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试用期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25 06:43:19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篇(1)

(一)项目策展部:

1、拟定2020-2021青年文化传媒中心招新总规划,统筹青年文化传媒中心2020-2021年秋季线下招新与冬季线上招新活动、审核笔试试卷、参与兼顾各部门面试。

2、组织“青年力量·筑梦远航”主题分享活动

3、策划“青梅课堂”活动

4、元旦跨时空计划(去年信件派发)

5、完成日常办公室事务,统筹负责各项事务通知,如办公室值班联络表的制作、上一届青梅实习证明与工作证明的制作与分发、安排办公室大扫除等。

6、完成2020年青媒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后续工作。

7、负责青媒各部门的报销工作(本学期视频、视效、策展有支出,均已申请)。

8、负责“同心战疫,青年先行”征稿活动的奖品选择、购买、发放。

9、本学期项目策展部的部长们进行了办公软件、活动策划方面的内部培训。

(二)视频工作部:

1、2020-2021青媒迎新视频剪辑拍摄

2、研究生支教团宣传视频剪辑拍摄

3、金葵花竞赛视频剪辑拍摄

4、舞蹈大赛视频记录

5、学代会视频记录

6、《舌尖上的安大》系列主题片拍摄(四部均已拍摄剪辑完毕,还须润色)

7、本学期视频工作部的部长们及疏童进行了PR、arctime等视频剪辑软件,以及单反、脚架、摄像机的使用技巧与方法的内部培训。

(三)网络新媒体部:

1、对安青在线进行日常维护,删除老旧无效和被境外非法网站抢注的域名,优化网站内存在的一些代码问题。

2、优化服务器,整理服务器文件结构。对服务器内存在大量由非法网页组成的挂页、大码、恶意后门,花费较长时间删除。

3、与视觉效果部、数字新媒体部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制作学术科技节“书海拾光与书游”活动线上投票系统,增强线上活动的互动性。

4、构思筹划新年线上活动(正在进行中)

(四)主任团:

1、对老师对接,完成日常团委、青媒事务的工作。如:汇总安徽大学校园网站与新媒体帐号信息、填写组织管理员表、整理青媒近两年产出成果。

2、与中青校媒对接,整理更新青媒的资料介绍,参与中青校媒高校联盟组织的十佳校媒、十佳微信公众号、百强校园媒体等比赛评比。

3、统筹管理青媒日常工作事务。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篇(2)

“第一,优化第一阶段37个城市地面覆盖网,开展单频网试验”。现在在37个城市,北京、上海这样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展了单频网技术试验,其他的一些城市还是单点发射的试验。即将“着手制定技术方案,准备进行技术招标”,就是在37个城市地面覆盖网的进一步优化完善,同时在更多的城市进行单频网的试验。

“第二,在地级市开展地面覆盖网的试验,第一期是100个地级市,因为现在已经制定完了技术方案,做完了频率规划,完成了整个现场的勘察和技术论证,马上要进行招标。我们把这叫做第一期工程,第二阶段规模技术试验的第一期工程。”

“第三,在试验城市――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试验城市――重点场所开展室内增补覆盖试验。”现在在深圳、上海、北京等等一些电子产品大卖场中,已经开始了室内增补覆盖试验,“但是仅仅是一种尝试”,下一步还要向地铁这些重点场所进行室内增补的覆盖试验。

“第四,开展安全播出的技术试验。”CMMB具有广播电视的覆盖网属性,就是具有公益、政策、公共的属性,它也承担了这一任务,所以整个技术网络和覆盖网络需要安全可靠,所以我们也要进行这一方面的技术试验,现在正在研发这方面的技术。

“第五,铁路和公路正在开展卫星覆盖相关试验。”因为在未来整个存储覆盖体系建立起来,这个技术体制是新老结合一体的,所以“我们下一步通过卫星覆盖,在公路、铁路以及开阔的地方,有遮挡的地方,有隧道的地方如何进行无缝的覆盖,现在我们也在做一些技术的准备,陆续开展相关的覆盖试验工作”。

对于CMMB的业务体系方面要进行的试验

第一阶段试验,播出了几套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在业务体系中,这仅仅是一部分。王司长提醒运营商:“我们的电子节目ESG、紧急广播、全国性紧急广播、区域性紧急广播都要进行试验。”她还表示:“数据广播:天气、新闻、综合信息业务目前还没有开展试验。增值业务:股票信息、交通导航、游戏、电子支付;互动点播:推送点播,在有线和卫星方面技术已经成熟了,条件已经具备了,VOD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动;下一步在CMMB平台上也要开展这方面的研发和试验。”

对于CMMB的服务体系方面要进行的试验

王司长认为服务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业务管理系统、运营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管理。“业务管理系统中需要对多种业务进行规划、授权、管理,通过条件监督系统进行试验。运营管理,现在正在开发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全国性的中央级、省级、地极之间的结算和管理,这些也都需要通过试验才能验证;客户服务,包括呼叫中心、营业网点的建立;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检测认证。”所以整个服务体系涉及到了相关系统的开发,也涉及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联调和测试工作,这方面的工作任务量相当大的,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王司长对覆盖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三方面即将进行的试验总结说:“第二阶段需要把这三方面的试验都做完了,验证了,调通了,稳定了,我们才能正式提供、展开运营服务。第二阶段规模试验应该说是今年四季度、明年上半年的工作重点。”CMMB作为广播电视的媒体,要求安全、稳定、可靠,且具有广播电视的特点――“开播了就不能关”,这个系统要越建越完善,规模越来越大。“CMMB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就要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进行完善规范,才能真正的具备运营的条件,这也是在产业界要做好的思想准备。”

有关CMMB的技术方面

第二阶段规模技术试验,是第一阶段规模技术试验的延续。现有的技术、网络、终端全部都能够保证正常运行。同时,第二阶段的试验是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功能业务的试验,王司长讲到:“同时我们准备出台一些政策,包括现在研究的一些项目都将出台一些政策,来推动终端企业加快多功能终端的研发,我们也会像前面开发CMMB一样,在第二阶段中,多功能终端在开发中总局会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动;鼓励芯片企业,开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接收芯片。”

在今年底,广电总局将颁布地级市CMMB试验政策,业务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功能的搭建也将完成。这样从明年开始就可以正式的进行联调测试和多功能试验。同时为了鼓励多功能终端的开发,王司长表示明年要开始进行集中采购,中央和地方集中采购的数量可能超过一百万台;其中要求采购具备全功能的终端,包括技术方面、业务方面、应用方面都具备全功能。■

新闻链接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篇(3)

一、 现状分析

数字媒体专业是新兴专业,但多数实践类课程考试只重知识测试不重技能测试,与数字媒体专业培养学生目标的实现极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落后

传统的实践类课程考试模式存在着重评价、轻导向的认识误区。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学完一门课程就以考试的形式给出结论,取得学分,获得毕业证。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往往既是任课教师,又是出题者。对于期末课程考试,有的教师担心题目太难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不及格,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评教结果,在学生中间赚一个“好老师”的名声,在考试之前给学生划出重点并且降低试题的难度;有的教师在评阅试卷过程中,如果存在学生差几分就能及格的情况,教师就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印象,提高平时成绩使其及格;有的教师为了出题快速,将往年的考试试题稍加修改即成为当年的试题,比如选择题换成判断题、判断题改成选择题,总之换汤不换药,这样的考试也就没有意义了;有的任课教师不认真分析考试结果,认为阅完卷给学生得出分数,课程就结束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很少主动根据考试的结果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并根据考试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形式单一

