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美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7:58

乡土美术

乡土美术篇(1)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62-01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特殊美术媒材的概念虽然是从解决美术媒材的准备方面着手引出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却逐渐发现,特殊美术媒材的选取主要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不仅使学生主动地仔细地观察生活,发现家乡的魅力,生活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家乡自豪感,更使学生对美术课甚至美术创作在认识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改变了农村美术教育的原本的不健康状态。

一、开发地方乡土文化资源,合理选取特色美术媒材

首先,任何一节美术课都要经过精心的准备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美术媒材的问题,这决定着这节课是否可以成功,一方面好的媒材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是针对于农村学生最需要注意的方面,美术媒材准备的难易程度。特殊美术媒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一般美术媒材难以准备的问题:由于物质条件受限一般的美术媒材,如彩卡纸,油画棒,可塑橡皮等等难以准备齐全,特殊美术媒材选取学生生活周边的物质材料,如树叶,红泥,谷粒,家禽羽毛等等,以替代一般美术媒材。不过需要注意的特殊美术媒材中有些媒材在搜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尽量避开这些特殊美术媒材,在准备《黄河沙土画》时原定用故黄河边的沙土,考虑到沙土的在搜集时存在危险性,经过多方打听发现黄河周围的土地的含沙量也非常高,故请学生去那寻找,叮嘱学生绝对不要去河边搜集沙土,这样我们既避开了潜在危险又顺利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巧妙使用乡土特色美术媒材,凸显美术课堂乡土韵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美术课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美术创作的激情。一般的美术课进入教学阶段时常是按部就班,学生习以为常,学习兴趣难以得到启发,进而对美术课甚至美术这一学科产生了厌倦感,这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使得农村的美术教学状况进入了死胡同。特殊美术媒材的引入为不仅仅在课前引入阶段起到启发的作用,在之后的教学中也是不可小觑的。特殊美术媒材来源于生活,除了促进学生学会认真细心的观察生活以外,在搜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趣事,如果将这些有趣的过程应用到美术课堂中去,必然产生不俗的效果。例如在《树叶粘贴画》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在搜集树叶时还特意了解树的种类和特征,上课时请学生将这些课外知识点拿到课堂上叙述,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及该生的自豪感,另一方面这种自我表现后产生的自豪也刺激了其他学生,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下次教学准备时,学生搜集美术媒材会更为认真用心,继而对美术课产生了一种期待心理,如此一来在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就由之前的教师独自灌输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不论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效果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三、“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美术媒材是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可见美术媒材是服务于美术创作的,那么特殊美术媒材固然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如何将特殊美术媒材与美术创作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我们在选择美术媒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特殊美术媒材的关键就在“特殊”,在决定了教学内容后,就可以根据创作种类选择美术媒材,这时选择的特殊美术媒材要将其特殊点放大,并将这种特殊点与美术创作完美结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课程标准中的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做了明确的阐述,特殊美术媒材也确实为达到这种理念要求的农村美术课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比较经济的美术媒材,解决了农村美术教学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当然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认真面对,希望可以逐个突破。

乡土美术篇(2)

Talk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art and local art middle school

Wu Yong

【Abstract】Art comes from life, but higher than life, the creation inspiration of the artist is not groundless imagination, but the feeling of life, behind every painting has its real prototype. Art teaching is not the fine arts creation, but they have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shall prevail, also want to teach from art in our life. The local art establish the fine arts, can not only make students easier to understand the art textbook knowledge, and to enrich the learning content.

【Key words】High school of fine arts; Native art; The teaching significance; Effective measures

乡土特色美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一般而言,乡土特色美术是各地历史的见证,乡土特色美术是一个地方乡土文化的标志和代表。乡土特色美术能够给中学美术的教学提供很多丰富的素材,为中学生的审美教育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乡土特色美术能够让中学生的心灵回归大自然,感受到最初的泥土的气息。乡土特色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集体活动的自然产物,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乡土特色美术在中学美术中的运用使得中学美术课程更加具有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美术学习的内容。

1 乡土特色美术在中学美术中的教学意义

将乡土特色美术引入到中学美术的教学中来,不仅对于乡土特色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学美术教学中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才让乡土特色美术没有走向绝迹,反而能够不断地发扬与传承。中学美术教学中因为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为其注入了很多新鲜的文化血液,使得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乡土特色美术。能够让中学生了解人与美术之间的关系、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问的关系,为中学美术教学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乡土特色美术大大丰富了中学美术的课内外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乡土特色美术资源,能够帮助学校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例如,中学美术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将写生课、创作课、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剪纸、泥塑等手工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乡土特色美术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非常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教材。美术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情感。乡土特色美术教学教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感受美。乡土特色美术实际上就是普通百姓朴素生活的一种体现。现如今人们在博物馆看到的艺术品,大部分便是很久以前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日常用品,这样便可以看出,艺术其实就在人们的生活中。乡土特色美术为初中美术增添了更多的审美素材,促进了初中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 将中学美术教学嫁接在乡土美术的措施

2.1 更新教育观念:

打破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局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地方美术资源。因为乡土美术从生活中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动人;还原到生活中去,虽然经过加工,但却又让人感觉真实。这样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具有亲和力,完全可以将生活引入美术教学。由于我们学校周边很多村寨都有少数民族,受其影响,这一带的居民以家纺生产为主。鉴于这些特点将原先比较枯燥的图案知识融人到家纺用品中来,例如《美丽的图案》,首先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家纺生产过程让学生观看,让其体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家纺设计。然后浏览一些家纺作品,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其中图形排列的规律,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图案的基本知识。将这些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太了解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学生特别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样用地方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学习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实用。

