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4:53

卫生院护理

卫生院护理篇(1)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看病问题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迅速增加,对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乡镇卫生院现实状况,尤其是护理现状,存在诸多困难、问题,亟待解决。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无论是环境、人员、设备、任务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1]。笔者作为一名在乡镇卫生院临床一线工作20几年的护士,担任10余年的护士长,谈谈当前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处理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重医轻护的现象在乡镇卫生院依然存在:不论是在人才培养或是工资待遇上,决策者一般都偏向于医生,这样一来护士的积极性不高,进修学习的机会又少,护士的素质不高,护理质量得不到改进。护士长工作职责不明确、权责不一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护士长均不是院委会成员,基本上有职无责,无权履行管理职能和职责,护理制度执行起来苍白无力。

1.2  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我县22所乡镇卫生院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床位与护士比1:0.4的编制标准,医护比严重倒置[2]。我院开放床位27张,年收入200余万元,每年住院患者1千余人次,接诊门急诊患者治疗1万余人次,在岗护士仅4人,我县还有10余镇卫生院没有专职护士。由于人力不足,护士长与普通护士一样同样倒班,日常工作缺乏有力监管,年轻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之间沟通交流,护患关系紧张,滋生一些医疗纠纷,业务技术水平有待高。

1.3  护理人员流动性大,护理队伍不稳定:由于乡镇卫生院条件、设备、待遇较差留不住人才,一些有一定临床经验,培养多年的护理骨干都相继应聘到县级医院,导致乡镇卫生院护理人才匮乏,队伍不稳定,整体护理质量难以提高。我院现有在职在岗护士仅2人,临聘护士2人,除护士长外其余护士工龄都不足3年,无资质护士1人。

1.4  护士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由于人力不足,休息时间少,国家法定节日没法休息,工作超负荷、超工作时间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和服务需求。我院正常情况下,平均每个护士每天值班10 h,如果有人有特殊情况请假,上班人员常常要24 h连续工作,甚至更长,感到精力十分的不足与疲劳。

1.5  护士长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素质:护士长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对护理知识的更新,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准知之甚少缺乏新的管理理念,护士长自身素质难以提高。由于人力不足无专职护理管理人员,护士长同其他护士一样,从事着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同样倒班,还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及承担一些琐碎的后勤事务,重心偏移,没法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检查考核只是走过场,未落到实处,质量提高较难保证[3]。。

1.6  护士专业知识贫乏,继续教育不力,护理质量难以提高:护士大锅饭缺乏竞争意识,加之工作时间长,下班后都觉得累,很少有护士抽出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谈不上写一些专业论文及一些经验总结性的文章。人员紧张,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又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很少派护理专业人士对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指导不够。护士长每天都上具体的班,上加班,没有把督导护理质量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护理水平停滞不前,护理质量难以提高。

2 措施与对策

2.1  领导重视,改变重医轻护的现象:院领导应该重视护理工作,改变观念,重医轻护的现象不在发生。认真落实《护士条例》,了解护理方面的一些新动向,组织学习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规划发展纲要(2011年~2015年)》,充分认识做好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强化领导意识和管理意识,加大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2.2  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适当增加护士数量,满足临床护理工作,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避免过于超时间的工作,确保临床护理安全和需要。

2.3  尊重护理人员: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稳定乡镇卫生院的护理队伍,吸引护理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发展。

2.4  明确界定护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应将非护理人员承担的事务如医疗费用结算、病区环境卫生等非护理工作,由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承担,使有限的护理人力用在护理工作上,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满足患者需求。

2.5  选拔符合资质条件的专职或兼职护士长负责护理管理工作并加入院委会:每年至少派1~2次参加护理管理培训,更新护理知识,学习新标准、新要求,护士长最好不上晚夜班,以保证有时间和精力履行管理职责和职能。

2.6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院领导、护理管理者要努力创造一切机会保障护士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通过培训使其了解新知识、新动向,转变观念和服务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传、帮、带,通过查房、讲课、督查指导等多种方式,不断规范护理操作和护理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重视护士的继续医学教育,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远程教育、自学、学历教育、短训等多种形式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让患者享受到较高水平的服务。

3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8):1500.

