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要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4:11

辅导员工作要点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1)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Working Points of Private University Freshmen Counselors

YAN Yingying

(Sanji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2)

Abstract The works of freshmen assistant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in students' world views, philosophy and values. This essay discusses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freshmen assistants in four aspects: psychology, learning, work and life.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freshmen; counselor

大学生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言行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特别对于刚进校的新生,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得当与否,影响到学生的大学生活甚至一生。本文就民办大学新生辅导员的工作要点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1 心理方面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外生活,新的校园、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让他们充满期待又无所适从,心理方面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远离亲人朋友,产生孤独感,思乡情绪非常浓烈,甚至导致厌学情绪。如一位女同学由于第一次离开家乡,到了大学以后没有熟人,耳闻的都是异地口音,特别思念父母和昔日同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2)上了民办大学后,产生挫折感。有一些高中阶段学习较好的学生,由于发挥失常,考到了民办大学,对自身的懊恼以及对学校的不满意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挫折感。(3)比较后产生的自卑感。有些同学因为身材矮小而自卑,有些同学因为长相不佳而自卑,有些同学因为家境不好而自卑,有些同学因为见识浅薄而自卑,特别是同宿舍舍友之间,因为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反差,一些同学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容易使自己陷入自闭的怪圈。(4)舍友关系不佳导致的恐惧感。有一些学生本身性格比较内向,适应能力较差,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后,心里产生恐惧感,不愿与人交流。

新生进校后,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的共同心理问题,找一个恰当的时间进行集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要关注个体的需要,及时与个别同学沟通,找到症结所在,用所掌握的心理知识去开导他们、鼓励他们。在班级要举办一些小活动增加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让新生放松心情,投入到新的集体当中。此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对学校所在地的气候和文化很可能不适应,辅导员须利用班会、座谈会的方式请当地同学向他们介绍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等,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2 学习方面

民办大学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管理严格,导向明确,而大学阶段的学习偏向于自学,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导致成绩一落千丈。(2)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民办大学的学生基础较差,本身学习的主动性就欠缺,到了大学这样一个宽松的氛围里,自我管理更加放松,放纵自己的学生较多。(3)学习目标不明确。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大学,一旦目标实现,学生会产生迷茫和松懈心理,在大学里不知为何而学。(4)学习困难。对于民办大学生而言,学生难以消化一些较难的理工类科目,上课听不懂,容易放弃该门科目。

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应加以积极引导,如请有经验的老师开设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请高年级或已毕业的同专业学生来介绍学习方法,为他们打开大学的学习之门;辅导员应开班会说明大学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讲清楚学校的奖学金政策,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辅导员还应告诉本专业的学生大学里应考哪些证书,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一、二级证书,会计证,国导证等等,帮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入学一段时间后,在班级可以建立帮扶小组,确保学习困难的同学顺利渡过难关。

3 工作方面

班级工作中学生干部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是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他们的领导力、执行力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班风,所以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班级选举非常重要。新生进校一段时间内,辅导员可以指定几位临时宿舍长,通过军训期间学生的一些表现,辅导员先物色人选,做到心中有数。军训结束后,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选,准备参选稿;其次在班级举行选举会,让学生演讲竞选;最后确定人选。班委会确立后,辅导员对班干部的培养与指导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尤为重要。首先,根据投票结果和学生干部的兴趣、特长和工作能力科学合理分工,明确不同岗位职责,使他们尽快进入班干部角色。其次,选拔表现突出的干部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干部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再次,对班干部在推优入党、评奖评优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激励他们做好班级工作。对一些工作能力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的学生干部要及时进行教育和谈话,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如难以改正,要考虑另择人选。最后,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之间一定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关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4 生活方面

4.1 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

一些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辅导员应该迅速了解学生档案,并通知贫困学生主动联系老师,填写家庭贫困学生登记表,学生找到老师的同时,老师就应与之谈话,了解家庭情况,捕捉学生心理。对于贫困学生,辅导员一定要对其多加关心,因为他们本身比较敏感,谈话时把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传达给他们,并用一些助学成才的例子去激励他们,让他们充满信心,努力完成学业,解除后顾之忧。

4.2 注重宿舍管理工作

对于大学生来说,宿舍就像他们的小家一样,宿舍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生活和心情的愉悦度,辅导员应及时发现宿舍里小团体的产生并阻止,教育学生务必团结所有同学,不能孤立任何人,保持宿舍温馨的人文环境。舍友之间的影响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有的宿舍成员成绩都特别好,有的宿舍成员都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等等,宿舍的灵魂人物——宿舍长至关重要,一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选拔宿舍长的时候,需要辅导员的眼光和智慧。

大学是令人向往和崇敬的圣地,是一个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台,任何一位大学新生,在感受向往已久的象牙塔生活时,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夹杂着痛苦。辅导员像是一座灯塔,要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引领学生,全方位关心他们的心理、学习、工作和生活,给学生温暖和信心,顺利度过大学适应期,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 彭琳.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理论界,2005.8.

[2] 白巧灵.高职新生入学后辅导员政治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研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下).

[3] 靳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通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 漆小萍,唐燕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5] 常桦,龚萍等.大学新生——赢在起跑线上.长征出版社,2008.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31-02

随着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力的成熟与完善,学生在成长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与困扰,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困惑。对此身为高校的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过度的思想负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影响。辅导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自身成长规律以及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地开展相关工作,为学生解决各种思想问题与心理诉求,进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完善学生现有的思想健康档案,细化辅导员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内容

(一)系统探究,发现特征

辅导员要对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与特征进行系统的探究分析,通^各种思想测试手段构建学生思想档案。辅导员的思想工作的主要特征就是对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进行了解分析,提升对细节的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活动变化、发展的了解,在细节入手全面开展工作。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具体思想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成长特征,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寻根探源,进而基于学生的具体思想状况,制定系统的思想测试方案,对学生的具体思想状况进行科学的了解,加强其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

同时,辅导员也可以基于具体的思想测试信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引导,缓解学生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引导,了解学生思想中的共性特征,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思想成长过程进行跟踪分析,进而全面促进学生思想的成长,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内在效能。

(二)加强观察,引导调整

教师的引导只是一种辅导模式,要想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健康就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及时的调整。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表现以及思想健康档案的状况进行跟踪分析,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基于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进行引导,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思想观念,根据自己的状况进行积极调整,进而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为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

教师要明确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持续发展的,其心理变化趋势是较为波动的,对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思想成长档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其性格特征、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思维模式等因素科学判断学生的思想发展,进而及时引导,消除学生各种消极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多元化的思想交流模式,完善思想引导模式

