上由消极变为积极;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在接受治疗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以达到促进患者心身早日康复的目的。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心理护理的理解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一致认为心理护理是指护士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一种相互关系,二者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交互,从而实现患者积极适应,主动配合治疗的策略和过程。它是护理常规工作之一,在严重疾病或伤害时,护士为患者提供的直接帮助和持续支持,要求护士在为病人主动参与配合护理活动;要求护士深入接触病人,主动自觉地发现病人的问题,从而提供确切可行的护理与服务。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只有掌握好心理护理相关知识,才能很好地在整体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心理护理是实施临床护理前提与关键

病程中,心理护理的基本任务在于观察病人的情况和需要内容,不同科室的病人,病人的不同阶段,其需求也各不相同。护理人员应当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才能使临床护理顺利进行。

2.1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

儿科中的患者都是非常特殊的群体,生理和心理都还不健全。整体护理中,就需要医护人员不仅要对患儿的心理表现进行心理护理,同时也要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进行护理。高平市人民医院周晓琴对468例患儿,年龄均在14岁以下,包括小儿肾病综合症38例,小儿肺炎300例,腹泻19例,新生儿78例,其他33例。全部病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过程中均恰当的实施了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第一印象、培养语言沟通技巧、掌握患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等等,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准确观察患儿的心理特点,不断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要求,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完善儿科的整体护理水平。

2.2心理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

外科手术操作较多,风险性大,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许多人面对手术,总存在不安,恐惧的心理;手术后,患者又由于手术的刺激、出血、疼痛而精神高度紧张。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89医院骨科创伤中心对2002年3月—2004年7月21例外伤性截肢患者施行心理护理,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37.8岁,截肢部位:上肢5例,下肢14例,双下肢2例。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确立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及其评价,最终得出:在治疗中对患者适时运用心理护理,其实质就是从心理、社会因素着手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促进康复。截肢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其功能康复训练,可缓冲他们的紧张情绪,使他们走出自身的误区,走出孤独、恐惧、焦虑不安的境地,正视疾病、无畏残疾、心情舒畅,对未来生活继续充满信心和勇气,与正常人的生活融为—体。

2.3心理护理在内科中的应用

内科慢性病患者居多,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一旦明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病人,由于饱受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常常有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因此,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据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医院统计分析,通过在内科病房整体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内科病房中,具有疑虑心理的患者从70%减少到1%—2%,具有抗药心理从35%降至5%。通过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有针对的开导,及时消除不利于治疗的心态,把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治疗效果有显著的提高。

2.4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妇产科里,患者都是女性,女性的性格特点较男性更为柔弱,顾虑心较重,对周围环境的改变、疾病的带来痛苦、周围人员的言语举止都较为敏感,入院后,患者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害怕、恐惧、忧虑、多疑,烦躁不安,多愁善感等心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上述症状,使患者早日康复。

茌平县人民医院周四清研究表明,剖宫产术中,针对2003年1月—12月的596例剖宫产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实施了整体护理,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不仅增加了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还将母婴的危险减小到最低,有效降低了伤残儿的出生。

2.5心理护理在临终护理中的应用

临终护理,是指病人处于疾病末期,癌症晚期,治疗不再生效、死亡即将来临之际,使他们在有生的日子里过的舒适和有意义.并帮助家属解除抑郁和悲痛所提供的全面、周到的护理。随着我国整体护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临终护理范围扩大,护理对象不仅包括住院的重危患者,也包括昏迷、失去交谈能力、存活不到24h的重危患者及其亲属。

临终阶段,以医疗为主转变为对症护理为主,以治疗疾病转变为关怀病人。因此,心理护理扮演主要角色。临终阶段的病人多数都是神志清楚,思维正常,周到的护理,可让他们从容地、庄严地接受死亡的来临。这就需要护士们高标准的服务,使临终者得到最大关怀、安慰、鼓励、照颐,以最佳的护理减少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满足患者身心需要,维护其尊严,并动员家属共同做好护理工作,让病人平静、舒适地度过一生最后的时刻,安详离去。

综上所述,从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的应用情况来看,心理护理具有广泛性、情境性和个体性。它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成分贯穿整体护理的始终。广泛性体现在它在医疗过程中无处不在,小至病程的整个过程,大到由医院到社区和家庭;情境性性体现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都需要恰当的心理护理参与;个体性表现在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患者,心理护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从在临床护理的应用情况来看,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可以顺利实施的奠基石。如果没有心理护理,整体护理中的各个环节就会脱节,就失去了“以病人为中心”这个最根本的目标。从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应用情况来看,心理护理的实施,明显改善了医护关系,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和劳务负担,的确让许多患者远离了疾病,走向了健康。

