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06 17:15:48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1)

1、楚文化元素的概括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从著名词人屈原的诗词中,我们明白楚文化及楚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博大精深的内涵。研究楚文化元素在归元寺圆通阁建筑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人们深入了解楚文化对圆通阁建筑特色的影响,更能使人们对归元寺圆通阁建筑特色有深刻的理解。

1.1楚文化元素之图案

较好的实用性和装饰性使楚文化元素的图案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最早的楚文化元素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是没有图案记录的,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壁画的形式。早期的楚文化壁画展示了楚文化图案丰富的想象,内容多为表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充分展示个性与自由、积极入世、回归到人本的理性现实等。楚国的先民起初以凤为图腾,他们认为凤是至真、真纯、至善的神鸟。因此,楚文化鼎盛时期的建筑装饰多以凤纹为主。

1.2楚文化元素之色彩

楚国先人都比较钟爱朱色,有“尚赤”之说,来自远古的图腾观念,也是对火神的一种崇拜之意。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系生命之色,而黑色则是指北方,红黑二色有阴阳调和之意。在站国楚漆器艺术中,以红黑色的强烈对比为主题基调,在加上五彩色,使图案深邃悠远又五彩斑斓。楚国人在图案的色彩处理方式上,不受约束,注重追求色彩板块对比。楚国图案在色彩表现形式上寻求艺术美,其倡导超越静观的事物,超越视觉的审美效果,把头脑里面想象的东西创造出来成为现实。

1.3楚文化元素之风格

楚国图案的独特造型让我们知道当时楚国人对运动、变化、力量的钟爱。装饰上和造型上设计复杂繁琐的风格,对具象和抽象事物的把握程度有一定的见解,对造型意识理念和造型设计上比较周全细致。图案中的题材直接采用民间常用的动物、植物、用品、用具。楚图案常常围绕“一个中心,几个基本点”来设计,就是一个中心周边配置相同形、相近色、相同量或不同形状的相似纹样。楚图案的复杂繁琐造型中,很讲究节奏和韵律、调和与对比、主次分明,协调统一。

2、归元寺圆通阁的建筑特色

归元寺圆通阁是一座气势不凡的木石结构阁楼。它的建造不仅使归元寺在全国的名气加大,而且使中国建筑在世界佛教建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楚国文化在建筑中的延续和传承。

主体阁楼采用全红木(菠萝格)结构,目前正在建设中。其建筑面积4617平方米,建筑高度44米,其风格为内五层外三层四滴水楼阁式建筑(歇山十字顶)。各层平面均不相同,构架翼角各有特色。是一座造型奇特优美,构造复杂多变的大型复合式明清古典风格建筑。

圆通阁在建筑形式上充分体现了楚地的地域特色和优秀的佛教文化特色,做法上则采用了南方地区的传统民间做法。在建筑的风格上,融入了楚建筑标志性的屋顶、木构件、飞檐等设计,这种组合在体现了结构美和装饰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的屋顶一般较大,屋坡则采用折线和举折的做法,虽然曲度不大,屋角也没有翘起,但是建筑本身的刚健质朴的气势却表现的相当浓厚。屋顶造型采用“人”字形,既扩大了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感,也有利于排水。圆通阁是近百年来唯一大体量石拱梁空心台基建筑,它的大规模实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形式更是近百年来绝无仅有的,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辉煌的一笔。

3、楚文化元素在归元寺圆通阁建筑中的运用

3.1楚文化图案元素在归元寺圆通阁建筑中的运用

圆通阁建筑大量采用了楚文化元素中的楚凤凰形象,并且凤凰的造型借鉴了西汉时期的凤凰图腾的造型特点,圆通阁底楼的雕花就是楚凤形象的最好运用。同时,圆通阁城墙上的浮雕大量运用了楚凤纹样。楚人认为,只有在凤的引领下,人的魂魄才能登于九天,周游八级。圆通阁的设计师们按照楚国尊崇和钟爱凤的特点,在城墙壁画、城墙扶手、城门等建筑表面大面积的使用凤纹做装饰,以示对自己祖先的尊重和敬爱。

3.2楚风格在归元寺圆通阁建筑中的运用

从圆通阁的整体建筑可以看出,它受南方干阑建筑文化衍生出的楚建筑风格影响十分浓厚,今日恩施土家族的特色吊脚楼式建筑,就是由阑式建筑演变而来的,它可以视为当年楚国房屋建筑的遗存。圆通阁抽象地表达了“楚建筑”的形式风格,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再现了“湘楚文化”的意境。如屋顶一排排上翘的扣板飞檐,因借用古建筑屋脊发戗做法,整体看上去由似整齐有序的檐口瓦当;檐口下部露明三角形结构构件,像极了象化了的斗棋形象。圆通阁在采用现代技术、材料再现古代文明的同时,十分重视设计上的取之以形,寓之以理,存之以神。通过以上几项设计手法,设计者大量挖掘楚文化的内涵,将现代建筑技术、功能空间、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历史文脉巧妙地结合一体,使圆通阁再现楚文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品味。

4、结语

在归元寺圆通阁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楚文化特点的分析、提炼和升华,并不断的论证,终于确定了楚文化建筑的“高台”原型。这种对楚文化建筑的探寻不仅仅是停留在历史的形式,而是寻找到了其“源”,并结合建筑功能类型、现代技术与材料等综合性因素,最终确定原型。这种灵活的综合论证的方法,在追求地域性建筑特色、体现丰富性文化内涵和高科技时代精神的今天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屈原.《离骚》

[2]张正明.楚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2)

