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2 15:56:53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1)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植物在土壤中可以被怎么样,学生能较为容易地说出被滋养等等回答,这样学生对于的意思就有所理解了。通过对云图所具有的可视化特点进行使用,对于以往英语教学活动中将词汇同语法分离开来的错误思想予以改正,在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所有被输出的线性序列在包含词汇的同时也包含了语法。如果对某个词进行了选定,那么通常同这个词一同使用的另外的词也很可能也被选定,进而也选定了与之相关的语法结构。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2)

一、情景策略

情景是指运用目的语的环境。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对其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利用真实的环境或创设模拟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其中包括利用实物、真实的语境、体态语言、非体态语言及多媒体等手段,使语法教学更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现举两例说明如下:

1.真实情景法

在学习句型结构“be+adj.+enough to do sth”和“be too+adj.+to do sth.”时,教师可让班内一高一矮两位学生A和B站在讲台上,然后指着灯对他们说:“Try your best to reach the light.”学生A很容易地触到灯。教师便指着他说:“A is tall enough to reach the light.”而学生B跳了几下都触不到,教师可指着他说:“B is too short to reach the light.”在以上情景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使语法学习降低难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2.实验观察法

-ing分词与-ed分词是高中英语语法的重点与难点,许多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分不清。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演示手段让学生观察其差异,课堂上,教师演示水烧开的过程,当水沸腾时,教师介绍短语boiling water,待水降温不沸腾时,呈现短语boiled water,并做喝水状。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区别:现在分词一般表示主动、进行的动作,而过去分词一般表示被动、完成的动作。

二、认知策略

认知是信息加工、问题解决和记忆的过程,是一系列心理活动。认知策略是个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上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包括各种有意识的学习方法。

1.归纳法

系统的学习要侧重于总结归纳。这里,归纳和总结并不只是在复习阶段的做法,归纳法即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顾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便于理解和扩大知识面,让单调的课本知识变成积极充实的内容,继而成为学生努力追求的对象.这样学习兴趣和效果会日趋强化。下面将介绍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结构“should have done”时,教师可在黑板和多媒体屏幕上呈现例句:The driver’s carelessness cost many passengers their lives.接着教师启发学生:Do you think the driver should have been careful?学生会立刻理解句中“should have been careful”的含义。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点明语言点的规则,而是呈现每个例句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待他们领会句意后再引导用“shouldhavedone”改写句子。

(1)This morningTom didn’t catch the first train.He should have got up a little earlier.

(2)I didn’t pass the exam because I had wasted lots of time.I should have made full use of time to work on my lessons.

(3)The villages found the fishin the river had died from the polluted water.They should have stopped the river from being polluted.

在上述语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和练习若干句子,既能很快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意义,又能较好地掌握其用法,即“should+现在完成式”表示“本来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并未作”,常常含有责备不满的语气。与生硬抽象的语法讲解相比,这样的归纳教学更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活化语法规则,构建清晰而完整的语法知识图式。

2.对比法

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学生找出关键点,最终发现其差异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两个语法项目后,对that引导的从句究竟是定语从句还是同位语从句深感迷惑。此时,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以下两个例句:

(1)The news that he passe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de his parents very happy.

(2)The news that he told me made me very surprised.

接着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that引导的两个从句he passe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和he told me,然后让学生分析that在两个从句中的语法成分,很快学生发现that在例句(1)从句中不担任成分,而在例句(2)从句中作动词told的宾语。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that在同位语从句不作语法成分,在定语从句中作语法成分。经过对比,看似复杂的语法知识很快“化难为易”,学生轻松掌握语法规则。

三、活动策略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而兴趣又常常产生于活动中。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时,其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在发挥作用,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活跃,思维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学习要配以活动,活动中必有交际。教师应把语法规则化为活动,把教学过程化为交际活动,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识都动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师游戏活化规则,在高二学习if引导的虚拟语气时,可设计“接龙有戏”,即一个学生说完一句由if引导的表示虚拟语气的主从复合句,下一个学生造句时需将前一个学生所说的主句内容作为自己从句的内容。例如:

S1:If I were you, I would buy the computer.

