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投稿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3 22:58:21

诗歌投稿

诗歌投稿篇(1)

为使该奖朝着更健康、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本届将继续执行第二十一届率先在国内建立的双向匿名评奖制度,即获奖名单产生前,不对外公布评委名单,评委各自独立完成匿名评审。

本届诗歌奖继续由全国知名学者诗人组成“柔刚诗歌奖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奖工作。初审评委会为5人,负责完成初审。他们将按双向匿名评奖程序,在指定的保密邮箱投票,从而遴选出主奖、新人奖、校园诗歌特别奖各10位入围者的作品,交给终审评委会。终审评委会为5人(其中含国外汉学家或学者1人,港台2人),按双向匿名评奖程序,在指定的保密邮箱就初审评委会提交的候选作品进行投票,最终评选出获奖者。

获奖名单公布之前,初审和终审评委名单一律对外保密。获奖名单和评委名单最终将择时同时对外公布。

现将第二十三届柔刚诗歌奖评选的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1.本届“柔刚诗歌奖”设荣誉奖1名,奖金9999元;主奖1名,奖金9999元;新人奖1名,奖金为9999元;校园诗歌奖1名,奖金9999元。

2.评奖重心:奖励诗人创作的没有在网络(含博客、微博)和纸媒报刊发表过的新诗。

3.参选人条件:全球以汉语写诗的男性女性均可参加,主奖参选者出生年月需在1975年1月1日之前,新人奖参选者出生年月需在1975年1月1日及其以后,校园诗歌奖参选者需是海内外在校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

4.参选方式:接受诗人自荐作品和他人推荐作品;所有参选作品一律发往指定收稿电子信箱,也可以在“柔刚诗歌奖”微信平台上投稿,发往其它电子信箱视为无效;概不接受纸稿参选作品,即纸稿视为无效。

5.参选稿件要求:提交同一诗人的2首没有在纸媒报刊和网络(含博客、微博)发表过的诗作(非组诗),每首不超过50行;超过2首视为无效稿件。一经发现参选稿件发表过,将视为无效稿件,若已入围,将取消入围资格,若已获奖,将取消获奖资格。收稿信箱将接受公众的举报信。

诗歌投稿篇(2)

一、组织机构

小学生诗歌节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承办,天空城中小学生兴趣社区协办。成立组委会及评委会,组委会负责诗歌节期间诗歌创作展示及相关活动的筹备组织,评委会负责诗歌节作品的初评、复评和终评工作。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南方日报社文体新闻部,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 89号大院南方传媒大厦A塔1601室,邮编:510601;电话:020-83003705;官方电子邮箱:(该邮箱用于日常联络,不设投稿功能);诗歌节官方网站、投稿地址为:天空城( tiankong520. com),诗歌节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天空城”(微信号:tiankongcheng520)。

二、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2015年5月-12月。

(二)主要内容

举办小学生诗歌创作展示活动,建立并完善儿童素质教育互动线上平台,举行系列小学生诗歌艺术创作展示、系列小学生诗歌艺术展览、系列儿童审美养育和素质教育讲座等线上线下活动。

1. 5月-10月,启动诗歌节并开展诗歌创作展示征稿及评审。诗歌节官方网站“天空城”以及同名微信公众号接受参展作品投稿,交流活动信息,同时组织诗歌创作展示初审、复审,评选“每周之星”。

2. 11月上旬,现场展示及评审:评出1 000名左右选手参加,采取现场开题、限时交卷形式开展诗歌创作,由著名诗人、作家、教师组成终审评委会,对参评作品进行综合衡量,评选出获奖作品。

3. 5月-11月,开展“诗歌进校园――诗歌,在你身边”名家系列培训活动,以及“诗歌进校园――诗歌公开课例交流”活动;举行基层(山区、农村)学校诗教推广、帮扶系列大型活动。

4. 9月-11月,与省内特殊教育学校合作,举办“爱在一起”诗歌公益主题活动。

5. 5月-11月,举办“人文岭南少年行”诗意户外体验项目及人文小导游评选。以诗歌为媒介和载体,挖掘、盘活、弘扬岭南人文历史资源。

6. 5月-11月,开展“好好说话,天天读诗”大型系列活动,将诗歌节优秀作品朗诵与经典诵读相结合,将线上分享与线下朗诵会相结合。

7. 12月上旬,举行小学生诗歌教育总结研讨会活动。

诗歌投稿篇(3)

