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5:29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171—0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无菌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与隔离、手卫生措施的落实、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以及诊疗环境清洁管理,任一环节发生漏洞,都有可能导致病人发生医院感染[1—2]。因此,医院感染的防控涉及医疗机构的每一个人,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医务人员应在平时的诊疗活动中始终贯彻医院感染防控理念,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院是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患者以年老体弱、慢性疾病、卧床、行动不便、免疫力低下、探视陪住人员多、长期应用抗生素居多为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制定了符合本院实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案,并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发挥三级管理职能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医院感染管理的最高决策组织,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传达解读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并制订落实措施,阶段性总结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协调、解决及制定政策。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既体现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能,又突出了医院感染工作的技术性和专业特点。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配备了职称高、技术业务水平精湛的专职人员,科内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正确监督指导临床医务人员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章制度及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感染管理质控小组能及时掌握患者动态及第一手资料,因此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通过口头激励、通报表扬等形式不断鼓励质控小组人员的积极性,并及时指出医院感染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指导。

2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水平

本院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多,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培训上我们采取分层培训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增加培训内容与时间,培训后及时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2011年共举办《手卫生知识》、《隔离防护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灭菌及其监测与管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全员培训共8次,培训履盖率达85%以上,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收到了预期效果。

3 改进监测方法,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质量

针对本院住院患者的特点,2011年开展了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血管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3],采用前瞻性与目标性监测方法,每日深入临床科室,通过查看患者、查阅病例监督指导医务人员及时送检标本、筛查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定植病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协助诊断医院感染病例、指导正确执行手卫生、采取隔离防护措施、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填写质控记录,统计分析各项数据,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监测与预控水平。

4 参与合理应用抗生素管理

根据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要求,制订了“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机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采用现场指导及回顾性查阅病例的方式,统计分析抗生素使用各项数据,定期公布全院病原检测前5位致病菌及细菌耐药结果分析,对耐药率超过50%的常用抗菌药物及时向临床发出预警信息,通过1年的努力,2011年抗生素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生素率等指标全部达到正常。

5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

手卫生: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除进行全院集中培训外,针对重点科室进行强化培训,与院领导沟通将重点科室水龙头更换为非手触式水龙头,规范了抗菌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巾,根据各科业务量及手卫生物品消耗量动态变化,考核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性[4],并与科室绩效挂钩,随时抽考医务人员六步洗手法,通过各种方式宣讲手卫生知识,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了明显提高。

针对本院慢性患者多、住院时间长、探视及陪护人员多的特点,我们注重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在气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天保证通风2次,各30 min,每日湿式清扫,床头、床头桌、物表每天清水擦拭2遍,遇特殊污染用消毒剂擦拭,对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患者尽量单间隔离或床边隔离,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患者用过的器械、物品及时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做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5],加强对探视、陪住人员的管理,减少空气污染危险因素。

6 讨论

2011年本院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2011年与2010年在监测病例总数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医院感染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2011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0%,较2010年的2.81%下降了0.81%。

2011年实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外加干预措施后,多重耐药菌检出数为121株,较2010年的190株减少了69株(36.32%),说明目标监测与干预措施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6]。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提高了医院感染防控水平,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未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有待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并逐步推进“零宽容”理念:即对每一起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均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其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质量改进,同时使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共同参与防控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丁璞. 规范护理行为 控制可控的医院感染[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74—75.

[2] 明淑兰,廖常菊,邹雪梅,等. 综合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150—151.

[3] 卫生部办公厅.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2.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45-02

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一直把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作为医院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与控制机制。现总结如下。

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

1.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体系

1.1.1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我院成立了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成员由多学科多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保证医院感染委员会的业务权威性,较好地发挥行政指挥感染监测、控制的职权。

1.1.2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反馈到各科室。对全院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在医院季度指标分析会上通报,对于未按标准完成的科室和个人,按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制度执行。参与医院建筑设计,从医院感染控制的角度上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1.1.3 临床科室监控小组。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统计及消毒隔离等工作。每月进行常规检查,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层层管理,齐心协力,有效地把好控制医院感染关。

1.2 制定并完善各项技术规范: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突发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预案》,做到管理有制度,落实有措施,考核有标准,使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1.3 开展医院感染全面监测与统计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确保医疗安全。

1.3.1 病例监测:为了真实反映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和漏报率,我们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取双向统计办法,一是在每份病例中附一张《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要求主治医师在患者出院时填写;二是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不定期的深入临床一线,调查了解感染情况和查阅病历,同时调阅检验科相关检验结果,采取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发现漏报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还能促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意识的提高。

1.3.2 环境微生物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定期对全院各病区、重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供应室压力灭菌及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等进行监测。发现超标,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要求进行使用时间累计,同时定期进行强度监测,不合格的灯管及时更换,保证空气消毒质量。

1.3.3 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主要监测对象分两个部分,一是侧重不同。ICU的介入装置相关性感染,如尿路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央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源感染、气管插管性肺炎。二是临床科室出现局部聚集性病例,进行相关因素的监测,以明确病因。

