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员转正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5:43

预算员转正总结

预算员转正总结篇(1)

关键字:问题存在地方编制对策财政预算

2000年以来,地方财政在预算编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改革,广泛应用了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标准定额预算和项目预算等先进预算编制方法。但要建立以编制部门预算为核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规范化、科学化预算运行机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目前编制地方财政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预算编制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面比较广、矛盾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完善和提高的任务比较重,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一)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之间缺乏协调。预算编制改革以前,财政资金分配沿用的是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强调的是预算资金的政策,尽管存在着弊端,但在体现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方向上有长处。预算编制改革以后实行部门预算,是将各类不同性质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部门,预算从基层单位编起,财政也将预算直接批复到部门,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过份强调部门作用,有些部门职能交叉,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合理协调关系。使用专项资金安排各类项目时,存在着项目数量过多而单个项目资金相对较少的“撒胡椒面”现象,很多重要项目资金安排不足,从而弱化了财政对社会经济和事业的宏观调控职能。(二)公用经费挤占专项资金。目前人员经费的标准究竟如何确定才科学准确,还缺乏稳定的政策依据和方法;正常公用经费标准定额的分类分档、定额管理的类档划分仍然不够科学合理,现行支出标准定额的测算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准确测定经费需求量,不能真实反映出各单位的实际支出情况,还存在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的财力分布失衡和苦乐不均问题。另外,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划分与配置缺乏规范。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职责不清、各项经费划分不明确的现象,使得一些不合理且名目繁多的支出,由于其客观存在而变得似乎合理了。(三)项目预算管理程序不规范,一次性预算资金安排过多。目前有不少专项资金项目并未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程序,如有些专项资金的分配,在年初采取打捆分配的办法编制预算,为部门在年度执行预算过程中留有很大的机动灵活性,某些专款预算的编制还不能真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另外,一次性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过多,所占比例偏高,一些项目不断追加。其弊端是年度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尤其是与经济周期联系不紧密,进而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预测性,不利于改善和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数量较少,而且项目要求过于具体,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对各类专项资金用于本级承担的财政支出责任事项进行调节的空间过小。(四)预算编制仍然部分延续基数加增长的旧模式。目前项目预算管理程序尚不规范。由于受多年支出基数的影响,各部门的支出预算基本上是在基数基础上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旧的支出项目不减少,新的支出项目却不断增加,形成刚性支出的项目越来越多,难以在预算编制全局上使财政资金配置的整体效率得到提高。二、完善编制地方财政预算的基本思路在编审方法上,必须改变原来基数加增减因素后按支出分类切块办法,要突出支出重点和支出项目;在编审程序上,必须改变先切块再落实具体项目的办法,要先确定支出重点和重点支出项目,再根据项目切块并调整细化。(一)横向上要整合资金,优化政府资源结构。在横向上,编制部门预算要实现同类事项资金集中管理,强化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发挥财政部门的宏观管理作用,由多部门管理的同一类事项要尽量减少主管部门个数,压缩专项数量,增加专项资金的相对规模,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关键的公共项目,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整合地方政府资源主要是为了实现所有形态资源的结构优化,这里的结构优化包涵不同类型地方政府资源的结构优化与同一类型资源内部结构优化两层内容。地方政府资源的结构优化将提高地方政府的综合调控能力,以便全方位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整合地方政府资源还体现在地方政府财力资源的数量集中上,这里的数量集中也包含不同类型资源的合理转化与同一类型资源内部集中两层内容。这里的不同类型资源的合理转化主要是流动性差的财力资源向流动性好的方向转化,提高地方政府资源的可利用性。(二)纵向上要完善转移支付,优化政府间资源结构。在纵向上,编制部门预算要按照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与辖区居民受益紧密衔接的原则,与基层密切的公共经济责任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要以规范的方式下放到县乡财政管理,以提高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应适当加大一般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减少对下级财政支出的政策干预和直接领导,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给基层政府更大的自,用于解决其他项目的缺口问题,更好地在财政体制中体现民主。同时增强一般转移支付的测算和分配的科学性,以提高财政体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专项转移支付,实际上是上级为了补偿某些公共产品的正效益外溢性成本直接相关的事项,按照应付事项的性质可分为突

发性专项转移支付和经常性转移支付两类。对于突发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应主要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掌握,以保证应对全省范围内的突发事件需要;而对于经常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应逐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类别和规模,并将其补助范围相对集中到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主要项目上,并建立规范的专项转移支付方案,按照不同用途对专项转移支付方案进行分类设计,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的效益,并从制度上减少不规范争取专项资金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地方政府还可以制定五年以上专项转移支付规则,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进行长期指导和适当调整。(三)规范划分与配置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进一步规范划分与配置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一是对机关办公设施的建设、维修、改造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对目前办公楼内有电梯、空调的部门要适当提高公用经费的支出标准,以保障现有办公条件的正常经费;二是根据部门的职责,结合地方财力情况,应将公安换装支出、枪支弹药购置配备及管理、遣送支出、监控阵地工作支出、护城河工作支出、宣教中心宣传支出等内容逐步纳入年初预算。对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要在界定各类事业单位性质的基础上,实行完整意义的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一是使“吃饭”和“办事”经费彻底分开;二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将资金用于急需的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解决各单位苦乐不均问题。(四)进一步理顺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关系。协调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关系,真正解决目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使用分散等问题,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对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按用途进行整合。支持经济发展资金的整合,要实现省级资金的相对集中管理,通过减少同类事项的主管部门个数与压缩项目数量增加专项资金的平均规模,或通过现行各主管部门同类专项资金的整合,把有限的财力用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项目,以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五)规范项目预算管理程序,硬化预算约束。一是彻底抛弃基数加增长的旧管理模式,按照公平性、公开性、差别性、科学性、动态性原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建立标准化的定员、定额和项目预算;二是要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视财力可能,对部门必办事项尽量编入年初预算,防止执行过程中大量的一次性项目;三是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预算的严肃性。除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必不可少的开支,预算一经确定批复后,严禁随意调整和零星追加。三、完善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对策财政预算编制改革以后,在编审方面较以前精细。但目前编制的仍然是年度预算,在反映收支变动、控制支出增长、调整支出结构、协调收支关系及贯彻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功能缺陷,年度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尤其是与经济周期联系不密切,进而影响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为了弥补年度预算的功能缺陷,促进财政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制定财政发展中长期计划,编制财政三年滚动预算非常必要。即将近三年的预算安排到具体项目上,使财政收支计划成为一个多年度密切关联、相互连续滚动的过程,以增强预算管理的预见性和连续性,使各部门对未来几年财政收支总量心中有数,根据财力安排支出,避免出现各部门争支出指标的问题,也可以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提高支出效益,防范财政风险,有助于财政稳固和可持续发展。编制财政三年滚动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财政收入滚动预算。1.财政收入总量滚动预算。首先,根据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建立财政收入预测模型,预测出下一年度的财政收入规模,并通过专家咨询估计出突发事件对财政收入总量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其次,将第一预测年度的财政收入规模预测值假设为该年度的实际值代入预测模型,并经专家修正后预测出第二预测年度的财政收入规模,依此类推,再预测出第三预算年度的财政收入规模。最后,当完成一个新预算年度时,用该年度的财政收入规模实际值,替换原第一预测年度预测值代入预测模型,对原第二和原第三年度预测值进行调整,并预测出原第四预测年度预测值,得出新的财政三年滚动预算的财政收入总量的预测值。每完成一个新预算年度,滚动预测一次,从而建立财政收入总量的滚动预算。2.财政收入结构滚动预算。首先,构建包含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税种、地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地方财政收入指标体系。其次,根据财政收入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及其与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财政收入结构预测模型,预测出下一年度的财政收入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值,并通过专家咨询估计出突发事件对财政收入各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各指标预测值进行修正。最后,参照财政收入总量滚动预算,建立起财政收入结构滚动预算。(二)财政支出滚动预算。1.财政支出总量滚动预算。根据预

算年度财政支出总体运行状况、财政收入总量滚动预算和财政支出变化情况,建立独立的财政支出预算限额,规定财政预算三年滚动期各年支出相对于上年或预算年度的变动幅度,并限定财政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不得超出预测比例。2.财政支出结构滚动预算。根据预算年度财政各类支出运行状况、财政收入结构滚动预算、财政支出总量滚动预算和各类财政支出变化情况,分别建立财政支出结构滚动预算。一是人员支出滚动预算。人员支出滚动预算主要受人员支出变动系数的影响,如正常升级、工资补贴政策、奖励政策等工资政策及其变动,职工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与人员支出相关政策的变动,机构改革对人员的调整、每年新招录公务员等财政供给人员总量的变动。通过人员支出变动系数分析,测算出财政预算三年滚动期各年人员支出相对于上年或预算年度的变动幅度。二是正常公用支出滚动预算。滚动因素主要有公用支出科目中变量因素,如机构编制变动、公用支出标准、调整、财政支出政策调整和物价水平变动等。通过正常公用支出滚动因素分析,测算出财政预算三年滚动期各年正常公用支出相对于上年或预算年度的变动幅度。三是公用专项支出滚动预算。滚动因素主要有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发展计划、公共专项进度等。通过公用专项支出滚动因素分析,测算出财政预算三年滚动期各年公用专项支出相对于上年或预算年度的变动幅度。四是社会经济事业发展专项支出滚动预算。根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按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分类建立财政中长期发展项目库,并制定各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项目成本,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在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标准定额预算、项目预算基础上,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确定财力分配的重点方向,对进入项目库的项目按轻重缓急程度排序,合理安排资金,实行开放式三年滚动管理,在分析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调整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做到预算时间的连续,预算内容的滚动,实现经济与财政的协调发展。五是转移支付滚动预算。按照地方各级政府间公共经济责权的纵向配置格局,明确划分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在此基础上,建立转移支付滚动预算,形成财政中长期发展比较完整的地方政府间财政体制,达到财政资源未来纵向配置上的最优化。制定一般转移支付滚动预算时,应适当加大对下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同时增强其测算和分配的科学性。在采用因素法进行一般转移支付滚动预算资金测算和分配时,要对今后三年区域经济及相关财政收支因素进行比较正确的预测和测算。制定专项转移支付滚动预算时,按照应付事项的性质可分为突发性专项转移支付滚动预算和经常性转移支付滚动预算两类。对于地方突发性专项转移支付滚动预算,应主要由省级统一掌握,以保证应对未来三年内全省范围内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项的资金需要;而对于经常性转移支付滚动预算,应逐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并将其补助范围收缩到少数项目上,建立规范的中长期专项转移支付方案,制定三年专项转移支付规划,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进行长期指导,并按下级部门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对转移支付的力度进行适当调整,实现滚动规范管理。六是机动财力滚动预算。主要根据地方财政未来三年的政策导向和各级政府可用财力状况,建立机动财力滚动预算,对保证各级财政正常运转的机动财力进行中长期规划。

预算员转正总结篇(2)

[Key words] Total medical insurance prepaid; Hospital transform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医院的医保收入占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已成为医院财务资金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程度提升了医院对医保资金的整体关注。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北京小汤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了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需要逐步由三级综合医院向三级专科康复医院转型,医院转型,意味着医疗收入的结构、费用支出的构成、救治人群的范围等方面出现差异,然而医保总额预付在一定时期是不会改变的,为保障医院平稳运行,医保总额预付款的合理使用,笔者从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出发,通过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情况的梳理,从医院医保总额预付资金预算管理、成本管控、合理分配科室定额、财务医保核算精细度提升以及医保总额预付理念的全员覆盖等方面入手,对以我院为代表的正在面临转型发展的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医院医保财务管理的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1 医保总额预付制的背景和内涵

医保总额预付是目前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的一种改革,该模式起源于上海,其初衷是抑制医疗保险费用的过快增长[1]。2011年北京为了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1]63号),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关于开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工作的通知》(京人社医发[2011]98号)文件精神,在北京探索性开展总额预付制下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改革,于2013年全面在北京二三级医院全面推行。

所谓医保总额预付制度[2],是指医保机构根据当年医保基金年度预算,按以收定支的原则,考虑医疗机构的规模、技术、级别、服务范围及医疗机构服务量(如门诊人次、出院人数、例均费用、药占比等指标),测算出医疗机构的年度预付总额。医保基金的支付是在每月月初,清算原则为“总额预算、按月支付、结余留用、超支分担”。

2 医保总额预付制下对转型期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和挑战

2.1 对医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的提出高要求和新挑战

医保总额预付,也是事先把年度指标分配到各个医疗机构,因此,把医保总额预付纳入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是做好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医院财务管理的关注重点应从收入?D向关注预算的下达、执行和成本管控。目前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大多来源于医保机构,总额预付制度下,特定时段的医保收入是事先确定的,而不是根据实际发生确定的,并且一旦确定,在一定较长时期内是不能变更和调整的。在既定的收入额度内,完成相应承担的医疗服务人群范围,一旦出现超支亏损,医院就需要用自身的经营收入以弥补超支亏损[3]。这样的境遇下,优化医院成本管理,加强预算与成本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尤其是转型期的医院,转型意味着有改变,但是医保总额预付在一定时期是变化不大的。因此顺利转型,加强医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工作势在必行。

2.2 对医院医保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出高要求和新挑战

医保总额预付的资金是事先确定的,不是根据实际发生给付的[4]。因此,转型期医院,对医保资金的使用合理性、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转型期间,预估的医保资金出现有改变的情况下,更需要优化科室医保预算指标分配额度[5],即保证总额预付执行进度,又能顺利向需要转型的学科方向发展,保证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方向。