2.2 筛选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也是相当繁杂。这就要求作为施教的我们要因地制宜地筛选、开发、利用各种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选择和他们生活更为贴近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乡土文化之一的布依文化,位于贵定县西部约20公里处,在此发现了大量的布依族的民风民俗,其珍贵程度无以价计。乡土文化之二的苗族刺绣艺术历史悠久。这两种乡土文化都非常有代表性,但是综合中学美术教学的特征和中学生“玩”性未减的特点,选择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吸引力,能让学生在玩耍中既了解到南通当地的乡土文化,又能从中学习美术知识。贵定的乡土文化资源比较充足,我们只有学会选择取舍,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人类学家基辛指出:“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一旦去除了文化间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可能会剥夺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泉源,以及充满分歧和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我们迫切需要了解人类的多样性,研究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们最后获得的智慧就是多样的智慧。”乡土特色美术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为中学美术教学注入了很多活力,也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很多素材,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取舍地将乡土教材进行发掘和发扬,是每个美术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对乡土美术的一种保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广大的美术教师要把开发乡土教材作为己任,希望把更多的乡土手工艺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樊春芳,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乡土教材发掘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版),2009,(10)

乡土美术篇(3)

将乡土特色美术引入到中学美术的教学中来,不仅对于乡土特色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学美术教学中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才让乡土特色美术没有走向绝迹,反而能够不断地发扬与传承。中学美术教学中因为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为其注入了很多新鲜的文化血液,使得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乡土特色美术,能够让中学生了解人与美术之间的关系、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美术教学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乡土特色美术大大丰富了中学美术的课内外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乡土特色美术资源,能够帮助学校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例如,中学美术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将写生课、创作课、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剪纸、泥塑等手工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乡土特色美术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非常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教材。美术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情感。乡土特色美术教学教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感受美。乡土特色美术实际上就是普通百姓朴素生活的一种体现。现如今人们在博物馆看到的艺术品,大部分便是很久以前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日常用品,这样便可以看出,艺术其实就在人们的生活中。乡土特色美术为初中美术增添了更多的审美素材,促进了初中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将中学美术教学嫁接在乡土美术的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

打破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局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地方美术资源。因为乡土美术从生活中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动人;还原到生活中去, 虽然经过加工,但却又让人感觉真实。这样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具有亲和力,完全可以将生活引入美术教学。由于我们学校周边很多村寨都有少数民族,受其影响,这一带的居民以家纺生产为主。鉴于这些特点将原先比较枯燥的图案知识融入到家纺用品中来,例如《美丽的图案》,首先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家纺生产过程让学生观看,让其体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家纺设计。然后浏览一些家纺作品,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其中图形排列的规律,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图案的基本知识。将这些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太了解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学生特别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样用地方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学习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实用。

2.筛选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也是相当繁杂。这就要求作为施教的我们要因地制宜地筛选、开发、利用各种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选择和他们生活更为贴近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乡土文化之一的布依文化,位于贵定县西部约20公里处,在此发现了大量的布依族的民风民俗,其珍贵程度无以价计。乡土文化之二的苗族刺绣艺术历史悠久。这两种乡土文化都非常有代表性,但是综合中学美术教学的特征和中学生“玩”性未减的特点,选择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吸引力,能让学生在玩耍中既了解到南通当地的乡土文化,又能从中学习美术知识。贵定的乡土文化资源比较充足,我们只有学会选择取舍,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人类学家基辛指出:“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 一旦去除了文化间的差异, 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 可能会剥夺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泉源, 以及充满分歧和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我们迫切需要了解人类的多样性, 研究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方式, 他们最后获得的智慧就是多样的智慧。”乡土特色美术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为中学美术教学注入了很多活力,也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很多素材,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取舍地将乡土教材进行发掘和发扬,是每个美术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对乡土美术的一种保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广大的美术教师要把开发乡土教材作为己任,希望把更多的乡土手工艺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樊春芳.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乡土教材发掘的思考[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10) .

乡土美术篇(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33-01

一、现代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融入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再现,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对风土人情的间接反映,尤其是现代化乡土美术在现代化美术教学中的融入,将民族精神情感通过美术进行全面衬托,其伟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更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乡土美术在现代化美术教学中的融入,不仅仅将美术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以及人文修养就这样潜移默化的传递到美术学生的思想中,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二)为美术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

伴随着我国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逐渐趋向于现代化教学,其知识的积累更是逐渐的趋向于多样化的发展,现代化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融入,不仅仅将传统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直接打破,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为美术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进而使得现代化美术教学更加的趋向于多样化教学。

总而言之,现代美术教学融入乡土美术,对于学生各个学科的协调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中国特色现代美术教学的构建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进而实现一种双赢的结果,在现代化美术教学中将乡土美术加以融入,同时又是现代化美术教育人文精神的实际需要,在对乡土美术和现代美术教育双赢的局面充分实现,对于学生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作用。因此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融入乡土美术,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二、如何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美术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对于如何将乡土美术合理的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成为美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对现代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融入过程中,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一)对乡土美术教学背景进行建立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将乡土美术融入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对乡土美术教学背景进行建立,对相对较好的乡土美术空间进行预先设置,并让学生对独特风格的美术空间进行感悟,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其背景进行详细的讲解,加强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

