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考试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6:48

产科考试总结

产科考试总结篇(1)

1.1 对象

2012级和2013级三年制共6个班的学生,合计769人。6个班均采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七版《妇产科学》,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共6位带教教师,工龄3~21年,教龄1~3 年,其中硕士3 人、学士3人;教授2人、副教授1 人、讲师2人、助教1人。

1.2 评价方法

考试试卷由任课老师统一命题,分A卷 和B 卷两套,其中一套作为本次考试试卷, 另一套作为补考试卷。考前不进行集体辅导答疑,严格按学校的考试制度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满分为100 分。考后进行统一流水阅卷,对2012级和2013级学生及格率和平均分进行比较,再探讨见习课带教教师的工龄、教龄、学位、职称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分析

连续型变量形式的数据以±s 表示,2 组数据间的比较用t检验,2 样本率比较用χ2 检验,2 分类变量相关分析用秩相关分析。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P

2 结果

2.1 2012级学生与2013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三年制6个班学生的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为18~93分,平均分为(72.5±9.6)分,及格率为87.7%。2012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1.5±10.3)分,低于2013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6.4±5.2)分(P

2.2 相关分析

教师工龄长短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67,P=0.358),教师教龄长短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59,P=0.371),教师学位高低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47,P=0.524),教师职称高低与4 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52,P=0.450)。

3 讨论

3.1 成绩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优劣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试卷考试成绩分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的过程, 也是一次教学反思的过程。试卷分析既可作为教学评估的手段, 又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我校三年制学生妇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是学生的成绩是呈正态分布的,说明此次考试的出卷及阅卷是科学的、合理的。从而也说明了学生平时较重视妇产科学的学习,能够较好地掌握了妇产科学考核的重点内容,除此之外,81%以上的学生成绩都及格,最高分达95分,说明了妇产科学的教学效果良好,和高职高专对医学生所要求的目标是相符的。同时从成绩中也看出,有个别考生分数偏低,只有15分。我们试图从师资方面寻找原因,探索教师的素质与学生成绩的内在联系。但是结果表明,教师的学位、职称、工龄、教龄、并不是学生成绩的独立影响因素。专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关键是教师要用心去做,与教师本身的硬件条件关系不大。同时我们发现,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也高,对妇产科学的学习积极性也高,都能在课前进行预习,能在课堂上及时领悟教学内容,对提问能准确回答,考试成绩相应均较高。

3.2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经过分析, 能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方法, 为今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 指出他们的学习缺陷, 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试卷分析, 老师也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妇产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另外,应选派热心于教学又有一定资质的教师承担见习课带教任务。

总之,通过此次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一方面,肯定了我校三年制教育的成果。另一方面,提示教师要采取措施提高三年制学生学习妇产科学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妇产科学的教学效果。

产科考试总结篇(2)

2用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引导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

