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7:01

我的好朋友教案

我的好朋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懂得怎样和朋友友好相处;了解哪些行为会破坏友谊;知道怎样做才会受别人欢迎。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和朋友相处要真诚、礼貌、友好、关心、体谅。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

3.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和朋友文明相处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难点]懂得和朋友友好相处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朋友友好相处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践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在课间休息时,老师看到小朋友和自己的小伙伴玩得可开心啦,有的在一起捉迷藏,有的在一起跳绳。是呀,我们生活需要朋友,有了朋友,就会有更多的快乐。但是,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对,有时就会和朋友闹矛盾,甚至失去好朋友。那么,怎样才能和朋友友好相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怎样和朋友相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在课间和朋友的快乐玩耍,知道生活中朋友的重要性。)

二、故事启发

1.教师讲《孤独的熊猫》的故事。 (故事略)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想问小朋友几个问题。

2.投影出示问题。

(1)为什么熊猫会很孤独?

(2)为什么熊猫交不到朋友呢?他做错了什么?

让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3.给找坏习惯。

师:大家一起来找一找,下面哪几个圆圈装着熊猫的坏习惯呢?说说为什么要选它。 (略)

教师小结: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不能像这样乱发脾气,没有礼貌。否则到时候我们就一个朋友都没有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节中去体验坏习惯给自己交友带来的困惑。通过引导学生找寻熊猫的错误,也借此提醒他们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三、交友游戏

师:老师要送给你们一首儿歌,叫做《找朋友》。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学吗?接下来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先请几位小朋友跟我一起示范一下,没有请到的小朋友先跟着音乐拍手唱歌,好吗?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用刚才老师的方式和这些老师交个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和别人交朋友时要有礼貌,并能主动大方地和别人交朋友。)

四、问题讨论

1.课件呈现问题。

(1)同学不小心踩到自己的脚。

(2)组长发新书时,把一本脏的书发给了同学。

(3)做作业时同学忘记带笔,在那没有事情做。

2.4~6人为一组讨论,如果是自己碰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让学生按讨论的结果表演。

(设计意图:创设三个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情感,学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

五、自我反省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为什么把他们当作你的朋友呢?

2.你还想和谁交朋友呢?你为什么想和他交朋友?他们有哪些优点?

3.你觉得别人愿意和你交往吗?他们喜欢你吗?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喜欢你呢?

教师强调:通过学习,有的小朋友知道了怎样和朋友友好相处;有的小朋友认识了自己的缺点,知道别人为什么不和自己做朋友。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就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小结:要想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来听听小博士给我们的意见吧!

课件呈现:1.真诚微笑2.热情大方3.关心体谅4.礼貌友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让同学们喜欢自己。)

六、舞蹈

师:因为有许多朋友让我们感觉很幸福,老师今天也交了很多朋友,哪些是我的好朋友,请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表演。

放《幸福拍手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拥有朋友的幸福快乐。)

[点评]

朱燕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和朋友相处》一课教案设计较好。首先,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过程与方法这些教学目标符合教材规定的内容,更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其次,作者使用导入新课、故事启发、交友游戏、问题讨论、自我反省、舞蹈结束这六个环节进行教学,符合一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规律,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陌生感,就是在交友的美好时光中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第三,教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核心地位,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以舞蹈和音乐结束,显得十分轻松,学生还留恋在愉快的交友活动中,有难分难舍的感觉。

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能备出和上好这种目前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接受的非考试科目的教学内容,实属难能可贵,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我们期待的目标健康发展。

我的好朋友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76

1 案例背景

托(2)班的30个孩子活泼可爱,但是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的主动探究意识不够强,出现了问题大都依赖于老师,这也是笔者一直困扰的问题。

2 案例描述

秋高气爽的一天,小朋友午饭后高高兴兴地搬着小椅子到教室外面晒太阳去,笔者说:“请你们把小椅子排排好,坐下来,记得椅子要紧紧的在一起呀,排整齐喽!”“嗯!”小朋友清脆地答道。

丁丁正准备坐下,突然听到她大叫一声说:“哎呀!老师有人咬我屁股!”笔者心里一惊,赶紧走过去说:“咬哪儿了呀?谁咬你了?”丁丁一边揉着屁股一边说:“咬到我的屁股了,我没看见谁咬的。”笔者问旁边的小朋友:“你们看见是谁咬丁丁的屁股了吗?”大家都摇摇头说不知道。笔者边问边纳闷:小朋友们坐一排,如果是小朋友的恶作剧,其他人一定会看到……又仔细看了下丁丁的椅子,笔者知道是“谁”咬丁丁的屁股了,于是灵机一动,何不趁这个机会,给小朋友们“上堂课”呢?

笔者双手一摊,装作没办法的样子说:“既然大家都没有看见,我们就继续讲故事吧!丁丁你先坐下吧。”丁丁刚坐下就又大叫起来:“哎呀,又有人咬我屁股啊!”笔者走过去,继续问道:“你们看见是谁咬丁丁的屁股吗?”大家又摇摇头。“不是我们,小朋友们都坐得好好的呢。”兜兜还冷不丁又加了一句,“我猜是鬼!”小朋友们一听,立刻骚动起来。笔者笑着说:“勇敢的托(2)班的宝贝们,让我们来帮助丁丁找找看是谁咬她的屁股好吗?抓住这个‘鬼’,好吗?”小朋友们立刻兴奋起来,个个摩拳擦掌,连胆小的童童,也卷起了小袖子,跃跃欲试。“可是怎么办呢?”笔者托着脑袋,满脸无助地看着小朋友们。小朋友有的拍着脑袋、有的窃窃私语。“谁来帮帮我呢?”笔者趁热打铁说道。

“找警察叔叔!”“在四周侦查一下”大家七嘴八舌,这个时候班上的“大胆”当当说:“我来和丁丁换位子。”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坐下去,胖墩墩的屁股立刻夹在两个椅子缝里,小朋友们个个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当当的屁股看。“啊!”当当一声大叫:“真有人咬我屁股!”小朋友们都激动起来,此起彼伏地喊道:“我要和丁丁换位子。”三四个小朋友试过之后,都说被咬了。笔者问:“到底是谁咬的呢?”小朋友齐声回答:“椅子!椅子咬的。”笔者又问:“椅子没有嘴巴,怎么咬人呢?”小朋友们都围在一起看盯着这排椅子看,这时好好大叫起来:“椅子有嘴巴,两张椅子靠在一起,中间的缝就是嘴巴,一坐下就会夹起来。”笔者装作怀疑的样子说:“这真的是椅子的嘴巴吗?”好好急得大叫:“不信你们来坐坐看。”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排着队来试坐小椅子,发现真的是小椅子会“咬”人呢。笔者又问:“那怎么样才能不让小椅子咬人啊?”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说出:“把小椅子分开一些”、“让小椅子背靠背”、“把小椅子围成一个大圆圈”等好多方法。接着,大家开始动手搬起椅子来,看看哪种方法既能让小椅子排齐又不会“咬”到小屁股。