2.3 对财务基础工作的提出高要求和新挑战

总额预付制对医院转型存在一定约束性[6],这就要求医院会计核算理念要摒弃过去简单、粗放的医保往来款记账方式,尽量按照医保类型精细化会计核算,并辅助科室医保台账。这样才能对来年的预算提供更为可靠的历史数据。另外,财务人员的医保理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也应做到与时俱进,要从账房先生的角色转变成管理者的角色[7],并且要把这种理念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敏锐发现转型期间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及时反馈。医保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好指标的分解,还应结合实际情况,联合医院医保部门,做好月度、季度的执行进度、转型科室医保数据的分析,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调整。确保医院医保财务工作的顺利转型过渡。

3 医保总额预付制下医院转型期医保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历史数据的准确性不够

医保总额预付依据的是历史数据,医院的转型意味着历史数据有所调整,因为转型后,医院收治人员范围、治疗的手段等与原来有一定的差别,反应到财务数据上就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的变动,还有新增治疗项目的成本、费用的缺失,尤其是新成立的科室和治疗小组。如何确保医院转型期重点发展科室医保预算的充足性和非重点科室医保预算的合理性,既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规范,患者满意,又保障科室新技术、新诊疗模式的落地实施,同时保证医保总额预付的合理、合规使用,是转型期医院医保财务管理的难点。

3.2 医院HIS系统与医保平台信息对应性不够

医院HIS系统医保人员类别、费用的查询条件缺失。医院财务部门和医保部门没有有效的交流机制[8],医保银行资金回款沟通不顺畅,医保往来款核对困难,医保拒付款的落实不到位,无法有效地对医保应用情况、回款情况、拒付情况等信息进行核对,这些都将影响医保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3 医保政策宣传范围的广度、深度不够

老观念认为,医保政策只有医院医保工作人员需要掌握,财务人员只需要记账、算账即可,医生只负责看病即可。其实医院医保资金的流动从挂号开始就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想要把费用管理好、资金利用好,几个部门力量是有限的[9],出现医保超支,或在不合理范围内超支,医保拒付等问题,这都是医保政策宣传范围广度和深度不够的体现。

3.4 财务人员医保财务管理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医保政策也常常处于变化状态,而医保财务人员对改革认识不足[10],对医保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单纯认为财务工作只是一个执行科室,只需要记好账,算清账就可以了,政策、管理与自己无关,结果就是账务处理工作无法满足后期对医保基金分析、预算管理、成本管控的需要,使得医保预付基金处于无效管控状态,不利于财务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地位的提升。

4 医保总额预付制下医院转型期医保财务管理的对策

所谓的医保财务管理通常是指,为了防止医保基金出现财务风险,以医保资金高效应用为目标开展的各项财务管理、规划、控制等工作的总称[11]。为了优化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现仅以我院为代表,提出以下对策。

4.1 医院医保财务核算要精细化,确保历史数据的精确性

4.1.1 按照医保种类构建完善的明细科目,完善HIS系统功能 首先梳理医保结算流程,规范财务记账方式和利于数据使用信息管理的会计科目明细。因此,按照医保种类构建完善的明细项目,依据目前大多数医院的HIS系统所出具的日汇总表,每天记账信息只能为门诊、住院等汇总的应收医保款信息,并无具体各类型患者应收医保款明细,故每月应该按申报时间段进行门诊、住院等各类型患者的应收医保款进行辅助记录,这样报表中才能把属于总额预付的范围呈现出来。

当然,辅助记录是人工控制,现在医院的收入基本来源与医院的HIS系统,如果能完善医院的HIS系统功能,使之与医保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能够引入医保信息平台的人员参保类别,则更有利于医保基金的预算的下达、执行及调整。医保信息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完善,还利于及时查找结算过程中的差额因素,确保医院医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使得医保资金账目具备预算使用的功能性,增强医保预算的精确度。

4.1.2 联合医保部门,通过医保平台,建立医保台账 我院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信息均是由门诊住院财务部和医保办两个部门独立完成,因此需要二个部门共同核对数据的一致性,门诊患者是医保实时结算,每日医院HIS系统进行汇总,常规的是根据资金来源汇总,如现金收入、POS机收入、支票收入、医保总收入等,完善的医院HIS系统根据医保患者、自费患者分类汇总;每日还需医保部门根据结算数据,按医保类型,在医保信息平台进行申报。无论是基本医疗、离休、公疗、超转人员、还是工伤、城镇居民都要记录每批次的总费用、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原公疗)支付、残疾军人医疗补助支付和个人支付的金额数据。把记录的每批数据进行整理后,填报门诊、住院申报表,按月与医保部门核对回款金额、拒付金额情况。

完善的HIS系统亦能把医保患者进行分类汇总,并呈现每门诊患者次均费用,药占比等指标达到实时监控,实时反馈。住院患者需要明确各疗区的月在院患者数、在院医保患者数,出院患者数、月出院医保患者数、出院医保患者主要疾病、月出院患者总额预付金额、自付金额、自付金额占比,为医保预算指标的测算、制度、下达、调整提供依据。

4.1.3 加强医保中心的回款核销对账工作以及医保拒付款反馈落实工作 医保对账分析是重点工作[12],一般包括3个步骤:医保结算、打包上报、回款核销。首先是医保患者在医院就医结束后,由医保部门按规定目录进行费用审核,结算人员在医保系统中进行费用分割结算,门诊收费处和住院处打包上传当日结算明细信息,最后形成汇总表后,由财务人员根据日结算汇总表,分类确认应收医保款。

其次,财务部门接到银行医保回单,依据回单信息,与医院医保部门建立医保回款信息对账机制。在医保科和财务处设立专员负责医保费用对账工作。财务医保专员在医院OA上发起医保回款对账申请,医保部门财务专员依据医保回款流转单,依据医保实时结算系统中的分割信息,动态掌握医保费用回款、拒付等动态信息,并对财务核销工作进行指导。即利于?t保总额预付执行进度的把握,又利于拒付款项的反馈处理以及长时间未回医保款项的催缴,或是进行坏账处理流程的实施。同时,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医保知识的培训,通过不同途径让医务人员了解现行医保制度的相关条款规定,规范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行为[13],避免下次同类型拒付的产生。

4.2 总额预付指标的预算、成本管理

总额预付制度下,医保资金的年末清算原则是“结余留用,超支分担”。因此,医院必须通过加强预算、成本管理,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4.2.1 加强预算管理 针对医院转型后需要发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及医院重点发展或新成立的科室(小组)成立由主管院长、医保办、财务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的医保总额预付领导小组,就医院重点科室、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范围的医保总额预付指标预算分配进行商讨,结合历史数据、联系临床一线的实际、考虑医院风险应对,设定门诊次均(药费、检查、耗材)费用、出院例均(药费、检查、耗材)费用,依据科室患者数量、医保基金支付同比、环比分析,根据预算二上二下的原则[14],达成共识后,进行指标下达。

在医保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对服务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价[15],并将实际数据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实行季度报告、半年调整,年末三月月报告制度,建立持续该进,动态监控等强有力的管控机制,保证医保预算的落地执行。

对于转型中的科室指标的制订,依据转型后诊疗新技术、医用新材料的推广情况我院医政、医保、财务等部门与科室管理者详细讨论,针对可能增长的费用进行预估,结合可能淘汰的技术、耗材费用,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使得指标的设定既保证转型后新技术、新耗材的应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又不会因为转型导致整体医保预付的超支。

4.2.2 加强成本管控 首先,需要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设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科室为主体的成本管理体系。根据医院财务部门结合科室近3年的费用收支情况为蓝本,依据转型开展的医疗业务范畴,确定转型医疗科室成本及开展业务项目成本,设定合理的科室目标成本,如科室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同时,还可以将医保总额预算总目标进行分解[16]。其次,强化医务人员的控费意识,实行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只有将医院的全体员工真正纳入成本管理,才能呈现成本管理的良好效果[17]。如将医保考核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激励奖惩机制,通过这样的风险转嫁,将控费管理转化为一线临床医生的自觉行为。

当然,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对成本的核算模式也不应停留在初级的科室级的核算,应该尝试向病种核算和医疗项目核算的模式上发展。诚然,进行病种核算和医疗项目核算的前提是准确的做好科室核算。可以单病种为核算单位,反应每种疾病的诊疗效果和医疗费用(包括医保费用和自付费用),亦可以以季节、月份作为划分,考虑患者病情周期性变化、季节性变化及床位周期性变化特点,预算指标的分解,以病种成本为依据是最优选择[18]。

4.3 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了解医保内各项工作、医院医疗发展新动向

预算员转正总结篇(3)

  我作为一名预算员,一年多以来对本公司工作环境、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进行了深刻了解和认识,使我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合进了这个大集体,为以后的工作顺利进行有着极大的帮助。

  这一年来领导安排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2xxx年2月至今秦皇岛再就业项目结算工程已基本接近尾声,完成土建部分造价1971。99万元。

  2、20xx年1月彩虹国际5#住宅楼预算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764。92万元。

  3、20xx年1月里维埃拉。观海1#6+1住宅楼预算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537。88万元。

  4、20xx年1月彩虹国际3#住宅楼预算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563。54万元。

  5、20xx年4月山桥家园16#6+1住宅楼预算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411。47万元。

  6、20x年6月秦皇岛市海洋置业1#高层住宅楼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2758。31万元。

  7、20xx年6月秦皇岛市海洋置业10#6+1住宅楼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388。73万元。

  8、20xx年6月彩虹国际2#住宅楼预算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1583。39万元。

  9、20xx年7月秦皇岛市劳动局二层装修改造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89。81万元。

  10、20xx年8月山海关区石河桥东路北绿化带回填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103。57万元。

  11、20xx年9月河北建投灵海发电7、8月份零活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31。54万元。

  12、20xx年10月河北建投灵海发电9月份零活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12。38万元。

  13、20xx年10月河北建投灵海发电仿真幕墙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12。11万元。

  14、20xx年10月河北建投灵海发电活动房拆改及监理用房拆改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造价32。55万元。

  15、山海关垃圾中转站工程结算审计已初步完成,土建结算造价为221。26万元,审计报告已完成,未向财政局汇报。

  16、环卫基建工程续建项目三类费用项目,由于建设单位提供资料不全,此项目未完成。

  总之,这一年的工作还是充实的,总共完成产值9483。45万元。一年之际在于春,在即将到来的二零一一年的春天,今后要更加努力,爱岗敬业,遵守道德行为规范,本着准则和责任心的工作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

  以上为本人粗略的个人工作总结,请领导审阅,如工作上有不到之处,请领导不吝指出,以便本人及时改正,从而能更好地工作。

  关于通用预算员工作总结范文

  我于20xx年7月12日进入贵公司以来,也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了,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思想意识、业务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里表示感谢,所以在个人感觉上像保尔说的话一样“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觉得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

  当然,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今后的工作,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出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20xx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作为一名预算员,在工程预算这个领域里,我是一个新人,初来乍到对工作环境非常陌生,对所从事行业的认识也比较肤浅,但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帮助下,对工作环境、规章制度以及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刻认识,使我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合进了这个大集体,为以后的工作顺利进行有着极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

  2、作为一名预算员,我能严格按照公司及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保质地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项工作。进入公司以来,在领导及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参与完成了xxxx工程的预算投标工作,独立完成了xxxx住宅楼工程、xxxx商业街工程,xx以及其他各项工程的预算和投标工作;积极参与了公司的投标报名及开标工作。通过亲身参与预算工作的整个过程,使自己对预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加深了对预算概念的认识,从而对预算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3、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公司的招投标工作和各项工程的预算工作,合理、科学地利用时间,争分夺秒按时保质的完成了公司安排的各项任务。

  4、积极适应和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感。今年以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改善或进一步的完善,本人以公司各项现行的规章制度和预算员的职业道德为准则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本人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做好本人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为企业的辉煌和腾飞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5、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加强学习。平时注意搜寻与预算工作有关现行的定额资料文件及工程的计算规则等资料,并加强学习工程量计算的技巧等业务知识。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积极、认真学习工程预算软件,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真正使自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使自己也接触到了许多各界的人士,在人际交往关系这一方面使自己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自己对预算的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自己对预算这一行业的深入认识还差得远,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发现自己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为一名预算员,现阶段只能够对一个工程进行初步算量和简单的套项工作,对其他的方面,比如说:算量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不常见的经验性质的问题、取费方面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很模糊。针对自己的上述问题,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的努力,不断地补充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争取使自己对预算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真正的对预算达到精通的地步。

  鉴于自己对预算工作的认识相对比较肤浅,不是很彻底不是很精通,因此对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出了几点要求和计划,有助于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能够顺利的实施。具体要求如下:

  1、继续深入的学习预算专业知识,多积累与本专业相关的经验,多查相关的预算资料,做到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把平时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能够对预算真正做到精通。

  2、明确预算员的岗位职责,按照预算员的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加深对自己所从事岗位的职责的认识,尽快转变自己的观念。

  3、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做对公司发展和信誉有损害的事情。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的时间,除了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地深入学习外,还要不断补充自己的课外知识,充分利用业余的时间,使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个人修养不断得到提高。

  5、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本人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不断地完善自我。

  总之,一年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最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正。在即将到来的20xx年,我会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的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关于通用预算员工作总结范文

  本人于20xx年4月23日进入公司,目前担任预算员一职,负责工程量计算、审核等工作。虽然进公司时间不算太长,但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的目标,工作上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圆满的把这1个月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就目前我对公司这个岗位的工作来说能,并且在这1个月的时间内对公司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的基本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

  一、现将这1个月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1、XX年5月负责佛山市云勇生态林管护防火中心及配套设施工程土建部分结算审核,这次主要审核送审土建工程部分的工程量及单价。

  二、预算员看似简单的工作,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1、在计算中往往容易算错的就是那些重叠的部位。