2.1熟悉和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意识帮助学生学习整理归纳知识,把握知识点中“最”“首先”“首要”“常见”等关键词,例如,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子宫肌瘤,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妇科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卵巢癌等。再例如,早产、流产、胎膜早破的诱因以及物理化学检查结果列表比较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2.2有效教学设计,改进授课方式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将《妇产科护理学》整合为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妊娠期疾病的护理、分娩期疾病的护理、产褥期疾病的护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妇科肿瘤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等7个课程模块,并将护理人文知识渗透课程的内容中。应用模块课程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历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考生的综合应用型题目考得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所以,在授课中加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学时数,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特别是有相同点的疾病要归纳整理,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这些病症都是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因此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异同点来比较学习。2.3以考试大纲为复习导向指导学生按照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高其应试的针对性,对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力求熟练掌握。让学生适当地做些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试题的类型,掌握答题的技巧,避免因答题方式的错误而丢分。在组织学生进行应试复习时,除了让学生复习掌握所学的《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外,还要注意《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内科保守治疗原则和尿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指证等。2.4熟悉试题类型,掌握解答方法对试题类型要熟练把握。多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题型———单项选择题,选择题不同于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等主观题,答题要求精准,答案只有唯一。如果平时不注意归纳总结及鉴别比较,考试结果多是错误的。因为选择题强调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没有弄清楚各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对一些关键考点不能准确把握,则难以应对考试,而这也正是选择题考试的大忌。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时应注意将考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相似的疾病进行比较鉴别。如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常见的有各种类型流产和宫外孕,首先将流产和宫外孕区分开来,必须抓住关键的区分点:子宫的大小与停经的天数是否相符———相符的是流产,不相符的是宫外孕。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会让学生对比忆,对比着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例如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这两种疾病,它们的共同症状为妊娠晚期出血,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无诱因、无疼痛的反复阴道出血;而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有诱因、有疼痛的阴道出血。2.5掌握考点,突破重点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点,把考点讲透彻,并用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生源情况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中高职学生,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如何使其在较短的考前两个月急训中掌握考点,我校采用了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口述、讲解、讲授、解析等形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性、可控性和高效性。理论教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讲解要形象、通俗。《妇产科护理学》重点在于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枯燥的数据在短时间内记住,全靠教师的有意识的归纳总结[9]。例如骨盆各平面的径线既繁多又难记,其中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和出口横径是最常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总结为:从上到下的值分别是11cm、10cm、9cm,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效识记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2.6加强见习和实习工作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枯燥抽象的,而临床实践则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在见习和实习工作中,注意指引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通过学生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接触,使其对各个系统和妇产科专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典型的病例留下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子痫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抢救处理以及对羊水栓塞病人的抢救治疗,由此再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复习一遍,就会让学生对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和共同点以及护理和治疗的内容终生难忘。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实习所在医院的交流合作,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实习护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护理查房和面向实习生的学术讲座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习期间的出科考试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实习医院配合学校对实习生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学校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实习结束返校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

产科考试总结篇(3)

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在样品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zh0001-83标准要求编制下列文件:

1.试制总结;

2.型式试验报告;

3.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选配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路线卡);

(2)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

(3)装配工艺过程卡(装配卡);

(4)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

5.根据产品试验的需要,设计必不可少的工装,参照样品试制工装系数为0.1~0.2,小批试帛工装系数为0.3~0.4的要求。本着经济可靠,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工装、通用工装、组合工装、简易工装、过渡工装(如低熔点合金模具)等。

6.制定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

7.零部件制造、总装配中应按质量保证计划,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反馈,并作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文件。此项工作在批试阶段由全质办牵头组织工艺科、检验科进行。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出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该文件的内容及要求按zh0001-83进行编写。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并由检验科负责按zh0001-83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三)新产品鉴定原则与要求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下阶段试制或正式投产,它是对社会、对用户和对国家负责,要求严肃认真和公正地进行。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

1.按zh0001-83鉴定大纲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zh0001-83鉴定大纲备齐完整成套的图样及设计文件要求;

(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应备晒40套,发设计、工艺、全质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装配、零件加工车间、总师办、存档)。

(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b.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评价)。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

(四)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工厂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工厂自筹资金按规定拨给经费;

3.工厂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

4.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经总工程师审查,厂长批准后,由研究所掌握,财务科监督,不准挪作他用。

(五)新产品证书办理:

产科考试总结篇(4)

课程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课程评价模式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大力提倡综合素 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下,笔者对妇产科学评价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如下。

1 课堂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模式

大学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便以后自主学习 ,这对于日后医学继续教育占很大比重的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 该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两部分。笔者探讨了多媒体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 学中的应用[1],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为导向,能使学生学习主动 性大大提高,而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这样,既提供了对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进行评价的平台, 又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动力。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对同学参与思考讨论的情况了如 指掌,可以对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进行准确评价。课堂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布置的课后思 考题,学生可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拓宽和加深对这些 问题的认识,还能受到启发形成新的创新思维。

