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数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4:41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1)

初级宏观经济学是继初级微观经济学之后所有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学生的经济学入门课程,它也是一系列后续主干课程如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的理论基础,其作用承上启下、其地位举足轻重。初级宏观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知识涉及面广、抽象程度高却又与现实联系紧密等特点,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数都会反映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完成习题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付出比同期其它经济管理类课程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学开设定位明确的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背景下,进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积极探索无疑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研习、教学初级宏观经济学的体会,拟在教材选择、内容确立和教学实施三个方面展开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论述。

一、教材选择

关于教材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学生的反馈意见很通俗、却很在理:遇上一个好的老师是学生的福分,但不是每一届学生都有这样的福分,其实,如果有一本好的教材,老师也就不那么重要了。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上已经有数也数不清的宏观经济学本土教材,但称得上优秀者恐怕凤毛麟角,大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定位不明确,初级、中级搅合在同一本书里,两个级别的内容都没有讲清,两个级别的要求都没有达到。幸好近十几年来,国内出版社大量翻译、出版了由国外著名经济学家撰写的教材,业已涵盖宏观经济学的所有三个级别,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常见的属于初级层次的就有9种,见表一。与本土教材相比,上列外版教材具有定位明确、内容翔实、体例活泼、印制精美等等优点,更容易被宏观经济学的初学者接受。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缺乏科学合理的本土教材的情况下,从表一中选择一本作为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指定教材或指定参考书,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

上列外版教材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是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的《宏观经济学》、斯蒂格利茨、沃尔什的《经济学(下册)》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而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应该是曼昆的那本,如该书中译本第4版封三所介绍的,前三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笔者在本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中,一直采用这本教材,每一届学生几乎都会有同样的反映:曼昆的书是经济管理类教材中自己平时还想翻翻看看的一本。

二、内容确立

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内容必须在两个层面加以确立,一是课程的主要理论框架,二是课程的主要特点。

(一)课程的主要理论框架初级宏观经济学的授课对象通常是低年级的本科生或专科生。经过中小学阶段学习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经济知识,同时,基于若干年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对宏观经济的某些方面已经有所感受。但是这些知识只能称为经济常识,而绝不是作为经济学专门学科的宏观经济理论。因此,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并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实现从经济常识到科学理论的质变。结合授课对象和教学目的,再综合参考表一所列外版教材,笔者认为一门保质保量的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应该具有表二以模块结构表示的主要内容。如果课时较少而不得不对上述内容作出删减,可以略去模块5、9、10、13。

(二)课程的主要特点相对于确立课程内容,把握课程特点可能更加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初级经济学不像中级以上经济学那样注重理论逻辑性、注重定量分析,而是更加重视经济学直觉的培养,也就是一个经济学道理能否尽量用大白话讲清楚。初级宏观经济学也有模型,常用的模型见表二,但是阐述同样一个经济问题,初级课程主要使用举例、类比方法,以文字描述和不带数量的图形模型作为工具,回避使用微积分,中级课程主要使用逻辑推理方法,以方程描述和带数量的图形模型作为工具,一些地方开始使用微积分。这是每一位从事经济学教学的教师必须领会的不同级别经济学的重要区别,而且需要一以贯之地指导日常教学。

三、教学实施

选择教材、确立内容之后,为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专业术语的规范化问题和经济数据的本土化问题。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2)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初中数学均采用选项教学方式,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虽然各地区初中在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主要集中于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新生入学之后就对数学课内容进行选报,打破初中数学直接进行分项教学.另一种就是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基础课的教学,在二年级以后开始实行选项教学.总体来讲,选项这种教学模式较之从前的学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课余数学指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设置单一不够广泛.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初中生广泛而又个性十足的兴趣爱好.

数学的知识传授大多数是动作技术,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图片、音像等形式进行传授,但大多是静态的形式,且多以刺激学生的单一感官为主,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使学生较易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好,便于学生的认识、记忆、理解.打破了课堂的死板结构,有效地节约数学课的时间,减少了多次重复讲解而导致学生出错的现象,增加了练习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效率的途径

1.大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理论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首先强调的是数学理论的学习.要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应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提初中学数学的理论水平.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只有加深理解,提

高初中数学理论水平,才能更有效地用于实际;另一方面,只有提高初中数学的理论水平,才能牢固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显然,对前期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数学后期的学习和应用.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应试的需要,许多学校将讲解理论的时间压缩(如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剩下一年用来准备高考的复习).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等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这为以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留下隐患.在教学观念上,部分教师将数学教学等同于解题教学,对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网络结构缺乏必要的揭示和认识.导致对数学概念和逻辑体系理解不准确,不深刻,难以形成自身的知识网络,给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加了困难.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因为,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对数学知识不理解,也就不可能对数学产生热爱之情.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了在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培养初中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起来的.我在备课时注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举一反三地解决新问题,主要做法是:

(1)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

根据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并启发他们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认清新旧知识的不同,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练习时,为了进一步强调写竖式时要把各加数的小数点对齐,避免和整数加法末位(个位)对齐混淆,我出了几道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题,让学生练习.这种类型的题三年级不作为教学要求.是四年级要学的内容,所以我只要求写竖式,不要求计算结果,全体学生都写得正确无误.

(2)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手实践来探索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动脑分析,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课例与案例的研究

如特级教师孙维刚的课堂教学,吕传汉等人的“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研究,MM教育方式等,他们通过个案研究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进而形成高效率的共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乐观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及学习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控.而且更需要树立信心,从这个一切都可能发生的时代充分获益.

