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宝宝说的话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1 23:33:52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篇(1)

1. 听妈妈话才是好宝宝!

2. 宝宝,你今天在幼儿园听老师话了吗?

解读妈妈心

很多妈妈认为孩子要听话才好,这样省事、好管、不容易有意外发生。可孩子如果特别听话其实是种盲从,从小失去建立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长大后也容易谨慎胆怯、随波逐流。

周老师说:当女儿非要夏天穿棉裤

我女儿周周两岁多的时候,有次夏天38℃高温我带她出去玩,她不肯穿短裤短裙,却偏要穿一条棉裤。一开始,我本能地阻止她:“周周今天很热,不能穿棉裤,乖,听话!”可是周周不肯,还扁着小嘴做出要哭的样子。

后来我转念一想,宝宝对冷热没办法一下子判别,不如让她自己体验一下。我索性同意她穿上棉裤,然后在包里替她带了一身连衣裙,我们就出门了。

那天一路上好多人围观周周!而且大太阳一晒,她就汗流浃背了。我问她:“周周,你舒服不?”她抬起热得通红的小脸,说:“好像是不太舒服。”然后我从包里拿出了连衣裙问她要不要找个地方换一下?周周马上很痛快地同意了。

妈妈应该这样做

很多妈妈不敢放手,其实是因为自己心里存在恐惧,或妈妈想找一个省事的途径。其实宝宝对于妈妈的感知是先情绪――次行动――再语言的顺序,仅有语言层面的信息,宝宝会很抵触,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让宝宝自己承担一次结果。比如冷和热的方面,宝宝一时做不出正确的选择,妈妈可以提醒和建议,但如果宝宝一意孤行,妈妈也要鼓励宝宝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并且让他承担一次。偶尔的一次感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相比之下,为宝宝建立一个较少受压制的成长环境更为重要,如果宝宝成长的所有经验来自于自己的体验,会较早地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判断力。

妈妈该放手让宝宝自己选择

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年幼的宝宝往往缺乏社会化的性别观念,没必要因为男宝宝选择了一只粉红的短裤就大惊小怪。

交哪些朋友。宝宝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随TA吧。

要不要分享。很多妈妈碍于面子会强迫自己宝宝“大方”,甚至抢夺过自己宝宝手中的玩具或零食交给亲友家的宝宝。要知道,不分享不是宝宝自私,而是宝宝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正常体现。

妈妈不该对宝宝说

3. 宝宝你整天搭积木有什么用?

还不如和妈妈一起念英语!

4. 该吃饭啦!等会再画画吧。

解读妈妈心

你是否觉得宝宝做的事情很小儿科?整天无非是什么玩沙呀、搭积木呀、在纸上乱涂乱画呀,你觉得有很多事情比宝宝正做的事情重要,比如按时吃饭、或者家里来客人时的“文明礼貌训练”,所以你随时随地地打断宝宝,让他停下手中正做的事。

周老师说:不打断宝宝的“无聊事”

周周小的时候,我也不太清楚做哪些事才是刻意培养她的专注力,我只知道不要打断她,哪怕她只是不断地做一些我们成年人看起来蛮无聊的事情――比如把盆中的水反复舀出来上百次,这时哪怕是要吃饭、要睡觉,我也耐心地等她自己玩完。还有自从周周成为我家的一员后,我家的电视就不再打开了,因为看电视这种被动接受的资讯对于专注力的破坏其实是很大的,而且电视也很嘈杂,如果一个幼小的孩子总身处于杂乱的环境中,对他的专注品质培养也会有负面的作用。

妈妈应该这样做

幼年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专注力非常重要。宝宝们既需要和同伴、师长有一起玩的时间,这会使他们学会友谊和社会交往;他们也需要有独处的时间,这会促使他们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以及懂得思考。想想看,即使是我们成年人,如果没有独处的时间也很难进行思考,何况是那么小的宝宝呢!宝宝在独处的时候他可能会看书、搭积木或是玩沙,无论TA在做什么,我们妈妈都不该随便去打扰TA,要知道宝宝们安静地游戏的时间越长,他们的注意力也就越持久,专注度也会越来越高。

妈妈帮宝宝提升专注力

让宝宝睡足觉。睡前玩得太兴奋不利于宝宝的睡眠质量,所以睡前最好安排些静态的活动。睡得好,宝宝才更有精神!

给宝宝最纯美的环境。宝宝应该有个可以自己安静地做自己事情的小空间;宝宝房布置要简洁、明快。

少买几件玩具吧。当宝宝身边充斥着无数玩具时,很自然地TA难以在任何一件玩具上集中注意力。

“宝宝社交”不是多多益善哟!过多的社会交往会使人兴奋、浮躁,长期处于社交环境中的副作用是TA在课业上往往会漫不经心、缺乏恒心。

妈妈不该对宝宝说

5. 你好好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玩,

爸爸妈妈上班挣钱,

给你买玩具、买好吃的……你要什么都可以!

解读妈妈心

现在很多妈妈和爸爸都忙于事业,陪宝宝的时间少,内心觉得愧疚,就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和弥补宝宝。殊不知片面关注物质而忽视精神,宝宝会迷恋物质,但不会感觉到妈妈爸爸全心全意、真正的爱。

周老师说:仅有物质上的丰足不是爱

曾经有很多网友对我讲他们童年的故事,物质上很丰足,却总是看到妈妈爸爸走开时留下的背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宝,感觉不到被爱、没有安全感,一生都在怀疑自己是否被接纳和惧怕被拒绝中度过。

还有个广州的网友,她的宝宝小时候妈妈爸爸陪伴得很少,并且在成长过程中频繁变换抚养人,后来宝宝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有强迫症,并且很焦虑,上幼儿园会一遍又一遍地拉好书包的拉链;老师帮他脱衣服的动作稍微强硬一点,宝宝就非常恐惧,但晚上回家不会和大人讲,而是到半夜12点多在噩梦中大叫,之后半梦半醒中“演练”一遍白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这时候妈妈爸爸才知道宝宝的问题。

妈妈应该这样做

工作再忙,也要有陪宝宝的时间,尤其是要有高质量陪宝宝的时间。在宝宝小时候,你对他每一点关注都会成为滋长他一生安全感的沃土。至于怎样在工作和养育聪明健康的宝宝之间达成平衡,惟有依靠每个妈妈自己的智慧和平衡能力。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篇(2)

效果:刺激宝宝的听觉器官,促进大脑机能的发展,训练宝宝的倾听能力。

适合年龄:0~4岁

2.哪里在响?

宝宝躺在床上,妈妈可以在宝宝的左、右,上、下,前、后处摇铃或发出其他响声的小玩具,吸引宝宝四处寻找声音在哪儿,让宝宝辨别声音从何处发出。

效果:这可以促进宝宝听觉的发育,为语言学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适合年龄:0~4岁

3.宝宝会唱歌了

宝宝睡醒后,妈妈和宝宝面对面,视线相对。妈妈自己编唱简单的小调,模仿宝宝可以发出的声音“咿咿――咿咿咿――咿――”重复唱给小宝宝听。一次次放慢速度引导宝宝也跟着发出“咿咿――咿咿咿――咿――”。宝宝唱对了一个音,妈妈要亲宝宝一下作为鼓励。这样一点点就唱出一个简单的调调了。

效果:这可以促进宝宝听觉的发育,为语言学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适合年龄:2个月~2岁

4.和宝宝聊天

宝宝醒着的时候,妈妈用缓慢的、柔和的语调和宝宝聊聊天儿,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玩个踢腿运动什么的。比如:“宝宝,妈妈正在帮你换尿布,你睡觉梦见妈妈了吗?妈妈好喜欢你哦……”每天可以进行2~3次这样的聊天活动,每次两三分钟即可。

效果:增强宝宝对语音的敏感性。

适合年龄:0岁以上

5.打哇哇

妈妈用一只手掌轻轻地在自己嘴上拍,同时发出“啊――”的声音,这样在手的轻拍下“啊――”的声音就成了“哇――哇――”的声音。然后妈妈引导宝宝也这样做,当宝宝听到自己的小手轻拍小嘴也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时,会觉得更加有意思。

效果:引导宝宝连续而有节奏地发音,初步感知声音。

适合年龄:5个月以上

6.快来大声叫

妈妈对着宝宝嘴形很慢很夸张地说“爸、妈”,宝宝可能会发出“啊不――”的声音,妈妈听了要很积极地回应,也可以大声地学宝宝说“啊不――”,这样会激起宝宝发出声音的兴趣。接着妈妈从大声说“啊不――”换成“爸爸――妈妈――”,宝宝在积极的回应中也会学着妈妈发出“爸爸、妈妈”的声音。这时妈妈听到宝宝发出的声音已经很接近“爸爸”或“妈妈”的音了,一定要很高兴地指着自己对宝宝说:“宝宝会叫妈妈了!”宝宝觉得自己的发音和看到实物有了对应关系,会更有兴趣地重复练习。

效果:引导宝宝学习发辅音,提高宝宝称呼家人的发音能力。

适合年龄:2个月以上

7.说儿歌

妈妈抱着宝宝,念一些简短、节奏感强的儿歌,如:“小白兔,白又白……”说儿歌的同时,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小手拍节奏。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儿歌会刺激宝宝的听力,并容易记忆和模仿。

效果:可以让宝宝感受语音特有的节律,体会语言的妙处。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8.骑小马

