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7:01

高校双语教学

高校双语教学篇(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的主要目标。为顺应这一需求,在国家教育部的倡导下,各高校纷纷推出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成功与否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教师教学魅力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教师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双语教师教学魅力的构建。

1当前国内双语教学中教师因素问题分析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其目标定位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使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增加学生运用外语机会,从而使他们能用外语进行交流。(付承英,2004)国外双语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双语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2001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本科教育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力争在3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程。2005年《关于进—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指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双语人才,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双语教学,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师资、教学理念和模式、双语教学教材、学生外语水平等问题,制约着双语教学的开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问题如下:1.1双语教师师资不足,水平良莠不齐。对高校双语教学的资料调查发现,中国双语教学面临的严峻现实是,师资严重不足、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一些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专业课教师能用流利的英语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知识,在双语教学方面相较于其他双语教师更有优势,他们拥有漂亮的英语发音、深厚的专业知识、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说他们是一批魅力无穷的老师,让学生从心里感到钦佩。然而,许多院校专业教师外语表达水平较弱,或发音不够准确,或英语和文化知识掌握不牢,虽然基本能够用英语向学生传授课程内容,但是却难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及时互动沟通,无法吸引学生,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另一部分原本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很难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其结果是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1.2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各有不同。目前在中国高校中进行的双语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双语教学理念和模式也缺乏统一的认识。例如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采用母语进行授课,但是PPT、教案和教材是全英文形式,教师在授课中只对部分术语用英语解释。也有一些院校的双语课堂是由两个教师组成,一个中国教师,一个外籍教师,中国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口译员,给外籍教师进行现场口译。双语课堂中汉语与英语的比例分配有明显差异。当然这与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程度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双语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理念比较含糊。1.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双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化课程,是教师魅力发挥的场所,教师应该尽自己所长,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语法翻译法给学生进行授课,说一句英语然后翻译一句汉语,课堂枯燥乏味。还有的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授课模式,既没考虑学生的互动参与,也没考虑这样的授课方式是否能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学魅力是指在教学中由教师综合素质产生的并能够吸引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和积极完善自己的一种感召力量。(李建忠、刘松年,2009)虽然双语教学的成功开展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可以看出其中教师教学缺乏吸引力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塑造提升自身教学魅力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推动高校双语教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高校双语教师教学魅力的构建

双语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教学魅力不仅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影响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魅力的构建,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论述。美国学者D.Lanston认为构成教师魅力的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及运用能力,个人特质及运用能力,对工作、对人、对自己的态度三部分。美国学者乔第12期(总第084期)2017年12月瑟夫•纽曼认为影响教师教学魅力的因素包括知识、教学技能和品德。双语教学对高校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娴熟的教学技能以及个人魅力四个方面融合成教师的教学魅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效果。构建教师的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2.1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其全面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与提高,同时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双语教学不同于外语教学,它是以语言教学为手段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因此,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兼顾外语语言知识。扎实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丰富的外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运用能力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组织教学,把相关学科的概念、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双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理念和最新发展动态。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注重专业词汇和课堂用语的积累,在课堂中尽量做到用地道的英语表达,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2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目前广大双语教师对于双语教学定义的认识是“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学科教学”,这就使得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区分开来。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双丰收”。(俞理明、袁笃平,2005)然而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差异,师生外语水平和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还是存在很大不同。据调查,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有三类:第一类课程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全部英文讲课;第二类课程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文讲课课时占50%以上,其余课时用中文讲课;第三类课程完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用中文讲课。(刘红、熊丽萍,2006)要想真正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理清教学理念,树立学科专业知识第一的教学理念,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重视英语能力与学科知识的双向渗透,确立英语作为媒介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汉语与英语的比例分配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摸索尝试,积累教学经验,寻求适合自己本学科的教学模式。2.3教学技能。作为教师教学魅力的重要方面,双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良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掌握运用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Baker(1985)指出:“双语教师除具有本专业知识外,他们必须具备授课的语言能力,这不仅包括语言水平,而且包括具备原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理解的能力。”双语教学模式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融合两种语言的能力和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知识,能用流利地道的双语传授知识、表达思想。教师魅力还体现在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技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包括教学方法手段上的反思,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借鉴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营造双语教学环境,把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中心,真正实现学科知识获得和语言能力提高的“双丰收”。2.4个人魅力。双语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教学魅力的一个方面。教师需要在敬业精神、个人品质、性格气质、情商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塑造自己的个人魅力。作为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把美带给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之一,要让学生每天看到一个具有敬业意识、注重个人修养和外表形象,把乐观儒雅带到课堂的教师,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吸收知识的精华。教师也要意识到,个人魅力不等于单纯的外表漂亮,它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和专业基本功来支撑。在性格、气质、知识基础之上,双语教师还要利用情商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情商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风趣幽默、是否积极乐观、是否自信等。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没有帅气的外表,但他用自己的经历和阅历以及高情商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拥有超级个人魅力的教师形象。

3结语

作为高校双语课教师,我们承担着改革的重任,肩负着国家的嘱托和希望,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通过构建自身教学魅力来提升双语课堂魅力,从而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赢,让他们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人才,投入到各种工作岗位,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付承英.从学生调查表中分析双语教学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3).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3]教育部.关于进—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5.

[4]李建忠,刘松年.教师教学魅力研究述评[J].高等建筑教育,2009(2).

[5]刘红,熊丽萍.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4).

高校双语教学篇(2)

一、前言

双语课程与双语教学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双语教学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出现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龄阶段就能掌握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本地或本国家通用的语言,熟练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交往。比如在有大量移民的美国,双语教学是作为一项维护民权的措施,于1968年由美国国会发起组织的,以帮助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

应该说,双语教学形式在我国早已有之,它主要存在于一些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教师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听懂授课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混杂教学的方式,是非系统和非学科性的,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科学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中国大陆它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有人认为双语就是强化英语教学,有人认为是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人认为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达成英语学习的目的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课程?学校为什么要开设双语课程?笔者在尝试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双语课程教学后(教学对象为大二、大三的学生),通过本文就诸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二、双语课程及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Bilingual)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共存,人们可能或必须同时运用两种语言(本国语言和国外官方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会话、书写等表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现象。学校双语课程从广义上来讲,指用两种语言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课程;狭义地说,学校双语课程指使用外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嵌入式学科课程。我国的学校双语课程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外语(英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对非语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的课程。这里,把双语课程的教学称为双语教学。

