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制作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8 08:35:55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1)

六月初,参加了东师举办的“宽城区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短短的四天,让我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对其作用、模式、制作工具、设计理念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 微课的核心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构思

有很多老师常常说:“我也想做微课,可是我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做不成。”其实微课最重要的是设计思路。有了巧妙的构思,总能找到简单的技术来完成它,不会录屏,可以录像;不会用PPT的复杂功能,可以用简单的图片加音乐加文字来体现;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采用老办法,一块黑板,加上教师的精彩讲解,然后用手机拍下来;不愿意出镜,也可以啊,能找到很多动画形象代替。只要想做、愿意做,技术不是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教学需求,了解学生需求。从实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

二、 微课的制作固然重要,运用更重要

培训班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程帅老师的讲解,他使用了很多的前沿技术,让我极其羡慕。还有吉喆老师的“Camtasia Studio”熟练运用,也让我自愧不如,以前还觉得自己的信息技术用的不错,现在看到他们才知道,在他们面前自己还是个小学生。为什么平时沾沾自喜的我会如此呢?思考过后得出答案——自己运用得还不够!由此及彼,想到为什么现在的微课资源很多,但老师们却很少使用,有的甚至认为微课只能是学生在家使用,或者只能在平板电脑中使用。这大概是受了几所最先开展研究学校的影响,例如“可汗学院”就是做给孩子们在家收看用的。这种成功经验,在中国可以推广到边远山区,为缺少学校的山区免费建立网络,配备设备。这样也许每个教学点只需要设立指导教师,就能解决缺少教师的问题,以最少的投入,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里孩子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用?在教学的哪些环节运用?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有了运用的经验才能做出更好的微课。微课一定是植根于一线教育这片土壤上的,而不是找些专家们闭门造车,就能制作出适用于一线教育教学的微课。在这点上东师和宽城区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了,所以这次参与培训的都是一线的优秀教师。用起来,在用中感悟,在用中不断修改思路,才能做出好的微课。

三、微课重要的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学

看过很多大赛的微课作品,觉得现在的微课大有取代教师之势。有的微课就是照搬课堂教学;有的微课就是教师一味地讲,而缺少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还有的微课时间过长,缺少趣味。在这一点上我喜欢钟绍春教授不断追问的风格,他经常问我,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微课?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什么难度?我还喜欢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校长的提醒:“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体现!”这些交织融合在一起,让我时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微课要短小、有趣、有互动,这样的微课学生才会喜欢!

四、微课要多样化

以前我认为微课只是用于教学,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微课的角度很多样,有的可以用于让学生自学,有的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学,有的可以用于课后辅导……。以前我觉得做微课只是老师的事,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微课的制作要有学生的参与,甚至放手让学生制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样来自于同学的经验更容易让孩子们感兴趣而接受。写到这里,我不禁大胆设想一下,可不可以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现在不是流行用微信晒宝贝的成长吗?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发起一个活动,例如:“朗读刚学的诗歌”,让家长在家录成视频晒出来!

几天的学习,让我觉得时间飞快,意犹未尽,期待更多学习的机会!

教师微课制作心得体会2:

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学习心得。

一、什么是微课?

1、微课的概念

微课又叫微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微课≠微视频≠课例片段

2、微课的特点

(1)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内)

(2)小: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

(3)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4)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

3、微课盛行的原因

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5-8分钟)和认知学习特点(信息太多注意力难以集中)和科技的进步(无线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

4、微课的优点

第一,学习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学习者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学习指定的内容,这个独特优势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望尘莫及的,极大地满足了学员的需求。

第二,学习的自主性。学员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这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利,使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

第三、可以消除心理负担。从心理学角度看,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等性格的学习者来说,移动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尴尬的场面,驱除交流的胆怯心理,从而轻松地学习和交流。

二、如何制作微课?

1、微课的基础——PPT

重点突出、简洁美观、引导思考、声画和谐

背景与模板、图画与布局、字体、字号、音乐、字数与速度

2、常见的微课制作方法

(1)录屏软件录制:录屏软件+PPT

(2)可汗学院模式: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

(3)摄像机拍摄:DV录像机+白板

(4)More……

3、微课录制的常用工具

uCamtasiaStudio(CS6.0)

u屏幕录像专家

uPhotoshop(PS)

u会声会影

……

4、微课的录制流程(录屏软件+PPT)

5、优秀微课的评价标准

微课程功能理解透彻;

时间不超过八分钟;

知识点够细;

受众定位明确;

情景定位明确;

知识准确无误;

知识点讲解不照本宣科;

语言通俗易懂;

PPT有视觉美感;

视频画质清晰;

版式设计好;

音乐配合好,节奏感强。

老师们,微课的制作是我们新时代的每位老师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只是抛砖引玉,跟各位作一个简单的交流,微课的制作实践性很强,主要还是靠大家下来多实践多操作。如果讲得不当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教师微课制作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的培训,感受到微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自己成长的新模式,通过最近制作微课程,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

从微课制作方法上,目前我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摄像机自己录制,课件加声音或背景音乐转化为视频格式。对教师使用各种软件的技巧要求很高,需要自己熟练掌握各种音视频软件的使用方法。

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2)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3.027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及实践推进。微课以其精小直观的特点,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受到各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引领微课建设,促进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更具灵活性,在微课发展的浪潮中更是走在了前面。体育教学改革也急需在信息化方面有所作为,微课的表现形式符合体育教学的改革需求。因此,职业学校体育微课发展需要我们去研究,并找到适合的发展途径。

1职业学校体育微课发展的现状

职业学校的微课发展借助教育信息化这股东风,凸显了其专业职业技术特性,呈现百花齐放之势。职业教育系统也举办了多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微课教学大赛,这大大地促进了职业学校的微课发展。体育课作为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科,是职业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理应搭上教育信息化的班车,体育微课也应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发展。可是,经本人调查最近多项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学校微课教学比赛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其中,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2015年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中,共评出一等奖17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52个,优秀奖102个,其中仅有一个体育微课《跆拳道后踢技术》获得了三等奖。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协会主办的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中,共有151个职业学校参赛,参赛作品988个,其中体育微课参赛作品13个,最后共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微课作品402个,体育微课没有获得任何奖项。同时,本人还通过百度学术词条索引,查阅大量与体育微课相关的理论文献,发现作者大多是高校或中小学教师,这说明职业学校教师较少对体育微课深入研究。显然,职业学校体育微课的发展并没有跟上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它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职业学校体育微课的发展到底受到了哪些限制,存在哪些困惑。根据目前职业学校发展的特点以及体育微课制作的特点,本人粗浅地进行了分析。

