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参观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3:28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篇(1)

当我进入海尔公寓管理区域时,给我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整洁的外部环境和着装整齐、严肃认真的保安工作形象,此情此景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细心、细致的物业服务。在公寓物管办公室里,我看到了那些分文别类、存列有序的物管档案,随机查阅发现软硬件档案管理科学规范、流程细化入微、管理核心明确。这些都体现着物管从业人员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规范化管理的工作力度。参观中,我们不停地询问管理细节情况,并认真听取了海尓公寓物业管理处负责人对环境保洁、治安防范、秩序管理、生活设施、文化娱乐、绩效考核、档案建制、后勤保障等物管项目的详尽介绍。通过现场观摩交流,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体会自当溢于言表。

三点体会:

首先感触很深的还是海尔公寓智能化的管理体系,从人员去向、文件往来、公告信息、安检维修、物资配额、进库出库、后勤保障等方面拥有的信息软件系统,在网络上实现了明晰、快捷的办公系统,管理程序让人一目了然,心得体会《参观学习海尔心得体会》。

再者是管理人员敬业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海尔公寓只有两栋楼,但来自全国各地务工人员大约五、六千人左右,昼夜倒班的工作性质致使人多事杂,给管理带来了让人难已想象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四名女同志在主管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勇挑重担,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延长服务时段,确保24小时服务随叫随到,辛勤的的工作赢得了服务对象的赞誉。她们以岗为家、以业为重的精神,让我深受鞭策和鼓舞。

其次是标杆成就了管理模式。海尔的管理模式是在海尔集团严格细化的督促中逼出来的工作动力。值得一提的是海尔管理的每个项目都经过专门的认证,十分切合海尔内部的管理要求,也为我们在今后物业管理模式上形成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提高了业务水平,创新了管理机制,挖掘了自身的潜能,作为身在其间必然得益匪浅、为我所用。

二、两点思考

1、海尔集团的服务理念、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已经根植于海尔体制之中,形了强大蓬勃的生命力,通过与其对标,便可窥见一斑见全貌。海尔集团在企业管理模式上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启发,这一精神财富为今后从事更多业态的管理奠定了基矗因此,我们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海尔的管理模式予以恰当的“移植”、摸索和创新,从做好服务品质入手,打造行业品牌形象。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篇(2)

在“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这一多项选题上,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更多的文字说明”(43.1%)、“人员讲解或语音导览”(39.7%)、“提供相关书籍或宣传册”(36.2%)、“多媒体影片播放”(32.8%)、“相关互动活动”(27.6%)、“举办相关讲座”(20.7%)。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问题的每个选项都有不少观众选择,6项全选的观众也不在少数,可见观众对博物馆教育和服务的需求是多样化、立体化的,这些延伸的教育项目是博物馆日后工作的方向。在对2个展览的总体印象上,请观众从专业性、趣味性和实用性3个方面打分(1~5分)。调查显示,观众普遍对展览的专业性打分最高,而对趣味性和实用性不甚满意。作为高校博物馆,专业性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但专业性也使展览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所降低,这一缺陷需要在今后教育工作别注意并加以弥补。

2观众在参观中的兴趣点

在中药展厅中,观众最感兴趣的展品依次是动物标本(37.9%)、灵芝和冬虫夏草(均为24.1%)、人参(22.4%)。我校博物馆的动物标本生动逼真,制作水平很高,其中的虎、熊等标本是向观众介绍中医药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很好机会。灵芝、冬虫夏草和人参都是民众耳熟能详的中药,相关传说、功效、用法等各种媒体也多有介绍,因此备受关注。以这些中药为主题设计教育活动,如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专题讲座、科普影片播放等,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中国医学史展厅中,观众最感兴趣的展品依次是:针灸铜人(43.1%)、老药铺复原(29.3%)、少数民族医学(15.5%)、石碑拓片(13.8%)和砭石(5.2%)。针灸铜人由于形体高大、设计理念新颖,向来是观众关注的焦点和讲解的重点。老药铺是一处模拟清末中药铺的复原景观,讲解时如能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会给观众带来难忘的参观体验。少数民族医学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旁支,在讲解时容易被忽略,但正因为观众对其不甚了解,才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故对这部分内容应予以重视。一件展品的内涵有诸多方面,哪些信息是观众最关心的?问卷针对中药标本和医史文物分别设计了2个问题,列出展品各方面的信息,请观众按关注程度对这些信息进行排序,最想了解的为1,其次为2,以此类推。在统计时,将每项的数字相加,总和越小,则观众对该类信息的关注程度越高。调查显示,观众对中药标本的功能主治、日常使用方法、真伪和质量辨别3方面的信息最为关注。

中医药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疗效是关键。因此无论对于专业还是非专业观众,功能主治都是关注度最高的。日常使用方法排在第二位,提示我们对展品的介绍应贴近生活,提供更多实用信息。真伪和质量鉴别也是专业和非专业观众都关注的。博物馆开设有饮片辨识课程,很多学生会来到博物馆学习。对非专业观众来说,食品安全、中药的品质、农药残留等问题也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因此,以上3方面的信息应作为介绍的重点。对于医史文物,用途往往是观众最关注的问题,因此教育活动中对展品内涵的阐释也应由此切入。博物馆展品的真伪本不应成为疑问,但当今社会藏品鉴定、辨伪类电视节目流行,使观众对于真伪问题尤为关心。“展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选择的观众较少,且排在展品的经济价值之后,值得深思。随着收藏、拍卖热潮的兴起,文物的经济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博物馆,一方面在文物收藏和征集中不可能脱离市场,另一方面在教育工作中还是应以对展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阐释为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风气下,博物馆更应该引导观众静下心来,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欣赏展品,真正读懂展品的内涵。

3讨论

3.1观众构成的多样性与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设计

调查显示,我校博物馆的观众构成以大学生为主,而中老年人也是不容忽视的观众群体。对不同观众群的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在参观需求上各具特点。中医药博物馆是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医德、专业素质、科学素养等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他们的参观行为和心理特点值得重视和分析。大学生观众多以学习研究为参观目的,对多媒体影片播放、互动活动的需求均高于平均值。在问卷最后的意见一栏,很多学生提出组织中药品尝活动以及提供更多可以触摸、嗅闻或品尝的展品的建议,都是希望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运用声光电等先进的设备,调动多种感官,提供与听课不同的学习体验。这与大学生热衷于参与文化活动,对新媒体和传播手段高度敏感并有浓厚兴趣的个性特点是分不开的。针对这一观众群体的教育活动,应以博物馆研究人员的专业讲解为基础,并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互动活动,在条件允许时,还可以定期组织专题影片播放、中医药文化沙龙等,以时尚新颖的方式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博物馆。中老年观众的参观心态较为放松,大多数中老年观众选择“兴趣”为参观目的,同时关注点更加生活化,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中老年观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其他人群,且他们往往带着自己或家人的健康问题来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性很强[3]。因此,与其他观众相比,他们对中药的日常使用方法及文物在生活中的用途更感兴趣。有鉴于此,为中老年观众设计的教育活动,不求知识的全面系统,而重在贴近生活,抓住兴趣点。在讲解中运用浅显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加入与其相关的传说故事、日常养生知识、中药辨别选购窍门,同时,发放养生知识宣传册页,提供中草药保健茶饮,举办常见病防治和药食同源中药介绍的科普讲座等教育活动,往往会受到中老年观众的欢迎。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篇(3)

