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7 06:10:58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篇(1)

2、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把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搭建智慧党建平台。注重把党建引领寓于服务群众之中,用最朴实的方式、最有效的措施解决群众生活的中点滴难题,充分发挥汪清党群服务E站平台作用,确保基层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回应解决。积极打造长荣志愿者联盟平台,运用好“新时代e支部”等党建平台作用。二是围绕服务引导抓非公党组织建设。当好协调者角色,协调好企业与政府部门、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探索实施“1435”工作法,把党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竞争优势,激发了党建活力,助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金海非公组织党支部参加社区活动20余次。三是坚持抓党建带群建。积极引导基层群团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共建阵地、共享资源、共办服务,推动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开展“红细胞行动”旨在把每一位党员打造成“满活力、不贫血、有担当、不缺铁”的红细胞。依托长荣志愿者联盟平台,对辖区驻区单位的党支部实施“红细胞活力”指数管理,对党员实施“红细胞活力”积分管理,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党建效能。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守文化沃土的地理优势和服务优势,推动党建工作和服务民生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共建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观念,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创共建的良好态势,传递积极向善的观念,用行动服务民生,让这个城市更有温度。

二、工作中的不足

1、因长荣社区0人考取社会工作者资格证,未能建立“三社联动”机制,未能探索“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架构,建立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2、长荣社区因老城区拆迁改造,新建小区入住率极低,未能达到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标准,在“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架构中,未能充分调动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3、在社区党建品牌的创建上,缺乏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缺乏整体架构和制度规划,只是单层次的开展活动,品牌目标不明确,活动不够深入。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篇(2)

大家知道,上海召开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上半年全市举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专门用4天半时间,针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对各县市区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和业务科室负责人进行培训,可以说这次培训班对做好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XX市委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XX书记多次深入城市街道、社区、两新组织调研。XX部长在今年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要求“要研究制定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城市大党建格局,形成共驻共建管理体系”。XX省的要求,XX市委的部署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上午,XXX同志传达了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精神。我们也对应安排XX个示范县区市组织部部长都作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材料我也提前作了学习,总的感觉,各地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方面热情比较高,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思考,做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城市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探索推进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融合共建,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三是认真落实今年组织工作重点任务要求,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四是积极改革创新,在加强街道社区自身建设,干部队伍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要继续创新完善,不断改进提升。

下面,结合大家发言和各地实践,我就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指出,农村工作和城市工作是各级党委工作的两大阵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基础性、战略性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作为示范市,更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城市基层党建的思想行动自觉。

一个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号召全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城市改革发展,党建工作的环境、对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填补了以往街道社区党建空白点,增加了覆盖广度和深度,同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引领基层治理、服务各族群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城市基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使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坚如磐石。

另一个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变化新挑战,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城镇化进程提速,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加速转型。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征地拆迁、下岗失业、劳资纠纷、物业管理等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把城市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基层党建强,基层治理就强;基层党建弱,基层治理就弱。必须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摆在重要位置,补齐短板、强基固本,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奋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二、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规律特点

指出,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上海会议后,按照XX市委的部署要求,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调研和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还没有完全转变观念,工作上的实质性变化和进展还不明显。作为示范点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切实加深对城市基层党建的理解,更新观念,把握特点,找准抓手,取得新成效,当好排头兵。

(一)牢固树立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认识到了,行动才能有效跟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又再次进行强调,共有三句话。一是“城市基层党建,就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这句话高度凝练指出了城市基层党建系统建设整体建设的本质。二是“城市基层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是这一工程的主体架构”,这句话点明四级联动是贯穿和主导城市基层党建的主体架构。三是“与街道社区党建相比,城市基层党建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极大丰富和拓展,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整体效应”,这句话简明扼要指出城市基层党建和街道社区党建的区别。这三句话,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基层党建进行界定和阐释,要深刻理解把握,及时转变思路观念。

(二)正确把握新特点。从我市的实践探索可以看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政治功能突出。城市基层党建始终围绕形势任务要求开展,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各类组织、各类人群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二是组织架构立体。城市基层党建不仅有传统的市、区、街道、社区“树状”组织架构,扁平化的横向组织也在快速构建,横竖组织之间交叉互联、立体呈现。三是整体效应凸显。城市基层党建各类组织、各类人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联结,运转起来是一个整体系统,需要全面统筹、系统推进。四是共融共享共促。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以城市基层党建为联结,开放共融、互联互动,共享优势资源,共同促进提高,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五是集约便捷高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充分运用,信息渠道互联互通,网络互动交流、大数据挖掘利用等,推动党建工作、基层治理、群众服务更加精准、便捷、高效。

(三)积极展示新作为。当前正处在从街道社区党建向城市基层党建转变的关键节点,面临很多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新使命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一要大胆解放思想。着眼全域党建理念,切实转变街道社区党建思想,以系统思维来看待城市基层党建,牢固树立系统建设整体建设观念,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适应。二要敢于攻坚克难。针对影响和制约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和发展的各类因素,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找实问题,实事求是提出解决思路和措施,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不断发展。三要勇于先行先试。要明确城市基层党建发展方向,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保证各项部署安排既符合当前工作实际,又适应长期发展需求,切实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

三、把握目标要求,奋力开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多次强调,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XX省明确提出,要深化探索实践,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在全市专题培训班上,XXX同志明确要求,XX作为全市示范点,通过一年努力,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街道改革要有实质性进展,一定要改;第二,互联互通、条块结合的机制要基本建立;第三,四级联动体系要完善,要真正用起来,社区职业化队伍建设一定要有初步想法,至少要推。同时强调,这也是今后全市调研的重点方向。我理解,就是要适应新变化、贯彻新部署、落实新要求。

(一)稳步推进街道体制改革。按照XX市委要求有序安排部署。作为示范点更要抓住机遇,适时启动街道改革工作。要认真学习借鉴上海经验,进一步给街道明责、赋权、增能,调整优化内设机构,一是优化街道内设机构。按照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原则上,根据实际优化机构设置,统一设立党建办公室,配备抓党建专职副书记。二是推动街道职能转变。取消归并不合理职能,让街道聚焦“抓从严治党、抓基层治理主责主业。三是赋予街道相应职权。如:街道对辖区内突发事件相应的处置权、事关群众利益和重要项目的建议权、城市区域规划和公共事务的参与权、相关职能部门派驻机构履责的督办权、相关人事任免使用及考核的建议权。这些措施大家可以研究,有些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可以先试点再推开。总的原则是,要确保街道权责对等,有职权、有能力协调各方、维护稳定、服务群众。

(二)建立互联互通条块结合机制。打造多层次、融合式组织架构,把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各类组织连接起来、统领起来,着力构建目标一致、协同运作的利益共同体。一是观念上要强化共驻共建。发挥党组织的纽带作用,倡导“同一屋檐下、都是一家人”的家园意识,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打破行政壁垒,拆除封闭藩篱,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共抓维护稳定、共抓基层党建,共商区域发展、共同服务群众,实现互融共通、合作共赢。二是体制机制上要坚持双向用力。赋予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实质性内容,坚持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管理重点企业、双向评价干部这几个有效抓手,大力推动条块结合,加强协调性协同性。三是方式方法上要落实开放共建。以组织共建、稳定联保、资源共享为纽带,采取街道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街道主动提供服务,驻区单位积极开放资源等办法,推动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整合起来、集约起来,发挥最大效益。

