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2 13:17:53

信用卡调查报告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1)

调查主旨

在当今信用社会,消费者的持卡消费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金融发达水平消费者对各信用卡品牌的选择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发卡机构提升业务水准的能力。为此,关注信用卡,关注消费者对它的态度,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发卡机构均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为了使本调查能为中国信用卡行业激浊扬清略尽绵力,并将其打造成为信用卡行业市场认知的风向标,《大众理财顾问》杂志社将于2007年初在第二届“理财之夜”上举行隆重的颁奖盛典,倾情期待各大发卡行纷至沓来、共商卡业国是。届时,信用卡持卡人代表也将被邀请到场,与中国知名信用卡发卡机构作面对面的沟通。

核心理念

最终影响信用卡声誉的基础因素在于持卡人,不是专家,也不是其他第三方机构。持卡人的态度是决定品牌的关键,即使这种态度并没有反映机构对信用卡产品、服务设计与努力的初衷。鉴于此,本次调查完全从持卡人的角度出发,不苛求其对信用卡产品的专业性理解,但要求调查过程的严谨性。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样本框为《大众理财顾问》杂志的所有读者。信息搜集采取单一的问卷调查方法,没有采用网络、电话等形式,这种信息搜集方式的设计保证了结论的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被调查者的随意性。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对各种信用卡品牌的认可、与信用卡发生联系的方式、被调查者特征3大部分,其目的是既让消费者了解本年度的知名信用卡品牌,也为发卡机构了解消费特征和进行市场推广提供参考意见。

主要结论

本次问卷设计了市场占有率与市场美誉度2个综合指标和便利性、安全性、费率、服务4个单项指标。从分析的结果来看,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的评价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各项排名的前5名均为工行、建行、招行、中行、农行,除了在服务指标上招行从第3位上升至第2位,其他5项指标的排列均保持着工、建、招、中、农的顺序,看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霸主地位还难以撼动,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在信用卡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工行卡成为目前中国消费者最青睐的信用卡品牌,招商卡以其服务优势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旗舰。

2006年8月1日~11月30日,大众理财顾问杂志社研究部针对读者开展了“2006中国信用卡消费倾向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对信用卡感兴趣者,包括已经使用和尚未使用但希望了解的消费者。截至2006年11月30日,杂志社共收到反馈问卷6212份,其中有效问卷5120份,广大消费者对信用卡话题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

2006中国信用卡排行榜

本次消费倾向调查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筛选出中国信用卡市场最受青睐的品牌。由于信用卡品牌很多,为了给被调查者一个整体的概念,我们将评价对象具体到发卡行,力图通过信用卡产品的市场认同状况来评点银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表4~表9分别列出了市场占有率、市场美誉度、使用便利性、使用安全性、费率和服务性6大指标的持卡人认知结果排序。

综合来看,除了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与招行之外,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也有不错的表现,分别在不同指标排名方面紧跟5大行之后。而前5名中,工行、建行与招行应该成为目前中国信用卡市场无可争议的第一梯队发卡行,因为消费者对这3大发卡机构的认知比例相差不是很大,而它们要比紧随其后的几家银行在各项指标上均要高出约10个百分点。

平时舆论对股份制银行可能褒扬有加,对四大行批评不少,本次调查似乎和舆论背道而驰。其实对四大行批评不少,可能是因为接受四大行服务的人较多,抱怨相对来说也较多。本次调查显示,持卡人对四大行的抱怨均不是本质上的抱怨,从基本面和心理来说可能都是认同的。大众如果抱怨,为何不去选择其他发卡行的信用卡呢?原因可能仍在于留恋四大行的网点多、历史悠久、信用牢靠等特征,合不得大行给其带来的便利性、心理上的安全感等。

对信用卡的态度

选择原因

调查显示,样本中约有80%的人在使用信用卡。虽然约20%的人目前还未使用信用卡,但从他们主动填写问卷的行为来看,他们对信用卡保持着热情,是信用卡的潜在消费群体。

另外,人们选择信用卡主要考察便利性、机构信用等“功能性”因素,而对于卡样设计的时尚与否并怎么不关心,说明我国信用卡消费者对信用卡还处于“实用主义”阶段。人们选择信用卡时最关心的因素排序见表7。

信息途径

如表8所示,人们通过网络来了解信用卡信息最为普遍。另外,报刊与银行的宣传册也是不错的信息载体。

办理途径

人们办理信用卡时最希望在柜台与服务人员面对面地接触,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到安全。银行上门服务也是不错的选择。而网络与电话等其他非“接触”方式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这对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的发卡机构应该是个提醒。具体比例见表9。

持卡消费金额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月度持卡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下,月度刷卡消费1000~3000元的人群也占到3成。看来金额并不算大,这同时也验证了消费者持卡消费的本意是为了便利,而不是透支,具体比例见图1。

被调查者特征

调查的结果与被调查者的特征紧密联系。虽然每次调查的结论总是与一些消费者甚至相当数量消费者的倾向有所差异,但统计的结果终归反映一般规律,差异的原因最本质地反映在样本人群的特征上。