图文并茂的网络课程是吸引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的一个亮点。学生在上课之余,可以登陆 妇产科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在网上,学生们可以进入题库进行答题,系统自动 批阅后给出每道题的批阅结果和得分,并且记录成绩。学生可以通过批阅结果了解自己知识 点掌握的程度,教师可以增加、删除试题来管理自己建立的题库,可以查询学生答题的成绩 ,用于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临床技能操作、病案分析、实验设计相结合的实验评价体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医学生 的学习效果。作为将来要治病救人的医学生,具有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尤其重要。检测 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临床医学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多 年的妇产科学实习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临床实践操作、模型模拟操作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 临床动手能力,典型病例的病案分析能促进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于是采取了临床技能操 作考试、病案分析,实验设计相结合的实验评价体系。临床技能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 妇产科基本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例如产科检查四步触诊法、骨盆测量、胎心听诊法、妇科 双合诊、三合诊等的操作考核。由于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在教学中较难进行患者的实体操作 ,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临床思维的建立,为解决这一难题,科研室购置了各种训练模型 ,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交互式分娩急救演示系统还能让学生自己设计自然分娩 的产程经过、各种异常分娩因素(比如宫缩乏力、宫缩过强等)的设计与处理、新生儿的处 理等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设计和处理过程来考核学生对产科知识掌握情况。妇科模拟 诊室的设立可以考核学生对问诊掌握技巧及临床思路是否清晰,也就是临床思维的考核。病 案分析则从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入手,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学生对诊断以及诊断依据 的描述,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这种综合评价的考试方法使考学 结合,既能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3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白波等[2]认为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的载体,如果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程结束后的终结性卷面知识性考 试是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理论课程主要采用的考试方法,此种考试要求学生熟读教材,切实 掌握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着重检验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理解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含义,能复述其主要内容,并具备迅速“搜寻”和准确“提取”知识点 的能力。具有命题简单、阅卷准确方便、易于组织考试等优点;应当说卷面知识性考试仍是 评价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终结性考试成绩只是某次考试的结果,分数并不能真 实地反映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这种教学评价只看教学结果,忽略了教学过程,只看教学成果 的显现性而忽略教学成果的迟效性[3]。因此,吴文慧等[4]认为课程结 束后的终结性闭卷考试不能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应和平时的操作考试、口述考试 以及平时学习表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课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充分调动学生 主观能动性,利用考试这个指挥棒引导学生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不断提高医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借鉴其他学科考试方法的经验[5],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构建妇产科学评价模式的探讨。终结性评价采用期末闭卷考试, 题型为客观题与主观题,题量各占一半,主观题增加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 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病例分析题;闭卷考试分数占总分的60%。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平 时的课堂提问、回答问题情况, 实验操作、病案分析、实验设计、技能考核、课外自主学习 等方面,形成性评价侧重考核学习过程,贯穿于妇产科课程学习的始末,形成性评价分数占 总分的40%。这种评价方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中思考提问、讨论和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又 使他们在课后主动花更多时间去查阅资料,多渠道学习,多角度理解各章节的内容,融会贯 通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 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正确的临床思维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 础。

妇产科学评价模式的构建,在教学实践中已初显成效。课堂教学中同学们能积极主动回答老 师的提问,师生间问与答的互动,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们通过不断地评价自身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 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难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从而达到全面、系统的掌握妇产科知识的目的,避免了某些学生在期末考试时投机取巧、 临时抱佛脚的行为,也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考试改革是一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简单方法或形式上的变化,还需要不断地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冰,叶元.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教 学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92-793.

[2] 白波,李伟,王家富.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J].中国高等 医学教育,2003,(3):15-18.

[3] 汤旭慧.在课程教学中试行形成性考核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 ,(9):15-17.