(三)健全系统高效联动体系。着力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把四级贯通起来、联动起来,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各地党委要把关定向,履行主体责任,负责总体规划和全面指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县市区党委是“一线指挥部”,要履行第一责任,负责提出思路和整体推进,推动工作落实。街道党工委是“龙头”,要履行直接责任,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精心组织实施,统筹抓好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社区党组织是“战斗堡垒”,要履行落实责任,负责组织动员和管理服务,落实各项任务。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四)加强社区职业化队伍建设。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关键在人。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对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至关重要。近年来,XX市坚持每年为XX名社区人员解决事业编;采用同工同酬的方式提高社区非在编工作人员待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举措。要进一步激励广大社区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把社区工作者队伍纳入各地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考核等具体措施,为社区发展撑起一把“人才伞”;要建立分层分级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职业资格,不断提高专业化能力水平;要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发展通道,通过设立岗位等级序列、定期调岗调级等办法,让社区工作者发展有前景、进步有渠道,使他们真正安心社区、扎根社区、奉献社区。

四、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示范市既要有荣誉感,又要感到压力和责任,要加倍努力、勇于探索,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责任落实。责任压得紧,任务才能落的实。城市基层党建涉及面大,是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各级党委是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示范点建设成效好不好,党委和党委书记重视是关键,特别是党委书记,一定要知责履责、尽心尽责,牢牢地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抓在手上。大家要主动向党委书记汇报,引起重视、取得支持,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坚持协调联动,注重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有新气象新作为。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制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分工,明确人社、民政、财政、工青妇等部门职责。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性,合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完善情况通报、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等工作制度,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篇(3)

一、基本情况

XX县有5个镇12个社区,其中县城所在中城镇所属社区7个,其余4个镇所属社区5个。按照中央、省、市对城市党建的安排部署,XX县坚持围绕主线、强化引领,统筹抓好枢纽型社区建设,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目前,XX县提名全国文明县城,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和云南省美丽县城,荣获云南省园林城市、云南省先进平安县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最美丽县域”“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云南省十大宜居县”,总体呈现出“山绿、水清、城美、路畅、业旺、人和”的良好态势。

二、主要做法

主要是落实了“1314”工作措施。

(一)完善三级联动“一盘棋”。一是三级组织联建。印发《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动体系建设的通知》,建立县、镇、社区三级联动领导机制,强化党组织在城市党建和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强化县级层面的统筹协调领导,在建机制、抓改革、解难题上下大力气;推动镇党委及镇党委书记落实城市党建任务清单,持续推进工作落实;组织社区书记联席会议,共同谋划思路,提高社区书记整体执行力、服务力。二是三级活动联办。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组织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城市社区报到,持续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77家县直部门2268名机关党员到社区认领服务项目271项、联系群众3100余户,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二)突出全域提升“三重点”。一是做强街道。为进一步优化我县行政区划布局,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镇化水平,2020年3月7日向昭通市上报了《XX县设立金江街道办事处及调整中城镇管辖范围方案》,后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二是做优社区。按照2020年不少于70%,2021年不少于30%的要求,确保2021年全县12个城市社区全部达到示范社区标准;同时,结合村级换届工作的开展,12个城市社区选出了98名社区“两委”干部,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11名。新考聘专职社区工作者16名,实现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建强了社区工作队伍。三是做活治理。积极打破社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各自为政的壁垒,推动中小学校、医院及群团组织融入所在社区网络,在党建大事共商、党建资源共享等方面群策群力,构建目标一致、协同运作的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共同担负起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责任。

(三)打造城市管理“一张网”。一是推行干部包保。成立党建引领党员提升社区治理行动领导小组,推行“处级领导联系街、机关单位包街、干部职工上街”的制度,39名处级领导联系街、全县90家机关单位包31条街,3000余名党员干部上街执勤,让群众看到干部身影、听到干部声音,实现1名干部带动1个家庭、3千干部影响一座城市。二是建立五级网格。全县建立“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网格1159个,39名处级领导、410名科级领导、3091名普通干部职工、10000余名志愿群众下沉(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820余次,参与城市环境卫生大扫除4530余次,持续推进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三是推广智慧治理。推广使用“云岭先锋”综合服务平台手机APP与政务服务平台、“一部手机办事通”,实现“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达用互联网+党建等模式,综合运用云岭先锋APP、QQ、微信等网上阵地,将智慧“网络”与治理“网格”有机联结起来,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四)落实为民服务“四举措”。一是“吹哨报到”一线解决问题。探索形成党建引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新模式,成立县、镇、村(社区)三级“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办公室,建立《吹哨报到工作流程图》。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全县共“报到”解决问题623件,通过“问题、交办、考核”三份清单,规范建立管理台账,实行清单销号管理,加强一线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是“党旗引领党员提升社区治理行动”。公安、城管、卫健、市监、生态环保等职能部门组建执法工作专班,建立巡逻监管机制,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难点、痛点进行集中整治,推动城市“共建共管”;驻区单位与社区党总支实行共驻共建,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居民公约,建强专兼职网格队伍;打造红色物业方面,通过与县住建局对接,已初步帮助XX县现有的6个物业公司中具备条件的进行党支部建设。三是建好“党群服务中心”阵地群。健全社区“两委一站”,建设12个党群服务中心,在全县12个社区全面推广XX易迁社区“3237”(三联系、两服务、三长制、七步走)和“1253”(一张网、两平台、五载体、三力量)社区党建模式,构建组织联建、队伍联管、思想联通、治安联防、卫生联搞、服务联办的“六联”格局,开展党旗引领“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小手拉大手”、“文明交通”等主题党日活动。四是兴办实体增强“造血功能”。社区通过代管小区物业,推行自主创业模式,切实减轻居民负担,并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帮助部分低收入群体择业就业;依托闲置门面、富余劳动力,成立综合服务集体公司,开展家政服务项目,对有偿服务项目通过“居民公约”定价,实行群众点单、总支派单、公司接单,既服务了群众,又发展壮大了社区集体经济。目前,12 个社区党组织发展村级实体集体经济12个,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60余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氛围不浓。少数社区成员单位对社区共驻共建的理念和应承担的义务认识不够,对社区党建认识不足,专班力量配备不足,没有形成重视社区共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机制不全。目前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建立,但有少数辖区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社区与辖区公共单位联动不够。

(三)投入不足。社区党建的资金投入不足,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硬件设施、开展社区党组织活动、对社区党员进行各种教育等要求必须不断投入资金。

四、下步打算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篇(4)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积极创新思路,精心谋划部署,总结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经验做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序推进,但对照中央和省、市委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对照省外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做法,我区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差距。各领域党组织书记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认识还远未到位,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还仅仅局限在本单位、本部门,包括部分社区书记也是简单地把社区党建工作等同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没有站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和高度来谋划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没有把驻区单位党建、社区党建工作放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这个“大盘子”中考虑谋划,条块不能有机衔接。

二是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上有差距。各街道(社区)党组织还缺乏做政治工作的意识和能力。社区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却被忽视了,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大多数社区服务中心缺乏党建引领的元素,没有明显的标识,没有展示出组织的作用。有的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不愿不会做群众工作,不善于教育引导群众、发动群众,服务手段跟不上。有的社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活动,但开展的活动中红色因素太少、甚至没有,仅仅是为搞活动而搞活动,凝聚群众、组织发动群众的功能弱化。

三是工作措施落实上有差距。部分街道(社区)行政化、机关化倾向比较严重,网格化管理、区域化联建等工作浮在面上、沉不下去,坐等群众上门多、主动走访入户少,与辖区单位联建也仅仅停留在签订协议书、召开联席会的层面,共议大事、共商急事、共解难事少;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措施方法单一,项目设置少、活动载体少,还是简单的捐款、打扫卫生等,针对性不强,在职党员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是党建工作融合发展上有差距。一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热热闹闹,但不愿参与新兴领域党建,认为管多了会带来很多问题和麻烦,有些甚至认为是一种累赘,不愿抓、不敢抓;一些街道社区抓新兴领域党建没有抓到点子上,没有找到街道社区和新兴领域党建的契合点。

