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学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1 16:21:04

高铁学习计划

高铁学习计划篇(1)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以来最为迅速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变化,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更新迅速,作为一个规划行政领导干部,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赶不上时代潮流,不学习就要被历史淘汰。为了不辜负党的培养、领导的期望,更好完成铁山港区的各项规划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文秘站网规划业务水平。近两年来,我在自己的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建设上下了苦功,取得了一些效果。

1、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铁山港的开发建设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开拓性事业,作为铁山港区的开拓工作者,我认为,没有高的政治素养和为港区建设而奉献的精神是难以胜任领导岗位的工作的。为此,在工作中我十分注重政治理论和政策学习,把学习政治理论和政策作为提高政治素养、政策水平和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20__年4月,我自费报名参加了兰州大学在北海电大举办的行政管理本科班函授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发展经济学概论、领导学、工商行政管理、经济法概论、公共关系学、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知识,并顺利完成学业获得毕业。同时,积极地参加市局举办的各类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开展优化投资软环境整治和解放思想再讨论学习,全面贯彻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认真及时地学习领会中央的各项新思想,新政策,保持和党中央的高度一致。通过这一系列学习,使自己进一步提高了规划行政水平,解放了思想包袱,找准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的目标,理想信念坚定了,工作思路清晰了,干什么的劲头觉得更足了。

2、注重业务技术学习,重视规划与经济发展工作的研讨。当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必须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才能更快提高工作效率。近两年以来,我除了加强学习电脑应用之外,利用业余时间较系统地学习了《城市规划实务》、《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有关的规划技术规范和规划理论,较全面地掌握了电脑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规划技术理论水平。学习和工作中,重视规划与经济发展工作的研讨,组织汇总编写了《北海市铁山港区基础研究成果汇编》、《南康镇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营盘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铁山港区的发展》、《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投资软环境》、《地面数字测图工作方法初探》、《港口、工业化、城镇化,铁山港区发展的主动力》等技术资料和技术论文,对推进铁山港区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3、以身作则,树立奉献港区的精神。铁山港的规划管理工作是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进行的开拓性事业,我在分局所分管的工作,属于最基层第一线的工作,与群众接触最密切,是最辛苦、也是最容易受气的工作。与市局其他部门相比之下,铁山港区分局是工作条件较艰苦的部门,经济待遇差、人事关系不顺、人员编制难以解决。在各种不利因数的影响下,个别同志不安心工作,想变动岗位,不求创先进,只求过得去,思想消极,牢骚满腹。这种现象产生,固然有环境客观影响,但与我们平常学习不够、觉悟不高有直接关系。针对这种状况,我从提高政治素养入手,结合“三讲”教育,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狠抓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首先从自身做起,一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处处体现出一个党员干部的高度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两年来,虽然家里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下有不足周岁的女儿要照顾,但我都能坚持以工作为重,上班从来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以身作则,艰苦创业,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来影响干部职工的情绪;以吃苦在前,忘我工作的态度来带动干部职工;以严格的管理来规范职工的行为。在

实际工作当中,我更是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以铁山港区的总体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及小集体的得失,表现了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在全分局树立廉政勤政的良好意识。在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我分局经济形势非常紧张的状况下,几年来我分局全体干部职工,勒紧腰带,讲风格、讲奉献,一心一意求发展,大家认识到:一定要好好工作,不工作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观念改变,劣势可以变优势,只要有本事,冷部门也能作出大贡献。虽然近几年我分局干部职工的奖金福利大幅下滑,但全体职工都能安心工作,工作作风扎实,精神状态很好,人心思干,人心思进,表现出积极奉献港区的精神。我经常在单位职工目前说的一句话:我们在港区做的奉献,虽然有愧于家庭,但无愧于铁山港区的规划事业,当我们都头发花白的时候,看到铁山港区城镇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会有任何人都难以体会的成就感和胜利感。二、严格规划管理,扎实工作,积极履行职责。

在我任职的近两年时间里,我始终抱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地团结于分局蒋局长周围,在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开展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努力开拓,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按市规划局的工作部署,认真细致地配合分局局长开展铁山港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履行工作职责情况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规划管理队伍。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工作能否上得去关键在于干部的政治素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干部的政治业务水平有多高,工作的成效就会有多大。规划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业务性强,涉及面广,没有较高的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就难以胜任岗位工作。每一年,在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岗位、分配了工作任务的同时,我注重了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抓好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工作纪律。制定了相应的办事程序、工作考核、考勤、车辆使用、电话使用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市局的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等五项基本工作制度,明确了办事程序和办理时限,增强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在工作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注重干部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干部职工在规范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得到提高,形成了一支团结一致、朝气蓬勃、纪律严明、业务过硬、工作扎实的队伍,在港区的规划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积极开展规划编制设计工作。按照铁山港区的“十五”计划和规划建设的重点,我分局近几年的规划编制工作计划重点主要是铁山港区分区规划的编制,南康、营盘两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及铁山港港口码头岸线的控制性规划,同时,加强城镇新开发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有重点地开展铁山港区城市规划区中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近两年以来,我主要参与和组织完成了以下规划编制工作:①协助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完成铁山港区的分区规划;②组织完成营盘镇总体规划方案,并向自治区建设厅村镇处作了汇报;③协助港区政府组织编制铁山港区中心城区(行政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以通过专家评审和局业务会评审。④协助市规划局开展铁山港区竖向规划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⑤积极协助港务局开展铁山港区港口岸线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期工作;⑥组织完成南康镇海珠小区、南康镇富康花园小区、营盘镇区等一批小区的控制性和修建性规划及多项建筑单体设计工作。