卫生院护理篇(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45-01

在医疗服务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和讲求经营绩效的趋势下,应建立对经营管理变化趋势的敏感度,继续努力充实自已,使自已更具决策能力,以适应医疗环境变化,提升经营管理绩效。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目标的过程。具体管理报告如下:

1具备护理副院长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对人生有最合理的安排,明白事物的本来先后,在各种场合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表适当的态;她能应付各种问题,见微知著、鉴往察来;不但知已,也知人。概括为“四有”:

1.1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自信、正直、宽容、敢于承担责任。

1.2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大局观、效率、重点、组织、协调。

1.3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基础、思维、专业。

1.4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乐观、向上。

2明确护理副院长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2.1承上。承担职责,达成医院战略目标,执行上级的指示。

2.2启下。做好所负责的科室管理,带领科室成员达成任务,使各项资源充分有效发挥。

2.3平行间。协调,公关。

3准确把握院长的期望

3.1领会院长的意图并传达到全院护理人员。

3.2带领全院护理人员完成任务,做大、做强、做精。

3.3提供信息。

4把握护理人员的期望

4.1让每个护理人员知道干什么、标准是什么。

4.2办事公道,不是平均主义。

4.3关心护理人员:理想、事业、家庭、收入。

4.4及时指导并解决问题。在失误时,多谅解;在需要时,多配合。

4.5及时给予表扬。

5制定护理绩效激励的基本方法

5.1事业激励。

5.2感情激励。

5.3待遇激励。

6抓住全院护理工作的关键点

6.1以“三好一满意”为基础,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形象。

6.2强化护理责任,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6.3进一步加强医院护理管理,积极探索护理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

6.4充实临床护理护士队伍,积极探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改革。

6.5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前瞻性和以病人安全为本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卫生院护理篇(3)

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方法[1]。护理人员在常规的护理和治疗操作中,相比于其他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若手的清洗消毒不充分,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2]。近年来,手卫生工作逐渐得到重视,但手卫生执行率仅为20%~50%[3?5],造成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管理、制度、设施等。如何使手卫生成为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仍是国内外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医院文化管理是医院运用文化将医务人员凝聚起来提高人员职位素养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树立理念从而指导行为自觉化[6]。东莞康华医院通过2014年全年在手卫生工作中推行医院文化管理后,对其一系列综合影响效果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2015年全年临床住院科室的手卫生设施、科室手卫生管理以及辖区内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相关指标作为基础研究数据,对比应用医院文化管理前后医院在手卫生的硬件配备、文化氛围和护理人员实际手卫生执行效果三方面的差异性(2013年数据设为对照组,2015年数据设为试验组)。(1)手卫生设施:包括感应式水笼头、手卫生操作标识、快速手消毒剂的配备。要求所有病房、洗手池、治疗车、护理车、换药车等均配置快速手消毒液;所有洗手池粘贴手卫生标识及提示语。(2)手卫生文化氛围包括科室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指定问题内对被抽查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提问)、临床住院科室自行开展手卫生管理(科室主动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并按时间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认为其自行开展了手卫生管理)。(3)手卫生执行情况,采用现场观察法,医院感染管理科专业人员随机观察护理人员工作期间手卫生执行情况。具体的调查方法为:医院感染管理科采用现场考核的方式,从每个临床科室中随机抽取3~5名医护人员,对其洗手时机的把握、洗手的正确性和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考核,手卫生依从率(%)=实际手卫生例次数/手卫生指征例次数×100%,洗手正确的标准为手部揉搓时间不少于15s且步骤顺序正确。

1.2方法

本次研究围绕医院文化[7]的三个层次即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精神文化对手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构建。具体方法为:表层物质文化方面:(1)完善手卫生设施,如按要求配置感应式水龙头,配备足量洗手液、一次性干手纸和快速手消毒剂;所有病房、洗手池、治疗车、护理车、换药车等均配置快速手消毒液;所有洗手池粘贴手卫生标识及提示语。(2)开设手卫生知识宣传栏,利用院刊、内网、外网、海报等内部刊物进行手卫生知识普及、实时报道及检查反馈等。中层制度文化方面:(1)医院首先成立手卫生工作专项管理组,实施手卫生三级管理架构,明确职责。(2)制定并手卫生培训、考核、监管及奖罚机制等院级手卫生管理制度;各科室自行制定手卫生监管方案,规范手卫生监督要求,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依从性监测。(3)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奖罚机制,实施院科两级同步监管,考核结果纳入科室质量管理指标。深层精神文化:(1)落实培训,新入职员工入科前必须接受手卫生知识的首次培训及考核;在职员工每人每年至少一次接受手卫生知识培训、洗手正确性考核;手卫生行为接受科室手卫生管理小组的监管。(2)开展全院手卫生宣传月活动,具体有启动仪式、手卫生征文、手卫生操作竞赛、科室手卫生推广经验分享等。(3)巧用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邀请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保洁、护工等不同岗位的人员担任医院手卫生形象大使并参与院内宣传海报拍摄与制作;树立身边的标杆。(4)开展多形式的手卫生宣传:如张贴宣传画、科室培训、案例学习;面向患者及家属开展手卫生知识小锦囊,进入学校、社区等机构开展手卫生知识小讲座等,齐力营造手卫生文化氛围。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被调查人员基线资料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923人次,其中2013年380人次作为对照组,2015年543人次作为试验组。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为25.53%,在医院文化管理实施之后,2015年的手卫生执行率为52.6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48,犘=0.000)。且手卫生执行率在医务人员的性别、职位、职称、工龄及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5),见表1。