性别分布

本次调查男女数量基本对等,具体分布见图2。从积极参与调查的角度看,男性和女性消费者对信用卡表现出同等强度的偏好。

年龄分布

本次参与调查的人以21~35岁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居多,比例分布见图3。

可以发现,持卡人以35岁为界,明显分为2个梯次。21~35岁的持卡人占据主体,该年龄段占到样本总体约60%,36岁以上的持卡人占比40%。另外,50岁以上的人对信用卡的兴趣仍然比较浓厚。

职业分布

持卡人以国有企业、事业团体单位、党政机关的职员为主,他们占据了持卡人总体的53.32%。另外,民营企业职工也比较习惯使用信用卡,具体见图4。

职位分布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2)

毕 业 论 文(设 计)

论文题目 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 韩国红

姓 名 边 瑶

班 级 金融07(9)班

所在系(部) 金 融 系

2009年 6月 日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姓名 边瑶 班级 金融07(9)班 系部 金融系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选题理由:

近年来信用卡的使用在我国越来越普遍,但其用卡环境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已制约到信用卡的使用。据业内人士不完全估计,现在整个银行业所发行的信用卡中,大约只有20%是“活”的,其余80%是“睡眠卡”。另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中国银行卡发行总量7.62亿,总交易金额35万亿元,但消费交易仅4亿元,只占全部消费额不到5%的份额,其余95%都是现金存取和转账,信用卡的使用率并不高。如今,各种各样的信用卡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店口镇也不例外,持卡消费已日渐成为平常之举,但是据我了解,信用卡业务在店口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各银行利用免首年年费、降低发卡门槛等各种手段极力促销信用卡,可是人们的用卡积极性并不高。制约和阻碍使用率的因素成为了店口人们关注的焦点,究竟目前我国信用卡使用情况如何,信用卡的安全问题怎样解决,这都使信用卡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拟实现的目标: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一个镇为范围进行调查,以了解诸暨地区目前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影响信用卡使用率的因素以及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综述﹛与本论文(设计)相关的已有研究(设计)成果的综述﹜:

近几年,信用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彭千在《银行信用卡业务使用率偏低》(2004)一书中提到银行对于信用卡现在的发展眼光应放在针对不同的客户发行带有不同增值功能的信用卡上,找寻优质客户,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在增加信用卡发行量的同时增加信用卡的使用率以减少“睡眠卡”。 虞月君在《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2004)一书中提到对于银行方面可以多开展一些刷卡奖励的活动或是增加特约商户数量以刺激消费者消费;还可以添加增值服务,让有此需要的消费者在出示卡时即可消费享用。这些都可以提高卡的使用率。李芳在如何防范信用卡被“盗刷” [n](2007)一书中提到信用卡如果被非法提现或盗用,银行不承担责任,这样将很难保证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所以一方面,应该加强信用卡的立法建设,改善用卡环境,另一方面持卡人可以采取下面的一些措施,以防范信用卡被盗刷以及相关的损失。万晓东,何春雷在我国信用卡用卡环境尚须改善[n]2007,提到(1)利用免息期。先消费后还款,就相当于银行为你提供了一笔无须手续的短期信用贷款,只要在到期还款日前全额偿清当期对账单上的本期应缴款,即可享受免息待遇。(2)利用循环信用,通过适当的负债来换取资金的周转,以降低理财成本。(3)巧用免息分期购物。

四、论文(设计)主体框架与进度安排:

论文主体框架:

一、 诸暨市信用卡使用问题的提出

二、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况现状调查

(一)、诸暨市信用卡持有量情况调查

(1) 信用卡的持有年龄

(2) 信用卡的持有张数

(3) 不同银行的持有量

(二)、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

(1)信用卡的增长情况

(2)信用卡的使用频率情况

(3)信用卡的功能使用情况

(三)、持卡人安全防范调查

(1)、信用卡的满意度

(2)、信用卡设密码调查

(3)、客户和银行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三、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况因素分析

(一)、信用卡持有量情况因素分析

(二)、信用卡使用情况因素分析

(三)、持卡人安全防范因素分析

四、诸暨市信用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拓宽信用卡的持有量

(二)提高信用卡的使用率

(三)防范信用卡的安全

进度安排:

2008年11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2008年12月~2009年1月,资料收集。

20009年1月,问卷调查的设计。

2009年1月中旬,分发调查问卷。

2009年2~3月,完成论文初稿交于指导老师修改。

2009年4~5月,完成论文。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

六、教研室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2008 届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姓 名 冯婷 专业 金融管理与实务 指导教师 朱维魏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诸暨市店口镇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我国信用卡持有率和使用情况,影响和制约使用率的因素以及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研究方法 规范分析、比较分析、调查分析

主要任务及目标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一个镇为范围进行调查,以了解诸暨地区目前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影响信用卡使用率的因素以及信用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1] 彭千. 银行信用卡业务使用率偏低[n]. 上海:国际金融报. 2006.8.28

[2] 虞月君.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3] 李芳芳.如何防范信用卡被“盗刷”[n]. 广州:新快报.2007.(3)

[4] 万晓东,何春雷. 我国信用卡用卡环境尚须改善[n]. 北京:中国消费者报. 2006.4.28

[5] 赵挺. 对国内信用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j]. 河南: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1)