虽然数字媒体专业是新兴专业,但是考试方式仍然沿用已有学科的传统考试方式。比如,我校教务规定无期中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如有期中考试,则期中考试占20%,平时占20%,期末占60%。考试形式虽然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即知识覆盖面窄,考查点代表性差。此外,仅凭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也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字媒体实践类课程,传统的课程考试形式完全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传统的实践类课程考试一是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二是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三是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四是一次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考评少。总之,用传统的课程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不公正的。

(三)考试内容片面化

数字媒体专业的传统的课程考试一直受其它学科的影响,只注重对认知目标领域的前三个层次即知识、领会和运用的测查,忽视了对后三个层次即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测查。考试内容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且考试内容大多是知识导向性的,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现行考试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成为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形成接受复制性思维,不能形成创造发散性思维。[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教师在考虑出题、制定答案和阅卷方便等因素的基础上,主观题的类型越来越简单化,考试类型中客观题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从而出现简述、理解和应用题型逐渐减少的现象。在这种考试类型变化的误导下,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方法呆板,考前习惯死记硬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比较欠缺。

(四)考试管理制度落后

数字媒体专业的传统课程考试的管理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有效的制度。由于是新专业,课程建设方面不是很完善,有时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安排,考试科目与考查科目随意调换,致使教师在教学评价上有一定的困难。即使制定了一定的制度也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导致有制度也难以得到贯彻和实施。很多课程的教学大纲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制定。学期结束考什么内容教师自己定,从头到尾大包干,没人过问,更不用说考教分离,考改分离。专业课程的监考工作通常由本院系的教师负责,在监考过程中,部分教师充当老好人,不能做到严格考场纪律,怕抓到学生作弊会遭到议论,对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作弊的风气。阅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主观题无法进行流水阅卷,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这样,阅卷教师根据印象给人情分的几率大大增加。

二、改革实践

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传统的实践类课程考试对于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已具有明显的负作用,考试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学校的教学实践改革,根据对传统课程考试模式的现状分析,考试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考试内容上力求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数字媒体专业应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性、应用性,构建重素质、多方向、强能力、助就业的培养模式。考试内容是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改革后的考试内容应宽泛一些,应考虑到知识和技能的并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继承和创新的并举,因此要求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应重视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还应注重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中只需要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便能作答的题目应尽量减少,大量的试题应该需要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作答,实验中的考查内容应体现操作技能等。此外,还应考查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如讨论、实验、实习、小论文及设计里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这样的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无疑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二)探索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推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1.开卷考试方式。将原来闭卷考试方式改为开卷考试,试卷内容多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这种考试方式能够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摄像基础理论、摄影基础理论等理论课程均可采用这一方式。

2.实践技能考查方式。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设计等课程可以改为操作考试,学生现场抽题,现场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及结果评分,这种考试方式能够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所有实训课程均可以采用实践技能考查方式,由实践成绩和平时成绩决定综合成绩。

3.课程论文方式。这种方式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一种方式,能够考查学生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资料查询,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调查、分析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比如对广告创意与策划考试,要求学生交一份关于广告创意与策划的论文,教师通过课程答辩方式定该课程的成绩。4.大作业方式。这种考试主要侧重于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课程,如图像处理、影视画面编辑、网页设计等。这些课程学习的好坏,是否达到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很难用正常的笔试或上机考试来测试学生的水平。所以这类课程应该强调过程考查。在教与学的整个阶段,教师从一开始到课程终结,分阶段进行测评,课程结束由学生提交本课程的综合作业。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这三门课程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项目化考试方式。这种考试方式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大的项目设计,学生按特长搭配组合,分工协作。比如对多媒体出版物制作课程的考试,我们将一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一组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对每一组学生来讲,项目又分为几个小部分,该组成员自己分配自己完成的项目,互相讨论如何更好地完成改项目。项目成绩的好坏与每一个成员联系到一起,这种考试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与人协作的能力。

6.技能认证考试方式。在教学中以行业标准作为学生的技能考核标准,并将专业技能认证融合到教学计划中,通过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开发,掌握行业开发技术规范,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2002年起,我们就将专业技能认证引入教学中,学生学习课程结束,参加Macromedia公司Flash、Dreamweaver国际认证资格考试、Adobe公司Photoshop平面设计师认证资格考试、洪恩教育集团的硬件维护工程师认证。拥有双证或多证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专业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认可。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篇(4)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教育部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同时指出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同时指出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并付诸实施,以适应学生朝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的需求,并解决弱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1.多媒体网络的蓑语教学改革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系统工程。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对传统外语教学提出了挑战.将传统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并创建一种新的互补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使教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教育思想的体现和延伸,而且多维环境下的教学和学习培养了学生多视角、立体的思维方式。高校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推进计算机与网络的英语辅助教学,为学生课内外英语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美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英语教学朝着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形成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发展。目前.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呈现出一种迅速上升的趋势。多媒体与网络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网络以它的便捷性、交互性及资源的共享性进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从而创建新的现代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一个侧面,是现代外语教学的又一发展趋势。基于多媒体网络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有着广阔和美好的前景。

2.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改革实施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以英语课堂教学与在校园网上运行的英语教学软件相结合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已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和发展方向。我们以大学外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新模式研究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通过网络教学试点班和对照班两年多的对比研究和试验,更新了教学理念,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把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了有创新的基于多媒体网络辅助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多维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我们以建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及输入输出理论为指导.基于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研究并实施了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多媒体网络同普通教学结合,把基于认知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和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并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网络继续模式相结合,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形成互补教学模式。我们利用语言学习中心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其对教学的优势,尤其是利用听说训练的功能,进行听说读写英语教学理论和新教学模式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帮助个体学习者反复进行语言训练,不断探讨适合学生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讨了教师如何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了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园局域网资源和优势,如何在我校应用和推广网络英语辅助教学:探讨和实践了基于多媒体网络辅助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自主学习模式和第二课堂多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形成三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和辅导,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多视角、立体的思维方式。学生借助计算机学习英语,较快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我们通过试点班和试验班的两年多的英语教学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学生成是否有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否是一种新的、更优越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给大学英语教与学带来的变化等问题,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本研究成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基于认知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首先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方案,课程评估大纲和管理目标文件。我们自编了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至第四册词汇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和电子光盘的文本及制作工作。它为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了课上和课后自主学习的丰富资料,填补了目前正式出版的电子版和网络版光盘词汇学习的缺少部分学习资料这个空白。本课件曾获得学校首届课件制作三等奖,并得到校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基于我校自己制定的科学的、系统的符合我校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方案,我们对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第四学期对全校学生实施了分层次、分类别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开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大学英语写作课、大学英语翻译课、大学英语口语课和英语影视欣赏。这些课程的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通过语言学习中心和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综合运用能力。