  2、还有一些零星构建是我最容易忽视的,也有些是算的不准确的。

  3。编制清单有时候会套错定额,在领导的指正和自我总结中归纳经验。

  4。对图形钢筋算量软件还在学习中,特别是钢筋算量。

  三、通过这1几个月的勤奋工作,能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同我很高兴。

  当然,在工作中我也出现了一些小的差错和问题,领导也及时给我指出,促进了我工作的成熟性。如果说刚来的那几天仅仅是从简介中了解公司,对公司的认识仅仅是皮毛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公司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永不言败、奋力拼搏的企业文化,也是让我能很快进入到了工作角色中来的一。在公司的领导下,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团结同事,搞好大家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使工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好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预算员转正总结篇(4)

  来到这个工地,发现和自己去年在淮南山南新区的项目有相同的地方,同样是若干别墅,单位工程较多,管理难度大。对预算而言,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30多个单位工程,两种户型,我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一个小的误差就会被放大十几倍,最开始我不以为然,后来经理指出我预算上一个数据的错误,通过计算我知道就是这样一个错误,如果不及时发现,就极有可能给项目带来数万元的损失。如果这里不小心,那里不仔细,那大伙辛苦一年的功夫就都白费了。这件事情让我印象很深,从此我在工作中更加细心,不仅仅是编制预算,对外委工结算、制作甲方及工程处报表,计算签证变更等一系列工作,都力争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

  这一年对我来说,自己成长了很多,也暴露了许多不足,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吸取教训,深刻反思,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加以改进,才能不断进步。20xx年我完成了一个实习生到预算员的转变,独立的操作让我学到和接触了更多知识,更加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运作模式及业务知识,也懂得了运用预算数据参与拟定本项目部的工程计划和经营决策是多么的重要。及时的和相关部门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项目上没有任何一个岗位单靠自己闷头干就能出成绩的。和工长沟通:保持班组结算时的统一,防止结重、结漏;和技术员沟通:及时了解现场动态,对发生与图纸不符的情况及时上报领导,妥善处理,保持变更签证的统一;和材料员沟通:一个民建工程约70%的费用都是材料费,及时的与材料员核对现场实际用料,对异常的数据及时碰头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解决问题,反思如何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如果没有沟通,到年底再碰头算账的话,一切都晚了;和财务沟通:预算的数据需要和财务的数据碰头分析,编制经营分析报告。

  20xx年我还将继续在项目部工作,对去年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改正,对不足之处要不断加强。另外,作为一名预算员,跟踪现代化步伐,用科技武装自己,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软件学习,多与同行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切磋,真正做到对本职工作的恪尽职守,为项目部经营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精选关于通用预算员工作总结范文

  不知不觉20xx年已经接近尾声了,细细回味这一年令我感受颇深。回顾我在xx地产走过的路,感觉自己受益匪浅。现在我将我今年在本公司的工作情况以及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作为一个房地产公司的预算员,我能按照公司及工程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按质地完成各项工作

  1、对内的工作情况

  按领导的规定要求,完成了xx接待中心的土建、装修、安装及xx_综合楼_座地下一层的土建预算,综合楼_座地上部分土建预算正在进行中,预计在明年元月中旬完成;在此同时还完成了各项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资料方面的工作已基本完善。

  平时在工作中积极地配合土建工程师进行现场核量,并对施工单位的资料进行不定期检查,严格要求施工单位的资料按相关规范规定要求进行。及时参加项目部及公司的会议,按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等。

  2、对外的工作情况

  已完成了xx接待中心土建、装饰专修、安装工程等的结算;同时广告围挡、广告喷绘、土方工程、现场签证也都已结算完毕。

  总之,在经营方针上坚持的收入,最低的支出。对内工作及时、准确、实事求是、把握住定额,控制量,时刻处理好业主、监理与施工方的关系,有时遇到一些工作困难,及时与领导联系汇报,以便寻找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公司的利润。

  二、积极适应和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感

  本人总是积极适应和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公司各项现行的规章制度和预算员的职业道德为准则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本人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做好本人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20xx年工作计划

  1、在来年积极做好各专业工程的招标预算工作。

  2、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完成综合楼_座的土建、装修、安装预决算工作。

  3、严把资料关,使各项资料更加完整完善。

  4、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以上为本人粗略的个人工作总结及来年的工作计划,请领导审阅,如工作上有不到之处,请领导不吝指出,以便本人及时改正,从而能更好地工作。

  精选关于通用预算员工作总结范文

  1、预算员20xx年终总结

  一年的时间,就这样在充实的工作中度过了。下面来总结下20xx年的工作情况:

  我于20xx年7月12日进入贵公司以来,也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了,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思想意识、业务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里表示感谢,所以在个人感觉上像保尔说的话一样“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觉得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

  当然,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今后的工作,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出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20xx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作为一名预算员,在工程预算这个领域里,我是一个新人,初来乍到对工作环境非常陌生,对所从事行业的认识也比较肤浅,但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帮助下,对工作环境、规章制度以及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刻认识,使我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合进了这个大集体,为以后的工作顺利进行有着极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

  二、作为一名预算员,我能严格按照公司及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保质地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项工作。进入公司以来,在领导及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参与完成了****工程的预算投标工作,独立完成了****住宅楼工程、****商业街工程,**以及其他各项工程的预算和投标工作;积极参与了公司的投标报名及开标工作。通过亲身参与预算工作的整个过程,使自己对预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加深了对预算概念的认识,从而对预算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公司的招投标工作和各项工程的预算工作,合理、科学地利用时间,争分夺秒按时保质的完成了公司安排的各项任务。

  四、积极适应和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感。今年以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改善或进一步的完善,本人以公司各项现行的规章制度和预算员的职业道德为准则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本人的各项工作,为企业做好本人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为企业的辉煌和腾飞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五、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加强学习。平时注意搜寻与预算工作有关现行的定额资料文件及工程的计算规则等资料,并加强学习工程量计算的技巧等业务知识。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积极、认真学习工程预算软件,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真正使自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使自己也接触到了许多各界的人士,在人际交往关系这一方面使自己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自己对预算的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自己对预算这一行业的深入认识还差得远,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发现自己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为一名预算员,现阶段只能够对一个工程进行初步算量和简单的套项工作,对其他的方面,比如说:算量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不常见的经验性质的问题、取费方面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很模糊。针对自己的上述问题,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的努力,不断地补充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争取使自己对预算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真正的对预算达到精通的地步。

  鉴于自己对预算工作的认识相对比较肤浅,不是很彻底不是很精通,因此对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出了几点要求和计划,有助于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能够顺利的实施。具体要求如下:

  1、继续深入的学习预算专业知识,多积累与本专业相关的经验,多查相关的预算资料,做到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把平时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能够对预算真正做到精通。

  2、明确预算员的岗位职责,按照预算员的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加深对自己所从事岗位的职责的认识,尽快转变自己的观念。

  3、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做对公司发展和信誉有损害的事情。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的时间,除了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地深入学习外,还要不断补充自己的课外知识,充分利用业余的时间,使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个人修养不断得到提高。

  5、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本人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不断地完善自我。

  总之,一年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最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正。在即将到来的20xx年,我会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的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2、20xx年项目部预算员工作总结

  转眼间第二个月末了,总结这一个月来,个人感觉在业务上又比上一月上了一个台阶,这是一件让我觉得很宽心的事情。这一个月相对于上个月对量的计算,我的业务能力明显增强了,速度也加快了许多,并且对装饰装修工程又多了进一步的理解。看到自己一点点的进步着,工作的兴致更高了。我想我会一直保持这种工作态度的。做为预算员,难免都会被有关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一些问题所困扰。在工作中,我慢慢地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总结以下几点:

  1.熟悉施工图纸说明中的内容

  相对于上个月,我刚拿来图纸在没有全方面分析总说明和局部说明的前提下就开始急做算量。结果有待结果出来时,发现许多细节部位信息未考虑周全,也有漏算项目,最后还得一项项的补算上去,这样操作远比一直性绘制好繁琐得多,也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所以我觉得在没有把图纸熟悉完整就开始算工程量,这是很要命的事。正常情况下,首先要详细阅总说明,特别是对特殊部位的描述,一定要看清。其次就是要前后贯穿各说明信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的体系,这样在之后操作中会减少许多重复工作。

  2.熟悉定额的计算规则

  平时不忙的时候,经常把定额书翻翻,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把定额计算规则记熟于心。之后的事就是找规律了,我每次做某一项预算时,首先计算出基本数据,也就是墙中心线、外墙净长线,内墙净长线等。举个例子来说,计算一个房间的工程量时,我只需要先计算出内墙净长线、门窗尺寸、房间净高,这些作为基数,然后计算出内墙涂料、地面、天花的工程量。这是一个技巧,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也方便以后的自我检查(不用通篇检查一遍了)。当然,有些小地方可能考虑不到,没关系,预算工程量本来就不是要求百分之百的准确,应尽量缩小误差。本月完成工作任务如下:

  1.完善了上月钢筋算量遗留的问题;

  2.完成了9#楼二次结构量的预算,还有装饰装修的工程量;

  3.完成了9#楼整个结构的预算书,已经打印出来让刘工转交给代总;

  4.做了一份关于洗车道(池)的工程造价;

  5.单独列了外墙保温材料(保温板)的工程量单,交给刘工。关于个人的工作建议:

预算员转正总结篇(5)

多数医院认为预算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预算作为医院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不但要有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而且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2.预算与实际脱节

多数医院的财务预算与决算相差较大,原因是将预算作为必须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没有与医院实际工作相结合,甚至很多医院的预算是财务人员突击“编”出来的。

3.重收入轻成本

很多医院的预算注重收入增长,忽视收入结构和成本控制。

4.没有与奖惩挂钩

责任不清,没有奖惩,缺乏约束力,是当前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考核的管理都是无效管理,没有奖惩的预算只能是一张废纸。

二、全员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是关于医院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经营、财务等方面的总体预测,既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系统的管理方法,通过合理分配医院的人、财、物等资源,协助医院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与相应的绩效考核挂钩,确保战略目标的完成。其编制、执行与调整涉及医院所有部门及主要人员。预算管理有计划、控制和评价的职能,是通过预算的形式将医院的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制度衔接起来的一种机制。全员预算管理是指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大家共同参与预算指标的制定、执行、考核,共同接受经营成果的奖惩。全员预算管理有四个主要特点:全员参与———上到院长,下到一般职工,每个人都有预算指标;全面预算———全部收支指标及相关管理指标都分解到科室或部门,明确责任人;全程控制———对全部的预算指标进行动态管理,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全指标考核———将全部预算指标装订成册,作为全员预算管理考核细则,年终兑现奖惩。全员预算管理是经济工作的总抓手,是医院奋斗目标的具体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平台,是协调各个部门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日常经济活动的工具,是优化二次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是年终业绩考核的标准。通过全员预算管理,可以逐步弥补医院经营管理的短板。

三、全员预算管理的实践

1.预算设计预算设计是全员预算管理的起点,良好的预算设计对预算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算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与医院发展规划相衔接。医院预算涉及固定资产及学科建设投入、收入增幅、收入结构、成本控制等,必须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不能出现“两张皮”现象。

(2)与医院管理思路相衔接。全员预算管理是动态的管理平台,不能局限于财务管理,要根据医院管理的需要,把各种管理要素融入其中,把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纳入其中,补齐管理短板,提升管理水平。

(3)广而告之。预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修改,各个部门都要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对预算管理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但要个人服从组织,部门服从整体,通过“讨价还价”加深对预算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2.预算编制

(1)收入预算。主要针对临床医技科室,基础增长率为5%,即每个科室的收入预算指标必须保证5%的增长率,同时考虑工作量、设备投入、床位变化以及科主任发展欲望,最后确定科室收入预算指标。严禁依靠提高收费水平或乱收费增加收入,原则上要求收入与工作量同步增长。

(2)支出预算。支出预算管理重点是变动成本中的可控成本,管理对象主要是职能科室和后勤管理部门,主要控制三类支出:人员经费支出、非医疗性支出、预算外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全部人员经费支出控制在总收入的30%以内。每月以总收入的30%作为人员经费发放上限,倒推绩效工资应发总额。非医疗性支出:是指与工作量没有直接关系的支出,如维修费、差旅费、培训费、办公费、接待费等。对其实行定量、定向、定人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授权管理模式。非医疗性支出预算直接分解到科室、部门,由科主任或分管院领导自行掌控,放权又不失控。预算外支出:预算外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过多,说明管理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管理优秀的医院,预算外支出仅限于特殊情况。因此,应尽量减少预算外支出。预算外支出按项目管理,大额支出须社会中介参与审核。

(3)结余预算。根据上年结余、工作量变化、收入增长等确定科室结余。医院总的收支结余原则上控制在5%以内。

(4)工作量预算。结合上年工作量、新业务开展情况、服务半径、辖区人口及宣传力度等要素,确定科室工作量预算指标,原则上科室工作量增幅不低于5%。

(5)管理指标预算。管理指标关系到医院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医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点。管理指标的确定必须带有强制性,单靠协商很难做到,包括药占比、耗材收入占比、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患者自负率。以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为例,2013年,药品费和卫生材料费占总支出的比例为57.24%,药品收入和卫生材料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8.01%。医院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物化劳动收入比例如此之高,显然不合理。这些不合理是某些管理指标偏高造成的。所以,优化管理指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医院管理的当务之急。

(6)设备购置预算。以医院投资计划为预算上限,按照投资决策流程确定具体项目。每年年初确定年度设备采购计划,具体流程:科室上报拟采购设备寅设备科审核、汇总寅资产办测算投资回收期寅专题会研究寅形成年度设备采购计划。除特殊设备,一般以投资回收期为决策依据,回收期短的优先购买。