参考文献: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66-02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课堂可以也是一个和谐的场所,但是,这种和谐的和谐课堂氛围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同时作为初中阶段主要课程的英语也需要构建一个和谐课堂文化。不过在传统教育中,英语课堂的单调和乏味导致许多初中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有初中生因缺乏学习动机而没有发挥出他们在学习语言方面的潜能。此外,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能被机械地教,机械地学。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已经充分证明,语言虽然可以学得,但更主要地是习得的。在缺少英语课堂文化环境的状况下,如果不能在语言学习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中提供给每一个初中生语言实践的环境,为英语语言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那么学习哑巴英语的人定然不占少数。而将创设良好的和谐课堂氛围引入英语课堂中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初中英语和谐课堂氛围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目前,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者对和谐课堂氛围进行了调查分析,但我国初中英语和谐课堂氛围的因素对有效学习的影响,尚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比如初中英语教学的和谐课堂文化的构建?本文为此通过调查分析了英语和谐课堂氛围与班级同学间的合作、竞争间的关系,分析了英语和谐课堂氛围与师生之间的问答、教师指导以及教师魅力的关系。从而来比较初中生参与程度不同的英语和谐课堂氛围,分析英语和谐课堂氛围与课堂纪律、秩序的关系。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了本地区共十个学校初二年级英语课堂的氛围,其中包括三个民办学校以及七个公立学校。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十个班级500初中生和10位英语教师。这些英语老师处于青壮年阶段,且均有三年以上的教龄。

(三)调查方法

本研究在对观察工具进行项目评估、预测后,修订成为正式观测工具。该观察工具共有10个项目,涉及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参与程度以及秩序和纪律四个维度。量表采用李克特计分法,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对照每一个项目第一部分对“同学关系”的测量从“几乎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中在最符合情况的选项上画圈,分别记作“1”到“5”分。第二、三、四部分即“师生关系”“参与程度”“秩序及纪律”的评判从“急待改进”“稍待改进”“尚可”“良好”“优良”进行评判,分别记作“1”到“5”分。

(四)数据搜集与统计

根据量表对10个班级和谐课堂氛围进行初步观测与评价。用经调整形成的观测工具观察10个英文课堂,得出的数据使用SPSS for windows 13.0进行分析。因为本研究属质化研究,因此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

二、初中英语和谐课堂氛围调查结果

(一) 同学关系对英语和谐课堂氛围的影响

将十个班级关于同学关系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得到表征同学关系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列于表。因为观察工具中选项是五分级的,所以平均值高于3则表示相应的关系在课堂中出现得较多,反之则被出现得较少。

表1同学关系调查结果

经统计计算,十个班级里“同学能相互协作以便完成学习任务”的平均数字为3.5,处于“有时”及“经常”的中间状态;“有困难的同学能得到班级同学提供的帮助”的平均数字为2.6,处于“偶尔”及“有时”的中间状态。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在和谐课堂文化氛围中,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已经被初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入英语课堂。

(二) 师生关系对英语和谐课堂氛围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何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参加英语活动,真诚地与初中生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和谐课堂氛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根据十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从代表亟待改进的“1”到表示优良的“5”进行逐级评判,可以看出大多数老师在师生关系方面的课堂表现都比较好。

(三)参与程度对英语和谐课堂氛围的影响

教是学的外因,学是内因。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强调初中生的内部要求和学习主动参与程度,告别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初中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欲望,课堂气氛自然热烈。初中生在良好的和谐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我们通过调查分析,两类英语课堂在“教师独白讲授的时间”、“初中生是否在课堂上有机会讨论问题”、“在探讨时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是否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这四个题目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四)环境对英语和谐课堂氛围的影响

我们得到的环境对英语和谐课堂氛围的影响见表2。

表2环境调查结果

教室环境的许多方面都能够明显地影响学习氛围,其中,教室的整齐程度对课堂的干扰,对课堂心理氛围和教学过程都产生重要影响。初中生们总是很容易被发现注意力分散,为了保证初中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应该对教室中可能引起注意力分散的事物保持敏感,尽力保证教室的整齐,减少外界事物对初中生的刺激,同时也能保持班级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初中英语教学构建和谐课堂文化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参与程度以及课堂环境和秩序是影响英语和谐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同学关系

研究表明,当前多数教师有意识地在英语课堂创设让初中生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环境,但从初中生的反应来看,理想的合作或竞争和谐课堂氛围多数未达成。从同学关系方面来分析,初中生具有“自己的学习活动与其他同学毫无关系”的心理应该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教师仍需要采取措施增加班级凝聚力,建立勤学向上的班级风气。一个优秀的英文教师需要将一个班级从一开始的个体的集合塑造成一个积极主动,充满活力的团队,建立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和班级的凝聚力,这样的课堂才能提供轻松氛围,让同学之间敢于说英文,愿意说英文。一个聪明的英文教师会用让初中生认真聆听另外一个同学的背诵、或者回答的问题,当同学在背诵的时候为其鼓劲,采用反馈单给同伴的演讲作出评价等方法训练初中生的责任感,改变“单打独斗”的学习模式。比如,当讲到主语+be动词+形容词时,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组,一组讨论主语,一组讨论be动词,一组讨论常见的形容词,教师应多给学生时间交流,并且参与讨论,最后大家集思广益组成一个句子,教师还可以讲两个这种组合的成语或者谚语,以提高学生兴趣。另外,课堂上最好让学生唇枪舌剑,不仅可以融合他们之间的感情,增强主人翁意识,还可以使教师融入其中,起到调和作用。

(二)师生关系

如果希望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就要善于掌握和正确处理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英语教学环境。但本研究发现在有些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仍是上下级关系,初中生紧张而缺乏活力。还有一种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型”,即师生之间没有什么界限,可称兄道弟。这种关系缺乏教师的权威性,影响正常的外语教学。正确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师生团结合作,教师认真传授,初中生积极思考。初中生有什么问题乐意向教师求教,而英语教师又及时向初中生解答。同时教师也需要提倡和鼓励积极的有利于英语学习的人际关系,引导帮助初中生们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摒弃消极的人际关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参与程度

在考察当下的课堂后,我们发现参与程度是在和谐课堂氛围的关联因素中得分最低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难以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初中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他们自然也就没有共享共同的学习目标活兴趣,不愿意开流。从而本应以初中生为主角的英语课堂也完全被教师掌控。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教师用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忽略初中生的特点以及学习风格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导致在课堂中出现教师教学风格与初中生的学习风格不符的现象。常此以往,初中生会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对英语课失去信心,或许还会觉得他们不擅长这门课程并将其放弃。反过来,教师也将因为教学成绩不理想而感到失望,容易对初中生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或者开始质疑自己是否胜任做教师。实际上,能够适应初中生这些多元性学习风格的有效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认真对待个别差异,了解了初中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智力特点的基础上去尝试改变初中生自己固有的学习风格,并且创造形形的课堂活动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这样,所有的初中生都将有机会参与符合他们学习风格的活动从而更容易在这些活动中找到成就感,提高学习动机。创造有利于学习的英语和谐课堂氛围。

