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28 23:20:28

艺术学习计划

艺术学习计划篇(1)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组织本系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我系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重点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提高我系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师生与系的和谐发展;重点解决广大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我系全体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重点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发挥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示范校建设、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我系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要着重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创新。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积极探索发挥广大党员作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突出实践特色,务求取得实效。

紧扣实践深化学习,通过学习推动实践,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高质量完成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任务,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创新实践载体,丰富实践形式,下功夫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取得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三)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开门纳谏,吸收群众全过程参与,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惠及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的过程。要始终关注群众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整改落实方案向党员、群众公布,整改落实情况向党员、群众通报,让人民群众看到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

(四)正面教育为主,把握正确导向。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注重加强正面引导,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激励、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增强发展信心、促进科学发展上来。

三、目标要求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一)从认识入手,切实提高我系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进一步加深广大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特别是要在“如何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如何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达到统一,形成共识。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本系工作,切实在两个“加快”上探索新路子、推出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二)从问题入手,努力解决本系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本系发展的实际,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着力解决一些教师和干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创新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着力解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再上新台阶,以及提高教师师德建设等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从制度创新入手,不断完善各项制度。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系日常工作中的监督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职员工考核评价机制、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按照示范校建设的要求,着力解决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加强教育科研,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大课程改革的实施力度,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努力办好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职业教育。

四、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参加范围:全体党员及教职工,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可不参加活动。

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我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09年3月上旬开始,到2009年8月中旬基本完成。按照准备、实施、总结三步进行。

(一)做好准备工作。(2009年3月11日)

1、召开党总支成员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学院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精神,统一思想认识。

2、成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张增良书记任组长,夏万爽主任、杨志红副主任任副组长。

3、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紧密联系本系发展的实际,实事求是地确定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制定学习培训计划。

4、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全体教职员工参加,由张增良书记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部署。

(二)做好实施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1、学习调研阶段。从3月中旬至4月底。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包含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三)做好总结工作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认真做好活动的总结测评工作。

1、实事求是地总结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客观系统地总结成功经验和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及主要措施。

2、召开总结大会,向全体教职员工通报,并组织他们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整个活动在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进行。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成立以张增良书记为组长的艺术与传媒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系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学习活动扎实有效推进。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宣传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时报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新进展及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反映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现思想的新提升、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业绩,生动反映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干部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呈现出的饱满热情和崭新风貌。

(三)加强教育,保证质量。

艺术学习计划篇(2)

1培养目标的具体明确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实,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实际的应用技能、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发展的后劲和空间。艺术教育在提高职教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职教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在培养职教生的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要“以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艺术美的一般法则,精心设计和施工,创造出具有优美造型的产品,这不仅会给广大的职教生以美的愉悦感和美的成就感,而且会使他们更加看重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职业教育生涯。”[1]

要使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整合,就须确立具体明确的教育目标。具体明确的教育目标既是课堂教学追求的,又是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基本遵循,它是评价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依据。确定具体明确的培养目标,首先要统筹考虑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使二者能够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其次,要保证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相对独立。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各有相对独立性。虽然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尽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更利于课堂教学地吸收和实践,但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具有集体性、社会性、娱乐性和表现性,它自由随意,难以在操作上具有系统性,也难以体现循序渐进的程序性,它可以从不同方面展现学生特长,使学生在活动之中自由发挥、自主创造。例如学生举办艺术节或音乐会,可以使他们的思想和艺术达到统一,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发展作用。

2教学计划的修订完善

高职院校进行艺术教育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和不断创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以符合现代艺术教育的实际和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在教育部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校要修定相应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需求,做到“目标明确、学法灵活”,寓统一性与灵活性为一体,既相对稳定又富于变化,相辅相成,相互照应。另外,高职院校教学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的基本原则,把创新精神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用创新的理论和理念武装指导学生,用创新的舆论和氛围引导熏陶学生,用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性实践塑造锻炼学生,用创新的成果和作品鼓舞激励学生。”[2]最后,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艺术教学必须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艺术教育的实践效果。

高职院校中的艺术教育要合理考虑在职业教育总体内容中的定位和比重,选择恰当的范围和深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安排上尽量做到宽口径和通用性。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能力本位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艺术课程教学计划之中。教学计划要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必备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实际应用性和职业定向性的教育特色。艺术教师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地学习与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与时代接轨,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此外,艺术教育在内容和要求上都要注意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总之,“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计划要尽可能围绕应用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体现艺术教育的整体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3]

3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

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课程内容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因此,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如何设置课程,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离校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的能力,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要紧紧围绕岗位职业技能的需要进行设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职业分析入手,以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科学地确定各专业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现代教育提倡的四个支柱: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做事应是课程模式的基点。职业教育课程包括艺术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特色。艺术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理应针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情况,针对职教生不同的专业特点,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技能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艺术教育的侧重点和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艺术课程。我们应从职教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不同的艺术课程可以给职教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这些学习经验与职教生在其他课程学习所得有何不同,哪些艺术课程能够为职教生的专业学习及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仔细作以甄别确定。因此,要重视不同艺术课程的不同作用,充分发挥它们的育人功能,促进职教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做到围绕技能教育,设置艺术教育及其课程;通过加强艺术教育促进技能培养。例如对建筑专业、服装设计等专业的职教生开设美术课,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美术审美能力,而且对他们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创作都会起到协助和促进的作用。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职教生要科学合理地设计不同的艺术课程,通过艺术教育达到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4教学资源的足量保证

