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5:09

数码技术论文

数码技术论文篇(1)

二、数码工艺美术教育模式的实践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对效率、成本的追求总能带动相关技术或生产方式的革新。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国内外,已有很多企业应用了CNC及3D打印技术来完成工艺品、首饰品、家具、建筑装饰构件等的打样与生产工作,并且开发或利用了现有软件对接了设备,使设计与制作的结合有了可行性,也启迪着工艺美术教育模式的创新。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会很直接,解决办法相对也会粗陋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国内的企业都是安排操作机器设备的技工在绘制相关工艺美术品的图纸和软件输入工作。诚然,在国际分工线上、国内企业目前更多的是从事生产的部分,对设计与美术的要求不高,但这样的情况随着国家的产业调整不会持续多久。用技工代替工艺美术师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市场早晚会呼唤既有美术功底又有设计能力、即懂传统工艺美术技法又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的复合型工艺美术人才。哪怕是制作阶段,当前由技工来绘制JDP源文件(国内与CNC设备对接的绘图软件)时,他们的每一笔“刀路”(软件命令)就像画家的每一笔一样对作品的最终效果的呈现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但他们如何保证能完成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呢?我们认为,JDP源文件绘制无论是制作设计师的作品还是自己设计制作都应该具备完善的美学观念和专业设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工艺美术的现代化革新保持在美学与艺术的道路上并最终形成一门新兴的与科技产业紧密结合的专门美术类别——数码工艺美术。弥补市场对JDP绘制人才需求的缺口、改善相关设计人才结构是数码工艺美术专业的重任。该专业的建设目标是抓住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教育产业互动、教学模式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紧密对接国际先进的数字雕刻及3D打印艺术理念和技术,解决影响和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打造集设计、制作、实训为一体的数码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不断推动建筑装饰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应用领域及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领域的教学实训体系改革。该专业的建设紧跟社会需求、科技进步、行业潮流、国际趋势,充分对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进而前瞻性的提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水平,保证学生的能力“不落伍、跟的上、有特色、能创新”。在具体建设内容上,根据专业内涵建设需要,结合数码工艺美术特点,室内设计专业数码工艺美术实训基地将建设成由“一个中心、四个工作室”(即研发设计中心、木雕实训工作室、石雕实训工作室、金属雕刻实训工作室、3D打印实训工作室)组成的实训工作室群,前端培养学生研发设计能力,后端提升学生操作先进技术和设备制作工艺美术品的动手能力,从而构建成完整的教学实训体系。

数码技术论文篇(2)

随着图像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普通民用数码相机速度的加快,数码相机以越来越大的优势席卷整个民用相机市场。数码相机小巧、方便、易操作等特性自问世以来得到广大使用者的认可。所有这些条件的满足说明数码相机可以完成传统胶片相机所能做的任何工作,在某些用途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传统胶片相机,且不可替代。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它,开发它的功能,使其能最大限度的为我们服务。用数码相机拍摄普通照片的好处我们就不用多说了,这是有目共睹的。在城市中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喜欢在闲暇之余聊聊往事,随手也就翻开了那些记载着过去生活点滴的老照片,回忆往昔、感叹今朝。由于老照片存放的时间较长,在翻看老照片时,经常会发现照片上会有斑点、发黄严重的甚至残缺,但苦于没有底片或底片损坏使我们无法及时的对其进行修补,去专业照相馆修补价格又太贵,不经济。其实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数码相机快速方便的对这些老照片进行翻拍,然后再利用家中的计算机对其进行简单处理,一张张完好的老照片就又可以恢复原貌,使我们那些记载人生快乐、难忘的老照片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黄变坏。

1利用数码相机翻拍的优越性

我们知道家用数码相机小巧、方便携带、易使用。这些都为我们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提供了方便,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时,我们可以从LCD液晶显示屏上立时观看所拍摄的效果,若如不满意可随时删除重新拍摄,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可利用数码相机的夜景显示屏观察配光是否均匀,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光源均匀配光。以上这些优点都是从拍摄技术上说明利用数码相机翻拍的好处,其实利用数码相机翻拍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经济,在一般照相馆翻拍一张照片最低需要20元左右,而我们利用数码相机自己动手翻拍一张老照片只需要花费放大照片所需的价钱,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一门摄影技术,充分发挥了家用数码相机的功能。

2从传统翻拍技术的要求出发讨论数码翻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翻拍也成摹摄,是运用摄影技术将原件复制成照片的摄影技术。在传统翻拍中对硬件的要求包括高质量照相机,固定相机的三角架,近摄装置,滤光镜及各种照明光源。我们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民用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都较好,相机镜头可以达到要求,近摄装置的作用是增加像距达到增大成像倍率的目的,数码相机上有近摄模式转换按钮,翻拍时只要打开近摄模式既可。滤光镜的作用是为了恢复原来照片的真实颜色,我们可以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完成。三角架是为了在拍摄过程中稳定相机的,如果是摄影发烧友一般都有,价格也不贵,我们也可找其他物件加以替代,自制简易三角架。照明光源可以选日光,也可用家用台灯改装,将2个台灯对称分布在被拍物两侧,使其均匀配光,为了检测所配光源是否均匀照在被拍物上,我们拿一支笔立在被照片的中央,然后分别调整台灯位置使笔在台面两侧的投影长度、密度相同。在满足镜头、稳定装置、光源这三个基本条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数码翻拍了。

3用普通数码相机翻拍

拿到数码相机后,先现仔细阅读说明书,查找微距拍摄的极限值,在极限范围内进行操作。

①找出需要翻拍的老照片,若照片上有灰尘,用干净毛刷轻轻将照片刷净,也可用电吹风将照片表面吹干净。

②把家用的茶几摆好位置,用深色的布扑在茶几面上,要铺放平整,将照片平放在上面,被翻拍照片要放正(照片的四条边线与茶几的四条边平行),若照片不平整,可以拿玻璃板压住(选择普通透明无变形玻璃)。