三、高校双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定位

(一)提高学生的双语素养

语言的素养指通过学习语言,具有语言的知识素养、语言的能力素养、语言的审美素养、语言的角色素养、语言的心理素养。双语素养指通过双语课程的教学,在实现学科素养培养的同时实现外语素养的培养。所以,开设双语课程不是简单地为了强化英语教学,也不是通过其他学科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而是使外语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培养具有双语能力、交流能力、学术能力、文化展示能力的人才,这是高校双语课程应当充当的角色与定位。

(二)把握双语课程的特点

1.学科性

高校双语课程是在非语言学科中设计的,因此它必须是学科性的。外语的应用要保证学科知识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双语课程学科的选择、课程进度、学生情况等都要慎重考虑。要坚持高校双语课程的学科性,不能以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学习外语的代价。

2.博弈性

学校双语课程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并不是进行外语课程的教学,所以区别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始终在博弈。简单而言,强调语言教学是以学习语言为目的,强调教学语言是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当服务于教学语言,只有注意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才能体现出该门双语课程的学科性特征。同时,他们既是合作的,又是抗衡的;既是互补的,也可能是冲突的。所以,高校开设双语课程应有充分的估计,只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矛盾,才能实现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嵌入性

双语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并不是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而是嵌入在学科之内的,是学科与外语结合的产物。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语言嵌入的位置、分量、难易,是双语课程成功的关键。

4.能动性与创造性

双语课程中的“教”“学”关系,是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关系。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分体现出能动性与创造性特征。一方面,双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词汇及表述,学习内容的增多,加之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不同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差异较大,稍有不慎,学生便对该门课程产生逆反心理、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从课程设计到内容讲解力求新颖、简洁、富于生命力,并且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包括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双语课程本身的新鲜性和趣味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促使自己去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5.开放性

双语课程的教材是开放的。它要为当时、当地、当事者使用,教材体式不拘一格,可吸取的素材是广泛的、多样的、灵活的;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开放的。学生获取知识的经验是不断增长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互利互勉的。

四、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

我国的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确定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鉴于双语课程的特殊性,还要从学科学习目标、外语学习目标和文化理解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双语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双语学科知识,培养基本的双语学习能力,正如专家所言:“培养在非母语环境或非母语场合中(目前指英语环境中)较好地表现出具有独立生活、勤于了解;不断深造,乐于交流;适应工作、善于合作诸项能力的双语者。”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和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术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可持续发展。

五、高校双语课程的实施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认同发展。只有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确立与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和身心成熟度相符合的双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会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是情感关注的重点。师生间所建立的真切交流、帮助学生即时发现问题、排除困难的措施、教师给予的赞同与认可等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学习动机,提高双语课程的学习效率;认同心理指个体先由认同进而模仿,进而采用他人价值观的心理取向。教师用娴熟的外语对学科知识进行精辟地讲解,使学生有了一种模仿的欲望,从而增强双语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

热情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双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行精心地课堂设计,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克服对外语的畏惧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满怀热情地双语课程的学习中来。

(三)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学生直接用外语进行思维,才能提高外语的运用水平。双语教学要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调与统一,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对语言能够熟练运用和轻松驾驭。

(四)重视语言文化的交融

不同的语言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断地发展变化。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社交礼仪、宗教、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双语教学中所使用的英语带有四方语系国家的文化烙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不同的文化信息,并去粗取精,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从最初感知到逐渐接受,这样才能确保学科知识的增长河外语水平的提高同步进行。

六、影响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几个因素

(一)教材及配套品种

就目前情况看,一种是直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另一种是学校或地方自己编写教材。原版教材很好,因为它英语地道,原汁原味,但耗资较多,且我们的思维方式、国情、教育理念与国外不尽相同,照搬教材会缺少针对性。为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亟待开发适合国情的双语教学各学科教材和双语教学的配套品种如字典、杂志等,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师资情况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而目前双语教学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原因是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双语师资的高校或专业;其次是目前的双语课程教师缺乏系统的双语课程教育、教学培训。为了适应双语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学生的接受程度

学生作为双语课程教学的主体和对象,他们对双语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接受及认可程度,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受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限制,许多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有不小的难度,师生间的互动也受到影响。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外语基础薄弱,对双语课程怀有畏惧、排斥甚至厌学情绪。所以,多渠道、大批量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他们与双语课程的对接度,才能确保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语言环境

要想真正学好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就必须提供更多的接触这种语言的时间,并且在更大范围内较多地使用这种语言。从语言的本质属性看,语言是思维、交际、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语言这个工具还带有很强的人文性,也就是说语言还负载着思维、思想和文化。因此,要想真正用好一种语言,仅靠双语课堂这个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创设更多的语言环境,如墙报、板报、英语角、外语演讲、讲座等。在我们这样一个缺少英语环境的国家,由大家群策群力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英语环境,对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英语大有裨益。

七、后记

高校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双文化的教学,多文化的教学。这种双文化或多文化的教学,能够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双文化或多文化的交流,扩大学生的观察视野,使他们更有条件融入世界文化、全球文化之中,增强他们在社会生存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但是,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且它涉及的方面众多,包括成本、需求、资源、以及长期影响等,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和分析它,不可盲目夸大,也不可流于形式,更要加以综合考虑,探索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方案,使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一枝奇葩,推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20.

[2]黄兰宁.学校双语课程[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120.

高校双语教学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双语教学

1 体育双语教学开展

1.1 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1树立对体育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只有对体育双语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体育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英语。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在英语课上,而是在所有的学科中,在教学过程的所有活动中。体育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对体育双语教师和英语教师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1.2 培养合格的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

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专业的教学技能,具备专门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目前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在大学入学时英语要求较低,毕业时很多院校也对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英语要求较低,这就造成了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形,让他们去担任体育双语教学课程是有难度的。而且,目前只有极少的高等院校开设了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双语教学课程,应该说体育双语教学的后备人才是不足的。不言而喻,体育双语教师的匮乏是开展体育双语教学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师资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校加大投入,在体育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者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校际间加强交流,实现人才共享。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各有偏重,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可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只有快速更新知识、提高英语水平,才能立足讲坛,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双语教学同样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1.3 树立合适的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我国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会写,不会说;听力差;各学科领域的词汇量太少。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在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合理适时地渗透英语,使英语与体育学科知识同步获取。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体育和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1.4 选用合适的教材