2职业学校发展的政策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因此,其一切行为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发展。同时,职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也通过“技能大赛”的形式来导向学校发展。在职业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教学竞赛中,凸显的也是专业课。因此,在学校信息化教育改革的行程中,体育课作为学校的“副科”势必容易受到冷落,同时,体育微课对于专业发展也并不会带来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很难有所发展。

3职业学校体育微课制作资源匮乏

从学校层面考虑,学校能用于信息化教育改革的经费是有限的,它必须考虑到学校的专业发展,把钱用在刀刃上。一个优质微课的制作需要学校各项资源的支持,特别是资金的支持及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上的指导,缺少这两个因素,要想取得进展将举步维艰。目前,能参加各项比赛的微课都需要有专业的制作公司协助完成,而且价格昂贵,市场价在一万到二万之间。所以,体育微课要想获得学校的资金支持,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微课制作还离不开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例如计算机老师的技术支持,摄影的技术支持等等,这都需要学校领导的统一调度,才能顺利完成。面对如此制作资源匮乏的困境,体育微课的发展很难有所作为。

4体育微课制作技术瓶颈

从学科特点角度分析,体育课与其它课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体育课除了要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传授运动技能、运动训练方法、锻炼身体等,更加侧重于实践。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体育微课也将与众不同,它所体现的“知识点”可能是一项技术,可能是运动竞赛中的一个战术,也可能是一种身体练习方法。这就需要微课的表现上要通过人(老师或学生)的动作示范来实现,因此对视频拍摄就会提出很高的要求,后期视频的剪辑处理及制作也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这就像拍一部微型的电影一样,需要多部门协作才能完成,而这其中老师可能既要当导演又要当编剧和演员,身兼多职。其中,视频拍摄及后期制作可能是体育微课发展的技术瓶颈。

4.1体育微课视频拍摄难度大

体育微课制作最大的难度应该是视频的拍摄,体育课室外授课的特点决定了体育微课的拍摄地点是在室外的运动场地或者是体育场馆内,在空旷的区域拍摄视频在各方面都会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例如,在选取一个能体现主题的背景时,不能有任何的背景干扰;取景的角度和机位的选择要能体现展现视频的意图;要保证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拍摄;声音的采集也要求不能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因此,要想拍出一段质量高、效果好的视频,除了需要一台高清的摄像机,一个具备一定拍摄专业知识的视频拍摄者外,还需要一个摄影工作团队。

所以,在拍摄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全面仔细的准备工作,制作者需要做好一个完整的剧本,并对剧本内容熟透于心,特别是对需要突出的动作要领、技术重难点、练习的方法等等,在视频呈现的细节上要考虑周全。在拍摄过程中,老师最好能亲自出镜,因为微课的价值体现就是提高“收视率”,而这能更多地吸引本校学生的“眼球”。但在视频中老师在语言的表达上,既要普通话标准又要做到谈吐自如,同时摄像机要具有收集声音的麦克风装置,这样才不至于声音失真;示范动作更要力争做到正确无瑕疵,同时拍摄时要多角度地展现动作的轨迹,因为这往往是一节体育微课的核心内容。由此可知,一节体育微课效果的优劣往往取决于视频拍摄的质量,而它需要一个技术团队的精心策划才能完美的呈现。

4.2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高

体育微课的各项素材准备好以后,就要对各项素材进行精细化或艺术的计算机处理。首先,对拍摄好的视频或网上下载的视频素材,需要进行筛选剪辑,并进行文字加注,如有必要,还要添置背景音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视频编辑软件,当前网络上可下载的有多种制作软件,例如,Corel Videostudio Pro Multilingual、爱剪辑、拍大师等。另外,还可以通过视频格式的转换来放慢视频的播放速度,从而放大动作的细节,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其次,要对所有的素材进行ppt制作。其中,对一些图片素材可用美图秀秀或图片转换器等软件进行编辑;或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和动画的制作。制作ppt时要力求背景素雅、文字简洁、图片及视频清晰。最后,要进行屏幕录制及制作。可以运用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进行录制,录制过程要注意分部录制以提高效率。录制完成后,要对视频声音的大小、插入视频效果等进行调整,最后生成FLV.和MP4.格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具备较高的专项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也是广大体育教师所欠缺的。

5体育教师主观因素

体育微课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它的制作必须是由体育教师来主导完成的。因此,体育教师的主观积极性及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微课的发展。职业学校以专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决定了体育课的价值在职业学校得不到完整的体现,体育教师的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容易产生职业懈怠。同时,体育教师也很少能得到学校教师的各种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专业素养得不到持续的提高。

5.1职业懈怠

教师在工作中出现职业懈怠现象,主要是因为对学校办学理念不理解而做出的消极反应。职业学校更是以专业发展为导向,技能大赛金牌数才是考量学校成绩的主要标准,专业课教师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体育教师只是学校的不可或缺的“标准配置”。体育教师大多曾经是学校竞技场上的尖子,是学校的体育明星,是广大师生目光的焦点。踏上工作以后,满腔热血碰到长期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形成强烈的反差,所以,往往更容易出现职业懈怠,工作热情下降。在面对学校信息化教育改革行程中,自然容易受到忽视,体育教师甚至会对微课这种形式持排斥或怀疑态度。其实,体育教师大都性格直爽,学校领导只要能够真正关心体育教师,并采用一些激励机制,就可以激发老师们的工作热情。

5.2职业培训、继续教育机会少

一名教师的成长,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才能开阔眼界,提高工作业务能力。目前,国家对于职业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视,教师有很多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但是,这些继续教育的机会往往轮不到体育教师,长此以往,体育教师的职业眼界、职业素养就很难得到提高。微课的信息化程度很高,而信息化发展是跳跃式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对于微课的认识以及了解微课的发展趋势,否则就很难跟上当前微课发展的节奏。

6结语

根据分析,当前职业学校体育微课的发展存在一些困惑。职业学校以专业发展为政策导向的现状导致了体育微课发展的资源匮乏,不能有效得到学校的资金保障及技术支持;体育微课制作存在技术瓶颈,其中,体育微课的视频拍摄难度大,后期制作也需要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因体育教师的工作较少能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主观上存在一定的职业懈怠,同时缺少能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职业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因此,职业学校体育微课要想有实质性的发展,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钻研体育微课的制作方法,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修养;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关心体育教师的成长,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信息化发展,培养学校体育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骨干,以点带面,营造学校体育学科的信息化氛围,体育微课的发展自然会有所起色。

参考文献:

[1]邱伯聪.体育微课的质性、制作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5(12):57-59.