3.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按月通报预算进度。将年度预算分解到每月并公开通报预算进度。按月通报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醒作用,对预算责任人提醒预算完成进度、与年度目标的距离;二是奖惩作用,公示本身就是一种奖惩。通过通报,促使科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因此,通报是预算调控的基本手段。二是按季度分析预算完成情况。医院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预算责任人进行预算完成情况说明,分析预算完成不好的原因,必要时全院会诊,提出整改措施。因此,季度分析是预算调控的关键手段。三是调整预算指标。预算一旦确定原则上不予调整。当出现医疗收费(含药品)价格大幅调整、床位或专业设置调整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重大因素时,经预算管理委员会研究可以适当调整预算指标。因此,调整预算指标是预算调控的补充手段。

4.预算考核

(1)收支结余。收支结余按上年完成数、本年预算数、本年实际完成数考核并确定奖惩。

(2)管理指标。药占比、耗材收入占比、平均住院天数、患者自负率四项指标按预算定额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当月奖金挂钩。

(3)非医疗性支出。所在科室的非医疗性支出的考核与奖惩直接与科室预算定额挂钩;面向全院行使管理职能的专项费用由相应职能科室控制,比如对外宣传费的控制科室是宣传中心,设备维修费的控制科室是设备科,超支部分按管理责任大小,由专题会研究奖惩措施。非医疗性支出考核目的是提高职能科室的管理意识,不要盲目审批,要科学、合理使用预算经费。同时,职能部门要提高预算意识,编制下年度预算的过程,就是对下年度工作思考和安排的过程。所以,真正的预算是自己给自己安排、设计、规划工作,财务部门只是负责汇总。

(4)预算外支出。预算外的大额支出按项目预算管理,超支按一定比例处罚。本项考核的目的是尽量减少预算外支出,提前把工作考虑全面,避免随意性。必须安排的大额预算外支出,要严格遵循预算管理和审计制度。

四、全员预算管理的注意事项

1.树立权威性

全员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关键看执行力度,如果仅仅作为一份文件存档,不会产生任何管理效益;如果将“全员预算管理”打造成医院的内部“宪法”,违法必究,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

2.预算内容与考核要有可操作性

全员预算管理的力度与广度要与单位实际相结合,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要积极稳妥,把可操作性放在首要位置。

3.明确责任人

预算是对未来的规划,要明确“将来板子打在谁身上”,没有责任人的奖惩是盲目的,集体奖惩不痛不痒,预算执行力度会大打折扣。

4.与奖惩挂钩

没有奖惩的管理一定是无效的管理,责权利不会得到真正的落实。奖惩是最好的总结,今年的奖惩是为了明年预算指标的改进和提高。

五、体会

1.提升了医院战略管理水平

通过全员预算管理,将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分解到年度计划、科室计划,使预算执行与医院战略目标同步,有利于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全员预算管理,将财务管理与医院经营管理融为一体,赋予管理实实在在的价值,财务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成为医院经济工作的总抓手。

2.转变医院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载体

转变医院经济增长方式是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大课题。对此,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和标准,通过全员预算管理分步实施。

3.便于考核

缺乏有效考核一直是医院管理的短板,赏罚不明的医院一定存在管理漏洞。在全员预算管理体系中,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期限,让考核奖惩问题变得简单、易行。

4.实现了科学授权与分权

全员预算管理将责权利有效结合在一起,按照预算任务授权,按照预算责任分权,分而不离,放而不乱,成为控制日常经济活动的工具。

预算员转正总结篇(6)

区财政本级安排的部门预算资金、非部门预算单位经费(以下简称部门预算指标),专项支出预算资金、政府专项资金、财政专户管理的各类专项资金(含预算内已安排支出切入专户管理的)、各类上级专项追加指标。社保基金及以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暂不列入指标管理范围,其余所有财政性资金均需纳入指标管理体系,通过预算指标安排支出。

二、支出指标管理流程

支出预算指标管理的总体流程为:下达总指标——明细指标——下达明细指标——拨款或下达用款计划。具体根据各类指标的特点制订工作流程如下:

(一)部门预算与追加指标

1、部门预算指标。在年初部门预算审核通过后直接登记明细指标,并下达到预算单位(注:名词解释1),每年元旦上班后先行导入草案,审批后再导入正式数据并冲回草案。

审批通过的预算方案由信息中心导入系统,生成下达明细指标;下达明细指标导入系统后由预算科各专管员核对修改指标预算类型(注:名词解释5),预算科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在系统中核对审批。

部门预算总指标,由下达明细指标汇总生成,按功能科目列示,由信息中心负责汇总后导入系统。部门预算指标,执行时主要通过预算单位、经费类型(注:名词解释6)、预算类型控制。

部门预算指标的执行,主要通过下达用款计划后进行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对收支脱钩单位及收入稳定的收支挂钩单位可逐步取消用款计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等授权支付项目在目前条件下仍采用实拨资金到各镇教育经费专户的方式,拨款记录要在系统中登记,以便核减有关支出指标。

部门预算调整按现行流程,预算科根据单位申报初审,按规定程序报批后进行调整,录入相关调整指标(直接下达明细指标),上传有关附件。预算科负责人或指定专人进行指标审核,预算调整总指标由下达明细指标汇总形成,年终由信息中心负责汇总后导入系统。

2、上级追加指标。(1)上级追加指标由办公室在OA系统中登记指标文件并按程序流转;(2)根据领导批示传阅给业务科室处理相关业务的同时传递给预算科指标专管员在业务系统中登记下达总指标。(3)业务科室在OA系统中收到指标文后,对于可直接提出拨付经费的指标,直接在OA系统中阅签(或上传附件)有关办理意见,报领导审定(如领导在前面环节中已明确由科室负责拨付,则可省略此步骤)后继续流转该指标文到预算科;预算科指标专管员根据审定的阅签建议下达指标,并从OA系统中下载相关阅签建议上传到财政业务系统。(4)业务科室对于方案比较复杂,或暂不能明确分配的指标,应在OA系统中阅存相关指标文件,结束OA中的指标办理流程,今后具体分配方案成熟时再参照本级追加指标流程并根据领导批示分配下达。

上级追加指标下达时,主要通过总文号(注:名词解释7)与功能科目控制,需登记明细文号(注:名词解释8)以便统一整理归档;下达后的执行控制参照部门预算。

3、本级追加指标。(1)年度预留的总预备费由预算科根据部门预算编制方案中区政府审定的预备费额度登记下达总指标。(2)电子政务网上传递的预算内经费追加报告,按《区区级财政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流程进行项目资金审核。(3)业务科室对于领导已直接批示拨付的且单位、数额、用途明确的办文单,在办文单上直接提请预算科下达指标,办公室根据业务科室要求转预算科下达追加指标。预算科指标专管员从电子政务网上下载相关附件上传到财政业务系统作为下达依据。(4)业务科室对于要进一步细化方案的经费追加报告,在方案细化并报领导审定后,按内网纸质经费追加报告程序处理。(5)各单位纸质经费追加报告的办理(包括政府直接批转的及需提出办理意见的),一律在内网OA系统中流转,由办公室统一收文登记并按程序流转,最终形成明确意见时,转预算科指标专管员下达指标并下载上传相关附件;复杂的上级追加指标处理及外网经费追加报告处理也按这一流程运行。

本级追加指标下达时需登记明细文号,下达后的执行与控制参照部门预算指标。

(二)专项支出预算与政府专项资金预算

1、年初专项支出预算和各类政府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完成后,由信息中心负责导入系统形成下达总指标,下达总指标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明确到功能科目、预算类型、专项用途(注:名词解释4)、经办科室,同时记录总文号,相关科室核对确认。

2、相关支出实际形成时,各经办科室根据审批资料下达明细指标到相关单位,“单位”的口径与总预算核算部门一致,特别是总预算核算时列到“直接支出”的项目,指标也统一列“直接支出”。各经办人负责将相关拨款资料(含收款单位、银行账号等)扫描上传到财政业务系统作为下达明细指标附件。各经办科室负责人或指定专人审核(复核)相关指标。

3、国库科从下达明细指标中提取相关数据及附件后下达用款计划或拨款。

以上有关项目预算,需分解到有关单位、有关明细项目,且年内分多次拨付的,在总指标下达后,由各经办科室根据预算编制方案,分解支出指标到明细指标,并上传明细预算方案资料到财政业务系统。各经办科室负责人或指定专人审核(复核)相关指标。具体拨款时从明细指标下达数据,其余流程同上。

以上主要为专项支出预算和政府专项资金预算中直接在预算内列支的资金预算指标管理流程,切块到财政专户管理的项目资金流程见下节。

(三)财政专户管理的项目资金

1、财政专户管理的设立专账核算或有独立预算的项目。

(1)财政专户管理的设有专账的项目资金,年初以该预算类型的账户资金余额作为总指标,由各业务科室与国库部门数据核对一致后,在业务系统中登记下达。年度中各专户增加的收入,增列各预算类型的总指标,由各业务科室根据实际收到的资金在业务系统中登记,由国库科指定相关业务人员审核。没有专账的项目资金不登记总指标。

(2)各业务科室应根据科室管理的项目特点,梳理形成项目明细分类,并指定专人管理项目分类,增加项目,要注意代码与项目级次的科学合理。

(3)各项目在预算或概算报区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审定后,各业务科室根据核定的项目概算在系统中登记明细指标,并将概算审批文件及有关资料上传到财政业务系统作为明细指标附件,各业务科室负责人或指定专人审核明细指标。由于有关项目并非均在当期实际支付,因此明细指标合计数可以超过总指标,但没有专账核算的项目明细预算指标总额原则不得超过该项目专户资金余额。

(4)明细指标形成后,有关建设类项目,相关业务科室应在基建项目管理系统中登记有关项目明细概算(土建、安装、设计费、监理等明细)情况,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登记项目合同、进度款的拨付、项目收入(项目资金来源复杂且上级有考核要求的)到位情况,以及项目完工的审计、结算等。

(5)项目款项拨付(包括下达计划到代建中心等实体单位)时,由各业务科室根据计算审定的进度款数额在系统中登记下达明细指标,各经办人需将以下拨款资料扫描上传到财政业务系统作为下达明细指标附件:收款单位及银行账号,中标通知,合同首页、签章页以及涉及金额、付款方式等主要条款内容,阶段验收证明及竣工验收证明,审计报告等。各经办科室负责人或指定专人审核(复核)相关指标。下达的明细指标金额受该项目明细指标(即项目概算)控制,同时,下达的明细指标总额受该预算类型总指标(即账户资金余额)控制。

(6)国库科从下达明细指标中提取相关数据及附件后下达用款计划或拨款。

2、财政专户直接管理未设专账核算且没有实行年度收支预算管理的专项。此类项目未列入预算管理,金额较小或拨款次数少,或者为代管的特定用途资金。不登记总指标与明细指标,实际拨款时,根据审批资料,直接在系统中登记下达明细指标,相关指标口径与财政专户管理要求一致。各业务科室经办人将相关审批资料扫描上传到财政业务系统,各经办科室负责人或指定专人审核相关指标。国库科从下达明细指标中提取相关数据及附件后下达用款计划或拨款。各业务科室要根据各项目特点梳理形成项目明细分类,专人管理项目分类,增加项目。

三、指标的结余与结转

(一)下达总指标的结余与结转。总指标中仅上级追加指标需结转,按总文号将未下达指标汇总结转。结转时由预算科会同相关科室审核数据并按规定程序报审后,形成汇总数据,由预算科指标专管员根据审定的结转数据在系统中修改自动结转的总指标,并扫描上传相关审批资料,预算科负责人或指定专人审核结转的总指标。

(二)明细指标的结余结转。需结转的明细指标主要为未完成的建设类项目资金。此类项目根据登记的明细指标(即核定的预算或概算)减去已下达明细指标后的余额进行结转,结转时需按项目进行结转,主要由信息中心批量自动结转。自动结转后,各科室要核对自动结转的明细指标,对其中已完工并支付完毕的项目做红冲指标,收回项目结余。项目结转及红冲指标附件中应上传经局分管领导审核的项目结转审批汇总资料,并由各业务科室负责人或指定专人审核结转的明细指标。对于已下达但未实际支付的下达明细指标,原则上全部收回,同时各业务科室应会同国库支付及相关部门查明原因,确需在下年度支出的,应计入明细指标一并结转,并根据实际情况直接下达或待后下达明细指标。

(三)下达明细指标的结余结转。下达明细指标的结转主要为部门预算及追加指标。以实际下达数减去已支出、拨款数为结余。部门预算指标结转结余中,人员经费结余一般不结转(特殊情况确需跨年度支出的除外),对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结余由单位申请,预算科初审制定结转方案后报局长室审定后结转,其中公用经费一般结转为单位事业发展支出,项目已完工且支付完毕的项目指标收回,实际已实施(或因特殊原因滞后实施)但经费需跨年度支付的项目结余予以结转。

四、支出指标管理的相关要求

(一)全口径支出指标管理按“统一流程、分工负责、扎口管理”的模式运行,即由预算科负责扎口协调,各业务科室分工负责,国库支付部门对照执行。指标信息在预算科、国库科、业务科室和部门预算单位范围内共享。各科室要加强对支出预算指标的管理,定期进行指标清理核对。年终对各类指标复核清理,相关情况报请局长室审定,做到年账年清。

预算员转正总结篇(7)

(2017年3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强化预算约束,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乡、民族乡、镇(以下称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的审查监督。

第三条 预算审查监督应当按照完整、规范、公开、注重公平和效率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 预算审查监督的范围包括: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调整和备案等;本级人民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决定和命令;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决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预算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协助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展预算审查监督的工作,负责对本级预算草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协助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依法进行预算审查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未设立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其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负责预算审查监督的具体工作。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立预算审查小组,在大会主席团领导下,承担预算草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审查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预算审查监督机构队伍建设,可以聘请预算审查监督顾问或者邀请相关专家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应当邀请本级人大的其他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其他工作机构共同参与预算审查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对预算执行、决算、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逐步建立完善预算执行联网监督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财政、税务、国库、审计等部门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实现网络联通、信息共享。

