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6:14

音乐调查报告

音乐调查报告篇(1)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可以通过其艺术感染力来渗透人们的心灵,在精神层次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心灵得到感化,思想受到教育。音乐能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高大学生智力、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更能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

1调查目的

为了能够清晰的了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剖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建议与意见,我们课题小组深入我校大学生当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我校(湘南学院)的全日制在校2010-2013级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问卷有效率为87.5%。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动向与当前大学生音乐素养研究现状,根据我校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问卷调查》。

3调查结果

3.1基本情况

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41.9%,大二占38.5%,大三占8.4%,大四占11.2%;专业抽样分布:医药占45.2%,理科占22.2%,工科占14.5%,人文占4.2%,社科占6.4%,其他7.5%。

3.2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

五线谱或简谱:222人(63.4%)的学生不会看五线谱或简谱,60人(17.1%)只能看懂简谱,68人(19.4%)都只懂一点点;

擅长乐器:267人(76.3%)的学生不擅长任何乐器,83人(23.7%)有擅长的乐器,其中擅长吉他的占67人(19.1%),其他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占16人(4.6%);

歌剧:310人(88.6%)的学生不能说出歌剧作品,36人(10.3%)能说出1-2部歌剧作品,4人(1.1%)能说出5部以上,其中,以《白毛女》、《图兰多》见多;

戏曲剧种:67人(19.1%)的学生不能说出一个戏曲剧种,281人(80.3%)能说出1-3个,2人(0.6%)能说出4个以上,其中大多数人熟知的为京剧、昆曲、黄梅戏;

音乐艺术形式:275人(78.6%)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73人(20.8%)能说出1-3种, 2人(0.6%)能说出4种以上,其中声乐、歌剧、戏曲出现度最高。

4调查分析

4.1音乐基础知识匮乏

当代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学生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普遍比较低,很多学生对著名歌剧、戏曲作品知之甚少;音乐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简单掌握一些相对容易的乐器,而对一些演奏技法难度较高的乐器基本不会。

在我国,由于长时间应试教育,很多高校将办校的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建校规模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而不是看重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上课内容主要以是乐理与音乐欣赏结合的欣赏课,课程设置较为零散无规则,彼此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和音乐素质的提升考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反而弱化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2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古典、民族音乐无人问津

调查显示,仅仅有2.9%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11.7%喜欢民族音乐,而流行和摇滚分别占有63.1%、18.0%的大比例。由于流行音乐具有很强娱乐性和大众性,歌词也多以爱情为主,比较贴近大学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与通俗易懂的歌词更是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它虽然没有培养审美情趣和深层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却可以激起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古典音乐具有深刻内涵,经历了时间的长久洗礼,是人类智慧结晶,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气质、思想深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有利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写照、风采特色的展现、文化的传承,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担当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的重任。

4.3大部分大学生了解音乐方式单一

音乐调查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J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140-03

一、调查初衷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本土母语音乐则是汉族音乐之外的重要音乐存在。从当前的相关情况看,汉族音乐因其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传承上占据着绝对优势,而各少数民族的本土母语音乐却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传承逐步断层,情感不断流失”的尴尬局面和严峻挑战。从音乐教育改革的大局思考,早在1995年12月广州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就提出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新理念,因此把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少数民族本土母语音乐传承的主要基地,在少数民族地区着力发展本土母语音乐教育,是推行这一新理念的具体实践。然而,这些少数民族本土母语音乐在当前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地位和课堂教学如何,为了了解相关情况,我们课题组以红河片区为例设计了本次问卷调查。

二、问卷分析

在此期间,我们先后对位于滇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的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传授本土母语音乐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问卷调查,按每校一份共发出问卷1217份,共回收问卷954份,回收率为78.4%。其中被调查的普通初级完中152所,占此类学校总数170所的89.4%;其中被调查的普通完小1065所,占此类学校总数1248所的85.3%。本次问卷调查得到了多数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下属校方的积极配合,整个调查过程具体、真实、细致。

下面我们就本次问卷调查所涉及的四个主要项目与主要目的以及问卷结果所显示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与总结。(方法采用:①百分比统计;②要点式归纳;③主题类摘要)

项目之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主要目的是了解祖国西南边疆滇南地区红河州13个县市10余个世居民族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配备状况。这是本次问卷调查的首要项目。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性别:①男②女

2.年龄层次:①18―35岁②36―60岁

3.民族:xx族

4.学历层次:①中专②大专③本科

5.参加工作时间:xx年xx月

6.红河州属地:xx县/市①普通自然村②乡镇所在地③县城或市区所在地

7.从教类别:①小教②中教

8.是否为专职音乐教师:①是②否

问卷结果显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第8小项,音乐教师为专职的仅占21.46%。这一状况表明,一方面音乐师资仍然普遍短缺,另一方面师资水平仍然停留在业余水平阶段。音乐教师在我国当前音乐教育改革“人的因素”中,首先要求“音乐教师专职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音乐教师专业化”。从问卷结果看,一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老问题――中小学音乐师资问题,确实亟待解决。

项目之二:“具体问题测试”――主要目的是通过对12个关键问题的描述与表达,深入了解红河州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传授本土母语音乐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也是本次问卷调查的核心项目。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你认为在红河州各中小学教唱本土民族的母语歌曲有必要吗?你对“红河本土母语音乐进课堂”有何看法?

问卷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的占88.42%,认为没有必要的占8.57%,认为可有可无的占3.01%。当谈及对“红河本土母语音乐进课堂”有何看法时,其回答十分多样,但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在中小学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小对自己家乡音乐的兴趣和了解家乡本土风情和民俗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爱家爱乡的本土情感和建设美好家园的本土气质;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红河民族文化大州建设总体方略的认识水平。

2.你目前能演唱几首红河本土民族歌曲?能用母语表演的都有哪几首?

问卷结果显示――毫无了解,一首都不会的占20%;基本了解,能演唱1―5首的占54.29%;较为了解,能演唱6―10首的占22.86%;非常了解,能演唱10首以上的占2.85%。当问及能否用母语演唱时,其比例9.36%令人担忧,母语音乐渐趋丢失已是事实。能用母语表演的曲目主要集中在《罗佐歌》、《酒歌》、《花山谣》、《勐拉情》、《金水河》、《梯噜噜》、《阿密策》、《家乡的一条河》等。

3.你觉得学生对红河本土母语音乐感兴趣吗?你认为用什么方式更易使学生接受?

问卷结果显示――直接表示感兴趣的占48.39%,直接表示不感兴趣的占19.26%,认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占11.43%,认为只有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占8.62%,认为学生兴趣需要从头培养的占5.87%,表示对学生兴趣不甚了解的占6.43%。在传授方式上①结合课堂与社会:建议开展热爱家乡、争唱家乡民歌的文体活动或民俗活动;建议教师带动学生积极有效地利用本土音乐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或校外采风。②结合方法和过程:建议课堂教学方法可用学生比较熟悉动听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旋律引导学习兴趣;建议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先介绍、再放音乐的方式更易使学生接受,首先讲述音乐背景,然后范唱领唱,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导入母语和舞蹈并教,让学生从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中领略本土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风貌;另有建议在唱法上通俗、民族和美声相结合,只要“尽其味,浓其情,不失风格”即为美。③结合感受和欣赏:音乐艺术首先是听觉艺术,是建立在听觉体验基础上的一种感受,而后激发人们去欣赏它,并最终主动学习它。既然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那么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就不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去学唱,而是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建议教授方式应该先有一个“作品聆听――美感认知――体验认可”的感受和欣赏的过程或者说是产生最初欲望与需求的过程。

4.你每学期在教学中能教唱几首红河本土民族歌曲?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问卷结果显示――能教唱一两首、两三首的占51.13%,能教唱三四首、四五首的占9.71%,表示对红河本土民族歌曲不熟悉而只能教现行教材中出现的占11.27%,表示没教过也不知道能教几首的占27.89%。最大的困难:①主观上唱不出古老而纯朴的那种风味且缺乏必需的教学资料,又没有人做具体的教学培训或指导;②主观上由于民族母语丧失的现实,教唱操作中的“不懂民族语言内涵或不甚了解”的语言障碍在所难免;③客观上受曲目本身音准节奏、速度力度、情绪情感以及色彩风格等难度影响的学生兴趣大打折扣;④客观上以学校看不到民族母语音乐的美育作用为主要特征的校方支持力度疲软。所有这些现实困难都将直接关系到本土母语音乐的传授过程能否顺利进行。

5.你觉得通过简单乐器进行红河本土母语音乐教学可行吗?你愿意或有条件使用的乐器是什么?

问卷结果显示――认为可行的占74.22%,认为不可行的占14.29%,表示要依情况而定的占11.49%。关于使用乐器方面:①愿意使用的乐器多为钢琴、手风琴和电子琴等教学较为常用且价格昂贵的键盘乐器;②有条件使用的乐器多为竹笛、葫芦丝等本地较为常见且价格低廉的吹管乐器;③无论是愿意使用或有条件使用什么乐器应视多方面因素而定,但最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教师反映学校什么乐器也没有。

6.对“原汁原味的土民歌”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两者,你觉得哪一种更容易被引入课堂教学?

问卷结果显示――有91.44%的人认为“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更容易被引入课堂教学;有7.37%的人认为“原汁原味的土民歌”更容易被引入课堂教学,尤其是幼儿园或小学;另有1.19%的人认为两者可以同时被引入课堂教学,关键要看作品是否经典。以上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原生态的本土母语音乐正处于严重被淡化的境地,是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母语音乐生存与发展的不利局面的主要障碍之一。

7.你希望哪些方面的音乐先引入课堂?用什么样的声音(美声、民族、通俗、土语)来表现会更美?

问卷结果显示――占86.55%的被调查者建议先引入课堂的音乐是“儿童歌曲”,占11.71%的被调查者建议先引入课堂的音乐是“风俗歌曲”,另建议先引入课堂的音乐是“其他方面音乐”的占1.74%。至于声音表现上回答不一:多数人认为不管哪一个作品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并不十分重要,关键要看是否符合作品本身的地域风格和情感特征,以及能否为大众所接受并喜闻乐见,这才是作品用声的真正标准。

8.若让你从“欣赏”与“教唱”两个角度进行红河本土母语音乐教学,你更侧重于哪一种?

问卷结果显示――侧重于“欣赏”教学的占86.34%,侧重于“教唱”教学的占4.72%,认为“欣赏可以与教唱交替教学”的占8.94%。这一比例说明多数人对红河州本土母语音乐并不精通,仅停留在不甚熟悉的“欣赏阶段”,与此同时也说明“欣赏资料”的物质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9.你觉得红河州各中小学音乐教师传授本土母语音乐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应有怎么样一个过程?

问卷结果显示――说法不一,仅作摘要。最大的意义:爱国爱乡、继承母语音乐文化、不忘自己的民族传统、弘扬本民族的人文精神等等。应有的过程:从欣赏到兴趣到学唱到热爱、从“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到“原汁原味的土民歌”、从“优秀作品”到“精良制作”到“审美体验”到“自觉传唱”、从“教学任务”到“积极响应”等等。

10.如果学生对传授红河本土母语音乐不感兴趣,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问卷结果显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归纳6点)

①缺乏足够的音乐教学资料和作品音响素材,教学秩序混乱、开课课时严重不足、考核无任何评价指标等因素,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对本土母语音乐的热情。

②教师本身没有教唱的能力,甚至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依然陈旧,根本无法解读本土母语音乐的风格特征和艺术美感。

③学校领导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对音乐教师教什么内容并不关心,上面的领导和下面的学生都把音乐课当成“走场课程”或“可有可无的副科”。

④尤其是教学器具需求无法解决,加上部分教师的歌声并不是那么优美动听,学生很难接受,也就很难热爱。

⑤学生在思想上越来越赶时髦,大多以喜欢流行歌曲为荣,没有足够的本土优秀作品就很难真正地把学生拉过来,发掘经典作品更显重要。

⑥有时更需要对本民族文化史的了解,不会讲母语的学生和老师越来越多,对自己本土的母语音乐文化也越来越淡薄。

11.你认为红河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没有必要增编一本“本土母语”性质的音乐教材?