(二)对乡土美术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融入乡土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乡土美术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拓宽延伸课堂教学,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以激发,适当的选取相关的故事、历史文化以及生活常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处理。将一系列的美术知识体系加以构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比较的讲解,适当的释放情感,并对学生的创作思维进行完善处理,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使得教学过程有着一定的高效性。

(三)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培养

一般而言,现代化美术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同样也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乡土美术在现代美术的融入过程中,更应该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比如说在剪纸教学中,首先就要对相应的实践工具进行准备,并通过对剪纸的历史背景以及其文化进行讲解,通过借助于视频对剪纸的操作步骤进行播放,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四)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总结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美术的过程中,更应该对其实践教学的成果进行充分的总结和分析,加强学生创作思路的交流,并合理的将中国博大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进行传承,对教学思路及时的加以反思和完善,并将教学质量着重提高,及时的发现学生的特长和喜好,实现现代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完美结合。

总而言之,现代美术和乡土美术的适当融入,不仅仅立于学生乡土情意的加深,同时对于学生独特艺术的思维培养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乡土美术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融入的过程中,更应该立足于当前,顺应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并对现代美术教育缺乏的人文精神加以填补,实现乡土美术教育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美术教育在深化改革的同时,更要注重乡土美术教育的融入,在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的同时,将中国美术的素质教育全面推动,并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进而使得美术教育面向未来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乡土美术篇(5)

乡土美术是广大劳动群众集体创作活动的产物,具有本土特征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民族对自然和社会的感知;蕴含着一个民族宗教情感和哲学的思考,是民族、族群的精神、思想和审美的共同结晶;它结合着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而具有典型的人文学科特征。

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必然要求知识积累的多样化,知识积累的多样化,主要依靠课程结构合理化来体现。因而,具有典型人文学科特征的民间美术教育,充实了学校现代美术教育的内容。

乡土美术教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就个人而言,全面发展意味着一个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意味着他的人格的健全和完善”。①通俗地说,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德、智、体、美的高度统一,是符合人性的教育思想,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教育理想。在经济高度发达、物质资料日趋丰富的现代或未来社会,人们有更多自由时间和选择的机会来从事科学、艺术、社交等非物质活动,人们必需具备健全的大脑、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而美术教育则能实现促进人的个体发展价值。

美术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教育为手段,延续和发展美术文化。美术文化是由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构成的;或曰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乡土文化与都市文化,它们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互相渗透、共同发展。乡土美术带有典型的原发性特征,它传承了原始艺术,同时作为团体艺术而成为其他阶层艺术的基础和渊源。因此,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与民间美术教育是不可分离的,同时,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教育共同构筑了美育思想体系,也符合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思想。

乡土美术教育补偿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失衡

经济信息时代,现代美术教育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如电子计算机、幻灯机、录像机、多媒体、因特网等等,增加了电脑绘画、计算机制图以及各种各样的电脑设计软件等教学内容,传统美术教育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向现代化教学迈进。不可否认,现代化教学设施及手段的运用,丰富了美术教学方法,充实了美术教学内容,体现了现代社会美术教育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引发的人情淡薄、人性沉沦的负面影响带来的冰冷的、唯美的审美哲学思想却不同程度地滋生。学生整日面对冰冷的机械设备、模式化的绘图软件、单调的数据符号,精神需求难免失去平衡。

美国作家约翰·莱思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曾说:“我们的社会高科技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容量的环境,民间艺术恰好与电脑社会相平衡,难怪手工做的被单那么受欢迎,就连乡村音乐的流行也是对电子音乐的一种反映。”的确如此,精神需求很大程度地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的补偿和对理想的追求。

乡土美术历来注重人情化表现,具有手工制作的亲切感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回归感,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通过乡土美术课程教学,例如制作陶艺、编织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体念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在工艺制作中倾注情感容量和个性,感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崇高境界,调节并补偿了现代生活引发的精神需求失衡。

乡土美术教育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有着积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转变,是在国际国内教育变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随着艺术价值观的变化,也必然导致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20世纪100年来,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结合西方的美术教育特别是法国和前苏联的美术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辉煌也带来局限,特别是后现代艺术滥觞以来,当代艺术从‘视觉革命’到‘观念革命’‘惊世骇俗’的流派和风格层出不穷,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国的美术教育方式和体制。”②世界教育趋势的转变,必然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注重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是对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的保护,也是对各民族国家文化资源的源本化开发和利用。人类是各民族在不同地域衍生成的各种社会组合体,进而人类的文化也表现出特殊知识系统的多重性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为文化的优化与知识的创新创造了极大可能,从而体现了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多元文化的特征。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国防等方面,也包括了文化方面的竞争,我们应当适应时代教育特点和结合实践要求,既要弘扬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注重教育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也要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体系。

总之,乡土美术教育,是完成学校美术教育现代化行之有效的手段,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大趋势的,也为现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文化体系和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起着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乡土美术篇(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44-01

乡土美术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见证着历史,是当地人创造历史的物证。经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乡土美术作品就是一个最真实的讲述者,他讲述着世代人们曾经怎样生活,它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他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位置所在。而它在文化与艺术上的深刻内涵更是一种无法被同化或取代的教育资源,对于初中美术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乡土美术为现代美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启发

