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28 20:37:15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篇(1)

(1)广泛普及是社区群众文化的形式要求。

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它的整体水平不仅体现在质的高度,而且,体现在量的广度。通俗易懂的艺术,为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是群众文化普及的重要内容,虽在某些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却在普及的内容中蕴藏着提高的萌芽。如《东方红》源于陕北民歌,就是在群众普及的基础上提炼和提高出来的。

(2)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传播精神文明道德新风,是社区群众文化的内涵要求。

在社区文体团队中,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线,把社区文体活动与市民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经常举办“公民道德大讨论”“社区新貌”、歌曲征集、摄影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居民“社区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和建设社区的责任感。这样居民在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充实和提高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活动层次。

(3)自编节目是现代社区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

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和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扶持、引导和鼓励群众创作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反映社区中的新人新事、道德新风,体现社区群众性文化的自娱自乐,以及“热烈、隆重、欢乐、祥和”的特色,使文体活动更具有群众基础性和生命力。如将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编写成“老歌新唱”、快板、歌曲、表演唱等小节目。

(4)多样性是社区群众文化的形式需求。

人们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社区,社区居民由于工作背景、学历和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决定了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如合唱队、舞蹈队、时装表演队、戏剧小品、书画队等,这些社区活动贴近居民,贴近生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能充分体现社区文化建设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社区居民在参加文化活动中有所得、有所值。

2乌鲁木齐市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乌鲁木齐市的社区群众文化主要以广场文化和晨练两大形式为主,而广场文化主要是群众性的集体舞、健身操、戏剧演唱、街舞等自娱自乐。为了深入了解社区群众文化的现状,近年来,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铁路局中心广场、八钢、石化及阜康、米泉等地的调查发现,目前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早晨,且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参加社区文化群众活动的人员以离退休老年人员居多,在职人员、青壮年人员参与率比较低。二是文艺团体参与较少。三是群众文艺骨干较少。综合分析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对社区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参与意识不够强。

一般来说,一项活动的参与面达到20%就属较高了,而目前我们的活动参与面与其相比相差甚远。老年人是文化活动参与的主力军,在职职工及青壮年参与率低是一个普遍现象。

(3)社区文化管理及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在社区,文化设施主要指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而这些设施的活动面积就达不到所需标准,且有的设施陈旧老化,无资金更新,至于新的文化设施建设更不可能。这在客观上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

(4)社区群众文化人才缺乏。

目前许多社区居民委员会就无文化人才,而且参加文化专业培训的机会也不多,这也影响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3完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议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考虑,这样才符合当今社区人们的需求,才能不断创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建立设施完备、健全队伍,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以人为本、广泛参与,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新理念。同时,要抓好软件建设,加强法制化、标准化进程,在活动内容和运营管理上积极探索多元化与社会化的运作机制。

(1)对社区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要有深刻的认识。

加强社区文化有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激励其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区成员间的文明交往方式,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素质,形成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

(2)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在社区成员中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使全体社区成员发扬参与精神和互助精神,增进对社区的认同感,共同建设新社区。

(3)加大资金投入,在评比中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规模和层次。

通过评比来提升社区文化建设规模和层次,就是要经常开展具有艺术特点和个性的社区文艺表演活动,不断更新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进一步改善社区文化活动的设施和环境。只有这样,社区群众文化才会在规模和层次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4)培育一批社区文化活动的业余骨干。

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业余骨干对于市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可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通过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来丰富充实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的,但同样也离不开专业队伍和专业人才的示范、辅导和培训。因此各级专业文艺团体要多下基层辅导和培养一批业余文艺骨干,发挥他们的作用,一级一级地把文化队伍带动起来,如每年举办社区文化指导员培训班,定期对文化指导员进行必要的艺术培训和辅导,提高他们的组织和辅导能力,多给群众文艺骨干学习、交流、观摩的机会,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达到由他们丰富和提升社区文化内容的目的。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295-02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休息、娱乐、交往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有2/3时间在此度过,是大学生素质、涵养、个体情趣与个人品行集中体现之处,更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场所。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和学分制的全面实行,学生社区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加强学生社区建设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大学生社区文化能培养大学生勇于坚持真理、自觉学习和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思想素质,增强其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其全面发展[1]。

一、大学生社区文化的特性

1.相对的独立性。大学生社区往往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地域上相对集中,且在一定范围内自成体系,兼容了衣食住行学等多方面的功能,其主体又都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具有相对的独立特性。

2.文化的交融性。大学生社区文化,一般来讲属于校园文化下的亚文化。但在当今,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存在,同时受到校园文化、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多重影响。作为高校学生的聚居区,它更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作为后勤集团管辖的区域,它也受到以社会力量为指向的企业文化的影响;此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类商业纷纷以广告、开店等方式进驻校园,大学生社区在长期的磨合中逐渐认可并接受了这种商业文化。

3.主体的多元化。尽管大学生社区的主体都为青年学生,但因为所学专业、所处年级、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等不同,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并因此形成不同的群体,包括社团、学生会等正式学生团体和老乡会、网友等非正式团体。

4.鲜明的时代性。青年学生作为大学生社区的主体,热衷于接受和传播新鲜事物,再加上“90后”学生的加入,这必然导致大学生社区文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这其中不仅包括了精神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包括了物质文化比如网络、信息技术等也总在不断的更新中。

二、构建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大学生社区文化构建的内涵极为丰富,宏观上涉及“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微观上涉及对每个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毋庸置疑,大学生社区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不仅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社区文化的营造者。此外,他们的利益需求、活力朝气、言行举止构成了社区文化独特的人文风景线。无论是社会化的物业服务还是学校的教育管理,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需求,才能赢得大学生的心理认同和信赖,才能发挥大学生作为文化主体的能动性[2]。