问卷结果显示――占98.8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增编一本“本土母语”性质的音乐教材,另有占1.1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先下发一些讲义试用后再说。

12.你感觉自己在教授红河本土母语音乐时,可能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或障碍是什么?

问卷结果显示――可能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或障碍是:(归纳3点)

①教师本身缺乏教学能力,学生本身又缺乏学习兴趣。

②没有教材文本,没有教学器具,学校不关心本土母语音乐教学。

③母语本身发音吃力,作品风格内涵艰涩难懂,师生沟通困难。

项目之三:“思想动态预测”――主要目的是预测被调查对象思想动态上的倾向性,在进行红河本土母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主观态度和解决方法。这一问卷内容由于回答繁琐多样,仅粗略汇总如下:

1.最希望最高兴的是:①能让我做个专职的有专业素质的音乐教师;②学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供一定的教学器具;③教管部门能颁发一本充分反映本州地域特点和人文精神的乡土教材;④相关部门能提供一些民族史学、民俗风情、文化典籍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声像资料;⑤相关机构能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和教学指导;⑥通过教学实践摸索一套与本土音乐教育现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⑦以各种校内外活动为基础,广泛开展民俗民风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⑧社会媒体能和学校音乐教育积极有效地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本土母语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2.最担心最苦恼的是:①教师教学时因不了解作品的大意或背景而教错,从而丧失教学信心;②学生嫌弃本土母语音乐太土不流行,加之作品本身的各种难度致使学生不感兴趣;

③学校不能正确对待音乐教师,无法理解本土母语音乐的情感教育培养效能,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得不到切实的改善;④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母语语言能力和必需的文献音响资料支持。

项目之四:“相关问题聚焦”――主要目的是让被调查对象能够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有什么问什么,聚焦问题的个性特征,从而发现问题的共性所在,从全局上透析并权衡本土母语音乐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现状特征和问题所在。同样,这一问卷内容由于回答繁琐多样,仅粗略汇总如下:

1.想说――①如果真的要让“红河本土母语音乐进课堂”就必须先得有一本适合师生的个性教材和一定的学习环境及培训条件;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深入民间切实感受一下民俗风情或采集一些乡土歌谣;③如果能够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和理论认识,最好能根据本土风格创作各自的校歌。

2.想问――①不知道教管部门能否在较快的时间内组织编写发放有关本土母语音乐的教材,最好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培训和指导;②不知道学校基层能否在当前的形势下充分认识并理解本土母语音乐的人文价值和现实意义;③不知道我们所做的努力能否使本土母语音乐文化最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

三、突出问题

从红河本土母语音乐教育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看全局,“教师・教材・教法”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母语音乐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据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教科书(试用)”音乐教材相关分析数据显示,新编教材虽然收集了一些本土母语音乐,但其覆盖面较小,针对性有限,没有从实质上解决本地区或本地域教材的问题。与此相关,音乐教师的在校培养和职后培训,以及有关教法的提炼和研究还没有被列入议事日程,迫于当前形势亟需革新。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把“教师・教材・教法”这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解决了,本土母语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四、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值得思考:

1.师资现状:红河州中小学音乐师资仍普遍短缺,具备本土母语音乐从教能力的更为短缺。音乐教师的专职化和专业化程度很低,正是导致其开展具体教学过程中“民族语言不通,作品理解不透”的主要原因。

2.学生现状:作为本土人的一种自然意识,大多数学生对本土母语音乐比较感兴趣。但因其渐趋丢失的事实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兴趣在心理上经受着“作品聆听困难,美感认知模糊,体验认可受阻”的三重障碍。

3.客观因素:一方面是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不够,多数中小学严重缺乏必要的音响资料和教学设备,这些硬件设施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则是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教学的社会气氛有待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民俗民风建设。

音乐调查报告篇(3)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721(2012)02-0127-09

一、调查的起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速运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大量增加,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农民的“工人化”再就业,获得了比农村更多的收入,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但是,在这个大好的发展环境下,广大的农民工身后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亲或单亲长期在外务工而孩子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单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朋友或其他委托人照看,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家庭关爱、亲子关系疏远,再加上学校教育资源失衡、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性格特征,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对留守儿童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对社会而言也容易形成不稳定因素。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出现频率较高话题之一。2004年以来,有关学者和各类工作者,从多视角、多领域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见解和解决途径,甚至从理论高度、法制层面做了有益探索。学校教育和教学是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主要途径,对儿童身心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但是,目前少有从课程功能和教学效能方面进行具体实验研究的,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多数显得空洞和类同。

笔者2009年在做课题“鄂南农村音乐教育状况与发展对策”时,开始接触到“留守儿童”现象,通过与受访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交流发现有关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了运用“音乐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功能和教学手段,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思路,申报并获批了《城乡音乐教育现状比较及均衡发展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笔者认为,音乐课堂不仅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场所,同时也能成为安抚心灵的“保健中心”。我们把音乐课和音乐课外活动作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通过音乐帮助和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洼地”,建设“心灵开发区”。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教育中自觉地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充分运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引导,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基于以上想法,笔者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问题,对音乐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成长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身心状况,我们对受访学校留守儿童学生做了相关调查。我们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5 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从被调查的留守儿童性别和年龄结构来看,在所调查的185名留守儿童中,男童98名,占53% ,女童87名,占47%;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6岁,有60% 的儿童在6岁至12岁之间。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情况来看,97.3% 的留守儿童的监护是祖辈监护型,其中,88.9%的留守儿童监护人由爷爷奶奶承担,8.4%的监护人由外公外婆承担,2.7%的儿童无人监护,即父母双方均外出,儿童独自在家,可能偶尔会得到亲戚或者邻居的照料,但大部分时间是独立生活,属自我监护型。

(一)学习教育方面呈现的问题

1、学习动力不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教育缺乏父母直接有效的引导和监督,30%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过低;有10%留守儿童从自己的家长和周围的农村人的身上隐隐看出,学习没有什么用,因而没有学习动力。2、学习成绩不容乐观。40%留守儿童的成绩属于中等偏差,一些孩子因长期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和孤独感,导致上课注意力分散、听课效率低下,学业成绩不稳定。

(二)心理健康方面呈现的问题

1、缺乏心理支持导致自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在身边的支持,往往心理比较自卑和脆弱,30%孩子性格普遍较为内向。2、缺少关爱容易引起对抗。由于缺少父母关爱,60%学生容易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戒备和敌对的心理。20%留守儿童不愿意与同学或老师交流,逃避各种公共场合和活动,有的留守儿童甚至与监护人发生摩擦而产生隔阂,大约5%左右学生面对老师的管教会说:“我父母都不管,你管干嘛?”对老师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3、缺位管护导致薄情和任性。在外出务工的背景下,抚育孩子的责任全部转移到祖辈或亲朋好友身上。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了,子女对他们比较陌生,“父母”成了一个概念,导致薄情。因隔代育人或受托育人而产生溺爱宠娇,容易造成儿童任性。还因为祖辈或其他亲友的文化背景与阅历的差异,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思想观念,容易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强烈。

(三)青春期教育方面呈现的问题

由于社会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成为儿童的青春期发育的最重要阶段,儿童面临着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的不断变化,生理成熟期到来了,而心理却没能同时成熟。80%留守儿童面临青春期的苦恼,由于家庭教育功能缺位,学校的青春期教育薄弱,使得留守儿童在这一阶段往往无所适从。

(四)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呈现的问题

1、道德观念发生偏差。家长长期务工在外,对孩子都产生了强烈的愧疚感。“金钱+物质”就成了他们用来弥补孩子亲情缺失的最直接方式。有些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印象,就是那个经常打电话过问学习成绩,承诺发给奖赏的人。容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人生观,产生“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2、道德行为出现异常。据受访教师反映,大约有2%留守儿童缺乏起码的自我道德约束,未能建立起对他人的应有尊重,也未意识到其对社会应负的责任。由于长辈的溺爱宠娇,部分学生很不懂得尊重长辈,甚至认为那种疼爱是他们应得的。在道德行为方面, 6% 的留守儿童经常有违纪行为, 1.5%的有打架偷盗行为, 部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旷课逃学。

三、音乐教学活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调查分析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村基础教育近年来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大部分学校还只能做到“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体制上来解决或许还需要一段时期,因此探索非体制机制的解决方式和方法已经迫在眉睫。为了寻求非政策性、非体制性的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可行途径,笔者对咸宁市咸安区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点初期概况及调查问卷统计

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是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直属的农村重点学校,是咸安区留守儿童教育实验点。初中有22个班级,仅有1名专职音乐教师,另有3名兼职音乐教师。小学26个班,有1名专职音乐教师,4名兼职音乐教师,有1台电子琴,还有一些洋鼓洋号,用于大型活动。从该校课程表上看,每班每周安排有1节音乐课,但能否真正上音乐很难说。我们访问了该镇横沟小学校长陈清河①,他说,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缺乏音教设备和艺术类师资,教学供需比较紧张,“普九”时配备了一些器材,现在不是旧了就是坏了,艺术教师基本到不了农村。音乐教师吕志远②表示很想多开展一些音乐活动以满足孩子们热爱音乐、快乐学习的心愿,但心有余,力不足。以上状况与拙文《论音乐教育中的公平问题——以鄂南地区部分中小学为例》[2]的调研分析是一致的。

2010年6月在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我们向四个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发放了问卷,在每个年级中抽取了2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80份,作废卷0份。通过数据统计,主要结果如下:

在问及留守儿童们是否能够承受挫折的时候,15%选择了“不能”,59%选择了“有时”,28%选择了“完全可以”。

在问“你遇到困难或苦恼时,首先会想到谁?”中,有10 %选择了老师;27%选择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23 %选择了同学;32%选择了父母。

在问“你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中,36 %选择“读书升学”,27 %选择“有好老师、好成绩”,还有36%选择“和父母在一起快乐生活”。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中看出,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比较坦诚,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孤独、内向、说谎等心理问题,与老师平常掌握的情况总体相符;统计数据同时也显示留守儿童普遍都热爱音乐,喜欢音乐课,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这是我们感到欣慰的。被调查的学生大多数喜欢并信任音乐老师,使我们深感音乐教育者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二)实验概况

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均设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办”,已经在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音乐教学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两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办”有名有实,校长亲自任主任,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几位音乐老师都是留守儿童教育办的成员,由此可见该校的留守儿童教育有自己的特色。调研中我们与横沟小学校长陈清河、音乐教师吕志远,横沟中学音乐教师黄蓉③、酒方方④等进行了几次座谈,了解到该校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强调成绩,心理压力较大;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群体意识、合作意识较差;对他人防备怀疑,缺乏安全感等等。在该校的调查结果没有超出我所参阅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的分析,只是各项目的具体数据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应证了我国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也为提高本文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指导性奠定了实证基础。下面是音乐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活动的实验。

实验一:

形式:合唱队

年级:小学各年级

指导教师:吕志远

训练时间: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

训练内容:1、完成当天语、数作业,吕老师代替家长检查;2、合唱歌曲

吕志远老师经验总结:留守儿童不愿主动跟老师交流,但通过合唱队这个集体活动,对音乐老师有些亲善感。因为音乐老师给他们的是轻松愉快而不是学业和管教的压力。这些留守儿童在心中对她不设防,比较听她的话,也向她说一些内心的想法。因此,作为音乐老师她不但没有副科老师的自卑,相反更多感受到的是学生的信任和教育者的责任。根据她的经验,低年级的孩子们比较喜欢描写家庭温馨、色彩温暖的歌曲;五、六年级的孩子的感情开始复杂起来,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调节。在日常教学中,吕老师针对不同年级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备课,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侧重留守儿童,增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调减不适合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的教材内容,效果很好。

实验二:

形式:星星乐队

年级:初中各年级

指导教师:黄蓉

训练时间: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

训练内容:歌曲、小乐曲。(乐器:古筝、二胡、笛子、葫芦丝等)

黄蓉老师经验总结:音乐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积极有效的,留守儿童通过音乐课和参加乐队学习使一些性格内向、不遵守纪律但是又期待关注和表现自我的男生变得积极自信;使一些胆小内向的女生变得活泼可爱。有一部分男生课堂上经常捣乱不安分,原以为他们是故意影响课堂纪律,对此进行过严厉批评。后来通过观察交流发现,他们的“故意”源自他们渴望表现、渴望周围的人去认可他们,以至用“捣乱”来证明他们的存在,吸引老师和同学的“眼球”。把握这一心理特点,运用“动态生成”教学思想,在音乐活动中,表演乐器独奏,大胆的让他们有序有度地表现。针对部分女生胆小自卑,回答问题时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的情况,鼓励她们放开嗓门歌唱,对她们好的表现和进步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既全面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信心,既发挥了个性特征,有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实验三:

形式:留守儿童活动小组

年级:初中各年级

指导教师:酒方方

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

活动内容:唱歌比赛、野外郊游、音乐游戏、主题演讲等。

酒方方老师经验总结:作为音乐教师,身兼数职,负责学校团委、学生会工作,还要负责“留守儿童教育办”工作。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就是——音乐,把教学与教育融合为一体。近年来,该校以音乐活动为基本载体,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通过唱歌比赛、主题演讲,让留守儿童从学习中增强自信;通过野外郊游、音乐游戏让留守儿童从愉快中学会合作与信任。第二课堂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收到积极效果,这充分说明音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有积极作用的。

经过一年的音乐教育活动实验,我们在2011年6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表一、表二)。从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一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同样的对象、同样的问卷,调查结果却有了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感减弱,孤独、自卑、无助的心理状态好转,恐惧感基本消除,学生心态整体呈现阳光。

四、用音乐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几点经验

笔者认为音乐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特别是身心健康是有积极的影响和教育作用的。根据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音乐教育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五个基本作法:

(一)充分运用教材,寓情感教育于音乐之中

音乐教育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中培养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他可以使人的思想达到最高境界。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缺人照应、行为缺人管教、学习缺人辅导、感情缺人安抚”的“四缺”状态,一些留守儿童产生了“被抛弃感”,导致他们以稚嫩或扭曲的心灵去面对社会。音乐教师可以在歌曲的教学中,利用富有感情的歌词和旋律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爱父母、爱家乡、爱老师、爱同学,培养他们健康阳光的心态。例如:八年级欣赏课《回家》,教学中通过乐曲分析和情景再现,告诉学生“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再如七年级歌曲《在我们生日的时候》、九年级歌曲《儿行千里》,学生们学习时首先会想到父母。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可以拉近留守儿童和父母的心灵距离,教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主题组织教学,如《外婆的澎湖湾》、《父亲》、《母亲》,对中小学生的亲情教育非常合适。结合各地区风土人情、文化背景,选唱或欣赏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民调补充到教材中,培养乡情。如《乡间的小路》、《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热恋的故乡》;再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咸宁“名歌”《江南桂花香》、《温泉河》。选唱教材中的《校园的早晨》、《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相逢是首歌》、《幸福快车》,可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间的友爱情感。

实践证明,经常向留守儿童教唱一些积极向上、充满亲情的歌曲,能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亲情,用感情来点燃信心和希望的火炬,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发挥美育教化功能,在音乐中引导学生立德弘志

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科书,在不同的年龄段安排了一些具有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音乐材料。比如,爱国题材的《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我是中国人》、《让我们荡起双桨》;励志题材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红梅赞》、《我怎样长大》;树立理想题材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的未来不是梦》。在教唱这些歌曲的时候,要重点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相关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合理组织教学游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信任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论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时,特别强调“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认为“这种学习可能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善于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而优秀集体的显著特征恰恰就是成员之间能融洽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和教育价值,音乐课中的群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佳领域。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适当设置一些教学游戏,让学生们通过互助合作去完成,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和相互信任的意识,[3]找回自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音乐教材设计教学游戏,以同桌、同组或其他组织形式开展活动。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加强交往,体验互助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增强自信,发展互信,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如在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教学中,通过分析与聆听音乐让学生发挥音乐想像力,根据自己对音乐不同的理解,利用小组分角色的方法和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器乐小组:碰铃代表水声,三角铁代表水波中透明、柔和的月色,笛子代表宁静与安详,利用器乐重奏的形式表现了乐曲中“明月当空、渔舟泊岸”的意境。小品组:一家四口出海打渔,孩子撒网,父母划船,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及动作来表现乐曲中满怀喜悦、渔歌飞扬的画面。舞蹈小组表现“夕阳西下、渔舟晚归”。还有诗歌朗诵小组、图画展示小组、歌咏小组等,要求学生表演大胆,思维开阔,充满情趣。一堂看似枯燥单调的音乐欣赏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的美,锻炼了学生音乐表现的才能,而且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以加强。

(四)开拓音乐教育资源和空间,助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老师,而且其中不少是音乐老师,这充分体现音乐的力量。据中小学老师的教育经验,中小学4-9年级阶段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和疑惑是青春期生理和情感问题。在留守儿童教育,特别是女生的青春期教育问题上,女性班主任和音乐老师功不可没。青春期教育问题本不是音乐老师的职责,也不是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但是“协同教育” 是音乐老师的“课外作业”。音乐老师是学校最好、“最廉价”的“教育资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延伸了音乐课堂时间和空间,而且构建了助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平台。在实验点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喊“老师姐姐”、“老师妈妈”,让我深受感动。这正是音乐的魅力和音乐教师价值的体现。因此,我认为音乐课没有“上下课”,音乐老师没有“上下班”,完全可以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大显身手。

(五)加强音乐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和成就感

艺术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集体意识和成就感的重要途径和平台。[4]从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的调研来看,虽然这两所学校是农村学校,但是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横沟小学比较重视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设计和组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取得了预期教育效果。学校还把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每年举办“艺术节”或参加市区“学生艺术节”活动,年年都举行全校“文艺汇演”。每逢大型活动,学校邀请镇村和教育办干部、学生们邀请家长、亲戚朋友观看表演。从该校校长的介绍中,我真切感受到农村中小学在素质教育和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我认为农村中小学应该重视合唱队、小乐队和文艺汇演等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既是素质教育和留守儿童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公平的需要。它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活动本身的艺术性或场面效果,而是它的教育性和爱的传递与辐射!

五、结 论

留守儿童问题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通过对受访学校实验的调查,针对儿童心理状况有关指标制作了实验前后效果对比示意图(图1)。

从调查实验中看到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希望,摸索到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和教学思路、方法,从微观层面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通过实验调查,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不能期待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完善,从宏观上去彻底解决。但是完全可以从微观层面有所作为。即使有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环境,也需要广大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端正教育思想,从点滴做起,在细节中具体落实。2、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是儿童接受系统和正规教育的主阵地与主要途径,是实施“教书育人”的平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和教育目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督学机构应该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纳入教育评价或考核范畴。3、音乐教育对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教育、引导、锻炼功能,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如果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系统设计,由各科教师分工实施,留守儿童的身心状况会更健康。4、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差别很大,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因地制宜、以校为主、以人为本,在教育思想和具体教学措施制定上应体现科学性、灵活性、可持续性。

音乐教育对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实施影响还属于探索阶段,笔者期待通过本文,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中,为改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说明: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鄂南农村音乐教育状况与发展对策”(项目批准号:2011jyte145)。

附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音乐问题的调查问卷

1.你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吗?

A. 会 B.有时 C.不会

2.你会常常感到孤独吗?

A. 会 B.有时 C.不会

3.你现在由谁看护?

A.爷爷奶奶 B.外公外婆 C.亲戚或父母的朋友

4.你平时会做家务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5.你会因为自己是“留守儿童”而觉得自卑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6.你平时容易发怒急躁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7.你能够承受挫折吗?

A.不能 B.有时 C.完全可以

8.你会莫名的情绪低落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9.你常常感到恐惧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10.你会说谎吗?

A.常常 B.偶尔 C.不会

11.你会经常感到无助吗?

A.常常 B.偶尔 C.不会

12.你遇到困难或苦恼时,首先会想到谁?

A.父母 B.老师 C.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D.同学 E.听音乐

13.你喜欢音乐课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14.你平常喜欢唱歌和听音乐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15.你觉得音乐课能够给你带来快乐吗?

A.能 B.不能 C.没感觉

16.你喜欢你的音乐老师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17.你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唱歌和听音乐?

A.思念的时候 B.快乐的时候 C.空闲的时候 D.随便 E.其他

18.你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A.读书升学 B.有好老师、好成绩 C.和父母在一起快乐生活

注释:

①陈清河,男,46岁,小教高级,咸宁学院87届毕业,历任3所农村学校教师,先后担任过两所小学校长12年,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

②吕志远,女,28岁,咸宁学院音乐系2006届毕业,从事小学音乐教学5年。

③黄蓉,女,25岁,咸宁学院音乐系2008届毕业,从事中学音乐教学3年。

④酒方方,女,25岁,咸宁学院音乐系2008届毕业,从事中学音乐教学3年,横沟中学团总支、学生会指导教师,湖北省优秀支教生。

[参 考 文 献]

音乐调查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07-03

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通过对长春地区中学教师队伍进行调研,了解相关情况。调研采取调研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这次调研主要是弄清音乐教师队伍培训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市义务教育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一、调研教师情况概述

开展调研的依据主要是长春市教育局关于调研工作的要求,针对市内及外县初中音乐教师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调研针对的人员包括市、县中小学的普通音乐教师和骨干音乐教师,总计参与调研的人员共55人,调研期间共发放55份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50份。通过收回的问卷统计参与调研人员身份的比例,其中从事音乐教育15年或以上的人有43人,他们中绝大部分参与了全部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对培训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凭借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对于改进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参与调研的教师中,有15名县级音乐骨干教师,6名校级音乐骨干教师和29名普通音乐教师。调研涵盖了长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市县,各个层次的教师比例适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调研结果对大部分地区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调研过程总结

(一)调研分析结果

1. 近3年来培训的总体评价。培训的效果是调研问卷中很关心的问题,在询问大家对近3年来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开展情况的效果是,选择“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占到了56%,而有44%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一般”。可见,总体上大家对培训的效果还是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说明新教改的推行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工作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看到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说明教师们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效果上还有较大的期待。这也更加鼓励我们加大教改的推行力度,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让那些能够切实知道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能够迅速地进入课堂。在选择适宜的培训模式的问题中,选择“校本和集中多模式混合,逐步推广远程教育”的人数占了28%,略高于“集中与远程培训模式相结合”和“集中培训模式”,后两者的得票分别为22%和20%,排名较低的是“校本培训”和“远程教育”,分别为16%和14%。如此分散的选票说明了各种培训模式都有一定的长处,但没有哪一种能够成为绝对适宜的培训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琢磨。从趋势上看,大家对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还是比较认可,单一的培训模式难以获得高票数。

对培训的方式,大家倾向性比较突出,“名师带教”获得了36%的票数,“以赛代培”获得了34%的票数。这两个选择占到了70%,说明了教师对直接指导的培训方式比较认可,这种方式获得的借鉴性最多,实践性最强。其余选项“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选择的人数均不到10%。

2. 对新培训的期望。关于培训的教师方面,排名靠前的是“名家”、“教授”和“骨干教师”,分别占据了总票数的40%、28%和26%,而“教研员”和“进修教师”合计才占到了总数的6%。可见,教师们都对有着较高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名家、教授们的宝贵经验很渴求,而一般的进修教师和教研员的一线经验不够丰富,难以引起教师们的培训热情,这一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中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让教研员和进修教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对于培训的内容,教师的答案也层次分明。首先,“教学技能和教育经验”得到了总票数的48%,居各选项之首。说明了教师培训的侧重点应以实践经验和技能为主,切实将平时授课的宝贵经验通过培训的方式向大家推广。其次,“专业与科研能力”得到了32%的总票数,“教育学新知识”获得了12%,说明了教师对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还是有很大热情的,这也符合教改逐步深入、教师对新理论、新方法渴求的心理。最后,“教育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与“道德和素养”只得到了8%的选票,说明教育政策和法规以及自身道德素养没有被大家所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

