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6:09

挑战杯调查报告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1)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3-0132-02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一项艰巨任务。在教育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素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我院化学系在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学科专业体系、师资队伍和科研平台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科研训练空间,广泛开展了挑战杯项目、学生课外科研及科研助理等工作,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2009年以来,学生承担了挑战杯项目70余项,参与了大量的自主创新项目及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60余位学生肩负起教师科研助理的职位,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及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奖励10项,发表科研论文67篇。2012年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化学系收到的标书超过100份,学生参与的人数众多,热情空前高涨,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以近3年参与过科研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学生参与科研的内在心理动机,为今后教育和引导提供科学依据。

一、问卷调查

问卷涉及到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动机,调查了2009年以来我院化学系参与挑战杯、自主课外科研、教师科研助理等工作的学生。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83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问卷中参与调查的学生有参与挑战杯的9人,占12.2%;参与自主课外科研的30人,占40.5%;担任教师科研助理的35人,占47.3%。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1. 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学生的动机调查

根据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相关发展人脉、劳务补贴、加强科研锻炼等七个方面,分别对参与挑战杯、自主课外科研、教师科研助理三个群体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按不同群体分别统计,数据见下表。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科研的主要动因是提高实验技能,加强科研锻炼,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获得劳务补贴。

2. 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学生的动机辅助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科研的动机,问卷中设有两道学生对参与科研活动所起的作用的问题选择。其一、您从事的科研活动所起的作用是:(A)提高自身修养;(B)提高他人修养;(C)提高教学水平。几乎全部学生回答的是提高自身修养。其二、您从事的科研活动服务于什么:(A)地方经济建设;(B)自身发展;(C)拿学分。学生回答的结果是,30.7%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其余为自身发展。

三、小结

通过对我院化学系2009年以来参与了挑战杯、自主课外科研、教师科研助理三个群体的学生进行科研动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主要是以自身发展为动机,表现为锻炼自身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累经验等;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参与科研活动是为了获得创新学分、认识更多的教师和同学,扩大交际圈、获得相应报酬,等等。总体来看,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动机是健康的。如果在科研选题上紧密联系地方资源和地方产业优势,开展一些产学研项目,对加强学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识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2)

“挑战杯”竞赛是由、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中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我校“挑战杯”系列竞赛自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校级“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四届校级“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其中54份作品获得省级奖项,1份作品成功进入国赛。

一、我校开展“挑战杯”竞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我校“挑战杯”竞赛活动与全国竞赛活动一致,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具体内容如下:

(一)“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包括社科类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理工类科技论文、理工类发明制作,根据我校实际,我校以培养发明制作类作品为主,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为辅。作品主要由学生设计或撰写,并要能够参加展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和现实意义。奖项设置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其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奖项设置为金奖、银奖、铜奖。

二、我校开展“挑战杯”竞赛活动的现状

(一)组织管理机构较完善

我校“挑战杯”竞赛活动具有较完善的领导机构和评委会。学校设立校级组委会,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和各教学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竞赛组织领导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竞赛的日常事务。各二级单位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领导,团支部(分团委)、各教研室相关负责人组成的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系级“挑战杯”竞赛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实施。

同时设立校级评委会,由有关科研机构、教学单位中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各二级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系级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系级竞赛参赛作品的评审。

(二)经费扶持有保障

学校专门设立“挑战杯”专项经费,所有“挑战杯”竞赛中的材料包装、培训辅导和奖励表彰等经费支出都有保障。其中奖励表彰经费占较大比例,学校专门制定了《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奖励表彰办法》,对包括“挑战杯”竞赛活动在内的科技活动的获奖作者和指导老师进行表彰,最高奖项奖金金额学生为10000元/项,教师为20000元/项。这不仅鼓励了参赛者,更激发了同学们的参赛积极性,有利于竞赛活动的开展。

(三)项目培育全程化

我校在每届“挑战杯”竞赛活动正式开始前各二级单位都开设辅导课。校系两级组委会定期邀请专项工作负责人、指导教师和专家评委为参赛学生举办系列辅导课,介绍竞赛的组织情况、作品要求、创作技巧等,辅导学生入门参赛。在项目培育的过程中,学校和各二级单位都有专门老师指导、跟进各项目的进展情况,适时进行督促和改进,保证作品的进一步完善。

三、我校开展“挑战杯”竞赛活动硕果累累

自2006年以来,我校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校级“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四届校级“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开展宣传动员40余次、培训课200余节,共计302份作品参加了系(院)初赛,158份作品进入了学校决赛,61份作品取得了省赛资格。在省赛中,我校共有54份作品获得奖项,获奖率达88.5%,学校多次荣获大赛“优胜杯”组织奖,总成绩位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具体情况见表1)。此外,更为可喜的是,2013年,由何霞老师指导、建工系陈强文等同学创作的作品《中国微公益项目合法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挺进全国总决赛,这标志着我校在该赛事中获得历史性突破。

表1 2006-2013年“挑战杯”系列竞赛数据统计表

竞赛类别 年份 各系初赛作品数量 学校决赛作品数量 报送省赛作品数量 省赛获奖作品数量

创业计划竞赛 2006 26 10 3 3

2008 30 12 8 8

2010 35 17 11 6

2012 40 37 10 9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07 40 14 6 6

2009 48 19 6 6

2011 40 23 9 8

2013 43 26 8 8

合计 302 158 61 54

四、我校“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不足与完善建议

(一)宣传形式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对“挑战杯”竞赛的宣传和推广主要集中在校级竞赛开展前发放宣传单、竞赛手册,开办现场咨询会、推广会,组织收看参赛短片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竞赛开展过程中采用校园广播、校刊、校园网、宣传海报和横幅等方式不断跟进宣传竞赛举办情况和取得的优异成绩,在校园里营造了良好的竞赛氛围,使得竞赛工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竞赛结束后在“教师节”和“五四晚会”等重要节庆日上进行,大大提升了“挑战杯”竞赛在全院师生中的影响力。但宣传的重点时间主要是局限在校级开展竞赛的过程中,对省赛和国家赛的宣传较少,普通学生对省赛和国家赛的比赛情况不了解。