第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反预算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依法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接受检举、控告的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为检举人、控告人保密。

第二章 预算审查和批准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编制预算草案,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第十二条 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应当纳入预算。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确定预算收入的预期目标,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

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应当注重绩效管理,预算支出安排应当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三条 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将政府债务纳入本级预算,建立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布置预算编制工作之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通报预算草案编制的原则、依据、标准、重大政策调整等有关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30日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提交本级预算草案(含部门预算)初步方案以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主要内容。

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应当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和收支平衡表,并对预算编制原则、收支政策、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预算安排、政府债务、对下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目录管理以及与预算有关的重大事项等做出重点说明。

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当编列到款。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

第十六条 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及相关调研应当邀请部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采取多种形式听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县级、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审查预算草案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听取选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在收到预算草案初步方案之日起15日内完成初审或者研究,提出初审意见或者研究意见交由财政部门研究处理。财政部门应当在7日内反馈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 在预算草案初审过程中,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可以就本级预算草案及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提出询问、组织调研,开展部门预算草案重点审查等,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7日前将预算草案及报告正式文本送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草案及其报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议的要求;

(二)预算安排是否符合预算法和本条例的规定;

(三)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是否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收支政策是否切实可行;

(四)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

(五)预算的编制是否完整、细化;

(六)上级人民政府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是否编入本级预算,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转移性支出预算提前下达数是否符合规定,一般性转移支付测算是否公开透明,专项转移支付分配适用项目法、因素法是否规范、适当及作必要说明;

(七)扶贫资金及其他涉农资金等民生专项资金安排是否有利于统筹整合使用及提高绩效;

(八)预算安排举借的债务是否合法、合理,使用和管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

(九)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衔接情况;

(十)预算法规定可以在预算批准前安排的支出情况,是否在报告中作出说明;

(十一)与预算有关重要事项的说明是否清晰。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期间,应当保证审查预算报告及草案的时间。财政部门应当派人到会听取代表关于预算的意见和建议,回答代表的询问。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应当根据代表、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并结合初审意见,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提出审查结果报告,向大会主席团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未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可以成立临时的大会预算审查委员会,由其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关于本级预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审查结果报告。

预算草案审查结果报告经大会主席团通过后,印发全体代表。

第二十三条 下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及其决议应当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有关预算的决议、决定应当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预算的决定、命令以及财政方面的重大政策,下一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的汇总预算、决算,按年度编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应当及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章 预算执行监督

第二十四条 预算执行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执行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的决议、决定情况;

(二)财政部门批复预算和实现预算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预算收支执行的情况;

(四)国库按规定收纳、划分、留解、退付预算收入和拨付预算支出的情况;

(五)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六)专项资金、预备费、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资金使用情况;

(七)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八)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对下级转移支付情况;

(九)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无违反规定为单位和个人提供财政担保和举借债务情况;

(十)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

(十一)与预算相关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可以采取听取汇报、专题调研、查阅或者调阅有关资料、询问等方式,加强对本级预算执行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税务、金融、统计、国资、人社等部门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报送预算执行情况、国库资金运行情况等相关资料,共同建立预算执行的分析制度。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上一年度本级总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6月至9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省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11月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1至10月预算执行情况。市州、县级人大常委会根据财政运行情况可以要求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其他时段的预算执行情况。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重点收支、重大投资项目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政府债务和部门预算的监督,必要时听取政府的有关专项报告或者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每半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书面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本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按照时间、内容的要求将研究处理情况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

第三十条 在预算执行中,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要求本级政府责成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并报告办理结果。

审计部门应当征求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对制定年度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计划的意见,其后应将年度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计划正式文本抄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

审计部门应当将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影响预算执行真实、合法、效益的重要情况及预算执行中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通报。

第四章 预算调整审查和批准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预算执行中,确需对预算进行调整的,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列明调整预算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有关说明。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人民政府的预算调整方案进行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本级人民政府不得调整预算。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30日前将预算调整初步方案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初步审查、征求意见。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应在收到预算调整初步方案之日起7日内提出审查结果报告或者初步审查意见。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7日前,将预算调整方案的正式文本送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7日前,将预算调整方案的正式文本送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第三十四条 预算调整方案审查的重点内容:

(一)调整的理由;

(二)调整的项目、数额;

(三)收支结构调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收支平衡情况。

第三十五条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省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使用。由于上级政府增加不需要本级政府提供配套资金的专项资金、预算资金调剂以及行政区划、行政事业单位隶属关系的变动等引起不属于预算调整的预算支出变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汇总报告有关情况,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汇总报告有关情况。

第五章 决算审查和批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本级决算草案,经本级人民政府审计部门审计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审定。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6月至9月期间,将上一年本级决算草案和决算草案的报告提交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乡镇人民政府编制的上一年度本级决算草案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决算草案应当与预算相对应,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按预算数、调整预算数或者变更数以及决算数分别列出,变化大的应当作出说明。

决算草案及决算草案的报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预算收支执行总体情况;

(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和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决议落实情况;

(三)支出政策实施情况和重点支出、重大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绩效情况;

(四)分地区、分项目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

(五)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的统筹使用情况及本年结转结余资金情况;

(六)政府债务的限额、余额,结构及使用情况,当年新增和偿还债务情况,债务风险防范情况;

(七)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备费的规模和使用情况;

(八)超收收入安排情况;

(九)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及实施情况;

(十)其他与决算有关的重要情况。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30日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通报本级决算草案编制情况、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以及决算草案审计情况,并提交决算草案及审计工作报告有关材料。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有关工作机构收到本级决算草案之日起7日内提出审查结果报告或者初步审查意见。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批准本级决算前,应当听取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同期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工作报告应当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审计查出突出问题,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根据需要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报告等资料。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关于审计工作报告的决议或者提出审议意见的6个月内,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时,本级政府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回答询问。

第六章 预算决算公开

第四十一条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报表,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在批准后20日内依法向社会公开。政府预算、决算按功能分类公开到项;按经济性质分类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公开到款;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公开到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公开到地区和项目。同时,应当重点说明举借债务、重点支出、政府采购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本级政府确定的有关重大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的关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专项审计报告以及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报告,由本级政府审计部门在人大常委会会议结束后20日内依法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二条 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以及报表,由各部门在批复后20日内依法向社会公开,并依照规定公开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机关运行经费,以及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相关政策、程序和绩效情况等。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预算调整、决算的审查结果报告和决议、决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会议结束后20日内依法向社会公开。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相关信息由其大会主席团于会议结束后20日内依法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四条 预算决算公开应当选择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和官方网站。官方网站应当建立专栏,并做到统一规范、便于查询,持续公开。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人大主席团给予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一)故意隐瞒事实,造成预算、决算失实的;

(二)未按规定程序、时限和内容报送或者提交预算草案、决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整改情况报告以及相关资料的;

(三)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决算、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提出的审议意见不按要求研究处理的;

(四)未按本条例规定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备案的;

(五)对检举、控告者进行压制和打击报复的;

(六)其他妨碍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人大主席团给予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任命的,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责令其作出检查,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或者罢免职务:

(一)违反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预算调整的决议或者决定的;

(二)未经法定程序调整预算的;

(三)项目支出预算的执行未实现绩效目标,并造成重大损失的。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预算员转正总结篇(8)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政府预算的审查监督,强化预算约束,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预算的审查监督和对下级人民政府预算的监督。

第三条 预算的审查监督,应当遵循完整、真实、合法、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四条 预算审查监督的范围包括: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调整和备案等;本级人民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决定和命令;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决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预算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或者有关工作机构协助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依法进行预算的审查监督,或者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负责预算审查监督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可以要求人民政府责成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

第七条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报表,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在批准后二十日内向社会公开。

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以及报表,由各部门在批复后二十日内向社会公开,并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以及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相关政策、程序和绩效情况等。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的本级政府关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专项审计工作报告以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报告,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预算调整、决算的审查结果报告和决议、决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会议结束后二十日内向社会公开。

公开应当选择主要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等易于查询的渠道,并做到清晰易懂,持续进行。

本条前三款规定的公开事项,属于法定涉密信息的除外。

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反预算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接受检举、控告的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为检举人、控告人保密。

第二章 预算审查和批准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三十日前,将本级总预算草案(含部门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以及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和总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或者有关工作机构进行初步审查。

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应当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和收支平衡表,并分别说明编制原则、政策要求、收入来源和支出依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应当编列到款;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收入预算应当分项说明非税收入征收政策和测算标准,支出预算应当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债务、对下转移支付等作出重点说明,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应当逐项说明绩效目标和实现措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应当在收到预算草案初步方案之日起十五日内完成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并交由财政部门研究处理。财政部门应当在十日内将处理情况向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或者有关工作机构反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或者有关工作机构报告预算编制的有关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 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工作应当邀请部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参加,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的预算草案应当按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分别编制,人民代表大会采取整体表决的形式,也可以视情况对四类预算分别表决。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时,除法定重点审查内容外,还应当向审查支出预算和支出政策拓展,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派人到会听取代表关于预算的意见和建议,回答代表的询问。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未成立财政经济专门委员会的,可以成立临时的大会预算审查委员会,由预算审查委员会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和总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结果报告。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临时的大会预算审查委员会可以组织部分熟悉财政预算工作的代表召开预算专题审议会。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代表可以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依法联名提出修正本级预算草案的议案,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提交大会表决。修正案通过后,人民政府应当调整预算,提交本次大会表决。

第十七条 下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及其决议应当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有关预算的决议、决定应当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预算的决定、规章、命令以及财政体制、重大政策,应当及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章 预算执行监督

第十八条 预算执行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预算决议和落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预算修正案情况;

(二)财政部门批复预算和实现预算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纳入国库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收入依法征缴情况;

(四)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五)专项资金、预备费、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结转资金使用情况;

(六)国库按照规定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预算支出的拨付情况;

(七)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无违反规定为单位和个人提供财政担保和举借债务情况;

(八)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每月将本级总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每季度将结转资金、预备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项目调剂、下达转移支付、适用权责发生制事项等情况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求的内容,以文字或者报表形式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或者有关工作机构可以与政府财政、税务、银行国库等部门或者单位实现联网,实时查询预算收支执行信息,建立季度预算执行的分析制度。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本级人民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前,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组织代表视察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重点收支项目、重大政府投资绩效、政府债务和部门预算的监督,必要时听取政府或者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本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按照时间、内容的要求将研究处理情况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

第四章 预算调整监督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预算执行中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列明调整预算的原因、项目、数额以及有关说明,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查批准。

第二十五条 预算调整方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三十日前,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或者有关工作机构依法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报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二十六条 本级预算执行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预算调整:

(一)因财政体制、政策调整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本级预算总支出的;

(二)因上级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需要增加本级预算总支出的;

(三)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出现短收,分别需要减少本级预算总支出的;

(四)需要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赤字或者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五)因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预备费不足支出时,本级政府先行安排的支出属于预算调整的;

(六)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中规定确保的重点支出项目需要调减支出的;

(七)需要增加举借政府债务数额的;

(八)其他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进行预算调整的。

第二十七条 由于行政区划、行政事业单位隶属关系的变动,增加不需要本级政府提供配套资金的专项资金、预算资金调剂等引起的预算变更,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季度末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汇总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期间,省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提出修正预算调整方案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五章 决算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九条 决算草案应当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形式报告,按照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分别列出,变化大的应当作出说明。决算报告应当说明:预算执行结果及其绩效情况,实现或者未实现预算的主要原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审计工作报告提出的问题作出的说明;政府认为应当说明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求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批准本级决算前,应当听取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同期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相关决议规定的期限内或者交办相关审议意见后的四个月内,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审议意见的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决算时,可以邀请部分本级或者上级人大代表参加。

第三十二条 上级财政部门批复的本级预算资金结算报表,上级审计机关对本级决算审计后下达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其抄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于违反本条例的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员,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可以依法撤销其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对检举、揭发和控告者进行打击报复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审查监督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七条各级政府设立的各类开发区(管理区、工业园区等)应当编制预算,并编入本级政府预算,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20xx年9月27日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河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同时废止。

预算流程管理不同性质的国家,其预算的性质不同。资本主义国家预算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运用税收、公债等手段保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超经济剥削。预算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强化国内统治和对外实行军事扩张及经济渗透;社会主义国家预算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是为全体劳动者的利益服务的。国家以预算资金的均衡合理分配为手段,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繁荣与全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社会主义国家预算收入主要来自社会主义全民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纯收入及税收,预算支出主要用于社会生产及文化、科学、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用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及保证社会生活的安定。

各国的国家预算亦有共性:

①时效性。任何一国某一年度国家预算仅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实施效力。

预算员转正总结篇(9)

“集团企业”是指以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以股权、产权为联结纽带,由众多子公司、关联公司等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然而,我国的集团企业在总体实力上与经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资金管理的问题尤为突出。资金作为集团企业的“血液”,贯穿于企业运行发展的全过程,如何有效地监控集团的资金运作?如何在规避资金风险和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同时,提高整个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此,本文进行相关探索。