双语教学的教材可采用英语国家的原版教材、网上下载资料和学校自己编写的各种教材。这些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在英语教材的选用和引进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差异不容忽视。其一,标准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教育体制不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各异,因而在内容上、深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与我国对体育专业的要求相一致。其二,教学方法的差异。教材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根据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2 体育双语教学的方法及原则

2.1 体育双语教学方法

体育课是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最主要的载体。体育教师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先从口令等比较简单的入手,然后慢慢过渡到对动作技能的讲解等难度比较高的内容。碰到较难的体育专业词汇,学生不能完全听懂,可以巧妙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用画图或身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2.2 体育双语教学的原则

简练、灵活性原则。即教学中对许多复杂的综合性练习、技术动作的描述,尽量简练化,尤其注意选用常用词语讲解,使学生易听、易记、易理解,在简练表达的基础上,又注重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即同一练习的要求或同一技术动作采用不同的常用词语去描述与表达,从而使学生灵活掌握与运用外语。

2.3 看、听、做、说同步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讲解、观察与模仿动作无处不在,任何动作不但有其明确的含义,而且语言直接描述也是技术动作理解和掌握必要的一环。因此,在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观察时动口;耳听时配合身体动作练习;动作练习时,同伴或自我语言提示。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听、看、说、做同步进行,既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和印象,又具有良好的语言强化练习作用。

2.4 技术与语言练习的情景性原则

即在教学组织安排中设计出带有情景性的练习形式,这样使每个学生在练习情景中都有一个明确的角色,表达什么、做什么,大家都十分清楚,加之情景练习中热烈、活跃、自然的气氛,很容易消除单纯语言练习时的害羞心理,突破“开口难”的障碍。因此,在这种情景中,语言的交流讨论、相互间的提示,能在自然轻松状态中进行,这正是语言学习所需的环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原则。在双语教学中,注意利用两者的优势,将两种学习教材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同时练习提高语言能力,又可在语言练习中,加深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 改革体育双语教学的考核制度

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增加体育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可实行百分制、等级制、评语相结合的评分方法。注重平时考试,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有师资、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如果一门课程同时设立了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则应对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的成绩予以注明,从而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较公平的环境。体育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必然还会面临许多的困难。

4 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讨

(1)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双语教学和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双语教学政策极为重要,这已被成功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如加拿大、新加坡和卢森堡等所证明。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各试验学校由于对双语教学认识的理解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存在差异。首先,要制定有关标准来规范双语教学。目前,双语教学在多数高校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大部分学校,既缺乏真正有能力进行双语授课的教师,也缺乏进行双语教学的教材,更没有与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于是,在体育课上,教师用英语发出简单的动作指令竟被视为双语教学也就毫不奇怪了。也正因为如此,双语教学也被一些人士误解为有其表而无其实,只是一些学校吸引生源的招牌。这样的双语教学是失败的双语教学,其根本原因是双语教学还没有规范的标准。所以,亟待制定相应规范,杜绝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对于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根据双语教师能力要求,建立双语教师准入制度,设立门槛,杜绝滥竽充数;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关于双语教学标准的制定,包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师资格认定、双语教材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价等,以此来规范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师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和优惠,调动广大教师从事和研究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2)合理引进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

①吸引“海归”人才落户高校。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引进留学人员回国进行双语教学工作。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外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外语水平无疑较高,而且专业知识也处于国际前沿,当然是双语教学的最佳师资。

②短期内外聘一定数量的教师来弥补师资困乏的局面。相对来说,重点大学双语师资较为充足,普通高校可用外聘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③聘请外籍教师。目前,各高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一般来说都只担任纯外语语言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双语教学的方针,我们可以引进更多的外籍教师来承担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

即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

(3)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

在师资培训工作中,一方面,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注重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把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正规的脱产学习和不脱产进修以及非正规的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培养双语师资。可选择外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对他们进行外语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在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为回国进行双语教学打下基础,也可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使之可以胜任专业双语教学工作。

(4)教师自身要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教育的性质,那就是要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建构长效性学习方法和策略,拓宽自主性学习形式,探寻继续教育的路径。语言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双语教学的成效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因此,各高校有必要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鼓励有条件的课程进行积极的尝试,为全面开展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逐步让英语成为师生间和同学间交际的语言。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收听英语广播等,开展课外英语兴趣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鸿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封闭式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4,(2).

[2]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3).

高校双语教学篇(4)

摘 要:我国高校普遍开展双语教学已有7年多,其教学模式主要借鉴国外的基本教学模式结合国内教育实际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双语教学模式及特点进行评析,阐明教学模式的选择应在课程体系指导下,充分考虑到影响双语教学的基本因素,采用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既精通专业、又通晓汉语和外语的人才,必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资源。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外语语言素养和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培养能直接使用外语参与国际交流的国际型复合人才。因此,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及目标

1.双语教学的内涵

国内外有关双语教学的界定众说纷纭,不下几十种,我国高等教育引入的“双语教学”的法理基础是教育部2001年第4号文件,其内涵基本符合狭义的双语教育的界定,即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教育。中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全部或部分使用外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课堂上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作为媒介的比重视实际情况确定,通过分阶段教学,逐步达到双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2.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是使用两种特定的教学语言,而不是语言教学,其实质是用教学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包括三个层面:(1)知识层面,掌握扎实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2)语言层面,掌握学科的外语专业术语,读懂学科的外语资料,并能用外语就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提高外语水平及运用外语进行各种学术交流的能力,强调语言的掌握和运用。(3)能力层面,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学习和思维的能力,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地切换,增强学习和创新能力,强调综合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这三个层面中,知识层面是首要目标,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双语”是学习先进科技知识的桥梁。能力层面是终极目标,在学习中学生逐步树立跨文化的意识,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其成为高层次的国际型复合人才。

二、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与特点

1.国外双语教学的模式与特点

国外的双语教学最先开始于殖民地国家,是殖民国家把语言作为殖民地种族同化的一种工具,20世纪60年代双语教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世界上比较关注的双语教学模式有:

(1)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指教师完全使用一种学生非母语的外语(第二语言)进行各学科的教学。教学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使学生完全沉浸于一种外语(弱势语言)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相结合的环境中,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该模式强调完全非母语的教学,最初是在加拿大发展起来的(又称“加式浸入型”教学模式),根据外语使用的比重不同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沉浸型和部分沉浸型。许多国家在开展双语教学中结合本国实际对“加式浸入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良,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沉浸模式。