进度安排 2007年11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2007年12月~2007年1月,资料收集。

20008年1月,问卷调查的设计。

2008年1月中旬,分发调查问卷。

2008年2~3月,完成论文初稿交于指导老师修改。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08年4~5月,完成论文。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3)

南宁市自2009年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以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提高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居民的感受度。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解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的真实水平和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和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12月组织开展了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抽样调查工作。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宁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一定比例的医疗卫生机构共计50家,其中乡镇卫生院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

1.2调查方法

传染病报告质量主要通过查阅2014年1—11月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记录,抽取8例法定传染病病例(病例不足时则调查全部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核对,登记病例未进行网络直报为漏报。核实是否及时报告,比较医疗卫生机构现场登记病例的诊断时间与网络直报系统该病例报告卡生成日期,两者间隔时间甲类传染病≤2h,乙、丙类传染病≤24h为报告及时,否则为不及时。找出调查病例的相应传染病报告卡,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关键字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和病例分类,9项填写任意一项缺失为不完整。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指上述关键字段完整,同时与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信息相符,无明显逻辑错误和涂改诊断或填卡日期视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纸质卡片与网络直报系统电子卡内容信息中任一项不符为不一致。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调查主要通过听取被调查单位工作情况汇报、现场查阅资料、文件和填写问卷等方式完成。

1.3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为传染病漏报率、及时报告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以及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计算公式如下:漏报率(%)=(漏报病例数/实查病例数)×100%;及时报告率(%)=(及时报告病例数/网络直报病例数)×100%;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填写完整纸质报告卡数/实查纸质报告卡数)×100%;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填写准确纸质报告卡数/填写完整纸质报告卡数)×100%;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与网络直报信息一致数/网络直报病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调查资料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汇总,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传染病报告质量

2.1.1漏报情况:本次调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中共抽查338例,进行网络直报331例,漏报7例,漏报率为2.07%。其中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抽查291例,进行网络直报284例,漏报7例,漏报率为2.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查47例,进行网络直报47例,无漏报情况。2.1.2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情况:本次调查共查出乙类传染病8种,漏报率为1.75%;丙类传染病4种,漏报率为2.23%。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01,P>0.05)。漏报乙类传染病2例,丙类5例。查出4种漏报疾病,分别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例,手足口病2例,乙肝和淋病各1例,见表1。

2.1.3及时报告率:本次调查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报告率为99.70%,查出1例未及时报告病例,来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报告率为100.00%。

2.1.4纸质报告卡填写质量: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分别为96.07%、83.99%和92.15%,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93.62%、70.21%和87.23%,乡镇卫生院分别为96.48%、86.27%和92.96%,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质量略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出填写不完整的字段是职业和病例分类;不准确字段是现住址、职业和发病日期;与网络报告信息不一致的字段是姓名、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和病例分类,见表2。

2.2传染病报告管理

4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门诊日志项目设置规范,1家乡镇卫生院的医院门诊日志项目设置缺失职业和发病日期;36家填写规范,填写不规范的项目为职业、现住址、病名、发病日期和就诊日期。41家有住院床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39家的出入院登记项目设置规范,缺失的项目为职业、出院诊断和转归情况;36家填写规范,填写不规范的项目为年龄、职业、出院诊断和转归情况。有检验、影像部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100.00%的医疗卫生机构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项目设置规范,但有3家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与传染病诊断相关的异常结果反馈机制。除1家乡镇卫生院外,其余49家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医院内部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自查机制,其中46家医疗卫生机构有分管院长或临床科主任参与自查;49家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奖惩制度;48家医疗卫生机构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46家医疗卫生机构在2014年开展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知识培训,45家有培训人员签到表,41家有考核记录。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配备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人员,配有专用的台式计算机,均实现宽带上网。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2.07%,明显低于2012年广西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平均水平[1],但高于包头市2013年的漏报率[2]。提示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2009年实施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之后,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强,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仍需进一步提高。从漏报病种分析看,漏报数较多的为手足口病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丙类传染病,与临床医生对丙类传染不重视,报告意识淡薄有关[3],部分临床医生对丙类传染病病种不熟悉,造成诊断病种填写不规范。乙肝和淋病漏报的原因与患者直接拿走化验单或化验室医生未将阳性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有关。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4个指标(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和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中,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和与络网报告信息一致率均高于2012年广西地区水平,但准确率偏低[1]。填写不完整、不一致的字段常常是被医生忽视的,如年龄、职业、发病日期和病例分类等,主要是接诊医生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不严谨,网络直报人员在进行网上录入时不认真核对造成的。南宁市基层医疗机构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又明显低于其他3个报告质量指标,与天津市2013年的传染病报告质量相似[4]。说明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项目设置存在缺项和登记不全的问题,与纸质报告卡的填写不符,造成准确率较低。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上,南宁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非常重视传染病的网络报告工作,均配有网络报告人员和专用计算机。但仍有少数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着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项目设置缺失和填写不规范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质量。个别乡镇卫生院尚未建立医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自查机制,导致传染病漏报。

4.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制度,建立医院内部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自查机制和化验或影像结果反馈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的培训,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医务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和责任心,认真掌握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杜绝漏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的填写,以全面提高传染病信息的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邓革红,吴秀玲,付志智,等.2012年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20(1):21-24.