2.2手卫生相关指标情况

对比2013年与2015年手卫生各相关指标,消毒凝胶配备率由41.98%上升到90.02%;护理人员接受手卫生培训占比由之前的24.61%上升到96.83%;洗手正确率从48.68%上升到98.71%,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尽管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但经手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8]。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的高低与人的意识、医院硬件设施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9]。对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弓晓华[10]提出医院文化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医院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转化为高度自觉的执行力,通过无形力量激发人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感。而将医院文化管理应用于手卫生专项工作当中[11]就是通过文化的手段让全体医务人员自觉的加入到医院感染管理中来的方法,不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孔懿[12]通过在医院开展手卫生促进活动,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由30.3%上升至51.5%;来瑞平等[13]通过文化的手段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本研究利用医院文化管理理论,在提供便利的手卫生设施的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培训及新入职员工的岗前手卫生培训,开展在职教育可以使全院各级各类人员正确理解手卫生规范要求[14],营造出良好的手卫生氛围,使手卫生受到全员重视。手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及接受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从理念上改变了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医院作为一个独特的组织,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而先进优秀的医院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文化管理”,强大的文化管理可以起到缓解医患矛盾、影响医德医风的作用[15]。本研究正是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方面对手卫生工作进行系统管理后,在医院内部形成手卫生氛围,从环境和理念上转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思维模式,从而在心理和情感上影响其行为。医院文化管理可以创造一个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可以保证行为的持续性[16],同时,由于医院文化管理具有普遍性,容易达成全员共识。易艳斌等[17]在临床工作中通过手卫生管理,如提供方便的洗手设施、规范化培训、手卫生监督等措施,提高了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在2014年开始对手卫生进行文化管理后,2015年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行为有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医院文化管理对手卫生效果改进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为手卫生文化氛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医院文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手卫生的管理工作当中,并能持续提高和保持护理人员手卫生行为的积极性及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田维涛,彭颖,赵德军,等.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控制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329?330.

[2]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3]韩轲,窦丰满,张丽杰,等.成都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139?1142.

[4]雷晓婷,林红,孙慧,等.2010-2012年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系统综述[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6):339?344,352.

[5]许川,徐敏,梁艳芳,等.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0):609?611.

[6]夏萍,吴凡伟.医院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卫生院护理篇(4)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在逐渐发展壮大,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日益提高,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乡镇卫生院应注重护理缺陷的管理和应对。

一、护理管理缺陷

1.护士长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素质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得不到院领导重视,护理人员岗位分配不合理,无专职护理管理人员,护士长同其他护士一样,从事着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同样倒班,还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及承担一些琐碎的后勤事务,他们往往会重心偏移,没法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加上忙于日常工作,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缺乏新的管理理念,对新医学模式下新的护理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刻,致使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管理。

2.住院患者管理差 擅自离院现象较普遍,甚至有少数一级护理及需要监测血压的病人,医生也默认其离院;还有一部分大病救助的病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无人照顾,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还有个别医生表面上为了给病人节约费用,术后最基本的血压也不监测,一些护理常规也不下医嘱,更别说开监护了;再有少数医生不严格掌握出院指征,为了降低住院均次费用,把不该出院的开出院,而病人又不离开医院,也不作任何处理,等过2~3天又入院。

3.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体温单描记不真实,缺项、漏项,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医护记录不一致,尤其是一些重要时间:入院、抢救、用药、病情变化、出院等,护理记录太简单,缺乏连贯性,记录内容上忽视非操作性护理措施,如巡视病房、主要的指导内容及告知性的护理措施等。

4.护士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医疗及相关法律知识缺乏,基本操作不严谨,非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证据保全意识差。长久以来基层卫生院一直采用重医疗轻糖尿病、高血压护理的传统管理模式,常以群众基础以及领导个人威信为主导,管理层粗放,糖尿病、高血压护理管理层级模糊,基础实施得不到完善不能成为一个较完整的系统。这种重医疗轻糖尿病、高血压护理的管理模式,弱化了糖尿病、高血压护理技术应有的地位,缺乏基本技术管理,没有实施技术管理的分工。由于基层卫生院管理者对护士工作范围理解的狭隘性,以及客观条件所致,糖尿病、高血压护理人员长期没有机会进行培训学习的机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护理人员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护理的能力、水平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护理概念不能很好的提高了解,糖尿病、高血压护理工作能力不能随着医疗糖尿病、高血压护理行业整体发展的提高而提高,沿用较落后的糖尿病、高血压护理方式,使糖尿病、高血压护理水平停滞不前。糖尿病、高血压护理工作的执行仅局限于叮嘱患者打针、吃药、测量体温等,基层糖尿病、高血压护理管理质量与现代糖尿病、高血压护理规范管理差距较大。