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是收藏、保护、展示,如果没有人来看,或者观者甚少,那就失去了政府开办博物馆的初衷。所以,博物馆首要的任务是吸引观众,只要观众多了,即使不收门票,也会有其他的收益。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了解观众、熟悉观众、争取观众、组织观众、为观众服务、满足观众的需求,是博物馆的根本宗旨。一般说来,基层的博物馆都是一些乡土人情和器物展示,由器物到文化,由习俗到传统,观众的组成也多是本地人为主,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如何引导观众参观,让文化事业发挥最大价值,让参观的人有所收获,愿意到博物馆来,每一次参观,总觉得有不同,甚至更精彩,下一次还愿意来参观。这样又能培养一批热爱博物馆事业的群体,从长远来看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和壮大的良性循环之路。

首先,我们要对参观博物馆的观众进行分类。观众是一个相对广泛和庞杂的人群,观众的年龄、知识结构、职业、兴趣爱好等差异性较大,博物馆的举办的展览、讲座等,怎样最大限度的做到雅俗共赏,需要博物馆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多动动脑子,多花点心思去做。从一个展览的立意、筹备、实施等各个环节着手。从自己工作实践中总结,我认为观众分类主要从年龄和知识构成上来看,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和教育功能。年龄上尤其需要注意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等观众的服务工作。这是因为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喜欢和接受新鲜事物,学习快,很多孩子是在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组织下参观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多是在周末或者是假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走神,如果讲解不生动,缺少趣味性,少年儿童很容易走马观花,参观效果一定不会好。老人空闲时间多,这是他们能多走进博物馆的有利条件,但老人的体力和精力有相对有限,容易疲劳,行动不便利等方面问题,作为博物馆的从业人员应该制定为老人观众等弱势群体的专门服务预案。完善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提供免费的轮椅的设备,设置休息区和饮水区等,都能方便老年观众参观。从知识构成来看,参观观众知识层次千差万别,有学历层次高的,也有学历层次低的,从文字说明到展览设计都应照顾到不同要求,做到雅俗共赏,不虚此行。

其次,每个博物馆都应制定自己的博物馆参观指南或者参观手册。因为很多时候不是观众不想有收获,总觉得相当多的观众是不知道为何参观博物馆、如何参观博物馆。更有一些观众的从众心理涌入到博物馆,要看什么,怎么参观都没有一点概念,结果是随大流,走过场,走马观花参观效果很不理想。而参观手册主要是针对观众如何参观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怎样参观博物馆等问题进行阐述。这里面包括:展厅概况及展览简介、博物馆的组成,参观博物馆须知,参观博物馆注意事项、如何参观博物馆、有助于参观博物馆的人文历史知识等内容组成。

博物馆它浓缩了一座城市的过去一切历史文明成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些高大上的东西,博物馆的知识性和专业性让很多观众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参观博物馆还是应该提前做做功课,尤其是历史和人文等资料的储备,都对观众参观博物馆大有裨益。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性明确也会让参观效率提高不少。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篇(4)

一、博物馆讲解员工作的意义

博物馆讲解员可以说是博物馆参观游客的一个向导,通常情况下,博物馆讲解员会利用播音以及演讲等专业方式给参观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向参观者更好地普及博物馆内相关物品的历史以及其存在的意义,让参观者通过实物的参观以及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解说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以及相应的民族精神。可以说,博物馆讲解员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他们的专业程度以及各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参观者的参观体验,也影响着参观者对博物馆的印象和评价,所以,博物馆讲解员工作已经不单单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更是代表着博物馆的形象,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对于博物馆的发展以及在参观群众中的口碑和知名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因此,博物馆讲解员更因该在工作中注重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及素质,为了提高参观者的参观体验,更是为了博物馆能够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有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好的发展。

二、博物馆讲解员的职业素养

(一)博物馆讲解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博物馆中,所有的展览物品都不同程度的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博物馆讲解员在为参观者讲解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一些历史史情的描述,更多是承担着一个传播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责任,而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对于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的传播效果与博物馆讲解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不仅会严重影响关于展览物品的讲解,同时也会影响参观者对于我国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认知程度。因此,博物馆讲解员要想做好讲解的工作做好一名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就必须要端正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只有树立好爱国主义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我国历史文化和精神的传播责任。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必须要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能够全身心地报身于自己的工作当中,并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去发展,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

(二)博物馆讲解员的文化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不仅要了解博物馆的相关知识以及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和博物馆对于展览的布局和设计所凸显的主体等,对于博物馆所展出的每一样物品的组成要素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和所涉及到的历史史实等都要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并且在进行相关讲解的过程中还要游刃有余的运用这些知识,把他们很好的串联,使讲解的内容既全面又自然,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回答不同参观者的各种问题[2]。同时作为博物馆讲解员,还应该对现代的先进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所了解并掌握使用技巧,在讲解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运用不同的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讲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提高参观者的参观体验和对博物馆整体的满意度。

(三)博物馆讲解员的形象仪表素质由于博物馆讲解员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代表着博物馆的形象,所以,作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首先在外表形象以及行为礼仪上应具备较高的素质,要具有一定的亲和度才能给参观者留下一个好印象。在讲解的过程中吐字发音要清晰语速要适宜,行为举止大方得体,能够在解说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肢体语言,表达得更加形象具体,整体衣着打扮外表形象要与博物馆展览的主题相对应,使自己能够充分融入到整个展览氛围中。另外,在与参观者进行沟通以及回答参观者问题的时候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亲切,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参观者都能够保持一视同仁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最终才能给参观者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

(四)博物馆讲解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博物馆讲解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参观群众,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而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除了要将重要的内容分享给参观者外,还要尽量满足不同参观者的不同需求;另外在整个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时常发生很多的突发情况,这些突发情况都是不可预知也很难控制的,所以,作为博物馆讲解员来说,具备超强的应变能力对于讲解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博物馆讲解员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一些参观者提出的比较浅显的问题以及一些奇形怪状的问题都应该给予耐心的解答,并能够从正面去引导参观者,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正能量,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参观者对博物馆的满意度[3]。

三、提升博物馆讲解员职业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博物馆讲解员工作热情的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上得到富足以后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通常情况下博物馆讲解员每天都要接待好几个批次的参观群众,每天的工作时长也在不断延长,虽然批次不同但是讲解的内容基本一样,长时间的工作再加上每天重复的讲解内容,让部分博物馆讲解员越来越趋近于机械性的循环工作,在工作中新鲜感越来越少,工作的热情也越来越淡,这样长久下去就会导致博物馆讲解员丧失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动力,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参观者的参观体验,间接影响博物馆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在博物馆讲解员工作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他们工作的热情,使他们能够在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中工作,也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工作中充满热情才能让参观者有更高的归属感,从而提升参观者对于参观的满意度。