[2]张娜,金艳辉,徐卫和,等.2013年包头市医疗机漏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迟报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3):2456-2460.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4)

1.1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在医院门诊、急诊、病房医生工作站安装"传染病疫情上报管理系统"以及预防保健科疫情报告专职人员工作电脑上安装"传染病疫情收报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传染病疫情上报管理系统"主要由传染病报卡、死亡报卡、农药中毒、流感标本送检单、妇幼信息、食源性疾病等相关报卡及报卡查询等栏目构成。临床医生录入后可自动生成上报格式传染病报告卡,供临床医生报卡或疫情报告专职人员查漏、审核时参考。查询栏有报卡查询、漏报查询等子栏目。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收报管理系统"有疫情收报、漏报查询统计和医生报卡统计等组成。疫情报告专职人员通过查询、统计功能可随时监控本医院传染病疫情。

1.2实现与临床信息系统数据对接"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系统"与医生的"诊疗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通过接口方式实现数据传送。医生在"传染病疫情上报管理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直报时,系统将自动导人该患者在临床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信息。医生通过"诊疗系统"诊断传染病后,系统自动弹出提示框提醒该疾病需要报卡;医生选择报卡后,系统自动调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报告卡输入界面,并已自动生成所诊治患者部分报卡内容,医生只要补充个别项目即可完成传染病报告卡录入。

2加强传染病信息化管理

2.1规范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

2.1.1医院医生直报全院各科医生在诊治中发现传染病患者时,及时进入医生工作站"传染病疫情上报管理系统"完成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

2.1.2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专职人员对医院内传染病直报信息审核通过后依托软件打印功能,打印生成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存档并及时录入"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完成疫情上报。

2.2强化医院传染病疫情实时监控传染病疫情报告专职人员通过系统查询、统计等功能对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进行实时监控[3]及时掌握医院传染病疫情。同时,对各科室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审核、分析及漏报排查,不断完善传染病管理工作。

3结果

3.1优化了报病流程医生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直报时,录入患者门诊号或住院号后,系统将自动导入临床信息系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基本信息,并自动生成诊断日期、报卡日期、报卡单位、医生等基本项目,医生所要填写的内容较少,简化了传染病报病流程。医生通过"诊疗系统"诊断传染病后,系统自动调用"传染病疫情上报管理系统"传染病报告卡输入界面,并将该患者基本信息和部分报卡内容补充完整即可完成报卡。医生不确定患者既往报卡信息时,直接在"传染病疫情上报管理系统"中输入患者门诊号、住院号或姓名,如数据库中有该患者历史报卡信息,系统自动给予提示并打开历史报卡信息界面,既避免医生重报,又方便医生直接完成订正报告。

3.2提高了报卡质量

3.2.1报卡项目准确、齐全医生录入传染病报告相关信息后保存报告卡时,系统自动对报卡的完整性及逻辑性进行校验,对缺项及某些逻辑错误给予明确提示,正确输入后才能保存,保证了医生上报传染病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2.2避免漏报医生通过"诊疗系统"诊断传染病后,系统自动弹出提示框提醒该疾病需要报卡,避免传染病漏报。同时,传染病疫情报告专职人员定时查询传染病报告信息,对临床医生报卡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审核及漏报排查,及时发现漏报病例并通知补报。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5)

【正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一、督查内容和方法

(一)督查范围。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自查实施。

自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庆市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通知》,由县卫生健康委疾控办组织县疾控中心组成调查组,严格按照《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进行自查。

二、自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此次共督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实查病例登记数442例,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率99.55%。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及时440例,报告及时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填写完整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实查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135张,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的传染病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100%。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信息完全相符的135张,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100%。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身份证号填写完整135张,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100%。

(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

1.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每日做好传染病报告卡实时监测审核记录,每日至少4次以上,记录完整;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并能有效付诸实施;针对传染病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指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1-11月份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评价综合率均值为100%。

(2)数据分析与利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每月进行月分析,年终有年分析;重点控制传染病有专题分析;每月将常规分析报告通过纸质和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反馈;根据疫情流行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开展了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有检查方案和原始工作记录,实行辖区全覆盖,督查结束后有总结和通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二次督导;21家网络直报单位,2020年1-11月有5家全年没有传染病报告,分别是4家民营医疗机构和县血吸虫防治站;县直医疗机构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1家,为县妇计中心;乡镇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4家,为雷池乡卫生院、凉泉乡卫生院、鸦滩镇、高士镇卫生院;县级疾控中心每年对下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至少2次以上,每次都有指导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均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及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相关技术培训,有文件通知、有签到、有总结、有考核;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版)》重点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疟疾、登革热等诊治知识培训。

(5)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疾控中心配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专职人员2人,实行A、B岗位制。配有专用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为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了可实时连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无线网卡,对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加班补助,并可以调休。

(6)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情况。建有辖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及授权安全管理制度,对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均有备案,并对系统用户开展了信息安全相关培训。