5.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一些中等专业学校在招收护理专业人员时,降低录取标准,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差的人把学护理当成是一条谋生的捷径,进入学校以后也未好好学习,实习也不认真。这部分人毕业后到大医院应聘多不能如愿,便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他们往往工作能力差,对一些基础护理操作都不能独立胜任,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更不知从何做起,甚至一些用药的剂量都不能准确计算。另一方面,长时间在乡镇医院工作的高年资护士,虽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很多也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尤其是我们周边多数乡镇卫生院都是做的绩效工资,因此他们也不情愿外出进修学习,无法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对高标准,严要求的护理质量管理不能适应。

二、缺陷应对措施

1.提高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院领导应转变重医轻护的观念,重视护理工作,尽可能设置专职护理管理人员,加强护士长管理知识的学习,观摩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另外护士长还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业务、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积极培养护理骨干,进行目标管理,制定符合本院的护理质控考核体系,采取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定期不定期用标准检查、督促、指导,使规范化的护理质量标准落到实处。

2.加强住院患者的管理 入院时收治医生把好第一关,认真履行好告知义务,杜绝挂床住院,严格把握住院、出院指征,严格掌握护理级别,同时医院的综合服务设施也要跟上。

3.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规范书写护理文书,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合法的原则,切忌不按时书写或书写潦草、脱漏、错误、涂改,要特别做到准确、及时以及与医疗文件的一致性。

卫生院护理篇(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88-02

一、当前基层卫生院门诊治疗的特点

近些年,现代护理学飞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也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传统护理学中,实施的是功能制护理,即把任务当作核心,简单地将护理工作划分为各种不相关的任务。护理人员只是机械、被动地将眼前任务完成,基本不去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没有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也没有与患者进行沟通。该模式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目前护理工作主要是把病人当做护理工作的中心,解决患者各项治病难题,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是促进患者痊愈的重要护理模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基层卫生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功能也逐步在完善,加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下,治疗费用在不断降低,病人逐步增多,有效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近些年迫于生活压力,大部分的青年农民都进城打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各大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当前基层卫生院大部分的服务对象都是老人和小孩,其所占比例高达95%以上。由于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基层卫生院开始重点关注心理护理。护理工作从传统的心理护理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过渡。

二、门诊病人就诊时的心理状态

(一)病人希望“一长三短”,仔细检查

所有来卫生院就诊的病人都希望能够尽快完成所有的治疗。特别是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他们希望挂号、候诊以及取药的时间都不要过长,希望能够由医术水平较高的老医师或者自己比较熟悉的医生来进行诊治,并且能够得到医生仔细的检查和诊断。并且在进行注射等治疗时,希望由中年护士来进行操作。

(二)患者内心存有较多的疑虑

在基层卫生院中,面临的患者99%都是来自农村的。近些年由于基层卫生院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好,医疗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由于诊治对象大都是老人和儿童,他们的经济水平都较低,担心医生会另眼相待,不仔细进行检查。这些患者都比较敏感,他们希望进入卫生院后能够得到护士的热情接待,自己的主诉可以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医护人员能够高度重视自己的病情。

(三)儿童患者存在恐慌害怕的情绪

儿童患者来到陌生环境之后,尤其是在见到大量身穿白大褂的陌生人时,会感到高度紧张,产生恐惧心理,更甚者会啼哭不止,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

(四)老年患者焦虑,性格孤僻

部分经济条件较好而且富有文化气息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通常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疾病能否完全治好,而且会重点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自己患病的态度,担心家人和医护人员对自己的病情进行隐瞒。部分孤寡老年病人,由于经济困难、社会地位较低,没有强烈的求医欲望,特别是来自偏远山村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宿命论的影响,认为“一切都是命”,加上知识水平较低,认为死亡就是自己的归宿,根本不关心自己的疾病状况和预后的好坏,情绪比较悲观,意志消沉,医护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他们大都是十问一答。而且在基层卫生院中,诊治对象大都都是上述情况中的后者。

三、在基层卫生院门诊治疗中心理护理措施

(一)设置专家门诊和问事咨询台

卫生院可以安排老护士对候诊进行指导,进一步解决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其他困难。还需要向咨询的病人强调门诊诊疗程序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向其解释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客观情况。热情接待所有的来诊病人,像亲人一样对待病人,用实际言行换得病人的信任和感情,对病人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进行认真解答。同时对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顾虑进行解答,消除病人的疑虑。比如告诉病人“老年医师、中年护士的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操作比较娴熟,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则是心灵手巧”,告诉患者每位医生对常见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疑难病例则需要经过会诊来进行解决。严格遵循分配察诊制度,部分患者对检查结果存在较多的疑虑,万分焦虑,害怕自己患上不治之症,此时医护人员就应该用诚恳的态度对其进行解释,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

