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2:47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篇(1)

首先,改“小而全”为“大而精”。德律风物业所管辖类型和地域的分布具有广泛性和分散性,“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服务资源难以共享,人力、物力资本浪费严重,难以保持物业公司的整体优势。“大而精”就是通过细化分工将保安、设备维修、保洁和绿化等职能,从原有管理中分离出去,成立或发包给更专业的保洁公司、保安公司、绿化公司等,实施专业化管理,配合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打破“地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均衡使用。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篇(2)

5s物业管理在我站推行一年以来,一系列活动深入实践,使我们的精神面貌,工作环境逐日改善,从而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我们站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好带差”的理念,结合5s管理办法,一是从实际操作,行为规范中落实,二是从思想认知上转变,提高。从而让每位员工通过制度约束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来适应工作,干好工作,快乐工作。在去年举办的5s技能比赛中,我站取得了团体第二名,我也取得了个人第一名的成绩,这不仅充分的展现了5s实施成效,更有利的推进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激发和增强了员工的信心和干劲!下面我将5s实施以来的成效与心得体会从两大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在岗为岗,爱岗敬岗,将5s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我们各房间,楼层,会议服务人员根据工种,服务对象的不同,每日将各自所管辖服务区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清扫对象(天花板,墙壁,地面,门窗,玻璃,电器设备,摆设挂件,桌面,茶杯,话筒,椅子,会议桌侧围,边角线,卫生间,洗漱台面,植物,过道楼梯扶手及死角处等等),保持其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将工作场所的不必要和必要东西明确,严格区分开来;将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制定要和不要的特别基准;清除过多积压物品,腾出空间,空间活用;建立标识牌(节约用水,禁止吸烟,发生火灾请勿乘坐电梯,电梯乘坐安全知识等等);作业时,做到取放方便,合理放置。每日还要做到巡查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下班走时,做好相应检查工作,注意防火防水,切断电源,关好门窗,按照服务项目范围和工作标准实施检查。工作期间,我们严格执行“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机关作风,依照5s物业管理相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现在我们的工作场所窗明几净,清爽整洁,井然有序,一目了然,给办公楼工作人员创造了舒适,安全,洁净,明亮的工作环境,正可谓是安居才能乐业呀!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篇(3)

我司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接管广州市海珠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楼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以来,得到业主和辖区政府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海珠区老干部局综合楼达到创建“广州市物业管理示范大厦”各项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管理,提升公司服务质量,有效促进公司发展,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为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楼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更优质物业服务,2016年3月份公司向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申请海珠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楼参与2016年广州市物业管理示范大厦的考评。

一、量身定制服务方案

海珠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综合楼建筑面积31907.4平方米,目前使用单位有:海珠区委老干部局、海珠区政务服务中心、海珠区档案局、海珠区农业局、海珠区老年大学等,功能完善,建有室外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图书阅览室、声乐戏曲培训等文娱设施;同时设有餐厅,可供大约100人同时就餐。

该项目建筑功能有对外开放的政务中心办公区,也有封闭的档案局、老年大学等办公区域,为提供优质物业服务,保障两区域办公有序进行。我司结合物业服务需要及现场实际情况,从安保、环境、工程、客服等方面制定了针对适合政务服务中心对外开放的办公区和其他单位封闭办公区域的服务方案,为客户度身打造24小时全程服务,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置区域贴心客服服务,建立客户需求档案,创造优质服务,推行“尊老爱老服务”,实施“零干扰服务”等。

二、打造特色服务内容

根据海珠区老年人大学服务人群的特点,参照我司同类型项目的管理经验,我司物业服务中心打造“尊重、关心、贴心”的特色服务。物业服务中心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厚德载物”公司宗旨,传承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主动为老人提供服务。在老人使用设施上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如门口楼梯旁边的小斜坡设置安全扶手,可让腿脚不便的老人借助安全扶手安全上下坡;在梯铺设防滑地毯和安全扶手,增加乘梯的安全系数,可让老人及其他人放心乘坐电梯。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在管医院项目医师资源,聘请专业医师对项目员工开展心肺复苏专题培训,让员工能够掌握心肺复苏专项技巧,以备不时之需。

三、全力以赴推进示范项目创建工作

第一,全司高度重视,成立创优小组,制订创建规划及实施方案

制定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设立组织机构并明确分工,制订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求全司上下一心,认识一致、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细节入手、突缰氐恪⒂刑醪晃伞⒄孀ナ蹈桑不达目的誓不休。

在公司高度重视下,成立了创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两位区域总监担任副组长,下设资料组、保安组、环境组、设备组,从公司职能部门抽调骨干人员担任。

第二,通过创优平台,提升服务团队综合素质,完善各项服务制度与方案

创建“市优”目标确定后,借创优平台公司在人员招聘上确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标准,如客服人员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工程维护人员均为专业人员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件;保洁、秩序维护均为高中文化水平等等。由此大大提高了人员整体素质,为以后的管理服务夯实了基础。同时加强培训,完善措施建立相关制度、制定了一整套严谨、适合、通用的工作流程、岗位作业指导书等管理制度,通过培训,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名员工,深入到每个工作细节。根据创优评定细则,细化分工,定期抽查、定期整改,让每个部门按照制定的制度自觉履行,在履行过程中总结提高、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第三,加大投入,开展设备设施硬件整改和完善标识规范管理

按照考评标准,创优小组组织公司工程部并聘请行业设备专家对综合楼各种设备设施进行现场查看及评审,并制订整改措施和落实完成整改责任人及完成时间节点。在公司加大投入及业主支持与配合下,对设备房进行地坪漆翻新,设备设施油漆翻新,停车场加装减速带和反射镜,消防监控设备修复及完善等等,同时,对设备房设备标识,绿化乔木、灌木装饰科属标识,消防栓标识等进行完善及规范管理。