2.医疗机构。

(1)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相关工作制度齐全;但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纸质版本普遍缺少有效证件号登记栏,但县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均设有该栏;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检查结果门诊和住院医生可以实时浏览打印。每月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有记录,县医院并能落实奖惩措施;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部分单位对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培训。

(2)网络直报专职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各单位均指定专门科室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兼职人员,并对直报人员有一定的加班补助,加班后可以适时调休。

(3)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系统,除县级医院外,其他单位都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县级医院放射和检验结果门诊医院可浏览,但乡镇一级系统不具备该功能;目前也不具备导出功能。

(4)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直报用户在县疾控中心均有备案,各单位均配有传染病报告专用计算机,并安装了杀毒软件。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1.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工作,但大部分缺少传染病诊断标准方面的内容,缺少培训考核,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和发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电子病历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但乡镇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需要。临床医生登记意识和传染病报告意识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9-0142-01

1 概述

《临床报告卡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管理国家或者政府规定的需要上报的各类疾病有关的报告卡,包含:传染病报告、死亡医学证明书、艾滋病报告副卡、食源性疾病异常健康表、农药中毒卡、职业中毒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其副卡、AFP病例报告卡等相关上报卡。传统手工上报工作量大,并且存在漏报及数据查询难度大,镶嵌在工作站中,可以减少医护及相关科室的工作量,但漏报率统计不太准确。从而我们在医生下达诊断的时候,自动判断是否需要上报,需要上报,直接弹出对应的报告卡,取消后,也可以手动上报,如果未报,相应的管理科室可以直接统计出未上报的。

2.1 系统运行的流程图

2.2 系统运行.流程

1)病人临床疾病直接上报

点击【上报】按键,在弹出的列表中可以选择相应的临床上报卡,点选上报卡,填写相应的上报信息,点击【保存】按键上报。

2)通过下达诊断信息上报疾病

设置好相应的字段值,例如:设置艾滋病的icd10编码为‘B24.X01|B24.X51|’

点击左侧病人列表前的“+”符号,在出现的二级菜单中双击【门诊诊断】选项调出门诊诊断下达界面点击【修改】按键,点击西医诊断ICD-10录入框的中【输入】按键,调出ICD-10字典界面,在ICD-10字典界面的检索框中录入艾滋病,检索出艾滋病字典数据,可以看见艾滋病的ICD-10编码包含在之前设置的TBZDBGKJB(报告卡疾病字典表)中设置的CICD10BM字段的值中中艾滋病这条数据,点击【确定】按键,继续点击【存盘】保存数据,由于该诊断符合了艾滋病上报条件,系统自动弹出艾滋病上报页面,录入相关数据执行疾病上报操作即可。

3)临床疾病报告卡补报

如果在下达临床诊断的时候,弹出了疾病上报页面,但是医生没有保存数据,而是直接关闭了页面,这时候该病人会产生一条疾病漏报信息,漏报的疾病信息如需要进行补报的话,选中状态为“漏报”的这条数据,点击界面上的【补报】按键进行补报操作。

4)修改单个病人临床疾病报告卡

点击左侧病人列表前的“+”符号,在出现的二级菜单中双击【报告卡】选项调出报告卡管理界面,选中一条报告卡信息,点击界面上的【修改】按键。

5)病人临床疾病报告卡订正

点击报告卡管理界面的【订正】按键,可以录入“订正病名”对报告卡进行订正,订正过后的报告卡状态自动默认到“订正报告”。

2.3 预防保健科管理模块

管理科室可以通过这里统计已报与漏报。

3 结论

通过下达诊断直接判断是否符合上报,上报直接弹出对应的上报卡,取消后仍然可以手工进行上报,减少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简化了操作步骤,并且也利于管理部门的管理,方便实时查询统计已报与漏报。目前反馈情况较好,不仅提高了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质量,并提高了传染病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监测信息的深入分析和利用,以及早期识别传染病爆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仲善,周瑛.抚州市2005-2009年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6).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7)

1.1调查对象

共调查了苏州市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40家,其中2007年调查了21家,2008年调查了19家。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为各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与报告及时性、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与网上录入报告卡内容的一致性。

1.3调查方法

查看医院的门诊日志、化验室阳性记录、病案室记录,把抽查到的法定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核对。网络未报的,视为漏报;晚于规定时间报告的,视为迟报。从医疗机构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纸质报告卡中随机抽取部分纸质报告卡与对应的网络报告卡进行核对,纸质报告卡必填项目未填的,视为不完整;有明显逻辑错误的,视为不准确;网络报告原始卡与纸质报告卡不吻合的,视为不一致。

2 结果

2.1漏报情况

2007--2008年共查出传染病613例,漏报8例,漏报率为1.31%,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漏报率分别为1.39%(5/359)和1.18%(3/254)。

2.2各种传染病漏报情况

本次调查没有发现甲类传染病。查出乙类传染病13种,漏报率为0.81%;丙类传染病4种,漏报率为3.30%。发生漏报的传染病按漏报率高低分别为:风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和麻疹(表1)。