③然后开始配光在茶几两侧放置台灯并使光源与茶几面成45度夹角对称分布在两侧(如下图所示)。

④打开数码相机电源开关,并在液晶显示屏上取景,牛鞭效应图按下微距拍摄模式按钮,将曝光模式转盘调到手动(M)上,分别调整光圈、快门参数,通常情况下选择大光圈(即小光圈系数),快门速度调为1/60秒或更低。

⑤在数码相机功能菜单中将数码变焦功能关闭,在拍摄模式下调节图像质量为精细,图像尺寸最大保证所拍摄的图像清晰且有较多的图像细节。调节ISO选项,若在室内灯光下翻拍将值选择为200,室外阳光下调为100。测光模式调为多分区测光或均匀测光模式。

⑥调节好相机参数后将相机固定在支架上,并使相机镜头主光轴垂直于被拍物,且正对被拍物中心位置。按如图所示位置布光,拿支笔或筷子观察调节配光是否均匀,或直接在液晶显示屏观察,微调配光直到其均匀分布。

准备工作做完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翻拍了(当然如果对照片质量要求不高,方便期间,在选择了微距模式后将曝光模式盘选为自动即可进行翻拍),但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自制的固定相机的支架不能上下垂直移动,方便期间我们可以将相机拿在手中在微距允许的范围内垂直上下微调,使图片整个画面刚好布满LCD液晶显示屏,且相机能自动清晰对焦。在这里还需强调一点被翻拍照片要放正,要求被翻拍照片的四条边线与LCD液晶显示屏的边框平行方可,所有这些做完以后,我们就可以按下快门进行翻拍。4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数码翻拍照片作后期处理,制作完美的图片效果

照片进行翻拍后,经常会发现翻拍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老照片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善或照片自身有缺损,出现掉角、污损、折痕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照片拍摄者的原因,照片在拍摄过程中出现红眼、曝光不足、曝光过度、偏色等,这些照片我们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后期数字化修复。利用家里的计算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对其修整,针对造成不同照片问题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照片进行修整、弥补缺陷,以达到完美的修复结果。

(1)去红眼。在修整红眼的具体做法有很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眼睛反光点的大小和位置,需要重复放大、缩小、反复变换,操作一定要细心,在眼球范围内将红眼去掉,变回正常眼睛。

(2)去污渍、折痕、补缺损。处理此类问题时可使用“印章工具”移动他,不停变换取样点,把折痕的地方覆盖上,直至将其修改的比较自然。而对于去除照片上的污渍和补全照片缺损时,也可采用此法,另外还可用“修复”功能采样取点修复此类问题。

(3)校正色彩。借助Photoshop的色彩校正功能,矫正照片的不足。

①曝光过度②曝光不足③偏色。对于这三类现象可以分别使用“图像”菜单中的“调整”选项下的“曲线”、“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等工具来调整,最终得到满意效果。

5普通数码翻拍应注意的问题

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利用数码翻拍的好处,而且效果非常好,尤其通过后期处理使其更加的完美。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首先就是光线的问题,在配光时关闭室内其他的光源,尽量在房屋中间位置进行翻拍,避免杂乱光线进入镜头。其次在翻拍时要保证相机稳定避免晃动,这就要求我们在翻拍时要固定好相机,在释放快门是最好采用自拍模式。最后在进行后期处理时,在选择修复源点时要选择距离最近、颜色最接近的点,画笔直径的像素值要小,这样才能保证修复后的图片更真实完美。

数码技术论文篇(3)

2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

网络编码在网络数据通信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都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一些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展开了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并且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2.1网络协议结构

当前网络编码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部分还是在网络层方面,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有机结合,是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有一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网络编码如何有效结合协议结构中其他协议层,例如网络编码与MAC层协议或者与传送层TCP协议等等的结合问题。因为网络编码的特性与传统网络数据通信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不更改已普遍应用的传统网络协议,将网络编码与其融合将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例如,它们之间的兼容性、网络编码对网络协议结构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后来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研究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提供了框架性借鉴,使得网络编码能够与传统的网络协议有机融合,提高网络通信性能。

2.2数据传送模型

网络编码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数据智能化处理,这主要是通过对编码策略的设计来实现,而码构造算法是编码策略设计的基础。码构造算法主要是针对网络中间结点的编码方式,它需要保证目的结点能够有效识别出传递的编码信息并进行正确解码。所以码构造算法包含了编码和解码两个内容,并且要求其算法复杂程度低,易于实施应用。码构造算法主要有三种:代数型、线性型、随机型。线性网络编码能将中间结点接受的各路信息进行线性组合,这种编码运算较简单,所以得到了普遍应用。

2.3路由协议

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的传递效率和性能,它是能够将网络编码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基础,而且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为以后开发新的网络提供借鉴和指导。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独立路由协议和编码感知的路由协议,它们主要的不同点是路由协议产生的过程中能否主动编码,也就是说路由协议是否能够提高编码的利用效率。

2.4数据传输性能保障机制

实际应用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数据传输的突然性和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例如造成数据丢失或者传输延迟等。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技术的开发应该结合实际的网络环境,研究出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的保障机制和编码策略,尤其需要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和保证数据可靠传输。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中,利用QoS保证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已研究出来几个解决方案,比如建立数据延迟时间的模型,从模型中找出延迟的解决方案;利用多速率编码器来分析各路中传输速率不同的数据,从而减小数据在编码器中的传输时间。

数码技术论文篇(4)

 