五是系统性推进党建工作上有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充分反映出全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差距还比较大,贯彻落实好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还任重道远。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我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内涵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

第一,要搞清楚什么是城市基层党建?所谓城市基层党建,就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

第二,要搞清楚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社区党建到底有什么区别?从我的理解来看,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社区党建是一种整体与局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基层党建,是城市地域范围内基层党建的新形态,是城市社区党建、区域化党建的升级版,是城市各领域围绕社会治理形成的整体性、区域化、系统性的大党建。只有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坚持以区域化管理为抓手,通过重构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功能,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才能抓住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主题,使基层党建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为此,大家在推动城市基层党建的过程中要做到三个转变: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认识到了,行动才有可能跟进。要切实认清城市基层党建的内涵,理清与社区党建的关系,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转变城市基层党建就是城市社区党建的思想观念,以系统地思维来看待城市基层党建,牢固树立起系统建设整体建设的观念,切实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来推进。

二要转变工作思路。新形势下,面对城市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守正出新,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期待相适应,真正做到城市每发展一步,党的组织建设就跟进一步,党的作用发挥就深化一步。因此,大家要切实转变以往那种就党建而抓党建的工作思路,要把“促进城市建设、提升社会治理”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定位和目标,整体研究谋划、统筹推进城市各领域党建工作。

三要转变工作方法。我们要在工作方式上大胆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让群众真正融入社区,让群众参与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来,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要及时转变以往那种只会干、不会说、不会总结的工作方式,加大工作提炼、总结、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我们创新做法的内涵和层次。

二、注重运用创新思维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一要强化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各街道(社区)党工委要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紧紧围绕强化政治、服务两个功能,充分发挥好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实“大党委”制和“兼职委员”制,择优吸纳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等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负责人为兼职委员,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沟通协调,解决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要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服务群众时要把党的标志亮出来,开展活动时要旗帜鲜明体现党的色彩,要从一点一滴的为民服务中增强党的威信和影响力。同时,为优化社区治理体系,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区深入推进城市街道(社区)治理和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将各街道(社区)内设机构由原来的“一室一会四中心”改为了“一室五中心”,功能上得到进一步强化。各街道(社区)要在内设机构力量配备上合理分配,使后台工作更加高效。要进一步深化网格党建工作,按照“点片结合、属地管理、分类指导、综合服务、统筹协调、全面覆盖”的原则,灵活设置党建网格。党建网格与综治网格要统筹设置,要统一、要重合。要探索实行“街(巷)长”负责制和建立网格(小区)支部、楼栋党小组,社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兼任街(巷)长,每个网格确定1名网格长,由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等担任,每个网格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网格员,进行分片负责,实现管理到位、服务到家。

二要深化社区与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要形成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应,必须解决在城市各领域党建“各自为政”的问题。各街道(社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建立完善工作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商等制度,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共驻共建,切实在协调、服务、共商中让辖区单位增强主人翁意识。要全面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双报到”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和单位、行业党组织共建协议,开展“契约化”共建,在充分结合社区实际的基础上,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有针对性地实施区域化党建项目,真正实现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有效对接。要突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意识,发挥社区党工委的主体作用,建立条块双向用力机制,探索建立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等机制,实行“驻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双报告”制度,强化驻区单位认真履行参与城市基层党建的工作责任。要加大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的整合力度,特别是要协调整合开放驻区单位活动场地,运用人才专业技能为群众提供服务,发挥最大效益。

三要推进街道社区党建与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共享。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是城市的有生力量。他们不仅是基层党组织的覆盖对象,更是参与治理、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各街道(社区)要创新组织覆盖方式提高覆盖实效,推进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和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在商务楼宇,要探索由街道(社区)党工委统一领导,依托商务楼宇内的物业公司、产权单位、骨干企业等建立楼宇党组织,根据入驻单位规模大小和党员数量,由楼宇党组织推动入驻单位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各类园区,要以园区为单位建立党建工作机构,能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单独建立,暂不具备条件的,建立联合党组织。依托街道社区、依托协会商会,或依托产业链建立党组织,通过党组织把他们联结成一个整体,实现党的组织、活动、作用全覆盖。在商圈市场,要依托街道(社区)党工委或市场管理部门在商圈市场建立党组织,然后向商圈市场内的各个商家、店铺拓展延伸。依托监管部门,将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等党建情况纳入“登记申报、年检年报”范围,从源头上把商圈市场党建抓起来。要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党建示范点、党建品牌创建等工作,打造一批如金政物业、天一美居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典型,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由社区党组织兜底管理,统一负责对辖区内新兴领域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兜底式教育管理和服务,实现党的组织、活动、作用全覆盖。

四要加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力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然,创新并不是说就必须是别人没做过的,学习借鉴外地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再结合我们的实际,体现我们的特色,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创新做法。各街道(社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精品意识,创新工作理念,针对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每个社区要抓住2—3个创新点持续用力,把党建工作做精做细做实。比如,辖区单位比较多的社区,就要在区域化党建工作方面下功夫,从制度机制、具体举措、载体平台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推进、多角度融合,探索建立起完善的双向服务、双向互动、双向评价等长效运行机制;在职党员多的社区,就要针对在职党员的不同特长、兴趣爱好等设计不同的载体,分类施策,使在职党员的作用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商圈市场、商务楼宇多的社区,就要兼顾有形和有效,持续推进“两个覆盖”,结合行业特点、企业属性、员工特点等实际,通过设立党建服务中心、创新设计服务载体、共建载体等措施,使城市基层党建与新兴领域党建在融合发展中实现共赢;对信息化配套设施比较好的社区,就要突出党建信息化建设,考虑在“智慧社区”建设上先行一步,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服务深度融合,等等。在8月中旬前,每个社区都要结合前期安排的共建共治共享试点方案,整体考虑、系统谋划,拿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提升工作方案,提出创新点,报区委组织部审定后创建,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争取今年年底前,在全区城市基层党建的各个层面上创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亮点的党建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建设梯次。这个方案要突出以街道(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统筹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增强领导力;突出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员管理常态化、民生服务精准化;突出以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我把它简单归纳为“一核三化一目标”城市基层党建提升行动。

五要着力加强党组织引领功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体现在方方面面和各项工作中,具体要做到“三个加强”:首先是加强政治引领。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开展“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落实党的各项任务,引领各类组织严格按党章党规办事,坚定不移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是加强组织引领。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队、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依托各类志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行动,引导党员做到“四个合格”。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再次是加强服务引领。要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组织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特殊人群关爱帮扶力度,通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发挥市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的作用,引领各类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特别是团委、妇联要结合党建示范点创建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跟进开展团建、妇建工作。

六要切实强化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指出,基层党建要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各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工作上来,善于用党的资源来撬动社会资源,用体制内组织带动体制外组织,避免党组织单打独斗、包办代替,体现“治理”的本意,体现党建引领治理的要求。要进一步强化社区自治能力。要进一步强化居民委员会自治功能,通过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委员会,积极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以保障群众有效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党工委领导下的居民议事程序,探索建立社区党工委和居委会、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利益相关方等“多方会谈”以及收集问题、确定议题、协商议事、跟踪落实等民主协商机制,扎实开展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工作,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进一步加强群众教育引导。要依托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社区大学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推广“时间银行”“道德银行”模式,大力加强全区统一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推行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定期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发挥居民公约在社会治理中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作用。培育社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组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健全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纠纷解决机制。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各街道(社区)要结合实际,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根据社区居民爱好、特长和需求组建社会团体,指导扶持初创期社会组织成长,将居民零散纷杂、自发性的活动纳入社团管理,逐步提高居民组织化程度。要坚持政府直接提供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打造社会组织平台,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依托的“四社联动”机制,引导社会组织承接社会服务,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三、着力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保障