2.3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情况

县区级医疗机构的漏报率最高,为1.48%(5/338),乡级次之,为1.34%(2/149),市级最低,为0.79%(1/126)。

2.4传染病卡报告质量

应报的613例传染病中按时报告的有603例,报告及时率为98.37%;抽查传染病纸质报告卡568张,填写完整的卡片520张,填写完整率为91.55%;填写准确的卡片528张,填写准确率为92.96%;网络录入报告卡与纸质报告卡填写内容一致的卡片464张,填卡内容一致率为81.69%(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苏州市2007--2008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1.31%,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卡片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填卡内容一致率均明显高于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210-02

哈里斯调度交换机作为目前廊坊供电公司调度交换机,其地位和作用相当重要,一旦交换机发生故障,可能会造成调度通信网瘫痪,影响调度命令的上传和下达。冀北地区规定调度交换机故障全停时间超过10分钟为一次障碍,且根据2012年1月1日其施行的《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关于因通信业务中断造成的事故的规定相当严格。因此,调度交换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好坏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保障率,本文即是对调度交换机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的阐述分析。

1 突发事件特征

调度交换机突发事件是交换机主控系统、功能板、用户板、电源、传输电路、调度台、录音系统等故障,可能导致其承载的调度交换业务中断或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

2 应急组织快速相应,并行使其职责

2.1 启动应急组织机构

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在公司通信系统发生突发事件后,所属通信运行维护单位应迅速成立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组,成员包括通信运行维护单位及设备厂家等通信专业技术人员。

2.2 明确并行使应急组织的职责

2.2.1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职责

贯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规定,接受上级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适时启动和终止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统一领导通信系统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

2.2.2 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组职责

执行现场处置方案中的应急处置措施,接受上级监督检查。根据突发事件紧急程度和通信系统运行情况,迅速、准确地判断突发事件性质及影响范围,并向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开展通信系统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3 应急处置

3.1 应急处置的原则

突发事件处置按照“先生产,后其他;先上级,后下级;先干线,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认真执行现场处置方案流程,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迅速调动所需通信资源,保障应急指挥通信的畅通,防止发生由于通信原因导致事故影响范围扩大化。同时,要防止引发新的突发事件,保证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事故预想及应急处理

3.2.1 交换机主控系统故障

(1)故障现象:交换机主控板、矩阵板或总线告警,交换机接续正常。

(2)故障原因:a.主控板故障或者退出服务;b.矩阵板故障;c.总线分配板故障。

(3)故障处理:a.观察主控卡或矩阵卡告警显示灯,查看自诊断程序界面告警情况确定故障板件;b.更换故障板件,若主控板故障,还需进行硬件初始化;c.加载数据并恢复系统;d.通过维护终端将交换机数据库资料进行备份,并拷贝到外置硬盘进行保存。

3.2.2 交换机电源故障

(1)故障现象:交换机全部停电或机框电源板告警。

(2)故障原因:a.直流自动切换模块或者高频开关电源故障;b.机框电源板故障。

(3)故障处理:a.观察机柜内所有板件的指示灯,如果指示灯全灭,判定为外部电源故障。b.直流自动切换模块输入电压正常输出不正常,判定为直流自动切换模块故障,更换直流自动切换模块。c.直流自动切换模块输入电压不正常,判定为高频开关电源故障,通知电源维护专业人员。d.外部电源恢复后,重启系统,自动恢复原有数据。e.机框电源板红色告警灯亮判定为电源板故障,进入管理维护终端的自诊断界面,查看电源告警细节。f.更换故障电源板卡,恢复机框电源的1+1备份状态。

3.2.3 数字(模拟)用户业务故障

(1)故障现象:数字(模拟)话机不能实现正常接续和通话。

(2)故障原因:a.数字(模拟)话机故障;b.数字(模拟)用户线路故障;c.数字(模拟)用户板故障。

(3)故障处理:a.检查数字(模拟)话机接口,重新插拔,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话机接口故障,重做接口。b.更换数字(模拟)话机,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数字(模拟)话机故障。c.进入交换机的自诊断程序,检查端口故障现象及告警信息。d.更换数字(模拟)用户板,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数字(模拟)用户板故障。e.经过以上工作还不能排除故障,在配线架上测试该接口,判断故障段落,逐段检查处理,直至解决问题。

3.2.4 交换机的机框公共板故障

(1)故障现象:交换机双音多频记发器、三方通话、电话会议、广播扩音接口、远端集中维护等部分功能丧失,相关板卡红灯告警,用户接通率变低。

(2)故障原因:a.多功能服务卡故障;b.双音多频记发器卡故障;c.电话会议汇接卡故障。

(3)故障处理:a.用户近期摘机听忙音的概率增高(≥0.01),可判定为多功能服务卡或双音多频记发器卡故障。b.交换机电话会议工作不正常,可判定为电话会议汇接卡或多功能服务卡故障。c.交换机三方通话不正常,可判定多功能服务卡故障。d.交换机远端集中维护功能不正常,可判定多功能服务卡故障。e.交换机广播扩音功能不正常,可判定多功能服务卡故障。f.观察公共板卡告警显示,红色告警灯亮说明该板卡故障。进入管理维护终端的自诊断界面,查看板卡告警细节。g.更换故障板卡。

