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8:54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篇(1)

现阶段我院在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1、

全院在岗工作人员784人,

其中正式在编482人,

编外聘用员工302

人。另聘特岗医生

5人。

2、

学历层次

本科88人,占11.2%;大专449人,占57.3%;中专199人,占25.4%;高中及以下48人,占6.1%。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少,无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仍比较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

年龄结构

30岁以下339人,占43.3%;30至40岁232人,占29.6%;41至50岁182人,占23.2%;51岁以上31人,占3.9%。目前我院年龄段依然是年轻人居多,短期没有太大变化,年龄趋势较为稳定。

4、

男女比例

男277人,女507人。

我院为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地处较为传统的客家人居多,护理人员、护士全部为女性,男性护理员还没有普及县级医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优先考虑招收男性护理人员,从事部分重体力的护理工作。

5、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专业技术人员75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9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92%;工程技术人员1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其他专业技术人员5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

6、

职称结构(含管理人员)

高级职称6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中级职称16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5%;初级职称52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9.5%。

二:存在问题:

1、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中高级人员较少,学科带头人缺少、各专业人才发展不均衡,部分专业人才断层。

2、学历结构偏低,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偏少,特别是护理人员,全日制本科、大专学历的少,大部分经过继续教育取得非全日制大专学历。

三:建议:

1.今年计划招聘临床医疗大专以上毕业生30人,本科毕业生优先录用;护士30人,护理全日制大专毕业生优先;药剂本科以上3人。影像医学及影像技术本科2人。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篇(2)

一、内部薪酬调查的主要目标

1. 了解员工对公司目标薪酬的满意程度

2. 了解公司薪酬与市场薪酬的差异

3. 了解员工对薪酬各具体项目的满意程度

4. 听取员工的意见与建议

二、内部薪酬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一)内部薪酬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内部薪酬调查问卷由总裁办公室与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实际需求共同设计,采用的是结构型问卷形式,根据员工薪酬的具体情况,调查问卷共涉及13个方面共52个题目,保证了内部薪酬调查问卷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内部薪酬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本次员工内部薪酬调查,参与调查问卷657份,实际有效问卷643份,回收率达到97.8%,本次调查结果具有全面性和有效性。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篇(3)

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分析对企业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一般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工作会得出对企业发展相关的建议,也会了解一段时间之内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情况。传媒企业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从中分析出近期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情况是否符合预期,有利于经营者对内部工作进行调整。财务报告与分析工作属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传媒企业会计报告分析

企业会计报告主要是将信息形成书面表达,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用以调整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具体方式和内容,传媒企业要想达到信息最大化利用就应该增加会计报告的披露信息,用以换取其他利益集团的有效信息。

(一)加强知识资本信息披露

传媒企业发展有一定的特点,在传媒企业发展过程中知识资本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在传媒企业会计报告中需要加强知识资本信息的披露。传媒企业知识资本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告中应该将企业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出来,无形资产信息都包括企业信誉、品牌、知识产权等无法以具体计量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情况。当前的传媒企业会计报告没有办法体现出企业无形资产信息,从而无法为企业领导人提供关于企业知识资本信息的内容。另一个方面是人力资源信息,而这种知识资本也不能被传统的会计报告具体呈现出来。人力资源是传媒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部分,如果忽视了人力资源价值将给传媒企业发展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所以要想促进传媒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呈现出知识资本信息内容,为领导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

(二)加强企业全面收益信息披露

会计报告中的收益数据来源只是企业报告时段内收入和费用的差额,这种会计收益代表不了传媒企业全面的收益信息。传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常常与宣传挂钩,无论是传媒企业代表政府进行政治宣导作用,还是承接其他公益性宣传活动都会产生会计收益以外的收益,而这份收益可以视为传媒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值,所以在会计报告中需要将这种功能型收益和成本编制到财务报告中,披露出传媒企业的社会贡献信息。

企业财务报告最终汇集的信息是为了向需要的人群和企业服务主体提供企业的具体盈利情况和财务情况,这些人主要是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如果传媒企业在形成财务报告时不能将社会贡献真实信息披露出来,那么对企业服务主体是不公平的。还有,电视媒体行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当前电视媒体开始调整节目内容和结构,一些实力雄厚的媒体电视台开始购买独播版权,独播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包括播映档期中获得的收益,也包括后续播出时段获得的收益,如果后期的收益不能被财务报告显示出来就会造成传媒企业收益信息不全的现象。

二、传媒企业财务分析

(一)传统财务分析局限性

传统财务分析的主要方向是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传统财务分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这种分析忽视了对企业具体经营情况的分析,忽视了对企业非盈利领域的分析,忽视了对企业资本运营方面的分析,容易影响企业领导人决策,也不利于传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财务分析重点

1、结合整体与专项进行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中,传媒企业财务分析可以利用整体与专项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达成综合分析评价的目标。财务分析首先要对传媒企业的运营整体有概括性的分析,其次还要针对传媒企业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的分析,例如当企业经营发生亏损时,要形成对亏损项目的专题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进行传媒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必须把握重点和整体,避免以偏概全和忽视重点。

2、注重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传媒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工作环节的创新和资源利用,传媒企业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最重要的目的是有效的发挥出资源作用,例如在传媒企业中,人力资源绝对是促进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存在,所以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应该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效益分析和创新分析,将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发掘出来,并融入到传媒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创新才能促进发展,因此传媒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需要提高创新分析能力,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进行发掘。

3、加强现金流量分析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当今社会货币流通更依赖于电子平台,但是企业发展之中仍然不能降低对现金流量的关注。现代企业财务危机之中常常出现受到现金短缺问题的影响而丧失企业信誉现象,这种情况警示了传媒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传媒企业财务分析中应该将现金流量分析列为与其他经营利益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是以现金流量分析为重心。这样可以为传媒企业的发展提供实时的现金信息,让高层管理者在做决策时有所参考,也会为服务主体提供有价值的企业信息。

4、重视企业营销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传媒企业发展过程中推出了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但是营销效果如何才是各个利益群体关注的对象,因此财务分析中要重视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分析。

三、结束语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传媒企业正处于发展的新局面之中,本文对传媒企业会计报告和财务分析工作进行了探讨,期望能促进传媒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篇(4)

Abstract :According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application guideline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 direction of new medical reform, this report constructs medic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porting system including financial efficiency, resource efficiency, patient analysis and operation of sections, and also proposes suggesti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port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2016年12月14日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1号(征求意见稿)――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指引对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做了明确指引;国家卫计委《2015年卫生计生财务工作要点》中要求: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和结果利用,做好决策支持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对公立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医院财务会计报告已经很难满足内部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则越来越迫切。

一、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和特点

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性信息,包括用于生产经营决策的作业成本信息、变动成本信息、机会成本信息等,用于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信息,用于控制的预算信息,用于考核控制结果的业绩评价信息等。这些信息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核心内容。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也可概括为五方面,即管理决策、经营预测、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和战略规划等。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包括以下特点:

(一)提供相对及时和灵活的相关性信息

2014年10月的全球医院管理会计原则将“提供相关性信息”作为管理会计四大原则之一,即“帮助组织筹划和收集制定战略和执行战术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属于内部报告,主要是为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时效上相对及时,形式上相对灵活,项目设置和展现方式上可以不受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严格约束,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进行编制和调整。

(二)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服务于政府管理和决策,是服务与医院外部相关者决策的信息。医院管理会计则是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侧重点在于针对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各个方面进行实时反馈和分析,以便向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战略规划、成本控制或科室运营方面的信息资料,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面向医院经营管理的未来

医院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过去的历史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分析过去,而且要利用历史资料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考评医院的一切运营活动。医院管理会计报告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

(四)兼顾医院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管理和决策需要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旨在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则要以医院内部各层级责任单位为会计主体,如医院层、职能部门层、临床科室层等等,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使用者进行针对性不同的、详略不同的设计。面向院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战略层或决策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医院整体的运行情况,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指出存在的运行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管理环节,作为决策依据;面向职能部门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不同职能部门对不同管理环节或管理对象的关注情况,如面向医务部门的管理会计报告需要着重医疗运行情况、医生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反馈等等信息;而面向临床科室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需将具体科室的业务运行情况、医生护士工作情况以及科室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给予明确的说明。

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与内容

本文按照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分析维度搭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从财务效率、资产效率、患者分析和科室运营四个维度。