改进和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政治性很强,责任重大。大家务必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一要靠实工作责任。责任压得紧,任务才能落得实。各街道(社区)党(工)委要负起主体责任,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强化研究部署,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位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书记突破项目,牢牢抓在手上,经常分析研究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在实践中创新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区委组织部也将强化对重要问题和政策的研究,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具体指导,抓好督促落实。

二要加强督查指导。没有督查,落实就容易打折扣、走过场。今后,我们每个月将召开1次社区书记论坛,交流工作经验、研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建立基层党建调度通报制度,听取汇报,通报情况。同时,将把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作为目标责任考核、基层党建巡检观摩、党建工作季度督查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对大胆探索实践、成效明显的,给予表扬奖励;对推进不力的,进行批评教育;对搞形式、走过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

三要强化阵地建设。办公及活动场所是承载社区管理服务的基本要素。各街道(社区)要通过整体性规划、系统化配置、精准化对接、高效能管理,加大活动阵地改造力度,推行“一室多用、集中服务”,持续优化阵地功能。要把社区自有的、驻区单位开放的、区域内公共场所等阵地充分利用起来,每个社区总体不少于1000平方米。要健全社区服务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探索社会化运作机制,全面延时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篇(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成份、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城市各项管理工作都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同时对党的建设尤其是对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当前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城市社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一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使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盲点”。大量出现的新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党员比例一般比较低,党的组织不健全,“空白点”多,有的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党的活动不正常。二是下岗人员中的党员及离退休党员的管理规范。目前,我市地区下岗人员达16200余人,其中很多是中共党员,他们离开了单位,成为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党员。另外,有2700多名单位的离退休党员离开了工作单位,进入社会,以前每月领工资的时候还回一趟单位,而现在工资由银行,形成了人在社区,党组织关系在单位的状况。三是群众社会活动方式的变化,增加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难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过去被束缚于土地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社区转移,出现了大量的“口袋”党员、“地下”党员,不同程度出现了党员“原单位管不了,现单位无法管,社区管不到”的现象。四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直接包揽社会事务、企业办社会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逐步回归社会。这些转移、分离出来的职能,只能由社会承接。五是随着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内出现了大量群众活动群体,如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群体等,这些群众自发的组织都是管理上的“真空地带”。群众组织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重点,西方敌对势力妄图通过这个渠道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国内各种错误思潮也企图由此打开缺口,争夺群众,“”事件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以上这些新情况,给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一是新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迅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依托社区,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党的基层组织网络;二是群众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基层组织,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三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争夺,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好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此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四是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我市要走在全省和西部省会城市的前列,实现追赶型、跳跃式、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全市城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标准。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因此,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也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社区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工作中具体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坚持将社区党建同发展社区经济相结合,寻求社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二是坚持将社区党建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带动和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占领宣传思想阵地。三是坚持将社区党建同社区日常工作相结合,抓好党建促发展。四是坚持将社区党建同实施“民心工程”相结合,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

(二)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城市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城市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市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街道和社区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层,是城市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管理工作重心继续下移,街道和社区在城市建设的中心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担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城市改革发展的需要。

2.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需要。街道和社区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宣传、组织、团结、服务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只有大力加强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建设,教育和引导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增强街道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社区党的工作渗透力、影响力的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建设,一定要从基层组织抓起。党的大量的日常工作都要由基层组织来贯彻执行。把每个基层组织都建设好了,党的整个组织体系就会巩固起来,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就可以大大提高。

4.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需要。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已由街居小党建向区域性大党建过渡,由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由条块分割走向条块结合,使社区党建涵盖的党组织和党员数量大大增加。社区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极其重要的组织部分。

三、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工作措施

今年7月份,市委召开了全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依靠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加强辖区内党组织的联系和党员的管理教育,发挥共产党员在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是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前不久,总书记指出“加强社区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把社区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今后的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既要继承以往工作的成功经验,更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通过思路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和机制创新,来促进我市社区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推进城市现代化进行程,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党的中心工作搞好社区党建,服务和服从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是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区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城市基层群众,处于城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第一线,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社区群众中去的重任。因此,社区党建工作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着眼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着眼于社区自身所承担的职能和任务的完成,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把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能够领导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发展的坚强政治核心。

第二、创建载体,整合资源,逐步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在我市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了不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先进典型。但总体来看,发展还不平衡。大多数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群策群力、共建社区的局面还没有很好形成。现场会上下发了《关于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意见(试行)》,市委要求我们按照文件要求,广泛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对社区资源进行深入调查,摸清底数,创新载体,重新整合,发挥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合力。一是要通过组织载体整合社区资源。各街道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有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或联席会议,发挥街道党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形成党在社区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确保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二是通过活动载体整合社区资源。要以社区群众为主体,组织方方面面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影响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通过物质载体整合社区资源。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动员和组织辖区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图书馆等社区单位的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真正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四是要结合正在全市正在开展的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大力促进和协调动员辖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帮助社区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帮助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

第三、做好新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中党的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作用

社区党建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强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我们要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的工作薄弱的问题,继续抓好在非公有制企业中选派党建指导员工作和组建党组织工作,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都要建立起党组织,凡是有组织的地方都要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对那些规模较小,一时难以单独组建党支部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在街道、社区成立联合党支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那些暂无党员的新经济、中介机构和社团等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作用,通过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帮助企业和社团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成立党组织打好基础。

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还要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加大对社区内离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把这些党员教育好、管理好。要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方法,建立流动党员支部、临时支部、党员联络站等形式,把流动党员有效管理起来。

在现场会上市委组织部还下发了《关于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建设与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和《致在职共产党员的一封信》等,旨在通过在职党员的参与,共同推进我市的社区党建工作。一是要通过宣传,提高辖区单位和在职党员的参与意识。可以通过发公开信、出黑板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由点到面,分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开展社区党建的意义,向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员讲清开展社区党建的方式和方法,明确参与的渠道,形成良好的社区党建舆论声势和工作氛围,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要以各类专业化的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发动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按照“自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原则,根据各人专长,把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组成多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居民小区和居民家中,向社区居民开展医疗保健、义诊、修理、治安防范、法律热点问题咨询等活动,帮助困难户、孤寡老人排忧解难活动。逐步唱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型社区主旋律。三是要健全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等各种新机制。通过建立在职党员登记和评议两项制度,以及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活动记录卡、活动情况反馈卡“三卡”,探索单位和社区共同管理党员的新途径。

第四,党政齐抓,上下联动,以社区党建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我市的社区党建工作将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和全市的中心工作,抓住社区党建工作的龙头,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上台阶,形成社区党建资源共享、区域经济共育、精神文明共创、社会稳定共保、社区事务共管的新局面。在城市建设上,通过抓社区党建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群众创造“安全、整洁、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社区服务上,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每一个社区居民身上,体现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上,要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同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把关心群众生活、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有机统一。同时,还要依托社区党建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有效载体,举全社会之力,构建起安全防范体系,进一步增强社会的控制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区资源,通过开展各种创建活动,把辖区党组织和党员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共同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篇(6)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具有新苏南模式区域特色的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研究”(批准号09BDJ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社会转型时期城乡空间融合特征的新变化,要求党建工作从空间结构与分布方式上作科学规划与调适,形成开放互通的区域化党建结构体系。从苏南区域化党建的实践考察,这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在市和县(市)、区层面抓好规划布局,形成城乡党建统筹协调体系;在镇(街道)和园区层面落实推进基层党建责任主体,构筑整合党建资源的节点辐射平台;在行政村和社区层面搭建基层党建新载体,做好“社会人”与“组织人”之间的协调连接;在延伸到“片区”的空间层面,强化党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凝聚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党的建设;区域化;空间结构;分布方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3)06-0009-04