第四,完善和落实内部自检机制,切实加强服务质量考核

为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更快、更好地为综合楼使用单位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由公司品质管理部牵头,会同各职能部门成立检查小组,结合创优迎检活动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现场随机抽查,对项目员工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业务能力等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通过自评找差距、查原因、落实责任、限时整改,形成存在问题的目录及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时间与整改人、验证人;同时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切实提升现场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枢勤.信源大厦物业费上调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物业管理,2012(1):28-29.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篇(4)

物业公司综合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2008年流火的七月,当弱柳**已变作浓得化不开的绿,这片孕育着新生命的土地,沉浸在缤纷耀眼的绿色告别气氛里,我告别了深爱着的校园,告别了四年童话般的菁菁生活,告别了情谊深厚如手足的同学,站在未来的出发口,伴着阔朗壮美洒脱自如的夕阳红云憧憬未来。在现实中跌跌撞撞,蜕去娇柔华丽的翅膀,也曾不自知的彷徨迷惑,但我会快乐的去接受一切。

物业公司综合管理部的工作,对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从质量检查到文件的接收、发放,从档案整理到公司劳动人事管理,再从跟同事的沟通交流到如何对琐碎繁杂的日常工作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等等,这些都是我在课本当中所学不到的,而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领导的鼓励指导和信任、同事的帮助让我知道怎样去工作,如何去做好工作,同时也激励我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对待工作、做任何事情需要的是一种责任。责任,一个凝结着厚重的字眼,责任是一种承诺,在他身上承载着一个不渝的使命,只有忠实地履行这个使命,才意味着责任的实现。对我来讲,在物业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里的点点滴滴让我感觉到,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虽然很细小,但都需要带着热情、带着责任去完成。

工作两个月了,我的付出,有辛苦,有快乐,同时,能够带着一种责任并快乐的工作,这就是最大的快乐!我将继续努力的学习和工作,因为我热爱这个工作,为自己加油!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篇(5)

业主大会是为实现对物业的自我管理,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合法权益,为了便于多个业主形成共同意志,保障物业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而组成的自治组织,是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最高权利机构,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共同事项做出决定,享有对物业管理公共事物的决策权。《条例》明确了业主产权人在业主大会上的投票权数的界定;《条例》规定,物业管理的重大事项由业主大会讨论和决定,业主大会由全体业主组成。

二、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物业管理及纠纷事宜--引入第三方评估公司

条例第七条明确写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委托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物业项目承接查验、物业服务费用、物业服务质量评估活动,此项可以使物业管理过程中平衡各方关系,各项事宜均可落地实施。

三、明确了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大会与社区、街道的关系。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职能大都带有社会公共性。业主大会是业主们由于共同财产关系而形成的共同利益群体,它的职能主要是民事性的,它与社区委员会在性质、职能、权利基础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是业主、业主大会要维护好自己的权益,离不开当地居委会的指导和帮助。物业管理企业,是具有物业管理服务范围,并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接受业主大会的委托依照《物业服务合同》进行专业化管理,实行有偿服务的企业。

业主大会是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合法权益的自治组织,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大会之间是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关系,是在物业管理专业化管理与业主自制管理相结合的高度同一。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篇(6)

业主委员会在治理过程中的“集体行动困境”,集中表现为业主委员会的“缺位”“集体行动”中各角色主体的“错位”以及“集体行动”中缺乏内外治理的有效互动。

1.业主委员会的“缺位”。根据《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住宅小区已交付使用并且入住率达到50%以上时,应当在该居住小区开发建设单位、小区所在地的区、县房屋土地管理机关指导下建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即业主委员会。但实际情况是,全国城市小区建设中,业主委员会发展速度已远远落后于物业公司。很多小区业主委员会没有得到及时组建,有的及时组建起来,但发挥职责不明显,物业自治主体“缺位”现象非常突出。小区业主委员会没有及时建立与健全,其原因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某些物业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消极抵制业主委员会的成立,视之为自己的克星,对成立业主委员会不甚热心,或在成立的过程中设置种种障碍,使小区业主委员会得不到健康发展。二是广大业主对成立业主委员会没有自觉性,或存在较严重“搭便车”心理。业主委员会的“缺位”给物业管理与社区发展带来诸多问题:(1)物业公司作为谋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小区内没有组建业主委员会,等于小区没有“主人”,物业公司既当“管家”又当“主人”,不受监督的物业公司就会做出有损业主利益的事情。(2)小区没有业主委员会,使物业管理自治内部缺乏对话机制,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纷争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容易导致矛盾升级,引发不理智的事件甚至暴力冲突。(3)影响物业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小区没有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难于解聘,经营水平差的物业公司也就不可能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影响社区自治机制的成长。(4)妨碍社区合作和公民自治精神的培养。

2.“集体行动”中各角色主体的“错位”。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小区治理中存在各种利益冲突,有时甚至出现“流血事件”。其实质就是“集体行动”中各个行动主体的角色出现了“错位”,即业主、物业管理企业、政府等组织在小区治理时出现了角色混乱、功能模糊。业主对物业管理参与性较弱是“集体行动”的常见现象。其主要表现为部分业主缺乏物业管理常识,存在“搭便车”现象,身份转换不适应,“等、靠、要”等依赖心理严重,仍然习惯于把自己当作“单位人”,而不是“社区人”。业主参与度低不仅影响业主委员会的产生,而且还影响成立后的业主委员会的有效治理以及住宅小区的公共利益的实现。