(四) 课堂秩序与环境

想要进一步提高班级的秩序与环境,可以从树立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入手。班级风气是指在一个班集体里形成的独特的能够为全体班级成员学习服务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准则和学习风气的总和。班集体对班风有影响,同学之间有较多的交往以及师生之间的较好交往就会产生良好班风。班级风气是一种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和谐课堂氛围也起到指导作用。在和谐的班风的影响下,班级的凝聚力会凸显,初中生会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显得更有兴趣和愉快,对老师也更加友好和信任。举例来说,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到黑板上填词和句,传统教学手段下,教师会打个勾和叉,尤其是打叉的时候气氛会显得相当紧张,这时教师可以换个思路,对的就画个笑脸,错的就打个憨厚的脸型,让学生轻松起来,符号和图形可以相应变化以保持新鲜,可以用动物图形和简单的肢体语言。

总之,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知道,初中生合作与竞争关系并不明显,反映在和谐课堂氛围上,课堂仍显沉默。师生之间的问答模式,教师在初中生活动时的有效指导以及教师的个人魅力是调节和谐课堂氛围的重要环节。教师的独白讲授时间过长不利于初中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显得枯燥;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初中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逐渐下降。由此,师生建立起情感联系,师生关系和谐化,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和谐课堂氛围良好,能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欧阳建平.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 苏芳.浅议新课标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法[J].教育革新,2006年第8期.

[3] 田丰.西方现代学习理论述评[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 田友谊.国外课堂环境研究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12期.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4)

 

初三级数学科备课组长兼班主任述职报告

基本情况:

我大学本科毕业,1986年参加工作,1999年12月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从教25年来,经历了从初一至初三的循环教学,其中担任初三班主任和教学工作21年。现任初三级数学科备课组长,初三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我工作积极,成绩突出,曾获得多次荣誉和奖励,其中,2003年和2005年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2003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2010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深深地知道,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必须首先要求自己具有崇高的师德师风。从教以来,我全面贯切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积极参加师德师风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工作责任感。我年年乐挑重担,任劳任怨。在班主任工作中,以身作则,爱生如子,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循循善诱,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教学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积极钻研,精益求精,常常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深入备课、批改作业、热心辅导学生。由于我爱校如家,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所以在师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得到师生的尊重和信任。我于2008年被评为***市教师职业道德先进个人。

二、理论水平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重视教学之外,还要重视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迎接时代的挑战。因此,我长期坚持大量的阅读,《中学数学研究》、《中学数学教学》、《数学大世界》、《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卡尔·威特的教育》等等杂志书籍成了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明灯,让我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发展动态,并时时带给我新的启迪,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除了阅读,我还通过参加各种学术研讨、假期培训、听课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每个学期结束,我坚持利用假期对上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并写下心得。对于连续两年实践成功的教学方法,我会在我备课组内推广并撰写成教学论文。其中教学论文《也谈谈我的“四化”教学法》在中学生学习报发表,教育论文《初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获广东教育学会二等奖。我在实践中总结并在备课组内推广的教学方法,如“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几何题的变式训练”、“中考压轴题的分拆和转化”等都很受老师们的信服,他们经过实践后都反映效果很好。而我个人的教学能力也因此而得到更大的提高,教学效果更为突出。我所任教班的数学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不论学校、市统考还是中考均稳居***北片学校前三名。

“学高为师”,这是我的座右铭。

三、教学能力方面

1、教法灵活,讲求实效

   我经历初一到初三的循环教学,熟悉初中教材内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实践中掌握了一套切合学生实际、能快速提高教学效率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并经近几年的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只要有以下几点:①我通过自己亲切的教态、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创造“憤悱”的情景、多进行表扬鼓励等,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②我根据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单元测验等,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针对实际情况随时回授调节,使“双基”得到落实。③对新课题的教学,我巧妙引入,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知识结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教学,我经常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例题的教学和课堂训练,我善于点拨,习惯采用一题多解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市教研室的教研员多次听了我的对外公开课,称赞我的课“教法灵活,学生兴致高,教学效果好”。

2、尊重差异,共同进步

“任何一个班,都会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我们的目标是拉近距离!”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我尊重差异,追求共同进步。我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来实施这个目标:①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爱上数学课。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层面和学习风格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任务,使他们乐于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并能体验成功,从而爱上数学课。②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期初,我通过谈话、作业、测试等形式对每个学生深入了解,并建立个人档案。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如何做好易错题和难题的记录,如何总结解题方法,如何梳理知识点,如何反思等等。再通过检查的方式强化这些学习方法的实施,让学生们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小组互助,共同进步。由于班额大,学生人数多,单凭老师的个别辅导是不够的。因此我建立了4人互助学习小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检查学生”。这种互助不仅是学习上的互助,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自学能力及探究精神。由于方法得当,落实到位,我每年任教的班都是大面积的丰收——尖子生多,落后面少,平均分高。

3、模范带头,创造佳绩

自从2004年我被选为初三数学备课组长后,就决心带领大家要在各类竞赛和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首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集体备课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在备课活动时做到有主讲、有质疑、有讨论、有收获。并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把问题带进备课活动中来,共同解决,共同提高。第二,鼓励并带头通过写教学后记、个案随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争取在市举行的各类课改研讨课、优秀课例及论文评选中创出佳绩。第三,通过随堂听课,耐心指导,做好新教师及教学水平较落后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这几年,我备课组呈现出浓厚的教研氛围,期间,解决了几个教学方面的老大难问题。其中“指导学生学会反思”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边学边忘”的难题,并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让学困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新知识要巧妙引入”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几何题的变式训练”、“中考压轴题的分拆和转化”等也是我提出推广的,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我的带领及指导下,梁文豪、陈林、高桂贤成为了***市教坛新秀,苏祥权、高桂贤获***市第五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6年我还指导冯剑清老师参加全国青年教师上课说课比赛荣获省一等奖。

四、教育工作方面

我热爱班主任工作,我为我的学生布置一个舒适的教室,营造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我渴望我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具有高尚的品格,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我从教25年,其中有2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人文教育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