我校多媒体网络试点班主要采用的是“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处理的主动者.强凋以“学”为基础设计教学,学习是一种目标的指引、意义的建构和信息的不断积累。我校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本次教学改革试点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我们从新生中随即抽取271名学生作为网络教学试点班,分4个班级为试点班。然后我们选择同该试点班系别专业相同的329人.分成4个班作为对照班试点班授课采用2+2+3模式。4个对照班大学英语课程2节在语音教室授课.2节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试点班四个班级2节课在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授课,2节课存多媒体教室授课.课后3节存语言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试点班授课采用2+2+3模式,即每周2课时为读写课,2课时为听说课,3学时为自主学习然后我们进行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不同学习环境的对比实验研究。对于试点班在抽取样本时我们还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方面.选取在学历、年龄、教龄及教学效果等方面邵很接近的两位教师:二是学生方面,选择成绩中等并且分布在文、理、工等学科的江苏籍学生进行本次教学改革的试验。为了使学生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培养教师辅导与网络辅助等手段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校在语言文化学院网上设立了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平台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且内容丰富的英语学习在线平台,这为实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下的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改试验中教师指导试点班学生在规定的时问内使用校园网资源,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预习.增加新知识输人。网络试点班的学生在语言教学实验中心通过三个小时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开始课堂讲授之前),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的提问、总结发言与讨论等。网络试点班的学生主要是利用新理念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使用新视野网络教学系统及英语在线上的网络资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和教师在教学平台上相互交流,教师可以在班级课堂讨论区明确学习目标,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参考。教师也可以在该讨论区贴出一些针对某个难点的可用的英语资源,供学生查找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了问题可以以短信息的方式发给教师或以帖子的方式提交.教师随后及时有针对性地解答。教师在系统中给学生设置阶段性的任务,学生只要在阶段性测试中成绩合格就能进入下阶段的学习。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对每个学生进行监督。每周两节课上,任课教师结合网络内容和教材进行读写课程教学,讲解要点、难点。这段时间,教师主要是完成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每周两学时的视听说,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进度外。教师可以使用新视野视听说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口语和听力的练习.也可在班级讨论区贴出讨论的主题,由学生自己发表观点。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每学期在周内均全天供学生上课使用,进行听说课程教学,利用率高,两年来利用率逐年上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其本质来讲.是从多个不同的维度,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语言的习得除了学习者个人原因之外.学习环境与资源对其学习的辅助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转变了教学目标,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加大听说课教学力度.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学生通过网络上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进了自主思维的发展且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在学习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输入输出的效果。

我们通过试点班和试验班的两年英语教学的对比研究,总结了教学经验,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3.教学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多媒体网络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将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篇(5)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教育部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同时指出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同时指出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并付诸实施,以适应学生朝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的需求,并解决弱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1.多媒体网络的蓑语教学改革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系统工程。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对传统外语教学提出了挑战.将传统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并创建一种新的互补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使教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教育思想的体现和延伸,而且多维环境下的教学和学习培养了学生多视角、立体的思维方式。高校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推进计算机与网络的英语辅助教学,为学生课内外英语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美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英语教学朝着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形成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发展。目前.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呈现出一种迅速上升的趋势。多媒体与网络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网络以它的便捷性、交互性及资源的共享性进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从而创建新的现代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一个侧面,是现代外语教学的又一发展趋势。基于多媒体网络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有着广阔和美好的前景。

2.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改革实施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以英语课堂教学与在校园网上运行的英语教学软件相结合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已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和发展方向。我们以大学外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新模式研究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通过网络教学试点班和对照班两年多的对比研究和试验,更新了教学理念,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把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了有创新的基于多媒体网络辅助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多维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我们以建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及输入输出理论为指导.基于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研究并实施了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多媒体网络同普通教学结合,把基于认知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和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并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网络继续模式相结合,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形成互补教学模式。我们利用语言学习中心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其对教学的优势,尤其是利用听说训练的功能,进行听说读写英语教学理论和新教学模式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帮助个体学习者反复进行语言训练,不断探讨适合学生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讨了教师如何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了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园局域网资源和优势,如何在我校应用和推广网络英语辅助教学:探讨和实践了基于多媒体网络辅助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自主学习模式和第二课堂多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形成三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和辅导,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多视角、立体的思维方式。学生借助计算机学习英语,较快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我们通过试点班和试验班的两年多的英语教学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学生成是否有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否是一种新的、更优越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给大学英语教与学带来的变化等问题,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本研究成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基于认知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首先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方案,课程评估大纲和管理目标文件。我们自编了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至第四册词汇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和电子光盘的文本及制作工作。它为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了课上和课后自主学习的丰富资料,填补了目前正式出版的电子版和网络版光盘词汇学习的缺少部分学习资料这个空白。本课件曾获得学校首届课件制作三等奖,并得到校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基于我校自己制定的科学的、系统的符合我校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方案,我们对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第四学期对全校学生实施了分层次、分类别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开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大学英语写作课、大学英语翻译课、大学英语口语课和英语影视欣赏。这些课程的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通过语言学习中心和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综合运用能力。

我校多媒体网络试点班主要采用的是“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处理的主动者.强凋以“学”为基础设计教学,学习是一种目标的指引、意义的建构和信息的不断积累。我校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本次教学改革试点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我们从新生中随即抽取271名学生作为网络教学试点班,分4个班级为试点班。然后我们选择同该试点班系别专业相同的329人.分成4个班作为对照班试点班授课采用2+2+3模式。4个对照班大学英语课程2节在语音教室授课.2节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试点班四个班级2节课在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授课,2节课存多媒体教室授课.课后3节存语言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试点班授课采用2+2+3模式,即每周2课时为读写课,2课时为听说课,3学时为自主学习然后我们进行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不同学习环境的对比实验研究。对于试点班在抽取样本时我们还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方面.选取在学历、年龄、教龄及教学效果等方面邵很接近的两位教师:二是学生方面,选择成绩中等并且分布在文、理、工等学科的江苏籍学生进行本次教学改革的试验。为了使学生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培养教师辅导与网络辅助等手段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校在语言文化学院网上设立了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平台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且内容丰富的英语学习在线平台,这为实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下的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改试验中教师指导试点班学生在规定的时问内使用校园网资源,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预习.增加新知识输人。网络试点班的学生在语言教学实验中心通过三个小时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开始课堂讲授之前),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的提问、总结发言与讨论等。网络试点班的学生主要是利用新理念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使用新视野网络教学系统及英语在线上的网络资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和教师在教学平台上相互交流,教师可以在班级课堂讨论区明确学习目标,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参考。教师也可以在该讨论区贴出一些针对某个难点的可用的英语资源,供学生查找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了问题可以以短信息的方式发给教师或以帖子的方式提交.教师随后及时有针对性地解答。教师在系统中给学生设置阶段性的任务,学生只要在阶段性测试中成绩合格就能进入下阶段的学习。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对每个学生进行监督。每周两节课上,任课教师结合网络内容和教材进行读写课程教学,讲解要点、难点。这段时间,教师主要是完成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每周两学时的视听说,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进度外。教师可以使用新视野视听说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口语和听力的练习.也可在班级讨论区贴出讨论的主题,由学生自己发表观点。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每学期在周内均全天供学生上课使用,进行听说课程教学,利用率高,两年来利用率逐年上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其本质来讲.是从多个不同的维度,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语言的习得除了学习者个人原因之外.学习环境与资源对其学习的辅助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转变了教学目标,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加大听说课教学力度.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学生通过网络上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进了自主思维的发展且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在学习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输入输出的效果。

我们通过试点班和试验班的两年英语教学的对比研究,总结了教学经验,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3.教学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多媒体网络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将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篇(6)

