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7:14

微课资源论文

微课资源论文篇(1)

关键词:

微课;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

一、引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而微课资源建设正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手段。2015年11月,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主持,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在杭州启动。依托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库中《饮食文化概论》子项目成功落户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子项目团队从微课的定义开始,开启了《饮食文化概论》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二、微课

微课,即“微课程”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的DavidPenrose,而在国内,则是由广东的胡铁生老师首先提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他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而焦建利教授强调,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加厚教授则是认为,“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其内容既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包括教师给学生设计的学习单,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尽管学者们对微课的定义有着不同表述,但是对于微课的特征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是微课的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形式短小为特点;二是微课的内容围绕某一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设计,以内容精悍为特色。以微型化资源为基本需求,微课资源给学习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知识载体与学习情境。加快微课资源建设,对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意义重大。

三、资源建设的定位

《饮食文化概论》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定位于“辅教辅学”的功能。辅教是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微课资源灵活地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辅学是指包括在校学生、校外社会学习者在内的具有学习意愿、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学习者,都能够通过微课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满足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从业人员职前、职后的学习需求,提高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四、资源建设的原则

作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子项目,按照“辅教辅学”的功能定位,遵循资源库“资源碎片化、课程结构化、设计系统化”的建设原则,通过碎片化的资源,构建结构化的课程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强化《饮食文化概论》微课资源的应用与共享。

五、资源建设的的具体实践

1.组建项目研究团队,有分工有合作。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教师个人可以简单完成的,需要团队协作。《饮食文化概论》项目组成员,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又有行业专家技能大师给予指导把关,也有教辅人员负责素材收集,联络推广等工作。团队成员明确分工,通力合作。2.制定资源细化表,明确建设内容。通过对其他高校《饮食文化概论》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听取行业对该课程建设的意见,项目团队最终将该课程的内容设计为导论、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四大块,并制定出资源细化表,罗列出该课程基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对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选择和量化。具体到需要建设哪些资源内容,需要建设多少数量。比如多少个微教案、多少个微课件、多少个微视频、多少个微练习,多少个图片、案例等等。在最初设计时,就尽可能的做到资源碎片化,并将资源碎片化体现到所有素材收集、制作、传输的全过程。3.依托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不可否认,一线教师通过手机、录屏软件等方式也可以制作出微视频,但作为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子项目,在资源质量上有着更高要求,要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还须依赖于专业的摄像设备和视频编辑人员。专业人员解决专业问题。这样,教师也能更好的将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中,专业人员也能运用技术手段将教师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现实化,并在微课拍摄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比如拍摄时主讲老师的着装、语速、眼神方向,肢体动作等等,都会影响微视频最终的呈现效果。4.精心设计微课,完善配套资源。微课质量并不由视频质量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它更多的,还是主要取决于微课选题,教学设计和教师的授课效果。微课选题是微课设计的首要步骤,根据资源碎片化的原则,选取内容充实,富有代表性,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某一个知识点。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对象、教学环节等进行分析,编写微课脚本,处理相关图片、文本、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素材,根据知识点类型选择恰当微课呈现形式,完成微课的视频录制,同时完善相关配套的微课教学资源。《饮食文化概论》的微课类型主要有理论讲授型和实践演示型两种。理论讲授型,如五味调和等知识点,可采用百家讲坛式,緑幕抠屏式的方法录制,实践演示型,如茶道等知识点,可采用实训实操式的方法录制。5.做好平台维护,及时上传资源。一个好的微课还需要有一个与之配套的微课网络应用平台,以便于向社会大众推广。智慧职教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共享的指定平台。子项目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智慧职教平台维护,在前期要完成课程结构的搭建,课程封面、课程简介、教学团队介绍的制作等工作。对已整理、制作完成的微课教学资源,也要及时上传平台,测试资源在平台上的使用效果,进行反馈和改善。

六、反思与建议

1.资源建设需要遵守技术规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资源库项目的建设和应用,规范资源开发行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组织专门的课题组,制定了资源库系列技术规范,供资源库建设团队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依循和参考。因此,各子项目团队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优化资源开发质量,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促进资源库项目与其他各级各类资源开发项目的衔接互通,推动优质资源的广泛共建共享。2.资源建设需要多做交流共享。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共有包括《饮食文化概论》在内的22个子项目。在微课资源建设过程中,各子项目团队之间要多进行沟通交流,尤其资源建设经验较少的子项目团队,应多向已建成示范性课程的子项目团队请教学习,在吸收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新思路,寻求创新。各子项目团队之间也应互通有无,共享建设资源,既避免人力的重复劳动,也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3.资源建设需要边建设边应用。微课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已经制作出的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前期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一是可以对微课资源建设进行宣传推广,让学生接受新的学习方式,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及时调整后续资源建设。学生是日后微课资源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通过前期的使用测试,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丰富资源。如由学生做出题人,通过学习微课视频,提出关于本节微课知识点的测试题,教师可以择优将这些测试题充实到微课的习题库资源中。

七、结语

微课资源建设既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遇到的新挑战,也是职业教育综合素质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要求。对学生而言,微课教学资源的建设助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满足学生职前、职后的学习需要。对教师而言,微课的建设过程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是教师对课程体系、知识点的再梳理,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再思考。对高职院校而言,微课资源的建设工作也将引领高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0-12.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3-14.

微课资源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203-02

Abstract:Microlecture 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icrolecture and emerging background,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pplied in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and in the form of case Microlecture make concrete steps is give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practice shows that Microle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icrolectur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resources;application research

1 微课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移动式学习日益成为学习者新的需求,微课在此背景下产生,同时“互联网+”时代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所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使得“微”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蓬勃发展。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微课教学过程不仅仅包含知识导入、讲授,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更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PPT、音频为一体,内容精炼、主题突出,形象生动再现知识点。微课学习内容的短小精悍和富有针对性也能很好的解决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问题,微课视频及辅助学习资源总容量有限也有利于网络传播,特别是通过移动设备观看。

2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于授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知识积累各不相同,教师比较难兼顾个体的差异。而以短小视频为特征的微课在兼顾个体差异上有技术方面的优势,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无论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都可以提供满足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也都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这对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整体计算机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环境都是极具意义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操作性强,课时有限但技能点多,可以先将复杂的技能点进行科学的拆分,拆分出来小的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组织与建设,制作成微课,众多讲解小知识技能的微课进而形成微课程。短小的微课视频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也有利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选择有重点地碎片化学习。

通过微课在课程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体现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微课是可行的。