一般来讲,艺术课程的教学需要专业教学条件。这种条件主要包括师资和物质条件两方面。世界成功的职业教育均已证明:职业教育的师资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犹如“水与舟”的关系,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没有相对稳定、具有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即使有政策的支持、良好的硬件条件与环境,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目标的。其次,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该保证艺术教学所需要的专用教室,同时尽可能地为学生开展艺术活动提供条件。最后,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依课程的不同而不同,但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教材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职业院校艺术课程教材建设上,应体现出艺术教育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功能,引导学生感知民族文化的精髓。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引进专业艺术教师,选择合适的艺术课程教材,这样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徐文.职业教育应重视美育[J].职业时空,2005(12).

艺术学习计划篇(3)

在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市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但是我国的环境艺术学科办学的时间相对较短,还处于刚刚起步和摸索的阶段,与世界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全国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多达上万人,但是很多用人单位仍然缺少高精尖的人才,经常会因为找不到让人满意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而烦恼,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2013年的艺术设计大类中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所以会出现低就业率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是高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和市场有了明显的脱节,在这种大前提下,要深入剖析企业对设计人才结构的具体需求,以此作为重要的参考,分析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和现状

1.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包括空间计划和装饰计划、使用和审美功能计划、环境计划和设施计划、造型计划和构造计划在内的环境艺术工程的规划和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这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工程学科,涵盖建筑、建筑装饰、材料、美术、雕塑、人体工程和园林景观等多个方向,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室外环境及室内装饰两种设计类型。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装饰产业大规模兴起,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使人才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每年都向相应的单位输送大量专业性较强的设计人员。

2.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

中国建筑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建筑装饰和环境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2015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4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7.59%。有数据显示,到2021年,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将超过6万亿元。建筑行业中,从事建筑设计和装饰的工作人员呈现递增的态势,每年的增长幅度达10%。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展,建筑装饰行业有望继续蓬勃发展,亟需大量人才,尤其是有创意、懂设计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另外,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也开始出现变化,这带动了园林景观和室内设计的社会需求呈现上升的态势,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不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要求专业人才有良好的动手技能和实操能力。但是从现状来看,高等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将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气质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虽能拿到很高的文凭,但是缺少实操能力,很难胜任公司分配下来的工作,最终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因此,市场需求和环境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密切的关系。高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与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我国环境设计起步比较晚,要想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尽快达到甚至超越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通过对国内相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分析,现有的设计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

“艺考热”带动了很多艺考生的大量出现,虽然有一小部分的艺考生是真正喜欢艺术,也愿意将自己的时间放在艺术的学习上,但是绝大多数的艺考生还是因为文化课的成绩比较差,被教师推荐参加艺考。这些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基础能力比较差,缺乏艺术理论专业知识。教师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学,不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会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怎样学习。随着后期的学习内容更加繁杂,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严重不足。

2.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不合理

很多高校在明确教学目标的环节中,没有联系市场需求,单凭主观设定目标和课程,导致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严重失调。例如,有的课程虽和本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对于专业的实际作用不大;有的高校为了照顾课时不满的教师,压缩了部分课程,导致课程虽多,但是不尽合理。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仍存在漏洞,这正是高校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造成的。

三、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虽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该专业的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已经发现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开始重视教育模式及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目标的建立、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还需要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

1.根据基础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不同目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生生源分布广,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高校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首先,高校需要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目标确定下来,从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出发,重视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并帮助学生确定合理、清晰的学习目标,做好学习的全部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进行全面培养的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长重点培养。例如,有的学生对软件学习的兴趣比较强,那么可以向效果图设计师的方向发展;而对于那些手绘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朝着接单设计师的方向发展;如果学生在管理方面能力比较强,那么学生可以朝着项目经理的方向努力。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才能够提升教学水平。最后,还需要加强课堂及课外练习,不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改善。

2.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发展提供保证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人们都在强调实践教学的意义,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被忽视,这是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就懂得如何解决。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涉及非常多的设计理论知识,例如设计素描、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设计基础以及表现技法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够掌握。在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清主次。不同的学生精通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能对居住空间环境艺术的设计更在行,而有的学生对商业空间环境设计更加精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受固定思维的限制,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得学生将来走入工作岗位后能游刃有余地处理所面对的问题。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重视设计体系的完善