组建新型广电传媒集团的路径

一是由广播电视台国有投资形成,并在市场竞争中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起来的注册为“集团”的集团企业。这将是未来我国广电集团的主体形式,即台属、台控企业集团。二是改制为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广电集团企业。该类企业由传统的国有独资企业通过吸引其他国有股东、非国有股东,按照《公司法》重新注册而成,这类企业是股权多元化的,但国有股东是最大股东。一些有线电视网络性质的集团已经实现了国有与民营相结合基础上的股份化。三是大型国有独资集团公司,这些公司按照《公司法》中国有独资公司要求设立,其经营领域通常有一定的政策性进入障碍,有的领域甚至是国家独家经营,但有的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因而这类企业的基本运作方式也是市场化的。四是通过转制,在竞争性行业中,通过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的国有集团企业。按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我国文化事业单位通过转制改革,成立了一批企业集团公司。五是由广播电视台自主投资或与其他单位合资建立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并获得了很大的独立权和自,成为受政府行政约束最小的集团。(据陈共德于《南方电视学刊》2010年第1期)

未来十年中国媒介业四大重组

一、产业链条跨界重组。产业跨界重组一是追求新的价值补偿方式,如湖南快乐购、东方CJ的媒体零售业态,这种以商品价差作为媒体运营价值补偿和增值的商业模式可谓方兴未艾。目前媒体购物虽仅占零售总额的0.8%,今后将成倍增长。未来几年,中国购物业面临千亿元量级的市场商机。二是跨界进入其他文化产业领域,如湖南广电集团与盛大网络公司成立盛视影视业有限公司。二、产业结构细化重组。未来新型手持移动终端将占据传播市场首位,现代消费日趋个性、多元和细分化,商业信息传播越来越精确化,信息传播会逐渐向细分化和个性化的传播渠道转移。三、产业组织活化重组。大部分媒体机构将逐步转制为企业,其最具活力部分还要改制为股份公司上市融资。四、技术平台融合重组。媒介融合在本质上是数字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出现传播终端、信息终端和通讯终端的融合,这就是手持移动终端。兼容多种媒体格式、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字化通讯功能的终端将成为人们的主要信息收集和平台。(据宋建武于《新闻与传播》2010年第5期)

中国传媒多元化投资总体不佳原因

产业化和市场化使分散经营风险的策略被媒介业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媒体把多元化投资作为增加收益、扩大生产的途径。纵观中国传媒业多元投资历史,从总体看不能令人满意,许多投资方案以失败告终或不了了之。造成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一、传媒体制改革不彻底,政府干涉太多。世界上知名传媒集团基本上都是股份制上市企业,产权结构合理,多元化投资不存在任何法律或行政的限制。我国传媒体制改革到今天还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很不适应市场化运作。最明显的是产权结构未很好解决,导致产权主体虚置,使传媒不能真正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同时,政府经常干预日常运作,行政垄断使媒体缺乏应有的市场活力。二、市场风险约束机制失效。表现在媒体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市场无明显的风险承担者,传媒无需也不可能为投资失误或经营不善承担后果;传媒进入、退出市场壁垒森严,受严格政策保护,有鉴于此,媒介市场的风险大多转嫁到国家和社会身上。三、投资者决策失误。投资是严谨的经济管理科学学问,专业性很强。不少媒体负责人仅凭着冒险精神和自身经验决定投资,哪个领域热资金就投哪里;有的盲目扩张,投资与主业无关或关联不紧密行业;有的不顾自身实力,一味扩张,结果事与愿违。(据钱燕妮于《新闻界》2010年第2期)

广电总局王效杰:广电系统面对三网融合六大主要任务

8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在广电年度会议上,公布广电系统面对三网融合六大主要任务。

在IPTV和手机电视方面,广电系统需要完成建设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的两大任务。王效杰表示,集成播控平台负责节目的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负责电视节目指南,还有对用户端、计费、节目版权的管理。监管平台则在节目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用户接收等环节安装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另外两个任务则是围绕广电网络升级。一是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的升级改造,二是建设下一代广电网(NGB)。最后的任务是创新服务业态,提高运营支撑的能力。其中包括大力发展高清电视和高清互动点播的业务,开展在线支付、互动游戏、网络教育等新业务,拓展服务领域。(消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数字电视国家中心成立

8月7日,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其法人实体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部级的数字电视产业支撑平台正式投入运作。

数字电视国家工程中心将根据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研究开发数字电视共性核心技术,推广应用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开展数字电视知识产权的管理、数字电视新技术评估和数字电视发展战略规划咨询;建立相应的研发、测试验证平台,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该中心同时承担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并组建“下一代数字电视技术及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包括数字电视国标必要专利处置方案设计、国家数字电视“十二五”规划研究、下一代数字电视系统研究平台建设、三网融合环境下数字电视新型终端形态开发以及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注的国际推广等多项工作。(消息来源:人民网)

中央电视台计划2013年标清制作全部换为高清

8月22日,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丁文华透露,希望2013年整个中央电视台标清制作全部退出,还计划在新址启动和现址改造期间,扩播八至十套高清、标清的同播频道。届时,央视收视份额的60%至70%将转到高清频道上播出。

丁文华表示,2011年央视新址将全面启动,进入“十二五”计划时期,不管是机制还是技术支撑和实现方面,央视全面发挥新址的高清制播能力的承诺都必须兑现。(消息来源:凤凰网)

上海广播电视台获互联网电视及3G手机电视牌照

7月30日,上海广播电视台正式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互联网电视和3G手机电视牌照。获牌后,上海广播电视台可在全国开展互联网电视和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运营与内容服务业务。

上海广播电视台人士表示,获得互联网牌照和3G手机电视牌照标志着上海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业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自此,上海广播电视台已经实现地方广电领域最完整、最齐全的新媒体产业布局。(消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长株潭正式启动三网融合试点分三阶段实施

8月16日,长株潭城市群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在长沙正式拉开大幕。据介绍,长株潭地区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将分三阶段实施: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为第一阶段,将组织实施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优化试点环境,调动各方资源,积极迅速推进;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为第二阶段,将进一步扩大试点,改进市场监管,取得更大成效;2012年11月至12月为第三阶段,将对试点阶段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估,对在全省推进三网融合提出建议,报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南省代省长徐守盛表示,到2012年,长株潭城市群将打造成湖南省乃至全国电信、广电技术和业务发展的先导区,成为相关产业链的创新基地和示范基地。(消息来源:新华网)

搜狐与安徽卫视试行总冠名联合招商模式

继安徽卫视高价购得新版《红楼梦》全国上星首播权并确定与搜狐视频联合首播新版《红楼梦》后,双方又在京举行台网联动寻梦红楼联合推广会,开展“互联网+电视台”的跨媒体联合营销,并试行总冠名联合招商模式,此举在国内互联网与电视界尚属首次。

据悉,总冠名资源打通即购买了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在安徽卫视的总冠名,相当于购买了新版《红楼梦》在搜狐视频的总冠名;而捆绑销售意味着广告商将共享双方的宣传推广资源,可以在互联网和电视台两个宣传平台上同时展示品牌形象,以1+1的同步投放实现1+1>2的营销回报。(消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篇(7)

1963年,伯纳德・科恩(Bernard Cohen)提出了对“议程设置”最有影响力的表述:“在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地成功”,这清楚地指出了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和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高考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其重要性及公正性长期以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相关高考新闻的报道通常都受到读者的重视。高考报道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在社会上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高考的报道,除了强调新闻性,更要追求议程设置上的指导性,充分考虑其社会效果。本文试图从议程设置的角度,系统、全面、定量地对上海《新闻晚报》2010年1月至8月的高考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寻《新闻晚报》关于“高考”这一重要民生新闻话题在议程设置方面的情况,总结其经验教训,并对如何改进高考新闻报道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显明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方法。”[1]台湾传媒学者王石番进一步指出,传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检视传播内容本质、探究内容表现的形式、分析传播来源的特质、厘测受众的特征及验证传播内容的效果等五种类型的研究上。[2]