3 案例反思

第一,变“坐等答案”为“自主探究”。

《指南》中指出,探索型主题活动就是追求幼儿与教师保持一种自然和谐的互动关系,强调幼儿的自主性,追求活动的过程性。在活动中,幼儿的行动是自由的,思维是活跃的,而教师则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个性化逐步凸现出来,幼儿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幼儿会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案例中,小朋友在发现了问题的同时也尝试着自己找原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小朋友自己探索得到的结果要比老师告诉他的效果要好得多,更能牢记。教师应该抓住幼儿们生活的点滴小事,激励他们主动探究,润物于无声之中。

第二,变“孤立无助”为“同伴互助”。

进入托班后,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不单单是环境变了,生活内容和方式也变了,更主要的是照顾幼儿的成人变了,接触的同伴多了,开始了集体生活,基本脱离“小皇帝”、“小公主”式的生活方式。在集体生活中,幼儿与同伴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这就需要他们建立互助互爱的关系,但大多数的幼儿则对此很不适应。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可以增强幼儿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意识。当幼儿不知怎么办时,有的会请求别人的帮助,也有的幼儿直接选择忽略,不予理睬,就像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班上有其他的小朋友肯定也被小椅子“咬”过的经历,但他们并没有告诉老师,或者干脆换个位子,根本不去找原因。如同案例中描述的一样,最后小朋友们互帮互助,积极参与,共谋对策,完美解决问题。

第三,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因为年龄的特点,托班的孩子常常请求老师帮助,不愿意自己去找原因,在一些探索活动中,孩子有些胆小,并且有些害怕,他们习惯性地依赖成人告诉答案,更关注答案是什么,而不是答案是如何来的,所以引导他们进行独立的探索活动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但是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过程。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在儿童的思维发展中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前运算期,这个时期是2~7岁这个阶段,在这个时期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内化的产生是儿童智力的重大进步。在托班阶段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幼儿将事物和动作内化,总结出方法和经验。不管教师教什么最主要的是教学生学的方法,让他们掌握了学的方法后,让教变得更有意义了。经过了这次“椅子事件”,相信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更愿意尝试着学着自己解决,自己探索。

参考文献:

我的好朋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男孩女孩的不同之处,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身体。

   2、能根据老师的要求阅读、操作幼儿用书,能从阅读中获得安全知识。

   活动准备

   1、水彩笔人手一盒。

   2、男女卫生间的标志。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加深幼儿对自己性别的认知。

   (1)教师:小朋友们,你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男孩女孩听命令",请小朋友听清楚,按照"命令"完成动作。

   (2)教师发出口令幼儿做相应的动作。教师:男孩,男孩,站起来。女孩,女孩站起来。男孩,男孩,跳一跳。女孩,女孩,转一转。

   2、比较男孩和女孩衣着特征。

   (1)观察比较男孩和女孩发型特征。

   ①教师: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男孩和女孩的头发长短和发型样式有什么不同?

   ②教师小结:男孩一般都是短头发,没有辫子;女孩有短发也有长发,有的女孩扎一个辫子,有的女孩扎两个辫子,女孩还会戴很多样式的发夹,头花等。

   (2)观察比较男孩和女孩衣着特征。

   ①教师:男孩和女孩穿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男孩和女孩衣服的颜色和款式上有什么不同?

   ②教师小结:很多女孩的衣服颜色比较鲜艳,女孩子可以穿裙子,也可以穿裤子;男孩子不穿裙子。

   ③教师: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呢?衣服帮助我们保暖身体,保护皮肤不受伤害等等。

   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我爱我自己,时时多留意。衣服不掀起,保护好身体。

   (3)观察分辨男女卫生间的标志。

   教师:

   ①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我们会在什么地方看见这个东西?

   ②这是卫生间的标志。你知道哪个是男卫生间标志,哪个是女卫生间标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会区分男女呢?

   (4)观察分辨男女游泳衣。

   ①教师:这是什么衣服?什么时候穿的呀?这两件游泳衣有什么不一样?哪一件是男孩穿的?哪一件是女孩穿的?

   ②教师小结:男孩穿游泳短裤,女孩穿游泳衣。

   ③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我爱我自己,时时多留意。外人不可以,随便碰身体。

   3、幼儿观察教学挂图,操作幼儿用书。

   (1)引导幼儿阅读教学挂图。

   教师:

   ①请小朋友看看图上哪一个是男孩,哪一个是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图上男孩和女孩身上穿着什么?游泳衣把自己身体最重要的部分都保护起来了,这些身体部位都是自己的小秘密,不能露出来,更不能让其他人触碰。

   (2)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为自己相同性别的娃娃做标记,为男孩、女孩的衣服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幼儿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让幼儿知道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让幼儿学会念儿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红绿灯、斑马线

   2、儿歌《交通灯》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稳定幼儿情绪。

   “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叔叔一起玩个手指游戏好不好?”

   2、谈话,引入主题。

   “小朋友们知道怎样过马路吗?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幼儿讨论)

   3、出示图片,提高幼儿兴趣。

   “我们中三班小朋友太乖了,叔叔让你们看以些图片好不好?想不想看?小朋友们把小眼睛闭上,叔叔把小图片请出来,3,2,1,好了,睁开小眼睛。”

   “这是什么呀?(红绿灯)小朋友们见过吗?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有没有见过?”(幼儿讨论)

   4、引导幼儿认识红绿灯

   “中三班小朋友真棒,叔叔来告诉小朋友,这个是红绿灯,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时候可以看一看,马路上的十字路口就有了。”

   5、引导幼儿讨论

   “我们中三班小朋友那么聪明,那么,你们知道要怎样看红绿灯吗?”(幼儿讨论)

   6、讲解怎样安全过马路

   “小朋友说街上车多不多?危不危险?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知道怎样看红绿灯是不是。那小朋友们要张开小嘴巴跟叔叔学了好不好。”

   “红灯停(出示图片红灯),绿灯行(出示图片绿灯)。”(反复教幼儿三遍)

   7、引导幼儿认识斑马线

   “小朋友们看,这又是什么呀?你们有没有见过”(同上,介绍红绿灯时一样)“小朋友们张开小嘴巴跟叔叔念,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8、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今天中三班小朋友表现太棒了,叔叔来你们一首儿歌好不好?每个小朋友都要张开小嘴巴跟叔叔读了,叔叔来一下,看哪个小朋友的声音最好听,等一下我们就送小星星给它。”

   9、带幼儿读儿歌(引导幼儿读第一遍,鼓励幼儿读第二遍,表扬幼儿读得棒,提到幼儿兴趣,读第三遍。)

   10、延伸

   “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上街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呀?”