产科考试总结篇(5)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西南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实习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入妇产科实习时女生、男生分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人(女生32人,男生28人),对照组60人(女生32人,男生28人)。无网络条件及微信条件者排除。

1.2研究方法

两组学生均参加病房常规的实习工作,即收治病人、书写病历、参加查房及手术、值班等。另外,实验组学生均进入微信群,接受PBL教学,带教教师每2个工作日将病房新入的有意义的病例上传,并提出问题,问题包括下一步需要做的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下一步处理、新进展和病例相关手术操作视频等,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回复,每次1小时(每次具体开始时间由教师自行提前通知安排,不排除下班时间;学生在非讨论时间可以自由讨论,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解决);对照组接受传统PBL教学模式,在教室进行,每2天一次,每次1小时。实习结束后检验两组的教学效果。

1.3评价方法

1.3.1闭卷理论考试实习完毕时进行理论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所有理论测试实行闭卷考试,按时完成,考教分离,封闭学生姓名阅卷。1.3.2实践操作考试实习结束时进行操作考试,项目包括实习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操作项目(如四步触诊法、骨盆外测量、妇科检查等)以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相关操作(如诊断性刮宫术、阴道后穹隆穿刺术、安取环术等),由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随机抽取考题,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要求,3位教师现场打分,每位学生的成绩为3位教师打出分值的平均值。1.3.3调查问卷实习结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带教教师的评价(优点、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地方。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女生、男生的成绩比较

对照组男生的操作成绩、笔试成绩、总成绩均显著低于女生(P0.05);实验组男生、女生以上三类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女生的操作成绩、笔试成绩、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女生(P0.05);实验组男生的操作成绩、笔试成绩、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男生(P0.05)。

2.2实验组、对照组的成绩比较

实验组的操作成绩、笔试成绩以及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从教学内容广度好评率、学生接受程度好评率两个方面分析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发现,实验组的两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男生的两类好评率均高于对照组男生(P<0.05),而实验组女生的接受程度好评率高于对照组女生(P0.05)。

3讨论

3.1PBL教学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对妇产科实习成绩的影响

产科考试总结篇(6)

【基金项目】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20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4-02

试验统计方法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农业生产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有试验设计、试验统计和实验分析三个板块,涉及较多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统计概念,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农业生产类学生,该课程支撑着学生的毕业论文和科学研究。学好该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试验统计方法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其授课方式多数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后软件实习相结合,而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课程结束后,导致实践应用滞后于理论知识,使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牢固,在实际试验设计和数据挖掘时不能得心应手。其次,统计软件与试验不吻合。在实际农业科学研究中,统计分析原理和实际情况往往难于对应,所以借助统计软件已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高校统计相关课程教学中统计软件的种类较多,有Excel、SPSS、SAS、DPS、R语言等,每个软件都有其优缺点。但针对农业生产类试验,在大田环境因子控制较为困难,田间试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和变异性,导致辅助软件不能准确的挖掘样本数据信息。

本文根据本校实际教学经验和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方案,针对上述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试验统计方法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聚焦于应用能力

试验统计方法理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试验统计方法,及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懂得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设计科学试验,并能够应用统计分析软件正确地处理分析试验数据,为以后开展科学试验工作奠定基础。

试验统计分析试验课程以具体试验和软件为载体,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发展。通过实验把理论概念转变为具体的试验操作和数据软件处理过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操作、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所学专业解释有关现象并讨论试验结果;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和学生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科学试验,并利用对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出可靠结果。

因此,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才是试验统计方法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首要任务。

二、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实践为主

(一)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理论课程与试验课程同时进行,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首先,试验设计内容授课结束后,在明确试验目的的前提下,将授课对象分成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试验设计,要求学生必须设计好详细试验方案,试验设计可借助SAS软件。

其次,根据课堂制定试验方案,进行大田或实验室实验的实施,试验实施地点设立在学校试验农场或实验室等场地。每组负责一种或两种典型试验方案实施,规范实验准备、播种等环节,同时可教授应用于调查研究的抽样调查方法。

再次,试验数据的采样,要严格按照试验数据获取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总结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土壤差异和控制误差的小区技术、试验设计、实施规则以及试验数据的获取,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涉及到每个试验。