本研究以上海《新闻晚报》为目标媒体。在选择目标媒体时综合考虑了报纸本身的受众定位及其教育新闻报道的特色。作为都市晚报的代表之一,《新闻晚报》的定位为“最有用的新闻,最好看的报纸”,受众面较广;在教育新闻的报道上,该报每日都预留了1-2个教育专版,每周还附赠《升学专刊》,是各类都市报中为数不多重视教育新闻的报纸。

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1月至8月为研究时段,以保证样本在时间上有连贯性,能更为准确地反映研究结果。

本研究对分析单位的界定是,上述报纸在选定时间内以高考为主要议题的新闻报道,包括各类新闻文体。要求整篇报道以高考为新闻价值的落点,不包括仅提及“高考”字样的内容。由于本文集中反映上海普通高等学校录取考试,因此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的高考相关新闻不纳入采样,三校生高考、国外留学等亦不予以研究。同时,本研究亦不考察新闻照片与图表。

在参考过去的相关研究基础上,[3]依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本研究内容分析部分的主要类目包括:

1.议题内容

(1)考试信息:包括考纲公布,考试、阅卷形式,考试题型和难易情况,及其他一切与考试相关的信息。(2)招生信息:包括招生政策、高招咨询会、招生名额、专业及新增专业目录、录取分数线等。(3)志愿填报:包括志愿填报辅导参考。(4)应试方法:包括考场注意事项、各科目考试特点分析、解题方法等。(5)心理指导:帮助考生调整考前、考后心态,提醒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考试、前途等。(6)高考动态:包括考试期间的动态新闻,现场采写的趣闻,考风考纪情况等。(7)其他:包括考生的营养需求,考试期间天气状况预测,高考过来人的回忆录、随感等。

2.消息来源

(1)官方(教育考试院、教育局、教委)(2)高校招生办(3)中学一线教师(4)专家(5)高考过来人(6)心理咨询师(7)家长(8)考生(9)其他:记者亲历、交警、气象部门或者无来源

3.报道版面

(1)今日报摘(2)头版(3)夜上海(4)现场(5)看点(6)美文(7)截稿(8)民生(教育版)(9)综合(10)国内(11)要闻(12)特刊(13)互动周刊(14)健康周刊(15)升学周刊

4.报道篇幅

(1)200字以下(2)200-800字(3)800-1500字(4)1500-2500字(5)2500字以上

二、研究的主要数据分析

1.总量分布

据统计,《新闻晚报》1月至8月间关于高考议题的报道总数为169篇,具体数量分布如图(表一)。

研究发现,高考报道自1-2月零星几篇,到3月、4月、5月份的平均30篇左右,在高考月达到最高峰56篇,而随着7月、8月阅卷、录取工作的完成,报道也随之降温,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由此可见,越接近重要时间结点(每年的6月7日高考开考日及之后的成绩公布日),高考相关报道的数量也随之增多。

2.高考新闻议题分布

具体分析各月的议题分布,可得知以下结果(表二~六)。

从上述各表可以看出,不同月份媒介所关注的热点并不相同。1-2月媒介议程设置主要为受众介绍高考相关信息(包括考试内容介绍及招生政策),以及所涉及科目的应试方法及复习技巧;3-5月份,媒介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志愿填报及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其他方面加大了报道的力度;6月是高考的关键月,媒介主要将目光集中在试卷的分析及考场情况的介绍,现场采访的考试新闻及考风考纪;考试前几天,对于考前突击冲刺的解题方法介绍及考前考后心理疏导也占据了较大的篇幅;7-8月作为录取的重要阶段,报道主要体现在为考生提供各类学校的招生信息,并提前为下一批考生提供相应的试卷分析及应试技巧。总之,媒介将主要议题控制在介绍考试动向(36.10%)、应试方法(20.71%)及志愿填报(10.65%)方面,各学校的招生信息及心理指导可看作是对以上议题的一种补充,其他一些诸如天气预报、交通信息等方面只在特定几日才加以报道。

3.高考新闻消息来源分布

如表七显示,媒介在采集高考新闻时的信息来源分布差异较大,其中来自官方及中学一线教师的报道分别为39篇和40篇,占所有报道总量的23%和24%;而从专家、心理咨询师及高考过来人那里所获取的消息共计40篇,占报道总量的18%;最为关注高考的考生及家长被媒介忽略,两者仅占报道总量的3%和1%。

4.高考新闻版面分布

研究发现(见表八),高考新闻出现最多的两个版面分别是升学周刊(52.07%)和民生版(即教育版17.75%)。由于高考的重要性,《新闻晚报》还多次将相关新闻刊登在头版及看点版上,并推出了特别专刊(即高考特刊)。

5.高考新闻篇幅的分布

表九呈现的是高考新闻篇幅的分布。200-800字篇幅的新闻最多,共有60篇,其次为800-1500字篇幅的新闻,为48篇。消息类新闻文体的篇幅通常在200-800字之间,说明在新闻报道中消息占据绝对主体。2500字以上的新闻及200字以下的新闻数量相对较少,说明深度报道及资讯类报道在整个高考报道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表九)。

三、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根据前述研究分析,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议程设置理论下媒体报道的高考新闻所呈现的冷热不均、轻重不一的特点,并就如何改善高考报道提出建议,以供媒体工作人员参考。

1.媒体介入期:重提前介入,轻传播效果

“介入”是一个有计划的主动行为,以往随机性高的高考报道是无所谓介入期的,考试期间有了新闻,媒体则加以报道。报道量稍微集中一些的便是高考前后的10天左右,带有明显的应时色彩。然而,近年《新闻晚报》较有特色的《升学周刊》早在1月份就将目光投向了高考,了高考专版,并连续几周集中解析高考志愿等各项政策,“硬生生”地将媒介介入时间提前了好几个月。此外,该报还邀请了多位专家、名师共同参与,举办了一系列的高考服务日、高考讲座等活动,并开通热线咨询电话。为了能让读者在填报志愿方面有所借鉴,《新闻晚报》集合了所有关于志愿方面的相关信息,出版了相应的《周刊丛书》。在高考前几周,还特地制作了《高考特刊》,集中火力加大报道规模。媒体的提前介入固然会让高考这一大选题的报道具有连贯性和规模性,从媒体的角度来看,早一天介入意味着早一天为考生服务。然而,媒介的过早介入也可能适得其反。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过多的集中报道会让考生的心理产生一定压力,提早地绷紧神经。紧张期持续的时间太长,往往会造成后劲不足。媒体的大量报道迫使家长及亲友将注意力过于集中于考生身上,这种无形的压力会对考生的复习及心理调节产生一定干扰。因此,对于媒介的介入期,并不是越早越好,而应当从其产生的实际效果来确定介入时间。本文认为高考报道的介入期放在4月、5月较为妥当,这样既不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复习节奏,又不会制造过于长久的紧张气氛。

2.议题内容及时间安排:重全面周到,轻实际影响

从上述报道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媒体在内容选择上已经比较全面。无论是考试动态还是应试方法,都尽可能详细报道。交通出行、饮食配餐、心理辅导、天气状况、考试装备等细节方面,在2010年的高考报道中都有所涉及。尽管选题的角度及报道的规模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媒介对于实际宣传效果方面的考量还不够。在某些报道中依然可以看见“炒冷饭”的现象发生。例如4月份的“重头戏”填志愿,《新闻晚报》连续刊载了《考试院专家传授填志愿秘籍》、《中学教师手把手教你填志愿》、《专家解答填报志愿疑惑》等多则雷同的报道,重复信息使已经被复习弄得焦头烂额的考生又增加了筛选信息的负担。