一、引言

所谓视频编码方式就是指通过特定的压缩技术,将某个视频格式的文件转换成另一种视频格式文件的方式。视频压缩发展到现在己有几十年的历史。1948年,Oliver提出了第一个编码理论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ingModulation,简称PCM);同年,Shannon的经典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首次提出了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概念;1959年,Shannon进一步确立了码率失真理论;而Berger在1971年所著的《信息率失真理论》一书则对率失真理论做了系统地论述和扩展;以上各项工作奠定了信息编码的理论基础。

二、AVS基本介绍

AVS是基于我国创新技术和部分公开技术的自主标准,技术方案简洁,芯片实现复杂度低,达到了第二代标准的最高水平;而且,AVS通过简洁的一站式许可政策,是开放式制订的国家、国际标准,易于推广;此外,AVS是一套包含系统、视频、音频、媒体版权管理在内的完整标准体系,为数字音视频产业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综上所述,AVS可称第二代信源标准的上选。

图1AVS视频编码器框图

三、AVS主要技术

AVS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8x8整数变换量化技术、帧内预测、半像素与1/4精度像素插值、特殊的帧间预测运动补偿、二维熵编码、去块效应环内滤波等:

1.整数变换量化:AVS为了避开H.264的专利问题,选择了以往标准广泛采用的8×8变换,这样可以在16位处理器上无失配地实现。AVS采用的64级量化,可以完全适应不同的应用和业务对码率和质量的要求。目前AVS所采用的8x8变换与量化方案大大降低了芯片的实现难度。

2.帧内预测:AVS采用的帧内预测技术,是用相邻块的像素预测当前块,同时采用代表空间域纹理方向的多种预测模式。AVS亮度和色度帧内预测都是以8x8块为单位的。亮度块采用5种预测模式,色度块采用4种预测模式,而这4种模式中有3种和亮度块的预测模式相同。在编码质量相当的前提下,AVS采用较少的预测模式,使方案更加简洁、实现的复杂度大为降低。

3.帧间预测运动补偿:帧间运动补偿编码是混合编码技术框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AVS标准采用了16×16,16×8,8×16和8×84种用于运动补偿的宏块模式,去除了MPEG-4AVC/H.264标准中的8×4,4×8,4×4的块模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刻画物体运动,提高运动搜索的准确性。

4.半像素与1/4精度像素插值:AVS通过4抽头滤波器(-1,5,5,-1)得到半像素点,再通过4抽头滤波器(1,7,7,1)和均值滤波器得到1/4像素点,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减少插值所需要的参考像素点,减小了数据存取带宽需求,这在高分辨率视频压缩应用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5.预测模式:AVS的B帧双向预测使用了直接模式、对称模式和跳跃模式。使用对称模式时,码流只需要传送前向运动矢量,后向运动矢量可由前向运动矢量导出,从而节省后向运动矢量的编码开销;对于直接模式,前块的前、后向运动矢量都是由后向参考图像相应位置块的运动矢量按比例分配导出,因此也可以节省运动矢量的编码开销;跳跃模式的运动矢量导出方法和直接模式的相同,跳跃模式编码块都不编码运动补偿的残差,也不传送运动矢量,即该模式下宏块只需要传输模式信号则可。

6.二维熵编码:AVS熵编码采用自适应变长编码技术。在AVS熵编码过程中,定长码用来编码具有均匀分布的语法元素,指数哥伦布码用以编码可变概率分布的语法元素。采用指数哥伦布码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它的硬件复杂度比较低,可以根据闭合公式解析码字,无需查表;另一方面,它可以根据编码元素的概率分布灵活确定k阶指数哥伦布码编码,如果k选得恰当,编码效率可以逼近信息熵。预测残差的块变换系数后,经扫描形成(level、run)对串,level、run不是独立事件,而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AVS中level、run采用二维联合编码,并根据当前level、run的不同概率分布趋势,自适应改变指数哥伦布码的阶数。

四、总结与展望

目前AVS技术可实现标准清晰度、相当清晰度、低清晰度等不同格式视频的压缩,但针对此类应用的压缩效率还有待不断提高,这应当是AVS视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点所在:着力AVS编解码的实际应用研究,优化AVS运动搜索算法,提高AVS解码速度,从而推动我国数字音视频标准AVS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亮 AVS先进编码技术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数码技术论文篇(5)

就本体而言,任何一个画种都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所谓数码画艺术就是一门借助于数码技术手段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然而与数码画相关的技术到底有哪些,传统绘画的技术、机械复制的动画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关系如何?目前理论界尚没有做出明确和系统的回答,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什么是数码画以及数码画所涵盖的艺术类型究竟有哪些。本文重点从后现代性技术视野下对数码画的技术展开阐述。

一、后现代性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限定

界定数码画首先要对数码画艺术中的技术因素进行界定,这一技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前现代技术,机械复制的现代技术,我们把它定位在后现代性技术。在西方的艺术史长河中,技术因素是直到现代社会才充分重视起来的。

在现代之前,由于生产力落后,和艺术相关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一直比较低,所以在思想家的眼中艺术的本质更多地是和历史、理念、精神、信仰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而人类进人现代社会以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品从制作、传播到接受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能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关于此,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理论尤其值得重视,哈佛大学的学者林赛·沃特斯这样概括本雅明的理论:“艺术作品中没有一个突然出现并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的艺术创造者;相反,那儿却有一个机器,它与人一起创造了如电影和摇滚乐等一些思想高超的人宁愿其流产的艺术形式。这其中,隐含的话语是有一种技术(那是代表机器的技术)参与了艺术品的创作,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中的技术自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人的“肉体”为基础的“技艺”,即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技能二是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系统”,前者是主体所具备的技能技巧,后者是指人类社会发明的机器所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扩张自己的技能技巧,它是独立于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技术体系。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被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进步)。或者说被“科学化”的技艺构成了数码画的技术系统。应该说,数码画技术的这两种含义是统一的,因为技术系统的功能应该是人类自身技艺的延续和拓展,就像麦克卢汉所说的,技术是人的延伸,人是技术的主人。因此在技术现代性的背景下,数码画的技术已非传统绘画的“肉体技艺”,而是包含了“机器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系统以及后现代的数字仿真技术系统,本文论述的重点不是前现代的“肉体技艺”,也不是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而是与数码画相关后现代的计算机的技术,它涉及到数码画的创作、传播与接受环节。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数码画的制作(生产)技术,包括类传统绘画技术(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三维技术、动画技术等二是数码画的传播技术(网络等技术);三是数码画的接受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等)。