(2)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指同一母语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入学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进行学科教学,但教学计划中有专门的外语课来提高外语能力,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外语进行教学。该模式开始有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借助母语作为理解和交流的工具,母语与外语较为灵活地互为主体语言,最终向纯外语教学过渡,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实施中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美国较为普遍。

(3)维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指学生刚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外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母语语言发展和掌握学科外语知识目标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该模式平衡两种语言作为学科语言,以母语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有利于学科发展。

(4)双轨式双语教学模式实行双轨编制,即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母语有两种,而老师也是两位,并且同时通晓这两种语言,教师各自负责用其中一种语言授课,学生学会非母语语言,教学中两部分学生形成的双语自然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双语教学的听、说效果。

(5)综合丰富式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从“融入”这个概念中发展而来的。一般有母语融合和外语融合两种形式。母语融合基本上采取的是母语,尤其强调本国文化归属感,当然也进行部分内容的外语教学,以求能对别国文化有一定的认同度。外语融合强调外语环境的全面化,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基本不用或很少用学生的母语。这类模式首先由加拿大倡导。

(6)双重语言教学模式指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教学,班级学生在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的前提下,学习掌握另一种语言,教师常采取团队教学形式,每位教师只教授其中的一种语言。

(7)隔离式语言补救模式将外语较差的学生从常规班分离出来,集中进行专门的语言培训,开设外语沉浸式强化训练课程,其他学科以外语为唯一的教学语言,母语不准使用而被“隔离”,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技巧,使学生能尽快回到常规班级接受教育。这一模式在欧美移民学校应用十分广泛。

此外,还有将英语作为目的语的“英语沉浸模式”、“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模式”,始于新加坡的“三向分流模式”,弥补隔离型模式的“保护型”,盛行于独联体的“双联型”,针对旅美移民实施的“导入型”,一些欧洲殖民地国家/地区的“新殖民式”双语教学模式等。不同的理论与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可构建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模式中,前三种可作为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2.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与特点

教育部[2001]4号文件的颁布,促进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借鉴国外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逐渐渗透的方式所实施的以提高学生双语能力和跨文化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有渐进性。

(2)翻译式双语教学模式用外语和汉语对照来学习,通常采用外语教材,教师采用翻译加讲解的形式教学,适应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3)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在正常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外语,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和专业词汇使用外语,知识讲解用汉语,师生交流以外语为主,也可用汉语,逐步加大外语在课堂上的使用比例,作为双语教学的过渡模式。

(4)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中外两种语言,因教材知识点以一种语言讲授为主,适当加以另一种语言的解释和说明,该模式较易操作。

(5)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在某个学科中选择某门课程用纯外语进行教学,通过该门课程的纯外语教学,使学生体会了解外语表述和外语原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快速获得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起到示范作用。

(6)选修课型双语教学模式纯外语开设某个学科的选修课(专业或非专业),或将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设置成新的课程,用纯外语进行教学。

(7)渐进型学生入学(大一)先以强化外语能力为主,到高年级(大二开始)逐步开设以外语作为授课语言的专业课,外语课的比重逐渐减少,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的比重逐渐加大。

(8)分离型外籍教师使用外文教材用外语讲解一门课程的一部分或全部,再由本土教师使用中文教材用汉语讲授相关内容。实行外语与汉语分离的授课方式。

各高校在双语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科、专业的实际提出BTEC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多维互动模式、双语互依模式等多种类型教学模式。古广灵和黄建伟等分别在研究中总结了国内双语教学的实施方式,有全外型、混合型、半外型三种。(1)全外型,教学过程全部在外语环境中进行,学生以外语形式接受所学知识,即:外籍教师或本土教师+外文原版教材+外语讲授,对师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是高层次的教学实施方式。(2)混合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同时使用汉语、外语讲授,中外文比例视学生接受程度而调整,一般可分三个层次:①本土教师+外语+汉语讲授;②外籍教师用外语讲授+本土教师用汉语讲授;③外籍教师+外籍教师主讲+本土教师助教。根据师生的外语水平灵活选择相应的层次。(3)半外型,课堂用语、专业词汇以外语为主,可用汉语解释,重难点的讲解外语和汉语交替,本土教师+外文教材+汉语讲授。作为教学实施的初级方式适用于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目前我国借鉴国外的基本教学模式建立的“半外型-混合型-全外型”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基本的双语教学模式,它将双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简单渗透阶段:外语作为课堂用语,教学以汉语为主穿插外语,用外文讲述重要的定理、概念、公式和关键词等,使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实施方式是半外型的,通常采用渗透型、翻译式等双语教学模式。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将课程背景、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参考资料、专业术语对照等学习资料先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2)部分整合阶段:将汉语和外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教师交替使用中外文讲授,互为主体,逐渐增加外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学生学会如何用外文表达中文内容。实施方式是混合型的,一般采用穿插型、浸润式等双语教学模式。(3)双语思维阶段:学生学会用中文和外文思考解答问题。实施方式必须是全外型的,根据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和比例,选择示范型、选修课型、渐进型等双语教学模式。“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主张应尽快由渗透、整合阶段向思维阶段过渡,否则停留时间过长,学生易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外语能力的提高。

三、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几点思考

1.教学模式选择要体现学科、专业的特点

双语教学的连续性是确保双语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设置要遵循“科学性、连续性、专业至上”的原则,科学规划,讲求实效,稳步推进。根据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专业特点,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要兼顾外语课与学科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的关系,从课程在其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出发,每个学期都设置相关课程(1至几门)适时实施。充分体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量力而行”的双语教学课程开设规律,循序渐进,前后衔接,防止出现“随意设课”、“凑数达标”、仅仅是“因人设课”等现象。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指导,从法规上保证了双语教学持续实施。

2.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教师队伍配备的状况

教师的素质是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但要拥有相当扎实、丰富、精深的学科知识,能充分理解运用原版教材,把握学科前沿;而且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准确地表达和应用外语;同时必须具备探索研究的能力。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十分匮乏,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双语教学要兼顾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从多方面着手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结构、年龄梯度的双语教师队伍,并形成梯队式师资储备。如:选拔外语水平高的学科教师组成双语教师骨干队伍;挑选外语基础好或专业突出的中青年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研修或英语的强化培训;引进外语和专业知识双优的复合型教师;加强校际间交流,实现师资共享。此外,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在职培训、自学提高外语水平等都是培训和储备双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行途径。合格的教师执教,从组织上保证了双语教学质量。

3.教学模式选择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用外文教材,坚持使用外文讲授(比重有所不同),因此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是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外语认知水平,分阶段选择相应的模式组织教学,即进行教学模式的适切选择。如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模式远远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无疑是拔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我们必须将双语教学和“育人为本”密切联系起来,实事求是,模式灵活多样,学生才能获得教师传授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前瞻性知识,并由此启迪巩固已知、探索未知和不断求新的精神,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为全球化中的开放的中国建设服务。

总之,双语教学模式的选用不能盲目跟风,在不损伤学科的基础上,要根据师生的语言水平、课程设置及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在实现教学内容传授的同时,使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Taylor,Victor.A case study of a Cantonese child in early French immersion[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2,48(4).736-759.