(二)两种试验的基本操作步骤的区别

通过对上述两种试验的过程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动物胶重量法的试验步骤较为繁琐和复杂,且试验过程较长,不利于掌握。总结后发现,在本文中采用动物胶重量法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共涉及了十五种试剂,经历了八个试验步骤,总耗时约为八至十个小时,其中结果显现时间为两个小时左右,而硅钼蓝光度法则仅用了八种试剂,经历了三个试验步骤,总时长为两到三个小时,结果显现阶段仅需十分钟,对比结果显示硅钼蓝光度法试验具有试验步骤相对简化,操作过程简单,试验耗时短等特点,这样采用硅钼蓝光度法对岩石和矿物中的低含量硅进行测定,不仅有利于技术员的学习和操作,也一定程度上试验的效率和准确率的提高。

(二)两种试验的最终试验结果差异

动物胶重量法的硅含量的检测结果并不能直接得出,需要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试验后的二氧化硅的含量,然后根据化学元素中的质量比推算出式样中的硅含量,这种试验结果的表达形式不仅不够直观,而且误差还比较大,并且在试验中我们看到,经动物胶重量法测定的硅含量的是存在一定的允许误差的,因为试验原理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硅酸胶体过滤时会穿过滤纸,使低含量硅的测定结果偏低,所以这种允差是对滤纸上遗留的硅酸含量的补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试验结果的形成是不够科学的。

而硅钼蓝光度法则不同,其试验结果快速准确,试验中的步骤并没有导致硅的不正当流失,并经检验结果中存在的误差都在国际允差范围内。所以,通过对两种试验方法的最终试验结果的对比,硅钼蓝光度法还是远远优于动物胶重量法的。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动物重量法和硅钼蓝光度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岩石矿物中的低含量硅进行试验分析,我们看到这两种试验无论是从原理、步骤还是结果上都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的,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硅钼蓝光度法都要优于传统的动物重量法,具体表现为试验的操作更加简便易行,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也较高,并且其试验中剩余的试剂还可以进行其他化学元素的检验。所以,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硅钼蓝光度法是一种更加适合的硅含量的检测方法,尤其适用于低含量的岩石矿物中的硅检测,必将在日后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以上仅为笔者拙见,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护理研究篇(8)

EBP是依据科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是指整合病人主、客观资料与科学研究证据为最佳状态。[3]它既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又是护理学发展的必然。服务对象的需求即是EBP的外在动力:医疗费用支付者时刻关注所付费用与所享有的护理措施是否等值;便捷的医疗条件为病人提供了多重选择就医的机会;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疾病过程、治疗知识的了解。所有这些都对护理实践的科学方法和实际价值提出更高要求。[4]护士介入EBP的必然性即内在动力在于:医学问题和医疗干预中的护士参与;护理问题和护理干预;描述问题、干预和结果的规范化语言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解决病人健康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医疗、护理问题和循证实践的结合。最好的护理研究证据不仅可以否定曾经已被接受的临床护理措施,也将随时可被更强、更准确、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新证据取代。[5]

1998年加拿大与英国共同创刊了《循证护理》杂志(《Ev-idenceBasedNursing》)。Internet出现介绍EBN的网站[6]和Online杂志(如:),提供EBN研究新进展,并共同讨论。各种循证实践、循证研究、循证指导已在各大学、护理中心、大医院开展,大多数护士长、研究者、教育者和质控部门都已信奉EBN。

2EBN促进独立护理学科体系形成

护理学虽然受到世人和有志之士的关注,但就学科而言,有许多护理手段仍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与经验阶段,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存在错误的观点与方法。Cathryn[7]说:直至8年前当病人骨隆突处受压发红(褥疮早期),护士还去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这种治疗当时很普遍。但随着研究进展,按摩压红局部的效果彻底相反。按摩皮肤,实际上损伤组织,护士必须停止这种实践,这是研究的结果。真田弘美经过7年的研究,开发出褥疮防治标准,按此标准护理术后和临终病人,使褥疮发生率分别从9%、50%下降至0和10.5%。[8]由此可见,EBN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现在许多医院的护理部已将临床实践中应用的疼痛护理、妊娠护理、皮肤护理、卧床护理、术后运动、病人自理技术列为研究对象。我们的每一次临床实践都应有科学的研究证据作指导。我们必须承担起———为护理活动结果负责的职业护士基本职责。[9]