因此,学校应加强在省赛和国家赛前夕和过程中对竞赛情况进行宣传,条件允许下对省赛和国家赛的准备和比赛过程进行实时报道,竞赛结束后可开展经验分享会,让参赛学生第一时间与学校师生分享参加省赛或国家赛的收获。同时也可将竞赛的情况进行资料汇编,放置图书馆显眼位置方便学生查阅,从而加大学生对“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了解,使广大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挑战杯”的各项比赛,吸引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这项活动,营造“挑战杯”竞赛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教师指导不及时

目前,学校虽然实行专业教师指导制。竞赛组委会要求每份参赛作品都必须有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同时,竞赛组委会广泛动员和鼓励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指导,对没有指导老师的作品会直接挑选和安排专业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但教师对作品的指导力度不一,有些老师也只是在上交作品前进行指导,有时由于时间有限,难于进行深入地指导。而教师指导的情况往往对作品的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参与指导作品,应该在作品的立题、调查、撰写和完善整个过程中进行指导,才能及时发现作品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对作品进行指导,才能保证作品高质量地完成。

(三)立项支持未落实

学校目前对“挑战杯”竞赛活动作品的支持还停留在作品的包装、培训辅导和奖励表彰方面,而一个作品的完成还包括调研、查阅资料、制作成品等诸多方面的费用投入,经费的制约将直接影响作品的完成效果,因此,学校可通过对较好的重点项目进行立项,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方便学生和指导老师完成更好的作品,也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荣誉。

(四)作品推广不到位

目前学校的“挑战杯”竞赛活动的作品在活动结束后较少能应用到实践中,有些作品在活动结束后无人问津,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建立健全“挑战杯”竞赛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挑战杯”的社会影响,把“挑战杯”竞赛活动作为科技创新创业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加强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海宾.构建以基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挑战杯”竞赛体系――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北京电子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0(2).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3)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是整个大学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坚持“政府扶持、高校主导、教师辅导、学生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加强高校创新教育投入力度。各高校以“挑战杯”作为平台,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过二十多年的成功发展运作,“挑战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从第一届只有31所高校参与到第十二届覆盖全国300多所高校,还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高校。“挑战杯”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以往研究往往基于学校本身或者“挑战杯”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赵春霞等(2008)依据河北科技学院近三届“挑战杯”获奖数据和调查问卷的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创新教学模式和学生参与科研模式,加强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层次性是提升高校学生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单耀军(2008)依据“挑战杯”竞赛,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措施和对策。宋之帅(2010)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分析“挑战杯”竞赛对改革教学模式、搭建教学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孵化基地、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提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本文基于“挑战杯”全国和陕西省大学生的获奖情况,通过“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类以及创业大赛的分析,特别是对人文社会科学在“挑战杯”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分析“挑战杯”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获奖情况

1.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奖分析

随着“挑战杯”的规模愈来愈大,参赛队伍愈来愈多,陕西省各高校大学生也开始广泛地参与到“挑战杯”中来,陕西省高校参赛作品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多。

表1显示,随着陕西省各高校对“挑战杯”重视程度的提高,获奖的次数和比例不断提高,西安外事学院等民办高校也开始重视挑战杯的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陕西省高校从最初的只重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鲜有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获奖。一方面由于最初参加“挑战杯”的高校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理工科院校本身具有很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由于初期参与和重视“挑战杯”的高校较少,也就使得陕西省高校获得“挑战杯”奖项也较少。随着“挑战杯”逐步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逐步重视社会问题的研究,从整体来讲,哲学社会科学类的获奖次数和比例也在逐年攀升,获奖的级别也有所提高。一方面,由于部分以文科为主的高校逐步开始参加“挑战杯”的比赛,依托文科类院校的优势学科,为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提供相应的研究报告和解决方法;另一方面,高校开始不断重视理科学生的人文教育,通过“挑战杯”使更多的理工科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这也为实现高校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表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陕西省分类获奖情况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 第十二届 小计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特等奖 2 — — 1 1 — — 1 — — — — 5

一等奖 2 1 4 — 1 2 1 — 3 — 2 1 17

二等奖 10 1 15 3 12 3 4 2 7 5 11 5 78

三等奖 19 8 14 11 18 12 30 8 29 7 25 7 188

小计 33 10 33 15 32 17 35 11 39 12 38 13 288

合计 43 48 49 46 51 51 288

注:理科类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文科类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2.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分析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时间比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晚十年左右,因此陕西省高校开展此项活动也相对较晚。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只设金奖和银奖,不设铜奖,西安交通大学获2枚银奖,陕西师范大学获1枚银奖。之后的比赛中,陕西高校获奖数量逐年增加。从全国大赛获金银铜奖的情况分析,陕西省高校获奖比例较低,说明陕西省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陕西省高校获得金银奖作品数目分析,陕西省高校获奖作品的数目在逐渐的提高。这也说明陕西省高校也在逐步的重视创业计划竞赛。

表2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陕西省获奖情况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金 银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小计 0 3 1 2 5 1 3 7 1 6 15 1 3 11 0 7 16 2 6 19

合计 3 8 11 22 15 23 27

注:第一届赛事未设置铜奖。

3.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类作品在“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中的演化分析