   (做公车时先下后上,上街时要拉好爸爸妈妈的手,不能攀爬街上的护栏等等)

   11、请小朋友跟图片红绿灯说再见,活动结束。

   幼儿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3

   活动内容:

   预防陌生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课件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一)这是谁?你认识他吗?我们把自己不认识、不熟悉的人称为陌生人。

   (二)观看课件,提问幼儿:一画面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三)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四)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㈡教幼儿学习这首儿歌,鼓励小朋友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我的好朋友教案篇(4)

1.你的好朋友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

A.忌妒他,暗地里说他坏话?

B.不再搭理他,谁让他考得比我好?

C.认真分析原因,找出与好朋友之间的差距,努力赶上他?

D.疏远他,结交新的不如我的朋友?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待同学要有一颗宽容的心。A、B、D三项的做法都不是宽容的表现

答案:C?

2.当你看到你的好朋友在抄别人作业时,你怎么做( )?

A.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B.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并把他不会的题给他讲明白?

C.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你下次再抄别人的作业,我就要告诉老师了?

D.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下回别这样做?

思路解析:该题旨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朋友之间的友谊。当好朋友犯错误时,要适时恰当地指出,帮助其改正

答案:BCD?

3.有人说:“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这句话是说( )?

A.孤独是安静的代名词,安静也是一种幸福?

B.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需?

C.友情是可有可无的?

D.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每个人都要冷漠地对待生活?

思路解析: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只有B项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其他三项所说内容与这句话的含意不符

答案:B?

4.中学生小强在游戏厅里结识了一个社会青年,有几次小强在游戏厅里花光了钱,都是这个人借钱给他,小强还跟这个人学会了抽烟、喝酒。你觉得小强应该( )?

A.马上断绝与这个青年的交往,因为跟着他小强会受到不良影响?

B.继续与他交往,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

C.不要再与他往来,否则会影响自己的成长?

D.顺其自然,多个朋友没坏处?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以生活事例为背景的选择题,重在对理解、辨别能力的考查。小强结交的这几个社会青年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应断绝来往

答案:AC?

5.在学校中,应该怎样与老师相处( )?

A.和谐共处?

B.有一些小矛盾是难免的,但要及时沟通?

C.针尖对麦芒?

D.同老师作对,故意同他捣乱?

思路解析:与老师要和谐共处,及时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

答案:AB?

6.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以下是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的有( )?

A.上课精力集中,积极动脑?

B.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C.作业马虎潦草?

D.课堂上和同学开玩笑?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理解式的选择题,重在对理解、辨别能力的考查。我们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就要积极配合老师的讲课。C、D两项是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

答案:AB?

7.任何人的一生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也不例外。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提出来,但是在提意见的过程中,要注意技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对老师说话要有分寸?

B.用书信的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

C.向老师提意见,应该用商量的语气?

D.老师讲课的时候出现错误,应当打断老师,立即指出?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理解式的选择题,重在对理解、辨别能力的考查。对老师提意见要在适当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D项给老师提意见可采用恰当的时机,如果在老师讲课时指出,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答案:ABC?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不能与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

B.交友一定要选择品行好的人?

C.结交有学问的朋友,可获益匪浅?

D.这个古代的交友标准已经过时了?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俗语理解型的题目,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读懂这句俗语本身的意思以及它的寓意,它实际上强调了要结交善友、诤友,不交损友。A项的表述是片面的,D项的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

答案:BC?

9.我们与老师共同在学校中生活,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 )?

A.对老师敬而远之?

B.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C.老师的错误只能背后说,不能当面说?

D.有什么好的建议不要对老师讲?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A、C、D三?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B?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真挚友谊的是( )?

A.小张与小王很要好,他们从不指出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只说恭维话?

B.小李和小林是好朋友,在一次考试中,小李明知小林作弊,但没有告诉老师?

C.小张学习成绩好,小王零花钱多,小张帮助小王做作业,小王给小张劳务费?

D.小吴因父母离婚非常痛苦,他的好朋友小强知道后,劝他要开朗乐观??

思路解析:这类题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材料概括能力。解答过程中必须读懂每个选项的含意,然后联系教材,对照选项进行选择

答案:D?

二、请你判断?

11.人的一生不一定非得有友谊相伴,没有朋友照样会活得很精彩。( )?

答案:×

12.真正的友情,是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而把痛苦埋在心里,以免让朋友分担。( )?

答案:×

13.好朋友被人欺侮了,我们应该讲义气替朋友报仇。( )?

答案:×

14.朋友的感情是有限的,朋友太多友情便不深,所以交一两个朋友就足够了,贵在“少而精”。( )?

答案:×

15.刘娜没有朋友,她认为那完全是同学们的原因。( )?

答案:×

16.孙平已经上大学了。可是每年的教师节,她都要去看望自己的小学老师。因为她感到小学老师的教育对她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

答案:√

17.老师对同学的关心帮助是他的职责,作为学生感激老师没必要。( )?

答案:×

18.小红每次见到教自己的老师都热情地打招呼,可对不教自己的老师有时就做不到了。( )?

答案:×

19.同学和老师之间要平等相待,所以老师不能批评学生。( )?

答案:×

20.小兰总是在背后对每一位老师评头论足。( )??

答案:×

三、请你回答?

21.201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考英语时,由于我把英语课本放在桌洞里被监考老师发现,受到了纪律处分,并通报全校。考试违纪受到处分,我毫无怨言,这次处分提醒我以后做事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批评我时,有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别人为什么没有把课本放在桌洞里?你这样做了,这就说明内心深处仍有作弊的念头。”?

(1)针对上述情景,你猜想一下这位学生会怎么做。(猜想几种可能)

(2)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思路解析:本题以一段生活中的场景为背景材料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回答即可;第(2)问要正确分析老师在这件事情上的错误,重点在于联系教材内容来正确解答这个问题

答案:(1)略?