环境艺术设计范围包括室内及室外设计,具体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属于一项工程。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实践过程中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只通过课堂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因而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施工工艺,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作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施工工艺的认知基本来源于课本,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要从多方面考虑。从内容上来讲,可以开展校内模拟设计实践活动,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还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到设计现场,通过借鉴专业设计人员的经验,加强对施工工艺的了解;从时间上来讲,可以将实践机会安排在课堂上,也可以安排在寒暑假及其他放假期间。高校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更快融入到社会环境中,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4.紧跟时展的步伐,发展创新之路

环境艺术设计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成品很快就会过时。同时,随着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设计风格的喜好也会发生改变。在室内装修行业中,装修材料的不断改进也需要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不断发生改变。因此,教学工作需要做好两方面的事情: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随时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新知识;其次,教师要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模式,做到言传身教,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创新。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已经迈入一个全新的局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为此,高校要重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工作,适应市场环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同时,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进,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学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从学生角度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途径的改革,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罡.市场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

[2]蔡安宁.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市场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神州旬刊,2013(8).

艺术学习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79-01

一、创新思维与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一)创新思维

单从字面上讲,创新思维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出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它由美国的一位教授熊彼特于上世纪早期提出,并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渗透进各个行业。从大的方面来说,创新思维并不止是一个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思维过程,更是思维方式、思维技巧发生转变的一个过程。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切事物、行为、需求以及理念都能够促使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发生转变,进而形成一种具有超前性、实用性以及行业导向性的思维体系。而这种创新性的思维体系和任何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相合,都有可能会形成一种具有前瞻性的价值体系、审美体系,也正是这种可能性一直在推动着人类设计艺术的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性很强,所涵括的范围很广,大致的包括了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的主要目的是美化环境、改善人类生活居住条件。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强调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功能作用的结合,即要求环境艺术品在具备内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对其注入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人性感悟”,使之更加具有“情感”以及审美性。

就我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要想设计出真正具有一定质量的环境艺术品,除了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具有非常全面的深入了解、具有一定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以及对各种设计风格的融会贯通、对设计技能和设计方法的熟练掌握、对空间尺度和材料工艺的合理运用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留心观察生活当中的一切事物,加深自己的阅历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通过独具匠心的创新思维把它注入到设计实践当中,这样才能使一件环境艺术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审美性,更加具有“人性”。

二、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培养量良好的设计心态,诱发创新思维的形成

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目的是要达到“创造”与“创新”相结合,通过别具一格的设计思维来树立起独特的自然观、审美观,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素养。这种创新思维、设计素养的形成可以通过对良好设计心态的培养来达到目的。

第一,培养自信心。一个设计师是否具有自信心、是否具有过人的胆识与气魄,是“创造”与“创新”能够相结合的基础保障。所以,我们在学习阶段就要养成这种对艺术设计的自信心,这对我们以后在设计实践当中能够将创新思维有效的发挥出来至关重要;第二,培养乐观的态度。作为一个艺术设计人员,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心态,要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当中依旧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这样才算是拥有了将创新思维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精神筹码;第三,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具有探索精神,因为只有勇于探索,勇于把创新思维实践于实际的环境艺术当中,才能让创新思维真正的发挥出效用;第四,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对将来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学生来说,坚持培养自己对未知、对知识的好心情与求知欲,是不断发现、创造设计元素、培养创新思维、提升专业素质以及获得事业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第五,培养独立性。这里所说的独立性并不是指的独立操作,不顾团队意识,而是一种不受原始设计模式束缚,不盲从、不一味的追求世俗,独立地去设计新的艺术构想。当然,这种构想不能与传统的设计模式完全相背离。

(二)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当中训练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艺术学习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18-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也为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十几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开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数量也在不断扩大。由于急于开设专业和大量招生,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出现比较严重的趋同化,毕业生能力也极为同质化,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单一性,一方面可以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优势,另一方法也造成就业渠道的单一,使得学生在就业领域遇到诸多的困难。特别是各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互相复制,造成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特殊方式的探索和具有自身优势的课题体系建设的忽视,导致在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等多方面有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不能形成独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和具有差异化能力的学生,最终导致大量学生的同质化竞争,一些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另一些岗位无人胜任,一些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就业困难。可以说,新形势下就业困难是对高校现有培养模式的一次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当深刻思考,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过程中充分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规律和自身条件,建设具有差异化的培养模式,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多样性设计人才的需求。

一、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落后。高校培养模式落后是影响艺术设计人才就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艺术设计人才在高等院校受教育阶段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是他们未来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艺术设计人才技能素质的高低,与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理念、基础设备、文化素养、专业实践机会以及对接社会市场需求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联,但是当下一些高校的教育模式缺少其中一些重要的环节。沿袭传统的培养模式,只为艺术设计人才提供单一的高校教育资源,缺少与市场对接的培养环节,就很难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全面能力的培养,如果适当地增加学校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训练和企业实践环节的对接的话,艺术设计人才的才能真正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但是在当前受各高校传统教育模式和惯性思维的影响,使得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学校学生数量增多,而教师教学环节的弱化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虽然近些年很多高等艺术学校认识到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但由于改革或变革的复杂性,都在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有一定的探索,但是进展缓慢,没有形成全新、成熟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