3 微课在计算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在设计时要遵循认知负荷理论,以联通主义为指导设计有效的框架,以使用者设计理论为依据设置学习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微课教学资源是半结构化的,在设计时应该依据拆分重构的策略,以构建主义为指导,伴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资源应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反馈而不断的修改完善。

3.1 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学关键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才是教学的核心。在这里我们选择“使用word进行小论文的编辑”作为此次应用的选题,一方面论文的编辑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选题能够很好地巩固字体格式、段落格式的设置等技能点及掌握对论文格式规范的熟悉。在教学设计上,根据此次教W任务,设计论文编辑的微课程情境。接下来带领学生熟悉小论文的结构构成及格式要求,针对具体的格式要求分析使用Word的那些功能才能达成效果,然后操作演示整个小论文的排版过程,最后进行简短总结。

3.2 微课视频资源的制作

本文中微课程的学习资源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微视频,微视频要按照教学设计和学习者的思维类型进行组织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以问题引领学习路径,以问题来推动内容讲解,有助于学生引发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在视频画面上要美观大方,符合学生的审美,结构设计上有创意最好,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此次选题的讲解涉及微情景引入、PPT播放及技能点讲解、软件操作演示,故采用“微电影+录屏”的方式比较合适。微视频的开头采用微电影的引入方式时间控制在3分钟,小张同学面临毕业苦于论文格式的编排遂到办公室向老师求助,老师拿出规范的已出版论文带着小张一起分析格式要求。接下来展示PPT授课课件介绍此次微课涉及的技能点并打开论文原稿进行排版演示,在PPT播放和操作演示环节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其中技能点介绍控制在2至3分钟,操作演示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整个微课视频不超过20分钟。在整个录制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微电影环节采用手机录像的方式,主要拍摄时画面的稳定性及镜头的组接。录屏环节要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及音量,打开PPT讲课界面准备开讲后再点击“录制”按钮,录完后在使用软件对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剪辑和美化。

3.3 反馈与辅助资源的完善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反转课堂”的模式,课前通过课程的微信教学平台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与学习者的交流,了解学习者的疑问和需求。教师应该明确微课视频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必须配套学习指导方案、练习题目、学习测试,并伴随着学习者的需求而不断完善。学习者通过指导方案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练习题目进一步巩固知识点,通过学习测试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复习已学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营造一个正循环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4 结束语

通过实际课堂教学和学生技能水平测试的反馈并综合调查问卷情况的分析,都表明微课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多数学习者经过反复学习能完全掌握技能点,进而验证了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微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改进教学方式,在后期继续对微课及辅助资源的设计开发并进行及时的跟进和修改,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满足教学的需求。将微课的引入教学符合“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求,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微课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贵的。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 钟琦,武志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术,2014(2):26-33.

[3] 余毅. 基于微课程模式的资源共享课建设探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34-35.

微课资源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67-02

1 引言

微课是一种能够微中见大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项对教育领域有极大意义和作用的教学资源。微课作为一种经过精心设计而成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围绕教学环节、某知识点展开的精练而完整的教学过程。高中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材中知识点较多,然而所提供的资料却很有限,高中生较难理解地理知识,存在极大的学习困难。而且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面对高考压力,还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高中生地理思维和素养的要求,其教学难度很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模式,首先需要整合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真正让高中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准确掌握地理知识。

2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主要类型

1)理论讲授型。理论讲授型微课教学就是以教师为导向,围绕语言传递的信息,采用讨论法、讲授法、启发法、问答法等不同教学方法,以某一教学主题、学科知识点为中心开展的微课教学。通常情况下,微课教学是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搭建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教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知识点建构能力。

2)实践演示型。实践演示型微课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围绕实践训练、直接感知,采用实验法、练习法、演示法等不同教学方法,以某一教学主题、学科知识点为中心开展的完整、简短的教学活动。

目前国内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主要应用理论讲授型和实践演示型,但也出现一些新型微课,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不同探究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层出不穷,微课类型也应更为开放,不断完善和创新。

3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

整体规划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首先要有整体规划。学校领导要正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重要性,由教育部门牵头,制订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规划,多部门组织协调,集中力量和资源分阶段开展微课资源整合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长期建设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学校作为微课整合建设的主导力量,应制订整体统筹规划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积极申请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并建设相应的监测监管机制,管控微课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技术层面和系统层面的保障支持。

在组织实施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方面,为避免工作的重复、无序,需要微课建设体系的支持和规范,征求相关教师的意见后,形成调查报告并统一部署,作为后续微课资源整合建设分阶段实施的依据。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发挥教研指导委员会作用,组织建设微课资源整合建设专家组,分别负责政策研究、内容选择、微课制作和设计、微课审查、微课运行评价等工作,确保微课资源整合建设顺利实施。

搭建并完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 为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基于“三通两平台”,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提升工程”。基于此背景,我国各地学校相继推出微课建设大赛,也积极申请有关微课的课题,加强建设教师研修,打造学生学习空间。各地学校也借助微课大赛和微课课题建设平台,展示自己的微课建设成果,积极整合建设微课资源。然而,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想要实现持续有效发展,还需要搭建并完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以此为基础,推进微课资源整合、共享的互联网应用平台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搭建和完善可以是以某中学为中心单独建设,也可以立足中学自身,发挥影响力向外辐射,建设微课资源互联网平台,或者多个中学共同联合搭建和完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协同共建模式

1)基于原有精品地理教学资源库,筛选精品课视频进行加工处理,以微课教学资源要求为标准进行重新分割、组合优化,满足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要求。这种模式在短时间内不需要重新设计,就可以制作出规模的微课教学资源,但是其缺点在于受原有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微课技术限制,导致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质量不理想。

2)在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要求下,结合高中地理教材重新选择,调查分析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习对象等,编写微课制作设计脚本,加工处理教学素材,录制完成微课视频,建设配套微课教学资源。这种模式完全符合微课制作设计要求,微课质量相对理想,较易成为优质资源;其缺点在于制作设计周期长,耗费人力、时间资源较多。

笔者认为,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第二种模式更具优势。在教育部门的牵头下,中学领导组织本校地理教师,整合高中地理教学优势,认真筛选地理学科特色、地理教师队伍、微课制作设计团队等方面,重新组织设计微课资源,选择专门的微课录制场地,量身定制建设微课,取得理想建设效果。当然,选择何种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模式都要以本校教学资源条件为基础,综合考量模式的优劣势,才能搞好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应用推广 高中地理教师作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要突出高中地理学科特色。但是并非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师都非常了解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这需要中学应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结合地理学科教育特色,重点解决教师在微课资源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创新现代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积极学习和更新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尤其要加深对微课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开展微课教学的信心,把握微课教学技巧,克服在微课制作、应用中的困难。

