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8 08:16:57

新闻通讯稿

新闻通讯稿篇(1)

同志们,大家好。

经过认真充分的筹备,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局新闻报道通讯员培训班,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通讯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全面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增强基层通讯员的新闻意识和写作能力,为打造集团公司主力团队和标杆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开创我局新闻报道工作新局面,这也是落实我局XX年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日报高级记者**、**日报总编室主任、高级记者**、**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高级记者**等三位在新闻报道领域具有很深造诣的领导和专家给我们讲课,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工作部,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宣传工作是局党委、工程局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宣传工作既与企业的工作大局紧密相关,也与企业面临的内外形势紧密相关。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局第七次党代会和XX年工作会上,工程局提出了“把四局建设成为集团公司主力团队标杆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对外塑造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新闻通讯稿篇(2)

动力与机械学院 08级水质班

通讯稿(二)

风起云涌,激荡动机健儿勇敢拼搏、风驰电掣,引领动机学子奋力奔跑。让青春的脉搏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在心里对你们充满期待,期待你们创造更多的辉煌,看着你们那洋溢着阳光和自信的笑脸,我们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动机学院加油!

动力与机械学院 机械 二班

通讯稿(三)

这是速度与毅力的结合,这是期望与完梦的接力,时间在这里凝固,几分几秒也变得如此漫长。千百双眼睛注视着你那矫健的身影,近了,近了,前方就是终点,加油啊,成功在转瞬之间。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今天你们是主角,你们在九一二运动场留下了你们的足迹。我们也是幸福的,虽然我们没有站在场上,但我们依然是和你并肩作战的战友。

动力与机械学院 08级水质班

通讯稿(四)

运动神圣,不论输赢,跑到终点都是胜利。赢固然获得鲜花、掌声以及他人的羡慕;输又为何不能呢?他也一样从起点开始,也一样拼了全身的气力,最终也一样踏上了终点线,或许他们坚持不懈、积极奋斗的精神也应该获得鲜花、赞美和我们的欢呼。请同样也吧鲜花献给失败者吧!

动力与机械学院 08材料(1)班

通讯稿(五)

田径赛、接力赛、趣味赛,赛赛激烈;

锣鼓声、呐喊声、欢呼声,声声震天。

看,跑道上健儿们奋力冲刺的身影多么美丽,运动场外工作人员勤劳工作的身影多么动人;听,锣鼓声里有我们的祝福,欢呼声里有我们的支持。秋风瑟瑟,落叶飘飘,同学们心中却激情燃烧。动机的健儿们,我们永远为你们喝彩,为你们骄傲!

动力与机械学院 机械(5)班

新闻通讯稿篇(3)

“党群部门所创造出的价值,或许没有体力劳动者所创造出的成果那么直观,那么显而易见。但我们甘愿默默地做一名吹响进军号角的人。”一直以来,党群工作部在宣传方向上,镜头一致对外,而今天,我们将镜头瞄准了党群工作部部长——张绪华。

(一)张绪华搁下手头正在起草的材料,回顾公司十年庆典活动过程。“党群部参与公司庆典‘五个一’工程中的四项,时间最紧,任务最重,质量要求也最高。对庆典晚会的节目,公司领导有明确的要求,必须原创。当然,这得全面反映公司十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素材哪里来?节目怎样编?效果如何保证?一连串的思考接踵而来。

其实,张绪华心里头早就有了打算。他与党群部的同事们一起,对公司十年来的宣传工作进行了一一梳理,一连串的素材活脱脱的闪现出来。这不正是我们苦心寻找的吗?部门例会上,张绪华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创作协调组也于当日组成并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挖掘素材的,组织创作的,选拨演职员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为了保证效果,张绪华与创作组成员交心谈心,办公室,餐厅,舞蹈训练场成了他们私下交流与构思的场所。为了让情景剧《牵挂》突显矿山特征,弘扬时代主旋律。张绪华与创作人员在构思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创作人员坚持以现场氛围烘托剧情,而他坚持细节凸显精神这一点必须着重表现出来。他说:“没有细节的表现,人物的刻画那就是失败了。”多次的交流和磨合,最终为广大员工献上了一出精彩的情景剧,不少员工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新闻通讯稿篇(4)

