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5:02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篇(1)

一、工作目标

以“人防”体系建设为重点,采取“家长志愿者”形式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努力做好学生上下学时间以及该路段的守护工作。“多一双眼睛,多一份力量”,加强群防建设,确保学校“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以“辛苦一天,安心一年”为指导思想,创新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工作,为孩子们上下学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达到保障校园安全有序的目标。

二、工作重点

为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结合因学生上下学而造成的校门口拥堵的实际情况,成立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协助维护交通秩序,疏导接送学生的车辆,负责安全巡逻等工作,切实改善校门口交通拥堵状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三、组织领导

1、成立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工作小组,负责家长志愿者工作的指导、支持和联系等内容。

2、成立以学校领导、爱心家长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的实施小组,负责研究家长志愿者护学岗的具体实施、改进和完善工作。

四、具体实施

1、环境营造

建立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工作室,支持家长志愿者工作的顺利开展。设计志愿者工作标徽、口号、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确保家长志愿者工作顺利开展。

2、人员招募

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家长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以自愿为原则,建立志愿者队伍。明确家长志愿者章程,完成家长志愿者的学年度注册。

3、建章立制

建立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工作方案》、《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招募计划》、《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保证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4、细抓落实

学校及德育处具体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发动和实施工作;学校后勤部门做好工作室的创立和值班器械的配备工作;志愿者负责人做好志愿者的工作编排和实施工作;家长志愿者要做好签到和按时到岗、离岗值班记录工作;领导小组要经常性地研究工作,并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辖区单位的支持和帮助。

5、表彰奖励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篇(2)

   志愿者是爱心活动,把为别人、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一种享受,每次的活动都从最初的青岛早报义卖活动,到志愿者长跑活动,到最终的无偿献血等等能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这是在其他社团内从没有过的。因此,我想强调的是,选择志愿者协会,这一次我做的很对,帮助他人,是很快乐的记得在早报义卖活动中,看到了大家在尽心尽力的为微尘基金和红十字会筹集善款的激情,感动于市民的付出等等,这些对自己成长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从那一次开始,我决定,一定要努力做好志愿者工作。

   做志愿者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从最初的策划到筹备,跟队长学习到很多很多有益于未来自己发展的东西。记得那几天,从筹备到举行这个活动,仅仅三四天的时间,但是队长的那些无怨无悔深受感动,考察了两次路线,每次都是徒步两个多小时,下午三点出发,直到天黑。付出是有收获的,我们所得到的就是成功的举行了这次活动,虽然有些地方存在瑕疵,但,这会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教训。作为校外一队的成员,我们每一名成员都很团结,共同为志愿者工作付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无怨无悔。像献血,我觉得那是最平常的志愿者活动,但是,是最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那鲜红的血液或许是救助他人生命的,值得我们去做。

   半学期以来,从众多的志愿者活动中,很多东西是从其他团队无法体会到的。从来都是以因为自己是志愿者协会的一员而自豪,因为我们无偿的付出会为社会增添一片美丽的颜色,我们的热情也势必会影响最广大的同学们热爱社会,热爱志愿者事业。

   青年志愿者活动个人总结2    在团总支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团委及各部门的关心下,通过本协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工作,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尊老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次“情系敬老,爱洒花甲”青年志愿者走进敬老院活动,让他们单调的生活多了一些色彩,并通过这次活动努力营造了一个敬老爱老良好社会氛围。

   二、活动的优点

   1、活动前期准备充分。调研部获取了有关敬老院的详细情况,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秘宣部认真进行策划和宣传工作,吸引了许多非本协会成员加入到这次活动中,体现了活动的根本目的。服务部认真进行活动中具体事项的准备工作。外联部积极联系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为活动的进行铺平道路。

   2、活动中组织紧密有序。各负责人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认真工作,处理各种情况。在服务过程中,成员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细心的服务老人,为xx人民展示了xx学子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1、表演文艺节目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结尾过于仓促,以后应提前对突发状况做好预备方案。

   2、活动时间较短,不能将各项预期安排完整地进行。希望下次活动能够与对方做好进一步沟通,延长活动时间。

   3、活动末尾,决策失误,使秩序混乱,阻碍了活动顺利完结,以后对于临时问题需要更多快速冷静的思考。

   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本协会成员社会服务的能力,为以后的志愿活动积累下经验,同时吸引了一大批同学加入我们的志愿活动,达到了这次活动的活动目的。

   青年志愿者活动个人总结3

   精彩纷呈的江南实验学校六一动漫安全巡游活动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次活动主题鲜明、创意独特、形式丰富,充分展示了江南学子的良好精神面貌。活动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江南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江南家长的倾力支持。特别是参与安全保障的家长志愿者们,为确保孩子们能开心巡游、安全巡游,在来回两个小时的路程中,在星光大道的每个出入口,尽心尽力,维护秩序,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辛劳,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一、组织方式

   本次志愿者行动方案由学校领导和家委会共同制定,得到了各年级家委会的大力支持。全校53个班级都派出了至少一名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本次六一巡游的安全保障工作中来。本次志愿者行动的具体组织方式为:

   1、制定方案,任务到点。前期,家委会根据活动的具体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及方案,并予以逐项分解、落实。

   2、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明确沿途路线,在途径所有路口设置若干个安全保障点。每个保障点由各年级分会长全面负责,具体实施路口车辆秩序维护,确保孩子们的巡游路线通畅、安全。

   3、现场协调,执行到位。经过前期的周密布置,各点负责人的精心准备,巡游现场总体秩序井然,志愿者的安全保障工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二、所获成效

   本次巡游活动的志愿者工作,是继校门口 交通维护志愿者、艺术节现场志愿者之后,所遇到的学校又一次大型活动,其影响面之广,工作难度之大,都大大超过以往。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在学校家委会的周密部署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巡游全过程的安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总结本次志愿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今后的活动组织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主要有:

   (一)组织有效,部署到位

   活动前一周,学校家委会就召集全体成员对活动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考虑到这次巡游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校外,安全保障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全力以赴,确保万无一失。根据每个年级的各条途经路线,在逐一了解途经每个路口的交通状况基础上,设定六个执勤岗位,由小学部六个年级的家委会分头负责。每个岗位根据交通复杂程度、车流量及学生通过数量分别安排相应数量的家长志愿者,同时在活动主场地——星光大道的各个出入口安排1-2名志愿者,做到有学生的地方,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二)响应及时,人员齐整

   方案确定后,各年级积极响应,立即着手志愿者队伍的召集和组织工作。在各年级组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家长们的大力配合下,志愿者报名踊跃,很多岗位的志愿者人数超过了预期方案。各年级志愿者负责人在学校统一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各个执勤点的具体实施方案,从人员分工到如何站位,从执勤方式到服务时间,都一一作了细化,做到部署到点、责任到人。

   (三)指挥得当,秩序井然

   巡游活动在6月1日上午八点正式启动。早上7点40,各年级志愿者以及学校家委会的机动志愿者们陆续到位,统一着装后,各自按既定方案布点、上岗。巡游的队伍过来了,各个岗位的志愿者严阵以待,指挥途经车辆有序让行,引导孩子快速有序地穿过马路。他们以合理的安排、微笑的面孔、礼貌的言语赢得了路人的理解和配合,确保巡游队伍安全、顺利到达主会场。