(二)样本试验数据描述及总体参数估计

在理论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以上述样本试验数据和对应试验材料总体参数为数据支撑,从样本试验数据最基本的描述统计开始,进而介绍研究对象总体的理论分布、统计数的抽样分布及其概率计算。在误差理论的基础上引入通过假设测验进行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介绍平均数比较的u测验、t测验和F测验,以及计数资料的测验及其应用等。同时,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换试验数据,讨论结果。在数据计算利用直接公式法和软件(SAS)辅助法,并相互对比矫正。

(三)多变数间关系理论与实证

首先,讲解理论课程,承上启下介绍参数估计方法包括矩法、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等;多变数间的回归与相关分析,包括一元、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以及曲线回归;介绍单因素、多因素及不完全区组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其次,结合各小组试验数据与教材例题数据,利用公式法和软件法分别计算多变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纵向总结,系统归纳

理论课程授课完成后,总结常用田间试验流程。每一个典型试验包括:实验设计、实施、统计、分析和得出结论,并附带SAS程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系统掌握常用田间试验的全部流程。

三、教材和教学内容紧扣社会需求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如农业生产者一般只重视试验数据的统计结果与生物学意义,而不关注统计分析过程中所用的统计原理与计算步骤。另外,现在各行业都在推崇大数据,农业生产类科学研究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加,传统公式计算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辅助数据处理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应用上,增加学生试验比重。统计软件我们可采用灵活多变的SAS,尤其在进行差异分析的过程中,SAS可提供不同空间效应模型,克服了方差分析要求变数的相互独立的要求,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办学经验,主要参考书为盖钧镒院士主编《试验统计方法》,以SAS软件为主要工具,结合具体试验系统介绍常用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及其SAS软件实现过程。教学内容和重点注重以下原则:第一,简化统计原理、方法及公式推导,增加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二,系统学习常用试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及其对应SAS程序,强调解决实际农业生产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注重试验课动手能力,体现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科学中出现的问题。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验统计方法》课程实践性较强,以培养有实际应用统计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主要任务,所以考核重点应该为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考试内容分为试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题,试验操作技能以试验设计、实施、数据采集与整理为主要考察内容,考核形式以检查实验方案和观察具体试验操作规范性为主;综合应用题采用开卷考试,题库侧重各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学生可随机抽取试题,可查阅参考资料,可借助计算机,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这种考核改革,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有效督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五、讨论

我国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大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农业类就业单位多数以生产科研为主线,尤其在创新型企业中,非常重视科研活动,掌握试验统计分析技能更为重要。因此,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培养具备试验统计分析实践能力的人才更能适应现阶段人才的需求,而且学生自身发展也需要一定的试验技能。

参考文献:

[1]宋岩,王道波,文望名.案例教学在《生物统计》中的教改研究[J].科技信息,2014,10:19.

[2]李培英,孙宗玖.草业科学专业田间试验附生物统计教学改革设想[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3:186-188.

[3]李翠芹,何腊平,陈平.食品学科中的生物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57-58.

[4]李兰会,杨民红,王荣杰,墨峰涛,周荣艳,贾青,李祥龙.生物统计课程之标准差的授课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3:192-193.

[5]杨泽峰,张恩盈,徐辰武,顾世梁.《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建设与学生科研素质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0:236-237.

[6]林勇,李招群.职校《药品生物检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11:53-54.

产科考试总结篇(7)

这次公开选拔的科级领导干部职位共8个,其中:

(1)乡镇副乡(镇)长候选人3个,其中非党副乡(镇)长候选人职位1个;

(2)县水利局总工程师职位1个;

(3)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职位1个;

(4)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职位1个;

(5)县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职位1个;

(6)县中医院副院长职位1个。

二、关于选拔范围

全部职位面向全县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乡镇的科级以下干部中选拔。

三、关于报考条件

1、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条件。

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3、年龄在45周岁以下(1963年7月1日后出生)。报考乡镇副乡(镇)长候选人职位的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78年7月1日后出生),工作两年以上。