生活无处不成诗。为了扩大诗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诗歌提倡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情,繁荣校园诗歌创作,营造校区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提供一个更专业更集中的诗歌交流平台,使好的诗歌好的作品得到应有的肯定,使更多的人关注诗歌、关注文学,宣传部决定于xx年4月中旬举办“迎春吟诗”活动。

二、活动主旨

1、弘扬中国传统诗文化,丰富现代诗歌写作;

2、挖掘有才华的校园诗歌、校园诗人,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

3、推介高品质诗歌作品;

4、活跃校园诗歌创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5、以诗歌提倡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三、活动简介

1、活动主题:在生活中写诗,在诗意中生活

2、活动时间:xx年4月 12日

4、活动对象:南阳师范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5、策划主办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团总支

四、活动说明

(一)、活动形式:诗歌征稿

(二)、活动具体内容:

活动分五个阶段:

1、宣传阶段

(1)、积极争取校团委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2)、时间:4月8、9号由宣传部负责出展板一块,(注:4月1号须出红纸海报两张(张贴在小黑板上,放在活动一招募现场)

(3)、向各团总支派发宣传单,争取各位辅导员的支持与落实。

2、征稿阶段

以诗歌征稿的形式向校区全体同学征稿,让他们自由投稿。

截稿时间:****年*月底(具体时间待定)

稿件要求:

(1)、思想健康,感情真挚,题材不限;

(2)、体裁限定为诗歌(包括现代诗、散文诗、古典诗词等诗歌体裁);

(3)、数量不超过三首,行数不限,行列形式正确;

(4)、来稿必须使用正规a4打印稿纸;

(5)、打印版页眉处须注明作者的姓名、年级专业班级、联系方式。

(6)、投稿方式:

电子稿发至:(***邮箱****)

纸质稿送至逸夫楼s500办公室

3、评奖阶段 初评由xx评委会执行,终评由xx指导老师执行,最后由宣传部公布评选结果.

4、颁奖阶段

(1)、宣传部负责举行颁奖大会,以创作交流会的形式进行。

(2)、颁奖时间待定,地点初定在s508。

(3)、出席颁奖大会的嘉宾有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获奖同学,并邀请老师、学生会部分干部等有关人员参加大会。

(4)、主持人宣布获奖情况,随后由部分获奖同学自由上台谈获奖感受及创作经验,并选择适合朗诵的佳作朗诵。

(5)、由指导老师给获奖同学颁奖,并就本次活动作总结。

(三)、活动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四)、评比标准方案:

1、诗歌思想内容健康、立意新颖、文笔娴熟,思想深刻,语言意蕴丰富;

2、所有文章的评审工作将由评委会完成,并且成立监督委员会(简称监委会)对评审工作进行监督,评委会将由宣传部成员组成,由指导老师进行终评。

3、评比标准细则:参评诗歌行数不限制,要紧扣主题,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有哲理性。作品要求写出自己真实情感,能够引起共鸣,富有真正的诗意。具体评分参照如下(百分制):

1、语言流畅 10分

2、写作技巧 10分

3、艺术手法 10分

4、意象 10分

5、主题 10分

6、节奏明快 10分

7、情感饱满 10分

8、韵律优美 10分

9、富有音乐感 10分

10、整体感受及印象 10分

(五)、评委会、监委会设置

评委会:待定

诗歌投稿篇(4)

当我第一次跨进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的大门,就有一股暖流从心中穿过,因为我已经如愿以偿的跨进了杭州市采荷一小的大门。听大人们聊天时知道采荷一小是杭州市的名校哦。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那就是戴上鲜艳的红领巾。

那是一天中午,余老师说:“同学们,学校要选出几名少先队员,我们先报几个名单上去。”只听见余老师念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我,我的心情如同火山将爆发一样,心情又如同洪水一样的汹涌,又如同8级地震一样猛烈。……

诗歌投稿篇(5)

现将有关评选方案公布如下:

1.本届“柔刚诗歌奖”设主奖1名,奖金9999元;提名奖2名,奖金各为2000元。

2.评奖重心:在考虑诗人整体成就的前提下,着重奖励该诗人近一年左右发表的重要作品(可包含前一年度下半年的作品)。

3.参选方式:接受诗人自荐和其他诗人提名。每名诗人可提名2名诗人参选。

4.所有参选作品一律发往指定评奖电子信箱,发往评委电子信箱视为无效。概不接受纸稿参选作品,即纸稿视为无效。

5.参选文本格式,请参选者务必按以下顺序提供参选资料:诗歌作品(不超过500行,长诗和诗集除外),发表作品的出处(发表在官刊、民刊、网刊、博客均可),作者邮编地址,作者电话和电子邮件,作者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100字以内的诗歌创作简介。如他人提名,则需提名人提供电话等联系方式。

以上资料请用电子稿(TXT文本)直接粘帖在电子邮件的“正文”部分(不以附件的方式)发到指定电子信箱,“主题”为“第18届柔刚奖参选:(作者姓名)”。每一资料仅能提供一次,请勿同一参选作品多次发往指定电子信箱。

6.往届已获主奖者不能再参选,但往届提名奖得主可继续参选。

第18届“柔刚诗歌奖”评奖程序

1. 2009年11月1日开始,到12月15日,评委会的指定电子信箱接受海内外任何符合条件的参选资料,不符合上述提名规则的材料,将被视为无效。

2. 2009年12月16日至12月底,由第18届“柔刚诗歌奖”评委会先从众多提名材料中遴选出有效提名名单及其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评委投票(每位评委拥有20票),确定20名获奖候选人的初选名单(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若本年度好作品不够,可不足20名)。

3. 2010年1月1日至1月15日,由评委会继续通过投票方式决定获奖人名单(1名主奖,2名提名奖)。具体方法为:分三轮投票,第一轮,评委会成员每人拥有5票,票数最多的5人确定为候选诗人;第二轮,评委会成员每人拥有3票,即从上述5名候选诗人中选取得票最多的3 名为主奖和提名奖候选人;第三轮,评委会成员每人拥有1票,从3名主奖和提名奖候选人中选取得票最多者为第18届柔刚奖得主,另2名为提名奖得主。

4. 2010年2月间,对外宣布第18届柔刚诗歌奖”获奖名单。

5. 诗生活网站为第18届“柔刚诗歌奖”的协办网站,《青春》杂志为协办杂志。

6. 举行柔刚诗歌奖颁奖仪式。时间、地点、方式另行通告。

第18届“柔刚诗歌奖”评奖机构

主持:“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

评委会成员(共14人):

陈祖君(批评家)

傅元峰(批评家)

何言宏(批评家,教授)

何同彬(批评家)

黄 梵(诗人)

敬文东(批评家,教授)

李少君(诗人,批评家)

李 森(批评家,教授)

马铃薯兄弟(诗人)

马永波(诗人)

树 才(诗人)

森 子(诗人)

育 邦(诗人)

诗歌投稿篇(6)

一、诗人焚毁诗稿的缘由

      诗人文学自觉性中的自我选择意识

      在唐宋时期,文人对自己作品的收集,对自己诗集的编纂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觉意识,所以在诗集的编纂过程中,就有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抛弃不符合自己诗歌理念的内容,或是毁掉自己不满意的诗歌作品等。例如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记述的一段黄大临对其弟弟黄庭坚的言论,曰:“鲁直旧有诗千余篇,中岁焚三之二,存者无几,故自名《焦尾集》。其后稍自喜,以为可传,故复名《敝帚集》,晚岁复刊定,止三百八十篇。”[1]另外还有南宋时期的韩元吉,在其《焦尾集》序中自述到:“予时所做歌词,间亦为人传道。有未免于俗者,取而焚之。然尤不能尽弃焉,目为焦尾集,以其焚之余也。”[2]这清晰的记述了黄庭坚、韩元吉有意识、有决心通过自己的诗文扬名后世,从而着手准备自己的诗稿。因此,在他重新对自己的诗文草稿进行审视过程中,焚毁了那些自认为“劣质”的诗文。他们的这种行为正是出自诗人在自觉收集、编纂过程中的那种自我选择意识。

