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3:22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篇(1)

关键词 思想政治建设 保卫人员 问题作用

近年来,企业内部对保卫部门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加,保卫部门起着维护企业内部治安,保护企业财产和职工安全的重任。而企业内部治安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又对提高保卫部门的工作实力起着重要作用,保卫人员应该拥有高于其他职工的思想觉悟和个人素质,所以,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确保企业平稳快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现阶段安全保卫中存在的问题

就基层安全保卫工作者而言,缺少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不强、个人利益高于天,科室风气散漫等问题相对严重。就保卫科室管理层而言,某些领导人员的责任不明、处事不公、阳奉阴违等行为则是主要障碍。这些内部的不和谐的思想甚至是行为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安全保卫的正常展开,影响着企业单位保卫科室管理的规章化,影响着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构建。

二、思想政治建设指导安全保卫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建设是所有的经济工作的主线,它坚持以人为本,解决的是人的思想以及政治立场问题。在日常安全保卫工作中,一方面,引入思想政治建设的精髓: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形成同期性的、有规律的当前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以及政策的指导性学习,从而可以在日常安全保卫工作中树立优良的科室风范。思想政治建设指导日常安全保卫工作时还应当结合保卫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适当个性化指导,使其能够适应工作人员实际以及企业单位的动态保卫需要。

三、思想政治建设对安全保卫所发挥的作用

首先,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能够为安全保卫工作的发展拓宽新的思路、形成新的理念。由于各企业单位对安全保卫工作的日渐重视,使得整个安全保卫行业也逐渐发展壮大,相应的行业内部的关系和制度也就变得复杂。这时候,思想政治建设的宣扬,就为更好的激励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企业单位动态需求以及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思维提供保障。同时,各企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层,在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上,要解决基层安全保卫工作者们的精神文化建设需求。

其次,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能够提高企业单位对于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视。从现存企业单位发展状态下,不难看出:任何情况下,在企业单位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中,淡化思想政治建设的指导性作用,都会导致整体企业单位的运营出现偏离轨道的现象。因此,日常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层应当要学会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建设和正常安全保卫工作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生命意识,从大局着手,充分调动日常安全保卫工作者的积极性,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对于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不可或缺的指导性作用,才能不断增强保卫科室以及企业单位的凝聚力。

最后,强化思想政治建O,联系了日常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实际,提高了针对性。对于正常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企业单位员工最反感的就是冗长且教条主义的说教,面对这种情况,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中心人员应当以直白的方式中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精髓,联系实际,解决员工的疑难。企业单位可以通过对日常安全保卫工作以及安全保卫科室的管理,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化的制度措施,工资待遇以及福利保障方面逐步提高、完善。

四、思想政治建设在影响安全保卫工作中所显现的主要措施

当前,由于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逐步落实到各企业单位内部,使得一些企业单位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以及基层安全保卫科室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层次的漏洞、问题、展露无遗。所以,各企业单位完全有必要加强组织建设,及时了解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最新动态,并且有针对性的展开日常工作,让思想政治建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其次,由于思想政治建设的大力推崇,对于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保卫科而言,都是积极的。此时,完全可以以考核的方式来进行奖励和惩罚,最大限度的利用正反材料的鲜明对比,对安全保卫工作人员进行警示,深化忧患意识。然后,就保卫科室的自身建设而言,可以加强对安全保卫人员的军事化训练,时刻树立服从上级安排、团结一致的使命感。

最后,对于保卫科室中的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要鼓动他们,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榜样作用。因为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保卫科室的领头军,只有他们主动深入各层次员工的日常工作,展开服务,才有可能了解基层安全保卫工作者的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五、结语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做好保卫工作室必要前提和基础。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对于企业保卫工作来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起到核心作用,所以,一定要对思想政治工作形成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充分地将基层保卫队伍激活,最终促使企业能够获得和谐安稳的治安保障。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篇(2)

走进新世纪,随着我国企业改制工作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基建施工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企业都是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谋取更多的经济价值为经营目标,企业的生产施工环境是否安全对企业的获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企业的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是否能够高效的进行,是否能够以安全促效益成为我们基建施工企业的工作重点。所以,合理的安全保卫机制是企业安全保卫部门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笔者首先介绍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特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具体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特点

1.危险性。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这一工作的危险性,无论是面对生产施工险情还是违法犯罪分子,保卫部工作人员都会承担相应的风险,甚至有可能会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祖国赋予我们的任务,保卫人员一定会坚决的执行。

2.间接性。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不参与直接的基建施工,主要负责生产施工的监控、监督与安全护卫工作。做好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不仅仅最大程度的减低了基建施工企业、职工及国家的损失,实现国家社会利益的保值增值,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危急情况,并最短时间内挽救人身和企业财产安全。

3.多效性。(1)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保障了企业施工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2)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保护了企业的财产安全与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及员工的各项权益,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3)对已施工完成企业项目的监管措施,保证了基建设施正常的使用。

4.预防性。防患于未然,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的预防效能尤其明显。积极正确保卫措施能够把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有效地避免违法犯罪案件,治安案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以及国家的损失。

二、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国有企业改制有待完善。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仍存在部分问题,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我们基建施工企业工资薪酬、养老金欠发现象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厂务透明度不高,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存在矛盾。另外,企业改制的不规范运作,部分企业领导人权力过于集中,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做出了一些不正确人力配置。与之相应,企业中的个别职工对下岗的理解出现偏差,片面的认为领导干部因私废公,故意跟自己过不去,导致自身心理扭曲,扬言报复企业领导者与其家属,更有甚者。肆意损毁企业公共财产,浪费企业资源,给企业带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2.企业保卫部门职能变质。企业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大对职工的管理和控制,出台大量的规章、制度,分派给企业保卫部监督规章制度的实施,个别企业保卫人员不能对自己正确定位,妄自尊大,过分的要求其他企业职工执行规章制度,甚至对员工大打出手,企业员工与企业管理者矛盾激化,使企业职工生活、工作在危机之中。

3.企业周边存在大量治安问题。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因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增多,企业周边的废品收购站,他们不问物品来源大肆收购被盗物资:还有少数人对企业资产无偿占有,盗抢现象猖撅,危及厂企的利益和职工的安全,严重影响了企业及周边秩序的稳定。

三、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建议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特点的逐步改变,基建施工企业保卫部必须迎接并面对新的挑战,积极地配合企业施工方案,制定详实的保卫安全措施,加强指导和监督,努力完善企业保卫工作,切实依照企业安全保卫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保卫机制。

(一)建立健全基建施工企业保卫机制,转变保卫部的职能

当前形势下,基建施工企业保卫部必须认识到,保卫工作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为根本目标而进行的,主要负责防止企业进行施工时发生事故和或者意外案件,依法阻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促进企业是工作的正常展开,维护生产和社会生活公共秩序,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生产施工环境。所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保卫机制,比如安全保卫责任制、安全保卫目标管理、安全保卫承包合同等各项规章制度,把责任逐级分解细化,明确责任到人,树立全体企业员工的安全保卫意识,从而构建保卫工作运行机制。特别是安全保卫人员要树立既是安全卫士又是企业安全政策宣传讲解员,用最大的努力让职工群众理解企业改革,从而支持企业改革。另外,保卫部不仅仅应当摒弃原有的科室办公模式,深入施工现场与生产一线,具体实行现场监督管理,维护施工安全,还需要参与制定和执行厂规厂纪,提高厂区范围内的防范控制能力和服务水平等。

(二)依法建制,依制治企

企业安全保卫机制应按照“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朝着“服务企业,综合管理,责任明确,监督有力”的方向发展。要促进保卫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要依据国家的行政法、公司法、民法、刑法、社会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着手建立、规范和完善有效的规章规程,并对原有的制度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并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卫队伍

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基建施工企业保卫工作人员必将接受更加复杂和艰巨任务的挑战,面对各种各样的涉及范围更广的经济犯罪活动与相应的更加复杂的法律问题,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保卫队伍,不可能完成日益繁重的保卫任务。因此,加强对保卫人员的学习培训,主要有保卫工作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等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与业务素质迫在眉睫。

(四)提高安保工作人员的意识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篇(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作为人员聚集区,疫情暴发的风险较大,但国家经济发展又离不开企业。深圳市光明区作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拥有企业1.3万余家,为切实保障企业复工复产防疫安全,光明区在全市率先实施“疫情期间保障企业复工健康服务计划”,组建万人医学指导和健康服务团队前往企业现场逐一进行健康指导。其中社康中心承担了全区5个街道共8 042间企业的现场健康指导工作。为进一步规范社康机构提供企业复工健康指导工作服务,现将我院在此期间的工作体会予以总结,以求为同仁们提供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健康指导服务的参考。