1.4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务科定期组织临床科室学习《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强调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力争先做药敏试验,严格把握抗生素的联合用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二重感染。对用药的副作用及时予以通报。定期培训,聘请专家授课。由药剂科根据医药信息及临床用药情况编写《药讯》,总结每季度阳性菌耐药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安全最新信息、药物警戒及药“闻”回顾等栏目,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1.5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医院严格控制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统一由器械科购入。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索证齐全及时。医院规定只有器械科有购入权,各科均无采购资格。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检查,杜绝伪劣产品和无证产品的购入,保障医疗安全。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有产品证件的复印件,备查。

1.6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院废物的处置是否规范,是反映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它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需要全员参与。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以及清洁人员的培训,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放置,设不同标识的垃圾袋,生活垃圾为黑色垃圾袋,医疗垃圾袋采用黄色,设专人收取、运送、焚烧,并做好记录,做到日产日清。加强管理,杜绝医疗垃圾流入社会,以免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

1.7 加强培训,提高全院工作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培训对象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医务人员,二是岗前人员,三是清洁人员。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预防及控制措施。方式为组织定期科内学习、观看录像、定期考试等;针对岗前人员,邀请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及医务科的有关老师授课,授课对象为来我院进修人员及实习人员等,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清洁人员,进行相关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定期培训,各科加强管理。

2 成效

2.1 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和I级手术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I级手术切口感染率由1.6%降到0.5%;医院感染漏报率由23.6%降到13.5%。

2.2 提高了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由97.4%提高到现在的100%;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由92.5%提高到现在的97.4%;2011年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考核总体合格率94.1%,较去年有明显提高。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我们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与研究相结合,根据我市目前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探索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医疗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胡志娟.感染管理在提高医疗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1):45-46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篇(3)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60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90-02

1 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我院对医院感染管理高度重视,组成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诊疗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的一个由上至下的三级网络,实行临床科室自我管理为基础,感染管理科负责各项制度措施的监督落实,感染管理委员会宏观调控。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联合医疗、护理、药学、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部门,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各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感科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职能科室,应该要注重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3]。

2 制定管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中,建立健全医院三级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一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并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制度及防控措施,通过感染管理科(二级机构)下达,监督临科室(三级机构)落实情况。半年召开一次院感总结会议,各部门将年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在总结会中相互沟通,妥善解决,使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感染管理科人员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信息传达到全院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院感的自觉性;开发领导,及时请示报告,争取医院人、财、物及各级领导的支持。

3 各级机构紧密配合,共同阻击多重耐药菌感染

3.1 临床科室发现病原菌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防控指南进行操作,杜绝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暴发。每月对本科室病原菌送检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床进行分析总结。

3.2 检验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及重点科室前三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信息,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为临床科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3.3 感染管理科通过医院内网每日查询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结果,动态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时对临床科室防控措施进行督导,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在院内传播。每季度将多重耐药菌统计分析情况进行公布。院感科每半年将监测资料汇总分析,并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到各临床科室,并传发到院内网供医务人员实时掌握院感信息,指导临床工作。

3.4 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决策机构,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并指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技术咨询和指导。根据每季度药敏结果,对耐药率大于75%的抗菌药物给与停用通知。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在抑制革兰阴性杆菌生长的同时,使革兰阳性球菌过度生长,也是促使该菌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4]。

3.5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医院感染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占重要地位,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幅度上升,一方面与细菌针对抗生素压力自我突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的习惯不无关系[5]。医教部、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邀请专家授课,全员参与;依据卫生部相关法规及时更新修订抗菌药物规章制度,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深入到临床,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三级审核,加强Ⅰ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

4 总结

我院作为德阳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肩负着德阳地区四百余万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多重耐药菌(MDROs)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医疗领域日趋关注的焦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衡量医院诊疗水平的指标之一,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

[2] 林冠文,刘瑛,刘婷,等.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控系统的建立与管理.中华现代管理杂志,2009,7(1):35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篇(4)

目前国外医院感染率一般在5~l5 %之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55所医院的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住院病人医院内感染发病率平均为8.7%,其中最高的是东地中海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分别为11.8%和10.0%;在美国,1993年医源性感染已经成为第四位死因,导致每年88000病人死亡。2003年我国医院内感染监控网现患率调查,医院内感染例次现患率平均为4.95%,其中现患率为6.00%以上的医院为31所,最高现患率为11.55%[2]。我国与其他国家医院感染率的差异可能同以下因素相关:(1)监测资料的收集方法、时间可直接影响监测结果;(2)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可影响调查结果;(3)各种主客观的漏报(如临床医师参与不够、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水平欠缺);(4)各级各类不同规模医院的内在因素也造成感染率的差异[3]。

现对医院感染的研究,按照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主要环节分感染源、感染传播机制、易感宿主三方面进行,研究危险因素也可以是从这三个环节入手。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介人性诊疗方法的开展,放疗、化疗以及滥用抗菌药物等使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复杂化,与医院感染影响突出的因素有致死性的原发疾病、全身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伤口引流、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机械通气、免疫缺陷、留置导尿、长期住院和高龄等,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比较一致的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病原体的特性,如耐药性,目前半数以上的医院感染由耐药菌引起;(2)病人的易感性,如婴幼儿、老人、患有免疫力低下疾病和慢性病的病人、营养不良者、皮肤黏膜受损者等均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3)接受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插管或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等;(4)手术;(5)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别是联合用药和静脉途径用药;(6)使用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药物;(7)住院总日数;(8)卫生设施等环境因素;(9)是否做好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10)入住ICU[1]。