对于教师都希望在什么时间进行培训的问题,“在学期中”得到了84%的选票,“在假期”得到了14%的票数,而“在双休日”只得到了2%的票数。说明了老师们对休息日进行的培训是不支持的,这反映了教师们希望可以享受到国家法定休息日的普遍想法。

(二)座谈环节

在上述座谈会的过程中,我们以“培训中遇到的障碍,培训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培训的规划”这一议题为中心,本着总结过去,放眼未来,为今后的培训工作确定方向和方法的目的,与教师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交流的结果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的老龄化问题。由于近年来整个国家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教师逐渐增多,特别是农村地区,50岁以上的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教师由于年龄原因,视力和记忆力都有所减退,精力也大不如前,他们对培训,特别是理论性比较强的或者是课程有特殊要求的培训(如远程培训)感觉比较困难。

2. 市区、外县发展不平衡。我市外县学校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每个班级的人数相对市区学校也较少,但是班级的数量并不少,所以外县学校音乐教师的授课量是比较大的,全天课时都有课的情况是很普遍的,所有的教学日都在课堂,所以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培训工作。甚至很多校本培训的交流活动也都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另外,农村教师的家一般也在本地,休息日有不少的家务事要做,所以比较难或不太愿意再抽出时间进行培训工作。

(三)培训问题总结

1. 培训认识上的问题。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领导认识的问题,二是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对培训问题重视不够会导致培训工作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不够,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足,从而既导致教师参加培训工作缺乏有力的保证。而教师认识不到位会导致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够。

2. 培训方法上的问题。以往培训的方法主要包括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几种。集中培训主要是采用作报告的形式,老师讲,大家听,往往大课的听众很多,成百上千人,接受培训的效果就不好。远程培训因为很难进行有效的监控,而且在农村的很多学校中还不具备大规模远程培训的条件,也有很多学校受到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培训的实际效果也打了折扣。而校本培训因为没有十分专业的引领,难以落到实处,经常成为了十分无味的读书本和照章写报告,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

3. 培训内容上的问题。培训内容以往主要是通过培训主讲人自上而下确定,教师们只是简单的接收,在后续的培训中虽然加入了调研问卷和信箱反馈等形式,但从结果看还是过于倾向于理论,在实践经验和具体方法的应用上还是略显单薄。

4. 培训有效性的问题。最后是对培训的有效性没有切实的考核机制,往往培训的效果只是通过回访或问卷的方式,简单了解,难以有效量化和客观评价。在培训之后,没有有效的继续跟进的措施,使培训课程结束变成了整个培训过程结束。教师有没有将培训内容消化吸收,有没有有效地指导授课实践,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问题如何进一步沟通解决。以上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以落实,以便逐步完善培训的有效性,把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四)未来培训的规划

1. 希望建立起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使老师们变被培训到爱培训,调动起教师本身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老师们感觉到培训的内容真正对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培训的过程能够得到帮助、鼓舞和实惠。

2. 教师对培训的内容有很强的期待。这里尤其是对那些有很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又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系的内容。能够把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到课堂细节,有意识的锻炼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使我们的培训切实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又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使他们的认识和能力与国内的名家名师接轨,甚至能够主动汲取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教学的优点,不断地完善自身,教学相长。

3. 希望使培训更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允许教师们自选培训方式,为教师们多提供到名校观摩进修的机会,拉近教师与名师的距离,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和渠道进行沟通。

4. 希望针对不同的受众,结合地域特点和他们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5. 希望加强培训者的队伍建设。主要是将名师资源编目汇总,不断优化填充,建立动态的名师培训资格名录和相应的激励措施,使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加大对学校层面校本培训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有机会多参与高水平的培训和授课工作,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迅速带回本校开花结果。

6. 希望加强县村级的远程培训服务平台。主要是充分运用高科技多带来的优势,让优势的资源和信息通过网络快速地进入广大的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给教师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使培训工作有效的开展。

(五)深入基地校听课

我们选择了两所基地校:长春市二道区53中学和长春市二道区108中学进行深入听课。按照学段紧跟授课教师每堂都去听,从中得取培训资料。教师希望能到各校区观摩,专业技能也希望有所提高,为自己的课堂增加色彩。

(六)音乐骨干教师技能大赛

通过开展长春地区骨干教师技能大赛,以赛促培,让更多的老师相互沟通了解,取长补短使我们能够掌握第一手培训材料,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质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教学。

三、对培训过程的几点建议

经过这次深入的调研,我们总结了以往在教师培训课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一步细致梳理了教师对未来培训课程的想法和愿望,并且仔细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教师们的实际困难,研究了未来培训课程中最急迫的需求和急需改善的重点问题。

1. 教师培训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在制度层面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方向和力度。既要保证培训工作对学校和教师的约束力,又要建立好相应的激励办法,使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逐步引导和加强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将教师培训工作的评估考核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内容之一,以便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2.设身处地从教师的实践出发,大力改革培训内容。在课程培训的过程中,教师们最经常向培训者提的问题是“请告诉我应该如何做?”但我们的培训者在培训时更多地讲诉了“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最后到了讲“怎么办”的时侯,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

3. 丰富培训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期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来看,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集中主要解决培训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研修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同时,要丰富培训的方式,如访谈课、名师讲堂、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使我们的培训模式更加多样化。

4. 以专兼结合的方式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首先,从经验丰富的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建立动态的名师培训资格名录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并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50学时的培训研修,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

最后,在未来的教师课程培训工作中要注重实际效果,即培训内容上要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实际作用,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推广和普及,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2,(5):18-22.

[4]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8).

音乐调查报告篇(5)

音乐考级是随着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反映出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和愿望。考级对社会艺术教育中的教与学都是一种检验,对普及社会艺术教育非常有益。以专业艺术院校的招生为例,近年来,考生水平逐年提高,以器乐演奏的表现最为明显。正如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教授所说:“这些年专业音乐院校考生质量明显上升,与考级的作用是分不开的。”音乐考级不仅仅是给音乐爱好者提供权威性的鉴定,更重要的是通过考级的形式,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工作。为了全面了解社会艺术考级的现状,笔者于2013年暑假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内容做了分析,以期促进考级工作更为顺利健康的发展。

一、社会调查实录

1.调查对象:安徽省艺校(1所)、音乐考级培训机构(2所)、考级人员、老师及家长等。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等。

3.调查实施过程:调查主要采取的是问卷的形式。先拟定问卷,对问卷进行审核并提出问题,确保问卷可行性。对音乐考级人员发放问卷,同时对一些老师和家长进行走访,寻求他们对社会考级的想法和意见。最后回收整理问卷,分析研究走访结果。

二、调查结果总结统计与分析

1.关于兴趣调查的结果,广大考生的社会音乐考级积极性较高。近些年,参加社会音乐考级的人数逐渐递增。调查显示,女生所占比例为56.48%,男生为43.52%。这可能是因为许多家长认为女生性格文静,学习音乐对女生气质的培养有益;而男生活泼好动,没有足够的耐性。入门时的枯燥会让男生提不起兴趣而放弃。但也有家长鼓励男生学习音乐,对此笔者也赞同。据有关专家分析男生更具有学习某种乐器的优势,例如钢琴,成年后手掌相对宽大的男性在表现力度方面更有利,因此男生学习钢琴更有发展潜力。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中也以男性居多,朗朗、李云迪、理查德・克莱德曼等等。因此一些传统观念并非永远正确,家长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只要孩子感兴趣,性别不应该成为阻碍的理由。

2.关于年龄调查的结果,不同年龄段比例及不同年龄段的考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如下表1:

(图表1)

(图表2)

(1)10岁以下和20岁以上考生所占比例比10-15岁的多,最少的是15-20岁考生,这个年龄段的考生正处高中,面对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所以他们精力都用在了文化课上;另外有些考生这时在准备艺考曲子,没有时间去考级,所以这个年龄段考级人数最少,占13.88%。

(2)10岁以下和20岁以上考生所占比例较高,这两个年龄段考生多处小学和大学,有较多空闲时间。小学生学业不太重,到了高年级才会紧张一点,而且现在的家长很重视从小对孩子的培养;而大学时期可以支配的时间相对最多,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培养爱好并丰富大学生活,因此这两个年龄段考级人数比例相对较高。

3.关于对音乐理解程度的调查,根据图表2得出结论:不同年龄段对音乐的理解不一样就会导致喜爱音乐的程度不一样。小孩子的认知活动相对较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音乐的理解只是靠第一感觉判断,觉得好听就喜欢,不好听就不喜欢。通过调查发现,10岁以下考生喜欢音乐的占84%,一般喜欢的占16%;10―15岁考生喜欢音乐的是一般喜欢的大约2倍,保持中立态度的占0.4%;15―20岁考生一般喜欢音乐的是喜欢的大约1.6倍,有0.5%的考生保持中立;20岁以上考生有60%喜欢音乐,38%不喜欢,有2%保持中立。由此可见,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致使对音乐的喜欢程度也各不相同。

4.关于学习音乐原因的调查,考级学生选择学习音乐的原因有以下四点:自己的兴趣爱好、遵从爸妈意愿、成为明星和目的不明确,所占比例分别为:60.19%、15.74%、13.89%、10.18%。由此可见,考级中大部分考生是自己感兴趣才选择学习音乐的;遵从爸妈意愿的考生所占比例不高,也许只是想应付爸妈才勉强学习,自己真的不感兴趣;想成为明星的考生要注意,因为通过考级取得的成绩跟成为演奏家或演唱家没有切实联系,有梦想固然是好,但也要切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好高骛远;还有一些目的不明确的考生要尽快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才有动力继续学习,在音乐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5.关于教师家长支持率的调查,在学习上,老师是良师益友,而家长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图表3)

(图表4)

由图表3可知:大部分教师和家长持支持态度,当然不排除一些不支持的老师和家长。

首先,文化课教师不支持的原因:

(1) 一些初高中文化课老师他们认为这个时期正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学生一定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争取考入重点高中或名牌大学,这样的人生才算完美。就算这是老师的用心良苦,但学生本身也面临着升学、竞争的压力,所以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是有必要。

(2)一些老师认为学习音乐浪费时间,不如好好学习。有的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其学生获得的荣誉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实,学习艺术与文化课并不冲突,只要安排合理,可以做到二者兼顾。

其次,家长支持的原因:

(1) 如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有些家长把自己年轻时未能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但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喜欢那再好不过,如果不喜欢,家长硬逼着,这样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的变化,甚至会耽误孩子的未来。不少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曾有几个孩子告诉我,他们非常喜欢音乐,希望每次考级都能通过,否则父母就会不开心,担心父母因生气不再爱自己。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听听他们的心声,勿让小小的心灵承受莫大压力。

(2)有些家长做法很好,因为他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孩子有兴趣,条件允许的家庭应该尽量满足。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一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会一直陪着,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还能对家长进行艺术熏陶。这样看来岂不是一举两得!