高度敏感,积极响应

为保障元宵节后部分企业的顺利复工,我院长圳、圳美社康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首先与辖区企业建立专项对接,收集企业返工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企业健康联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2月上旬获悉重庆、北京和广州等地先后有企业多人感染,数百人被隔离后,光明区高度警惕,紧急制定《光明区疫情期间保障企业复工健康服务计划》,在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快速遴选医护人员,成立医学指导团,建立“医院对接企业”和“健康指导员对接企业健康管理员”的企业疫情防控“双对接”机制,将“社康包社区”模式,拓展为“医院包企业”模式。医院本部和社康中心积极响应,印发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建202名(其中社康中心106名)的企业健康指导员队伍加入医学指导团,并利用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和长圳等社康前期工作的经验,主动要求担当本辖区全体企业的疫情防控指导工作。

思考建议:“医院包企业”模式适合各医疗机构快速调动本机构的人力资源,组建健康指导员队伍。但健康指导员多为临床经验丰富,但社会工作经历较少的医护人员。企业分布在全区31个社区的各个角落,需要自身与企业建立起联系,并前往现场进行指导,健康指导员单凭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在完成队伍建设以后,仍应采用“社康包社区”模式,按照“一社区一社康”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充分借助社区党委的力量的基础上,共同完成辖区企业现场健康指导工作。

落实责任,理顺流程

确定企业健康指导的属地化管理原则后,明确社康中心主任是本社区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健康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任。作为疫情防控健康管理组组长,负责联系本社区党委、社区安监等部门人员,与对接企业建微信工作联系群;负责社康中心与医院本部健康指导员的日常管理与工作安排;负责保障健康指导员的工作质量;负责为有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演练需求的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力量。为确保工作得到落实,社康中心主任和健康指导员分别与医院签订责任书,建立奖惩机制。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服务质量,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逐一讨论解决方案,确保工作中万无一失,制定工作流程图。

思考建议: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和家庭病床服务的多年实践,光明区社康中心的服务模式早从传统的坐堂行医改变为主动上门送服务的形式。社康中心积极干预社区内的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对签约居民的健康实行全周期、全方位、全人照顾的家庭医生承包责任制。这是社康主任作为责任主体,将企业视为一个家庭,快速与其对接建立联系的思想基础。建议“大健康”观念进一步在社康等基层卫生机构深入人心,激发其对社区全人群的健康主动担当的精神。

分级培训,技术支持

针对区疾控中心统筹制作的健康指导员培训教材(含课件、宣传短片和培训手册),组织全体健康指导员进行防疫技术指导培训。健康指导员与企业健康管理员对接建立微信群后,健康指导员则开展群内的健康管理员线上培训,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及时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同时印发《企业复工疫情防控温馨提示》在企业现场指导时发放。通过社区联防联控工作中建立的各街道社区防控业务指导工作小组,对街道内的社康中心实行片区管理,每个工作小组负责对口联系1个街道的3~8家社区,每天通过实地、电话、微信等24 h解答健康指导员的疑虑,为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定期随同健康指导员一起走访企业,督导健康指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

思考建议: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社康机构随时可能接收各级有关健康的各项防控任务。作为疫情伊始就建设好各街道社区防控业务指导工作小组,有责任挑起各项防控任务的业务指导重担,迅速熟悉任务目标和工作规范,为其负责范围内的社康和健康指导员提供技术支持。

梳理名单,借力社区

各社康中心获得本辖区企业名单和健康管理员花名册后,初步了解企业位置、规模、人员等信息。根据位置和数目,拟定指导员分片包干计划。考虑到社区网格和安监有企业工作基础,有现成的微信工作群,且企业健康管理员大多也为企业负责安监的管理人员,因此,在征得网格和安监同意后,向其现有的工作群提供新建的健康指导员群二维码,通知群内企业请健康管理员扫码进群,或者直接使用现有工作群开展线上培训与咨询指导工作。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健康指导员均需对照企业名单,查漏补缺,对未入群的健康管理员邀请进群。

思考建议:各个街道和社区对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以及区卫健局的文件精神理解有差异,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一。在此过程中,部分社区并不配合工作,甚至认为是卫生健康系统为捞名誉而多此一举。对于不能提供协助的社区,社康中心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康管理中心,由其负责请示区卫生健康局来与指挥部企业防控组或街道安监办等部门,联系社区解释必要性,从而确保各社区都能积极配合工作[1]。

企业自评,部署计划

为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快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顺利复工复产,健康指导员在实地考察前,先将《复工企业疫情防控健康分级管理评分表》发给健康管理员,由企业先进行自评,对难以落实的问题反馈给健康指导员,协助解决。与此同时,健康指导员根据企业自评进展部署好实地考察计划,并告知企业健康管理员[2]。

思考建议:企业较多的社区,如楼村社区共1 411家企业,被细分为27个健康指导组。社区大力支持,派出27位安监员陪同。因此,计划部署主要结合网格或安监员的时间。他们不仅熟悉路况,有独立的工作用车,企业对他们的信任程度也较高,有他们的陪同,将大大提高走访效率。

实地考察,评定等级

健康指导员按照工作计划,来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对企业员工分类转岗、建立健康台账、设置临时隔离点、组织宣传教育、员工健康监测与个人防护、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生产流程管理、防护用品储备、消毒用品的正确配置与安全使用、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以及人文关怀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指导,并对《复工企业疫情防控健康分级管理评分表》逐项打分,评定防控等级。100分为满分,评定分数90~100分为A级,评定分数70~89分为B级,评定分数60~69分为C级,评定分数低于60分为D级。对于B、C级企业,要求整改后一周再实地走访,对于D级,要求整改后两周再实地走访,仍然不合格的通过社管中心联系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街道办核查人员,通过行政力量来督促企业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思考建议:为了解工作进度和防控等级较低的企业情况等信息,各社康中心实施日结日报工作制度,即对咨询数量、走访数量、评级情况,企业员工身体异常情况、湖北等地员工返岗情况以及能够提供的隔离宿舍简数等数据信息,在下班后便完成总结与报送。从而方便上级部门的决策人员能够适时对防控方案进行调整[3]。

广泛宣传,全面覆盖

在工作一开始,社康中心便主动配合宣传部门和社会媒体做好采访工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4大国家顶尖媒体悉数报道逐一走访企业健康指导内容。同时自行制作《让每家企业都有“家庭医生”》抖音和小视频,向各健康管理员微信工作群,弘扬医务人员正能量,增强健康指导员和企业健康管理员的荣誉感,营造社会各界助力复工复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企业对健康指导工作的知晓率、配合率与主动参与程度。社康中心坚持“一个不漏”的原则,挤出时间完成辖区全体企业的实地考察,即便是一个人的企业[4]。

思考建议:微信群成员稳定后,健康指导员除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方面的信息,还将区内的惠企政策、核酸检测机构与费用信息,防护物资采购渠道等信息实时公布,且快速响应健康管理员的咨询,以及反映需社康紧急处理的企业或社区急诊急救信息,提高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的社群管理能力,建立社康中心正面、良好的形象[4]。

拓展服务项目,探索长效机制

实地考察工作结束后,健康指导员收集整理评估表、整改意见与整改落实情况、企业信息和企业照片或走访照片等,快速完善企业档案,作为疫情结束后健康企业建设的基础档案资料[6]。因要在短时间能完成8 000余家企业的现场指导,因此健康指导员实地考察时,除评分分级外,现场指导的内容主要限于体温检测、个人防护以及消毒用品的配置等疫情防控与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知识与技能,但对其他内容,如慢性病管理、心理卫生健康、职业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以及无烟环境建设等尚未涉及。但通过本次疫情所建立以来的健康指导员与健康管理员联系方式、工作关系,将为健康企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7]。

思考建议:探索健康企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并向学校、机构和事业单位等场所推广,将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还需进一步促进社康机构和社区,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的转变,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增强使命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8]。

结束语

社康中心共纳入微信群管理的企业8 042家,线上提供咨询7 772人次,发现身体异常状况员工总数22人,从疫情高发地区返光明员工总数556人,累计实地检查企业8 042家,其中A级评分7 618家(94.7%),B级评分419家(5.2%),C级评分5家(0.06%),D级评分0家(0%)。在全市首先实现100%的企业复工率,无确诊或疑似患者,无聚集性疫情事件,企业员工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知晓率高、个人防护依从性高。社康中心高效、圆满完成保障企业复工的健康服务任务。

职业人群占全人群的大多数,也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健康状况可直接影响到全民的健康,甚至影响国家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健康企业建设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开展,那么由疾控中心、爱卫办等专业机构指导创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验收即可,但需要大范围铺开建设,则依然需要使用“属地化管理”原则,需要社康中心的公共卫生人员与医护人员的广泛参与,需要企业、社区、街道以及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更需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龙.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检察官,2020(9):7-10.