物业管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其最大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它在供给物业管理时,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又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特别是当“委托人”缺位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就会出现“集体行动”中的“逆向道德”问题,现实表现为物业管理价格高、物业管理供给不足,出现物业管理的“供给失灵”。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者,在小区治理中却出现了责任缺失现象。作为住宅小区治理的最初推动者,其在实行政府服务社会化、政府职能市场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对保障业利、保护业主利益、规范市场行为、承担必要的服务和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的保障。同时政府某些部门和官员在对物业管理方面也仍然运用单一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造成了政府部门在“集体行动”中的“不作为”或“乱作为”。

3.“集体行动”中缺乏内外治理的有效互动。目前,我国新建的城市住宅小区,在同一个居民群体中出现几个并行的、功能重叠及所属组织不同的居民组织,包括物业管理企业、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这些组织由于缺乏必要的协作和沟通,造成社区内居民思想的混乱、行为上的冲突及有限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及我国改革成果的进一步深化。这种矛盾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而日趋激烈,例如,以业主为中心的物业管理模式和以居委会为中心的社区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以财产关系、利益关系、亲缘关系等为纽带的居民自治组织(如业主委员会)和传统的街道、居委会管理组织之间的矛盾;社区居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之变化的矛盾等等①。

从实践上看,不同组织在利益、权限及活动领域存在矛盾、相互之间尚缺乏或者尚未发展出各自都能接受的协调机制,这既是我国多中心治理结构中政府、企业、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等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也是业主委员会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缺乏有效互动的现实表现。

二、业主委员会善治的基础:物业管理的属性分析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本质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的非竞争性,二是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从消费行为方面讲的,即一个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排斥其他人对它的同时消费,并且每个人的消费对象都是该物品的供给总量,增加一个人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效用。非排他性则是从消费主体方面来讲的,即不能根据某人是否付了费来决定他的消费资格,准或许可。因此,判断一个物品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可以根据这两个特点来判断。

1.物业管理在非竞争性方面的特征。非竞争性主要是从消费者主体数量和消费者获得效用的数量上对公共产品进行界定的。从消费者主体数量上看,物业管理对消费主体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或者说,物业管理存在着“容量”问题。在它的容量之内,对物业管理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业主)不会影响现有消费主体(业主)的消费效用,也不会增加物业管理的边际成本。但一旦业主数量超过了容量限制,如某些开发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不惜减少绿化面积、公共设施和公共设备,缩小楼栋之间的面积,违规增加楼层来增加消费者(业主);或是物业管理公司利用公共设施违规出租给非业主(物业其他的使用人),则业主对物业管理这种产品的消费就会出现拥挤状态,每个业主获得的效用就开始减少。换句话说,物业管理产品的消费就开始产生竞争性。这是物业管理与纯公共产品的一个明显区别,或者说,是物业管理服务产品的第一个本质特征,即局部拥挤性。从消费者对公共产品获得效用的数量来看,在一定时期内每个消费者(业主或物业使用人)对物业管理的消费数量和获得的效用数量是各不相同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区别,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者对物业管理的需求数量有区别。这种需求数量区别可能由其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决定。例如经济收入高的消费者,对物业管理的需求量就会大一些。二是物业管理在消费数量上是可以计量的。每个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如一个月或一年内,使用物业管理的数量都可以计算的,它的表现形式是物业管理费,即我们可以从每个业主所拥有的物业面积的大小来衡量。当然这里不能排除存在有强烈的物业需求但因经济状况而不能对物业管理进行“消费”的情况,如以前的倒闭单位的职工住房,由于单位已不存在有的物业管理几乎是没有,很多的房屋由于经济原因而年久失修,成了“危房”。由于这两条原因,就产生了物业管理消费数量上的非均等性,即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物业管理使用数量上的差异。应该说,消费数量上的不同是私人产品的特征,但是由于它与准公共产品共同消费性同时并存,因此也成为我国物业管理的一个本质特征。

2.我国物业管理在排他性方面的特征。我们知道,纯公共产品是完全不排他的,但物业管理由于具有拥挤性特征,因此便具有局部排他性。(1)物业管理不能完全排他,否则它的消费主体数量就不会大于1,或者说就不具有共同消费性而变成私人产品。比如,住宅小区内物业管理的内容就是对业主的公用部分、公共设施和公共设备、绿化、安全、卫生等进行管理,在小区内的所有人包括业主、使用人、甚至外来人(如邻近小区的人到这里来娱乐、休闲)就都可以享用物业管理的服务。(2)物业管理又不能完全不排他,面对现阶段物业管理的相对短缺,那样就会造成拥挤和消费上的竞争性。例如,物业小区内的卫生、绿化、安全等主要是由小区内的业主付费使用的,因为物业管理主要针对业主服务的。因此,物业管理具有局部排他性特征。物业管理的局部排他性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能表现为不接纳某些社会成员作为“俱乐部成员”(如通过付费只对该小区提供服务和生产),也可能表现为采用高价格使某些人退出消费行列或不能进入消费行列(如纯商品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产品更加高级、先进,采用电子监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它的物业管理非就相应的高)等形式。