[2]莫世健.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模式思考[J].中国司法,2007,(6)85-91.

[3]王斌华.双语教学实践谈-从国际比较中思考定位[J].上海教育研究,2004,(4)13.

[4]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3)89-91.

[5]张璐,赵若英.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3,(16)26-27.

[6]高友智.关于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大众科技,2007,(7)159-160.

[7]董焱.非重点高校双语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206-207.

高校双语教学篇(5)

双语教学最初兴起于欧美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为了“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各地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对于双语的研究,国外大都是用“bilingualeducation”(双语教育)这个概念,国内则普遍使用“双语教学”。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双语教育是指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而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于双语教学则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在本文之中,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作为教学语言,对非语言类课程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

二、中国文化双语课程教学的问题

《中国文化》双语课程是一门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开设对象为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英语水平。这是一门跨专业课程,跨越多门学科知识,涉及中国历史、文字,哲学、宗教、文学、戏剧、音乐、绘画书法、建筑、医药、旅游、饮食、手工艺、民俗等十多个领域。通过英语讲授这些跨学科的知识一方面对于学生了解,扩展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有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积极外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重大意义。

对于双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其实自课程开展以来,就一直伴随其左右。首先,从目前高校双语教学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在学科类别方面,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以理工类课程为主,文科比例偏少。由于理工类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知识架构与国外大学同类课程差异较小,开展起来阻力较小,同时也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结合更紧密,其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远远超过人文学科。在发展程度方面,各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数量、原版英文教材的使用情况、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异。在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方面,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语言而非知识是双语教学的难点,有的认为是学生因素,特别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基础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有的则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力最大,英语水平次之,专业基础最小。

而对于语言学院开设的《中国文化》双语课程,也存在其特点及所相应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国内相关研究对双语教学的目的尚无统一的认识。对此也存在一些争议。大致上分为三类,一是强调语言能力,二是注重知识讲授,三是两者兼顾。有观点认为对于英语这个语言类专业学生,课程目标首要是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言水平,而专业知识的掌握则顺而求其次。对教学目标达成共识是双语课程的开设和成功的关键。

(二)教材选用

大多数双语教学研究认同一个观点,即双语教学最好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如此不仅可以保证教材的质量,专业知识的前沿性,也能够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而对于《中国文化》而言,这一标准同样适用。虽然中国文化是中国学生的母语文化,但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缺位使得英语专业的学生缺乏母语文化知识,也难于用英语正确表达母语文化知识。目前国内的使用英语编写的中国文化教材数量匮乏,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各不一致,术语表达标准不统一,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三)师资

理想的双语教师首先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其次能够熟练地运用目的语进行授课。但是目前学院的教师均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语的能力虽然符合要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缺少系统性的掌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仍然多有欠缺。

三、文化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讨

(一)课程体系

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系统化输入不可能单单依靠一门《中国文化》课程就可以完成的,课程的体系化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因此需要开设辅助类选修课,在中国哲学、文学、语言、历史方面进行“点”的补充。更为灵活的方式也可以选择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学生举行专题讲座,以弥补由于文化课程课时偏少,难于完成充足知识输入量的不利情况。

(二)教学目标

就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语言能力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鉴于双语课程的特殊性,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语言是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言水平而开设,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使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并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所以首先是保证学科知识的讲授,其次是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在《中国文化》的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就混淆了双语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目的,将课程作为语言类课程教授,以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为教学重点而相对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需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如此“教”与“学”才能有机地结合,为同一个目标而协调一致。

(三)教材选用

即使授课内容是学生的母语文化,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点和国内教学材料的实际情况,仍然建议优先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当然,也需要挑选优秀的国内中英文教材结合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配套使用,特别是作为教辅材料进行有效补充。

(四)教师素质

对双语教师而言,能否胜任其教授的课程,专业素质首当其冲。一方面,可以选择中文专业出身,具备流利英语表达能力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进修,使其不断丰富学科知识,加强专业素质,成为专业、多能的教师。

(五)教学实践

在双语教学中语言与内容是不可分离的两个组成部分,失去内容的语言无法承担传递信息的作用。教学实践中应该遵循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英语为工具,利用多种形式,例如主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等,教授专业知识。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著名文化景点,以最直观的形式促进学科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高校双语教学篇(6)

一、引言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母语和目标语言习得同认知一样是对客观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目标化正在成为时代的特征。英语作为国际交中最为重要的交流和沟通工具,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界又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母语和目标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已达到在语言的基础上对两国文化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双语教学绝对不仅仅是用外语进行教学。根据国家教育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双语教学是指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以汉语和英语为媒介进行语言课以外的某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余子新,2004)。

二、双语教学实施的策略

在我国,双语教学算是一门新兴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教师们总结出一套较好的教学策略。下面简单介绍几点教学策略。

策略一 教学中双语的比例

在双语教学中,英语与汉语(即外语/母语)的比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浸入型,即汉语为主,英语为辅;学生基础较浅,尽量用汉语使他们理解。第二,穿插型,即汉语与英语互为主体;会说的尽量用英语,不会的可以少用一些。第三,全英语型,即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或全部语言为英语。课堂中,用汉语点拨,让学生用英语表达。

策略二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投影仪、录像机、VCD、电影机等设备被搬入课堂,作为有关教具应用于各学科领域。1.教授方法。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句子结构、语法特点、词汇用法的规律。把词义和句子结构规律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了解英语知识。2.互动。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结合实际造句,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3.开辟第二课堂。可以在课堂外开辟英语角,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强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或与外教进行接触、交往,陪他们上街购物或旅行进行语言训练,充当翻译,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策略三 学习主体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行为:教师到学生;现代的教学行为:教师与学生成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现代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摆脱旧的教学方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教师应把学生视为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使用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加工信息,构建知识结构,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结果。