妈妈坐在沙发上,宝宝坐在妈妈的膝盖上。让宝宝背靠着妈妈,抓住他的两只脚踝,唱儿歌:“小马、小马,吧嗒、吧嗒跑,这儿一下,那儿一下,跑到一座山顶上,左看看,右看看,哧溜一下,跑下山。”说到“吧嗒”的时候,妈妈要有节奏地颠着腿让宝宝感觉是坐在马背上;说到“哧溜”的时候,妈妈抓着宝宝的两个胳膊,将自己的腿突然伸展,这样宝宝会从坐的姿势滑一下,惊奇之余哈哈大笑。宝宝一定会让妈妈再来一次。

效果:宝宝在感受儿歌的节律时,从妈妈带他做的动作理解所说语言的意思。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9.打电话

给宝宝一个玩具电话,妈妈拿着自己的手机和宝宝拉开一段距离。妈妈说:“妈妈要给宝宝打电话了。嘟――嘟――”看宝宝拿起电话,妈妈对着电话说:“喂,是宝宝吗?”宝宝也会学着妈妈说“喂喂”。刚开始的时候,宝宝不习惯在没看到妈妈的脸时对着话筒说话,当妈妈示范几次后,宝宝会学妈妈的样子开始拿着话筒试着说话。熟悉以后,宝宝还会主动拿起电话要求和妈妈来一次电话里的对话游戏。

效果:提高宝宝的对话兴趣,开发他的语言系统。

适合年龄:9个月以上

10.拍拍手、点点头

和宝宝面对面坐好,握住他的两只小手,教他对拍。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让宝宝自己拍手,妈妈一边拍一边说:“拍拍手。”鼓励宝宝自己听到拍手的话自己拍手。然后妈妈再说:“点点头。”边说边点头,让宝宝也跟着这么做。

效果:运动与语言的结合,可以让宝宝更容易学会说话。

适合年龄:9个月以上

11.学小动物的叫声

妈妈用夸张的表情,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宝听。拟声词很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如小狗的“汪汪汪”,小猫的“喵喵”,妈妈也可以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同时,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动作,以便能更好地引起宝宝的注意。

效果: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方法。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温馨提示:

1.和宝宝说话,尽量要看着他的眼睛。

2.妈妈说的话要简短、具体、准确和清晰,要多重复。

3.多用肢体语言,宝宝喜欢看着你一边说话一边做动作的样子。

4.当宝宝自言自语时,你一定要及时接话,这会让他“说话”的兴趣大增。

5.变换各种表情和宝宝对话,因为孩子通常是看着妈妈说话时的表情来学习说话的。

12.鼻子在哪里?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妈妈对着宝宝说:“妈妈的鼻子在哪里?”宝宝会用手指向你的鼻子。妈妈也可以和宝宝换着来,让宝宝说:“宝宝的鼻子在哪里?”妈妈来指。玩熟了还可换身体的其他部位,如眼睛、嘴、头。

效果:拓展宝宝的词汇量,使宝宝听、看、说一起协调起来。

适合年龄:1岁以上

13.我说你做

你说一个指令,让宝宝去做。比如,你对他说:“宝宝,帮妈妈拿来菠萝吧。”“把积木拿出来,和妈妈一起玩积木吧。”宝宝能够按照你的意思去做。这可以锻炼宝宝听指令做动作的能力。

效果:训练与大人合作,培养语言沟通的能力的第一步。

适合年龄:1岁以上

14.手偶问问好

妈妈将两个不同的手偶戴在手上,见到宝宝说:“你好,宝宝。”吸引了宝宝的注意力后,接着用手偶拉起宝宝的手说:“握握手,好朋友。”如果宝宝接着有兴趣,再说:“咱们一起玩儿吧。”当宝宝想玩其他玩具时,手偶要说:“再见!下次再见!”

效果:训练宝宝与人交往的礼节,培养宝宝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15.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妈妈将报纸或纸板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喇叭,然后拿着小喇叭对宝宝说一句话,让宝宝大声地说出妈妈刚才说过的话。妈妈也可随意编一些有趣的话,用小喇叭传达给宝宝,如“天上星,亮晶晶,一闪一闪眨眼睛”,让宝宝跟着说出来。如果宝宝喜欢,也可以让宝宝用小喇叭向妈妈传话。由一个词说成一句话,慢慢变成讲一个小故事。

效果:提高词汇的运用和组合能力。

适合年龄:2岁以上

16.解决问题小高手

和宝宝一起玩的时候,可以问宝宝:“宝宝累不累?妈妈口渴了怎么办?”宝宝会说:“喝水。”过一会儿,妈妈再说:“哎呀,太热了。”启发宝宝热了怎么办,宝宝会说:“脱衣服。”或者“吹风扇。”妈妈配合一些动作,启发宝宝多出新点子。

效果:培养宝宝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利于增加宝宝的词汇量。

适合年龄:2岁以上

17.耳语传话

妈妈先在宝宝耳边小声地说一句话,让他传给爸爸,再由爸爸传回给妈妈。看看宝宝是否听懂,并能正确地传话。开始时先说两三个字的短句,逐渐加长句子,增加难度。这种游戏有一种神秘感,宝宝会很喜欢。

效果:训练宝宝开口说话,增加宝宝的词汇量并锻炼他的记忆力。

适合年龄:2岁以上

温馨提示:

1.妈妈要慢慢地对宝宝说话,不要着急;宝宝说话的时候,妈妈也要认真听。

2.妈妈要经常用清晰的语气,重复宝宝说过的话,加深他的印象。

3.在情景中展开对话,效果最好。你对宝宝当前正做的事情谈论得越多,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越好。

4.经常给宝宝讲解某件物品可以用来做什么,或者新玩具怎么玩,并进行演示。

5.每天至少给宝宝讲一次故事。特别是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读一些有趣的故事,效果非常好。

18.换词

妈妈说一句简单的话,宝宝接一句,但要把句子中的一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比如,妈妈说:“我有一个苹果。”宝宝说:“我有一个香蕉。”妈妈:“我有一件衣服。”宝宝说:“我有一辆汽车。”妈妈:“我打开门。”宝宝说:“我关上门。”妈妈:“苹果红红的。”宝宝说:“苹果甜甜的。”

效果:提高宝宝对词汇的应用能力。

适合年龄:3岁以上

19.画图画,讲故事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篇(3)

和0~1岁宝宝“对话”的秘诀在于妈妈说话的姿态、说话的时机、说话的内容。在和宝宝对话中,你会逐渐找到让宝宝感到最舒服、最愉快的对话方式,只要适合宝宝,就是最好的。

1多和宝宝“面对面”,积极回应宝宝

菲菲已经3个月大了,她喜欢听妈妈的声音,每当妈妈说话时,只要她醒着,她都会把小脑袋转来转去,去寻找妈妈。有一天,妈妈逗菲菲玩,菲菲的脸上竟然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然后还发出了叽叽咕咕的声音。听见女儿出声了,妈妈非常开心。

刚刚出生的宝宝,喜欢看人的正脸。妈妈和宝宝说话时,尽量抱着宝宝,和宝宝脸对脸,眼睛对着眼睛。妈妈温情的注视和温柔的声音,能起到安抚宝宝情绪的作用,让宝宝好好吃奶,安静地入睡。从宝宝一出生就这么做,是在不知不觉中与宝宝建立亲密的关系。

另外,随着宝宝长大,若妈妈经常一边看着宝宝一边说话,宝宝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妈妈是如何活动嘴巴的,妈妈的口形是什么样的,便于宝宝以后模仿妈妈发音。

而那些叽叽咕咕的声音是宝宝最早的发音游戏,当宝宝“咕咕”时,妈妈可以模仿宝宝,同样发出“咕咕”的声音,用积极的回应告诉宝宝“妈妈在听你说话”,鼓励宝宝继续发出声音。

在0~3个月这个阶段,宝宝对妈妈的声音、表情比对妈妈说的话本身更感兴趣。妈妈在与宝宝交谈时,要声情并茂,即使有点夸张也没关系。生动的语气、有起伏的语调会吸引宝宝的注意。有时候,一句很平常的话,只是稍微变一变音调,宝宝也会听得很兴奋,甚至会咯咯咯地笑起来。

2喂奶、洗澡、换尿布都是和宝宝交流的好时机

冉冉5个月了,妈妈给冉冉喂奶时,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喂奶;给冉冉洗澡时,妈妈怕冉冉着凉,总是快快地给冉冉洗完;给冉冉换尿布时,妈妈也是以追求速度为前提,不太与冉冉说话。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冉冉一洗澡、换尿布就会哭,妈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一边喂奶,一边看电视,“既让宝宝吃饱了饭,自己也休息了一下”,听起来很不错,殊不知这样做很有可能错过了和宝宝交流的最佳时机。宝宝哭,是因为妈妈的语言和动作没有同步,当妈妈和宝宝的身体接触时,妈妈却没有对宝宝说话,宝宝没有充分感受到妈妈的关注。

喂奶、洗澡、换尿布、给宝宝按摩,这些都是每天要做好几次的规定动作,何不把这些“固定动作”变成温馨的亲子时间呢?喂奶时,跟宝宝说:“妈妈给宝宝喂奶了,让宝宝吃得饱饱的,宝宝的身体长得壮壮的。”洗澡时,给宝宝唱童谣:“宝宝的胳膊像莲藕,宝宝的肚子像西瓜,宝宝的后背白又白,宝宝的头发黑油油。”朗朗上口的、有韵律感的语言,会给宝宝带来愉悦感。这种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是最自然的爱的传达。

3有意识地把整个世界“介绍”给宝宝

欣欣6个月了,每天妈妈都会带着欣欣去散步。妈妈总是一路走一路说,比如走到一棵大树下,妈妈会说:“欣欣,这是一棵树,我们在树下休息一会儿好吗?”有时要出门了,妈妈会告诉宝宝要去哪,要做什么:“今天,我们要去宝宝游泳池,上次欣欣套上游泳圈游啊游,很开心吧。”