(一)财务效率报告体系

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反映医疗机构各层级(全院、各类科室和具体临床科室)的财务效率和效益情况。虽然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组织,以“公益性”为目标,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持合理的抗财务风险能力以及良好的偿债能力都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财务效率和效益。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应基于财务会计报表和科室成本核算报表的基础信息和数据,基础指标应包括:医疗业务收入、医疗业务成本、边际贡献、总资产、总负债等等,分析指标应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成本率、边际贡献率等等。

(二)资源效率报告体系

资源效率报告反应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情况,也反映医疗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广义的资源应该涵盖人员、场地和设备等等内容。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是医疗机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的资源效率报告体系应该分别从人力资源效率、房屋资源效率、医疗设备资源效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报告。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人均医疗业务收入、人均结余、人均检查人次、每医生负担出院人次、每医生手术量、每医生门诊量、每护士负担床日等等;房屋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单位面积结余、每床边际贡献、人均占用房屋面积、医疗用房占比等等;医疗设备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医疗设备投资回报率、每万元设备检查人次、每万元设备检查收入等等。

(三)患者分析报告体系

患者分析报告从患者角度反映患者费用情况、患者来源和患者付费类型结构等等,卫生主管部门和未来医疗改革都对降低病人费用做出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层和科室层时刻监控患者费用水平和药品比例、卫生材料比例等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患者来源(本市、外市或本省、外省等)是判断学科或医生专家个人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患者付费类型(自费、医保、公费医疗等)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医院针对不同付费类型患者进行不同的费用管理和控制方法。

(四)科室运营报告体系

科室运营报告体系反应科室的运行效率、收治疾病的难易程度等情况,为临床科室的业务管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的准确的数据反馈,科室运营报告分析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周转天数、三四级手术比例、CMI值、收治病种结构等等。

三、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由于其职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其传递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应包括非财务信息,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管理视角,才能提出更深入的管理决策建议。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CMI值、手术分级等等非财务指标和信息。同时管理会计报告还应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尤其是同行平均水平、最佳水平,以及竞争对手信息,从而为内部管理提供标杆,为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相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属于事后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要求其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相结合。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通过战略规划报告、全面预算报告等部分为单位提供了定量和定性的事前预测,并通过实时的、动态的专项资产或业务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改正从而达到事中动态管理和控制;最后通过总体的运营情况分析为医院整体或个别科室提供事后反馈和评价。

(三)与信息系统相结合

管理会计报告的数据应基于大量的医院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和医疗运行数据,为了保证管理会计报告的及时准确,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报告与医院HIS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紧密衔接,要求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信息系统的支撑是提高管理会计报告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有条件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逐步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建成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并通过管理会计报表和报告经HRP产生的大量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分析,从而形成各层管理主体决策的支持信息。

(四)提出管理建议是落脚点

管理会计报告汇集了大量相关性信息,发现和指出问题是管理会计报告第一阶段的任务,而仅仅停留在提供信息则远远不够;管理会计报告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寻找可改进的管理单元,提出切实可行的有影响力的管理建议,即解决问题。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将如何提高运营效率、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作为落脚点,针对存在问题的业务流程或临床科室,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玉红.构建基于管理会计的企业内部管理报告体系[J].财会与会计,2010,05:58-59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篇(5)

一、分部报告的简要介绍

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有关各组成部分收入、资产和负债等信息的报告。它衍生于企业财务报告,作为补充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充实,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予以披露。分部报告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产生的,最初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一期间,欧美企业出现了大批混合合并,这种大规模的合并行为促使企业开始走向多元化经营,并推动了跨国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伴随这一巨大发展而来的是经营活动的复杂化,企业合并报表和年度财务报告已经难以全面、具体的反映企业内部各分部的重要情况,这极易导致信息使用者忽视企业在不同地区和行业收益状况、盈利增长水平及风险情况的区别,进而针对企业真实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这一背景下,分部报告应运而生。发展至今,分部报告相关准则与内容已经历数次变动。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来说,国际上关于分部报告的最新内容是2006年11月30日由IASB的IFRS 8《经营分部》,我国关于分部报告的最新内容则是2006年由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CAS 35)。

如前所述,分部报告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分部报告能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各个业务活动的性质,分析分部经营活动的财务影响以及该分部所处的经济环境。信息使用者范围涵盖广,主要有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等,就具体的信息使用者而言,分部报告的作用各有不同。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利用分部报告能够帮助投资者对企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及效率是否达到最大化做出判断,从而评估投资风险,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对于债权人来说,分部报告能够反映企业不同业务的收益情况,展现分部资产负债的构成,据此债权人可以分析企业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衡量借贷风险,决定是否出借资金。站在政府机构的角度来看,对企业业务分部信息的分析能够帮助政府了解行业发展状况,评价当前产业政策利弊,进而修正政策。借助地区分部信息,政府部门则能够了解企业在境内外的具体经营状况,评判其经营压力,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税负政策调整,以给予税收优惠,促进企业发展。另外,分部信息的披露也有利于市场竞争,促进资本市场行为规范,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二、分部报告的分析应用

分部报告意义重大,其作用在于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更好地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对整个企业做出更合理的判断。本文以四川汇源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光)2007-2011年年报为例,说明应如何分析与应用分部报告。

(一)汇源光风险和报酬的主要影响因素。CAS 35指出:企业披露分部信息,应当区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企业应当以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为基础确定报告分部。2007-2011年汇源光分部报告只有业务分部报告,说明公司主要风险和报酬主要是受企业内可区分、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的影响,与地域经营相关性不大。在2009-2011年年报“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中也作出说明“本公司以内部组织结构、管理要求、内部报告制度为依据确定经营分部”、“本公司以经营分部为基础确定分部报告”、“本公司的报告分部都是提供不同产品和劳务的业务单元”,支持了这一结论。

企业各业务分部占用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可以反映管理层对各分部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远期战略部署,对这一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公司风险和收益的主要分布和来源。由表1可以看出,在2007-2011年这五年发展期间,汇源光的业务活动逐渐向光缆电缆和通信设备方面聚拢,进出口贸易业务逐渐淡出。尽管年度中间光缆电缆业务有一定波动,但从总体趋势上看,光缆电缆业务始终是汇源光的主体业务,在此期间,汇源光调整了各分部投资,加大了通信设备工程分部投资力度,五年间对该分部投资增长了近30%。就近几年数据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汇源光仍将主打光缆电缆和通信设备业务,并继续调增通信设备分部投资,最终达到两个分部的相对平衡,这意味着以上两个分部是公司主要风险和收益的来源。

表中,汇源光2007、2008年分部报告含四个分部以及其他项目,四个分部分别是光缆电缆分部、进出口贸易分部、通信设备工程分部、光器件分部,由于四川光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自2008年7月1日起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光器件分部数据可比性不强,表中未给予列示,其他项目在此不予列示。

(二)汇源光对外部客户的依赖度。要了解各分部收入对外部客户的依赖程度,需要将各报告分部的外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收入对企业集团贡献大小进行比较。如果企业集团销售业务中外部销售占主导地位,公司管理层就应该在主要外部客户相关因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应该关注诸如外部客户忠诚度、需求量及外部客户数量拓展等方面;如果企业集团销售业务中内部销售占主导地位,管理层就应该多关注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周转。由表2可知,汇源光的销售收入基本上依赖于外部销售。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在对汇源光的发展前景作出判断,确认是否投资时应该更多的关注该企业的外部客户资源。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为了确保实现公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管理层应该致力于现有客户留存和外部新客户拓展两方面,考虑加强供货、配货及时性以及增加与客户的沟通,实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和生产流程,实现价格、品质竞争优势,保证下游客户资源。

(三)汇源光各分部的获利能力。通过计算企业各分部资产回报率和销售利润率,可以确定各分部的相对获利能力。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到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哪些业务项目,以及各分部对集团资源的利用程度,同时也可以看出各分部对企业集团的重要性。表3是汇源光2009年各分部获利能力指标的基本情况,可知汇源光三个主要分部中只有光缆电缆分部和通信工程分部是盈利的,而进出口贸易分部处于亏损状态。对管理层来说,应该相应调整经营策略,在未来经营期间加大对光缆电缆及通信工程分部的资源投入,缩减对进出口贸易分部的投入,或者提高进出口贸易分部的资源利用效率。事实上,从表1汇源光2010年及2011年年报有关数据中可以看到,汇源光在2009年后停止了对进出口贸易分部的资源投入,增加了通信工程分部的资产总额,对光缆电缆分部的资源投入则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浮动范围。汇源光的这些资源配置表现支持了前述观点。而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或债权人来说,可以通过分析企业在营利分部和亏损分部间资源分配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