同时,作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组织者,学校应重视微课资源的应用推广,举办微课大赛、申报微课课题等,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提升至教学重要地位,在校内外积极推广微课教学;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微课应用推广机构,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政策、激励、应用均纳入中学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在校内形成以学促教、以教促建的氛围,有序推动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有序发展。

4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出现大量微科技,给社会发展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教育教学方式带来极大变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不仅给高中生带来极大方便,也让高中生接触到新的学习方式,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色彩,提高高中生学习效率,促进高中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云喜.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微课资源论文篇(4)

一、贵州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开发的瓶颈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微课的重视、提倡,微课教学被广泛运用,贵州省高职院校不仅参与其中,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贵州省高职院校每年都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其中开展得比较好的是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重视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为信息化教学大赛服务。例如,2014年,该院校的微课培训内容为慕课的认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微课的开发、高等职业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等。2015年,贵州省财政厅官网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仿真微课制作和学习平台建设项目成交结果公告》,仿真微课制作工具需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仿真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制作数字化资源课件。

虽然,贵州省部分高职院校对微课资源的开发比较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微课资源开发的瓶颈,主要表现如下。

1.缺乏对微课资源开发的意义的正确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贵州省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认识到微课资源开发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这是微课资源开发与运行服务中的一大障碍。贵州省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对微课资源的开发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只有少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微课表现出一定的热情。而这些热情仅仅停留在参加微课教学比赛的层面上,而且就此止步,多数教师对微课、微课资源开发没有概念,缺乏认识,并且也不愿意去认识。

2.缺乏微课资源开发的硬件技术设备和实训基地

贵州省高职院校缺乏微课资源开发的相关设备和平台,教学硬件设备存在问题;教室文化以及布置都不够合理、美观,上镜效果差;教室内的多媒体、黑板等的设计不够科学,教室内的空间较小,桌椅摆设大多是传统方式,课桌与讲台平行摆放,客观上不利于教学模式的丰富化。贵州省高职院校配备的相应实训基地及设备分布不均,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有些专业缺乏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效率较低,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作品。微课教学是提高高职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途径,也是提高高职教师微课资源开发素质的重要途径或环节,但是,贵州省高职院校并没有相关设备和运用机制。

3.缺少对微课资源开发的科学研究和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

微课是新事物,当前对微课的认识可谓千人千面,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和科学、系统的研究,客观上造成缺少指导微课资源开发实践的理论基础,贵州省高职院校的每位教师对微课的理解都有不同。同时,由于缺少对微课资源开发的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贵州省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开发、运用微课效果的实验,即没有对运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实验的效果的论证和推广。因此,高职教师和学生对微课资源开发的理解很不到位,甚至有部分高职院校领导、教师根本不知道微课。

另外,贵州省高职教育领域缺少真正懂微课的专家团队,这也制约了微课资源的开发。而专家库资源、政府、企业和学校对微课资源开发意义的共同认识和重视,以及共同的行动是贵州省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开发必需的支持系统。

二、贵州省高职院校突破微课资源开发瓶颈的对策

基于对贵州省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开发瓶颈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认清微课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构建微课资源开发机制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到:“各类职业院校要发挥社区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的作用,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生活类课程,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到2015年,所有职业院校都要开设10门以上社区课程。”而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重点突出,可在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是完成高职院校教学任务和实现服务功能的最佳选择。贵州省政府、各学校应上下一心,积极组织学习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贵州省情,按照文件要求,制定贵州省纲领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相关规定,从政策层面上重视和支持高职微课资源的开发,构建贵州省高职微课资源开发机制。

微课资源开发的重要现实意义体现在:首先,微课资源开发是完成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其次,微课资源开发有利于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再次,高职院校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还将在贵州省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最后,高职院校的微课资源也是教师教研、学习、自我反思的资源。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教师对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等资源的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贵州省高职院校的教师们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优质微课,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实现高职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2.建立微课资源开发项目专项资金,完善微课资源开发的硬件和软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中提到:“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要发挥微课资源在改进贵州省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建立高职微课资源开发项目专项资金,完善微课资源开发的硬件和软件。微课开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资源技术开发过程,还涉及微课的管理、培训、应用、评价、机制等多个因素。运用专项基金完善微课资源开发的硬件和软件,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建设微课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对微课资源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微课的利用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提供技术保障,例如,由学校的信息中心负责微课资源的协助开发、平台的运行与维护,提供多种访问渠道和方式,保障师生随时随地流畅地访问微课资源平台。贵州省高职院校应建立微课资源开发研究及运行中心,为微课资源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第二,建设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微格教学设备和督导机制。教师录制课程前,教学技能的提高是保证微课资源质量的重要措施。借助微格教学对贵州省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的全程指导,督导教师。应对年轻教师甚至是资深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与任课教师一起讨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且一起验证方法,直至成功。第三,建设高职院校自己的微课教学资源库,以供学院教师观摩、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尤其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平台。平台的利用还需要教师的宣传并提出要求,确保学生够利用好微课资源。第四,建设微课视频制作室,保证微课制作的质量,以及微课的可持续更新和发展等。

此外,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方面,应探索对微课资源开发的相关支持制度和体制机制。当前,贵州省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服务体系不完备,实训基地的开拓、宣传方面也存在问题,学校与政府、企业的联络太少,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没有相应的实训基地或者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实训中心每学期都应该向师生开放,并且对教师使用实训基地要提出合理的规定,尽最大能力为师生提供方便。教育部门应当将学校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开拓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核项目。

微课资源论文篇(5)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实践都会凭借其指导理论自身的优势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任何一种教改理论也都会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解决它所面对的全部教学问题。因此,无论是颇受任课教师喜爱的大学英语微课改革,还是深受研究者提倡的翻转课堂理念,都有相互整合的必要。特别是在英语微课视角下,探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践的诸多问题,更能在提升任课教师执教能力的基础上,拓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基于英语微课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实践的探索主要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任课教师应该在理论层面上,明确微课与翻转课堂教改理念的核心是什么?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如何实现两种教学理论的整合。下边就结合自己的思考对相关问题阐释如下并以期实现抛砖引玉之目的――引发任课教师对于教改理论整合实践及其相关课题的关注。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

对这一部分的说明,主要完成两个问题的阐释,即,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改理论核心是什么以及两者整合的必要性。