      诗人学习先进诗歌理念的自觉意识

      在诗歌发展进程中,诗人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宋朝时期,宋人为了超越前辈,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和前人并驾齐驱,更加致力于诗文的革新。由此,许多诗人在某种契机之下,焚毁自己以前的作品,抛弃自已以前的作诗方式、方法或者作诗风格,顺应时代潮流,顺应诗文发展的需要,接受新的风格,学习新的作诗方式、方法,例如宋代诗人陈师道。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自幼笃学能文。十六岁拜曾巩为师,得其古文笔法。陈师道的文学成就,特别是诗歌成就很高,在宋代能够自成一家,人们常常“黄陈”并称,后被列为“一祖三宗”中“三宗”之一。这在他的诗文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他曾献诗给黄庭坚云:“陈诗传笔意,愿立弟子行”,在《答秦觏书》中自称:“仆于诗初无师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诚以其苦心深造自成一家,不拘拘于规抚涪翁,正其善于学涪翁也…”[4]文中说到陈师道在亲眼目睹了黄庭坚出类拔萃的诗歌作品之后,再拿自己的诗作进行对比,显出自己诗歌作品的贫瘠,便坚决把自己以前的作品焚毁,学习更加优秀的诗歌观念。

二、诗人焚毁诗稿的文化内涵

      文人的自觉意识

      在中国,文集的编纂始于魏晋时期,经过发展,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对自己作品的收集,对自己文集的编纂表现出了比前人更强烈的自觉意识,而且这种意识在文人中间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唐宋时期的诗人在这种文化现象的促使下,便有目的地对自己以前的诗稿进行整理,对于那些自认为既没有新意,又没有存在和保存价值的诗稿,作者选择了扔掉甚至是焚毁。希望能够借此来抹去那些可能玷污自己诗歌理想的糟糕作品。北宋时期的贺铸在《庆湖遗老诗集》序中说:“始七龄,蒙先子传授五七言声律,日以章句自课,迄元祐戊辰,中间盖半甲子,凡著之稿者,何啻五六千篇,前此率三数年一阅故稿,为妄作也,即投诸炀灶,灰灭后巳者屡矣。”[5]正是这些“妄作”,作者以为他们不仅不能成其名,而且在将来,这些诗作还可能玷污自己的诗名。所以,出于对自己名声和声誉的重视,在有些时候,作者在编纂自己诗文集的过程中,会焚毁一些诗稿。

从“文人相轻”到“愿立弟子行”诗歌观念的转化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即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砥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6]文人相轻,自古使然,但是这一现象到了宋代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宋朝诗人中,诗人们不仅乐于向比自己优秀的诗人学习,也会诚恳地拿出自己的诗稿,请高人批评、指正。诗人对自己的缺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别人的批评能够虚心接受,甚至“愿立弟子行”。

      例如前文所举的诗人陈师道,另外还有南宋时期的向士諲,他在为徐俯诗集所作的序文中说道:“始为诗以数百计,一见师川快说诗病,尽焚其稿” [7]向士諲和徐俯相遇,讨论诗歌,向士諲便接受了徐俯的批评建议,焚毁自己部分的诗稿。这些都表明了文人之间由那种“文人相轻”的观念向“愿立弟子行”观念的转化。也正是这种观念的转化,出现了一部分诗人焚毁自己诗稿,以追求更高的诗歌理念。

      强烈的文学自省意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中国文人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时时对自身进行反躬自省,以期来完善自我。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本人文学观念的自省,另一方面是对当时整个文学观念的自省。延之尝云予诗每变每进。能变矣,未知犹能进否。他日观此集,其羡也乎?其亦厌也乎?”[9]就是这种不断自省不断创新的精神,使杨万里的诗歌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成就,与陆游等并成为“中兴四大家”,被公认为当时诗坛领袖。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当时诗坛崇尚江西体的现象进行反省与自省,创制“诚斋体”,冲破江西体的种种藩篱,自成一家,推动中国诗歌向前发展。所以杨万里在1162年焚毁自己的诗稿,儒家的自省精神,文学的自省意识也是促使其焚诗重要的缘由。

      通过对宋朝诗人焚毁诗稿行为的分析和探索,并在这个基础上反观唐宋诗人的文化心理。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与当时文学思潮的演进,伦理道德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环境息息相关。研究诗人的这些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诗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宋人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叶梦得.避暑录话.[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39.

[2]《四库全书》本《焦尾集序》卷首.

[3]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卷十.9.

[4]冒广生 冒怀辛.后山诗注补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5.620—621.