3.2.5 交换机2M数字中继故障

(1)故障现象:2M数字中继板卡红灯告警,该局向不能正常接续。

(2)故障原因:a.交换机本端2M中继板故障;b.传输系统故障引起的中继电路中断;c.对端交换机设备故障;

(3)故障处理:a.观察2M中继板运行指示灯,红色告警灯亮,说明2M中继故障。进入交换机的自诊断程序,检查该2M端口故障现象及告警信息。b.如果重要2M中断或者多个2M中断,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c.在DDF配线架上对告警的2M数字中继接口进行近端和远端环回试验。d.近端还回正常,远端不能正常还回,判定为交换机外部故障,通知传输系统运维人员检查传输系统。e.传输正常,判定为对端设备故障,通知对方交换机维护人员检查对方交换机。f.近端环回不正常,判定为数字中继接口板故障或2M线路故障,更换告警数字中继板或检查2M线路。

3.2.6 调度台触摸屏故障

(1)故障现象:调度台触摸操作不正常。

(2)故障原因:a.触摸屏设备故障;b.调度台主机故障;c.调度台主机软件故障;d.调度台主机与触摸屏之间的连接线缆故障。

(3)故障处理:a.重新启动调度台主机和触摸屏,如恢复正常,判定为软件故障;b.更换触摸屏,如恢复正常,判定为触摸屏故障;c.更换调度台主机,如恢复正常,判定为调度台主机故障;d.如果完成了以上工作,调度台还不能正常工作,判定为连接线缆故障,需要更换触控连接电缆。

3.2.7 调度台话机故障

(1)故障现象:某个调度台单个话机接续、通话不正常。

(2)故障原因:a.调度台话机插头接触不好;b.调度台话机本身故障;c.调度交换机数字用户板故障;d.调度交换机数字用户板至调度台话机之间的连接线缆故障。

(3)故障处理:a.重新插拔数字话机连线,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水晶头接触不良。b.更换数字话机,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数字话机故障。c.通过交换机自诊断程序检查端口故障现象及告警类别。d.重新插拔或更换数字用户板,如果恢复正常,判定为数字用户板故障。e.经过以上工作后还不能恢复正常,判定为线路故障,用数字话机在线路上逐段进行测试,判定故障段落,更换相应电缆。

3.2.8 集中录音系统故障

(1)故障现象:集中录音全部停止工作。

(2)故障原因:a.集中录音系统主机设备故障;b.集中录音系统主机上的2M录音板故障;c.系统软件、录音软件或者2M录音板驱动软件故障。

(3)故障处理:a.关机并重新启动集中录音系统,若系统恢复正常,可以判定为软件故障;

b.关机后系统无法启动或启动不正常,可以判定为系统硬件或者软件故障,需要对主机设备进行检查或者重新安装软件;c.系统重启正常,但无法进入应用程序界面,应重新安装应用程序;d.如果依然不能排除故障,更换集中录音板并重新安装应用程序。

3.2.9 分散录音系统故障

(1)故障现象:分散录音系统某一个数字通道告警。

(2)故障原因:a.分散录音主机上录音板的单个端口故障;b.分散录音主机、数字用户板、数字话机之间的连接线路故障;c.数字话机本身故障;d.调度交换机数字用户板故障。

(3)故障处理:a.检查数字话机工作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则处理数字话机故障;b.在录音采集线路上并机测试录音线路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判定为线路故障;c.经过以上工作依然不能正常录音,更换一个录音端口进行测试,如录音恢复正常,判定为录音端口故障。

3.2.10 交换机维护终端故障

(1)故障现象:两台交换机共用一台维护终端,其中一台工作不正常,另一台工作正常。

(2)故障原因:a.维护终端的串口故障。b.维护终端串口与交换机多功能服务卡之间的连接电缆故障。c.调度交换机多功能服务卡故障。

(3)故障处理:a.观察多功能服务卡告警灯,红灯亮判定为多功能服务卡故障,更换多功能服务卡。b.重启维护终端,若恢复正常,判定为串口吊死。c.重启后故障依然存在,交换两个COM口连线,分别检查与交换机的连接情况。d.根据端换前后情况对比,判定串口故障或者是线缆故障,更换相应设备。

3.3 应急处置后期观察

(1)现场应急处置完毕后,现场抢修人员须确认电力通信系统业务电路已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系统稳定运行30分钟后,可视为故障隐患已彻底排除,方可向通信调度申请结束现场应急处置程序,经批准后方可撤离现场。

(2)通信调度接到结束现场应急处置申请,确认业务电路恢复正常,经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同意,方可下达现场撤离命令。

3.4 事件整理汇报

(1)事件报告分为紧急报告和详细报告。紧急报告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口头汇报突发事件的简要情况;详细报告是指在完成突发事件处理后,以书面形式提交的全过程报告。

(2)现场处置工作组应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指挥部报告现场应急响应情况和现场人员、设备受损程度,评估现场应急处置的困难和效率。报告频率:每30分钟一次,若出现重大变化立即汇报。

(3)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处置情况,评估业务迂回和故障排除时间,准确掌握现场处置进度,向上级报告。报告频率:每30分钟一次,出现重大变化立即汇报。

参考文献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9)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部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协助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6)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2、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6)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