(2)任何人一生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也不例外。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指出来,这也是爱老师的表现,但态度要诚恳,方式要恰当。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多种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

22.在交友问题上,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不同观点,请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甲:朋友之间要理解宽容,但也必须讲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乙: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就不能讲原则,什么事都讲原则,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辨析题,主要考查辨别思维能力和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要求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中作出合理的判断,然后再说明理由。朋友之间要理解、宽容但也要讲原则,不讲原则的友谊就不是真正的友谊。在组织答案时,必须依据上述基本道理,再抓住双方观点的实质,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甲的观点是正确的,乙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朋友之间理解、宽容,并不是可以不讲原则的。建立真正的友谊必须以分清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友谊的纯洁性,使友谊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种不分是非善恶,只讲“哥们儿义气”的所谓友谊,绝不是真正的友谊

23.孙宁是班长。有一次,孙宁办黑板报时踩了刘伟的桌子,刘伟让孙宁擦干净,可孙宁说办报是为班级服务,弄脏了桌子算什么,坚决不擦。两人为此发生了争执,争吵中孙宁打了刘伟一巴掌,并将其推倒在地。这时王老师走过来,问明原因将孙宁和刘伟批评了一顿,孙宁觉得很委屈,很没有面子,与老师顶撞起来。虽然老师多次找孙宁谈话,希望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孙宁一直不予理睬,还在背后议论老师,说老师心眼不正,偏向刘伟

(1)你赞成孙宁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你认为孙宁应怎样处理与王老师之间的关系??

我的好朋友教案篇(5)

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六一是小朋友的节日,在这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要过节。

2、知道有许多穷苦的孩子不能在这一天开开心心地过节,从而激发幼儿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3、激发幼儿善良、博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布置六一场景。

2、录像:社会慈善活动的感人场景;描述穷困、战争、饥饿的儿童片段。

3、歌曲磁带《`爱的奉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提问:

(1)“今天我们要过六一节了,六一节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你们开心吗?”

(2)“你的六一节想怎样过?”(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打算)

(3)“你们想过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了吗?”

2、小结:我们在一起开开心心过儿童节真幸福,但是你们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小朋友因为穷困、战争、饥饿而不能过上一个快乐的儿童节,你们想看看吗?

二、播放录像,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从而引发幼儿对他人的关心与帮助。

1、幼儿观看录像。

2、提问:

(1)录像里的小朋友怎么了?(请幼儿自由讨论)

(2)你们看了有什么感觉?(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3)这些小朋友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也玩不好,你们想帮帮他们吗?

(4)你想怎样帮助他们呢?(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

3、观看社会募捐的录像。

小结:我们也可以把一些自己穿不下的衣物、好吃的、自己看过的书、或者自己的零花钱去捐献给那些生活在痛苦里的小朋友。

4、“除了送东西你还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话?”

(1)先引导幼儿互相说说,注意倾听幼儿谈话。

(2)请几名幼儿到集体前面来说一些祝福的话、关心的话。

结束活动:

欣赏歌曲《爱的奉献》,边观看录像。

活动延伸:

考虑本班实际情况,组织一次募捐活动。

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2

一、活动内容:

邀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来幼儿园共同欢度 “六一儿童节”。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做做、吃吃、玩玩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相互谦让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小朋友与父母共同制作食品,感受共度“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增进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感情。

3、加强家园、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

三、活动准备:

1、发“告家长书”,请家长准备一个拿手菜。

2、与个别厨师家长联系,作好厨艺表演的准备。

3、教师准备活动的场地,各种食品,活动后的奖品以及一些使用的工具等。

四、活动过程:

一、组织家长和幼儿入座。

二、活动开始:

(1)向家长和孩子们简单介绍本次“快快乐乐过六一”——小班年级组庆六一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2)邀请厨师家长表演厨艺。

(3)分组活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品尝各种食品,可循环操作。

小组内容:

1.水果色拉;2.彩色的三名治;3.美味的果汁;4.包馄饨,饺子;

5.搓团圆;6.水果拼盘;7.凉拌菜;8.家长的拿手菜。

三、活动结束

发奖品,组织各班幼儿回教室。

开场白:

1、小朋友你们知道六月一号是什么节吗?对了六月一号是儿童节,是你们的节日,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来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儿童节,好吗?

2、你们看,老师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介绍食品制作内容),你们想吃吗?不过,它们还没做好呢,还不能吃呢。所以想请小朋友和你的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做好吃的,等全部做完了,我们再一起来分享,好吗?

3、强调活动要求

那你们在做的时候能不能吃呢?对了,都是乖宝宝。请你们把做完的好吃的都放在中间一张桌子上。小朋友做好一样以后还可以去做另外的一个,懂了吗?还有请小朋友把垃圾都放在垃圾盘里,做一个爱干净的好宝宝。

4、幼儿品尝

(1)请小朋友说说做了哪些食品?

(2)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品尝

5、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吃的高兴吗?今天你们又学到了一个新本领,真棒。祝小朋友们六一节快乐!

告家长书

亲爱的家长朋友: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我们孩子在幼儿园的第一个儿童节。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们将在本周五上午9:00在三楼活动室举行“快快乐乐过六一”——小班年级组食品共享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做做、吃吃、玩玩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相互谦让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小朋友与父母共同制作食品,感受共度“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增进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感情。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准备一个拿手菜,一把水果刀。

2、请家长在以下食品制作的内容中任选三项,填好以下表格交到本班班主任处。

食品制作内容:

1.水果色拉;2.彩色的三名治;3.美味的果汁;4.包馄饨,饺子;

5.搓团圆;6.水果拼盘;7.凉拌菜;

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3

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过“六一”节的欢快情景。

2、鼓励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节日中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时刻。

3、培养幼儿愿与朋友分享快乐之情。

准备

1、幼儿园过“六一”节的录象片段。

2、围绕“六一”儿童节启发幼儿谈论、交流。

3、纸、笔。

过程

1、引导幼儿讲述“六一”节的快乐。

(1)昨天是什么日子?这天你过得怎么样?

(2)讨论:为什么觉得快乐?你都做了哪些事?(帮助幼儿回忆过“六一”节的情景:一起布置教室、玩趣味游戏、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等)

2、讲述别人的快乐。

(1)昨天杨老师把小朋友在玩游戏时高兴的样子都拍下来了,我们来看一看录象里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2)你看到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3、讲述最感兴趣或兴的一件事。

“六一”节使你最感兴趣或感到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4、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快乐。

(1)“六一”节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快乐,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2)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把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事画下来。(播放歌曲“快乐的六一”)

(3)把先画好的作品张贴在展板上,幼儿结伴欣赏并交流作品。

(4)集体欣赏,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一下作品。

5、下一节课我们再把这些画打扮一下,老师把它们订起来做成一本“六一”小画册,早上爸爸妈妈送你来的时候,请他们翻翻我们的小画册,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

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儿歌,能够认识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国际的节日,全世界儿童都是一家。

2.能咬字清晰地朗诵儿歌,并在角色游戏中大胆地表演儿歌内容。

3.感受国际儿童节的气氛,喜爱与同伴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5.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图片人偶、图画、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儿歌,能够认识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国际的节日,全世界儿童都是一家。

2.难点:能清晰地朗诵儿歌,并在角色游戏中大胆地表演儿歌内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有一位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李小华。他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去玩,你们想不想去?