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相契合,直接影响着党建任务的顺利实现。因此,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必然要求打破地域条块分割、建制束缚和行政壁垒,统筹规划区域党建空间分布方式。从全局出发,对区域化党建的空间分布方式进行科学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工作别重视完善并优化区域党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组织机能,创新区域化党建的空间运行机制与联动模式,积极主动地调控城乡基层组织的结构关系,充分运用城市基层党建辐射带动力强的优势,加大城市对农村基层党建的支持和服务,以此引导和调控区域党建协调发展,形成开放互通的区域化党建结构体系。

一、城乡空间的融合与整合

(一)城乡空间融合的基本特征

城乡融合发展是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也是城乡空间结构再组织的过程。它通过一系列产业结构转化使城乡地域空间达到高水平的结合,使城乡在经济上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机联系,在社会管理、文化和精神文明上城乡人民可以共享区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达到和谐共融[1]。城乡空间融合主要可归纳为七个方面的特征:在经济上,建立起比较现代的产业制度,产业划分不再带有人为的城乡地域特性,形成统一的产业、行业市场;在城乡物资双向交流中,表现出更加广泛、深入的市场经济活动;在文化教育领域,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趋于兼容和融合,教育公平得以提升;在政治上,城市与乡村形成互为平等的政治格局;在社区发展建设中,乡村向社区化的转变取得明显进步;在社会就业机制中,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在社会保障和关怀上,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2](P116-118)。

城乡空间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文化、教育、城乡建设、政策体制等方面逐渐协调与融合发展的过程。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空间关系发展的过程,更是城乡空间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从空间形态角度看,城乡空间融合可以理解为一个空间系统,即“城乡空间融合系统”,指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状态。城乡空间融合的内涵表明城乡还存在着差别,是在差异基础上的城乡多方面、全方位的整合,促使城乡协调发展。

(二)城乡空间整合与城乡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

城乡空间整合就是对城乡空间系统、构成要素及其要素结构系统进行调整和梳理,使其产生结构转型,以适应外部环境或内部要素的变化,从而使系统整体效应达到最优。通过城乡空间整合,促进城乡空间系统的协调发展。城乡空间整合的措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空间上统一规划。打破城乡分割、重城轻乡的传统理念,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系统,突破城乡行政区划的界限,整体布局,统筹规划,通过整体设计使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城乡全面融合发展。二是功能上相互结合。城市与乡村,两者在功能上有所区别,城市体现强烈的经济集聚性,而乡村则为这种集聚提供资源、土地、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城乡空间融合并不是要消除城乡功能上的差别,而是要使城乡功能相互结合,各自发挥它们的优势,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两者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实现共生共荣、共同发展。三是部门间相互协调。城乡空间的整合,不仅是城乡物质空间整合,还应包括经济与社会空间的整合,同时要将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城乡空间整合应该是物质、经济、社会、生态空间的结合与统一[3] (P145-146)。

城乡空间的融合与整合是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状态,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发展正朝着这一城乡空间关系的理想状态和目标模式发展。从发展态势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地域条件。根据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特点,目前我国正从三个层面加速推进城乡空间整合:一是围绕城乡空间整合的核心任务,重组区域都市圈空间,构建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系统;二是抓住城乡空间整合的关键区域,对重点城镇的空间布局作整合,构建城镇组团发展空间;三是结合城乡空间整合的基础内容,整治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乡村融入城乡空间系统。通过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筑牢城乡空间整合的基础,促进城乡经济空间的真正融合,最终形成大都市圈――县级中心城市――城镇组团――社区四级城乡一体化体系[4](P163)。

二、区域化党建空间结构的规划布局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变迁进程。城乡关系的发展已经跨越经济领域的范畴,成为涵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统一体。基层党的建设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融合性与关联性,只有坚持系统、整体、协调的观点,构建与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建组织构架、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才能实现城乡党建的均衡发展。这就必须以区域化党建为纽带,结合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中城乡空间的融合与整合的现状,统筹区域党建发展空间,实现基层党建的全方位整合。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有两种:一种是纵向的,也就是与国家行政区划相对应的地域性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基层三级党委以及在城市基层派出性的工作委员会,它们均与各级政府行政组织配套设立;另一种是横向的,也就是按照国家条线管理体制设立的组织体系,包括各领域企事业单位、专业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等组织中的党组织[4](P29)。这样的组织体系和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位体制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基层党建空间分布层次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形势下,从苏南区域化党建的实践考察,其空间分布方式的规划与布局主要从四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是市和县(市)、区层面的党建统筹协调,第二层次是镇(街道)和园区层面的基层党建节点建设,第三层次是行政村和社区层面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第四层次是延伸到“片区”空间层面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此外,还包括党的社会组织网络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

第一层次:市和县(市)、区层面的规划布局

市和县(市)、区层面的党委在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中数目众多,领导层面最靠近基层,在党的组织体系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层面的党委对上是执行者,要服从宏观战略的指导、维护宏观整体利益,把中央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对下是领导者和组织者,要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5]。苏南各市委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委,根据苏南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应社会生产方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实际,立足于抓好城乡党建的统筹协调与空间分布方式的规划布局,基本形成了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网络体系。

在纵向层次上,首先是各级党委和党的工作部门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有效整合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的职能和资源优势,构建起党政共抓、党群一体、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不同部门、单位的党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社会资源在城乡统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上找到各自的着力点,有效改变了过去党建工作靠少数党的工作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单兵突进”、“单打一”的被动局面,形成了区域化党建的核心。其次是在推进党的组织覆盖的同时,有效推进党的工作覆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服务群众、教育培训等方面互动融合。重视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信息库,及时掌握党员流动情况。在改进传统领域党建工作的同时,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成立专门的“两新”组织党工委直接从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市委派出机构承担相关的工作职责。随着工作重心的下沉,县(市)、区和镇(街道)两级党委也逐步设立了专门从事“两新”组织党建的工作部门,最终使党的工作力量能够从上至下直接落实到最基层,构成一个贯通的组织工作体系[6](P187-189),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推进全覆盖、增强凝聚力、提高组织化”的局面。

在横向层次上,一方面,树立区域化党建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应有的主导作用,综合考虑基层党的建设中地域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动性等因素,整合配置城乡组织资源,探索区域联动、城乡联动等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使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城乡产业链相互融合,积极推行产业型党组织的设置,充分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在各类产业链条上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使党组织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发挥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7](P46-47)。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变化的趋势,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出发,充分利用党执政的优势,走出党建工作的内部小循环,要求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根据各自优势,充分整合社会的各项资源,自觉参与到统筹区域党建的工作中,形成多方落实的工作体系,从而在横向上也形成密集的工作力量,与纵向的党的工作部门力量相互整合、相互借力,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

第二层次:镇(街道)和园区层面的规划布局

镇(街道)和园区层面党的建设是改进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对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层面的规划与布局重点主要是:在镇(街道)和园区落实推进基层党建的责任主体,形成统一领导、协同运作、富有成效的基层党建新体制,改变社区党建、单位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等单向推进、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

镇(街道)党(工)委着重突出在辖区范围内各项建设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其与辖区内有关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双重领导关系,与辖区内党组织的组织、指导、协调关系,与辖区内“无主管经济组织”的组织领导关系。推动转制企事业单位属地管理,理顺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苏南各地的镇(街道)党(工)委在提升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能力建设中,一般都建立了由辖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成的党建联席会,以此为载体并延伸到社区,健全社区党建的全覆盖网络,实现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园区党建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由于苏南各园区成立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在园区党建管理体制上形成了条块并存的局面。这突出表现在,有的采用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有的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还有“属业管理”、“属资管理”等管理模式。实践中,通过园区党建工作中的组织设置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资源配置模式等整合效应,引导园区党建工作模式向开放型、区域化、社会化的运作机制转变。依靠园区党工委牵头协调,业务部门共同配合,工会群团组织共建共促,整合工作资源,落实组织活动场所,提供工作经费保障,搭建党员教育平台和园区党建工作保障平台,形成“各方参与、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园区党建工作格局。