[2]邱文心,刘向荣,李先成,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水务集团应急保障措施及思考(排水篇)[J].给水排水,2020,46(4):44-47.

[3]姚刚,张晓祥,汪火明,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4):334-336.

[4]白伟东.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复工复产状况分析及对策-基于陇南市150户企业的抽样调查[J].甘肃金融,2020(4):12-16.

[5]李江文.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类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服务科学和管理2020,9(3):126-138.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篇(4)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围绕供电企业在常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保卫,以及维护企业基本秩序稳定的发展目标,立足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全体居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实际用电需求结构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的针对性工作。为保障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供电工作,能够顺利取得预期的安全稳定状态,应当围绕供电公司的安全保卫和稳定状态的建设问题展开相关探索,并在此基础上获取成熟的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做好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是电力企业发展建设稳定推进的必要条件。电力能源工业的发展状态攸关国计民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命脉。历史经验揭示,一旦电力能源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秩序遭遇较为严重的不良冲击,对新疆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实践的开展,可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不良影响。在近年来新疆地区事件发生几率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做好新疆地区供电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保障新疆供电企业不发生严重影响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状态的事件,对于新疆地区基层民众正常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稳定有序开展,具备重要的现实保障意义。针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供电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为切实提升本地区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工作,以及稳定维持工作的开展质量,必须指令本地区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基于理念认知,以及实践路径的双重角度,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和稳定工作实践方案的探索工作,从政治思想认识的高度,促进有关工作质量水平状态的有效提升。随着我国当代社会各项制度改革工作开展力度的不断提升,供电企业内部承载企业生产运行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职责的技术人员,实际面对的工作任务产生了复杂化,以及综合化的发展演进趋势,逐步提升了相关人员实际面对的工作压力强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供电企业的安全保卫以及稳定工作者,必须严格遵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制度的约制,为保障供电企业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建构系统完善的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实践机制,为新疆地区基层民众基本生产生活实践创造充足的保障条件。第二,做好供电企业的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民众基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对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综合性社会发展建设事业而言,做好电力能源生产企业的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与我国电力能源技术体系的稳定有序运行,电力改革建设发展事业的良好推进、国家发展的安全有序稳定,社会建设发展成果的接连涌现,以及民众基本物质生活欲求的不断满足息息相关。做好供电企业的安全保卫以及稳定工作,对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有序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想要做好供电企业的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必须优先做好企业内部基本工作运作秩序的治理控制工作,保证供电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稳定有序的开展状态,确保企业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的发展状态。与此同时,针对新疆地域社会治安工作面对的新环境、新问题,以及新疆地域近年来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有所抬头的现实状况,电力供应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人员,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做好企业内外的安全稳定秩序维护控制工作,要在优先保障企业内部生产秩序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探究和应用有效应对外部社会环境冲击力量的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缩小社会治安环境的不良变化给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做好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的基本策略

针对新疆地区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面对的社会治安环境,结合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在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方面已经获取的工作经验,笔者尝试性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第一,提升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人员的基本工作意识建构水平,供电企业各级领导以及一线技术工人,要充分认知做好供电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和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在贯彻实行新发展理念,以及结合新疆经济社会治安环境发展变化趋势的背景之下,将供电企业的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视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关注环节,要将供电企业的党政领导一把手放置于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位置。供电企业中的一线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人员要基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思想指引,切实履行自身承载的工作职责,为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作出最大贡献。第二,建构科学系统的工作管理约束制度。科学系统的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规章制度,是保障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开展,并顺利取得预期工作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更好完成针对企业基本员工的行为约束任务,供电企业中的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系统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严格杜绝企业员工做出一切可能影响供电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状态的行为,为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充足的前在支持条件。第三,引入并借用供电企业的内外综合资源,实现打击和预防两项工作的有效结合。要针对新疆地域供电企业实际具备的生产经营工作的技术市场条件,以及新疆地域社会治安工作在近年来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企业内外的双重角度,探索和应用做好新疆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的有效策略。

三、结语

针对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问题,本文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供电企业为例,从做好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策略两个角度展开了论述,实践经验揭示,做好供电企业的安全保卫与稳定工作,对于新疆民众社会生产生活的有序推进具备重要意义。

作者:曹洲 王成山 潘胜 单位:国网博尔塔拉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冰.电力设施安全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5(16).

[2]郭振江.浅析当前供电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及改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1).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篇(5)

1. 公安内保系统不够完善,警力配置相对差。在公安机关机构进行改革后,各个地方都对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裁减。

2.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日益繁重。当前,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大多正处于转型改革阶段,由于劳动关系等原因引起的上访事件数量急剧增加,对企业经营和社会治安产生了不利影响。治保部门作为维护企业内部安定,防范危害性事件的主体,任务越来越艰巨。

3.企业对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不够重视。不少企业在改制和转型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支出大幅度削减保卫人员数量,造成企业内部治安保卫体系不健全、保卫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使得企业内部防范有产生多重死角,偷盗事件不断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与不稳定因素。

4.公安内保机制不完善。在公安机关的内部职能发生变化后,对于企业管理的范围界限不清晰,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力度。

(二)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作用

1.可以为企业营造和谐氛围。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搞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前提下,才能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才能使职工有安全感,没有后顾之忧,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生产建设中去。

2.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创造企业治安保卫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预防犯罪,也为企业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利用加强治安防范工作,与公安机关相互配合,打击盗窃等犯罪活动,使得犯罪分子不敢对企业资产及物资有非分之想。

3.为企业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国有资产使之不受不法侵害,使企业生产经营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特别是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物品的企业,一旦受到破坏,会给国家、企业造成重大资产损失,同时还会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的会引发社会恐慌。

二、目前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单一治安因素向复合社会因素的转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员、物资、资金、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大范围、全时空流动的。同时,逐步向单位内部高度聚集,已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相对封闭、单纯、稳定的治安保卫工作环境。影响治安保卫工作的主导因素由单一性的治安因素,向经济政策和治安形势等复合性的社会因素转变,企业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日益严峻。

2.企业内部忽视了对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视

部分企业的领导层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与发展上,很少关注企业治安保卫。由于单位的领导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长期重视不够,单纯的认为治安保卫工作非本企业本职,是公安部门的事,或者是辅助性的工作,治安保卫工作在企业里的地位无足轻重,缺乏在治安保卫方面的投入。由于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保卫工作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根本没有重视如何研究新情况、按照已有的方式办公,都导致了一些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基础薄弱,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丧失了内部安全防范中应有的威慑力,在某些方面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创新举措

1.创新保卫工作体系,保证保卫工作正常开展

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适应动态管理的要求,改革基层单位之间各自为战、工作运行机制不协调、衔接配合不力等问题,不断加强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依靠公安机关的打击力量,实行打防控一体化。要主动适应、主动应对社会各界及企业内部的治安形势不断、变化的客观的内在要求,不断分析研究治安保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准确预测,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通过以基层单位党支部为核心组织体系建设,将治安保卫的范围和工作任务分解给各基层单位,层层签订切实可行的《治安保卫工作责任书》,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保卫工作的保障机制和奖惩机制,逐级抓好落实,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应有的职能,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2.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治安保卫的执行力

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在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工作责任的具体落实。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条例》和本单位自身特点,制订更加细致、覆盖企业全角落、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同时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同步,不断修改和完善治安保卫管理,使之具有更强的实际可操作性,更有说服力和约束力。实现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由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防范,要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事关国防安全、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单位,要加快建立应急机制相协调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适时组织演练,以应对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引发的各种危机,切实维护单位和社会的稳定。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安保工作;作用

企业内部的保卫治安状况因为具有聚众性、突发性强、影响面大等特点,历来被称为企业和稳定的晴雨表。它事关社会长治久安、和谐共建的大事。做好企业的安保工作,对于打造和谐企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保卫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做好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作用

(一)为企业营造和谐氛围。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搞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才能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才能使职工有安全感,没有后顾之忧,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生产建设中去。

(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创造企业治安保卫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预防犯罪,为企业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通过加强治安防范工作,与公安机关相互配合,打击盗窃等犯罪活动,使犯罪分子不敢对企业资产及物资有非分之想。

(三)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国有资产使之不受不法侵害,使企业生产经营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特别是石油石化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一旦受到破坏,会给国家造成重大资产损失,同时还会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的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二、目前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由单一治安因素向复合社会因素的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员、物资、资金、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大范围、全时空流动的同时,逐步向单位内部高度聚集,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相对封闭、相对单纯、相对稳定的治安保卫工作环境,影响治安保卫工作的主导因素由单一性的治安因素,向经济、政策和治安形势等复合性的社会因素转变,企业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日益严峻。