3.对我国物业管理的属性的认识,除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之外,在事实维度之外还应加上空间维度,即必须对我国物业管理在各个地方的数量分配情况加以研究。因为对任何产品的消费都是相对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言的,只有消费者在确定了某一位置之后,才能对所提供的产品的数量和类型进行选择。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某些公益物品可能并不带有空间的限制(例如从研究和开发获得的受益);但对于其他公益物品来说,尽管新来的居民无形耗费更多的成本便可以获得其收益,然而这种收益却局限在一个社区中(可能会溢出某些利益到邻近的社区)”②而物业管理正如前述,它仅仅只是针对某一住宅区域内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是一种具有地方性质的准公共产品。相比之下,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前物业管理看成是纯公共产品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来提供这一主观看法,属于一种制度安排,而不是由于物业管理现实属性决定的。鉴于此,我们对我国的物业管理属性的认识一直存于悖论之中——从地方性的准公共产品到制度化的纯公共产品。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现实与理想的错位导致我国住房制度中物业管理供给的失灵,同时也是业主委员会在集体行动中产生困境的根源。

三、多元协作治理:业主委员会善治的路径选择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瑟·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是由理性人组成的集团通过集体选择的方式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集体行动失败被认为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人们无法通过价格机制分配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和分享公共物品带来的受益。但是通过建立配套的激励制度,能够在集团内部形成有序的社会交换关系,促进社会协作,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除了政府之外,还包括利益集团等社会组织,“私人集团和组织也能提供公共物品”③业主委员会就是基于住宅小区内存在集体行动的必要性而产生的逻辑结果。

解决业主委员会的集体行动困境,首先需要物业管理的生产和提供区分开来。因为,生产者与提供者相区分是解决公共产品由政府以外组织和个人供给的理论关键④。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篇(7)

一、物业管理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

品牌形象是存在于人们心里的关于品牌各要素的图像及概念的集合体,主要是品牌知识及人们对品牌的态度。物业管理企业的品牌形象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两种。内在形象主要包括:

1、服务形象。物业管理提供的主要内容是为业主服务。物业管理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物业管理企业凭借对业主的服务获取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此获得报酬,实现自己赢利的目的。如果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意识不强,达不到大多数业主的要求,没有树立起良好的服务形象,企业就不可能塑造出名牌。因此,可以说服务是品牌之本。

2、文化形象。品牌文化形象是业主和社会公众对品牌所体现的品牌文化或企业整体文化的认知和评价。品牌文化与企业的环境形象、员工形象、企业家形象等一起构成完整的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企业的品牌,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对外发散力的一种集中体现。

3、管理形象。品牌管理形象是业主和社会公众对物业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的认知和评价。管理形象佳的企业对物业保值、升值有重要作用。

物业管理企业品牌的外在形象包括品牌标识系统形象与品牌在市场、消费者中表现的信誉。

品牌标识系统形象是业主和社会公众对品牌标识系统的认知与评价。品牌标识系统包括品牌名、商标图案、标志字、标准色等品牌的外观,如万科物业的和平鸽标识、长城物业的长城和大树标识等。

高品质的品牌形象,是企业进入高端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品牌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成为著名品牌的必要条件。作为物业管理企业,提高品牌质量形象,必须实施品牌创新策略。而物业管理企业品牌创新策略包括内功和外部传播两个方面。

二、物业管理企业炼好内功的主要策略

1、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品牌”是有独特形象的,是有个性的,是特别适合某一部分的,是具有特定利益保障的。只有那些致力于适应某类市场需求细分定位的企业才最具有生命力。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创立品牌,首先要确立目标市场,并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例如,德润万豪物业现有北京万豪国际公寓和汤泉逸墅两个管理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服务功能、主体建筑、附属设备、配套设施以及道路、交通等状况,公司将万豪国际公寓定位为高级公寓管理,引进酒店管理模式;将汤泉逸墅定位为高档住宅小区,制定了高标准、高品位的服务标准。准确的市场定位,为企业打造品牌提供了必备的前提。

2、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1)科学设置组织结构,组建高素质员工队伍。组织机构的科学设置及人员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确保企业能持续不断地为顾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公司在组织架构上要追求企业管理机构小型化。要求管理者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工程技术人员要一专多能,适应性强;服务管理人员必须素质高、形象好。做到因岗设职及合理兼职,避免无谓的成本损耗,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员工管理是服务行业的核心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根本途径是进行员工管理。 (3)加强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管理是提升物业管理服务价值的有效途径。例如,百联物业专门组建了业余督导队伍。督导员来自各物业管理处,利用工作之余(包括夜间),对公司下属的物业管理处实施定点和不定点的督导,发掘各物业管理点在管理上好的做法和经验,加以交流和推广;发现不足和问题,加以纠正和整改。

(4)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物业管理企业主动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自己的物业管理水平尽快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策略。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物业管理企业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之后,满足国际接轨需要、国家政策要求和业户、社会公众期望的又一竞争策略。

3、提供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精细化服务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物业管理服务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要求服务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其目的是用细节提升质量,进而创新企业品牌。

个性化服务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给业主的,针对每个业主不同需求及潜在需求的、有别于其他标准服务的、超出业主想象之外的,具有附加价值的服务。个性化服务竞争者无法模仿,顾客无法比对,所以能全面提升物业服务的品牌档次。

4、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进行企业内部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个人技能,同时要邀请业界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导讲课,提升员工的理论水平,拓宽员工视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例如,百联物业为了打造品牌,把员工培训纳入了长效管理,常抓不懈。2006年公司与徐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办了全国首期“智能化楼宇管理师”培训班。

5、走规模化经营道路。高市场占有率是品牌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况且,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服务收入和利润。我国先行改革的深圳已经出现了管理规模达1200万平方米的企业,这类企业的发展不仅为他们品牌营运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为各地物业管理企业的品牌营运和市场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6、提升企业整体的文化内涵。提升企业整体的文化内涵首先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员工的生活、工作、职业发展等。使员工感受到在本企业能够获得平等的尊重、能够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够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福利以及努力工作能得到丰厚的报酬。只有企业对员工具有高度责任心,才能收获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和忠诚。物业管理企业总是身处一定社区中,其管理经营理念与社区文明程度是相互影响的,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的思想内核有机地融入到社区文化的建设中来,实现二者的完美统一,使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相得益彰,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品牌形象。