(二)加强博物馆讲解员业务素质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以及各种先进技术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博物馆讲解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博物馆讲解员必须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和掌握相关先进技术和知识。博物馆讲解员具体的业务素质包含了关于讲解有关的专业知识、相关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讲解员服务参观者的相关服务技能和讲解技巧以及目前越来越先进的辅助手段等[4]。博物馆可以通过开设专业的知识讲座来进行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通过外部渠道为博物馆讲解员提供更好的进修平台,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与此同时,博物馆在内部可以定期举行博物馆讲解员之间的知识技能竞赛,一方面可以让博物馆讲解员在繁重的工作期间有机会进行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是督促博物馆讲解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有效手段。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篇(5)

1 引言

“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意义为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我国模仿口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国际博协(C工OM)于1995年第18届全体大会上对博物馆给出了如下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为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我国对于博物馆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其定义也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和修改。20世纪30年代中期,强调博物馆实物的论证和作教育工作及探讨学问的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两次大的讨论和修改,最后确定博物馆的内涵是: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C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博物馆与旅游的相互作用机制

由于对象都是指向人的活动,博物馆与旅游存在着诸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得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二者的结合能够使双方得以更好的发展。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博物馆与旅游都是通过游客的参观游览给游客带来心理感受的过程。旅游是人们乐于接受的一种心理感受过程,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有文化的支撑,否则,整个旅游活动就因空洞乏味而失去吸引力;而博物馆由于展览方式的陈旧,因吸引力丧失而失去了参观者,其功能不能得到发挥,旅游可以使博物馆与人们的接触方式活跃起来,使人们愿意接触博物馆。

从利益的角度看,目前博物馆往往缺乏收入来源,以致出现依靠财政拨款维持运转,难以进一步发展的困境。而博物馆旅游的运作能克服这些困难,反哺博物馆。旅游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因为文化内涵不足而缺乏发展后劲的问题,与博物馆的结合,可以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获得更大的收益。

从经营的角度看,旅游企业的运作可以为博物馆提供市场信息和新的消费导向,而博物馆能为旅游企业提供消费所依托的产品形式。通过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博物馆可以达到市场拓展的目的,从而弥补开发手段落后所导致的机会缺失;对于旅游业,通过这种结合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形式,提升产品品位,提高竞争力。

3 博物馆旅游的开发

博物馆旅游是指以博物馆文化及其文化衍生物为对象,利用一定的资金、技术将博物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吸引游客以参观游览、假口体闲、修学、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博物馆旅游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博物馆文化的外延,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博物馆旅游的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开发,从博物馆的不同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开发形式。本文所探讨的博物馆旅游开发更倾向于博物馆文化的开发,也即通过旅游的形式,拓宽博物馆文化的外延和辐射强度,以业已相对成熟的旅游产品为载体,突破博物馆实体建筑的限制,开发蕴含博物馆文化的旅游产品形式,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注重文化传播的旅游开发。

4 博物馆旅游产品定义

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来分析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定义。

狭义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是指博物馆经营者依靠博物馆藏品、设施、服务等,为博物馆参观者提供的满足其参观活动的服务的总和。这里的参观活动是涵盖在博物馆这个建筑实体之内的参观活动,是博物馆运营体通过其经营和布展方式,把其收藏的藏品展示给参观者,并通过其设施和服务满足参观者需求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理解博物馆旅游产品,更多的是强调博物馆经营者向参观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虽然,作为博物馆吸引物的藏品依然是满足参观的核心利益的部分,但是博物馆的服务和理念往往能提升参观者感知体验,能够使参观者获得更大的满足。

广义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是指博物馆通过各种展示方式和手段,使旅游者参观或接触博物馆藏品或其复制品,从而获得的博物馆文化的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博物馆旅游产品是博物馆文化的传播载体。关于本定义,应强调以下几点:

博物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博物馆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建筑实体之内的参观游览。

博物馆藏品复制品可以同样体现博物馆文化,博物馆旅游产品不仅包括博物馆藏品,也包括其复制品。

博物馆旅游产品即文化体验和享受。博物馆提供给旅游者的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体验,博物馆不可能把藏品提供给旅游者,旅游者可以购买具有象征意义的复制品或纪念品,但是,这更多的是一种欣赏文化的举动。

5 结语

目前博物馆发展状况并不能满足当前旅游消费需求,博物馆业与旅游业并没有通过二者的融合获得各自的巨大发展,这与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是不相称的。博物馆旅游的开发模式问题,影响着博物馆与旅游业结合的形式和效果,对丰富旅游产品形式、增加博物馆经营收入、发展和传承博物馆文化、提升城市休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58.

[2]朱路平.旅游跨文化行为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80-100.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篇(6)

企业管理思维模式有物本和人本两种基本类型。企业管理思维模式选择的依据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决定企业效率与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物还是人。二是人性层次(成熟度)是低还是高。若决定企业效率与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物(如资本、技术、设备等),而人性层次又较低,则企业更倾向于物本管理思维模式,以充分发挥物的因素的潜力与效率;反之,若决定企业效率与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人(人的知识、技能与积极性等),且人性层次也较高,则企业会更倾向于人本管理思维模式,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与效率。依据这两点,本文拟从市场经济形态、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家价值观以及社会文化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管理思维模式选择的逻辑。

一、不同市场经济形态下的企业管理思维模式选择

卖方经济意味着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短缺,物质生活资料匮乏。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其一,市场的优势需要主要集中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商品供给的数量。企业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商品生产的数量扩张能力。其二,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劳动技能与素质普遍偏低。其三,劳动者的需要层次主要集中于生理、安全或物质、经济方面。处于“经济人”的人性层次。这三个方面又进一步意味着:其一,在卖方经济条件下,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是物的因素,如资本、设备、技术等。这就使得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然要以物的因素为中心,强调人之于物的配合性。其二,较低的需要层次使得劳动者的人性层次被定位于“经济人”假设:懒惰、自利、守旧。基于这样的人性假设,为了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人之于物的配合性,对人的管理就必然“只有通过强制性的标准化方法、强制采用最好的工具和工作条件、强制性的合作,才能保证快速地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卖方经济背景下低人性层次条件下“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物本管理思维模式。

随着买方经济的形成:其一,供过于求使得市场的优势需要超越产品使用价值,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产品的“质量”(包括功能、质量、安全性、服务、多样化与个性化、技术与文化含量等等)方面。企业竞争力体现为企业超越产品使用价值的顾客价值的创造能力。而超越产品使用价值的顾客价值的创造又主要依赖于企业中人的知识、技能与创造力及其发挥。这就意味着,在买方经济背景下,决定企业及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中人的因素(人的知识、技能、创造力、积极性等),而不是资本、技术、设备等物的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在绝对意义上永远不可忽视)。其二,生产力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物质生活资料充裕。这一方面决定了这一背景下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劳动者的素质与劳动技能也普遍较高,日益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劳动者的需要层次也超越了物质、经济或生理、安全等层面,而上升到心理、情感、尊重及自我实现等精神层面。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人性层次(或成熟度)亦随着需要层次的提高而得到升华,由“经济人”逐步向“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等演进。在这一背景下,人的因素,以及如何管理人正变得愈来愈重要,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效率与竞争优势。而这正是人本管理思维的根本特征。