不管是在户外活动,还是在家里玩,和宝宝一起指认各种实物,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除了名称之外,还可以有意识地给宝宝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在公园里玩时,握着宝宝的手让宝宝摸摸草地,一边摸一边说:“噢,这是草地,小手摸起来是不是有点疼啊,这就叫扎手。”大人一边指着实物,一边告诉宝宝实物的名称、特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摸一摸,这是婴幼儿阶段很重要的认知方式。

对学话期宝宝,妈妈应该:

4留心宝宝发出来的特定语音

诚诚9个月了,妈妈一叫“诚诚”,他就会看着妈妈。当妈妈要诚诚拿着自己的杯子时,诚诚都能配合妈妈。有时候,诚诚把杯子里的水喝完了,妈妈问他:“要再来点吗?”他也能够“哼”一声或者“嗯”一下,似乎在说“嗯,要再来点”。妈妈发现,诚诚已经能够发出一些特定的声音了,例如“咦”、“咯咯”。

9个月大的宝宝发音还不是很清晰,但他有可能已经学会了用某个固定的语音表达愿望,例如宝宝总是用“duo”表示他还想要某个东西,妈妈就可以把“duo”当作宝宝自己的语言。妈妈要留心宝宝经常发出的某几个语音,尽量弄清楚这些语音对宝宝来说是什么意思;在和宝宝对话时,有针对性地提问题,等宝宝用这个语音回答后,妈妈再做出回应。当妈妈用这种方式告诉宝宝某个发音和某个事物之间的特定联系时,其实就是在不自觉地教宝宝学说话。

5模仿动画片里人物的说话方式,语速放慢,吐字清晰,句子尽量要短

宁宁快1岁了,不仅爱看《天线宝宝》,还会学着动画片里的“丁丁”、“迪西”说话。比如“天线宝宝”经常说“抱抱”,宁宁就学会了对妈妈说“抱抱”,出门时,还会说“拜拜”。宁宁跟着“天线宝宝”学会了不少日常用语,比从妈妈那儿学来的还多。

《天线宝宝》里的人物语言声调很柔和,语速很慢,有时候一句简短的问候语要重复好几遍,这些特点正好符合这一阶段宝宝的发展。清晰并略微拖长的发音不仅能吸引宝宝的注意,而且能让宝宝听得更清楚。如果用和成人说话的方式与宝宝说话,那么在宝宝听起来,妈妈说的就像是一连串没有间断的语音,宝宝很难听明白。妈妈不妨借鉴一下动画片里人物的说话方式,让你和宝宝交流得更好。

6和宝宝对话时,要有耐心,给宝宝留下自己摸索的空间

快1岁的睿睿每次要喝水时,总是用手指指水杯。看到睿睿不开口说话,妈妈就急急地说:“宝宝说‘喝水’呀。”妈妈张大嘴巴,试图让睿睿看清自己的口形。可睿睿望着妈妈,只半张着嘴“哈”了一声。星期天,妈妈带着睿睿去看外婆,妈妈要睿睿叫“婆婆”,睿睿也只是做出“po”的口形,没发出声音来。妈妈很着急,想让孩子尽快学会说话。

其实,这是宝宝学说话的一个正常过程,睿睿“哈”一下,表明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口形了,知道要往外吐气,只是还没有学会把声带震动和吐气结合起来。同样,睿睿在叫“婆婆”时,做出了“po”的嘴形,这就是进步。妈妈应该也做一个“po”的嘴形,好好回应他,表示对宝宝的肯定,而不是催促他。正在学说话的宝宝,处在用自己的发音器官尝试和锻炼的阶段。当宝宝尝试时,不要匆忙地打断宝宝;当宝宝发音出错时,也不要急于纠正他,要给宝宝留下摸索的空间。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篇(4)

刚出生的宝宝对声音已经有了一定的反应,他能区分出好听的声音与噪音,而且特别喜欢妈妈的声音。慢慢地,宝宝发展出辨音的本,小脑袋会转到妈妈说话的方向,能听出爸爸的声音和妈妈的声音,甚至连家人和陌生人的声音都能区分出。

宝宝怎么说?

出生1~2个月的宝宝只能发出哭声等生理性喊声;3个月后,则能发出低沉连续的非生理性喊声。这个时候,宝宝就开始用哭声同爸爸妈妈交流了。刚开始,宝宝只有不舒服时才会发出喊声,到2~3个月舒服、高兴时就会主动发出表示积极状态的单音节声音,比如“嗯”、“唔”。

爸爸妈妈可以做什么:

喂奶、换尿布、做抚触时,和宝宝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我们喝奶啦”,“换好尿布真舒服呀”,“摸摸头,摸摸脸,然后是小手”,总之趁他清醒时多和他说话。

入睡时,抱着宝宝哼唱摇篮曲,甚至读一小段优美的文字(你听着舒服,宝宝听着也舒服),启发宝宝有意倾听的能力。

玩模仿发音游戏,妈妈多模仿宝宝“嘟”、“呀”、“嗯”等发音。

4~7个月

宝宝怎么听?

4个月之前宝宝听到的仅仅是“纯粹的声音”,意思是说这些声音对宝宝来说没有特定的意义;但4个月以后,宝宝对一句话的语调,比如是上扬的还是低沉的,就有反应了,这可是宝宝听人说话的一大进步,也就是说宝宝能通过语调、音调来判别说话人的态度了。7个月以后,宝宝会对某些特定的音节有反应,比如自己的名字。另外,他开始慢慢懂得妈妈是在和他交流,当妈妈一边说话一边离开他身边,他会追着妈妈看过去。

宝宝怎么说?

这一时期,宝宝进入发连续音节阶段。宝宝明显变得活跃起来,他兴奋时“话”更多,会出现一些重复的、连续的音节,如“ba-ba”、“da-da”、“mou-mou”。每当爸爸妈妈捕捉到这些音节就特别开心,以为宝宝开始叫爸爸妈妈了,其实这是在为以后说话作准备,但此时宝宝还没有这么厉害。

爸爸妈妈可以做什么:

继续坚持和宝宝玩模仿发音的游戏,每当宝宝发音后,用回应的方式鼓励他。

随着宝宝醒着的时间越来越多,增加和宝宝面对面说话的时间。

有意识地向宝宝描述他所看到的物体,让宝宝逐步建立语音和物体的联系。

8~12个月

宝宝怎么听?

8~9个月的宝宝可以很准确地听懂妈妈说的某个词的意思,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如妈妈说“欢迎”,宝宝会拍手,说“再见”,宝宝会摆手。有了这种语言和动作的联系,宝宝和大人的互动更频繁了。这一阶段,语音和物体的对应联系变得更明确,比如妈妈说“灯”,他就知道是家里的灯。宝宝大约能理解十几个词,如爸爸、妈妈、狗狗、吃等。

宝宝怎么说?

这个时期,宝宝最大的特点是听得多而且能听懂,但依然处于学习发音阶段,比如有意识地模仿爸爸妈妈发音。他还学会了用一定的声音表示一定的意义,比如嘴巴发出“嗯嗯”,再配上小手推开你的动作,意思可能是在拒绝你,这算是学说话的萌芽阶段。

爸爸妈妈可以做什么:

给宝宝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以满足他这一时期飞速发展的听的能力,如念书给宝宝听,给宝宝念童谣。

鼓励宝宝掌握新的语音,并和宝宝反复练习。

宝宝在做某件事、看某个物体时爸爸妈妈都要用语言表述,给予充分的语言刺激。

13~18个月

宝宝怎么听?

12个月之后,宝宝从大人的说话中感知语义的能力将在后面几个月内飞速发展,对语言的理解力发展大大增强,甚至可以听懂一些简单的故事了,并且有自己的喜好,比如爱听某一首歌,而且要求反复听。

宝宝怎么说?

经过一年听音、发音的准备,宝宝学说话的序幕正式拉开了――开口了。从最早的语音游戏,到理解词的意义,再到自己有意识地说了,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到18个月左右,宝宝能说的词接近50个。这个阶段宝宝说的多为双音节的词,如奶奶、猫猫、灯灯等;而且一个词可能有多种用意,如说“瓶瓶”,可能是“拿瓶子喝水”、“把瓶子拿走”、“水在瓶子里”等多种意思,而这些含义只有在具体情景中才能理解。

爸爸妈妈可以做什么:

这一阶段和宝宝对话是重点。宝宝虽然开口了,但家长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每当宝宝说什么时,要耐心倾听,结合他的手势、表情去理解,然后积极应答。只有通过“你来我往”,宝宝才知道语言是用来和爸爸妈妈交流的,才能真正发展起语言交流的能力。

从言语科学角度给爸妈的提示:

1.不要过于迷信“贵人语迟”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说话有早有晚,老人们也说“贵人语迟”,宝宝开口晚没必要过分担心,因而对此不予注意,结果可能错过了宝宝语言发展关键期。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篇(5)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

宝宝本来潜意识时就有这样的担心,再听到妈妈这样说,会产生不安甚至绝望情绪,还可能导致宝宝长大后出现自杀或暴力倾向,这里绝对不是耸人听闻!像“你不是我的孩子”、“讨厌,一边去”等话都可能对宝宝造成成人难以想像的打击。

“不行!不要……”

直接采用命令式的说话方式,会增加宝宝的不满情绪,导致宝宝哭的更厉害。妈妈可以转变一下句式,比如“宝宝自己决定不要这个了是吗?”“慢慢走小心一点”,情况可能会好很多。

“真笨!干什么都不行!”