一、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分析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是各成员企业只持有一定数量的交易性现金,剩余资金由资金管理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到集团总部,由集团企业统一调度,管理和运用的管理方法。与资金分散的管理相比,资金集中管理有明显的优势。①提高投资的效率。集团总部能及时上收财权,统一进行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率。成员企业若有投资计划,需向总部报批,使得集团总部能够详细地了解各成员企业的资金动向,降低成员企业和集团总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②加强总部对各成员企业的管控。集团总部能及时掌握各成员企业的资金动向,了解其日常的运营情况。同时,还可防止成员企业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保证集团内部的资金安全。③降低融资成本。集团企业由于整体规模大,信用等级高,获得的信用额度也更高,银行等金融机构能给予的贷款优惠也大,从而大大降低集团的融资成本。④增强抗风险能力。在资金集中管理下,集团能发挥众多专业人才的优势,能更加系统地分析风险,并将部分风险分散掉,降低整体风险。⑤提高内部资金融通效率。在资金集中管理下,集团总部能充分发挥整体的资源调配优势,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二、当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集中管理观念不深入。集团大多数是依照行政手段组建起来,管理层级多、各成员企业地域分散,集团形式大于内容,容易造成总部的管理者或是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对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导致资金集中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1)结算中心只“管”不“理”,功能单一。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集团企业仅仅在资金管理方面提供了集中管理方案,在实践工作中,结算中心注重对成员企业资金实行上收和下拨的管理方式,但对如何有效的使用资金,如何控制头寸的规模,减少资金的沉淀缺乏重视程度。资金结算中心作为负责资金调剂和资金管理的机构,其职能体现在内部结算功能以及对各级子公司的资金流向、使用状况的监督功能。对各成员企业的资金收付实行监控,只是在形式上实现了资金的“集中”过程,而“管理”职能并不突出,没有为集团决策层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和决策分析数据,同时缺乏对外融资、投资、中介等资金服务功能。无法为集团企业快速迅猛发展提供所需的资金支持。

(2)各成员企业缺乏大局观。从法律层面来讲,总部、集团各成员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对自己的资金享有自主支配权,为维护自身利益,他们容易对资金集中管理产生轻视乃至抵触心理。就各成员企业而言,没有树立“大集团”“大财务”的观念,缺乏对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作用的了解,配合集中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就集团总部的管理而言,过分突出对下属成员资金的管控,陷入“集中”与“分散”的误区,而没有通过集中管理来支持集团资金的运营,实现资金效用最大化。

(二)资金闲置现象十分普遍。资金闲置是我国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成员企业分别开设银行账户,将资金存放在不同银行,资金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闲置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集团企业缺乏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不集中,决策者很难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因此无法对集团的资金实施有效管理、监督和控制。没有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做保障,资金集中的程度不高,同国外集团企业的结算成员企业每日资金账户余额为零还有差距。

(三)预算管理监督不到位。大多数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预算编制相对粗放,缺乏对资金使用的规划和监督。预算执行中项目变动、调整频繁,追加较多。集团资金预算在编制、审批和执行各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部分预算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甚至不能收回投资,致使资金收益损失严重。此外,集团企业预算管理还缺乏相应的预算考核制度,造成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相脱离。集团企业尚未制定详细的资金需求计划,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缺少对资金的统一规划和调配,资金预算管理不到位,以及对资金支出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疏忽,导致了实际与资金预算目标存在较大偏差。

(四)资金规模效应带来整体风险集中。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一方面将资金统筹规划,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资金集中度过高增加各子公司的依赖性和关联性,从而增加集团整体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金集中度越高,集团整体风险越大。集团总部通过给各成员企业下达指标来实现资金集中,通常集中度越高,资金量越大,结算中心归集于账户上的资金量也就越多。但资金的集中度过高,集团资金调控、资金沉淀,一方面增加了资金集中的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集团成员企业间、集团总部与各成员企业间的依赖性和关联性,增加了集团的整体风险。

(2)分散风险转为集中风险。集团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后,子公司因经营困难而无法偿还的贷款损失,可能会转移到整个集团。给集团造成的损失难以想象,严重影响集团正常的经营活动,也可能丧失很好的投资机会,对集团的声誉也产生不良影响,使得原本分散的风险转变为集中风险。

(3)内部贷款缺少市场化运作,加大财务风险。目前集团企业采用结算中心这一管理模式的居多,而结算中心不同于商业银行,放贷的主观性较强,对各成员贷款用途和效益回报率审查不到位,难免有失客观性。这几年的运行结果显示,结算中心贷款管理在内部经济状况良好,生产经营正常的贷款单位,杠杆作用较大,不仅调剂集团资金余缺,而且节约资金成本。反之,结算中心资金回笼就会遇到很大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

三、完善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理念。统一集团企业内部的思想认识,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促进集团企业成员的交流,在集团内部树立“大财务”观念,拓宽视野,不断地加强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内涵和对本质的认识,消除成员企业对集中管理的轻视和抵触思想;同时,在集团总部要杜绝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强制干预,应更多地强调资金集中管理的服务功能,使得各层的管理人员能够站在集团整体的角度看待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要以资金集中管理为基础,在各成员之间高度有效的融通资金,实现财务资源的共享。同时,以经济人假设为基本观点,假设集团各成员都是经济人,势必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集团企业所应提供的是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吸引各成员加入到这一管理体系中来,以实现任一成员都无法单独获得资金的最大价值。

(二)夯实资金集中管理基础。第一,制定统一的资金调配标准。规范统一的资金调配标准,不仅可以让集团企业通过财务信息及时了解成员的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而且对超出预算成员及时监控并采取措施,降低资金控制的管理风险。统一的资金调配标准具体包括: (1)预算控制标准。现代集团以战略为导向,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资金预算制度方式,将集团的战略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从而提高财务体系运转的效率。集团企业应该将资金预算与企业经营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2)有偿使用标准。总部资金结算中心依次排列成员企业的授信等级,允许其在资金余额不足时申请授信额度内的贷款或票据贴现业务,存贷款可按当期银行利率计息。 (3)统一调剂标准。建立建全集团资金调度制度,各成员企业按照统一要求编制《货币资金收支预算表》,明确月度货币资金收支预算,分解上报每周收支计划,而集团总部则根据上报计划及结合内外账户余额安排调度资金。

第二,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技术支持。集团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时应充分利用信息、流程和人员的集成进行有效传递信息,而网络技术就为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创造了条件,因此有必要将网络技术的效用发挥到极致。(1)建立统一的网银结算体系,提高资金管理软件管控功能。适时监控成员企业资金动态,为集团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结算中心加快结算系统升级改造,建立统一的网银结算体系,为资金集中管理创造技术条件。 (2)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将工作落实到实处。重视网络科技投入和技术人才培养,从基础业务抓起,逐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交流、客户信息平台等。为资金管理中心配备财务信息化系统工程师,逐步提升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使财务信息化与集团企业信息化接轨。(3)实现会计处理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的集成化。利用 ERP 系统对超预算支出进行自动提示和实时控制,当实际金额差超过预算可用额度时,系统会自动提醒财务人员,便于财务人员及时查阅实际金额使用情况。

第三,逐步完善资金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金融环境下,总部须依行政手段管理资金,成员企业通常向银行短期贷款,或将闲置资金以短期形式存入银行,这势必降低资金使用效率或造成不必要的开支,从而影响成员企业经营收益。而完善的资金共享服务管理平台就是为成员企业提供高收益、低成本的资金资源共享服务。应从以下三方面完善其功能:(1)加强服务和理财。总部一方面适时扩大信贷规模,做好资金需求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将成员企业闲置的资金投资理财,对财务公司增资扩股,扩大票据使用范围,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增加闲置资金的收益。(2)及时掌握成员企业的财务信息。加大资金预算应用,共享平台为资金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提供条件,使总部能及时掌握各成员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资金的存量和动态收支情况。(3)建立统一的核算平台。建立统一的核算平台,使总部能够全面跟踪资金去向,随时跨单位、跨部门、跨业务查询各成员企业的资金流动及节余情况,有效对资金进行风险管控。

(三)构建资金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的内容,同时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方面。预算是一种控制程序,不仅可以反映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及时监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而且为企业审计提供参考依据。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从预算制度建立、预算制度执行、预算制度监督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1)建立预算制度。集团的经营者应重视预算工作,编制并严格执行年度、月度资金预算。将集团企业的总资金计划分解到各成员企业。而集团企业管理者也应对各成员企业的产能、设备运行情况等能做出详细总结,以此指导集团企业全面预算。在编制预算时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将集团的战略目标及资源配置规划加以量化,协调总部与各成员之间的利益,集团内目标一致,减少集团内部的利益摩擦。(2)强化执行管理。预算控制是集团总部监控各成员的重要手段,是最有效的事前控制。集团企业的预算执行工作是实现预算任务的关键步骤。集团企业对各成员企业的预算控制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成员企业财务情况与资金预算对比的控制。外部控制是总部对成员企业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各成员企业经营者需定期向上汇报,以便总部及时监督和跟进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并及时纠正以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3)加强监督力度。随着集团企业的发展,有必要引入内部审计制度,并朝着管理审计方向转变。集团总部审计应依据结算中心和会计部提供的资料对各成员企业进行审计,并规范其收支流程,检司营利润的真实情况。集团管理者应采用重点监控与一般监控相结合,评价各成员的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执行结果对管理者实施激励或惩罚。

(四)实施集团企业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并存模式。结算中心是在集团内部设置的一个职能管理机构,对集团总部和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付和内部往来业务款项进行结算。结算中心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统一拨付结算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并统一对外筹资,特征是“收支两条线”。

虽然该模式具有减少集团在途资金时间、利于集团总部加强对各成员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为集团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资金使用信息优势,但也存在以下不足:①功能不够全面,作为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与财务公司相比,缺乏对外融资、投资和中介的功能;②由于资金的专有属性和各成员企业存在自身利益,一些资金仍旧存放于各自的商业银行,形成部分体外循环资金;③结算中心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财务公司是集团企业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集团企业成员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不仅可以加速资金周转,实现资金的整体控制,承担集团的理财功能,而且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外汇及有价证券交易、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为集团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但财务公司遵循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不能干预集团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能强制要求各成员企业将资金存入财务公司,因此无法对各成员的资金流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同时,财务公司作为独立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依照税法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集团的税赋负担。

采用财务公司与结算中心并存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财务公司弥补结算中心功能的局限性,提高了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结算中心又补充了财务公司的资金沉淀、集团风险集中等不足。

参考文献:

[1] 杨淑娥.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跨度与深度分析[J].财务与会计(理 财版),2012,07(06).

预算员转正总结篇(10)

(1)在组织架构方面。甲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由于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的独立董事郑某因公出国培训半年,较长时间无法履行职责,审计委员会主任暂由财务总监李某兼任。

(2)在发展战略方面。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大举进入电子商务。为此,董事会要求战略委员会进行相关可行性研究,重新制定发展战略。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战略委员会提交的方案,在经理层下专门设立电子商务部,迅速投入巨额资金,实现战略转型。

(3)在内部控制评价方案方面。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由内部审计部牵头,从各子公司抽调15位精通业务、年富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成立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内部审计部主任担任工作组组长。内部审计部分析了企业实际情况后制定了评价方案:一是甲公司于2012年4月从美国新引进了ERP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2年5月1日起在部分子公司试点运行。由于该系统至今未在甲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二是将评价重点确定为重点工程和高风险领域,以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效率。评价方案经总经理审定批准后,具体工作由评价工作组实施。

(4)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报告方面。评价工作组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要素入手,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工作组在对子公司进行评价时发现,子公司排出的废水污染了当地河流,引起当地农村养殖户不满,子公司已被农村养殖户告上法庭,目前该诉讼尚在进行中。评价工作组认为,子公司的这些纠纷完全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并据此认定子公司存在非财务报告一般缺陷。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在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时,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后,认为上述事项属于重大缺陷,出具了评价期末内部控制有效结论的评价报告;该报告上报经理层审核、董事会审批后报出。

(5)在内部控制审计范围方面。董事会同意A会计师事务所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但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作为甲公司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

(6)在内控后续审计方面。为提高审计效率,董事会决定自2013年起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进行。董事会建议聘任为甲公司提供2013年财务报告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3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与B会计师事务所签订2013年财务报告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增加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事项,以备股东大会讨论审议。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判断上述事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分别指出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事项(1)的不当之处为:审计委员会主任暂由财务总监李某兼任。

理由: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及其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委员会主任应该由独立董事担任。

2.事项(2)的不当之处为: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战略委员会提交的方案,迅速投入巨额资金,实现战略转型。

理由:企业的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应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后实施。

3.第(3)项内容存在不当之处:

①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

理由:内部控制评价应当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②评价方案经总经理审定批准后实施。

理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方案,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4.事项(4)的不当之处有:

①在评价内容上,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要素入手,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进行全面评价。

理由:内部控制评价应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控制活动本身也是评价的内容。

②子公司因排污问题与被养殖户,评价工作组据此认定该公司存在非财务报告一般缺陷。

理由:常见的重大缺陷有:管理者舞弊;企业在财务会计、资产管理、资本运营、信息披露、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重大违法违规事件或责任事故,或者遭受重大行政监管处罚等。从上述事项性质看,应认定为重大缺陷。

5.第(5)项内容存在不当之处: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

理由: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描述段,对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披露。

6.第(6)项内容存在不当之处: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拟与B会计师事务所签订的2013年财务报告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增加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事项。

理由: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规定,内部控制审计是有别于财务报告审计的独立业务,企业应就该事项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独立的业务约定书。

(赵耀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二(本题15分)

A公司和B公司合并前为无关联关系的两家国内电脑生产企业。A公司的企业规模较大,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知名度,其营销和管理水平也非常先进。B公司则是一家规模较小的企业,资金较为紧张,销售渠道十分不畅。但是B公司拥有的一项电脑生产关键技术,符合产品未来发展方向。

A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金充裕,管理层的目标是发展成行业主导企业,要在市场份额和技术上占优势,2012年12月A公司积极筹备收购B公司,获得了B公司的热烈回应,与并购有关的资料如下:

1.并购方案。A公司准备以现金收购方式获得B公司100%的股权,使B公司成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的估计价值为120 000万元,B公司的估计价值为56 800万元,并购后新公司价值210 000万元,A公司拟支付的购买价为70 000万元,另还会发生收购交易费用9 000万元。

2.实施并购。2013年6月1日,A公司开始实施并购,以每股7元的价格支付70 000万元收购了B公司100%的股权,并于7月1日办妥了股权转移手续,在收购过程中实际支付交易费用9 000万元。同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假定为56 800万元,净资产的账面价值50 000万元,其中股本10 000万元,资本公积25 000万元,盈余公积5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10 0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是B公司一项10年期土地使用权评估增值所致。

3.并购后交易事项。并购成功后,2013年下半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3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300万元,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1 000万元,截止12月31日B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应收A公司货款1 000万元,B公司年终计提了100万元的坏账准备,A、B之间产生应收账款的商品交易形成的存货期末已全部实现对外销售。

假定A、B双方的所得税率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要求:

1.计算并购净收益并判断A公司的该项并购行为是否可行。

2.计算并购日的商誉,并说明购买日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做哪些会计处理。

3.计算2013年终编制合并报表时A公司在权益法下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数额。

4.说明2013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做哪些会计处理。

分析与解释:

1.并购收益=210 000-(120 000+56 800)=33 200(万元)

并购溢价=70 000-56 800=13 200(万元)

并购净收益=33 200-13 200-9 000=11 000(万元)

从财务的角度分析,由于此行并购产生11 000万元的并购净收益,此项收购B公司的方案是可行的。

2.2013年7月1日的并购产生商誉:

70 000-56 800×100%=13 200(万元)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日需要做出的会计处理为:

(1)按照购买日的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对B公司的报表进行调整。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6 800

贷:资本公积 6 800(土地使用权增值)

(2)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要将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销。

借:股本 10 000

资本公积 31 800(25 000+6 800)

盈余公积 5 000

未分配利润 10 000

合并商誉 13 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70 000

3.年终编制合并报表时,首先要将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调整为权益法核算,需要计算改为权益法时A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1)调整后的B公司净利润=3 000-6 800÷10×2(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应在使用期内摊销,这里按半年摊销,摊销会引起B公司净利润的减少)+100(站在集团公司的角度看,B公司的应收账款不应计提坏账准备,编制合并报表时应该冲回,会引起B公司净利润的增加)=2 760(万元)。

(2)按调整后的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2 760×100%=2 760(万元)。

4.2013年终,编制合并报表时要做出的会计处理为:

(1)以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B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借:无形资产 6 800

贷:资本公积 6 800

(2)对无形资产增加的公允价值要按期摊销。

借:管理费用 340(6 800÷10×2,按半年摊销)

贷: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340(调整的是报表项目,这里不使用报表科目的名称)

(3)将A公司对B公司投资核算的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成本法下A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 000×100%=1 000(万元)

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 760万元。

则A公司需要补充确认1 760万元(2 760-1 000)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1 760

贷:投资收益 1 760

(4)抵销内部债权债务及其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借:应付账款 1 000

贷:应收账款 1 0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

借:所得税费用 25(10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5)抵销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长期股权投资的年末余额=70 000+1 760=71 760(万元)

B公司的各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年末余额为:股本10 000万元、资本公积31 800万元(25 000+6 800)、盈余公积5 300万元(5 000+300)、未分配利润11 460万元(10 000+2 760-300-1 000)。

则抵销分录为:

借:股本 10 000

资本公积 31 800

盈余公积 5 300

未分配利润 1 1460

合并商誉 13 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71 760

(6)将A公司的投资收益与B公司的利润分配抵销。

借:投资收益 2 760

未分配利润―年初 10 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300

向股东分配股利 1 0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1 460

(马荣贵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三(本题10分)

L公司是一家中国A股上市的经营杂交水稻种子培育的龙头企业。以下资料摘自公司的公告:

(1)我国一直把种子行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对种子行业提供了大量扶持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82年至1986年、2004年至2010年共了12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作出了具体部署。2011年4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地位,即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并提出“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充分表明了中央政府大力扶持种子龙头企业、做强中国种业的坚定决心。

(2)面对复杂的行业形势,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聚集种业,逐步淡出延伸产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围绕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核心种子产业,构建“多品牌、多主体、宽渠道”的产业布局,着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内生性增长为主线,实现产业的升级,打造整体竞争优势。并及时变现了增值较大的股权资产;解散与主业发展关系不大的子公司,清算经营状况不佳的子公司,对与主业发展协同效应短期内不明显投资的选择暂时策略性退出。

(3)本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 225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份,向A子公司的47名自然人发行不超过5,003万股股份用于支付购买A子公司45%股权的对价;发行不超过2,472万股股份用于支付购买B子公司34.5%股权的对价;发行不超过750万股股份用以支付购买C子公司20%股权的对价(A、B、C 3家子公司均以种子的营销为主,子公司的少数股权股东大部分为本企业的科研人员或高管)。为了进一步巩固本公司对上述核心子公司的控制权,整合并布局种业资源,理顺管理体系,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本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提升股东回报水平。本次重组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分别向上述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购买其持有的剩余股权。

(4)公司宣告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每股1元,并承诺每年保持每股股利有一定的增长。

L公司的网站宣传资料中,有以下几个标语性的表述:“做中国种业的领跑者,农业服务的旗帜”;“科技兴农,丰收中国、造福世界”。

要求:

1.请问L公司的网站宣传资料中,愿景、使命应分别如何表述?

2.请问L公司目前实施的是何种公司战略?并说明理由。

3.请问L公司目前实施的是何种经营战略?并说明理由。

4.L公司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的目的是什么?

5.L公司采取的是何种股利分配战略?评价其合理性。

分析与解释:

1.愿景:“做中国种业的领跑者,农业服务的旗帜”;使命:“科技兴农,丰收中国、造福世界”(愿景一般应指出公司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而使命则说明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来实现愿景。而战略目标一般比较具体,常见表述中一般要有数字)。

2.成长型――一体化战略。公司面临较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前景较好,在国内种业市场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根据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应该选择成长型战略。在成长型战略中,根据资料公司采用的是一体化战略。具体讲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在种子产业链条的上下游进行一体化。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向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种子公司迈进。

3.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主要通过产品、服务、人事和形象差异化四个方面来体现。主要是通过培育新一代杂交水稻新品种实现产品的品种差异化;收购营销类子公司股权,实行销售渠道的差异化;人事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对种子研发人员的特殊待遇。通过授予股权、委任重要职务等方式留住人才。

4.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的目的是为了执行其战略。

5.稳定或持续增加的股利政策。甲公司的股利政策首先应符合法律法规和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在此前提下,公司实行稳定或持续增加的股利政策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持政策的惯性,有利于未来进行权益融资。

(王纪平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四(本题10分)

大样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根据相关规定,公司特制订了预算管理制度。现将其中部分摘录如下:

第四条 本制度涵盖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公司的全面预算。

第五条 预算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一)确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并组织实施;

(二)明确公司内部各个层次的管理责任和权限;

(三)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监督和分析;

(四)保证公司预算的全面完成。

第八条 公司预算管理主要职责:

1.下达预算编制原则和要求;

2.确定公司经营方针和目标;

3.分解下达控股子公司预算,对控股子公司预算草案提出审查意见;

4.监控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定期组织预算分析;

5.审核预算调整因素并提出调整意见。

第九条 公司总经理对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负责,各控股子公司的总经理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负责。

公司及各控股子公司的各级财务部门在各自的总经理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本单位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上报、下达、报告等具体工作,汇总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形成本单位全面预算,提交全面预算草案;跟踪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公司及各控股子公司的各级生产、物资、市场营销、投资、人力资源、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本单位总体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考核等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参与预算工作,并对本部门预算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第十六条 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财务管理部正式编制预算年度的预算草案,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由董事会形成议案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第十七条 对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公司预算方案,由公司批复下达,各控股子公司应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控股子公司的预算一经正式批复下达,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预算数据。

第二十三条 公司接到各控股子公司的预算调整报告后,应进行审核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提交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后下达控股子公司执行。

要求:

1.大样公司的预算组织体系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请指出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2.大样公司的预算结构是否完善,有何特点?

3.大样公司的预算管理的基本任务中“保证公司预算的全面完成”是否合理?预算管理的作用有哪些?

4.公司预算调整审批流程是否存在缺陷?试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预算组织体系不合理。

理由:预算组织体系应由预算决策、预算组织、预算执行单位三部分组成。一般预算决策机构是预算管理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和其他高管。而该公司由总经理办公会代替,总经理负责。预算组织机构是预算管理办公室,应由主管财务的副总兼任。而该公司的预算组织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应由董事会进行审议,提交股东大会审批。

2.该公司预算结构比较完善。

理由:预算结构一般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财务预算包含资本预算。该公司除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外,还单独编制筹资预算。

3.预算管理的作用不合理。

理由:预算管理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规划、沟通协调、监控和绩效评估。预算管理制度不能够“保证公司预算的全面完成”。只能通过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预算目标。

4. 预算存在缺陷。

理由:公司预算调整流程是由预算执行单位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预算申请,而该公司是由预算执行单位直接向总经理办公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财务部(预算管理办公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王纪平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五(本题10分)

A单位是一家省级科研事业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于2013年4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实施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在专题会议上,单位管理层成员发言要点如下:

院长:内部控制对于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意义重大。在座各位务必高度重视,应运用企业化管理的理念,将实现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唯一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副院长:只要院长重视,我们单位的内部控制就一定能做好。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在贯彻落实内部控制中,一定要坚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五个原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为了确保财务各项支出不出纰漏,单位的一切开支实行院长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支出关。

人事处长:我将全力支持院长做好人事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我有三点想法:一是把好人员入口关,将职业道德修养高、专业能力强作为选拔员工的重要标准。二是关键岗位员工要定期轮岗。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营造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企业文化氛围。

审计部主任:内部控制评价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应当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对单位面临的所有风险和所有业务单位、经济事项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只需要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财务部主任:财政部于2012年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我们单位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有以下两个业务的会计处理需要进行调整:

第一,2013年2月1日,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科研检测设备,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价款35万元以及支付运杂费1万元。会计处理应该是:增加固定资产36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36万元。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该设备按预计使用年限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净残值。经计算,从2013年3月起,每月计提折旧6 000元。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应该是增加事业支出6 000元,增加累计折旧6 000元。

第二,2013年3月1日,从中央财政部门取得专项资金500万元,专门用于863支持计划项目,会计处理应该是增加银行存款500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500万元。

要求:

根据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项分析判断上述成员的发言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院长发言不当之处:将实现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唯一目标。

理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2.副院长发言的不当之处有:

(1)在内部控制中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理由:因行政事业单位公益性的特点,故不宜采用成本效益原则,而应该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2)为了确保财务各项支出不出纰漏,单位的一切开支实行院长一支笔审批。

理由:按照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办法,单位应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

3.人事处长的发言不存在不当之处。

4.审计部主任发言不当之处:对单位经营面临的所有风险和所有业务单位、经济事项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价和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理由:(1)单位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侧重对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单位、重要经济事项进行评价。(2)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内部控制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5.财务部主任发言存在不当之处:

(1)购入固定资产和计提折旧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会计处理:购入固定资产时,增加固定资产36万元,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36万元;同时增加事业支出36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36万元。每月计提折旧时,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6 000元;增加累计折旧6 000元。

(2)甲单位从中央财政部门取得专项资金计入财政补助收入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增加银行存款500万元,增加事业收入500万元。不属于同级财政部门拨入资金不得计入财政补助收入。

(赵耀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六(本题10分)

C公司是一家文具生产企业。过去主要生产产品是蓝色、黑色两种颜色的圆珠笔。其毛利率在20%左右。根据销售部门的建议,公司一年前开始生产红色和紫色两种颜色的新产品。4种产品具有相似的生产过程,而红色的售价为蓝色及黑色的1.03倍,紫色售价为蓝色及黑色的1.1倍。

年末根据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得到的损益表如下:

在本年度经营分析会上,销售经理根据上述数据提出应该加大红色和紫色两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财务总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出,4种产品的总体毛利率低于往年20%的水平。生产经理认为,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准备、生产转换方面的工作量加大。仓储部门认为,存货的保管和跟踪变得困难。财务总监根据上述意见,对费用进行了重新梳理,发现以下费用属于圆珠笔生产过程中的辅助费用,尚未进行合理的分摊:

财务总监经过分析发现,间接人工主要因下列三项作业产生:

(1)规划产品生产过程(50%),包括为每批产品规划生产顺序,采购、准备及发放材料,执行转换后第一个项目的检查,并且在每次转换开始后都会有少量的次品产生。

(2)人工转换颜料色彩(40%),黑色墨水需要一小时,其他墨水需要较多的转换时间,而红色墨水由于其质量要求,需时最久。

(3)持产品记录(10%),包括材料进出记录、监控及维持原料的安全存量及制成品存量、增进产品制作效率并针对产品状况作改进。

电脑系统的营运成本中80%与批次生产有关,用来规划生产流程以及订购材料和付款事宜。由于每一批生产都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订单顾客,所以用来准备运送文件和发票及收款的计算机时间都包括在上述作业中。20%的资源与产品有关,用来维持产品记录,包括生产流程改变的信息。

成本动因及费用分配表如下:

要求:

1.请指出C公司的有哪些作业项目,以及每个作业项目的成本动因。

2.应如何设置成本库?

3.根据资料分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在损益计算结果上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

4.根据资料分析,C企业应如何改进成本管理?