生产数码画的技术,数码画技术的核心是其创作(制作、生产)技术,即数码画的创作者在创作数码画时使用的技术,它能够直接造成数码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及类型。它实际上包含了接受环节与大众互动的技术以及在创作环节与其他画家或大众互动的技术,在创作数码画的时候同样也要考虑到数码画的传播环节与接受环节对数码画创作技术上的限制。

1.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

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艺术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和挑战。在视觉艺术领域数字艺术迅速成长和壮大,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形态。数字艺术以崭新的理念和多样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迷人魅力,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数字图形图像的研究和表现领域还存在着一种以模拟传统绘画风格为目标的技术和艺术,它在满足艺术应用领域需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留恋之情。对传统绘画的数字仿真,专业名称叫“非真实渲染”,又叫“非照片真实感绘制”,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具有照片般真实感,而具有传统手绘风格的图形的技术。非真实渲染以模拟传统绘画效果作为自己的目标,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想将它与传统艺术进行比较,非真实渲染和传统手绘都是在二维平面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特征总体来说是一致的,而且,非真实渲染就是把模拟传统手绘的效果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正是非真实渲染技术所孜孜以求的。

2.基于三维建模的模拟绘画技术

传统绘画中由于透视规律的发现大师们创作出了在二维平面中描绘深度空间的杰出作品,数码画中的三维技术则虚拟性的统摄下创造了类似雕塑圆雕的全方位的空间效果,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数码画,这进一步拓展了绘画表现的空间,三维技术是数码画的一项主要专业技术,应用三维软件建模后再导入绘画软件,可以在三维的空间中实现模拟绘画的效果,或者在三维软件建模后直接渲染出绘画效果,目前在创建的三维模型上可以渲染出国画等画种的效果,至于渲染的其他更多更好的绘画效果有待于软件师和画家们的共同努力。

3.计算机动画技术

计算机动画技术是指使画面由单纯的静止状态流动起来的的技术,包括二维、三维技术,一般来说,按电脑软件在动画制作中的分类,电脑动画有电脑辅助动画和造型动画两种。电脑辅助动画属于二维动画,造型动画属于三维动画。电脑动画的产生大致有这样几个程序:(1)关键帧(原画)的产生;(2)中间画的生成;(3)分层制作合成;(4)着色;(5)预演。传统的数字动画就是静图的连续播放,而新的动画技术允许通过各种特殊的插值技术产生动画系列,flas甚至允许用户互动,动画给数码画带来了新的有别于传统绘画的面貌,数码画不仅需要动,而且动的技术是数码画的核心技术之一。

4.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数码画的素材可以包括数码化的传统绘画,也可以包括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绘制的图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素材都可以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和重新布局。一般意义上,照片和电视扫描片等现有图片的修改或解释称为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 )。尽管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中所使用的技术有所重叠,但两种领域着重于不同的操作。计算机图形学中,计算机用来生成图形;而图形处理技术用来改善图片质量、分析图像或为机器人应用识别可视图案。然而,图像处理技术经常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也频繁应用于图像处理。数码画的生成和修改(包括构图)都经常应用到这种技术。这也是数码画与传统绘画的区别,就是说数码画不一定是“画的”或者说“绘的”,它可以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生成处理出来的,目前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数码画制作之中。

5.基于创作的互动技术及基于创作在接受环节的互动技术

(1).媒介的发展导致了媒介的革命。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就伴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采用新的表现载体,不断地刺激人类的视觉感官,挖掘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信息社会最大的科技革命就是人类对信息的接受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所以艺术创作主体、客体与创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艺术对象既可以是欣赏者,又可以直接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这就需要在创作环节互动技术的支撑,艺术家和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在创作上进行互动,艺术家必须预先考虑到艺术品在欣赏的时候与观众的互动而在创作时就把这种互动技术包含在数码画的作品之中。艺术对象与创作客体之间不再是被动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关系。互动比之前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深化了艺术创作对象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客体愈加智能化、人性化,它越来越渴望扮演人类的角色,从而与创作对象以及接收对象之间建构了一种人际关系。

(2).传播数码画的技术,任何数码画作品都还原成相应的艺术信息,最终是数码性,二元性,是0和1的组合,那么数码画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就可以被还原成信息传播过程。所以,传媒技术对数码画这一艺术范式的形成具有革命的作用,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机械媒介将艺术的存在普及并强加在人们头上,因此越来越有必要研究传播对社会的功能和影响。

数码技术论文篇(6)

就本体而言,任何一个画种都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所谓数码画艺术就是一门借助于数码技术手段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然而与数码画相关的技术到底有哪些,传统绘画的技术、机械复制的动画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关系如何?目前理论界尚没有做出明确和系统的回答,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什么是数码画以及数码画所涵盖的艺术类型究竟有哪些。本文重点从后现代性技术视野下对数码画的技术展开阐述。

一、后现代性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限定

界定数码画首先要对数码画艺术中的技术因素进行界定,这一技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前现代技术,机械复制的现代技术,我们把它定位在后现代性技术。在西方的艺术史长河中,技术因素是直到现代社会才充分重视起来的。