3、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铁山港区拥有丰富的港口、土地、淡水、矿产、海洋及其他自然资源,如何利用自有的资源条件和自然优势,引入资金,参与铁山港的开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区委、区政府和局有关领导的指导下,我积极地参与到铁山港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一方面努力收集各类建设项目的基础资料,完善并汇编整理,充分掌握铁山港区的港口、码头、土地、水源及各项目的规划建设情况,为各项目的规划建设服务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的龙头作用,充分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召开的良好机遇,积极配合市、区政府开展各项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参与了广西炼油工程项目、12万M3LPG冷冻液化气库、光宇玻璃厂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铁山港区行政中心小城镇综合开发项目以及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等项目的招商引资规划服务工作,为铁山港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4、全面开展民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民房报建审批程序,明确了办证审批期限,在工作中力求“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从平面用地规划控制管理深入到建筑的立面规划控制管理,帮助群众转变传统的居住用地模式和建设观念,引导群众遵循城镇规划建设,在各个镇逐步建立不同建筑风格的、统一的街景立面;提高了铁山港区的城镇建设水平,稳步推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对南康镇获得“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参加广西区“南珠杯”的评比并夺得了第一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城市规划法制宣传和城市规划监察管理。每一年,我都利用“规划宣传月”的良好时机,亲自带领干部深入城镇、农村各地,张贴《城市规划法》和《广西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向群众分发《民房报建须知》和《民房报建程序》等宣传资料,进行广泛的规划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城市规划意识,使群众自觉遵守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服从规划管理。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民房竣工验收程序,制定行之有效规划监察管理方案和规划监察网络,对举报违法建设的有关人,给以奖励,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对违法建设的有关责任人,通过建议区政府给以通报批评或给以一定的处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有效地遏制了城市违法建设的势头,有力地打击了违法建设,促使铁山港区城市规划建设局面的根本好转。

6、为重点项目提供优质的规划技术服务。近两年以来,我一贯重视重点项目的规划技术服务工作,主动组织技术力量为各类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规划资料、技术咨询、工程测绘等规划技术服务。主动为电厂、广西炼油工程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玻璃厂项目、12万M3LPG液化气项目等重点工程提供规划技术资料和规划技术服务。组织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开展完成了铁山港区四号路、行政中心区小城镇综合开发项目二号路、120公里电信通讯光缆、北海电厂厂区用地、进厂路、电厂回建用地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的工程测量服务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20__

年工作的努力方向回顾任职两年以来的工作,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于众多原因,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存在思想顾虑,总认为自己的编制得不到解决,没有组织的正式任命,担任分局的副职工作,工作放不开。第二、自己的党性不够强,在工作较苦较累的时候,也有过怨人忧天的思想。第三、自己分管的工作,任务完成得不够好。

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自己政治素质不高,思想有包袱的表现。20__年的工作怎样开展,我想,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高铁学习计划篇(2)

一、目前新职大学生培养存在的几点问题

铁路虽然十分重视铁路新职大学生人才队伍的建设,但对这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使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飞速发展的铁路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经过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新职大学生自身存在优越感十足、不能吃苦的问题。

大多数本科生来到铁路后不能够摆正思想,凭借着自己的学历而优越感十足,将自身定位很高,存在好高骛远现象。一是对基层工作缺乏吃苦精神。80后、90后的很多人在基层锻炼后不能忍受车间工作的辛苦,难以融入现场工作环境,抱怨情绪较多。二是对知识技能缺少“钉子精神”。新职大学生存在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硬的心理,对知识和技能的探索不求深入,没有钻研精神。这种眼高手低的问题致使很多大学生陷入了沉不下去、扶不起来的困境中。过高的岗位期待和错误的心理定位使他们不甘心沉到基层去锻炼。这部分人员因为缺乏基层锻炼而对知识的掌握存在断层,规章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勉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应急处置能力。对于这样的人员,即便各层领导很重视,报以很大期望值,却依旧要面临扶不起来的困境。

第二,培训机制存在设置不合理,落实难到位的问题。

见习期作为大学生入路后思想意识转变和知识技能积累的重要时期,往往缺少人才培养计划的针对性和重视性。一是培养计划设计摆布不合理。目前对实习的安排大多是以时间为单位,每一个学习周期在一个固定车间或岗位进行实习。这种培养计划的制定不能符合岗位实际情况的需要,导致一些重点车间重点岗位实习时间不充足、知识技能掌握不全面的现象。二是培养计划得不到重视,培训落实效果缺少跟踪反馈。站段领导制定培养计划后将人才培养的责任交给了基层车间,但对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缺少监督,对培训效果缺少跟踪反馈。对于基层车间而言,一方面认为这些实习人员不是车间正式成员,另一方面,车间顾忌到这部分大学生将来的干部身份不愿意严格管理。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隔岸观火的认识实习并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现场,自身不重视加上存在的散漫情绪,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作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二、哈站近年新职大学生培养的几点经验做法

哈站一直坚持“人才强站”的理念,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充分重视新入路大学生的培养,落实科学的培养计划。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为营造一个“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从大学生毕业来车站报道起,哈站各级领导就殷切关注每个人的培养情况,亲自开会进行思想教育,逐个审查培养计划,到车间现场检查时不定期抽查大学生业务掌握情况。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仅使车间有了压力而且使大学生本人有了学习的动力。通过与车间的沟通和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可以加强车站领导层对个人情况的了解,方便培养计划的优化调整,并且有利于人才的管理。

二是抓住关键期,强化思想教育。为了将企业文化、铁路精神灌输给新职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个人素质,车站通过开展讲座教育、谈心活动,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建立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安排他们进入优秀班组,亲身体会铁路人无私奉献的品质和铁路职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按照铁路工作性质的需要,从思想根源进行塑造培养。

三是定实培养措施,实现多元塑形。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哈站采取了“车站级、车间或科室级、新职大学生个人级”三级动态培养方案。首先,车站根据大学生履历,发现其优势和潜能。再通过谈话等途径,了解其兴趣爱好,分析个人品行和能力,掌握其综合素质。分析评估后,由车站把握培养方向,制定总体培养计划。车间或科室依据车站的培养计划结合工作岗位实际情况,细化理论实习和实作培训计划。新职大学生定期向车站和车间提交见结反馈见习情况和个人意见,车站再根据实际情况与车间共同修改培养计划。

三、对新职大学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第一,与学校合作,将岗前教育提前,充分利用在校学习资源。

对于主专业大学生,虽然在校四年所学专业皆与铁路有关,但内容涉及行车、车辆、客运、货运、线路设计等多个方向,所学侧重往往与日后从事工作存在偏颇。因此,建议招聘前站段与高校配合,为应届分配的大学生提供在校期岗前见习机会,安排学生在大四上半学期到站段认识见习,初步了解日后从事工作的方向,回校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足“充电”,为日后从事站段工作奠定专业知识基础。

第二,加强实做培训力度,查找自身不足,正确定位自己。

建议各站段在培养初期应加大实做培训力度,以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眼高手低、自身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新职大学生只有真正深入到现场,从事一线工作,才能清楚意识到自身实做能力和应急处理经验的欠缺,从而使他们从心里上正确定位自己。另外,在实做培训 “学、帮、带”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与现场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重新认识老职工,给予老职工展现自我用能力赢得大学生尊重的机会。