(二)不稳定因素增多,突发事件频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模式的转换、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停产、亏损企业增多,政企矛盾、劳资纠纷、刑事案件相互纠缠,使得企业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加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使得一些职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后生活困难,部分职工心理失衡,成为各种不安定事端诱发的隐患。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不时突发出现,甚至有的群体上访时冲击、围堵内部单位大门及单位领导办公室进行打砸公物等违法行为,给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创新举措

(一)创新保卫工作体系,保证保卫工作正常开展。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适应动态管理的要求,改革基层单位之间各自为战、工作运行机制不协调、衔接配合不力等问题,不断加强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依靠公安机关的打击力量,实行打防控一体化。要主动适应、主动应对社会各界及企业内部的治安形势不断、变化的客观的内在要求,不断分析研究治安保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准确预测,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通过以基层单位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建设,将治安保卫的范围和工作任务分解给各基层单位,层层签订切实可行的《治安保卫工作责任书》,把搞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各基层单位负责人的肩上,建立起工作网络,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保卫工作的保障机制和惩后奖先的激励机制,逐级抓好落实,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应有的职能,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治安保卫的执行力。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在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工作责任的具体落实。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制订更加细致、覆盖企业全角落、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同时要与企业和社会发展同步,不断修改和完善治安保卫管理细则,使之更有实际操作性,更有说服力和约束力。

(三)加强技防设施建设,保证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装备。传统意义上的群防群治已明显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如果没有技术作保障,仅靠人海战术、拼体力,其效能不可能有效提高。治安防范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使科技手段成为推动治安防范的巨大动力。企业要加强单位技防设施建设,弥补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努力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结合。因此,我们应该向科技要稳定,向科技要安全,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和密度,最大限度、尽最大可能地使用高新科技手段,形成内部治安防范的网络化,提高治安防范能力。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治安保卫力量,也是企业管理重要内容之一,它与保障企业国家资产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是分不开的,也是促进企业和谐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达到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企业要根据《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条例》中规定,建立健全保卫机构,选配纪律严明、熟悉业务的人员来担任专职保卫干部,配备相应兼职人员,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逐步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权划分明晰、机构设置科学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保卫部门的思想、组织、纪律作风、业务建设,通过采取岗位练兵、在职培训、外出学习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提高保卫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真正起到维护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

四、公安机关对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要依法进行指导监督

(一)在目前情况下,公安机关要在《人民警察法》、《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地方性治安保卫法律法规界定的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在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实际效能实施监督、对侵害企业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方面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要善于运用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公安机关与单位治安保卫部门的联系。当前,公安机关与单位治安保卫部门的关系已由过去的领导关系变为现在的指导与监督关系,但它绝不意味着二者的联系可以淡化或割断。恰恰相反,这种联系应当加强。因为离开了单位治安保卫部门的支持,公安机关将失去重要的基础,将对整个社会治安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离开公安机关的指导监督,单位治安保卫部门也就失去了坚强的后盾,难以保证其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利用治安保卫协会这种在公安机关直接指导下的中介组织来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新时期加强治安保卫工作的好举措。公安机关要通过治安保卫协会,做好对治安保卫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奖惩工作。

结束语

要加强企业安保、综治就要熟悉各种法规和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为依据,建立一种责任明确,既有专业管理系统维护企业安全,又有全体职工参予的保卫工作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治安保卫制度,组织协调企业安全管理活动,落实治安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消除治安灾害隐患,保护国有资产和职工人身安全,维护中心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参考文献:

[1] 张孝文.加强企业保卫文化建设,促进保卫工作全面发展[J].大庆社会科学,2010,(05)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篇(7)

1 前言

治安保卫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保证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要重视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并且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治安保卫工作的有效性,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2 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企业的稳定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大环境的和谐和稳定。治安保卫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也是保证企业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体现在保护企业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受侵害,也能够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如今的企业,大多身处复杂的外部环境,容易受到犯罪分子的攻击,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安保机制,促进企业的防御能力,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形象己经称为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其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而治安保卫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在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总之,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企业的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进而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这在企业环境建设和社会环境建设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

3 新时期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3.1 企业深化改革,使维护内部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

按照党的十精神,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改革的深度、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企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将逐步显现,部分职工传统思想观念较重和法制观念的淡薄,必将引发大量不安定因素。维护企业内稳定,将是企业内部保卫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3.2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保卫工作现行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面临调整和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的鲜明特点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保卫工作新机制,坚持以综合化安全管理职能为核心,将保卫工作贯彻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

3.3 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使企业内部防控机制建设尤为重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诸多国际、国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在改革和经营管理上的疏漏,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的空隙,使各种犯罪居高不下,治安形势复杂严峻。在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也要求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容易被侵害的重点,要害单位和重点部位,要严密防范,加强内部的防控机制建设,提高综合防控能力。

4 新时期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新思路

4.1 转变观念 理清思路

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要进一步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摒弃陈腐观念、克服僵化静止的思维模式,坚持用实践的、改革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勇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工作角度,增强服务观念,善于从内部保卫总体工作中思考处理问题,增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综合治理能力。

4.2 理顺关系 职权明确

职权明确是发挥企业内部保卫工作作用的重要条件。当前,由于立法、体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使企业保卫工作的职能作用不尽明显,应逐步理顺关系,首先国家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保卫工作法律、法规,公安机关主管部门应对企业内部保卫工作完善和制定规范性的具体指导监督措施。在企业内部理顺管理关系,从有利于防控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充分体现枣树统一的思想,理顺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保卫工作的关系,防止职能交叉互相掣肘。

4.3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4.3.1 明确管理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坚持企业法人负责制,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法令的规定和发展中的安全要求,在公安机关内保部门的指导,协调检查监督下,自行管理内部保卫工作。企业保卫部门在党政统一领导下,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开展日常业务工作。

4.3.2 改革管理机制

企业要贯彻“预防为主、确保重点、综合治理、保障安全的方针”。对企业的保卫力量衽统一管理,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紧密结合,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的紧密结合,专业部门和群众路线紧密结合,推进内部防控机制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效能。

4.3.3 完善稳定工作机制,变滞鼾为超前预警

按照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的要求,企业内部保卫部门应会同其它部门采取专群结合,公秘结合的方法,在信息收集、重点人人员的控制,矛盾的先期化解和依法取缔非法组织方面,建立运行有效,出击有力的运行机制,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稳定工作预案,防止由于决策失误或操作粗糙而引发群体性治安事件。

4.3.4 建立工作保障机制,变随意性管理为规范化管理

企业可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需要,设专、兼职保卫机构及配备专、兼职保卫人员;重点要害单位及重点部位必须设保卫机构和专职保卫人员,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在人员素质保障方面企业保卫组织负责人和专、兼职保卫干部及其它专业守卫人员,均应规定资格条件,防止老弱病残和素质较低甚至有前科劣迹的人员安排做保卫工作。同时要建立培训、轮训制度,提高政治素质、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在权限职责保障方面,应以法律、法规、法令的形式界定企业保卫组织和保卫干部的权限和职责,使其在依法行使权限和职责的过程中不受干扰与阻挠。在切身利益保障方面。除应有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外,应当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对保卫人员遭受栽赃陷害、打击报复的单位,要对有关责任人做严肃处理,构成违法的应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切实保护保卫干部的合法利益和工作的积极性。

5 结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承担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变化,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搞好自身的调整和改革,只有不断地提高防范意识,循序渐进的做好工作,才能经受住时代的考验。在实践中不断大胆探索始,用科学发展观来发展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才能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期扎实推进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企业才能在内部和谐稳定情况下,发展好,进步好,效益好,为社会承担更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如何做好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0(15).