S2:If I bought the computer, I would borrow some money.

S3:If I wanted to borrow any money, I would ask you for help.

S4:If you came to my house for help, I would keep my door closed.

在这种开放意义的操练活动中,学生既练习了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还加深了对所学句法现象的理解。同时,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不乏幽默与调侃,从而使语法教学既轻松又有效。

四、任务策略

语法教学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中进行,这种任务以创设的情境或真实世界为背景。例如教学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What has changed in the classroom?全班学生闭上眼睛,六个学生按教师所给的字条上的要求行动,如“clean the blackboard,turn on the light,open the front door”等;然后全班学生睁开眼睛,观察教室内的变化,让学生运用诸如“The blackboard has been cleaned.”等完成时的被动句子进行表达。

以上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和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结构、情景和交际的有机结合,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用法。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要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需要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提高总的英语文化素养。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模式,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都应该是学习对象的激活者、示范者、指挥者及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当代教学模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英语测试报.基础英语教研版,2005(36).

[3]王斌华,主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外语课程与教学论,2005(3).

[4]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赵平,主编.高中英语语法.2003.

[7]朱神海.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整合.中国英语外语教师,2007.10.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3)

Unit 2:Healthy eating.

 

Reading:Come and eat here(1) Period1(NSEFC Book 3)

 

(高一英语必修3第二单元《健康饮食》,阅读《到这儿来用餐吧》,第一课时。)

 

II. Teaching Objectives

 

1. Knowledge objectives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important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2. Ability objectives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through various tasks.

 

3. Affective objectives

 

(1) To get the Ss to acquire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healthy eating and learn to form the good habit of the healthy diet.

 

(2) To enable S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lanced diet and to keep fit.

 

III.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Learn the words and phrases .

 

2. Enable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speaking skills.

 

IV.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Lead the Ss to discover the structure of difficult sentences.

 

2. How to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

 

V. Teaching Methods

 

1. Task-based method 2. Skimming 3. Careful reading

 

VI. Teaching Aids

 

1.A blackboard 2. A computer for multimedia

 

VII.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Lead in and warming up(5′)

 

教师活动: Showing pictures and asking questions.

 

学生活动:Discuss and describe what you see in the picture.

 

设计目的: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及参与性;通过图片,让学生学习相关单词,了解各类食物对人体的功能。

 

Step II Pre-reading (3′)

 

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the story about Wang Ping’s and Yong Hui’s running restaurant. Now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and guess what it will be about.

 

教师活动:Asking the related questions.

 

学生活动: 根据标题、图片及问题,猜测故事大意及写作意图。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猜测能力,明确写作目的,懂得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Step III While-reading-comprehending(20′)

 

1.Skimming (4′)

 

Skimming and summarizing :exercise 4 on page11.

 

教师活动: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出文章框架。

 

Part 1 Wang Peng is worried because his restaurant is not as full as it usually is.

 

Part 2 He follows his friend to a newly opened restaurant which is very popular.

 

Part 3 Worried, he does some research to win his customers back.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找寻主题句,概括大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及段意概括的能力。

 

2.Careful reading (16′)

 

(1)T/F? Page11 Exercise1.(7′)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原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 完成任务。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任务,然后向全班汇报。

 

(2)课文细节及长难句释意题.Page11 Exercise2.(5′)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长难句.

 

(3)两人餐馆优缺点分析对照题。Page11 Exercise3(4′)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对照表格。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任务,然后向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1)训练学生快速查读细节、捕捉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驾驭长难句的能力。

 

Step IV Tape playing(4′)

 

教师活动:Playing.

 

学生活动:Listening and following,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tune、intonation and stress.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听力、语音、语调及跟读能力及对文章关键细节的推断能力。

 

Step V Extended discussion(延伸讨论,5′)

 

教师活动:1. 结合课文理解,用多媒体展示练习5,引发学生深层思考。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收集信息,小组发言,选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训练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3)使整堂课上升到情感高度,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心灵的双重收获。

 

Step VI Consolidation and summary(小结巩固,2′)

 

教师活动:参照板书设计,小结巩固文章大意及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

 

学生活动:理解识记,巩固消化。

 

设计意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深化主题。

 

Ending(结束语)

 

Be confident and challenge yourself. There is only one perfect road. It’s ahead of you, always ahead of you. Try whatever you do and you will achieve your wonderful dream.