这样的话对宝宝来说是很大的否定,不仅令宝宝对妈妈产生不满和反感,亲子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宝宝的自信心也会大受打击,甚至影响到将来的性格。

总是批评

妈妈的鼓励和夸奖比批评有意义多了,没完没了的批评只能让宝宝对妈妈产生不信任的感觉和逆反心理,只有受到表扬的孩子才会朝妈妈希望的方面努力噢。

拒绝补救

妈妈也是人,当然也有控制不住对宝宝说了狠话甚至拍一巴掌的时候,这时候应该注意多哄哄宝宝,把自己的爱及时传达给宝宝,让宝宝感受到妈妈道歉的心意。

体罚

很多妈妈都知道了,体罚是最差的教育方法,无论宝宝表现得怎样任性,妈妈都应该保持冷静,然后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也冷静下来,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对于哭闹的宝宝,妈妈请别这样做……

对宝宝的潜溺爱

“摔疼了吧?”

妈妈这样问宝宝一定会说疼,时间长了就会连一点痛都忍受不了,变得娇气且更爱撒娇,正确的问法应该是“不疼了吧?”这种问话的艺术真的很重要。

“求你了”

本来小孩子就很容易任性,妈妈这样的恳求只能助长宝宝的任性,绝对一点好处都没有!做妈妈的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形象和原则噢。

对于宝宝的哭闹,妈妈应该这样想……

对宝宝的潜无知

刚出生的宝宝就知道没有父母无法生存!

这是真的吗?他才刚出生耶!当然喽,宝宝出生后潜意识里就有这样的不安,专业的说法是“基础不安”,甚至会经常产生爸爸妈妈是否会好好养育我的疑问呢。面对这样可怜无助的宝宝,建立甜蜜的亲子关系才是妈妈首先要考虑的!

宝宝正处在没办法直接和妈妈沟通的时期!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篇(6)

两岁时的宝宝应该能说一些短句,有的两岁以上的宝宝即使能听懂爸爸妈妈的话,但是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还喜欢独处,不和旁人甚至别的小朋友来往,参加集体活动也不主动,大多数事情用手势来完成或眼神示意,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了一个不爱说话的宝宝。

宝宝为什么不爱说话?

不喜欢表达

有的宝宝不爱说话是由于不喜欢表达,多是由自身性格引起,有的宝宝内向,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有的宝宝说话比较晚,语音口齿不清,常引成大人的笑话,也会使宝宝形成怕说话的心理。爸爸妈妈经常指责宝宝,对宝宝要求过严,都会造成宝宝不爱说话。

不擅长表达

这样的宝宝,往往是缺乏语言环境的刺激,从而影响语言发育。当爸爸妈妈不爱说话,宝宝得不到语言环境的刺激,没有说话的模仿对象,也就变得不爱说话。或者爸爸妈妈理解太快,在宝宝还未说话前已经将事情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宝宝虽然能表达,但也不太爱表达了。

表达能力比实际年龄要低

宝宝在两岁时就应该能说一些简短的句子,但有的宝宝表达能力明显比实际年龄低,出现口齿不清、发音不正确、不知道怎样表达。这样的宝宝是因为语言发育慢,或者发音器官出现异常引起宝宝不爱说话,如舌头特别宽、短,腭部、牙齿或嘴唇畸形,这时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给宝宝的特殊关怀:

给1岁~2岁的宝宝

多数宝宝在这时候刚刚会说话,宝宝说话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以正常心理看待宝宝不说话,培养宝宝的说话情绪,在宝宝面前不要表现出来特别关注或在意他的不爱说话,慢慢地帮助他提高表达能力,但绝对不能心急或表现出任何的急躁情绪,否则宝宝一旦觉察,就会影响他对自己的信心,反而变得更严重。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经常鼓励赞美宝宝,让他树立信心。尊重宝宝,不当众揭宝宝短,比如宝宝尿床、口吃之类的事情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反复提起。爸爸妈妈可以采取精神或物质奖励的办法鼓励宝宝的点滴进步。

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一边和他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这些规范化、具有韵律且优美的语言会在宝宝的大脑里形成印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渗透,虽然宝宝不能完全理解意思,但能帮助宝宝逐步建立语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强化宝宝由词组表达变为短句表达,如宝宝以重复“饼干”来表达想吃饼干时,妈妈则可以将句子延长,问宝宝:“宝宝要吃饼干吗?”来加深宝宝印象,促使宝宝能够简单模仿。

让宝宝多接触同伴,培养说话愿望。集体活动是宝宝间相互交流的纽带。在集体中,宝宝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并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安全感。同伴之间能彼此吐露心声,从而使宝宝不再沉默。

给两岁的宝宝:

这时候的宝宝有一定的社交、沟通能力,如果宝宝在这个时期不爱说话,最好将集体环境与给宝宝的关怀结合起来,多创造跟宝宝对话的机会,改善宝宝因性格内向、不擅长表达、不喜欢表达引起的不爱说话。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给宝宝创造说话机会,当全家人在一起时,做游戏扮演各种角色,比如让宝宝当老师,爸爸妈妈做小学生,引起宝宝说话的兴趣,同时锻炼宝宝的表达能力,一点点提高他的表达能力。

在宝宝说话时,不要打岔,让他自己把话说完。如果有一个快嘴总替宝宝说话的妈妈,宝宝就可能永远都不善于表达了。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篇(7)

对于婴儿期的宝宝,妈妈一定要时刻围绕。当他的小手在四处划拉的时候,要及时握住。当他睁开眼时,马上就能看到妈妈的笑脸,他当然会觉得非常安全和愉快。

爱心提醒:

在这个阶段,妈妈不仅要尽量时刻陪伴宝宝,还要尽自己所能满足他的要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宝宝认识到,妈妈是最可信赖的,是自己幸福的源泉。

第二步:随叫随到

宝宝长大一点,妈妈就可以在他清醒的时候,离开一小会儿,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注意,只要宝宝召唤,妈妈要马上随着应答声回到他身边。这样做是为了让宝宝知道,虽然妈妈不在眼前,可是妈妈就在周围,只要宝宝需要,妈妈会随时出现。

在这个阶段,宝宝会不厌其烦地出声召唤妈妈。这是宝宝在试探,妈妈是不是就在周围?自己的声音能不能将妈妈召唤回来?同时他也在试验,什么样的召唤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宝宝的轻声呼唤就能起到作用的话,这种“轻声呼唤”就会成为亲子之间的对话习惯。反之,如果一定要等到宝宝哭叫起来,妈妈才会出现的话,那么这种“哭叫”也会成为亲子之间的对话习惯。因为宝宝总会选择一种自己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和别人进行交流。

当宝宝确定“妈妈就在周围,只要自己出声呼唤,妈妈就会出现”之后,妈妈就会发现,宝宝出声呼唤的间隔时间在逐渐拉长,独处的时间也在逐渐增加。这就是宝宝的安全感在逐渐增长的标志。

爱心提醒:

不能因为宝宝不召唤,妈妈就可以完全放松地享受自由时光。妈妈要主动回到宝宝身边,和宝宝讲话、玩耍。还可以告诉宝宝,妈妈刚才做什么去了等等。

第三步:说到做到

“说到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妈妈正在厨房忙碌,宝宝在房间里召唤,妈妈随口回应宝宝:等一下,妈妈洗完碗就过去。宝宝听话地等待着。可妈妈洗完碗之后,看到宝宝没有马上招呼,就又开始收拾厨房。妈妈好久都没有过来,宝宝又出声召唤,妈妈又随口应道:妈妈擦完桌子就过去。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就已经失信了。一两次看不出什么变化,其实在宝宝心里已经留下了“妈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以后在召唤的时候可能就会使出浑身力气大喊大叫,因为只有这样,妈妈才会马上来到自己身边。也可能他根本就不让妈妈离开自己,因为他知道,妈妈这一走,就不知道要做完多少事情、再过多长时间才能回到自己身边。

所以,你要特别注意,只要答应宝宝的事情,一定得做到。

爱心提醒:

轻易不承诺,承诺了就做到。

第四步:事后强调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篇(8)

0~3个月:

虽然,刚出生的宝宝既不会说话,也听不懂你的语言,但是他能感知。你说话的声音、语调,包括你与他交流时话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都会影响他后来的语言发展。

1.声音在哪里?