第三,创造交流学习机会,吸收先进思想,塑造优秀人才。

高铁学习计划篇(3)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岗位、面向技术、面向应用,探索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方针。《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作为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得最为紧密。目前,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已通过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验收,如何对现有实践课程进行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铁路行车组织》实践课程体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性质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针对制动员、连结员、信号员、车号员、列车调度员所从事的调车、车站工作统计、接发列车、列车运行调度指挥及运行调整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铁路运输系统的调车工作、接发列车工作、车站统计工作及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

本课程围绕车站行车工种及列车调度员所从事的调车工作、接发列车工作、车站统计工作及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等工作过程,考虑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设置了铁路行车概述、调车工作、货物列车及货车技术作业过程、车站作业计划、接发列车工作、车站工作统计及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运输技术计划及调度指挥等8个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可以系统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行车业务的能力。

通过8个学习情境的学习,让学生完整地掌握铁路行车工作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作为工作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并逐步熟悉从事该行业应执行的标准及作业过程。

“铁路行车组织”为“铁路行车规章”提供作业过程及方法的技术支持。为“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提供作业方法等

二、《铁路行车组织》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受传统教育严重,该课程的设置,从计划、大纲、内容到教学方式还是没有基于“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课虽然占很大比例,但内容跟不上,不够充实。

2.与同专业其他实践课程间缺乏系统连贯性。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实践课从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实验内容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机联系,有些还存在不必要的重复。

3.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本课程的主要实训场地是运输综合演练场,很多设备已老化,不能很好与铁路实际结合。用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年轻化层次居多,结构不尽合理,与日益扩招的学生数量和学生质量的下降产生矛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原则。以铁路对行车工作人才需求为依据,深入分析行车岗位群的不同要求,明确胜任这些岗位需要的能力。以各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2.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教学内容既有基层工种,又包含高等级工种,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以中级工为起点,要求毕业时所有学生获得所考对应工种的技能鉴定合格证。

3.独立性原则。摆脱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束缚,改变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的观念,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与该理论课程相协调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4.系统性原则。实践课程的设置一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从基础工种到高级工种进行晋升实践考核充分体现综合性和系统性。

5.过程考核原则。采取个人总结与小组评议相结合,教师过程考核与企业专家考核相对应,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四、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1.构建实践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在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企业专用线就业,根据就业去向对多家铁路单位进行调研,确定铁路行车组织在铁路站段就业的岗位群: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和调度指挥岗位群。根据该课程对各岗位群在人才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方面的要求,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及具备从事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及调度指挥岗位的专业能力,具备团队协作交流、班组管理、对人身安全与作业安全的把控等方法能力,具备对学习新技术、获取与分析信息、优化运输组织、执行与调整计划及运用办公自动化的社会能力。

2.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组成实践课程模块

据上述岗位群,将实践课程优化整合成四个模块,分别是接发列车、调车、车站统计和调度指挥实践模块。其中前两个模块是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后两个模块是专业综合能力模块。

接发列车实践模块分为四个学习情境,分别是自动闭塞法接发列车、自动站间闭塞法接发列车、半自动闭塞法接发列车及电话闭塞法接发列车。该模块涉及的岗位有助理值班员、值班员和信号员。通过6502控制台、微机联锁设备、闭塞电话、调度命令、调度指挥中心等完成实践课程的学习考核,掌握三个岗位人员的工作程序,培养彼此相互配合的默契。

高铁学习计划篇(4)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英语;学习情境;改革

0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延续,学生入学后继续学习公共英语,在第五学期开设一学期的专业英语,介绍课文,力求掌握课文翻译。这样的英语教学效果,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岗位技能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笔者在职工培训中发现,分配到西安火车站、西安地铁的高职学院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社会招工的铁路列车员、地铁站务员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合工作过程,解决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在提高职业素养方面全面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

1英语教师应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严格执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按照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转化的过程,形成结合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过程主要形成的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能够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是开发团队缺乏基础课程的教师,对基础学习领域的设置以及课程标准制订往往依靠经验,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距甚远。

英语教师应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团队成员,参加企业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学生在学校应该掌握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制订符合岗位技能的课程标准。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铁路客运、铁路货运和铁路行车组织领域的工作,就业的岗位有车站客运员、列车员、铁路货运员等。铁路客运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组织旅客进站、候车、上车,西安作为旅游城市,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发展,乘坐动车组到西安旅游的外宾越来越多,要求铁路客运员必须提高为外宾的服务能力,发挥铁路窗口的作用,为宣传西安城市服务。英语课程标准应符合岗位的专业技能,满足客运服务的能力,发挥英语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满足岗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

2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基础学习领域的开发

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在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时,主要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关注的重点放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安排、课时分配、资源利用等方面,对于基础学习领域仍然按照习惯,沿袭旧的教学计划,没有把基础学习领域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同等对待,这样编写的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内容仍然是高中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

在进行企业调研阶段,对于就业于客运员和站务员工种的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必定有客运英语能力要求,应该认真研究客运英语的教学内容,在确定行动领域时,渗透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才能够工学结合,切实体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英语学习领域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按照旅客售票、进站、候车、上车的过程,设计为:学习情境1:售票工作;学习情境2:行包托运工作;学习情境3:车站旅客服务工作;学习情境4:列车旅客服务工作。把知识结构下的教学内容重构为工学结合的学习型学习任务,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3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组织英语教学

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有评价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咨询环节:对学习任务进行消化,通过团队协作,学习并掌握完成本任务的相关知识。教师主要将教学任务交待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观看视频,完成一个实景,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计划环节:是学生以班组为单位,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及其分工、使用方法,采用的组织方式等。

决策环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优化工作计划,确定可行计划和方案。各组简要汇报工作计划和分工要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各组进行优化,确定实施方案。

实施环节:主要是分组完成工作任务。按计划流程及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及时填写检查单,老师通过观察各组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环节:是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作总结,一方面得出各组评价成绩,另一方面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找出不足,为下一次任务的完成积累经验。

通过模拟车站售票、组织旅客进站、组织旅客候车、组织旅客上车;帮助地铁旅客自动售票、组织地铁旅客通过闸机进站、组织地铁大客流、地铁突发事故组织旅客疏散等情境,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较色扮演,按照任务驱动发挥团队作用,采取六步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4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