国内外很多优秀的艺术家都善于从民间美术或异域美术中汲取氧分,从而激发创作灵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要善于发现与创新,而乡土美术中的一系列艺术表现语言及表现手法都能给初中美术教育以借鉴――和谐饱满夸张的构图形式;突破传统和形体的束缚,大胆的变形;色彩上使用强烈的对比或惊人的纯度;多时空与多视角的结合后却高度的统一;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与近乎疯狂的表达;由于创作时自由轻松的心态产生的丰富联想――这些都将为我们打开思路的阀门,迎接新的突破。

二、乡土美术适应初中美术教育的情感需求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美术教育大量的运用了高科技手段来辅助教学,如因特网,幻灯片,录像机,计算机等,自然使得传统的美术教育也随之向现代化教学迈进,不予置否,这确实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但现代科技带来的人情淡薄,人性沉沦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学生每天面对冰冷的机械设备,精神需求难免失去平衡。

美国作者约翰・莱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曾说过:“我们的社会高科技越来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容量的环境,民间艺术恰好与电脑社会相平衡,难怪手工做的被单那么受欢迎,就连乡村音乐的流行也是对电子音乐的一种反映。”由此看来,情感上的需要确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而乡土美术在人文领域的注重是显而易见的,它具有人与自然充分融合的归属感,极大程度的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通过乡土美术课程教学,如泥塑,陶艺,编制等等,使学生充分体验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感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乐趣,调节了现代生活引发的情感需求失衡。

三、乡土美术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在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的第三部分《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的六条明确指出:“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5-20%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现行的中学新课程里美术教学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而手工类的课程安排占了很大一部分。另外,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充分强调了个体发展,例如: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这是站在美术教育前线的我们需要实际面对的问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对能力,潜力,天赋的充分开拓和利用称作人的自我实现。在艺术创作中,我们一直在强调个性,而事实上正是因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个性倾向越突出,它创造价值就越高。简单的说,一个个性倾向明显的天才式的艺术思想的特点,无非就是其敢于突破思维定势,能够异于其他。从学生个人美术能力的前全方位发展方面考虑,乡土美术教学的开展油气深刻的意义。乡土美术内容广泛,类型丰富,其工具,材料,题材,艺术含义包罗万象。认识乡土美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其创作规律,了解其创造美的手法,从而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养成健康的审美习惯,对于学生的美术思想健全,健康,多维化的发展有不可逆的作用。

乡土美术篇(7)

一、创设本土化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美

美术是视觉艺术,视觉是审美感知最主要的官能。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感知素材,为幼儿营造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氛围,则是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第一步。为此,我园不论是学校的走廊环境、班级环境还是班级的区角环境都精心布置,乡土美术气息充斥着整个校园,让幼儿沉浸在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中,从不同角度把握事物的色彩、线条、形态,从不同方面感悟事物形象的审美特征,久而久之,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便得到了提升。

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我们结合主题活动,融入了诸多古镇文化元素。如中班在开展《家乡的桥》这一主题中,老师带领幼儿参观了东庙桥、龄嘉桥、善嘉桥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桥,让幼儿寻找家乡的桥在古老与现代中的异同,并充分运用已有的审美观念,把自己设计的桥布置到墙饰中区。孩子们设计的桥形态各异,充分展现了每位幼儿不同的审美取向。在这样的创造中,幼儿的审美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走进大自然,让幼儿心旷神怡地体验美

自然界的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化,正是幼儿美术活动时鲜活的想象之源、创作之源。为了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美术活动的兴趣,就应该让幼儿细细体会生活,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幼儿与家乡是同呼吸的,往往因为司空见惯而容易让人忽略的乡音、乡情、家乡的文化等,似乎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却实实在在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只不过这些东西都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熟悉,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家乡的本土文化、本土资源。组织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感受自然之美,在我园塑胶场地的一角,设有一片植物园,种了一些玉米、向日葵、马兰头、小青菜等,孩子们一有空就会要求我带他们去那里观察。幼儿在认识和适应大自然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培养了美感,丰富了想象,幼儿也因此萌生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挖掘地方特色美,让幼儿引以为傲地欣赏美

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主要发展幼儿对乡土特色的感受力,让其能动地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的世界,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1.水乡建筑之美

我园地处江苏吴江盛泽,是江南水乡的名镇。这里有二十多座桥梁,其中有建于晋、唐年间的东庙桥、龄嘉桥、善嘉桥;建于明初的登春桥、观音桥等古桥和先蚕祠、目澜洲、石塔、济东会馆、华阳会馆、徽宁会馆等胜迹。另原有圆照庵,现改建成目澜洲公园。这些古桥、古会馆、古宅、古弄都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对于这些古建筑的欣赏和认识,都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带领幼儿去小弄堂走一走,到先蚕祠坐一坐,到中和桥看一看,让孩子从这些古迹中去探索美、发现美、欣赏美。

2.戏曲艺术之美

戏曲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情感、认知、审美、创造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我们镇有先蚕祠,是供奉嫘祖,作为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先蚕祠最热闹的时候。小满戏第一天是昆剧,第二天(正日)及第三天是京剧。我们组织幼儿观看表演,了解演员的服饰、道具、妆容,回到学校后,我们又通过唱、念、做、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实际感受戏曲的丰富和优美,使幼儿对戏曲艺术风格和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幼儿对戏曲艺术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激发幼儿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丝绸文化之美