在现代之前,由于生产力落后,和艺术相关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一直比较低,所以在思想家的眼中艺术的本质更多地是和历史、理念、精神、信仰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而人类进人现代社会以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品从制作、传播到接受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能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关于此,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理论尤其值得重视,哈佛大学的学者林赛·沃特斯这样概括本雅明的理论:“艺术作品中没有一个突然出现并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的艺术创造者;相反,那儿却有一个机器,它与人一起创造了如电影和摇滚乐等一些思想高超的人宁愿其流产的艺术形式。这其中,隐含的话语是有一种技术(那是代表机器的技术)参与了艺术品的创作,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中的技术自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人的“肉体”为基础的“技艺”,即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技能二是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系统”,前者是主体所具备的技能技巧,后者是指人类社会发明的机器所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扩张自己的技能技巧,它是独立于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技术体系。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被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进步)。或者说被“科学化”的技艺构成了数码画的技术系统。应该说,数码画技术的这两种含义是统一的,因为技术系统的功能应该是人类自身技艺的延续和拓展,就像麦克卢汉所说的,技术是人的延伸,人是技术的主人。因此在技术现代性的背景下,数码画的技术已非传统绘画的“肉体技艺”,而是包含了“机器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系统以及后现代的数字仿真技术系统,本文论述的重点不是前现代的“肉体技艺”,也不是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而是与数码画相关后现代的计算机的技术,它涉及到数码画的创作、传播与接受环节。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数码画的制作(生产)技术,包括类传统绘画技术(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三维技术、动画技术等二是数码画的传播技术(网络等技术);三是数码画的接受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等)。

生产数码画的技术,数码画技术的核心是其创作(制作、生产)技术,即数码画的创作者在创作数码画时使用的技术,它能够直接造成数码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及类型。它实际上包含了接受环节与大众互动的技术以及在创作环节与其他画家或大众互动的技术,在创作数码画的时候同样也要考虑到数码画的传播环节与接受环节对数码画创作技术上的限制。

1.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

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艺术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和挑战。在视觉艺术领域数字艺术迅速成长和壮大,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形态。数字艺术以崭新的理念和多样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迷人魅力,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数字图形图像的研究和表现领域还存在着一种以模拟传统绘画风格为目标的技术和艺术,它在满足艺术应用领域需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留恋之情。对传统绘画的数字仿真,专业名称叫“非真实渲染”,又叫“非照片真实感绘制”,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具有照片般真实感,而具有传统手绘风格的图形的技术。非真实渲染以模拟传统绘画效果作为自己的目标,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想将它与传统艺术进行比较,非真实渲染和传统手绘都是在二维平面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特征总体来说是一致的,而且,非真实渲染就是把模拟传统手绘的效果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正是非真实渲染技术所孜孜以求的。

2.基于三维建模的模拟绘画技术

传统绘画中由于透视规律的发现大师们创作出了在二维平面中描绘深度空间的杰出作品,数码画中的三维技术则虚拟性的统摄下创造了类似雕塑圆雕的全方位的空间效果,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数码画,这进一步拓展了绘画表现的空间,三维技术是数码画的一项主要专业技术,应用三维软件建模后再导入绘画软件,可以在三维的空间中实现模拟绘画的效果,或者在三维软件建模后直接渲染出绘画效果,目前在创建的三维模型上可以渲染出国画等画种的效果,至于渲染的其他更多更好的绘画效果有待于软件师和画家们的共同努力。

3.计算机动画技术

计算机动画技术是指使画面由单纯的静止状态流动起来的的技术,包括二维、三维技术,一般来说,按电脑软件在动画制作中的分类,电脑动画有电脑辅助动画和造型动画两种。电脑辅助动画属于二维动画,造型动画属于三维动画。电脑动画的产生大致有这样几个程序:(1)关键帧(原画)的产生;(2)中间画的生成;(3)分层制作合成;(4)着色;(5)预演。传统的数字动画就是静图的连续播放,而新的动画技术允许通过各种特殊的插值技术产生动画系列,Flash动画甚至允许用户互动,动画给数码画带来了新的有别于传统绘画的面貌,数码画不仅需要动,而且动的技术是数码画的核心技术之一。

4.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数码画的素材可以包括数码化的传统绘画,也可以包括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绘制的图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素材都可以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和重新布局。一般意义上,照片和电视扫描片等现有图片的修改或解释称为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 )。尽管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中所使用的技术有所重叠,但两种领域着重于不同的操作。计算机图形学中,计算机用来生成图形;而图形处理技术用来改善图片质量、分析图像或为机器人应用识别可视图案。然而,图像处理技术经常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也频繁应用于图像处理。数码画的生成和修改(包括构图)都经常应用到这种技术。这也是数码画与传统绘画的区别,就是说数码画不一定是“画的”或者说“绘的”,它可以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生成处理出来的,目前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数码画制作之中。

5.基于创作的互动技术及基于创作在接受环节的互动技术

(1).媒介的发展导致了媒介的革命。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就伴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采用新的表现载体,不断地刺激人类的视觉感官,挖掘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信息社会最大的科技革命就是人类对信息的接受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所以艺术创作主体、客体与创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艺术对象既可以是欣赏者,又可以直接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这就需要在创作环节互动技术的支撑,艺术家和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在创作上进行互动,艺术家必须预先考虑到艺术品在欣赏的时候与观众的互动而在创作时就把这种互动技术包含在数码画的作品之中。艺术对象与创作客体之间不再是被动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关系。互动比之前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深化了艺术创作对象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客体愈加智能化、人性化,它越来越渴望扮演人类的角色,从而与创作对象以及接收对象之间建构了一种人际关系。

(2).传播数码画的技术,任何数码画作品都还原成相应的艺术信息,最终是数码性,二元性,是0和1的组合,那么数码画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就可以被还原成信息传播过程。所以,传媒技术对数码画这一艺术范式的形成具有革命的作用,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机械媒介将艺术的存在普及并强加在人们头上,因此越来越有必要研究传播对社会的功能和影响。