此外,江诗丹顿Métiers d’Art艺术大师系列每年都是重头戏,今年从安德烈亚斯・塞拉里乌斯绘制的哥白尼天体地图中汲取灵感,采用多种珐琅工艺。以内填大明火珐琅工艺制成地球,以金质基底上的星空图为背景,饰以柔和色调的珐琅釉。表盘外圈饰有12星座图案,以珐琅彩绘制成。第二款表盘从巴洛克风格中汲取美学灵感,采用手工雕刻而成。12星座图案在白金盘上交织相错。第三款表盘的装饰融汇了多项新颖的技术。手工雕刻的地球,手绘的午夜蓝下层表盘覆以背面饰有雕刻的透明蓝宝石水晶。运用创新激光雕刻技术绘制了星座图案轮廓。三款腕表均彰显了江诗丹顿卓越的创新设计与制表工艺。

今年,江诗丹顿在复杂创新上还有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Symphonia Grande Sonnerie交响乐大自鸣1860。其复杂精致的机械结构在多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如三种报时模式选择――大自鸣、小自鸣和静音――通过一项前所未见的原创设计所实现:透过将表圈旋转30度作调校,表圈上有一个刻度指向表壳侧面所雕刻的报时模式标识――PS、GS和SIL。三问功能则通过位于3点钟位置的表冠按钮启动。顺时针方向旋转滚花大表冠为机芯上链,逆时针旋转则可为报时机构增加动力。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江诗丹顿产品研发部艺术总监Christian Selmoni

Q:今年江诗丹顿推出的Métiers d’Art 艺术大师系列以哥白尼命名,为什么要选择哥白尼?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这个理论在当时惊世骇俗,尤其不能让坚持“地心说”的罗马教廷容忍。罗马教廷不断迫害哥白尼,而哥白尼不畏强权仍坚持真理。因此,我们以哥白尼命名来向这位勇敢的科学家致敬。

Q:有哪些东方技艺会融入到江诗丹顿Mé-tiers d’Art 艺术大师系列中去?

A:东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这是很好的灵感来源。相比某一特定的东方技艺,具有东方特色的图案的影响会更大。我们试图将中国和印度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融入到艺术大师系列。

Q:江诗丹顿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一直引领高级制表业的发展。请问在产品发展上,有哪些技术让产品不断突破?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3)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无数私人和官方的藏书楼为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藏书楼最大的厄运是火灾,许多公私藏书都毁于大火,因此也出现了以天一阁为典范的注重防火的藏书楼,历经数百年仍保存完好。

一、古代藏书楼防火

(1)设计理念。古代藏书楼从开始就注重防火,首先表现在命名和建筑设计上。明代范钦私家藏书楼名为天一阁,其底层为六间分隔,谓之“地六”,顶层六间相通,意为“天一”,建筑物和书橱的数目尺寸俱为六的倍数。这些设计取自汉郑玄《易经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一和六这两个数字都具有水的含义,就是为了以水克火。清代为《四库全书》修建南北七阁藏书楼时,也借鉴了这些设计思路和命名方式。

其次表现在谨慎选址上,不管是民间的天一阁,还是皇家的南宋秘书省、清代文渊阁等,皆与居住区保留一定距离,以免被其他地方的火灾波及。另外各藏书楼都靠近水源,便于及时取水救火。

藏书楼在装饰的设计上常常与水有关,也有以水克火之意。如天一阁的建筑物和书橱都绘有水藻、水波纹、水兽、水神等装饰,文渊阁等南北七阁都装饰有水龙纹、水波纹、水兽、水草等,其主色调采用黑色,也是源于黑色在五行中属水,用水来避免火灾。

(2)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易燃的木质结构为主,为此许多注重防火的藏书楼采用砖石等耐火材料修建,特别是建筑技术较为进步的明清时期。明代嘉靖年间修建的皇史全部采用砖石结构,没有一根木头,清代皇家藏书楼也多采用砖墙和琉璃瓦等防火材料。民间藏书楼中的天一阁整栋墙体使用砖砌,上海书隐楼使用了清晚期中西合璧式的石库门结构,而落成于民国初年的嘉业堂,除使用砖石材料外,还采用了钢筋混凝土、铁皮、玻璃等新式建筑材料来防火。

(3)配套设施。为了隔离火源和及时灭火,藏书楼配置水源的方法十分普遍。相传汉代萧何所建石渠阁,阁下有石砌沟渠,既能引水灭火,还能排涝和防盗。南宋秘书省大院内也开凿了四通八达的水渠,清代南北七阁都修有水渠和水池,以防范大火。天一阁前修建有天一池,终年不涸。将这一方法做到极致的当属嘉业堂,首先在四周开挖一条小河,然后又在主楼前修建荷花池,最后在书楼庭院内摆放大水缸,保障水源充足。

各藏书楼的围墙和绿化带除了美观和防盗之外,也起到了重要的防火作用。南宋秘书省在书库四周修建了绿化带和围墙,还留有一定空地“充巡道以御火灾”。天一阁在生活区和藏书楼之间保持了一定防火间距,用两堵墙隔开,并且门与门之间错开位置,这体现了范钦在防火设计上的独特智慧。

此外,嘉业堂还购买了新式灭火喷水机,张鉴《南浔刘氏嘉业堂观书记》认为“其设备之周至,公家图书馆对之有愧色矣”。

(4)管理措施。藏书楼要防范火灾,在建筑设施完善后,最重要的就是严格管理。南宋时期设有专门的防火机构――潜火司,这个防火机构准备有水桶等取水工具,日夜巡逻、防火防盗相结合,政府还制定刑法严惩纵火者。范钦好友丰坊曾建有家藏万卷楼,因酒后秉烛登楼而导致失火被焚,范钦因此为天一阁立下的第一条规定就是“烟酒切忌登楼”,直到现在楼内也未安装任何电器设备,这条禁令也仍在发挥其应有作用。此外范钦还规定了过道及门内外不得堆放杂物,以免影响行走,清道光时天一阁还订立过11条管理细则,这些都保障了天一阁几百年来未受火灾损失。文渊阁等藏书楼也仿照了天一阁的防火制度。