(四)汇源光资源配置的相对效率。通过计算比较年度间各分部的资本支出和折旧、耗减及摊销比例,可以分析企业资本的投向情况及各分部的支出状况和需求。在这里,本文选取了比较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即2008年和2009年的相关数据。由表4可知,与2008年相比,2009年各分部的资本性支出都有显著的变化,各分部的折旧、耗减及摊销则出现了波动性,可见汇源光对各分部的经营战略进行了调整。在2009年,汇源光大幅削减了对光缆、电缆分部的投资,小额向下调整了对通信设备工程分部的投资,转而将资本投入到进出口贸易分部,比照表中折旧、耗减及摊销数据来看,汇源光的资源配置有效性值得考量。显然汇源光对于进出口贸易分部的投资决策并不明智,这一决策使得资源分配至非盈利项目,从而拉低了对于主要业务的投入,不利于企业收益的保持和增长。

以上对分部报告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应用,事实上,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也应该考虑诸如行业特征、发展趋势、产品生命周期、区域经济条件、客户财务状况等因素可能对各分部产生的不同影响。注重对企业分部报告的分析应用,可以有效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公司对各个独立分部的依赖程度,用分部信息来判断企业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及各分部的风险,这对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篇(6)

一、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和特点

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性信息,包括用于生产经营决策的作业成本信息、变动成本信息、机会成本信息等,用于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信息,用于控制的预算信息,用于考核控制结果的业绩评价信息等。这些信息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核心内容。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也可概括为五方面,即管理决策、经营预测、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和战略规划等。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包括以下特点:

(一)提供相对及时和灵活的相关性信息

2014年10月的全球医院管理会计原则将“提供相关性信息”作为管理会计四大原则之一,即“帮助组织筹划和收集制定战略和执行战术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属于内部报告,主要是为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时效上相对及时,形式上相对灵活,项目设置和展现方式上可以不受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严格约束,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进行编制和调整。

(二)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服务于政府管理和决策,是服务与医院外部相关者决策的信息。医院管理会计则是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侧重点在于针对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各个方面进行实时反馈和分析,以便向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战略规划、成本控制或科室运营方面的信息资料,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面向医院经营管理的未来

医院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过去的历史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分析过去,而且要利用历史资料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考评医院的一切运营活动。医院管理会计报告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

(四)兼顾医院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管理和决策需要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旨在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则要以医院内部各层级责任单位为会计主体,如医院层、职能部门层、临床科室层等等,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使用者进行针对性不同的、详略不同的设计。面向院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战略层或决策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医院整体的运行情况,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指出存在的运行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管理环节,作为决策依据;面向职能部门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不同职能部门对不同管理环节或管理对象的关注情况,如面向医务部门的管理会计报告需要着重医疗运行情况、医生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反馈等等信息;而面向临床科室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需将具体科室的业务运行情况、医生护士工作情况以及科室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给予明确的说明。

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与内容

本文按照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分析维度搭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从财务效率、资产效率、患者分析和科室运营四个维度。

(一)财务效率报告体系

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反映医疗机构各层级(全院、各类科室和具体临床科室)的财务效率和效益情况。虽然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组织,以“公益性”为目标,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持合理的抗财务风险能力以及良好的偿债能力都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财务效率和效益。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应基于财务会计报表和科室成本核算报表的基础信息和数据,基础指标应包括:医疗业务收入、医疗业务成本、边际贡献、总资产、总负债等等,分析指标应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成本率、边际贡献率等等。

(二)资源效率报告体系

资源效率报告反应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情况,也反映医疗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广义的资源应该涵盖人员、场地和设备等等内容。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是医疗机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的资源效率报告体系应该分别从人力资源效率、房屋资源效率、医疗设备资源效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报告。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人均医疗业务收入、人均结余、人均检查人次、每医生负担出院人次、每医生手术量、每医生门诊量、每护士负担床日等等;房屋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单位面积结余、每床边际贡献、人均占用房屋面积、医疗用房占比等等;医疗设备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医疗设备投资回报率、每万元设备检查人次、每万元设备检查收入等等。

(三)患者分析报告体系

患者分析报告从患者角度反映患者费用情况、患者来源和患者付费类型结构等等,卫生主管部门和未来医疗改革都对降低病人费用做出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层和科室层时刻监控患者费用水平和药品比例、卫生材料比例等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患者来源(本市、外市或本省、外省等)是判断学科或医生专家个人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患者付费类型(自费、医保、公费医疗等)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医院针对不同付费类型患者进行不同的费用管理和控制方法。

(四)科室运营报告体系

科室运营报告体系反应科室的运行效率、收治疾病的难易程度等情况,为临床科室的业务管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的准确的数据反馈,科室运营报告分析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周转天数、三四级手术比例、CMI值、收治病种结构等等。

三、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由于其职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其传递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应包括非财务信息,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管理视角,才能提出更深入的管理决策建议。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CMI值、手术分级等等非财务指标和信息。同时管理会计报告还应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尤其是同行平均水平、最佳水平,以及竞争对手信息,从而为内部管理提供标杆,为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相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属于事后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要求其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相结合。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通过战略规划报告、全面预算报告等部分为单位提供了定量和定性的事前预测,并通过实时的、动态的专项资产或业务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改正从而达到事中动态管理和控制;最后通过总体的运营情况分析为医院整体或个别科室提供事后反馈和评价。

(三)与信息系统相结合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篇(7)

中图分类号: G250.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3-0116-05

Analysis on the Information Sources of the Study to Chinese Military in the U.S. Brain Trust Institutions

――with Citation Analysis of the Reports of RAND Corporation from 2000 to 2013 as Example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at first the reason of taking the typical samples of RAND Corporation as example. The publication type and the language type of cita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journals,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from China which are the resources for Rand Corporation are analyzed wi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 The author found out that the main channels for the U.S. to obtain military intelligence from China and the features of these channels. In the end,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weakness in the secrecy work for military affairs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secrecy work for military affairs in China.

Keywords study to Chinese military; RAND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sources; citation analysis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日益密切。但是双方在互相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竞争和摩擦,在军事方面的互信度较低,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全方位地收集中国的军事情报。军事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往往受到各种措施保护,掌握美国获取我国军事信息的途径可以为保护我国核心信息提供建议和指导。

引文虽然不能代表信息源的全部,但它是反映信息来源的重要依据[1]。分析美国机构中国军情报告的引文是了解美国机构如何获取中国军事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美国智库的研究报告往往为美国情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报告引文中的信息源也往往是他们决策和判断的依据,所以分析美国智库报告的引文可对我国的军事保密提供参考依据。收集美国智库有关中国军事的所有报告难度很大,但是基于样本理论原理,选择典型智库撰写的报告作为分析样本是可行的,因此,本文选择兰德公司的中国军情报告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1 数据来源与选取依据

智库作为独立于政治体制之外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是美国政府政策决策的重要参与者[2]。兰德公司作为一个以军事战略研究为主的综合智库,已被誉为现代智囊的“大脑集中营”。本文根据兰德网站披露的兰德公司2000~2013年中国军情报告,以其为样本对报告后的引文进行分析。

选取兰德公司的中国军情报告作为研究样本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兰德公司的军事研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弥补了美国政府情报部门的不足。兰德公司是一家独立的非政府组织,但同时拥有深厚的军方背景,它的主要支柱部门为国土安全研究部、兰德阿罗约中心和兰德空军项目部[3],项目研究人员专业背景较深,其中有前中央情报局长、国防部长、能源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等美国政界人才。(2)兰德公司对华研究的报告具有巨大情报价值,受到美国高层的重视。21 世纪后,日益崛起的中国成了兰德公司研究的重点对象。2008 年亚太政策中心公开出版12 种研究报告,其中有6 种涉及中国,而美国利用亚洲盟国和“民主国家”组成的松散联盟对付中国,利用东南亚和南亚制衡中国,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威慑力量等重要政策均基于兰德报告提出的“思想”[4]。可见兰德公司对华研究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兰德公司与美国政府是一种客户合同关系,其对华研究的报告面向美方高层,在美国政策的酝酿、形成、决策和评估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国内尚缺少从引文角度对美国智库信息源的剖析。由于可获取的美国智库对华研究的报告数量有限,国内从引文分析角度对美国智库信息源进行剖析的研究很少,利用引文分析法聚焦美国对华研究是本文的重要途径。