总体来说,人文社科类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方面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汇聚了许多知名的院校,这就有利于各个院校的各类社会科学交流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陕西省部分院校社会科学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很强,从而带动了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但是最近两届人文社科类作品的获奖数目和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一方面说明全国其他省份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陕西省对于人文社科学科重视力度不够,导致获奖数量下降。

表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文社科类作品陕西省获奖情况分析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 第十二届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特等奖 — — 1 50.0 — — 1 100.0 — — — —

一等奖 1 33.3 — — 2 66.7 — — — 1 33.3

二等奖 1 9.1 3 16.7 3 20.0 2 33.3 5 41.7 5 31.3

三等奖 8 29.6 11 44.0 12 40.0 8 21.1 7 19.4 7 21.9

小计 10 23.3 15 31.3 17 34.7 11 23.9 12 23.5 13 25.5

注:百分比为人文社科类作品占作品总数的比例。

创业大赛是对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好途径。从各届的获奖情况分析,陕西省获奖数量在逐年增加,陕西省各高校重视“挑战杯”创业大赛,使得大学生通过“挑战杯”创业大赛来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调查中也发现了,参与过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比其他人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挑战杯”竞赛对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影响分析

随着“挑战杯”竞赛的拓展与深化,“挑战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因此,“挑战杯”竞赛不仅仅是一次大学生科技成果的大展示,更是造就优秀科技后备人才的良好土壤, 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陕西省各高校随着“挑战杯”竞赛的拓展和深化,开始广泛的参与到“挑战杯”竞赛中。特别是省内部分民办院校也参与到“挑战杯”竞赛中,这说明高校已经广泛开始重视“挑战杯”竞赛。各高校重视“挑战杯”竞赛,这就可以使它们以竞赛为依托来完善创新教育,高校予以经费支持,建立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挑战杯”竞赛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创新教育理论,从而最终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在“挑战杯”竞赛的参赛比重和获奖比重不断提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变了过去完全由理工科主导教育创新的局面,使得各高校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教育创新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创新,更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发展的创新。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是最贴近于社会的竞赛项目。大学生将新奇的想法以合理的方案形成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大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校园和社会相结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创业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平台,使他们认识到创业也可以成为自身未来谋求发展的出路。对于创新教育而言,高校需要将学生切实关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相结合。

三、通过“挑战杯”竞赛推进高校创新教育的对策建议

1.政府是高校组织开展创新教育坚强的后盾

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正确引导,保障教育创新的顺利开展。教育部门要建立资金支持机制,各个高校的教育创新活动提供专项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对于缺乏科研能力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要给予相应的照顾。“挑战杯”竞赛和创业大赛是由政府组织的综合性创新教育活动,教育部门也可以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性科技创新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科技部门加强对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技术引导和支持,推动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并加强对学生创新成果的宣传,实现大学生创新实践的社会价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引导大学生依托创新活动实现就业,使大学生创新活动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

2.高校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助推器

高校应积极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组织发动、正确引导、表彰奖励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一要建立指导老师队伍。要鼓励有关专业教师开设专门课程,系统地对学生传授有关发明创造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发明创造的技巧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在诸如确定选题、创新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二要完善经费和设施保障机制,学校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并尽可能争取社会支持。学校对于参与社会科学类实践教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3.大学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活动,如创业大赛,学术作品竞赛,积极地参与到教育创新中。大学生要有意识地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大学生系统地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对自身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科技活动骨干力量,通过学生科技活动骨干力量,带动广大同学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4.社会是实现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补充

高校创新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相反,社会作为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补充,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一是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进行指导和评价,使大学生和指导老师充分认识自身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二是实现社会和高校创新教育对接,使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科研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结合。

“挑战杯”竞赛是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参与“挑战杯”竞赛真正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平台,各高校要积极推进创新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教育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社会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四位一体”,使创新教育成为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方式,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春霞,李艳坡,田辉.从“挑战杯”透析普通高校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68-71

[2]单耀军,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教学研究,2008,31(2):140-143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4)

一、活动主题

青春奏和谐 实践促发展

二、指导思想

本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原则,注重将本次社会实践与创先争优相结合、与“挑战杯”竞赛相结合、与大学生创业工作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与助困工作相结合,着重发挥团支部的主导作用,依托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做到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成才。

三、活动内容

1、社会实践与创先争优相结合。结合我校的创先争优工作,组建党团员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团队,以“创先争优长才干、服务社会促和谐”为主题,开展大学生支农、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各班级学生党团员必须本着就近的原则组建社会实践服务队,发挥地方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社会实践与“挑战杯”竞赛相结合。积极准备xx年“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准备工作,专题部署、精心指导参赛团队做好寒假期间“挑战杯”竞赛相关工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为挑战杯作品的科学性提供数据支撑。所有上交作品的同学要结合作品内容,对于学术调研类作品要提前选好题目,充实调研环节,提高作品质量。

3、社会实践与创业就业工作相结合。积极梳理现有创业类团队,要利用寒假时间对于创业团队进行规范,对创业项目进行论证调查,涉及到专业技术领域问题的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针对创业推广的前景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做好论证工作,有条件的可以在寒假期间进行创业实践工作。进一步加强“青春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助推毕业生就业,组织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接触,规范基地管理,积极组织学生进站见习。要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调研活动,鼓励广大学生结合调研情况、自身实际和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到家乡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观摩、实习等就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广泛收集信息,了解相关行业动态,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5)

一.完善讲座预报制度,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上学期,学术讲座预报制度已初步建立,校学术部统一汇总由各学院学术部搜集来的讲座简要情况(讲座时间、讲座地点、主讲人等),并将信息到翔网上,以便于大家及时获取有效的讲座信息,根据自身专业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讲座,感受学术的魅力。

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讲座信息的更新问题:浏览翔网学术部一栏,我们发现最新的讲座信息还停留在2007年3月份,显然还有很多学院并没有及时上报。针对这个问题,校学术部在本年度将通过召开例会等形式多与分团委学术部进行交流,要求其及时上报,我们也将及时整理,争取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大家,以供选择。

本学期,我们还将于10月到11月,组织“学术之光”系列学生科技讲座,每院至少两场,我们会通过最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的讲座带给您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做好挑战杯的宣传、组织工作,帮助学子实现自我价值.