(二)积极解决患者的困难

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获得患者的信任,患者就会主动配合医生诊治。农村来的老年患者大部分都是文盲,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特殊的照顾和指导,特别是没有人来陪诊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关心,做到体贴入微,让患者感到温暖,帮助这些老年患者解决各项难题,比如给老年患者带路,指引患者去挂号、候诊,带领患者到达取药地点等,让患者从精神上感到安慰。关于就诊的儿童患者,医护人员可先让患者在一旁观看具体操作,清楚地向他们讲道理,消除儿童患者的恐惧情绪。而面对需要打针的儿童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用的态度来夸赞儿童,鼓励他们要坚强勇敢,并且将准备打针的儿童带到旁边进行观看,让患儿亲眼观看打针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童患者完全消除恐惧心理后,就会完全信任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就会积极配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疗效

大部分的患者在取得药物之后都会对药物的具体效果产生担心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就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在一定程度上向患者解释所用的药物。比如使用阿托品之后可能会产生口干、面红、心慌等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嘱咐患者无需害怕,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水。还有一部分病人没有达到住院条件却主动要求住院,医护人员应该仔细向患者解释不住院的必要性,告诉患者回家之后需要注意的各事项以及随诊的具体时间,并在起居、体育锻炼、饮食和营养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向病人宣传在家中需要常备的药物及病情观察的方法和病情恶化时的抢救手段等方面的知识,让病人安心回家,这样患者及时在家中旧病复发,也能够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卫生院护理篇(6)

乡镇卫生院负担着农村医疗、保健以及防疫等内容,直接关系着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关系到农村人们的生命健康[1]。随着我国医改的深化,国家去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但是部分乡镇卫生院由于地方经济现状限制,其医疗水平、护理水平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2]。就护理水平而言,由于医护人员流动性较大,专业能力不足等因素,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有待加强。

1.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分析

1.1上级领导重视不高

乡镇卫生院重医轻护情况较为严重,相关研究显示24%的乡镇卫生院在医护人员培训经费极低,11%的乡镇卫生院未设置医护人员培训专项费用。与此同时,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与医生薪酬待遇上相差极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挫伤,护理工作也难以发展。

1.2基础设施落后,设备不完善

由于地方经济和业务量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备和设施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偏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只有体温计、注射器、血压计等,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无法满足相关标准和地方实际需求,少部分乡镇卫生院床单、被褥等无力及时更换,严重影响护理质量。有调查显示,只有33%的乡镇卫生院配置了救护车、运养车、吸引器等设备,15%的卫生院消毒设施不全,消毒方法不规范,消毒效果不达标[3]。

1.3护理管理模式不健全,管理水平滞后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一来上级领导关注的是医疗管理工作,未明确相关护理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重要意义。二来上级领导工作较为繁忙,实际指导护理工作的时间较少,同时,大部分卫生院护士长长时间未外出学习,对护理管理新方法了解不深,管理方法滞后。

1.4护理人员配置较少,专业水平较低

由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薪资水平较低,这导致专业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不愿意来卫生院就职[4]。这使得了人员配置稀缺,就算招收到了医护人员,其专业水平也存在一定缺陷。这直接导致卫生院护理水平落后,严重时还会形成安全隐患。

2.乡镇卫生院护理对策分析

2.1提高上级领导认知,加大护理投入

上级领导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可以有效改善卫生院的护理现状,上级领导需改变传统的重医轻护观念,明确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把护理工作当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关卫生部门还需将护理工作纳入医院业务考核范畴中,切实强调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证卫生院护理投入。

上级领导还需重视护理人员的选拨和培训工作,为卫生院选拨专业素质强化,爱岗敬业的护理人员。同时,卫生院还需提高专业能力强,职业操守良好的护理人员的薪资水平,为护理人员解决经济压力,保证护理人员无后顾之忧。上级部门还需加大卫生院投入,为卫生院提供良好的机械、设备,配备齐全的床单、被褥。还需为部分中心医院添置救护车、治疗车等医疗设备,改善卫生院的基础条件,保证护理工作水平。

2.2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水平

护理工作是医院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管理工作也是医院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相关护理管理领导人需具有先进的管理知识,并对护理业务有一定了解,如此才能保证护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卫生院需积极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引进专业护理知识和技术,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更新护理服务观念,改善护理水平。

2.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护理人员水平

卫生院需严把人员录用关,保证所有护理人员执证上岗,保证所有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5]。卫生院还可以积极组织优秀护理人员外出培训交流,定期开展护理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相关活动,为卫生院提供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2.4建立健全相关护理工作规范

卫生院需积极参考自身实际情况,再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合理设计护理工作操作规范,保证护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积极开展护理知识讲座,要求护理人员明确相关护理操作流程,掌握专业操作技术。卫生院还需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对乡村地区的医疗投入也逐步加大,这给我国乡镇卫生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下取得医疗技术、护理水平的发展成为了乡镇卫生院研究的重要方向[6]。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是制约其发展能力的一大因素,卫生院只有通过加强上级领导重视,加大护理投入,健全管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水平以及完善护理制度等方法才可以有效改变卫生院护理现状,提高卫生院护理整体水平,提高卫生院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雨春,黄学艺,刘美琴,羊玉兰,于亚玲. 仪征市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现状调查[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9(05):15-16