[2]梁苗.浅谈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11(4).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篇(8)

一、基本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政府深入贯彻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按照“严防输入、统筹兼顾”要求,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严格落实省委“十个不放松”、“十二个加强”、“11个一律”要求,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举措。截至3月24日,我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6例,已全部治愈出院,全市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全部“清零”,全市已连续3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标志着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1.加强组织领导,建好工作机制。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交通检疫等工作组,建立工作制度,理顺运行机制,及时汇总分析数据、会商研判疫情、协调解决问题、下发指导意见。构建县乡村三级防控体系,落实属地责任,明确网格职责,形成联防联控、稳防稳控的管理机制。

2.严格防控措施,阻断传播渠道。针对不同时期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形势,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依法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通过科学设置查验站,严格交通检疫,适时调整省外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入宁管控措施,规范重点人群管理及病例确诊程序,组织发动基层力量摸排核查,严管重点人群,城乡社区和复工复产企业两道关键防线。落实属地责任,暂时停办民俗、庙会等各类公众聚集性活动,严控人员聚集,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境外输入,针对国外疫情持续扩散、输入风险急剧升高的新情况,市委、市政府迅速反应,及时将“外防输入”重点转为应对境外疫情输入上,出台《进一步加强境外入宁人员防疫管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五个进一步”要求,严格做好境外入宁人员的防控工作。

3.强化医疗救治,加强医务保障。开展全市医务人员培训,11家定点医院共举办培训班419场次,培训医务人员8.98万人次。落实“四集中”原则,确定11家定点医院,成立13支由26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建立“普通预检分诊、县级筛查隔离、市级集中救治、省级远程会诊”的分级诊疗机制,凡是发热病人一律转入定点医院发热门诊,26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加快补齐医院硬件短板,全市隔离病房从73间165张床位增加至251间400张床位;负压救护车从3辆增至21辆,每个县至少1辆;闽东医院及7个县(市、区)已动工建设负压病房38间。同时,组建工作专班,出台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十个一”措施,强化一线医务人员相关保障。

4.强化资源配置,保障防控需要。一是防控经费保障。截至目前,中央、省级财政累计下达我市防控资金1.27亿元,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拨付防控资金1.18亿元、医保预付金3850万元。二是医疗物资保障。多渠道解决防护物资短缺问题,并优先保障一线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开通口罩生产企业应急审批“绿色通道”,目前日产从春节前的1.5万只提高到210万只,有力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和市民需求。三是生活物资保障。指导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加强粮油、副食品货源组织和调控,确保市场价格平稳。

5.加强舆论宣传,严格监督检查。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做到“快、准、实”,利用“两微一端一抖”、LED屏、宣传文化墙、“村村响”广播、手机短信等载体,迅速提高宣传覆盖面和扩大宣传知晓率,让最新政策、疫情信息和防疫知识家喻户晓。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防疫阻击战,广泛凝聚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全市7万多名党员干部、527名驻村第一书记、173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第一时间投入到战“疫”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落细责任。突出一线督查、专业督查、精准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督促各地各有关单位及时查缺补漏,限时整改到位。

(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在抓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1.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专门成立了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服务小组,坚持“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建设。截至3月5日,全市规上企业已复工992家、复工率96.5%,返岗率81.2%,其中,全市50家重点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返岗率88%;222个已开工在建项目已全部复工。努力稳住全市工业基本盘、外贸基本盘。出台服务四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用工“8条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9条措施”等援企稳岗政策。全力保障交通物流畅通,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防护物资、原辅材料、重要设备零件供应和运输等问题,确保生产要素供应满足复工复产需求。分类制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从业人员健康防护手册,截至目前,复工复产企业均未出现确诊病例。

2.着力推进春耕备耕,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抢抓春耕生产关键季节,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稳住农业。一是紧抓“米袋子”“菜篮子”,及时分解下达指导性计划,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资金,稳定肉菜蛋奶等农产品供应。二是积极推动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经营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农资供应。三是组织科技特派员等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春管备耕工作。四是积极协调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用工、原料、技术、销售等方面的难题,推动企业尽快恢复产能。目前,14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已复工142家、复工率97.9%,304家市级龙头企业已复工272家、复工率89.5%。五是深入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排查和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组织对活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毒灭源行动,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有序开展。

3.有效落实帮扶措施,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认真贯彻落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谋划,精准帮扶,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一是组织挂钩单位、驻村干部、包户干部全面摸排疫情对贫困户的影响,了解就业、医疗等生产生活需求,“一户一策”精准制定帮扶计划。现已完成建档立卡对象的初步摸底排查。二是加快落实促进产业就业的精准措施,积极向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目前,有劳动力在外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9850人复工、占94%。三是协调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问题。比如,霞浦县帮助贫困户把农产品销售网点从福州改为宁德市内,周宁县发动机关干部购买贫困户鸡鸭等,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

4.防控教学双管齐下,精心筹划复学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五个一律”防控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教学服务。一是疫情期间严格实行校园封闭管理,明令禁止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考试、评比,暂停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假期补课等活动,职业院校和高校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一律延迟。同时,做好复学防控准备,完善工作台账和师生健康档案,分类制定各级学校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和健康防控手册。积极筹备测温枪、口罩、消毒药品等物资,为返校复学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充分利用国家、省以及本地教育资源平台,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并重点研究开学后教学方案,确保特殊时期线上教学与开学后教学有效衔接。

二、存在问题

(一)疫情联防联控方面。一是社区作为防控一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阻击作用,但有的社区未完全做到网格化管理,有的小区、厂区、交通卡点测温等工作人员缺少规范化操作,若疫情发生易造成交叉感染。二是社会防控意识有所减弱。随着当前疫情防控整体形势逐步趋稳,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少数群众防控意识有所减弱,扎堆聚集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感染风险;有的群众缺乏戴口罩的防护意识,在人员较密集的场所未戴口罩。三是防护物资不达标和紧缺问题同时存在。普通口罩政府统一采购价为1.2元/只,因疫情期间原材料如熔喷布上涨20多倍,口罩生产企业利润低,个别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放松了质量要求。同时,随着企业复产复工和学校复学,防护服、隔离衣、口罩等防护物资缺口较大。

(二)医疗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方面。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县级医院传染病隔离病房不足,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县级医院发热门诊设置不规范。二是疾控机构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生物安全要求。市疾控中心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承担着全市核酸检测任务,为满足生物安全要求,采取了非常规紧急措施。对比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存在面积不足、安全隐患大、布局不合理、疫苗冷链仓库设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各县市疾控中心硬件建设短板现象严重,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建筑面积不能满足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市疾控中心大楼建成后因规划不达标等原因,未取得房产证,寿宁等部分县疾控中心建筑抗震能力不达标,屏南等8个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配备未达标。三是传染病收治能力有待提高。疫情刚发生时全市负压病房严重不足,仅有8间12床,目前市、县两级虽在加大建设负压病房,但仍未达到省定标准,难以满足重大疫情救治需要;宁德市医院确诊患者救治点设在康复医院,不利于救治工作开展。四是全市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引进难、高级人才紧缺。2018年、2019年县及以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连续两年未招收到全科医学、精神医学专业人员。县级疾控机构人才、技术方面均较薄弱,有的县多年未招收到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数均未达到上级规定标准,柘荣等8个县疾控能力不达标。东侨经济开发区无卫生监督和疾控机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由市级部门承担。五是医疗防护物资紧缺,调拨困难,一度几乎完全断供,在全国各地防疫一线物资匮乏的大环境下,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明显不足;虽然全市现已增设口罩生产线达30多条,但仍没有专业生产医疗防护用品的企业。

(三)企业复工复产方面。一是用工难。外省员工受当地政策制约、往返交通不便、通行费用高等因素影响,中小型企业返工人员不足,尤其是施工人员部分来自浙江温州等疫情重点区域的企业和项目存在用工紧张问题。重点项目部分省外人员处于隔离观察期,现场施工基本采用本地民工,用工紧缺且费用增加,项目施工未能全面铺开。二是复产难。一些企业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比如海产品加工企业除受季节性影响外,在疫情环境下市场萎缩、销量下降、产品积压,企业复产意愿不高。一些民企因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不足影响复工复产及销售。如福华轧钢有限公司的重型卡车司机主要是湖北籍人员,因不能及时返岗,又难以及时聘到其他司机,造成公司轧钢积压严重;宝隆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口罩生产线,哪怕是市面“一罩难求”,但因操作人员对生产线不精,包装工不熟练,严重影响到口罩的日产量。三是成本高。虽出台一系列惠企减负政策,但企业防控成本、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用工成本均有所增加,部分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未完全恢复,原辅材料供应不及时、运输受阻、价格上涨等,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过高且产品销路不畅。

(四)春耕生产和脱贫攻坚方面。一是部分农产品销售难。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大型餐饮场所停业,影响了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的畜禽和水产品的销售;部分贫困户土鸡、土鸭、地瓜等农产品存在销售难、价格低问题。二是部分农业合作社、农家乐等经营主体尚未恢复正常营业,少数贫困户存在打工难问题。三是部分贫困人口有外出务工意愿,但因有的外地企业尚未复产,贫困户外出就业困难。