2.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未能与社会接轨。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中,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多边需求和符合应用型人才等方面都面临严峻的考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社会和大众对艺术的审美和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尤其在当下是物质水平的快速提高、信息媒体的飞速翻新,人们对艺术产品提出了更高、更多、更快的要求。而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大部分都是沿袭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们在堂课上仅仅学会了早期或者“陈旧”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对于当下社会变化和流行的艺术风尚、流行元素、审美观念、生产技术、新型材料等缺乏相应的了解,造成专业学习与社会现实及大众需求之间的偏差以及供需节奏失衡等问题,从而使得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延长实习期,增加企业的投入和成本,客观上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时应当与社会接轨,在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要多关注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学校和教师时刻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将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技术、材料等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不脱离社会现实,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

3.艺术设计人才缺乏职业规划。社会信息交流网络化和经济多元化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生行为以及思维带来系列的影响。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沟通渠道多元化和丰富化,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动力和专注力。受到各种信息和社会现象的影响或干扰,学生学习劲头下降、自制力减弱、学习规划和执行落实能力降低,特别是在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依赖心理,客观上忽视了专业学习和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科学合理规划。这种现象造成设计人才理论扎实、技能娴熟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全面发展目标大打折扣,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缺乏职业规划和树立职业目标,对大学生从事相关行业工作和职业理想有着重要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即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智力性特征,属于“智慧”产品。只有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牢固的职业目标,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实践训练,全面汲取各种知识和能力,成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应用型、高水平、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二、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1.引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从改进培养模式开始,为艺术设计人才提供更好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引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作为艺术设计人才全面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的发展定位是在所处区域立地生根,与产业、城市共生共长。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构架下,以当地特色经济、特色产业、特色文化为依托设置学科,围绕区域或行业产业链构、就业岗位、专业学科基础群建专业群。融合培养方案与行业标准、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工程实践与生产过程,融通学科知识、专业技能、思维方式、职业素养、生活态度、社会责任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当地企业提供高端人才,从而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对接、与企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高的实践性,专业教育和培养的成功与否必须将毕业生推入市场检验来进行判断。高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时刻与市场保持互动与交流,将市场的需求牢牢抓住,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保证学校教育与时俱进,紧扣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培养模式创新中要与相关的企业合作,共同构建人才培B方法,让学生不仅得到高校教师在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还受到企业在具体工作实践的专业实践训练。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争取到社会实践项目对高校教学的支持。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社会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特点,通过实践教学方式不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还可以通过具有趣味性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艺术设计人才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增强创造性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培养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使得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宽泛的专业视野和抱负,让他们不断创新,能够设计出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新型设计和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对设计现状进行挑穑从而使我国的艺术设计行业能够屹立于世界前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首先要对艺术设计人才在就业能力目标方面进行明确定位,培养多才多艺的艺术设计人才才能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面,艺术设计人才除了要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还需要进行一些相近专业课程的选修学习,如果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规定艺术生选修一定数量的跨专业的课程,来弥补自身专业的局限。只有这样,学生才具备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能够在多种领域就业和不同工作中创新的弹性和可能性,增加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3.对在校艺术设计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指导。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高校应该对艺术设计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理想引导。通过“学一行,爱一行”的教育,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热爱所学专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教师既要对艺术设计行业有清晰的认知能力,能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发展趋势、就业状况有着准确的判断,还要充分了解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特点等。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由班级辅导员担任的,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较多,对学生的性格、思维、理想相对比较熟悉,在进行就业课程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时候有一定优势,开展就业指导规划能避免学生出现学习和职业选择方向模糊的问题。在这一工作中,指导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开展让多种多样且学生容易接受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早期就树立职业目标,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等。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结合不同个体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提升学生特殊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具备独特的就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解决高校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人才同质化的问题,使得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处于有利地位。

三、小结

要解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就要充分认识我国设计领域市场发展现实,剖析现有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模式老化、与社会脱节、缺少职业引导等问题,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引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学生职业规划等,从而最终实现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在新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戈红兵.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所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

艺术学习计划篇(6)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模块设计基本相同,总是跟在一些名校的后面跑,没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局限;重专业技能轻理论知识,大学本科教学变相成为了职前技能培训班,对艺术史论课程以及设计心理学、市场策划类课程的忽视,造成学生设计观念、市场意识的薄弱;课程的先后顺序、主辅关系逻辑性不强、不够合理;学科之间界线壁垒森严,缺乏交叉性,不符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就业竞争力不强。

(二)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多样

大部分丁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成立的时间都比较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大部分没有在企业或公司长期从业的经历,市场意识和经验不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较少围绕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的产品过于强调创意感,不够实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有效激活;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够广泛,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有限,教学效果一般。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需要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工科院校现有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课堂传授环节远远大于实践环节,且实践环节的课程大多流于形式、实习基地太少,一些企业和公司惧怕接受太多的实习生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另外,学校的实习经费少,大多由学生自己解决,企业、公司和学生对实习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四)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不到位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比较随意,上课时天马行空,讲到哪里是哪里,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督不够到位,学生作业缺乏创意、与市场需求脱轨,学生的创意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策划能力体现不出来,一些学生往往是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抄袭。对学生作业成绩的评定往往是任课教师自己说了算,主观成分较多,也缺乏公平性。