   (四)形象提升,经验积淀

   通过本次活动,江南学子大气、活泼、活力四射的形象已经显露无疑,而身穿绿色志愿者服装,工作认真细致、态度真挚诚恳的家长志愿者们也为江南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添上了浓重的一笔。通过本次活动,也为学校的志愿者组织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于今后在校外开展的各项活动,志愿者工作将会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更加有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当然,在本次志愿者的安全保障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疏漏,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空间和余地,这也为更好地组织今后的志愿者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志愿者临时上岗,缺乏经验。

   参加本次巡游安全保障的家长志愿者均是临时报名组成,首次参加大型巡游的安全维护工作,志愿者本身缺乏经验,特别是对路口的很多突发情况,缺乏足够的处理经验,如小区门口的进出车辆管理、如电动车、自行车的秩序维护……虽然在交警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孩子们顺利通过了一个个交通繁忙的路口,但还是存在一些值得总结和吸取的方面。

   (二)准备不够充分,对实际情况预料不足,部分岗位人员安排欠合理。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篇(3)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2-0084-04

志愿动机探讨的是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之前的一种期望。在志愿服务之后,志愿者的期望是否实现了呢?志愿者是否真的从志愿服务中受益了呢?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工作,其心理是否得到了成长呢?本研究将通过对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深度访谈,来对上述问题做出探索性的回答。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西南科技大学15名大学生志愿者,男生8名,女生7名,年龄分布在19~22岁,平均年龄为21.24±1.22岁。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他们就利用寒暑假、周末、课余时间到灾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15名大学生志愿者中,从事志愿服务2年以上的有10人,1年以上的有5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访谈者为与受访者同校的大四学生,以非官方的做毕业论文的方式对志愿者进行访谈。采用这种朋辈访谈的目的是为了让受访者能够不受拘束、畅所欲言,以便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访谈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始:“从事志愿服务工作这么长时间,请问你有哪些收获?”,然后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进行追问,问题都围绕受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感受、收获、成长展开。

采用分析软件NVivo7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类属分析,编码分为三个阶段:即一级编码( 开放式编码) 、二级编码( 轴心编码) 和三级编码( 核心编码) 。

二、访谈结果

(一)个体心理的成长

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志愿者首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多数访谈者首先谈到的都是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个体心理成长的帮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个性心理趋向成熟

(1)更加坚强自信

在志愿者活动中,感觉自己成长和进步了许多。从以前的自卑到现在的自信和勇敢,心理承受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我以前一直不自信,甚至非常自卑。志愿服务工作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发现了自身的价值,我现在自信多了。

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快乐,我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了。

志愿服务工作让我更加坚强,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更加乐观,内心更加强大。

看到灾区满目疮痍,我知道唯有坚强能让我们尽快站立起来。现在的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再选择哭泣和逃避,我学会了坚强面对一切。

(2)更加乐观积极

志愿者活动让我变得乐观起来。我现在更加珍爱生命,更加有爱心,懂得了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在灾区亲身感受到灾区人民在面对巨大灾难时的乐观心态,我自己也不再那么悲观了。

在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我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现在的我不再那么消极,我的内心变得阳光了。

(3)更加努力上进

通过参加活动,自己变得比以前更懂事,了解到需要帮助的人很多,自己属于比较幸福的那一类人。不再懒惰,变得更加勤快。

我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正因为想做一些事情,想干好它,我变得更加努力,不再懈怠。

志愿服务有时候需要早出晚归,刚开始觉得非常痛苦,但慢慢地就习惯了。现在即使早上第一讲没课,我也能按时起床读外语。

在板房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学习环境是如此之好。我不能再浪费自己的青春,不能再浪费优越的学习资源了。我现在没课就泡图书馆。

(4)更有责任心

要做好志愿者工作,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好几次为了准备第二天的活动,我们东奔西跑、挑灯夜战。要是没有责任心是不可想象的。

我以前做事情总需要父母、老师的督促,总觉得是为他们做事。现在我能自己主动去做事情。我想这就是责任心吧!

(5)更加脚踏实地

在带领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明白了不能再好高骛远,而是要踏踏实实把小事做好。

从小到大我都毛毛躁躁的,不够踏实细心。志愿服务工作的很多事情要求我们必须耐心细致才能完成。逐渐的,我变得踏实细心了,内心也不那么浮躁了。

2.看待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志愿者让我学会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自身变得更加成熟。能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这些想法付诸行动,在实践中进行自我的检验。

在基层做志愿者,通过处理现实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再像以前一样偏激。

志愿者活动让我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看待问题更加全面了。

以前的我有点以自我为中心,但志愿活动让我学会了从整体大局出发,而不是任性撒娇。

志愿者活动头绪非常繁多。一开始面对繁杂的工作,我无所适从,根本不知怎么办。慢慢的,我学会了冷静面对问题,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找到了今后发展方向

对于毕业后的出路,我一直都非常迷茫和困惑。参加志愿活动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也找到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以前我一直觉得大学的理论学习没什么用,学习上也懒懒散散。但是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我发现理论知识对于实践非常重要。我决定今后继续深造,不再浑浑噩噩过日子了。

在志愿者活动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明确了自己大学的学习和实践安排。

猛然回头看看自己参与的志愿活动,我发现运用专业知识的地方特别多。回到学校后,我开始动手做一些实践项目,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出路。

志愿活动期间,我当过老师、走访过受灾群众、在政府机关打过杂。这些活动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于未来要走的路,我逐渐清晰起来。

(二)群体心理的成长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志愿者必定要与其他志愿者、被服务对象等人员交往、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的群体心理也获得了成长。

1.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如何在大家意见有分歧的情况下协调团队的关系。

我现在能认真耐心地听他人谈话,并融入团体的讨论,快速地和他人凝聚在一起。

作为志愿者,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志愿活动方案。我现在学会了对人不对事,学会了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开始,大家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得很厉害,不仅弄得大家很不愉快,而且也提不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随着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大家学会了有效的沟通,甚至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达成默契。

我以前是一个挺害羞的人,当众说话就紧张。参加志愿者活动后,由于经常要与人交流沟通,我现在在众人面前说话不紧张了,人际交往方面也可以说游刃有余了。

2.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80后的我们都有点以自我为中心。志愿服务工作要求我们相互合作,我现在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学会了接受团体。

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甚至有些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有几次志愿服务工作就因为我而出了差错。我现在认识到了团体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在团队之中必须放弃个体、接受团体,学会合作。

志愿服务工作一开始困难重重,我自己心里也直打鼓,觉得根本没法继续工作。后来,大家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我们的志愿活动才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这真的是大家同心,其利断金。

作为志愿服务组织中的一员,必须以集体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利益。一些失败的事例让我真正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能力强,总觉得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做好事情。但是志愿者的工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大家一起做事的快乐,也深切地理解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含义。

合作这个词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但对它并没有太多切身的体会。志愿服务中有几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也是一种合作。

(三)民族心理的成长

志愿者离开校园参与志愿活动,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的民族心理同样得到了成长。

1.感受到了爱并将爱传递

志愿者活动让我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感受到公益事业的伟大,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拼搏向上的精神。

博爱、责任、团结是我从志愿者活动中收获到的。做汶川特大地震的志愿者需要爱心,志愿活动中需要责任心,需要大家团结合作。

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让我跳出了只爱自己的狭隘境地,开始懂得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志愿者活动中 ,我们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其中包括受灾群众。我坚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好人定有好报。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对别人好一点,别人就会对你好一点。加倍感谢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忘记那些伤害过你的人。

志愿活动让我体会到了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别人,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点爱,他们就能快乐很多。