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相对较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辅导员要充分地利用此种优势,科学开展教学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引导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学生的整体健康成长。思想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情商教育,对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提升对情商与智商的重视,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心、忍耐力以及责任感的引导,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在开展思想引导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挫折锻炼的重视和对学生团队引导工作的重视。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与内容的比赛活动的设置,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可以秉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开展生活与学习,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二、基于学生思想发展特征,明确自身职责

(一)辅导员要基于专业的心理辅导为主要理论支持,通过自身的态度情感融入学生内心,进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引导有着直接的责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事实上辅导员并不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学人员,其缺乏专业性,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对此辅导员要基于学生的具体思想状况,明确其工作内容,自主进行相关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进而了解并且实践一些思想教育方式与技巧,这样才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想,提升其整体的教学效果。

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决定着辅导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其职业能力,通过自己科学的工作模式、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地融入学生之中,通过“朋辈”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真正状况与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增强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性开展学生思想指导工作

辅导员要提升自身工作的科学性以及理性化特征,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的优化,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渗透。辅导员要做好榜样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升思想动态引导工作的整体质量。对此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过程中,要总结经验、归纳思想,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明确方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科学观念。辅导员要利用自身的人生经验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要基于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理性地开展各种具有思想动态引导的教学活动,进而培育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对个体差异的重视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升对个体差异的重视。辅导员在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分析引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具体思想状况进行了解分析,基于思想教育的角度开展,通过标本兼治的方式全面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同时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思想波动进行了解,注意语气表达,探究合作话题,引导学生摆脱各种不良情绪,进而使其健康成长。

其次,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中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甚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动态引导的过程中,要明确不同的成长背景之下的学生对于相同的事物会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对此辅导员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最后,辅导员在开展相关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学模式,要对学生的具体的思想动态进行分析探究,对学生具体的思想状态特征进行了解,进而明确学生的思想发展动向,通过各种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理念灌输,提升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恒心以及毅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要明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面对各种问题与困难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我完善与调节,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系统的分析,了解学生的思想特征,基于此基础开展相关思想教育工作,在工作开展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障其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科学的模式与手段,全面有效地基于学生思想动态为导向开展辅导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其整体思政工作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3)

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逐渐加快,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贫困家庭学生人数在绝对数量上的增加。由于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所以贫困生在校期间表现出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低,情绪不稳定,思想偏激,对社会的观点和看法偏执,人际关系淡漠等不良的心理和思想状况。作为与在校生密切接触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的成因

1、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国虽然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一些学生来自不发达地区,其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学生家庭收入低,这是贫困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次,由于一些学生家庭的原因导致贫困生的产生,例如:父母就业问题,家庭成员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父母离异等原因,致使支持学生日常学习的经济来源渠道受阻,导致的经济困难;再次,一些农村学生来源于多子女家庭,家庭负担本身较重,这也是造成贫困生大量存在的一个原因;最后,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不断深入,各项学习费用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这也导致学生家庭负担的不断加重,贫困生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了。

2、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及的成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自卑、焦虑、思想偏激等特点,他们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要要从其心理特征和成因上进行仔细地分析和鉴别,这是丝线政治教育的根本基础。首先是自卑心理,进入高校后贫困生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体现出经济上的拮据,特别在高校阶段,学生处于青年期的开始,心理上过分自尊的特质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对外界评价非常敏感,贫困生通常用回避的方式掩盖或者转移他人对自己的注意,长此以往,贫困生在性格上会形成孤僻、自卑的心理,不敢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压力。其次是焦虑心理,贫困生的焦虑心理最主要的来源是对经济条件的过多担心,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同时也要面对困难的经济现状,例如:学费、生活费和社交费用的来源,这些经济上的烦恼会长时期伴随他们,使他们处于一种长期的焦虑状态中。过度焦虑的心理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精神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最后是偏执心理,贫困生一般来源于社会弱势群体,其各项利益经常会受到不良侵害,作为已近步入成年的大学生在成长中经历了社会的不良侵害后,对学校的不良现象也产生了通感的效应,这些负面的影响往往会严重扭曲贫困生的心理,导致他们偏执心理的产生。在他们眼中,社会是黑暗的,学校是虚伪的,人生是虚无的,这是对学生成长极大的伤害。

二、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其次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再次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三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最后,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它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三、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要点

1、扩大融资渠道,千方百计寻求建立各种助学体系。首先,继续推行奖学金制度,在高校设立了奖、贷、勤、补、减多项措施的助学体系,用好这个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是高校辅导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其次,开拓勤工俭学的渠道,鼓励贫困生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合理去的经济条件上的改善。最后,推行助学体系的建立,应该放眼整个社会,将贫困生的服务引向社会、企业和社区,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而且还可以有效辅助他们日后的就业。

2、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范围内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引导学生不歧视贫困生,同时贫困生也要逐步培养自尊、自强、自立、自爱及社会责任感。特别应该加强对贫困生进行有关挫折感、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以坦然豁达的心态面对困难。

3、引导贫困生克服各种不良心理。如前所述,贫困生往往倾向于自我封闭,不愿意敞开心扉与外界交流,这样不利于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不利于他们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通过交朋友的方式真心对待和关心他们,以心交心,以情动人,比较容易拆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走出自我,说出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集体中去。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要让他们感到你在刻意地怜悯、帮助他们,否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被瞧不起、被伤害的感觉,进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4、进一步细致化和长期化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贫困生内心敏感,遇到困难也不愿意求助他人,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贫困生生活及学习情况,仔细观察贫困生情绪变化,敏感地察觉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困惑,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贫困生的心理解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解决一个又会冒出另外一个,有时下了很大功夫,却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在工作暂时没有进展时不能失去信心,而是要长期坚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通过辅导员不懈的努力,贫困生最终会敞开他们的心扉,走出心理阴影。

参考文献:

[1] 农秀丽,闭剑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2] 沈剑平.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4.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4)

一、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建立辅导员绩效考核体制势在必行,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实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资。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工资分配挂钩,工资分配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政策。这也是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辅导员工作性质与任课教师、管理岗位人员有所不同,所以制定细则很困难。要想辅导员绩效考核优化,就要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出发,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制定适合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与此同时完善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是建立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只有体系明确、工作责任明确,绩效考核才会有的放矢。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16号文件以来,社会及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对辅导员管理更趋向科学化、规范化。绩效考核被引入并逐步推广到辅导员队伍管理中,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辅导员绩效考核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该怎样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科学、客观地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另外辅导员工作分工是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的前提,如果辅导员工作分工不科学、不合理,绩效考核标准就无法制定,两者相互支撑。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现状