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管理思维模式选择

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因企业文化及员工“成熟度”的变化,其管理思维模式也是不同的。

在初创阶段,一方面,企业组织尚未走上正轨,规章制度尚未确立;另一方面,员工基本上处于“不成熟”状态,行为比较松散且往往各行其是,组织总体上处于无序状态。为了克服初创时期的“秩序危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就需要以工作和任务(物的因素)为中心,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的权威一一服从型控制体系,树立领导者(创业者)的高度权威。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迅速步入正轨,使企业组织与运营秩序化,而且有利于为企业的文化传统构建一个起点和平台,并为企业整体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显然,此时的企业管理思维带有明显的“物本”色彩。

随着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企业已逐渐形成一定的“传统”、“习惯”和“氛围”,另一方面,员工在制度和企业“传统”、“习惯”及“氛围”的约束、影响与熏陶下也逐渐“成熟”,其行为逐渐摆脱了个人经历(加入现企业之前)的影响而逐渐融入到企业的整体行为之中,并逐渐与企业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也随之得到了提升。但原有的高度集权的权威一一服从型控制体系使得员工缺乏自由施展的空间和舞台,各部门要求“独立”、“自治”的呼声也愈来愈高,从而引致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立危机”。为了克服这种“自立危机”,企业就要适时转变原有的集权管理思维,建立适度分权的管理模式,为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这就进入了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员工及各部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相对提高,企业再次得到较快的发展。显然,在这一阶段,企业管理思维开始带有明显的人本色彩。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种分权管理会导致员工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各部门的部门本位主义,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引致“控制危机”,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既能为员工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同时又能从整体上协调员工和各部门的行为,就成为这一阶段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企业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第三个阶段。在这~阶段,控制的重点应当从制度的硬约束转移到价值观的软约束,对员工进行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的忠诚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包括各部门)形成统一的观念和行为,增强合力,保障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这是企业在这一阶段克服“控制危机”的有效措施,也是企业在后续发展阶段的主要管理方式――价值观管理方式。这是企业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

三、企业家与企业管理思维模式选择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和人格化代表。不同的企业家个人特质与领导风格对企业管理思维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不同的领导风格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界定。一是从“工作任务导向”与“员工导向”两个基本维度出发来界定。R.M.Stogdill和C.L.Shartle将领导风格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低组织高关心人”、“高组织低关心人”、“低组织低关心人”、“高组织高关心人”。在此基础上,RobertBlake和

JaneMouton又将领导风格区分为81种类型,并对其中的五种基本类型作了解释。这五种基本类型是:贫乏型或虚弱型领导风格(对人和对生产都极少关心)、俱乐部型领导风格(对人极为关心但对生产不关心)、中间型领导风格(既不偏重人的因素,又不过于重视生产任务,维持一般的士气和生产效率)、任务型领导风格(只注重工作任务而不关心人)及团队型领导风格(对生产任务、对人都很重视)。二是从领导者在多大程度上听取下属的意见以及下属在多大程度上参与组织决策的角度来区分领导风格。在这方面以Robert-Tannerban和WarrerH.Schmidt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领导风格从以领导者为中心到以员工为中心形成一条“连续带”,在这条连续带区域中包含无数种员工参与程度不同的领导风格。

基于以上研究,依据领导者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将其领导风格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专制或独裁型领导风格(专制或独裁型领导者)、民主或参与型领导风格(民主或参与型领导者)以及放任型领导风格(放任型领导者)。专制或独裁型领导风格的基本特点是:领导者独断专行,下属没有任何参与决策的机会,只能奉命行事;主要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惩罚来维护领导者的权威;领导者与下属保持相当的心理距离。民主或参与型领导风格的基本特点是:领导者鼓励下属参与决策:下属有相当大的工作自由度;主要依靠个人威信而不是职位权力和命令使人服从;领导者积极参加团体活动,与下属无任何心理上的距离。放任型领导风格的基本特点是:领导者极少运用其权力,而给下属以高度的独立性。显然,这三种类型的领导风格分别体现了三种相应的管理思维:物本管理思维(专制或独裁型领导风格)、人本管理思维(民主或参与型领导风格)、极端人本管理思维(放任型领导风格)。

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思维模式选择

不同社会文化对企业管理思维模式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正是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的根源。以下以美、日两国为例来分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企业管理思维模式选择的影响。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篇(7)

震旦博物馆是台湾企业家陈永泰先生创办的一所私立博物馆,于2013年在上海开幕。在今年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参观人数约五千人,居于上海各大博物^、美术馆之首。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震旦博物馆一跃成为上海最受公众喜爱的博物馆之一,除了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得易于其独特的营销策略。

博物馆营销是指博物馆以走市场化的方式获得收益并将其返还到博物馆的硬件、软件建设中去,最后达到实现其工作目标和社会公益目标的管理过程[1]。艾略特・艾登伯格(Elliott Ettenberg)2001年在其《4R营销》一书中提出4R营销理论。同时,唐・舒尔茨(Don E. Schuhz)也在4C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4R营销理论。相较于4C营销理论,4R不仅以消费者为主导,同时注重与竞争对手争夺客户。它包括关联Relevanc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ship、报酬Reward,即以关系营销为核心,注重企业和客户关系的长期互动,重在建立顾客忠诚。现代社会娱乐方式众多,公众只会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身喜好的活动中去。而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博物馆,需运用营销策略,留住观众,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状态下参观的同时来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一、提升市场竞争力

首先,树立品牌形象。坐落于黄浦江畔的震旦博物馆,是陈永泰创办人回馈社会、实践对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奉献理念的文化志业。八卦中,震卦代表东方;旦是太阳升出地平线的会意字。震旦本意是“日出东方”,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古代印度称中国为“震旦”,Aurora为古罗马的黎明女神。因此震旦博物馆英文名为“Aurora Museum”。其次,定位受众群体。上海震旦博物馆是一个集典藏、研究、展览、营运、传扬为一体的文化服务机构,有古代陶器、玉器、青花瓷器、佛像造像共四个常设展厅和一个水晶特展厅。从藏品设置可知,受众群体面向对中国传统文物有着浓厚兴趣且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观众。再次,建立了古器物研究中心。这是其他私立博物馆甚至公立博物馆所不具有的。古器物学研究中心致力于震旦古器物学的研究工作,以“料、工、形、纹”为研究核心,下设研究图书室、古器物学特展室等,在进行本馆古器物学研究的同时亦为专业学者与讲座学院等提供实物观摩服务。最后,与高校合作。与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于2003年成立“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古代文明起源、结构、模式与发展的研究工作。在发挥北京大学自身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联合海内外相关学术力量,运用最新研究方法与成果,不断提升震旦博物馆的科研能力和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二、互动与双赢