众所周知,对于一所高校学术水平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挑战杯的获奖率和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历届以来,挑战杯都是学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年度,我校学术部也将努力加大挑战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挑战杯,参与挑战杯,营造学术关注的良好氛围,创建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

具体计划如下:

(一)加大“挑战杯”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年级,分层次进行宣传。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宣传重点在于让他们了解挑战杯的整体情况,加强对于挑战杯的认识,早做准备,为以后参加挑战杯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计划于在11月上旬大学生社会调查优秀成果总结交流会,届时将会邀请挑战杯获奖同学与06、07级同学进行现场交流,以激发新生的创作热情。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学术部将联系有关专家老师在课题选择和立项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引。

(二)学术部牵头,在团委各部门协助下,将于10月至11月举办第8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选择优秀作平参加挑战杯。

(三)搜集整理学术成果,为大家提供榜样作用.

校团委学术部将于10月至12月期间,配合团委其他部门举办2007年学生学术科技成果征集,将一些优秀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科技作平成果作成集子,展示师大学子风采.

三.开展学生科协试点工作,加强科协的建设管理.

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协会(简称学生科协)作为学术部的一个下属机构,通过开展各项科技实践活动和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学术理论研究,为热心于科研的同学提供有利的实践场所和科技创新机会。但是还不成规模,目前只有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已初步建立了科协,其他学院都还停留在雏形阶段。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本年度,校学术部将在文科和理科院系中各设一个试点,组建科协的学生干部班子,以被选中学院为实验基地,试行科协的一些工作,然后通过调研等形式搜集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科协最开始的一些工作计划进行调整,争取在本年度内在每个学院都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广泛的学生交流和讨论,为挑战杯比赛培养坚实有力的后备军。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 G6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103?06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性的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挑战杯”竞赛活动在较高层次上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已作为学校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成为高校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以及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大连海洋大学作为应用型高校,在定位自身与职业类院校和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时,格外重视“挑战杯”竞赛活动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日前举办的校级第九届赛事为例:2012年12月,大连海洋大学校团委开始组织学生申报课外科技立项项目,全校共申报213项,1000余名学生参与了立项工作,2013年3月,作品开始进入评审阶段。作为立项项目指导教师与项目成果评审教师,笔者参与了该校级赛事的整个过程,拟以社科类学术作品参加该赛事的态度、行为等过程情况及提交参赛作品和评审结果为研究对象,对如何提高学生实际科研训练能力做一些实证性系统探索,以窥“挑战杯”竞赛活动意义之一斑。

既往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的研究,可分理论探讨和实践调研两大类。从理论验证性文章来看,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或科技活动宏观概述性分析较多,涉及微观具体问题和细节性问题分析较少;宣讲本学院或本校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开展状况论文较多,对比分析高校间相关论文工作较少;笼统阐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论文较多,针对高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类型区分相关论文较少。实践调研类论文又可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整体运作情况的聚类分析。另一类是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中心进行的科技作品竞赛或活动的宣传性介绍,这一类论文典型特征是自我宣讲或表彰,对竞赛或活动自身存在的问题鲜有涉及。

基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以微观性的某类具体作品为切入点,并结合某具体高校实践性竞赛活动为分析载体进行探究性研讨实有必要,且能为竞赛或活动的质量提升起到动力推动作用,此点亦是本文写作的重要逻辑原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因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所涉问题过多,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无非有三:一是对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选题的探究;二是如何做好作品写作的过程控

制;三是如何科学合理评价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质量。

一、对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的选题

选题决定了课外学术作品的科研方向和水平,决定着科研的成败。有论者指出合适的选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对于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信心和作品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从大连海洋大学第九届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专项为例,所有62项作品涵盖学科包含了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科类专项要求的所有类别。具体而言,62项作品里,哲学类作品3个,占所有类别作品的4.8%;法律类作品6个,占所有类别作品的9.7%;经济类作品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6.5%;管理类作品11个,占所有类作品的17.7%;教育类作品1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22.6%;社会类作品24个,占所有类作品的38.7%。详细作品信息如表1所示。

从学生申报的作品来看,以下问题明显:选题过大,内容宽泛,框架面面俱到,总有完备答案,不会从实际调查和观察中独立自主地形成新分析、新观点。如,《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调查研究报告》、《新时期企业发展新思路》、《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探究》、《论网络人际交往的道德与智慧》、《关于目前中国房价问题的调查研究》、《浅析中国海洋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的海洋情结》、《论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法律无情与法律有情》等题目的选取明显偏差于学生自身能力,由所选题目可作出的预判是:学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知识背景下完成如此宏大题目。[1]

由此所引发的思考是何谓合适的选题,何谓好的选题,何谓面向特定对象科学的选题?不少论者认为价值性原则、创新型原则、可行性原则、有利性原则、具体性原则等方面阐释大学生应如何选择合适的课题参加各类科技作品竞赛[2]。诚然思辨性理论对大学生选题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如何更直观细致地寻求选题的优势化选择是更加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时间较近、更具权威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特等奖获奖作品,总结更具指导意义的科学选题标准。表2为特等奖论文具体信息。

获特等奖作品选题有两个特点:一是题目小,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学校自身所处区位;二是研究视角较为独特,即使没有限定在一定的区位,对所选主题研究也不是大而全的;三是没有形而上的思辨论文,而是立足于学生自身实际,形而下地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应用性成果占据主导地位。由上可初步总结出大学生进行选题遵循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小、新、实。