1.有的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时,把辅导员列入管理岗位考核。没有真正了解和重视辅导员岗位,绩效考核虚同形式。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的片面性,决定了辅导员工作考核其实并没有反映辅导员的工作全貌,或无法抓住反映辅导员工作实际的关键性指标。对辅导员绩效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意识,许多单位认为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无足轻重,于是考核时把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并入管理岗考核中。

2.辅导员工作模式不科学、不系统等诸多因素,导致辅导员绩效考核标准难以确定和实施。有的高校将辅导员工作分块化,如将学生工作划分了几大块,有的负责就业、有的负责日常管理、有的负责学生违纪、有的负责学生党团建设、有的负责特困学生等。这样的分工,辅导员只完成了各块工作,并且工作中有很多交叉,浪费人力。与此同时不利于辅导员绩效考核,给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定和评比带来难度。

3.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案制定欠缺,绩效考核内容对辅导员工作欠缺有利指导。

三、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意见与建议

1.制定适合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辅导员有管理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所以绩效考核制定要结合这一特点,既不能只按管理岗考核,又不能只按教师岗考核。辅导员工作有其职业的特殊性,如24小时弹性工作制等,因此制定辅导员绩效考核时,要科学、合情、合理,反之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开展。

2.优化辅导员的带班等工作模式。往往有的学校将各院系学生工作分成特困助学、学生就业、日常管理等。辅导员工作“按块”分工,这样的分工一是不利于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制定。二是辅导员的工作不系统、不科学。三是按块分工,工作有轻有重会影响绩效结果,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辅导员发展,影响辅导员之间的团结。所以建议优化辅导员的带班等工作模式,如辅导员按年级代班,工作相对系统,这样一来绩效考核便于实施。

3.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考核方法,在对辅导员进行考核中,应加以重视并正确运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使工作业绩突出,善于引导学生辅导员展现自身价值,为他们创建空间,不会吃“大锅饭”。

4.绩效考核时要注意原则和内容。绩效考核是评价的手段,提高辅导员素质和工作质量是目的。为此,必须从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内容、特点和对象实际出发,立足考评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考评情况与工作状态相符合、考评结果与工作效果相符合,科学而合理地确定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原则,并把这些原则切实落实到实际考核评价之中,达到绩效考核辅导员的目的。绩效考核时要坚持正确的导向,这样有利于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使辅导员认识到其工作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能调动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考核时要从实际出发,单设体系、单独考评,使考评更具有客观性、针对性、时效性和指导性。要公开考评结果,鼓励实绩、鼓励创新。注意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定向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使每位辅导员了解自己工作在整体队伍中的相对情况,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5.辅导员工作涵盖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所以辅导员工作既需要辅导员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又需要对辅导员工作提出客观要求。因此,辅导员绩效考核应包括以下方面。

(1)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既是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内在基本条件,又是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的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

(2)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由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辅导员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业、特困学生帮扶、培养学生骨干、日常管理、年级学风建设、课外文化活动等工作。

(3)工作绩效。辅导员绩效考核与其他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有很大区别,主要因为影响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非线性因素太多,培养人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可以设立一些定量考核指标,作为辅导员绩效标准。辅导员绩效考核要以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考评为前提,以辅导员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为考核重点,以加减分项目为评选杠杆,以一票否决项目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底线。

辅导员绩效考核是提高辅导员素质,以推动辅导员工作为目的。要把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辅导员待遇、尽职晋级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否则,辅导员绩效考核就会走过场,就会成为形式主义,就会影响辅导员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6.4.27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5)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剧,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改变原有的工作思维,基于国际视域进行角色定位,以适应时展对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

一、国外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其特点

1.国外辅导员发展历史

国外部分发达国家较早地在高校推行辅导员制度,如美国辅导员制度已经有一百多年。国外早期的辅导员主要将工作对象定位在校园,为高校学生提供专业性辅导。后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家庭、社区等对辅导员的需求加剧,辅导员工作从高校逐渐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延伸,工作的范畴也越来越丰富,形成较为系统的辅导员机制。

2.国外辅导员角色定位特点

纵观国际辅导员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我们发现国外辅导员角色定位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专业化特点。国外辅导员队伍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一般都是专职辅导员。辅导员利用自身精湛的专业知识,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专业研究。国外辅导员专业化特点,使辅导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收获成就感。

(2)社会化特点。辅导员的社会化是指辅导员不仅仅是由高校辅导员担任,也鼓励、允许社会辅导员参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如社区、社会公益部门等。辅导员社会化特点不仅有效利用了教育资源,而且也使高校学生辅导工作保持持久的活力,满足高校学生多元化辅导需求。

(3)多元化特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多元化是指辅导员服务内容的丰富性。随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空间的拓展,学生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面临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多。辅导员多元化使得辅导员工作从单一的学习辅导、心理辅导等服务内容发展起来,服务内涵越来越丰富。

二、基于际视域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只有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使高校辅导员找到发展方向,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提供辅导服务。

1.改变模糊角色定位,推动辅导员职业化

从国际辅导员角色定位来看,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是大趋势。高校辅导员必须改变目前这种角色定位模糊的现状,从“事务员”向职业化辅导员定位。目前不少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定位模糊,辅导员工作没有明确的范畴,似乎高校每一项事务都与辅导员有关,好像都在辅导员的工作范围。

事务性定位使得高校辅导员淡化辅导员的专业化工作,疲于应对高校繁忙的事务,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理论深度。高校辅导员要成为高校专职职业之一,有明确的职业资格、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考评机制等,这样才能强化辅导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归属感,发挥辅导员应有的价值。

2.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辅导员社会化

辅导员角色定位不准,很大程度上与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有关。由于高校辅导员缺乏职业定位,辅导员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相比,地位较低。这就使得辅导员队伍弱化,很少有人愿意担任高校辅导员工作。高校辅导员往往是兼职,或者是由非辅导员专职人担任。

这一现状需要高校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通过辅导员社会化角色定位,为高校辅导员注入新鲜活力。高校可以尝试引进校外辅导员机制,与社区、社会教育机构加强合作,根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以及学生辅导需求,引入社会辅导员资源,按需设置辅导员,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精确性。

3.立足思想政治领域,推进辅导机制立体化

纵观国际辅导员角色定位,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多元趋势越来越强,这就需要高校改变传统定位思维,立足于思想政治领域,构建立体化辅导员辅导机制,以顺应时展要求。

首先,立足思想政治领域不放松。高校培养的高端人才,要发挥高端人才资源优势,必须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生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党具有高度的认同感,这是高校辅导员的最核心的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的领路人。