1、给学生理想的教室。光洁的地板、墙角窗台的绿意盎然的植物、学生们自己带来的小鱼缸让学生感到身心无比舒畅;墙上的“优秀作业展”、“每周之星”、“作家梦”展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张扬个性、体验自我价值。

2、给学生一个可达到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内部动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给班里每个学生都定了短期目标,激发他们学习的好胜心和竞争力,并及时鼓励和强化。由于目标制订得合理,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通过努力实现目标,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例如2007—2008届的雷清同学,知识基础差,没有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初二时总分成绩在全级排在317名。经过和她深入谈心后,我为她制定一个个可达到的近期目标,让她一次次体验成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学习成绩扶摇直上。2008年中考,她在全级进步了86名,以优异成绩考上省一级学校。

3、让学生感受到爱。首先,我以饱满的热情关爱每一个学生。我尊重和信任他们,及时鼓励和赞赏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尽自己之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因此他们也亲近我,信任我,愿意接受我的教育。2008—2009届邱文飞同学,为人冷漠,无心向学,是个出了名的“打架大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怀有敌对情绪。我任教他后,在生活上多关心他,在学习上多鼓励他,在工作上多信任他,想方设法为他创造条件展示他的优点和长处,以恢复他的自尊、使他自信和自爱。他写得一手好字,我让他出黑板报;他跑步跑得快,我让他参加校运会;我让他负责班上的一些日常事务,以培养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他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尊重,逐渐把我当做知心人,愿意听从我的教诲,争取进步。初三毕业时,他被同学们评为“文明学生”,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其次,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我认真组织好“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以先进促后进,后进赶先进,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果遇到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我就动员集体的力量帮助他。去年,李晓敏母亲一场大病,她连伙食费也交不起了,我动员全班同学给她捐款821元,使她顺利完成初中学业;今年,梁跃龙同学锻炼时摔伤了脊椎骨,我组织同舍的同学轮流帮他打饭、洗衣服、背他上教室,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他没有影响学习,很快就康复了。

4、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管理条例》,结合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的班规,对学生实行量化考核。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我推荐、民主选举与科学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拔成立一个具有很强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委会组织,以学生管理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立能力,形成学生自觉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

人文氛围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学生在这里感觉到自己的精神一天天变得富有,智力发展一天天成熟,并不断地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的快乐。任现职期间,我培养了地市级“优秀学生班干部”、“优秀团员”李敏等6人。成功转化了后进生共41人,转化率100%。培养了大批优秀生,尤其是从2005年起到现在,除2010年外我担任初三级班主任六年,这六年我所带的班考上***中学的人数分别是:24人、21人、18人、17人、19人、18人,成绩十分突出。我带的班每年都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五、业绩成果方面

  (一)、教学方面

   任现职以来,我一直在***市***第一中学任教,是学校的骨干教师,累次取得突破性的好成绩。

   1999—2000学年度,我任教的初三(3)、(4)两班数学,中考平均分95.4,合格率89.7%,优秀率38.8%,居全级第一,平均分比第二名的班高出9.8分,同时,学校的整体数学成绩也由原来的倒数第4名跃升到25名,达到市中上水平。

2000—2003三个学年度,我带的两班学生从初一直带到初三,班别分别是初一(1)、初一(2)、初二(1)、初二(2)、初三(1)、初三(2)。初一、初二期末考试平均分,优秀率均居全镇第一。辅导学生参加市举行的三科联赛,初一张波等三人获数学单科奖,这是学校首次有人获该项奖励,初二时更进一步,有张波、张进毅等8人获数学单科奖,初三又有新的突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黄嵘获全国二等奖,冯成等3人获全国三等奖。我两班中考数学平均分106.6,优秀率46.8%,居全级第一,梁汉锋、饶幸、黄丽添等3人数学单科满分。同时学校的数学成绩也再跃升到全市第16名。本人2003年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

2003—2004学年度,我任教的初二(6)、二(7)两班数学,在市统考中平均分101.7,优秀率56.8%,居全镇第一。李进文、黄嵘延、冯军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全国三等奖。

2004—2005学年度,我任教的初三(6)、(8)两班的数学中考平均分95.8(市平均分61.4)做秀率61.4%,***北片第二,其中陈浩宇考满分。本人2005年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

2005—2006学年度,我担任初三(7)、(2)两班的数学教学,中考平均分102.3(市平均分65.5)优秀率60.3%,其中周波、李萧分别获全校单科第一、第二名。

2006—2007学年度,我任教初三(8)、(2)两班的数学中考赖楚凡,刘智健150分满分,140分以上有11人,数学平均分113.2,优秀率62.7%居全镇第一。

2007—2008学年度,我任初三(5)、(6)两班的数学教学,中考平均分125.1,优秀率60.6%,140分以上15人,该年度我被评为***市教师职业道德建充先进个人。

2008—2009学年度,我担任初三(7)、(8)两班的数学教学,中考平均分122.7,优秀率64.5%居***北片中学第一,有张家旗、张松两 人数学单科满分。

2009—2010学年度,我任初二(6)、(7)两班的数学教学,在与其他兄弟学校进行十校联赛中,有张力中等11人获一等奖,18人获二等奖,在十校联赛中平均分112.7,十校中排名第一,该年度我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2010—2011学年度,我担任初三(7)、(8)两班的数学教学,中考数学平均分108.9,优秀率63.8%。程健、张钦120分满分、黄国伟、杨航、何进、张晓君、梁杰都考得118分。

(二)教研方面

2009年论文《初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获广东教育学会学术讨论会二等奖。

2003年论文《浅谈数学课九种导入方法》获***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4年上的课例《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获***市优秀课例。

2005年论文《课堂教学要注意运用心理规律》获***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6年上的《完全平方公式》复习课获***市优秀课例。

2010年上的《方程与不等式》获***市优秀课例。

2010年论文《也谈谈我的“四化”教学法》被《中学生学习报》教研版第8期(总771期)刊用。

2010年论文《初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被《***教育》第11期刊用。

2004年上的《二次函数的确定》获本校优秀课例。

从教25年,被评为数学中学一级教师已12年,一路走过。笑看桃李烂漫,付出辛勤汗水,教育效果显著,自认德、能、勤、绩等各方面都符合数学中学高级教师的条件。以上报告内容,敬请各评委审议通过。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5)