2.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灾区,我亲身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温暖与爱心。我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志愿服务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面对灾难时,只有国家强大了,民族振兴了,我们才能渡过难关。

志愿服务期间,亲眼看到灾区从满目疮痍到逐渐恢复生机,我的内心总是难以平静。我现在对祖国、民族有了更深厚的理解和感受,我只能用最简单的话语来表达我的心情,那就是“我爱我的祖国,我为我们伟大的民族而骄傲”。

以前我有点崇洋,总觉得外国比中国好。志愿活动中,我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的人民,感受到了国家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和关爱。现在面对社会上还存在诸如不公平、腐败等问题,我能冷静客观地面对了。我知道社会的进步需要时间,外国并不完全比我们国家好。

三、讨论和启示

志愿活动能否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下去,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是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如何吸引大学生参与能够双赢的志愿活动呢?如何能够让大学生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而不是中途退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本研究以及以往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在志愿者招募中,开展朋辈教育,通过志愿者现身说法吸引准志愿者参与

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之前,一般都会考虑志愿活动能否带给自己成长。招募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时,必须让大学生看到志愿活动将带给他们的成长和收获。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1](P12-15)。在志愿者招募的过程中,除了介绍志愿活动的基本情况、组织的管理规程等常规信息外,还可以请老志愿者介绍志愿活动带给他们的成长和收获、志愿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应对的方法。这样的介绍不仅可以让准志愿者对将要从事的志愿活动有思想准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志愿者的现身说法让准志愿者了解志愿者将会带给个体的益处。事实上,不少大学生就是因为看着身边同伴在志愿活动中成长和成熟而参与志愿活动的。

(二)志愿服务过程中,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用志愿活动中的收获来强化志愿服务行为

志愿者活动能带给大学生心理成长,但大学生志愿者并不一定能体会到这种成长。因此,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开展经验交流会就显得尤为重要。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行为要得以巩固,需在行为发生之后进行强化。强化的方式可以是奖品、金钱、荣誉一类的外部奖励,也可以是行为本身带给个体的成就感、愉悦感等,且后一种强化方式效果更佳。[2](P108)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以定期召集志愿者开展经验交流会。经验交流会除了总结志愿活动本身的得失外,更重要的是让志愿者畅谈自己在志愿活动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让志愿者畅谈心得体会,一方面可以让志愿者宣泄志愿活动中的烦恼、挫折等不良情绪,还可以让志愿者清晰地意识到志愿活动带给自身的成长和收获,从而起到进一步强化志愿行为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验交流会最好是以小团体(10~15人)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也能保证团体内的沟通和交流顺畅。此外,经验交流会必须有一个领导者,领导者的任务是对团体的舆论进行引导,即引导成员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引导成员发现志愿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而不是让经验交流会变成单纯的抱怨会、诉苦会。

(三)志愿服务结束后进行回访,并及时将回访信息反馈给志愿者,让志愿者看到志愿服务的成效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任何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是否达到预定目标。[3](P45)志愿活动结束之后,志愿者的组织机构要派人对志愿服务对象进行回访。通过回访,了解志愿服务的成效、服务对象新的需求等信息,并及时将了解的信息反馈给志愿者。这样的信息反馈可以让志愿者看到志愿服务的成效,获得成就感。即使志愿活动成效不明显,也可以促使志愿者思考下次的志愿服务如何做得更好。

(四)志愿者职位的安排上,定期变换任务,让大学生得到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往往都希望自己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一般来说,志愿者组织中,每个志愿者承担的任务都不尽相同,有的志愿者可能承担后勤工作,有的志愿者可能承担一线服务工作,有的志愿者可能承担组织策划工作。虽说志愿者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在不同的任务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但因承担的任务不同,其得到锻炼的能力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要让大学生得到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有必要在职位的安排上定期变换每个志愿者的任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变换志愿者的任务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整个志愿组织的正常运转。另外,志愿者在接受了新的任务之后,必须要有熟悉该任务的其他志愿者传帮带。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志愿活动的正常开展,也有利于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参考文献][1]张朱博,柏贞尧,腾飞.从团队建设看北京奥运志愿者的有效管理[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6(1).

[2]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诺伯特?维纳.维纳著作选[M].钟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

——the Deep Interview Analysis of 15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

SHEN Pan-yan, ZHENG Nan-ke, WANG B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Applied Psychology, Law School, Southwest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篇(4)

1.招募志愿者。

我园以幼儿园家委会为龙头,每学期开学由家委会确定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项目和内容,通过幼儿园网站和家长会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及参与的要求,家长向班级老师提出申请。幼儿园负责人和家委会主任根据申请家长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确立家长志愿者人选。

2.建立志愿者资源库。

对确定的家长志愿者,幼儿园通过召开会议部署一学期志愿者活动的具体安排,让家长明确志愿者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幼儿园按班级向家长发放《秦淮幼儿园家长志愿者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包含家长的专业特长,每周参与时间和联系方式等十个方面。园部将收到的表格信息进行汇总归类,建立幼儿园家长志愿者信息资源库。

3.实行分组管理。

为了有效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我园加强了对家长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园部根据资源库的信息,将志愿者成员分为助教、护导、专项活动三个小组,每组设负责人一名。志愿者每次活动上岗前,由园部安排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负责人在活动前进行计划安排并及时地与家长志愿者沟通。每次活动结束进行例会小结,负责人给予指导,提出下次活动的要求。每次活动按是否有以往参与此项活动的经验将志愿者分为新老成员,活动中新老成员相互结对,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服务质量。这样一次次活动经验的不断传承,使得志愿者在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中作用发挥越来越大。

4.设立奖励机制。

家长志愿者每参加一次活动都要填写家长志愿者活动记录表的相关内容,志愿者记录表由孩子所在班级教师核定后交园部盖章。每学期末召开一次全园大会对成绩优秀的志愿者家庭给予表彰奖励。

二、开发全方位的家长志愿者活动形式

1.参与幼儿园管理。

为了有效发挥家长志愿者在家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我园设立家长志愿者工作站,让家长志愿者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中。如让家长志愿者轮流参加幼儿园每月一次的伙委会会议,让其了解幼儿食谱制订的要求,知晓幼儿伙食费的使用情况,并能在幼儿膳食烹饪的多样性上提出合理的建议;每学期每班邀请两名家长志愿者参加幼儿园家委会的工作,由于家长志愿者经常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他们能够直接深入到教师和幼儿中,对教师的工作、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在教育上有助于和幼儿园达成共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我园还让家长志愿者参与幼儿园活动室的管理与维护,这样既弥补了幼儿园女同志不擅长设备修缮的缺陷,又能及时保障各类设施设备的使用。为了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我园家委会发起了建立家长志愿者安全护导队的倡议,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响应。护导队成员共有三十多名,分为五个小组,每天在幼儿早晨来园和下午离园时都有两名志愿者护导队员认真做好安全值勤工作。每当幼儿外出参观,志愿者护导队成员也能陪同护导,既降低了安全隐患又保证了幼儿外出活动的质量。