(五)学校复学方面。一是部分学校口罩储备尚未到位,有的学校测温门尚未安装。二是根据《福建省高三年级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评估导则》需创造条件分散住宿,但部分县(市、区)反映,不少学校宿舍不足,难以满足分散住宿的要求。三是部分学校没有校医,需由医院派出专业人员予以支持。部分学校医务人员目前未参加疫情防控专项培训。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精准施策,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随着海外疫情持续扩散、输入风险急剧升高和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后人流量加大、人员聚集增多等新情况的出现,防控工作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因此要严格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一要坚决防止境外疫情输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来华(归国)人员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部署,把防范境外输入作为下一阶段防控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严防入境关、把好转运关、筑牢社区关,形成“关口前移、无缝对接、闭环管理”的全程防控体系,牢牢织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网”。要防止出现防控漏洞,我市地处沿海,尤其要加强海岸管理。同时在全面解除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交通管制措施的基础上,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人员管控,织密织牢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两张网,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二要加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抓好医改、医疗卫生补短板、人才建设等专项工作,提高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市本级及各县市应尽快按上级规定要求完善医院传染病区和疾控中心建设,加强疾控中心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针对县级医疗机构人才缺乏、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向医疗技术能力薄弱县倾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解决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各级政府应按上级疾控中心建设要求核定人员编制数。三要加强一线指导督查。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支援队住乡联村作用,加强对重点社区(村居)、企业防控措施的监督指导,及时查缺补漏、守好防线。四要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防护物资生产的质量管理,对于利润微薄的口罩等产业,政府要出台政策相应予以兜底保障,以备不时之需。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快企业复工复产。一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重点抓好茶产业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障农业种子和化肥等有效供应、畅通物流等举措,保证春耕及农业生产平稳。二要全力推动复工复产。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复工复产防控措施,加强员工返岗健康筛查和管理。同时,围绕企业关心的优惠政策、招工用工、供应链协同配套等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提升员工“返岗率”、畅通物流“大动脉”、缓解“资金流”、激活配套“产业链”,进一步打通操作链。对复工复产存在困难的企业要进行梳理分类,“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安全有序推进企业满产超产,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好基础。三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抢时间、抓进度、出形象,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三)强化转型升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疫”洗牌,快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免疫力”和“造血”功能,是化危为机的一剂良方。要以落实新基建政策为契机,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等发展目标,加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建立淘汰机制。以这次疫情为契机“洗牌”,逐步淘汰过时的、效率低、难以经受疫情考验且毫无生机活力的旧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二要加快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步伐。完善电商平台、物流平台、大数据等运营体系,鼓励各行各业通过创新减少疫情影响,占领产业链新的利润点。三要壮大工业企业数字经济新业态,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加快上线上云,搭建供应链、产融对接等数字化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和运营,利用数字化工具加强疫情防控,完善生产运营。四要推进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智能化升级是制造企业应对疫情、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抗冲击能力的关键路径。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削减对人工的依赖,提升生产自动化和质量控制水平,并将智能化升级与生产原料供应、人力资源、市场销售渠道等应急预案结合起来,提升自身发展韧性。

(四)强化民生保障,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一要决胜脱贫攻坚。严格落实“五个一”帮扶措施,解决好贫困户因疫情而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确保贫困劳动力优先返岗复工。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漏、一个不少。二要保障基本民生。有序推动同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恢复营业,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对孤寡老人、困难儿童、低保对象等特殊群体的走访探视,照顾好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家属。三要做好复学准备。按照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防控预案,加强演练,抓好口罩等防护物资储备,确保学生有序安全返校上课。四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素质。坚决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确保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统筹推进新冠

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调研组

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问卷分析2《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调研模板》共发出材料113份,收回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7份,无效无作答问卷3份,

根据调研材料-《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调研模板》进行调查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对国家信任度非常高,从电视网络获取的信息得知,国家针对这次肺炎疫情采取的各项措施高度认可,落实到基层层面上,广大群众也是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

二、这次疫情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完全超出人民群众的意料,尽管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国家为这次疫情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不管是医疗层面,社区治理层面,教育教学层面,交通运输层面,复工复产层面,甚至于国家外交层面,通过国家层面的联防联控机制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到第一位,通过调研得知,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各项政策,几乎没有表现出、衍生出不理解,牢骚,谩骂,侮辱等不良情绪。

三、疫情期间,各项防控政策的出台,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受到了极大的不利影响,首先宣传方面,不管是官方媒体或相关渠道进行宣传,受到网络谣言的冲击非常大,搞得广大群众难分真假。再就是物资供应急剧短缺,食品、口罩、消毒用品等物资难以购买。

四、从各项数据综合来看,现在疫情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企业的复工复产的问题迫在眉睫,经过调研得知,企业复工中人员的流动,回岗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市场需求,原材料问题,租金、人工,融资、贷款债务等各项问题是企业最关心,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政府层面上,现在应充分调研了解每个企业的实际困难,综合考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政策。而不是搞大水漫灌,既浪费资源,也收效甚微。

五、通过这次疫情的影响,人民群众针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热情空前高涨,实际上现阶段野味等相关产业链等已经没有任何市场,由于这次付出的代价太大,野味等相关市场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始终做好人民群众的教育工作,让这个庞大的地下产业链永久封闭消失。

六、疫情对旅游,餐饮,商业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疫情结束后,应出台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从总需求来看,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都将受到影响,线下消费所受冲击最为直接,但随着疫情缓解将迅速恢复。从总供给来看,短期内受屠宰厂、饲料厂停工影响与流通受阻,肉蛋禽奶等畜牧业农产品供给短期偏紧,政府应加大调配力度。

制造业企业物流、生产、销售、回款等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停工减产持续,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更为持久,供给恢复相对较慢,应出于政策帮扶。

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审议意见35月12日至1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我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分组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上下反应迅速,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根据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众志成城、克难攻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谋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抓细抓实各项工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省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对省政府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积极应对、精准施策,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各地各部门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守土尽责,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广大一线医务人员和基层防疫工作者迎难而上、日夜奋战、无私奉献,要给予充分肯定。建议省政府在适当时候为各类参加抗疫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颁发纪念章。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政府的报告表示赞成,对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的调研报告给予肯定。同时,对进一步做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要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仍是当务之急。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当前形势的重大判断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时刻绷紧常态化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对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实,继续按照可知可控的要求,始终毫不放松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把好口岸检疫关口和基层社区、医疗救治阵地。要根据夏季天气特点完善防控举措,教育引导群众做好科学防护,切实巩固疫情防控向稳向好态势。

二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一方面要围绕打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中的堵点难点,抓好对冲措施和救助措施的实施,继续落细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持续释放有效需求,减缓疫情对企业生存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把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更加精准地结合起来,有序推动复工复市,积极提振消费市场信心,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坚持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另一方面,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增强敏锐性,把握规律性,洞察产业发展、技术变革、市场空间、人才流动等机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立足创新引领,进一步把先进制造业做优做强,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持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新动能,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三要加强重大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建设。要坚持统筹推进和协同高效、平战结合和医防融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完善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救治的有效协同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疫情防控的系统指导和培训演练,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和救助机制,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推动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增强对重大疾病的综合保障能力。要尽快打造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公共卫生物资保障机制,抓紧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创新储备方式,制定大型公共设施转换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的方案,超前布局一批防疫应急基础设施,确保关键时刻公共卫生应急保障物资找得到、调得出、用得上,全面提升我省重大疫情防控的应急管理水平。

四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短板弱项。要针对这次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时着眼于应对疫情可能出现反复的不确定性,抓紧时间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改变一些指标全国排位靠后的被动局面。要以系统化思维加强我省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强化财政、土地保障,构建布局完善、层次明晰、职责明确、协调高效的重大疫情医疗防治体系。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持续加强对各级疾控机构的软硬件投入,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公共卫生防护网络,织牢织密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底”。要优化传染病救治机构规划布局,合理设置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区,配足应急救治设施设备,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全面建成以传染病医院为骨干、综合医院感染科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前哨、院前急救中心为纽带的重大医疗救治体系。要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快制定各级公共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五要夯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工作。在这次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基层的群防群控发挥了巨大作用,要认真总结“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等江苏疫情防控经验做法,及时固化为今后社会治理的工作机制。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进一步改进不明原因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动员机制,尤其是要组织发挥好志愿人员的力量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要系统梳理我省公共卫生领域立法情况,加快推进我省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野生动物保护等相关专门领域立法修法工作,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开展执法检查的相关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依法防控意识,引导公众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要创新爱国卫生运动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文明素养,推动养成健康文明行为和生活方式。