2 从引文角度对兰德报告信息源进行分析

兰德公司对华军事研究报告包括会议论文、图书专著、证词、技术报告、专文报告等,类型多样,主题包括在内的中美热点问题,并且提供大量完整并格式规范的引文信息。引文信息涉及的内容广泛,除对期刊、图书、报纸等内容的引用外,还有报告、会议录、通知等非典型的文献引用。因此,本文尝试在完善引文信息的基础上,以定性方法选取适量样本,再以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引文角度出发,挖掘和分析美国智囊机构和专业情报人员获取有关中国军事信息的来源。

本文主要统计了兰德公司官方网站2000~2013年的17篇有关中国军事问题的报告,其中引文共3084条,篇均181条引文。

2.1 引文类型分析

从兰德公司对华军事研究的引文来源资料所占比例(见图1)来分析其对华军事研究情报搜集的重点可以发现,兰德公司侧重于选择时效性高的信息作为报告的依据。此处的公开性资料包括权威机构公开资料(研究报告、会议资料、领导人发言稿、官方文件等)、访谈资料(信件、口头交流资料)、网络新闻(如通讯社网站的新闻稿)、电视新闻和学位论文等。公开性资料与报纸类信息源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两者均时效性强,内容与局势同步、观点新颖,并且均以官方资料为主,权威性高,但都具有知识不成体系、容易被的缺点。报纸类信息源的载体是各类官方报纸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具有权威性高、信息集中、较易收集的优点,但是收集途径单一,范围较窄;而公开类资料的载体则不拘泥于报纸,还包括政府官网、公司机构网站等信息的平台载体,覆盖面广,类型多样,说明兰德公司对华军事情报搜集途径多样,思路开阔。同时,公开性资料利用珍贵的访谈信息,访谈对象包括美国军方人员和中国军方人员,加大了分析问题的针对力度。报纸类信息源与公开类资料的结合,在可靠性、灵活性、针对性相互补充的基础上为兰德公司提供了动态性的信息,保证了兰德公司研究报告的质量。

除注重最新动态外,兰德公司也十分注重具有高学术价值的信息源,如专著图书类和期刊杂志类资料。兰德公司2000~2013年对华军事研究的报告中引用了《选集》、《邓小平文选》等经典旧著作,有时引用经典的军事教科用书,如《战役学》、《战略学》。可见兰德报告依据中国的军事理论对中国大量的动态军情信息进行分析,使得自己的观点具有足够的理论支持。这些图书大多在2000年以后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图书专著具有时滞性的影响。此外,兰德公司也以年鉴、百科全书等可公开查询的工具书上的数据和信息作为对华研究的参考。

2.2 引文语种分析

以语种分布(见图2)为依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兰德公司对华军事研究的本国非中文信息源多于中文信息源,这说明它在对华军事研究方面大量借鉴了本国研究成果,而中国在对美研究时更多采用是国外资料,国内对美研究资源实力与美国对华研究实力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与我国信息机构专门投入大量人力进行专业期刊资料和图书翻译有所不同。

结合不同类型引文资料的语种分布图可以看出,除了报纸类引文资料英文少于中文之外,其余类型的引文资料均为英文多于中文,其中英文公开性资料引文数与中文公开性资料引文数的差距最大。样本中公开性资料的英文引文数是中文引文数的三倍。在公开性资料中,权威机构公开资料和访谈资料的总量大于新闻总量,中文公开性资料大多为网络新闻,这说明:同样是来自中国的高时效性资料,兰德公司在撰写报告时更倾向于引用报纸和网络新闻上的信息,而不是权威机构的官方文件。

在17篇报告的引文中,主要是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资料,其中中文资料1118条,占36%,外文资料1966条,占64%。兰德公司对华军事研究来源资料中的外文资料,语种主要为英语,只有极少量为法语、德语、韩语、日语及其他小语种。绝大多数英语引文来自美国的报纸、期刊杂志、图书和其他公开信息平台,少量英语文献的原作者是中国作者。例如,报告《The Military Potential of China’s Commercial Technology》[5]参考了上海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顾淑林女士在任联合国大学新技术研究所(UNU/INTECH)高级研究员时出版的图书《China’s Industrial Technology: Market Reform and Organization Change》,这本书反映了顾淑林女士1992~1997年在联合国大学的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被引用较多。

2.3 引文期刊来源分析

通过对期刊杂志引用情况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国内主要可能会泄密的期刊杂志。表1中列出了所选兰德公司报告样本中被引次数大于1的中国期刊及其被引次数,另有《领导科学》、《中国经济季刊》、《通信兵器》、《健康》、《半月谈 》、《财经》、《当代 》、《中国军事教育 》、《开放》、《中国法学》、《求是》、《世界地理研究》、《湖北经济学院报(人文社会科学报)》、《亚洲周刊》、《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等期刊被引次数为1。这些期刊的覆盖面极广,既包括学术性期刊,又包括科普、时政类杂志。如《舰船知识》、《航空知识》、《兵器知识》是中国大陆军事爱好者中最具影响力的三大“知识”类杂志,但是表1中却没有一本有关我国军事科技的专业期刊,这也说明兰德公司在研究中国军事时没有深入到具体专业知识的领域。经济、科学等领域的专业期刊的被引现象则说明我国学术期刊在刊登学术信息的同时也在无意识地为美方提供有关我国军情的学术信息,学术期刊的保密审查工作也应纳入军事保密的范围。

被引用的时政类杂志可分为面向中国国内发行的杂志和国际性的杂志两种。如《求是》和《半月谈》均为中央机关主办的杂志,而国际性的杂志则有《广角镜》、《当代》、《开放》、《今日中国》、《亚洲周刊》等,其中香港发行的占有4种。《广角镜》杂志作为最大的境外政经期刊,被引次数最高。但与其他国际性杂志不同,《广角镜》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特许在内地发行,其阅读群体包括各级行政干部、各国驻华使馆和领事参赞使节等,直面决策最高层,被中央领导誉为“内参中的内参”。另一个香港期刊《亚洲周刊》则是全球仅有的一本国际性中文时事周刊。与只在内地发行的期刊相比,国际性期刊在国际上更具有影响力,且更易被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获取,而且阅读群体集中为可以直接作出最高决策和其他高素质人群,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兰德公司对中国的动态作出推断。

2.4 引文报纸来源分析

表2为被引次数大于1的中文被引报纸的引用情况,另有《中国简报》、《黑龙江日报 》、《环球时报 》、《画报 》、《科技报 》、《辽宁日报 》、《内蒙古日报 》、《宁夏日报 》、《青年参考 》、《人民公安报 》、《科学时报》、《无锡日报 》、《亚洲时报》、《中国国防报 》、《中国时报》、《重庆日报 》、《新报》、《中国船舶报》等报纸被引用1次。《报》被引用169次,占总引量的6%,在所有被引对象中排名第一,占中文报纸的48%,占所有报纸的36%。美国报纸中被引次数最多的《华盛顿邮报》只有28次,仅是《报》的六分之一,中英文报纸引用量之比是335:129,这说明:同样是时效性快的信息,兰德公司在撰写有关中国军事问题的报告时更倾向于采用中国官方机构的平面媒体信息,而不是美国国内新闻机构的信息。

《报》作为兰德公司最主要的信息源,其引用情况值得深入分析。《报》是中央军委机关报,全方位报道中国军队的信息,因其对外公开发行,所以所刊内容均经过严格的保密审查,但是依然可以从中抽取出对美军有利的信息。例如,在报告《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s Organization》[6]中,作者首先根据其他资料对中国军队内的组织功能进行分析,再根据《报》中报道内容透露出的组织名称,整理出了重要军事机构、组织的名称;在报告《A Poverty of Riches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PLA Research》[7]中,就中国全军文化素质情况,作者引用了1993~2000年间《报》多篇报道中关于文化素质的统计数据,并将其中关于军队素质化建设的观点和在历史和现阶段的状态信息进行了整合。