 

Step VII Homework(作业布置,1′)

 

1. Read the text aloud.

 

2. Write out a passage on any of the topics.

 

(1) What do you think Wang Peng will provide to win his customers

 

back?Why?

 

(2) How do you think the story will end?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4)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77-01

一、任务教学法的本质和内涵

所谓的任务型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在任务教学法中,学习任务关注教学本身意义的工作,是使学生运用语言的基础能力去理解和交流所学习的知识。任务教学法在设计高中的英语教案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就高中英语学习而言,就是让学生在任务型的学习中学会Knowing how to(知道去学习)和learning how to(学会如何去学习),就是在高中的英语学习中,让学生懂得语法规则和英语规则在现实交际中的应用。在这里引用R ichards.1986年时候的一句话:“学习任务是一种作为拥有和理解所学语言的结果而开展的活动或采取的行动。例如,听指令执行任务。任务提供了运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语言学习本身,而且超越了语言学习。”在使用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学工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让学生在课堂有事情可以做,在完成有趣的英语任务的同时,真正学习到英语知识。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语言任务,至少应包含输入物、目标、角色、活动和情景这五个基本构成要素。

二、使用任务教学法设计高中英语教案

教案的设计是包含在课程的设计当中的,是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的再次创作和理解。传统的高中英语教案设计一般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计划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对教学进度,教材的使用,内容组织以及授课时间的安排上进行可行的分配。教案的设计也可以理解成教师对教材和授课内容的个体理解,是备课过程的文字记录,也是向学生授课的依据。

现代意义上的教案设计随着新时代的课程、教材的巨大变化,也开始发生变革。许多的新型教学原则被融入到教案的设计当中,例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以学习方法为主导”、“以学习广泛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上更加提倡“以交际为目的”的互动性教学,也努力的推广现代化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在现代的高中的英语教案设计中,将不仅仅只有枯燥的中英注释、英语例句和答案构成,而是应该将多媒体展示、任务和学习项目归纳到其中,使得英语教学更加的活泼轻松。将原本只有老师讲的授课方式变革为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引用,任务的完成和活动开展的过程。在引导高中生正确学习英语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时机应用能力,这对培养创行型、实用性的人才具有实际作用。

三、任务教学法设计高中英语教案的评定

那么如何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教案进行评定呢?下面给出几点的评定标准。

1.问题设计的标准

在高中英语教案的设计中,任务型学习所提出的的相关问题要清楚明了,使得学生正在看到问题后可以立马知道该问题需要得到哪一类型的答案,使得学生对任务的最终完成具有方向性。问题的设计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类,问题应该可以刺激学生的思考和反应,问题本身尽量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但是难度又不能太大,应该是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对该问题进行回答,答案不应该局限于一个标准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发散性思维,这就要求所提问的问题需具有延展性。

2.课程中活动的设计

这一点是关于在课堂中交互性活动的设计,所设计的活动必须适应高中生的年龄阶段,使得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的进行应该有利于学生反应能力的提高。在活动设计中,要这几号活动的流程和组织结构,确保活动的成功率。活动的相关内容应该符合高中生的思想情趣和他们关注的方面。所设计的活动还应该具有针对性,就是要让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而不仅仅是某一部分的学生可以参加,针对性的活动教学需要教学者在教案的设计中认真判断班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层次,以确保教学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产生最大的效力。

3.教案实施效果的评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判定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实际,最终还是要在课堂上进行提现。成功的任务教学法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中应该使学生始终如一的积极参与到互动中,集中精力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交际性质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开心,对学习充满激情,可以有效的吸收教材知识等方面。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教学法设计英语教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和机能。任务型教学方法是超越英语学习的学习。超越语言学习的学习是在运用语言当中学习语言,在群体当中和交际当中学习语言,改“语言为本”为“任务为本”;变“重视语言形式”为“重视语言功能、语言内容和使用语言的人”;重视课堂内外的真实的交际。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正确的利用任务教学法设计高中的英语教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中学生学业繁重,任务教学的方法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收能力,在高中的英语教育中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5)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at do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talk about ?