[2]蔡志清.体育微课教学研究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8) :21-23.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3)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生态,甚至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以视频为主要d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育资源,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培养“核心素养”。有专家认为:核心素养是要在很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经历了非常多的教育事件,然后在一个孩子身上积淀下来的这种持久发生作用的品格和能力。这个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是影响孩子一生,并使其成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素养。

微课建设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微课建设这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在微课建设的过程中,应围绕培养“核心素养”的主旨,创新体制机制,用心做好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启动微课建设以来,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以教师论坛为平台,以校本教研为手段,构建教师团队,积极探索和创新校本教研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微课建设对于学校而言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资源、硬件及软件的运营维护、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环节,与学校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必须从培养核心素养的高度,以改革创新精神建立健全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只有摆脱了机制束缚,提高了教师素养,才能激发生长的活力,从而真正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

名师指路:2015年10月27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微课培训。无锡市电教馆主任支渝应邀前来作了《职业院校微课创作介绍》的专题讲座。培训围绕微课的结构组成、特点重点、模式、制作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还展示了往年获奖作品并进行点评。崇拜名师是教师的一种心理反应,渴望成功是教师的一种心理需求。要把这种心理需求变成教师的心理追求,需要学校对教师思想的激发和引导。

统筹协同:2016年2月20日,学校举行全校会议,会议重点谈了微课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建设,强调各部门要加强系统内部的整合,凝聚校内力量,减少内部阻力,将微课建设与“智慧校园”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力和水平,科学规范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和运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全校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试点引路:2015年11月,学校选派10位选手参加市级优秀微课资源评选,专家和选手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和研讨,对参赛作品脚本一一点评并作了针对性指导,在大家的努力下,选手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积极探索,培育典型,挖掘经验,面上推广,于2016年3月21日组织以“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为主题的全员培训。

主题沙龙:2016年6月2日,学校开展“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主题沙龙研讨活动。全校教学骨干教师参加活动,与会人员各自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实际操作经验,围绕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及功效、微课制作中内容的选取、微课制作的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微课建设应充分考虑“十分钟注意力”,精心设计,始终坚持“服务对象是学生”的原则,依托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平台,走“不会做―学会做―做好―做优”的发展之路,有效促进全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成立研究团队,搭建教师教育实践之梯

俗话说,“一个人可能走得很远,但是一群人一起走会走得更远”。只有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提高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

微课建设是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进行追问、思考、发现、变革,从传统的教师演变为一个学习者,最终与其他成员一起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在“主题沙龙”交流发言中,笔者将微课建设比喻成旅行。旅行的乐趣有时不是在于你找到了什么东西,而是在于你路过了怎样的风景,遇见了怎样的人,体验了怎样的生活。同样,在微课建设中,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微课的选题、微课教学设计和制作以及微课的应用,但我们不应忽视在这个过程中同伴的互助、资源的积累、硬件和软件的运用、细节的追问。

一次微课的建设就是一场人生的修行,你用眼睛看外界的五彩缤纷,也用心去回味你人生的绚烂多姿。你与你自以为的传统教育渐行渐远,且行且享受,回味、憧憬,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倾听不同的故事,经历不同的人生,成就不同的新故事。

微课建设,不仅要追求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创新,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聚焦学生的发展。微课不是为了适应课改而改变,而是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而改变,我们关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应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三、追寻管理艺术,引领教师自觉建设之路

曾记得有记者问艾森豪威尔将军领导千军万马的诀窍是什么。这位五星上将从口袋里摸出一根旧绒线放在办公桌上,然后用手捏起线头,沿着桌面慢慢拉动。“你看,如果我拉它,这根线就会跟我走遍天涯海角。”接着,艾森豪威尔改用手指推线头,绒线立刻蜷成杂乱无章的一堆。“可如果我推它,则只能越推越乱,整根绒线哪儿也去不了。这就是领导的艺术!”这个案例一方面传递了被领导者在“主动”与“被动”状态下的不同结果,另一方面说明了领导的艺术在于“示范引领”而不是“强迫命令”。

微课建设也是这样,成功的关键是引导教师自觉参与建设。制作微课程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让教师从身边小问题开始,想办法梳理、解决问题,并制成微课程。微课建设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教师间可以通过微课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教育不仅是“解惑”,更应是“解放”,知识不仅需要“学会”,更需要“会学”,教师和学生一样,他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成为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为此,学校颁布《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微课建设方案》,制订3~5年微课培训规划,后期再安排一系列的微课培训项目,让教师在微课学习、设计与制作、竞赛的过程中得到专业成长。

四、聚焦课堂教学,开启培养核心素养之门

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是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将其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因此课堂上应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给学生寻找适合的教育,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从而培养出有素养、个性化的学生。

例如,我们可以将制作的微课通过“锡山中等专业学校网站”和“锡山终身教育平台”,与教师或学生远程学习结合在一起,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己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在全校会议和例会上,我们通过教师论坛等形式播放微视频,引起教师思考;在教研活动中,微课又可以作为主题研修材料,组织教研组或课题活动;在家长会、班会课等场合播放制作的微课,让家长和学生更直观地领会主题。

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技术的结合体。所以,想要制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微课程,必须思考自己教学的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展现其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做恰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提升、完善。

在聚焦课堂教学时,我们分享骨干教师基于丰富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深厚理论积淀形成的素养,也分享年轻教师精美微课带来的清新;分享微课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突破,也分享微课中的合作创新。当然,更让我们欣喜的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团队已把微课加工成微电影,呈现动态思维,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解释抽象的知识,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使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

虽然有的微课案例并不完美,但它能激发师生的思考,引爆内部智慧,让他人看到更多的方法,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选择,它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带来的启发层出不穷,可以自主解决许多问题。

今后,在微课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正确认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观,进一步优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式,躬身前行、潜心研究,用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微课也终将体现在日常的、具体的“课程”中,落实在平常的、广大教师所实施的“课堂”上。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4)

“微”时代强势来袭。发微博、聊微信、看微电影、读微小说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主调。微视频也在教育的大课堂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优势,在“微”时代大潮的裹挟中,中小学体育教学也在酝酿着变革。正当我为如何研发“接地气”的体育“微课程”犯愁时,山东省威海市教研中心在文登区实验中学举行了“威海市初中体育教育名家工作室导师指导活动”,这让我受益匪浅。活动中,同仁们在体育教学中大胆尝试了“微课”,特别是《快速跑》一课中的微课程使用让我感触颇多。

一、微课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

看点一:在教学《快速跑》这节课时,上课前,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iPad播放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博尔特与其他选手比赛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如风一般的奔跑速度,并引出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优点呈现:

1.让学生领略世界上短跑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的风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播放顶级运动员的比赛,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项运动技能的渴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兴趣引领学习的方式。因为运动员的展示比体育老教师更专业、更出彩,能精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启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利用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陶冶学生的情操

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俗话来形容微课程再贴切不过了。微课程的设定要结合课堂的需要和学生的喜好,打破教条主义,开启学生观―思―研―学―练的授课模式。学习情境的创设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效的互动式教学又能带给他们全新的体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高级的教育。

3.实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微课”摆脱了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理念,立足“以生为本”。在“微课”的引领下,教师为学生学得愉悦而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而教,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而教。

4.让学生带着目标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课前的视频预习,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任由教师描绘。预习的超前性与独立性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

二、微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看点二:在教学《快速跑》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快速跑结束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观看世锦赛苏炳添与博尔特百米比赛视频,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联系实践,我们怎样才能和博尔特跑得一样快?