所谓小,从认知规律看,先具体,后一般,用所学理论指导,去调查研究和分析具体事物,然后得出深化和改变甚至创新原来的一般理论。小意味着要选择以小见大的题目,需要智慧,创新和知识。比如,我们要研究调整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型。你就可以调查几个地方、几个小微企业,在后危机时代如何改变和创新经营模式的实践。所谓新,就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新东西: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新趋向。如:① 新农村建设中渔政渔港建设,动植物保护,农村饮水、公路、供电、安居、清洁、土地整治、海域使用等调研分析;② 战略性新兴产

业创新发展课题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调研分析;③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退耕还林还草、重点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情况、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保护等进行调查研究;④ 教育发展课题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民族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⑤ 改善民生计划中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国有资本收益中的民生支出等调研分析。所谓实,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衡量:一是踏实细致的进行实践调研;二是所作出的结论或建议具有可执行性,能为社会、地区相关问题应对提供可资借鉴的实用对策。如针对我国矿难高发。湖南师范大学10名大学生历时两年多,走访了30多个煤矿,完成两万多字的《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调查报告,所提出来的三级矿难防控体系,引起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写作的过程控制

选题确定后需要系统科学地寻求科研路线,即需要以研究主题所确定的概念为中心,量化变量并提出假说,并确立相关研究方法证实或证伪假说。对于初涉科研的大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考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建构层面;二是科学方法层面;三是具体写作层面。第一个问题所涉两个子问题,一是选题中以关键词为核心的文献检索和综述;二是选题所依存理论的一个系统学习。前者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形成、数据搜集或文献检索、数据评估、分析和解释及表述研究结果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承载着一项与原始研究相似的功能。例如,在原始研究和研究综述中,“问题形成阶段”包括界定我们感兴趣的变量,“分析解释阶段”涉及决定哪种结果是显著的。对于选题所依存学科的基础理论,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或专业原理。以经济类论文或研究报告为例,至少在建构作品时应当至少掌握以下三个方面原理:①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② 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③ 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出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并将商品在人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对于科学方法层面,应该从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引导。社会调查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中确定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设计的具体要求,采用各种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有关材料,全面掌握总体及总体单位各方面的基本状况。在社会调查中一是要注意调查方式方法多样性:综合运用问卷、访谈、实地考察、讨论、案例以及文献查阅等。有的竞赛作品图省事,怕麻烦,只搞问卷一种。所以东西很浅。甚至结论不符合实际。二是要注意调查的深入实际,深入调查要求不怕苦、不怕累,要下真功夫。比如,东南大学几位学生去农村调查融资问题,不但坐硬板,还住农民家里,所以成果很实在,很具体,获得特等奖。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与汇总后,还需要系统的分析,才能揭示出资料所包含的众多信息,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依据资料的性质,可以将资料分为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借助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体现。要强调的是定量研究方法,调研可能涉及单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分析,因此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等成为要了解和初步掌握的科研方法。

写作是收获的季节,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事实、材料和资料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提炼出你的新结论,新认识。就是有实践价值和学术含量,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 和内在逻辑,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等。首先,要聚焦出鲜明的主题和创新点。作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应当充分而又简明的阐述为解决所提出问题而使用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和模型。其次,作品语言力求精炼、生动、有个性、有锋芒。先求通顺后波澜。尽量用平常的语言,阐明深刻的道理。

三、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的科学评价

对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社科类项别评价指标的确定,我们综合了国家挑战杯及地方省市挑战杯的评审标准,确定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等作为大连海洋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以下简称哲社类)专项的评审标准,通过走访刚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哲社类评审专家,结合举办的前八届校“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评审标准中各个子维度相关指标,详见图1。

在制定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后,通过匿名方式征询了10名相关专家的意见,在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后,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指标中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对因素价值和价值可实现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具体操作为,对评价指标中各因素的进行相应分级,系统将各因素分为一到五级,并赋值为0-1分不等,同时按照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给与不同的权重,即对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做区别对待,依照公式: 进行了加权评价,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

四、结语

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互动可有效促进双方更为良性地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以及关联活动存在诸多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注重培养学生科研素养,锤炼学生科学化思维。这种思维的锤炼应当具有体系性知识建构特征,如课题申报与结题、科技文献检索与获取、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与发表流程、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

(2)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具体做法是,大一大二需要安排科研思维训练、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大三大四期间需要安排专业前沿理论研讨等相关课程。

(3)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将校、省(市)、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视为人才培养过程中训练学生科研思维、科研技能的重要载体,尽可能安排学生参与比赛,遴选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充足基金支配。

(4)成立直属于校直属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业)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本科生学分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尽早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尊重学生知识产权,并给予相应资助和奖励。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7)

xx,xx理工大学07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xx理工大学学生会记者团副团长、xx理工通讯社社长助理,是经管学院院报《经管论坛》创始人之一,先后荣获经管学院优秀部长称号、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校二等奖、中国农业银行优卡杯王牌营销员大赛最佳策划奖。2009年以来参与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的多个校园营销等多个活动的策划。在〈抚州日报〉、〈大学时代〉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十篇文章。学科方向为整合营销传播与跨界营销。

二 学习报告

1 基础学科/非专业课程

财经英语、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实物、邓小平理论、信息检索与利用

2 专业课程

消费行为学、营销策划学

3 专业技能学习

photoshop软件使用技术提高、营销策划能力提升、社团管理能力提升

4 课外专业技术能力

参与实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并主持整个项目运作、参与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批立项并形成完整报告