其次,构建立体化辅导员机制。国际化视域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应该是动态的,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辅导服务需求。目前辅导员除了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的领路人,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师,人生规划、职业发展的引导者,班级思想工作的促进者,党团工作的推动者等。

总之,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发展,基于职业发展的高度进行角色定位,同时探索辅导员社会化发展的路径,提升角色定位精确化程度,立足于学生思想政治领域,构建立体化的辅导员服务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催化剂。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92-01

随着2010年3月我校被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为普通高等护理专科院校以来,在校学生数量急剧上升,相应地对我校的辅导员工作有了更多的要求。现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和工作体会,浅谈一下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第一章第三条明确提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 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可以看出教育部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教师和干部,辅导员具有教育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身处教育、服务、管理学生的第一线,与学生交往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高校辅导员承载着莘莘学子、家庭乃至国家的未来。因此,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校辅导员要清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要想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要育人使命,自身就必需是多面手、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难点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难点。

1.辅导员自身心理压力在不断地加大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内涵也在不断扩展,这些变化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去学习和适应,寻求合适的工作方式方法。面对众多的学生,尤其是现在个性鲜明、多元化明显的学生群体,都要求辅导员有应对学生新特点,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思政队伍,也是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根本性保障,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承担多重压力。一是工作压力,二是角色职责的压力。再加上辅导员自身面临的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这些压力逐步地影响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2.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明晰

辅导员职责宽泛,以致辅导员队伍在评价、考核中无章可循,难以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标准。随着工作内容的不断拓展,自觉不自觉中被冠以“什么都做,就是不用上讲台教书”。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就是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学生出现的所有问题往往都归责于辅导员。这其实严重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3.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个人成长环境的不同,辅导员对其管理的难度相应地加大。

三、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概括上讲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辅导、学生党建工作以及就业向导等方面。辅导员在具备良好素质的前提下,做好辅导员工作要注重整个过程的管理,量化工作,做好分割,在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1.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学生日常管理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辅导员要利用年级大会等多种场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刻苦学习,同时制定晨读与晚自习制度,督促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通过召开安全与纪律教育大会,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纪律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能示范带动全体同学,以点带面。辅导员应充分信任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中的带头作用。对学生干部管理要明确责任,根据特长安排工作,做好良性运转,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比如评优和入党要优先考虑,此外,辅导员要经常性地与学生干部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干部工作中的存在的误会和分歧。

3.加强重点学生教育管理

这里所说重点学生主要包括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员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帮助和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方面,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切实执行学校相关政策,把各项助学金都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真正让贫困生感受到国家及学校的关心。同时,辅导员要采取集中开会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经济困难同学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完成学业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动力。心理问题学生,辅导员要经常与这些同学进行谈心,以最大的耐心和最诚恳的态度听这些同学的诉说并进行鼓励和正确引导,同时让班干部、党员与这些同学更多的沟通交流。通过这样一系列形式,使他们树立健康的心理,更好地完成学业。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员要组织他们同高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会,对于个别学习特别困难、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要找其进行谈心,并组建帮扶小组,让学习优秀的同学帮助这些同学,使其恢复信心,逐步提高成绩。

4.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辅导员要掌握就业政策,熟悉就业流程,对学生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积极收集就业信息,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指导。做好学生推荐省内省外实习等工作,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总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肩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在培养学生成长和成才路上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要清醒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面对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素质和能力,肯定自我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把握工作主旋律,为学生成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

参考文献:

[1]裴成功、袁智强.浅谈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科教文汇. 2007

[2]余德淼.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队伍建设.硅谷.2009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32-0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生健康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指引者,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辅导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如何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是每个高校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重视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

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的工作流程,可以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有的放矢,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根据学校情况和学校学生工作特点制定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对于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十分重要。

1.以公平、合理、高效为原则,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切实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第一,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需要注意:要结合学校基本情况,不能将不切实际的工作目标设置成为制度内容;要考虑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在制定制度之前需要征询辅导员的意见;要突出重点工作,在推进重点工作时,可以以制度的形式执行,提高工作的执行程度。第二,围绕工作制度制定各层级的考核考评制度,完善学生工作量化考评体系。将学工团队和辅导员个人日常工作以量化的形式进行考评,能够让学生工作团队和辅导员个人更直接地检查自身工作开展的情况,以便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在制定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时,应该遵循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使制度成为工作开展和推进的保障,而不是成为工作开展的束缚。

2.以有序、明确、创新为目的,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主体是学生,存在工作量大、任务多、事情杂的现象,如无规范的工作流程,仅以个人的工作经验处理,难免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生遗漏。规范的工作流程,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少工作过程中的失误,同时还能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在规范工作流程时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工作流程的有序化,须处理好工作流程各个阶段或过程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以提高流程的实用程度;第二,工作任务的明确化,须明确各个过程须完成的工作任务,指明工作对象,介绍工作方法,提醒注意事项,以增强流程的规范程度;第三,创新工作方式,在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及任务按时完成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过程。并针对现有流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阶段性的改进和完善。

二、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

在辅导员建设方面,可以实行“教育、指导、交流”的制度,并且注重辅导员队伍的合理配备,优化辅导员结构,充分发挥辅导员团结协作的作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1.提高职业素养。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进一步促进辅导员端正工作态度和认可个人工作岗位,引导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进行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时,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深辅导员对本职工作性质和特点的理解;第二,引导辅导员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将个人工作与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第三,促进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形成,使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提升感染力。通过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辅导员的职业修养,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从而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指导培训。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也是辅导员个人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加大对辅导员的业务指导,可以促进辅导员的发展,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水平。第一,指导与检查并施,在指导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辅导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督促其及时改进。第二,组织技能培训,规范工作方式,引导辅导员队伍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辅导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学生情况的掌握程度,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落实。第三,加强交流学习,以主题形式,定期组织辅导员交流、汇报、座谈,共同研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阶段性工作成果,加强辅导员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辅导员的合作。

3.合理安排人员。辅导员队伍的构成情况,会直接影响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配备辅导员时,应该遵守辅导员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原则,尽量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在一线辅导员团队的配备中,须注意新老辅导员的搭配及辅导员个人特长的协调,尽量做到:经验互补、年龄互补、优势互补,以便于辅导员间的交流和互相促进。

4.充分利用学干。学生干部队伍是辅导员开展工作过程中的得力助手,能否使用好学生干部,直接体现了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对学生干部,应该形成“选拔、任命、培养、评测”四位一体的有效机制,并且着重于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培养。