7、提升物业管理的技术含量。科技创新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进行品牌创新必须把科技创新转化为产品开发,注入到物业管理服务中去,实现由简单维护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维护型、知识密集型转变,对现有的管理项目不断提升科技含量。一个技术含量高的楼盘,在为业主创造精品硬件的同时也推动和产生了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塑造的品牌效益。例如,中航物业通过在网络数据分析系统、客户满意度调查系统、高科技的监控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运用,保持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在国内同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

8、实施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指在物业管理品牌的建设过程中,物业管理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简单模仿和盲从,切实走出一条自我创新发展的品牌建设之路。我国在物业管理品牌建设中走差异化道路的实例很多。如万科模式:从早期的“业主自治”到现阶段的“无人化管理”;中海模式:“网络化运营,信息化管理”。这些物业管理品牌建设差异化策略都鲜明地凸现了各自品牌的个性特色。

9、重视获得权威机构的认证。在崇尚“诚信”的国度里,重视获得权威机构的认证是促使消费者信任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关认证是品牌质量的证据、信誉的符号。国家优秀示范小区(大厦)是我国政府最高行业主管部门评定的最具权威的荣誉,能在发展商、业主和社会中产生最广泛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可信度。资质认证是我国政府对物业管理企业综合实力的权威认定,也是市场对物业管理企业最重要的信任凭证。另外,通过认证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和商住区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也是国内企业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必经之途。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塑造品牌形象必须积极参与创优活动并努力获取资质。

三、物业管理企业外部传播策略

1、重视口碑流传。在各种宣传方式中,口碑流传虽然是最原始的,但对物业管理行业来说却仍然最有效力。一个管理100万平方米的企业最少会服务l万个左右的家庭,服务对象可达4万人左右,平均每个人会将自己的体验直接告诉身边的10个人则对企业存在潜在评价的人将达到40万,而这些潜在评价对象也会将获得的信息再向外传达、实现宣传的乘数效应。

2、注重情感认知。品牌首先是占据消费者的心灵。物业管理企业在进行品牌传播策划时,应当侧重于情感要素,也就是要与消费者加强“情感沟通”,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共鸣。深圳市熊谷物业举办的“2005年信兴广场首届慈善登楼大赛”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活动不单单是一项竞赛活动,更是一项回馈社会、惠泽社群的活动。在该活动中共有千余人参赛并登上地王大厦,筹得慈善捐助款超过50万元,所募捐的慈善款全部投入“爱心助学阳光工程”。通过该活动,熊谷物业拉近了与业主们的关系。再如,万科物业进行了“20年20人”评选活动。“情感沟通”不可以急功近利,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渗透业主的内心世界,进而把“情感”提升为价值。

3、注重事件营销。物业管理企业要善于借助于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典型事件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由于典型事件、新闻在受众心中具有真实可信性,故效果极其显著。例如,在万科物业发展过程中,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事件,如桃源村竞标、建设部大院接管等经营行为对万科物业的品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另外,物业管理企业还要注意收集和挖掘在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感人事件。如万科的姚牧民喝泳池水以及收集服务中的“小故事”在社会上、客户中广泛流传。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篇(8)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产业,在我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市区的物业管理企业由建市初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47家,物业管理项目共78个,托面积576.7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424.88万平方米,占73.67%。新建成的各类住宅小区都有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部分大厦区和工业区也引进了物业管理体制。从全方位的小区物业管理,发展到保安、保洁、绿化等专项管理,从房屋本身的维护拓展到家政服务、社区活动、中介咨询等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项性的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已有5个住宅小区获得了“省级优秀物业管理住宅小区”、2个办公大厦获得“省级优秀物业管理大厦”、2个工业项目“省级优秀物业管理工业园区”1个大厦获得部级“优秀物业管理大厦”。为规范物业行业管理,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我市先后制定了《××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市住宅公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市建设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我市的物业管理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保障了物业管理健康有序发展。总体上讲,市区物业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市区物业管理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市物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我市物业管理体制过分单一和薄弱,缺乏物业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监督和指导,缺少相关政府部门的齐抓共管,使得我市物业管理体制的弊端曰益显现出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业管理工作面广量大,难以实现全面覆盖。我局房管处市区物业管理负责曰常事务工作,每天要接待大量的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很多的事务来不及处理甚至有些事情处理的不能完全到位。特别是中心城区范围的扩大,近期洋河、晓店、双庄、耿车、顺河、三棵树等地“4+1”工程建设的小区物业管理投诉不断,由于这些地方距市区比较远,我们的投诉受理成本比较高,加之我局交通工具比较紧张,对此种问题我们只能疲于应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很多的事务来不及处理,甚至有些事情处理的不能完全到位。

(二)属地管理的职责还需进一步健全。一直以来,负责属地管理的宿城区、宿豫区、市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都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来负责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使得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出现了脱节,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工作相互交叉又相互推委,属地管理和社区管理一直处于薄弱和被动的境地。因此,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很难在物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在部分物业管理区域内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矛盾十分尖锐。

(三)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物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建设、国土、规划、工商、城管、环保、供电、供气、供水等多个部门,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还没有完全理顺,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使得物业管理过程出现的难点问题无法解决。

三、周边城市物业管理体制的情况

淮安、南通、徐州、盐城等地方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统一管理,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设立区级物业管理机构,负责对所在地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属地管理,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物业管理曰常的指导与监督工作,市政府每年把物业管理工作纳入到对区一级政府的考核。区级物业管理部门加强对辖区内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开展工作,对辖区内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年检和新成立物业管理企业资质提出初审意见,做好物业企业的曰常管理工作,。