宝宝躺在床上,你在不同的方位摇响铃铛等发声玩具,吸引宝宝将头转向声源。这可以促进宝宝听觉的发育,为语言学习做准备。注意,玩具的声音要悦耳动听。

2.“聊天”

宝宝睡醒之后,妈妈用缓慢的、柔和的语调告诉宝宝你正在做的事情,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等等。比如:“宝宝,妈妈正在帮你换尿布,你睡觉梦见妈妈了吗?妈妈好喜欢你哦……”每天可以进行2~3次这样的聊天活动,每次两三分钟即可。这可以增强宝宝对语音的敏感性。

3.听不同的声音

宝宝清醒的时候,你在他面前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轻轻地拍手,轻柔地撕纸,小声呼唤宝宝的乳名……

4.听一听摇篮曲

宝宝哭闹或者要睡觉的时候,你轻轻地哼唱摇篮曲或播放摇篮曲的录音给宝宝听,宝宝很快会安静下来,并沉浸其中。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哭既是他与你交流的一种途径,也是一种发音器官的练习。这一阶段的宝宝会发两种声音:一种是哭叫,主要是由身体不舒服引起的;另一种是咕咕声,通常发生在妈妈对他微笑、“交谈”的时候。

Tips:

这一时期的宝宝已经可以感受到各种声音的存在,特别是对妈妈的声音非常敏感。宝宝一定是先学会听,才能学会说的。你和宝宝可以开展的语言游戏很多,比如和他说话,给他唱歌,逗他笑,教他认识亲人等,都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好方法。

4~8个月:

3个月后,宝宝变得非常活跃了,开始咿咿呀呀地“说话”。他似乎把发声当成一种游戏,来“取悦”于你。此时,如果你积极地回应他,和他“对话”,那他就会“说”得更加起劲。

1.模仿他的发音

你面对宝宝。当宝宝“咿咿呀呀”发声的时候,你就模仿他。这可以逗引宝宝发出更多的声音。当宝宝偶尔发出的一个音和你发的音相似时,你就微笑着多次重复,鼓励宝宝反复练习。模仿宝宝发音时,你的动作幅度要大一些,并做出张口、吐舌等夸张的表情,激发宝宝的兴趣。

2.听自己的声音

宝宝做发声练习的时候,你把他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再放给他听。你会发现,宝宝对自己的声音非常感兴趣。而且,这样做还可以记录宝宝语言的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3.叫“爸爸”

妈妈一边指着爸爸,一面反复说:“ba、ba”,可以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声调的高低变化,吸引宝宝去模仿。如果宝宝偶尔发出“ba、ba”的音,就赶紧回应他:“对了,宝宝真棒,会叫爸爸了。”用同样的方法,教宝宝指认不同的家庭成员:“ma、ma”,“ye、ye”,“nai、nai”等。这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发简单的音,熟悉亲人的称呼。

4.说儿歌

妈妈抱着宝宝,念一些简短、节奏感强的儿歌,如:“小白兔,白又白……”说儿歌的同时,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小手拍节奏。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的儿歌,可以让宝宝感受语音特有的节律,体会语言的妙处。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处于咿呀学语阶段的宝宝,喜欢把发出连续的声音和音节作为一种游戏,让自己或亲近的人快乐。你会发现,宝宝经常会将一个音节有节奏地重复发出,有些音听起来就像在叫人,如“爸爸”、“哥哥”、“妈妈”等。

这时,听到的人就会很开心,会不断地强化宝宝的这些发音:“真好,宝宝再叫一声‘爸爸’、‘爸爸’……”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时期宝宝的发音成了你和他进行欢乐交往的一种形式。

研究发现,宝宝在吃饱、睡足、成人逗他的时候,或者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时,都会发出更多的音,使发音器官得到更多的锻炼。在发音练习中,宝宝学会了如何控制和协调发音时的动作和呼吸,学会把口腔的运动和发出的声音联系起来,逐渐积累更多的发音经验。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9年第7期

9~12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真正地理解语言了。他开始能够听懂你的简单的指令,比如让他说“再见”,他会向你挥手,或者还会给你一个飞吻!当你叫他名字的时候,他会认真地看着你。

1.打招呼

爸爸上班时,妈妈抱着宝宝向爸爸挥手,说“再见”。爸爸下班回家时,妈妈抱着宝宝和爸爸握握手,同时说:“握握手。”爸爸用额头碰一下宝宝的额头,说:“碰碰头。”这样的游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仅能帮助宝宝在情景中理解语言,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

2.照镜子,认五官

在宝宝面前放一面大镜子,对着镜子教他认五官。比如,妈妈说:“宝宝的耳朵呢?”引导宝宝去摸自己的耳朵。依此类推。这可以使宝宝将相应的词语和五官联系起来。

3.一起看书

买几本色彩鲜艳、情节简单的图画书,和宝宝一起看。比如,指着书上的花说“花”,指着树说“树”,用缓慢的语调给宝宝讲书上的故事。看图画书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好方法。

4.灯在哪儿呢?

教宝宝认一认家里的物品,比如看见灯,就对宝宝说:“这是灯,灯……”过一段时间,宝宝可能就认识灯了,这时你再问他:“灯在哪儿呢?”宝宝会去寻找,找到后会盯着看。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大约在八九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关注成人的说话。看到你的舌头、嘴唇嚅动时就能发出声音,他会感觉很惊奇,会盯着你的嘴看,有时还会模仿你发音这时的宝宝除了不断重复同一种音节外,还会连续发出不同的音节,而且出现了音调变化,听起来就像发命令、陈述、提问等,有时好像在发牢骚。

他们还能将特定的声音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使声音有了一定的意义,比如发“ba-ba”时找爸爸发“ma-ma”时找妈妈。宝宝还能自己创造一个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思,比如东西掉在地上,想让你帮他捡起来,他会发“嗯、嗯”的声音。

1~1.5岁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发展非常快,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对话,他都能听懂了,有的宝宝还会说一些单词,会以“单词句”来表达一句话的意思。

1.谁在叫?

你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宝听。如果有各种小动物叫声的录音就更好了。你可以一边放录音给宝宝听,一边说,这是“小狗汪汪叫”,那是“小猫喵喵叫”,让宝宝跟着学。听到小动物的叫声,宝宝会感觉特别亲切,所以也愿意模仿。

2.找玩具

你和宝宝面对面坐好,将宝宝喜欢的几个小玩具放在中间。你随机拿起一个小玩具,边拿边说出玩具的名称:“小车”,然后鼓励宝宝也去拿一个小车。如果宝宝不理解,你可以握住他的两只小手,教他说:“宝宝也拿一个小车。”然后不握他的手,看宝宝能不能自己去找小车。换其他玩具接着玩。

3.认识身体

你和宝宝面对面坐好。你抓着宝宝的手,教他去摸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边摸边说:“这是宝宝的小手,这是肩膀,这是胳膊……”还可以让宝宝摸一摸你的五官和身体部位,重复这些词语。

4.听指令做动作

妈妈逐个说出宝宝会做的动作,让他按照语言指令去做,如拍拍手、点点头、摇摇头、笑一笑等。当宝宝做对了,鼓励他:“对,就这样,宝宝真棒!”开始时,妈妈可以边说动作名称,边做示范。这可以帮助宝宝在语言和动作间建立起联系。

5.“苹果”在哪里?

把2~3张画有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放在宝宝面前,如苹果、鸡蛋、饼干等。先告诉宝宝这些物品叫什么,然后妈妈说出物品的名称,让宝宝找出相应的卡片。这可以帮助宝宝将图片和相应的词语建立起联系。

6.谁在叫宝宝呢?

找一块布,或者妈妈用手把宝宝的眼睛蒙上。然后,爸爸在不远处叫宝宝的名字,妈妈跟随宝宝顺着声音的方向去摸爸爸。一边走,一边对宝宝说:“爸爸叫宝宝呢,走,咱们去找找,爸爸在哪儿呢?”宝宝摸到后,妈妈爸爸一起对宝宝说:“呀,爸爸在这儿哪!”如果家里其他人也参与游戏,会更有趣。

7.和妈妈一起整理

会走以后,宝宝开始喜欢在房间里到处探索,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你不妨请宝宝当助手,和你一起收拾物品。比如,你指着散落的图书对宝宝说:“把那本书给妈妈。”如果宝宝不明白,你可以领着宝宝走过去,鼓励宝宝把书拿起来。用同样的方法,请宝宝逐个拿起指定的物品。这可以很好地锻炼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许多研究都发现,婴儿的大脑如同计算机一样,在无意识地运算着有关语言的信息。他们在会说话之前,单纯通过倾听就储存了上百万个关于音节的信息。而且,通过这样的倾听过程,婴儿逐渐掌握了母语。婴儿仅仅通过听人聊天就学会了语言,真是不可思议!

Tips:

这个时期可以引导宝宝多理解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名称,如衣、裤、菜、饭、奶、蛋以及自己的身体部位等;学习理解各种动作,如坐、走、抱、拿、吃、玩等;还要引导宝宝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成人发音,运用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玩一些指认物品的游戏等。

1.5~2岁: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宝宝的语言发展实现了大飞跃。也许某一天,宝宝突然说出了一句话,而不是一个单词。这一定会让你感觉很惊喜!

1.开汽车

妈妈和宝宝一人拿一个塑料圆盘当汽车的方向盘,边走边模仿开车的动作。可以时而快点走,时而慢点走;时而停止,时而开始;时而走去找爸爸,时而走去找姥姥……一边玩,一边用语言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嘀嘀嘀,快快开。开到爸爸那儿去喽!”“嘀嘀嘀,

慢慢开,开到奶奶那儿去喽!”……

2.小手爬呀爬

你手把手地教宝宝,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我的小手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脚上。”依此类推,小手爬到小腿、膝盖、大腿、屁股、肚子上……在游戏中让宝宝知道身体部位的名称。等宝宝熟悉后,还可以在儿歌中加上方位词,重复游戏:“我的小手向上爬,一爬爬到小脚上、膝盖上、大腿上……”“我的小手向下爬,一爬爬到……”

3.打电话

妈妈和宝宝分别拿一个小玩具当电话,或者用一根绳子把两个小塑料瓶子、杯子等串起来当电话,妈妈和宝宝一人拿一个。妈妈用简单的语言和宝宝说话。这可以锻炼宝宝的倾听和用简单的语言与人交流的能力。

4.猜猜我在做什么?