一方面,确立大学生有自主选择和发展的权利的思想,把满足大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作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另一方面,要把“塑造人、提升人”这一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贯穿于建设的始终,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大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2.多方管理责权原则。大学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既有商业性质,又秉承教育使命,商业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决定了经营与管理者不能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服务和市场的多变性一定会带来合作双方的矛盾,这就需要双方站在合作伙伴的高度,为了共同利益和目标来建设好大学生社区,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物业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物业服务;校方致力于学生的政治思想、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达到共同育人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各自的资源优势,确保大学生社区健康、稳步的发展,为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载体。

3.客观性和渐进性原则。大学生社区文化在其构建过程中,文化设施的改善、文化环境的优化、文化政策的调整、文化观念的更新以及文化信息的传播、文化组织的壮大和文化骨干的充实,则是必要条件。而要具备上述条件,并非一日之功,只有正确地设计和实施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战略,才能克服大学生社区文化构建中的任意性,完善大学生社区文化所需的各项条件,渐进性发展大学生社区文化。社区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等很多要素,只有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文化才有生命力,否则会阻碍社区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循序渐进,按照社区发展的轨迹和趋向,精心营造与之相适的社区文化,才能从文化的深层面上推动社区的稳步发展。

4.民主性原则。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要注意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尤其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准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充分听取大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建设。只有使学生社区充满民主气氛,发挥大学生主人公的积极性,让大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才能使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更客观、更有效。

三、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

1.物质文化层面。物质文化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基础。大学生社区硬件建设,是衡量一个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对大学生社区物质文化投入少,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其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必然受到严重制约。应注重大学生社区各种现代化配套设施的增加,加强对大学生社区的绿化、美化,增加文艺、体育活动场所。大学生社区不仅需要整齐明亮的公寓群,经济适用的宿舍,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人本化的楼内和社区共享空间,如阅览室、活动室、公共绿地、小型运动场等。

2.制度文化层面。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公约规则,不仅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社区正常的秩序,而且可强化积极向上的群体价值观,还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重要的制约作用,使其生活在各种有益的规范当中。为了使大学生有一个文化、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应不断调整思路,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量化考核,并纳入大学生综合考评体系之中,使大学生社区文化构建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行为文化层面。行为文化主要指社区主体的生活、行为方式本身及通过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大学生社区应该释放更多的个人自由空间,精心营造楼群的共享空间,实施专业的物业服务和人性的文化管理,使大学生在其中能感受到一种新的组织习惯和组织个性,感受更多的文化力量,从而影响到自身的态度和行为,主动融入社区文化的建设,在保留个性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私人空间与整体社区文化保持方向的一致性。

闲暇教育就是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3]。对大学生开展闲暇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知识结构的完善、道德素质的提高、审美水平、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在增多,学生自身有内在的要求,渴望过上精彩、丰富的大学生活,希望闲暇时间过得有价值;另一方面,大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学术氛围,适合进行闲暇教育。对大学生开展闲暇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积极运用闲暇时间的各种能力,特别是独立支配闲暇时间的能力。这可以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闲暇时间过剩与浪费、闲暇生活的单调与无聊,从而提升大学生素质和社区学生生活品位,带动大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

4.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是价值观念、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素质要求的总和。其主体不仅包含流动的学生群体,也包括相对固定的管理者、教育者群体。精神文化层是文化的观念形态部分,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后勤社会化、教育产业化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学校的育人目标与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目标之间的矛盾等等直接对社区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提出挑战。如何在矛盾中形成统一,在冲击下求得发展,社区文化比传统的宿舍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更具复杂性。一个良好的氛围,其作用是巨大的。学生宿舍作为现代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单元,理应成为我们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在社区内经常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务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把提高学生的素质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养成基本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精神。同时在学生中树立“社区是我家,安全、卫生、文明靠大家”的牢固思想,可以通过树立宿舍和宿舍成员的典型,继续完善“文明宿舍”评选制度,包括评选“十佳宿舍”、“优秀宿舍成员”等,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成才目标和奋斗方向。

大学生社区文化是一个系统,其中物质文化层是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层是文化的品位,行为文化层是文化的表征,精神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篇(3)

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学术界的很多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从理论上全面把握社区文化,笔者认为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制约着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将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社区文化的全面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社区文化包含物质生活条件、精神风貌、生活规范和社区团体、组织等四项基本内容,其中社区文化的物质生活条件指的是经过社区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和创造出的一切物质财富。它主要包括社区内的文化设施及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室、图书馆、人文景观、公园、市政建设设施等,还有居民所用的服装、用具、一切生活用品等都属于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它们的存在与使用无一不凝聚着社区人的智慧与价值观念,包含有深刻的文化特色;精神风貌则是通过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长期培养形成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生活情趣、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实际上,精神风貌是城市社区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区开展积极向上的创建性文化活动的力量之源,它植根于每一个社区人的内心世界,并左右着社区居民生活的目标和生活方式的形成;社区生活规范既包括保证社区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正常进行所建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包括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等行为规范。它是社区人总体价值观的外在表现;而社区团体、组织则主要是指实现各种关系的结构实体,它是社区其他文化的存在基础和保证。如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居民委员会、妇女团体及其他非政府性组织、团体等。这些组织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双重结合。社区文化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各有特点而又相辅相成,共同实现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社区文化的形成是时展的必然

社区文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社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社区实际上是一种城市行政区划管理机构,承担着综合的行政管理职能。在这种社区管理体制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只能通过其所在的工作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来参与社会事务及社会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个体对单位的严重依附性,个体的自主性严重缺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过去社会成员固定“从一而终”的组织管理体制被打破,人们的自主性加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原有的职工自动离职或被剥离,相当一部分进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这使得原来的“单位人”离开单位管辖与监护而进入社区。与此同时,大批的流动人口和退休人员也相继涌入社区。无论他们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他们已经成为社区人员,也就是成为了“社区人”。这些人成份复杂,需求不一,而要满足他们的要求,特别是精神需求,就不可忽视社区文化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社区人”的精神需求,培养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一种有利于价值观念整合的“心理社区”,而且也会为社区建设本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因此,社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社区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城市现代化一般应具备以下十大特征,即城市的社会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环境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居住方式现代化和人本身的现代化等。这10个方面共同体现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特点,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10个基本特征又几乎都与城市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因为要发展现代化城市,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作支撑。没有产业的支持,城市就无法发展,更谈不上城市的现代化。在过去,城市发展主要是依托重工业,但发展此类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破坏生态平衡。现代城市欲依靠重工业来维系其自身发展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城市文化的发展则是以城市社区为依托的,从而形成了社区文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文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它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灵魂。