二、现代图书馆面临的火灾危险

现代图书馆与古代藏书楼相比,虽然在设备和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管理也更加专业,但是仍不能彻底杜绝火患,主要威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气设备失火是主要的火灾危害。现代图书馆都大量应用了电气设备,包括照明设备、信息化电子设备和配套线路等,如果不及时检修和更换,很容易发生电路故障引发的火灾。

(2)易燃物品大量集中。现代图书馆都藏有大量的图书、报纸、书画、照片底片、档案文献等,这些物品的材质极易燃烧造成灾难性后果。尤其是在高热的灯光长时间照射下,材料温度缓慢升高,进入早期阴燃状态。

(3)管理不善引发的火灾。现代图书馆都是开放式的,空间大、人员出入自由,如果有读者或工作人员违反防火规定,特别是使用明火,就可能增加火灾风险。

(4)犯罪分子蓄意纵火。现代社会仍然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图书馆人流量大、易燃物多,容易成为犯罪分子和的袭击目标。

三、古代藏书楼防火经验对现代图书馆的借鉴

(1)安全教育。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防火工作,认识到火灾是图书馆最大的危害之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读者的防火安全意识,采取各种措施防患于未燃。

(2)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管理机构,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各岗位责任,健全消防工作组织体系。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火灾应急预案,健全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3)配套设施。根据图书馆规模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消防栓、灭火器和应急照明设备是最基本的消防器材,大中型图书馆必须设有消防控制中心,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等设备。定期检修,确保消防设施能随时发挥作用。

(4)定期举行消防培训和演习。消防安全不可能一劳永逸,还要定期开展防火培训,提高图书馆员工和读者的防火意识,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学会使用灭火器和疏散读者,进行防火演习。

(5)建筑防火。在新建图书馆时,要在设计和建造中考虑到防范火灾,必须达到国家对于图书馆的防火标准。图书馆与其他建筑要有缓冲带,书库内设安全出口、防火分区、防火隔离门等。

总之,古代藏书楼的建设与管理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仍然表现出古人对防火的重视和独特智慧,对现代图书馆防火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4)

(1)设计理念。古代藏书楼从开始就注重防火,首先表现在命名和建筑设计上。明代范钦私家藏书楼名为天一阁,其底层为六间分隔,谓之“地六”,顶层六间相通,意为“天一”,建筑物和书橱的数目尺寸俱为六的倍数。这些设计取自汉郑玄《易经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一和六这两个数字都具有水的含义,就是为了以水克火。清代为《四库全书》修建南北七阁藏书楼时,也借鉴了这些设计思路和命名方式。

其次表现在谨慎选址上,不管是民间的天一阁,还是皇家的南宋秘书省、清代文渊阁等,皆与居住区保留一定距离,以免被其他地方的火灾波及。另外各藏书楼都靠近水源,便于及时取水救火。

藏书楼在装饰的设计上常常与水有关,也有以水克火之意。如天一阁的建筑物和书橱都绘有水藻、水波纹、水兽、水神等装饰,文渊阁等南北七阁都装饰有水龙纹、水波纹、水兽、水草等,其主色调采用黑色,也是源于黑色在五行中属水,用水来避免火灾。

(2)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易燃的木质结构为主,为此许多注重防火的藏书楼采用砖石等耐火材料修建,特别是建筑技术较为进步的明清时期。明代嘉靖年间修建的皇史?全部采用砖石结构,没有一根木头,清代皇家藏书楼也多采用砖墙和琉璃瓦等防火材料。民间藏书楼中的天一阁整栋墙体使用砖砌,上海书隐楼使用了清晚期中西合璧式的石库门结构,而落成于民国初年的嘉业堂,除使用砖石材料外,还采用了钢筋混凝土、铁皮、玻璃等新式建筑材料来防火。

(3)配套设施。为了隔离火源和及时灭火,藏书楼配置水源的方法十分普遍。相传汉代萧何所建石渠阁,阁下有石砌沟渠,既能引水灭火,还能排涝和防盗。南宋秘书省大院内也开凿了四通八达的水渠,清代南北七阁都修有水渠和水池,以防范大火。天一阁前修建有天一池,终年不涸。将这一方法做到极致的当属嘉业堂,首先在四周开挖一条小河,然后又在主楼前修建荷花池,最后在书楼庭院内摆放大水缸,保障水源充足。

各藏书楼的围墙和绿化带除了美观和防盗之外,也起到了重要的防火作用。南宋秘书省在书库四周修建了绿化带和围墙,还留有一定空地“充巡道以御火灾”。天一阁在生活区和藏书楼之间保持了一定防火间距,用两堵墙隔开,并且门与门之间错开位置,这体现了范钦在防火设计上的独特智慧。

此外,嘉业堂还购买了新式灭火喷水机,张鉴《南浔刘氏嘉业堂观书记》认为“其设备之周至,公家图书馆对之有愧色矣”。

(4)管理措施。藏书楼要防范火灾,在建筑设施完善后,最重要的就是严格管理。南宋时期设有专门的防火机构――潜火司,这个防火机构准备有水桶等取水工具,日夜巡逻、防火防盗相结合,政府还制定刑法严惩纵火者。范钦好友丰坊曾建有家藏万卷楼,因酒后秉烛登楼而导致失火被焚,范钦因此为天一阁立下的第一条规定就是“烟酒切忌登楼”,直到现在楼内也未安装任何电器设备,这条禁令也仍在发挥其应有作用。此外范钦还规定了过道及门内外不得堆放杂物,以免影响行走,清道光时天一阁还订立过11条管理细则,这些都保障了天一阁几百年来未受火灾损失。文渊阁等藏书楼也仿照了天一阁的防火制度。