[2]邬仁会,周会珍. 支医护理人员在乡镇卫生院护理中的作用[J]. 海南医学. 2010(04):25-27

[3]梁俊华,杜长青,石忠曙. 浅谈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乡村医药. 2012(12):89-90

卫生院护理篇(7)

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我区共有个乡镇卫生院各卫生院人员多少不一但护士配置极少。除极少数中心卫生院有为数不多的~名护理人员外一部分卫生院只有1~名在编护士而大部分处于偏远地区的卫生院甚至无在编护士;笔者走过的8家卫生院共有专技人员约15人在编护士人且仅有的这些在编护士只有7%在护理岗位。其余在医技岗位或者转行。

护士劳动量大、工作时间长: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普及住院病人剧增护士不仅要完成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外还要兼职其他工作。如1家中心卫生院共有护士6人其中在岗的名护士1天除要完成住院及门诊约多名患者的治疗护理外还负责间病房、治疗室、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全院的消毒供应手术室及全院敷料和所有病房被褥的清洗工作等;而某院仅有的1名护士除负责完成1天~位患者的护理外还兼职全院的化验及妇幼专干的工作。护士劳动量繁重上班人员常常要小时连续工作生活无规律吃住均在医院1个月只有6天的法定假日或者更少。护士身心疲惫、精神极差。

护理服务质量低下、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由于护士人力不足护理工作只忙于简单的打针、输液根本无法完成对病人的整体护理甚至连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也无暇顾及;急诊急救工作更是不规范各医院对抢救药品及仪器的管理不规范。如抢救药品缺乏无查对与登记个别药品过期、变质;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无保养维修仪器损坏等现象普遍存在。而无护士的卫生院对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均由主管医生1人承担根本谈不上三查七对或者监督用药。甚至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1名医生在抢救青霉素过敏患者时将盐酸肾上腺素注射到肌肉造成患者心率过快;对吸氧流程不熟悉延误抢救时间等。致使病人对护士工作不满意在对医院的满意度调查表上书写“护理不行”“无护理”等字样甚至个别病人刁难、侮辱护士对护士身心造成伤害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各卫生院普遍重医轻护从不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病历书写规范无质控体系检查中发现所有的卫生院无论危重或者手术病人均未书写护理记录单;体温单填写各项目不齐全生命体征记录不及时、绘制不正确;医嘱执行后未签名或执行医嘱时间与签名不符合要求甚至不查对医嘱;9%的医院无护士交班记录。而无护士的单位护理表格无一完整正确的。护理文书书写几乎无一家医院安照区卫生局发放的《病历书写规范》进行书写。

护士无菌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由于乡镇卫生院地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来源少竞争不激烈使护士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少护理人员无法吸收新的护理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导致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无菌操作观念差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大部分医院在消毒隔离和院内感染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无菌物品无消毒日期、无菌包无监测消毒液过期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和处理不当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混放、医疗废物处理不正确病房、产房及手术室无空气消毒与地面消毒甚至个别卫生院配药室与化验室同处一室。

卫生院护理篇(8)

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枢纽,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担负着农村、社区的医疗、保健和防疫任务。卫生院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的医疗、保健和防疫工作质量的高低。

一、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

1 护理管理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

护理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卫生院领导一般都是搞医疗工作的,未亲身体会过护理工作的实际问题,加之事务繁多,领导和指导护理工作只能是流于形式,大部分护士长也由于长时间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对新理论、新技术不了解,知识陈旧老化,服务理念落后,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另外,管理的内涵偏离,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的内涵和范畴不断扩大,护理管理的面和深度也发生了变化,现行的管理人员只停留在排好班,按班上岗即可,人性化管理,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是一纸空白。

2 护理人员配置薄弱,知识结构偏低

部分医院领导认为护士对医院工作影响不大,甚至认为有医生就行,打针、发药同样做得好,致使护理人员配置薄弱,知识结构偏低,多数护理人员保持中专水平,未接受继续教育,无业务技术考核,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有的卫生院没有一个护士,严重缺编,护理工作处于瘫痪状态,甚至无证上岗、混岗,存在不安全隐患。

3 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护理基础装备十分简陋

近年来。随着农村卫生工作的不断加强,各级政府逐步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农村医疗机构的补偿渠道得到拓宽,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医疗条件正在改善。但乡镇卫生院的一无三配套(即无危房,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任务仍很艰巨,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破旧,仪器设备简陋,特别是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产房、治疗室等一些重点科室差距更大,有的甚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病房设施也非常简单。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护理基础装备很不完善,尽管少数单位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多数单位仍存在问题,差的甚至连注射器、酒精缸、泡镊筒也未解决,更谈不上以新式不锈钢制品进行更新换代。