第三层次:行政村和社区层面的规划布局

在行政村和社区层面党建中,二者有着不同的规划布局路径。在村级层面,重点是在调整和优化村级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探索以产业链为基础、行业为纽带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新模式;二是适应农村非公企业发展,探索地缘型村企联建的基层组织设置新模式;三是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结合,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工作领域。对村、居混合型社区,则采用以村带居、双向管理的过渡模式,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在社区党建层面,充分整合现有党的工作力量,按照行政组织、驻区单位、居民区三条线设置社区党建工作路径,通过党对社会各类组织的有效领导,健全党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社会工作体系,形成党领导下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8](P14)。

新形势下社区党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苏南各地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努力实现对“单位制”党建工作的协同与承接,在“社会人”与“组织人”之间做好协调连接,通过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实现对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类基层组织工作的相融互通,使不同领域、各种类型的基层组织在社区工作平台上互促共进、共同提高。在基层党的建设实践中,“两新”组织党建需要社区党建的支撑,机关等单位制党建也需要放到社区党建中发挥成效,农村党建更需要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积极融入社区党建中。苏南各地党组织在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探索,如苏州市通过调整完善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在社区范围内形成全覆盖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市把农村社区党建作为农村党建中的重点内容加以推进,社区党建在整个基层党建工作中已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工程”[9](P181-191)。

第四层次:“片区”层面的规划布局

在区域化党建的空间分布层次中,尽管“片区”是一个至今仍比较模糊的概念,但来自最基层的实践探索一直在进行,因而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层面进行讨论。

“片区”是几个居民小区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从建制上讲,“片区”目前并没有正式的法律地位,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居民区联合体。一直以来,社区党建实际上是在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街道层面的社区党建,二是居委会层面的社区党建,这两个层次的党建的最大特点在于很大程度上是单方面的行政化力量推进,推动的主体主要是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基本上是一种行政动员式的党建。在克服基层党建“条块分割”的弊端时,虽然在街道层次,通过对社区组织体制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协调了条与块之间的关系,但仍很难把所有在其范围内的其他党建资源全部容纳进来,比如社区内的“两新”组织往往处于游离状态。在这一背景下,培育和开发“片区”党建功能,就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新探索。通过实践发现,“片区”既是一个介于社区和居民小区之间的社会服务系统,又是一个有着共同利益和需求的生活圈。“片区”能够充分发挥公共便民设施的服务功能,可以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活动提供合适的舞台,这就有利于居民区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群众自组织活动的新空间和新平台。

在苏南区域化党建的探索中,无锡市较早开始对“片区”党组织的探索。本世纪初,无锡在完善社区基层组织网络的过程中,建立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基层党组织网络,构筑社区居委会――片区联系点――居民小组三级工作、服务、管理平台,使社区党的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10]。在农村地区,无锡主动适应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的新趋势,借鉴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逐步理顺村改居后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股份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片区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四级组织管理网络。苏南其他地区,如常州市天宁区在区域化党建体系建设中,也提出了在工作范围上推行网格化,划分若干片区,合理界定区域党建工作范围。在农业园区也有设置“片区”党组织的探索,如无锡市惠山区的阳山水蜜桃科技园,成立了水蜜桃科技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同时依托产业协会建立了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党总支,将183名桃农党员按照生产片区编成8个片区党支部,实行园区党工委、协会党总支和片区党支部互动式教育管理和服务。常州市也有类似的探索,如常州市高新区党工委在“区域统建”创新中,按地域片区和工业园区为单位成立非公企业党总支,区域内符合组建条件的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隶属党总支管理。

除上述四类主要的空间层次布局外,苏南各地在实践中还有一些新的探索思路,如张家港市在镇(街道)和村(社区)两个层次之间,探索形成了一个称之为“小区域”的空间统筹层次,以“小区域、大党建”的模式加强区域内各村、社区、站所以及企业党组织之间的统筹协调。

参考文献:

[1]魏清泉.城乡融合――城市化的特殊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1997,(4).

[2]王振亮.城乡空间融合论――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城乡空间关系的系统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陈晓华.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基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过程的分析[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4]林尚立.社区党建与群众工作――上海杨浦区殷行街道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5]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课题组.党的建设核心指标选取难点解析[J].人民论坛,2010,(7).

[6]许德明.“两新”组织党建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朱兴波.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J].群众,2010,(2).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篇(7)

一、健全组织,不断深化社区党建工作。1、社区建党委。拥有100名党员以上的社区要全部建立党委,并逐步健全党委工作制度。2、楼道建支部。推广下城区王马、柳营等社区试点的经验,在楼道建支部工作中,按照“五个一”工程要求。即“建好一个组织、选好一个书记、叫响一句口号、发挥一个作用、凝聚一方群众”。开展“四亮相”工作,即亮党员身份、亮服务岗位、亮义务责任、亮工作措施,实现党的基层组织进楼道、党的教育活动进楼道、党的作用发挥进楼道、党的先锋形象进楼道。建立“一卡、一档、一会”工作制度,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在城市社区的覆盖面。3、继续实施社区党组织“领头雁”工程。按照“三个60%”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建设,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达50%以上,要力争做到比例能高则高。4、积极培育社区民间组织。认真总结社区民间组织培育管理试点的经验,积极推广,充分发挥民间组织联系、服务居民的作用。5、探索撤村建居的社区体制改革的路子。上半年全部完成市政府公布的101个“城中村”的撤村建社区体制改革,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强化社区功能,逐步落实社区经费和配套设施。6、总结上城街道、社区规模调整的经验,按“大稳定、小调整”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有关城区对规模较小的社区做好适度调整。

二、完善设施,努力提升社区服务手段。1、全力打造96345服务品牌。坚持“政府培育,市场运作”的原则,贯彻“基础服务创品牌,增值服务创效益”的方针,积极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的有效资源,加强96345市民服务呼叫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健全96345市民服务呼叫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网站系统和热线呼叫平台,与各区、街道、社区的服务中心(站)呼叫系统实行联网,基本完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社区服务呼叫网络,实现社区服务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2、完善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在完成五个老城区社区配套用房的基础上,明年逐步向“撤村建居”的社区及滨江、萧山、余杭区延伸。3、规范社区配套用房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市社区配套用房管理规定(试行)》和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配套用房建档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对社区配套用房的建档及挂牌工作的督查。4、逐步完善社区帮扶救助站的建设。健全帮扶救助管理制度,规范专职人员管理。5、拟定社区服务评估体系,明确街道和社区服务中心(站)内容设置,规范社区服务的工作内容。6、制定《*市社区设施建设指导意见(规划)》,进一步引导、指导社区设施建设的方向、重点,规范设施建设的申请、审批、资金使用程序。

三、认真探索,积极推进社区依法自治。1、做好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总结上城区、下城区社区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经验,出台《认真做好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和《*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意见》,确保五个老城区到届的社区居委会全部实行换届选举,积极推行由全体18周岁以上有选举权社区居民的“直选”和户代表选举社区居委会的做法。2、制定出台《*市组织机构、工作任务、评比考核进社区申报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各单位对社区的工作指导,切实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3、规范社区工作者聘用管理。联合组织、劳动、人事等部门制定出台《*市社区工作者招聘及管理办法》,建立社区工作者的资格认证、招聘考评、优胜劣汰和合同管理等制度,维护社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社区工作者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进程。4、健全社区“三会”制度。进一步推广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制度,确保“四个民主”的落实,提高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参与的热情。5、深化社区共驻共建。总结推广省级机关参与社区共建的典型经验,进一步做好省级机关社区共建工作。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篇(8)