二、现代图书馆面临的火灾危险

现代图书馆与古代藏书楼相比,虽然在设备和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管理也更加专业,但是仍不能彻底杜绝火患,主要威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气设备失火是主要的火灾危害。现代图书馆都大量应用了电气设备,包括照明设备、信息化电子设备和配套线路等,如果不及时检修和更换,很容易发生电路故障引发的火灾。

(2)易燃物品大量集中。现代图书馆都藏有大量的图书、报纸、书画、照片底片、档案文献等,这些物品的材质极易燃烧造成灾难性后果。尤其是在高热的灯光长时间照射下,材料温度缓慢升高,进入早期阴燃状态。

(3)管理不善引发的火灾。现代图书馆都是开放式的,空间大、人员出入自由,如果有读者或工作人员违反防火规定,特别是使用明火,就可能增加火灾风险。

(4)犯罪分子蓄意纵火。现代社会仍然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图书馆人流量大、易燃物多,容易成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

三、古代藏书楼防火经验对现代图书馆的借鉴

(1)安全教育。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防火工作,认识到火灾是图书馆最大的危害之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读者的防火安全意识,采取各种措施防患于未燃。

(2)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管理机构,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各岗位责任,健全消防工作组织体系。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火灾应急预案,健全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3)配套设施。根据图书馆规模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消防栓、灭火器和应急照明设备是最基本的消防器材,大中型图书馆必须设有消防控制中心,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等设备。定期检修,确保消防设施能随时发挥作用。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5)

兰州白塔位于兰州市白塔山之巅的白塔寺内,南临黄河,俯瞰兰州市区。白塔山因塔得名,海拔1530―1700米,1958年辟为公园。山顶白塔寺原名慈恩寺,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兰州白塔概况

兰州白塔为明正统年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诚创建,嘉靖年间重修,万历年间再次重修。清康熙五十四年巡抚绰奇建“慈恩寺”时,对白塔添补较多。塔体至今保存完整。2014年实测塔体通高15.915米,形制为正八边形七级阁楼塔,砖包土实心结构,白石灰和土为粘合剂。初建时通体刷以白浆,现已全部剥落。

2 兰州白塔形制

白塔立面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立于塔基之上,塔身下部为双重须弥座式塔座,上立瓶型藏传佛教覆钵式塔肚,上部为七层阁楼式塔身,覆钵与楼阁之间为塔腰,塔顶为琉璃塔刹。整座塔的形制为藏式覆钵塔与汉式楼阁塔相结合的形制,国内较为少见。

3 兰州白塔砖雕塔饰形式

3.1 兰州白塔砖雕位置分布

兰州白塔砖雕全部位于塔身,最为精彩的部分是下部须弥塔座与须弥座式塔腰,集中了全部砖雕饰纹,是白塔塔饰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其次是阁楼塔身,此处砖雕表现为砖砌仿木结构叠涩出檐,翼角雕为龙首或卷叶状,每侧卷门门楣均雕刻成如意蝠样。

3.2 塔座砖雕塔饰内容及特点

塔座高1.65米,正八边形平面,分为上下两层,为双束腰须弥座样式。

下层须弥座由下至上为: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圭角八个角端两侧雕刻卷草纹图案。束腰处八个面雕刻卷草花纹,转角处设玛瑙柱子。上层须弥座由下至上为: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束腰转角雕双面束绶带角柱。塔座顶八个角均置砖砌山花蕉叶,从塔身覆钵底座伸出向外起翘。塔座上为覆钵塔身。

上层须弥座束腰处八个面砖雕塔饰纹饰分别为(图1):正北面、正东面金鱼、正西面宝瓶、正南面莲花、西北面法螺、东北面吉祥结、东南面宝幢、西南宝伞。这八个纹饰题材取自藏传佛教吉祥八宝。吉祥八宝又称八瑞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佛教艺术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图案。这八种吉祥物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由八种识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显现。吉祥八宝纹样起初作为藏区佛教艺术的标志,传入中原始于元代,流行于明清。尤其是清康乾时期,蔚然成风。乾隆时期地方官员就按吉祥八宝纹饰制成金嵌宝石八宝,作为寿礼进献皇太后。

白塔塔座上层须弥座束腰处砖雕塔饰,雕凿细腻,但不失质朴,细条沉稳,简练而又端庄。

3.3 塔腰砖雕塔饰内容及特点

塔腰位于覆钵塔身与楼阁塔身之间,为单层须弥座式。此处砖雕手法精湛,使人流连。塔腰高度为1.14米,由下至上包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六部分组成。

八边形圭角为塔肚与塔腰分隔线。下枋各端雕卷草纹图案,西北、东北面当心处镂空雕有蝠纹,南面当心镂空雕有三处蝠纹。下枭为双层覆莲式,上部为束腰。束腰为八边形,每面内刻有神兽与祷ㄍ及福ㄍ2)。束腰上部为上枭为双层仰莲式。上枭与上枋之间斜面,转角与当心均雕有卷草图案。须弥座式塔腰最上为上枋,上枋为八边形,雕有连续卷草图案。

束腰处八个面每面图案上下沿均雕有回型纹饰,每个面回文各有变化,转角束柱刻为双竹节样或宝珠样。束腰各面图案题材为: 东、东南、西、西南四面为祷ǎ北面为行龙戏珠、南面为银锭貔貅、东北面为凤凰宝钱,西北面为麒麟双环。纹饰图案均出取材于中原地区广为流行的神兽福纹,为汉族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

4 兰州白塔砖雕技法

白塔砖雕技法主要为连砖式连续花纹型,即在烧制前的方砖坯面上,用花模压印出图像和花纹,单砖为一个画面的局部,然后经过烧制后再磨琢加工,制成成品。砌筑时,以两块以上砖平列为一组,连续组成一个单元,形成完整的面画,最后立砌于塔身外壁。