在对《报》的引用中,大多数引文被注明经过美国外国广播信息服务机构(简称FBIS)翻译。FBIS是美国建立的对全球其他国家的公开信息进行有计划地、全面地、持续地收集、整理、翻译、传递,以支撑美国政府对外决策的专门机构[8]。这说明报告作者获取《报》刊载资料的来源多不是报纸本身,而是经FBIS选取、翻译后的文献。对于没有经过FBIS专业翻译的文献,在《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s Organization》中,作者明确说明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有不确定性,这表明兰德公司在分析和引用原始中文文献时具有一定的难度。

美国对《报》中透露的中国军方的战略、战术信息异常敏感。以《The PLA Navy’s “New Historic Missions》[9]为例,在此报告中,作者总结了《报》上发表的《二八年中国的国防》一文的部分信息,得出“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占有优势的局面和来自外部的多种安全威胁,中国亟待发展与提高国防能力以应对全球化问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结论;作者摘取2008年1月1日《报》上发表的《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元旦献词》[10] 一文中的提到的“两个不适应”――“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进行印证,并以此为出发点详细地分析中国海军在外交、设备等方面的新战略,并为美军的新策略提出建议。

通信科技是美国对中国技术的研究重点。在报告《Chinese Responses to U.S.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11]中,作者引用了《报》刊登的《战争瞄向“GPS”软肋》[12]和《现代高技术战场软肋:GPS》[13]两篇文章的分析,结合其他信息,推理出“中国在信息化时代的基本战术不是以飞机载体为目标,而是摧毁地方信息系统”的结论。

3 兰德公司中国军情报告信息源的特点与中国军情信息保密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兰德公司中国军情报告中来自中国的信息源具有如下特点:(1)兰德报告的引文信息源包含公开和内部的信息,以公开发行的信息源为主。内部信息源包含中国军官以口述形式提供给美方的访谈资料和少量中国军队内部刊物;(2)在中国公开发行的资料中,兰德报告最重视新闻信息,网络新闻来源于中央机构网站、权威新闻网站、地方政府网站、国防军工网站;(3)《报》是释放中国军情信息最多的中文报纸;(4)来源于中国的资料并非全部以中文撰写,也并非拘泥于军事领域,国际性杂志、中国作者直接在国际杂志中发表的文献以及非军事专业学术期刊也是兰德公司获取情报的渠道;(5)兰德报告重视大众科普类杂志的军事情报价值。这说明科普类的杂志在满足军事爱好者信息需求的同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泄露出一些中国的军情信息,综合散落的信息点可以窥探中国军情信息的概貌。

兰德公司中国军情报告信息源的特点说明中国的军事保密工作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应该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

(1)适当扩大军事保密的覆盖面。中国的军事保密主要限于军队内部人员和军队内部刊物,但是公开信息源正在大量泄露中国的军事情报。因此,中国应该扩大军事保密的覆盖面,兼顾军事与非军事领域、国内与国外发表的文献、纸质与网络版资料。从是否高价值的角度出发选取重点监控对象,加大公民军事保密意识教育,从作者的写作和投稿方向、杂志编辑的审稿和录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收录等方面,对科普类和专业学术期刊杂志进行军事保密约束。

(2)加强军队内部的保密控制。中国的军队内部保密控制依然存在漏洞,中国应从法律、制度、组织、技术、思想等方面加强对军内人员的管理与控制,对泄露国家军事秘密的行为均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同时加强对文献情报源的控制,尽快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内外信息的区分标准,避免造成信息的漏判。

(3)改进公开信息源的审查策略。首先,明确审点。兰德公司对《报》的引用多来源于FBIS的翻译,而FBIS选取的重点对象则是重要媒体进行报道的或包含重要人物、事件信息的报道。因此,对国家领导人、有军方背景的重要学者和其他人物的报道应进行重点审查。其次,信息审查时重视信息的关联性。新闻中的直接泄密现象并不多见,但是新闻前后关联以及新闻与其他文件的相互印证为兰德公司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以《报》为例,兰德公司长期跟踪监控《报》,因此在《报》中刊登新闻时,审稿不应仅集中于该篇新闻中透露的信息,而应回顾官方权威文件和《报》先前的报道,对新闻中出现的英模人物、地点、组织、机构名称和职能、战略、战术和科技成就等关联分析,再决定可以刊载的内容。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兰德公司中国军情报告信息源的分析,了解到兰德公司分析中国军情的情报来源于公开性资料、图书、期刊和报纸,且非中文资料多于中文资料,但对于时效性快的资料,兰德公司更倾向于选择中国平面媒体的资料。所有来自于中国信息源可分为文献信息源、口头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三种信息来源。兰德公司通过公开和内部两种渠道获取来自这些信息源中的中国军情信息,且对其中的新闻信息最为注重。在文献情报源和口头情报源中出现的少量中国军内期刊和对有着军方背景的人物的访谈资料说明我军依然存在着管理疏漏,其他公开信息源也因覆盖内容的全面性、载体形式的多样性和面向对象的国际化成为泄密的重要出口。

参考文献:

[1]加菲尔德. 引文索引法的理论及应用.[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2]朱旭峰,苏钰.西方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基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力分析框架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21-26.

[3]郑雯. 美国兰德公司情报研究工作特点及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7):125-128.

[4]郭茂林,武金旺,孙晓仁,等. 兰德公司及其对华研究[J].山西科技,2011,26(5):3-5.

[5]Cliff,Roger. The Military Potential of China’s Commercial Technology [M].RAND Co., 2001.

[6]Mulvenon,James C.; Yang,Andrew N. 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s organization [M].RAND Co., 2002.

[7]Mulvenon,James C., Yang,Andrew N. D.A Poverty of Riches: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PLA Research [M].RAND Co., 2003.

[8]曾原.FBIS族――美国政府与决策智囊对外政策的重要信息源[J].情报探索,2009,(6):3-5.

[9]Cooper,Cortez A. The PLA Navy's “New Historic Missions” Expanding Capabilities for a Re-emergent Maritime Power[R].RAND Co., 2009.

[10]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元旦献词[N].报,2008-01-01(1).

[11]Mulvenon,James C. Tanner Murray Scot, Michael S. Chase et al. Chinese Responses to U.S.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M].RAND Co,2006.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1

科技报告是科技人员为了描述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本文通过对科技报告政策体系的研究情况,探讨我国科技报告政策体系的构建特征及服务方式。

一、科技报告政策体系研究情况的分析

近几年,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科技研究报告工作,在科技报告制度方面开展了试点工作。建设科技报告政策体系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科技信息维护部门、科技研发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还需要以专业的科学视角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寻找与研究科技报告体系的特点及规律,对建立科技报告政策体系进行有效的指导。

国内对科技报告政策体系的研究力量以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为主,关注焦点主要在科技报告体系发展模式、发展方法及发展障碍方面,明确指出科技报告管理体系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不断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应该明确法定收藏单位,在根本上保证科技报告管理体系的稳定发展。但在新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环境下,面对资源信息采集的开放性、政府信息的公开性,关于科技报告政策体系如何在科技信息资源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的研究则有所欠缺。

二、建设科技报告政策体系及服务方式的必要性

1.科技报告政策体系与服务方式的价值建设

美国商务部技术情报局(NTIS)是专门负责科技报告的收集、管理与服务的政府机构,由于市场行为与公益服务发生冲突,引发了NTIS危机,1999年8月美国商务部门对此事件建议关闭NTIS。美国国会图书馆情报委员会呈递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NTIS是一项具有很强基础性的任务,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它可以快速有效的传播科研成果,对企业而言可以进一步的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在夸大就业方面发挥着巨大价值。为此,美国国会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了修正,明确规定了NTIS运行成本的费用由政府来承担,保证NTIS业务发展完善。由此可见,科技报告政策服务体系对技术积累、技术提高、科技研发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时,对加强技术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转化,提高生产力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科技报告政策体系与服务方式的需求建设

目前,科技报告政策体系还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科技报告资源的获取方式、获取渠道及利用方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开放性科技报告政策体系及服务方式还不规范,在文献的采集与组织上不能满足最终服务,大量科技成果没有形成科技报告,国家经费投入产出的科技资源仍处于分散、封闭甚至流失的状态。在这种形式下,迫切需要通过建立科技报告政策体系,对国家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完整积累,提高政府科技投入和产出的质量和效益,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3.科技报告政策体系与服务方式的资源特征建设