盐城市在强化属地管理的同时,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盐城市物业管理中心,属全民事业单位,人员编制6名,负责物业管理纠纷的协调处理,承担物业管理招投标和维修基金核算工作,参与平安小区、文明小区创建等工作。

四、建立和谐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努力提升全市物业管理水平

针对我市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市依据物业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抓紧在宿豫区、宿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和苏宿工业园区设立区级物业管理部门,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的物业管理新体制,以提升我市物业管理整体水平。

(一)重新调整市建设部门的职责,让部分工作重心下移。市建设部门是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机关,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省、市和物业管理法规政策,推进物业管理行业法规建设,制定行业规范,核定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指导国家、省物业管理创优达标工作,指导维修基金的的管理以及行业培训等。

(二)设立区级物业管理部门,加强属地管理。在宿豫区、宿城区、××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和苏宿工业园区设立区级物业管理部门,并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篇(9)

1. 引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市场经济日趋活跃,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房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也相应加快。物业管理作为新兴服务行业,自然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也必然要更新服务理念,不断为业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如何有效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眼下业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2.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重大意义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由于企业的服务对象涉及千家万户,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系及广大业主的切身利益,因此,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其意义重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是关爱民生构筑和谐的重要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反复强调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党的十七大历次会议也是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强调多为民办实事。提高物业管理

作者简介:吴旭照大学本科经济师政工师厦门经济特区公盈建设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

服务质量,正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爱民生、构筑和谐的具体行动。它直接涉及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同时确保广大业主有一个祥和美好的生活环境。(二)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新的物业类型将不断推向物业管理市场,高端物业不断涌现,客户新的需求在呼唤更新服务理念和进一步提高服务标准,客户高标准的服务需求和物业相对落后的服务水平及相对较高的收费标准将形成新的矛盾。物业管理行业必然面临激烈的挑战,而企业要在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赢得客户信赖,就得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三)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是广大业主的热切期盼。物业管理公司是新时代的产物。物业管理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公司管理人员每时每刻都在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所提供的服务又应该优质高效,为了赢得广大业主的赞许和欢迎,物业管理者应努力满足广大业主的热切期望。

3.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主要对策

纵观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模式多种多样,管理手段也不尽相同。为持续改进管理服务质量,我们需要不断吸收、消化、提升、创新国内外先进物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3.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在长期的物业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物业管理公司应不断总结、发掘、提炼全体员工的智慧与思想结晶,进而升华为企业的思想理念。当前,应着力从四个方面更新服务理念:一是物业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的理念。无论是对人的服务,还是对物的管理,其本质都是为业主提供相关的服务;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综合服务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如数码小区提供现代智能化生活信息资讯,以及特殊类型的家政服务、金钥匙服务等,这些以前认为非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都将进一步纳入日常服务范畴;三是向科技要效益的理念。物业管理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主动改良服务手段与装备,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四是极力倡导“以人为本”、“诚信唯美”、“以客户为中心”等理念。要将顾客需求写上管理议事日程,逐步树立“内部顾客”的概念。

3.2逐步确立以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标准。物业管理企业要创造具体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就应逐步确立以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的企业内部运作标准。具体可分为管理体系,一是检验标准体系。包括“国优”质量检验标准,企业内部质量考核标准,日常质量考评标准,员工绩效考核标准等;二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企业质量方针,质量控制机制与方法,从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表格四个层次的文件加以体现,三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手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规程(含制度、组织架构、措施);四是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包括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与文件;五是环境管理体系。在建立ISO14000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在环境保护意识、职责、措施、方法的持续改进与创新;六是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包括实行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质量管理责任制等,应尽量使之科学化;七是CS项目形象管理体系。包含项目的形象管理、标识管理、员工行为准则等;八是项目支持体系。即为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提供的人力资源、物质、技术、管理支持。以上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均应让企业员工明确,上述标准在签定物业管理合同时就应确立。

3.3全面建立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建立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目的是确保管理服务工作能持续滚动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机制是物业管理企业经过多年探索而形成的一套内部运作机制,包括循环机制、内审机制、管理评审机制、监督机制、考核竞争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循环原则即以不同周期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工作步骤,在工作中不断寻求改进机会,以期每一周期进步一点。内审是企业的质量保证活动,由内审员根据ISO9001标准和体系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进行审查,以便查明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监督机制其主体为客户(含业主、用户或其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媒体、社会人士、内部员工等,监督内容主要是企业守法和诚信经营情况,管理服务质量,企业人、财、物等资源合理使用情况。通过广泛信息收集,健全处理机制,确保监督有效。考核竞争机制可实行多级考核。内容主要有安全目标、经营目标、服务管理目标、岗位质量标准、员工综合考核标准等,此外,还可实行企业领导岗位竞争上岗制、主要岗位公开招聘制、培养提升制、工作挑战机制等。激励是人性化管理的方式,要做到惩奖分明,人人有动力、有压力。

3.4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新时期的物业管理要实现对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建立便利、周全、高效的服务体系,让业主在获得优美居住环境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这必然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首先,管理层除应具有服务意识、专业知识、经营头脑、管理才干外,还必须熟知所辖物业的建筑特点、施工工艺、结构、园林等。房地产管理、经济管理、法学、心理学、财务管理、公共关系、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也必不可少。而对于操作层,则必须具备一专多能,能胜任多种工作,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一些偶发的急难问题才能及时处理解决。无论领导或员工都要因人而异,学会耐心做思想工作,要通过不断学习、虚心进取、加强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