1.微课

“微课”是一种教学改革实践,对于其内涵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意见。从另一个层面v,在目前的学术界,对于“微课”的界定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也正是这样的争议才使我们对于“微课”的理解不断深化。下边通过对“微课”争议的列举来探讨其核心意义所在。

首先,所谓“微课”之“课”是“课程”的意思。即,“微课”是一种课程。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微课程”简称“微课”,既区别于传统单一类型的教学课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合型教学资源。[1]这也就是说,探讨微课及其相关问题,既要有课程研究的视野,又要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否则,对于微课研究而言就是一种缺欠。

其次,所谓“微课”之“课”是一种教学活动。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这也就是说,微课是课堂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视频呈现为主要手段,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简短的教学环节。

在此,虽然不可能穷尽全部的微课界定,但却可以通过对微课内涵界定的发展历程明确“微课”的基本内涵,从而确定本次的研究视角:人们对微课概念的认识经历了“微资源构成”一“微教学过程”一“微网络课程”三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3]

“微课”既可以理解成一种课程资源,也可以理解成一个课堂教学实践的特定教学环节。因为,“微资源构成”也好,“微网络课程”也罢,它们都可以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出现在特定的“微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微课”的实质就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教学环节和课程资源。但是如何运用这种课堂资源,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融入这样的教学环节微课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则关注较少。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教学实践的一种改革理念。一般认为,所谓的“翻转课堂”,它将知识讲授工作从教师职能中删除,交给互联网技术,而将知识的内化作为教学重点,使协助学生内化知识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能。[4]所以,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有研究者这样总结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翻转课堂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课堂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均比传统课堂更有优势。[5]因此,“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翻转”两个字上。因为,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所谓的“翻转”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首先,学习方式与内容的翻转。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传道”和“解惑”。而且这两种作用是有机而又和谐统一的。“传道”之中有“解惑”;“解惑”之中也有“传道”。可是在翻转课堂里,“传道”一般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了,而“解惑”则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其次,课堂教学职能的翻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翻转课堂里,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因此,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否则就会因为学生的“无疑”而失败。

总之,微课与翻转课堂虽然有各自的理论优势与实践价值,但它们却不能解决全部的教学问题,因此,取长补短式的相互整合就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必然。从另一个层面讲,大学英语微课的改革实践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翻转课堂的成功实践则又提升了微课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微课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实践可以成功地实现两种理论的互补。

二.英语微课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实践

在大学英语微课视角下,探讨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及其相关问题,既要注重英语微课对翻转课堂实践的客观影响,也要关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对大学英语微课发展的反作用。因此,从以下四个层面上对其进行了解析:

1.课程资源的整合化

正如上边分析的那样,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而大学英语微课的改革实践则丰富了传统的课堂资源。但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微课并不一定都满足英语翻转课程实施的具体需求。所以,它需要任课教师进行整合性应用。这里所谓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

首先,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即,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校的英语微课发展实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网络为媒介整合校内外的微课资源。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对于微课而言也是如此。例如,广西财经外语学院,针对英语微课应用性不强的教改实际,提出了“顶层设计、系列化和共享性”的财经类大学英语微课实践策略;针对微课教学模式研究的缺失,又有研究者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微课改革实践。因此,为了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要对微课进行相应的整合准备。

其次,学科内部的资源整合。微课改革涉及到全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特别是在英语学科内部,以微课针对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英语微课可以分为四类,语音微课、语汇微课和语法微课以及文化背景微课。针对delicious这个单词的微课,既要有英音与美音的语音微课,又要有针对其核心意义“美味的”、“精细的”、“甜美的”等诸多意义的词汇微课,还要有针对其构词法的“语法微课”。例如,delicious的形容词、副词的构词法讲解。因此,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需要对这些微课资源进行整合性使用。

2.问题处理的简易化

利用微课可以分类化处理学生在翻转课堂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学生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从而实现教学问题简易化处理的目的。例如,针对delicious这个词汇的学习而言,学生可以通过语音微课处理语音学习上的问题,包括其英音与美音的讲法;学生还可以把构词词缀的变化而引起的词性转换作为一个探讨构词法的例证,进而学习其相关的语法问题。甚至是针对某一语汇的微课还会涉及到文化问题。例如,针对fish一词的学习,还要涉及到短语drink like a fish(豪饮)这样的文化性差异讲解。因此,针对不同的学习问题,学生可以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选择不同的微课类型进行解Q。

3.学习方式的碎片化

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影响是相互的。翻转课堂对大学英语微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习方式的碎片化处理上。所谓学习方式的碎片化就是指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策略的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安排相应的学习时间,提升自己的英语素养。例如,无论是语音微课,还是语法微课,因其有特定的针对性内容,所以,学习这样的微课耗时也会相对较少。因此,它可以实现学习时间上的碎片化。但通过针对某一特定内容的全部微课的学习却又可以实现系统化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针对delicious而言,既语音知识的学习,也有语法知识的识记,甚至还有文化差异的讲解。因为在“in delicious drink”、“in many delicious dishes”“in the delicious sense”等的翻译中,还会涉及到语境对词汇意义选择的影响。

针对词缀“ab”的语法微课,可以使学生掌握以“ab”作为前缀词汇的大概意思,继而培养学生的推测生词能力。例如,根据“absent”中,词缀“ab”表示“反常”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推测“abnormal”的能力。因为,“ab”表示“反常”的意思,因此,与“sent”(出席)相反的“词”就是“缺席”;从而可以得出与“normal”(正规)相反的词义就是“不正规”。

4.学习内容的选择化

在微课的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还具有另外一个特点,即学习内容的选择化。在传统的教学中,因为任课教师要面对全部的学生,因此,他要毫无选择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而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学生却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进行英语实践。针对初学者而言,对于delicious的讲解,既需要有语音微课的支撑,还需要有语法微课的辅助。而对于发音较好的学生而言,他就可以略去语音微课的学习,从而选择针对delicious语法微课或针对其文化背景讲解的微课来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这种学习内容的选择化,既是前边碎片化学习得以深化的基础,也是学生分类化处理学习问题的客观性选择。

总之,微课与翻转课堂是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最大的两种教学改革实践。如何克服各自理论中的局限性,从而在彼此相互的匹配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应该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思考的课题。因此,本文结合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对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整合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实践层面上的探讨,以期引发广大同仁对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彭博,吴娜.大学英语课程中“微课”应用实践的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英语广场.2015(07)

[2][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微课资源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10-03

一、微课的概念及优势

纵览国内外学者五十多年的微课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发现目前微课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究其实质不外乎这样几个要素:第一,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反思、拓展练习、教学反馈等。这种可视化动态化的知识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的关注度;第二,小型化,微课持续时长较短,一般为十分钟左右,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主题突出内容精练;第三,便利化,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便利的、个性化的反复学习,教师也可借此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