在市场营销中,对经营者来说最难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控制、制订和实施计划,而在于如何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和测性商业模式,转移成为高度回应需求的商业模式。志愿者的特殊身份发挥着重要作用。

震旦博物馆每年上半年会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面试合格的志愿者可以享受免费的专业课程培训,包括震旦博物馆简介、馆藏文物介绍、“古器物学”概说和博物馆服务礼仪与服务演练等。还可免费或优惠参与本馆举办的所有讲座、工作坊、培训等教育推广活动。每年十月会进行志愿者年度考核,优秀者可获得“震旦博物馆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在这里,志愿者们可以获得终身学习、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人际关系的拓展。志愿者在享受博物馆给予福利的同时,还需承担一些义务,有教育推广、展览观众服务、媒体宣传、行政支援等。每次活动完成,馆方都会进行“博物馆问卷实施与统计”工作,便于日后积极策划筹备观众更喜爱的活动。志愿者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考核过关后可成为馆内导览员。值得一提的是,震旦博物馆的人工导览都是免费的,有全馆导览和分层导览员,且每位导览员讲解各具特色。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受众群体

与观者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参与。除了设立会员制度,震旦博物馆还策划了亲子活动、白领之夜和丰富的文艺活动来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

(1)亲子活动有“夏日习习凉扇――扇面绘画”“涂鸦变变变――立体材料绘画”“穿越五千年――儿童戏剧夏令营”等。

(2)白领之夜是在每个月第三个周五晚举行,可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免费参加。分主题讲座和馆内参观两部分。主题讲座具有实时性,有“暨上观读书会:揭秘海昏侯谜样的戏剧人生”“博物馆幕后面面谈”“呼吸 冥想 观文物”等。参加讲座完后进馆参观,欣赏黄浦江畔迷人的夜景。透过玻璃的影射,神奇地发现馆内佛像造像一一矗立在江对岸的高楼上,肃穆之情油然而生,为馆内一大特色,吸引了大批观众。

(3)文艺活动有讲座、音乐会、舞蹈、摄影展,如“鸠摩罗什译经与中土石窟营造”“蒙古族的生活与音乐”“阿根廷Tango与舞蹈”“夏日清凉印象派 三重奏”等等。每次展览后都可扫描二维码进行观后感打分与评价,方便馆方了解公众的喜好和需求,组织针对性的展览,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参观博物馆,接受博物馆传递的信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四、追求经济效益

资金短缺是博物馆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高在经济层面上的自我维持与发展,“开源”与“节流”并举[2]。

“节流”:博物馆内正式员工极少,大都是志愿者进行日常服务工作,为馆内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的支出。“开源”:

(1)门票。但低廉的门票不足以支持博物馆里庞大的开支。

(2)文创商店,设计具有馆内特色的工艺品,画家艺术品,特展的艺术衍生品等。使观众产生“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想法和行动,从而形成博物馆自身特色和品牌标识。

(3)博物馆的一楼和五楼设有咖啡厅,特别是五楼,可以一览外滩美景,让美食与美景共享。

(4)捐赠,目前还仅限于志愿者的小额捐赠。需要指出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是博物馆营销的两大目标,但经济效益始终是为社会效益服务的。

21世纪的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而震旦博物馆可以在短短时间内成为上海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其归功于成功的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互动与双赢、建立长期稳定的受众群体和追求经济效益,为当下处在积极变革中的博物馆带来众多启示。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篇(8)

2008年3月1日,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全国500家博物馆首次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重大决策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可以说“一石激起千重浪”。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个时期以来观众参观热情不减。仅以抗美援朝纪念馆为例,三月份,除去休息日,实际免费25天,共接待观众61625人次,平均每天接待2465人次;4月份,实际免费26天,共接待观众45898人次,平均每天接待1773人次;5月份,实际免费25天,共接待观众57975人次,平均每天接待2319人次。三个月的参观人数,比以往同期增加了11倍。就目前状况看,全国各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参观人数较以往翻几倍,甚至十几倍。由于一些中小型博物馆本身藏品不足,如果不想方设法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时间一长,即便是免费,群众也不会踊跃参观。对全社会各个层次的群众而言,大家期待的博物馆决不仅仅是免费开放问题,群众期待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更具有开放性、知识性、观赏性、休闲性。博物馆人应该围绕国家的构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提高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已经成为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面临的最为迫切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文博队伍

分析当前博物馆的人员组成,我们不难看出,一些中、小博物馆筹建之初,除原有的文物管理所的业务干部外,多是表演团体精减下来的演职员及行政管理干部,新毕业的大专院校学生很难进来。一些文化程度较高、有点技术的年轻人热衷于经商,不安心于本职工作,下海的、跳槽的随之出现。业务人员少、专业水平不高、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工作不熟悉、缺乏热情和信心的人员状况制约了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需要一支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专业队伍,正是这支队伍要面对观众,服务社会。尤其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观众量急增,培养一批能坐下来认真搞业务(文物保养、历史艺术价值、陈列展示、服务设施方案诸多方面),做好基础工作,搞好各种陈列布展,改善博物馆的环境,更好地为观众提供高水准的展览内容,学习、娱乐、休闲的场所和优质服务的干部队伍,就显得极其重要。提高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就必须提高博物馆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思想教育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反映工作的程度。博物馆的传统职能大家都比较清楚,但是对新形式下博物馆应该担负哪些责任、发挥什么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博物馆人都有清醒的认识。在新的历史阶段,博物馆不仅要进一步履行好收藏、研究和展示三大职能,还要积极有效地拓展教育和服务功能,这是新时期博物馆作用的最大体现,是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本质所在,也是时代的要求、群众的期待。对于新阶段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性,博物馆人一定要有充分理解,深刻认识。

2.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的方法是多途径的,其一是从内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热爱本职工作,安心于文博事业,并且有一定业务基础的骨干力量。为他们创造各方面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举办各类学习班,鼓励自学。提高业务人员的科学研究水平也很重要,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包括管理研究、保管研究、陈列展览研究和群教研究。科学研究活动不仅可以保证博物馆的搜集、保管、陈列和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而且可以锻炼培养博物馆的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其二是面向社会招聘年轻、专业人士,充实博物馆的干部队伍,为博物馆输入新鲜血液。专业人员参与编写陈列大纲,设计陈列版面,写讲解词,文物征集等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3.合理使用人才

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合理使用人才使博物馆的工作有序进行。用人不合理,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这些严重影响博物馆的发展。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完人是没有的,只有在使用人才上扬长避短,因人施用,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使博物馆的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才能更充分发挥其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服务功能。

4.竞争奖励机制

竞争是力量和智慧的激烈较量,最容易激发人们的取胜心理。竞争机制就是基于人的自尊和自我实践的需要,根据人们不甘落后、力争上游、不断进取的心理特点,提供公平合理的机会和环境,使其在竞争中为证明自身的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自我价值,以最佳的心态,投身工作,接受挑战。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政策,以激发博物馆人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竞争可以给博物馆注入活力,给个人注入动力,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人才内部潜力,促进博物馆的迅猛发展。