(三)社区文化的不断推进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超越了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的需求,转而更多地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另一方面,“社区人”成分的复杂化、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引进、交融,要求社区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具备包容性,要呈现出多样化特色。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年代里,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同文化之间会不断地进行相互冲突、相互渗透,将愈加会增强社区文化的复杂程度。因此,如何面对这些新情况,构建有利于社区发展的社区文化,给社区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三、社区文化在社区里设中的作用

社区文化是社区全方位的文化,在社区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文化营造“社区精神”

一定的社区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并排斥其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一方面不断鼓励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以及社区群众之间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这样,社区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即形成了某一种共同的“社区精神”。

1.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社区文化总是要倡导社会所认定的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并能对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予解决与导向,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品位,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东西。

2.有利于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到来,整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强度加大,使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打破了过去封闭的“单位人”界限,成了开放的“社会人”,也使得联系人们的各种因素相对减少,人们各自忙忙碌碌。八小时的工作忙碌之外,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因此,如何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就成为社区群众交往的一个难题。而社区文化的群众性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它成为增进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易于把社区群众吸引在一起,创造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

3.有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通过组织老年、青年、少年、残疾人等不同形式的演出活动,尤其是代表本社区外出演出,不仅会大大吸引社区不同成员的积极参与,而且在社区集体演出活动中还会增强对本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对社区的强烈归属感。通常,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越强,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而越加喜爱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4.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社区文化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易于为人们接受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需求。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大,需要精神上给予调剂,而社区文化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在共同理解的心里空间内,人与人之间情感交融、心灵沟通,个体化的人格融入社区整体,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个体成员的精神和情感体验,而且创造了共同的“社区精神”。

(二)社区文化为“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社区综合竞争力”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以新的发展观为基础。要增强“社区综合竞争力”不能单单理解为提升社区的经济增长能力,而应理解为社区经济、文化、自然的持续、协调地发展。哈佛大学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小约瑟夫·S·奈(Josephs.Nye.Jn)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可以分为确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软实力与确实力同等重要。他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建立一种机制,并且其他国家愿意按照它所希望的方式限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将减少使用确实力而带来的代价。”[3]一个社区同样如此,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软实力即社区文化的作用非常关键。

1.为“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们普遍认识到:一个脱离文化背景的发展是没有灵魂的发展。文化可以通过对社会制度构成要件的指导,实现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优化,以此为“社区综合竞争力”提供精神动力。

2.为“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是一个社区进步的灵魂,也是社区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科技信息全球化大趋势面前,一个社区“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区人口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取决于社区群众综合素质的高低。

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初,舒尔茨等经济学家将“人力资本”的质量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中。舒尔茨认为,在当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发挥着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作用,它们的规模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前提和基础。而“人力资本”的体现力在于人们的综合文化素质、科技创新能力。

3.为“社区综合竞争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社区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业、影视及影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等产业。它不仅为社区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一个社区的文化品位。例如,美国的文化名城洛杉矶,靠“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城”形成了惊人的文化旅游和影视及影像制品业,既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提升了洛杉矶世界文化名城的品位。据统计,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产业,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

4.社区文化是“社区综合竞争力”发展的象征

一个社区的综合发展的形象是外在面目与内在精神本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现实文化交融的结果。对于一个社区而言,社区文化就是该社区的气质和灵魂,一流的社区文化塑造一流的社区形象。比如,在上海黄埔旅游文化节中,商业购物、美食品尝、文化娱乐、风光游览浑然一体,无论是中外的游客还是服务人员,都在参与中获得了美好的乐趣,使人们在购物、美食、观光中体验文化的高品味。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黄浦区的美好形象,而且也提高了上海在国际大都市中的竞争地位。

(三)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大概念,不仅体现了一个社区全体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道德风貌、精神状态、健康等人文状况,而且还反映着一个社区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智力水平。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受教育程度、道德水准、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和创新能力等。这几个方面形成一个综合的统一体,共同反映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状况。只有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推动社区建设向前发展,而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不能忽视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

社区文化在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教育功能上。社区文化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和专业教育外,还有社会性自我教育。它主要通过不断向社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来实现。社区文化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开设服装设计、烹调、缝纫、文艺、健身、机修等培训班,这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水平,而且还可以使其在活动中学到各种技能。同时,在社区,各种各样的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和群众性的自娱自乐活动等都可以使居民在精神上得到慰籍,在思想和道德上受到砺炼与提升。另外,社区的医疗、卫生保健等知识宣传、服务活动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有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总之,社区文化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建立社区“理想家园”的社区文化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是以科学美好的“理想家园”为目标的。这种“理想家园”包括三项主要内容:法制化管理、良好的治安和美好舒适的绿色环境。

1.社区法制化管理以社区文化为背景

要科学地管理社区,既要在社区居民中灌输一种以法制规则为基础的文化,建立法制,又要创立一套维护社区稳定发展的道德体系,以营造社区文明环境。

法制化管理对于社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法制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塑造了现代一大批发达成熟的国际大都市,而且还培育出了有礼貌、讲公德、文化素养较高的大都市公民。原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指出,任何法律制度的严峻考验,在于是否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国家之间产生社会秩序和精神意义,能否适应特定城市的需求。他认为,只有有了严密的法律,才能产生井然的社会秩序。新加坡正是由于建立了以法治国的方略,加强了对城市环境卫生、市政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并且开展了以“忠、孝、仁、义、爱、礼、廉、耻”为主要内容的八德教育,将法制宣传与伦理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新加坡成为了环境优美、秩序文明的国际大都市。

2.社区文化成为影响社区治安的深层次因素

搞好社区治安工作,保证社区居民群众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是社区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依靠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外,发挥社区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