你模仿吃饭、洗脸、梳头等动作。边做动作边问宝宝:“妈妈在干吗呀?”引导宝宝说:“妈妈吃饭(洗脸、梳头……)。”注意,你所做的动作一定是宝宝非常熟悉的;动作可以夸张一些,让宝宝很容易辨认。等宝宝熟悉游戏的玩法后,可以由你说一种动作的名称,让宝宝和你一起做这个动作。

5.可爱的小动物

你和宝宝一起,一边模仿小动物的样子走路,一边学小动物的叫声,如小狗汪汪叫、小猫喵喵叫、小鸭子嘎嘎叫等。

6.看图猜物

准备一些宝宝熟悉的物体、小动物等的图片,如水果图片、玩具车的图片等。妈妈压住图片的一部分,让宝宝根据露在外面的部分,猜测完整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这一物体的名称。也可以用家人的照片来玩这个游戏。开始时,露出的部分可以多一些,逐渐地露得少一些,增加游戏的难度。

7.看影集讲述

找一本相册,和宝宝一起看。比如问宝宝:“这个是谁呀?”宝宝可能会用手指出身边的某个人。问他:“妈妈在哪里呢?”引导宝宝用手指出照片上的妈妈,要是能说出来就更好了。也可以让宝宝在照片上指出熟悉的事物,并给他讲解。比如,“宝宝手里拿着什么呀?”“对了,蛋糕。”……这可以激发宝宝的表达兴趣。

8.谁回来了?

家人即将进门时,叫宝宝的昵称。然后,妈妈领着宝宝走到门口,问宝宝:“谁回来啦?谁在叫宝宝呢?”宝宝会在头脑中想象家人的模样。当进来的人正是宝宝猜到的人(比如是爸爸)时,宝宝一定非常开心。这时,妈妈教宝宝说:“啊,爸爸回来了!”

9.一起念儿歌

教宝宝念儿歌或古诗,如经典诗歌《咏鹅》、《悯农》等,多次重复后,宝宝就能记住了。然后,妈妈缓慢而有节奏地读给宝宝听,在读每句最后一个字之前有意拖长声音,如“锄禾日当――”,示意宝宝跟着念出最后一个字“午”。逐渐引导宝宝说出最后一句,直到会说一整首诗歌。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宝宝刚学习一个新词的时候,不会像成人那样,用这个词来表示特定的含义,而是经常过度地扩大这个词的用法。比如,“猫”这个词,宝宝不仅用它来称呼猫,还会用它来称呼和猫类似的动物,如狗等。

心理学家对1岁多就能掌握75个单词的宝宝进行测试,发现有33%的单词被宝宝过度地扩大了。但有时,宝宝也会过度缩小单词的含义,比如猫就特指他在窗外看见的那只猫。

文化会影响孩子早期的语言学习。研究发现,英语国家的儿童最早说出名词;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学习动词比较快。这与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父母经常提供给孩子的语言类型有关。美国妈妈喜欢谈论物体,所以给宝宝提供关于物体名词的机会比较多;日本和韩国的妈妈更多关注所进行的动作和孩子所参与的活动,所以孩子学习动词会更容易些。

2~3岁:

这个阶段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鹦鹉学舌”,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变得“能说会道”了,尽管有时会发错音或者发音不是很清楚。

1.悄悄话

爸爸先在宝宝耳边小声地说一句话,如“我想吃苹果”,让宝宝传给妈妈。妈妈听到后大声地说出答案,看答案是否正确。等宝宝熟悉这种玩法后,可以适时地增加句子的长度。

2.双音词比赛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进行双音词比赛。爸爸可先说一个,然后妈妈和宝宝依次说,看谁说得快,说得准确。如,大大的――小小的――胖胖的――厚厚的――蓝蓝的――黑黑的――短短的――长长的……通过游戏,帮助宝宝巩固对词语的认识、记忆和理解。

3.复述简单的故事

妈妈讲一个简短的故事给宝宝听。等宝宝熟悉后,引导他简单地复述故事中的部分或全部情节。如,宝宝熟悉《小猫钓鱼》的故事之后,妈妈可以这样引导宝宝复述:“小猫钓鱼的时候看见什么了?”“后来呢?它干什么去了?”刚开始时,只要宝宝能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4.娃娃家

准备一些玩具,如布娃娃、小衣服等,和宝宝一起玩娃娃家游戏,让宝宝当妈妈照顾娃娃。妈妈可在旁边适时地提醒宝宝:“娃娃想听故事了,你给他讲一个吧?”“娃娃饿了,你给他吃什么呀?”这可以提高宝宝运用语言的能力。

5.小喇叭

将报纸或纸板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喇叭。妈妈拿着小喇叭对宝宝说一句话,然后让宝宝大声地说出妈妈刚才说过的话。妈妈也可随意编一些有趣的话,用小喇叭传达给宝宝,如“天上星,亮晶晶,一闪一闪眨眼睛”,让宝宝跟着说出来。如果宝宝喜欢,也可以让宝宝用小喇叭向妈妈传话。

6.画图画讲故事

引导宝宝把自己觉得很有趣的一件事情简单地画出来,并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比如可以向宝宝提问:“这是在哪里?”“当时还有谁?”“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引导宝宝尽可能地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说出来。这可以帮助宝宝回忆经历过的事情,提高表达能力。

7.猜谜语

浅显易懂、简单明了地描述一件宝宝很熟悉的东西,让宝宝根据描述猜出是什么物品。比如,妈妈可以这样说:“有一个长长的、好吃的水果,是黄颜色的,吃的时候要把外面的皮剥了。这是什么水果呢?”这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

8.猜一猜,说一说

游戏开始,妈妈夸张地做出某个动作或表情,如哈哈大笑、哇哇哭、跑来跑去、挠痒痒、摇头等,让宝宝猜一猜、说一说妈妈在干什么。之后,妈妈和宝宝互换角色,让宝宝表演,妈妈来猜。

9.换词

妈妈说一句简单的话,宝宝接一句,但要把句子中的一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比如,妈妈说:“我有一个苹果。”宝宝说:“我有一个香蕉。”妈妈:“我有一件衣服。”宝宝:“我有一辆汽车。”妈妈:“我打开门。”宝宝:“我关上门。”妈妈:“苹果红红的。”宝宝:“苹果甜甜的。”这可以提高宝宝对词汇的应用能力。

10.你问我答

妈妈和宝宝一问一答地进行游戏。比如,妈妈问:“什么动物在水里游?”宝宝答:“小鸭子(或小鱼)在水里游。”妈妈:“什么东西在天上飞?”宝宝:“小鸟(或飞机、风筝等)在天上飞。”妈妈:“什么是白色的?”宝宝:“雪是白色的”或“小兔子是白色的”等。问答对话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还能让思维变得更加敏捷。

11.故事表演

给宝宝讲一个故事之后,根据具体情节,准备相应的材料布置故事情境,让宝宝表演。比如,讲完《三只小熊》的故事后,准备三只玩具小熊,让宝宝边读故事边表演。这可以帮助宝宝理解故事的内容。

12.过山洞

爸爸妈妈面对面站好,双手相握搭成“山洞”,让宝宝从下面穿过。妈妈喊:“一、二、三,过山洞喽!”当喊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爸爸妈妈突然把手放下,围住宝宝。教宝宝说一句话之后,再放他过去。游戏继续。每次所说的话要有变化。开始时教宝宝说,熟练以后让宝宝自己说。这可以锻炼宝宝即时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13.打坏蛋

你在硬纸板上画一只大灰狼或狐狸,挂在门框上(或院子的树上)。然后引导宝宝用报纸做的纸球或小沙包去打大灰狼或狐狸,边打边说出打“坏蛋”的原因。如“我打坏狐狸,因为它偷吃东西”“我打大灰狼的肚子,因为它把小羊的水喝了”。尽量引导宝宝多说几个打坏蛋的理由。在有趣的游戏中,丰富宝宝语言表达的内容。

14.小司机

找一个小凳子当车,宝宝当司机骑在小凳上拉着往前走,爸爸妈妈当乘客小跑着跟在后面。你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搭车情境,并不断地询问宝宝:现在到哪里了?前面是红灯了,我们的车应该怎么办?这可以帮助宝宝将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在情景中学习语言。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一项研究表明,孩子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会考虑所模仿对象的表现。比如,当孩子提问时,如果你给予坚决、肯定的答复,孩子就会很快记住。相反,如果你的态度是迟疑、不肯定的,孩子就不会去学。比如,当你和孩子在公园玩时,孩子指着一棵树问“这是什么树”,你当时不能确定,于是你犹豫地说“应该是松树吧”,你会发现,孩子不会记住“松树”这个词的。但是,如果你当时很肯定地对孩子说“这是松树”,那么孩子就会牢牢地记住它。

7 种语言现象趣味解读

夏晴

宝宝在学说话过程中,会发生许许多多有趣的或者让你担心的事情。一起来解读一下这些语言

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

1一出生就“叫”了一声“妈”?

妈妈的话:我儿子出生的头几天,有一次特别清楚地叫了一声“妈”,声音特大,我当时很惊讶。

趣味解读:宝宝最早发的一些音,都属于一些气流冲出口腔就能发出的。比如原来闭着嘴,现在嘴一张,气流出来,就成了“ma”的音了。这被自作多情的妈妈听见,以为宝宝是在叫自己呢!

2 6 个多月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妈妈的话:我家宝宝6 个多月时,就会成天“妈

妈、妈妈”地叫着。

趣味解读:这只是宝宝的一种无意识发音,是一种发音游戏。宝宝并不是有意识地对着妈妈发“妈妈”的音,对着爸爸发“爸爸”的音。他可能对着自己的玩具也“妈妈、妈妈”地叫呢!真正有意识的发音,一般要到10 个月以后。

3对着爸爸叫“妈妈”,对着妈妈叫“爸爸”?