2.优化助教活动。

每学期开学,幼儿园将家长助教活动的内容和安排的具体时间告知家长,鼓励相关志愿者家长参加。如牙科医生家长志愿者为幼儿上注意口腔卫生的课,警察家长志愿者为幼儿讲自我安全保护的方法,厨师家长志愿者给幼儿演示包子等点心的制作过程及讲述食品的营养等。授课活动选择的方式由志愿者家长和授课班级老师共同商定。授课活动开展前让志愿者家长跟班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和幼儿有效互动的技巧。授课班级教师主动和家长志愿者沟通,帮助志愿者家长熟悉活动场所,了解活动程序。教师在和志愿者家长共同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引导他们在拟定活动目标和设计互动形式时注意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以便使活动更能适合本班幼儿,发挥志愿者家长助教的优势。在授课活动准备阶段,授课班级的老师要向班上幼儿隆重介绍即将进行的授课活动,让幼儿对“家长老师”充满期待。活动中根据具体授课内容,可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式,也可采用志愿者助教操作,班级老师讲解的方式进行。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篇(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和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在这次长达184天、全球瞩目的盛会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见证和分享了各国的多元文化、独特智慧、文明传统及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参观人数和场馆规模都创了历次世博之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场馆建设者、世博局各级工作人员以及各参展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然而另有一个在背后默默奉献的群体不可忽视,那就是经过层层选拔、承担在世博期间服务工作的200多万名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无私奉献的真谛,并荣膺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使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广泛的发扬和普及。

世博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涉及不同国家、地区、肤色、人种、信仰,相应地在世博会筹办、举行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和摩擦。一届世博会要取得成功,也必然少不了各类群体的共同参与和多元文化的交汇绽放。

自2009年5月以来,上海世博会受到上海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报名人数扶摇直上,其中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在华留学生,他们不但享有针对固定目标人群的语言优势,而且理解世博会的内涵,拥有为世博服务和奉献的精神。在本届的世博会上,中国青年大学生和这些国际学生共同合作,汇聚成一股生机勃勃的动力之泉,开创了志愿者国际合作的新局面。

在上海世博会筹办、举行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作为世博园区志愿者和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通力合作,担任场馆解说咨询等各类工作,与中国志愿者同学一道为成就一届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大规模长时间的大型国际活动中的的志愿者工作经验相对还不够丰富和成熟。尤其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如何使中国大学生志愿者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志愿者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如何针对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不同特点实现有效管理,如何避免文化冲突和交流障碍的发生,使志愿服务工作得以在国际合作的氛围下顺利开展等,都是有待于我们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目前都缺乏相对完善的系统梳理和研究。

为此,我们于上海世博会顺利落幕后的2011年5月,设计完成了《“世博后青年志愿者国际合作经验探析”调查问卷》,并分为中国学生版和外国学生版,分别面向曾经参加过世博志愿者工作的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发放。截至2011年7月,共回收有效问卷252份,其中中国学生226份,外国留学生26份,留学生以韩国、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为主。调研对象中,本科生为174人,占总人数的69%,研究生78人,占总人数的31%。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部分外国留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以期深入完备地了解他们的想法。

一、对世博志愿者国际合作模式的回顾与分析

在通过实际工作总体把握了2010上海世博会中外志愿者合作过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调研对参加世博志愿者工作的中外学生的服务动机、具体原因、服务感受、合作体会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力求为将来进一步开展志愿者国际合作提供借鉴。

在招募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过程中,不少中国大学生踊跃报名,而一些在华留学生也热情高涨。追根溯源,他们当初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动机和原因不尽相同。我们通过问卷调研和个别访谈发现。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增长见识是志愿者参加世博会活动的最主要动机,分别占到中国学生总人数的97.3%、留学生总人数的92.3%。拓展人际关系是次重要因素,分别有30.4%的中国志愿者和38.5%的留学生志愿者是出于这一目的。而为了免费看世博、想要获得世博纪念品、为了获得学校和学院的奖励等功利性目的鲜有人选择。由此可见,自身能够获得能力上的锻炼,并借此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志愿者们最为看重的,他们的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功利性、从众性较不明显。在这一点上,中外志愿者没有显著的差异。

而当我们更进一步详尽了解中外大学生参加世博志愿者工作的主观原因时,我们发现培育社会责任感、增加社会见识、使自己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中外留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三个主要的原因,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学生更加看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其排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外国留学生更加注重社会见识的增长和自身成就感的满足,他们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则排在第三重要的位置。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务期间,中国志愿者和外国志愿者们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顺利而光荣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获得了游客和世博会主办方的广泛好评。那么志愿者在服务完成后的内心体验如何呢?我们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有21.2%的中国志愿者和46.2%的外国志愿者表示在志愿服务期间总是非常快乐,另有76.1%的中国志愿者和53.8%的外国志愿者表示大多数时间很快乐。可见,总体而言,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服务给总计97.3%的中国大学生和100%的外国留学生都留下了快乐美好的印象,而且留学生更容易体验和享受极致的快乐感受。

对于世博志愿者服务的经历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中国志愿者和外国志愿者的评价均以积极影响为主,分别占到总人数的82.3%和79.2%,没有人认为产生了负面和消极影响,在这一方面,中外志愿者的体验也很相似。

在世博志愿者服务期间,中外大学生在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履行各自的职责之外,还常常需要在同一岗位上精诚合作,共同来面对和处理各类问题甚至突况。面对着语言交流、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障碍,中外志愿者在此类平时较少遇到的国际合作过程中的感受又如何呢?

从中国志愿者的评价来看,外国志愿者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58.0%的中国志愿者认为外国志愿者与本国志愿者不同,而只有30.8%的外国志愿者认为中国大学生与他们不同。有30.8%的外国志愿者认为,中国志愿者比他们本国的志愿者更加负责,更具有服务和奉献精神,而只有6.3%的中国志愿者认为,外国志愿者更富有责任心。

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有85.1%的中国志愿者认为外国志愿者与自己相处非常融洽,没有遇到问题。从外国志愿者的视角来看,对于中国志愿者的评价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结果,有23.1%的外国志愿者曾经与中国志愿者发生分歧,其中较多的是由于和文化差异,占15.4%,其次是由于服务理念的不同而引发了矛盾,占7.7%。而论及宗教问题和文化差异,中国志愿者几乎没有在志愿者国际合作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只有1.1%的中国志愿者认为自己在合作中遇到过此类问题。

一旦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发现或遇到了问题,中外志愿者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95.0%的中国志愿者会尝试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对方的立场上和情况中来重新考虑问题,通过双方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来求得相互理解,他们不会想到寻求第三方的帮助,更有少数学生表示会坚持己见,互不相让。而外国大学生中除了有61.5%的志愿者会采用这种方式外,另有38.5%的志愿者会寻求第三方的支持,通过他人来和中国学生沟通和协调,在这点上中外志愿者处理问题的方式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

二、对志愿者国际合作模式的展望和建议

我们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程的筹办和组织工作中可以看到,任何一项国际性的大型会议或活动,都必然将面对多元文化的参与和融合,才能体现出其国际性、跨文化的特点,才能使国际性的会议或活动取得真正的成功、获得各国参与者的认可。因此不同国籍的志愿者的共同参与、中外青年志愿者的通力合作将是今后类似大型国际活动志愿者工作的发展趋势。面对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必要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国际合作模式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便为今后同类或类似活动中的志愿者国际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1.推动志愿者国际合作模式常规化、日常化发展,拓宽合作途径