优点呈现:

1.知识点设计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人们常用“眼球效应”来形容醒目或轰动的效果,“微课”就巧妙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效应”,并且从立意到整合都极具现代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参与感,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奔跑的对比,找出影响跑速的主要原因

中小学生因为生理特点在学习上容易出现忽视细节的问题。在这节《快速跑》“微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步频和步长的对比镜头”,从细节上呈现出决定运动员跑速的两个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3.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微课”实现了“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进行高效学习,这种方法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使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微课的制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大上”的教学再创作

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我们结合实际教学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成了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反思与更新、交互与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微课的形式特点迎合了时展

今社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微课的传播变得十分轻松。同事之间好的教学经验方法的交流“分分钟”便可实现。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对教研团队的成长大有裨益。

3.微课制作方法简单,形式新颖

通过微课,教师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信息的整合和教学教法的分享。同时,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亲力亲为能提高自信心,增加成就感。

四、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反思及建议

体育课作为室外课,本身是具有局限性的,因而对“微课”在体育课堂上的运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我看来,可以从几个要点来研究体育“微课程”。

1.体育微课程应用的时间节点

体育“微课”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出现在每一个课堂节点。如在准备阶段,我们可以导入观赏性的视频,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或者在技能教学阶段,以提问思考的方式导入“微课”,培养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又或者在放松身心阶段导入瑜伽、德育等内容的“微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

2.体育微课程应用重点解决的问题

“微课”的优势是直观立体、细致明确。这种优势在体育技能教学中会被无限放大。在传统的技能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来完成。鉴于体育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动作示范规范性良莠不齐,必然会使部分学生无法抓住技能学习的要领,事倍功半。而且一部分老体育教师因身体原因,不可能每节课给学生做诸如背越式跳高等高难度动作。此时,“微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制作者可以通过资源信息的整合,将原本复杂的运动技能拆解成简单易学的模块,最后由学生完成模块的整合,达到技能熟练的目的。

3.体育微课程应用的不利因素

(1)电脑、iPad等设备不够普及是第一个不利因素

我们无法强求每个学校都能达到人手一iPad或者每个家庭都有上网设备。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较落后,“微课”的开展尤为困难。

(2)外堂课与“微课”的使用衔接上还有诸多困难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一节体育课拆分成室内“微课”和室外练习两部分,必然会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当然,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用室外互动式电子平板解决了这个问题。

(3)“微课”制作的培训和推广力度不足

暑期远程研修曾对“微课”的制作进行了一系列培训,使体育教师对“微课”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制作精良的体育“微课”对于大部分体育教师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这需要后期的继续培训和地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诚如诸多新生事物一样,“微课”也需要在时代的大潮大浪中经受洗礼。每一个淘沙者都在不停地摸索、探寻,只为寻到那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子。摒弃浮华,潜心钻研,让我们在“微时代”里做一个快乐的淘沙者。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5)

引 言

教育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教育的各要素也在悄然地发生改变(如表1所示)。步入信息时代,微课这种新兴教育媒体应时代而生,正掀起一股学习方式改变的热潮。

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见于美国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帮助大众在非正式场合普及化学知识,他将其设置为概述(General Introduction)、说明和解释(Expla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具体实例―生活中的化学(Specific Example ―The Chemistry of Life),并认为可以普及到其他领域(McGrew,1993)。1995年英国的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认为学生应当掌握核心概念(Key Points)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融合需求,并提出具体要求:演讲精炼,具备良好的逻辑结构并包含一定数量的例子[2]。2007 年春天,美国克罗拉多州落基山 “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尝试使用录屏软件录制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并将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上以帮助缺课的学生,学生在家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作业[3]。萨尔曼?可汗首先利用雅虎通、画图软件、手绘板等给表妹纳迪?I补习数学,后来改进方法,转为非实时方式――利用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上传教学视频进行辅导,紧接着可汗联合学校开展微视频教学实验,影响越来越大,创办可汗学院,得到谷歌、比尔盖茨等基金资助,从而将微课推向高潮。国内方面,广东佛山的胡铁生开展“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在国内首度提出了微课概念,内蒙古李玉平等围绕微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成效显著。

作为一名教育培训工作者,我观摩了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课例,发现不少教师对微课的使用存在误区,从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教师制作的微课作业来看,设计上也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运用道斯矩阵(SWOT矩阵)对微课内部的优势(S)、劣势(W),外部的机会(O)和威胁(T)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让一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微课,从而达到用之有道、用之有益的效果。

微课在中小学领域的SWOT分析

1. 微课的优势

(1)教学时间短,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不易产生认知疲劳。1996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约安?米登多夫和阿兰?卡利什的一项研究表明,上课开始3~5分钟后,学生才能静心回归课堂,并集中10~18分钟注意力,接下来就会分神,过段时间后,会再次集中,而且随着课堂实施的开展,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4]。微课将学习时间设置在10分钟以内,一般在5~8分钟左右,这正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2)教学容量小、主题突出、指向集中。基于问题和主题的学习,学生接触的知识点相对集中,不易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认知负担不重,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

(3)资源容量小,便于分享,方便学生学习。微视频一般只有几十兆以内,下载到终端设备和上传到网络平台都比较方便,便于学生随时随地采用多种设备进行学习。

(4)可以反复学习。微课破解了后进生上课跟不上节奏,理解不透彻的尴尬,可以随意点取资源或拖放进度条,反复学习,直到弄懂为止,这正是精熟学习法和掌握学习理论的关键所在。

(5)技术门槛低,便于上手。微视频可以采用录屏、手机拍摄、剪辑合成等多种形式制作,对硬件设备技术参数要求不高,软件操作比较简单,便于一线教师学习制作。

2. 微课的劣势

(1)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内容进行学习,之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被打破,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存在一定难度。