如何培养并使用好这支学生队伍,是学生队伍建设的重头。首先,可以根据贫困生认定相关规定,并结合量化考核,进行贫困生认定,并为贫困生设立多种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生在得到国家资助的同时,又能得到学校的帮扶,而且还能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服务。例如,让贫困生参加学风建设,检查课堂;参与宿舍管理的卫生检查与清洁、各职能部门及实验室的保洁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其次,可以组织贫困生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为学校的大型活动、校园环境美化、教学区域的维护提供志愿服务。充分的利用好学生干部队伍,既能使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实现学生干部的个人价值,又能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荷,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

三、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1.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安全稳定是学校的生命线,一切工作都必须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本末倒置”。在保证安全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安全教育全覆盖,确保安全教育全员参与,所有辅导员对每个学生实施到位。第二,教育内容专题化,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立以下教育专题: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外出活动、社交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疾病预防与饮食安全、心理安全、防水放火与用电安全、实训实习与就业安全、预防纠纷、节假日安全、活动安全等。第三,教育形式多元化,可以通过班会、专题教育、签订安全承诺书、安全提示、安全知识普及讲座等方式进行。第四,须针对特殊时期、突发事件开展对应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无死角。

2.以贴心沟通为途径。沟通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需要获得充足的学生信息、学校信息和外界信息。加强沟通,可以为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促进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在沟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沟通的平等性。在与学生沟通时,不能以命令、要求的方式进行,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以确保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量。第二,沟通的及时性。针对出现的状况,要第一时间沟通,掌握较为真实的信息,为事情的处理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第三,隐私的保密性。对于学生的隐私不得公开,以免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沟通,可以提高辅导员获取信息、赠别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

3.以工作落实为手段。辅导员对日常工作的落实程度将直接影响辅导员个人工作的开展进度,也会影响到整个学校学生工作的完成程度。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引导辅导员在开展工作前期要做好个人计划,在工作过程中做好实施记录,在工作完成后进行总结反思,从而促进辅导员对个人工作的思考,提升辅导员的个人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对于全年重点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可以以专题形式推进,明确推进方式和时间,并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促使辅导员对个人工作进行自查,提高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最后,应加强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落实进度的督促,可以通过检查个人工作月报、检查工作记录材料、听取辅导员工作汇报等形式,督促辅导员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在督查辅导员工作开展情况的过程中,应及时的反馈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其尽快改进和完善。

四、结合个人发展,促进良性循环

将辅导员工作的外部压力转变成辅导员个人成长的内部动力,鼓励辅导员积极提升个人学历和职称。构建“论文撰写、课题申报、科研立项、学历提升、职称晋升”五位一体的个人发展体系,对辅导员进行科研指导,组建学术研究团队,为辅导员搭建学术研究平台。通过将辅导员工作与个人发展的结合,能发挥如下作用:第一,可以促使辅导员在工作中思考,实现简单接受工作向积极探索研究工作方式的转变。第二,通过实际工作中的调查、分析、比较、论证、总结、反思的过程,提高辅导员探寻学生思想发展规律、辅导员工作规律的能力,并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和驾驭能力。第三,通过研究现有学生成果,提高辅导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使辅导员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掌握新的发展规律,提出新观点,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创新。

加强辅导员的培训、指导并融合其个人发展,能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进程,有提高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作用。对于高校而言,要为辅导员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构建发展平台,为辅导员的个人提升创造条件和机会。通过学校推进与个人重视相结合,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解山.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0,(07):66-69.

[2]周亚婷.把握高职学生特点 提高辅导员管理水平[J].科技信息,2012,(07)::248-249.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8)

一、关于 “辅导员技能”的思考

“辅导员技能”是相对比较时髦的一个概念,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习惯使用“辅导员能力”这一概念。现在之所以慢慢开始用“辅导员技能”这一概念,是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方向的呼应,那就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需要具备教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会计师、急救师、法律顾问、管理学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领导者等所有这些职业人的技能,也意味着辅导员必须是全能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哪些是辅导员这项职业应有的职责和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这样也才更能够突显出哪些技能确实是辅导员特有的,不是其他职业可以替代的,也就是要说明“辅导员工作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是有特殊技能要求的,不是谁都能够做得来的”。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发展的困惑

(一)辅导员工作能否成为终身职业。在人才的质量上,辅导员和各专业教师一样都属于高素质人才。但在发展方向上,辅导员越老越“空”,不断被年轻力壮的辅导员所取代,科研上也可能因为事务性工作较多而无暇顾及。因此,辅导员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上,很少将这份工作看成终身职业,存在“过客”现象和“过客”心理。

(二)辅导员的发展追求是“专才”还是“通才”。辅导员在学生时代所积累的德育知识单薄,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自己所学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甚至很多辅导员在大学时代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因此,他们思政教育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还不是很成熟,而辅导员工作确实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

对高校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是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开展辅导员专业培训还是比较少,岗前培训几乎没有,由学生直接转为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训练。

(三)辅导员工作中如何突显职业技能?

1、辅导员承担大部分的学生管理工作,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到日常管理等,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由辅导员去管。有的高校规定辅导员每天必须和若干名学生谈话,写工作日记,24小时开机等,如果遇突发事件,必须第一时间赶到处理。辅导员长期处于繁多而具体的工作中,无暇自我学习和提高,理论水平低,形成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与辅导员职责泛化的矛盾。

2、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意味着辅导员能够通过不断的业务钻研、理论研究成为具有特殊技能的专家。但目前对辅导员技能研究的并不多,也不够深入,对辅导员技能的分层分类也很不明确,例如哪些是辅导员的核心技能、辅助技能等没有确切的说法。所以,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发展中,从岗位要求、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着手,试探辅导员职业技能分类及职业标准的设立,并在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培训、考核,是促进高校辅导员发展的新课题。

三、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一)工作分类突显职业技能。辅导员技能肯定要通过特定的工作内容体现出来,至于哪些工作最能够集中体现出辅导员的核心技能,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去不断检验和总结。从基础知识、写作能力、自我总结与计划、主题班会、学生紧急事件应对与处理、谈心谈话等具体工作着手,通过各种琐碎知识的积累、相关理论政策的把握、运用网络新载体学习和突显职业技能。

(二)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高校辅导员涉及的学科专业有很多,有教育类、法学类、思想政治类、心理学类、管理类等等。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素质重构,其中辅导员的培训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立足辅导员工作实际,通过理论学习、观摩学习、实践锻炼等形式全面培养和锻炼辅导员职业技能。让辅导员在工作期间都有机会接受半脱产或脱产或不脱产的思想政治培训,可以坚持业余培训、岗前培训、骨干培训和周末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训练是结合辅导员队伍多重身份实际情况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思政工作队伍能力的新举措。系统制订形式多样而有实效的培养计划,将辅导员培养与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例如,每年对辅导员进行工作轮训,召开学生思想工作研讨会,编辑出版学生工作论文集,举办“辅导员沙龙”活动,在网络上开设辅导员社区等。