妈妈的话:我女儿11 个月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了,但是她常常对着妈妈叫“爸爸”,有时候对

着爸爸又叫“妈妈”。

趣味解读:发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发现,人在说话时,要牵动脸、嘴、脖子等各个部位的五六十块肌肉进行精确的协同活动。所以,宝宝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发音错误是很正常的。宝宝绝对不是分不清爸爸妈妈,只是他的发音器官还不听使唤。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人的发音器官包括3 个部分:

1. 呼吸器官。主要是肺和气管。

2. 喉头和声带。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的厚

薄、长短及其收缩程度。

3. 口腔和鼻腔。口腔的各部分器官都与发音

有关。人的舌头稍一变化就能发出不同的语音。

4宝宝1 岁前发音频繁,1 岁多发音

倒少了?妈妈的话:我女儿不到1 岁的时候,嘴里就会不停地发各种音,有时候还一串一串的,跟说话一样。现在1 岁3 个多月,倒不怎么发音了。

趣味解读:大约从八九个月开始,宝宝会发的音开始增多,会连续地发出相同的或不同的音节,而且音调也出现了高低变化,所以听起来像说话似的。1 岁以后,宝宝发的音中,有意义的音节开始增多,相应地去除了许多无意义的音节,所以感觉不像原来那样“爱说话”了。这不是说宝宝的语言发展倒退了,而是语言的质量提高了,他不想再说那么多的“废话”了。

5快两岁了还不会说话?

妈妈的话:我儿子快2 岁了, 还不会说话。和他一样大的孩子,什么话都会说了。真是着急呀!

趣味解读:宝宝的语言发展要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都会影响宝宝的语言发展。有些宝宝说话晚,但他的理解力并不比说话早的宝宝差,而且他一旦开口说话以后,很快就能赶上说话早的宝宝的语言水平。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重视宝宝的语言培养,而且宝宝的语言理解力也不差,只是说话晚,那你不妨查一下,是不是你们或你们的祖父母中,有一方小时候说话也晚。不要只怪宝宝嘛!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如果宝宝不仅说话晚,而且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动作发展水平等都比同龄的孩子晚,请咨询生长发育专家。

6两岁多突然变得结巴了?

妈妈的话:我儿子两岁3 个月,突然间说话有点结巴了。怎么会这样呢?

趣味解读:两岁多的宝宝思维发展比较快,但他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好,嘴上的功夫常常赶不上自己的思维。说话的时候,不能迅速地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会重复、延长某个字音,或出现语言不连贯、不流畅的现象,这是正常的。如果妈妈听了以后,急于去纠正,这倒让宝宝变得更紧张、更结巴了。所以,当遇到宝宝偶尔说话结巴时,妈妈先不要着急,也不必去纠正,一般过一段时间就不再结巴了。另外,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模仿,所以尽量不要让他接触有口吃的人。

7 3 岁多的宝宝常常自言自语?

妈妈的话:我女儿3 岁2 个月,她在玩玩具、画画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叽里咕噜地说个不停,别人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这是什么毛病呢?

趣味解读:自言自语在3 岁多的孩子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不是什么毛病,当然也不用担心啦。3 岁是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外部语言过渡到内部语言的关键阶段,自言自语其实正是他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一种表现,他是把内心思考的内容用语言表达了出来。孩子通常会在游戏的时候,或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言自语。这种自言自语可以帮助他思考,理清思路,通过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成人有时候遇到问题,不是偶尔也会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吗?

“小语言家”的创造

宝宝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绝不是简单的鹦鹉学舌,而是颇有自己的创意。一起来看看宝宝们的独特语言吧。

语音是可以这样模仿的

妈妈关丽杨,宝宝陈宇轩

10 个多月。

宝宝平时都由他的姥姥、姥爷照看,晚上也都是跟他们睡觉的。姥爷睡觉时有打呼噜的习惯,不知不觉地宝宝也学会了。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姥姥就会问宝宝:“外公睡觉怎么样?”宝宝就会模仿姥爷打呼噜时的声音:“哄、哄……”引得大人们一阵大笑。

语义是可以这样“扩展”的

妈妈胡仙芝,宝宝许佳虎6 岁。

虎子对一些词总有自己的魔鬼解释, 他的奇异思维让我们大开眼界。看看他的两个经典言论。

1. 玉米棒就是玉米真棒!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篇(9)

我家小宝才3个月,可是他好像什么都懂。我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坚持给他讲故事。现在他听到某些故事的时候就会咯咯笑,还会看看我,好像什么都听懂了呢。

――小宝妈,儿子3个月

小宝宝的本领

听的本领

从出生到4个月左右,宝宝基本上掌握了区分语音的本领。他们会对妈妈的声音表现得特别敏感。

说的本领

虽然宝宝还不会真正意义上说出话来,但他已经可以用他的方式让你明白他的意思啦!

给父母的建议

1宝宝出生后,妈妈可以用目光看着宝宝,温柔地抚摸宝宝,运用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和宝宝交流,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来逗宝宝。

2在给宝宝换尿布、喂奶或者洗澡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做,来促进宝宝听觉和发音能力的发展。这样,孩子就会模仿妈妈的发音,体会声音的情感元素,并反复练习不同的音长、音高和音量。

3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交往是宝宝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前提条件,可以通过表情、手势、音调变化等多种方式,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图。丰富的语言环境会给宝宝带来良好的听觉刺激,为宝宝发音打好基础。

4~12个月

“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

同龄的孩子都已经开始说话了,可是东东还不会说太多的话,但是我觉得他都是懂的,因为我说什么,他都能按照指示去做,我想他是明白我的意思的,只是暂时还说不出来。

――东东妈,儿子11个月

小宝宝的大本领

听的本领

4个月以后的宝宝会更加主动地倾听周围人说话,他们能够注意一句或者一段话的语调和节律,区分出一个个的词。

在10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能够将语音和语义联系起来,例如他们能听懂爸爸妈妈说“不”字时候的含义,在听到大人说“球”这个词的时候去看球。这时候的宝宝会把听到的语音和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例如他们以为的“灯”就是单指卧室里的那盏灯,还不能理解语言的概括性含义。

说的本领

4个月以后,宝宝进入了咿呀学语的阶段,他们经常对着玩具或者镜子中的自己说话,发出的语音大量增加,包括不同音节的组合,例如ou-ma、ba-wa之类,这些声音和语言中的词很相似,可能发展成为他们第一批说出的词。他们会模仿大人发出的声音,从一开始稍微简单的“妈妈”、“阿姨”到较为复杂的“姐姐”、“帽帽”之类。

6个月左右,宝宝在吃饱睡足后经常会自动发音,练习母语的各种语音,父母会情不自禁地和宝宝“对话交流”,相互模仿对方的发音,乐在其中。

8~9个月的宝宝,整天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这个时候,宝宝发出的声音已经明显带有母语中独特的语调了,但是我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

到了11个月甚至更晚,他们才会把“爸爸”和“妈妈”当做名字来用。

给父母的建议

1鼓励每一次小互动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对着宝宝发出不同的语音,多逗宝宝发音。当宝宝正确地重复某些词的发音时,父母要立刻对宝宝进行鼓励,例如当宝宝无意识地发出“妈妈”的声音时,妈妈可以微笑着亲吻他/她,夸奖说:“宝宝会叫妈妈了!”这样宝宝就会将妈妈的形象和“妈妈”这个词联系起来。

2 多来点“共同注意活动”

从4个月开始,宝宝经常会盯着某些物体,父母也会顺着宝宝的视线看看宝宝究竟在看什么,然后告诉宝宝那个物体的名字,这就是“共同注意活动”。多来点共同注意活动,明白地告诉宝宝那个物体的名称,可以让宝宝更多地了解世界。6个月以后,可以给宝宝读配有彩图的故事书,在指给宝宝看的同时告诉宝宝那是什么,如“这是小兔子”、“这是小猫”,在看的时候就会促进宝宝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另外,也可以适当地给宝宝听听音乐和儿歌,丰富语言刺激。

3 让句子越来越完整

平时和宝宝说话的时候,可以加上主语,例如“妈妈给你穿衣服”、“奶奶给你吃好吃的”,这样宝宝就逐渐明白爸爸、妈妈等称谓的含义,从无意识的发音到有意识的称呼。9个月左右就可以教宝宝听着指令做动作,如“亲一个”、“拜拜”之类可以配合动作的话。到了11个月左右,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教宝宝练习多种发音,如学小猫叫、小狗叫、鸭子叫,这种具有稳定气流呼出的发音练习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很有帮助。

4 用语言重复宝宝的需要

虽然这时候宝宝还不会说话,但他们会用手势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例如拉着妈妈的手指向饼干盒,父母可以用语言和他交流,表达出他的意思,这样宝宝就会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从而努力学习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语言信息输入得越多,越有利于宝宝语言的发展。

12~18个月

“我要开口说话咯!”