4 护理队伍思想不稳定,缺乏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力外流增加

客观上,由于人员缺编、劳动强度大、工作辛苦、住房条件差、职称晋升难、工资待遇低、缺乏进修学习机会,有时甚至不被看作是知识分子,加上社会大环境、物质利益、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普遍感到心情压抑,不被人理解,因而要求调动,甚至改行。主观上,一些护理人员责任感、事业心不强,缺乏献身护理事业的思想基础,认为护理工作不外乎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生活护理,没有高层次的技术,无新知识可学,不愿在临床第一线吃苦。特别是一些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护理中专生。认为工作条件差,没有用武之地,而大多数农村医疗机构在短期内又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护理人员看不到希望,敬业爱岗精神逐渐淡薄,职业吸引力不强,护理人力外流增加。

二、建议

1 认真执行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各项工作的准绳,是保证工作到位、保证工作质量、维护个人权益的“武器”。《护士条例》是护理工作的准绳和护士获得合法权益的法规、法则。所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护理人员都要严格执行《护士条例》。

2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卫生工作的权力机构,(1)认真贯彻实施《护士条例》,分析评估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情况,对照《护士条例》的要求不断修订既往对卫生院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制定的规范、规章,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并有力的督导医疗卫生机构实施。(2)强化医疗机构职责,由于护士权益的实现有赖于医疗机构提供物质保证,强化医疗机构职责尤为重要。

3 医疗卫生机构

(1)把好聘用人员关,尽量聘用高学历、高素质护生。(2)管理者从思想上、制度上把提高护理质量与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护士素质与提高医生素质放到相同高度来抓。(3)努力为护理人员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每 3~5 年一个周期,并与个人的职业生涯相挂钩。(4)鼓励自学,对在职学习取得的学历与工资、晋升挂钩。(5)统一订阅相应的报刊、杂志。对于、科研成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6)尽量实行护理人员的工资、晋升等待遇与相同学历、职称的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相同,并与护理水平、护理质量挂钩。(7)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理论、技能考试,其成绩与奖惩及年终评优等挂钩。(8)积极组织参加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理论及技能考试、考核与技能比武。(9)经常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护理工作与技能指导。

4 加强护理科研工作

1)努力提高每位护士的科研意识。利用周前会、每日晨会和全院职工会议,向护理人员进行思想动员,深入分析和揭示护理的科学价值,使她们明确护理科研来自于临床,反过来又为临床服务,搞好护理科研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关键措施,从而增强了积极参与意识,激发了科研热情和信心。

2)搞好护理科研选题。(1)以提高护理队伍科研积极性为重点,及时把有科研兴趣的临床护士组织起来,共同学习和研究如何进行科研设计、资料分析、统计论证、撰写论文等科研知识,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自拟护理科研课题,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搞好科研。(2)根据护理科研是研究探索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提高人的生存质量这一目的,把病人经常发生的问题和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及护理学界尚未定论的问题作为选题方向,坚持课题宜小不宜大,有专长和特色的原则,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寻找题材,通过调查研究、理性思维、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使护理科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

卫生院护理篇(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28-02

在医院当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品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架构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卫生护理工作直接对患者服务,和患者接触密切,患者也能最直接和最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卫生护理工作。在当前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医疗卫生水平快速提升,护理工作已经从以往的简单与被动的服务形势转变到了现如今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当中来,基层医院要面向老百姓,提升医院卫生护理队伍的规范化,保证服务质量。为了探讨与研究基层医院的卫生护理工作,本文通过问卷方式,以基层医院卫生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入户调查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基层医学的卫生护理人员以及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卫生护理情况、治愈情况与护理服务满意情况。

1.2 实施方法:(1)细节管理实施方式。首先要以患者和护士为中心,关爱、关心患者和护士。确保护士有专业的卫生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水平,有满意的护士才会有满意的病人,从而提升护理工作人员和病患的双重满意;其次要预防控制。在医院卫生护理工作当中,医院感染是重要内容。要掌握好消毒、灭菌质量、隔离以及严格无菌技术,这也是医院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要抓好治疗室的消毒以及卫生清洁工作;最后要提高防护意识。要避免发生护理的意外情况,针对特殊病人要实施特殊护理,做好整个护理流程。(2)调查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依照患者的流量和年龄进行分类,分成婴幼儿组、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掌握好每一组所占的比例,对卫生护理工作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尤其要做好婴幼儿的入院卫生护理工作;青中年人体质明显较好,入院结合治疗,配合医生医嘱,护理工作相对容易;老年人行动迟缓,不便,要求家属跟医护人员协调好,做到事无巨细,使患者早日康复。(3)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人员要热爱卫生护理事业,全新服务病人,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以及责任感。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岗位,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同时,和患者谈话时要用良好的语言进行,让病人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这样有利于对情绪波动的患者进行安抚。