此外,议程设置的不合理之处还在于报道内容和时间安排上的“冲突”。例如6月份高考前几天,报纸依然在刊载应试方法,大谈各科的复习策略。虽然请来的都是名师,但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积累的过程,根本没有什么两三天内冲刺的可能性,这样的文章其实对考生意义不大,有时可能还会打乱学生的复习进度,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在考试前一天告诉考生如何调节心理状态也不完全妥当。心理状态的调节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临考前来大谈心理压力,只会给读者造成一个假象:考生的心理问题很多。碰到敏感的考生,还可能“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对照症状后,原本轻微正常的心理问题可能也被放大,让考生开始自我怀疑,凭空增加了无力感。

3.信息来源不平衡:重名校专家,轻普通考生

在研究中发现,对于高考这一严肃话题而言,官方消息、中学一线教师及专家的观点最受媒介青睐。虽然这一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鉴于家长和考生在这一时期内的特殊地位,他们的声音和想法才是这段时期内最为真实的。从这一角度来看,媒介对于他们的关注度可能过少。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报道各校的招生情况,其信息来源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媒介在报道时一般集中于对名校、热门专业的介绍,对于一般的普通大学则有所怠慢。能进入名校的考生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特长及兴趣做出较为理智的选择。媒介虽然不能做到各个学校各个专业面面俱报,但至少可以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中选择比较有代表性、普遍性的一两所进行报道,为大部分上不了名校的普通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

4.报道形式有所局限:重消息报道,轻深度评论

媒体对议程设置还体现在版面上的位置和呈现方式上,如刊载版面的重要性、报道篇幅的长短及报道类型的差别,这些因素对于读者判断信息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前面研究可以得知,消息类报道在整个高考报道中占有绝对优势,而深度报道及评论类文章则寥寥无几。读者所需要获得的不仅是“想什么”,还有“怎么想”。从这一角度看,媒介在建构读者怎么想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5.媒体舆论监督:重舆论宣传,轻实际报道

《新闻晚报》在2010年的高考报道中对于违规事件的报道、提醒类的报道数量也比往年有所增加,这些报道很好地体现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例如《考试院提醒防范四类招生诈骗》、《本市启动高招监督工作》、《启动电子眼全程监控考场》,都及时向公众报道了考试院对于严肃处理高考违规现象的决心。不过,对于考场内有无学生作弊行为,《新闻晚报》并没有做出相应通报。作为考生和家长都较为关注的考试公平性问题,无论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媒介都应该做相应的报道。

注释:

[1][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王石番:《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转引自《空难报道之内容分析:一个危机处理的观点》,胡淑苓,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发表于中华传播学年会:2004(澳门)

[3]本研究类目参考:初晓晓:《〈新民晚报〉09年高考报道的议程设置》,《新闻世界》2009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1]高涵:《高考报道的新特点及问题》,《中国记者》2000年第8期

[2]鲍璐茜:《高考报道的三种声音》,《新闻实践》2005年第7期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篇(8)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它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的改变和转归。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病理课授课方式为病理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兴趣很高,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数大约为5.64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约4.2亿,青少年上网的人数占到一半,高等学校学生几乎人人都会上网。其中90.5%的大学生获得信息都来源于互联网。为此,本文就新媒体技术与病理课程教学的结合进行了探索。

一、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课程的教学对象和课程设计

1.教学对象

本次选择的教学对象为普专护理8、9、10、11班的学生。其中8、9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班级,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采用新媒体技术;10、11班的学生作为试点班级,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采用病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2.课程设计

设计探索性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到独立完成实验,最后撰写论文。不仅保证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上课之前老师通过新媒体技术平台向学生提供授课讲义,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并发放相关的学习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由拓展知识点,只要学生需要的知识,在课堂上可以很便捷地利用网络找到相关资源,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最后是课后提升阶段,在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课外练习题,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并利用微信公众号从各高校的精品资源课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二、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课程的教学结果

1.学生总结

授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认为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有的病变特点特别抽象,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在网上查到很多病理图片、视频等资源,这样使相关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新媒体技术能引导学生将病理学理论与临床疾病对应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教学成绩

本学期病理课程结束后,授课老师对病理课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进行分析。从试卷成绩来看,实验班级的平均分为66.85分,对照班级的平均分为65.06分,经t检验两组平均成绩有统计学差异(P

表1对照班级和实验班级病理学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比较组别n成绩P对照组12165.06 实验组12166.85P

三、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课程的教学讨论

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改变教学方法,随时控制教学进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课教学的探索,我们有如下发现: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52-03

2010年9月,云南大学正式入驻呈贡新校区,首批1.1万名学生在这里开始了他们新的学习和生活。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县新城东南部雨花大学城片区内,规划建设用地4016亩,按全日制在校生规模3.8万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2.9万平方米;已经启用的一期校园按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规划,建筑面积约56.61万平方米,总投资17.46亿元。在新校区的规划设计阶段,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就参与到新校区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中,在总结过去经验、深入调查学习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成了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高效化的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并深入开展各种应用,推动和深化全校的教学改革,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现“建设区域性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挺进全国高校50强”的奋斗目标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系统建设与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

1 网络体系结构

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所管理的呈贡校区多媒体教学环境在网络结构上采用单独的子网方式,并以支持第三层路由功能的交换机接入校园网。根据教育部、公安部、教育厅、公安厅等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对接入互联网必须实行实名制的要求,结合学校网络中心在全校开展的实名制上网认证改造,为确保校园网的稳定和安全,外网采用通过L2TP网关进行拨号认证后分配校园网IP地址(教育网公有地址)的方式接入,内网采用统一规划私有地址并自行管理的方式。

多媒体教学环境子网采用高标准建设,以千兆光纤网络为基础,实现光纤到教室,机房和语音教室全部采用六类双绞线和千兆以太网卡,实现千兆到桌面的高带宽网络,为各类教学应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 多媒体教学环境构成与功能实现

2.1 环境构成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是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子项目,整个系统由主(分)控中心、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远程数字教室、数字式语音教室、公共教学机房、校园调频广播电台和教师培训及资源开发实验室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该项目的建成与数字校园建设紧密融合,形成数字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支撑层,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的革新奠定基础。

呈贡校区一期多媒体教学环境按在校本科和研究生2万人教学需要来设计,共有各类教室120间,座位数11 106个,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和语音教室座位数为55.6个,分布在理科、工科和文科3个教学组团。其中,多媒体教室107间,精品课程录播教室(90人)3间,远程互动数字教室(90人)3间,数字式纯软件语言实验室(64人)7间,公共教学机房8间共920个机位。省无线电管委会批准了107.6 MHz频点供云南大学调频广播电台使用,使其成为面向呈贡大学城各高校服务的广播媒体。

2.2 功能实现

1)网络多媒体教学。①丰富的本地媒体设备:通过网络中控集成各种多媒体设备,教师主机、笔记本、展台、DVD、卡座等,便捷的一键式切换。②多样化教学模式支持:普通多媒体教室教学、教学机房教学、自主机房学习及讲授式、互动式、网络化自主学习等。③主讲教学直播:支持CS直播,也可BS方式点播,支持双视频流。④教学资源管理:B/S结构的远程上传、下载、点播。⑤教学资源点播:多种格式的课件资源点播。