分析与解释:

1.除利用原先的直接人工(加计40%的职工福利金)为作业动因外,有下列四个作业项目:生产处理、机器准备、零件管理、机器支援。

成本动因有:生产处理次数;机器准备时数;零组件、产品管理种类;机器使用时数。

2.成本库有:生产准备费用、机器准备费用、零件管理费用、机器开动费用。

3.在传统成本法下最有利润的红色和紫色圆珠笔其实在作业成本法下亏损严重。

原因:(1)两种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导致公司斥资投资计算机系统及更多的间接和支持性人工,造成制造费用增加。(2)这些增加的制造费用无法从销售红色和紫色两种产品的销售中得到补偿。

4.改进成本管理的对策:

(1)进行产品盈利性分析,可以尝试以较高的销售价格销售红色和紫色产品,以补偿增加产品品种所额外增加的间接费用。

(2)降低新产品对资源的耗用。可以考虑降低生产准备时间,改进工艺流程,促成工程部门设计更容易制造的产品。

(3)放弃红色和紫色笔市场,专注于蓝色和黑色两种老产品的扩大生产和销售。

(王纪平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七(本题10分)

甲公司是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大型上市公司,2012年甲公司财务会计人员金融资产交易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12年1月1日,为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效率,从二级市场购入面值1000万元的A公司股票,实际支付的股票价款为1 040万元,其中40万元为A公司已经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购买时另支付了5万元的交易费用。管理层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随时出售A公司股票。购买日甲公司会计人员将购买的A公司购票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并确认其入账价值1 045万元。1月5日收存A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40万元时,会计人员将收到的现金股利40万元计入投资收益。2月10日,出售购入的全部A公司股票,实际收到1 080万元,甲公司确认了投资收益35万元。

2.2012年1月1日,甲公司又从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2011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由于甲公司资金充裕,管理层有意图将该债券持有到期,于是将购入的乙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的面值为2 000万元,票面利率5%,实际利率4%,每年支付利息一次,到期后支付最后一期利息和本金,购买时实际支付资金2 17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2.6万元。甲公司会计人员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入账价值为2 172.6万元,计算出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是2 055.5万元。

3.2012年12月31日,由于所购丙公司整改完成,加上国家宏观经济面转好,丙公司股票价格上升为每股10元,公司财务人员将股票价格回升总额8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注:丙公司的股票是2010年5月以每股15元从二级市场购入200万股,占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5%,对丙公司没有重大影响,管理层也没有随时出售丙公司股票的计划,会计将其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并确认入账价值为3 0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下跌为13元,甲公司估计此下跌是暂时性的,于是将股票价格变动4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2011年由于丙公司涉嫌违法经营,被有关部门查处,导致年末股票价格猛跌到每股6元,甲公司财务人员将股票价格变动1 4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要求:

根据资料1、2、3,分析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分析与解释:

1.资料1:

(1)金融资产的分类不正确,由于管理层可以随时根据市场行情出售所购股票,意味着是要赚取价差收益,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2)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计算不正确。交易性金融资产买价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计入应收股利科目核算,不计入初始入账价值,同时购买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1 000

应收股利 40

投资收益 5

贷:银行存款 1 045

(3)收到股利时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收到买价中包含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应收股利,而不是确认为投资收益。

正确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40

贷:应收股利 40

(4)出售时计算的投资收益不正确,正确的投资收益=1 080-1 000=80万元。

正确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 08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1 000

投资收益 80

2.资料2:

(1) 购买债券的分类正确。因为甲公司有充裕的资金,管理层也有意图持有至到期,故应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持有至到期投资入账价值的金额不正确。初始投资数额中不应包括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正确的是:计算出买价中包括已到期利息=2 000×5%=100(万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入账价值=2 170+2.6-100=2 072.6(万元)

(3)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摊余成本计算错误。期末计算的分期付息债券的票面利息不应计入摊余成本,实际利息和票面利息的差额应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正确的计算过程为:

应收利息=2 000×5%=100(万元)

实际利息=2 072.6×4%=82.9(万元)

利息调整的摊销额=100-82.9=17.1(万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年末余额=2 072.6-17.1=2 055.5(万元)

3.资料3:

(1)购买丙公司股票时的分类正确。所购股票对丙公司没有重大影响,管理层也没有随时出售的计划,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2)购买时的入账价值计量正确,应按其公允价值计量。

(3)2010年末,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处理正确,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4)2011年末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由于股票严重下跌,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属于减值,甲公司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还应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公允价值变动转出。

正确的会计处理:

减值损失=200×(15-6)=1 8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800

贷:资本公积 400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 400

(5)2012年终的会计处理不正确。当已经确认减值损失的股票价值又回升时,回升金额应当通过权益转回,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200×(10-6)=800(万元)

正确的会计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00

贷:资本公积 800

(马荣贵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八(本题20分。本题为选答题,在案例分析题八、案例分析题九中应选一题作答)

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其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挂牌交易。2012年公司收入达到100亿元。截至2012年底,甲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70%,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股利支付率为50%。2013年,甲公司发生的相关事项如下:

(1)公司拟投资项目A,该项目预计销售增长额为60亿元,截止目前,资产占销售百分比为50%,负债占销售百分比为35%,销售净利率为5%。

(2)不同资本结构下甲公司大概的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如下表所示:

甲公司认为目前财务风险偏高,建议适当降低资产负债率。甲公司管理层认为建议符合实际,并决定调整公司财务战略。采取措施予以落实。

(3)新项目A所需5亿元从外部筹资。考虑到甲公司目前付息压力较大,经协商,大股东及其他战略配售方承诺增加对甲公司股权投资2亿元,全部用于A项目建设。A项目所缺少的资金,甲公司计划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

(4)2013年6月,甲公司管理层提出了筹集资金的方案:

方案1:于2013年7月1日发行5年期的公司债券,面值每份1 000元 ,票面年利率9%,从发行日起算,债券发行每满一年时,支付该年利息。

根据调查,同期债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0%。

方案2:于2013年7月1日发行5年期的可转换债券,面值每份1 000元,票面年利率2%,从发行日起算,可转债发行满1年时,支付该年利息。持有者在可转债发行满3年后方可将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转换价格为20元,另外,赎回条款还规定了甲公司可在可转债发行满4年后按一定价格赎回可转债,假设风险普通债券的市场利率为10%。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1),计算甲公司的外部融资需要量。

2.根据上述资料(2),分别计算资产负债率为60%和80%情况下甲公司的税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若甲公司按上述资料(4)中方案1发行5年期公司债券,计算甲公司需要发行多少份债券。并计算甲公司需要发行多少份债券才能满足A项目建设的需要?

4.若甲公司按照上述资料(4)中方案2发行可转换债券,且2015年6月30日甲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为26.5元/股,当2015年6月30日投资者选择行使转换权,试计算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值和投资者的投资报酬率。

5.相对于普通股融资和债券融资,可转债融资有哪些优缺点?结合甲公司财务战略,判断应选择上述资料(4)中的哪种方案筹集A项目所需资金?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外部融资需要量=(销售增长额×资产占销售百分比)-(销售增长额×负债占销售百分比)-[预计总销售额×销售净利率×(1-现金股利支付率)]=(60×50%)-(60×35%)-[160×5%×(1-50%)]=9-4=5(亿元)

2.资产负债率为60%时,甲公司税后WACC=8%×(1-25%)×60%+[6%+1.1×(14%-6%)]×40%=0.036+0.0592=9.52%

当资产负债率为80%时,WACC=10.38%

3.债券价格=1 000×9%×(P/A,10%,5)+1 000(P/ F10%,5)=962.07(元)

需要发行的份数=300 000 000÷962.072=311 827(份)

4.可转债的转换价值=1 000÷20×26.5=1 325(元)设可转债的投资报酬率为k,则:

1 000=1 000×2%×(P/A,K,3)+1 325×(P/F,K,3),采用插值法计算k值:

当k=11%,=1 017.714

当k=12%,=991.171

K=11%+(1 017.714-1 000/(1 017.714-991.171)×(12%-11%)=11.67%

5.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债的利率较低,可以降低付息压力;可转债为投资者提供了转股机会,当投资者转股时可以避免公司偿付本金的压力。

与普通股相比,可转债使公司取得高于当前股价出售普通股的机会;可转债筹资较灵活,可通过转换或赎回条款的涉及,方便公司调整资本结构,满足公司特定的融资需求。

可转债的缺点,如果转换时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公司只能以较低的固定价格换出股票,会降低公司的股权筹资额;如果股价持续低迷,可转债持有者没有如期转换普通股,公司只能继续承担债务,存在付息和偿债压力;尽管可转债的票面利率比普通债券低,但是加入转股成本之后的总筹资成本比普通债券要高。

(王纪平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九(本题20分,本题为选答题,在案例分析题八、案例分析题九中应选一题作答)

某科研单位甲(以下简称甲单位)是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规定的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为20%,不存在所得税问题且不存在未弥补经营亏损情形。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如下情况:

(1)2×13年1月,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报废一辆汽车的申请,甲单位的管理层经研究决定予以报废,取得残值收入3万元,甲单位将其计入了其他收入。

(2)2×13年2月,甲单位A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完成结项,剩余财政资金50万元。甲单位鉴于科研任务越来越重,人员经费紧张,经单位管理层研究决定,将项目结余资金50万元用于补助人员经费。

(3)2×13年6月,甲单位未经财政部门及相关机构同意,将160万元的基本建设支出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将其中56万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非预算支出。

(4)2×13年7月,办事员李某用公务卡购买业务零星用品7 000元,因工作繁忙超过了发卡行规定的免息期被银行收取罚息、滞纳金共50元。甲单位在办理该事项报销时,增加事业支出7 050元,减少银行存款7 050元。

(5)2×13年8月,甲单位由于承担重大省级课题收到拨款80万元(拨入专款)。甲单位9月份购入专用设备40万元,支付课题费、资料费10万元,10月份支付鉴定费20万元。经财政部门同意,将课题经费结余10万元留归本单位,甲单位增加事业结余10万元。

(6)2×13年12月1日,甲单位当月的授权支付额度40万元到账,与核定用款计划数相符。甲单位会计处理为:增加银行存款40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40万元。

(7)2×13年12月31日,甲单位尚未使用的年终结余用款计划额度为27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结余16万元,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结余11万元,被予以注销,会计人员未作处理。

(8)2×13年12月31日,甲单位一辆价值58万元的汽车到期报废,经部门提出处置申请报经财务处;经甲单位办公会研究决定,予以报废。处置该车辆取得残值收入5万元,存入银行。财务部门据此作出会计处理:减少固定基金58万元,减少固定资产58万元;同时,增加银行存款5万元,增加其他收入5万元。

(9)2×13年12月31日,甲单位报经有关部门批准,融资租入一套不需安装的设备,价值600万元。合同约定:甲单位每年12月31日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100万元,分6年支付,租赁期满后,该设备的产权归属甲单位。12月31日,甲单位收到设备,当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第一年租金100万元。甲单位确认固定资产600万元,增加固定基金600万元;同时,确认事业支出100万元,减少银行存款100万元 。

(10)2×13年收入情况:财政补助收入5 O00万元(其中:项目支出补助1 0O0万元),事业收入10 0O0万元(其中:专项事业收入2 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0万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100万元,其他收入50万元。年度支出情况:事业支出12 O00万元 [其中:基本支出10 00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支出4 0O0万元);项目支出2 000万元(其中:财政项目补助支出800万元、专项事业资金支出500万元)],上缴上级支出50万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100万元,其他支出30万元。

甲单位财务人员结账前的计算如下:(1)该事业单位当年财政补助结转=(4 000-4 000)+(1 000-800)=200(万元);(2)当年事业结余=(2 000-500)+(8 000+100+100+50)-[(6 000+700)+50+100+30]=8 250-6 880=2 870(万元);(3)年末职工福利基金提取额=事业结余×提取比例=2 870×20%=574(万元)。

要求: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门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国家有关规定,分析、判断上述各项的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处理。

分析与解释:

1.事项(1)中,甲单位报废车辆的做法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甲单位报废车辆,应经主管部门(环保局)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市财政局)审批,甲单位不得自行处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列入其他收入,而应上缴国库。

2.事项(2)中,甲单位将项目结余资金用于补助人员经费的做法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预算之前,原则上不得动用,因特殊情况需要在预算执行中动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安排必需支出的,应报财政部门审批。

3.事项(3)甲单位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1)未经审批,甲单位无权擅自调整基建预算,挪用基建资金;(2)购置空调、办公家具属于当年未安排预算的支出,事业单位不能办理无预算、超预算的支出。甲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将56万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的非预算支出原渠道归还。

4.事项(4)中,乙单位为办事员李某报销公务卡支出的做法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持卡人使用公务卡消费结算的各项公务支出,必须在发卡行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到单位报销,因个人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由持卡人承担,不能列入事业支出。

5.事项(5)甲单位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课题经费结余留归本单位的,应转入事业基金而非事业结余。

6.事项(6)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甲单位应当依据收到的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0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40万元。

7.事项(7)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16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16万元;同时,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11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1万元。

8.事项(8)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事业单位处置车辆,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取得的收入,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正确的会计处理: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58万元,贷记“固定资产”58万元;同时,借记“银行存款”5万元,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5万元;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5万元,贷记“应缴国库款”5万元。

9.事项(9)中甲单位的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是:增加“固定资产”600万元,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00万元,增加“长期应付款”500万元;同时,确认“事业支出”100万元,减少“银行存款”100万元。

10.事项(10)中甲单位的处理不正确。

(1)当年财政补助结转=财政基本支出结转+财政项目支出结转

=(4 000-4 000)+(1 000-800)=200(万元)

(2)当年非财政补助结转=专项事业收入-专项事业支出=2 000-500=1 500(万元)

(3)当年事业结余=(非专项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非财政、非专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

上一篇: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 下一篇: 酒店前台每周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