二、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为突出对学生的设计创意、技能和市场能力的培养,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打破课程的学科壁垒,按照“设计+市场”的理念进行重组与整合,注重知识的广泛性、融合性、系统性,把能力目标落实到课程上来,使课程目标成为能力目标的具体体现,具体做法如下:

1.强调课程结构的逻辑性。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结合本校实情,我们将课程主要划分为学科大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有若干不同的课程模块。四大部分的课程通过两个阶段来执行,其中本科一年级为第一阶段,二、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即“l+3”的课程进度模式。第一阶段不分专业方向学习,着眼于通识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开设了学科大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二维构成等;第二阶段分专业方向学习,包括各专业方向的技法课程与理论课程,强调专业性、通识性、逻辑性,课程由易到难。以我院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向为例,二、三年级先后开设了“数字媒体概论”“互动多媒体设计”“影视动画创作”等专业课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创意、技能和市场策划能力。

2.注重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必修课与选修课合理搭配,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跨专业界限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选修课程包括:(1)与各专业相关的课程,如“建筑浏览动画”“中外美术史”“市场策划”等。(2)人文方面的课程,既有“文学名著赏析”“哲学名著导读”等课程,也有介绍地域民间艺术特色的“江西民间艺术”课程。实践证明,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丰富学生全面的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市场意识。

3.加强课程之间的交叉。如在第5学期采取专业课程相互交叉选修的办法,即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选修本专业方向以外的课程,如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或工业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大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院积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提倡采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建立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模式,“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法体系。“项目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模拟或真实的设计项目为载体,规范化、创造性展开设计、制作和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技能和市场策划能力非常有效。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学做项目,在做项目当中消化自己所学习的设计专业知识,学生既要做前期的市场调研,又做创意方案,还要参加具体的施工监管,在实践中提高创意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市场策划能力。

(三)重视实践教学管理,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1.构建实践教学的二级管理模式。按照“合理规划,有效管理,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并形成对实践教学的二级管理模式。第一级是以主管教学院长为中心,以系主任和行业知名专家构成的院级管理班子;第二级是以系主任为中心,以教研室主任和各年级导师为主体的基层班子。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一支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督导组,检查实践教学组织、落实等情况;成立了一支学生信息员队伍,向学院及时反映实践教学的情况。

2.形成梯级架构的三级实践教学新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的完整性,形成了梯级架构的三级实践教学新体系,学生的创意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市场策划能力的培养得到了保障。基础级,是实践教学的第一级,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人文素质实践、基本技能实践,以技能的培养为主。提高级,是实践教学的第二级,学生按照教材提出的设计要求,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完成实训,系统地消化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级以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为今后独立从事设计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这一阶段设置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类型,如社会实践、课内实践、集中实践(实训)等。创新级,是实践教学的第三级,学生需要独立地解决一个个设计项目,加强知识的应用及与市场、企业的接轨,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突出的是对学生的创意、技能和市场策划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真枪实弹中得到锻炼,吸纳学生直接参与到老师或企业的项目中做些实际工作。

3.加强“二个平台”的建设。(1)规范管理,重新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室管理条例,整顿实验教学秩序,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重视专业实习,给予一定学分的分值,学院每年投入一定资金补助专业实习的各项开支。(2)整合校内资网2¨衅1月下源,完善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平台,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提高艺术设计实验室开放度与服务水平,使之成为教学科研平台、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实现“提升能力、服务地方、促进就业”的定位与发展目标。(3)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将实习实训与就业有机结合。学院注意拓展实习基地,高起点地以浙江、江苏(重点在无锡、苏州)、广东(重点在广州和深圳)为中心,建立了以公司、企业为主体的稳定的四大实习基地。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基地的亲情联系,注意与基地产、学、研全方位的合作,为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开辟广阔的途径。

艺术学习计划篇(7)

艺术设计学科是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学科,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同时注重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与文理科课程相比,艺术设计课程具有表现性、技能性、技艺性、实践性等特点,多为项目化授课,时间较为集中,很多课程需要进入社会或企业了解学习。

1 项目化教学培养计划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教学与项目融为一体,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能力的训练。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修满的总学分与学校规定一致。学生除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其它的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发展课将对应具体项目进行学习。并针对培养计划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明确了每一各门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和需要学习的课程,提炼出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图1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的项目化教学的培养计划。

2 项目化教学的工作流程

以专业项目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工作流程如下:

(接受项目任务―>组建工作室教师团队―>学生选择加入项目―>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开展项目设计―>项目评价总结)

(1)接受项目任务。项目可以是虚拟的,但最好是来源于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的实际项目,而且是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项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目标等因素,并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工艺规范与技术标准,选择具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典型项目任务。