2)双向控制管理。①本地控制:投影、音响、幕布、电脑等。②远程控制:可视化控制,投影、音响、幕布、电脑等。③设备状态查看。④排程控制:按时间表和程序进行控制。⑤一键控制:可由用户自由绑定控制操作。⑥电子锁:和一卡通对接。⑦远程锁定:总控远程锁定控制。

3)视频监控:①多画面视频监控;②教学评估、视/音频观摩;③远程录像;④安防报警支持。

4)资产管理。①教学设备管理:设备自动报表生成。②投影机使用管理:投影机使用时间管理,远程参数设置。

5)通讯系统。①IP电话:在教室通过IP电话呼叫管理中心。②视频系统自动连接:呼叫总控时自动打开总控视频监控画面。③文字或音频广播:可通过文字和总控对话。

6)PC维护管理。①系统网络拷贝。②系统保护。③远程维护管理:唤醒、关机、监控、接管、远程维护。

7)精品课程录播。①摄像机定位:多镜头预置机位,自动跟踪、自动切换。②录制方式:单画面电影模式、三分屏多画面模式。③采集及编码技术:最高码流和分辨率、VGA采集卡分辨率。④教学互动功能:镜头和拾音能满足师生交互功能。⑤系统拾音处理:学生发言。⑥后台人工控制:可手工和自动控制录制。⑦资源管理平台:可直播,可上传点播。

8)远程数字教室。①远程同步教学,互动教学。②自动录播。③支持全高清编/解码。④多镜头:学生和教师。⑤双画面:远程和本地。⑥多媒体教室:具有一般多媒体教室功能。

9)语言实验室。①课堂教学功能:多媒体广播、分组讨论、示范、举手、监听等。②考试系统。③自主学习。④丰富的教学资源:模拟、数字、本地、网络。⑤英语四级、六级网络考试模拟系统。

10)数字媒体中心:①音频点播;②视频点播;③各类课件资源下载。

11)大学城校园广播电台。①校园广播。②英语教学:CCTV9、VOA转播,听力考试播音。③听力考试。

12)教师培训及资源开发:①教师教育技术培训;②资源开发及技术支持。

3 系统应用状况

新校区投入使用2年以来,多媒体教室日使用率基本都在90%以上,并承担新生入学教育视频直播、军训理论课视频直播等专项教学任务,成为学校主要教学方式。

公共机房不仅承担了全校公共计算机教学,并安装各类教学软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教学、上机及自主学习需求;而且承担和实现新生入学分级测试、公共外语部、公共计算机部等无纸网络化考试。公共机房一年提供近200万小时的免费机时。

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教育部要求每门申报的课程必须提交至少3位主讲教师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同时要求部级精品课程要在2~3年内实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新校区3间精品课录播教室短短一学期已成功完成:各类申报精品课程全程录像教师13人共240学时,2011年度双语课程2门4人4学时,2011年度省级精品课程4门12人12学时,2011年省级名师录像处理2人。截止目前,云南大学共有部级精品课10门,省级精品课29门,分别占到全省总数的33.3%和12.3%。

2007年,云南大学入选教育部、财政部第二批西部高校数字化教室建设项目,获得3间数字教室专项建设经费。2010年,3间数字化教室在呈贡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复旦大学生命进化论和京剧表演艺术两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在云南大学首次现场直播。

在教务处、网络中心的支持下,在e-Learning平台上、在精品课程录播室中、在数字教室中、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站内均建立各学科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及时提供在全校区多媒体教室和机房内实时教学应用,使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具备了广泛的教学共享条件。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公共外语部合作开发的“云南大学自主网络教学平台”继续保证全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用,提供全面的管理、自主学习、测试和考试等功能。2010年末,页面访问量就已超过一亿次,继续支撑着学校大学英语全国教学改革示范点工作的开展。

校园调频广播电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城各校学生学习及课余生活,并作为英语听力考试的主要播音手段,改进了老校区过去无线听音的落后方式。

4 实践总结与研究

云南大学新校区多媒体教学环境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较快建成投入使用,并取得较好的运用效果,总结经验,首先是在建设中遵循了系统性规划原则、先进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简便易用原则、安全可靠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和应用为先原则等几方面的原则[1],其次也是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及职能部门的高效组织、运行和维护管理的成果。

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思想是:环境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学应用是重点,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是目的[2]。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云南大学还有很多的不足,有很多的工作需要继续做。

校本部老校区多媒体教学环境由于设备和技术老化,将进行升级和改造并最终完成和新校区的整合,涉及40间多媒体教室和440个机位的机房,最终实现全校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高效化的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

目前,从各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看,普遍存在软件投入或规划滞后于硬件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落后于教学环境建设的情况。并且目前国内尚没有成熟的、可作为标准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式[3]。云南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分布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教务处等不同部门平台中,并且资源开发应用的深度、广度和水平都还不够,如何更好地组织管理,如何实现“共享共建”,将是下一步应用深入开展的关键。

教学应用和教师培训密不可分,加强教学管理又是做好前两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云南大学存在专职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应用不重视,教育技术运用水平低,多媒体教学规范、评价标准和体系缺失的问题。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培养和提高老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的能力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4]目前,为落实《云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工作,云南大学已正式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主任,以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院、人事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图书馆和心理咨询中心等职能部门为主要依托的“云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培训及教育技术应用工作将获得战略性的重视和加强,有望建设和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同时,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及教学规范研究也将得以进一步深入开展。

5 结语

多媒体教学引起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形式,将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5]。高校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涉及知识横跨科学与技术两大部类,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复杂系统工程。建设好和管好用好高校多媒体教学环境依赖于各类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林先津.基于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44-46.

[2]张平慧,朱瑞富,刘向群.高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研究[J].高教论坛,2005(5):23-25.

新媒体试用期总结篇(10)

纵观当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深交融、共同作用的全媒体时代已悄然来临。“全媒体”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学者彭兰认为:全媒体化只是通往媒介融合的未来的一个途径,是一种阶段性的战略。全媒体化,是媒体新一轮竞争的焦点,也是走向媒介融合的必由之路。

在风云变幻的全媒体时代,不管是近年崛起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还是伫立多年的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都必须快速反应、迎风而动才能谋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时尚”传媒集团这个期刊界的弄潮儿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寻求发展之路。

一、部门重组,磨刀不误砍柴工

2010年时尚集团提出了“整合资源,开创时尚全媒体时代”的口号。他们大胆选择了“变”!