辅导员职业技能的考核,坚持公开与开放、反馈与提升、定期化与制度化、可靠性与正确性、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原则。辅导员工作业绩的考核与工作行为的考核,主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特点,将辅导员工作规程中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进行分解,按照基础工作、重点工作、创新工作等方面考核。基础工作是辅导员的基本功,也是考核的重点,通过各种量化指标,根据内容的权重,赋予不同的分值。重点工作,是指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重点加强和推进的工作。每个学期学院工作重点不同,学生工作必须围绕着学院的工作重点展开。创新工作,是指具有开拓性的工作。通过创新工作考核鼓励辅导员不断进取,在提高工作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小结:辅导员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把它规划成自己的职业、事业、学问、生活,用自己的兴趣和责任区经营它。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师生比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200,高校辅导员长期处于一个工作压力大、责任大、工作负荷高的状态,导致了辅导员的学习、工作被日常的繁琐事务取代,广大辅导员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稳定,更是 12 小时上班,手机 24 小时开机待命。在这种状态下辅导员往往身心疲惫、工作热情逐步减退,变得麻木、冷漠,出现了对各项工作应付了事、执行力弱化的情况。同时,辅导员阅历不深、经验不足、研究不系统与时代环境变化、学生素质变化、学生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辅导员工作专职而不尽专业,从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实来看职业化发展中的专职配比、资格认证等已具备,但内在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精神方面,尚不系统、即不完备也不显著。这些都在客观上对辅导员的能力和精力提出了极限性挑战。

由于社会环境和高校内部环境的影响,一些辅导员对自己职业角色缺乏职业认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为辅导员职业声望低下,社会认可度不高; 二是认为辅导员工作性质特殊、内容重复、事务繁忙、琐碎、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很难激发出高昂的工作热情;三是目前有部分辅导员存在分流问题,队伍流动性大,工作缺乏稳定性,职业寿命短,大多数辅导员不愿意一辈子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在很多高校,辅导员职称发展瓶颈仍然存在,由于没有专门的职称晋升标准、职称评定的学科支持,辅导员队伍很难评上高级职称。此外,职业化发展后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出现了流动过快的趋势,“辅导员”成为了某些人职业发展的跳板和某些部门的“人才蓄水池”,辅导员随时随地都面临着转岗、轮换的可能,而轮岗、抽调走的又是辅导员队伍的骨干力量,长久以往,不仅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稳定,也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2辅导员沙龙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必要性

辅导员沙龙作为推动辅导员探讨工作、交流经验、共享成果、提升工作能力的平台,是高校改进大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性尝试。该活动旨在通过专题研讨、主题发言、交流讨论、学习走访等多种贴近工作实际的形式启迪思维,共享经验,从而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意识、自主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辅导员队伍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工作内容变化多端,工作方法形式多样的高校教师群体,他们可以在最短时间体察学生思想动态,可以对学生问题做出最及时的反应。高校辅导员群体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依靠。为辅导员创造交流平台,是总结创新性学生工作成果,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国内很多高校如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都率先将沙龙形式引入到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辅导员沙龙作为增强辅导员之间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和提升辅导员执行力的有效措施应运而生。2006年,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辅导员沙龙”,旨在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辅导员队伍研究工作、交流经验、共享成果的互学互动互助氛围。大家热烈讨论研究诸如“大学学习的适应与转变”、“如何看待社会潜规则”、“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等课题。这种课题研讨活动使辅导员们掌握了很多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的方法理论,而且对辅导员工作产生了持久热情。

合肥师范学院辅导员协会(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辅导员协会)成立于2006年10月20日,是安徽省第一家辅导员协会。该协会先后组织辅导员集体备课会、组织辅导员开展各类集体观摩、学习考察活动、协助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培训、辅导员素质拓展活动、组织各类辅导员征文大赛、辅导员系列讲坛、演讲比赛、迎新年晚会等学生成长导航活动并开展旨在增进辅导员内部友谊交流的文化活动。经过7年的打造,该协会已成为辅导员交流沟通的温馨家园、辅导员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辅导员沙龙意义深刻,每一位参与的辅导员可以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这里倾诉,在此交流平台上,辅导员工作得以平稳有序发展。辅导员可以在沙龙里交流工作感受,沙龙是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专家化的需要,为辅导员搭建交流平台,很有意义,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分享经验,使辅导员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宽。

3辅导员沙龙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应用方法

辅导员沙龙的参加对象为在岗专职和兼职辅导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学院(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相关专业教师和特邀嘉宾。沙龙以专题讨论、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为形式,将主题相关的,或知识,或案例,或情景梳理展示给参加者,提出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并总结出一些可以探讨的焦点;参加者围绕主讲人的观点和提炼的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辅导员沙龙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高校应该如何应用辅导员沙龙呢?本文结合相关的辅导员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选择合适的主题

这是辅导员沙龙成功的前提。沙龙常见于学术活动中,在青年学者群体内也比较流行,原因之一是他们积累了相当的专业知识,也接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主题比较容易选择。但是对于高校来说,辅导员由于知识架构和社会阅历等不同,在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执行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沙龙主题有一定的难度。一是坚持实用性和思想性。从辅导员日常工作着眼,选择一些工作中的问题或者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开展沙龙。同时要兼顾思想性,因为作为辅导员不但要政治过硬、素质全面,还要懂得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律等相关专业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为学生释疑解惑,析事明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循序渐进。从辅导员自身谈起,为什么选择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职业规划等,让困扰辅导员的一些重要问题能够得到很好地释放,增强对自身从事工作的认可度。三是大小适中。题目太大,则难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题目太小,则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和讨论的展开,甚至导致学术沙龙草草结束。

3.2合理确定时间、地点和人数

这是辅导员沙龙不流于形式、不发生变异的关键。在时间选择上,不能与辅导员上班时间冲突,而只能选择晚上或者周末,但又要考虑到辅导员对家庭的照顾。一次沙龙的持续时间以两个小时为宜,过短则不利于问题的展开和思维的发散,过长则难免重复或者分散主题。另外,考虑到沙龙需要事先的准备和事后的总结,工作量比较大,所以频率不宜过高,一般以每个月不超过一次为宜。就地点而言,沙龙一词的本意为客厅或会客厅,应当尽可能在轻松、舒适的地方举行,例如茶室、咖啡厅、配有小型圆桌的办公室、不宜安排在教室、会议室等过于严肃和正式的场所。就人数而言,以五到十人为宜。过多则不利于激发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也不利于控制沙龙的节奏和进度。过少则很可能形成冷场,也不利于信息的聚集和思想的碰撞。