乒乓球是智能、技能和体能三者兼容以智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其特点是速度快,变化快,击球技巧性强,运动兴趣容易激发。同时,乒乓球运动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是最好的大脑运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众所周知,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居世界领先位置。然而,我区目前乒乓球的群众基础不是太好,学生选修乒乓球的热情并不高,在大部分学校无立足之地。要推广与普及乒乓球运动,体育与健康课堂是最适宜的教学场所。本文通过对六合区几所初级中学乒乓球教学现状的调查,找出影响乒乓球选项教学开展的因素,为初中乒乓球选项教学的推广普及提供依据,使乒乓球运动在初中得以广泛的开展。

一、研究对象、方法与时间

1.研究对象。我区五所初级中学:江苏省六合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六中)、六合程桥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程中)、六合实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实中)、六合瓜埠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瓜中)、六合横梁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横中)。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查阅与本文有关的资料,提供理论上的支持。(2)问卷调查法:向教师发放问卷表46份,收回有效问卷表46份,有效回收率100%;向选修乒乓球的学生发放问卷表3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表281份,有效回收率93.67%,符合社会调查研究需要。(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3.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7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我区五所初中师资配备及乒乓球选项教学开展情况。通过对教师掌握乒乓球技能的调查结果表明:较好掌握乒乓球技能的占被调查总数的8.7%,基本掌握的65%,不太会的占26.3%。只有六中1名教师是乒乓球教育专业毕业的;其他教乒乓球的教师都是转项过来的,他们对乒乓球运动本身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不深,专业技能不强,教学就不严谨。因此,师资队伍水平优劣是直接影响乒乓球教学开展的主要问题。调查说明,只有三所初中将乒乓球列为体育选项科目,其他学校没有开设。这说明初中乒乓球选项教学在我区没能很好地开展,其主要原因依次是学校缺少乒乓球专长教师、没有现成的教材、学校无要求等。这说明进行乒乓球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2.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程度。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乒乓球的占82.2%,不喜欢和无所谓的分别占9.6%、8.2%。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喜欢乒乓球而去选修乒乓球的。而对乒乓球课的喜欢程度调查说明,喜欢乒乓球课的占55.2%,不喜欢乒乓球课的占30.6%,无所谓的占14.2%,他们认为任教乒乓球课的教师水平不高,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对是否有必要开设乒乓球课的调查说明,有78.3%学生认为有必要,没必要和无所谓的分别占10.7%、11%,可以反映相对多数的学生希望开设乒乓球课。

3.教学内容不能符合学生需要,教学方法较为单调,缺少科学手段。通过对选修乒乓球学生对老师满意程度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所安排的乒乓球教学内容并不是很满意,42.7%的学生认为内容一般,11.7%的学生不满意。这说明初中乒乓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学生对技术教学方法很满意的占13.5%,满意的占32.7%,—般的占42.3%,不满意的占12.5%。说明学生对乒乓球教学方法很不满意,部分学生反映课堂教学比较死板单调、沉闷乏味。因此中应改进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师能力需要提高。从选修乒乓球学生对老师需要改进方面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学生认为教师需要改进专业技术方面占40.6%,理论知识占13.2%,指导水平占39.1%,人际交往占7.1%。也就是说教师的能力素质并不令人满意,并且在调查中学生对教师的应该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充分表明教师素质尚待提高。

5.乒乓球教学时数较少,理论课没有得到重视。我区的六中一周开设三节体育课,其它初中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较少的课时数是无法提高乒乓球教学水平的。

6.场地器材缺乏。我区五所初级中学只有六中具备了较好的乒乓球教学条件,程中稍好一点,实中只能在室外用水泥球台学习,其它两所中学连水泥球台都没有。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当前我区初中乒乓球选项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开展乒乓球选项教学的学校不多,已开设乒乓球选项教学的学校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乒乓球教学时数较少,校内外乒乓球竞赛活动较少,影响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

2.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2)加快乒乓球师资队伍建设;(3)精选教材,丰富教学方法;(4)加强乒乓球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5)以点带面,推动乒乓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39―02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性课程,也是教育部指定的经管类相关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宏观经济学是是深入学习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学等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而言,宏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尤其是在地方普通高校中,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面临诸多困境。

1地方高校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困境

1.1课程层次定位不清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学课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在国外,本科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一般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层次,大一学习初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到了大二、大三再学习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少数攻读研究生要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生才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国内,近年来随着经济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力度的加大,很多师资力量较强的985、211高校已经开始遵循国际惯例,给大一学生开设初级宏观,给高年级学生开设中级宏观,给研究生开设高级宏观,并且一般都采用引进版教材。但是,更大数量的地方普通高校受到师资水平、学生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依然采用传统做法,本科阶段只开设一次宏观经济学课程,课程的层次基本上介于初级与中级之间,一般采用国内学者编著、处于这个难度的教材。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培养本科生的经济学直觉和提升科研兴趣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经济学方法论和解读经济现实的实践性课程,还是一门提升经济学认知能力和为进一步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做准备的先导课程。中级宏观经济学与初级宏观经济学相比较而言在教学中更注重知识体系论证的严密性和实证性,更注重宏观经济知识的适用性;与高级宏观经济学相比中级宏观经济学更具体,与现实经济连接的更紧密。但是,中级宏观的学习难度相比初级宏观来说可以说大大加大,这种难度不是像高级宏观一样来自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其实中级宏观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比初级宏观多多少(在国际主流中级宏观教材里即便是简单的微积分运用也是放在附录里的),而是来自于对问题分析的深度。所以为了有效地学习中级宏观,国外高校才为大一的学生先开设初级宏观。

现在吊诡的现象是,学生基础好、师资力量雄厚的985、211高校让学生先学初级宏观再学中级宏观,从低起点到高落点。而学生基础、师资力量相对较差的地方高校却直接给学生开设介于初级和中级之间难度的宏观经济学,让学生起点很高、落点又不高。要知道,地方高校的经管专业招生虽然已经文理兼收,但依然以文科生为主,再加上他们的基础本来就比985、211高校的学生差,这就造成大量的学生在没有任何知识准备的情况下面对中级宏观中涉及的代数、图形分析叫苦不迭。最终的结果是,大量没有考研打算,学习意愿本来就不高的学生觉得宏观经济学太难,没学会什么东西,而极少数准备考研的学生又觉得的课程的知识不够考研的要求,可以说是两头不讨好。