(2)微课使得教师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学生面对的是终端设备,教师不能面对面观察,学习的成效需建立在学生诚信和责任心的基础上,同时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获取帮助。

(3)知识点具体化,深度、广度不够。聚焦主题和问题的微课设计,受时间限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难免不能兼顾,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存在不能“吃饱”的现象,而且有的微课将知识点设计得过于形象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容易让学生形成视频依赖。微课以讲授为主,单向传递信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动态画面容易让学生形成阅读惰性,限制感觉体验,缺乏想象力,懒于思考和探究,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养成只看视频不看文本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5)对学生视力等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长期注视电子设备容易造成视力疲劳,引起近视,久坐不动,对处在正在发育期中的中小学生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学生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容易沉溺上瘾,难以区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从而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3. 微课的机遇

(1)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Web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信息的生产、传递和共享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硬件配置不断升高而价格更加亲民,软件操作日益简单,视频分享平台(如优酷、微信、QQ、免费在线交互平台等)免费向个人开放,移动互联网络随处可连,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人人可用,这些都为微课的存在提供了技术保障。

(2)政府各级层面的支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以及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微课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

(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高,步入信息社会,数字化素养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备素养。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技术素养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让教师们从理念到实践都得到了较好的引领,为微课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4. 微课的威胁

(1)教师对微课在教学中的本质和作用认识不足,微课应用存在误区。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承担着教学辅助的角色,一些教师用微视频代替讲课,美其名曰,让学生自主学习,无疑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

(2)教??对新事物存在心理排斥,对技术的自我效能感不强。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先前经验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认同感,先验知识不足的教师面对一个陌生的软件或应用,心理上的畏惧和排斥是不可避免的。

(3)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微课。一方面,一线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集各方压力于一身,制作微课这种额外劳动无疑增加老师工作量,让他们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对微课的深刻理解,设计不合理,制作粗糙,应用不合时宜。此外,微课如果是不成系统就难以发挥它的优势,一线中小学教师要制作成套的微课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4)来自社会和家长的阻力。当前,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社会对分数的认可度非常高,家长不希望学生过多地使用电子设备,担心学生不务正业,而且还伤害眼睛。

SWOT分析对中小学微课设计、开发和应用推广的启示

基于微课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增长型、多元型、扭转型、防御型等策略来促进微课良性发展[5]。

1. 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推动微课助学常态化

(1)在有政策鼓励、软硬件条件支持的情况下,中小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开展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和反思积累。成立以学科或备课组为单位的微课制作团队,交流技术、实施心得等,制作体系化微课,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释疑、课后查漏补缺。

(2)拓展应用渠道,如疑难诠释、试卷讲解、课题教研、才艺展示、德育宣传等。

(3)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作好宣传引导工作。

2. 扩充微课相关实用功能

当微课的劣势凸显的时候,应当设法克服自身缺陷,完善功能,实现功用最大化。

(1)设计知识图谱。利用思维导图和二维码工具,将微课整合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并在个人空间、班级主页或教室的宣传栏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有意识地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2)增加反馈和推送机制。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获取帮助,可以考虑增加视频回复功能,或充分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扩充交流渠道,同时还可以考虑运用Web挖掘技术,向学生智能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拓展知识面。

(3)设置学习适时提醒功能,及时提醒学生思考和休息。微课在知识逻辑结构呈现方面优势明显,然而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思维训练方面的劣势也曝露出来,学生长久地盯着电子屏幕,容易对视力造成伤害或沉溺于虚拟世界。综合以上问题,可以考虑设置学习实时提醒功能,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提醒他们及时活动休息或暂停播放,以便精心思考问题。

3. 培训与引导双管齐下

教师如果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没有用心专注于一件事情,是难以见到成效的。当教师技术素养不高,并对微课怀有抗拒心理,制作的微课水平低下,微课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理论和技术水平,在理论指引下才不会让教师顾此失彼,偏离教育的方向,技术素养是新形势下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自我效能感才会提升,才会有信心坚持下去。

(2)教学是一门艺术,用心才能出成果,学校层面采取适当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研究微课,并在家长会等合适场合引导教师关注教育,认识微课,也可以给家长推送与教育有关的微课。

4. 立足学情,有针对性地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有效结合,开展混合式学习

当教师对微课认识不足,技术素养达不到要求,设备和技术条件落后,向学生推送微课存在困难,让他们无法从视频中获益……诸如此类多种限制因素同时出现时,切忌跟风推广,教师应分析学情,立足课堂,适当地给学生分享微课,强化知识点,让学生尝试课后进行混合式学习。复习课中没学懂的知识点,让羞于提问或咨询老师也没有完全理解透彻的学生不至于过于尴尬而放弃学习,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137-02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家对于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始应用于教学教育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近些年新兴的微课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有效率。笔者基于微课教学的基础上,对微课资源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几个相关的设计制作技巧,现整理报道如下。

1 微课的特点

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时间一般为十分钟以内,同时还包括了与教学紧密相关的素材设计、课件、测试、反馈等具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共同的方式营造出主题式、半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1.1 时间短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学视频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通常情况下,微课教学的时间在5分钟至8分钟范围内,最长时间不宜超过十分钟。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教学具有一定的短时性。

1.2 内容少

微课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微课教学的问题比较集中,教学课堂的主题也相对突出,因此,微课教学的内容会较少。微课教学主要是为了突出教学的疑点内容、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微课的教学内容没有那么复杂繁多,反而精简量少。

1.3 容量小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微课资源的容量非常小。通常情况下,微课资源的总容量在10兆左右,其视频格式通常为flv格式、wmv格式以及rm格式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播放器流畅的播放微课资源。

2 微课资源设计制作技巧

“微课”在校本教研中的研究主要是解决教学中具体、简单、琐碎的问题,教学的目标准确、单一,教研活动主题突出。“微课”视频时长5~15分钟左右,短小精简,将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和教学方法准确、简单的记录下来,内容小巧精悍,学习者可以轻松在线浏览,学习起来简单,有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中。并且利用“微课”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能大大减少教师教学方案设计、自我反思和同行研讨的时间,缩短教研时间,提高教研效率。