二、提高陈列展览的水平,打造精品展览

陈列展览是体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功能的基本方式,是博物馆通过展览与社会、公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免费开放后,若想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就应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传播内容和展示形式。举办精品展览,深化课题研究,营造社会氛围,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加强馆际交流,挖掘馆藏资源,不断丰富展览内容。以辽宁省博为例,2008年相继举办了辽河文明展、清宫散佚古代书画国宝展、中国古代碑志展、明清瓷器展、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明清玉器展;为宣传奥运精神,联合英国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了凝聚世界的艺术—百年奥运海报展;携手上海博物馆举办世界风情—中国古代人物画精品展,还举办了当代著名画家李巍绘画作品展、晏少翔从事艺术80周年回顾展、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扬。举办人们喜闻乐见的展览,持续保持吸引力,更好地发挥教育和服务社会的作用,形成一个良好互动的局面。

1.更新基本陈列

许多年来,博物馆一直以陈旧的公众形象面对世人,一些历史类、考古类、人物类、科技类等学术性较高和距离现实生活较远且内容陈旧、形式呆板的博物馆,即使是免费,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博物馆的陈列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不断更新陈列内容,各类博物馆应根据本馆的馆藏特点,将馆藏文物定期轮换展出。使观众每次参观都有新发现和新收获。在展陈形式上善于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现代科技与陈列形式相结合,将声、光、电等先进技术应用进去,以便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示文物和历史场景。

2.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

各博物馆在不断更新基本陈列的同时还要以各种形式举办展览。举办临时专题展览,现如今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通常是为了配合社会形势的需要和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开展这项工作需要认真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各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社会热点及观众的心理。这样有助于加强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专题展览的陈列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抗美援朝纪念馆在今年为迎接抗美援朝胜利55周年及建馆50周年,先后举办了共和国将军书画展、馆藏志愿军将士书画展、我眼中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摄影作品展等多个展览。举办流动展览,流动展览又称巡展,由于它特有的灵活多变性,已被大多数博物馆采用,成为当前较为普遍的展览形式,走出馆门、走出国门已成为一种时尚,免费开放以后,各类博物馆更应充分利用好流动展览,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邀请专家指导和组织群众评议

无论哪种类型的博物馆举办规模不等、内容不同、形式不一的展览都要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和指导。从辽宁省一些博物馆的情况看,在举办展览时都能邀请专家论证和指导,并认真听取和吸收专家的意见,按照专家的论证意见进行改进和完善。与此同时,一些博物馆还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受到了更加理想的效果。博物馆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博物馆的工作属性和服务的主要对象,所办的展览既要赢得专家的认同,又要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既要听取专家的指导性意见,又要广泛听取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广大观众的建议性意见。观众中不泛各方面的行家里手,观众对陈列展览的各方面反映,肯定的也好,否定的也好,批评建议也好,都是改进陈列展览的重要依据。

三、打造学习、休闲、娱乐、购物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不仅反映在陈列展览中,也反映在建筑、环境、服务等方面。博物馆是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旅游景点,它提供给社会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课堂,一个舒适宜人的休息场所,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步入这里,在娱乐中受教育,在休闲中长知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迎来了更多的观众,打造学习、休闲、娱乐、购物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是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

1.馆区内外的绿化

环境绿化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单位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没有高标准的园林绿化,就没有完整的博物馆。园林绿化对馆区建筑起到烘托、协调、装饰作用,对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作为一个现代博物馆,从馆区园林规划到布局,到各景点具体安排以及每株花草树木的养护管理,都有较高艺术要求。建造公园式博物馆外环境,需要在馆区广植各种树木、花草,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芳草满地,春色满园”的绿化美化标准。这样既改善了馆区环境,又对噪音、灰尘、有害气体起到屏蔽作用。展厅内适宜摆放盆栽植物,使得观众的视觉疲劳得到休息,情绪得到调节,以便更有兴致继续参观。

2.服务设施的完善

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摄影部、食品部、餐饮部、医务部、咨询处、寄存处、纪念品商店、休息厅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开设一些有益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为观众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取得经济效益。观众在参观中进行购书、资料片、纪念品等方面的消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篇(9)

二、交互式展示形式

1.什么是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

设计艺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相融合表现出的一种新的设计艺术形态,被我们称之为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虚拟展示设计的出现为展示业注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人的因素”在虚拟展示设计中被人们所充分考虑,将参观者的体验放在首位。设计作品不仅能传递设计者的思想,也能将作品中文字、美图、完美的音质表现淋淋尽致从而能让观者进入展会情景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让观者和展会信息与设计之间产生互动和交流。展示设计在交互式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将推动文化传播与构建展览为目的,与观众间产生的互动而能更好的交流,积极围绕展示设计的主题,运用各种媒介技术设计产生的情景来激励观众身心参与到展览活动,将观众在参观过程所得到得感受与体验中探索、发现和思考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结合。既有表现出展览对观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能表达观众对展览文化传播的影响。

2.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

在当今社会,“人性化”一词的频率也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出现,人们生活水平节奏逐步加快,希望物品能变得更加简单、快速、舒适。大到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小到一个开关按钮的使用,跟着人们的需求所有的设计师都在不断的思考怎样为使用者带来更便捷使用,更愉悦的环境。以人为主的参与展示替换了以往以物为主的展示是目前展览最主要的变化。以人为中心而围绕人的心理、生理等因素而展开研究是交互式设计最根本的理念。在任何的制作过程中和人造物的设计中,交互式设计都是相互作用的。之间的区分就是在于有意识性的和无意识性的及有目的性和本能的反应。交互式设计随着产品的日益复杂化,用户体验功能的日益多元化,以及新的人造物不断的出现,在认知上给顾客造成的困惑也不断的增加。交互式设计的需求对人们也变得愈来愈极为重要,从而诞生的单独的设计学科作为理论和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1]。

3.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中的新手段

物业参观心得体会篇(10)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41-04

一、现代营销学与博物馆

现代营销学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已传入我国。但在当时,国际上绝大部分博物馆仍然坚守博物馆的神圣以及与市场的不容。1982 年9 月7 日,美国《广告时代》杂志刊载了《博物馆跳进市场经济大潮》一文,第一次把博物馆与市场连接在了一起。20 世纪80 年代,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出版了《适用于非营利机构的市场学》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在工商界一直通用的市场学原理和技术同样适用于非营利机构。作者将其归结为“一个计划以及实现与其它群体交换关系的系统工程”。①后来,这种观点逐渐影响到我国博物馆领域,但在实践中却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1998 年,博物馆学家尼尔·科特勒与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编著的《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一书出版,成为博物馆市场营销理论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专著。

20世纪末,安来顺先生在《中国博物馆》2000年第1期上发表《博物馆市场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一文,较为全面地将营销学理论在博物馆的运用理念介绍给我国博物馆界。此后,甄朔南等人也相继发表研究文章,进一步探讨营销学理论在博物馆运用的意义与方法。2006 年,《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中文译本正式出版,②我国博物馆界对于博物馆市场营销有了更全面的系统认识,市场营销成为丰富和发展博物馆理论和指导博物馆实践的重要内容。