有描述性研究文献,多是利用己有的资料或对特殊调查的材料如检验结果按不同的科室、感染部位、感染人群等分组得出感染的分布情况,可以为建立病因假设探出病因线索。回顾性研究则主要是通过回顾性查阅某一时段所有出院病例得出感染率,这种方法资料易得齐全,省时,不存在漏报问题,是日前研究中较多采用的方法。前瞻性研究是选定人群,对之进行追踪观察,获得不同结局。该方法获得资料可靠,并可直接获得感染发生率,但因研究设计要求更严谨,且需要一定时间,费时费力,故目前开展较少。研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一般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已感染病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感染病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调查其各自对某些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以判断危险因子与医院感染的关联情况。在危险因素的选择中,必须考虑到其他因子的影响,这个因子可能是混杂因子。也就是说研究中必须注意混杂偏倚的存在。单因素分析不能控制混杂因子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故常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既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因素,而且得出的结论较可靠。如国内学者黄辉萍等[4]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发现年龄、性别、病区等是院内感染的关联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感染前使用抗生素、介入性诊疗、性别和病区是主要危险因素;韩佳音等[5]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住院天数等26种单因素与医院感染相关。舒明蓉等[6]研究发现肝硬化、血液病、气管插管等21个因素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的来说,目前医学界普遍同意Freeman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为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的分类方法[7],但是不同的研究对危险因素的归类总是没有统一的结论。欧美国家研究发现尿道感染常排在医院感染的首位,其次为手术部位和皮肤粘膜、下呼吸道感染,这与我国的下呼吸道感染排首位大相径庭。国外学者Kampf[8]等利用现况调查的数据分别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发现与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外科手术位置和败血症有关的危险因素。Ritesh[9]等利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ICU病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无法进行分类,仅可作为较大研究的参考。Floret[10]等利用已发表文献,根据病人类型,对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排序。在不同基础疾病的人群、不同的科室、不同的医院和国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有所区别。其中关于病人的年龄、性别是否为危险因素总是存在较大争议。可见国内外已对医院感染已经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感染的现状的研究提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人群及病原体的变迁等,对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揭示影响病人及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这些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对于指导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都将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总的来说,描述性研究较多,定量的分析性研究做的较少,研究内容深度不够。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多使用一般的回顾性方法,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研究尚停留在初期。提示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这些方面。

从医院感染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用传统的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医院感染显然还不够,因此,必须对医院感染所涉及的微生物、感染源、传播途径和形式、易感人群、各种医疗操作,特别是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医疗机构的建筑设计和卫生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才能控制医院感染[2]。因此认为,今后的医院感染防治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感染管理机构,建立有效的三级监控网络。成立由院领导、相关专业专家和专门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感染的监督和检察机构,建立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感染管理科)和兼职医务人员(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的三级监控网络,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感染的监控。医院感染科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和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将感染监控室的重点科室管理纳入到护理部正常管理之中,通过经常的互通信息,团结合作,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不安全因素 。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监督、检查、指导,感染科每月对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及无菌物品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物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明确规定检查的重点。科室按规定进行自检,感染科随时抽查和定期检查,将检查工作形成制度化。(2)加强感染病例报告制度。确保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及时准确。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是感染监测、监控、管理、获得第一手可靠的资料的前提,是指导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临床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随访观察,密切注意病人的各项指标,在感染发生后及时填写感染病例记录表,做好各项登记。这也是医院感染的前瞻性调查,是获得准确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和采取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步骤。(3)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将其纳入质量保证体系。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医院质量控制中,必须把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质控,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感染监测不只是追求监测科室资料的数量,而要重视监测资料的质量翰,重点放在环节质量上,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加强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感染科的管理,提高整体预防措施,达到预防工作和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以确保病人、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安全[11]。(4)开展医院感染在职教育,加大对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在加强对护士进行“三基”理论知识的培训时,护理管理者要把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纳入到护理理论的培训考核中,使护理人员能自觉的学习感染防治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增加护理人员主动预防的观念。护理部应与感控科一起举办院内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班,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在制定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操作的同时,与感控科一起制定护理质量感染控制标准、病区消毒隔离制度等,并督促制度措施的落实,以提高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感控意识。通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医院感染管理在职教育,普及医院感染的基本理论知识、监测标准,提高全员参与感染管理的意识,使各项制度得以认真执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12]。

总之,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有关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医院感染也在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特点,不仅给病人预后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也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所以控制医院感染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医疗安全、不断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清,吴娴波,云雪霞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进展[J].新医学,2006,37(7):430-433

[2] 杜保国.医院感染研究现状及预防控制[J].中国保健,2008,16(卷)21:997-998

[3] 周彦娇,张 鹏,吴尚为等.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及耐药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1317-1320

[4] 黄辉萍,许能锋,连羡玉,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6):11-13

[5] 韩佳音,卢次勇,林立丰,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4):369-372

[6] 舒明蓉,陈敏,刘承飞,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149-152

[7] 夏祥碧, 刘力克, 刘亮. 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 13 (4) : 315 - 317

[8] G.Kampf,P, Gastmeier,N.Wischnewski,et al.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results from the first national prevalence survey in Germany[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1997)37:103-112

[9] Ritesh Agarwal, Dheeraj Gupta, Pallab Ray, et al.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in North India[J]. Journal of Infection(2006)53,98-105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篇(5)