1.2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自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以来,宏观经济学一直是经济学中一块激动人心的领域,七十多年来在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两个主要议题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而这些进展理所当然的体现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可是大量地方高校依然采用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范式,其特征是整个理论体系与政策实践的核心表现为IS-LM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推导出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水平,并能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经济意义。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者已经发现这一模型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没有考虑经济变量的滞后效应,进行动态分析;没有考虑不确定性和预期的影响,不能体现宏观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将流量均衡和存量均衡混淆,具有逻辑上的不一致性等等。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传统IS-LM模型逐渐衰落,大多数宏观经济理论和经验研究已经不再使用IS-LM模型。IS-LM模型有时出现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但只是作为建构总供求模型中总需求曲线的一个阶梯。纵观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IS-LM模型在曼昆、萨缪尔森、哈伯德、帕金等名家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早已消失。在中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像新古典宏观代表人物巴罗的《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里找不到IS-LM模型,威廉森的中级宏观里IS-LM模型也只在一章出现,即使新凯恩斯的代表人物曼昆的中级宏观教科书中IS-LM模型也只占很小篇幅。可见,尽管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糅合在一起的萨缪尔森式的新古典综合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居于支配地位,但IS-LM教学范式已经不再流行。

地方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主要采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比如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这些教材依然花了大量篇幅讲授IS-LM模型。虽然权威期刊上的理论研究与高级宏观课程教学都很少同IS-LM模型相关了,但是据笔者所了解,在地方高校中察觉到这种转变的教师还比较缺乏。许多教师仍然在用IS-LM图形来讨论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政策含义。这种教学现状的原因可能在于IS-LM模型的相对简洁性及教学惯性,也可能在于师资知识结构更新慢。

1.3本土化案例缺乏

宏观经济学是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应用于宏观经济实践的科学,自然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不能只讲授理论,必须辅之以案例才能使干巴巴的理论变得鲜活,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案例当然是学生身边的、本土发生的、来自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宏观经济实践的。可惜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能利用的这类案例资源少的可怜。引进版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倒是案例丰富,但这些案例几乎都是以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宏观经济实践为背景而撰写的,不能贴近学生身处的经济环境,国内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现实经济问题明显缺乏感性的直观认识。地方高校所广泛采用的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是什么情况呢?看了只能更让人失望,即便是部级规划教材都是只有干巴巴的理论,几乎没有案例,可以说是把国外教材案例删去后,再把人家的理论浓缩一下而成,甚至用的数据、图表都是国外教材上直接抄过来的。

之所以本土化案例如此缺乏,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国宏观经济研究过于落后,可用的宏观经济数据缺乏;另一方面跟我国高等教育教材市场竞争不够激烈,编书的老师们急功近利不愿总结归纳本土案例有关。教材提供不了本土化的宏观经济案例,那就只能靠任课教师自己总结用于教学了。但地方高校师资水平本来就不如哪些出自名校的教材作者们,可想而知让他们自己建立本土化案例这个工作有多么不易。可喜的是,一些归国学者在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本土化上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复旦袁志刚教授写的两本宏观经济学教材,北大苏剑教授编著的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甚至央行易纲副行长与北大张帆副教授也合著了本土化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类教材在地方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率并不广。

2突破地方高校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困境的思路

地方高校面对上文所提三方面宏观经济学教学困境,笔者尝试给出突破困境的三点思路。

2.1课程层次定位于初级

考虑到地方高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和未来的就业去向,笔者认为地方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难度不应再定位于初级与中级之间,而是要定位于初级经济学的水平,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学习意愿,使他们学一门课不至于因为课程太难反而什么都没学到。同时,也要考虑到少数对宏观经济学感兴趣,自身基础好,有考研打算的学生,在高年级时为他们开设中级宏观经济学的选修课,使他们有进一步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平台。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学生,又兼顾到少数优秀学生,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课程层次定位不清带来的问题。

2.2引进宏观经济学教学新范式

宏观经济学新范式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淡化IS-LM模型,或者说减少IS-LM模型的篇幅,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长期经济增长、总供求模型的微观基础上。要做到这点根本上需要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摆脱陈旧的宏观经济学知识体系,这对地方高校的师资有一定难度、也需要一个过程。笔者提供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治标方法供参考,就是先采用拿来主义,使用引进版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比如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原理》,该书使用大量篇幅关注长期宏观经济表现,最后几章才使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短期经济波动,充分体现了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新范式。

2.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学案例本土化

在大多数地方院校,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都是由若干教师同时承担的。由于地方高校教学一线教师基本不用坐班,所以同事们见面机会少,导致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各自为政,教师之间无法形成合力。前文说到本土化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案例要主要依靠任课教师自己收集、归纳整理,这要耗费任课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课时多、科研压力大的地方高校教师来说能完成的案例量实在有限。如果能组建高水平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定期看展关于宏观经济学本土化案例建设的教研活动,就可以集中团队之力丰富本土化的宏观经济学案例库,效果应该远胜于单打独斗。

3结论

总之,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要想突破当前宏观经济学教学面临的教学困境,一方面要加大引进国外教学、教材的先进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师资团队、教材、案例库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和喜欢上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7)

考试科目及考试成绩呈现形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8个科目考试成绩以分数和等级(分ABCDE五个等级)两种形式呈现,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3个科目以等级(分及格、不及格两个等级)形式呈现。

不再实行提前考试制度。初二年级信息技术考试不及格考生,初三年级可以申请重考。

近期,青岛市教育局将通过青岛教育政务网(qdedu.gov.cn)公布2012级初中学生(包括2013级提前参加考试的学生)地理、生物考试分数和等级。

2013级提前参加地理和生物考试的学生成绩继续有效,初二时可以再次参加考试,取两次考试成绩。提前参加信息技术考试并取得及格等级的学生不再参加初二信息技术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参加初二信息技术考试。 招生录取政策总体稳定