(2)组建工作室教师团队。每个项目由一名负责人及三名左右的教师组成。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任务的落实及教学组织(如项目课程计划的制定、课程内容的安排落实、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检查,以及与企业的联系等)。

(3)学生选择加入项目团队

学生在第一二学年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第三学年开始进入项目工作室,完成项目课程(专业课)的学习任务。

(4)制定项目教学计划

下面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可以将项目分为四个,分别是住宅景观设计项目、城市公共景观设计项目、旅游景区规划项目和乡村政治项目,表1是住宅景观设计项目的阶段性工作介绍。

(5)实施教学计划。进入到项目的具体阶段时,指导老师大致需要做以下工作:

一是项目任务导入,学生进入项目后,由项目负责老师下达项目任务,使学生明白在该项目完成后所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项目相关知识分析,由指导老师带领学习各种流派案例的设计过程与解决方法。

三是项目方案制订,要求学生借助查阅相关资料、手册、市场调研等形式手段收集所引入项目信息,了解项目背景,制订工作计划, 明确小组分工与个人岗位责任,完成任务书与实施方案,导师全程给予相关指导与建议。

四是项目任务实施,设计团队配合企业或客户为设计方案选择施工单位参加工程招标会,作为设计顾问解答设计与施工的技术问题。在施工配合阶段对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与现场督导。

(6)项目评价和总结。

评价方式: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每个阶段的指导老师评价、行业专家与社会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主要看学生在项目的过程表现。总结:主要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杨艳石,赵仕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制和项目化制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06.

[2] 曾赛军.以专业项目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艺术教育,2012.

[3] 钱原平.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09.

艺术学习计划篇(8)

确定具体明确的培养目标,首先要统筹考虑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使二者能够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其次,要保证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相对独立。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各有相对独立性。虽然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尽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更利于课堂教学地吸收和实践,但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具有集体性、社会性、娱乐性和表现性,它自由随意,难以在操作上具有系统性,也难以体现循序渐进的程序性,它可以从不同方面展现学生特长,使学生在活动之中自由发挥、自主创造。例如学生举办艺术节或音乐会,可以使他们的思想和艺术达到统一,达到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发展作用。

二、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职业院校进行艺术教育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和不断创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教学计划,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以符合现代艺术教育的实际和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在艺术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性学习经验的获得是首要的,而认知性和技能性学习经验是为表现学生情感服务的,是第二位的。例如欣赏经典文学作品,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感染、教育学生,而不仅仅是展现作品中高超的创作技巧。因此,在教育部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校要修定相应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需求,做到“目标明确、学法灵活”,寓统一性与灵活性为一体,既相对稳定又富于变化,相辅相成,相互照应。另外,职业院校教学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的基本原则,把创新精神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用创新的理论和理念武装指导学生,用创新的舆论和氛围引导熏陶学生,用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性实践塑造锻炼学生,用创新的成果和作品鼓舞激励学生。” [1]最后,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艺术教学必须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艺术教育的实践效果。

三、科学设置课程

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课程内容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因此,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如何设置课程,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离校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的能力,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要紧紧围绕岗位职业技能的需要进行设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职业分析入手,以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科学地确定各专业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现代教育提倡的四个支柱: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做事应是课程模式的基点。职业教育课程包括艺术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特色。

艺术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门课程,理应针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情况,针对职教生不同的专业特点,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技能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艺术教育的侧重点和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艺术课程。我们应从职教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不同的艺术课程可以给职教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这些学习经验与职教生在其它课程学习所得有何不同,哪些艺术课程能够为职教生的专业学习及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仔细作以甄别确定。

四、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

考核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自我完善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2]与专业技能、学术性学科相比,艺术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十分不完善。艺术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是职业院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与督导的主要手段之一,应是职业院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的经常性工作。能否对艺术课程教学工作做出全面、科学和准确地评价,不仅直接决定艺术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否实现艺术教学的目标,还直接影响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职业院校若想有效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艺术教学考核评价制度,随之形成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艺术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作为“指挥棒”,应有利于艺术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传统的教育观往往认为对于艺术课程的教学检查,重点在期末给学生打个分数就行,但这个分数很难完全体现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艺术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不仅要评价学生对艺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应有倾向于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的评价,要把静态的教学评价结果与动态的教学实施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3]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艺术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如此,还要对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和考核,学校应对教师执行课程计划与确定教学目标、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中师生的表现、课程设计与艺术活动的设计、学生作业和活动过程等等做出明确的考核规定,从而规范师生的活动。同时,学校应积极为师生创造进行艺术教学和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条件。考核评价机制的有效保障应能促进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有效进行,利于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以前职业院校艺术教育教学的随意性和放任自流及质量没有控制的局面。

五、保证足量的教学资源

一般来讲,艺术课程的教学需要专业教学条件。这种条件主要包括师资和物质条件两方面。事实上,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因为缺少艺术师资而没有开设艺术课程,一些必需的课外活动也放任学生随意安排。另外,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也达不到要求,不但艺术教学设备、场地达不到要求,而且几乎没有艺术课程的教材。由此可见,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师资、教材、场地都很匮乏。