[5]《四库全书》本《庆湖遗老诗集》卷首.

[6]范文澜.文献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713—714.

诗歌投稿篇(7)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在这次轻叩诗歌大门综合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综合系活动。

在老师的的带领下,在诗海拾贝中我们搜索了许多诗歌,我们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报刊、访问其他人等途径。了解到我们国家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都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伟大诗人。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拜伦、海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伟哥国人民传诵。

同时,我们还整理了诗歌,我们把诗歌分类。按诗人分有李白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等。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等等按形式分有送别诗《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等等。还有怀古诗、山水田园是、边塞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我们还欣赏了许多诗歌。同学们纷纷把自己喜欢的诗歌朗诵了出来给大家欣赏有《天上的街市》、《春夜喜雨》、《古朗月行》……其中我最喜欢《古朗月行》内容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应为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去,耐人回味。从这些诗中我知道了诗歌的写作手法,古代诗只要是赋、比、兴。现代诗写作手法有好多,其中有比喻、夸张、拟人、重复、排比……为此我也写了一首《雨》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跟着一阵阵山风,伴着一层层云雾。我悄悄的来了,来到大地的每一处。怎么样不错吧!我用的是拟人手法,把雨当做人来写。这一期我们班上掀起了一股诗歌的潮流。我们班还制作了诗歌总集,许多同学都投了稿,我也不例外,至今不到一个星期就有20多片稿,相信不久后一本厚厚的诗歌总集将出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诗歌投稿篇(8)

在农村,诗歌教学之所以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归根结底是理念没有跟上课改步伐。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总以为诗歌并非中考重点,对其教学往往加以忽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妥当的,推广诗歌教学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分数,相反学生会得益非浅。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强化人文素养。“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讲话告诉我们,诗教不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是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里。进行诗教,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要弥补人性发展在这一方面的严重缺损。

2.提高语文能力。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句与句之间受严格字数限制,一般无关联词语相衔接,但本身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加上诗歌的体裁受限,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相差甚远、用词考究且极具想象力。推广诗歌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生诗歌方面的训练,既让他们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又可以无形之中掌握一定的“炼字”技巧,斟字酌句、丰富想象,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基于此,学生无论是为了眼前的升学,还是今后的发展,学好诗歌都非常重要。

二、培养习惯,动之以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诗歌可不是一日之功,学生们内心想练而无实际行动还是不行,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为此,教师必须及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我认为要做到三点:

1.诗歌要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讲就索然无味,只有把诗的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处,同时不知不觉自身情感也起了变化。

2.学贵有恒。提高诗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贵在持之以恒,学习诗歌最忌一日曝十日寒。因而,必须规定学生每天用于诗歌训练的时间,告诫学生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学生明确只有日积月累方能取得进步。

3.视野求宽。翻开我们的语文课本,诗歌教材的视野比较狭窄,似乎新诗总是“老名家”的好。其实不管你承认与否,当今中国诗坛,人才辈出,佳作迭现,在其潇洒自如的行板里,闪动着经过锤炼的语言美的光彩。这类新诗不下几百几千首,都可以选进中学语文课本,遗憾的是它们都没有进入教材编者的视野!作为诗歌爱好者,应该拓宽自身的视野,只有见多识广了,也许才能更好地激起共鸣,引发欣赏的热情,触发我们创作的火花。

三、占领阵地,授之以法

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诗歌教学的校本课程,但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的认识偏面性,再加上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校本课往往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形同虚设。对此,语文教师应尽快利用有利条件占据这块阵地,充分发挥诗歌教学应有的效用。在校本课上,我主要做三项工作:

1.诵读得法。在教学中,诵读是诗歌学习、鉴赏的切入点。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是诗歌鉴赏的开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让学生多读,校本课上,教师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朗读中让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研读有法。研读诗歌主要做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判读,即运用语言和逻辑识别能力辨别作者说的是什么,是怎么说的。二是对接,即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三是抒发,即把既有的感情体验换一种形式对外抒发。我认为理解一首诗,关键是看我们用什么方法去研读。

3.创作要法。学习、鉴赏诗歌只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还不够,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校本课上,我着重于诗歌写作技巧的指导,先把创作诗歌的要求提出来,然后按照要求让学生创作,最后针对学生的作品在全班点评,让学生知道所写诗歌的优点与不足。如此不断的加以训练,学生在诗歌方面的能力无疑会有长足的进步。