数码技术论文篇(7)

文明在世界上广为传播,离不开书籍的功劳,但最终承载思想文明的是文字,是语言。很多语文教师授课时营造的优美的朗读情境动人心弦,给人一种震撼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至今,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仍然十分强调阅读、朗诵、演讲交流、写作等基本功,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借鉴使用。

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常采用讲授法讲解知识点,可能也引入了任务驱动、游戏法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但多数都忽视了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教材去理解领悟知识,忽视了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自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主导课堂,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学并自我发展。对于语文的经典教学方法,我是这样应用的。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了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丰富资料,然后提出与病毒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资料与教材,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找出了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阅读、合作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巧妙安排了几分钟的竞赛小演讲,通过对《网络应用中的安全》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如何从我做起,如何向家人、朋友、社会宣传网络安全对国家的影响。这样既让学生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培养了网络安全意识,同时还让学生开阔了思路、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借鉴数学学科的逻辑推理

数学学科是计算机学科的奠基学科之一,可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似乎成了一门与其他学科毫无瓜葛的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向其他学科教学借鉴的东西太少,课程整合也少,从而严重孤立了自己的学科。例如,数学教师授课的经典之处就是逻辑推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很让我们叹服,有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常发出感叹。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逻辑推理思想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讲授密码设置技巧时,我曾想过采取直接讲授法,但感觉这样直接讲出来太没有说服力,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想到了利用数学上的排列组合运算让学生自己去推导,经过严密的推理论证,得出结论。于是,我安排了如下几个问题:①可以设置密码的字符为0,2,…,9密码长度是1位,有多少种密码可能?②可以设置密码的字符为0,2,…,9,a,b…, z,密码长度是1位,有多少种密码可能?③可以设置密码的字符为0,2,…,9,a,b…, z,密码长度是6位,有多少种密码可能?通过类似的问题,我让学生应用排列组合知识推导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利用数学知识严密推理得出结论,记忆理解较深刻,远比直接讲授学科的实验验证效果好得多,也为后面的物理实验法做好了铺垫。

借鉴物理学科的实验验证

物理的经典思想之一就是通过实验验证预设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至今为止物理实验仍然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物理实验教学思想同样可以被借鉴到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应用的。对于上面密码设置的技巧和结论,我没有满足于仅用数学排列组合方法来逻辑推理得出,我又设置了两个实验,设想通过密码破解软件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如上结论。

实验1:从0开始猜测过滤所有可能的密码,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出结论(如表1)。

表1

表2

通过实验1的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密码越长,破解需要的时间也越长。逆向思维应用可以得出结论:设置密码越长越好。

到此为止应该说可以了,但是,我又提出了问题:是否密码很长了黑客破解的时间就越长了,是不是说密码就不能破解了?于是,我又安排了实验2。

实验2:改变策略技巧,开始猜测过滤所有的可能的密码,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出结论(如表2)。

通过实验2的数据分析,学生发现和上次破解的时间几乎是相等的,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让学生自己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即改变破解密码的技巧,可以缩短破解密码的时间。于是,逆向思维考虑,学生可以进而推导出深层次的结论:设置密码要注意大小写字母数字控制符号相混合设置,不要太简单且应定期更换。这个实验同时也说明了加密技术与解密技术是不断升级的,加密与反加密是一个不断对抗发展的现实进程。

这样,通过加密破解实验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结论,同时让学生了解了反加密(破解),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数据分析能力都有提升,印象深刻,这比我们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很多。

借鉴政治历史学科的时事史料

数码技术论文篇(8)

就本体而言,任何一个画种都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所谓数码画艺术就是一门借助于数码技术手段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然而与数码画相关的技术到底有哪些,传统绘画的技术、机械复制的动画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关系如何?目前理论界尚没有做出明确和系统的回答,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什么是数码画以及数码画所涵盖的艺术类型究竟有哪些。本文重点从后现代性技术视野下对数码画的技术展开阐述。

一、后现代性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限定

界定数码画首先要对数码画艺术中的技术因素进行界定,这一技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前现代技术,机械复制的现代技术,我们把它定位在后现代性技术。在西方的艺术史长河中,技术因素是直到现代社会才充分重视起来的。

在现代之前,由于生产力落后,和艺术相关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一直比较低,所以在思想家的眼中艺术的本质更多地是和历史、理念、精神、信仰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而人类进人现代社会以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品从制作、传播到接受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能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关于此,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理论尤其值得重视,哈佛大学的学者林赛·沃特斯这样概括本雅明的理论:“艺术作品中没有一个突然出现并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的艺术创造者;相反,那儿却有一个机器,它与人一起创造了如电影和摇滚乐等一些思想高超的人宁愿其流产的艺术形式。这其中,隐含的话语是有一种技术(那是代表机器的技术)参与了艺术品的创作,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中的技术自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人的“肉体”为基础的“技艺”,即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技能二是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系统”,前者是主体所具备的技能技巧,后者是指人类社会发明的机器所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扩张自己的技能技巧,它是独立于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技术体系。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被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进步)。或者说被“科学化”的技艺构成了数码画的技术系统。应该说,数码画技术的这两种含义是统一的,因为技术系统的功能应该是人类自身技艺的延续和拓展,就像麦克卢汉所说的,技术是人的延伸,人是技术的主人。因此在技术现代性的背景下,数码画的技术已非传统绘画的“肉体技艺”,而是包含了“机器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系统以及后现代的数字仿真技术系统,本文论述的重点不是前现代的“肉体技艺”,也不是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而是与数码画相关后现代的计算机的技术,它涉及到数码画的创作、传播与接受环节。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数码画的制作(生产)技术,包括类传统绘画技术(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三维技术、动画技术等二是数码画的传播技术(网络等技术);三是数码画的接受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等)。