社区文化是建立社区良好关系的精神纽带。良好的社区关系有利于增进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约束,有利于减少摩擦、减少犯罪。

社区文化也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感,社区责任感是社区成员个人对社区的关心,是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一种心理,它形成社区群众的防范之网。

社区治安主体的构成除了社区成员之外,还包括工厂、学校、机关、商店和各类组织及部门。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合理分工,构成共同的预防系统。那么,是什么将这些人和组织结合在一起,达成共同防范的共识的呢?是社区文化,是社区文化孕育出的一种对社区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见,社区文化作为影响社区治安的因素,其作用是独特的、无法替代的。

3.“绿色文化”打造“绿色社区”

绿色环境是现代文明社区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文化”已成为日益成熟的全人类文化。“绿色文化”倡导正确的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消费文化。“绿色社区”正是以“绿色文化”为背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基础,来营造以“理想家园”为目标的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绿色社区”的主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以人为本”,应该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其核心内容。将其片面理解为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享乐至上的庸俗狭隘的观念。其结果既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也破坏作为社会的社区生态平衡。因此,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既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又要关心和营造一个仿造甚至优于自然的社区环境。

同样,社区文化也有利于打造现代“绿色社区”的生活模式。这种生活模式不仅仅是简单的社区物业升值和资金投入的市场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个利于社区长期发展的,展示未来和希望的生活模式;它以适度的消费文化观念指导社区对土地、水、人文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侧重于精神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作为未来消费的重点。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是我们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前提,探寻社区文化建设的方略是我们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

四、社区文化建设的方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区居民参与缺乏主动性;二是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经费,这也是目前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影响因素;三是社区文化建设对政府依赖性大,社会化参与程度低;四是社区文化建设队伍整体水平低;五是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的制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要想很好地建设我国的社区文化,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统揽全局,不断开拓。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方方面面,这里只是试图从总体上探讨社区文化的建设方略:

(一)把握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这里主要指的是要把社区文化建设真正作为社区内广大居民群众的一项事业来抓,正确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真心诚意地关心和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区群众的主体性得以发挥。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确立社区群众个人有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权利的思想,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作为开展社区各项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社区文化的服务对象只能是社区内的广大居民群众,这是今后社区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二是要把对“人——社区群众”的整体塑造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始终贯穿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重解决居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需求问题,致力于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不断推进城市社区的各项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培养社区居民的友爱、平等、和谐、参与、协作的社区文化价值观念,完善规范社区文化生活的各项管理制度;四是确定判断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好坏的客观标准,那就是社区居民群众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检验,都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否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品位,是否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社区文化建设的融合性原则

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现代文化;既有精神文化的内容,又有物质文化的涵义;既包括本社区文化的特点,又吸纳外来文化的新内容。因此,发展社区文化必须使各种文化达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而不是偏废某一方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告诉我们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与经济、政治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坚持融合性原则。对于我国社区文化的融合性原则而言,就是要把社区文化建设融合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以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并在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不断推进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社区文化。

(二)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

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和文化生活的特点,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不断将社区文化推向更高层次:一是强化“社区文化力”意识。这里的“社区文化力”特指通过文化建设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现实力量,它包括社区文化的实力和现实水平,也包括社区文化对社区综合竞争力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二是强化社区文化的创新意识。社区文化的创新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又是立足于社区文化的整体发展格局上,即:立足于社区文化本身包含的道德文化、科教文化、生态文化、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同时也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三是强化社区文化的特色意识。强调特色意识就是要充分尊重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群众和组织团体的意愿、利益,制定一个符合本社区长远发展的赋予远见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社区文化发展的主题。主题鲜明的社区文化才富有个性。

(三)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1.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以社区基层文化站为龙头,以社区各街道、居委会、住宅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活动阵地,以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引导,以为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群众都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这样,既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里需求,展示社区文明风尚,又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豪感,进而增强了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2.搞好社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制定其发展的战略原则: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为助手,注重文化体制的不断创新,加快形成以文化传媒业、电影产品业、广告业、旅游业等为支柱,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真正将文化产业作为社区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3.发挥文化组织机构作用,加强社区文化管理

社区文化组织,无论是政府办还是非政府办,都要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这也是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们应以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前提,逐步推动各种非政府组织对社区文化的广泛参与,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扭转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的不良局面。

4.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重点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应及时解决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和待遇问题,向社会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队伍;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壮大文化建设队伍。

5.强化对社区文化的制度化管理,建设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结合社区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图书馆、报刊、俱乐部等文化、学习和娱乐场所管理,加强对开发中的商住房、物业、生活小区文化功能的管理。目前就是要加快社区文化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真正做到社区文化管理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软环境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社区设施、卫生、美化等硬件的建设,集中力量防止重点污染源,扩大绿化面积,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使生态环境和社区发展的综合决策科学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做到“天人合一”。

总之,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努力探寻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那么,我国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篇(4)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具体来说,它包括社区意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历史传承、生活习性等内容。从对社区文化的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社区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群众性、共享性及多样性等特点。社区文化建设是为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思想道德建设能够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实现居民自我完善、发展等创建了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和人文氛围。这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工作中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又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人、教化人,培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人们符合时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塑造人们的思想去引导人们的行为,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所谓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内活动的所有居民为教育对象,以思想政治道德为内容的实践教育。”所谓社区思想政治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将公德教育日常化,将积极健康的思想品质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来扩大居民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社区品格和风貌,提高居民在社区生活中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促进社区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

社区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1.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和新体制下人口的大量流动,社区聚集了不同环境的人员,因此,社区的社会职能增强了,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社区文化建之中。

2.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环境,众多社会矛盾都在社区显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之一,为此运用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

3.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社区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居民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体现出来的。

4.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时代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它融入社区文化活动之中,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烘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可见,社区文化活动的建设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它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思想灵魂。在社区文化活动中通过对渗透思想政治内涵有利于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素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居民在社区的主人翁意识和社区精神,这对增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社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相辅相成,社区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物质载体和教育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以社区文化为依托,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目的更具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有核心价值导向功能、规范保障功能、传播育人功能、服务凝聚功能。