白塔砖雕的表现技法主要有阴纹线刻、浅浮雕、半圆雕技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以此来强调突出所砖雕塔饰的体积感、质感、空间感,以及纹饰图案的活力。阴纹线刻主要用在卷门门楣、花卉与莲叶的叶脉等等。浅浮雕用在壁龛周围回纹、花卉、莲叶等等。半圆雕主要用于八宝吉祥与神兽造像。

整座砖雕塔饰具有明显的明代雕刻特点。相对于清代砖雕细腻蘩复,显得更加粗矿、古朴,借助于线条造型,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

5 结语

我国的砖雕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与砖的制造和使用几乎同时开启。佛教传入后,为宣扬佛陀的不朽,北魏就使用砖来建造佛塔,并且深受本土画像砖雕工艺的影响,建造佛塔也大量运用砖雕技艺,于是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佛教砖雕艺术形式,并且这种艺术形式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各有千秋。

兰州地处中国西北的黄河谷地,西进青藏,南达甘南,自身又是深入东面关中平原的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就是汉藏文化交融的重要通道。白塔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实证。藏式覆钵佛肚与汉式楼阁塔相结合的塔身样式与吉祥八宝纹与神兽福纹的砖雕塔饰题材,都对汉藏文化融合进行了具体表现,可以说是汉藏建筑艺术结合的最高水准。

兰州白塔巍巍伫立于黄河北畔,数百年岁月如滔滔河水东去不返,但白塔的精美雕饰却凝结了历史瞬间,拂去时光的蒙尘,今人不仅观看这些珍贵的建筑纹样,品味美的愉悦,更了解了博大的历史文化。兰州白塔砖雕塔饰的美与历史的真,值得我们去保护与解读。

参考文献

[1] 罗哲文.中国古塔概览[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6.

[2] 张驭寰.中国佛塔史[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尚洁.中国砖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4] 韦君琳.中国饰纹图典[M].合肥:黄山书社,1995.

[5] 毛晓青,王彩霞.中国传统砖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008年,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政府以设计招标的形式征集该镇综合办证服务中心设计方案。该项目建设用地位于南沙区黄阁镇大井村,面积4367平方米,用地呈接近南北向的狭长矩形,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29米。南面与市政路黄阁大道之间有宽约50米的现状绿化,以成年乔木为主;西侧现状有一处村民所属的活动中心,远期规划为麒麟大道;北面和东面主要为村民自建房,景观较为凌乱。沿建设用地和主要道路有较多树木,基地大致平坦。

1.在方案构思过程中,我们认为该项目的形象特征应该体现双重特点。

其一,作为政府公共机构,应具有庄重、大方的形象,与其承载的内部功能相符合,着力于成为所在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提升所在地段的建筑与环境品质;其二,考虑到项目功能为镇综合办证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了服务全镇公共事务的二十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办事窗口,面向辖区内企业、居民办理各项业务。因此,建筑形象上有必要在庄重中体现开放,使之成为一个政府部门与广大居民之间沟通的门户和窗口,也符合南沙区新区建设需要展现的现代风貌。

用地条件方面,建设用地与南面黄阁大道之间规划了50米宽公共绿地,同时也是规划严格控制的建筑退缩范围,为项目外观提供了宽阔的展示面。从对外形象考虑,将办证中心置于建设用地的正中,建筑东西两侧分别紧凑地布置机动车与自行车停放场地。沿建筑南面长边有一6米宽道路,可通行消防车,以符合规划设计条件和消防规范。根据以上条件,沿黄阁大道居中为行人入口,东侧设一机动车出入口,建筑前方50米地带结合行人入口设置绿化为主的广场,保证了规划绿化带的完整和延续。建筑首层在南面分别设办证大厅入口和公共入口,西面次要入口为工作人员内部使用,使不同人群的行动流线适当分离,各得其所。

服务中心大楼里容纳了多种具有不同使用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功能,为使各部门有条不紊、互不干扰,我们根据开放性从强到弱的原则将其从首层由下往上设置。除首层办证大厅外,使用人数较多的文体活动用房、宣教室、阅览室等靠低层布置,强调内部管理的部分如档案室、会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往上层布置,较好满足了开放和私密的要求。同时,在不超过项目24m规划限高的条件下,尽量为每层相应的使用功能设计了最大层高。

2.平面布置上,针对不同功能的共性,采用图书馆、档案馆中最常用的7.5m柱距。该尺寸及其模数也适宜于活动室、教室、会议室、小办公间等多种用房,提高了平面利用率和使用灵活性。

首层综合办证大厅宽敞通透,内设二十个服务窗口,并为相关单位提供后台办公隔间。公共门厅为三层通高,贯通楼内主要开放部门,使建筑小中见大,带来高敞的空间感受。门厅左侧为信息厅,墙面安装电子屏幕,可即时各项政务信息,成为真正服务于民的窗口。首层、二层的宣教室之间设置宽4m的走廊,平时可在走廊内结合宣教活动布置展板,充分利用每一处空间。文体活动用房平时有较多使用者和噪声,将其设于二层。为便于使用和管理,图书室和档案室相邻设在三、四层;五层会议中心内除普通会议室外,有370座报告厅,层高达到7m,并配有相关附属用房,可满足一定级别正式会议的需要。应急指挥中心、信息中心对位置独立和保密有一定要求,设在顶层六楼。

首层公共门厅内设置整栋楼的垂直交通,包括疏散楼梯和两台客用电梯。西面内部使用门厅设次要疏散楼梯和一台客货兼用电梯,可较好满足规范与平时使用要求。两组垂直交通位于建筑两端,可使中部功能用房根据需要进行封闭式管理。