为配合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例如:工作任务单、引导文、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视频素材、工学结合教材等。同时开发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课程中提供学生互动资源,能够是学生进入互动平台后,进入模拟的工作环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提高岗位技能。例如,设计外宾问询、旅客进站、旅客候车、旅客行包托运、列车旅客补票等工种环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英语会话。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环境。

学习内容开放:在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团队集体完成学习情境的学习,将封闭的被动学习变为开放的主动学习。

学习时间开放:根据学习型工作任务大小,采取柔性的教学安排,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时间更灵活,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计划,形成开放性学习时间。

学习场地开放:建立校内英语语音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制定开放性管理制度,实现校内学习场地开放。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依靠旅游城市铁路客运站、地铁等运营单位,聘请现场客运服务人员为兼职教师,利用接待外宾的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接待服务工作,在开放的、真实的环境,通过真实的服务,锻炼学生职业技能。

学习方式的开放:课堂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进行讨论式学习、研究学习、集体开发等学习。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方式为辅的开放的学习方式。

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教师手册、学生手册、教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参考教师的教案、电子教案、课件等,实现资源的开放。

5加强过程考核

改革原有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考核形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的质量评价,发挥评价促学习、评价促提高的正面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6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应全面进行改革,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具有能拟真实语言环境、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网络课程,实行学习资源、实训场地开放,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高铁学习计划篇(5)

根据铁路高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武汉铁路局启动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近年来分别在铁路局各教学点举办了培训班,从培训结果来看,达到了培训目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将为我局铁路运输事业发展提供必须的人才保证探出一条新路。纵观整个培训过程,笔者认为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 先进的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是培训工作的先导并指导着培训的实践。而先进的培训理念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前提。针对铁路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武汉铁路局和全路一样,都面对铁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实。因此,现在进行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必须与以往进行的培训在理念上有所更新。即,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以铁路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根据受训者的特点和铁路现场的实际需要,改革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提供优质的服务,切实提高培训的水平和效果。因此,培训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在培训理论上有新突破,培训观念上有新思路,培训方法上有创新。要充分利用我局的职教资源,切实做好铁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以此在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走在全路前列。根据这一思路,铁路局确定了培训的理念。即,首先,认真分析培训对象的现状:这些专业技术人才,虽然具备了一定水平和能力,但他们的潜质和专业理论水平亟待提高。第二,培训是铁路发展一项长期的、必须的内容,是丰富自身内涵、促进铁路职工自我完善的“系统软件”之一。根据铁路局现场的实际需要,坚持多目标、多类型的培训格局:有的要培养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如站段某类工种);有的要培养成复合技能型人才(如站段从事职教工作的人员);有的要培养成知识技能型人才(如职教基地教师);第三,培训的观念、思路、内容、方法及培训手段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培训要求;第四,一定要注重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以提高理论水平和能力为中心;第五,根据培训需要进行培训,不单纯追求培训规模,以此打造出武汉铁路局的培训品牌。上述的培训思路及理念在第一期高技能人才培训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因此,培训工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 领导高度重视

从局职教处、职教基地到各培训点都有领导亲自抓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多次举办会议进行专项研讨。各站段高度重视,从学员选送、实习配合到培训学员待遇,都进行了周全的考虑。职教处亲自审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方案,及时调整培训方式,着力整合培训资源,注重优化培训队伍,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另外,通过加强培训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进行培训动态管理,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机制等措施,来切实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

3 高水平的培训规划和方案

高水平的培训规划是取得高水平培训结果的基础,路局根据铁路发展长期规划,制订了与之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划,科学地制定了包括培训的计划、教材、模式和课程内容在内的培训规划。专业培训是提升素质和能力的根本,培训方案也至关重要,必须精心安排。目前,我局采取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的方法经过多次反复修改、甚至边培训边修改来确定培训方案,路局职教系统把精细化培训管理引入到培训方案和实作评价中,路局、站段及职教基地均按照“理论到章节、实作到项目、对象到职工、师资到人头、时间到课时、责任到主体”的要求编制培训计划及实作方案,确保了培训计划及实作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同时,为了保证规划和方案的顺利实施,制定了一套严明、高效、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班主任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

3.1 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讲究新颖、实用,以满足学员的需要为原则。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铁路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介绍,充分体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中所提出的机车车辆设备现代化的“十字方针”(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和“四化要求”(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同时,融入铁路最具前沿性的科技成果。另外,注重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学员不但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参加了如拓展训练这类课程,以丰富学员的文化生活。

3.2 完善教学环节。注意不断改进培训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有效匹配:①以提高水平和能力为根本。教学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但“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为学员回到原单位后进行自学奠定基础。②以深化培训主题为核心,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了课堂讲授与研讨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员的主体性相结合。同时采用“理念培训情景化,理论培训模块化,实作培训现场化”的培训方式,起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并且通过学员写体会、谈感受巩固所学知识。③以提高学习效果为重点,授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繁杂的课程一目了然,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④选派优秀的教师承担培训工作。同时,要求教师采用换位思维,正确对待学员的学习水平和基础。根据学员意见和要求,合理地调整培训内容。⑤坚持以人为本,提倡学员之间的学习感悟和经验交流。通过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3.3 抓好培训教材的建设工作。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为了做到培训联系铁路现场实际,铁路局启动了网上教材系统和多媒体网上教学,支持授课教师到铁路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积极选派授课教师到各种培训班学习,收集铁路有关最新的信息。随着科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教材的编写上,采取“选编结合,不断更新,相对稳定”的措施,确保了培训教材的质量和适用。

4 挑选一流的教师任课

高铁学习计划篇(6)

作者简介:苏宏升(1969-),男,甘肃靖远人,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教授;董海鹰(1966-),男,陕西临潼人,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27-03