3.5充分利用新科技设施,提升作业绩效。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按照业主意志与要求去实施专业管理,并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物业管理公司还必须充分利用新科学技术,以提升作业绩效。要逐步实现办公和日常管理自动化,建立企业互联网站,利用电脑网络,建立公司内部网络与管理物业专案的网站,以及时提供正确的资料信息,从事有效的资讯管理和知识管理。要以科技机具、设备及材料用品来降低成本、改善各种作业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要不断引进现代服务设施与设备,如配置报警、录像监控、小区通信联络等设施。要注意学习和运用前沿管理理论,将现代管理理论、新科学技术运用于日常管理服务之中。

3.6恰当提供物业管理的增值性特色服务。特色服务是物业管理品牌形成的核心。物业管理的特色服务是体现物业增值的重要形式。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如物业的地理位置、业主层次、业主的需求等方面,提炼物业管理特色服务内容。例如物业会所可为业主提供健身设施,物业健康医疗中心可为业主提供医疗及保健服务,住户车辆的保洁可彰显业主的尊贵,住户专车可为业主解决交通需求,幼儿园、学校可为业主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等等。通过物业增值性特色服务,营造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从而提升了物业的品位,又大大满足了业主的追求欲望。

4.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应注意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物业管理心得体会篇(10)

众多学者提出的解决对策,除了加强物业公司自身建设之外,也有从国家层面提出完善物业管理法规,比如出台住宅法,制定合理的物业管理价格提高政府指导价;或者从纯理论角度辨析物业管理费与物业服务费;或者提出借鉴美国物业管理经验,物业收费主体应该是业主委员会等等,主要提出了以下对策:1)健全物业管理法律体系,出台《住宅法》。2)制定合理的物业管理价格。3)政府加大对物业行业的扶持力度。4)提高物业服务质量。5)物业公司实行规模化经营。6)通过新闻媒体打造良好舆论环境。7)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知度。8)强化业主委员会督促业主交纳物业管理费的功能。9)借鉴美国经验,由业主委员会作为收费主体。10)加强物业接管验收,减少房屋质量问题。

专家学者提出的上述对策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有些对策目前只有理论意义,难以实现,因而对物业公司来说实际帮助不大。比如,健全物业管理法律体系是个涉及面大,周期漫长的过程,远水解不了近火。纵观针对我国物业管理出台的相关法规,最高级别的是2003年并于2007年修订过的行政法规《物业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收费的具体指导性文件是发改委与建设部于2003年联合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各地多制定地方性管理办法进行收费管理。物业管理法规制度中一些条款规定比较笼统,操作性差。例如其中规定“业主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逾期不交纳服务费用或者物业服务资金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其限期交纳;逾期仍不交纳的,物业管理企业可以依法追缴。”但业主委员会作为一个群众性团体组织,是否起到督促作用难以衡定和控制。

比如建议制定合理的物业管理价格,目的是提高物业管理价格,增加物业公司利润,促进其生存和发展。但是由于大多物业公司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在目前较低的价格下,况且物业公司收费困难,提高价格,群众的不满更多,收费更难,更容易出现“质价不符”的矛盾。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物业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也非易事。在房地产行业快速扩张的当下,许多楼宇建设“多快好省”,房屋质量难以保证,楼歪歪、楼脆脆现象层出不穷,房屋质量投诉率居高不下,建设过程未能控制住的房屋质量问题,遗留给了提供后续服务的物业公司。而物业公司作为业主和开发商的联络人,一方面受到业主的迁怒,另一方面提出的要求往往被开发商漠视,真正是夹心饼干,两头难做,所以加强接管验收只是明确了维修的责任范围,并未能减少业主的埋怨。

保证公共服务质量是解决物业收费难题的根本

因此我们更应该立足于物业管理本质和实际,去考虑可行的办法,有效促进物业管理收费,从而保障物业公司的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笔者认为,物业公司首要的是建立起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业主满意度,才是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难的根本。

1物业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当前业主对物业公司缺乏正面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业主对物业公司的工作情况并不清楚,所以经常抱怨物业公司就是扫扫地看大门的,而房屋及设备设施维护,治安管理等等工作业主并不清楚做得如何,甚至觉得没有做。因此,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物业公司需要向业主展示其提供的产品,即物业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尤其物业服务是一种业主先购买再消费的无形产品,产品质量如何,不能停留在服务开始之前的纸面合同上,业主需要实时了解到物业服务执行情况的各种信息。在质量管理领域,当前国际上用于提升各类组织质量与业绩、增强顾客满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国家或区域质量奖评价准则、ISO9000标准、6SIGMA。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SO9000标准。ISO9000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它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我国参照ISO9000标准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19000系列标准,其中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企业提出了基本的质量管理要求,其宗旨是通过持续地满足顾客需求,增强顾客满意,并强调从基础管理工作抓起,建立系统化的体系,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进行规范与控制,这对尚不成熟、有待完善与规范的物业服务来说,无疑是最适宜的。

2做好物业公共服务是保证物业服务质量的核心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增进顾客满意,除了要求企业根据质量要求达到并保持其声称的产品质量,同时要求企业向顾客证实其有能力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有些物业公司和学者认为物业公司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尽量满足业主的个性需求来让业主满意,但别忘了,“物业管理的存在本源及核心价值———基于物业共有部分的准公共。”《物业管理条例》中对物业管理的定义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由此可知,物业管理最重要的公共应该是公共设备设施管理、公共区域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的维护。