果果已经开口说话了,不过她的话需要我们慢慢去琢磨。有一次,她指着我的水杯说:“妈妈,妈妈。”我以为她睹物思人,想我抱她,结果她着急地又说了好几遍,后来才明白,原来她不过是看见了我的水杯,想喝水了。

――果果妈,女儿15个月

小宝宝的本领

听的本领

这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理解一批词了,逐渐积累起大量的词汇。他们会对大人的命令直接作出反应,而不需要依赖太多表情或者手势的线索。

说的本领

但是对于语言初学者来说,宝宝们难免会扩大或缩小词语的外延,例如“灯”是指特定的灯,或者把所有的男人都叫做“爸爸”。

这个时期的宝宝往往用一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也叫做“单词句”,例如他们说“汽车”,可能是指“我想玩汽车”,也可能是“汽车不见了”,或者“那是我的汽车”。还需要亲近的大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境,结合宝宝不同的情绪和动作来判断这个词的真正含义。这时候宝宝和父母之间的互动是以语言配合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进行的。

另外,从语音辨别能力来看,他们还不能辨别自己和他人在发音方面的错误,需要靠大人的调节来获得正确的发音。

当然,也有些宝宝会什么都懂,什么都不说,或者只有急了才叫妈妈,只要他理解力不断增强,我们不必着急。

给父母的建议

1 扩大词汇量

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宝宝的词汇量,在和宝宝互动的过程中多说话,让宝宝接受丰富的语言刺激。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常见物体的名称,“这是碗”、“那是勺子”、“这是杯子”,一边和宝宝解释,“用碗盛饭”、“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等等。出去玩的时候也是如此,多让宝宝注意周围的事物,一边看一边解释。

2 大人说的话超前一些

“妈妈语”是父母在和宝宝说话时无意中采取的一种方式,一般都会略超前于宝宝的语言,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好方法。随着宝宝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父母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也要及时变化。一开始的时候多运用主谓结构,例如“妈妈抱”“宝宝吃”等,慢慢地过渡到主谓宾结构,例如“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等。

3 鼓励宝宝多模仿

这个阶段,主要多鼓励宝宝多模仿,大人们注重发音时语速要慢、声音要清晰。给宝宝看些图画卡片,可以指着图案读,也可以让宝宝根据你的发音指出图案,同时让宝宝模仿发音。如果宝宝发音有偏差,不要批评他们,直接重复正确的发音,让他们模仿就行了。

18~24个月

“我不想说出来……”

小宝宝的本领

1岁半左右,宝宝能够说出两个词的词组了,一开始中间会有停顿,例如“妈妈-鞋”。这种停顿逐渐变弱,他们往往会用不完整的“双词句”或者“多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例如“妈妈鞋”(这是妈妈的鞋),“宝宝吃”(宝宝要吃饭),“奶奶瞧瞧坏”(奶奶瞧瞧这个坏了),也就是所谓的电报句。和“单词句”一样,这些“电报句”往往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妈妈鞋”可能是指妈妈在穿鞋,也可能是指这是妈妈的鞋。

这个阶段宝宝的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多个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词。他们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者更多,有的宝宝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宝宝开始喜欢谈论自己,例如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想什么、感觉到什么等等,不过他们还不能熟练地运用代词,所以喜欢说“宝宝吃”,而不说“我吃”。

给父母的建议

1 不用太着急

每个宝宝的语言发展不一样,有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较早,有的不到两岁就和大人一样,能讲复杂的句子;也有的宝宝语言发展得较慢,几乎很少开口说话,或者只能说出很简单的单词句,但只要他能够理解大人说的话,爸爸妈妈就不必担心。他们可能会突然爆发,在短时期内说出很多话来,跳过双词句直接说出复杂的句子。

2 以鼓励为主

如果爸爸妈妈平时很少和宝宝进行互动,缺乏目光、动作或者语言的交流,宝宝缺乏语言环境的刺激,就很少有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这时候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强迫他们说话,反而会适得其反。爸爸妈妈要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如在宝宝指着饼干盒要拿饼干的时候,可以拿着饼干对他说:“宝宝想吃饼干了,对吗?”如果他发出简单的“饼、饼”的声音,最好鼓励他说完再给他。

24~36个月

“我可能会有点儿口吃哦。”

小宝宝的本领

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宝宝已经能够描述不在眼前的事情,不再局限于当前的情境,例如他们会说“妈妈走了”,表示妈妈已经离开了。

一开始,宝宝经常把代词“我、你、他”混用,但逐渐地,他们也开始区分这些词的意义了。同时,他们还会说“上”“下”等介词,“能”“要”“会”等能愿动词,“是”“叫”等判断动词,“好”“坏”“多”“少”等形容词,还能使用“我们”“他们”等复数,词语类别越来越丰富了!这个阶段的宝宝可以掌握300个左右的词汇量。

妈妈会惊喜地发现,3岁的宝宝已经是个小演说家了!宝宝的口语已经接近成人了,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宝宝能够根据对方来调整自己的语调、说话模式、用词等。例如,当他们和比自己小的孩子说话时,他们会用比较简单的词,语速较慢,但和大人说话时,他们就会使用更讲究的词语,语速也较快。

给父母的建议

1 和演说家交谈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篇(10)

我们先来看看实验是怎么进行的:

一位阿姨(实验者)向宝宝们展示了一个红色和一个黄色的杯子,然后,当着宝宝们的面,阿姨把一张小贴画放在红色的杯子下面。对于第一组宝宝,她故意告诉他们,“我把小贴画放在了黄色杯子的下面”。对于第二组宝宝,她只是又在黄色杯子底部粘上一个小箭头,什么也没说。宝宝们被要求只能掀开一个杯子,寻找小贴画,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得到这枚小贴画。

结果,那些看到阿姨在错误的杯子底部粘小箭头的宝宝们,很快就猜测到不能相信这种误导,掀开了正确的杯子。而那些听到阿姨说把小贴画放在了黄色杯子下面的宝宝们却相信自己听到的话。实验一共进行了8次(每次杯子的颜色会换,但过程还是一样的),第一组16个宝宝中,有9个一次也没有正确地找到小贴画。

因此,研究人员得出这样的结论:宝宝们已经发展出一种偏好,和自己看到的比起来,他更愿意相信自己听到的。对于这么小的宝宝而言,只要相信大人说的话就好,不需要去衡量人们说的话是否正确,这是一种自然的生存能力。不过,在意识到宝宝们有这种易于相信成人话语的特点后,今后再对宝宝说话就要“三思”。

对宝宝说话要谨慎

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爸爸妈妈们应该注意,平时对宝宝说话一定要谨慎,不可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更不能利用宝宝的这一特点,让宝宝听从自己的指令。不仅爸爸妈妈要知道,也要让宝宝的主要照顾者比如爷爷奶奶、阿姨重视这一点。以下这些类型的话,都是“语言的”。

1.恐吓的话

当宝宝顽皮不乖、任性哭闹时,很多家长都会使出“恐吓”的招数:“你再哭,大怪物就把你叼走了”,“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吃饭的话,警察就把你抓走了”。这样的招数用起来似乎效果不错,但对宝宝而言,他真的会相信有大怪物,警察会动不动就把他抓走,如果不乖,妈妈会不要我了。如果生活中处处充满威胁,会让宝宝失去安全感,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

建议这么说:要用语言接纳宝宝的感受,“嗯,我知道你想……”遇到宝宝不合作、哭闹的情况,爸爸妈妈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先使宝宝的抵触情绪趋于缓和,再耐心地解释其中原因。另外,爸爸妈妈也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少对宝宝说教和唠叨。

2. 嘲笑、否定的话

相信没有哪个爸爸妈妈真想嘲笑宝宝,但有时爸爸妈妈的一些“无心之话”却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在取笑我”。比如故意模仿宝宝比较模糊的发音;轻视宝宝的能力,“你还小,这些你不懂”;从消极的角度看待宝宝的行为“你就知道让妈妈生气”。这些带有否定性的话语,在宝宝听来是在暗示他“能力不足”,“我是个坏宝宝”,会导致宝宝胆小、紧张过度,有时还会激起宝宝的逆反心理。

建议这么做:爸爸妈妈要对宝宝积极的表现表示认可,对宝宝勇敢的尝试表示赞赏,切忌模仿或嘲笑宝宝的不足。当宝宝在“搞破坏”时,不妨问问宝宝他的想法,用“妈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来缓和紧张的气氛。

3.随意发泄的话

“你能不能自己待会儿?”“你怎么这么烦人啊?”“都是因为你,妈妈才……”这些脱口而出、发泄自己情绪的话,对宝宝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它会严重伤害亲子感情,会让宝宝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自己,还会引发宝宝焦虑、不安、紧张、敏感等消极情绪,甚至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

建议这么做:在和宝宝相处时要尽量保持平静且愉快的心情,不要将自己的压力、烦躁等不良情绪发泄在宝宝身上。当你感到不安而又控制不住时,就暂时不和宝宝交谈。

4.不能兑现的承诺

“乖宝宝,今天爸爸不能带你去动物园了,下个星期爸爸一定带你去。”这样的话,想必家长经常跟宝宝说吧,至于能不能兑现,那就不一定了。爸爸妈妈不是要故意骗宝宝,但如果不确定能否兑现,那就不要向宝宝承诺了,你要知道宝宝是多么相信你对他说的话啊。

建议这么做:做诚实守信的爸爸妈妈,同时也不要随意向宝宝许诺,更不要把“许诺”当作解决麻烦的好办法。

小贴士:请爸爸妈妈经常大声地、以肯定的语气对宝宝说“爸爸妈妈爱你”,尽管你的每个动作都是对宝宝爱的表达。别忘了,比起他看到的,他更愿意相信他听到的。

亲子小实验:开启宝宝的实证精神

不妨在生活中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让宝宝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判断爸爸妈妈说的是不是真的,从而开启宝宝的实证精神。

1:“咦?不见了”

准备材料:温水、盐、糖、沙子、三个杯子、筷子

操作过程:

(1) 在三个杯子里倒上温水。

(2) 告诉宝宝,如果妈妈把盐、糖还有沙子放到水里,盐和糖会不见了,沙子却还在水里。

(3) 让宝宝自己抓一把盐、糖、沙子分别撒进杯子里,用筷子搅拌,让宝宝发现糖和盐不见了,而沙子还在水里。哈,原来真的是这样啊!

小贴士:如果宝宝有兴趣,还可以试试家里有什么东西能溶化在水里的。

2:“会走路的小纸鸭”

准备材料:卡纸、从画报上剪下来的一只小鸭子、吸铁石、小铁片

操作过程:

(1)将小铁片用透明胶粘在小鸭子的背面。

上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下一篇: 个人师德时候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