盛泽是著名的绸都,“日出万匹、衣披天下”,印染、纺织是本镇的龙头产业,丝绸市场内图案丰富、色彩鲜艳的各种丝绸布料真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为此,我们开展了“美丽的丝绸”系列活动:在校园种植桑树,在活动室一角开辟蚕房,让幼儿参与养蚕,每天给它采桑叶,观察它的几次蜕皮、吐丝、结茧的过程;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参观纺织厂和印染厂,了解一系列制作程序:缫丝、纺丝——织造——印染——织物后整理、深加工——服装、服饰等制成品;利用多媒体让幼儿观看用丝绸做成的日用品及工艺品,观看丝绸时装秀,最后孩子们用自己收集的各色丝绸边角料及围巾互相打扮,在音乐声中模仿模特儿走起了台步。在一系列探索、欣赏、扮演、创作等过程中让进一步了解丝绸的魅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四、开展乡土区域活动,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创造美

乡土美术篇(8)

一、乡土美术拓展教材,丰富课堂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美术课程应根据本土文化的特点建设适合本土学生的课程资源,应充分运用可利用的资源结合本地学校的特点确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个性鲜明的地域特色的美术教学。而云霄历史悠久,文化浓厚,风光秀丽,物阜民丰。素有“六地”之称,即开漳圣地、天地会发源地、闽南(乌山)革命根据地、女革命家秋谨出生地、国际重要湿地、温泉旅游休闲胜地。境内有丰富的淡水、海水温泉资源,威惠庙、将军山、云山书院、开漳历史文化纪念馆等名胜古迹众多,还有仿唐风格山水园林公园、漳江口红树林部级自然保护区、乌山风景区、七星山风景区等自然生态资源。而这些资源就是学生最直观最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活教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教材,丰富了课堂。

1.利用云霄民间的民俗活动,庆祝活动的服饰资料、祭拜天地的祭品纹样、门神、对联、彩旗、灯笼以及民间的各种吹拉弹唱等乐器的造型,通过学生的观察、收集图案资料进行拓展教学,吸收民俗文化的营养,开拓学生的视野,寻求创新的境界。例如,在《与米罗游戏》教学中,我就一部分应用了大量的云霄潮剧剧服的审美特色,吸收其鲜艳饱满的色彩;一部分引用了祭品纹样的简单、直观、概况的特点,融合到讲解创作的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创作时,构图、造型、色彩的运用上由于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民间优秀的图案资料,加上教材的知识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一节课下来,一幅幅充满想象,融合了民间艺术元素的创作诞生了,其作品的造型、色彩、设计理念不仅传承了民间艺术大胆、概况、色彩浓烈、对比强烈,其内容也生活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也是我们教学创作中多年来力求突破而难以突破的教学难点。学生在创作中得心应手,自然对于美术课程就更加感兴趣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了。

2.利用周边的建筑拓展教学,大家都知道美术教育的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而这些蕴涵着云霄人祖祖辈辈的人文思想和传统艺术观念,能更加形象生动的让学生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关系。例如我在《宗教建筑》一课教学中对于古建筑的欣赏、评述中,我就从了解云霄的威惠庙建筑的形态特征入手,大家都知道,宗教和美术是密切联系的,是人类发展史上多个民族共有的现象,是构成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非常重要的典型表现形式,但宗教是复杂的,要学生全面的理解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在了解宗教同时,使学生站在美术的角度去理解宗教美术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我想,让学生自身去感悟是最重要的。而云霄威惠庙是纪念陈政陈元光将军的丰功伟绩而建造的,由于有着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及涉台渊源,而闻名海外,以此为点展开教学,相信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瞧!庙宇的单檐歇山顶,造型优美,梁架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上的木构雕刻精细繁复,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核心理论。庙宇的照壁、门厅、两廊、大殿的圆雕、浮雕,都体现出艺术家的别出心裁、耐人寻味的杰出创造,照壁的麒麟造型气势轩昂,色彩秀丽淡雅,不管是造型还是色彩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而大殿的前廊、石鼓的融合圆雕、浮雕和线刻等手法,以自由流动的线条融合一体,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使人产生了对悠久历史的追忆和当时庙宇雕刻设计意匠的丰富联系。感受了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的对待宗教艺术,尊重宗教文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随着对知识的贯通,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抽象了,学起来自然就有趣多了,学生有兴趣,那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目的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不仅达到教学目的,也拓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乡土美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丰富的艺术感知与体验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感知与体验是艺术活动展开的基本环节,而传统的艺术教育往往在学生对艺术作品与情感生活无任何感知与体验的情况下,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过分注重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感受的过程,学生没有发自内心的真切的感受,而是东拼西凑的东西,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往往毫无生气,而乡土美术活动则带领我们跳出书本,走出课程,在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我们的资源,例如,在《多彩的风景》的一课中,我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去欣赏乌山的山山水水、自然风光,以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瞧!巍峨高大,挺拔隽秀,陡峭盘行,丛崖险隘的乌山在同学们笔下栩栩如生,天然石洞;高耸入云直冲苍穹的“笋石”;以及蜿蜒数里乃至数十里的深邃的天然石隧道。无不成为学生们笔下的绚丽多彩的风景,而乌山的奇花异草,清山绿水交相辉映,丛崖、幽谷、深洞、巨壑,加上云雾缭绕,连月不开,构成学生们一幅幅奇特的自然风景画。而乌山神奇的传说,奇妙的景观和悲壮的经历吸引了学生们对当年革命先辈们在这样险要复杂的地方,高举革命旗帜,传播革命火种,坚持武装斗争的无线联想,及对革命烈士的深深动容和追思,同时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她的光辉历史,接受了一次很好的革命理想教育。我们在收获写生作品的同时,学生们还带回野花、野草、小山石、藤蔓等,于是以“美化家园”为主题的插花艺术在激情昂扬中展开了。没想到普普通通的野花野草在学生手中竟然能创作出一件件如此传神的插花作品,瞧!“爱之花篮”“满天星”“蓝色妖姬”“盛开的雪莲”……,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不仅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而且对美术课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乡土美术为美术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能较快的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和表现力