科技报告资源具备网络资源的多数特征,整体与局部相对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标准,同时,还需考虑变化、更迭、新生、消失等情况的发生,人们对其资源的获取方式主要通过网络搜索或D书馆数字资源门户的提供,排除开放资源的获取外,不能够长期、稳定、全面的获取资源。并且,科技报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生命周期短,如果不能及时的保存,很容易出现消亡的现象。鉴于科技报告体系的特殊性,建立一套完善的科技报告政策服务体系,通过正确的方式对科技报告资源进行采集、运用及存档十分重要,对需要付费使用的科技报告或商业机密性科技报告也有一定的保障。

三、科技报告政策体系及服务方式建设的影响因素

1.法律法规及管理政策方面因素

政策先行是服务实施的保障。对于科技报告管理体系而言,管理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作用更加明显,管理制度环境的稳定可以保障科技报告体系进程的加快和顺利实施。为了强制和规范科技报告的撰写和呈缴,推动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的持续积累、完整保存、开放共享和有效传承,必须将科技报告工作纳入政府公共科研管理程序,加快建立科技报告制度。

2.经济方面因素

科技报告资源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存取难度高,与书刊资料相比,在人员、设备及材料上所耗费的成本比较大,经济上的负担重。另外,目前科技报告政策体系及服务方式在资源采集上还不够成熟,资源的建设服务体系还不够标准规范,因此,还必须将统一标准、规范环境的成本考虑在内。

3.行业方面因素

首先,图书情报行业还没有意识到科技报告发挥的作用,对科技报告的管理规范没有明确的认识;其次,社会上缺乏对科技报告重要性的认识,科技报告的撰写、呈缴和交流利用没有成为科研人员的自觉行为;再次,在行政管理体系的影响下,由于系统各自的职能与分工与资源建设的着重点有差异,科技报告的资源不能形成统一的规范化服务,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科技报告服务方式的建设模式

科技报告政策体系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动态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与文献的资源采集、资源组织与资源保障协调发展,造成明显的缺失。因此需针对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立和完善科技报告服务体系,根据以往服务方式的经验和方法,弥补和完善科技报告服务方式建设的不足和漏洞。同时,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与服务方式要融入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科技环境中,有针对性的对自身进行定位,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

五、结束语

科技报告是科学研究、科研开发与情报分析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部门完善科技管理体系的重要工具,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本文通过阐述建设科技报告政策体系及服务方式的必要性,分析科技报告服务体系的影响因素,浅析完善科技报告服务方式的建设模式,确保我国科技报告政策体系能够早见成效。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篇(9)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部署,我县曾于1982年陆续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农业资源调查工作,并于1983年相继编制完成了县级的《综合农业区划》和县直各专业部门区划。20年来对指导全县不同区域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开发性生产的不断深入,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体制和市场需求主体的变化更为新时期的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各级政府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和依据,尽快编制完成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既是《农业法》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新形势对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必然要求。新颁布实施的《农业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农业资源区划,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资源区划或者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区划,建立农业资源监测制度。”农业是由生态、技术、经济组成的社会系统,而农业资源区划正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原则,旨在研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间最大差异和区内最大相似性,目的是指导和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

*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应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总目的,全幅员地更新调查和分析评价农业自然资源、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的现状、优势和潜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合理确定不同类型的农业功能区,按照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优势产业与优势产品的布局和规模;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为核心内容,因地制宜的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追求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区划要以监测调查、分析评价资源为手段,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要高站位、宽视野地评价研究资源开发战略和资源保护政策,以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

三、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

这次在我县开展的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拟就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社会经济资源中的土地、农业、林业、水资源、气候、畜牧、农村人口与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农村资金、交通及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农业经济等15个专业的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展开调查和分析。

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县国土资源局承担)

主要是调查土地资源的类型、面积、质量、利用现状、空间变异、生产潜力等情况。

(1)耕地(水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2)园地(果园、桑园、其它园地);

(3)林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

(4)牧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

(6)交通用地(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

(7)水域(河流、水面、湖泊、水库、坑塘水面、苇地、滩涂、沟渠、水上建筑物);

(8)未利用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裸岩、石砾地、田坎)。

2.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这次农业资源以土壤、粮食生产、蔬菜生产、农用土地资源流转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评价作为重点内容。

(1)土壤类型(土类、亚类、土属、土种)、数量、分布、适宜性等。

(2)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

(3)各类土壤的微量元素状况;

(4)粮食生产状况(品种、规模、区域分布、产值、商品率等);

(5)蔬菜生产状况(品种、规模、各类保护地的面积、区域分布、品牌注册、无公害认证、产值、商品率及产业化水平等)。

(6)农用土地流转状况(土地流转形式、规模、效益等);

3.农业气候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由县气象局承担)

(1)热量资源:主要调查和分析评价气温、农业界限温度及积温、地温及初终霜日期、无霜期等;

(2)光能资源:主要调查分析日照、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及光热生产潜力等;

(3)降水资源:主要调查降水量、土壤水分状况、蒸发及干燥度等;

(4)主要气候灾害调查及评价。

4.水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水务局承担)

(1)现状可利用水资源量;

(2)地表径流与地下水埋深现状及变化分析;

(3)水质及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价;

(4)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状况及预测分析;

(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水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5.林业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县林业局承担)

(1)林业用地中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分布;

(2)用材林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3)四旁树、农田林网的规模及蓄积量;

(4)林业用地的土壤和植被状况及其它立地条件;

(5)退耕还林规模及分布;

(6)果树(按品种)面积、产量及分布;

(7)近几年新引进果树品种的栽培规模及效益;

(8)果品生产品牌及商标注册情况;

(9)设施果树的生产规模及分布;

(10)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状况;

(11)果品出口、产业化加工状况及效益;

(12)森林覆盖率现状和变化分析;

(13)林业病虫害及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6.畜牧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畜牧局承担)

(1)各种作物秸秆、藤蔓、枝叶产量、饲用量及利用率;

(2)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及产量;

(3)饲料生产(含青贮饲料、块根饲料、饼类饲料、糠麸粕渣饲料)规模及产量;

(4)各类畜禽品种、饲养量、出(存)栏量和畜禽产品产量;

(5)畜牧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及专业化水平;

(6)畜牧业生产效益分析及新技术推广普及状况。

7.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县水产局承担)

(1)内陆水域面积、可养殖水域面积、已养殖面积;

(2)0—2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潮间带面积、已利用的浅海面积、潮间带面积;

(3)海、淡水产品总产量、养殖产量及捕捞产量(能分出品种或大类);

(4)海、淡水水质污染状况及分析;

(5)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现状及消长变化;

(6)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

(7)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品种、规模及效益;

(8)渔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9)水产品出口、产业化规模、水平及效益分析。

8.农村能源调查与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生物质能的生产规模、数量、折标煤的数量及开发利用状况;

(2)地方性常规能源蕴藏量及开发利用情况;

(3)太阳能及其利用;

(4)其他形式能源(风能、地热、沼气等)的数量、开发利用的形式及规模;

(5)商品能源用量消长分析;

(6)生产、生活用能现状及问题分析;

(7)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潜力。

9.农村人口及农村劳动力调查及评价(由县统计局承担)

(1)人口数量(总户数、总人口、乡村户数、乡村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组成:对人口进行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数量分析;

(3)人口分布:研究人口的分布规律和地区差异;

(4)劳动力数量: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人口数、乡村从业人员数、劳动力系数(劳动力占人口数比例)等;

(5)劳动力质量: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农村各类人才的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专长及其发挥情况;

(6)劳动力利用结构:劳动力在农村各产业的构成和比例,应特别注意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利用结构问题;

(7)农村劳动力利用率;

(8)劳动力生产率调查分析。

10.农村资金(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资金来源及数量;

(2)农业投资和效果调查分析;

(3)农村消费能力的调查评价。

11.农业技术装备的调查和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农业技术装备的数量、种类、增长变化、拥有量与需要量;

(2)主要农业装备的组合分布、利用率、水平、技术与经济效果(包括实际机耕、机播、机收面积);

(3)农村用电量、化肥、农药施用量、农用薄膜使用量和以地膜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

(4)农机总动力、实有机电井数量、有效灌溉及旱涝保收面积;

(5)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2.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调查分析(由县发展计划局承担)

(1)农业生产区域的演变与形成;

(2)区域农业生产的水平与经营规模、方式等特征;