二、感知儿歌情景,理解儿歌内容。

1.分段感知儿歌情景并理解。

第一段:

李华带大家来的第一个地方有什么?

出示图片:彩虹(一道彩虹天上挂)

提问:它像什么?桥(好像桥上两边架)

李华从桥上走过去,走过去干嘛呀?

咦,谁出现了?——有美国的小朋友、有日本的小朋友、还有我们班好多小朋友们。

原来他是为了迎接各国的好娃娃。

第二段:

我们来跟不同国家的小朋友打招呼吧!

你好呀,美国的小尼娜,

你好呀,日本的小樱花,

我是中国的李小华,

欢迎你们来到咱国家。

第三段:

你知道他们来咱国家干什么吗?因为有一个属于不同国家每一个小朋友的节日,李小华邀请他们一起来庆祝这节日。小朋友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国际儿童节。

李小华说:庆祝六一儿童节,手拉着手笑哈哈,我们都是好朋友呀,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小朋友们,你们欢迎这些国家的儿童来我们国家过六一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吧!儿歌的名字是《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2.倾听并朗诵

先听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遍,然后全班小朋友一起朗读一遍。

小朋友们读的不错,但是我们要把樱花读清楚哦。

三、分角色表演儿歌,感受儿童节的氛围。

你们喜欢儿歌里面的什么或者人物呀?能不能演一演?

待会我们来玩我是小小表演家的游戏,当老师念一句儿歌内容,你们在座位上通过你们的想象来表演出来。

准备好了吗?全体起立,表演开始啦

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节目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来临,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

2.知道这是自己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节,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之情,激发幼儿步入小学的欲望。

游戏内容:

一、全体幼儿合唱:《毕业歌》

主持人宣布“小小六一庆祝会”现在开始。

二、节目表演:

幼儿将事先排练好的节目分组按顺序表演。

三、游戏:

1、比比谁的运气好

准备:黑板上贴上各种颜色的手工纸,纸的背后写上相关的内容。

规则:幼儿选择一张颜色的纸,如:翻过来纸上写:恭喜您,中奖了,那么这幼儿则得到一份精美的奖品,如:翻过来写着要完成某乡任务才能得到奖品,幼儿则应根据上面的要求完成。

2、夹弹珠

准备:弹珠若干,筷子两双,小碗两个

规则:30秒内,两位幼儿比赛用筷子将弹珠夹入小碗,谁多谁赢。

3、抢椅子

准备:椅子若干,音乐

规则:幼儿将椅子围成一个圈,听着音乐绕着椅子走,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幼儿坐上椅子,谁没坐到椅子则淘汰。

4、垒高

准备:盒子若干

规则:两位幼儿在30秒内,谁将盒子垒得高,谁则赢得比赛。

5、大风吹

规则:听口令,如口令是“大风吹,吹穿裤子的女孩”,那么穿裤子的女孩必须和他人换位子,如口令是“小风吹,吹穿跑鞋的人”,那么没穿跑鞋的人必须交换位子。

四、送礼物:

我的好朋友教案篇(6)

一、教师教案呈现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为幼儿英语实践课。在开本课之前,我到幼儿园进行了一些简单调研活动,了解了我市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情况,以便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幼儿英语的实践课。调研后主要有两点反馈:

1.幼儿园英语课的教学形式:每所幼儿园所用的教材不同,以外教授课和本园教师授课相结合的形式为主。

2.幼儿园对幼师英语课的要求和建议:让学生多了解幼儿园的英语教学现状;教学应该以口语为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幼儿英语的内容、特点及教法。

(二)学习者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2008级的幼教班。2008级幼教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通过三年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英语有了一定的兴趣,通过老师的不断激发,对教学话题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参与性。

2.学生在前两年的基础英语教学中,已经补充过英语儿歌、英语课堂用语的教学;在实践课前,已经补充了教案教法的教学,并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了说课的教学。因此,学生已经可以系统地掌握写教案、做教具、说课和讲课的方法。

学生喜欢课堂轻松活泼,因此要将学习内容简易化、通俗化,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可以顺利、完整地呈现一节幼儿英语活动课。

2.学完本课后,学生可以正确、全面地对实践课进行评课。

3.拓展:以同一主题(反义词)white和black进行活动导入。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如何全面地评课。

2.如何用相同的方法拓展到其他幼儿教学活动当中。

(五)教学过程

Step 1热身

学生上实践课时教授的儿歌:How is the weather?

(每节课开始,对学生讲课时比较好的自编儿歌或童谣进行复习并加入资料库。)

Step 2导入

介绍幼儿园的英语课授课情况及对幼儿师范学生的英语要求,请上今天上实践课的同学。

(让学生了解现在幼儿园的英语教学状况及对幼儿英语课堂的要求。)

Step3学生授课

赵香香同学授课内容:Big and Small。

活动对象:中班。

(在学生授课过程中,让其他同学做好听课记录以便进行评课。)

Step4评课

1.学生评课。2.教师梳理。

(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对象、目标实现、教态等方面进行评课并梳理。)

Step5拓展活动

分组以同一主题(反义词)white和black设计活动导入。

活动对象:中班。

(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教具进行导入设计并展示成果。)

Step6小结作业

以white和black设计游戏两个。

二、学生幼儿英语活动呈现

活动内容:Big and Small。教学对象:中班。活动时间:15-20分钟。

活动目标:1.复习单词:cat,elephant,rabbit,frog,duck,dog。

2.学习新词big,small,并能正确发音。

3.初步学会用“What is it?”提问,并学会用“It ’s big/small ...”进行回答。

4.激发幼儿以大爱小的爱心,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方法:游戏法,儿歌教授法。

教具准备:大小动物卡若干;气球等。

活动过程:

Step1导入

教师扮演圣诞老人来到教室和大家问好。师:Hello everyone!今天圣诞老人来到我们这里做客啦!大家高不高兴呀?圣诞老人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卡片,小朋友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吗?那就和圣诞老人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Step2复习单词