二、微课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国外微课发展及应用现状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Mini course、Micro lesson开始在国外萌芽,早期是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推动学校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的兴趣,分别推出的微型课程;进入90年代,美国阿衣华大学发表文章“有机化学中一种60秒课程(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 ”,提出了60秒课程设计;90年代后期新加坡教育部实施微课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2004年,英国启动教师电视网,资源积累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每个视频时长约15分钟,该网站得到教师普遍认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 首创“微型讲座”(Micro lecture)概念,主要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进行实际教学;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基于大量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进一步触发了教师学者将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讨。以上可以看出,国外对微课在教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涌现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微型课程,有的课程针对老师,有的课程面向学生,也有的兼而有之。

2.国内微课发展及应用现状

微课在国内的本土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课概念、微课教学组织和设计的关注。进入21世纪,微课研究开始聚焦于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应用和教学模式构建上。近几年也建设了诸如“广东名师网络课堂”、“微课网”、“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对教师教学设计研讨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也满足了部分学习者的求知需求,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即目前国内出现的微课潮主要源于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很多微课开发的初衷就是参赛获奖,为职称评审加分,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大赛落幕之后微课的应用几乎陷入停滞。胡铁生、周晓清在《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指出:“面对全国高校微课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普遍比较认可的是以下几点:有利于同行交流借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86.34%);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79.3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展现教师风采(65.46%);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63.38%);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与研究水平(53.51%)。可以看出,以上几点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微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只有 26.19%的教师表示赞同。”由此看来,微课资源主要还是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发挥作用,而对微课的应用模式,以及怎样通过微课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益的关注远远不够。

三、微课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1. 交互性缺失

目前制作微课的工具较多,比如录屏软件、PPT自带功能录制、使用ipad中的educreations、showme或是explaineverything等APP录制,甚至使用手机也能够轻松录制微课,但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作品展示来看,这些微课都存在一个客观问题,即微课视频的展示属于单向线性播放,教与学行为缺乏交互性。教师在视频中无法感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导致教学双方同步互动特质的丢失,即使为了配合教学设计,视频中安排了教师和学生的问答,但这些均带有明显的预设性和人造痕迹,并不能代表面对视频的学习者他们的真实学习效果。或者有些微课平台设有“问答”板块,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异步互动,但是缺乏对学习行为的跟踪记录与诊断分析。因此,微课交互性不足制约了其应用效果。

从目前所能学习的微课作品来看,它们确实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大部分也是选择了该领域某个重点或难点进行设计,但是这些作品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有调查显示,63.19%的参赛教师认为目前大赛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微课资源太散,没有形成专题化的微课程,形成某一学科的微型系列资源,这导致学习者尤其是社会学习者只能分享到零散的几个知识点,而不能在该领域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在大多数微课的制作、上传、共享及评价环节都相对固化,可编辑性不强,这对于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而言,意味着当知识有更新,原理、方法等有改革之后,以前制作的微课就会滞后甚至出现错误,面对这种情况要么删除重新制作,但这种成本相对较高,要么增加微课资源的可编辑性,比如是否可以在视频中修改桢,或者在微课平台中增加修改模块,将变化之处通过非常显性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

3.教师信息化能力不够

好的微课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点讲授得好,而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在微课视频中融合各种表达方式,比如PPT、flash、音频、字幕、画中画、现场教学插入、消噪等。但是目前能够掌握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一线教师比较缺乏,这会影响到微课系列化制作的规模和速度。

4.网络环境区域性发展不均衡

我们可以合理地预见未来微课的应用并不仅是将其直接搬至课堂,更多的是将这种资源共享于社会学习者,作为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这就对网络环境的可用性提出了要求。但是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均衡导致网络环境的发展也显现出区域性不均衡,比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水平来讲,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都十分明显。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相对封闭的农村学习者来说,网络资源的缺乏,从客观上直接制约了微课在这些地区的应用。

四、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分析

基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本文将微课的可持续发展维度划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基础平台模块,这一模块由环境基础、资源基础和制度基础构成;二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模块;三是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模块。见图1:

1.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基础平台模块

(1)环境基础。这里主要指微课应用的必要环境,包括网络环境和微课平台的完善。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快推进网络资源区域均衡化带动教育区域均衡化,是大家的共同愿景,同样也是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的社会责任,需要从顶层规划设计,逐步实现网络环境均衡发展。环境基础的另一方面则是健全的微课平台,这是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以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网站为例,该平台提供了微课作品的上传、观看、投票、分享、评论和点播次数统计,具有一定的应用成果。但是,微课作品在目前的平台上须以固定模式上传,或线性播放,资源固化且封闭,因此平台应该增加微课编辑功能,允许作者及其他用户对微课资源进行编辑和补充,如上传者根据需要,上传与微课有关的补充资源,包括解释性的文本、知识更新说明等,并将这种更新动态实时反映,实现微课资源的动态演化。此外现有微课平台虽然设有评论模块,构建了资源质量的用户自决机制,但是从评论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并不乐观,这种学习者和作者的互动较为笼统和形式化。这需要对微课作品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比如可以借鉴其他论坛或社交工具的做法,营造“学习圈”,形成虚拟学习社区,通过积分、资源互换、引入专业志愿者等形式引导学习者开展高质量的互动和交流,并对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整理与提炼,形成学习简报,作为微课的补充资源提供给所有学习者。

(2)资源基础。首先每一个微课作品所展示的资源必须完整,除了微视频以外,还要重视辅助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拓展练习、教学反思、补充说明、知识更新等,有效地拓展和延伸知识点,使学习者获得较全面的认知。第二,需要加强学习者与微课资源本身的互动。目前可以做到的是,学习者可以按需自主选择播放节点,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但我们还需要做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在现有微课的关键节点之间插入互动性测试,实时获取学习效果反馈,增加交互性,然后再系统地根据测试结果推荐最优学习路径,并提供学习建议。第三,将微课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使之课程化、系列化。可以由政府部门主导,将系列微课程以项目的形式招标,统一基本建设标准,给予一定财政支持,在专业领域具备强大实力和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学校和团队申请建设项目,将系列微课资源的积累做成一项工程,提高我国微课资源的规模和质量。