关于我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

为配合做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的相关工作,我委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调查研究。从3月份开始,通过江苏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向全省人大代表征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完善疫情防控法规制度”的意见建议,并专门委托13个设区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同步开展调研。4月9日—10日,许仲梓副主任带队赴镇江市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实地调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4月28日,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座谈会,许仲梓副主任出席,全面听取和阅研了省政府和省发改委、卫健委等15家单位的相关情况汇报。截止到5月6日,共收到96名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208条。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上下反应迅速,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根据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众志成城、克难攻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谋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抓细抓实各项工作。全省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抗击疫情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全力以赴支持湖北抗击疫情,充分彰显了江苏的“硬实力”和“暖温情”。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全省工业企业综合复工复产率超过90%。一季度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下降5%,好于全国,也好于广东、浙江、山东、上海等地。总体来看,我省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领域的大战大考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行动迅速,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面对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见事早、行动快,从1月20日开始,各级政府迅速建立应急指挥机构,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1月24日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各级党委普遍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领导机构,各级政府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党政主要领导亲临一线、现场指挥,抓协同、强保障、促落实。各有关部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严格履行防疫职责,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保障医疗防疫物资和群众生活必需品供给,切实维护社会稳定。1月中旬,我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大数据研判,分析往来重点地区人员数据并反馈至各市县,以最快速度锁定目标进行重点防控。2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较早作出《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为打赢全省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法治保障。3月中旬以来,我省又把严防境外输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最大限度控制输入性病例风险。疫情发生后,全省各地还建立了权威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短信等传播媒介加强防疫宣传,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升公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二)措施严密,突出抓好疫情源头防控。实行严格科学的防控举措,把疫情防控责任细化压实到基层的社区、村组,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居民,全力守住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各地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严格开展地毯式、网格化的人员摸排,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大力推广应用“苏康码”,全力支撑人员精准查控和流动管理,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到实处,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全省12万个网格建立了街道社区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和网格员“四包一”工作机制,30万名网格员累计排查走访5106.6万户(次)、1.3亿人次,发现40.6万余条有关疫情防控线索。交通运输行业在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出入口、车站、机场等设立1400多个防疫检查站,累计检查车辆1715.7万辆次,检查旅客6818.9万人次,向卫健部门移送发热人员2560人。南通市派遣309名市级机关干部进驻社区参与基层防控工作,组织全市6500名干部挂钩联系1万多家企业,为抗击疫情凝聚了强大合力。

(三)精准施策,全力开展患者救治工作。我省在全国率先将无症状感染者等同确诊病例集中收治,实行“一人一方案”分类救治。统筹医疗资源,科学调配重症医学、呼吸、感染医护力量,建立市级专家蹲点隔离病区、片区专家分片巡诊、省级专家现场会诊和远程会诊等十项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感染率。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预防救治恢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苏州市成立疫情研判专家组,制定全方位全流程防控工作卫生学指南指导科学防控,起草并申报了7项省、市新冠防控相关地方标准。无锡市成功开展全国首例新冠肺炎转阴患者双肺移植手术,为重症患者治疗和研究新冠肺炎发病机制积累了有益经验。

(四)强化统筹,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省及时部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加强跨地区协同,推进各类企业全面复工。针对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遇到供应链受阻、资金链紧张、订单减少等诸多困难,2月12日,出台了疫情之下促进发展的“苏政50条”和支持中小企业缓解疫情影响的“惠企22条”等,积极释放政策红利,加快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各地也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南京市坚持分类施策,明确了“防疫+工业”“防疫+农业”“防疫+服务业”“防疫+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盐城市按照“每月一次、每次一家、每家一天”原则,举办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推进活动,加快重大项目实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还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科学制定防控工作预案和开学预案,有序推进学校开学。截至4月28日,全省90多所高校已陆续开学,高中及以下学校(不含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已开学6950所,返校学生约800万人,复学工作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二、我省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应对这次疫情经受住了考验、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我省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是联防联控机制的效能亟待提升。相关部门应急处理措施的工作衔接还不够紧密,数据共享及转化应用渠道还不畅通。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无缝对接的平战结合、分工明确、转换迅速的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尚未建立。基层社区一方面面临多头管理,疲于应付,另一方面人员缺乏,力量不足,需要建立能够有效调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等力量的机制。二是应急防控演练亟待加强。有些地方和基层人大代表反映,抗疫工作初期,基层对防控工作理解参差不齐,社区工作者普遍没有接受过疫情防控的系统指导和培训,具体执行中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普遍缺乏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三是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亟待健全。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疫情初期医疗防控物资紧缺、调拨困难,表明了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不足。在物资储备环节,部分储备品种不足,储存方式也以实物储存为主,协议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严重不足,应急物资保障的信息化、智能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生产、储备、调配、运送等环节的联动机制有待完善。

(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欠账较多,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挑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全省20家疾控机构人均建筑面积未达国家建设标准,55家疾控机构A类仪器设备配置率不达标。各地普遍反映,设区市、县(市、区)两级疾控机构业务用房、实验用房不达标,检测仪器配备无法完全满足监测要求。二是人员缺口较大。对照国家编制配备标准,全省缺口达5780个,每万人口疾控中心人数仅为1.13人,列全国第28位。调研中不少同志反映,疾控机构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改革后,人员收入水平普遍下降,岗位吸引力不足,导致人员流失严重,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市疾控中心近年来多次出现招聘时无人报考、录用了又不报到、上岗后急于跳槽等情况。三是学科建设和专业能力不足。全省疾控机构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实验室)仅有3个,而浙江有11个,广东和四川各有8个。全省仅有24家县级疾控机构具有核酸检测能力。设置的新发传染病监测哨点医院数量偏少,监测对象范围和检测病原体种类明显偏小。

(三)医疗救治体系不能满足重大疫情救治需要。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省医疗救治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从调研的情况看,各地也都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一方面,传染病专科医院机构、床位、设备数量不足。国家规定传染病医院床位数按照城市非农业人口每万人1.2—1.5床的标准设置,但全省不少地方的传染病医院床位数远低于国家标准,有7个市级传染病医院床位数不足500张,泰州市还没有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全省只有8个市级传染病医院建有重症监护病房,仅有57张带负压的重症监护床位、122辆负压救护车,无法满足重大疫情救治需要。调研中有传染病医院负责同志表示,长期以来传染病医院的医疗结构单一,投入较少,难以开展医疗延伸服务,缺乏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施救能力。另一方面,多数综合性医院内部设计不适应传染病防治要求。我省绝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发热门诊建设不规范,空间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在突发大规模传染病疫情时快速改造成“平战结合”感染病房的条件。从这次疫情防控情况来看,我省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还存在供给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特别是三甲医院数量不足、公共卫生和防疫人才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现有医疗资源、救治能力等还不能很好地应对爆发性重大疫情的救治需要。

(四)公共卫生法规制度建设还存有短板弱项。目前我省涉及公共卫生保障的法规共计36件,其中公共卫生、医疗健康方面的法规16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法规1件,防范、处置专门领域公共卫生事件的法规14件,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方面的法规5件。总体数量不少,但制定时间普遍较早,有些法规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有些法规与修改后的上位法不一致。如:江苏省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办法于1994年制定、1997年修正,此后二十多年没做过修改,不少内容与2013年修改后的传染病防治法不相符合,已不适应当前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亟待修改完善。此外,不少地方反映,在应对突发事件法规制度上我省还存在着空白,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的法规制度衔接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几点建议

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江苏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关于当前形势的重大判断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用以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践。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要时刻绷紧常态化防控这根弦,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重点把好口岸检疫关口和基层社区、医疗救治阵地,切实巩固疫情防控向稳向好态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深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要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善于化危为机,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发展新空间,要坚持创新驱动,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产业支撑。要着眼长远、系统思考,切实加强对“十四五”期间和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规划、重大平台、重大项目的研究谋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二要坚持平战结合,强化重大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建设。坚持统筹推进和协同高效、平战结合和医防融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全面提升我省重大疫情防控的应急管理水平。要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意识素养、政策水平和实战能力,提高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的科学研判、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决策指挥、社会恢复等全过程应对能力,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水平。要认真总结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有效经验,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完善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救治的有效协同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动员机制,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地转化融合。要突出预防为主,适时更新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大型公共设施转换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的方案,超前布局一批防疫避难的基础设施,加强疫情防控的系统指导和培训,定期开展应急响应演练,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化财政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推动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增强对重大疾病救治的综合保障能力。要围绕打造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加大应急物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测算各类应急物资需求,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创新储备方式,采取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等多种形式有效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切实解决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保障物资储备中“谁来储备”“储备什么”“如何储备”等问题,确保关键时刻找得到、调得出、用得上。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篇(9)

企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领域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力量,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维护企业内部的安全与稳定,不单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亦是实现强国富民“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如何做好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维护企业内部的安全与稳定,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经济动力与物质保障,是我们应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30多年的内保工作经验,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认识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纲”,找准工作切入“点”