(一)核心价值导向功能

核心价值观导向功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功能,通过对人的思想认识的教育引导使人们确立有利益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信仰,通过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和规范机敏的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导向功能,首先表现为社区成员进行主流文化的教育引导。居民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去认识事物、解决社区内存在的问题、矛盾和冲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居民和睦相处。社区通过各种组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生活。通过各种活动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健康舒适的社区文化软环境。比如绘制板报、宣传栏、组织讲座、竞赛等形式将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到居民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中去,提高居民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培养居民自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使社区群众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得以提高。其次,社区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导向功能还体现在,居民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又使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客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区文化的软环境建设渗透到居民的生活中去,易于被居民接受,同时居民也在身体力行中去熏陶和影响他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氛围。

(二)促进社区管理制度规范及生活秩序稳定的保障功能

社区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区管理规范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居民用法律法规、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以调整社区内部矛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生活保障功能是指,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道德标准、社会舆论来培养居民的道德素养,使居民形成道德自律,创建社区良好的道德风尚传递道德正能量,保障居民生活的秩序性和环境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社区制定规范管理条例、社区的规则制度等,使社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社区通过对法律法规、区规、条例规范的有效宣传。培养居民自觉的法制意识,培养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形成自我约束。

(三)传播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的传播育人功能是通过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的。社区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育人功能表现在,其一,通过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使社区居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文化认同,提高居民对文化的鉴别力和判断力,使社区文化建设朝着符合社会文化发展建设的方向前进。其二,正确的文化意识形态,对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做好社区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凝聚社区精神,培养服务意识功能

“通俗地说,社区就是一个熟人社会或者亲密群体,是归属感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当今社区文化建设是为了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习惯、不同地域等特性聚居的社区成员以共同利益、共同的目标、共同信念为出发点,形成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文化审美、共同的道德标准等。这些共同的产生是一种力量的凝聚。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服务的。从社区活动的参与性和覆盖面来讲,社区居民只要生活在社区中,即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服务。居民积极的情绪为文化建设带来正面影响,消极的情绪为文化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这种服务意识隐藏在居民的生活中一直被广大居民所忽视,因此,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应该逐渐增强社区居民服务意思。

三、改进和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措施

社区思想政治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又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利的保障。社区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发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

(一)加强党在社区的组织建设,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加强党在社区的组织建设,加强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为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担负着政策教育宣传,具有上传下达的职能,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社区群众真正的诉求,向社区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掌握最易于群众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吸收和培养积极的社区居民向党组织靠拢,调动更多力量为社区文化建设做贡献。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对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首先,通过建设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覆盖面和工作网络,在社区工作中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积极联系社区群众,维护社区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了解群众需要。其次,深入群众,提高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再次,创建党建主题活动,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积极开展以党建为主题,群众为主体,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党建活动,使社区居民在党建活动中更加了解党、拥护党、爱护党,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社区居民在社区党建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

(二)注重管理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社区管理人才是带动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在社区工作中社区工作者往往集管理、调节、教育、组织、服务、研究等能力为一体。在社区各个组织中起到凝聚团体力量,打造团体文化的重要作用。无论是社区党组织还是社区中介组织,优秀的管理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的知识、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亲和力。以个人的思想品格魅力去吸引群众,形成良好的榜样力量,用自身的素养去感化社区居民,形成一种无形的向上力量。具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对居民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使其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积极向上的。

(三)组织丰富的社区活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改革创新精神

社区组织丰富的社区活动,社区组织根据居民需求举办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社区活动。社区活动应具备覆盖面广、参与人群多样、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体现社区创新精神的特点。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性。在活动中居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外化向内化转变,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易于居民接受,进而提高居民的思想素质。

(四)完善社区制度管理,创建和谐、健康、美丽新家园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篇(5)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人们居住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但铁门却关得越来越紧;社会越来越开放,但人的内心却越来越封闭。即使是邻居之间关系也比较淡漠,缺乏互信。邻居之间都彼此不认识,还何谈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多心理实验都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冷漠、冲突的交往环境或气氛中,就可能逐渐变得言谈谨慎、情绪压抑,甚至性格暴躁、易生猜疑等。反之,和谐、融洽的交往环境就会使粗野者变得文雅,怯懦者变得勇敢,自私者逐渐懂得关心和体贴别人。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互相联络、增加感情、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大家基于相同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在一起,不分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家庭贫富,没有功利和矛盾,共同活动,其乐融融,因而交往起来特别顺畅,联系也相当紧密,这是社区人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种各样的群体文化活动,会把社区成员吸引在一起,加强邻里相互交流,创造友善、和睦的氛围,密切群众与群众、群众与社区及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利于巩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归属感、自豪感。很多文艺骨干都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政府和社区工作的有力支持者,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文化建设是打造城区品牌、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同步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协调,必然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同时,社会、文化发展的滞后,也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底气不足。在城市发展中,文化这种软实力越来越重要,我们的环境文明城建设等都是在提高我们的软实力,未来发展的衡量指标当中一定有文化指标。城市社区文化工作是现代化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一个区域人口的素质,建设现代化城区不仅需要有繁盛的经济,更需要有强盛的文化。所以,文化品牌建设对增强城区的综合竞争力这种促进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是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

二、进一步扎实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思考与探索

当前,南昌市正处于经济增速、发展增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提出了要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和健康的社会风尚。特别是在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创建国家文明城、创建国家园林城等等这些大背景下,我们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正逢其时、正当其时,既与上级的要求合拍,也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相辅相成。所以,必须高高举起文化建设这个旗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首先要强调,文化建设不简单的就是文艺活动,要从大文化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文化建设。这里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多个方面。社区文化是一种积淀,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很丰富,应拓展开来,最基本的应包括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读书看报、各类教育培训,也包括邻里关系、家庭和睦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区的整体建设等等,这些都包含着文化的内涵。所以说,社区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体系,而是一个与外界密切相联、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开放式系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在全市的大局工作中统筹考虑,与其他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推进。