老师带领小朋友以念儿歌的形式请出礼物卡片(礼物卡片都是学习过的动物单词)。师:铛!铛!铛!铛!……我们的礼物就在箱子里,小朋友和圣诞老人一起念儿歌,请出我们的礼物卡片吧!师:奇妙口袋东西多!先让我来摸一摸!老师摸到了一只青蛙,那青蛙用英文怎么读?对,frog!Frog,frog,frog!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摸啦,大家跟老师一起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我请xx小朋友来摸一摸!xx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摸的是什么啊?对,是大象,elephant! Elephant,elephant,elephant!××小朋友棒不棒?大家鼓励一下她:小朋友小朋友你真棒!继续努力更加棒。用此方法依次复习动物单词。

Step3教授新知

1.教授单词。出示大小同一个动物的卡片两张:大家摸到的礼物是不是有大有小?follow me:big big就是大!small small就是小!big big就是大!small small就是小!小朋友们真棒,现在呢就请小朋友们:小脚并并拢,小腰挺挺直,小手背背后!谁愿意给大家带读一遍?先请xx小朋友给大家带读一遍!xx小朋友棒不棒?有谁比他更棒?带着老师没有表演过的动作来带其他小朋友?那请xx小朋友。哇,xx小朋友可真棒!老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2.教授句型。刚才呀,圣诞老人说他要告诉老师一句神奇的魔语让老师教给大家,大家想不想学?这句魔语就是:What is it?跟老师一起念。小朋友真棒,学得都很快,大家都学会了这句魔语,那想不想知道怎样回答呢:It ’s a big dog.It ’s small dog.分别拿出各种动物卡片,提问小朋友句型:What is it?让小朋友回答:It’s a big/small elephant/cat/rabbit/frog/dog.在此环节中贯穿情感目标:大朋友不可以欺负小朋友。

Step4巩固新知

1.游戏:吹气球。圣诞老人还告诉老师,他的房子要装饰,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吹气球,那谁愿意帮忙吹出大大小小的气球呢?大家都愿意啊,那我们就分成四组来吹气球,看看谁吹得更好。老师先做示范。)

2.游戏:送动物回家。小朋友们看看,这么多的动物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们来帮它们一起找到回家的路好不好?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先跑到小橘子跟前大声喊两遍“small small”,再跑到大橘子面前大声喊“big big”,然后跑到动物乐园随便挑一个小动物来到老师跟前,老师会用刚才教过的魔语问大家,大家要用老师教过的短语回答老师,谁回答正确就可以把卡片贴到小动物的家里,再跑回起点和下一位小朋友击掌,跑到老师站的地方,用老师刚才说的魔语问下一位小朋友,以此类推,老师要看哪组小朋友最棒。

Step 5小结作业

小手背背后,小腰挺挺直,小脚并并拢!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今天我们学习了大和小两个英文单词(再次带读单词big,small)。回家后要把大和小这两个单词教给爸爸妈妈,再用老师教过的魔语问他们,看他们会不会回答。

三、案例分析反思

(一)案例分析收获

通过以上案例,学生和老师都通过幼儿英语教学法的实践课收获很多:

1.掌握了试讲的要求、步骤,加强了团队合作制作教具、试讲的能力。在讲课过程中,除了讲课的同学和她所选择的小朋友外,其他同学都作为听课老师做好听课记录,以便试讲完后进行评课时有理有据。

2.掌握每课试讲的技巧。从导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小结、作业布置―结束,每个环节的设计和实践操作效果都要进行对比和寻找问题,最终能尽量达到与设计和实践操作相符合的效果。

3.认真了解、学习其他同学讲课的优缺点。学会讨论、评价他人的课,从记录教学过程到依据评课标准,作出较为准确到位的评价。

4.努力搜集幼儿英语教学法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努力提高自身在幼儿英语教学法方面的教学能力,尽量做到轻巧驾驭课堂,能够在课堂上简单通俗并较全面地展现知识架构。

5.教师、学生一起搜集与每课、主题有关的信息,做好预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6.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信息量,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有关幼儿英语教学的知识,激发学生更多的兴趣,增强其讲课信心。

7.加强学法指导,训练学生的学习、讲课策略,注重对讲课过程的评价,指导学生学会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授课习惯。

(二)案例反思

因为初次接触幼儿英语教法课,实践经验不足,一切工作都是在摸索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为了做到更符合银川幼儿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从到幼儿园进行调研,了解幼儿园的英语教学现状和形式,录制幼儿园英语课录像作为资料给学生呈现、讨论、学习;到查找各种相关资料;再到进行实践教学课学生讲课,都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很有力的理论支持,不能很系统地给学生讲解幼儿英语教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在今后一定要提早准备,找到更符合实际教学的书籍作为教材,让学生能够较系统规范地学习幼儿英语教法。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的幼儿英语实践课呈现在大家面前,以便一起来讨论究竟幼儿英语教法课应该怎么上,这么上可不可以,是否还有更好的、更系统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文著.幼儿英语教学法.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10.

我的好朋友教案篇(7)

一、创设数学化情境,关注学科本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富有启发性的数学知识为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可靠的基础和有效的启发。 判断一个情境的创设得是否得当,首要是看情境本身是否指向于数学知识的实质,而不是看情境的外包装是否精美、是否使用了现代信息手段,本末切不可倒置,因为这是数学课堂。

案例:师:同桌小朋友自由讨论一下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生1:我和某某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回家,她教我跳舞。

生2:我和某某是好朋友,她妈妈是我的姨妈,我经常帮他整理书包。

……

师:有朋友真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老师太羡慕了。老师也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掌声热烈响起)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做的游戏,就是考考小朋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朋友,谁就可以获得小红花。

分发卡片:2+4,5-1,4-1,5-2,4-3,2+3,5-2,5-0,6,4,5,3,2,1,0。

师:看看我们手上的算式和数字,想一想它们谁和谁是朋友呢?请小朋友们找出它们的朋友。

……

两分钟后,小朋友们一片茫然,找不到“算式和数字”的“朋友”。

教师本意是要创新教材,教育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进行人文精神熏陶。但反思本教学情境:人际交往中的“朋友”与数学中的相等关系能否划上等号,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能起到正迁移的作用吗?算式间的朋友关系是以是不是相等为依据,人际交往中的“朋友”是以是否有共同的爱好、是否能互帮互助而走到一起,难怪学生们无法类比同化,帮算式找到他们的朋友。可见,情境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否则这样的情境不要也罢。数学教学生活化不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学习,而且会混淆学生的视听,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在复习“量的计量”一课时,甲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有关宇宙飞船的一系列的信息,包括太空舱的容积、发射宇宙飞船的火箭的长度、质量等。然后让学生找其中用到了哪些计量单位。乙老师则拿自己当模特,让学生猜猜老师的身高、体重,估一估老师准备的一张长方形卡片的长、宽及面积,最后让学生说说上面都用到了哪些计量单位。两种教学情境,却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甲老师虽然紧紧抓住了国内的重大事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这一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乙老师只是以一些学生熟悉的人或物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蕴含的数学问题也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创设探究性情境,利于学生思辨