    生产数码画的技术,数码画技术的核心是其创作(制作、生产)技术,即数码画的创作者在创作数码画时使用的技术,它能够直接造成数码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及类型。它实际上包含了接受环节与大众互动的技术以及在创作环节与其他画家或大众互动的技术,在创作数码画的时候同样也要考虑到数码画的传播环节与接受环节对数码画创作技术上的限制。

1.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

    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艺术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和挑战。在视觉艺术领域数字艺术迅速成长和壮大,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形态。数字艺术以崭新的理念和多样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迷人魅力,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数字图形图像的研究和表现领域还存在着一种以模拟传统绘画风格为目标的技术和艺术,它在满足艺术应用领域需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留恋之情。对传统绘画的数字仿真,专业名称叫“非真实渲染”,又叫“非照片真实感绘制”,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具有照片般真实感,而具有传统手绘风格的图形的技术。非真实渲染以模拟传统绘画效果作为自己的目标,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想将它与传统艺术进行比较,非真实渲染和传统手绘都是在二维平面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特征总体来说是一致的,而且,非真实渲染就是把模拟传统手绘的效果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正是非真实渲染技术所孜孜以求的。

   2.基于三维建模的模拟绘画技术

传统绘画中由于透视规律的发现大师们创作出了在二维平面中描绘深度空间的杰出作品,数码画中的三维技术则虚拟性的统摄下创造了类似雕塑圆雕的全方位的空间效果,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数码画,这进一步拓展了绘画表现的空间,三维技术是数码画的一项主要专业技术,应用三维软件建模后再导入绘画软件,可以在三维的空间中实现模拟绘画的效果,或者在三维软件建模后直接渲染出绘画效果,目前在创建的三维模型上可以渲染出国画等画种的效果,至于渲染的其他更多更好的绘画效果有待于软件师和画家们的共同努力。

   3.计算机动画技术

数码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密码学;信息安全;网络信息;数字签名

关于信息安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为了保护数据处理系统的安全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让软件数据、计算机硬件不会遭到恶意的更改和破坏,也不会出现信息的偶然泄露。其基本属性包括完整性、可审查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控性。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安全监控、密码理论、信息分析、应急处理等方方面面,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电子、通信、数学等多学科技术成果。毫无疑问,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是多学科技术的结晶。生活中,网络信息安全正面临多方面的的威胁,具有突发、无边界、隐蔽和蔓延等特点。正因为如此,它打破了地理、空间上的边界概念,让相关攻击具有极大的隐蔽性。

一、网络安全方面的威胁

一般认为,当前网络安全方面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非授权访问。没有经过事先同意,就使用网络资源,即被视作非授权访问,包括:故意绕开系统,访问控制系统,非正常使用网络资源,或者擅自扩权,乃至越权访问网络信息。主要表现为以下现象:假冒、非法用户进入系统进行操作、或者合法用户在未获得正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操作等。

2.信息丢失或者泄漏。指无意或者故意泄漏敏感数据,比如"黑客"利用搭线窃听、电磁泄漏等方式,导致相关信息失窃。

3.破坏数据的完整性。非法窃得数据的使用权后,故意插入、删除、修改或者重发一些重要信息,目的是引发攻击者的大力响应;修改数据、恶意添加一些内容,目的则是干扰用户,使之无法正常使用。

4.干扰服务系统。它不断干扰网络服务系统,以使其改变正常流程,执行一些无关程序,甚至减慢系统响应,直至其最终瘫痪。这样,那些合法用户就无法进入网络系统、享受相应的服务。

二、密码技术

密码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像身份证一样,密码只是应用程序或者登录系统的人,它们的合法性证明。打个比方,加密就是加了一道i,锁住那些不想外泄的信息或者资料。实际上,密码技术就是通过将重要数据转变为扰码(加密)来传送,之后再进行还原(解密)。对那些未获授权或未通过身份验证的人,则拒绝他们访问。密码技术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工具之一。通过加密变换,来保护信息与数据。

1.单向散列函数

在密码算法和协议中,单向散列函数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有效性。单向函数就是逆运算困难而正运算相对简单的函数。目前大部分无碰撞单向散列函数均是迭代函数,例如MD2、MD4、MD5 以及 SHA-1。其中 MD2、MD4、MD5 的散列值都是128bit,SHA-1 的散列值是160bit,RIPEMD是另一个迭代单向散列函数,是MD4的变种。

2.私钥密码技术

私钥密码技术比较传统,通信双方共享同一个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私钥密码加密和解密均使用一个钥,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可以简化处理过程。如果私有密钥未泄露,那么就可以保证机密性和完整性。私钥密码体制应用广泛的有:DES、两个密钥和三个密钥的 triple-DES、IDEA、Blowfish、SAFER (K-64 或 K-128) 、CAST、RC2、RC4、RC5,RC6 和 AES。

3.公钥密码技术

公钥密码技术,又被称为非对称密码技术,每位用户都有一对数学上有相关性的密钥:公开密钥与私密密钥,虽然它们成对生成,可知道其中一个却不能计算出另外一个。公钥密码技术既可以保证信息机密性,又可以保证信息可靠性。公钥密码技术能让通信双方不需要事先进行密钥交换就能安全通信,它广泛用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领域。公钥密码技术大多建立在一些数学难题上面,最有代表性的公钥密码体制是 RSA。

三、密码学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密码技术当之无愧地成为信息安全技术之核心,主要包括编码技术、分析技术。密码编码技术就是寻找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有效密码算法及相关协议,以满足加密或认证方面条件;密码分析技术则反过来,利用伪造认证信息或者将密码进行破译来窃取机密或者实施各种破坏活动。他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共同推动了密码学的进步与快速发展。当前,密码方面的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技术,它们包括VPN技术、PKI技术、密钥管理、身份识别、公钥密码、分组密码、数字签名等;另一类则不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技术,它们包括建立在生物特征基础上的识别技术、信息隐藏和量子密码等。