外观设计的具体手法上,结合当前政府办公建筑突破以往稳重至上、向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可尝试在稳重、对称中寻求变化,以富有节奏动感的建筑元素体现政务服务部门工作的快速高效、树立良好的政府办公形象。立面构成方面,首先体现庄重大方的混凝土饰面,构建“门”形轮廓。在此框架内,以大面积横向分隔的玻璃幕墙为主体,传达透明、开放、交流的姿态,辅以局部实墙,形成传统的三段式构图。玻璃、混凝土的强烈对比,体量凹凸、转折、契合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审美取向,使立面性格静中有动,体现出一种对市民开放与接纳的姿态(图1)。

图1

提交方案后,我们对于项目功能的安排、与地段环境的结合、立面形象的考虑得到了业主单位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建成后的后续使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经过方案调整完善和两轮汇报,该设计在投标方案中最终被确认为实施方案。

由于项目规模有限,业主单位为镇一级政府,而且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资金每年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因此本项目不可能像省、市标志性建筑一般采用高标准的设备和材料。从成本控制和日常使用、维护的经济性和便利性考虑,在图纸深化设计中主要对立面的玻璃幕墙和混凝土饰面两方面进行了优化。广州位于亚热带地区,高温季节长,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不利于节能环保。同时项目地上建筑面积不足一万平方米,加之各使用部门管理较为独立,使用中央空调并不经济。因此我们在立面的连续横向窗之间设置铝合金百叶遮挡的空调机位,提供分体式空调或多联机安装的可能,既减少了阳光辐射的面积,有利于降低能耗,也使立面更加生动、立体。

最初方案中,清水混凝土围合建筑外轮廓用于塑造挺拔、刚毅的形象,并赋予原始的材料美感。但在工程实践中,清水混凝土对于材料和施工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采用面积不大的情况下经济性不佳。在综合比较了干挂石材面板、氟碳喷涂铝板、仿清水混凝土抹面等不同材料的外观效果、施工技术和成本后,氟碳喷涂铝板是一种技术运用成熟、建筑表现力强的材料,综合成本较为经济,能够较好实现最初的设计构想,后期维护保养的措施也相对简单易行。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7)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229-01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餐饮服务行业不断壮大,各地小街小巷随处可见如火锅店、烧烤店、小吃店、快餐店、小饭馆等小型餐饮场所,因为其投资少、占地少、方便快捷、见效快。这些餐饮场所极大满足了社会需求,但却隐藏着大量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导致人员伤亡。2007年9月27日凌晨1点,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汽车总站的“杰记”小餐馆发生火灾,造成了4人死亡、2人受伤的惨剧(以下简称“虎门餐馆火灾”)。事故教训引人深思,笔者立足本职岗位,就如何加强小型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1 小型餐饮场所存在的常见火患及原因分析

1.1 建筑不规范,遗留“先天”火患

有些餐饮场所经营者为图方便、省事,往往将场所设置在简陋、不规范的建筑内。这些场所有的设置在平房建筑物内,有的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有的是租赁或利用倒闭的厂房,有的甚至是通过民用住房改造,进而产生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有些经营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往往自行增加夹层阁楼,楼板和楼梯往往采用木质材料或未经防火处理的钢质材料建造,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虎门餐馆火灾”现场调查发现,该餐馆的厨房和餐厅相连,未进行防火分隔,该餐馆的阁楼为木制,现场烧得最严重的是阁楼前往一层的唯一楼梯通道,被烧得只剩两根“黑炭”,阁楼底部也被烧毁。

1.2 店铺住人,“三合一”现象普遍

小型餐饮场所大多处于繁华街道或是人群居住相对较为密集的地方,往往是寸土寸金,一些经营者因利益最大化,想方设法增加使用面积,扩展使用功能,改变使用性质,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底部作为经营用房,夹层或二层作为仓库、住宿使用,形成了集仓库、经营、住宿于一体的“三合一”现象,导致了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逃生十分困难。“虎门餐馆火灾”发生时店内阁楼共住了6人,其中2人在车站保安等人的帮助下从餐馆紧锁的卷闸门缝里幸运逃生,另外4人则不幸身亡。

1.3 耐火等级低,装修材料不符标准

有些餐饮场所经营者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吸引顾客光临,有的采用三合板或塑料扣板等可燃材料做室内吊顶造型,有的采用泡沫软包装修墙面隔断等,这些可燃装修材料不仅降低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增加火灾荷载,而且在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烟气,对人体将产生致命性伤害。据了解,“虎门餐馆火灾”现场阁楼有4个房间,4名遇难者尸体基本都是在阁楼上的床上找到的,都没有什么挣扎的痕迹,这说明遇难者是吸入有毒烟气窒息而死。

1.4 安全出口少,消防设施器材匮乏

有些餐饮场所经营者出于方便管理、防盗的考虑,有的只设置一个通往室外的出口,有的会在窗户上设置铁栏杆,这些不仅会对火场逃生造成极大困扰,而且对给消防官兵灭火救援带来重重障碍。有些经营者不懂得甚至不愿意发钱去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一旦着火就会措手不及,导致小火酿成大灾。据了解,“虎门餐馆火灾”现场仅有一个出口,被卷闸门锁住,车站保安们使劲拉卷闸门,两名幸存者才得以从卷闸门缝里逃生。此外,场所内部也未发现任何消防设施或器材。

1.5 法律知识淡薄,用火用电不规范

小型餐饮场所经营者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消防安全,没有接受过必要的消防宣传培训,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逃生自救能力。场所内部空调、电灯、餐饮器具等线路杂乱无章,电线乱拉乱接,线路未穿金属管或阻燃的PVC管进行保护,设备超负荷运行,违规使用液化石油气等不规范行为普遍存在。