(三)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四)采供血机构。

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三)填报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3、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

(四)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

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

3、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三、报告数据管理

(一)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进行报告信息审核时,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

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二)订正。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

(三)补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四)。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1、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当地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报告。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

市(地)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需要,建立地方疫情分析制度。

3、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反馈到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应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辖区内的医疗机构。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疫情。

五、资料保存

(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六、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帐户安全管理。

(二)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各地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使用制度。未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七、考核与评估

信用卡调查报告篇(10)

1.1 资料来源

苏州市下辖12个市、区。三级医院均分布于古城区(共3个区),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古城区各抽1家三级医院,从其余的9个市、区各抽取1家二级医院和1家一级医院,共抽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1家。21家医院中2008年传染病病例共254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原则从这些病例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中,随机抽取纸卡209张。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查看医院的门诊日志、化验室阳性记录、病案室记录,把抽查到的法定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核对,网络未报的视为漏报;晚于规定时间报告的为迟报;纸质卡必填项目未填

者为不完整;有明显逻辑错误的为不准确;原始卡的纸卡和网卡信息不吻合者为不一致。

2 结果

2.1 抽查病例概况

本次共抽查21家医院,调点为肠道门诊、内科门诊、儿科门诊、传染科门诊、化验室以及病案室分科登记资料。共抽查传染病个案254例,其中乙类传染病占79.92%,丙类传染病占20.08%,甲类传染病没有抽到。

2.2 报告质量情况

被调查医疗机构总漏报率为3.94%,共漏报10例,其中乙类6例,丙类4例。漏报最多的病种为手足口病和菌痢。

被调查医疗机构总迟报率为7.48%,共迟报19例,其中乙类17例(占总迟报数的89.47%),丙类2例(占总迟报数的10.53%)。

纸质卡片必填项填写不完整率为13.40%,其中以“病人属于”和“病例分类”未填写为主,各占28.21%。

卡片不准确率为13.88%,其中以“菌痢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混淆”、“乙肝填写为临床诊断”和“病例分类选两项”为主,分别占27.59%、20.69%和20.69%。

原始卡的纸质卡和网络卡填写不一致率为19.14%,不一致的项目主要为“填卡日期”(36.21%)和“诊断日期”(22.41%)。

2.3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质量比较

本次抽查了三级医院的病例48例、纸卡34张;二级医院病例160例、纸卡113张;一级医院病例46例、纸卡62张。各级医疗机构的漏报率、迟报率比较接近(表1)。各级医疗机构卡片质量只有不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v=2,P

2.4 不同科室报告质量比较

本次抽查了门诊病例101例(占39.76%),病案室病例144例(占56.69%),检验科病例9例(占3.54%)。经比较,病案室与门诊的漏报率和迟报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科室合并后与检验科比较(用确切概率法),检验科漏报率显著高于病案室与门诊部(表3)。

3 讨论

2008年苏州市的传染病报告质量不太理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漏报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临床医生对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和诊断原则掌握不够。比如部分医生不知道风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等疾病是需要报告的,有的医院诊断“轮状病毒腹泻”却没报告。二是工作人员在网上录入时未保存好或未审核前被别人删除造成漏报。三是检验科和临床门诊信息衔接有问题。因为检验科只有病人姓名、年龄等简单信息,诊断和报告一般由临床医生结合化验单完成,当病人未取化验单或者没有把化验结果给医生看时,造成漏报。迟报的主要原因是病人出院后化验结果才出来,或者阳性化验单没有及时送给临床医生。纸质卡片填写的完整性和原始卡卡网一致性反映了填卡医生的责任心和医院的管理水平。卡片填写不准确的原因大多是临床医生对传染病诊断原则和卡片各项目的理解不够正确,比如部分医生仅凭丙肝抗体阳性一项就诊断为丙肝;菌痢实验室诊断要求志贺菌属培养必须阳性,但是有的医生误认为大便常规检查显示脓血便就是“实验室诊断”了;卡片项目中“订正病名”应该填订正前的病名,而很多医生填成订正后的病名;还有出现“乙肝临床诊断”的错误搭配等。

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报告质量评价指标经比较,只有不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是一级医院工作人员素质、接受培训的机会和医院管理等方面都差于二级医院,往往由于没有正确理解项目的涵义导致填写不准确;三级医院(尤其是传染病院)门诊量大、传染病病例多,医生填写卡片比较仓促,而且三级医院的机构级别一般较高,辖区管理难度较大;另外,传染病医院的医生长期形成的传染病方面的一些与网络直报新要求相冲突的理念难以纠正。

综上所述,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医生对法定传染病报告规范和诊断原则的掌握程度以及医院各相关科室之间的衔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对医疗机构疫情专报人员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等内容的培训,医疗机构疫情专报人员再对临床医生进行全员培训。医院各相关科室之间的衔接依赖于良好的管理机制,医院管理部门要制定传染病相关的报告管理制度以及奖惩办法,并加强各临床科室主任之间经常性沟通和信息反馈。除了经常性自查之外,疾控部门也要经常对医疗机构进行抽查和定期督导。

上一篇: 学生会体育部日常 下一篇: 和谐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