印第安洲大学Asther教授说:对我来说,EBN意味着护士再也不是侍女,经过多年努力,护理学科已经争取到不同团体的尊敬,我们所做临床护理措施的事情来源于护士所做的研究结果,没有EBN,我们将滑回过去:“护士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所做的任何护理实践的依据。”[1]EBN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是高科技时代,护理顺应时展的必然产物。它是新的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工作模式。EBP为护士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有效,最新型的护理提供了机遇,从而取得最佳的临床护理效果。通过应用证据使最好的实践代替现有的实践,使得护理保持与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进步的一致性,保持护理学科的活力。

3循证护理实践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护士面对病人的资料无法正确判断;面对护理问题缺乏正确的、有科学依据的措施。EBP从临床护理问题出发,经过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论证,提出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通过系统评价在临床专家的指导下运用于临床实践。[10]EBP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3.1医院与大学(EBP支持系统)的密切合作[11]

随着EBN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问题期待研究证据,大量护理科研工作者的涌现,使护理学形成一种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在许多著名的大学、护理中心(如CSM中心的资源部),都有从事研究各种复杂护理问题的科研组。他们与许多学科的研究组一道工作去研究改善疼痛护理,护理干预、PACU护理、护理观察、病人满意度等以临床需求为研究目标的工作。[12]因此,研究者、临床专家、护士应该是EBN研究密切的合作者。大多数护士长强调研究与实践之间需要密切的协作与联系,她们认为这种联系必须建立在两个难得的而又相互补偿的方式上。首先研究者与实践者必须在研究重点上合作。[13]因为护士直接提供护理,能以最好的角度提出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答。其次,实践者(临床护士)需要很好地应用护理研究,以确定更加循证的实践。这种协作包含每年的交流会和研讨会;护士与作者交流以及网络传播。维持这样的合作有助于研究结果更快速地运用于临床,最终病人获益。

3.2系统评价[14](Systematicreview)

EBN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对大量纷杂的研究信息的科学处理。集合单个样本量不大的实践联合起来进行分析,减少偏倚。它不同于一般的综述,是一种临床研究方法。它全面收集相关的所有研究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筛选出质量合格标准者,进行定量分析、合成和统计学处理,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的过程。[15]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的Cochrane协作网,旨在通过制作、保存和更新循证护理研究中的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帮助医务工作者制定遵循证据的决策。[16]

3.3临床护理专家的新使命

在过去的几年里临床研究、健康服务研究、护理质量研究等所有护理焦点问题的研究有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但是由于研究者的语言充满了RCTs术语,统计分析繁杂的描述,加之护士每天在临床工作10~12h很少有时间去评价这一复杂的研究,致使这些研究难以发现、翻译并引入临床实践。许多护理经理还看不到他的护士与病人共同出席最新疼痛管理技术会议的重要性,因此把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还必须有许多重要的中间环节。现在许多医院的临床教育者或临床护理专家已经担当了这一使命,他们负责发现、理解、翻译和执行护理研究结果,然后与科研组一道去拟定能被护士使用的要素,或用CD-ROM模拟训练指导临床护士去进行临床实践。标准化的研究结果易使临床护士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循证实践也能像某个护士阅读某一实践学说综述一样简单。[9]

3.4临床护理实践者

护士最终将EBP合理地运用病人身上。要求护士具有EBN素质,即能理解、接受科研证据,又能运用自身所具有EBN技能,整合病人复杂的资料与真实可靠的证据,尽量减少不确切或错误的决策,才能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方案。循证护理的倡导者Nancy[1]说“临床护士如果关心的是临床工作,那么必须涉及循证护理。每个护士必须承诺为了护理实践而作为EBN‘用户’”。护士发现和使用科学文献,以减少与临床决策的不确定性,对临床护士提出更高要求。[17]

3.5效果评价

EBP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效果评价反馈有助于护理研究质量提高,使得EBP更丰富、更确切。EBP并不单指利用系统评价后的护理文献作为制订护理措施的依据,还指利用医院现有的各种诊断、监护、治疗仪器的客观指标为制订护理计划的依据,并依据临床客观指标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18]

护理研究篇(9)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参考文献资料,并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咨询多位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自制《护理专业研究生创新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请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内容效度指数为0.821,Cronbach'sα系数为0.809。问卷由83个条目组成,共3部分,即: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所在年级、研究方向、学位选择方式等14个条目;②创新能力现状:包括思维特征、个性特征、行为特征、知识构建4个维度,共33个条目;③影响因素:包含学习行为、学习目的、导师指导工作评价、课余活动、培养工作评价、与导师交往、研究工作评价、与同学、家人及导师沟通、目前状况9个维度,共36个条目。问卷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关问题,选项分为“不符合”至“符合”4级,分别计1~4分。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中各个维度的得分为该维度各条目总均分,各维度满分为4分。基本特征中各个维度的分数之和为创新能力总分,满分为16分。