2) What does the writer try to explain in the last paragraph of Lesson 26 ?

3) What does the writer intend to do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Lesson 27 ?

4)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Big One" ?

5) If we compare the 1986 earthquake with the 1989 earthquake, what can we find ?

6) If the 1989 earthquake had happened in the centre of town,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7) Why can't we stop earthquakes ?

8) Do you think that San Francisco is now in danger ? Why ?

9) How does the writer make each paragraph of the two lessons coherent (连贯的) ?

10)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lessons ?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 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Post–-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 读后重建语篇训练题:

1) Why do you think San Francisco are easily shaken by earthquakes ?

2) Give a speech on what we should do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3) Write a passage to report the 1989 earthquake in San Francisco.

4) Write a short article on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6)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

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at do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talk about ?

2) What does the writer try to explain in the last paragraph of Lesson 26 ?

3) What does the writer intend to do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Lesson 27 ?

4)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Big One" ?

5) If we compare the 1986 earthquake with the 1989 earthquake, what can we find ?

6) If the 1989 earthquake had happened in the centre of town,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7) Why can't we stop earthquakes ?

8) Do you think that San Francisco is now in danger ? Why ?

9) How does the writer make each paragraph of the two lessons coherent (连贯的) ?

10)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lessons ?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 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Post–-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 读后重建语篇训练题:

1) Why do you think San Francisco are easily shaken by earthquakes ?

2) Give a speech on what we should do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3) Write a passage to report the 1989 earthquake in San Francisco.

4) Write a short article on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的设计;高中英语教学

1.任务型教学产生的背景

“任务型”教学是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指让学习者通过完成一系列特定设计的“任务”,从而达到语言习得和语言应用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1]根据前人的研究,将“任务”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两种背景:一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发展,二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2]

第一,交际语言教学。交际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培养交际能力的语言教学流派。交际教学法阐述了交际能力与语言的依存关系,其核心理念即语言学习者在信息传递和意义表达的过程中学习语言。[3]

第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二语习得研究者开始注重研究任务的作用,这源于以Krashen的输入理论为代表的二语习得研究,后来有学者指出语言的输出也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者又发现,任务能够给学习者提供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有利于学习者发展语言能力。[4]Rod Ellis(2003)的《任务型语言学习与教学》是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对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任务型语言学习的理论做了全面的阐述和总结。[5]

2.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设计高质量任务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新课改将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外语教学后,受到了一线教师的热烈追捧,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而使得该方法的实施困难重重。对任务型教学方法,不少学者和教师也提出了反思和质疑,如陶战勇认为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存在较多问题:任务过多,任务设计脱离实际,任务前准备不充分,分组安排得不到重视,任务后的评价单调等。[6]

“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它强调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把握任务设计的基本方向,任务型教学研究者对任务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归纳,本文主要列举了以下基本原则:

①真实性原则。罗少茜认为[7],任务的“真实性”应该涵盖以下四层意义:(1)语言输入的真实性;(2)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的真实性;(3)对语言学习有益的练习活动的真实性;(4)语言课堂所需再现的社会情境的真实性。

②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原则。设计任务时,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

③学生中心原则。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经历,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能将所学的语言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4.对高中英语任务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建议

任务的设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任务型教学实施的最终效果,本文结合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研究,给出下面几点建议:

①首先教师要转变个人观念,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语言系统和语言应用设计好任务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任务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时刻反省自己设计的任务并根据需要作出调整。

②注意所选取的任务类型必须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和他们的认知层次相匹配,注重任务设计的难易度,在保证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的同时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③任务设计素材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要发扬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定时举行备课组的活动,相互探讨如何设计任务;而教研组可以建立资源库,让教学资源共享,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又能够让任务素材多样化。