5 年度主要策划方案、调查报告

a 主持完成与正在实施的项目

〈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青春动力战略合作平台实施方案〉、〈培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中国农业银行抚州分行优卡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方案〉、〈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久爱校园营销计划〉、〈新世纪读书导报改版策划〉、〈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青春动力联盟章程、网站建设计划、校园歌手大赛网站建设计划〉、〈青春动力校园歌手大赛活动策划〉、〈大学生人际与社会交往消费观念与模式调查报告〉、〈校园情侣通信市场分析〉

b 参与完成与正在实施项目

〈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xx年秋季青春动力营销活动方案〉、〈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媒介资源评估报告〉、〈东华理工大学奖学金评定体系〉、〈东华理工大学图书漂流活动策划〉

三 学生社团工作报告

1 xx理工大学大学生记者团任大学生记者团副团长兼总务中心主任

九月 筹备迎新工作,操盘迎新工作计划与宣传计划、改版新世纪读书导报报头与报眉、争取到抚州电信1000元赞助、主导与抚州电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创社团与企业合作新模式)

十月 作为新一届团长候选人参与团长竞选、参与指导〈大学时代〉发行工作、对新世纪读书导报进行更深入的改革

十一月 主要负责合并各院级记者团事宜、与各院主要负责人签订协定、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开展总务中心角色互换活动

十二月 操刀制作新世纪读书导报新闻板块

2 xx理工大学通讯社 (校内先锋传媒类社团)

十二月 竞聘东华理工大学通讯社社长助理职务。

3 青春动力联盟

九月 率先在抚州创建中国电信江西公司青春动力联盟创业社团(亦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国内正式组织的首个大学生社团),隶属校团委、取名青春动力联盟、会员8000余名,为校内第一大规模社团。开展秋季营销活动、久爱计划营销、青春动力商务领航校园通信示范性社团发展建设工作。

十月 组织青春动力校园歌手大赛的前期部分

十一月 组织校园歌手大赛总决赛晚会与中国电信南电艺术团巡演。校主要领导、电信抚州分公司主要领导与xx多学生共同观看晚会。晚会在校内首次实现了网络视频直播与短信投票等先进的通信技术。

十二月 联盟成为江西省优秀青春动力创业社团

四 与中国电信、中国农业银行合作概况

九月 与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市场经营部、[nextpage]政企客户部负责人讨论青春动力营销活动的执行问题。主持久爱营销、青春领航等校园营销活动策划工作。

十月-十一月 组织江西省优秀青春动力创业社团申报材料。全程主持并策划校园歌手大赛宣传推广、网站制作与市场开发工作。参与公司媒体推介会议、评估公司现有与潜在媒体资源。

十二月 为中国农业银行提供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方案。受到公司领导、部门经理称赞并达成进一步的合作关系意向。着手抚州热线改版策划、抚州电信媒体资源评估工作。

五 研究生计划进展

十月 编制完成《考取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传播学研究生计划》,购买了《传播学》、《媒介管理学》等课本

十一月 编制了各个学科的复习计划,开展了除政治以外各个学科的复习

十二月 传播学复习至第三章、媒介管理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

六 科研与外宣工作报告

参与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浅论中国uis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校的启示〉,获得学校二等奖。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参与第四届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研制作品〈xx理工大学奖学金评定标准〉

主持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研制作品〈培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8月2日,抚州日报刊发〈江西电信我的e家巡演落幕〉一文

9月1日,《大学时代》发表《浅谈经管学院的英语教学改革》评论文

12月25日,《新世纪读书导报》发表头版头条新闻——《东华理工大学xx年年最值得关注的十件大事》

七 2012年1-6月主要工作重点

1 学习上,各专业学科(企业管理、组织行为等)成绩保持全班前列。所有科目均在65分以上。

2 以传播学考研为核心目标,完成主要学科第一轮复习。

3 辞退记者团职务,在通讯社做好最后一班;抽空管理红门院落论坛,加强管理团队建设

4 为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的媒体整合、宣传策划提供必要协作

5 加强外宣工作,力争在市、校级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编制博客文章选辑并印刷

6 做好策划专业技能的提升,参与挑战杯、科技创新基金等项目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勤勉尽责,用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让领导老师放心,让同学们满意。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把思想统一到为我们共同的美好理想奋斗中来,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开创法学院学生会的新纪元!

您可能还会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学院基础部第二届团总支学生会工作报告

学生会文体部干事个人工作报告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8)

作者简介:赵道利(1973-),男,湖北洪湖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郭鹏程(1975-),男,陕西府谷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85-0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和创新实践等活动。但长期以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学生参与率低、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改进,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组织与管理方法,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循环。

一、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改革与实践

1.制定了一套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

西安理工大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制订了《西安理工大学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创新教育的规定》、《西安理工大学关于对“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活动指导教师的奖励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等二十余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就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职责、竞赛等级及分类、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奖励办法等都做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其中,对按期完成科研立项项目的学生和获得各级竞赛奖项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及奖金奖励,在推荐免试研究生、选调生、双优生、学年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2.发挥学生科技协会和科技小组的组织、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广大同学参加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创造能力,促进学院学生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于2005年4月成立了学生科技协会,该协会由科普部、竞赛部和调研部等部门组成,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发展各类与科技制作相关的学术研究及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知识及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学生科协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大禹讲坛”。定期聘请学科相关专家、学者或优秀学生进行报告或学术讲座,以此作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活动品味,开阔科技视野,不断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新平台。