Global Budget’s Influence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of Gynecological Patients/GUO Jin-feng,XIE Long-tao,YANG Lin-q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121-12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global budget’s influence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of gynecological patients.Method:5534 gynecological patients in a three-level comprehensive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May 2013 were selected,and 3138 patients of global budget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2396 patients of non-global budget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method.Result: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0.70% and 0.67%,ye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x2=0.11,P>0.05).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as main se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as main se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Urinary catheter,breathing machine,arteriovenous intubation,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ere the most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and propor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90.91% and 62.50%,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x2=4.17,P

【Key words】 Gynaecology; Global budget; Nosocomial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College,Jining 272029,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33

总额预付制是医疗保险管理方对供方预付一定时期的医疗保险费用总额,供方在预算额度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的一种费用支付方式。总额预付制的实施势必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消减服务成本、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控制医疗费用最可靠、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目前,预算额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进而可能导致医疗机构榻谑》延孟骷醴务内容,导致服务质量的降低,患者有可能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1-2]。基于此,笔者对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12年6月实施总额预付以来妇科5534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实施总额预付病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评价总额预付制度的实施对该院医疗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妇科住院病例共计5534例,其中总额预付制患者3138例,设为观察组,年龄16~76岁,平均(45.2±9.8)岁;非总额预付制患者2396例,设为对照组,年龄17~81岁,平均(45.7±10.3)岁。两组患者主要病种包括妇科炎症、妇科良恶性肿瘤,手术种类包括腹腔镜、宫腔镜、经腹切口和经阴道手术。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病种构成、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利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详细记录病历号、姓名、年龄、住院时间、手术名称、感染日期、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将调查内容按照项目进行统计。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tact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相同病原菌。

1.3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x2检验,P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 本研究共监测病例5534例,发生医院感染38例,感染率为0.69%。其中,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22例,感染率0.70%;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6例,感染率0.67%;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11,P>0.05)。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据监测统计,观察组共发生22例医院感染,其中感染部位最高为呼吸道(6例,占27.27%),其次为腹腔内组织(5例,占22.73%);对照组共发生16例医院感染,其中感染部位最高为泌尿道(5例,占31.25%),其次为腹腔内组织(3例,占18.75%)。见表2。

2.3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化放疗等。观察组相关危险因素比例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17,P

3 讨论

3.1 总额预付制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总额预付制的核心是通过风险共担机制,控制过度医疗,由于超出总额部分需要医院承担全部责任,医院就会主动采取措施控制医疗服务提供度,体现费用约束性。同时,总额预付制的实施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费工作必须做到“疏堵结合”,需要从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根源性问题着手。日间手术、临床路径等不单能明显缩短治疗、等候时间,由于住院时间的减少由此而带来的医源性感染机会降低,很大程度减少患者医药费用支出,减轻医院费用负担[3]。医疗机构力争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要做到既有效益又有效率,才能满足不断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目的[4-7]。

3.2 妇科医院感染的控制对策

3.2.1 控制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率是医院医疗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8-10]。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及各种原因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人群和环节[11-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院感染率0.70%,对照组医院感染率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单病种限价工作。首先,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核实测算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临床、护理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有效压缩耗材消耗;其次,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出台一系列相应管理制度;第三,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对各临床科室限价病种和数量、限价工作质量、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考核;最后,及时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因此,在原有良好的管理基础上总额预付制未能明显降低该院的医疗质量。

3.2.2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部位最高的是呼吸道,对照组是泌尿道。(1)呼吸道感染:妇科手术后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受病原菌的侵袭发生呼吸道感染。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熟练,尽可能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全麻术后未醒者取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并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注意患者保暖防止受凉,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床活动;病室有效通风,定时通风换气,2次/d,30 min/次,减少人员流动,限制家属探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室内整洁,进行湿式打扫[17-19]。(2)泌尿系统感染:女性尿道短而直邻近阴道和,局部潮湿易受尿液和粪便的污染,引起尿道感染。术后要及时做好会阴护理;尽量减少留置导尿,同时减少留置时间;在进行留置导尿插管时,尽量做到动作轻柔,以减少尿道黏膜的损伤;鼓励患者多饮水,利用排尿进行生理性冲洗[20]。

3.2.3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妇科住院患者以各种良性病变、恶性肿瘤及合并症等疾病为主,对于大多数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良性病变,需要通过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恶性肿瘤患者除手术外,还需要进行化疗及放射治疗,手术、放(化)疗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21]。本次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涉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以充分的调研为基础,以完善的制度楸U希以有力的监管为督导,总额预付制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展。总额预付工作促进整个医疗活动涉及的操作环节、操作流程、用药、用物更趋规范化、标准化。说明总额预付制的实施,并未影响医院医疗服务的提供度和质量,而是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Quentin W,Scheller-Kreinsen D,Blümel M,et al.Hospital payment based on diagnosis-related groups differs in Europe and holds less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J].Health Affairs,2013,32(4):713-723.

[2]房信刚,李晓惠,李士华,等.关于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4):95-98.

[3]邸宁,张明,李兴灵,等.对门诊人均费用构成及其合理性测算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91-193.

[4]晏晨阳,鲍楚楚,张殿勇.军队医疗机构实行医保总额预付制的卫生经济学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2):161-162.

[5]罗明华,薛娜.按病种付费临床护理路径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156-157.