2.1 注重选题方向

在选题缓解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微课教学的教学内容。换句话而言,就是需要明确微课教学的方向。只有明确微课教学的选题方向,才能够着手开始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如果微课教学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定,那么就极易在微课资源设计制作的环节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后续问题。如果微课教学的内容相对少,那么设计制作所得的微课资源播放时间也只有2分钟左右;如果微课教学内容涉及到历史、政治等方面的论点论题,那么设计制作所得的微课资源就会较长,由此来看,微课选题环节对于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在确定选题方向后,设计制作人员必须要遵从可操作性、准确性以及必要性原则进行设计制作;其次,需要根据选题方向,选择最恰当内容,并且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制作。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资源,其内容才会简单、移动,才能够将微课资源的存在价值提升到最高。除此之外,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还需要遵循微课的教学特点。

2.2 注重设计环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微课选题之后,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者必须针对微课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制作。如果在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过程中,一味的照本宣科,那么最终所得到的微课资源一定无法体现出微课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微课资源设计制作过程中,设计制作者需要从构建创设微课情境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微课课堂情境,来增加微课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思考积极性。将微妙的情境设计应用在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中,能够降低微课教学内容的枯燥性。虽然微课资源的播放时间不唱,但是同样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性。过于平淡无味,过于平铺直叙,就会使微课教学的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3 注重制作环节

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以微课资源作为载体,因此,微课资源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微课资源的制作会直接的影响到微课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微课资源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微课资源的制作过程中,不管是运用手机设备,还是运用专业的设备,都需要确保视频资源能够正常录制。在微课资源的录制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画面的清晰度,不能抖动,并且声音大小适宜。除了这些问题之外,制作者还需要耐心、反复的对微课资源进行审查,以确保微课资源录制的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格外注意微课资源的兼容性问题。制作者在制作微课资源的时候,微课资源不仅要在自己的设备上能够正常使用,还需要确保在不同的设备上能够正常使用。经过多次摸索和实践,我们发现输出时不要改变原有视频高宽比,否则会导致变形;不要提高分辨率和码率,否则体积变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微课”主要是学习模式以及创新而生的,必须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微课”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展。如何制作精致、针对性强的微课,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及时知识以及操作能力,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为此,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探索和学习,制作优质微课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从跟上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 基于百度文库的微课资源社区构建策略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5(2):73-78.

[2] 赵海涛,尹瑞新. 微课资源建设的常见问题及制作注意事项的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6-8.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7)

数学微课教研共同体的教研活动围绕“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做”(其中“做中学”是现代教育理论家杜威主张的观点)的模式,这是曲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对教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很有价值。我们的教研活动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真实性 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遇到实际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通过教研,制作出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视频。例如,我们一年级教学中笔算的写法,孩子们看到老师在微课中拿着尺子在划线的动作,就一个一个地跟着拿起尺子模仿,这个切实的做法,牵动学生动手实践的愿望。

实用性 围绕教学实际,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教师之间研讨,师生之间磨合,进行微课制作,作品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通过实际教学与具体操作的融合,让我们教研的根基更扎实,同时活动成员学会创作与分享、学会反思与修正,在交流中获得探究的惊喜和成长的快乐,同时,“探索”的魅力会在年轻教师身上引发不竭的动力。例如,有的班级学生多,像认识体积的授课,教师在讲台上做演示,会有一部分同学观看不全面,于是五年级教师韩晓雁就想到利用微课,提前制作好图形进行教学,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他们都观察得很仔细,没有一个“死角”,因此能够清楚地认识体积这一概念。

合作性 “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做”的实践宗旨,是教师之间共同讨论、共同思考的对话交流过程,始终以一个团队的力量面对出现的任何一个问题。例如,制作任何一个小微课,大家都齐心协力,进行专门教研。因此,凝结了集体智慧的微课,课堂效果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效性 微课作品内容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研讨交流后制作成的视频资料,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使用起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都很有实效。

共同体活动流程

“协同学习”中的“协同”有“合作”“协作”之意。并不是任务平均或成员同质为前提,而是以成员之间的异质性,活动的多样性为前提,由于成员的异质性会发现不同的内在知识建构模式,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并且支撑我们“协同学习”的环境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模式是“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做”,因此微课教研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优化,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形态。

学校活动小组,由笔者牵头,精心挑选了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数学骨干教师,一共10名教师组成微课教研“协同学习”小组。首先,召开全体成员动员会,进行分工,建立微信群,建立交流博客,各有任务,及时交流。其次,“选题试做”:年级组内教研,对本学段教材进行教研,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微课制作,梳理制作的原因,制作的方法以及设计的流程。再次,“同观共评”:全体成员分别对每个年级的微课进行微教研,发现“微亮点”,提出“微建议”,做出“微创新”。最后,“观课议课”:经过集体打磨的“微课”运用到课堂上,全体成员一起参与到“微课堂”,开展更深层次的“微教研”。在实践中思考自己制作的微课程,发现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到精益求精。

共同体活动达到的效果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它有以下特点:

第一,微课制作针对某一知识点,大约4至5分钟(一到四年级不超过4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5分钟),必须与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时间相匹配。

第二,实现“双师”教学的方式,成型的微课应用到课堂上,一方面,学生观看微课学习时,教师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或者在用微课教学时,学生遇到障碍,教师暂停视频,和学生一起互动讨论,把问题梳理清楚,再接着进行下去。我们学校班容量较大,教师组织操作课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课堂上教师采用边播放视频边个别指导,也是“双师”教学的一种模式。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儿童认知发展

1引言

“微课“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微课程“的概念,是指用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时长很短的教学内容。在国内佛山教育局最早推出”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线学习的最佳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10分钟左右,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太长。而微课模式恰恰迎合了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近几年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带动了”微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开始应用微课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多种内容和形式,在线视频、音频、文字、图像、PPT等资源多样化的微课形式恰好能够适用于小学语言教育的各种内容和环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必然能够为小学生短小精悍、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微课

2.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设计的时长约1分钟左右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微课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胡铁山教授最早提出“微课”的概念,并且近年提出了微课概念3.0版。他认为微课又称微型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将微课也称为微课程,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而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并不是微课程,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PPT等)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短小的、完整的教学活动。

2.2微课的特征

(1)时间短、内容少。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时长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左右为宜。该时间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自学效果。与传统的课堂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微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为了反映某个教学环节而设计的,其内容非常精简。

(2)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某个课题或某个知识点进行,主要针对难点或重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操作等课内外教学过程或者相关资源,因此主题非常突出,一个课程只有一个主题,都是具体的、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问题。

(3)资源类型多样化传播、使用方便。微课资源的呈现形式除了主要的在线视频形式,还有音频、动画、PPT等各种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在线方式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在线观摩教学案例,便于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这些流媒体格式形式出现的微课内容可以非常方便地下载到电脑终端或者当前流行的智能手机终端,可以实现移动学习,使用方便。