乡土美术以其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形象闻名,人们常常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以敏锐的视觉捕捉身边的事物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其作品朴实、色彩鲜明浓烈、造型独具一格,又是集供玩赏用为一体的造型艺术,这些不仅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为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例如,云霄捏面,一把塑刀,一团面就可任意发挥想像力,树木花草,虫鸟人物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创意构思,栩栩如生的表现到作品上。这种以形象传承文化,把生活融入艺术,集儒、释、道合为一体的艺术魅力正是我们教学的极大借鉴,而以糖液作墨的云霄糖画更是活灵活现,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神话人物惟妙惟肖,糖画的抖、提、顿、放、收技巧不正是我们国画技巧的精髓吗?而我们典型的民俗活动中供桌上的蝉联,桌上罗列青瓷花缸、供案的以面粉、糯米粉及蔬菜类捏塑而成的飞禽、海产品形状工艺供品,其热烈的色彩,奇特的造型不正是我们要借鉴的艺术形象吗?民间剧团剧服,器乐、潮州大锣鼓其造型、色彩、花纹等各具特色的艺术内涵,都是我们拓宽视野,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而我举例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独具慧眼的,善于发现,并应用其丰富的资源为我所用了。

乡土美术篇(9)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达,西方出现了渴望远离工业城市回归自然的思想倾向,在艺术上也提出回归大自然。中国的艺术家们在短暂的追慕西方现代艺术的余晖后,认识到割裂民族传统、逃避社会现实的作品已经失去了读者,只有找到本土艺术的根基,才能培植出民族艺术的参天大树。于是,他们在艺术领域展开了回归深广厚重的民族文化土壤的寻根之旅。再次踏上生我养我的这块乡土,我们定能探寻到它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

一、乡土美术的内涵

1.乡土美术与民间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提起乡土美术,我们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民间美术,它们都含有指代那些具有清新、质朴、稚拙特色的劳动群众创造的艺术作品的意思,因为它们既有概念上的差异,又有着内容上的相同或联系。

“民间美术”是由“民间”与“美术”两个概念组成,作为“美术”的限定词的“民间”指由平民、常民或劳动人民自行组织、创造和拥有、享用、管理的东西,它界定了这种美术形态的创造环境、创造主体及接受对象:民间美术是生长和发展于传统下层民间社会的,其创造主体是包括一般劳动者、手工艺人等在内的劳动群众,接受对象也是平民百姓。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贵族的宫廷美术、士大夫的文人美术和佛道等的宗教美术而言的,在现代则是相对于专业美术家及其创作而言。

“乡土美术”中的“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人们出生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由于长期的居住和生活,人们对该地方产生了特别深厚的感情并受其影响。“乡土”的概念范围通常会随环境、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对于长沙人来说,长沙是其乡土,此人到了外省,则湖南可算是其乡土,有一天他走出国门,则整个中国都可算是其乡土。但是,一般意义上的乡土的范围最小可具体到乡镇,最大不超出省的范围。因此,“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

尽管民间美术与乡土美术在内涵与外延上存在差异,但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乡土美术中的绝大部分作品属于民间美术,因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多根植于农村社会,创造这些作品的是以乡村民众为主的劳动群众,同时,民间美术又包含着各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正是不同地域的乡土美术构成了民间美术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异彩纷呈的形态。

2.乡土美术的内容

乡土美术的内容极为广泛。首先,它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其次,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与作品是构成乡土美术的主要内容。这包括生活中的用具如陶瓷器皿、竹木器皿;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用于衣饰的印染花纹、刺绣;用来装饰生活空间的剪纸、织锦、绘画、儿童玩具如泥塑、面塑和娱乐戏曲中的皮影、木偶等;在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如元宵、清明出现的花灯、风筝,婚丧嫁娶中用来渲染气氛的物品等;用于宗教信仰中的各种神的雕像如财神、观音和各种门神版画等。

二、乡土美术的意义

1.乡土美术是各地历史的见证

乡土美术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是历史的见证,是当地人们创造历史的物证,它能为我们的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丰富而又形象的史料。过去我们都是从文字、典籍中了解艺术史,然而这种艺术史是史学家用语言描述出来的,艺术史究竟是怎么回事,过去流传下来的乡土美术作品就是一个最真实的讲述者,它讲述着世代人们曾经怎样地生活过,当我们看到这些物品的时候,会想起昨天,正是这些东西将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正是这些昨天让我们明白自己的位置所在。然而,也因为乡土美术是历史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与条件,当这些环境与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们也随之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当它们消失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历史的物证。