[6]孟繁荣,刘永兰,房树志,等.浅析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将在医疗付费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144-145.

[7]高红鹰.完善公立医院收费管理的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59-160.

[8]陈洪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159-160.

[9]施茜.JCI评审标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102-104.

[10]张晓兰,陈莉,薛均,等.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60-62.

[11]周莉娜,王华勇.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151-152.

[12]李小倩,叶金梅.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隐患[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94-96.

[13]张荣.护理干预在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85-86.

[14]丁桂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33-134.

[15]徐敏亚,顾晓芳.红外线照射治疗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液化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52-53.

[16]王建A.浅谈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93-94

[17]杨芳.感染控制及护理在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98-100.

[18]汤建荣,王建梅.内科住院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41-142.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篇(6)

感染管理与医疗水平、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管理成果直接决定医院感染率[1],因此,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严格做好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院工作质量的必要保证[2]。医院管理者立足于感染管理各个环节的缺陷,采取有效策略对其加以规范,才能够使感染管理达到管理目标。持续质量改进(即CQI)作为先进管理方案,立足于过程管理及环节管理理论,致力于全面提升质量管理,通过在各环节管理过程中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检测与质量评估几项工作,辅助开展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管理质量[3],目前,该方法被逐步应用到当前感染管理中。我院以改进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为目标,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规范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环节以及流程为对象,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感染发生率,共监测7968人次,发生感染558例,感染率为7.00%。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持续改进(CQI)的管理理念采用目标性监测等方法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并不断持续改进,共监测8254人次,发生感染412例,感染率为4.99%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研究负责小组采用走访调查、蹲点分析、系统协调、例会反馈这几种方法,对医院内各个科室实施巡访调查,重点针对关键感染科室、重要感染事件、重大感染问题,对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人员展开调查,查访记录感染事件发生次数与发生原因。然后,根据查访到的重大感染问题,对某些科室展开蹲点调查,分析造成高感染率的问题,及感染管理具体缺陷。最后,将调查结果与电话报告、网络报告进行系统整合,及时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其加以改进。同时,在每周的例会上,对感染管理问题、原因、改进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目标及方案,以持续地改进感染管理工作。

1.2.2 持续质量改进。①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包括临床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药剂科、检验科、总务科、设备科人员在内的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感染防控工作指导、考核、监督人员。同时,在各临床科室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将科室主任、护士长、临床医师、护士涵盖在内,由他们负责展开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及改进工作。②改进工作负责小组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办法,对感染管理部门及网络组织进行调整完善,补充感染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流程、规章制度、规范要求、考核规定。同时,与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需求相结合,制定感染管理奖惩制度,并与各个科室的管理负责人员签订责任书,督促各科室内负责人员认真落实感染控制任务。③立足于感染预防以及控制等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技术、管理能力等素质,考核聘任专业感染管理人员作为我院感染管理的指导者,并由其组织开展各科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学习与汇报工作,致力于提升我院所有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及控制水平。同时,针对具体的感染事例,向医院医护工作者展开教育工作,针对感染管理疏漏向其进行重点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以避免再一次发生类似的问题。④感染管理负责小组做好监督与考核工作,定期对各临床科室实施调查,至少每周1次,检查各科室医疗用品存放、使用、处理及各项操作的感染控制工作,并为其实施指导,及时就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信息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要求该科室限期改正问题,对不按照要求积极整改者,对其实施惩罚,对于认真整改、感染管理水平较高的科室,给予其适当奖励。⑤定期对病房进行目标性监测以及前瞻性调查,至少每周2次~3次,及时地掌握医院内感染问题发生情况,以及抗生素药物应用状况,并且对其中的缺陷实施改进,以预防感染问题的发生。⑥做好感染管理的调查汇总与汇报评价工作,将感染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潜在风险向各负责小组成员进行信息反馈,并与各科室负责成员一同就诱发感染问题的原因展开深入探讨,还要积极地针对各科室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制定感染管理整改措施,对问题环节展开重点监督。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1.0对感染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x?检验改进前与改进后感染率差异,P

2.结果

以持续质量改进对我院感染管理进行规范之后,与之前相比,感染率有明显下降,P

表1 改进前后感染率比较[n(%)]

注:*与改进后相比,P

3.讨论

医院开展感染管理,不仅直接决定其医疗水平,还关系到医护人员自身以及院内患者的健康,做好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必须落实的工作。目前,医院内感染管理普遍存在缺陷,感染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损害了医院形象,使患者产生了担忧心理。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医院单位纷纷展开了对于感染管理整改工作,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则在此改进工作中得以大力地推广应用。

我院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改革之后,医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各科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及控制能力显著上升,相较于改进之前,感染管理工作水平从整体上显著提高,证明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对医院感染管理实施改革所具有的良好效果。本次研究工作还得出以下体会,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感染管理进行改革,既需要从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人员培训等方面,为其提供坚实的支撑,还必须采取责任分配、监督考核、调查汇报、限期整改等方法,督促相关人员严格地落实各项感染控制任务,以提高感染管理改进工作的执行力度。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对医院内的感染管理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弥补感染管理各项缺陷,提高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与能力,使感染率得到控制,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当进一步提高其在感染管理中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1]薛菊兰、刘金凤、王翠英.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1):174-175.