1.3 护理流程:(1)了解患者病史,对患者的认知水平进行初步评估,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患者交流。(2)巡访患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对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措施如何等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引导患者,为患者排忧解难,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3)实施心理护理。病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与日常的生活习惯不相适应,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给予情感支持,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为病人解除疑虑。(4)预防感染。对住院患者积极寻找潜在的隐匿或慢性感染灶,除对其有针对性地控制感染外,应对其房间进行通风,每日两次,用1:200的"84"消毒液喷雾、拖地,避免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呼吸道疾病患者接触,加强皮肤的清洁卫生,做好自身防护,防止外伤,加强对出院患者预防感染等知识的宣教。

2结果

婴幼儿、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特殊,患严重疾病或者病情恶化的患者为了得到更好的救治;中青年人,由于严重外伤,个别患者病情急,需要特殊护理都予以转院处理,使其早日康复。在调查问卷中,所有患者与护理人员对基层医院在护理过程中实行"两个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措施都满意。

3讨论

要想做好基层医院的卫生护理工作,就要构建以人为本、医患和谐相处的医院。其中在构建和谐医院当中,实施和谐的护患关系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护患沟通。护患沟通作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可以加深护患双方的了解,拉近双方的距离,增进相互理解,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其次,要做好人员管理。在卫生护理当中要重视护理人员的管理,树立一个整体的护理理念,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同时,制度管理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只有实现抓责任、重落实、奖罚分明,才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士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护患纠纷。最后,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卫生护理,接触患者的顾虑,通过自身以及所有医务人员的努力,让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卫生院护理篇(10)

基层卫生院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康复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卫生服务,并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卫生监督与卫生行政管理。但由于基层卫生工作底子薄、基础差、护理人才匮乏,护理工作发展仍显滞后。

1.1职责分配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长久以来基层卫生院一直采用重医疗轻护理的传统管理模式,管理层粗放,护理管理层级模糊,基础实施得不到完善,缺乏一个较完整的系统。这种重医疗轻护理的管理模式,弱化了护理技术应有的地位,缺乏基本技术管理,没有实施技术管理分工。

1.2护理质量低。由于基层卫生院管理者对护士工作范围理解的狭隘性及客观条件有限,护理人员长期没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导致基层护理人员工作能力难以跟进医疗护理行业的整体发展,沿用较落后的护理方式,使护理水平停滞不前。护理工作的内容仅限于叮嘱患者打针、吃药、测量体温等,基层护理工作与现代护理规范管理存在较大差距。

1.3护理人员在护理认识上存在问题。基层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缺乏对护理人的技能素质培训,使护理人员在思想上不能掌握护理工作真正的内涵,日常工作中只是进行机械化的护理任务,基层护理工作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1.4护理人才缺乏,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基层卫生院多处于农村和基层欠发达地区,工作环境艰苦,引进卫生人才的政策和工作条件缺乏吸引力,外部人才引进困难,内部现有人才留不住,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匮乏。近年来,乡镇卫生院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医疗风险大,加上待遇偏低,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差,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2基层卫生院护理工作改进措施

2.1建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针对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应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且加以严格实施。管理者要完善卫生院的管理体系,对各个岗位及职责进行详细的划分,使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得到精细化管理与推动。确保卫生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满足患者的需求。结合国家对农村卫生院的建设,完善基层卫生院的基本设施,改进护理基础设备,提高护理质量。

2.2提高护理质量首先,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护理专业技术,还要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现代医疗护理领域的新技术、新要求。管理者应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比如流动红旗评比、选举优秀护士、等管理方案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人员进行良性竞争,对工作更加感兴趣,不随意简化护理操作流程,本着对岗位负责、对护理患者更认真的太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是整个服务的主体,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直接影响了工作质量的好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善待员工,制定并实施人性管理的制度。

2.3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护理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上升。护理不单是看护病患的病情,而是应该对患者抱有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等人性化的护理,使病患在舒适、愉快的环境和心情上接受治疗。护理人员要注意医风医德的培养,注重转变护理态度,要做到仪表端、语言和蔼、积极学习有关医疗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尊重患者,不歧视、鄙夷患者。在管理过程中多展开有关医风医德、仪表、素质及相关法律的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推行人性化护理,做到优质护理。

2.4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医疗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才,有了人才,才有创新,才能创造成绩。基层卫生院要加强护理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定期培养计划,创造条件为现有护理人员提供学习、生造机会。同时,还要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协调,邀请名医、专家到基层卫生院传道解惑,为基层护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指导。另外,基层政府也要出台引进优秀护理人才的优惠政策,充实完善基层护理队伍,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提升基层卫生院的护理工作水平。

3结语

当前,我国基层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是人民生活至关重要健康保证,新农村的发展必然需要基层医疗的配套改革。认真分析基层卫生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护理人员队伍,以患者的需要为宗旨推行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推动我国基层医疗护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过晓红.新型护理模式探讨[J].黑龙江医学,2005,29(10).

上一篇: 外国刑法论文 下一篇: 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