我们通过调研、访谈发现,在担任世博志愿者的这些学衡中,只有9.7%的中国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日常的志愿者活动,而外国留学生的这一比例高达46.2%没有参加过任何其他志愿者活动,经常在中国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留学生只有15.4%。由于平时缺乏志愿者活动的锻炼,也缺乏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和中国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部分外国留学生在世博会之类大型国际活动中首次与中国大学生合作,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教育国际合作日益推进的今天,在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中国大城市中,中外学生均普遍希望能在志愿者工作中增加合作的机会、更多地学习和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不少留学生也充满爱心,希望能将所学用于社会服务工作。因此,建议相关的负责部门和机构能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更多地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开辟国际合作的途径、搭建跨文化合作的舞台,以便让中外学生通过多次的实践、逐步积累国际交流的经验。高校负责志愿者组织工作的部门,也须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将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合作问题作为培训中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尤其注重培养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在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外语沟通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丰富和充实关于各国文化、习俗的知识,从而使志愿者国际合作得以顺利愉快地开展。

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志愿者以参加所在学校中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主,占82.5%,而留学生志愿者则以参加政府和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志愿服务为主,占62.5%。留学生志愿者日常志愿服务的内容更为宽泛,在艾滋病、吸毒等特定人员的引导服务、环境保护与美化服务等领域,外国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大大高于中国志愿者。组织方性质以及服务内容的差异,使中外志愿者的的日常服务较难能出现交集。在这一情况下,更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精诚合作、打破壁垒、互通有无,尽量搭建更多的中外合作的平台,使中外志愿者各展所长、相互学习、学以致用。

2.完善志愿者工作机制,使其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

“志愿者”本身就是一个外来词,是随着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而引入的身份概念。“志愿者最早起源于西方19世纪,义务扶贫救困,是志愿者最早的雏形。而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概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到中国的,并以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为标志性事件。”近年来,中国的志愿者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壮大,但与国外相比,仍然处于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

外国留学生从其祖国来到中国,有些在成长过程中早已见证或体验了本国的志愿者服务机制,因此对中国的志愿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问题,在作为文化旁观者的留学生眼中,显现得更为鲜明。例如,有40%的外国志愿者感到在中国,人们对志愿者服务不够了解,其比例大大高于中国志愿者。另有28%的外国志愿者认为,志愿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也大大高于中国志愿者16.8%的比例。同时,还有部分外国志愿者和中国志愿者一样感到,志愿者组织尚缺乏有效的管理。

志愿者工作的相关组织部门,在大型国际活动的志愿者工作结束之后,应及时了解反馈、总结经验,注意到外国留学生具体的需求和要求,通过留学生志愿者了解到志愿者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历史更为悠久的国家的具体做法和运行机制,去粗取精地加以借鉴和学习,以不断改进我国的志愿者工作机制,使其在凸显中国特色的同时,在水平上、规模上、宣传力度、保障机制上,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的中国和外国志愿者,都十分看好中国志愿者工作的未来发展,认为这一领域的工作,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外志愿者跨文化合作的机会,也将日益增多。在这一片普遍乐观的期待中,中国的志愿者工作更应在交流和学习中勇敢前行,通过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来实现中国志愿者工作真正成熟稳健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其中志愿者国际合作的成功实施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借鉴经验,也为“世博后”志愿者国际合作的推行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提醒,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为进一步开展好中国青年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高校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而努力前行。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篇(6)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046-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世界级大型赛会的举办权不断增多,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从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到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大型赛会的成功举办,无不彰显着我国举办大型赛会的卓越能力和经济实力,令世界为之赞叹。在赛事的筹备、举办中,赛会志愿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各大赛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劣,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赛会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向赛会选送优秀的志愿者,对赛会的顺利召开与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校宣传、召募、选拔、培训、考核、上岗的各个环节中,都要遵循严肃对待、严格挑选、严明纪律、从严训练的原则,培养出素质优良、服务高效的志愿者队伍。

一、当代高校赛事志愿者队伍建设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者不断扩大与专业志愿者组织稀缺的矛盾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志愿者这一社会公益性极强的身份走进了各大高校校园。当代大学生有着青年人朝气蓬勃的气质与创造性的思维,他们渴望并愿意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奉献,但是专业性很强的志愿者培训组织却四处难觅。即便在高校中志愿者社团层出不穷,但是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仍然是此类社团的软肋,也是志愿者队伍建设壮大的瓶颈。

(二)高校学生年级的逐渐增长与自身日渐消退的激情之间的矛盾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不难发现,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中,参与程度最高的往往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考虑到自身未来发展与职业规划,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志愿服务与参加活动的热情逐渐被消磨殆尽。但高年级学生中不乏参加过志愿服务的优秀人才,这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流失。在积累了丰富的志愿服务实践经验后,这些人才往往很难在校内找到一个属于志愿者的交流平台,无法与后来人分享自己的经验。所以,建立一个具有官方性质的志愿者交流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交流得更加广泛,可以以省为单位,省内几家高校可以联合开设这样的一个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为志愿者大家庭的新成员铺路。

二、大型赛会志愿者队伍建设

高校志愿者不同于社会志愿者,由于高校志愿者队伍的主要群体均为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在待人接物、社交礼仪、团队协作等方面均需培训提高。所以在建设高校志愿者队伍时,务必根据赛会要求,针对志愿者队伍实际,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志愿者健康成长的新路子,保证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健康成长,以利于志愿者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效能。

(一)组建青年教师志愿者领导小组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在筹备建设志愿者队伍时,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由青年骨干教师构成的志愿者领导小组。该组织的配置人数应为学校选派学生志愿者人数的1/15~1/20,并且在组内推举出一位有志愿服务经验的教师作为小组组长。同时建立层层管理机制,从而做到专人专项、专人负责的高效率网络辐射式管理模式。在筹备成立领导小组的过程中,应多选派各大高校各个院系的政治辅导员,增强队伍的朝气与亲和力,提高服务效率。小组工作职责包括:在各高校宣传大型赛会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赛会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志愿服务时的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收集上报的志愿者报名表,针对各小组具体工作职责,结合学生的报名志愿与意向,初步确定志愿者初试时间;对志愿者进行测试,以志愿服务、无私奉献为基本指导方针,对志愿者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拔测试。筛选出具有吃苦耐劳、肯于奉献、善于合作的人才,并针对志愿者的个体特点与优势做进一步测试;以增强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目标,对最终确定的志愿者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和实战演习,消除志愿者之间的陌生感,融为一体,增强志愿者队伍的整体合力。

(二)志愿者的动员与招募

在对志愿者进行动员工作时,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报纸、网站、展板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全校性的宣传与广泛的动员。在动员时要重点宣传举办赛会的背景、意义,增强学生踊跃报名的热情,并充分调动每一位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为日后高效率的志愿工作做铺垫。在学校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发放志愿者工作报名表。在报名表上不仅要体现报名人员的个人经历、爱好、特长等基本信息等,更要推陈出新,增加诸如志愿感言等主观板块,增强报名表的立体感,尽可能从表格中获取反应填表人更多的个性特点的相关信息。此外,可以联合各学院的政治辅导员,获取重点推荐名单。对于政治素质高、综合素质全面、大局意识强、服务水平高、服务经验丰富的学生,在日后的培训阶段可以重点培养,可逐渐承担相应的具体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领导小组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三)志愿者的筛选与培训、考核