一、历史沿革

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1958年由姜嘉猷教授等一批电机工程专家组建的电力机车专业和1959年组建的电力机车供电专业。1999年,学校根据国家新的本科专业目录,设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2000年,该专业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管理的专业点名单,并于2004年获得了财政部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资助。[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成立以来,沿袭兰州交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多年优良的办学传统,本着服务铁路和面向地方电力系统领域进行人才培养的原则,已为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铁道电气化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建设,特别是西部铁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专业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高校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时期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时期,而大众化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毕业生的就业分配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演变成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这仅仅通过提升教学质量,狠抓教学水平的努力是难以办到的。因此必须从社会分析做起,正确定位,找好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做好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完成高校肩负的三项主要职能:人才培养、科研转化和服务社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国工科院校普遍设立的一个专业,专业规模相对庞大,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如前所述,兰州交通大学如何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在当前诸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关系到该专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在对当前该专业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原铁路院校类特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即将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定位于铁路特色专业,在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方向的基础上设立了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和接触网工程两个特色专业方向,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两年的专业尝试,证明电气工程系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定位于铁路特色专业的实践是完全正确的,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少人已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良好成绩,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特色专业方向的设立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规定》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特殊需要及自身优势和特点,可在完成基础课教学后,在现设专业范围内自主审定专业方向”。在此规则指导下,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开展了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立特色专业方向的探讨和研究工作。

1.电气专业宽口径下的问题分析

纵观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部分高校沿袭着我国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忽略了人自身的教育,又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导致培养目标过大而无法适应时代需求,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缺乏创新。教学以具体专业为导向,将相应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较少考虑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是否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否能够运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专业化日益突出,培养更加专业的电气方面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建立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以及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决定了我国铁路交通运输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铁路电力牵引相比其他牵引方式在高速、重载、环保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是未来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发展的牵引模式。“九五”后期,随着一批时速超过200km的客货共线铁路和200~350km的客运专线铁路的建成,我国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期,加上这些铁路多采用信息技术控制和管理,客观上决定了对铁路牵引供电专业的更高要求:要求电气专业对铁道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要求作为铁路自动化、现代化和科技化代表的牵引供电系统要从可靠性到先进性满足高速铁路建设的要求;要求现代的电力牵引供电要向专业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且正在向新疆、等边远地区渗透,而这些铁路建设的特点是高起点和高标准,急需大量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铁路供电和接触网方面的人才,从事与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有关的运营维护工作,确保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另外,由于兰州交通大学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朗或培养计划满足不了高速铁路发展的要求,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困难。

根据我们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哈尔滨、武汉、郑州、兰州等铁路局和青藏铁路公司,以及南车、北车等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的调查而得出的结论来看,这些企业每年对牵引供电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是学校能够提供的三分之一,缺口达一半以上,而且这些铁路企业对牵引供电的人才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一方面是宽口径下电气专业学生由于技能欠缺和诸多高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带来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铁路牵引供电专业的人才匮乏,出现了多家用人单位提前到学校争抢人才而无法满足人才需求的局面。鉴于此,根据兰州交通大学原铁路类院校特色,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决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开辟牵引供电专业方向。同时,考虑到接触网是电力牵引必不可少的载体,与运营维护工作往往纠结在一起,密不可分,因此又设立了接触网工程方向。这样和原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一起,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共有三个专业方向,即两个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和一个传统专业方向,较好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四、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改革的具体措施

电气工程系铁路特色专业方向一经确定就成为兰州交通大学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这也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的一个有该方向的本科院校。为了满足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即铁道供电和接触网方向)的教学要求,院系两级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并得到了学校的大力资助。

1.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课程设置的完善

电气工程系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是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而设置的,具有课程门类比较齐全,覆盖面广的特点。缺点是缺乏特色,定向模糊,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为了能和铁路特色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使之既能符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又能体现铁路特色供电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此,研究小组认为:新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充分反映本课程方向的新技术和发展前景;删减就繁,除旧布新,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结合大纲对原教学计划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专业课程教学平台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2]

(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除执行全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外,学院还构建了由14门课程组成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平台:“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导论”、“DSP技术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开发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Web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鉴于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对数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修订计划时增加了工程数学教学方面的内容,包括“数学物理方程”、“矢量分析与场论”、“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为学生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中打下厚实的基础。

这样学生既能在大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宽口径下学习,又能掌握特色专业方向课的基础课教学内容,为以后分专业方向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包括“电路分析”、“电路实验”、“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工程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气工程导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10门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共同构成大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

由于接触网专业对机械和力学知识有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基础平台中增加了“机械设计基础”和“工程力学”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也为以后学好接触网专业方向奠定了基础。

(3)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主要涉及“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气测试技术”、“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配电网络自动化”等课程,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一起构建专业技能获取平台。

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对确保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做了较大的调整。针对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专业方向,增加了“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与设计”、“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及装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牵引供电所设计与施工”课程以及这些课的课程设计。针对接触网工程专业方向,增加了“接触网工程与设计”、“接触网规程与规则”、“接触网施工”、“接触网检测”以及“接触网工程与设计课程设计”。上述两个特色方向除必修课外,均有9个学分的选修课。表1是调整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路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计划。

(4)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的修订。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的调整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是调整工程实践平台本身的实训内容,如认识实习由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改为参观兰州铁路局供电段兰东牵引变电所,生产实习由原来的兰州电机厂实习改为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陇西分站接触网实训基地实习。二是开辟新的实训内容或实训基地,如增加了有关牵引供电系统和接触网专业方向的零部件拆装实习,以及开辟了兰州铁路局供电段电调中心实习基地。此外,学院还定期聘请各大铁路局、设计院、中铁电气化公司、青藏铁路公司等现场专业人员来学院任课或作报告,使得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学习到现场的知识。

2.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是一个崭新的方向,师资力量的配备直接影响到专业建设的成败。在优化师资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必须加大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体措施:一是安排教师到相关院校进行实习培训,加强学习交流。如2008年安排张廷荣、李红两位青年教师去华东交通大学学习,安排李亚宁教师去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学习,2009年安排张廷荣、李红去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兰州分院学习,2010年安排闵永智教师去西南交通大学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除了每年安排相关教师进修实习外,学院还着力出台了“1+2”研修计划和“1+1”帮带计划。二是鼓励教师利用暑、寒期到工厂或铁路建设现场实地考察,与现场工人、技师交流学习,做到真正实践学习。三是在院内积极开展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方面的科研工作,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投入。通过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四是强化教师专业队伍,引进高水平人才,要特别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3.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立

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对于专业发展尤为重要。铁道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和接触网专业方向建立之前,我们就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论证工作,一经专业方向确立就开始了实验室建设工作。由于铁路特色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和庞大性,所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完成有代表性的实验设备从而完成实验室建设,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异常重要。学校采取了以自我建设为主的方式,同时加强外来资金的引入。一方面,学校利用日元贷款大力建设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实验室,先期建成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模型实验室,包括一个电力系统沙盘及一个牵引供电系统沙盘;全部偿、半补偿及接触网简单悬挂模型;断路器、隔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牵引变电所电力设备模型;AT、BT及接触网直供方式下的挂板模型;牵引所二次回路、直流操作电源的挂板模型,满足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利用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和特色办学机会,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通过各方积极努力,获得财政部数百万元建设基金,建立了远动及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最后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学校投入配套资金进行二次开发,展开对遥测、遥信和遥控系统的深入研究,完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3]