3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3.1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发现知识,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形式,满足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具体情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微课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将各种小学语文素材制作成PPT、音频或视频,不但能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还能够提供实际的使用情境,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

3.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按照年龄段分成四个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2-6、7岁是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凭借表象进行思维。6、7-11、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着眼于抽象概念,但仍然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11、12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存在持续时间短、易分散的特点,长时间的理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内容少的微课一方面短小精悍,正好满足了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微课每一个课程都有具体的主题和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能够调动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4.1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现状:

随着网络课堂的流行,佛山教育局在全国首创了“微课“在线学习模式,微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学师生熟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频率低。“微课“一词虽然出现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了解有限,大都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微课制作相关的培训。有的教师不了解微课更不会制作微课,更谈不上在课上和课下随时使用微课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了解微课及其制作流程,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也是偶尔在课堂上使用微课。

(2)微课在线学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少。目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还大都局限于课堂,教师仅仅是将微课作为一堂40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进行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不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左右,将课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8分钟左右的微课,更利于学生课下的在线学习。

(3)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资源还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资源更感兴趣,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资源还大都是比较传统的文字图片类做成的PPT。教师缺乏系统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制作的微课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要。

4.2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优势

(1)微课时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网络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并且更侧重于具体的形象认知。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某一考点或疑点,内容具体。并且微课时间一般在5-8分钟左右,适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2)微课资源形式多样,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各种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微课除了在线视频的主流格式以外,还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PPT等一系列的流媒体格式呈现,可以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微课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前使用,向学生们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课堂上穿插使用让学生们抓住重点与难点,还可以在课下使用为学生们解答疑疑点并进行师生互动。

4.3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启示

(1)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平板、手机能智能设备进行办公和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已暴漏出很多缺陷,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生的“学”。“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微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2)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整合“微课”资源。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不光是学校之间零互动,就连一个学校内部各个教师也是各自为政,按照自身教学的需求制作零散的“微课”资源,即浪费了资源又难以取得持续的学习效果。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安排教师参加正规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将各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微课设计和制作团队,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学纲统一制作各个阶段的微课资源。即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为师生提供持续的教与学过程。

(3)小学语文教育微课的主体应当有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主体参与。首先,学生自然是微课的主体,无论是课前微课,还是课中微课,或者是课后微课,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其次,教师当然也是微课的一个主体。除了课堂中师生互动,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教师都应当和学生互动,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最后,在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微课中,家长也应该是一个主体。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中,家长都要需要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陪着孩子一同学习的同时解答孩子的困惑。

5总结

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的涌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学习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微课“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为中心,5-8分钟左右的视频以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现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微课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拼音识字、阅读写作等各个学习环节,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系统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建立现代化教学的思想认识,提高制作微课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积极应用微课教学。

作者:彭作玲 单位:临沂北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9)

一、微课与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首创,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大纲的引导下,以“微教学”为主要驱动力,以课程重难点为中心,以师生高度互动教学为特征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等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图中上半部分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是教师提供的相对静态型的技术化资源;图中下半部分的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是微课在组织微课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智慧型资源。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微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重制作,轻内容

优质高效的微视频是高职院校微课建设的基础,教师要有较熟练的微视频制作技术微课教学资源的核心是“短小精准”的微视频,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地创建教学视频,但现阶段,大部分一线教师对于微课视频的制作并不能做到得心应手,通常制作一个十分钟左右的视频至少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有些老师反映说要花上三天的时间才能做出一个较精致的微视频。因此,教师的大部分精力被消耗在视频制作上,而分散了对于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

2.重建设,轻使用

微课作为区域教育资源的一个新趋势,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积累的阶段,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微课资源,在数量上相当可观,但是随着新的微课的不断开发与拓展,如何整合和利用已开发的微课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现实的问题。新的微课资源和老的微课资源大多相对孤立分散、互不相连。而且目前微微课主要应用于不同教师或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借鉴、观摩和学习,使用随意,缺乏理论和方法指导;由于微课的应用主要以教师为主,使用仅仅局限于教师之间,对学生的启迪和帮助不是很大,利用效率不够理想。因此,提高微课的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

3.重课内,轻课外

微课教学采用了多种的新媒体教学形式,如视频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图文并茂的内容直观形象。但如果仅仅使用其代替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反而因其缺乏互动而使得学生不愿思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学生不再注重内涵的理解,而更关注形式的欣赏和知识的记忆。因此,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进行微课视频的播放,不能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

三、完善“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1.形成专业的技术团队

要加工出画面清晰、音质优美的微视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加强自身信息化素养,提升视频拍摄、录制、剪辑与加工等技能;第二,由各高职院校提供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让教师快速掌握简便易用的视频制作技术;第三,由专业教师与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合作完成微课视频的创建:专业教师提供微课的教学主题、细化知识点、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并撰写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脚本,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则完成微课视频的拍摄、录制及视频的后期编辑与加工;第四,通常视频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微视频质量的高低,除了依赖微课制作者的视频编辑处理水平,还与硬件条件极为相关,建议由学校统一提供录制微课用的硬件设备或专用教室。

2.与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融合

“微课”教学模式属于多媒体教学的一部分,是传统多媒体教学的补充和发展,传统多媒体教学突出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微课”教学模式更多的侧重于课程重难点的专项解析和探讨,使课程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加强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建议“微课”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而是只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开发有针对性的“微课”片段。“微课”教学模式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引入翻转课堂

在微课学习之后,翻转课堂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学生在独立学习微课之后,以独立、协作或者集体学习的方式完成预设任务,并梳理问题和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课堂教学决策,通过教师的讲授或小组的讨论、协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及困惑。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交流的深度比传统课堂更为深入,学生暴露的问题也更彻底,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理解的反而更加透彻。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无论有多精彩,都与现场教学有一定的距离感,它缺少了面对面教学所具有的那种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和师生互动的氛围。微课教学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微课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前的知识回顾、课前预习及课中知识点的归纳与提炼,也可以在课程的结尾采用交互式的微课程来实现巩固学习知识的目的。

四、结语

在推进课改、落实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的大背景下,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渐被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所替代,新的教学方式更加着力于学生的发展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那么,微课的设计理念及制作形式也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微课教学是教学改革和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需求的产物,在传统的教学中,应将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从而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袁小红.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学,2011,(9)

[4]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

[5]李俊.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建设初探[J].科技视界,2013,(24)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103-03

1 前言

微课是指以多媒体为依托,以图形声像相结合的方式制作的教学短片。微课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新生教学事物,以其短小生动的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教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同样能够发挥其用武之地。化学是一门兼具知识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微课能够发挥其作用,将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所以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用途很大。