只有合理使用多种技术,才能构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最终保障信息安全。

3.1加密保护

变换密码将明文转成合法者可以解读的密文,是密码的基本功能。主要分为传输信息加密和存储信息加密两种方式。对传输的各种信息加密,称为传输信息加密。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加密层次,可以根据不同的保密需要分别采用。而对存储的文件和数据加密,称为存储加密,又分为文件库加密和数据库加密。存储加密难度大,存在着加密和查询间的矛盾,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3.2信息完整性

为防止信息被篡改,可以采取密码技术运算相关信息,并生成一组数据,也就是信息验证码。接受方收到信息后,需要进行同样的运算,以检验新生成的信息验证码与接收到的信息验证码是否一致,从而对信息的正确性进行。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发现信息是否遭到篡改和伪造。

3.3 数字签名、身份验证技术的运用

数字签名是对电子消息进行签名的方法。无论是公钥密码体制,还是私钥密码体制,都能获取数字签名,当然,公钥密码体制更有利于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数字签名技术相关研究,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椭圆曲线数字签名、RSA 数字签名、有限自动机数字签名和E1Gama1数字签名等算法。它还牵涉到有关法律问题,各国纷纷制定法律予以规范,2004年,我国也颁布了电子签名法。

3.4PKI与VPN的运用

PKI技术提供了信息安全方面的基础设施。其本质是解决网络公钥的分发问题,在网络上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PKI是公钥证书在创建、分发、存储和撤消的过程中,有关软硬件及策略的集合。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普及,密码学在信息安全上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指出的是,密码方面的技术只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方法,仅凭密码方面的技术是不可能解决安全方面的所有问题,要想获得更多的安全保障,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但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还涉及人、操作和管理等方方面面。类似于"木桶原理",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往往决定着安全系统的成败。但无论如何,密码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众多密码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信息安全将越来越有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明,谢希仁,等.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数码技术论文篇(10)

一、校园网络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己经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和社会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机网络。但是不容忽略的是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不设防和无法律约束等特点,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网络安全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主要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安全保护技术。计算机系统安全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被破坏、泄漏等。由此,网络安全主要涉及硬件、软件和系统数据的安全。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全国各高校都普遍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网成为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校园网也同样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问题。但在高校网络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安全”的倾向,随着网络规模的迅速发展,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校园网从早先的教育试验网的转变成教育、科研和服务并重的带有运营性质的网络。校园网作为数字化信息的最重要传输载体,如何保证校园网络能正常的运行不受各种网络黑客的侵害就成为各个高校不可回避的一个紧迫问题,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从根本上说,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都是利用了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弱点,而系统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疏漏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威胁校园网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协议漏洞造成的威胁,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漏洞造成的威胁,攻击工具获取容易、使用简单,校园网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强,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有限等方面。

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都已出台,学校网络中心也制定了各自的管理制度,但是还存在着各种现实问题,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许多师生法律意识淡薄。网上活跃的黑客交流活动,也为网络破坏活动奠定了技术基础。这是本论文讨论的背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网的安全防范技术

校园网络的安全是整体的、动态的,主要有网络物理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采用防火墙、授权认证、数据加密、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为手段,才有利于更有效地实现校园网络安全、稳定运行。论文将对常用的校园网络安全技术进行研究。

首先是认证技术,认证技术是网络通信中建立安全通信信道的重要步骤,是安全信息系统的“门禁”模块,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认证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信息的完整性,确认被验证的信息在传递或存储过程中没有被篡改或重组,并验证信息发送者的真实性,确认他没有被冒充。认证技术是防止黑客对系统进行主动攻击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主要通过数字信封、数字摘要、数字签名、智能卡和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来实现。

第二是密码技术,目前保障数据的安全主要采用现代密码技术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如数据保密、双向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等,由此密码技术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的关键技术。密码技术在古代就己经得到相当的应用,但仅限于外交和军事等重要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密码技术发展成为集数学、电子与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密码技术不仅能够保证机密性信息的加密,而且完成了数字签名、系统安全等功能。所以,使用密码技术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而且可以防止信息被篡改、假冒和伪造。现在密码技术主要是密码学。密码学也是密码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密码编码学主要研究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以此来隐藏、伪装信息,通过对给定的有意义的数据进行可逆的数学变换,将其变为表面上杂乱无章的数据,而只有合法的接收者才能恢复原来的数据,由此保证了数据安全。密码分析学是研究如何破译经过加密的消息并识别伪造消息。总之,密码编码技术和密码分析技术相互支持、密不可分。

第三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指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系列部件的组合。防火墙在不同网络区域之间建立起控制数据交换的唯一通道,通过允许或拒绝等手段实现对进出内部网络的服务和访问的控制。防火墙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能有效加强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访问控制,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的基础设施。

第四是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系数越来越高,防火墙技术己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需求。入侵检测系统作为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不仅能帮助网络系统快速发现攻击的发生,也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有效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三、结语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问题,校园网安全防范的建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予以更多的重视。论文在辨清网络安全和校园网络安全的定义的基础上,从认证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访问控制技术、虚拟专用网六个方面分析了校园网安全防范技术,这不仅是理论上的分析,也为网络安全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蔡新春.校园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合肥工业大学,2009(04).

[2]谢慧琴.校园网安全防范技术研究[J].福建电脑,2009(09).

[3]卜银侠.校园网安全防范技术体系[J].硅谷,2011(24).

[4]陶甲寅.校园网安全与防范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01).

[5]袁修春.校园网安全防范体系[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 导生工作思路 下一篇: 局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