4、具有担任拟报考职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报考县水利局总工程师职位的,必须具备工程师职称,从事水利工作5年以上;报考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职位的,必须具备农艺师职称,从事农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报考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职位的,必须具备工程师职称,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5年以上;报考县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职位的,必须具备畜牧师职称,从事畜牧工作5年以上;报考县中医院副院长职位的,必须是全日制医学类大专以上学历,具备主治医生以上职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年以上。

5、近三年内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6、身体健康。

四、关于报名及资格审查

报名时间定于**年9月21日至26日。报名地点在县委组织部干部组(联系电话:6626617)。报名时需按要求如实填写《报名登记表》,凭工作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对其政治思想、业务能力、领导水平和廉政建设的评价及推荐意见,带本人学历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和4张一寸本人近期同底正面免冠半身照片。每名报考人员只能报考一个职位。报名人数不足10人的职位不开考。在征得报名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调整报考职位。报考人员每人需交纳150元报名考试费。

报名时,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初审,查验有关证件原件,再由县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复审。审查合格后发给笔试准考证。

五、关于笔试

笔试内容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每科150分钟,按职位采取闭卷答题方式进行。

笔试时间定于**年10月18日,上午8:30—11:00考公共科目,下午14:30—17:00考专业科目,笔试地点设在县委党校。应试者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

六、关于体检

笔试结束后,从笔试成绩的高分到低分,按照拟选拔人数1:5的比例确定参加体检人员。笔试成绩相同的,按公共科目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名。体检按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国人部发[2005]1号文件实施。体检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如有体检不合格的,从报同一职位人员中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体检后一律不复查。

七、关于面试

体检合格人员进入面试,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八、关于考察

按拟选拔职位1:3的比例,以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30%),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如综合成绩相等,则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由县委组织部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考察情况按20%的比例进行量化计分。

九、关于公示

根据考察情况和职位适应情况,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提出每类职位的建议选用人选,报请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拟任(或提名)人选。为确保选拔质量,根据中办发[2004]13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部部务会和县委常委会研究认为某一职位无合适人选的,可以空缺。

对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拟任(或提名)人选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内,受理署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的举报人的举报(举报电话: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组662****)。

产科考试总结篇(8)

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试验设计和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具体的科研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应该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前提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而要想达到这一效果,我们必须对现在的教育模式作出改革。

一、试验统计方法教学改革措施

1.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学生听起来较枯燥,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授课的效果。另外学生还未经历实习,没有农业科研的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很难把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针对这一点,教师们应尽量减少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冗长公式的推导,而是应该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思考的目的。减少授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习题训练,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同时教师要做到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在授课中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聚焦于应用和实践能力

试验统计方法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试验统计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懂得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科学的试验设计,并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农学专业的特点,让学生直接参与科研试验与生产实践,派学生到科研基地或生产实习基地的第一线去。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试验统计方法科学做出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案,并深入农田进行具体的试验实施,做出试验采样和调查计划,并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进行总结写出相应的试验报告。如学生可以利用已学软件,运用excel作表作图,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聚类分析等。通过参与科学试验和生产实习,学生主动性必然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有效结合统计学软件提高《试验统计方法》的教学效果

SPSS软件具有统计功能强大、功能界面展现规范、分析结果输出整齐、数据接口较为通用等优点。学生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了解统计学原理,就可以使用软件为科研工作服务,特别适合初学者学习和掌握,十分适应于《试验统计方法》的教学。带领学生进行SPSS的上机操作,首先能够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习的理论课程,然后通过实际演练SPSS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掌握了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之后,教师应多提供给学生更多地实例,能够让学生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通过这种形式,避免学生记忆冗长的公式和大量的数字计算带来的厌烦情绪。从而可以将学生的被动灌输转换为学生的主动摄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提高学生运用《试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课程学习及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式一般为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期末考试就决定了学生整个学期的成绩,所以一到期末考试,学生开始突击学习,可谓是挑灯夜战,比平时花费很多倍的学习时间,考试的精神压力也比较大。然而,这种死记硬背的努力并不能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它属于一种短暂记忆,考完试一段时间以后基本全会忘掉,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好的考查学生掌握统计方法的知识和应用。为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评定学生的成绩包括三个部分,即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和上机操作成绩。平时成绩一般占到总成绩的30%,主要考查学生的平时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注意考试的内容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尽量少出一些死记硬背的概念和公式等,要多考虑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灵活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机操作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软件的能力,包括学生应用计算机软件,包括excel和SPSS的绘制图表,试验设计,统计假设检验,统计推断,最重要的是对分析结果的进行准确解释的能力。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综合知识运用和创新的能力。