艺术学习计划篇(9)

艺术设计生在参加文化课的高考之前,必须先通过专业课的考核,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提高专业技能上。而艺术设计是慢工出细活的一门艺术,学生完成一幅艺术作品往往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他们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相对较少。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艺术设计生没有学完高中的英语课本,其语法基础普遍薄弱、词汇量很小。升入大学后,艺术设计生在课外完成专业任务后已无精力学英语,无法消化现学的课本,所以学生心理负担重,课堂表现消极、沉闷。

因此英语教师应遵循人文艺术学科的教育规律和成才规律,了解艺术设计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学习风格偏好,尊重他们不同的学习风格,并据此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以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1.文献回顾

舒白梅(2005)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语言时所运用的总体方法上的独特个性称为语言学习风格,不同的学习个体往往有不同的学习风格。

按认知方式来划分学习风格,可从三个维度进行:合作型与竞争型、独立型与依赖型、参与型与回避型,也即场依赖型与场独立型、聚焦型与扫描型、审慎型与冲动型。

从个性方面来划学习风格,可以划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理智型与直觉型、思考型与感情型、判断型与感觉型。

从策略运用方面来划分,可划分为有整体性策略型、序列策略型和多面式型三种。

从感知方面,Reid(1987)归纳出六种学习风格: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触觉型、小组型和个人型学习风格。而Oxford(1995)则将其划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手型三种。

Dunn夫妇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集中注意并试图掌握和集注新的或困难的知识技能时所表现出的方式。这种方式受周围环境、自身情感特征、生理特征及心理倾向的影响。(陈旋,2007)只有教学设计与学生的习得风格相匹配,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外语学习。(Carrell&Monroe,1993)

可见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或者风格差异是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调查与分析

此次调查是向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06级78名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发放感知风格倾向问卷(PLSPQ),并采用莱科特五点计分法计分。PLSPQ因其涉及面广,题量适中,在第二语言学习领域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Wintergerst et al ,2003),因而唯其信度和效度受到了初步的实证检验。(周卫京,2005)

问卷全部回收后,除去信息不全的,实际得到有效问卷65份,笔者采用SPSS13.0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的及格率仅为28%。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的变量均值平均分为33.8。学生体验型和视觉型风格的M值高于其它四项;其次是动手型和个人型,这两项的M值比较接近;听觉型和小组型的M值最低,尤其是小组型;动手型和听觉型的SD值相近,体验型和个人型的SD值相近,视觉型的SD值最小,而小组型的SD值则最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1)艺术设计生倾向于多种学习风格。

(2)学生最倾向于体验型风格和视觉型风格,这表明学生参与意识强;艺术设计生形象思维活跃,空间感强,这与他们倾向视觉型风格是吻合的。

(3)学生最不倾向于小组型学习风格。可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小组活动却是不可或缺的。

(4)倾向于动手型和听觉型风格的学生人数分布情况接近,倾向于体验型和个人型风格的人数分布情况接近;倾向于视觉型风格的人数分布紧密,而倾向小组型风格的人数分布较广。

3.总结

通过对艺术设计生的英语感知学习风格总体倾向的调查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风格偏好,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适当使用影音设备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辩论活动,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交谈的质量。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不仅能营造积极、亲和的课堂气氛,还能学得更好。曾有研究显示学生运用的学习风格越多,在语言学习中就越会成功。

研究学习风格差异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Ehrman(1996)认为学习风格倾向指的是你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具体的学习策略来实现。(Cohen & Weaver,2006)2000年以后,基于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外语教学被看作一个整体。一些语言教育工作者(如Oxford,2001)一直认为观察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需要通过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倾向进行。因此教师了解学生风格后,可对其加强相关策略的培训,帮助学生系统而有效地组织和运用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舒白梅.外语教育学纲要[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艺术学习计划篇(10)

一、行政事务

1.教师上交修改和调整好的五年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周五之前发送业务园长邮箱)

2.完成20xx秋季新生摸底上报工作。(各班主任)

二、教育教学

1.各班进一步加强班级常规管理,重点是幼儿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2.各教研组重点做好第XX周的课程审议。

3.大班、小班各上交一份园本教研的方案。

4.行感知网的学习。

5.评优课:星期五。

6.理论学习:艺术教学理论。

四、安全、卫生保健、后勤工作

1.做好太仓市儿童龋齿筛查/填充登记表的检查及发放家长确认书和通知单的后续工作。

2.园内保育员培训一次。

3.邀请南京消防专业人员来园进行消防安全讲座和现场模拟逃生演练活动。(周一12:50)

4.上交安全过程性资料。

幼儿园园长一周工作计划(二)

时间:第x周

行政事务:

1.公办教师上交新发展规划,园部撰写审核。

2.撰写幼儿评语并发园部审核。

3.做好学期结束工作。(相关资料整理)

4.组长整理教研组相关资料,准备期末上交。

教育教学:

1.做好中心骨干教师考核。

2.中心内行政示范课。

3.参加艺术幼儿园讲座及活动观摩。(周一9:20到达人员:xx)

4.教育学会展示课。

5.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折纸、弹唱等训练,为基本功竞赛做准备(教研组长)

后勤保育:

1.召开期末膳食会议和家委以及发展委员会会议。

2.做好幼儿龋齿预防的宣传工作。

3.全园幼儿体格评价表下发到班级。

4.完善本学期保健资料。

5.各班级上交给类总结。

6.进行本学期期末安全演练。

幼儿园园长一周工作计划(三)

保教工作:

1、周二晚教研会:园长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主题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

2、各班根据各年级组的课程安排制定周计划,突出班级特色。

3、各班做好教师节幼儿园活动的准备计划工作。

4、各班继续做好班级的学期家访工作,家长和老师应仔细、认真填写家访表,确保学期班级家访工作能起到效应。

5、新生班级幼儿的课间操练习和幼儿的常规训练。

6、中大班做好晨谈时新闻播报工作。

7、各班级幼儿园活动照片、教师观察笔记(图文并茂)、课程及时上传。

8、已开设的特色班周计划每周一上午整理上交办公室及时上传幼儿园网站。

行政后勤:

1、保健:

1)做好班级带药幼儿的统计检查工作;

2)检查督促好班级保教、消毒等记录;

3)保健医统计好新生班幼儿的健康幼儿园档案;

2、幼儿保健计划:本周进行新学期幼儿健康指标评估数据采集,包括幼儿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视力等方面。

3、班级幼儿一日生活、消毒等各项保教记录建立完善(班级通风、消毒、幼儿带药、喝水等各项记录),家长可以随时监督检阅;

家长工作:

1、幼儿园继续开始实行家长户外接送制度,请家长遵循幼儿园的接送时间。

2、周五班级反馈幼儿一周生活学习情况,请家长认真对待,下周一带回您反馈的家园联系册。

时光飞逝,一年已经过去。在文艺部工作一年,自己发现不少问题,从中也学到不少经验,对各项工作流程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和部门成员共同努力并组织、参与各项活动。

面对即将来到的大一新生,我们的大二生活,心中又充满了激情与信心,同时也感到了肩上的压力。为了文艺部在下学期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拟定了如下计划:

一、迎新晚会

1、通过对大一新生的欢迎,并对已留在学生会同学的考验,增强新生对工作的熟悉适应能力以及增强新生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2、迎新晚会作为对新生欢迎的晚会,节目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能够充分活跃气氛,节目形式可以多样,有创造性和渲染力。节目选拔也可通过在大一挑选有才艺的同学一起上台表演,但一定要保证节目质量。

3、在晚会着手举办同时,与组宣一起商讨对海报及展板的设计,使得宣传力度到位。

二、艺术团纳新

1、通过宣传,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参加艺术团的选拔活动。

2、艺术团设有演唱部、舞蹈部和曲艺部三个部门。由本届艺术团成员对参加面试同学的个人才艺展示,选择有才艺的同学留在艺术团,使艺术团发展越来越壮大。

三、元旦晚会

1、元旦晚会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节目质量不仅要高,宣传力度要更高。

2、元旦晚会要经过三次的彩排,每次都是对学生会成员的考验。自己在以前出现过的失误,今年要对成员做特别提醒,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出现错误。

四、根据实际情况,部门共同举办文艺、娱乐性的活动。

以上是我对下半年的工作计划思路,我会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希望在各同学的配合下,今年的文艺部能成为学生会思维最活跃、最个性的部门。并且希望所有成员能够了解彼此,工作上共同商量,生活上相互帮助,使大家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幼儿园园长一周工作计划(四)

时光飞逝,一年已经过去。在文艺部工作一年,自己发现不少问题,从中也学到不少经验,对各项工作流程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和部门成员共同努力并组织、参与各项活动。

面对即将来到的大一新生,我们的大二生活,心中又充满了激情与信心,同时也感到了肩上的压力。为了文艺部在下学期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拟定了如下计划:

一、迎新晚会

1、通过对大一新生的欢迎,并对已留在学生会同学的考验,增强新生对工作的熟悉适应能力以及增强新生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2、迎新晚会作为对新生欢迎的晚会,节目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能够充分活跃气氛,节目形式可以多样,有创造性和渲染力。节目选拔也可通过在大一挑选有才艺的同学一起上台表演,但一定要保证节目质量。

3、在晚会着手举办同时,与组宣一起商讨对海报及展板的设计,使得宣传力度到位。

二、艺术团纳新

1、通过宣传,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参加艺术团的选拔活动。

2、艺术团设有演唱部、舞蹈部和曲艺部三个部门。由本届艺术团成员对参加面试同学的个人才艺展示,选择有才艺的同学留在艺术团,使艺术团发展越来越壮大。

三、元旦晚会

1、元旦晚会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节目质量不仅要高,宣传力度要更高。

上一篇: 教师常规工作总结 下一篇: 建筑装饰施工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