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了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方针,即“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 我个人理解,预防为主的“防”,是我们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纲”,我们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应着重围绕“防”字上做文章,在“防”字上下功夫。加强事前的预防与控制,减少或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使企业财产和员工个人财产免遭损失,员工生命、健康免遭威胁,确保企业内部的安全与稳定,是衡量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二、加强宣传教育,争得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员工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是做好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是一项涉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与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特别是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控体系则必须依托人力、财力、物力做后盾。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的支持是做好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和确保各项安保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因此,企业内部保卫职能部门,要主动经常性的向主管领导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通报敌情、社情,汇报企业内保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引起关注与重视,博得认同与支持。同时,要利用多种形式和典型案例宣传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在保障企业内部安全与稳定,促进企业和谐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三、建章立制,落实安保责任,夯实安保管理基础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为了使内部治安保卫管理有章可循、有责可究,我们要依照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实际,制订企业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管理办法》、《消防工作管理办法》、《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使用管理办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及预案》、《门卫管理制度与管理规定》、《区域守卫、巡逻制度与管理规定》、《安保人员工作职责》、《保安人员管理规定》、《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企业内保管理制度和规定。明确企业法人、主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员工在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的职责与义务,确立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评优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使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起一套长效的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机制。

四、强化防控措施,构建立体的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控体系

安全防控体系一般由人防、物防、技防三个部分组成。人防,即人力防范,是指按照安保工作要求及管理规定,执行门禁管理、区域巡逻守卫以及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各类警情、突发事件的安保人员。物防,即物理防范或称实体防范。它是由能保护防护目标的物理设施(如防盗门、窗、铁柜)构成,主要作用是阻挡和延迟罪犯作案的时间。技防,即技术防范。它是由探测、识别、报警、信息传输、控制、显示等技术设施所组成,其功能是及时发现罪犯,并迅速将信息传送到指定的监控地点。“三防”体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加强人防基础工作,探索、建立安保守卫、巡逻新模式。

安全防控体系是否有效,是由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所决定的。对一个安全防控体系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只是完善安全防控体系的一个方面,没有专业素养人员的严格管理,持之以恒的制度规范和配套的处置措施,其所谓的安全防控体系仍然形同虚设。因此,建立一支政治上可靠、身体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通、工作作风严谨以及具有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的安保队伍,以强化企业门卫管理、区域守卫、巡逻,保护企业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及时、有效、稳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工作秩序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亦在不断的变化。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人员、特别是退伍军人不愿从事保安职业。社会供、需缺口较大。其自招、自建、自管的建队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安保工作的任务要求。因此,引入规范的安保服务机制,是新形势下企业安保工作创新、发展的大趋势。按照内保的需要与专业保安服务公司签订安保服务合同,以强化人防基础工作。对于有效的提升单位安全防范工作水平与能力以及企业形象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充分利用科技防范手段,严密布控,不留死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其犯罪手段与预防犯罪的手段亦在博弈中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俗语说:“人防贼,防一世;贼防人,防一时。”。加之我在明、敌在暗的现实防范难点,单纯依靠人力防范难免有所疏漏。为此,强化科技防范措施,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科技防控体系是单位内部安全防范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按照全面布控,确保重点的原则,对企业内部的重点要害部位实行物防、技防加人防的“三防”措施加以重点防范。以达到全方位监控,确保重点的安全防控目的。

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安防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安保制度与安防措施落实到位,是维护单位内部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保障。

1、强化对保安人员的监督考核。按照《安保服务合同》不定期对保安人员执行门卫制度及区域巡逻、守卫等履职情况进行抽查,定期检查保安人员的调配、训练、管理情况,及时将考核结果及存在的问题书面反馈保安公司并限期整改,以督促保安服务公司改进安保服务工作,提升安保服务水平与质量。

2、坚持对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安放系统工作正常、运转有效。对重点要害部位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同时每年定期对重点要害部位工作人员、义务消防队员以及驻勤保安人员进行消防培训与灭火演练,以提升实战能力。

3、根据不同时期的各种敌情、社情及属地公安机关的安排、部署,定期与不定期对单位内部进行以防火、防盗、防爆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限期予以整改,同时落实整改结果的复核、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总之,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好事前预防与控制,是确保了企业内部安全与稳定重要方法与措施,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和保证。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篇(10)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下,作为国际贸易主要通道的港口成为病毒大范围传播的中间场所,对港口企业和港口从业人员的影响日益凸显。例如在我国大连港、青岛港、天津港,一方面接连发生码头装卸工人因装卸进口货物感染新冠病毒成为传染源进而造成区域性疫情危机,使港口从业人员的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面临重大风险;另一方面,港口健康申报及检疫要求更加严格,因而装卸、仓储等一线港口作业工人复工困难,致“用工荒”出现,很多大宗货物、集装箱等长期积压在港口,造成港口堆场库存吃紧、交付货物不及时等法律风险。如何克服港口一线人员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形成恢复生产经营的有效对策,是国家和各港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1]

一、新冠疫情下港口从业人员权益损害的案例

介绍2020年8月在袭击我国香港地区的新一轮新冠疫情中,近一半的最新病例来自于码头吞吐量居全球前列的葵青货柜码头,因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累计出现近70名感染者——码头已取代酒吧而成为我国香港地区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最大的感染者群体集中所在地。[2]2020年9月24日,青岛港2名装卸工人因接触某批次进口冷链产品感染新冠病毒,属无症状感染者。尽管该批次被病毒污染的进口冷链产品全部被封存尚未进入市场,但由于该2名患者进行隔离时医院防控措施不规范,造成病毒在医院内部的传播。[3]同年12月15日,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的外委劳务公司4名码头工人因搬运了外轮冷冻散货,而被已污染了病毒的该货物外包装感染[4];该事件中的确诊病例在当地商厦内活动,继而引起了商厦相关人员感染;再通过帮人搬家、聚餐活动,又将病毒传播到社区,造成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5]。以上两起疫情的传染源,均来自于被污染了新冠病毒的进口冷链产品;港口码头工人、装卸工人在搬运这些进口冷链产品时,又造成自身感染;后又通过相关活动,引发新冠病毒的后续传播和进一步感染。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口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的困境

(一)其生命权、健康权因高危作业环境而难以保障

根据《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八版)》的规定,港口一线作业人员,包括码头作业人员、引航员,以及通过码头登轮的港口企业、国际船舶、船舶燃油供应企业等单位的登轮人员。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规定,这些港口一线人员由于直接接触远洋船舶或者进口货物,属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风险岗位之一。除前文案例所列外,其他码头工人等港口一线作业人员出现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引起:第一,港口一线作业人员如码头工人、引航员、港口企业单位的登轮人员等有时需要上船从事搬运、验柜及卸货等工作,故可能接触船员,还要接触国外货物包括冻肉等冷链产品;而一旦所接触的船员或者货物受病毒感染,作为接触者的港口一线作业人员若防护不当,就会受到传染。第二,导致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疾病基本上是传染性较强的突发性疾病,其病毒在密闭环境中传播速度会更快;而码头一线作业人员的工作、休息环境基本都是“共享型”——共用休息室、卫生间和工作用具等,且休息室空间有限、空气不够流通,一旦受到污染人们互相间传染的速度就会非常快。第三,部分港口一线人员是在港口码头的露天室外环境下作业,会有“通风环境下不戴口罩也不会被传染”等麻痹思想,防护措施不到位。

(二)其劳动权、薪酬权因而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难以保障

在疫情暴发之初,全球三分之一的港口要求工作人员在家工作,许多国家及地区进行了严格的交通管制,导致集卡司机、码头装卸工人等港口一线作业人员无法返工复工。即使在国内疫情管控平稳后,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对引航员、码头装卸人员、集卡司机等港口一线作业人员的管理和防护等管控措施,依然严格,这使得口岸通关、联检时间延长。这些严格的防疫措施不仅影响了港口一线作业人员的可用性,导致港口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用工荒”,而且使港口运作能力受限,港口生产能力降低,同时也将产生港口从业人员受疫情影响而面临劳动权、薪酬权被损害的风险。目前,在属于体力型从业者的港口从业人员中,多以“60后”或“70后”从业者为主,其中有不少人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从人员“身份隶属”上来讲,港口从业人员很大一部分属于劳务工、农民工而非港口企业正式员工;受疫情影响,这部分从业人员或因休假、或因隔离甚至感染病毒而停业待工,在此期间其合理的劳动就业权、薪酬请求权受到很大冲击和影响,且其任职期间感染新冠病毒很难被认定为工伤;这一困境如何防范和救济,对于维护港口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进而调动其积极性、缓解港口企业“用工荒”及增强港口企业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港口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缺位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调整港口及港口从业人员卫生防疫措施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际卫生条例》在内的相关国际公约,还包括《港口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但是在疫情中,这些法律法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暴露了其在港口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漏洞,即无法高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港口从业人员带来的损害和风险。因此,亟待全面完善相关缺位法律。笔者认为,宜全面修订《港口法》,同时将疫情暴发后针对港口及其一线作业人员的专项防疫政策——包括《交通运输部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场所和单位卫生防护指南》《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交通另外,为切实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口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还应在用工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工会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促进港口企业与从业人员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8]

上一篇: 小班家的教案 下一篇: 五条禁令剖析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