5.合理选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产科考试总结篇(9)

1资料与方法

(1)资料以《妇产科学》第七版教材为标准,考试前2月由教研室5位高年资授课教师(均有10年以上教龄)进行集体命题2套,均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整套试卷全部采用标准化试题,考查学生临床思维的题型达到75%以上,题量120道,总分100分,由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35道、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13道、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32道、B型题(配伍题)32道、X型题(多选选择题)16道、E型题(病例分析题)2道等六种题型组成。组卷后,随意抽取1套试卷,专门指定本教研室1名硕士生答题,时间为60min,以充分评估题量的多少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期末考试时,由教务科随机抽取1套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方法按照考前制定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阅卷,由教研室高年资授课教师以流水作业方式进行集体阅卷,以减少阅卷的主观性差异。阅卷完成后,按照我校试卷定量分析系统要求将学生成绩录入Excel分析表中,然后利用我校试卷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系统会自动对学生的成绩分布以及各试题难易度、区分度、信度等进行相关分析。②

2考试质量评价

2.1考试成绩分布

我院2009级临床医学(全科方向)255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布见图1。经正态性检验,我院2009级临床(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妇产科学》期末成绩呈正偏态分布。其中,255名同学参加本次考试,平均82.0分,最高95.7分,最低47.3分,40~50分之间的有2人,50~60分之间的有3人,60~65分之间的有7人,65~70分之间的有13人,70~75分之间的有19人,75~80分之间的有41人,80~85分之间的有58人,85~90分之间的有72人,90~95分之间的有39人,95~100分之间的有1人。

图12009级全科专业学生期末成绩

2.2试题质量评价

本套试题总体难度及区分度均在合适范围内(如表1)。全试卷的难度系数0.62。其中A1型题为0.72,A2型题为0.56,A3型题为0.65,B型题为0.56,X型题为0.58,E型题为0.46。全试卷区分度为0.35,其中A1型题为0.25,A2型题为0.34,A3型题为0.30,B型题为0.29,X型题为0.31,E型题为0.35。

3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本学期准备进行试题改革,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开学初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无论从平时的备课内容上,还是从平时多次的课前(后)作业中,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其次,教研室老师们仍担心学生不适应试题改革的方向,本学期特借助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布置了一次期中测试,整套试卷全部采用标准化试题,即与期末考试一模一样的题型设计,只是考查的知识点全部来自产科所有章节的内容,未涉及妇科方面的知识,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同学熟悉试题改革的方向,为接下来的期末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回顾期中测试的成绩,同学的得分普遍较高,80分以上的占了绝大多数,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可能更加适应这种考试模式。因学生自己在网上答题,且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仍不排除同学之间相互抄袭的现象。

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妇产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断等基本的知识点,能较好地掌握,并较好地完成了全套试题。本学期255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82.0分,是迄今为止《妇产科学》考试成绩最为优秀的一学期。该期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分析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

(1)平时授课老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因实施标准化试题后,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少之又少,75%以上考查的内容都是知识的灵活运用,假如平时学生不认真听讲或者经常旷课,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仅靠期末前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那么期末考试时很难过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当杜绝了“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思想倾向。然而,对于平时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优劣之差就很明显。