关于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接触网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安全规程测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其特殊性决定了实习的重要性。利用现有条件和依托相关企业单位建设新的实习基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学校利用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接触网实习基地的优势,在实习阶段将学生送到接触网实习基地进行接触网零部件拆装练习,并设法考取上岗证。另外,和企业积极联合,建立新的实习基地。如与兰州铁路局兰东供电段达成就业实习协议,给学生一个熟悉和实习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的课程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进行了不断地尝试,目的是寻求利于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最佳结合点。

教学内容上不再采取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而是丰富教学内容。首先在教材的选取上采用“三位一体”的教材,再经过大量的比对,选取最好、最先进的教材。对不恰当的教材经过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进行修正;课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从交流单位引进录像,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去现场实地制作教学录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注重能力培养。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些课程采取了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的方式。例如,对于轨道交通概论,任课教师讲完部分课件后,布置学生课后通过资料查取完成一定任务,并让学生们课堂讲解。由于学生查阅的知识多种多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教师在其中也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共同受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

五、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取得的实效

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一经开始就显示了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校内受到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铁路局、设计院、中铁电气化局、中铁建和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的认可和好评。目前除部分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外,大部分学生已走上工作岗位,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最近连续三届的毕业生就业分配中,无1人待业。在最近连续两年的高考中,报考该专业学习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该专业与铁路信号、机车控制两个专业配套,构造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优势,填补了学科专业建设的空白。

六、结束语

自1999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恢复招生以来,历经10年有余。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支持下,电气工程系教师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建立了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两个平台,设立了电气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吸引了大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宁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工业专科学校、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乌克兰克列门丘格国立大学和斯洛伐克马捷贝尔大学等院校教师来中心参观、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高铁学习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104-06

1引言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课程体系必须在坚持校企合作原则基础上,结合职业标准,构建有自己职业特色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1]。同时,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时还要兼顾到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过程中,首先结合职业标准分析人才需求、调研职业岗位,然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针对职业岗位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划分成相对应的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开发学习情境,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然后在教学中的实施来实践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2结合职业标准分析职业岗位群

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参照信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根据高铁发展实际,确定出了具备企业人才素质及专业技能要求的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群。其中有室内设备维护岗位群、室外设备维护岗位群、CTC/TDCS设备维护岗位群、动车组列控系统设备维护岗位群和工区管理岗位群。

3分析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2]是用来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它不仅能够反映具体的职业工作的内容与形式,而且还能表明其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和作用。它是以实际工作实践为出发点的,属于整个工作行动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体系开发的重要内容。针对高速铁道信号控制专业五个岗位群,分析各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典型任务分析表如表1所示。

4划分行动领域[3]

行动领域是将相关的典型工作任战行整合得到的,它集成了某一类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即确定与专业相应的行动领域,就是通过把工作过程、方法、对象和成果类似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同时分析确定其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结合职业能力划分行动领域,如下表2所示。

5学习领域设计与开发

学习领域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基本学时。其中学习目标主要描述职业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描述工作任务。学习领域的开发也就是课程的开发。描述专业学习领域,主要就是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就是说为达到相应的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5.1 转化学习领域,构建高铁信号控制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开发学习领域就是对行动领域进行工作内容的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尽量使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与行动领域的工作内容一致,从而使得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与行动领域所需职业能力一致。这样就实现了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实质性转换。结合行动领域职业能力分析[4],将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的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如图2所示。

根据学习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铁信号控制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分别设置公共基础领域课程、专业基础领域课程、专业综合领域课程、公共素质拓展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领域课程。高铁信号控制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5.2 设计并描述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设计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不仅要考虑学习内容,还要把握学习的难度层次。确定课程方案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来设计和安排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培养职业能力就要充分考虑实践课程的比例。

首先,设计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本课程方案中实践课程达到50%,顶岗实习达到540学时。实训课程在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考虑到学生成长的规律,区间信号设备维护实训、高铁列车控制系统维护实训、信号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训课程安排在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程铁道信号基础实训和高铁数字传输设备维护实训之后。

其次,课程方案确定以后,详细描述每一个学习领域。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可靠实施。下面以学习领域“铁道信号基础”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学习领域描述方法相同,最终形成完整的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学习领域。“铁道信号基础”学习领域描述如表3所示。

6学习情境设计与开发

专业教师将学习领域的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特定的学习内容与载体有效结合,完成学习情境的设计。在设计学习情境设计中还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效结合,将教、学、做有效结合。最后完成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程标准、教案和考试考核方案等[5]。

如表3所示,铁道信号基础学习领域可以划分为5个学习情境。在这里,以铁道信号基础中的情境“信号继电器维护”为例来设计学习情境,如表4所示。

7教学实施优化[6]

在基于工作过程及职业标准为一体的高铁信号控制专业建设中,对课程教学进程进行了一系列安排。高铁信号控制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很好地分配。如表5所示,表中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能够有效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第一,专业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和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时,都是以基于工作过程及职业标准为一体的高职课程建设框架为基础。以《铁道信号基础》课程为例说明如下,以“信号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考试大纲作为课程标准;对传统的《铁道信号基础》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教科书的内容共分为了5个学习情境来学习,每个学习情境中划分了多个子学习情境;结合国家信号工职业标准增加了专业职业道德的知识。

第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团队教师为了更好地实施实践教学,积极参加有关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相关培训,并多次到其他院校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

在实践教学实施中,以专业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不仅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实践教学以项目为主体,以实际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项目任务。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项目导向、案例演示、任务分析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

第三, 重视实践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在实践教学实施中,专业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熟悉该岗位的业务。实践考核时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共评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侧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专业教师通过具体项目任务,不仅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更有效保证基于工作过程及职业标准为一体的高铁信号控制专业课程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许慧珍.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2] 万荣泽,何春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

[3] 尹萌芽.通识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5).