6.关于考级科目的调查,据不完全统计,社会上现已开设的考级科目达三四十种。通过调查,由图表4得出结论:考级中,钢琴和古筝受到广大考生青睐。被誉为“器乐之王”的钢琴,除给人高贵的感觉外,能让人在学习一些特殊的指法时很好地开发大脑智力。古筝在民乐中占较高地位,从最早的《高山流水》到现在的《春江花月夜》、《将军令》、《战台风》等,一直受到广大好评。那为什么钢琴比古筝更受欢迎呢?随着社会发展,部分国人有了崇洋的思想,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所以他们更愿意接受国外的东西。这只能说明他们不够了解中国文化。近年来,学习钢琴和古筝的热潮有增无减,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而且对开发智力、丰富课余生活也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乐器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它是一个全面的音乐教育过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热爱音乐。再通过考级给学生的阶段性学习做一个评估,在予以肯定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和不足,以激励学生进入下一个更深层次的学习。

三、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存在的问题

1.各考级单位自成体系,存在考级门类交叉,考级标准不统一等现象

由于考级单位自定教材和考级标准,如在一个考级单位四级没通过的考生,在另一个考级单位却通过了五级,这使得考级单位的信誉度大大降低。所以相关部门眼下当务之急不仅要监管各考级单位的运行,更重要是统一各考级单位的考级标准,以提高其信誉度。

2.艺术考级以“升学及特长生”为目的的人数占较大比例,不容忽视

目前许多学校拥有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出于学校艺术团队建设的需要,近些年来对“特长生”的招生有增无减。尽管考级成绩已不再与升学挂钩,但在招生中考级所获等级仍是录取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成为“特长生”就能进入理想学府等功利性目的就造成了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原因。对于这一点,走艺术之路的考生应该更有体会。

3.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健全复审机制,对考级单位无法有效监督管理

有关考级单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随意变更考级等级、提高收费标准等,已严重影响到广大考生的利益。在考级中,由于没有健全的复审机制,无法对考官进行判定,一些考生对评定结果提出异议时,投诉无门,合法权益难以维护。这种对考级单位和考官监督的漏洞,将继续严重扰乱考级秩序,影响各考级单位信誉,有损考级权威性。

四、推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尽快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依靠优秀培训机构,合理安排各考级单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艺术考级逐步的发展,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势在必行。切实规范考级工作,认真审查考级结果是基本要求,保护考生的合法利益是最终目的。据有关调查显示社会上许多艺术培训学校规模、店面设施、教学队伍不合要求,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安全保障。因此在鼓励艺术考级单位自办或配合其他单位协办的同时,以各大艺校为依托,合理布局和规划,这样既能体现考级单位的实力,有能提高考级单位的信誉度。

2.引进科学管理方法,鼓励考级单位走出去参与国内外艺术考级活动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合理利用一切资源。同样,各考级单位也应该与时俱进,合理引进科学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发展优势。为了与国际艺术接轨,各考级单位应充分了解社会最新资讯动态,利用掌握的资源,为广大考生提供更多展示平台,鼓励他们走出去参与国内外的考级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还能更好地传播艺术考级的魅力。

总之,艺术考级作为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的一条重要渠道,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切实了解掌握社会艺术考级情况,用平常心对待,不要为了证明它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争得面红耳赤。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艺术方面的才能,提高综合实力是作为一名现代化接班人和艺术传播者的必备能力。最后,我们还要善于运用艺术考级中的积极因素,推动民族音乐的教育,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华音乐文化,让中国的音乐文化之花开遍世界每个角落。

音乐调查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

Report of Guangxi Amateur Music Education Survey

ZHANG Li-ming

(Music Schoo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1)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也在积蓄力量,业余音乐教育经过多年的酝酿和不断的呼吁,终于在改革的高潮中出现,各种业余音乐培训、业余音乐教室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业余音乐教育在中国产生并迅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定位不准,导致了业余音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滞后。普及工作及纯技术训练很多,但是对教学本身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另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比如音乐教材严重缺乏,音乐教学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教学中追求技艺技巧,忽视了丰富的知识和更全面的能力;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也太少,未将音乐实践纳入整体课程中,“学生的学”得不到巩固等。

从现状来看,业余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不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工作在业余音乐教学一线的教师继续努力,总结经验,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确立业余音乐教学体系,以便促进业余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快速发展。

在业余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与需要。研究队伍相对薄弱,研究成果一般化,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差,使得业余音乐教学没有权威的理论作指导,使教学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业余教学理论体系,基本上按着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体系框架进行构建的。到目前,国内没有一本较权威的业余音乐教学专著。一些零散的成果只提供了一些线索和研究的要点,缺乏理论研究力度。

在国外,业余音乐教学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如日本就有YAMAHA、KAWAI、ROLAND三个庞大的普及性业余教育机构,由这三个庞大的教学体系组成了日本现今的音乐业余普及体系。这三个教育机构虽然有着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风格,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致的。都非常注重即兴演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他们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音乐作品改编及创作等方面都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研究。在师资方面,他们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培训班和资格认证考试来提高教师的水平。在学员教育方面,大体都是从三岁左右的幼儿抓起,通过系统教材的学习和考级、比赛和演奏会,音乐会等各种形式来提高学习者的音乐水平。近年来又形成了成人群体和老年群体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欣赏潮流。在日本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业余音乐教学体系。

一、广西自治区业余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准备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业余音乐教学的基本现状,促进我国业余音乐教学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笔者自编了《业余音乐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广西自治区业余音乐培训的学生、音乐教师进行了调查。同时,辅助运用访谈的方式以求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出业余音乐教学的实情,访谈对象包括学校领导和一些学生家长。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218份,其中小学生149人,中学生48人,高中生21人。有效音乐教师问卷47分,其中专职教师28人,兼职教师19人。上述调查对象来自全区三个市,参与调查的音乐教师均考虑了其学历,教龄等方面的平衡,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问卷的题目编制

1、学生与教师的基本情况:

年龄 性别 专业

2、学生家庭的基本状况:

父母文化程度 父母职业

家庭月收入

3、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究意是什么?业余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业余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又有哪些?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绕着我们,难以形成共识,而这些关于音乐教育观念层面上的问题无疑又是决定业余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

根据以上因素我设计了三个较有难度的问题,来调查人们对业余音乐教育的认识:

(1)业余音乐教育是什么?

(2)在您看来业余音乐教学的最主要价值是什么?

(3)您认为业余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观念的更新有一个过程,更新了的观念要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与实施与音乐教育观念更新完全同步是不科学的和不现实的。目前,我国的业余音乐教学实践水平究竟怎样,业余音乐教学的现状如何?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喜欢到业余音乐教学机构上音乐课吗?

(2)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什么?

(3)你不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什么?

5、长期以来,教学内容一直是引起各方面争议最多的问题,也是一直没有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争议往往又是局限于专家范围之内,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来听一听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意见。

(1)你喜欢老师教什么内容?你发现学生最爱听什么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3)假如在获得快乐和音乐知识技能两者之间,音乐课只能给你其中之一,那么,你的选择是:……

6、在业余音乐教学内容中,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线谱与简谱等也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与老师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你认为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

(2)你认为业余音乐教学应该学(教)简谱还是五线谱?

(3)民族民间音乐与外国音乐,您(学生)更喜欢哪一种?

7、关于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环境协调配合的问题,音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以及业余音乐教学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学生对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根据以上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你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得益于什么?

(2)您认为不利于业余音乐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表明,琴童的性别比例差别不大,男女各为98人和120人,女生捎多占55%,学生年龄几乎集中在3-12岁的范围之内,达80%其余都在15-25岁之间。并且普遍认为年龄小优势较大,幼儿思想较为单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可塑性强,注意力比较集中,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专注程度上都比成人有优势,所以在技术和基本功方面都比成人学琴更扎实。电子琴、钢琴这些都是学生的首选,同时,过去西洋乐器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改变,民乐成了新宠,并且民乐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

从调查中发现,来业余音乐培训机构学习音乐,并能够坚持常久学习的孩子,大多都是家境较为宽裕,家长学历层次较高,收入较好的。大多数家长一般是医生、商人、公务员、教师等有着稳定收入的人群,工人、个体不多。由此可见,家庭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不合理的,青年段教师过于集中。许多青年教师缺乏教学锻炼,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基本上都是广西自治区内几所老牌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省外高校毕业的所占为零。

3、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业余音乐教学的任务调查

关于“业余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对于“业余音乐教育性质的认识”,目前还没有达到高度的一致,但从总体上进,基本共识已经形成,这就是业余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面向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不是面对少数青少年的专业技术训练或特长教育。

对于“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和功能”,调查对象也同样有着较为一致的理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认为“业余音乐教学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条谋生之道。即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不在于一种职业上的准备,这一点与笔者对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的认识是完全吻合的。业余音乐教学具有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价值的观点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对于业余音乐教学的多方面价值,学生最为看重的是业余音乐教学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所表现出的价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对于业余音乐教学所应承担的任务,上述结果表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以及通过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两个方面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格外重视。把业余音乐教学的最主要任务确立为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而可以说,培养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是业余音乐教学基础的主要内涵,兴趣与爱好是基础中的基础。

4、业余音乐教学实践水平,业余音乐教学现状调查

在学生问卷中,我们首先问学生是否喜欢上音乐课?教师“你感觉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吗”?上述两方面的结果比较吻合,表明目前的确有约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而据另外的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5%以上的当代青少年都是音乐爱好者。这就说明,至少15%的音乐爱好者不喜欢上音乐课,也算不上是一个太大的比例数字,但音乐课竟然不受音乐爱好者的欢迎,这一现象本身却不能不算是一个奇异的现象,同时也是我们业余音乐教育者十分尴尬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又做了进一步调查。在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教的不好或教学水平低”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那么在教学上所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又有哪些呢?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在音乐课上最难以忍受的表现依次:①老师表情太严肃,动不动就批评学生;②老师照本宣科,只顾自己讲,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③老师敷衍了事,教学手段和内容单调陈旧。音乐本是最受人们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几乎所有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它,面对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自己的音乐课,应该做出深刻检讨的恐怕首先是教师,您在教学中是否也存在上述所提到的那些令学生难以忍受的问题。

在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因素中,还有一个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目前我们的教材也并不令人满意。教材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调查中,学生、教师比较一致的认为,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排列,教材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配套声像资料缺乏;②编排呆板,体现不出艺术的特点;③教材封闭,没有为师生留下自由创造和表现的余地;④乐理知识偏难。教材是音乐教学的媒介和依据,教材建设如果跟不上音乐教学发展的步伐,不能及时地反映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那么它必然严重阻碍音乐教学发展的进程。因此,对教材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特别应针对上述问题对现行教材及时进行充实和调整。

5、业余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调查

我们以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在业余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按照由大到小的重要程度排列,学生排列的顺序是:识谱知识、音乐技能、音乐观赏和音乐创作;教师排列的顺序是:识谱知识、音乐技能、音乐创作、音乐常识。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在这一个问题上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却都认为欣赏,识谱知识和音乐技能三者相比之下,在业余音乐教学中显得重要一些。我们从调查中,还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个别被认为较为重要的内容,在音乐课堂上却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内容。当学生被问及的最喜欢的内容是什么?51%的人说最喜欢欣赏,在教师中有60%的人发现学生最喜欢欣赏。而当被问及在音乐课上最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时,学生和教师的一致答案是“识谱知识”。为什么被认为较为重要内容的“识谱知识”却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内容呢?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检讨这个问题。首先,教师所采用的“识谱知识”这种关于知识技能教学的方法有可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模仿,缺少参与体验,孤立地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有悖于音乐教育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无论哪方面的教学都有意识地围绕着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来展开的。实际上,把掌握知识技能确立为音乐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剥夺了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感和畏惧心理是极其错误的。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习音乐知识技能,这一点从下面这个题目中就不难看出,在学生问卷中被问到:“假如在获得快乐和音乐知识技能两者之间,音乐课只能给您其中之一,那么您的选择是?”23%的学生选择了①,12%的学生选择了②,65%选择了③。这表明,学习与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本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需要。而现在却有这么多的学生不喜欢它,由此看来,如何正确认识知识技能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如何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业余音乐教学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在业余音乐教学中,关于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线谱与简谱等问题的调查