(一)要与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努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是要在“大众化、群众化”上下功夫,促使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与推广并最大化发挥其功能效用,切实做到“润物细无声”。如何在“大众化”上下功夫,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体现出,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性、群众性的关键作用。所以不能孤立的、片面的来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它只是一条线,但是可以关系到、渗透到各个方面和领域。在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这个大的系统工作中,要把社区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其中,并充分发挥出其群众性、基础性的作用。

(二)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系列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文化工作也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和一条主线。在这项工作中,文化战线即是组织者、倡导者,同时也是主力军、主战场。所以,要抓住主题,周密部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生动直观的事实,大力进行“中国梦”系列宣传活动。要通过社区艺术节、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激励广大群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要与城市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南昌市的制定了“五城同创”工作任务目标;文化战线在创建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出应有的主力军作用。文化战线在创建工作中的重心就是要落在突出提升市民素质这个重点上,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下功夫。要通过全面、系统的社区文化活动,使创建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创建工作赢得人心,让老百姓对创建工作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大家有参与创建的热情,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篇(6)

(二)社区文化建设是打造城区品牌、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同步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协调,必然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同时,社会、文化发展的滞后,也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底气不足。在城市发展中,文化这种软实力越来越重要,我们的环境文明城建设等都是在提高我们的软实力,未来发展的衡量指标当中一定有文化指标。城市社区文化工作是现代化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一个区域人口的素质,建设现代化城区不仅需要有繁盛的经济,更需要有强盛的文化。所以,文化品牌建设对增强城区的综合竞争力这种促进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是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

二、进一步扎实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思考与探索

当前,南昌市正处于经济增速、发展增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提出了要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和健康的社会风尚。特别是在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创建国家文明城、创建国家园林城等等这些大背景下,我们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正逢其时、正当其时,既与上级的要求合拍,也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相辅相成。所以,必须高高举起文化建设这个旗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首先要强调,文化建设不简单的就是文艺活动,要从大文化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文化建设。这里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多个方面。社区文化是一种积淀,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很丰富,应拓展开来,最基本的应包括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读书看报、各类教育培训,也包括邻里关系、家庭和睦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区的整体建设等等,这些都包含着文化的内涵。所以说,社区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体系,而是一个与外界密切相联、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开放式系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在全市的大局工作中统筹考虑,与其他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推进。

(一)要与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努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是要在“大众化、群众化”上下功夫,促使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与推广并最大化发挥其功能效用,切实做到“润物细无声”。如何在“大众化”上下功夫,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体现出,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性、群众性的关键作用。所以不能孤立的、片面的来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它只是一条线,但是可以关系到、渗透到各个方面和领域。在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这个大的系统工作中,要把社区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其中,并充分发挥出其群众性、基础性的作用。

(二)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系列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在举国上下共圆“中国梦”的浓厚氛围中,文化工作也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和一条主线。在这项工作中,文化战线即是组织者、倡导者,同时也是主力军、主战场。所以,要抓住主题,周密部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生动直观的事实,大力进行“中国梦”系列宣传活动。要通过社区艺术节、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激励广大群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要与城市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南昌市的制定了“五城同创”工作任务目标;文化战线在创建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出应有的主力军作用。文化战线在创建工作中的重心就是要落在突出提升市民素质这个重点上,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下功夫。要通过全面、系统的社区文化活动,使创建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创建工作赢得人心,让老百姓对创建工作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大家有参与创建的热情,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要与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社区文化的一项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党的科学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居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这一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赢得群众。居民在参加的社区事务当中,最喜欢参与的就是文体活动,所以,要把这些活动,开展成为娱乐、知识技能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本身就是属于以群众文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自娱自乐的大众文化。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篇(7)

社区工会与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的论文 文章作者:wangweilian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11日12:58 浅述社区工会与新建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的建设 今年春季,举国上下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所震惊。健康与疾病这一话题再度被人们所重视,而体育活动恰似摆脱疾病、步入健康的桥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内的新建企业逐渐增多,关注社区辖内企业的职工体育活动有效开展,这无疑是社区工

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社区工会工作 社区工会是新时期工会组织的新形式,也是新建企业内工会合法权益的代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忽视工会工作,就谈不上依靠工人阶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在*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都为工会与党群关系确立了鲜明而准确的历史定位。工会工作的实践证明,加强工会的组织程度、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工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体育活动,把工会建设的目标、职能融入柔性、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寓教于乐,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会的组织程度、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有效确保工会法定职责的贯彻和落实。 在实践中,社区工会恰恰面临了组建难、运转难、经费收缴难等一系列难点,社区工会与基层企业沟通少则是其中的关键。而职工的体育活动富于形象、富于柔性、富于活泼,作为一种文化,更具有渗透性,企业职工与体育活动大多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往往会起到润滑、平衡和疏导的作用,社区工会便能多途径、多触角地迎刃而解工作中的许多难点。 二、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消弭企业职工的“亚健康” 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社区位于上海的中心地带,社区内积聚了许多商务楼宇。这些楼宇企业的职工大多是脑力劳动从事者,即所谓的“白领”阶层。他们大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收入的“三高”特征,被称为“三高”群体。 这一特殊的“三高”群体职工的大部分时间往往都处于工作状态,忙碌、紧张、挑战形成了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业余生活相对少且枯燥,更使得他们难以顾暇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亚健康”普遍成了他们健康体魄的壁垒。 面对这一情景,社区工会积极推进企业职工素质工程,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区职工文化建设的新路子,紧紧围绕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结合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实践,坚持“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贴近生活”的工作理念,以唱响“广场职工精神文明”为主旋律,组织广大企业职工参与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增强职工身体素质,进而摆脱“亚健康”状态的阴影。 (一)培养健康意识。针对“三高”群体,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理解健康、生命、工作的三者关系,重视“亚健康”给身体带来的潜在危害,牢固确立“健康促进工作、工作带来效益”的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企业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既能利国利民,又能利家利己的多重意义,从而增强体育健身的意识,自觉地投入到职工体育锻炼的活动行列。 (二)弘扬健身文化。社区工会针对多数商务楼宇企业活动场地少、楼宇空间小的现实,本着“小型、多样、便捷、经常”的原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围绕体育健身为中心,紧扣“人人运动计划”,增强体育生活的观念,号召企业职工喜爱一项运动、学会一项运动、参与一项运动,营造体育健身文化的氛围。社区工会指导楼宇内的新建企业坚持开展工间操活动,保证每天两次。利用工余时间,精心组织企业职工参与街道社区广播操比赛和南京路职工马路运动会。社区工会还与上海市长途电信局等单位联手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组织进行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比赛,从而有力推进了社区内企业职工人人运动计划,陶冶了职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职工劳逸结合,提升生命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普及体育知识。企业内职工体育活动,不仅是健身强体的需要,更是一种企业文