高铁学习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41-01

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基于大准铁路各段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提供一个支持铁路内部培训工作管理,分析和决策职能的系统。该文以大准铁路公司的企业架构为模型,介绍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大准铁路职工培训管理现状

1.1 培训信息传递不及时

由于大准铁路公司举办职工培训时,各部门、段、站区对职工培训信息采用层层上报的方式,电话联系为工作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质量低,公司职工教育信息统计时间每次5-6天,不仅周期长,而且出错率高。

1.2 培训档案保存纸质化

由于职工培训记录最后以纸质的方式保存,因此信息量受到限制,培训记录有差错或丢失的可能性,无法实现信息的海量存储,因此也不利于职工培训工作经验的总结,无法为今后的职工培训提出进一步战略性规划。

1.3 培训课件无法实现共享

由于各段培训的资料、课件都有本段职教科保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专业交叉内容时,需要授课老师自己查资料或向其他部门求助,极大地降低了培训工作效率。

2 平台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2.1 平台的建设目标

根据公司的设想和要求,准能大准铁路公司培训教育平台需要达到以下的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1)高起点、高标准,保证系统平台的先进性在国内同行中的领先地位。

(2)贯彻“实用、稳定、先进”的方针,以实际应用需求为设计依据,以远程教育发展规划为导向,确保系统高度集成、总体优化、安全可靠。充分考虑平台功能扩容性和技术升级性,适应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以求获得最佳的性价比。

(3)有效的执行公司计划、任务,并反馈教学质量,有利于岗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新工艺、新工法、新规范的学习,有利于各单位先进经验的推广,为公司培训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供有效服务。

2.2 平台的设计原则

(1)系统模块化:方案从体系架构、功能布局,遵循多层体系结构系统的设计开发原则,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2)接口服务化:建立易维护、易二次开发、易扩展的系统,尽可能地降低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为最终用户的后续开发预留接口。

(3)传输网络化:充分发挥已有网络优势,高质量、高效率应用的企业内部网络。

(4)决策科学化:通过信息的整合、流转、汇总,将各种信息图文并茂的呈现在各级领导面前,为他们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5)安全保障化:系统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平台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尤其在数据库设计与后期运行中要采用安全有效的方式,实行深度防护。

3 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职工培训管理信息平台的网络体系结构基本可以分为集中式与分布式。

(1)集中式即在大准铁路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器,所有基层单位均直接访问的服务器。优点是开发工作量小,数据统一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维护比较简单。

(2)分布式即在铁路公司建立总服务器,在各运输站段建立站段服务器。各运输站段直接访问本单位的服务器,同时站段数据可以异步更新集团服务器数据。优点是可以减轻对网络负载的压力,本单位管理员对本单位的系统拥有绝对管理权,在现有功能基础上,可根据各单位特殊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考虑到该系统是建立在铁路内部办公网络的基础之上,且办公网络覆盖在薛家湾本地,采用集中式方案开发工作量小,数据统一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维护比较简单。

4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4.1 培训管理系统

(1)组织机构管理

可以添加、管理组织机构,并且给组织机构赋予权限。可以编辑、删除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可以自己修改信息和密码。

(2)人员管理

提供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批量导入等一系列操作,普通用户可以实现个人信息维护。

(3)培训台账管理

根据权限对培训台帐、培训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培训费用台帐数据信息进行录入、分析和查询。对台账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导入、导出,生成纸质台账。

(4)培训档案管理

对员工参加培训项目、结果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员工基本信息的导入,培训记录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生成纸质员工培训档案。

(5)师资管理

建立公司师资资源库,建立教师个人档案,对内部教师、外聘教师基本情况、教学内容、授课情况、内部教师年度考核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4.2 教学管理系统

(1)培训需求调查

调查员工需要培训的范围,统计员工需要培训科目,设定调查分类,调查分类作为调查的一个属性,各段、车间、工区的员工根据需要进行投票,段管理员统计投票信息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员工培训需求计划。

(2)培训任务下达

可以新增、修改、删除培训任务、计划信息,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导入、导出、新增、修改、删除培训任务和计划信息,具备提示功能便于员工了解培训信息。

(3)在线学习系统

员工在登陆后可以注册成为在线学习会员,注册成功后员工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模拟答题、课件、仿真课件在线学习等操作,完成学习作业、参加在线测试,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4)仿真演练系统

员工可在有提示的情况下进行实作模拟演练。学习模块侧重于讲解和分析,练习模块侧重于在有提示的的情况下指导学习者进行检修作业或故障处理的实际操作,考试模块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部分的检修或处理具体故障。

4.3 考试管理系统

(1)在线题库

建立学习资料题库,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来编辑题库的分类。管理人员根据试题的类型来编辑题库的分类。

(2)考试管理系统

根据培训科目进行相关的考核考试、一日一题、模拟演练的考试。

5 结语

该文根据大准铁路公司职工培训管理工作的需求,对现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网络的新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并对新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高铁学习计划篇(9)

一、培训学习总体情况

本次培训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理论培训:首先由公司带队领导及培训学院相关领导对此次培训工作做出安排,提出要求,确保本次培训取得实际效果。其次由安全监察部部长介绍了现阶段广州地铁的安全管理体系,重点从日常安全管理、风险控制、隐患排查和处理、案例剖析等四大块介绍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由事业总部安全质量部经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了“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不当救火队员,要做预防预控专家”两个方面的管理理念;由高级工程师主讲的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计划管理与进度控制,重点从计划管理的相关概念、工程计划管理方法、工程进度控制技巧三个方面作了介绍,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计划管理的建议措施,对后续计划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由专业高工主讲的开通一条线其实也简单,重点从按时完成工程建设、提前做好运营筹备、顺利通过试运评审、圆满完成试运准备四个开通新线的关键环节作了详细介绍,对运营筹备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信息管理部经理主讲如何做好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重点从计划管理与进度控制、需求管理、测试管理、应用管理四个交流互动题目分享了地铁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经验。

通过第一阶段的理论培训,使我对安全应急管理、计划统计管理、运营筹备管理三个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听取了广州地铁相关培训老师的经验介绍后,加深了理解,增强了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

第二阶段的培训主要以现场参观学习为主,重点参观了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部三号构件加工厂、多媒体宣教室,并体验了VR虚拟安全体验馆,通过各种场景的模拟演示,切实体验感受了各种违章作业和违规操作带来的后果和危害;参观了广州地铁较大的换乘枢纽站公园前站,重点了解车站的运作模式、客流组织、设备设施控制三个方面的内容;参观了广州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项目经理部BIM管理平台及中铁上海局承建的鹤洞东站。