2.乡土美术是乡土文化的标志,多元文化的因子

人类学家基辛指出:“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一旦去除了文化间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可能会剥夺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泉源,以及充满分歧和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我们迫切需要了解人类的多样性,文化人类学研究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们最后获得的智慧就是多样的智慧。……从人类差异的研究,我们对人类社会的新可能性会产生灵感。”多元文化的形成是单个的地域文化和谐共存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多元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在生活中会受到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空间位置及特定文化心理结构的制约,因而在文化上会表现出地域差异。乡土美术蕴涵着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而地方特色正是体验人类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之所在。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因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容易被其他形式的文化所同化。在学校美术教育中介绍乡土美术及各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美术,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保持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

三、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当中,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乡土教材,实施的效果各地不一。有些省编教材中设置的民间美术内容,有一部分与乡土美术相吻合,如“陕西省编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共设置民间美术课内容二十八课,涉及三十余种民间美术形式──例如小学第七册中第九课《剪不完的黄土情》,就要求扼要的给学生讲述剪纸艺术在西北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学第三册中的名作欣赏《陕西皮影──铡美案》……”①虽然这其中有部分内容涉及乡土美术,但数量十分有限。有些地方补充了乡土美术内容,但只把它作为自学内容,并未将其作为正式的课程纳入课堂教学,实际上是认为可有可无,没有认识到它的意义与价值,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对西方美术知识了解很多,但对本乡本土的美术知识了解甚少。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补充乡土美术内容,对于乡土美术的教学还是处于空缺状态。

在大学和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当中,中央美术学院于1986年成立了民间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也开始招收民间美术专业的研究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乡土美术的教学与研究也仍然是微乎其微。这种状况对于学校美术教育来说是一种严重的资源闲置,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唾手可得的课程资源,有待于我们重新认识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四、重新认识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将乡土美术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这对于乡土美术和学校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与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贯彻实施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给城市与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1.乡土美术能为现代设计教学、美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

东西方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乡土美术中的一系列绘画观念、艺术形式能给美术教育以借鉴──造型上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强调色彩的对比,大胆使用纯色;和谐饱满的构图形式;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创作时不受拘束的自由的心态、丰富的联想──这些都将给我们广开思路,寻找创作的灵感。

“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中国文化特色,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设计师”是现代设计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本土特色文化中非常多的元素、理念和信息可以为设计所用,为诸如建筑装饰设计、服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各个方面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示。因为大量的乡土美术作品并不是单纯为了审美需要而创造的,相反,是人们创造的日常生活用具、民俗活动用品、文化传承用品,这种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统一、实用特质与审美特质的完美结合正是设计的最高理念。乡土美术造物思想中的对于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对材料的选择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来源于自然同时又适应自然,与环境相协调,这种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的态度──尊重自然,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统一,是我们倡导的“绿色设计”的宗旨。另外,乡土美术在各地风貌不一,因为它是当地人们审美观念、民俗习惯、文化心理的反映,设计必须满足接受对象的需要尤其是心理需要,必须关注地域文化并与之相协调是乡土美术给我们的设计思维带来的又一启示。

2.乡土美术能丰富课内外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结合乡土美术资源,各地学校的美术教育能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如将乡土美术中的文物古迹用于欣赏教学中,也可将欣赏课带到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环境之中,与写生课和创作课相结合。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或重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庆典活动,尝试用各种材料、形式和方法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如春节、元宵节时各地都有花灯等用于游艺活动。

乡土美术中的许多品类如剪纸、泥塑、面塑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能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给学校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3.乡土美术是审美教育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材

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乡土美术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美术,是以审美的方式生存于世的生动体现。从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如今天这样丰富,但精神生活并不贫乏。乡土美术中的生产生活设施、日常用具往往体现了普通百姓朴素自然的审美追求。今天我们在美术馆、博物馆才能看到的东西,被我们供奉为杰出艺术品的东西,以前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说来,那时的人们活得离艺术更近,与艺术更容易融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我们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从这种意义上说,乡土美术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丰富的“情境”。

4.乡土美术是美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纽带

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乡土美术不仅与绘画、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都有相互结合的地方。如皮影与木偶本身就是戏剧形象,由演员操纵形象,伴以演奏,并以唱腔道白体现剧情。南北各省的剪纸都普遍接纳地方戏曲的故事形象或直接模拟皮影人物,这些戏曲又往往是根据历史故事改编而成的,各种民俗游艺活动中出现的龙灯、狮舞、旱船等往往是与音乐伴奏和舞蹈表演融为一体。另外,乡土美术也综合着文学、宗教信仰、哲学、史学、医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乡村美术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相通的意识,以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乡土美术能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城市的学生,伴随他们长大的往往是一些工业化生产的玩具,或者也有由父母带着去博物馆参观一些艺术作品的机会,但这些是与生活相隔离的,他们缺乏与自然广泛接触的机会。而乡土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能增加城市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乡土美术篇(10)

“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

乡土美术包括民族、民间美术,它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祥和是社会与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民间文化离不开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这些概念,这是所有民俗的终极追求,正是不同地域的乡土美术构成了美术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异彩纷呈的形态。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在表达方式上是情感化的,在艺术手段上主要采用象征、夸张、拟人等,在色彩上朴实、大方、浓烈的气息。多用于生活的装饰,符号化和图案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再有就是广泛使用与语言相关的谐音图像如:蝠同福、鸡同吉等这是乡土美术最具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的方式。创造主体是一般劳动者、手工艺人等在内的劳动群众,接受对象也是平民百姓。例如剪纸艺术、泥塑艺术、烙画、编织等。