关于“您认为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还是赞同甚至力举把流行音乐和现代音乐纳入业余音乐教学内容的。在我国“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的口号一度叫得很响,不允许生活在当代社会的少年儿童,在课堂上接触当代的现代音乐,这种反映在音乐教学领域里的长官意识,显然违背了音乐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流行音乐确有良莠不齐的问题,有的作品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确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因此而全盘否定流行音乐,并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应该说,正是由于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的业余音乐教学才更需要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业余音乐教学究竟应该教简谱还是五线谱,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音乐教学领域的问题。从上表可见,在业余音乐教学中既学五线谱,又学简谱,是大部分学生所希望的,也是被大部分音乐教师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应该说,五线谱和简谱,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也都具有成为业余音乐教学内容的充足理由。而且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是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的,那种只重视五线谱,而轻视简谱的观念恐怕要彻底改变才能适应业余音乐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民族民间音乐与外国音乐的问题上,被调查对象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外国音乐的问题上,学生像喜欢本民族音乐一样,同样也喜欢外国音乐,对于这一点,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想当然甚至置之不理,教材编写者同样也应该对此给予充分考虑。

7、关于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协调配合的调查

业余音乐教育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有互补作用,共同构建成完整的社会音乐教育系统工程。然而,我们在做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的协调配合的调查中发现:45%的学生主要得益于业余音乐教学的环境熏陶,37%的学生得益于课外活动,只有18%的学生得益于学校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目前学校音乐教学闭关自守,漠视社会音乐环境影响的现象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我们不应该等闲视之。

在问及业余音乐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与教师基本都是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要求强烈。但笔者认为除了这几方面外,提高人们对业余音乐教学理论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业余音乐教学理论研究,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总之,透过问卷审视现状,业余音乐教学有喜有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业余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忧是一种喜中之忧,喜仍是业余音乐教学的主流。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业余音乐教学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对比之下,我们不应有丝毫的怀疑。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勇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我国业余音乐教学就能以全新姿态和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业余音乐教学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二、结论

业余音乐教育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成完整的社会音乐教育系统工程。业余音乐教学如何才能从现状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创业余音乐教学的新局面,笔者根据对业余音乐教育的调查,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业余音乐教学“绝不能完全套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模式”。音乐院校专业化模式的音乐训练,对于音乐技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会使一些孩子丰富想像力的种子萌芽在“专业化”模式中被“扼杀”。过于拔高、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会使琴童对音乐失去兴趣,超负荷单一的基本功训练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遗憾终生。“专业化”训练,既超出了业余音乐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了业余音乐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许多专业音乐知识和技巧是一个业余音乐学生无需掌握的。

2、业余音乐教学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少年儿童好玩,好动,好表现。根据这一心理特征,业余音乐教学一定要突出趣味性,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及时更换教学形式和方法,唱歌、念谱、弹琴穿行,使学员始终在游戏中学习。要让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打破按班级座次的形式,让学员在活动中学,把律动教学,歌舞表演等形式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琴童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

3、业余音乐教学要坚持“通过一件乐器的学习”而使业余音乐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了解音乐。音乐是一门底蕴非常深厚的文化。业余音乐教学要通过一件乐器的学习,使琴童喜欢音乐,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并能进一步地了解音乐,把琴童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懂艺术的“审美的人”。

4、业余音乐教学要做好教材的编辑工作,杜绝“拿来主义”。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内容依据,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基本材料。其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业余音乐教学的效果,业余音乐教学必须要编辑好适合业余音乐教学的教材,只有教材这一核心解决好了,业余音乐教学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5、业余音乐教学的方法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教学上采用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器乐、打击乐、作曲、即兴演奏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大课小课相结合,听、弹、读、唱相穿插,主科副科相补充,实践演出展才华。使学员在学习琴艺技巧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塑造优雅气质,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为小朋友考上好学校,名牌学校奠定基础。

6、业余音乐教学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业余音乐教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业余音乐教师是办好业余音乐教育,确保业余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必须花大力气建设一支强大的人员精干,结构合理,适应性强,专兼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以满足迅速发展的业余音乐教学的需要。

音乐调查报告篇(7)

一、音乐会的“开坛”“坐坛”“收坛”

(一)开坛(北高洛音乐会正月十三早上的开坛仪式)

在村内临时设灯棚、祭坛祭祀神灵,民间称“开坛”正月十三早八点,我们观看了整个开坛仪式:挂像――在前一日布置好的官房子和外面临时设置的后土灯棚内悬挂神像,棚外鸣放鞭炮;开坛――香头带领文坛人员在坛前烧香、磕头,武坛人员打法器套《开坛合息》;请神――文坛唱诵《迎神赞》、武坛打《长三牌》; 安神――文坛念《心经》、武坛打《长三牌》,结束。整个仪式持续四十分钟,只有音乐会人员参加。

(二)坐坛(北高洛音乐会正月十四下午的坐坛仪式)

乐社于坛场举行仪式并坐于棚内演奏音乐,民间称“坐坛”。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每日上午和晚上均“坐坛”。下面是北高洛正月十四下午“坐坛”仪式的过程:

正月十四下午两点十分,音乐会在官房子演奏坐坛、进香。两点半左右,村民们陆续前来,村民们在官房子外临时设立的神坛前跪拜磕头,并把带来的香自己点燃插在神像前的香炉中。村民们跪拜烧香后,都走进官房子,听一会儿音乐会的演奏,看一圈挂着的神像与碑文。音乐会从仪式开始到结束所演奏的曲目为:《三皈赞》《五善佛》《琵琶论》《金字经》《饿郎子》及打击乐《粉蝶大套》《七字板》。中间亦有间歇休息。近五点时,已无村民前来,五点十分,音乐会十四下午的坐坛仪式全部结束。

(三)收坛(南高洛音乐会正月十六晚的收坛仪式)

收坛就标志着整个春节期间仪式的结束。下面是南高洛音乐会正月十六晚的收坛仪式:

正月十六夜晚,音乐会会员糊了十二个“表”。“表”是用黄纸叠成的长方形诸神牌位,每个表上都贴有一片红纸,上面分别写着敕封二十四褚天、十殿阎君、四值工曹、财神土地、文殊菩萨、十大冥王、后土皇帝、玉皇大帝、天地三界十方万灵宰真、准提菩萨、地藏五菩萨之神位(所写的格式均为敕封……之神位)。然后将表放在坛桌上供,音乐会文武坛则轮番唱奏。九点钟以后,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前来官房子大院内的神坛前跪拜磕头,并把带来的香自己点燃插在神像前的香炉中。十点左右,人越来越多,村民们在十六晚上倾巢而出的烧香、逛灯棚行为,俗称“丢百病”。近午夜十二点左右(据村民们说,以前总是到夜里两点左右),开始点燃爆竹,文坛在坛前焚表,然后吹奏《三皈赞》,旁边有会员跟着唱诵,然后武坛在一旁打《长三牌》。最后全体会员在后土神像前轮流磕头,并摘下神像收坛,至此全套仪式结束。

不管是开坛、坐坛还是收坛仪式的过程中,我都深深地体会到了乡民们那种纯朴、真实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情,尽管这种感情的渲染是在浓厚的宗教背景下所进行的。

宗教是一种奇特的文化形态。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两种关系,是人对这两种关系的评价、态度和处理方式。宗教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农村,传统的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造成中国人的谋求对现实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而在南、北高洛,通过“音乐会”这一鼓吹乐社的活动与乡民们的祭祖崇神的结合,一方面,乡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都在与音乐相结合的活动中得到了一种高层次的升华。另一方面,“音乐会”在传承传统音乐的同时亦传承着村民们的。音乐与宗教的结合使我们触摸到了古朴的乐风、村民的祈祷,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老文化。

二、热闹、红火的“踩街、穿插”仪式

南北高洛的四个乐社(南高洛音乐会、南高洛南乐会、北高洛音乐会、北高洛南乐会)间的相互拜会,游村踩街,被村里人称为“穿插”。据说穿插时场面非常热闹,颇为壮观。正月十五,我有幸真实地感受了这种仪式的魅力。下面是整个仪式的过程。

南高洛音乐会在拜会前为其他三家乐社各备“拜帖”,也称“贴文”,分别为:

南高洛南乐会全体 谢 音乐会全体 同谢

北高洛村南乐会合会人 谢 南高洛村音乐会 同谢

北高洛村音乐会合会人 谢 南高洛村音乐会 同谢

上午踩街,整个过程如下:

9点钟左右,南高洛音乐会从官房子出发,一出院,开始演奏比较欢快的《翠花开》。

先到南高洛南乐会官房子,给南高洛南乐会“拜会”。

南高洛南乐会会员也会在官房子门前早早等候以“接会”,进门时,音乐会先行,南乐会随后跟进。北乐会会头会把拜帖呈现给南乐会会头,向神像敬香跪拜,会员相互揖礼,拜会拜年。并合吹《三皈赞》,完成仪式后,两家乐社会员拿起乐器一起出院,并一起吹打行进,所吹曲目是《小二番》,前往北高洛南乐会拜会,队伍次序是音乐会在前,南乐会在后。

北高洛南乐会已经在官房子前敲锣打鼓,演奏“接会”。在此处,三会的打击乐手在一起共同打一套打击乐《七字板》。后南高洛音乐会在北高洛南乐会的官房子前所搭的帆布棚(北高洛南乐会官房子前没有庭院,每年都在房子前用帆布打一个棚)里吹奏《琵琶论》、《对答平》、2个《饿郎子》、3个《撒网》,最后以《撼东山》收尾。同时,南高洛音乐会、南高洛南乐会的两个会头把拜帖呈现给北高洛南乐会的会头,并进入官房子为北高洛南乐会的神像“白衣观音”敬香跪拜。两家南乐会的会员在一边相互敬烟拜年。

三会一起,前往北高洛音乐会拜会。次序是:南高洛音乐会、南高洛南乐会、北高洛南乐会。北高洛音乐会的会员已在官房子前沿路站成一排,敲锣打鼓,以示“接会”。此时,南高洛北乐会在官房子前吹《前神佛》,又与南高洛南乐会合奏《三皈赞》。后南高洛南乐会会员在官房子前的一排案桌前坐下(北高洛的官房子无院子),先后吹奏《朝天子》《五富荣》。而前来的三家乐社的会头,把拜帖呈现给北高洛音乐会的会头,并在其引导下,进入官房子为北高洛音乐会的后土神像敬香跪拜。其他会员在一边相互敬烟拜年。最后,南高洛南乐会会员退出座位,南、北高洛音乐会会员入座,以其吹奏《普庵咒》。

四会相集,一起绕村“踩街”。次序是:南高洛音乐会、北高洛音乐会、北高洛南乐会、南高洛南乐会。各家乐社“行乐”的顺序是:云锣、管子、笙、笛子、鼓、铛、铙、钹。这是春节仪式中最为壮观的一幕:四会汇聚,鱼贯而行,笙管绕梁,锣鼓弊空。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驻足围观。

一起走回南高洛音乐会官房子。待四会会员走近官房子时,早一步回来等待在门口的会员开始点燃鞭炮。鞭炮声声,与乐声交应,把节日气氛渲染得红火淋漓。而此时,官房子的庭院中的一长溜桌案上已摆满香烟、茶水。三家客会的会头,在南高洛音乐会会头的引导下,进入官房子向神像敬神拜跪。院落中,南、北音乐会共吹《金子经》《五声佛》小曲。南、北高洛的南乐会会员则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十三不亲》等流行歌曲。其后,音乐会会员再次在院子中燃放鞭炮,刹那间,笙管齐鸣,鞭炮齐放,村民拥庭,异常热闹红火。这段时间约持续15分钟。

中午12点,仪式完成。各会会员相互告别。南高洛音乐会集体吃会饭。

其实,这种春节仪式也是加强个人与个人、家庭与家庭及全体乡民与社区之间紧密联系的手段。中国人生活中根植于农耕节气性的周期性仪式,而由音乐会这一社团在特殊时期举行了旨在团结成员的仪式。音乐会在活动场地聚集,弘扬出和睦精神。乐社将消极的禳灾祭奠转化为积极的邀福祈祥。习俗是凌驾于构成习俗的个体之上的社会性制约力,它迫使乡民参与并在其间的艺术娱乐中体验着仪式诱发的社会精神。

三、乐社的传承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组北高洛音乐会会员的基本情况:常参加演出的16名会员中,70岁以上3人,60―70岁之间5人,50―60岁之间5人,40―50岁之间2人,30―40岁之间有1人。可以看出,音乐会的主要成员都年龄偏大,30岁以下更是无人。这不由得使我们担忧乐社的后继无人及其生存前景、传承的问题。通过同李俊兰、阎富才等老乐师们的交流,我感受出了他们也普遍对音乐会的前景表现出相当的担忧。据他们介绍,现今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大愿意学,很多都外出打工挣钱。同时,现今“音乐会”的乐师们普遍年龄较高,大部分在50岁以上,年轻的寥寥无几,北高洛音乐会最年轻的阎文山师傅也已32岁了。随着老乐师们逐渐退出舞台,音乐会今后何以传承?音乐会的生存前景何在?