[2]应方方.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0(4):28-29.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篇(7)

医院感染亦称之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且感染率较高,在护士与患者间均存在交叉感染,不仅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亦影响护士正常工作[1]。本文探讨了手术室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住院部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26∶28,年龄22~63岁,平均(41.36±7.14)岁,骨科16例,妇产科15例,普外科11例,其他12例;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1∶23,年龄22~65岁,平均(42.16±7.25)岁,骨科13例,妇产科12例,普外科10例,其他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加强手术室操作要求,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遵照手术室流程操作,遵守院内制度做好签字、登记等工作,定期行无量化考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术室护理管理:①护理人员管理:定期培训管理医护人员,为其普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诱因及防控重点,做好防治工作;医护人员按责任、分级制管理。②医疗操作护理管理:制定防控感染方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细化科室感染预防工作,尤其是婴儿室、产房、手术室等,规范操作。③患者护理管理:医护人员按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护理,为其说明医院感染常发因素,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若亲属探视,需按流程操作,嘱患者勿随意串房。④日常消毒护理:供应室消毒严格操作规程,科学分类各科室、各种类医用器械,区分污染区、清洁区,定期消毒器械;消毒管理人员做好防护工作,穿防护服,洗手遵照洗手法标准;定期消毒院内,保持空气流通。⑤加强监管制度:完善医院感染监管制度,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空气、地面、器械消毒等情况,及时纠正问题,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医院感染情况;参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评定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分值0~100分,分值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呈正比[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医院总感染率14.81%比对照组54.55%低(P

2.2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手术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若手术操作时,患者显露时间过长,且手术器械未严格效果,均可引起患者术后感染;加之医护人员防护工作不当,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也可引起感染,易增加医院感染风险,故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院总感染率14.81%比对照组54.55%低,提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患者各类感染发生。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医疗操作、患者、日常消毒等方面的护理管理,再细化各方面的感染预防管理。加强围术期内的感染预防护理,如从手术开始至手术完成,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室准备、环境及器械消毒、检查空气菌群等细节工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洗手方法,穿戴职业防护,以避免感染[4]。另外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室护理管理不仅可减少院内感染,亦可提高护理安全性,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院内定期培训医护人员,为其普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诱因及防控重点,增强其控制医院感染意识,并按责任、分级制管理医护人员,以明确各自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可加强护士安全护理理念[5]。同时完善医院感染监管制度,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各指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做到安全护理。

综上所述,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后,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率,且提高护理安全性及其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贤,李晋.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3,32(7):143,145.

[2]杨云美.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6):174.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篇(8)

1.1 调查对象

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5650人,检验科医护人员19人,其他接触频繁科室人员58人,保洁人员8人,共计5735人。其中男1863人,女3872人;年龄0-53岁,中位年龄27岁。

1.2 方法

通过收集检验科采集标本患者信息,对比医院感染发生记录,并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人员进行感染溯源,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17.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率或相对比表示。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23例,感染发生率2.14%,其中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度分别发生32例、38例和53例,发生率分别为1.86%、1.97%和2.55%,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2.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生率1.96%,占感染人数的90.2%,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36.8%,占5.7%,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6.9%,占3.3%,保洁人员感染发生率12.5%,占0.8%,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2.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发生感染的123例中,57例来自血液感染,19例来自粪便感染,33例来自其他体液感染,14例来自试剂及其他感染,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2.4 感染性疾病分布

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中,共观察到7大类感染性疾病,其中4大类肝炎共计发生96例,占总感染人数的78.0%,其分布见表4。

表4 医院感染感染性疾病分布

3.讨论

本次回顾性调查发现,我院检验科2012-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感染发生率低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3](2001年5.2%,2003年4.8%,2005年4.8%),这可能和近年来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提高有关,与其他报道接近[4]。2014年比2012年和2013年其感染发生率反而有所上升,说明我院在防控医院感染方面还有很多漏洞,应当引起重视。

我们在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同时,也结合专家咨询、自身纠错、征求患者意见等,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总结如下:(1)检验科使用面积严重不足,分区、布局不合理。我院检验科总面积不足60平方米,近年来病人数量急剧增加,而医院整体用房面积没有扩增,使检验科使用面积不仅未增加,反而压缩部分空间用于其他用途,导致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细菌滋生等;功能性分区不明确,由于总面积小,各区域分区不明,尤其是污染区和清洁区无严格界限,容易导致交叉污染;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医院的检验科布局近20年来未作修正,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医疗服务的需求。(2)检验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我院并非大型医院,同事间关系较为密切,各科室人员互相“串门”现象普遍存在,而检验科部分区域属于生物危险区,其他科室人员原则上不能进入,尽管制定了管理规范,但碍于情面并未阻止其他科室人员进入,有时连患者也能顺利进入,管理松散,并未将实验室管理规范落到实处。(3)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漠。作为专业医护人员,深知医院感染的危害,大多数医护人员却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淡漠,医院也未经常组织防控医院感染的专业培训,医院上层管理人员只注重效益,并不关心技术科室的管理,导致工作人员不严格遵照标准规程操作,极易造成锐利器皿和器械划伤,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4)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检验科的医疗废物较多,排泄物容器、一次性采血器械、残留样品等都可能带有致病菌或病毒,采血器械中还有锐器,容易导致划伤。本次调查发现保洁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12.5%),这可能是因为保洁人员多数没有医学背景知识,尚无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意识。医院虽有特定的区域进行废弃物及污染物的处理,但工作人员图省事,对于废弃物和污染物随便处理,出现卫生死角,造成污染物的堆积蔓延,使清洁区退缩,如若消毒不当,造成污染区扩大。