(2)本学期每次课的授课内容,教研室老师都会在网络平台上布置预习题,且与期末考试的题型保持一致,并且每次作业都在课堂上进行当场点评,及时解答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清楚的疑惑。

(3)期中测试对于期末考试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因期中测试考查的知识点全部是产科章节的所有知识点,而题型全部与期末考试一样。

(4)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从学生的答题来看,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仍不是很清楚,对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或者临床思维的题型仍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普遍得分较低,进一步说明同学不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分析上过于靠死记硬背,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平时教学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E型题(病案分析题)失分最多,难度系数为0.46,评价为最难试题,说明学生临床思维欠缺,知识的应用环节薄弱。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一些临床中的小病案、小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把理论和临床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尽早安排临床见习,通过见习完成知识“从课堂中来,到病房中去,再回到课堂”讨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最终达到自如应用的目的。

产科考试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12-02

1 前言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动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是研究水产动物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科学,要求学生掌握正常水产动物活动规律和生理机能,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并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目前,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的考核体系以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为主,其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实验成绩、出勤率和课程作业。水产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考核方法使得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体现不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形成性考核可有效地监控教学过程,可实现对学习成果、学习目标的阶段性考核,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前,形成性考核主要应用在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中,在全日制本科生中开展和应用则很少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本文设计和构建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并分析形成性考核设计的意义,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2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构建的必要性

网络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体系,学习者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终生学习、终生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扩增教学资源,已建立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但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建成后[1],学生还是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对网络课程参与意愿不强,现有课程考核方式也不能有效地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和对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等。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构建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显得非常有必要。

目前,形成性考核已在生理学[2]、病理生理学[3]等课程中应用,但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在水产动物生理学的构建和应用都还未见报道。实践表明,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在医学免疫学[4]、系统解剖学[5]、寄生虫学[6]等课程教学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设计和构建了基于网络的水产动物生理学形成性考核体系,旨在把考核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与学生互动,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在体系设计过程中,其目标是充分利用已建立的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改变传统考核形式单一、内容死板及反馈不及时等缺点,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最终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有效的和全面的测评。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要求既能提高学习质量,又能调动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

2)确保课程考核的可信度。考核体系的设计应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并且确保课程考核的可信度,促使学生必须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杜绝靠抄袭就能完成考核的弊端。

3)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考核过程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网络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设计考核流程时尽可能便捷、简化,提高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

总体方案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构建的主要思路是提高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比重,丰富形成性考核体系内容。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形式主要有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课程作业、专题学习讨论活动、网络在线测试、实验报告五部分。在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范围内,期末终结性考核试卷中的考题类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中名词解释约10%,填空题20%,选择题30%,问答题20%,论述题2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形式包含平时学习表现(占课程总成绩的7.5%)、课程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7.5%)、网上交流和专题讨论活动(占课程总成绩的7.5%)、网络课程在线测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5%)及实验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五部分,如表1所示。

平时学习表现和课程作业的考核与传统的考核类似。课程作业由任课教师从题库中抽取题目,主要为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主观题题型,要求学生在网上作业平台下载,并在章节结束时尽快完成,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计算学生的作业成绩。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到课率、学习态度、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等。

专题讨论的题目可由学生提出,也可由任课教师设计,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参与讨论,由技术统计并评估各学生参与和理解程度。

在线测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5次在线测试,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结束前完成并统计学生参与和完成情况。

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排除一般实验故障。在实验报告中,要做到实验数据记录的科学性,强调推导过程的严谨性,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4 结语

与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相比,形成性考核强调的是过程考核,以实现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真正转变。基于网络的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并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效果和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目前,基于网络的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考核体系有待于再完善,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课程考核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思平,吴天利,师尚丽,等.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32):6-8.

[2]王晓艳,王麟.形成性考核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36-37,41.

[3]杜月光.形成性评价在七年制中医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1,30(6):39-41.

[4]付强,胡涛,薛江楠,等.网络教学平台和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结合的意义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188-190.

上一篇: 语文中段考总结 下一篇: 十查十纠剖析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