化的延伸。要使社区内企业职工体育活动蓬勃而持久地展开,就必须从心灵深处内在激发企业职工从自发到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和热情。在开展一系列健身运动的同时,向社区内企业职工普及体育知识,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实践中,社区工会紧紧结合职工之家“创、建、做”和“素质工程”建设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采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班组学习、黑板报、宣传栏、通讯、橱窗、体育知识竞赛等等载体,深化职工体育活动的影响,赋予企业职工对体育健身活动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三、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企业文化精神的建设 社区工会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企业职工基本权益的高度出发,坚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把社区企业职工体育活动以工作机制建设为抓手,落实保障措施,充分体现了职工体育活动所蕴涵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实践表明,有恒、有序、有质的企业职工体育活动是一种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内涵反映,它能大大地激活企业职工高涨的热情,提高职工的健康素质和综合素养。而且,还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社区与企业、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和理解,极大地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社区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多种精彩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有效提升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社区工会与企业的凝聚力,塑造了社区工会与企业的优良形象,充分发挥了社区工会的应有职能和阵地作用。 文章出处: 自己写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篇(8)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这对新世纪文化建设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也有了文化工作拓展的新领域。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工作的历史责任,对于加强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就更尤为重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继续成为我们搞好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群文理论工作的研究中,在整个文化事业领域,社区文化作为最具有群众性,区域性文化工作,所负担的文化工作任务尤为突出。从社会效果分析看,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成分,社区文化的发展建设趋势,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文化发达程度,人民的综合文化素质。繁荣社区文化,不仅仅是丰富和活跃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在于推动全社会文明健康的向前发展。

二、社区文化的建设的兴起和发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突出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党政机关和主管文化部门,必须把社区文化建设自觉地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为了使这项“文化工程”落到实处,即需要长期的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工作打算。而且要纳入社区政府的时政纲要,配合其它上层建筑和精神建设工作,成为考核政策政绩的内容之一,做到真抓实干,长期坚持,才能使社区文化在新世纪有新活动方式内容,获得持久、稳定、时代化、新颖式的发展,才能真正造成当今社区文化崭新的大所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社区和乡镇的最基层。文化部门要积极争取把配套建设文化设施列入到社区当局的统一规划,并努力办好社区文化活动。几年来,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就是本着这一原则在五个街道办事处和所属居委会,文化活动室,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三级群众文化网,深入普遍开展了社区文化活动。例如,建华区东五办事处把配套建设文化设施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了新世纪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搞好现代化城市居民的文化艺术品味,他们各方筹集资金,重视规划,修整了街道文化活动站,而且配套了各种文化设施,使群众文化生活搞得有声有色。

另外,建华区文化办事处,地处嫩江东岸,又是全市各大专院校的集中区域,相对其它街道更是得天独厚,尤其是社区文化开展的更为突出,几年来都在各县区名列之首。这对社区的文化工作建设深入开展无疑又到了更广泛深入的促进作用。这些,都为开展新世纪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重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必须因地制宜,从不同社区的实际出发,创造形成各具特色的社会文化。

新的形势要求社区文化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另外社区文化的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对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包括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群文事业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工作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组织机构系统,社区文化的各项具体活动也就不可能正常开展。

建华区地处齐齐哈尔市老城地段,卜奎三百年的人文历史或少的影响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社区文化的表现领域主要是: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广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老卜奎的本土文化等上述文化体系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在各个不同阶段、场所和各大节日里充分开展和全面展现,给建华区这块带有卜奎风貌和地理特色的地域增深了新色彩增加了新精神文明内容和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景象。文化街道社区内,以市规划院带头组织的浏园晨练点,以建华区离退休老干部为中心的江堤晨练景点400多人的里练队伍十分壮观,每天清晨自然形成一道晨练健身的风景,并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和活动规模。文化街道区域内的市民政干休所有60多人的秧歌队场所坚持活动深受当地市民的欢迎。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篇(9)

一、群众舞蹈的现状与特性

群众舞蹈可以称为社会舞蹈,“社会舞蹈活动是在一定舞蹈文化背景下,将参与者的社会性相互行为转变为群体行为的过程。为此,大多以群体形式出现。”

群众舞蹈类型多样,其中有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他们对文艺的审美心理和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舞蹈便是满足这种需要的很好的文艺形式之一。目前中国群众舞蹈的发展十分迅速。

1.群众舞蹈的现状

首先,群众舞蹈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从都市到小城、从广场到厅堂、从文艺晚会到节日庆典,都会出现群众舞蹈的身影。在城市的广场和街巷,每天早晚都会有许多和着音乐与节拍,快乐地学着跳着各种舞蹈的人们,他们视舞蹈为自我娱乐和锻炼身体的最好方式。

其次,群众舞蹈的参与者越来越广。老人、青年、儿童甚至残疾人都广泛参与进来,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和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俏夕阳》,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第三,群众舞蹈的样式越来越多。群众舞蹈几乎吸纳了所有舞蹈样式,不同年龄的群体倾向选择不同的舞蹈样式,老人一般喜爱民族民间舞(如秧歌舞)、交谊舞、老年迪斯科,青年人则喜爱体育舞蹈、街舞等。