5.结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语言教学真实的融入课堂,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很好的贯彻了交际性的原则,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用任务型教学,最首要的工作就是深入了解和研究任务的设计。本文对任务型教学做了一些介绍后,分析了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针对实施任务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给出了一些卓见,高中英语教师要随时更新教学理念,结合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Richards J,Rodgers T.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Second Ed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8)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90-1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类型

1.展示型问题。展示型问题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识记和理解而设计的问题,教师预先知道学生作答的内容,学生作答时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文本信息。例如,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 时,教师设计的问题“What is a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便是展示型问题,学生从文本中直接就能找到答案。

2.参阅型问题。参阅型问题是教师在学生理解并获取文本的事实性信息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围绕文本中有价值的可以生成的关键点而设计的问题,这类问题文本中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例如,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时,教师设计的问题“Should we follow the advice in PSAs? Why or why not?”便是参阅型问题。

3.评估型问题。评估型问题是教师在文本处理的最后阶段,为了增进学生对文本话题的熟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向学生提出对文本话题进行拓展的问题。这类问题基本上从文本中找不到答案,学生通常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结合逻辑和情感得出综合性的评价和结论。如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时,教师设计的问题“How do you think advertisements affect our life?”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我们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又要具有培养课堂思维的价值。

2. 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语句:“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弊端

1.活动内容不全面。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教师只注重词汇、语法、结构等内容的学习,而忽视话题功能的学习。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只注重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活动,而忽视了教给学生方法和策略的活动,忽视了培养技能和提高能力的活动。

2.活动方式单一化。课堂上的活动,教师通常只采用教师问、学生齐答,或教师问、单个学生答的方式。有时,一个学生回答2-3分钟,而其余的学生只是在听。偶尔也安排“结对子”活动,但是整堂课下来活动方式过于单一。表面上教学活动很多,而学生全体参与活动的时间却很少,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挫伤了。

3.活动时间不合理。一是设计活动时考虑不周全。如导入活动安排10分钟,图片、动画俱全,气氛是调动起来了,但是教师却忘记了导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知识和心理方面作好准备,点到为止即可。二是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教学节奏。三是教师把活动目标定得太高,学生在活动中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本节课总体目标的达成。

4.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统一。课堂上经常出现活动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与活动形式不统一的现象。比如,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是让学生根据广告图片和关键词来谈论广告,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只带领学生一起根据广告图片和关键词复述了一遍课文,活动就结束了。

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对策

1.展示型问题的设计要求——“精”而“活”。所谓“精”,即提纲挈领,切中要害,能较容易勾勒出一个框架来。例如,针对《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 2 The honorable games,教师可以设计“How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and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这一问题,教师梳理出前四段的主要内容、第5段的主要内容和后三段的主要内容,从而使文章框架清晰可辨。

所谓“活”,即要拓宽文本信息转换的角度,增加文本信息转换的维度,提高思维含量。例如,对The honorable games一文第四段的处理,如果教师能够转变设问的角度,设计这样的问题:According to Paragraph 4, where are the modern games held? 学生就需要对教材上的文本信息进行转换。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9)

在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它以鲜活的色彩、立体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和身临其境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过在这些先进的教学仪器尚未普及之前,我们只能大做黑板这篇文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黑板的重要性却常常被忽视,板书设计单调乏味、混乱无序,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迅速有效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呢?归根到底,这就是一个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备课时,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板书,对每一个单词、每一张图片、每一个例句,甚至于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事先安排得心中有数。在具体的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如:

(一)图片。看图可以说是板书的“前奏”,其内容往往又是课文的重点。一般每篇课文(对话)中都会有配套的图片,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板书的一部分来加以充分利用。在课前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画面设计一些相应的问题,并将它们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以先让好奇的学生去注意图画的内容,考虑你所提出的问题,一下子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一堂课的开始起个好头。以高中英语第一册(上)第五课为例,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Where are they?Who are they?(他们在哪儿?他们是谁?)

(2)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ure?(从画面上你能看到什么呢?)

(3)What are they doing?(他们在干什么?)