3.3妥善安排程序

这是辅导员沙龙成功的保障。总体而言,沙龙包括举办前的准备阶段、沙龙本身和结束后的总结与考核阶段。在准备阶段,要确定沙龙的时间、地点、参加人、主题和程序等,并将相应事项通知到沙龙参与者,并且要求他们作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准备发言提纲等。学术沙龙本身一般包括开场白、主题发言、自由讨论、总结四个步骤。在此阶段,主持人的控制和引导十分关键。如果有偏离主题,主持人应当及时阻止;如果出现冷场,主持人要及时发言以活跃气氛;如果争论过于激烈,主持人可以暂时搁置争议问题;必要时主持人还可以宣布茶歇,喝喝茶、聊聊天,吃点零食。另外,主持人应当记录每位发言者的思想闪光点,做好总结和点评,寻找不足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法,总结和点评应当以鼓励为主。

4如何加强辅导员沙龙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载体作用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辅导员要集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和咨询与服务三位于一体。辅导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会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等综合知识开展思想工作。要千方百计拓宽知识面,通过阅读或者调研的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督促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要进步。高校要以辅导员沙龙为载体、辅导员要以辅导员沙龙活动为契机,齐抓共管,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做好辅导员沙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辅导员沙龙建设,顶层设计是方向――针对辅导员沙龙制度建设存在的民间化、碎片化等问题,顶层部门应注意沟通协调,兼顾多重问题,不能各自为政,更不能彼此矛盾。同时,积极推进辅导员沙龙队伍支撑学科的顶层设计,逐渐构建与辅导员沙龙工作相匹配的学科研究体系。要出实效,沙龙活动的开展一定要精心策划,设计好每次活动的主题思想,活动中主题思想突出。

(2)辅导员沙龙要制度化,制度改革是保障――高校应对职能部门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加以明确界定,积极推进辅导员沙龙活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引导辅导员从繁忙的“非本职”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摆脱“保姆式”的发展模式,探索“人生导师型”的成长路径。

(3)加强辅导员沙龙建设,社会锻炼是方法――辅导员承担着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教化职责,其自身的社会化建设也至关重要。应积极推动辅导员的社会化建设,组织辅导员到政府、企业、社区等交流学习,增强社会化认知,使其对学生的成长施加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影响。所有辅导员要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把好的做法进行总结。

辅导员沙龙活动自由、氛围宽松和谐,有利于辅导员之间沟通思想,交流经验。辅导员沙龙的举办,有效提升了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切实提高辅导员的执行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辅导员队伍建设。

沙龙是全体辅导员的港湾,每个辅导员可以在这里谈心得,倾诉烦恼。同时,辅导员可以从沙龙大家庭里得到理解和支持。辅导员之间只有不断保持联系和交流,才会推动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辅导员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辅导员沙龙必将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成长和壮大。

项目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教育事业发展研究项目。项目名称: 以辅导员沙龙为载体加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4JFYBC06

参考文献

[1] 王进才,李雄鹰.学术沙龙的创新人才培养功能探析[J].高教论坛,2011(7).

[2] 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兼对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J].高教探索,2007(4).

辅导员工作要点篇(1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9704

文化凝聚共识,文化提升自觉。从文化的角度,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和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规律、提高辅导员社会地位的发展趋势,是从根本上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员队伍效能、从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辅导员文化的内涵和要求

关于什么是辅导员文化,专家学者说法很多,表述也不尽一致。相比之下,笔者比较认同这种说法:“辅导员文化,是辅导员群体在长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基础,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组织体制等为内容,并随着历史和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行业文化。”[1]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辅导员文化的内涵要求作如下解读:(1)政治层面,要有与党的教育方针相适应的政治立场、政治意识、政治水平,辅导员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要服务于和服从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目标;(2)精神层面,要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形成与此相适应的体现辅导员岗位特点和要求的核心价值观;(3)行为层面,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既有辅导员个体风采的展示,又有统一的工作规范和团队的整体配合,既有严谨求实的过硬作风,又有创新的活力和拼搏的激情;(4)学习层面,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与育人与育己相结合;(5)机制层面,指能使辅导员发挥作用、开展工作、提高水平的各种制度和机制,如选拔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培训进修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保障制度等。

辅导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整体配合、合作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辅导员组织或群体的认同度、自豪感、归属感、凝聚感是辅导员文化的核心体现。

二、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是时代要求

第一,是由辅导员文化的作用和特性所决定的。辅导员文化也和其他文化一样,具有标识、规范、导向、整合、凝聚等功能。辅导员以其趋同的价值取向、相同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特的办公场所或载体等与其它岗位相区别,具有标识性;以有形或无形的方法明确提倡什么、禁止什么,鼓励什么、约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具有规范性;对辅导员个体的价值选择、行为方式、工作理念起到引导作用,具有导向性;使辅导员个体之间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性格气质、异于甚至悖于辅导员岗位要求的思想观念,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通过相互融合、吸收、适应,形成具有统一目标、协调一致的统一体,具有整合性;从思想、价值、行为、精神、道德等个方面使辅导员凝聚起来,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凝聚性。辅导员文化的这些功能和特性都对辅导员增强职业认同,凝聚职业牵引,完善职业素养、做好育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文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灵魂。辅导员队伍建设包括很多内容和很多方面,从横向分析,有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等;从纵向分析,包括辅导员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发展、政策保障等;从性质上分析,有精神层面的,有活动层面的,有物质层面的等等。而文化建设是精神层面的建设,是触及人的灵魂的建设,是根本性的建设。吴士宏在她著的《逆风飞扬》中这样说过:“在21世纪,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能掌握主动权,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辅导员队伍建设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抓住了文化建设,就是抓住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总”,就是抓住了“牛鼻子”。

第三,文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内在要求。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辅导员工作的战略性要求,越来越得到了高等学校和学界的重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指辅导员职业具有独特的入职条件和职业要求,有独特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能使从业人员成为终身从事的岗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具备专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专家和业务能手。客观说,目前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还没有“辅导员”这个职业,说明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度还比较低,从现实情况看,准入条件和工作要求也比较宽泛,造成了辅导员的职业感觉模糊。辅导员还没有单独的职称晋升系列,事无巨细的事务性特点,造成了辅导员专业内涵的模糊,不利于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而无论是职业化,还是专业化,都离不开辅导员的高度认同和情感凝聚,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辅导员岗位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甚至可以托付一生的职业,并由衷激发出为这个职业而奋发钻研、奉献付出的精神动力。辅导员文化建设,通过研究和探讨辅导员队伍的地位、作用、规律、特点、机制和贡献等,引起社会重视,提高社会认同度;通过研究和探讨辅导员的价值观念、工作职责、精神面貌、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组织机制等,使辅导员激发内在动力,增强职业认同。