遗憾的是,大多数论述及博物馆实际操作都更多地把博物馆追求经济利益的经营创收和产品推销活动等同或类似于博物馆市场营销。对营销学理论的应用仅限于简单的展览推介以及衍生产品、复仿制品、工艺品、图书出版物和属于博物馆服务内容的餐厅、娱乐实施的经营和推销,很少有把市场营销学原理作为博物馆的发展战略加以研究和实践。尤其是随着现代营销学理论自身的发展,缺少对博物馆营销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应用。

当下,顺应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求,免费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使博物馆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观众如潮的场面,博物馆展览该如何营销?毋庸置疑,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其使命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免费不是体现博物馆公益的唯一途径,仅仅敞开大门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质量、效果和其持久性,“不要把受惠者看成接受施舍的人,而应该把他们看作必须满足的客户”。③因此,博物馆要发挥好公益性,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必须与时俱进、深入研究现代营销学理论。

二、博物馆学中的4I理论模型

自营销理论成型以来,市场几异其形,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消费者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营销理论也随之发生了变迁,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④、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⑤和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⑥,到今天以互动为核心的网络时代营销的4I理论。

4P营销理论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是营销的一个基础框架。然而,4P理论是一种静态的营销理论,没能把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变化做思考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使得这一理论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⑦4C营销理论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没有侧重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看待问题,更没有侧重从营销的核心目的去分析问题。4P和4C营销都是对营销过程中重点元素的静态描述。 4R营销理论则是二者综合提炼的结果,它满足营销的核心,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 4R仍是粗放型的,远没达到“一对一”的精细化程度。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 4I理论模型来探讨精细化的关系营销。以互动为核心的4I营销理论组合要素为个性原则、趣味原则、互动原则、利益原则。

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分析,要求博物馆展览的展品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有明确的指向,有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要给购买者(观众)物超所值的感受。什么样的展览、采用怎样的陈列手段和形式才能受目标观众欢迎? 4I营销理论指明了新时期博物馆展览营销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一,即个体的识别和细分。博物馆展览有着特有观众群,对观众群的识别细分,了解分析观众需求,才能起到真正教育娱乐等目的;其二,趣味性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所面对的新使命,是如何经营并组合最佳的博物馆资源,让它比迪斯尼乐园有更深入的游憩体验,让博物馆更具亲和性。其三,互动沟通。博物馆与观众之间通过各种媒介的互动沟通,即时的交流与反馈活动,改进博物馆展览的策划和展示服务等。其四,即利益原则。现代博物馆必须以观众的需求为考虑,并以观众的教养取向,尊重观众的自主性与个别差异,以教育是在培养中完成的耐心和期许,让观众的参观经验具有自我成就的回馈价值。这四个组合原则始于展览策划之前、延续于展览结束之后。

三、以湖南省博物馆基于4I理论的展览营销策

近年来,湖南省博物馆独立策划或引进的大型展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国家宝藏展”入选当年长沙市的中考历史试题,影响深远;“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入围“2009~2010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并喜获“最佳综合效益奖”。经过近10年的努力,湖南省博物馆已经成为目前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个部级重点馆之一,跻身全国一流博物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一)个性原则

个性原则的核心是个体识别,就是按照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特色的业务和服务,打造不同的品牌。作为博物馆在组织策划展览时,同样需要研究市场,然后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广阔、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才能较好地吸引观众,从而达到教育观众的终极目的。

观众的欲望与需求是展览营销的重要前提。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仿效国外博物馆设计问卷,利用网站或是现场作答等形式,来了解观众的需求,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确定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策略,关键一点是通过市场细化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群体,包括地理、人口、心理和对博物馆的忠诚度等,具体包括社会地位、文化传统、个人经历及学习方式等。走进博物馆参观或休闲的观众,是对博物馆工作某种程度的肯定,博物馆应该运用市场营销原理,对观众进行调查并研究观众行为,对不同类型观众进行特点分析和准确评价。潜在的观众就是博物馆潜在的市场,博物馆应该走向社会,进行宣传和研究分析,并努力使之成为实际的观众。通过市场细化,可以使博物馆了解社会需求,提供令观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责任,进而在扩大博物馆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同时增加博物馆的资源。

在策展和设计制作中,湖南省博物馆积极融入“以观众为本”的理念,从展览选题、内容组合、形式设计等方面,针对目标观众进行量身定做。策展前,聘请专业的城调队做观众调查统计和抽样调查分析。同时,对历次展览的观众留言做仔细研究,了解观众的需求与意见,并融入展览策划之中。此外,组织在一线工作的安全员、验票员、讲解员、教育推广等有关人员进行讨论,通过他们与观众的接触,及时反馈观众的心声。展出期间,通过专业的统计调查对展览效果进行及时评估与反馈,了解观众的总需求和展览的社会影响力,为今后的展览决策和运作提供科学依据,寻找博物馆展览适应社会需求的途径。基于这些调查结果的分析思考,湖南省博物馆连续三年举办和引进的展览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举办 “‘走向盛唐’归国汇报展”,观众达18万余人次;2007年,举办“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观众超过23万人次;2008年,推出“古典与唯美展”,观众达16.7万人次。这一系列展览对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趣味性原则

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趋势强调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和社会传播的广泛性,主张公众对文化艺术的主动接受和参与性。因此,无论是普及性还是学术性的展览都应该将公众的理解和参与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博物馆策展人必须走出“象牙塔”,吸收多学科知识 “吃透”文物,钻研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观众的角度立场去思考展品,诠释文物;深入浅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语言和影像等方式的完美结合,引导观众解读文物,理解文化内涵和感受艺术魅力,并中提炼出富有教育启迪意义。

以2009年湖南省博物馆策划引进的“国家宝藏展”为例,该展被誉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场盛宴”,丝毫不为过。此次展览汇集了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精品中的精品,诸如四羊方尊、曾侯乙墓出土大尊缶等,都是普通观众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为了迎接四羊方尊的“回家”,湖南省博物馆展览增补了馆藏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三件,并向长沙市博物馆借调湖南宁乡出土的青铜铙四件,陈列在四羊方尊周围。展览将文物展台设计为一个祭坛式的建筑,四羊方尊被布置在前展厅中央,展台金黄色的纱幔低垂,映衬着束束灯光,通过场景的设计营造出一种神秘、庄重的气氛,令观众感受更为深刻。同时,将大量的文字说明与图片资料组合起来,制作成大幅写真作为文物背景,不仅增加了文物的图片资料、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形制描述等更多的信息量,更使观众能深入地欣赏理解每件展品。在“凤舞九天展览”策划中,配合展览档期,针对暑期中学生这一特有群体,将展品诠释与中学生课本、成语故事等紧密联系,设计了寻宝游戏等,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起到了很好得教育作用。