(一)改变扁平架构,提高决策效率

从2010年4月底开始,时尚集团聘请国际一流的管理咨询公司进行提升组织管理有效性的专业咨询服务,从组织架构、管控模式、岗位职级体系、薪酬绩效体系、任职资格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诊断与构建。重新调整后的组织架构,增设了出版副总裁、战略及事业发展副总裁两个高管职位。原先相对扁平的组织架构,被调整为相对垂直、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的组织架构。

(二)增设全媒体事业部,推进“全媒体战略”

此次组织架构大的变化除了增设了副总裁的高管职位外,还增设了全媒体事业部,聘请积累了丰富的新媒体经营经验的齐小石为全媒体事业部的总经理。全媒体事业部下设了Ipad Iphone部、信息化部、推广营销部,任务是在全媒体领域探寻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推进集团“全媒体战略”的实施。

2010年12月3日,时尚集团宣布,经过近半年的研究和准备,时尚集团已顺利完成组织架构的调整优化,将以全新姿态迎接全媒体的挑战。时尚集团总裁刘江强调,下一个15年是时尚传媒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次组织架构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两大事业部的组织结构,对各个业务单元重新进行了梳理,精简了机构。改革后的现有架构将更加有利于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有效把握市场机会,作出快速反应,全力以赴实施全媒体战略。②

二、全面出击,做时尚产业全方位的服务商

在全媒体时代,时尚集团给了自己一个全新定位:时尚产业全方位的服务商。所有的样式、介质、终端都是作为时尚内容提供者要覆盖的地方。刘江提出了“1+N ”的概念:一是指时尚类媒体的第一品牌;创新永远保持一马当先;内容输送到不同介质时,保证品牌一致性;时尚人要以一当十,保持强大的战斗力;N是要实现N种介质呈现,实现N个传播模式,实现N次销售,要覆盖到所有媒体介质上,无论手机、网络、广播、影视还是户外,甚至“人就是媒体”,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做的关注人的媒体,每个时尚人都有职责去传播时尚理念。在坚持以往的成功经验“国际视野、本土意识”之外,“时尚”还进行电视、广播、网络、话剧、电影等多领域的大胆尝试,全面出击,塑造品牌。

(一)电视

2009年1月,时尚集团旗下杂志《时尚芭莎》与旅游卫视合作制作的慈善类时尚节目《BAZAAR必须时尚》与《BAZAAR绝对时尚》开播,成为国内第一档以快乐、时尚、慈善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这也是国内时尚杂志与电视的首次强强联合。不久,时尚旗下杂志《时尚健康》又在上海星尚频道制作播出了自主电视健康栏目《益生健康馆》,受到好评,为时尚集团今后建立传播的立体网络积累了经验。

(二)广播

2011年伊始,时尚集团与中央人民广播电手,推出了国内第一档时尚广播节目《时尚知道》。从2011年3月28日起,《时尚知道》栏目正式进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FM101.8都市之声周一至周五晚间黄金档。自此,时尚集团已实现影像、声音、纸版阅读等多维度,多领域的时尚文化传播。

时尚集团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作为节目的支撑,众多时尚主编、资深编辑和时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达人在节目中分享其各自在时尚生活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建议,通过趣味、互动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时尚的生活方式,倡导时尚文化,推动“全民时尚”。

(三)网站

1998年,时尚集团以自身资源优势为依托,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时尚网(.cn)。以全面报道时尚动态为特色,以时装、美容、人物、生活消费类内容为核心,与时尚系列刊物同步且进行互动,以多媒体的手段补充传统期刊的不足,以互联网的广阔空间丰富期刊内容。通过丰富、权威的新品资讯,功能强大的品牌库和品牌搜索,积累了超过200万注册网友。依据自身的优势,不断拓展自己的互联网产品线:时尚男士网、电子杂志订阅、互动类产品、博客及SNS(人际关系网络)、美容产品试用、智能化搜索引擎等。另外,时尚网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与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网站的开通给给时尚集团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1、战术性联合,扩大发展空间

媒介战术性联合是数字时代不同所有制下的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打破地区、部门等界限,在内容生产、共享、传播、营销等领域的合作。③时尚集团内部时尚网与传统期刊的合作以及外部时尚网与其他网络媒体的合作都将时尚集团的发展往前推了一步。

(1)内容整合,避免信息重复。期刊丰富的资讯是时尚网强大的内容依托。对于相同的资讯,时尚集团并不是单纯的复制叠加,而是根据期刊和网络的不同特性制成表现形式不同的媒介产品,这些媒介产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手段来多角度满足受众的需求。这样一来,期刊和网站的内容呈现出整合互动的状态,具有关联性、连续性但又不完全一样,避免了信息重复。

(2)多方合作,扩展资讯渠道。 时尚网的开通使时尚集团有了一个自主的及时的信息平台,使时尚集团的动态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报道。不管是大型活动的开展,还是传统期刊的需要都能通过官方网站获得一定的满足。如时尚集团所举办的“华夏地理百期盛典”“《时尚新娘》婚尚盛典”等活动都在时尚网的“活动”版块得到了充分展现,既充实了网站内容,又对传统期刊起到了推广的作用。再如传统期刊所需要的数据,通过在“活动”版块挂出的问卷调查就可以得到,不必借助外力,为集团节省了更多资源。同时,时尚网与百度、新浪、凤凰网等网络媒体以及掌媒、viva这些无线媒体都有合作关系,能够及时将自己的信息通过更多的渠道进行。

2、文本与视觉风格融合,满足时代需求

同样的资讯,不同的角度和表达方式,网络文本与期刊文本呈现出融合的状态。时尚网延续了时尚系列期刊的传统风格,比如色调、徽标、语言表达风格等。但是布局又与期刊不同,更符合网络阅读的特点,语言也比期刊显得轻松随意一点,具有网络特征。比如时尚男士网采用的频道、标签式的阅读方式。网友选择喜爱的内容标签,一键就可以观赏全部相关内容,方便快捷。还可输入自己喜爱的内容标签,迅速查找出相关男士时尚类内容,使阅读变得更加便捷。凭借网络技术,同样的资讯,网站可以运用声音、动态图像、特效等传统期刊不具备的进行多手段表达来满足受众的需求。

2010年《芭莎男士》还推出了我国第一本3D杂志,内容是世博会特辑,惊艳全国、亮点不断,在视觉上大胆作出了尝试。

(四)话剧

除了一般传媒集团所尝试的电视、广播、网络等领域以外,时尚集团还尝试跨界进入话剧领域。从2010年2月10日,时尚集团旗下杂志《男人装》与哲腾文化联手打造的情人节小剧场话剧《男人装式爱情——我爱你》在东方先锋剧场演出开始,时尚集团不断进行着话剧领域的尝试。此外,时尚集团与艺术的结缘由来已久,在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实现传媒与艺术的整合是其打通产业链资源、适应全媒体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④

(五)时尚廊

时尚集团对时尚文化产业链的打造不仅仅限于一般渠道的拓展,还包括对艺术场所的尝试。时尚集团对时尚廊的打造就能看出其用意。时尚廊是以“Lounge”为概念的充满现代感与人文气息的艺文空间。它将书吧、咖啡吧、餐厅、小型活动场所进行了有机结合,是充满混搭、跨界、多元风的艺术场所。其目标受众与话剧的受众群不谋而合,完善了时尚传媒一步步打造的文化产业链。

(六)电影

电影投资环境的转变,触动了时尚人敏锐的嗅觉。最早期电影业都是长春、八一、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天下,随着电影市场产业化逐步开放,中小投资者、非国家电影机构也开始涉足电影领域。时尚集团本身拥有许多优秀资源,涉足电影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从2008年开始,时尚集团便开始向电影界进军,这是时尚集团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文化市场渗透力、完成全媒体战略、丰富时尚文化产业的重要一步。

一路走来,“变”的宗旨使时尚集团一直走在行业前沿。在对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领域进行尝试的同时,对接收终端的拓展也是全面开花,既有电脑、手机,又有移动媒体。面对全媒体时代,时尚集团打破了传统组织构架,努力用全媒体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彭兰:《如何从全媒体化走向媒介融合——对全媒体化业务四个关键问题的思考》,《新闻与写作》,2009(7)

②晋雅芬,《时尚传媒进军全媒体时代 17年管理层架构首度升级》,《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12-8

③徐沁:《媒介融合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5

上一篇: 税费制度 下一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