(3)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各业的内部结构变化分析。

13.农业经济效益调查与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单位农产品成本、资金利用率、产值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和劳动利润率等;

(2)农机作业、水利灌溉、施肥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调查分析。

14.交通运输条件的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交通局承担)

(1)交通运输的部门结构、运输方式和特征,对农产品运输的适宜性;

(2)农产品、生产、生活资料的流向、流量与运输能力的平衡状况;

(3)农副产品的运输费用、损耗、运输管理等问题。

15.外部社会经济环境调查和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主要调查分析市场与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等基础设施条件、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等。

四、农业资源调查及分析评价方法

此次县级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是继1992年我县农业资源数据更新调查完成后,又一次大规模的资源更新调查工作,各级领导和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都要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予以高度重视。本着“严肃科学、讲求实效、勤俭节约、提高质量、依托资源、服务发展”的原则,确定如下资源调查和评价方法:

1.自然资源类数据更新调查

这次农业资源区划中的土地、土壤、气候、水资源、林业、畜牧、水产、农村能源等自然资源类的数据,均须按本专业最新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资源调查实施细则,以调查时或2003年底的数据为基期,再次更新调查自然资源数据,以确保农业区划的数据新、时效强。

2.社会经济类资源数据统计调查

农业资源区划编制中涉及的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农村资金、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经济效益、交通运输条件、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等资源数据,按省要求,均采用2003年年底县统计部门的数据,统计部门没有的,引用专业部门掌握的数据,专业部门没有的,则须制定系统的调查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以确保主要资源数据无遗漏、全幅员。

3.分析评价的原则和重点

在自然资源具有多种适宜性的情况下,社会经济资源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应遵循系统论评价原则;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长远与当前相结合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其评价的主要内容为:资源的结构和分布,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资源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资源潜力和优势度,各种资源空间组合效应与农业利用模式选择等。各专业资源评价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技术、经济、社会效果的统一性,明确各专业资源分析评价的重点。

4.专业组的职责和任务

这次县级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拟恢复组建土地、气候、水资源、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综合区划等8个专业组。专业组是在*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并完成本专业的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制定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工作实施细则;组织指导各部门完成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工作;组织验收各部门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成果;完成县级资源调查数据汇总;撰写完成本专业县级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成果报告(含图表及多媒体形式成果);按要求向综合区划专业组提供上报本专业的资源数据。

经研究,各专业组在完成本专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提交本专业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报告,可不进行划区;综合区划专业组须在分析评价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农业资源区划的编制。

五、步骤及时间安排

按省政府要求,到明年底完成全省市、县两级农业资源区划,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均须严密组织,精心谋划,其具体步骤及时间安排是:

1.宣传发动,任务部署阶段(2004年8月中旬前)。按省政府要求完成文件起草、方案制定、召开会议、部署任务、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2.准备阶段(2004年8月底前)。县直各专业组制定并上报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必要的专家论证,完成相关技术培训。

3.县级各专业资源外业调查阶段(2004年9—12月)。

4.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汇总及补充调查阶段(2005年1—5月)。县直各专业组完成外业调查数据并进行汇总,期间须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典型调查,撰写成果报告,绘制成果图表。

5.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成果汇总阶段(2005年6—8月)。

完成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汇总及成果报告编撰,图表绘制,并请专家论证,复制印刷各类资源区划成果。

六、上报成果要求

1.县须向市上报下列成果

(1)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报告10份;

(2)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县级农业资源区划图5张;

(3)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县级农业分区基本情况统计5套;

(4)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题报告、典型报告(不少于8个)10套;

(5)各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报告,每专业10份。

2.要求县直各专业组须向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下列成果:

(1)8月30日前上报本专业资源及分析评价实施细则5份;

(2)2005年6月15日前上报本专业资源调查及分析报告10份;

其中:农业资源专业组须分别完成土壤、农村能源、粮食生产、蔬菜生产、农用土地资源流转5个成果报告;林业资源专业组须分别完成林业和果树生产2个成果报告。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企业分部;可报告分部;会计政策;报告分析

关于分部报告的作用,SFAS131《企业分部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精辟的描述,即:可以帮助财务报表用户: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绩;更好地评估其未来净现金流量的前景;对企业整体做出更有依据的判断(SFAS131,1997)。在表述中使用了“更好”、“更有依据”等词,这主要是建立在这一内在的假设前提之上,即:分散信息比合并信息在评价企业过去和预测未来方面更有意义,这一假设的合理性已得到多位学者的证实。对于分部信息的作用,具体地说,分部资料对分析师的分析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基本的和必需的。分析师要理解一个有多个侧面的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是如何有效运转的,就必需对企业以合并报表为基础的整体信息进行分解,以了解整个企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即使没有薄弱环节,不同分部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由不同风险形成的、具有独特价值的现金流量,没有分解,就不可能用合理的方式来预测整个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总数、时间或风险。

1997年,为改进现行的财务报告,以适应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美国FASB和IASC相继修订了与分部报告有关的准则,我国证监会也在1997年首次要求跨行业上市公司在其年报中披露分行业信息。其后,财政部在的《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人《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对分部报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我国分部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披露规则,已非常接近国际会计准则。

在我国,分部报告对于编制者和使用者来说尚属新兴事物,这与我国企业规模较小、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企业不多有一定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与,以及入世的,这种类型的企业在我国将日益增多。信息使用者为了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也日益认识到分行业、分地区表述的信息的重要性。但是,报表信息使用者,甚至证券分析师对企业的分析,仍然停留传统的行业分析和地区板块分析上,而对以财务报表形式表现的分部报表进行分析,不论是非财务人员,还是财务人员大都未掌握系统的分析。本文试图给报表分析人士提供分部报表分析的切入点,以及较为系统的分析方法,以供报表分析者。

首先,分析企业分部财务报告,必须判断企业分部确定的合理性。当前,对于分部的确定,有两种流行的方法,即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代表的“风险与报酬法”和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代表的“管理法”。“风险与报酬法”强调企业不同的业务和不同地区(包括生产地和销售地)具有不同的风险和报酬,应将风险与报酬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和地区合并为一个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而将风险与报酬不同的业务和地区分别划分为不同的分部。以这一标准划分分部,看起来很合理,但实际运用起来确有很大的困难。首先,业务和地区所表现出的风险与报酬差异不易区分;其次,以这种方式所划分的分部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脱节。这就使分部的划分掺杂了较多的人为主观因素,表现了较大的随意性,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掩盖其不良经营提供了可操纵空间。纵观各国所披露的分部财务报告,就会发现,企业不良分部的划分,屡见不鲜。例如,美国排名前十位的一家大公司,居然将其所有的经营作为单个分部,以一个非常宽泛的行业分部来报告。这种做法,就使分部信息失去了意义。目前,我国企业确定分部的方法,采用的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的“风险与报酬法”。从上市公司公布的报告看,分部的确定随意且五花八门,这明显增加了报表分析者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分析人士解决这一的有效方法是:需要通过其它渠道充分了解企业的相关行业、地理环境以及经营特点等有关情况,而这些信息仅仅依赖于管理当局的定期报告是远远不够的。

“管理法”确定的经营分部是指高级决策人员出于资源配置的目的而确定的组织单位。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基础上的分部至少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能够“通过管理层的眼光”看企业,增强了信息使用者预测管理层的行动和反应能力,而这些行动和反应能力极大地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其次,因为这些分部信息是为管理层的使用而产生的,所以为外部报告提供信息而增加的成本就相对较少。再次,实践已证明行业一词是主观的,而以现有的内部结构为基础的分部大大减少了主观性(SFAS131,1997)。分部的划分采用“管理法”,减少分部划分的主观性,降低报表分析人员的分析难度,是促进分部报告发展的较好途径。