2010年度深圳市对物业管理进行的业主满意度调查显示,各项服务指标的满意度对比中,物业管理处于劣势的方面主要是价值感知、设备设施及品牌形象,并因此提出加大秩序安全服务的改进提高业主的安全感是物业服务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针对老龄物业设备设施的维护改造也是日后物业服务的重点工作。这也恰恰说明了,物业服务产品中,业主需求的核心是公共服务。因此,改变物业管理“质价不符”问题,物业公司应该把服务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定位于公共服务,这三项服务是物业公司的基础和核心工作,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理直气壮要求业主交纳物业管理费。

提高物业收费效率对策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提出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包括: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些原则包含了质量管理的全部精华,构成了质量管理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有些企业和组织只是把质量管理当作一些技术或者方法,源于未真正理解质量管理。本文从理解和贯彻质量管理原则的角度,对提高物业收费效率的工作方法提出几点建议。#p#分页标题#e#

1为业主考虑,设置合理的收费周期《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并未对物业服务费预收的期限做出具体规定,一般地方具体收费办法往往规定,物业管理费预收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或者半年,物业公司因而往往按照最长期限收费。物业管理费一般采用预收性质,业主往往抱怨被迫预交一年的物业费,一方面先付费后服务的形式使业主心存疑虑,第二认为一次缴纳一年服务费用较多,因而更容易导致拖欠物业管理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要求“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物业公司或许觉得物业服务收费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或许从自身经营资金需求角度考虑,要求一收一年或者半年,殊不知,为业主考虑,设置合理的收费周期,得到业主的理解和配合,往往能事半功倍。当前水电燃气等能源部门,包括电信网络等服务公司,各项供应或服务收费或者以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为周期进行抄录通知和交费,或者提供多种交费套餐供顾客选择,物业公司完全可以效仿。比如有的物业公司采取两个月为一周期的收费方式,将每次收费的计算和单据打印的时间设置在每两个月的中间。这样业主可以对上个月的物业服务及费用了解和评价之后,再预交下月的费用,业主的心理接受度高,收费工作就能比较顺利。对于物业公司来说,能及时收回各项费用,节省人力成本和收费时间,也便于物业公司及时对欠费用户进行相应的跟踪和催费。

2找准物业交费的关键环节和人物物业收费一般流程是:上门发送物业缴费通知单→电话/上门回访何时缴费→发送物业催缴通知单→收费人员与业主面谈→再次发送物业催缴通知单→僵持,发送律师函。这种催缴方式存在收费效率低和业主交费积极性差的问题。住宅小区可能物业人员上门遇到业主不在家,或者只有老人小孩在家,说等户主去交;写字楼催缴物业费常常遇到“物业费,要等领导签批。”或者“会给领导看的,你等等吧!”诸如此类的推诿拖延。这样的回答既没有明确的缴费时间也没有拒绝缴费的意思。这种无限期的答案,势必会使物业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重心趋向催缴物业服务费,同时让物业使用人感觉物业服务公司像讨债团伙,进而有抵触的心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过程方法”原则要求企业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因此,将物业收费活动作为一个过程进行分析,沿着一条使顾客满意的主线,分析收费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找对关键环节和人物,有利于顺利完成物业管理收费。比如,对于住宅小区,在小区中各幢楼宇设立相对固定的物业管理人员,既负责其管辖区域的安全巡视和日常检查,熟悉该楼宇的具体情况,同时又作为该楼专门的物管联络员,业主有任何问题和意见都可直接联系他,有效加强沟通能为未来的物业收费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物业公司也可以联合居委会推选出各楼的业主代表作为楼长,得到楼长的理解和支持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小区物业管理收费应该多利用节假日或夜间上门,才能找对人。对于写字楼业主或租户等企业用户,物业收费的成功率还受企业自身财务程序和制度的影响。因此,更要摸清企业财务流程各环节及其负责人,在适宜的时间做适宜的事情。物业公司应找对各物业使用公司与物业的接洽人,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诚信友好关系,为开展物业管理活动打好基础。同时,应熟悉各公司主要报账流程并制定适合各公司的收费办法,进而缩短物业催费时间,减少物业催缴精力,物业服务企业就可以获更多的时间去做真正的服务。

3定期回访业主,了解物业服务质量近年来物业管理投诉率逐年上升,一方面业主觉得物业公司不作为,另一方面物业公司觉得难做,不被业主理解。业主拖欠或者拒交物业管理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物业管理不满意,觉得物业管理没有维护业主利益或者觉得质价不符,这根源或许在于物业服务质量不良,也可能只是一些小误会或者是沟通的不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对“顾客满意”的定义是“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顾客满意的程度基于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的要求和期望,不是企业自己推测、估计的。没有顾客抱怨、投诉并不意味着顾客满意;顾客不发表意见或表示无所谓也不表明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作为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企业应监视顾客关于企业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顾客满意度调查、用户意见调查、顾客的赞扬或投诉等,都是获取顾客满意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因此物业公司应该让业主看得到,物业公司是站在大众的立场考虑大众利益的,物业也是有所作为的。建议物业公司定期对业主或者租户进行回访,了解物业使用人的目前及潜在的需求,在科学合理不违背公共利益的条件下使之实现。与此同时传达物业管理的思想以及做物业服务的难处获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确实存在的物业服务质量欠缺的反映,物业管理人员应进行详细记录,是设施设备老出故障还是保洁质量差或者员工服务态度不好等,承诺限期调查整改和反馈,无论事情大小或轻重,快速解决,才能获得业主的肯定。定期回访业主,及时获知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满意信息,应该作为物业公司的常规工作,主动化解矛盾可以起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功效,增进物业公司与业主的友善关系,为顺利收取物业管理费奠定基础。

上一篇: 银行客户经理工作计划 下一篇: 母亲节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