继续实行指标生录取、特长生录取、自主招生(含直升生)、统一招生等多元招生录取政策;继续实行第一、第二志愿平行录取政策;继续实行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按顺序录取,以录取分数线高低决定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录取顺序;继续划定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普通班录取资格分数线、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普通班特长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实行分数制与等级制并行录取方式

普通高中录取总分780分。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历史80分、地理80分、生物80分。普通高中学校统一招生实行按8个科目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学科等级组合择优录取(首先通过语文数学英语等级组合择优录取;如果语文数学英语等级相同,再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级组合择优录取;如果物理化学生物等级也相同,最后通过历史地理等级组合择优录取)。

第一、第二志愿完成招生计划的普通高中学校,考生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均须达到及格等级。其他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优先录取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达到及格等级的考生。 直升生录取:学校按招生方案自主招生录取

从2013级初中学生开始,青岛一中、青岛二中、青岛九中、青岛五十八中直升生实行学校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方案由招生学校根据全市统一招生政策,结合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按照择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实施。学生根据招生学校报名条件自主报名,招生学校按照招生方案自主招生录取。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8)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地点

1.研究对象。瑶族女子班女孩都是来自深山瑶寨,在那里地处偏远山区,经济不发达,思想守旧,人们对女性存在其实和偏见,当地瑶族女孩小学毕业以后便辍学,无法继续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2008年第一届瑶族女子班成立,原班人数56人。本文的调研数据来自M中学初中每个年级的瑶族女子班和部分非瑶族子女班的学生。

2.研究地点。广西M中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保留壮文进校实验任务的25所民族中学之一。学校位于县城,交通便利。现有专任教师99人,学生1728人,设27个教学班,其中有3个瑶族女子班。学校主要服务于本县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及瑶族居住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98%以上。

(二)研究思路

在一些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的山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女性的受教育问题不能很好地实现。本文基于教育公平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的理论基础,采用实地调查(自填式问卷,个案访谈)的方式对瑶寨女孩的教育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深山瑶寨女孩的教育效果,探讨瑶族女孩的教育问题,最后提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女性教育的对策,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少数民族女孩的成长。

(三)研究理论基础

1.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我国古代就有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西方也有科曼、胡森等人的“教育机会均等”、帕森斯的“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和罗尔斯的著名的两个正义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补偿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公平观点。

2.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是根据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中的女性主义提出来的,社会性别一词用来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在现当代,社会性别强调两性之间的差异是“非自然”的,但强调他们的社会特征与角色、文化差异对性别差异的影响、追求男女两性社会平等。

二、研究设计与样本描述

(一)研究假设与变量设计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瑶族女子班的开班情况和其他非女子班的情况进行对比,从教育公平理论视角来探讨瑶族女子班的教育效果。本研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女子班的教育效果与学习成绩表现有关,女子班的成绩比非女子班的学习成绩好,教育效果可能越明显;假设二:女子班的教育效果与个人心理、认知有关,个人心理、情绪越稳定,教育效果可能越明显;假设三:女子班的教育效果与行为表现有关,行为表现前后对比变化大,教育效果可能越明显。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1.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广西M中学瑶族女孩教育状况调查”。调查对象为M中学的全体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调查的过程中,共抽取6个班级作为样本,初一到初三年级3个瑶族女子班全部抽取,此外还从初一到初三每个年级里随机抽取一个班。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36份,回收有效问卷323份,有效回收率96.1%个案访谈10份。

2.样本描述。在323名受访者中,女子班共163人,占样本比例的50.5%,非女子班共160人,占样本比例的49.5%。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习效果

从年级进行划分,女子班初一400分以下占97.9%,初二400分以下占76.4%,初三400分以下占68.4%:由此数据可知女子班的成绩逐年呈现好转的趋势,虽然其中也有因为科目增加而造成分数的上升,但是低分段的人数在慢慢减少,大部分人的分数都有了提高,下降的趋势也较快。相比于非女子班400分以下的人数初一占77.8%,初二占66.7%,初三51.8%,女子班的低分层次下降比较多,幅度较大,而非女子班下降缓慢,幅度较小,从而得出女子班学生入学后学习进步较大,并且有趋势向非女子班的成员靠拢。由此可以得出,瑶族女子班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由于之前的小学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得女子班和非女子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差距逐渐缩小,期间显现出来的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她们逐渐脱颖而出。

(二)心理效果

据调查发现,女子班与非女子班相比,她们更能够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女子班在初一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学生占56.9%,初二占52.7%,初三占65.7%;非女子班初一占38%,初二占21.8%,初三占34.5%。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得知,瑶族女子班和非女子班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基本没有区别,但是在班级的管理形式上却有所不同。在班级管理上,瑶族女子班更注重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初三瑶族女子班班主任黄老师谈到:“比如学校举行活动的时候,我只要把这个通知跟她们说一声,她们就会自行组织,当然初一的时候有点难,但到了初二、初三就好多了,基本不用我们操心。”通过让学生自行管理班级事务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间接带动她们接触外界事物的好奇心,_拓视野,增强信心。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在其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是一个主题作用于客体,客体对主体反作用的过程。与非女子班的性格差异与其所处的班级有关,在瑶族女子班学习的学生性格较非女子班的学生开朗活跃。性格本身无对错之分,但是环境的因素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影响。调查发现,瑶族女孩在刚进校时大多数的性格比较内向,非女子班的同学比较活泼开朗,但数据分析却表明女子班的学生较非女子班的同学开朗。这种变化可能与班级环境和特殊的教育形式有关。

(三)行为效果

据统计发现,女子班的学生仅和自己班的人来往所占比例为1.2%,非女子班占12.9%,在选项“逐渐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中,女子班占比例为43.1%,非女子班占24.5%。瑶族女孩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瑶族女孩保持着开放、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和更多的同龄人交往,而自身也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发展。行为方面的改变体现在多种方面,瑶族女孩在接受教育后个人的行为能朝着积极、正向的方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瑶族女子班的开设取得了好的教育效果。

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瑶族女子班在进入班级后会更加的努力学习,而这个可能与之前她们没能好好的接受教育有关又或许是学习氛围的影响。因此,笔者访谈了瑶族女子班初三的盘同学,“我觉得我们班的同W都很努力学习,我们每天起得很早,晚上下晚自习后还会继续学习30~40分钟才回宿舍,当然这个是我们班自己学习的,老师没有硬性要求。她们都很努力,我当然也要更加努力学习才能不落后。”此外,她还提到,同学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她们能继续学习不容易,因此就更加努力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走出十万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数据还表明,瑶族女子班的同学在在学习期间也积极参与校内各种活动,也开始学会注意劳逸结合。

四、结论

瑶族女子班是M中学的一项办学特色,它的开设促进了瑶族女孩的成长,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人士的肯定,同时也促进了深山瑶寨女孩教育问题的解决,实现教育公平和两性平等。此外,瑶族女子班的开设对发展民族教育,解决少数民族女孩教育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民族教育实施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推动少数民族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申华.教育公平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研究[D].延安大学,2012.