案例:教学“中位数和众数”时:小华单元测试考了78分,他对妈妈说,他们整个小组的平均分是77分,自己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妈妈看了成绩单后很生气。“妈妈为什么很生气。”小华很疑惑,“我没有撒谎啊。”接着老师出示了整个小组的分数:93、90、89、88、85、83、82、78、5。师:小华说谎了吗?你能帮小华解开疑惑吗?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展开思考,生:小华说自己的成绩是中等偏上说谎了,他在小组里是倒数第2。生:77分是小组的平均成绩,但它不能代表这个小组多数同学的成绩,因为有一个学生只得了5分,他把全组的平均分拉下来了。老师接着这位同学的话问道:那么哪个数据代表本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合适?学生思维被激活,展开了新知探索。

四、创设开放性情境,引发学生创新

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根据教材创设“买票”这一情境: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到“七星湖”游玩,“旋转木马”售价:成人8元,儿童5元。

(1)一位小朋友们带了50元,准备买8张儿童票。

(2)老师买了7张儿童票和2张成人票。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

①小朋友买票需要多少钱?

②老师买票需要多少钱?

③小朋友带的钱,够吗?

我的好朋友教案篇(8)

【案例描述】

1.托盘画,确实很好玩

本学期的沙画活动中有一节沙画活动――托盘画《夏天里有什么》在这次的活动中,导入的环节就已经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老师并没有进行示范,小朋友们今天要先自己进行尝试啦。我正要准备开始给小朋友发托盘,突然听到A小朋友在座位上叫喊,你干嘛?这时只见B小朋友已经在位子上傻傻地看着A小朋友笑。“怎么啦?到底怎么回事?”A小朋友说:“我在抱臂等老师给我发托盘,可是B小朋友总是影响我抱臂,我还想好好地表现呢!说完自己继续抱臂说要等着老师来发托盘。找到B小朋友问个究竟,B小朋友跟我说了一下两个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

上前问B小朋友,他说今天真是一点也不开心。我想自己玩,谁也不要动我的东西。然后东看看、西看看,就跑到班级的一个角落里。看到此种情况,我发动全班孩子,对大家说:“你们见过班级的小朋友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到处跑的吗?”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说见过。就像B小朋友这样子的。

2.师幼共同出谋划策,想办法帮助B小朋友

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看着班级其他小朋友们想要很快地进行自己的托盘画作品。也看B小朋友其实也不是不听话,只是偶尔的会很调皮、捣乱课堂秩序。有一个小朋友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其他小朋友先创作,然后让B小朋友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他的心里就会很不舒服。还有小朋友提到,让B小朋友在老师的旁边创作自己的托盘画作品。

3.思考再三,灵机一动

思考再三,这两个办法好像也不太理想。怎么办呢?总不能让这样的事不了了之吧。这样下去班级的常规也会出现问题的。我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先走进B小朋友的心灵,和他做朋友并用“谈心”的方式跟他聊聊。这样不仅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小朋友的内心深处。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是不知道这种方法能否可行。不过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实行了这个方法。经过一番的谈心小朋友的好动行为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一次的谈话,我和B小朋友成了好朋友。

4.守候花开

小朋友们都在开心的制作着自己的托盘画、一边画一边说着自己画的是什么。C小朋友说自己画的是美丽的夏天的景色,画面里面有爸爸、有妈妈、有宝宝、还有树木,让旁边的小朋友欣赏着自己的作品。D小朋友说,我画的可是我们家的人一起出去旅游呢,在国外呢,看到没,这是爸爸妈妈和我的合影!因为和B小朋友谈心的,所以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他就自己坐在我的旁边进行创作,B小朋友手里轻轻地抓一把彩沙,洒在托盘里。然后用自己的手指头进行创作,看他创作得很认真并没有打扰他,我就去其他小朋友的身边看他们的作品,让孩子们互相欣赏作品。过了一会,回来看到B小朋友的作品,上面画的是自己的亲人,问他,除了亲人,怎么没有其他装饰的画面了呀。B小朋友说,他们爱我,我爱他们,这就够了!听到这句话心里还是很欣慰的,这个小朋友其实也是很懂事的!就是调皮!

我的好朋友教案篇(9)

案例二:段妈妈最近很烦恼。女儿5岁了,因平时自己和爱人太忙,没时间带孩子,只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她发现女儿不爱讲话,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大人带她出去时,她也从不主动找小朋友玩,似乎不会和小朋友交流。段妈妈担心这样下去会使女儿的性格变得孤僻,也担心她上学后,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

这两个孩子的社交能力都不高,朋友也少,但他们却各有各的原因。案例一中的孩子是因捣乱,在与同伴相处中不懂得谦让;案例二中的孩子则是由于性格内向,不主动与同伴交朋友。孩子出生后,就像一张白纸,一切图案都是家长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人际交往技能也同样如此。那么,家长该如何将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教给孩子呢?

1. 家长要做出表率,以身作则。

一般情况下,孩子人缘不好,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温暖阳光的家会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时孩子的心是完整的、坚强的、开放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它是件普通和幸福的事。而如果父母本身与人交往就有很多顾虑,做作、防御,夫妻间的相处也不和谐,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外界是不安全的,他们就会排斥父母的这种交往方式,也学不到人际交往的日常技能。所以孩子人际交往不良,家长要先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内心世界,我们是不是开放的,我们夫妻的关系是不是平等和谐的。如果不是,我们现在就要做出改变。在人与人互动中,会有很多不同点出现,也没有两个人的观点会一模一样,因此,在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我们要坦诚相待,分享彼此的感受,互相协商,达成一致。以身作则,身教胜过言教,这是家长给孩子人际交往最好的教育。

2. 要帮助孩子分析没有朋友的原因。

难以交到朋友的孩子通常可能是过分害羞,或者是攻击性太强。攻击性过强的孩子容易变得横行霸道,过分害羞的孩子容易成为横行霸道者欺负的对象。案例二中提到的这个孩子,主要的问题不是被朋友疏远,而是她不会主动去交往。如果做父母的认为女儿是被别人疏远,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永远等着别人来满足她的需求。我建议这位母亲先耐心地与女儿沟通,了解女儿不喜欢与人交往的原因。母亲可以这样说:“女儿,妈妈发觉你不是很喜欢跟别人交往,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不知道你不喜欢和别人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认同女儿的想法和感受,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用你的爱来承载女儿的负面情绪,并与女儿分享你的观点,最后给女儿几点建议,让她多去尝试。