第二,形成相对固定的科技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水利水电学院学生科协经过改组,首次以学生姓名命名科技小组,引领和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例如:赵明仓制图小组以CAD、3DMAX等为辅助工具,培养成员对工程图纸的理解,该小组组长赵明仓同学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了水利尺规和水利全能两个二等奖;杨博航模小组对有航模兴趣的学生进行航模知识培训,组织他们进行航模模型制作和调试,组织参加各项航模比赛,该小组组长杨博同学在2012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3.以科技竞赛为契机,培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实践的能力素质,是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而参加科技竞赛能有力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加科技竞赛,尤其是“挑战杯”等综合性较强的竞赛,都要求参赛者的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因此在准备过程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一些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同时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培训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参加的科技竞赛主要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学校、学院举办、组织的其他学术科技竞赛,等等。

4.加大对学生科技活动的资助和奖励力度,推进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第一,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挑战杯”和其他各类竞赛为契机,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选题与立项申报,学校进行统一评审,从中择优资助,并加强阶段性考核。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每年资助20项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每项资助0.5万~1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必要的实验耗材、元器件、图书资料以及相关调研、学术交流等。学生按计划完成项目并经验收合格后,可获得2~4个创新学分。

学校要对参加“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和节能减排大赛等的申报作品提前在校内进行多次评审和改进,对创意较好并能按期完成各阶段任务的作品按其等级高低进行分级资助。对前期立项资助但未按期完成作品的资助经费予以收回;对前期自筹经费项目,只要最后能达到最终资助要求,也按相应资助额度补差。这种资助方式可以确保有限经费的合理使用,而且通过多次校内公开评审和答辩,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便于学生发现作品缺陷并及时改进,提高科技作品的质量;同时,这种公开的评审和答辩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第二,科技作品完成后,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对获得较好成绩的项目进行奖励,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为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和联系,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鼓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2012年起,西安理工大学与江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由该单位向西安理工大学捐赠50万元,设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奖学金”,创新奖学金重点资助学生开展的科技发明、制作、设计及分析等相关科技活动。该奖学金将连续5年,每年以10万元奖励20名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在校本科生,每人奖励5000元人民币。

5.以校内开放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支持学生制作样机并进行调试

全校各实验室均向学生免费开放,提供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做到保证使用,悉心指导。

第一,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有水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与农业水土工程、动力工程和水利电力自动化等实验室,学生只要提前预约,均可在实验室开展相应的试验或研究工作。

第二,学校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精密仪器实验中心”、“‘三电’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等实验室均可面向学生开放,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有各种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部分小型先进加工设备和常用工具等,学生在该中心可根据作品的设计方案,亲手制作样机,并完成测试、试验和改进等工作;对于无法做出样机的作品,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等手段实现动态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针对水利水电类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科技创新活动

在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中,电气、热动专业(水动方向)的学生依托其专业,可以开展机械、电子、控制和信息技术类的科技活动,而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及水资源、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机械、电子和控制方面的基础,制作科技作品不是其强项,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要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针对当前水利水电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确定调研工作的总体方向,选准调查实践活动的突破口,组织学生提前准备好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和调查的重点,并设计统计表格或调查问卷等,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带着问题深入实践,获得相应的调查结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言,最终形成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也可作为作品参加“挑战杯”等竞赛。

例如:近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主要有:“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利用极限及临界调控模型”、“长安八水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调查报告”、“面向生态的黄河流域二次配水仿真模型研究”、“城市水问题现状分析与节水方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渭河径流过程变化对泾渭湿地水文的影响”和“西安市高校节水调查及对策研究”等,这些作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结语

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距离。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已有70%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全部学生参与了各类实践与创新活动,超过50%的学生参加了“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总体评价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创新素质高”。

参考文献:

[1]周培松,孟三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

[2]全洪兵,张绍荣,李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蔡安江,郭师虹,阮晓光.浅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9)

应用型民办高校,一般都致力于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行业志愿者、挑战杯及专利创新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研究者以质性访谈的方法,收集历年文天学院实践教育活动相关评选、立项、考核办法等并加以分析,进而通过采访具有代表性的志愿者、暑期实践团队、挑战杯项目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等理清评价体系脉络。

一、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梳理

本研究根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起草方案到形成成果的各阶段特点,将暑期实践工作分为实践前可行性评价、实践中效果评价、实践后教育成果评价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如图1)

图1 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

(一)实践前可行性评价

1.指导教师评价

项目立项前的评价主要由指导教师、系部(学生组织)、院级团委三级评选构成。在这一阶段,学生设计并邀请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根据访谈得知指导教师主要从实践主题意义、实践方案可行性两个方面对可能性进行评价。涉及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意义、实践方案可行性。

2.院系两级团委(学生组织)评价

指导老师评价后即进入系部、学生组织初选和院级答辩两层筛选。系级、院级两级组织答辩筛选和指导教师一样关注暑期实践主题及方案可行性之外,还关注团队组织情况、安全教育情况、是否能够建设实践基地等内容。涉及:团队组织情况、安全教育情况、实践基地的交流情况。

(二)实践中效果评价

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走出校园与实践单位接触,新闻媒体也会对一些优秀的项目团队进行报道评价,同时学生及指导教师会针对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进行原方案评价及修改,因此实践效果评价包括实践单位评价、新闻媒体评价、指导教师及学生自我评价三个方面。

1.实践单位评价

实践单位接收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愿意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场所,另一方面也希望实践团队能够对企业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因此实践单位比较看重以下表现:(1)创新能力。(2)解决问题能力。(3)沟通能力。

2.媒体评价

当团队实践活动较有创新性或者取得阶段成果时,新闻媒体会对其进行相应报道,因此能够获得高级别媒体的关注也是评价一个团队是否成功的指标。

3.指导教师及团队成员评价

在进入实践场所后,团队会遇到各种突况,在此情况下团队成员会根据方案设计及成员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判实践活动是否能够继续进行。个别团队在此阶段选择放弃,大部分团队经过自我评价后及方案调整后,实践活动继续进行,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实践学习经验。