[3]韩民清.论人的类本质[J].求是学刊,1995(5).

[4]谭咏梅.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4.

[5]陆士桢,王h.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5.

作者简介:

崔娟(1983.05―),女,河南新乡人,汉族,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硕士,讲师,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等研究。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9)

1、本学期凡开研究课都必须有专题。促进高校课堂个案研究的深入,初步探索育英二外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一系列开课人、说课、自评、反思,听课人他评等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以教学推动研究,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以数学课题组、中心组为核心继续加强数学组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帮教活动,以利优势互补,具体安排师徒结对

刘学俊 陈 俊

徐敏: 王洪燕:

林森 李峥嵘

何卫群 顾林根

殷艳: 王英:

王 萍 王星

二、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与整合,建立数学资料库。

为改变过去资料零散无系统的状况,从现在开始各年级教研组由专人负责,系统收集本年级数学每个章节课时的课件、电子教案、单元测试卷。各种教研活动的资料、文件,各级公开课的课件、教案等,建立电子和文本的资料库,为今后的教学与活动提供资源。有关资料员的具体分工

初三组:李峥嵘负责

初二组:林森、何卫群共同负责

初一组:顾林根、王萍共同负责

三、开发数学第二课堂校本课程。

目前各年级数学组都开设了思维拓展训练的学科活动课,但尚不系统。本学期由各年级教研组负责编撰《数学思维拓展训练》的校本课程,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劳动为老师减负,在今后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完善。

四、教研活动行事历

二月份:

1、学科组长、年级教研组长及课题组召集人共同讨论研究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同时建立数学教研中心组。成员:初三,于信渤、徐敏、王洪燕。初二:王莹、林森。初一:殷艳、顾林根。

2、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交流意见。

3、各年级完成数学教学计划、安排全学期教学进度。

三月份:

1、落实帮教结对,以便优势互补。

2、初三毕业班一轮复习研讨、制定数学复习计划,并将复习内容存入资料库,组织参加南京市数学中考专题研讨活动。

3、各年级教研组讨论确定第二课堂校本课程,有关内容入库。

4、教研组与课题组统一确定课题研究课相关事宜。

四月份:

1、初二数学展示课题研究课,执教者林森、何卫群。

2、初一、初二数学期中阶段复习并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3、初三数学进行中考一模并搞好质量分析。

五月份:

1、数学区级公开课展示。初三执教者:陈俊;初二执教者:刘学俊。

2、初三数学二轮研讨。

3、初一数学王萍上汇报课,顾林根上研究课。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篇(10)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一、确定新教师的成才目标、给任务、压担子

为使新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风尚,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对每一位新教师给予关怀、寄予希望,给任务、压担子,要求新教师虚心好学、勤奋钻研,迅速成才。目标:一年熟悉教学,二年胜任教学,三年出成果。

二、选派骨干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

1、教育教学指导:

新教师             指导教师(学校发聘书,聘期三年)

丁晓春(政治)         尹建文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李云波(政治)         邱晓波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政治备课组长

徐 静(语文)

 朱 莉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语文备课组长

吴燕玉(语文)

 陆巧娣  中学一级教师  高一语文备课组长

唐儒洁(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邵俊阳(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章 杨(历史)

 王建仁  中学高级教师  教务处主任

韩 健(英语)

 恽亚娟  中学一级教师  英语教研组长

朱爱卿(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钱雪英(英语)

 周彩丽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英语备课组长

吴 阳(数学)

 黄燕钧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一年级组长

吴 芬(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濮小军(语文)

 陈 洁  中学二级教师  初二语文备课组长

鲁 菊(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张 晔(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周文伟(物理)

 王欣言  中学一级教师  教务处副主任

杜 宁(历史)

 殷静玉  中学一级教师  历史教研组长

史丽萍(地理)

 时常武  中学高级教师  地理教研组长

史可卫(化学)

 吴柯军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一化学备课组长

2、班级管理指导

新教师班主任

指导班主任

丁晓春 高一⑺

张同江

李云波 初一⑷

朱 莉

徐 静 初一⑸

朱 莉

吴燕玉 高一⑶

徐德友

唐儒洁 高一⑸

冯双松

邵俊阳 高二⑺

孙 晔

章 杨 高一⑴

陈利民

韩 健 初三⑴

恽亚娟

朱爱卿 高二⑶

尹庆丰

钱雪英 初一⑶

黄燕钧

吴 阳 初一⑹

黄燕钧

吴 芬 高一⑻

时常武

濮小军 初二⑶

王小峰

鲁 菊 初一⑴

朱 莉

张 晔 初一⑵

黄燕钧

周文伟 初二⑷

沈 敏

杜 宁 高一⑹

吴柯军

史丽萍 初二⑴

陈 洁

史可卫 高一⑷

周 征

三、建立新教师的定期汇报制度和对新教师的定期考核制度

要求新教师每周听指导老师(或同年级老师)的课不得少于2节;每周交备课笔记给指导老师检查;每二个月向指导老师作一次思想、业务方面的书面汇报;每学期上校级汇报课1次。

要求指导老师全面关心新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经常指导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每周至少听新教师1节课;每学期期终向学校书面汇报新教师的思想、工作情况。

四、经常组织新教师学理论、讲业务、谈管理

定期组织新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让新教师上岗就能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讲《常州市中学学科常规》,规范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谈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让新教师学会管理、管好学生。

 

上一篇: 高中值周总结 下一篇: 素质专周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