第四,文化建设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由来已久。辅导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辅导员在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辅导员的地位也得到了重视,现在又明确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定位[2],为辅导员施展才干、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条件。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职责边界不清晰,造成了辅导员对学生的吃喝拉撒都要管,成为事无巨细的“高级保母”;各职能部门凡是与学生相关的工作,最后都落到辅导员身上,成为方方面面的“勤杂工”;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最前沿”,没有任何“掩体”,特别是“安全责任重于天”,其他工作做得再好,只要安全出了问题就一票否决,造成了辅导员的“压力山大”。长此以往,辅导员感受不到应有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工作动力不足,甚至产生职业倦怠,人心思动,造成队伍不稳。通过辅导员文化建设,使他们充分认识辅导员岗位的特点和意义,明白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在促进学校发展稳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和个人发展的道理,坚持育人为本,统一目标愿景,增强职业牵引,敬业爱生,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三、辅导员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实践

第一,提炼、践行核心价值观。如前所述,文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灵魂;而凝炼并践行辅导员所特有的核心价值观,是辅导员文化建设的灵魂,可谓是“魂中之魂”。在这方面下功夫,能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院也借鉴兄弟院校的做法,结合学院的辅导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提炼辅导员核心价值观的活动。本科生四个年级的8名辅导员全部参与,大家查阅资料,开动思想,深入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又通过充分的讨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最后,凝炼出了学院辅导员 “乐业、导航、协作、笃学”的核心价值观。这八个字分别从四个维度对辅导员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乐业”即爱岗爱生,敬业奉献,这是工作态度和境界的维度;“导航”即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进行人生导航,这是工作特质的维度;“协作”即在工作中要团结配合、密切合作、彼此关爱、共同进步,这是团队精神的维度;“笃学”即正确处理好日常事务和学习的关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发展空间,这是终身学习的维度。令笔者感触颇深的是,在讨论、提炼辅导员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和主人公的姿态,敞开思想,相互启发,不断擦出思想的火花,不断升华对辅导员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这其实就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感受团队氛围的过程,就是一次辅导员核心价值观展示和体现的过程。这个凝聚着全体辅导员智慧和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制成扁牌,悬挂在辅导员办公室,时时警策着辅导员们,不忘责任,牢记使命,励志前行。

第二,完善多举长效的学习培训机制。

新世纪新阶段,终身学习已成为一个生存概念,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深入人心。对于辅导员来说,学习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是对他们工作状态的写照,也是学习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知识涉猎面广,要真正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就必须通过学习,以渊博的学识,增强人格的影响和魅力;另一方面,辅导员岗位所涵盖的知识结构是多学科多门类的,如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以及和学生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等,而每个辅导员个体的专业背景又是单一的,这种多学科的要求和单科性的背景,就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学习。所以,辅导员离开学习就像鱼离开了水,寸步难行。

怎么学习?结合辅导员的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把学习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是为学而学,学习是为了提高工作水平,这是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做的方法。二是团队学习。“辅导员群体相异的多学科知识背景决定了团队型学习的互补性和启发性,也使辅导员群体共享学习资源,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3]本学院“辅导员论坛”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学习的载体。“论坛”采取专题研讨的方式,一次确定一个专题,专题内容包括学习学校及上级有关学生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研讨辅导员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等相关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和解决工作重点和难点等。“论坛”采取主题发言的形式,每次确定两名辅导员围绕确定的内容作主题发言。作主题发言的辅导员广泛搜集资料,认真准备书面发言稿或PPT。专题发言后,大家展开讨论和交流。负责人作总结发言。“论坛”从2012年初施行以来,已举办了13期,并作为一项学习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辅导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增进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了辅导员队伍所特有的学习文化。

在辅导员队伍加强自身学习外,要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2013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明确把辅导员的进修培训纳入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规划,按照辅导员的职业特点、成长规律、发展需求,通过学历提升、社会实践、国内进修、海外研修等方式,加强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等进行全面教育和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第三,优化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辅导员工作机制是指为了保证辅导员工作的正常运行,内部各环节、各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有机整体。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要体现在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上。首先抓好建章立制工作,涉及到学生工作的各项评奖评优、党组织发展、学业预警、心理危机干预、贫困生资助、安全、第二课堂活动等工作,都通过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做到统一政策,有章可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2012年开展了制度建设年活动,制定或修订了十多个学生工作制度,为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关爱每个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再次,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学生工作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复杂性,精细化科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辅导员要本着为每个学生负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严格程序环节,细化时间节点,落实工作不打折,执行政策不走样,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家长满意,让领导满意。最后,建立完善辅导员管理和考评机制。科学制定辅导员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制度,在辅导员的工作条件、职称评聘、培养发展方面,采取倾斜政策,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对辅导员要施以人文关怀,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他们有所做为、成长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打造和谐合作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既是辅导员提高工作能力、顺利开展工作的必需的氛围,又是辅导员个体工作状态和整体凝聚力的综合体现。辅导员团队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互补互助,工作效率高,科研能力强,辅导员会感受到工作虽忙,但“忙并快乐着”,感受到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增强对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会自觉地严以律己,以实际行动维护和提升团队形象。所以,打造合作和谐的团队精神,是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首先要牢固树立共同的愿景,这个愿景说的具体一点,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将来在社会上成为有用之材。这是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每个辅导员的思想、行动都要统一到这个愿景上来,为实现这个愿景而共同努力。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这是形成团队精神的不可替代的剂。辅导员之间经常的沟通可以拉近感情上的距离,分享工作得失,增强了解和互信,创造和谐的团队氛围。本学院通过每周一次的辅导员例会、一月一次的辅导员论坛等载体,建立了长期有效的沟通交流形式,还通过辅导员“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敞开心扉,交流思想,加深感情,推动工作。辅导员内部也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同时我们还走出去,跟其他学院的辅导员开展座谈交流和联谊活动。这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辅导员工作事务繁杂,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可以说,他们的岗位是“全天侯”的,非常辛苦。并且,他们的付出和回报,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是不平衡的。所以,学校或学院要根据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实行倾斜的工作补贴,根据绩效情况制定完善的奖励体系,学校和学院的领导要经常跟辅导员谈话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学院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增强工作的动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参考文献:

上一篇: 安全整改方案 下一篇: 校园搞笑小品剧本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