同志在上海考察社区建设时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适应新的情况,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尤其要把社区党建搞好,这对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精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加深对中小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加强和改进中小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目前,我国共有中小城市581个,占城市总数的87%。中小城市数量多,分布面广,在我国城镇化布局和城镇化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带动小城镇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提高我国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必须发展和建设好中小城市。要在中小城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确立街道在整个城市管理体制中的基础地位,使社区建设和管理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提高中小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和改进中小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促进中小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部分国有企业要停产关闭破产,大量下岗(失业)职工进入社区,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配合有关方面,帮助下岗(失业)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和再就业问题。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改革的全面推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服务职能逐渐分离出来,其中许多工作要由街道社区承接。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实现养老社会化、社会保障社会化,需要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也需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中小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大量无上级主管部门的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落户社区,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对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保证其健康发展。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社区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只有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才能保证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城市社区是各类矛盾反应比较敏感的汇聚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街道社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做好人民内部矛盾调解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就可以打牢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加强和改进中小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是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需要。近几年来,中小城市各级党组织在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应该充分肯定。但是,也要看到,与大城市相比,许多中小城市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还很薄弱,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些城市党组织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领导不力。二是一些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相当一部分街道社区干部不熟悉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不会做社区党建工作。尤其是有些刚刚镇改街、村改居的街道社区,挂的是街道社区的牌子,履行的仍是镇、村的职能。三是相当数量的居委会辖区和社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民间组织没有党员或仅有个别党员,不能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特别是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当薄弱,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不突出。四是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工作方法与社区建设的繁重任务还不适应。一些街道社区党组织习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开展工作,重管理,轻服务。五是一些社区党组织办公条件差、活动经费少,社区干部生活补贴低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中小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

会议提出,从中小城市改革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强和改进中小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实际,以搞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为主题,以加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创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动力,加强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中小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一要切实搞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大力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目前,不少中小城市的社区服务设施不够健全,服务功能比较薄弱,尤其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以良好的作风,辛勤的工作来加强服务。要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要在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生活困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要发展社区文化,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领导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社区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深入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对广大居民群众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学习型社区。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共同兴办文化事业,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同时,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楼院”、“文明社区”、“文明街道”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动员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共创文明社区。

三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安居乐业,是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基本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把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动员辖区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为居民群众创造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要依靠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要解决好城市贫困人口、下岗(失业)职工的生活困难。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创建活动,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这里特别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坚持不懈地同“”组织进行斗争,认真做好“”练习者的教育转化工作,维护社会政治安定。一些地方的经验充分说明,哪里的党组织对“”问题重视,哪里的街道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好,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得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搞得好,哪里的“”问题就解决得好。如果各地都这么做,我们同“”的斗争就有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要扩大党在社区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街道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建立党的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成立联合支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办法,开展党的工作。也可先把工会、共青团组织建立起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要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街道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接收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把他们编入相应的党支部,组织他们过好组织生活。下岗(失业)职工党员人数较多的街道,可以为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单独建立党支部。流动党员较多的街道,要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流动党员服务站。要从社区工作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党员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充分发挥包括在职党员在内的社区所有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努力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三、不断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

会议指出,目前,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已在大城市全面铺开,正向中小城市推进。适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需要,中小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也要进行改进和创新。

首先,要同步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社区体制改革以后,社区的规模、功能和党员的数量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各地要根据社区体制改革的实际和党员的分布情况,对原来的居民区党组织设置及时进行调整。以社区为单位及时建立社区党组织,确保实现“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目标。其中,有50名以上党员的社区,可以成立社区党总支;有100名以上党员的社区,可以成立社区党委。组建新的社区党组织,要有利于加强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推进社区建设,严格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进行。需要强调的是,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社区党组织的具体职责和议事规则,努力探索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积极倡导和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与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党组织书记可依法进入社区居委会担任主任,具备条件的党员居委会主任,可通过选举,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

其次,要创新工作机制,形成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格局。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是调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形成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格局的关键环节。形成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海口市振东区、赣州市章贡区等地的经验证明,建立由城区、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辖区内有关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机构,定期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协调工作,有利于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

再次,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街道社区干部队伍。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市、区委,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把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切实选好配强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选好书记。要切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市、区、街道都要加强街道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划和计划,分级负责,抓好落实。根据形势任务特别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高街道社区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切实加强对中小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

会议强调,搞好中小城市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关键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党委,特别是中小城市市、区委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认真履行领导职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1)267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6―0037―04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正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创新课题。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一课题,最早酝酿于重庆市贯彻落实总书记2007年3月对重庆作出的“314”总体部署初期,重庆市委组织部组织了全市部分党建专家、组织工作领导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开会征求意见,研究重庆党建在新形势下的“热点难点、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等。笔者在这个会上,初步提出了应当结合“314”总体部署,结合重庆城乡统筹的核心定位,做“优”做“特”,创建“城乡互动,区域联动”的党建新格局的构想,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赞同。随后,在《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市组织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率先在中西部地区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医域党建工作新路子”,“逐步形成‘城多互动、区域联动’构城乡统筹区域党建新格局”。接着,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正式提出,重庆在党的建设中要“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目前,重庆市已经在九龙坡区等8个区县先行试点。

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实施“固本强基?战略的工作链条中非常重要的_环。本文拟继续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引起更加广泛深入、切实有效的讨论。并且对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实践,有所裨益。

一、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大意义

1.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

党的建设理论是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党的建设不能离开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86年来风云激荡的伟大历程告诉我们,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的各项工作和自身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历来是围绕一定历史阶段的目标任务而开展的。在建党初期,党的基层组织少,系统单一,我们党的组织建设总体上重点放在城市、工矿企业。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的组织建设总体上重点放在了农村,基层组织主要分布在军队和农村,“支部建在连上”等基层党建模式亦应运而生。抗日战争中,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我党拓展了城市工作的空间。解放战争中,由于解放区、根据地的扩大;我们有了一些城市工作的平台,城乡结合也有了一定基础,在城市、工矿企业、学校、军队、农村,我们党的基层组织逐步增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工作重心也由革命战争转和向经济建设,基层组织遍布城市、乡村和各行各业,城乡结合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我党党员也由一大前50多人,发展为今天的7336.3万人;基层组织也不断壮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重要奋斗目标,统筹城乡包括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然而,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世界各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通常经历五个阶段:即当城市化率低于10%时,为初始阶段;当城市化率达到10-30%时,为城乡分割阶段;当城市化率达到30-50%时,为以城带乡阶段;当城市化率达到50-70%时,为城乡交融阶段;当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为城乡一体化阶段――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自然经历了“城乡分割”的历史阶段。甚至到了今天,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城是城,多是多,城有城的政策,乡有乡的制度的现象。截至2006年底,我国城市化率约为43.2%,重庆市城市化率约为46.7%;我国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也由1952年的50.5:20.9:28.6转变为2006年11.8:48.7:39.5。重庆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亦为12.3:43.0:44.7。这进一步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即“以工促农,以城带多”的历史新阶段。构建城多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

2.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具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

中国共产党党建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党的组织路线、自身建设、活动方式,总是要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展开的,这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客观规律。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正是紧紧围绕新时期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并开展的。

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战斗堡垒,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环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看,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等,这就更有利于改进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更加注重谋划党的建设城乡“一盘棋”,部署党的建设城乡“两手抓”,推进党的建设城乡“共发展”,这也更有利于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同时,城乡统筹从根本上讲更能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也更加有利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国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贴近更多基层党员,贴近广大人民群众,体现党员队伍的整体先进性。