微课的运用是有技巧的,并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中播放一个教学短片,更重要的是要将微课和教学需要结合起来。精心地制作微课,适时地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并且重视对于微课的课后分享,以此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 微课的课前制作

微课的制作是运用微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好的微课课件才能够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微课运用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课课件制作得好不好。在微课的制作中,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精心制作出能够帮助教学效果改善与增强的微课课件。

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主题 高中化学中微课的运用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有趣的主题,从而能够让微课充分发挥作用。如在高中化学元素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元素的特性不同,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的时候常常会存在困难。教师可以设计“化学元素大家庭”这样的教学主题,通过微课动画展现的形式展示化学元素大家庭里每一个元素的特性,如活泼元素、懒惰元素,通过元素找朋友的方式展示出不同元素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反应。通过这样的教学主题,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不同化学元素之间的情况,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诸如此来的主题设计,都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师一定要在主题设计上花心思、动脑筋,从而设计出高质量的微课课件[1]。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贴近需要 在化学教学里,需要向学生讲解和传授的知识点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微课这种形式。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对于内容的选取一定要贴近教学的实际需要。一些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可能并不是很适合采用微课,这种就要通过板书讲解等其他形式向学生传授。而对于一些适合微课的内容,则可以通过微课进行传授。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舍,从而真正做出适合教学需要的课件。

如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候,很多学生可能搞不懂什么是氧化,什么是还原,以及中间发生的化学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以及氧化物、还原物的特点等。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的辅助展示,清楚地知道这些化学反应发生的全过程。

微课的形式要生动多样 微课取胜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图形声像等都可以作为微课的材料。在微课制作时,教师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化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展示出来。运用动画、音乐、沙画、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得微课课件有趣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整体兴趣。以元素特性为例,化学元素可以是一个个动画形象,其特性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示,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视频,这些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是微课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出奇制胜效果的保证[2]。

微课的长度要适当 在微课课件的制作中,要注意微课课件的长度,一般以5分钟左右为适宜。一节课45分钟,教师对微课课件的运用是插入环节,而不是主体环节,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展示都不应该过长或者过短,过长学生会疲惫,过短可能讲不清楚一个知识点。教师在微课课件的制作中,要既能够讲清楚一个知识点,又不会过长。微课的所有内容都应该是对教学有用的,对于一些单纯的只是好玩的东西要少之又少,只保留核心内容,从而增强微课课件的实际效果。

3 微课的课堂展示

微课课件的展示要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在重要的教学时机进行微课课件的展示,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合时宜的展示则往往事与愿违。微课课件展示一般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环节。

课程导入时展示 在新课程导入时,学生对于一些陌生的知识,常常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化学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可能会不懂。因此,在新课程导入的时候,采用微课这种直观的形式,能够较为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新知识,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且微课是一种较为活泼的形式,展示新内容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从而能够以较高的热情吸收新知识。再配合教师其后的讲解,新知识的导入便不再是教学中的问题。

重难点讲解时展示 在重难点讲解的时候,微课展示是强调重点、分解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微课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记住重点、理解难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重点需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对于这些重点,教师一遍遍地重复,学生可能会厌烦,也不见得能够接受和记住。利用微课这种形式,因为比较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识记[3]。

对于一些难点内容,由于化学的抽象性,教师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讲清楚。利用微课这种形式,能够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把需要大脑想象的抽象过程变为可以眼观耳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知识拓展时展示 化学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并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有时候还需要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一些延伸和拓展,而在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方面,微课又是一个好帮手。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师跟学生讲的时候可能无法表达清楚,但是微课却是能够讲清楚的一个好手段。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一些知识的延伸,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如在讲授一些著名科学发现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些著名的科学发现者,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这些科学家的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发掘科学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化学实验时展示 在进行一些化学实验的时候,由于课堂教室的空g局限性,可能后排的学生无法清楚地看到前排教师所进行的实验,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室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在大屏幕上播放实验过程,并且可以采用慢动作、反复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的过程以及其中的细节,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实验。还有一些化学实验由于具有危险性,比如可能会爆炸,在实验室里无法展示给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实验的结果,从而让他们牢记一些可能出现的危险,避免在自己做实验的时候发生。

直观展示要结合深度讲解 在微课的课堂展示中需要配合教师的讲解。微课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将课堂交给微课。微课是一种直观展示的形式,对于一些表象的或者抽象的东西能够很好地展示,但是对于一些深度的逻辑性的知识则展示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配合微课进行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思路。另外,在微课播放过程中,由于融入一些动画视频等形式,学生获得的信息比较多,有可能只是去注意这种形式上的好玩,而忽略了对于知识的提取。因此,对于哪些是核心知识,还需要教师进行强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强调,帮助学生明白核心知识并进行重点掌握。

4 微课的课后分享

微课课件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前制作、课堂展示,还应该体现在课后的分享和讨论。通过分享,让微课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通过讨论,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微课制作的要领。

网络分享 微课课件是教师精心制作的学习材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微课是一种电子媒介,电子媒介的特性之一就是便于复制和传播,因此,在微课的运用中除了教学课堂的展示,还要注重课后的分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大屏幕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课堂并不仅仅是微课课件的唯一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课后更多功能的发挥。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复制微课课件进行课下学习,也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电子邮箱、网络学习平台等渠道将微课课件进行传播和分享,从而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也让微课这种形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讨论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教师来讲,微课也是一种新鲜事物,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完善。因此,对于微课的使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后讨论,也可以在教师群体里发动一些教学技巧的交流和分析。如对于教师制作的微课课件,以及学习过程中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的讨论,让学生提出哪些是微课课件制作较好的地方,哪些是不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地方。通过征求学生的意见,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兴趣点以及兴奋点,在以后的课件制作过程中进行改进,更加迎合学生的口味和需求,更好地进行课件制作,切实增强课堂效果[4]。

5 结论

高中化学课程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氛围,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微课的运用中,最关键的在于科学地制作微课课件,要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主题,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贴近需要,微课的形式要生动多样,微课的长度要适当。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展示。微课主要运用于课程导入、重难点讲解、知识拓展等环节,在进行直观展示的同时要结合教学需要进行深入讲解。此外,还要重视微课的课后分享,通过网络分享的方式方便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微课中的一些教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讨论。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切实发挥微课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国林,林肃浩.构建高中化学微课“生态”系统:以“化学反应的方向”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0):3-6.

[2]张正伟.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注意的问题[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6(6):110.

[3]刘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139-140.

上一篇: 巴黎协议 下一篇: 五官实习护士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