四、巧设策略,导之以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旦激发学生的诗兴,必定能调动其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为此,我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1.诵读竞赛。在班级内部,我经常开展古诗诵读竞赛活动,时时诱发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如上次的中华古诗词背诵比赛。比赛中,许多同学踊跃参与,热情高涨,尤其部分学生的表现更是掌声热烈。这种竞争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全体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诗歌投稿篇(9)

其中,处女作《年轻的潮》于1990年由学苑出版社刊行,初版即发行逾两万册,当年印数高达15万册。此后,又出版《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

汪国真最初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经历过不少坎坷。每一次都在市场的保驾护航下,得到出版方认可。

据其回忆,他写出《热爱生命》后,投稿给北京的一家刊物,未获刊用,转投四川一家刊物,又被拒稿,第三次投给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追求》,才于1988年5月前后得到采用。

至于诗集的出版,一样依循这样的路径。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汪国真的许多诗作已然广为流传,但不仅是通过公开发表或出版,而是经由读者传抄。

他的诗歌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等杂志上,许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开始传抄这些作品,渐形成一种风潮。比如有读者在接受问卷调查时,在“最喜欢的诗人”一栏中写下汪国真的名字,并真诚地表示:“喜欢你的诗,它散发的清纯、向上的气息,那没有做作的雕琢,也没有悲观的忧郁。那份真诚,那份美好,不由让人喜爱……”。

时值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各个领域的改革起步,也涉及出版领域。此前出版社并不发愁销路和选题,此后则要考虑生计问题,出书更须先估量市场反应,策划出版畅销书的冲动自此萌生。与此相重合,传抄汪国真诗歌的热潮由北京向全国发散,形成气候,出版社这才应声而动。到1991年,图书市场上已经有了十余个版本的汪国真个人诗集。

诗歌投稿篇(10)

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 文化,促进校园文学活动,培育诗坛新人,在台湾著名诗人文晓村的支持下,郑州大学文化 与传播学院与郑州大学报在举办四届“文晓村新诗创作奖”征诗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 五届征诗活动。一、奖励办法:此次评奖活动,共设一等奖三名,奖金各300元;二等奖五名,奖金各200元 ;三等奖十名,奖金各100元。印发获奖诗集,获一、二等奖诗作在《郑州大学报》上刊载 ,并推荐到《河南日报》、《莽原》、台湾《葡萄园诗刊》发表。 二、征诗对象:限郑州大学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函授生及其他在校接 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三、征诗时间:自公布启事之日起,至2000年4月15日截稿。四、注意事项:限申报分行的新诗(不包括不分行的散文诗和儿童诗),单篇须在16行以上 ,组诗以超过60行为限。每人限申报一至二首(篇)。评奖委员会及评奖办公室成员:评奖委员会:顾问:孙新雷(副校长)。王绶青(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王怀让(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河南日报》文艺处处长)主任委员:陈继会(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副主任委员:张承风(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董广安(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委员:刘家骥(教授、著名评论家)毛德富(教授、著名评论家)高文升(教授、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单占生(电教中心主任、副教授、河南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杨志荣(校报编辑部主任)评奖办公室主任:孟春建(文化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副主任李玲(文化与传播学院 教学秘书)。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踊跃参加。诗稿请送校报编辑部,或投入文理科区7个稿箱内,信 封上注明“征诗”字样。文化与传播学院 郑州大学报2000年2月评析:这则征诗启事首先讲明目的:为加强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弘扬文化,促进校园文学活动 ,培育诗坛新人。其次注明征文单位:郑大文传院与郑州大学报,增加了作者的信任感 。再次是把征文意图——举办第五届征诗活动——交待清楚、激发作者创作参与热情。第 四点是征文具体要求:奖励办法,征诗对象,征诗时间,注意事项等。第五点是介绍了评委 会及评奖办公室成员,更增强了作者参与积极性,也体现出主办单位对这次活动的重视。最 后是投递稿件的方法及要求,落款注明主办单位及发文日期。总体来讲这是一则极其合乎规 范的征稿启事,条理清楚,事项完备,语言简洁,都是其最大优点。

上一篇: 时尚毕业论文 下一篇: 闽台文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