在确定志愿者报名人数后,学校志愿者领导小组可以进行志愿者的初步测试。测试应结合各高校配置状况与报名人数,以筛选出具有更高服务精神、更优个人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目的。此环节可以在各学院中统一进行。在确定志愿者名单后,要积极引导志愿者走向实践的道路。高校志愿者领导小组要主动创造实践条件,利用各种机会,把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由单一的传统的讲座式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方式,注重应用性与可操作性,如模拟操作式、实战演练式和实习训练式等。从而把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并不断反思总结,积累实践经验,推动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与提升。在此环节中可以邀请心理学专业相关老师,与志愿者一同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团队训练),增强团队凝聚力,消除志愿者之间的陌生感,尽快融合整支队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志愿者领导小组要对志愿者近期的培训内容进行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验收考核,旨在强化队员特殊技能的掌握熟练度。考核后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反思、总结,对培训内容、方式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领导小组要把握志愿者在培训期间的训练效果与心理变化,对稍有懈怠的队员要进行个别谈话,必要时可以重新选择一名志愿者,确保每一位队员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领导小组可以联合其他高校,举办志愿者交流会,探讨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交流总结经验,共同引导青年志愿者进步与提高,确保志愿者队伍建设高效性。

三、大型赛会后的资源转化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服务经验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如何在完成赛会志愿服务后,把精神资源转化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如何在校园中树立以优秀志愿者为榜样,引领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学习这种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赛会志愿者服务后高校应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采用“分派式”方式,将优秀人才安排在各种志愿服务之中

经过正规的、大规模的志愿服务的历练后,志愿者会对志愿服务的意义有着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在志愿服务后,学校可以将有经验、有能力的志愿者,安排在学校组织的支教志愿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志愿服务中,辅助带队老师,引导缺少志愿服务经验的同学高效服务、认真工作。在学校的志愿者培训组织建设中,也可以选取在志愿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队员担任教师助理的角色,也可以请他们现身说法,形成优秀资源的有效生成和高效利用,发挥承上启下的持续发展的链接作用。

(二)采用表彰等方式,把先进人物事迹融入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中去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篇(7)

分论坛上,NPO组织代表、圣爱基金会负责人发表倡议,号召全体志愿服务组织继续关爱四川,情牵四川,践行志愿精神,为四川灾后重建作出积极贡献。

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基本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团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各级团组织把抗震救灾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经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授权,负责组织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在省、市、县三级迅速建立了志愿服务指挥中心,及时志愿者招募公告,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体系,按照灾区需求,及时派遣志愿者队伍参与抗震救灾。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动员优势,有力有序有效组织志愿者深入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在抢险救援、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抚慰、物资转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那段与生命争分夺秒的日子,志愿者们乘火车、赶飞机、白驾车、搭顺路车,从四面八方赶来;

在团省委机关、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地的志愿者招募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排起长龙;

在通往灾区的高速路上,绿色的军车,白色的120救护车,贴有心手标志、挂有爱心横幅的各式志愿者车辆川流不息,一场全国人民齐心参与的抗震救灾的大决战场面令人振奋…

据不完全统计,共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达到178万余人次。派出的志愿者队伍中包括9.34万余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其中有4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将灾区群众帮扶和心理调适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了群众思想工作。在那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爱心换取希望,用生命换取生命的大救援中,志愿者成为抗震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涌现出众多先进团队和个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绵竹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陈岩、蒙祖海、尹春龙。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青年的广泛认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当抗震救灾志愿从抢险救援阶段转入恢复重建阶段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也迅速调整状态,从应急转入常态。我们及时从志愿者队伍、组织、资金、阵地等方面入手,夯实志愿服务基础,强化服务保障,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接力机制,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志愿服务。

一是积极构建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体系。联合省应急办等14家职能部门制发了《关于加强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并纳入省政府应急处理运行体系。在紧急状态下为政府处置公共应急事件提供后备和补充力量。10月上旬,我们迅速组建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并赴茂县等重灾县执行应急志愿服务任务。市、县两级应急志愿服务队的组建工作相继启动。

二是努力构建志愿服务综合保障体系。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加大与民间社团、公益组织交流力度,透过基金支持、社会捐助、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志愿服务提供经费保障。成立了“卓卓志愿者公益基金”,首批争取社会资金150万元。

三是派遣骨干志愿者队伍继续深入灾区一线支援抗震救灾。紧急抽调非灾地区西部计划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基层工作队驰援重灾县(市、区)团委:紧急增招并向全省灾区增派了1000名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志愿者,有效充实了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力量。

四是着力建设巩固志愿服务阵地。我们已在全省重灾县(市、区)建设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站300余个,未来三年将在全省建成1000个“志愿者服务站”,有效拓展志愿服务站工作领域和项目。

五是有效推动志愿服务立法进程。在省人大的重视和支持下,将《四川省志愿服务条例》纳入2009年立法调研计划,争取依法合理界定志愿服务内容、范围,明确志愿者及组织内涵、权利、义务和相应法律责任。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几点启示

在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六个月里,我们面临了少有的遭遇和处境,经历了少有的困难和考验,承担了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受到了少有的关注和关切,赢得了少有的掌声和赞许,收获了少有的坚强和振奋。总结回顾起来,有几点启示值得我们思考和珍视。

(一)党政重视支持是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巨大动力。在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中,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看望慰问志愿者,总理亲自向团省委下达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群众工作和心理调适工作的重要任务。省委书记刘奇葆对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提出了明确指示。省长蒋巨峰就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作具体要求。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授权团省委统筹志愿服务工作,中央和省委单独下达志愿者表彰名额,充分反映了党政对团组织和志愿者的信任和关心。

(二)应急快速动员是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方式。从第一时间应急快速反应到形成合力,从志愿者有力有效组织到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队有序派遣并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力量,从志愿者队伍在关键时刻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到广大志愿者以超常的坚定坚强坚韧,与灾区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尽己所能,无私奉献。志愿者充分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示了高尚的情怀。我们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得到了锻炼、经受了考验。

(三)有效整合资源是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方法。面对灾区群众特别是灾区青少年的迫切需求,我们以项目化运作方式,以志愿服务形式吸纳、凝聚了一大批社会团体、青年组织、企业协会、QQ群、车友会等民间组织,联系了宋庆龄基金会、国际美慈组织、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日本长腿叔叔育英会等国际国内知名组织 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有效拓展了志愿服务的工作领域。

(四)完善组织体系是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依托全省团组织、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网络,我们迅速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抗震救灾志愿者指挥中心,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站、志愿服务联合办公室等,形成了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建立了志愿者数据库,针对性开发了志愿服务项目,准确对接服务与需求,积极统筹协调,有效组织引导志愿者,形成了志愿服务的合力。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全省的抗震救灾工作已全面转入灾后重建阶段。灾后恢复重建阶段的任务更加艰巨,影响更加深远,责任更加重大。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自然、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创新机制、协作共建,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厉行节约、保护耕地,传承文化、保护生态和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重建基本原则,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客观分析了当前全省面临的形势,科学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和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家园的总体要求,明确了用好“两个机遇”(即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围绕“两个加快”(即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强化“三个全面推动”(即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这给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面对新形势,如何推动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的深入持久有效开展,有几个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一是如何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深入持久参与灾后重建志愿服务。从当前实际来看,灾后重建志愿服务还存在参与组织规模较小,参与人数有限、参与主体较单一、志愿服务管理不够规范等具体问题,有待我们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深入持久参与灾后重建。二是如何全过程参与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灾后重建中,志愿服务不能仅仅在几个月里集中爆发,应该是一场考验意志的“志愿长跑”。灾难考验了我们的应急机制,灾后重建工作要求我们从应急状态下的志愿服务行动向常态下的志愿服务行为转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到心理抚慰、农房重建、医疗卫生、困难帮扶、就业创业等生产生活多个领域。三是如何构建灾后重建志愿服务体系。灾后重建中,如果缺乏统筹协调的工作体系,志愿服务有限的资源将难以发挥最大效用。有必要尽快建立统一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协调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应对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需求,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提供高效到位的志愿服务。四是如何实现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志愿服务发展实际,立足灾区重建实际需求,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管理、服务、保障、激励等长效机制,将对深化志愿服务行动,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强大的动力。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的几点构想