鉴于目前防控医院感染形势的严峻性,我们结合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报道[5,6],提出如下防控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问责制,科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发生医院感染后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程序、安全操作标准流程等,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病原微生物的标本采集、运输、储存、使用、销毁的标准流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2)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功能性分区。因目前条件所限,在不能扩大使用面积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功能分区预防感染。明确划分三区、三通道,使人流、物流分开;配备空气消毒器和生物安全柜等;安装感应式水龙头,提供速干手消毒剂和抗菌洗手液等;改善采光条件,减少锐器划伤;加强房间通风和清洁消毒,防止病菌滋生。(3)增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认真学习并落实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培训,提高自身防控感染的意识;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在进行操作时,穿防护服、戴护目镜,避免接触患者标本导致的感染;生活和工作共用物品应注意消毒并加以防护,防止被污染;对传染病患者的标本必须进入生物安全柜操作。(4)加强医疗器械及废弃物的处理。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消毒,明确消毒方式和消毒次数,对不同分区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严格管理实验室内的无菌环境;严格区分生活垃圾与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禁止随意处理废弃物,对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Jin YH,Gong JH,Quan LF. The effect of fiber bronch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tomy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2010,16(5):539-541.

2. Xiong CL,Liu HL,Chen WG.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2010,20(15):2280-2281.

3. 宋璇.某县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和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D].泰山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4-5.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篇(9)

对我院2000~2009年住院患者数、每年院内感染人数分别进行统计。按资料对每年院内感染率及漏报率情况进行统计。我院入院人数由2000年的6298人次逐年增加至2009年的18989人次,增幅较大,同期院内感染的感染率、漏报率却从2000年的885%、758%,分别下降到2009年的356%、188%。根据院内感染发生原因、预防与控制分析如下。

2 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

21 由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感染 患者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患者就是该病的传染源。与其同室居住的患者,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如果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虽然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患者,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住院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病原携带者,此类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在院人员做系统的带菌检查。本组病例中因交叉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43%,是引起院内感染第一大危险因素。

22 条件致病菌感染 许多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患者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本组病例中因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17%。

2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 杜青云等[1]指出,抗生素的应用为引起院内感染第二大危险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医院应用抗生素品种繁多,数量大,导致抗药菌株增加。因为滥用抗生素可增大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增加患者的易感染性。本组病例中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36%。因此严格控制抗生素的滥用是预防和治疗的当务之急,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在控制院内感染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24 医院管理不当 探视制度不严。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患者;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本组病例中因管理不当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4%。

3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31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的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通过连续地观察在医院的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的频率和分布以及影响感染的有关因素,我院主要检测指标如下:①医院感染发生率:指一定时期内,在所有入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病例数的频率;②医院感染患病率:观察期内医院感染的总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③医院感染续发率:是指与指示病例有效接触后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在接触者中续发病例数与接触者总数的比值;④医院感染漏报率:为确保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漏报率调查。根据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消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医院环境殊人群的健康。

32 针对于抗生素的使用,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抗生素教育;②根据抗菌谱合理选用抗生素;③科学使用抗生素;④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⑤落实消毒隔离的相关管理制度;⑥强化对抗生素的宏观管理。

33 加强医院管理 完善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如接诊分诊制度,陪床探视制度等,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消毒灭菌与隔离是保证感染控制的基本条件,首先是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治疗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诊疗操作前后手的清洁与消毒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同与重视,手的消毒除采用常规的消毒剂浸泡外,快速有效的手消毒揉搓剂已在医院广泛使用。消毒供应室的条件逐年明显改善,高危医疗器械普遍采用物理方法消毒与灭菌,引进高度自动化的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以保证灭菌效果的安全可靠。不耐热物品的灭菌选用60 Co辐射消毒灭菌。并引进自动清洗消毒机、冲洗消毒机应用。这样,既保证了灭菌前的高洁净度,同时又避免了操作者的锐器伤,提高了工作效率。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处理,选派专人定时回收医用垃圾,集中处理,回收医用垃圾的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确保回收人员的身心健康[2]。

34 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工作 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和消毒知识的全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措施的依从性,增强各种消毒到位率,提高操作的正确性,把手消毒和空气消毒作为重点[3]。

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基础疾病、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年龄等因素有关。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因此,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开展全员培训,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主观意识,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建立医院内感染控制三级管理网,每月定期作治疗室空气、消毒液、物体表面、医、护、工人手的细菌监测,严格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慢性病患者机体防御机能与抵抗力明显下降,住院期间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应重视提高慢性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加强支持疗法。对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咳痰,增加床上四肢运动,鼓励患者端坐或起床,瘫痪者可借助轮椅让其健侧下肢在地上滑行,增加全身运动量,尽量减少卧床时间,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及压疮的发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差,住院时间长,及易发生医院内感染[45]。

因此应积极动员可出院的患者及时出院,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日,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内感染率。医院感染科应加强对慢性病患者较多的业务科室的监测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加强环境监测,保持空气流通,根据季节及天气情况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和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科室,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毒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杜青云,张铭穷,黄纯,等抗生素滥用与医院感染.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7, 13(6):330.