从目前群众舞蹈的发展现状来看,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非常高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人们的时代风貌和精神追求。

2.群众舞蹈的特性

群众舞蹈最大的特点是自娱性。“群众舞蹈起源于劳动,是以带动娱乐、休息及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追求美的享受,出自自己的爱好,以自我抒感,自我表现等为目的。因而自娱是第一性,让人欣赏表演是第二性”。

此外,群众舞蹈还具有业余性、社会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形式和参与者的增多,越来越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这种文化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比如群众舞蹈在当今城市和乡村的社区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功能。

二、群众舞蹈与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它包括此区域内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思维信仰、历史传统、地域心态、地方语言等文化现象。社区文化建设是关系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建设品位的基础工程。

1.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的城乡发展非常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同时也存在许多重视硬件、轻视软环境建设的问题。比如过分重视景观建设,部分社区只考虑路灯、小路、草地、水体、雕塑、喷泉、树种等的规划与选择,还有餐馆、茶社、酒楼的装饰。而中心广场、体育馆等设施则明显不足,没有为群众集体活动做预先的考虑。这使得不可缺少的群众活动场所减少。

另外,缺乏必要的人文组织和规划。很多社区不能把散乱的群众舞蹈活动组织起来,社区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很少。因此,加强社区文娱活动的组织和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

2.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首先,群众舞蹈产生于群众文化,原始舞蹈开始就具有纯粹的锻炼性质。在晚间,当一天的劳累得到休息之后,原始人感到需要活动一下自己的肢体,以轻松的形式把心情和感受传达给别人,表达满足、适意和从生存中得来的欢快。这种舞蹈,是原始人在休息时创造的一种活动方式,而此道理对现代人依然适用。所以,社区群众舞蹈最基本的意义还是提高百姓的身心健康。

其次,群众舞蹈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味和文化素质。舞蹈具有审美和健身等多重功能,它与多种学科的关系密切。普及舞蹈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舞蹈、了解舞蹈,提高舞蹈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提升文化艺术水平。舞蹈是群众文化的有机构成,无论是民间社火、广场上的大秧歌,还是各种群众文艺活动中的舞蹈演出,都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群众舞蹈文化活动,可以让舞蹈走进人民生活,使他们的休闲时光更丰富多彩,富有意义。

第三,繁荣群众舞蹈可以促进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多种多样、极具趣味的文娱活动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归宿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和谐向上的社区氛围。

要提高社区建设品位,就必须加强社区文化整体性建设。具体地说,要尊重社区文化的特殊性、开放性和多元性,注重群众的参与性,关注其多层次的需要。此时,大力开展群众舞蹈等文娱形式是比较好的选择,它可以把社区的软硬环境二者联系起来,加速中国现代社区新文化景观的形成。

(作者单位:深圳市群艺馆)

参考文献:

[1]冯碧华.社会舞蹈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13-01

社区文化是开展群众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维护我国社会秩序、国家安稳、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然而现阶段,我国社区文化建中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发展情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过于重视社区硬件措施的建设,忽视了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社区建设中,路灯、喷泉、餐馆酒店等建筑设施占到大部分,缺少了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建设只局限于社区领导者等政府部门人员,没有使广大社区群众参与进来,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等。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浅谈了群众舞蹈与社区文化建设。

一、群众舞蹈有良好的参与性

舞蹈是社区文化、艺术表演的形式之一。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社区群众越来越关注和注重精神生活、精神享受的需求和满足。舞蹈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活动,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肥健身的显著作用。舞蹈表演可以展示出舞蹈者身材曲线的线条美,增加自信,提高群众审美品位。同时还有利于缓解压力、调整情绪,转移注意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舞蹈是一种以肢体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表现。舞蹈表演对群众的先天条件、社会职位、年龄文化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舞蹈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迎合了不同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的群众兴趣爱好的需求,有利于建设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群众舞蹈是创造和谐社会、良好社区文化环境的有效载体

(一)群众舞蹈活动增强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

舞蹈表演是思想情感、人物性格以及精神面貌的传达,舞蹈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审美情绪,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还有利于提高群众的集体观念,增强群众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建设和谐融洽的社区文化。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住宅主要是大型生活居住区和社区等居住环境,加上快节奏、高竞争的生活现状,容易使群众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产生陌生感、疏离感等人际群众关系,形成居民孤独、冷漠的心理状况,不利于群众身心健康的发展。群众舞蹈集体活动能够增强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加强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说,广场的集体舞蹈表演、晨练的健身舞蹈等,为群众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和舞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拉近群众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工作的压力,消除了过度用脑的疲劳症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群众舞蹈文化活动使人们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乐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压的工作环境和大幅度的工作任务,往往会使居民心里过于压抑、产生焦虑、精神紧绷等不良状况,甚至会引发群众产生自我怀疑、缺乏生活信心、自杀等过激行为。群众舞蹈具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和娱乐趣味。适当的舞蹈运动能够调整群众情绪波动,降低群众的焦虑紧张感,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研究表明,一定运动可以使人体会到愉悦、轻松感,有利于调整情绪状态。另外,舞蹈具有游戏性、娱乐性。丰富多彩的舞蹈内容,优美的舞姿,动听的舞蹈伴乐能够吸引群众的眼球,转移群众的注意力,多角度的刺激群众的感官,活跃群众的思维,提高了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同时使人们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

(三)群众舞蹈活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群众舞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代表着时代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区有序健康的发展。群众舞蹈是规模性的集体活动,在舞蹈演练过程中,需要每个成员遵循一定的舞蹈规则、遵守相应的活动秩序。舞蹈表演中队形的变化、动作的展示都需要各成员有效的合作、密切的配合,相互之间的协调帮助。因此,群众舞蹈有利于增强群众的集体观念、规则意识。加强群众之间的合作认知,有利于社区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社区之间举行的群众舞蹈比赛等活动,在一定层度上激发了各社区群众的集体意识,使群众正确的看待理解合作竞争的关系。有利于树立社区群众之间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科学理念。

三、结语

上一篇: 真理伦理论文 下一篇: 店长转正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