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一些泥块、木料、麦秸杆、疏果、布头、豆麦贴画、毛线头等都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蔬果雕、麦秆编等农产品创作活动的材料。这些都是农村美术教育的资源优势,是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有利条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主要抓考试科目的学习,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在美术等艺术课程上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是重要原因;教材不注重基础,脱离实际,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教师只讲教材,不去结合乡土资源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教师只为教而教,学生只为完成作业而学,其效果可想而知。只有认真分析学科特点,有效整合本土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学有成效。

当前,素质教育已被提到相当重要的议程,美术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施美育教学的基础,是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环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普及和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这说明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途径。如何将乡土美术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这对于乡土美术和学校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美术的加入能增添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与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给城市与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美术课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局限于书本的教育教学,其效果是有限的。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来说,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效果,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如:本地独具特色的寺庙佛像雕刻、山水风光、遗留古建筑等。结合相关乡土美术教育资源进行课程改革,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既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又感受到了家乡之美。

作为农村美术教师,因为学生的美术基础、家庭环境和所处的文化氛围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得不到长足的发展,甚至因为一些美术必须的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的少缺,导致教材课程的教学目标都无法实现。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作为基层教师应该用好这“活的环境”。因为这“活的环境”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加以合理的整合,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明确了课程资源的性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美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拓宽了美术课程资源的涵盖面,美术课程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教材外、手边素材的运用,甚至更广的领域。对于广大的农村,情况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经笔者对近十几所中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实施利用的调查分析,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些代课教师或是非专业美术教师,他们思想滞后,不去深钻教材,不去研究教法,更谈不上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只为教书而教书,根本无暇考虑美术课外的因素。

融渗透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从而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效果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提高美术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全面认识乡土美术资源的特点,再根据教材的单元系列要求,进行有机渗透,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使学生真正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和知道美术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产生自觉的行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和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他们喜欢自己本地的乡土艺术。教师利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来上课,更使学生充满新鲜感、亲切感,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对家乡无限的眷恋。只要我们努力去观察、挖掘、收集涉及教育教学需要的美术课程资源,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设计、讨论等方式引入教育教学,以多种手法引导学生对本地乡土艺术的寓意、特点、作用及其继承性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去体验,真正有所收获。就拿自然风光来说,可以将它们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去实地考察和写生,真正了解家乡的美术现状,由于学生对家乡的这些美术课程资源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这样的活动,既能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乡土美术资源的收集、分析、归纳、整理,使美术教学达到有机整合。乡土美术能为现代设计教学、美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根据教材的单元系列,有机渗透乡土美术资源。 东西方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乡土美术中的一系列绘画观念、艺术形式能给美术教育以借鉴──造型上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强调色彩的对比,大胆使用纯色;和谐饱满的构图形式;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创作时不受拘束的自由心态、丰富的联想──这些都将给我们广开思路,寻找创作的灵感。

在美术教材编写中,许多内容都是分门别类展开教学的,但毕竟教材有它的局限性,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有必要有机地结合当地的乡土美术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优秀美术遗迹,激发学生对家乡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家乡的自然资源洒落在我们身边,往往不被我们重视和利用。当我们将身边的自然资源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当一件件富有创意、漂亮的美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感觉这些出自于我们身边。以家乡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既可以就地取材,节约美术材料上的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可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

乡土美术能丰富课内外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以本地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结合乡土美术资源,学校的美术教育能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乡土美术中的许多品类如剪纸、泥塑、面塑、蔬果雕、花瓣贴、麦豆粘贴、麦秆草叶编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能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给学校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乡土美术是审美教育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材。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家乡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亲情、朋友、师生、邻里等伦理关系,都从这里孕育发展。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小有爱乡的情怀,并培养他们对乡土的责任。乡土美术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美术。从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如今天这样富有,但精神生活并不贫乏。乡土美术中的生产生活设施、日常用具往往体现了普通百姓朴素自然的审美追求。今天我们在美术馆、博物馆才能看到的东西,被我们供奉为杰出艺术品的东西,以前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说来,那时的人们活得离艺术更近,与艺术更容易融合。我们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从这种意义上说,乡土美术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情境”。 通过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以亲切而富有美感的方式去认识乡土文化、欣赏乡土文化,进而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深入学生内心,增强了学生的爱乡情感。

乡土美术是美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纽带。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乡土美术不仅与绘画、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语文、数学、科学、史学等都有相互结合的地方。乡村美术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相通的意识,摒弃了厚此薄彼的学科偏见,以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乡土美术能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城市的学生,伴随他们长大的往往是一些工业化生产的玩具,或者也有由父母带着去博物馆参观一些艺术作品的机会,但这些是与生活相隔离的,他们缺乏与自然广泛接触的机会。而乡土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能增加城市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开发和利用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弥补了国家课程设计难以兼顾地方特点的缺点,使学习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开心,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最后,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丰富的过程。它是国家对美术课程改革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开发和利用,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规程.

[2] 陈所华.《乡土美术如何走进课堂》 ,2011.5

[3] 帅亚玉.文献来自网上《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效果》2010.5

[4] 文献来自网上 《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 整合美术课堂教学》2010.6

上一篇: 法律术语论文 下一篇: 制图实训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