从党建理论创新角度看,基层党建实践创新每推进一步,党建理论应当就跟进;步。在近些年的基层党建实践中,各地不断涌现出许多面向新时代、针对新情况而作出的新实践、取得的新经验。因此,一新时期党建理论研究,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决不能抱残守缺、封锁自闭。要善于将人类共有的文明有机运用于党建,使创新成为我何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从而真正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与传统的基层党建模式相比,新就新在“统筹”二字上,这正是根据新的时代背景、发展趋势和新的历史使命作出的一种积极可贵的探索创新。

3.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重庆乃至我国中部部分地区和西部地区特殊市情、区情的需要。这些地区“小马拉大车”“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重庆农村人口多,城乡发展梯度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多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些实情,是我国中部部分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缩影。因此,解决好重庆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试验、示范作用。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重庆特定发展阶段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需要。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重庆、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必然要调整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基础的传统经济社会格局,从而引发各个领域体制和机制上的深刻变革。在这个深刻变革的新阶段,作为战斗堡垒的各基层党组织必须及时有效地跟进,通过相应的改革创新,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保证重庆特定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使命的胜利完成,并努力实现党的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互促共进,努力实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与社会生产力同步提升。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党建工作创“优”铸“特”,尤其是适应我国中部部分地区和西部地区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在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中,一方面,各地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力争使我们的工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境界。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统筹的逐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更加直接。农民工党员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新兴社区党员等新情况大量出现。这必然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活动方式、功能发挥和党员教育管理,等,带来许多新挑战、新课题、新任务。因此,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

二、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内涵与总体思路

笔者认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其基本内涵应为:在《中国共产党》和党建理论指导下,以统筹兼顾城市党的建设和农村党的建设为主线,以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其他基层单位为主要对象,以新型社区、“两新”组织(包括农民工组织、农村新合作组织等)、农民工党员、流动党员党建工作为重点;以建立健全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城乡党建整体交融体制为目标的新型基层党建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总体思路,笔者概括为:“固基筑屋,拆墙铺路,多元渐进。逐步融合”。

“固基筑屋”。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决不是否定以往的基层党建工作,更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以《》为指导,以我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基础,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把构建新格局与发扬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作法结合起来。继续健全党在城市、乡村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发挥好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搞好党内民主、班子建设、创先争优、反腐倡廉、带动致富等活动。

“拆墙铺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决非简单地“提口号”、“做形式”,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试验,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做法进行改进创新。要强化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理念,积极稳妥地逐步改进或取消有碍于城乡统筹的相关做法和相应条规。打破单一的“属地管理。分层管理,城乡分割”等传统模式;要根据实践的需要,强化城乡整体意识。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平等意识,为构建新格局张目铺路。应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互动、区域联动、产业(或专业)驱动”的新型组织机构,与时俱进地出台相关的新条规,逐步实现总体建设城市与乡村相结合,党员管理属地与区域、产业相结合,党员教育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等。

“多元渐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基层组织不能搞“一刀切”,下硬指标。应当允许构建形式多样化。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实践过程,决不能搞突击冒进,遍地开花。应当先行试验,“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逐步融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将达到城乡交融阶段,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亦将达到形成城乡党建整体交融体制的目标。要逐步整合基层党建工作组织、人才、场地、信息等各种资源,让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两新”组织、农村等党建板块能够互动互促,共建共享,进而成为有机整体。要促使城市与乡村党组织全方位的对接和融合,逐步形成城乡党建“观念融合、资源融合、工作融合、”,“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的新局面。

三、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具体路径及相关措施

1.找准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突破口”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城乡统筹的过程.,主要就是农民变为城镇居民、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力Ⅱ快,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加剧流动。同时,大量的农民工党员也必然随着民工潮流入城市,他们的流动性大,自觉性相对较差,其管理、教育、培养、使用成为目前基层党的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是重庆市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又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工作的“突破口”。解决好农民工党员的管理、教育,培养、使用,促进解决农民工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突破口”。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就应当从解决好农民工党员的管理服务切入;既放手让农民党员去城里务工、流动,又要根据党员流动的新趋势、新特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我们应当尝试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根据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创新基层组织设置与管理方式,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基层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二是以促进农民工党员和农民工就业为重点,创新组织活动内容,为农民工党员和农民工提供 必要的就业咨询、技能培训、房屋租赁、子女上学、计划生育、看病就医、权益维护、文化娱乐等服务。三是服务于农民工党员,创新党内管理制度,如简化农民工转接党组织关系手续,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工党员党费交纳标准,鼓励农民工党员亮明身份,将农民工党员纳入流出地和流入地评先选优的范围,按一定比例在农民工中推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农民工党员中推选党代表,等。通过改革创新党内管理制度,推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相关制度设计,尽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过程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

2.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抓住“组织建设的城乡统筹”这一重点,实现城乡党建资源的整合

新时期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五大建设,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也不例外。但从基层党建现状看,“五大建设”中,组织建设的统筹应当是最难的,这应当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着力点。如果突破这个着力点,就有可能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推动城乡互动、区域联动,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在组织体系构建上,可以尝试组建各级城乡统筹基层党建领导和工作班子。建立健全省、市和区县、乡镇党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增加领导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能,由“一把手”担任组长:亲自领导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省、市委组织部和区县委组织部可成立城乡统筹党建工作处、科,乡镇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两新”组织党工委和相关部委、街道也应增加领导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能。通过健全:调整写整合,及时构建起上下协调,相互联动,灵活有效的,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

探索更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促进党员管理、运行机制、活动形式的创新。有效的组织设置形式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但是传统的一村一支、一居一支、一企一支、一校一支等单一的、呆板的组织设置形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打破单一的“属地管理、分层管理、城乡分割”。等传统模式,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探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建,产业链:行业链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合建,流动党员原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建等多种组织设置模式珈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校联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探索建立“城乡联合党委”等。积极创新城市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共促共建的有效方式,促进城乡党组织在工作机制、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对接和融合,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目的。

3.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逐步形成有利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互动、联动机制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关键在创新。我们可以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逐步形成有利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互动、联动机制。

在流动党员、进城务工党员管理中。可积极探索“双重管理”的有效途径,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做到城乡共管。也可探索在身份证中增加政治面貌或办理党员信息ic卡等方式,与党员管理数据库自由接入,实现由被动追踪式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

在党员管理、教育、培养上,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农村党建网络,进行城乡基层党建思想、作风、制度建设及组织生活指导、流动党员管理,达到“互动、联动”效果。充分利用省、市党校“大党校”、“大队伍”、“大网络”的优势,在城乡党员培训上形成“互动、联动”效应。

社区城市党建工作总结篇(10)

牢固树立重视城市基层基础的思想,把抓好城市基层党建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维,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一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重点任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列入《中共XX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工作要点》,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市、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逐级靠实责任。二是深入调研、转变理念。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带队,深入全市各街道、社区进行调研摸底,全面掌握各个城市社区党组织设置、党员管理、“两新”组织党建、新建楼盘小区等情况,获取一手资料。同时,抽取市委组织部,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骨干力量,组成城市基层党建攻坚调研组,先后到上海复旦大学进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培训,实地参观学习上海临汾街道、五里桥街道、新华路街道、阳曲路760弄等地党建工作经验。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工作理念,为进一步转变思路,创新思维,更好地指导工作做了良好铺垫。三是严格督导、完善考评。市一级建立督促检查制度,经常性开展检查抽查,开展“逐社区观摩、整街道提升”工作,全市48个社区逐个接受“检阅”,查漏补缺,点评总结,推动工作提升;街道建立跟踪问责制度,对履行责任不到位、工作出现问题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约谈问责。把城市党建列入街道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内容,加大考评权重。把共驻共建情况作为驻区单位评先表优的重要依据,由街道、社区提出评价意见。对社区实行绩效考评。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将城市党建工作情况与各级干部晋升、奖惩挂钩,形成上下齐心抓党建的良好格局。

二、强化核心地位,不断巩固基层基础

上一篇: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 下一篇: 社保合同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