(3)制度基础。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延续目前比较热的省级部级微课比赛,使比赛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竞争制度,鼓励团队建设,并配套一定的资金支持政策;同时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促进微课资源的传播,最大可能地实现免费共享,让微课的应用效益最大化。第二,《中国高校微课报告》指出:“未来,开放的微课也许会成为大学的另外一张名片,甚至为大学赢得更好的生源和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微课的建设,充分认识到微课资源的优势,将微课资源建设纳入学校规划,组织微课相关培训,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好微课比赛,并形成合适的激励机制。

2.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动力模块

当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具备了基础平台之后,需要通过不断跃迁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课制作者或制作团队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深化教学改革理念,丰富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操作和应用能力,最终打造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师资队伍,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并将微课资源应用于教育领域。第二,微课的学习者也要认识到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重要趋势,提高信息化素养,利用业余碎片化时间积极选择优质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并将这种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培养成一种终身习惯。

3.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路径模块

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动力因素的激发会取得一定的发展,为了使微课的应用不偏离方向必须沿着合理的路径发展,这一路径就是持续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本文所讲的持续创新除了指微课制作技术上的创新,微课平台管理的创新(如将微课平台与app开发结合)之外,更重要的是微课呈现形式的创新(比如从视频为主转变为类似于“第二人生”的游戏模式),以及微课应用模式的创新等。微课要与大数据、云等信息技术和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充分融合,既要能够具备一定的柔性,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资源,又要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学校、教师、学习者、政府、社会各主体都成为受益方。

五、结束语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带来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微课资源的应用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框架,本文将该理论用于微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提出了微课应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基础平台模块、动力模块和路径模块,不过这一框架仍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王伟.微课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9-12.

[3]黄兰.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15.

[4]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5]裴芳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型与策略研究――基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微课资源论文篇(7)

2物理实验中微课开发、应用现状

2.1以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为例

参赛作品共986件,高职261件(其中物理2件作品),中职725件(9件物理作品),具体分布见表1:表1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作品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在微课作品大多集中在专业课中,中职组专业课作品接近文化课作品的2倍,高职组中专业课作品接近文化课作品的4倍。文化课中微课作品又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无论是中职组还是高职组,这三门课作品总比例都达到60%以上。其中物理微课作品所占比例非常小,中职组占比3.1%,高职组占比3.4%。11件物理微课作品中只有2件与物理实验相关,可见物理实验中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较少,进展相对滞后。

2.2以知网为例

在中国知网中以“微课”为篇名或关键字,对2011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对微课的研究最早在2011~2012年,当时还未引起广泛关注。2013年开始关注人数上升,2014~2015年爆发式增长,对微课的研究也从最初的概念界定、理论探讨转变为微课的开发、设计、资源建设、应用等方面。以“微课”篇名模糊搜索为例,在2011~2015年,总篇数为4569篇,其中与物理相关的有95篇,与物理实验相关的20篇,占比图如下(见图1)。以该20篇文章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加以对比、分类,发现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微课主要涉及两方面:①微课的理论研究,包括微课的来源、定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等;②微课的实践应用研究,包括微课的开发、建设及应用等。统计分析发现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微课研究主要特点如下(见图2)。①研究人员少,成果不佳,论文成果占所有微课论文比例为0.4%。②物理实验微课的实质性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较少,而理论包括应用探究、可行性等研究的较多。20篇物理实验相关论文中2篇微课设计与制作类,比例为10%;5篇微课应用实例,比例为25%;其余13篇均为理论研究类,比例高达65%。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虽然微课研究的越来越多,覆盖了了各个学习阶段的各门课程,但发展的并不成熟,还处于征集评选阶段。就不同学科而言,发展并不同步,尤其是物理学科,物理实验类微课资源较少,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的更是极少,所以对物理实验微课的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空间还很大。

3微课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展望

3.1物理实验微课资源

个人创意毕竟有限,如果互联网中有更多更好的优秀资源,教师们可以收集整理,参考加工形成自己的资源库。丰富课堂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建立个人微课课堂

除了课堂上观看微课,物理教师建立起微课课程,利用微博、蓝墨云班课等互联网手段,在课前、课后通过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复习及相关练习。让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对物理教师而言,微课将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物理实验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个性化学习,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巩固旧识,成为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要补充[3]。微课和物理实验的结合,必能将物理实验课堂变得通俗易懂、直观生动,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

作者:杨凤琴 单位: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微课资源论文篇(8)

作为初中政治教学的一名老师,在大量了解微课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微课资源在教学运用上的正确认识,并对微课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究。

一、正确理解微课教学

1.微课教学的内容

众所周知,微课以简短的视频呈现方式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不仅时间短,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视频清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插播各种政治新闻。同时微课可以记录教师的上课过程,之后做成视频,可随时重播。也可以播放大量信息,例如,重要I导的讲话、重大新闻等,微课还可以广泛借鉴前人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微课的各种优势恰如其分地提高了传统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享受政治学习的乐趣中,轻松理解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2.微课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及发展空间

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该学科要求全面的知识,例如,传统文化、基本国策、经济形势、基本法律等,涵盖面广。教学中需要时时引入案例,规章或清晰的法律。每个微课小视频主题明确,只要教师加以收集归纳,课堂便能清晰地呈现。其次,微课集中了声音和图像两项技术,可以动态播放,生动形象,读图时代学生更容易对视频留下深刻印象。将微课资源运用到政治课堂,让学生接触到广阔的知识,使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与外界新闻和各种领域的文化知识相结合,是其在政治教学中最大的优点。

二、微课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微课在预习和授课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理论较多,虽然新的课本已经大量减少理论,但面对思考问题,学生如雾里看花,把握不住预习重点,提不出相应疑问,容易导致在正式的学习中比较盲目。利用微课展开预习可以让学生清晰把握重点,辅助预习。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设置问题,方便学生合作探究。例如,在讲“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时,课本主要介绍了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那么在当下中学生如何理解民族精神?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提出问题,留出足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结合实际,并且教师应该在微课上播放视频,例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视频,让学生从当下爱国者的优秀事迹中把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内涵。

2.微课在创设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有很多不适合做微课视频的内容,例如,关于友情、师生情、亲情等,这些内容适合展开讨论交流。但有些课题必须引入视频,比如坚强的意志力、爱国主义、安全意识等,因此,微课视频的选题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归纳需要引用的微课资源,才能事半功倍。微课的课件制作要清晰,使用高分辨率,同时有明确逻辑,辅助课堂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呈现热点话题,让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运用所学知识点展开辩论,最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微课在政治教学环节的独特应用。