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重点做好灾后重建志愿服务总体规划,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体系。一是在现有志愿服务组织的基础上,加强各级志愿者协会特别是县(市)级协会的建设,形成自上而下、层次完备、相互协调的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协会体系,不断增强协会的自主发展能力。二是做好志愿服务站建设,加强组织体系网络建设;建立志愿服务站社会化运行模式,按照志愿服务站建设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大力推进城市社区、街道和农村特别是灾区安置点志愿服务站的建设,不断延伸服务范围,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扩大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加强与民间社团、NG0组织等公益组织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引导、支持他们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建立开放合作的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二)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是多年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灾后重建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受灾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需求和灾后重建各个方面,广泛实施心理抚慰、规划建设、医疗卫生、助孤助残、结对帮扶、义务支教等志愿服务项目。专门成立的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项目运营办公室,将就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项目的规划、开发与实施,逐步拓展服务领域,建成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结合、全省项目与地方项目互动、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共同发展的志愿服务架构。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篇(8)

自组建以来,我院志愿者服务先锋队一手抓活动开展,一手抓机制建设,全面推动了志愿者行动的健康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在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促进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活跃医院文化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曾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湖南省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奖”、中南大学“抗击非典”先进集体、湖南省雷锋家乡学雷锋先进集体等称号。

一、确立目标与健全组织

(一)确立目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团委十几年来如一日是,在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确立的基本目标是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建设为基础,以完善青年志愿者工作管理体系为架构,并以开展具有二院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为手段,以创新青年志愿者工作思路和管理实践探索为动力,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和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青年志愿者人才为契机目标。目前,在青年志愿者行动相关活动建设的基础上、院团委已初步形成了医院党委齐抓共管和团委分管的一支带有专业的管理队伍,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紧紧围绕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工作的目标与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工作规划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传递爱心,实现志愿服务的理念、个人价值和时代精神三者完美地融合。

(二)建立与健全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工作组织。①构建组织体系,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专门工作机构的作用。构建组织体系是对加大医院青年志愿者先锋队建设力度,逐步构建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各类具有医院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经常化、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以保持工作和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需要。②健全青年志愿者组织机构,是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基础与保障。由我院团委统一归口管理和指导全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建立一个“医院党政支持、团委牵头、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格局,由团委负责全院志愿服务工作操作运行等整个工作。

二、领导重视抓落实

(一)医院党政领导重视,把青年志愿者活动服务工作推向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医院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非常重视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把它抓好抓落实、是一项提高青年队伍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打造医院品牌,增强医院发展后劲的一项能全面体现社会主义和医院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对志愿者活动组织做到思想上支持,经费上保证。

(二)确保志愿者服务工作制度保障的常态化。为规范我院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发展,制定《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青年志愿者行动管理办法》,内容涵盖我院志愿者服务工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志愿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的支持等各个方面。在志愿者权利、义务、形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初步建立起一套志愿者招募、注册、使用、培训、管理、评价、表彰激励等方面较为规范的机制,为我院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三)创新形式、分类指导,服务培训专业化、正规化。针对新加入的志愿者,将以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向志愿者传达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内容、意义等,使新加入的志愿者了解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和价值,了解了作为志愿者应有的态度与责任,领会志愿服务工作的要领。使大家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溶入到了一个新的团体中,感受到了在活动开展中体现了组织性的作用与效果。

(四)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形成特色项目体系。加强了青年志愿者工作服务的组织建设中,建立一支思想端正、服务能力强、敢于担当,相对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除围绕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社区服务、扶贫助困等社会关注的主题,深化 “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暑期“三下乡”等重点项目外,大量开展围绕我院专业特点、便于志愿者参与的一般性社会公益的短期及一次项目,且不断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努力形成具有公立医院特色的服务体系。

三、活动开展突出了三结合,特色着力树品牌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篇(9)

成人志愿服务的侧重点是“服务”,是奉献志愿者的时间、精力、专长和爱心,为他人、社区和社会提供服务,构建和谐、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中小学是教育机构和育人组织,主要对象是未成年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重点应该是学习,而不是成人意义上的服务,小学生尤其如此。中小学志愿服务应该定位于培养未来的具有奉献精神、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的人。这样的定位有利于扩展中小学志愿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有利于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根据不同年龄特点设计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全面普及和推广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是一种“服务学习”。服务他人,成长自己。因此,我们的切入点不仅要考虑社会对志愿者的需求,更要考虑社会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基地、帮助和服务。

“体验”重于“认知”

志愿服务是一项具有奉献精神和专业精神的事业,志愿者必须深刻领会志愿服务的宗旨、精神和技能才能自觉地和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但是,志愿服务更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活动,因此,志愿服务必须定位于“参与”“活动”“体验”为主,而不是“认知”为主。

小学生年龄很小,从理论上讲,应该定位于“认知为主”“参与为辅”,而不是“体验为主”“认知为辅”;应该定位于“学做志愿者”为主,而不是“践行志愿者”。但是,从实践来看,小学生更应该“体验”重于“认知”,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很低,活动和体验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志愿服务都应该以参与志愿活动的体验式学习为主,而不是学习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为主。我们可以随着学生年龄的提高,调整参与志愿服务体验的途径、形式和内容,逐步向成人志愿者逼近。

“未来”重于“当下”

鉴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中小学校的功能定位,应该把中小学志愿服务教育的重心放到未来,而不是当下。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教育,有利于得到家长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技能水平低、服务能力差,又存在很多安全、费用等组织问题,很多学校和教师认为开展志愿服务难度大。其实,如果我们把志愿服务定位于“学习”“体验”“精神”“未来”,操作就会容易得多,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说,有一所学校准备建立以家庭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小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让小学生在家庭中开展志愿服务,服务父母、服务家庭、服务自己,还通过家长的引领、陪伴,实现小学生到社区和社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承担学生的教育、评价等工作,家长完成带领和帮助孩子“体验”志愿服务的任务。这种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让家长意识到志愿服务对孩子未来成长的益处,自觉自愿支持、参与和帮助孩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再比如,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一小在校内和班级设立很多简单的志愿服务岗,让小学生自主申报,不仅使志愿服务教育得到很好落实,还改变了学校的管理文化,很多过去的看管盯式的被动管理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校内”重于“校外”

在开展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志愿服务的时间、场地、安全是三个大突出问题。因此,我认为,中小学校在设计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校内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这种志愿服务活动定位,不仅能够解决上述三大问题,还能有效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

比如,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学校团委将学校的很多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和服务管理工作交由学生志愿者完成,学生自主申报承担志愿者工作,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由学校安排班级和学生承担卫生保洁和服务管理工作的传统,实现了由分配任务式的被动管理向自主申报制的主动服务,不仅服务质量得到提升,育人功能也能进一步扩大。

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服务功能、学习功能、发展功能等多种功能,但其本质功能是爱心的培养。把握了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定位,对于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价值和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教育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家长志愿者工作经验篇(10)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72-02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最基本的媒介和工具,也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交流的蓬勃发展,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共有一百多个国家在其各级各类教学机构中开设中文课程,学习汉语的总人数也已经超过4000万人。当前汉语国际推广的最大局限就是无法满足海外提出的师资要求。巨大的汉语教师缺口也将成为限制我国汉语推广事业良好、高速发展的最大瓶颈[1]。为了解决汉语教师的匮乏,也为了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语言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经教育部批准,国家汉办于2004年开始实施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十年里派出人数快速增长,从开始的200多人到2014年的计划5000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从培训、外派管理和激励三个方面来探索汉语教师志愿者(下文简称志愿者)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汉语教师志愿者赴任前培训