1.2.2调查方法研究者与各护理学院联系,取得配合。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问卷发给学院研究生教学主管人员,由其将问卷发放至在读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回收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169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7.04%。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64名,年龄22~41(25.32±2.84)岁。其中女性161名,占98.17%名;男性3名,占1.83%。涉及AIDS护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心理、肿瘤、助产等51个研究方向,其中排前5位的是:护理教育27名,占16.46%;临床护理17名,占10.37%;社区护理17名,占10.37%;老年护理15名,占9.15%;护理心理12名,占7.32%。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2.2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2;各维度得分排序后两位的条目见表3。

2.3不同特征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同特征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2.4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以创新能力得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方式:所在年级(其他=0,研究生1年级=1,研究生2年级=2,研究生3年级=3);是否获得执业资格证(已获得=4,通过但未拿到证书=3,未通过=2,未参加考试=1);学位选择方式(专业学位=0,0,1;科学学位=1,0,0;调剂=0,0,0;其他=0,1,0);影响因素中的项目原值代入。

3讨论

3.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一般表2结果显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为(11.59±1.17)分,满分为16分。从各个维度分析,知识构建和思维特征两个维度得分较高,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得分较低。创新能力4个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护理研究生缺乏提出新颖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烈好奇心、探求未知的勇气和精神、向他人求助的习惯和质疑批判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保守性和“以过去为定向”的特征,是一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在此文化模式指导下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必然导致研究生因循守旧、不主动尝试新的方式和涉足未知的领域,以致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严重不足。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忽略加强团结合作意识,导致了研究生没有向他人求助的习惯。研究生教育者要多研究和学习护理事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注重培养研究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提出新颖的解决办法。思想创新是一种挑战、一种超越,要尊重与鼓励研究生的挑战性,使研究生敢于向经典挑战、向世俗挑战。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研究生的个性,允许其个性的充分发扬,同时注重其合作共赢意识的培养。

3.2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包含经常主动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学习工作超过8h、阅读专业外书籍、对自己有新要求和新目标,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呈正相关(P<0.01)。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研究生通过主动查阅文献能获得大量学科相关的信息,开拓思路、受到启迪,提高发现新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学习的核心,一切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思维。导师可通过要求研究生定期进行阅读报告和阅读心得交流会引导研究生查阅文献、阅读学科外书籍;通过经常性的提问和讨论启发性的问题,多给研究生自主决策的机会,鼓励其与自己辩论来培养研究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品格。

3.2.2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包括为成为护理事业各领域的领导者奠定基础、成为护理教育专家奠定基础、成为临床护理专家奠定基础、获得更高一级学位、获得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待遇、确定未来发展方向7个条目,与创新能力呈正相关(P<0.01)。积极的学习目的有利于研究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提高主动性,因而促进研究生能力的提高。护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设“护理事业风云人物”专题课和邀请“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给研究生讲座,鼓励研究生竖立远大的志向,培养研究生创新的高度责任感和有所作为的自觉意识。

3.2.3学位选择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调剂到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显著低于选择科学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调剂专业的研究生因为护士职业成就感不强,对护士地位的提高、护理事业的发展没有希望,导致其创新能力较低。护理人员对专业的认可和专业价值观的坚定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护理事业最新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激发学生提高护理人员地位和彻底改变护理事业面貌的强烈责任感。通过强化教师的“主阵地”功效,以其对专业尊重笃信、敬业奉献及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知识结构感染和影响护生,提升其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护理研究篇(10)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21-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护理模式的形成,现代社会对护士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高学历的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模式不够专业和规范。需要护理同行们继续研究探讨,寻找适合护理专业的硕士培养模式。为此,本研究通过对11名不同院校的护理硕士进行深入访谈,寻找护理硕士的培养问题,为更好地培养护理硕士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选择陕西省、广东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5所院校的11名护理学专业全日制在读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清晰,愿意参与本研究,其中男3人,女8人。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主题呈现,即资料达到饱和为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的收集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个体化深入访谈形式收集资料。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制定出访谈提纲,并向研究对象介绍研究目的、内容和录音。访谈前受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为受访者编号保护个人隐私、访谈资料存档,以备后期查阅。受访时间地点由受访者制定,访谈时间30~60分钟,以受访者谈完自己的想法,不出现新信息为原则。5名研究对象采取网络访谈,其余6人均采用面对面访谈。访谈中均采取录音、笔录和及时回忆等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同时对受访者的观点及时澄清、确认、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1.2.2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访谈结束后,由研究者两人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将录音转换成文字,仔细阅读所有资料,提炼重要信息并汇集编码,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并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确保访谈资料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社会对护理硕士认识有限