(四)策略四 纠错策略

双语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语言错误。即使当学生们会积极主动的说一些英语词组或句子不正确时,教师不必一错就纠。如果双语教师频繁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或者中断学生的表达,学生会有语言交流的心理障碍,打击表达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错误可以回答问题后统一指出,并不用太严厉。

三、 双语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一)营造学习空间,开拓视野

学校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广阔的学习天地,更深入了解各国语言知识文化,更好的融入国际交流中。英语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英语更加了解世界。现在学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开设了双语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能够亲身体会运用的乐趣。

(二)培养师资力量

在高校任教的教师中,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专业知识精炼,而且英语功底扎实,讲授水平高超。但是在我国这两方面都具备的教师较少。因此,在推动双语教学之前应先培训教师,可以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师可以多应用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练习句子;英语教师可以在主教英语以外多学习了解其他专业知识,并帮助专业教师学习英语。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求,是培养具有国际知识、交流和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创新型人才是指既懂专业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人才,他们适应时代潮流的需求,运用所学知识推动一个行业和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在国际竞争中占优势地位。

四、结语

高校双语教学是使学生们在传统课堂的听说读写之外的一门新的更能提高英语能力的教学方法。英语是一门学习工具,通过这门工具,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各门学科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所掌握的教学策略,教师们能够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教学能力以及为国家输送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N].北京:北京青年报,2001一03一09.

[2]廖舸.关于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8(1)1: 112-116.

高校双语教学篇(7)

2.学科发展的需要。学科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内容体系的统合及形式的开放,即在学科内容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通,而形式则可以以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传递方式替换和比对。这也充分体现了真理的普遍性。学科发展的真正价值也在于把这些共同的内容以人类社会中尽可能的形式在人类之间进行共享,双语教学则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功能角色。

二、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资源利用不够。这里的“教学资源”是指“配套教学活动开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所用到的相关资源”。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未将这一新的教学实践方式纳入到正式的培养计划和使用于以往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高校所面临的共同的也是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一方面是认识不足,重视的程度不够,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由教学资源呈现的多元方式及其复杂性所决定,每一种教学资源在功能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2.双语教学在学科和学校间的发展不平衡。整体而言,双语教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毕竟学校办学水平的差异和一部分学科自身的特点,致使双语教学已早早在一些高校或专业中开始了。这就造成了双语教学在学科和学校间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3.双语教学的师资配置不足。教师作为教学资源中的主要的人的因素,对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实施双语教学任务迫切与双语教学师资紧缺是大部分高校面临的矛盾之一。双语教学要走向可持续和长效发展的道路,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系统培养和多专业的储备双语教学教师。

4.双语教学的适用教材匮乏。双语教学要以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作为媒介和主要依据。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需要是外文教材,可是在许多专业和领域外文版的教材不多,甚至是零使用。这也大大限制了双语教学的开展。

5.双语教学的实施与评价影响因素复杂。双语教学对学生外语水平、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是很复杂的。要协调好教学资源中的这些方面,需要教师、学校、学校管理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努力。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

1.教学资源整合认识的统一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要协调好在统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各自的目标任务,在教学资源共有、共享的前提下,共同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计划。把国家的需要渗透在这种全新的双语教学中。高等院校要发挥学校优势,根据学生的素质状况积极调整和安排双语教学,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双语教学为契机,保证综合型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尽可能保证双语教学的正常运转,利用好有效教学资源,扩大双语教学的教师数量,提升双语教学教师的质量。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任务重大,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来说是继往开来的一代,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好。

2.教学资源整合内容的衔接性。双语教学应该在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对教师、学生及教学措施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决定了双语教学是一项必须长期、一贯坚持的工作,要循序渐进,教学资源整合一定要考虑在内容上的衔接性。

高校双语教学篇(8)

中图分类号:H3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3)03-0082-03

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起,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活动受到各方面重视,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俄语双语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在我国,双语教学最初是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为了使少数民族的学生同时学好汉语和本族语言而采取的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模式。当前双语教学专指各类教学机构实施的以外语作为主要课堂语言的教学方法。尽管不少国内外研究双语教学的专家学者对双语教学的概念作出过界定,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

《朗文语言教育及应用语言辞典》把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加拿大学者M.F.麦凯和西班牙学者M.西格恩认为,双语教学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我国学者卢丹怀认为,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

关于双语教学的概念,笔者比较认同王本华的观点:“双语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

从理论上讲,双语教学是专业学习和外语学习的有机结合,是教授方和学习方能在课堂上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学科知识的讨论与交流。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其次是外语水平的提高。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使学生能读懂该学科的外语资料,并能用外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俄语双语教学是指针对以俄语为公共外语的学生,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俄语为主要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这和俄语专业的俄英双语教学不同。俄英双语教学的对象是俄语专业的学生,要求俄语专业学生不仅要精通俄语,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

二、黑龙江大学实施俄语双语教学可行性分析

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与包括远东地区在内的俄罗斯众多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全面展开,这增加了黑龙江省对俄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懂俄语、熟悉俄罗斯文化,还要求精通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黑龙江大学是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发展起来的,在俄语教学和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传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全国俄语学科的龙头地位。近几年,黑龙江大学提出对俄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多方位引进俄罗斯高质量办学资源,中俄学院的成立就是一个证明。在对俄特色办学思路的指引下,提高非俄语专业本科生的俄语水平势在必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俄语双语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

多年双语教学的实践证明,双语师资培训和双语教材的选择及编写是制约双语教学水平提升的一个“瓶颈”。开展双语教学的首要因素是师资。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学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学科理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从目前各高校双语教学开展情况来看,双语教学教师的整体水平状况不容乐观。一是精通本专业知识理论的教师,不一定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二是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能力的教师,又在专业知识方面较为欠缺,能真正具备这两方面基本素质的教师还较为匮乏。

鉴于此,黑龙江大学对从事俄语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培训给予高度重视。2012年10月,该校第一届俄语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班开班,经过严格选拔,20名教师成为首批受训者。培训班实行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联合授课的培养模式,中国教师负责俄语基础和专业术语的培训,俄籍教师负责口语和听力训练。经过近一年的培训,20位教师的俄语水平有很大提高,基本具备了承担俄语双语教学任务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该校还准备开设面向全校教师的俄语水平普及班,扩大俄语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另外,该校还承诺,一旦条件成熟会派遣部分俄语双语教师去俄罗斯学习,全面提升用俄语授课水平。