第三阶段主要是岗位交流和座谈:主要与业务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重点从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开展、廉洁文化建设、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了解了广州地铁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还实地参观了广州地铁的廉洁主题车站的建设情况。

二、个人心得体会

经过这五天的培训学习,受益匪浅。结合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和学习、参观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借鉴:

一是作为企业要严格树立和培养规矩意识,不仅要提高所有员工的业务素质,而且要重点培养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有主人翁意识,以公司为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从事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增砖添瓦。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一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做好计划的重要性,在做好合理计划的基础上,重点把控计划的实施进度和完成率尤为重要。

三是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提倡“安全第一”理念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事故发生后相应岗位人员能够有效应对,合理处置突发各类突发事件。

四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在不断的总结中强化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对某一阶段工作结束或某一项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对其中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探索规律,为今后的工作不断进行铺垫,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要持续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指导和规范各项工作。广州地铁具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从技术管理工作到职能业务工作,从高层人员管理到一线员工管理,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细则作为指导。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须做,哪些不能做都有明确的标准和对应的奖惩体系,完善的体系建设为高效的日常管理运作奠定了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通过本次培训所学内容和自身的体会,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持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通过对广州地铁相关岗位的跟岗学习,发现自己在业务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重点对工程建设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急需学习和掌握,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高铁学习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9-02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题组一直非常重视该课程的改革与教材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改革,积极探索适合于中职教学的教育教材模式,在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编写依据

(一)课程定位

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课程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的基本知识;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文件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排序的方法并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制定进度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组织技术措施;掌握预算定额的正确含义和查用的方法,正确划分计价项目并计算工程量,掌握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为将来从事工程管理及编审概(预)算、报价、估价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开设在地质与路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桥涵施工、铁路轨道、隧道工程等专业课程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为生产实习等后续教学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为依据,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大纲,再以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以“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学生实际”为原则;以从业岗位需要;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标准。

做到:

①课程教学项目化,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更加强调课程的实践性。

②实践教学项目案例化。课程重点难点内容采用项目专题案例,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工程施工方法与环境条件关系的思考,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新技术介绍适时化。利用课堂互动项目案例平台,适时介绍工程建设中涌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使教学内容始终与工程建设新技术同步,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工程施工新的技术成果的发展方向。

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展示明朗化。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⑴掌握项目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熟悉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了解建设项目的分类。

⑵掌握工程施工组织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熟悉路基、桥涵、轨道工程建设的内容及特点,熟悉原始资料调查的内容;了解施工程序。

⑶掌握施工过程的组织原则及施工过程的时间排序的方法,掌握流水施工原理及流水施工类型和总工期确定方法。

⑷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任务、作用与分类,工程项目控制的概念;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及步骤;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内容及选择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及施工平面图的编制方法;了解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⑸掌握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时差的概念及应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计算与应用,网络计划优化的概念、工期优化、费用优化的方法与应用。

第二部分概预算

⑴熟悉基本建设程序及概预算分类;掌握工程造价的概念及其计价特征及构成。

⑵掌握工程定额的概念及作用;掌握铁路工程定额的组成及应用。

⑶熟悉铁路工程概预算各种费用的计算办法、熟练掌握个别概预算的编制方法、了解综合概预算的编制程序;

⑷掌握工程量清单的定义与作用;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构成;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依据;掌握工程量清单与清单计价的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组织施工和管理能力;

⑵培养学生具备制定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质量技术措施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编制工程预算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⑵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⑷培养诚信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和措施

按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结合我校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概(预)算》与《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注重教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编写理念,按照岗位需求、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广泛吸收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着重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创新性。使之具有结构新颖、图文并茂、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案例丰富的特点。体现“简明扼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强调行业特色”的宗旨,实现必需和够用,对接职业标准,易学易懂的目的。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与企业技术骨干密切合作,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共同编写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教材,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进行课程内容重组,突出实践,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课程教材。以解决以往教材“脱离实际、内容陈旧、工艺落后”的缺点,突出职教特色。

三、教材编写结构

《土木工程概(预)算》和《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是基本建设计划、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等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基本建设投资、拨款、贷款,银行监督,实行投资包干、工程招标、投标,签订承发包合同的主要依据。因此,它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工程新一轮概预算编制办法的颁布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全国的推行,铁路、公路建设领域以市场自主定价为导向的工程造价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者必须紧跟目前的改革趋势,更新观念,掌握和理解铁路、公路工程施工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新知识、新方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材的编写结构如下;

1.《土木工程概(预)算》本书共设六个项目,二十七个任务,即项目一工程造价基础知识;项目二定额;项目三铁路工程概(预)算编制;项目四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项目五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六工程计量与价款结算,二十七个任务,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基本建设、定额及铁路、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原理、程序和方法。铁路工程概(预)算部分详细介绍了铁道部铁建设[2006]113号文公布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的相关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示例介绍了具体的使用方法;依据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介绍了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应用原理,对铁路拆迁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及明洞工程、轨道工程、站后工程及大临工程的构造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公路工程概预算部分以交通部2007年第33号文公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为依据,全面介绍了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原理和各分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与方法。

2.《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本书共分五个教学项目,二十个任务,即项目一工程施工组织概论;项目二施工过程组织原理;项目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四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五网络计划技术,二十个任务,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施工组织设计的程序和编制的方法、施工过程组织原理、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和网络计划技术。

四、教材建设成果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中职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中职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密切合作,共同参加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使改革后的教材具备了以下特点:

1.新颖性:无论在教材的内容上还是在教材的编排上,都突出了“新”字,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2.适应性:教材即适应现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又适应社会对这一岗位群的需要;

3.实践性:即教材对理论知识的编排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更注重对岗位职业群实践环节的指导,实践针对性强,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效”,紧跟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需要。

所编写的教材已在全国中职学校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相信在广大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积极参与教材改革和“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促进推广运用”这一方针指导下,教材建设会更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五、下一步教材建设措施

1.加强教材建设,大力开展教材研究。教材建设要跟踪教育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着眼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探索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间的关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教材内容更新的研讨,对教材的规划、选题、编审、出版、选用、推荐、质量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等环节全面质量管理。

2.落实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就是要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加强教材的“精品意识”,为所开设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处理好选用国家推荐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的关系。二是严格选用程序,教研室要把好教材选用的审核与质量关。

上一篇: 党员每月汇报思想 下一篇: 产品市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