这是一个很现实和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大潮下,在我们长期以西方专业音乐模式作为主流音乐学习的背景下,这种存活在民间的、没有或很少受到西方音乐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并不很受关注。当然,近年来许多知名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家也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但说到底,这些都是外部的因素。面对无人愿学、无人继承的局面,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保护、扶持这一浓缩着中国古老而优秀文化的乐社?

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繁盛、衰落的过程,而其繁盛与衰落都必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能说在现今的社会背景下,音乐会面临着衰亡。但现今的市场经济大潮还是对音乐会的传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当然,一种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没有消失的艺术,一定有其功能性方面的继承,才会不消失而继续存在。所以,我们与其坐在那里不断地担忧音乐会的前景,不如积极地去汲取其中的宝贵文化精髓应用于现今。而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即使音乐会这种艺术形式在将来逐渐衰落,其中的中国传统音乐的有益成果也已被我们有效地传承着,我们仍能从其他的艺术形式中窥见“音乐会”音乐的精华。

四、几点随想

在一次与北高洛音乐会最年轻的乐师闫文山师傅的交谈中,他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对音乐的探求意识。他说:“其实,我就是一杆乐器,只能吹吹打打,我很想了解更多你们在学校学习的音乐知识。”面对这样的话语,我在思索:音乐可以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的人联结在一起,但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找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点呢?怎样使传统的音乐精华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既保持古色古香又能适应现今社会大潮呢?

在一次与年近八旬的闫富才老师的交谈中,他流露出了想在合适的时候自己创作出一些“音乐会”演奏曲谱的打算。这可真是一个大胆而又创新的想法。要知道现今流传的谱子都是未经加工、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的,并且从未有人创作过新谱。面对闫老先生的这种想法,我们该作何思考呢?

从南、北高洛村几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对“音乐会”知之甚少,也不太感兴趣,仅仅知道就是发葬时能派上用场。他们都觉得如果学习这个也挣不到钱,不如干些别的事。这也就不难理解老乐师们对“音乐会”前景的担忧了。“音乐会”的前景究竟何在呢?

虽然这些问题在前文中已有部分论述,但当我真正亲闻这些淳朴的乐师们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担忧时,我更感到了一份责任。的确,处在社会日益繁荣又变化万千背景下的当下的民族音乐研究者们和政府决策部门都应该更加积极地审视、冷静地去思考,群策群力、共商大计,进一步挖掘并积极地汲取传统音乐中的精髓,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的保护、传承力度,为传统音乐的有效传承、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增砖添瓦。

五、结语

“音乐会”这一乐社形式及其所包含的方方面面无不蕴藏着中国传统音乐之精髓,我们应该不断深入地去探究、汲取、升华、传承其中的精华,这无论对自己的学习研究还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都是很有深远和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高洛古乐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不断探究、汲取、发扬其精华,吾辈任重而道远。

音乐调查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58-02

一、绪论

1.选题依据。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承担起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院系设置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医药学院、水产学院、基础教学中心音乐表演专业等。但艺术类学生掌握的民族音乐知识较普通专业相对丰富,因此本次调查以非艺术类学生为对象,开展音乐知识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其中学阶段接受的音乐教育情况。

2.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行此项调查问卷,首先了解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在掌握文化课知识的同时是否具备基础的民族音乐知识?从而引发对当代大学生音乐教育的思考。其次为提高高校及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是培养高尚的情趣以及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学习音乐基本知识可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3.研究方法。①查阅资料。首先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当代大学生音乐知识层面以及高校音乐教育的现况,为调查研究做铺垫。②问卷调查。通过特别设计的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做自填式回答,收集笔答资料。③抽样调查。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作为调查的样本。④对比分析。通过收回的问卷进行分析,不同题目进行对比统计,从而得出结论。

4.调查对象: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

5.调查时间:2015年5月。

6.调查方式:通过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7.创新之处。①作为中国海洋大学音乐类调查问卷,以鱼山校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为基础,排除了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了鱼山校区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确保调查人群更为全面和有参考价值。②可以丰富我校音乐类问卷调查,为其他更深层次的音乐类研究提供基础。

二、正文

1.根据调查统计,接受调查的54人中,有43人更了解民族器乐,占总人数的79.63%;11人更为了解民族声乐,占总人数的20.37%。

2.对于所在的高中音乐课中涉及民族音乐的知识情况,28人选择“一般”,占总人数的51.85%;17人选择“几乎没有”,占总人数的31.48%;选择“经常”和“总是”的人数分别为7人和2人,占总人数的12.96%和3.70%。由此可见,高中阶段受访人群接受民族音乐知识的情况相对薄弱。

3.本科期间接受民族音乐知识的情况,28人选择“几乎没有”,占总人数的51.85%;22人选择“一般”,占40.74%;只有3人和1人选择“经常”和“总是”,分别占总人数的5.56%和1.85%;

在接下来的民族音乐常识题中,大部分受访者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

在选择属于我国新疆地区的民歌中,90.74%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在选择《阿里郎》是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歌的题目中,44人选择了正确答案“朝鲜族”,占总人数的81.48%;4人和6人选择了“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分别占总人数的7.41%和11.11%。

在选择二胡作品的题目中,42人选择了正确答案《赛马》,占总人数的77.78%;各有6人选择了古琴作品《高山流水》和琵琶作品《十面埋伏》,各占总人数的11.11%。

在选择吹奏形式的乐器中,52人选择了正确答案“笛子”,占总人数的96.30%;各有1人选择了“古筝”和“琵琶”,各占总人数的1.85%。

在选择属于蒙古族民歌伴奏乐器的题目中,53人选择了正确答案“马头琴”,占总人数的98.15%;只有1人选择了“二胡”,占总人数的1.85%,此题成为正确率最高的题目之一。

在考察二胡名家华彦钧(阿炳)代表作的题目中,同样有53人选择了正确答案《二泉映月》,只有1人选错,正确率高达98.15%。

在选择我国民族乐器琵琶的图片题中,52人选择了正确的琵琶图例,占总人数的96.30%;各有1人选择了二胡和中阮的图示,各占1.85%。

在选择作曲家王洛宾先生作品中较为熟悉的歌曲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掀起了你的盖头来》最被受访者所熟知,各有41人选择;36人选择了《康定情歌》。此外,各有26人选择了《达坂城的姑娘》和《青春舞曲》;有24人选择了《半个月亮爬上来》。

在“如果有机会,您会选择学习下列哪种或哪些民族乐器?”的题目中,古筝最受受访者喜爱,有20人选择。此外,古琴、笛子、二胡和琵琶也得到了较高的呼声,分别有18人、17人、12人和11人选择愿意学习这些乐器。

在受访人最熟悉的三种民族乐器中,二胡、琵琶和古筝是最为熟悉的三类乐器,分别有28人、26人和25人填写了这三类乐器。

受访者最熟悉的三首民歌分别为《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康定情歌》和《在那遥远的地方》。

三、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受访者有着一定的民族音乐常识,对于常见的民族乐器以及民族歌曲都有一定的了解且对民族乐器的了解高于民族声乐。高中和本科时期对于民族音乐知识的接触相对较少。对于冷门的民族乐器与民族歌曲并没有较高的兴趣。基于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1.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应提高对民族音乐知识的普及。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限选课的标准。此外,还可以鼓励社团进行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音乐调查报告篇(9)

一、前言

对于长期习惯于“逻辑思维的”理工院校大学生而言,实施音乐素质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提高艺术品位,更能增强他们的艺术想象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特殊意义。针对此况,本文作者欲通过对武汉地区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弄清艺术类课程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情况,使正在不断前进和发展中的武汉地区理工科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现状能引起教育界和社会更多的关注、重视,给理工科的艺术教育、教学诸多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国家今后制定有关理工科的艺术课程、课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使青年学生学会用艺术的思维发展自身的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受到良好的、全面系统的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既有本专业知识又有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做基础。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选取了国家教育部属直属211工程的武汉理工大学、省属一类本科的武汉科技大学,省属二类一的武汉工业学院以及职校类的武汉职业技术学校等四所理工类高校,分别采用了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一般情况(艺术教育管理、艺术师资、课程设置、课外艺术活动、设施与设备、经费以及艺术特长生招生等进行的调查);集体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选修过音乐课程学生的音乐素质现状以及对现有音乐选修课程的满意度(学生大学前期接受音乐教育的基础、家庭音乐环境、学习音乐的动机、兴趣、热情、毅力、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等方面进行的调查);走访、谈话、座谈等形式对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等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态度(对目前学校艺术教育情况的了解、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评价、艺术教育在学校、理工科院校中应处的地位以及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建议或意见)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的调查与了解。

三、调查与分析

(一)、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一般情况

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一般情况是 “硬件”方面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保障,包括了音乐艺术教育管理、艺术师资、课程设置、课外艺术活动、设施与设备、经费以及艺术特长生招生等7个方面。通过对4所学校的调查发现,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与学校级别成正比。

1、 教育管理

四所高校中,除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没有成立专门的音乐教研室外,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工业学院的音乐教研室分别挂靠和下属于以美术专业为主的艺术与设计学院(系)、武汉科技大学音乐教研室则下属于文法与经济学院的德育课部。

2、 师资力量

师资方面,各校间的教师学历水平相当,均为本科起点的音乐专业毕业,并多数进修后取得硕士学位,但在人员数字比例上却较为失调。武汉理工大学在这方面占有绝对优势,音乐、舞蹈等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合计到3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有12人之多;武汉科技大学和武汉工业学院则相对弱势,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则排在最后,仅有音乐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兼职教师在成教学院进行音乐教学(校本部学生反而没有开设音乐课程)。

3、 课程设置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同,因而直接影响了音乐课程的开设类型和数量。此方面的排序仍以武汉理工大学开设音乐、舞蹈、戏剧等近30门艺术类课程为首,依次为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所有学校音乐课程的开设均为选修课,周期为一学期,每学期30到36学时,1.5到2个学分,考核形式多为考察。教学内容多为教师自定,无固定教材。

4、 课外艺术活动

音乐课外艺术活动以各类艺术比赛、艺术节、学生社团或艺术团开展活动为主要表现手段。各校现有各种艺术活动和团队数量都很多,开展的活动也很丰富,但多数的音乐教师由于和以开展学生活动为主的校团委等不属于同一部门,除受邀指导外,大多情况并没能直接参与进行学生艺术活动的指导,不利于教学环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 设施与设备

除武汉理工大学配有舞蹈房、钢琴房等专门的音乐教室外,其余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都是在配有投影仪、音响、电脑等多媒体教室进行的,设施与设备较先进和完善。

6、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是所有学校较为难的一个问题。由于理工院校需要购置大量的实验设备,对于选修课程的音乐教学经费拨款就很少。

7、 艺术特长生

艺术特长生的招生多由校招办和校团委联合执行,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师也直接参与到招生选拨工作中,而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师没有参与;进校后的学生也是多以校团委进行管理和继续培养的。

(二)、学生音乐素质现状问卷调查

调查是在各校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选修过音乐类课程的936名同学中进行的集体问卷调查。调查发放问卷936份,回收问卷936份,有效问卷936份(为了提高本次问卷的有效率,学生们是在教师指导下一题题进行作答,因而有效率为100%)。具体如下:

(三)、对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等对音乐教育认识态度的调查

在对校级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调查中了解到,被访者们对学校音乐艺术教育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仅限于知道学校的艺术教育主要形式是选修课,辅助形式是课外校园文化活动及社团举办的活动;对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所取得的成绩被访者都普遍给予了肯定,认为艺术教育的总体势头还是好的,学校开设了各种艺术类课程,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大多认为艺术教育在学校应与文化教育、专业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它的开展对一所理工类院校有着深远的意义,并从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师资、经费、设施、设备、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在教师对学校音乐教育认识方面的调查,选择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近50位老师,其分布面广,文理科教师比例和年龄层次均衡、协调,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多数老师对音乐素质教育持肯定态度,认可了其必要性。当然也有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和目前的教育现状相差甚远,好似一种愿望,甚至是一种口号,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问题,更多地是做从表面上做了工作;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音乐教育还是存在着不足,应加大规模,使音乐教育得以普及;文史类教师比理工科类教师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和了解程度高很多,其中文史类教师及体育课部的教师都认为音乐与其所授课程关系密切,而多数理工科的教师则认为音乐教育与他们的学科没有关系。

通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武汉地区理工院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在学校整体教育中所起到的正面地、积极地作用,无论是在领导层、教师,还是在学生中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多数学校通过多年的教育实施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学校的整体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学校重学业、重就业等与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还存在着,音乐艺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忽略和轻视,其主要表现于:

一、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处于继续发展状态,少数学校是可有可无的态度。少数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没有归口到教学管理部门,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归口到教学单位院系的音乐教研室,也没能像其他专业一样受到正常“待遇”;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为薄弱,艺术教育质量受到影响;学校艺术课程设置没有规范的规划,教学没有教材,教学内容由老师自定,造成执行教学计划的随意性较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教学方法、手段仍多以专业院校音乐教学形式为主,教学科研也较薄弱;课外艺术活动仅限于各类演出、比赛和学生社团,但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艺术教育经费缺乏,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学设备也非常的欠缺。

二、学生音乐素质现状方面:学生的音乐基础整体较低,虽然对艺术报有极大的热情,但在音乐课上的收获与希望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学校部分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教师们等对音乐教育在发展理工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中的作用认识还存在着不足,虽知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综上所述,通过对武汉地区理工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调查得知其整体的状况是良好的,虽存在着不足,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没有解决,音乐课程质量的提高等,还需假以时日。我们真诚地祝愿武汉地区理工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能更上一层楼,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形式更加的丰富又多彩,学生的形象思维、艺术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身心得到协调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教学中得到完整的贯彻和落实。

【参考文献】

[1]简世德:浅谈音乐教育对理工科学生的特殊意义 江苏高等教育 2001

[2]王秋兰:浅析工科院校中的音乐教育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3]许晖:广州地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2

音乐调查报告篇(10)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作者就某种音乐教育现象,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在收集并分析大量音乐教育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音乐教育调查报告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其中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根据调查对象的数量,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与范围,可以分为概况调查和专题调查。在音乐教育研究中,专题调查是比较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

一、音乐教育调查材料的收集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项目或问题,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它是音乐教育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信息面宽、效率高和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等特点。问卷法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封闭式问卷是在列出调查项目的同时,提供若干供选择的答案,主要用于被调查对象预期反应较难准确把握的场合;开放式问卷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主要适用于广泛了解及深入调查的场合,其特点是具有弹性,收集的信息丰富、生动,易收到非预期的又具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中,问卷调查法常常用于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教师音乐教学和科研、进修的各种情况,学生音乐学习以及对音乐教学的意见与要求,等等。

问卷的设计应包括题目、导语或说明、问题、结语和被调查人信息几个部分。一般来说,问卷的题目就是研究的课题,在问卷上标明课题可以让调查对象明确调查者的意图,如“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调查”等。导语和说明部分是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填写问卷的方法等,为了获得调查对象的支持与合作,最好采用书信形式,用语应诚恳、亲切、简明。问题是调查问卷的核心部分,是作者根据想要获得的材料而设计的问答题。结语主要是对调查对象的致谢语,有时也可省略。

2.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通过访问谈话的形式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灵活、简便、易行,缺点是用时较多,而访谈者能否有效调控访谈情境、与被访者进行良好沟通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访谈效果。

访谈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拟订访谈方案(访谈目的、对象、顺序、问题等),约见访谈对象(事先书信或电话联系被访者,约定访谈内容和时间、地点等),实施访谈调查(从适宜话题切入,注意言辞的亲和性和可接受性,耐心听取被访者的谈话,并做好记录)。访谈结束后应对被访者表示谢意,努力留下良好印象,以备需要时再次进行补充访谈。除此之外,也可利用一些特殊的机会即兴进行访谈调查,比如在会议上听取了某方面音乐教育专题后,随即与报告人、发言者进行询问、交流式访谈;或在观摩了某堂音乐课后,马上和授课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现场对话、互动式访谈,都可能了解到访谈者需要的信息,从而获得第一手调查材料。

3.会议调查法

会议调查法是通过会议座谈的形式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获得的信息和材料也比较可靠。不足之处是由于多人同时参与,如果会议调控不力,容易偏离主题,影响调查质量。

运用会议的方式进行调查,其要点是:会前需准备好调查提纲,并提前发给参会人员;调查会人数要适宜,太多不利于充分发言;邀请的参会者应是对调查内容比较熟悉的人;会议由调查者亲自主持,态度应诚恳、热情,并善于调控会议,做好记录。

二、音乐教育调查材料的分析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用语言描述的形式揭示被调查对象特征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目的是对调查对象做概念、性质和程度上的界定与说明。定性分析法具有关注事物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而且灵活性较强的特点。

在音乐教育调查信息和材料的处理中,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更能体现学科特征及属性,因此,该方法被大量的使用。但分析者应该注意把握好分析的尺度,尽量淡化主观色彩,把描述建立在调查信息和材料的客观基础上。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式反映被调查对象特征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并判断出它的价值;关注被调查对象的可测性:分析过程具有严格而规范的程序,往往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因此效率较高,客观性强。

一般。定量分析过程遵循着这样几个步骤:第一,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第二,描述数据分布的形态和特征;第三,检验和鉴别分析的结果;第四,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

在音乐教育调查信息的处理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因此,不要在运用一种方法时贬低和排斥另一种方法。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并不能截然分开,分析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

撰写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在收集和分析音乐教育调查材料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文本的过程。一般,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可包括下列三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及方法等。首先,要阐述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一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应交代调查的对象有哪些,调查的内容和问题是什么,以及采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与手段。例如《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调查报告》的前言:“在高中课改中,音乐鉴赏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效率,已成为高中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基本原理,在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并在省内几所重点中学联合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以找出影响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建议。”此外,也可先说明调查研究的缘起,然后再分别阐述调查目的、对象、内容 及方法。

2.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

这是整个调查报告的重点部分,一般由三项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统计内容与方法说明,即调查了哪些内容和采用了什么方法。二是调查数据的整理,这是整个调查报告的核心,例如《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调查报告》中,围绕“影响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若干因素”这个调查主题,分项列出“学校音乐氛围”、“学习者个性”、“学习者兴趣”、“学习者习惯”、“学习者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因素对音乐鉴赏学习效率影响的调查数据,并分别运用表格和文字加以呈示和描述。三是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是在调查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方法或结合定性方法作出具体分析的部分。在数据的基础上作出有效地分析,关系到调查报告的质量,影响着调查报告的结论。

3.调查结论与建议

这一部分是依据调查数据的分析,来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与提炼,最后形成调查结论和提出建议。撰写调查结论与建议应注意运用音乐教育理论联系音乐教学实践的原则,要建立在有理有据基础之上,特别是对局部和细节的分析越具体,提炼越细致,效果就越好。具体写法上一般是先写结论,后写建议,这种方法写起来比较清晰,有条理;但也可将二者综合在·起来写,比如分别提出若干项建议,而以数据分析的结论作为建议的理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建议(可以作为小标题)得到了强化和突出。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是作者为了检验某种音乐教育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后,在获得并分析大量音乐教育数据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验证性的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较之其他教育科研方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可以避免研究过程中的许多局限性,更易获得科学的结论,因此经常被研究者所采用。

一、音乐教育实验的理论假说

音乐教育实验研究首先要确立课题的理论假说,因为理论假说是建构音乐教育措施与音乐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是一种假定性解释,这是音乐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前提。音乐教育的理论假说应包括该假说要解决的音乐教育问题和支撑该假说的主要理论,以及该假说能够解释的相关音乐教育事实。例如《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说:“‘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是以欣赏为主导、唱歌和演奏乐器并重、音乐常识与基本技能训练贯穿其中的音乐教学新体系。其理论基础体现为音乐教育目的及音乐教育手段两个方面:从目的来看,基础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一种音乐教育,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是普通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对于完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从手段的角度来说,‘欣赏’是在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进行音乐教育最有力的手段,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它是音乐教育的中心”’理论假说的产生既可从音乐教育实践的观察、感受、积累中获得,也可从音乐教育理论出发,通过思辨的方式,推理、演绎得出。总之,它是实验者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符合逻辑的推断与假想。

二、音乐教育实验的实施要点

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实验的实施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具有周密的实验计划,包括实验目的、任务、范围、对象、时间、步骤、测量方法等等,要深思熟虑,多方研讨和修正。2.选择明确的实验形式和方法,包括单组、等组和循环等形式,应反复推敲和比较,确定最合适的方式。3.确定适宜的实验对象,这一点至关重要,对象必须是典型的、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比如不能选择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去代表一般情况,不应使各实验组教师的基本条件(专业素质、教学经验及责任心等)过于悬殊。如果选用成绩最好的学生编成实验班,由最有经验的教师任教,加上给以最好的物质条件,那么这种实验的结果就没有代表性,不能代表全体,无推广价值。4.善于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全部条件,以便观察实验因子所产生的作用。5.对自变量的操作、控制过程要详尽地记录,对因变量的观测要事先确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的检测要准确、无误、可靠,反复核对结论。6.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找出实验实施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把现象分析上升到本质分析,形成理论性结论。

值得实验者注意的是,实验手段的科学与规范是课题成功的重要保证。有了优化的实验课题而缺乏科学规范的实验手段,实验也不会卓有成效,科学结论就不易得出。此外,慎重地处理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实验结论,努力保持实验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都是一个好的音乐教育实验所应具备的。

三、音乐教育实验报告的写作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必须具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该项实验研究所确立的理论假说,二是该项实验研究实施对象、方法、过程、结果的有效数据和全部记录。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才能构成这种实证性的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一般,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阐述实验课题的缘起,介绍有关背景情况,以及实验目的、意义、对象等。写法上应简明扼要,例如:“普通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就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许多教改经验和模式都是‘技能型’的,带有较明显的专业教育痕迹,而真正美育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尚未被充分认识,缺少一条较好的改革途径。为此,探索音乐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出音乐教学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与最佳方法,就成为‘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方向和旨归。”

2.概念界定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课题概念的内涵进行说明和界定,具体阐释实验的理论假说。例如《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课题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以欣赏为中心”?怎样理解“欣赏性”原则?实验者都要给以具体的解释和阐述。

3.实验方法和过程

这一部分是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阐述某项音乐教育实验的具体过程和采用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条件、方法与数量,实验分组的原则、类型,实验因子的描述,自变量的调控,以及对无关变量的处理等。这部分内容是对某项音乐教育理论假说的实证部分,应尽可能写得详细、具体和充分。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把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检测后用图表的方式加以体现并做相关说明,同时辅以能代表实验结果、能体现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典型实例,以表达该项实验获得的结果。

5.结论与问题

这是实验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把实验现象上升到本质认识,从而得出关于某种音乐教育假说的科学理论;二是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或解答音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指出实验本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写作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育论文作为音乐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形式,其写作方法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这就是说,不同类型的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应该建立在不同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

上一篇: 俞敏洪演讲稿 下一篇: 护士总代教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