(三)实践教育成果评价

实践结束后学院会组织结题答辩和调研报告评审以衡量实践教育成果并对优秀团队进行表彰。

1.实践报告评价

实践总结和答辩反映了学生活动的开展情况及获得的成果,是学生对实践成果的归纳、整理。实践报告评选比较重视“队员实践日记、感悟”、“有关活动照片”。

2.答辩情况评价

在答辩过程中比较重视研究的严谨性及答辩的流畅性,在答辩进行后,学院将对实践团队进行表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全国、省级、校级奖励的学生,除获得相应的必修学分外,课准许获得相应的素质拓展选修学分,例如:

(1)获得部级先进个人的记4学分,获得省级先进个人的记2学分,获得院级先进个人的记1学分。

(2)团队获得部级表彰组织者记3个学分,参与者记1学分;省级表彰组织者记2学分,参与者记0.5学分;团队获得地级表彰组织者记1学分,参与者记0.2学分;团队获得学校表彰组织者记0.5学分,参与者记0.1学分。

(3)成果获得部级奖励或被部级媒体报道或公开发表的记4学分,获得省级奖励或被省级媒体公开报道的记2学分,获得地市级奖励或被地市级媒体公开发表或报道的记1学分。

三、志愿者服务评价体系研究

志愿者服务相比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加看重公益性,缺少活动后的总结评比,因此本研究将志愿服务总结为实践前可行性评价和实践后效果评价。(如图2)

图2 志愿者服务评价体系

(一)志愿服务前可行性评价

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志愿服务方案并邀请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指导教师会从实践活动意义及方案可行性两方面对活动进行评价。

(二)志愿服务效果评价

在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学生走出校园为社会服务,被服务单位及新闻媒体会对志愿服务进行评价。与暑期实践活动相比,志愿服务教育更看重社会影响力及服务价值,团队成员在活动后会进行主动评价总结,寻找奉献的成就感及满足感。评价涉及:服务对象评价、媒体评价、指导教师及团队成员评价。

四、挑战杯及科技创新项目评价体系研究

挑战杯及科技创新项目评价体系与暑期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相比,往往是学生形成了论文、专利、挑战杯竞赛方案后进入评价体系,缺失实践活动前的可行性评价。评价分为作品形成后的创新性评价及成果评价两个阶段。(如图3)

图3 挑战杯及科技创新项目评价体系

(一)创新性评价

挑战杯及科技创新型项目在作品形成后进入评价过程,主要由指导教师、系部学生组织、学院等三级机构进行评价。三级评价关注的重点都是创新性和实用性,是否市场上已经存在类似产品,能否转化成为实用性的产品。

(二)成果评价阶段

在产品成型后将进行专利申报、或参加省赛、国赛等更高级别比赛等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学院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一旦形成成果,学院将根据成果评价指标进行相应奖励。

第二作者以下以第一名得分为基准,依次乘以调节系数90%,80%,70%,60%。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涉及了实践基地、学校、学生等多方面评价,因此必须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丰富相关评价机制,从而完备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 洪学银,李亚娟,李善艳.应用型本科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0(08).

[2] 李春霞.如何构建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J].调查与研究,2013(03).

[3] 郑庆秋,汪如春,王姝.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评价体系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4] 黄平.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06).

挑战杯调查报告篇(10)

【制作公司】腾讯

项目背景与挑战:

海尔作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近年来处于网络化战略阶段转型期,如何开拓家电互联网营销渠道和模式成为重点课题。在2014年夏季,作为空调的销售旺季,海尔空调面临多个重量级对手的集中投放和竞争,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突围,围绕着海尔天樽空调在送风技术、空气净化、送装服务等环节上的优势,提升市场热度,促进产品认知,并通过线上渠道提升销售转化,成为本次营销活动的主要目标和挑战。

目标受众分析:

25-40岁,夏季空调需求、购买决策人群

工信部报告显示,家电网购决策者中,25-40岁男性占比超过83%;而通过对于线上搜索及社交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空调健康、空调病、送装慢成为用户购买空调产品的主要疑虑;依托世界杯体育大事件,借助腾讯网、腾讯视频、以及QQ、微信等媒体、社交大平台进行目标用户广泛覆盖,针对夏季看球人群进行精准触达及需求挖掘。

营销整体思路:

事件情境+广度覆盖+深度交互+快捷转化

利用世界杯期间,目标用户处于炎热夏季,熬夜看球的空调营销黄金情境,以及较多关注赛事战况的特性,在世界杯64场比赛双端专题首页进行海尔空调产品强势曝光,实现目标人群的全面覆盖;提出“不得空调病”“3小时快速送装”等品牌产品信息和亮点,打消用户疑虑,提升产品好感;同时通过视频内容与双屏互动,就用户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度交互,提升品牌及产品好感;最终打通传播与电商平台,实现线上快速购买转化。

具体执行细节:

1、世界杯64场比赛双端专题首页进行海尔空调产品强势曝光;

2、与腾讯健康频道《名医堂》栏目合作,邀请专家讲述空调病诱因和预防,突出产品不得空调病的出色送风技术;

3、搭建空调病相关有奖问答板块,提升用户认知;

4、开发星际速递双屏互动,配合3小时快速送装服务等奖励,激发用户参与热情,提升产品好感度;

5、最后将大流量引入电商平台,借助微信快速支付,简化用户购买流程,提升消费转化。

项目执行效果:

1、产品曝光:340万PV、281万UV

2、用户交互:150万人参与双屏互动游戏、353万人接受调查、204万人参与抽奖,曝光KPI达标率114.7%,点击KPI达标率137.6%。海尔空调品牌全面开启互联网化营销时代。

上一篇: 一般现在时练习题 下一篇: 部门总结和规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