博物馆是建立在物基础上的感观教育机构,物是其重要教育元素。我们知道,阅读文字记录与观看实物感受是不同的,而观看实物照片与近距离接触到真实对象的感受也不相同。在观看真实物件的过程中,调动的不仅仅是观众的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视觉等感官,调动观众的内心感受,从而引领观众去体验和欣赏,使其身心沉浸于展览中。基于这一点,现代博物馆开发出了许多参与性的学习项目:参观,近距离地观察、体验;听解说,了解更多知识。体验,通过各种模拟活动,自己动手,在亲身感受中得到知识。湖南省博物馆在“‘走向盛唐’归国汇报展”期间,精心设计的“物归原主”、“陶俑DIY”和“修复小能手”等互动游戏,每天都挤满了大批少年儿童。在“国家宝藏展”中推出了“变脸大比拼”、“自己动手做国宝”等活动,让那些原本只停留于历史上的对象、事件,变成手底可触可感的真实经历。

(三)互动原则

互动的沟通,是一种强调让顾客参与其中的营销手段。优质的沟通平台和及时的沟通体验,能极大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博物馆不能把对观众面对面服务的完成看作整个营销活动的结束。营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博物馆需要进行市场跟踪调查,重视观众市场的反馈,及时发现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根据观众的意见或建议对文化产品进行改进,同时和观众保持长久的业务联系。

微博互动及在线博物馆的应用,是网络时代的新兴互动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和吸引人们走进建筑的营销手段,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有别于实体的体验,真正实现与公众的即时交流,为信息的沟通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各种博客、微博、论坛等,博物馆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发起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讨论组,打破经过传统官方主页和电子邮件广告及不可回复的刻板形象,形成人对人的交流而非机构对人的交流,从而增添了个人化的新面貌。目前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加入了微博主页,湖南省博物馆微博属于少数几个最早开通的中国各博物馆微博之列,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微博之一。从镇馆之宝、文物推荐到历史掌故、文博知识和展览活动介绍,微博里的博物馆说的依然是有关文物的那些事,但是毕竟用的是最流行的传播方式,于是又多了些“博物馆联萌”、“马王堆那些事”、“猜猜看”等顺时应景和互动性强的话题。

传统的博物馆以建筑实体、展览为中心,公众的实地体验是集中型的。首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建筑界就流行以宏大的空间表现意识和理念,以致今天许多沿用旧建筑的博物馆也常常呈现出庄严肃穆、神殿般的气势,大部分现代博物馆建筑也坚持类似的空间概念,完全孤立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外。而在建筑内,知识的制造、选择和阐释由策展人一手控制,信息以有型实物展示进行系统化的传达,展览与公众的对话是单向的。另外,公众在博物馆内获得的体验受各种因素左右——博物馆的游览路线、厕所卫生、服务质量、外部环境,甚至博物馆咖啡厅售出的一杯饮品,博物馆可以通过改善这些硬件设施来提升公众的情绪与感受。而在线博物馆提供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分散型体验。它首先是一个信息分散的网络,公众从自己所在的位置——学校、办公室、家甚至公车上“游览”博物馆,而不必进入建筑实体。浏览的内容由用户自己掌握,进行双向对话——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浏览的重点、直奔主题;可以自由设定浏览的界面,保存、转发各种信息;可以在不同机构、不同展览页面间随时跳跃,不需要跟随博物馆设定的路线。而他们的体验是个人化和本地化的,不受博物馆的控制。

对博物馆来说,网络技术为观众调查提供了便利。博物馆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分析工具追踪主页访问的来源以及访问集中的页面,并根据访客的喜好对网站的相应内容进行调整。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建设之初仅仅简单列出了博物馆的基本信息;随着网络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不断更新,并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逐步具备了提供地理信息、展览信息、网上展览、藏品展示、活动更新、教育项目、讨论组等功能。现在湖南省博物馆主页的月访问量达到3.5万人次,与真正进实体游览的观众人数不相上下。网络游客中70%的访问来自中国本土,其余30%主要来自国外等地区。数据还显示,最受网民欢迎的页面是藏品页,网民在这个页面停留的平均时间达到30秒。此外,根据在馆内进行的观众调查结果,家庭观众、学习型观众都偏向主动从网站寻找展览更新和教育活动信息,博物馆据此也调整了相应页面的内容,以适应观众的需求。

(四)利益原则

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营销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企业自身利益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博物馆,其市场营销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利润,而是通过营销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博物馆,从中获取有助于个人发展和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民众对博物馆参观经验的期待是多元化的,包括知性的学习、感官的刺激与娱乐、情意的培养与陶冶以及人际的互动,具有教育性、娱乐性、互动性、参与性等不同取向,对于博物馆所能提供的文化休闲活动有着相当程度的期待与需求。参观者的收获大多是在增长知识、满足好奇心、视觉享受三项。显然,情意的认知与体会比知识的传递更重要。如果博物馆能提供给观众视觉的、感官的、娱乐的、社交的、学习的、庆贺的、迷人的各种综合经验,那么,相对的博物馆也就能够从观众那里获取支持、收益等实质利益。

免费开放以来,湖南省博物馆通过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在场馆条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没有将免费开放简单地理解为“开门迎客”、“政府补贴”,也没有因为免费开放而偏离博物馆的专业水准,降低服务质量,而是不断改善参观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实行为每一批观众免费提供核心基本陈列——“马王堆汉墓陈列”全程讲解的参观模式。湖南省博物馆还将优质服务覆盖到了展厅以外,延伸到了领票队伍的最后一位观众身上。通过科学设置参观环节、观众组织方式,确保观众激增下的参观秩序和观众、文物的安全;通过为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等人性化服务措施,最大程度地做到服务无盲点;通过电话、网络、现场预约,及时调整参观券的发放数额,为观众改签参观时段、领取机动参观券等,尽最大努力满足观众的参观愿望。正如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在一次接受记者的对话中所讲道:“博物馆免费开放,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湖南省博物馆每年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掀起了一次次参观热潮。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公众或学术讲座,为中小学生举办了专场鉴赏活动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创造性地推出“流动博物馆”,如“西蒙展”期间将世界名画送到衡阳、娄底、株洲等城市。观众的留言簿中,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表示赞赏,对接待服务表示满意的留言占到了留言总数的96%。

四、结语

诚然,免费开放给一部分博物馆带来了观众潮,但真正面临的是“好奇潮”,“猎奇潮”之后长期的寂静和门可罗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该看到免费开放文化浪潮下,中国博物馆行业自身行业发展和博物馆学理论实践的深入所带来的良好的机遇和前景。对照4I理论,新时期的博物馆行业应该突破以典藏研究为主的传统博物馆营运思维,将顾客导向服务纳入主要服务行业,让每个观众都会产生值得参观和愿意再来的感受,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高雅文化消费,真正走近民众,形成民众博览文化消费的氛围。这是博物馆事业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注 释]

①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②美国·尼尔·科特勒、菲利普·科特勒著,潘守勇等译:《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年版。

③美国·彼得·德鲁克著,吴振阳译:《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④麦卡锡、普利沃特在《基础市场营销》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 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 Product)、价格( Price)、渠道( Place)、促销(Promotion)。

上一篇: 统计预测与决策论文 下一篇: 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