3. 多关注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父母应该观察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表现,找出原因,还要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同伴不愿意与他交往,引导孩子主动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和其他同伴交往时,学会真诚、自省、求同存异、谅解和宽容。要告诉孩子,与人交往中,应当先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是赢得别人对自己好感的前提。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靠的不是技巧,而是人格,而在父母过度关爱下成长的独生子女,往往只想索取,不知付出,这恰恰是他难以与别人融洽相处的重要原因。失去好友是件难过的事,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这种不快,帮助孩子解决被好友疏远的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然接受、直面对待。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尽可能地调整好心态,让他尽快地走出阴影。

4. 教会孩子礼让和主动。

在交友过程中,礼让和主动非常重要。这里的礼让是指待人要有礼,交友吃点小亏很正常。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或疏于管教,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唯我独尊”或者干什么事都依赖父母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孩子往往不会主动与同龄人接触,即使与同龄人相处,稍不顺意,很容易做出攻击,这样就很难交到知心朋友。另外,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吃点小亏也是在所难免的,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因怕孩子“吃亏”“受气”,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我儿子在双休日和假期要求出去玩时,我基本不管他跟谁去玩,只要求他玩的范围及时间,有时去观察一下他玩的内容。

5. 创设情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的好朋友教案篇(10)

小朋友们有的说:“请出去1个小朋友。“有的说:“从天花板上掉下来1个。”有的说:“掰开1个。”……

这时刘老师说:“我刚刚听到有的小朋友说掰开1个两个人吃,那谁愿意把自己的蛋挞分给别人一半呢?”

小朋友们议论纷纷,似乎都不愿意。

刘老师又说:“小朋友们想想看,要是别的小朋友都在吃蛋挞,你手里没有,只能看着别人吃,你心里难过不难过?”

过了一会儿,才有个小女孩小声地对刘老师说:“我愿意先吃半个。”

刘老师笑着对其他的小朋友说:“琪琪愿意先吃半个,还有谁想和她一起吃啊?”另外一个小女孩也举起了手。

案例2:圣诞礼物

中班的美术课上,老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收到的圣诞礼物画出来。一个小女孩在纸上画了圣诞帽、糖果、故事书……可是她旁边的小男孩只是在纸上重复画着线条。

“老师让画礼物呢,你怎么不画?”小女孩问。

小男孩回答:“我没有收到礼物。”

小女孩说:“你没有收到礼物,多可怜。我收到的礼物多,明天我把我的礼物带给你一些好不好?”

“可以吗?”小男孩问道。

小女孩点点头说:“当然了。”

一、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因素

案例1和案例2都是幼儿分享方面的故事。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语言交流,不仅能解决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技能。另外,分享行为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关心、帮助别人,学会与人合作。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其人格的健全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往往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与人分享。那么,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呢?

1.幼儿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对分享认识存在局限性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幼儿愿不愿意做出分享行为,当我们用成人的视角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通常都回答“不知道”。即便有时候孩子能够说出一些具体原因,他们的回答所反映出的内容也不是他们自己的认识,而主要是受老师和家长评判“好孩子”标准的影响。

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与幼儿自身认知和心理水平发展的特点有关。在案例1中,由于小班孩子认知水平有限,当知道自己有可能要先少吃半个蛋挞的时候,没有小朋友愿意。最后在刘老师的一再引导下,有两个小女孩愿意一起分享蛋挞,并且得到老师的表扬。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幼儿大多分享意识淡薄,而且很多分享行为是带有功利性的:分享食物会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赞许,分享玩具能获得小朋友的好感以及老师的称赞……

虽然幼儿整体分享水平不高,但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中,4岁是幼儿心理理论的成熟期,也是幼儿分享行为发生转折的时期,分享行为会明显增多。幼儿在此阶段能够对他人的情绪、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推测和理解,产生分享意识,真正做出分享行为。如案例2中的小女孩,她不仅能同情伙伴,还愿意主动拿出自己的礼物送给伙伴。

2.教师的暗示会影响孩子的分享行为

在我国,幼儿教师对幼儿具有较高的控制性,教师的态度和言行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在幼儿分享意识薄弱的阶段,老师的言语与行为暗示能够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如果教师通过言行表达出希望孩子分享的意愿,并表扬他们的分享行为,那么孩子为了得到表扬,通常会做出令老师满意的行为。在案例1中,由于老师的引导,最终有两个小女孩做出了分享的决定。

3.榜样的作用可以激励孩子产生分享行为

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幼儿老师要有意识地树立让其他幼儿学习的好榜样。当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分享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有助于让孩子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行为,也可激励其他的幼儿模仿和学习。比如在案例1中,当老师对第一个小女孩微笑,就是对她分享行为的肯定与赞许,这也带动了另外一个小女孩。

二、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途径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与接受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1.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情境,给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

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缺少与他人分享的实践机会,分享意识也相对薄弱。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给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老师可以给孩子讲关于分享的故事,让孩子认识到分享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用实践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意义,老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创造分享的机会。如老师可适当调整玩具投放的数量和种类,观察孩子是否有自发的分享行为,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讨论:玩具太少怎么办?我想玩别人的玩具怎么办?……通过讨论,让孩子知道玩具少了大家可以轮流玩。现在很多幼儿园提倡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他人分享,让小朋友到幼儿园过生日并让小伙伴们分享生日蛋糕等,都是促进孩子学会分享的好做法。

2.抓住教育契机,及时进行强化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旦幼儿出现了分享行为,成人就要适时加以强化引导。比如在案例1中,刘老师不仅表扬了两个小女孩,并且让其他小朋友向她们学习,让孩子及时获得正向的反馈信息,那么以后很可能会继续这样做。如果幼儿的分享行为未受到奖励和表扬,孩子已有的分享热情就可能消退。因此,老师应该更多地运用表情、语言等方式来肯定孩子的分享行为,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分享动机。

3.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在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与行为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强合作。

幼儿教师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幼儿园进行的分享动画光盘、分享玩具活动中,就有家长担心光盘损坏,不让孩子把光盘带到幼儿园;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玩具,自己的东西不能给别人等。幼儿园可以借助家长会、网络等手段,让家长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有正确的认识,明确分享行为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纠正家长的陈旧观念。

上一篇: 培优工作计划 下一篇: 幼儿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