3.微课在教学交流环节中的应用

微课要增加交流环节,在视频里加入讨论区,方便师生交流,或者利用上课时间在一节微课结束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步调向老师索要更多资源,自主观看,可以分基础班、提高班、知识积累班或者能力拔高班等,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微课可以让教师用更加简明、精炼的方式来进行讲授。微课往往聚焦于某个单一的、重要的主题,展开师生讨论,在讨论区还经常可见学生对微课政治教学的各种意见。笔者经过一个月的微课实践发现很多学习认真刻苦的学生,更加适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量做笔记,听老师讲解,课后巩固。微课信息广,但有效的考点信息传递并不多,如何让其更好地与传统政治教学相结合,让各种学生受益,还有待更多的研究,但毋庸置疑,微课资源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很广的发展空间,总之,无论是前置性预习还是巩固类的复结,微课的使用能给课堂带来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知识的内化,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在当下的信息科技时代,微课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能忽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将新事物传递给学生。在初中政治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当多展开讨论和研究,最大限度地用微课实现信息资源传递,同时也要解决上述笔者提到的问题,更多地研究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的意见等,希望今后微课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成熟。

微课资源论文篇(9)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儿童认知发展

1引言

“微课“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微课程“的概念,是指用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时长很短的教学内容。在国内佛山教育局最早推出”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线学习的最佳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10分钟左右,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太长。而微课模式恰恰迎合了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近几年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带动了”微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开始应用微课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多种内容和形式,在线视频、音频、文字、图像、PPT等资源多样化的微课形式恰好能够适用于小学语言教育的各种内容和环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必然能够为小学生短小精悍、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微课

2.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设计的时长约1分钟左右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微课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胡铁山教授最早提出“微课”的概念,并且近年提出了微课概念3.0版。他认为微课又称微型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将微课也称为微课程,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而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并不是微课程,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PPT等)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短小的、完整的教学活动。

2.2微课的特征

(1)时间短、内容少。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时长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左右为宜。该时间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自学效果。与传统的课堂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微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为了反映某个教学环节而设计的,其内容非常精简。

(2)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某个课题或某个知识点进行,主要针对难点或重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操作等课内外教学过程或者相关资源,因此主题非常突出,一个课程只有一个主题,都是具体的、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问题。

(3)资源类型多样化传播、使用方便。微课资源的呈现形式除了主要的在线视频形式,还有音频、动画、PPT等各种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在线方式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在线观摩教学案例,便于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这些流媒体格式形式出现的微课内容可以非常方便地下载到电脑终端或者当前流行的智能手机终端,可以实现移动学习,使用方便。

3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3.1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发现知识,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形式,满足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具体情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微课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将各种小学语文素材制作成PPT、音频或视频,不但能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还能够提供实际的使用情境,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

3.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按照年龄段分成四个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2-6、7岁是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凭借表象进行思维。6、7-11、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着眼于抽象概念,但仍然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11、12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存在持续时间短、易分散的特点,长时间的理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内容少的微课一方面短小精悍,正好满足了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微课每一个课程都有具体的主题和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能够调动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4.1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现状:

随着网络课堂的流行,佛山教育局在全国首创了“微课“在线学习模式,微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学师生熟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频率低。“微课“一词虽然出现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了解有限,大都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微课制作相关的培训。有的教师不了解微课更不会制作微课,更谈不上在课上和课下随时使用微课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了解微课及其制作流程,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也是偶尔在课堂上使用微课。

(2)微课在线学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少。目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还大都局限于课堂,教师仅仅是将微课作为一堂40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进行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不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左右,将课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8分钟左右的微课,更利于学生课下的在线学习。

(3)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资源还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资源更感兴趣,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资源还大都是比较传统的文字图片类做成的PPT。教师缺乏系统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制作的微课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要。

4.2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优势

(1)微课时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网络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并且更侧重于具体的形象认知。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某一考点或疑点,内容具体。并且微课时间一般在5-8分钟左右,适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2)微课资源形式多样,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各种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微课除了在线视频的主流格式以外,还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PPT等一系列的流媒体格式呈现,可以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微课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前使用,向学生们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课堂上穿插使用让学生们抓住重点与难点,还可以在课下使用为学生们解答疑疑点并进行师生互动。

4.3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启示

(1)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平板、手机能智能设备进行办公和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已暴漏出很多缺陷,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生的“学”。“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微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2)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整合“微课”资源。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不光是学校之间零互动,就连一个学校内部各个教师也是各自为政,按照自身教学的需求制作零散的“微课”资源,即浪费了资源又难以取得持续的学习效果。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安排教师参加正规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将各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微课设计和制作团队,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学纲统一制作各个阶段的微课资源。即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为师生提供持续的教与学过程。

(3)小学语文教育微课的主体应当有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主体参与。首先,学生自然是微课的主体,无论是课前微课,还是课中微课,或者是课后微课,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其次,教师当然也是微课的一个主体。除了课堂中师生互动,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教师都应当和学生互动,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最后,在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微课中,家长也应该是一个主体。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中,家长都要需要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陪着孩子一同学习的同时解答孩子的困惑。

5总结

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的涌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学习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微课“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为中心,5-8分钟左右的视频以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现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微课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拼音识字、阅读写作等各个学习环节,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系统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建立现代化教学的思想认识,提高制作微课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积极应用微课教学。

作者:彭作玲 单位:临沂北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微课资源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27-04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渗透于教育领域。从幻灯、投影到多媒体计算机,从电视、电影到电子书包、iPad,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两年,在Web2.0环境下,“微信” 、“微博” 、“微电影”等“微”样式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教育研究者看到了这一点,纷纷把焦点聚集在“微”字上,期望通过“微”形式变革我们的教育。微课在“微”时代的潮流中应运而生,它不仅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同时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

一、微课的界定

1.什么是微课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 2008年秋首创的,他指出微课并不是指为了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1]根据戴维・彭罗斯的定义,微课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并且是为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服务的资源。

在国内,微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早对它进行研究并下定义的是胡铁生,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2]另外,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现在的学习正走向碎片话、微型化和移动化,传统的教学资源受到了很大挑战,笔者认为微课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所生成的为了学习或教学的短小视频资源。这种新型的资源,特别适合与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相结合,在非正式的移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2.微课与传统课堂录像的区别

通过微课的定义知道,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表现形式,那么微课和传统的教学录像之间有什么区别,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分别从视频时间长度、内容单位、教学目标、灵活行、交互性、扩充性、情景行、资源丰富程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程度等维度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如表所示,微课主要是以知识点为单位,教学目标比较单一,重在突出一个“微”字,因为短小,就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并且微课不仅仅包括微视频,还有与之相关的微教案、微设计、微反思等,资源相对传统的课堂录像比较丰富。但是,也正是因为微课的短小,不能让学生涵盖所学内容的全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了,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感受。