[2] 张蕾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中国民康医学,2008, 20(4):378.

医院感染管理年度总结篇(10)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治疗,而且也给医患关系建设带来了突出的隐患[1]。我院作为一家三甲妇幼保健院,近年来围绕提升医院质量、服务患者,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成绩总结如下。

1 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重视程度不高。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因此相关人员和部门在具体的落实中往往会存在各种疏忽,从而加大医院感染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强化组织落实,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科室共同负责,以最大限度的将医院感染控制落实到全院的具体工作中。为了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好,我院专门在2006年开展了三级网络组织管理模式: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委员为由我院的业务副院长主任担任,管理科配备1名专职的监控人员,小组人员由不同科室医生共同组成,主要落实消毒、灭菌等等工作。上下级互相监督管理,积极配合,共同为防止医院感染做出努力。

2 建章立制,规范医院感染工作

在领导重视、积极落实相关组织机构的同时,我院强化了制度与规章的建设和落实。通过建章立制,有效的规范了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在相关制度和规章的建设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内容以及上级相关指导进行操作,每个级别人员落实具体责任,并根据各个不同科室问题制定详尽科学的措施。对我院的重点科室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与验收标准,我院每个病房必须保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治疗室、分娩室、手术室、供应室、新生儿ICU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划分污染区跟清洁区,最终将相应患者安排在无菌区;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每个科室落实情况与检查具体情况开设季度总结大会,对本季优秀科室进行评定,选出不合格科室,作为下季度的重点检查对象。在检查过程中不能因为上季度是优秀科室而放松检查,要做到定时检查与不定时抽查,将医院感染控制在最小程度内。遇到不同问题要进行及时作出处理,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防止再次出现[4]。

3 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整体意识

3.1 提升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人才队伍是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推动医院感染控制的最终力量。无论是组织落实还是规章制度的落实,最终都依赖于具体的实施者。因此,重点打造一支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人才队伍是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我院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了"专业与责任并重"的基本原则。从各个科室中选择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员负责本科室具体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同时,为了积极掌握全国兄弟医院在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医院经常派专人参加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学习班,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管理能力。

3.2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实践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为了做好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有效的规避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将日常工作中常见引发院内感染的问题打印成册,放发至所有医务人员,在每一季度的总结大会上对院内感染开设大讲堂,并将该内容设定为继续教育内容。在新进入我院的医务人员方面,我院采取先培训,再考核,考核过关后上岗的制度,通过以上的措施,我院的在职人员与新进入医院的人员培训率均达100%。考虑到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我院还以信息中心为载体,发挥信息中心在情报收集方面的作用,积极吸取全国先进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知识。此外,每个科室还根据科室情况,订阅了相关的专业期刊,方便各科室随时跟踪国内外有关的发展趋势。建立定期交流制度。每个月定期由于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科召开学习交流会,各个科室的相关人员到会参加,就本人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中的经验、成绩以及疑惑或问题进行交流,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4 做好全面监测,以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4.1 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 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经过有关人员的努力,医院感染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但是有效控制并不意味着医院感染的发生就可以降低到零。在任何一个医院,由于患者身体素质、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依然会发生一定病例的医院感染。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医院出现感染是较为正常的,在出现后不应该恐慌或者害怕。但是发生医院感染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处理和治疗,则会加大医院感染的危害。当发现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时候,主治医师应该立即填写相关报告,并在12h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相关人员根据主治医师汇报情况对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原因进行调查,找出致感染源头,并迅速通报其他各个科室,防止医院感染再次出现。

4.2 加强微生物学监测 强化微生物学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技术手段[5]。重点微生物的超标将会加大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医院感染管理科室的专门人员采用定时抽查与不定时抽查,对各个科室病区进行检查,对其空气、器械表明、消毒液、无菌物品等等进行严格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做成相应监测日志,以作为备查记录。医院各个科室的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相关操作,进行自我检查,在检查出问题的时候严格按照相关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并防止日后再次出现。从管理科入手,科室人员自查监督,从而让整个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到科学与实用。院方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降低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根据药敏结果科学选择具有针对性抗菌药物,防止菌内耐药性产生。尤其是在当前抗生素滥用的大背景下,抗生素滥用已经被公认为是诱导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更需要做好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即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又可以有效的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5 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治疗中的广泛运用,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6]。但是如果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当,或者消毒器械在运用中沾染上了细菌,则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在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中,我院还将消毒器械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纳入管理之中。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以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把"五关",即消毒药械与一次性医疗用品:进入、销毁、贮存、发放、用后处理。首先对消毒剂的种类进行规范,方便各个科室的使用机器检测效果监督,保证临床质量。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消毒、销毁等工作做好相关登记,确保消毒器械与一次性医用品的安全性。

综合而言,在现代医疗体系下,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有增大的趋势。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众多,危害极大。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并预防医院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控制医院感染,要以落实组织机构和人员为基础,强化各项制度的完善与考核,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队伍,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监测与日常管理,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管理与控制效果。我院作为一家专门的妇幼保健院,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还重点做好新生儿病区的管理。从最后的实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很好的促进了医院感染控制,并且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玉玲.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1:80-81.

[2]钟振锋,萧帼穗.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2:179-180.

[3]钟巧,侯庆中,李晖,等.医院感染专业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6:831-833.

上一篇: 兼职策划方案 下一篇: 科普教育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