2 规范小型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依托政府平台,深化网格化管理

小型餐饮场所点多、面广、流动性强,这给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监管造成极大的难度,再加之公安、消防警力有限,不可能实现对小型餐饮场所进行全面把控。所以依托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平台,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将成为小型餐饮场所安全监管的中坚力量。各地乡镇街道要将小型餐饮场所监管一并纳入日常网格化管理重点工作当中,要对辖区小型餐饮场所进行逐一摸底排查,建立小型餐饮场所管理工作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充实义务消防队伍,提升初起火灾扑救能力;要定期开展防火巡查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开展常态化消防宣传,提升防火逃生能力。

2.2 部门联合监管,全力整治安全隐患

小型餐饮场所涉及监管的职能部门较多,消防部门要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隐患整治工作,形成监管合力,避免“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局面。今年以来,福建省政府安委会组织开展小型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治理大检查,消防部门要以此为平台,积极联合当地建设和市政管理等燃气管理部门、质检、经贸、工商、卫生、城管执法、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开展小型餐饮场所火灾隐患联合整治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依法责令经营者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明确治理方案、责任、措施、时间和资金,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火灾隐患,要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提请当地政府实施挂牌督办,确保按期消除火灾隐患。

2.3 加强监督引导,推动落实单位主体责任

小型餐饮场所经营者是安全生产最重要、最直接的责任主体,乡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引导和宣传教育,督促经营单位牢固树立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认真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改,积极主动消除火灾隐患,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有针对性开展内部培训演练,从根本上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逐步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

2.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火逃生意识

小型餐饮场所经营者消防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加强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采取播放消防安全专题节目和公益广告、组织专题宣传活动、发送警示短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逃生常识;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要每年至少组织小型餐饮场所经营者、主要负责人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消防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8)

“蓬莱阁”一层的壁上刻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万里澄波” 、“神山现市”、“漏天滴润”等10处景物的壁雕,二层则是根据“八仙醉酒”的图案所建的塑像。登上阁顶,让人有一种心境开阔、舒畅的超世脱俗之感。居身阁上,眼望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 眺望海面上波涛万顷,海鸥在海上翱翔,远处,时而有几只渔船打鱼归来,在海上乘风破浪。来到水城欣赏“蓬莱阁”又是一番美景,丹崖山拔海而起,与浩茫的碧水相映,阁楼高居顶峰,仿佛镶嵌在绿荫丛中一颗璨灿的明珠,旁边的灯塔居高临下,雄伟壮观,恰如守护蓬莱阁的士兵,巍然矗立在峭壁上。周围有一道城墙雄踞峻岭,气势磅礴,好一幅“仙阁竣空”图啊!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9)

龙江大爱给剑阁人民援建了美好的家园,灾后重建让剑阁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两年多来,黑龙江省急群众之所急,坚持民生优先,安民第一,把受灾群众安居乐业放在首位,全力帮助我县群众安置安居安定和就业乐业。在震后第一个寒冬到来之前,黑龙江省全省动员,及时捐赠20万套越冬衣服及食品、药品,帮助我县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提供水、电、路、园等配套项目建设支援,援助我县10多个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给我县44178户农村住房重建户每户补助3 000元,放大10倍为农村受灾重建户贷款,出资1 500万元帮助建立农房重建信贷担保基金,解决了剑阁县政府的燃眉之急,加速了受灾县城乡住房重建步伐,帮助17万多农村受灾群众提前一个月搬进永久性住房。2009年8月底,48所乡镇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项目建设全部完成,10万师生在秋季开学时如期告别板房,搬进宽敞明亮、功能配套的教室。新建县计生站和5个乡镇计生站,为群众提供更好生育服务奠定了基础。建成2个县级医院、57个乡镇卫生院和100个村卫生站,于2009年10月全面完成重建,群众实现方便就医治病。修建敬老院5个,辐射31个乡镇,为近1 000名老年人提供了颐养天年的舒心住所。整合文化等21个项目,新建的剑门大厦、体育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等城市功能性项目,不仅为群众更好地提供政务、休闲娱乐服务,同时提升了城市品位。援建18个未联网乡镇骨干网建设,实现全县57个乡镇100%收看有线电视,2万多户群众受益。黑龙江人民全方位援建,帮助剑阁县人民尽早实现了安居安定。

龙江大爱给剑阁援建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黑龙江省在援建工作中,注重基础性、战略性、民生性项目援建,帮助剑阁县改善交通、水利、城镇、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条件,破除发展瓶颈,为提高群众生产生活的发展水平打好基础。先后援建了剑南路、剑昭公路、剑门关隧道、翠云廊道路改线工程等80公里干线公路,清江河一、二号大桥等桥梁建设,恢复了交通秩序,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投资1亿多元,修建7公里长的龙江大道,连通“成西高铁”剑门关站与剑门工业园区,使县城五大片区融为一体,为新县城建设发展拉大了骨架、夯实了基础。新建的沙溪、渡口两座大桥,将县城沙溪、大仓、拐枣、修城四地连成一体,可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约134公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清江河城区段防洪能力,对县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解决了两岸群众过河难的问题,让群众摆渡过河成为历史。通过援建实施的剑南路、剑昭路、西河中桥等8个交通项目,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致富路、致富桥。援建中组织专家对全县震损水库进行鉴定,制定并落实了应急抢险方案,实施英雄水库等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避免了次生灾害发生,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在震后迅速援建剑门关镇、白龙镇等11个乡镇供水站,解决了6.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援建清江河8.2公里河堤,投资兴建县城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完善了城市配套功能,提升了新县城建设品味,增强了城市发展带动力。投入2 000万元实施普安垃圾处理场项目,解决了老县城垃圾处理难的问题,改善了居住环境, 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变普安老县城一直以来脏、乱、差的不良现状。投资援建乡镇农贸市场,改善了小城镇环境,增强了城镇集聚能力,助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援建沙溪中学、剑阁职中等教育项目53个,为剑阁县今后的教育发展增添了后劲。援建中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修建改写了剑阁没有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的历史,为今后我县应对大的自然灾害提供了物资储备保障。黑龙江省援建的这些基础性、战略性、民生性项目,使剑阁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跨越发展了10-20年。