其次,在分析分部报表时,还必须判定企业可报告分部的确定是否恰当。对于可报告分部的确定标准,国际上已达成共识,即:(1)其报告的收入,包括对外部客户的销售和分部间销售或转移,占所有报告经营分部内部和外部总收入的10%以上。(2)其报告的盈利或亏损的绝对额占下列两者绝对值较大的10%以上:所有盈利经营分部报告的总盈利;所有亏损经营分部报告的总亏损。(3)其资产占所有经营分部的总资产的10%以上。某一分部按上述标准递次检验,符合条件之一即可作为可报告分部。为防止企业披露较少的分部,一般要求可报告分部的合并外部总收入应不低于企业合并总收入的75%,否则应增加可报告分部。尽管可报告分部的判定标准比较完善,但在确定可报告分部时,仍有不少企业因不愿披露经营亏损分部或资源占用较多而业绩不良的分部,避开上述判定标准,不作为可报告分部,而将其合并为“所有其他”类别中披露,这种做法,就会掩盖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令报表分析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1997年我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首次披露分行业信息,确定行业分部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某行业的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含10%)以上,则应按该行业类别披露有关数据。省去了盈利或亏损及资产两个判定标准,这会对分部信息披露产生重大遗漏,因为当一个分部的收入较少,而盈利较高或亏损较大时,或者新投入一个分部,占有大量的资产,而尚未形成较多的收入时,这些分部因为判定标准的不完善,就不能披露在信息使用者面前,而这些分部恰恰对信息使用者判别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方面是非常重要的。2001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可报告分部判定标准作了进一步修订,基本上与国际惯例相同。但对于第二个判定标准:“分部营业利润占所有盈利分部的营业利润会计的10%或以上;或者分部营业亏损占所有亏损分部的营业亏损合计的10%或以上,”与国际惯例不同。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列示的判定标准不够准确,当一个企业盈利分部或亏损分部较少时,按照这一标准,很容易将并不重要的分部列为可报告分部,而一些相对重要的分部却无法单独披露。

可报告分部确定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报表使用者对企业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分析者在分析时,应检查企业选择可报告分部的标准是否适当,以及在确定可报告分部时对这些标准的遵从程度。

第三,关注报告分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及分部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且是否合理。关于分部报告的信息采用什么样的政策作为确认和计量的基础,目前国际上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分部信息的编制,应遵循与企业集团或母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和报告相一致的会计政策(IAS14,1997)。这种选择的原因是分部信息主要是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企业,当分部信息与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采用一样的会计政策时,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更有依据的判断。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选择分部报告信息的会计政策时决定:对各个分部所报告的信息应采用与主要经营决策者为向分部分配资源和评估分部业绩所用的信息同样的计量基础,这就是计量分部信息的管理法(SFAS131,1997)。FASB认为按照合并层次使用的公认会计原则来编制分部信息是困难的,因为一些公认会计原则并没有打算在分部层次上运用,此外,也不存在向分部分配共同成本、共同使用资产、共同承担的负债以及针对分部间转移定价的公认会计原则。因此,他们认为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提供分部盈利性信息通常是不可行的。

按“风险与报酬法”确定的分部,与企业的管理报告单位一般不一致,所以对报告分部采用的会计政策只能是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按“管理法”确定的分部,由于其企业管理报告单位基本一致,所以报告分部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可以是企业内部报告所采用的政策,也可选用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报告分部信息采取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分部报告目的的不同理解和选择。分部报告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绩,以及更好地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净流量,这实际上表现了分部信息的两个重要的质量特征,即可靠性和相关性。当企业报告分部信息选择对外报告所采用的合并报表或母公司会计政策时,分部信息的可靠性就高一些,对企业过去业绩的评价和理解也就更准确一些。当企业选择对内报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时,分部信息的相关性就高一些,也更能帮助分析人士把握企业的未来。就分部信息本身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其中一些信息可能不具有与其他财务信息同等程度的可靠性,对于用户而言,显然愿意牺牲一定程度的可靠性而换取更为相关的信息。所以,从决策有用现出发,企业报告分部信息的会计政策与对内报告所采用的政策相一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当前财务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提倡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而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核心是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而不能过分强调相关性而忽略了信息的可靠性。缺乏可靠性的信息,也同样不具有相关性。从这一点出发,企业分部报告信息选择与合并报表或母公司报表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已成为当前国际的主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重申分部报表在母公司报表或合并报表的基础上编制,当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合并报表一并提供时,分部报表只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编制。

分部报告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直接影响到分部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在确定的会计政策下,报表使用者需要详细分析分部收入、费用、盈利或亏损、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有关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是否正确。尤其对于一些需要分配的事项,要判断企业选用的分配标准是否合理。如果分部报表中的项目确认、计量不准确,对分部报告的深度分析就失去意义。

第四,分部报告的和利用。在分部、可报告分部确定合理,分部报表项目确认、计量恰当的基础上,就可以采用一定的分析,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也适合于分部报告的分析。从分部报告的目的出发,结合企业管理部门的设定目标、管理战略,分析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可报告分部业绩进行更好地分析,并加以利用。

(1)通过可报告分部确定公司内部与外部销售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该分部销售业务对外部客户的依赖程度。一个分部的销售可能全部为内销,表现为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源流转,可能部分内销部分外销,也可能全部为外销。在确定可报告分部时,没有将内销收入剔除,主要考虑到内销对整个企业来说也是重要的。如果一个分部的销售主要来自于外销,那么,该分部对外部客户的依赖程度就很高,随时存在着来自客户的风险。因此,对于外销业务较多的分部,要慎重地分析相应客户的情况,以确定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在美国要求分部报告应提供其依赖主要客户程度的信息,如果与某个外部客户交易的收入达到企业收入的邓叽以上,则企业应披露该事实。

(2)每一个可报告分部的非公司间销售和利润对整个公司销售和利润的贡献大小,以确定每一分部的相对重要性。企业最终的利润来自于外销,而非公司间销售。公司间销售在集团内表现为末实现的内部销售,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会予以消除。外销收入和利润越多的分部,对整个集团的收入和利润的贡献也就越大,这一分部也就越重要。通过这种对比,对管理层来说,可以到公司战略计划的调整,使资源由外销收入少、获利能力小的分部向外销收入高、获利能力强的分部转移,以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可以了解到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什么业务、什么经营部门、什么地区,使信息使用者在对这些业务、部门和地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做出有依据的评价,以决定资源是否投向他处。

(3)确认和比较不同报告分部的增长率水平、销售水平、利润水平以及整个公司增长率变动的原因。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法来计算各分部的增长率水平,销售水平和盈利水平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可以解释整个公司增长率变动的原因。因为整体是由分部构成的,分部的增长率就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增长率水平。通过这一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层判断哪些分部较快,哪些分部发展较慢,哪些行业属于朝阳行业,哪些行业属于夕阳行业,哪一分部的管理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哪一分部的管理水平低,发展速度慢。这可能会导致管理层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管理人员的变动。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促协会整个公司增长率变动主要是由哪些分部的增长率变动引起的,而这些分部的前景和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在这一分析过程最为关注的。

(4)计算每一可报告分部的经营收益率和资产经营报酬率,以确定每一分部的相对获利能力和整个公司获利水平的关系。应报告分部的经营成果构成了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的主要部分,计算每一应报告分部的经营收益率和资产经营报酬率,主要是判断每一报告分部经营成果对企业整体业绩水平变动的影响程度,借以判断可报告分部的重要性。报表使用者在阅读企业的母公司报表及合并报表时,面对公司的整体收益,必须通过分部收益的分解,才能得到较好的评价结果,离开分部信息,合并收益往往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借此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公司盈利水平的提高或降低主要是由哪些分部引起的。对那些盈利水平较高或亏损较大的分部,信息使用者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它们往往是促成企业将来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5)计算每一可报告分部的总资产变动趋势,借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层的有关资源配置决策以及每一报告分部和总公司对资本的要求。采用趋势分析法可计算出每一报告分部的总资产变动趋势,一般而言,总资产不断增加的分部,应是那些有发展前景、销售收入和获利能力较高的分部。而对于发展前景不被看好的分部,甚至经营亏损分部,即使当前不被关停并转,管理层也不会较多地追加投资,通常会减少对这些分部的投资。体现了管理层资源配置的有序性,以及经营战略的不断优化组合。对于发展速度较快的分部,往往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计算出每一可报告分部对资本的需求,通过全面预算,也就可以计算出整个公司发展对资本的需求。这一分析,有利于公司战略计划的安排,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则有利于了解公司管理层资源配置的情况,以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情况。

(6)比较每一个报告分部的资产相对分布百分比,以评价公司资产的变动特点。分部资产的分布百分比对整个公司而言,是指每一报告分部的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占有资产比重较大的分部,一般是管理层较为重视的分部,代表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趋势分析,可以从资产分布百分比的变化看出企业资产的流向。

上一篇: 班级工作要点 下一篇: 党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