通过汉办选拔面试的志愿者候选人在赴任前都会到培训基地参加为期一到两个月的岗前培训。培训大致分为四个模块:志愿者精神与汉语教师志愿者、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赴任指导。志愿者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汉语言知识、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课堂管理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培训的内容和模式在逐步完善,但是根据实际效果来看,还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汉语教学能力培训模块。

汉语教学能力培训是占用课时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块,包括汉语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理论知识讲解以及教学观摩与实践课。在志愿者队伍中,对外汉语专业和中文专业背景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他们在学校上专业课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学习过汉语理论知识,此时只是重复学习。而对于其他专业背景的同学来说,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掌握晦涩的语音、语法、词汇等专业知识,更难以应用在未来的汉语教学中。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应加强汉语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技能技巧方面的培训,使志愿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2]。而汉语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则可以通过看书自学来获取。

教学实践课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培训期间每个学生大概只能有两三次试讲的机会。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志愿者普遍认为试讲是整个培训中最实用最精华的部分,但是因为学员众多、时间有限,试讲机会太少。而且在试讲中缺乏真正的课堂气氛,使学员无法体验实际教学状态下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发生的各种情况。一些志愿者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试讲时找外国学生做受众,不是模拟课堂而是真正为外国学生上一节汉语课。

二、汉语教师志愿者赴任后管理

志愿者派出后的直接管理单位是海外孔子学院,目前大多数孔子学院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管理上缺乏经验,对志愿者的管理多以刚性管理为主。通过一些志愿者的反映,笔者了解到管理者的管理重心是工作的安排、传达布置、收集整理反馈信息和工作考核等,除此之外与志愿者的联系并不紧密。志愿者一般是作为助教参与教学或者直接担任任课老师,甚少的教学经验需要他们不断更新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除了教学工作,志愿者还要在课余时间组织文化活动,如何设计安排活动对于许多志愿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需要有经验的管理者给予示范和指导。而随着孔院的发展,日常事务愈加繁重,工作人员数量有限,管理者很难有机会到志愿者的课堂中指导教学,也很少有管理者能在活动组织中给予志愿者耐心详尽的指导。对于志愿者的工作情况只能通过定期的书面汇报材料进行了解。

志愿者的生活心理状况也是管理者需要关注的方面,有些志愿者谈到“在海外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孤儿一样无人问津。管理部门基本是需要我们填表格、交材料等文件时才会给我们打电话或者上网联系,平时几乎少有管理者主动嘘寒问暖关心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心理情况。”[3]在一些孔子学院数量很少、华人数量也很少的国家,志愿者就更容易感到孤独寂寞,更需要组织的关心。孔子学院机械性的事务性管理使志愿者无法真正融入,管理者也难以及时察觉志愿者潜在的问题,进而会给日后的管理带来隐患。

三、汉语教师志愿者激励

汉语教师志愿者总的来说是属于“志愿者”的范畴,没有工资,只领取生活津贴。近些年来,孔子学院总部不断加大投入提高志愿者的待遇水平,生活津贴已经由之前的800美元/月提高到了1000美元/月,而且住宿和医疗保险由孔子学院提供,所以基本解决了志愿者在赴任国的生计问题。但是这种待遇已经难以吸引人才,而且每年的志愿者报名都会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虽然对一些不发达冷门国家的志愿者会有另外的补贴,但是报名人数仍然非常少。如果把奉献精神作为志愿者的主要动力,会给这项工作的长期开展带来阻力。

志愿者多是在读研究生或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面临升学找工作的问题,相比津贴他们更在乎的是期满后的个人发展问题。在志愿者招录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志愿者项目和学生的个人升学或就业计划相冲突,大多数学生还是以个人升学和就业为重而放弃志愿者项目。而且孔子学院总部要求志愿者的服务年限是1至3年,但是绝大多数志愿者在做完一年刚刚熟悉了当地情况和教学业务后就会回国,志愿者流动性大也是对志愿者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利于孔子学院汉语推广的长足发展。这些都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政策不到位有关。目前志愿者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但是尚未出台明确的激励方案。而且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难以理顺,各高校自身政策的千差万别,优惠政策的执行也缺乏监督保障。

四、完善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的建议

1.以志愿者需求为导向,加强赴任后培训

目前志愿者的培训工作都在赴任前进行,在孔子学院工作期间鲜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孔子学院分布在全球各地,其所在国家的教育制度、学生素质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而志愿者在国内的培训却是完全相同的。志愿者赴任后往往会发现国内的培训难以满足国外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在赴任国针对教学对象特点接受教学培训、因地制宜提高教学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孔子学院管理者应该重视对志愿者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假期短期培训的机会,并且提供相关资料和网络课程供志愿者业余时间学习。也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汉语教师对志愿者进行帮教培训,帮助他们将出国前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教学实践,尽快胜任工作。

另外,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小学汉语教师上岗是必须要有中文教师资格证的。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师证书是不被认可的,所以志愿者去了中小学只能做教辅人员,其发挥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可以在志愿者工作期间开展关于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帮助志愿者取得资格证,使一些有志对外汉语教学的志愿者能真正进入中小学做一名汉语教师,充实当地汉语教学师资。

2.人性化管理,关注志愿者精神需求

多数孔子学院成立只有几年时间,在初建阶段多采用刚性管理,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员工进行量化管理,维持孔子学院的正常工作秩序[4]。但是孔子学院要想得到长远发展,需要把组织意志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为,管理策略和理念也需要相应的发生变化,逐渐变刚性管理为人性化管理,以人为中心,依据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精神氛围,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志愿者在异国他乡也需要精神上的关心和抚慰。管理者要理解关心志愿者,指导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疏导生活中的寂寞,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相邻地区的孔子学院可以共同建立一个志愿者沟通交流的平台,提高其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管理者还要尊重志愿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荣誉感以及在教学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志愿者在工作中往往承担着比较大的教学量和活动开展任务,他们希望得到信任和鼓励,管理者要换位思考,关心志愿者的精神需求,给他们提供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为汉语推广事业贡献力量。

3.健全激励机制,落实激励政策

教育部曾经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赴国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服务期满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和关心赴外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在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后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志愿者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通知中规定志愿者期满后在考研时优先录取,但是在大部分高校只有考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生才能享有此优惠。在就业方面要求给毕业生在户口、档案和报到手续方面提供方便,但是没有实质性的激励措施和明确的激励方案。汉办志愿者官网上虽然有就业信息,但是许久不更新,针对性不强,基本无意义。

志愿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一直靠志愿者的奉献精神,配套的激励政策才是发展的长久动力。未来要进一步细化志愿者激励方案,在升学方面杜绝优惠措施难以落实到位的现象,在就业方面可以为志愿者提供就业指导和尝试举办专场招聘会。并且要积极宣传志愿者项目,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增加志愿者经历的含金量。这样才能调动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化解他们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郝雷.汉语教师志愿者成立与发展探析[J].文教资料,2010(2).

[2]黄雯雯.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岗前培训需求分析[J].现代语文,2011(8).

[3]郝雷.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9.

上一篇: 网购调查问卷总结 下一篇: 护理培训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