龙江大爱给剑阁援建了造血功能。援建中,黑龙江省着眼于剑阁县的发展,按照灾后重建既要实现原地起立,更要实现发展起跳的要求,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重建与发展并重,着力使灾后重建的过程成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狠抓产业项目,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力争通过援建,促进我县经济结构大转型,使总体上的传统农业县向旅游县、工业县、现代农业县转变。

在促进旅游县建设方面,援建1.5亿元实施的剑门关古镇一期改造工程、关楼恢复重建工程、索道站建设、剑昭公路、翠云廊改线工程等项目,促进我县顺利完成了剑门关景区文化旅游产业重建。增强了发展后劲。援建的剑门关景区标志性建筑关楼、剑门关古镇改造等5个项目,总资金1.5亿元。其中援建的剑门关隧道、国道108线翠云廊改线解决了长期制约景区发展交通安全隐患、过境游等问题,提升了景区品味,提高了服务档次。

为了实现“工业强县”战略,打造剑阁工业发展的新平台,早日建成新县城的工业经济中心,援建中,黑龙江省和剑阁县签订了《黑龙江省支持剑门工业园区发展备忘录》。该项目提供1.2亿元援建资金,修建道路、管网等基础项目,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有力改善了剑门工业园区投资环境。通过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开展招商活动,园区吸引力明显增强,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西部广阔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临近原料产地的优势吸收了各界客商西进创业,一些“东资”项目已落户于剑阁县及周边地区,剑门工业园区短短两年内引进企业21户,协议引进资金22亿元,已入园企业中的四川琦龙矿业有限公司、广元市鑫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川煤广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20万吨水泥厂、四川三人塑胶管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震宇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建成投产,建筑建材、轻工机电等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园区正逐渐成为剑阁经济发展强大引擎。2009年1-8月实现工业产值5亿多元、税收3 000多万元、就业2 000人。剑阁县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这也是黑龙江省科学援建、造血援建的结果。

龙江大爱给剑阁打造了“经典品牌”。黑龙江省的援建工作,给剑阁县的开发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打造了诸多“经典品牌”。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10)

清朝年间,存放档案的内阁大库共有6大间,戒备森严,一般人是无法进入的。1909年,年久失修的内阁大库突然崩塌一个角,耽搁近10年的修缮之事才付诸实施。

修缮库房之前自然得先迁移档案,清政府便将年代近一些的档案迁至内阁大库对面的文华殿。事有凑巧,一次,醇亲王载沣要查阅清初摄政典礼档案,遍寻之下,就是查找不到。载沣很不悦,当即拉下脸发话道:“要找的档案没有,留着这么多没用的档案干什么,还不如销毁了。”于是,大量所谓“无用”的档案被挑拣出来堆在一边,等待着被销毁的命运。

恰好在这时,张之洞(时任内阁大学士兼学部大臣)为打算成立“京师图书馆”之事,特地委派罗振玉(时任学部参事)到内阁大库挑拣一批书籍典册。罗振玉来到内阁大库,一眼就看到了捆扎在一起堆得高高的待销毁档案,便顺手抽出翻阅了一下。不料这一翻,他顿时就愣住了。

原来,罗振玉抽出的两卷待销毁档案,一份是乾隆年间漕运总干事管干珍在任期内写给朝廷的奏折;另一份为乾隆年间军机大臣阿文成出征金川时的奏折。如此重要的档案史料,何以要被销毁呢?

罗振玉当即将此事向张之洞作了汇报,随即,张之洞紧急上奏请求保存这批待销毁档案。经过他的周旋,这批珍贵档案史料终于逃过一劫,并获准交由学部图书馆管理。

不久,放置于文华殿的档案迁移到了被称为太学的国子监敬一亭,内阁大库中的档案一时仍放原处没动。

傅增湘命鲁迅麻袋里“寻宝”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于1914年打算建立历史博物馆,大内档案自然成了它的珍藏。

1916年,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迁往故宫午门楼,这批档案也随之移至午门外朝房里存放。此时原先的“学部”已改称“教育部”,教育部尽管接管了大内档案,但却并没有认真保管。整理时,从中挑出部分完整的档案放置于门楼,剩余的档案像堆放垃圾一样,放在了端门门洞中。

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傅增湘听说有这样一批宝贝,当即派了两个人为他去麻袋里“寻宝”,其中一人便是此时恰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后来,鲁迅在他的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中说:“凡我们捡起(放)在桌上的,他总要拿进去,说是看看。等到送还的时候,往往比原先要少一点……”

很显然,少的“那一点”无疑是被教育总长傅增湘据为己有了。

从“废纸”到被贩卖

到了1922年前后,适值北洋军阀曹琨贿选时期,政府财政空虚,以致像教育部这样的机关连工资都发不出了。历史博物馆无奈之下,经向教育部请示批准,遂将放置于故宫的档案分两批当废纸给卖了。

第一批被卖掉的,是明永乐至万历年间的档案共十几万斤,最后被十几个商人合股以3000多银元的标价购得。第二批被卖掉的,是明朝崇祯和清朝顺治至宣统时止的档案,计有14.8万余斤。最终,南纸文具店的老板同懋增用4050银元买到了这批被装入8000只麻袋内的档案。

当这批内阁档案经由北京善果寺“零售窗口”流散民间时,罗振玉偶尔在市摊上发现了。于是,他主动找到同懋增将之全部买下。

上一篇: 专项整治工作报告 下一篇: 温馨婚礼策划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