二、微课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到微课和传统课堂录像的区别,那么微课建设的现状如何呢?笔者参考中国微课网(http:///)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本次活动(截止到2013年6月27日)上传的作品总量为20607个,笔者分别从地域微课建设、各学科微课数量、各年级微课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类型微课所占的比例四部分进行分析,另外还选取观看次数最多的前50名微课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这些方面来映射微课建设的现状。

1.微课建设地域分布

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地域教育资源建设的不平衡,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其建设也必会出现地域的不平衡。根据中国微课网上的数据得知,地域间微课资源建设差别是非常大的:如山东省上传的微课数量多达10607,而、青海等省没有上传的微课资源;另外,又比如像陕西、四川、海南等省上传的微课数量都不到50,由于省份过多,笔者把微课数量小于50的删除掉得到的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微课学科数量分析

根据中国微课网上传的参赛作品,了解到现在的微课不仅涉及主要的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而且还涉及中小学的副科课程,如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等;并且还有很多与生活常识有关的知识,如游泳的注意事项等。那么,具体学科的微课数量是多少呢,他们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呢?笔者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列出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3.微课数量年级比例分析

现在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与传统意义上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更加的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微课建设就是为了在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的。微课从无到有,再到现如今的积极实践,微课资源的建设正在一步步地走向规范和成熟。在中国微课网中,微课资源涉及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年级,笔者对存在的微课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4.微课类型比例分析

对于微课的分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在中国微课网上,按照教师教学方式将微课类型分为讲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以及其他类型。教师在上传微课作品时首先就要选择自己所制作的微课类型,根据其中的数据,笔者了解到各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讲授型(80%)、解题型(4%)、答疑型(1%)、实验性(3%)、其他类型(12%)。现在建设的微课资源中主要还是以讲授型为主,类型分布很不均匀。

5.观看次数最多的前50名微课分析

前面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微课建设的总体情况,对于具体学科具体表现形式微课的建设情况仍不是很清楚,在此,笔者抽选观看次数最多的前50名微课进行分析(观看次数最多的高达3万多次),以期对具体学科的微课建设有所帮助和指导。在前50名中,各个学科的数量如图4示,从图4中可以指导,最多的是语文学科,有16个,其次是数学课和信息技术课,数量都是7个。

微课有四种呈现形式,分别为背景音加PPT演示,两分屏,截取以前视频的片段以及专门制作的课堂录像的微课,有没有那种形式的微课更受到学习者的欢迎呢?在对中国微课网上的前50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到,背景音加PPT形式的微课有22个,两分屏形式的微课有13个,截取以前视频的片段有10个,专门制作课堂录像的微课有5个。微课形式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在制作微课时要选择合适的微课形式。

三、微课的应用途径

在中国微课网上有如此多的微课资源,几乎涉及所有学科中的重难点,面对如此丰富的微课资源,应该如何合理而有效地运用呢?微课短小灵活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适合非正式的泛在学习,即它是对正式学习的一种辅助和支持,可以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对于微课的应用途径,在此在两中学习方式中进行具体的思考,一种是混合学习,另一种是网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1.混合学习中微课的应用途径

所谓混合学习其实就是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式,在此借鉴“翻转课堂”是思想,认为微课应该是在课前由教师选择并提供给学生的,同时,教师提供一定的问题以便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进行思考。另外,由于微课大多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这就需要教师把一章或一个知识体系的知识地图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知道将要学习是知识点在整章中或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等。

2.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中微课的应用途径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不能等同于自由学习,学习者是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而进行的学习。教师一方面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并辅以练习,使学生可以一步步攻克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在论坛或其他交互平台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把这些常见问题的解析制作成微课,不断更新微课资源,并且链接到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方便其他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微课建设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微课网上,有专门的一个功能模块――答疑解惑,在这个功能模块中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网站管理者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在答疑解惑模块中有568个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到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观念类问题和技术类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微课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理念问题

不论是以前的小班化教学还是专题性质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微课所倡导的一些思想,这些问题笔者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站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我国课程改革的10多年时间里,都或多或少地听说或者经历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正是因为经历过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许多老师对微课的态度从他们所提到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是想尝试但对效果表示迷茫;另一方面,近两年微课进入人们的视线,现阶段对于微课教学的实践还是处于探索的阶段,教师的观念只关注微课的“短”、“小”等外部的特点,而对微课建设所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等考虑不周全,即和传统的教学相比也许只是把录像的时间缩短了,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的做法。

2.技术问题

笔者在分析答疑解惑功能模块中的问题时发现,对于现在的教师来说,技术问题仍是制约教师建设微课最主要的问题。主要有如何录制教学视频,如何进行后期的编辑,以及如何再PPT中插入多媒体文件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从一方面映射出制作微课所需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只有少数老师掌握。其实,制作微课非常的简单,教师首先不要望而生畏;其次对于设备只需一个麦克风,一个屏幕捕捉软件,就可以生成教学视频,如果是教学实录的话,再需一个视频后期制作软件即可。

五、微课建设的建议

1.健全微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开发和设计的理论基础既不统一也不健全。然而,任何实践都要有理论作为支撑,微课的建设也不例外,在没有真正了解微课“是什么”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大量地开发微课呢?所以健全微课建设的理论基础已经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在建设微课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与学习有关的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考虑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心理理论,即了解如何更大发挥微课的作用和价值。

2.提供微课建设的教师培训

培训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微课,首先要让教师对微课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并且对微课所倡导的思想如何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进行思考,有自己的心得;其次,也要对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对如何制作微课进行培训。一线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清楚的,所制作的微课有一定的针对性,他们本就应该成为开发微课的主力军,但一些教师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这就需要加以培训来改变现状,让更多的教师来建设微课资源。

3.追求微课建设的共享与开放

现在的教育领域,最热门的除了微课外,还包括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等,在MOOC中,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并且没有学生人数的限制。它建设的理念就是一种开放和共享的思想,把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学校解放出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这也是微课建设所应该追求的。但现在有关微课的网站中,有许多是收费的,但微课建设的理念是追求优质资源的共建和共享的。并且,微课资源建设的开放性也可以避免重复资源的建设,有利于开发更多样的资源。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内容碎片化和传播途径移动化,非常适合人们现在所追求的学习方式,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持移动数码设备和无线网络将越来越普及,微课所支持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良意.开展微课程科研课题实验 促进名师迅速成长[J].福建大学学报,2012(10).

上一篇: 大学兼职总结 下一篇: 个人护理调研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