研究生D:自从告诉别人我考上研究生后,别人都问我是什么专业,我说是护理专业后,别人都觉得不理解,护士还要上研究生吗,很不理解。研究生H:“我刚到医院工作时压力很大,我是医院第一个护理硕士,同事们都持观望态度看着我,因为我是护理硕士,他们觉得我应该样样都行,本科生看几遍才让动手的操作,我看一遍就让我做,如果我手脚不麻利点,好的同事会问硕士期间有没有下临床,直接点的同事直接对我的能力甚至对护理硕士的含金量产生质疑。”

2.2 培养目标不具体、培养方向不明确

研究生A:别人经常会问我的方向是什么,我经常不知如何说,只好把我的研究课题跟别人说,觉得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上硕士提高了什么专业知识和水平。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其核心是培养临床护理专家[1]。

2.3 师资队伍学历层次不齐,专业多样

研究生C抱怨:我的导师是年龄偏大,在医院工作,我的硕士课题是自已选的,老师在设计方面和专业方面能够指导的不够深入,导致自己有时候不知道该去请教谁。研究生D:我是专业型硕士,3年硕士期间有一半的时间在医院度过,感觉是放养,只要每天照常上班干活,没人管你有没有学到东西。国内某些高校的护理导师有部分是临床专业或基础学科专业,对于护理专业的理解和学习不够深入;另外高校中的部分导师是本科学历,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导致高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尤其现阶段,我们的护理硕士可以招收专业型硕士,这些硕士和临床医学的学生一样,都需要至少18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从而就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临床带教老师,然而临床一线的有经验的护士学历大多是中专或大专起点,难以满足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带教需求,严重影响专业型护理硕士的整体素质[2]。

2.4 课程设置不配套

研究生E、F、G:我们硕士期间所学课程和其他医学专业的研究一样,是上大班课,不管是公共课还是选修课都没有对护理专业进行侧重,而且没有专业必修课,导致课程不能针对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生H:我是毕业生,去应聘时因为试讲没有讲好而被淘汰,所以觉得科研型硕士要开设教育学相关课程。目前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一般是按照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模式进行培养,由各院校规定学生总的修业年限和学时数,毕业后颁发医学硕士学位证书。导致其课程大多依附于临床医学课程,多为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范围窄、跨学科课程少,护理专业的特色没有体现[3]。

2.5 研究生补助没有落实

研究生H、I、J:我们是专业型护理硕士,我们在医院实习了18个,医院和学校都没有给予相应的补助,跟实习医生相比,我们落差太大,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现在很多院校都开始招收专业型护理硕士,这些硕士和临床医学的硕士一样,都需要至少18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所以学校要做好相应的稳定措施。

3 讨论

3.1 学校应重视护理研究生的培养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加,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应运而生,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学校应重视护理研究生的培养,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3.2 调整培养目标,重建培养模式

2011年护理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于此同时,我们护理学硕士培养应该从以前的通才教育转化为像临床医学一样的各专科教育,把硕士的培养方案更细化成各个专科,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培养方案,再联系实际制定出适合我国特色的培养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护理教育和临床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护理人才。尤其是专业型护理硕士,要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将课程和实习重新安排,不能像本科实习时“一刀切”的模式,除过公共科室外,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应的专科科室重点实习[4]。

3.3 重视建设和培养师资

学校要采用多种培训模式比如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合作培训模式、对外交流培训、脱产短期培训等来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另外,学校应鼓励临床带教教师努力提高学历水平,加强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在选拔教师时,也要把好“学历关”和“职称关”及丰富实践经验、热爱教学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护理教师队伍中来。

研究生教育是将护理事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和规模比较快,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目前国内的培养模式还很粗糙,不够完善,培养类型、目标、课程设置和管理等方面还尚待细化和规范。尤其随a着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数量逐渐增多,高校的护理教师已经饱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硕士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那专业型护理硕士的培养模式更需要各界专家及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护理硕士的培养一定会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为我国的护理事业提供更多高精尖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世正,徐桂华,王爱红,等.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SWOT分析[J].护理杂志,2011,28(11B):1-4.

上一篇: 保育员个人工作计划 下一篇: 多层次资本市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