(二)简笔画。简笔画最适合于在黑板上表达,它可以在教学中充当“催化剂”的作用。有许多很难进行的抽象教学活动在它的辅助参与下,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The Olympic Games一课,可能直接用英语向学生解释说明奥运会五环旗(The Olympic Flag)时,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甚至有些困难。此时,教师如果改用简笔画,先向他们展示五环标志,然后再用英语导入:“There are five rings joined together,which stands for five continents in different colors─Europe:blue;Africa:black;America:red;Asia:yellow;Oceania:green.”这样不仅简洁明晰,而且易于识记。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篇(10)

新课程要求语法教学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达到交际化是每位英语教师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学生的语法在能力训练中得到内化,流畅输出。语法教学要改变满堂灌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应具有任务型语法教学的意识、理念和技巧。

一、创设真实情境学语法

真实的语言必须和日常生活的情境相联系。真实的情景能够唤起表达语言的冲动。如果能够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意见越多,那么,语法就会练得越好。反过来,在具体语境中为完成特定交流任务,交际情景能够迫使说话者超越语法的束缚,积极利用其他有效资源完成交流。语法学习不该是终极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一)、情景教学的几点尝试:

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体现语言运用

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环境里进行的,也就是教学的情意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针对语法教学任务精心设置真实自然的课堂情境;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带着任务置身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分析、理解、体验、感悟,从最初的模仿交际到真实交际。才能达到在运用中掌握语法,熟练应用英语的目的。

2)意思:对现在进行虚拟假设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语法情景设计能做出有意义的语言反应。这种有意义的语言反应,因为由该语法概念作为内核。因此。可以使学生的语法意识得到体验,这种问题设计得越多,学生语法意识(awareness)的成功体验便越深刻。等到这种成功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教师或优秀学生对语法规则或用法稍加点拨便会使这种体验升华到理性高度,深层次的储存在大脑的记忆库中。

2.情境设置,与语法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地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语法项目,寻找、挖掘、和活化语法本身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从而把教材上凝固的语法规则转化成声情并茂的语言实践活动。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音乐、幻灯片、录像、VCD、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种真实的语言氛围,可以让学生受到语境的感染和语境的暗示,从而情不自禁地融入语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自然交流。

二、在语篇中教语法

尽管传统上语言是以句子为单位分析和教授的,但是真正的语言运用很少是孤立的句子,而是以句群(在口语中以话语群)出现,形成连贯的语段。语段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的交流总是以完整的语篇进行的。因而,学校的语言教学要在语境中进行。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被问及某个词的意思时,第一反应会问“在什么样的句子里?”因为,这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语言是上下文意义的。也就是说,脱离上下文孤立地看一个单词或短语,是很难说出其意思的。同样,如果从一个语篇中抽出个体的语法结构也会出现情况,不同的上下文,有不同的意思。

三、在活动或游戏中操练语法

任务型教学理论认为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ential),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一样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学习内容是第二性的。任务型的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习语法不是为了单纯掌握语法规则,而是为了把语言运用得更加准确、地道,流畅到优美。老师要结合语法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对于一些繁琐规则,要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归纳。

把某些语法教学转化为交际活动,以“Puzz-ling”的教学方法为例:

目的:巩固接动名词为宾语的动词

方法与步骤:①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个句子:mmesspcikarfeeddaaaa(译成汉语为:妹妹是不吃咖啡的)(学生一定好奇)

②老师告诉学生上面这个句子里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单词,而这些单词就代表所有动词后加动名词为宾语。

③展开竞赛,看谁能把这些字母开始的单词写出来,谁写得最多才得最多就获胜。(2--3分钟)

④老师检查核对并讲解,m-mind,m-miss,e-enjoy, s-suggest, s-stand,

p-practise, c-consider, i-imagine, k-keep, a-advise, r-risk, f-finish, e-excuse, e-escape, d-delay, d-deny, a-admit, a-avoid, a-appreciate, a-allow

其他的具体的方法:

(1)英文歌式 通过填补英文歌中的mis-sins words,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游戏式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接龙”游戏及猜谜游戏。在这样的操练活动中,学生既锻炼了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同时使语法教学既轻松又有效。

上一篇: 学院就业工作计划 下一篇: 五年级复习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