俄语双语教学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双语课程教材的选用问题。教材的选用对双语教学至关重要。200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指出,将双语课程定义为“采用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总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

当前,很多学科都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教材,因此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一般都选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虽然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本学科的整个知识体系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保证学生能够领略原汁原味的外文专业知识,如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专业教学内容、专业词汇的准确使用和最新研究动态等。但国外教材在内容编排、知识难易程度、文字表达方式等方面都不符合我国现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编写双语教学能够用得上、难易度适中的外文教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一。较为科学的做法是,采用中文教材或自编双语教材,以原版外文教材为辅助。采用中文教材授课时,要求教师结合外文教材备课,并用中外文交替讲述重要定理和关键词,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外文词汇。而自编双语教材的好处在于,学生可直接对照教材自学专业外语,前提是教材的质量一定要得到保证。在教材编写中,除了要注意编排合理、术语精确简练以外,还要注重引入大量实践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详细评析,帮助学生体验实践环节的具体运作,扩充专业外语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70年的办学经验能帮助该问题的解决。该校有十几名俄罗斯籍教师,他们在此工作多年,较熟悉本科生的文化和外语水平。在他们的帮助下,并结合俄语双语教学实践,一定能够编写出适合各个专业本科生的俄语双语教材。

三、提升黑龙江大学俄语双语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继续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授课教师的能力,因而加强对俄语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不可否认,黑龙江大学在俄语双语教学的前期师资培训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应该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实施。

1 校内培训

这种培训首先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俄语双语教学实践和经验,任课教师的自我反思很重要。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同时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狭隘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所以,校内培训首先要有针对性,若教师所欠缺的是俄语语言能力,那么就重点强化其听、说、读、写能力;若欠缺的是教学技巧,就重点介绍和演示各种课堂教学策略、手段等。其次,要强调任课教师的反省和体悟,只有授课教师切实参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自学和创新,才能使俄语双语教学培训产生良好效果。

2 出国培训

语言环境是学习外语最重要的天然条件,出国培训是公认的比较理想的培育双语师资的途径之一,今后应该增加双语教师公派出国进修机会。这样,一方面能直接有效提高双语教师的俄语水平与俄语教学技能技巧;另一方面能使授课教师习得国外教师先进的双语教学理念、方法,开拓视野,了解多元文化。

(二)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采取激励政策是双语教学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对优秀、有前途的俄语双语教师给予优惠政策,留住人才,使他(她)们发挥最大的潜力。对于留学归来的优秀人才,学校应采取激励措施让他(她)们开展俄语双语教学。从教学的工作量方面看,双语教学要求在一门课程中同时完成两种教学任务,即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俄语能力的提高,双语教师比一般授课教师须付出更多努力,因而学校在核算工作量、评岗、评聘职称等工作上,应适当向双语教学教师倾斜,并给予经费上的优惠。这有利于调动双语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双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

高校双语教学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5-0047-02

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至10%的双语课程。”从近几年各高校对双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看,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不高。本文结合我国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以下几点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全面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1.教师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标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是开展双语教学和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由于存在对为何要开展双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要达到何种目的认识不清的问题,给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带来盲目性。有人把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作为双语教学的唯一目的;也有人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两种语言能力。这些对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的错误认识,导致对教学规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错误定位和选择,最终使双语教学的目的无法实现。实际上,双语教学并不是必须要求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全英模式也是双语教学的一种形式。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语言和专业是双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和专业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认识还不够,而这恰恰是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才能把握好课堂信息,保证教学质量。

2.教师要有过硬的英语运用能力

双语教学对教师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写作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高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很多,但具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经历和外语专业学习经历的却很少,再加上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不具备专业知识等实际情况,致使双语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首要选择。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方式:

一是聘请有厚实专业知识基础的外籍教师或有国外留学经历的硕士、博士生进行双语教学。这样可以快速满足对双语教师的需求,但目前这对普通高校还有一定的难度。

二是在专业知识扎实、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通过聘请国外知名学者定期培训、选择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的大学接受专项培训、派送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或参加国内外双语教学研讨会等途径,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了解最新科研成果,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另一方面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外语水平,使其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探讨科学教学方法,为从事双语教学打下基础。这是目前较直接且有效的途径。

三是建立双语教学师资来源渠道。短期见效的在职培训固然能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没有稳定的双语师资来源必然导致师资队伍的青黄不接。为此,有必要在师资的源头上下功夫。如:采用“双学位”的方式,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对师范院校和外语院校就读的学生在高年级分流,使那些有志于双语教学的学生辅修外语或专业知识;还可以从跨科(原专业是外语)报考的研究生中选拔双语教师等。这样就能源源不断地为高校输送双语教师[1]。

3.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双语教学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影响学科教学效果,教学中讲究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法必须灵活多样,切实有效。譬如提问,讨论,举办学生主题讲座、辩论赛等;借助实物、图片、视频、案例等辅助手段创设情境而进行的教学和活动教学,可以缓解学习者的语言思维压力;通过让学生用外语撰写课程论文、案例分析等来强化外语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通过网络课程,提前公布下一次课的生词的发音、意义、用法等,帮助学生在课前熟悉生词,以提高他们的课堂效率。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Stephen.D.Krashen(1985)认为,“人类语言的习得只能通过理解语言信息或获得可理解性输入(com prehensible in put)来获得。以理解为基础的教学法,如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要比传统的听说教学法(Audio Lingual Methods)有更明显的效果”[2]。双语教学即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赋予教学以积极的情感特征,让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和微妙的暗示都能起到调控学生情趣变化的作用,实现师生心灵与情感的沟通,保持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不断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乐不思蜀”的学习境界[3],进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益。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制做CAI课件,弥补双语课堂教学中诸如教师英语口语和学生专业术语、专业语言特点薄弱等不足,在课件中插入英文声像图片资料和设计练习,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

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是以往的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它的出现使教学手段多维化、立体化。建立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网站,呈现课程教学信息,设置相关知识、教学资源库链接,丰富学习资源,拓展知识领域,营造双语氛围,创造协作式、探索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

二、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否则将是无源之水。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有许多优点:(1)英文规范,内容新颖,注重纳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2)实用性、针对性强,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3)采用优秀原版教材可以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4]。

但是原版教材的缺点也很明显:(1)国外原版教材实践性强,但由于国情、政策的差异,这些教材的内容不能直接引用或操作,只能作为借鉴和参考;(2)由于中西方教材编写思维方式的差异,国外原版教材思维活跃,知识面广,与国内教材相比,教材内容发散性强,条理不够清晰,知识不够系统,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3)在引进原版教材时往往只选择某一门课程教材,容易忽视该课程与先修、后续课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结构的形成;(4)采用原版教材在国内市场很难找到配套的外文参考资料。

由于国外原版教材优点缺点都很明显,所以在原版教材选择上应非常慎重。呼吁国内各学科专家对原版教材进行研究并作出推荐,通过有效途径教材推荐和评价信息,帮助高校提高原版教材选用质量。

双语教学虽然以引进原版教材为主,但考虑到国内双语教学的长远发展,所以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抓紧建立和完善国内双语教材的编写和更新机制,充实双语教学资源。一是组织学科专家改编国外原版教材,使一些优秀原版教材本土化;二是自编适合国内双语教学需要的教材,即篇幅、结构合理,难度适中,教学内容体现中西文化融合,保证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5];三是翻译国内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探索阶段,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是规范双语教学、推动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

1.建立双语教学激励机制

不仅教育部[2001]4号文件对双语教学提出要求,而且正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也将双语教学列为评价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建立双语教学专项经费已提上日程。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

2.确定双语教学标准

各校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对双语教学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亟需对双语教材、大纲、作业、考试等内容和要求提出明确要求,避免双语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认定双语教学师资

学校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开展双语教学师资资格认定工作,这很关键,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前提。

双语教学师资认定可以通过外语口试(兼听力)、笔试、能力测试等方式进行。只有通过双语教学能力测试并被授予双语教师资格的教师,才允许走上双语教学的讲台。

4.监控和评价双语教学效果

学院成立双语教学质量考核小组,定期听课,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定期召开双语教学师生座谈会,了解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双语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学效果较差的课程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中断双语教学,以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学校应充分运用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激励为主,科学评价,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5.合理设置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应用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合理进行双语课程体系的设置很有必要。

首先,双语教学课程不允许任意开设,应选择学科发展迅速、具有国际通用性的学科的相关课程进行开设,例如金融、医学、信息、法学、生物技术等。其次,注意双语教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在双语教学开展之前,除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之外,还应开设专业英语、专业外文资料选读等课程,介绍专业领域中的通用英语知识等[6]。第三,选择理想的双语教学课程开设时间。双语课程最理想的开课时间是三年级,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开设大学英语,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这样可为正式的双语教学做好前期铺垫,大大缩短专业英语的讲解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2005年教育部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双语教学的开展正好适应从应试型外语教学到应用型外语教学的转变。因而,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外语课学时,相应增加双语专业课程的学时也是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承认,当前我们距离高层次的双语教学要求和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对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来说,保证双语教学质量是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衡,杜侦.浅谈高校双语师资培养培训[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2).

[2]Stephen.D.Krashen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m:Longman.1985a.2.

[3]任长虹.高等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4).

高校双语教学篇(10)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逐渐加深,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与外界的交流也就变得日益频繁,因此,我国教育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性考虑,有效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大力发展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双语教学,为我国高校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更为我国未来教育提供合理的教学创新上的参考。

1.高校教育中应用双语教学的原因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WTO的成员,但是,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上与发达国家仍旧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我国相应的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因素。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很大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为我国在学生能力培养上所存在的相对不足,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适应性与综合素质上的锻炼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非汉语语种存在忽视问题,这对于我国培养新时代适应性人才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我国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经济、科技水平等方面的障碍,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教学未来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也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实际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应试教学致使学生在学习阶段无法有效的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社会工作会产生严重的抑制影响。

双语教学作为我国应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教育体制改革措施,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可以发挥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拥有的教学效用。通过双语教学,我国高等教育可以更快的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国际新形势接轨,这种全新模式对于我国教育改革有着极其有效的推进作用。因此,在国际化与我国传统教育接轨的时代趋势之下,双语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点教育模式之一。

2.双语教学对于高校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可以有效的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现状堪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这些问题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更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双语教学作为近年来推出的适应国际化市场的全新教学体系,在实际应用于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长期探索与发展的源动力,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西方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研究,我国需要弥补对国外教育上的缺失,需要更加有效的学习西方教育中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作为中文与英语实现学的综合性学科,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基础,通过更好的学习外语来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外国文化,从教育因素上为我国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正确的基础。

双语教学作为西式教育与我国传统教育的碰撞与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教育矛盾与冲突的有效综合,通过双语教学,我国高等教育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国际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双语模式进行课程内容讲解,更能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客观判断形成有效的提升与改善,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3.双语教学对高校教育的实际作用

3.1双语教学帮助高等教育实现了教学方式上的创新

双语教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通过大量使用英语来达到外语教学的目的,不同于其他语言教学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属于专业课程,其旨在通过教学来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系统知识与核心的文化理论,以此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阶段性的学习。

渭南市某高校在实际应用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外贸专业的学生常常将双语教学与合同英语混淆,往往会有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从而直接误解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对自身的学习质量造成严重的偏差影响。双语教学作为改善当下高校传统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方式,其将外语与中文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方式,是高校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学习的关键,这种综合性的教学理念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会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2双语教学帮助高校课程设计实现了创新

课程设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质量保障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传统教学课程设置中仍旧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在相应的创新与完善的过程中,双语教学作为高效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完善传统教学课程设置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上海市某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在校内实行双语教学,将原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应用双语教学的课程安排与设计,将传统课程结构转变为综合性、多样化、的全新课程设计形式,这一举措极大的带动了校内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该校取得了令人满意教学成绩。通过对该事例进行分析,可以有效说明双语教学对于高等教育中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性,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实用课程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加以有效利用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带来更多的有利因素。

3.3双语教学为高校教育实现了教学条件上的创新

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效改变了学生被动性的英语学习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创造了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由于我国母语与西方国家的语言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导致我国的学生在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在当下高校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际应用双语教学来提高自身基础课程建设,通过这一综合性的教学科目对学生基础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4.结语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开创了一条崭新的教学道路,对我国高等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颖,岳娟娟.推进双语教学拓展国际视野[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09):2324

[2]张颖,孙爽,王旭梅.双语教学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3(07):2325

上一篇: 干部申请书 下一篇: 大型演出策划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