通讯员一般指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提供新闻信息和稿件的非专业新闻写作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大多定期编发企业报、内刊或者创办企业网站。这些内部媒体编发的新闻报道,把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快速地反映出来,使广大员工及社会人士了解企业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多数企业通讯员是企业普通员工,在完成本岗位工作之余积极挖掘企业新闻事实进行新闻写作。由于这些员工个人文化素质的差异,且新闻写作理论的专业培训的缺失,在对新闻写作的认识和行为上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如何厘清企业通讯员写作中的误区和问题,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从事新闻写作,成为合格的通讯员?这是企业宣传部门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讯员新闻写作误区分析

写稿投稿忽视媒体的导向和需求。一些企业通讯员大多担当着其它岗位工作,忙于生产经营等业务,把新闻写作当作副业对待,投入新闻写作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这些员工平时读报、上网等多凭兴趣而为,对报纸等媒体的导向和需求并不十分关注,写稿缺乏主动适应媒体需求的针对性,写稿投稿无的放矢,结果是盲目性大,中稿率低。其实,企业通讯员对各种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体现,就是顺应时政需要、针对媒体的口味,及时、准确地开展新闻报道。当然,这需要通讯员勤奋学习,了解上级新精神,同时要开阔视野,在时刻关注本单位各种信息的同时,又必须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报刊媒体上来,把握好媒体的导向和需求,寻找本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与报刊等媒体宣传需求的契合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写稿投稿,以提高命中率。

写稿投稿忽视从常规事件中找新闻。企业通讯员应该如何在看似司空见惯的工作生活中发现新闻呢?一句话:做有心人,关注身边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一个事件发生以后,我们先要根据自己的新闻敏感作出新闻价值判断,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就要及时进行深入采访,掌握大量的资料,发现新闻亮点,选择新闻角度,认真构思,撰写新闻稿。最关键的是要养成多观察的好习惯,不要等待事件明了后再去报道,其实有些事件已经在生活工作中存在,要靠我们去发掘。而一些企业通讯员在新闻写作实战中往往对此认识不足,不是积极去发掘、去发现,而是习惯于等、靠、要。

写稿投稿忽视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一些企业通讯员由于缺乏新闻理论基础知识,特别是那些初学写作的员工,通常连新闻六要素都不知道,新闻稿写得像流水账,编辑将大段无用的描述删除后,竟发现不知其写的事件是什么。另外,新闻语言的“宜”与“忌”不清楚,新闻语言宜准确、简洁、鲜明、生动;忌含糊、矫饰、堆砌、混乱、空洞、语病。这些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要求企业通讯员要重视新闻的理论和实务学习。

写稿投稿忽视与媒体编辑高效沟通。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于加强学习多写多练。作为企业通讯员首先要在多写稿、多投稿,虚心学习,勤奋思考,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上下功夫。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报刊的编辑、记者都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丰富的新闻写作经验。多与他们沟通,多听他们的意见,可快速提高业务水平。通过编辑、记者老师的指点和建议,可以快速知晓自己所投稿件的不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而一些企业通讯员却碍于面子,平时投了稿子,既不给编辑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更别说亲自登门求教了,许多和编辑、记者老师探讨新闻写作、虚心求教以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就这样白白地断送了。

避免误区

要增强新闻写作的有效性

掌握媒体导向和需求,提高投稿的命中率。首先,企业通讯员要通过日常研读报纸等媒体,掌握特定媒体对重点新闻内容编发的时段规律,有了对媒体导向和需求的明确认识,结合对本企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的进展和完成情况等,有针对性地撰写新闻稿。比如年初中国石化集团、中原油田年度工作会议陆续召开,那么,每年第一季度《中国石化报》、《中原石油报》的宣传重点就是围绕各企业学习贯彻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安排的。此时,企业通讯员既可以写消息、通讯,也可以写一些亮点做法及短评。其次,企业通讯员还要了解媒体栏目设置,研究报纸等媒体的排版规律,着重思考本企业的优势,具体到所投稿件针对哪一版哪一栏目。有了这样的思考后,企业信息的主次、轻重就容易划分,有利于通讯员把握信息的轻重缓急,工作做到松驰有度,投稿上做到有的放矢。以《中国石化报》为例,每周一报刊都会有一期“油气周刊”,显然,油气生产新闻最佳的投稿时间是周日下午或周一早上。新闻故事,要投到该报的“走近一线”栏目;言论性文章,要投到“石化语丝”或“经济走笔”栏目。此外,《中国石化报》是日报,《中原石油报》不是。对于《中原石油报》,生产报道、党建政工类通讯、安全言论等要发给哪一版,投往哪个信箱都是有章可循的。

主动深入一线采访,让新闻报道生动鲜活。“写稿要注意采访环节。七分采,三分写。”这句话,道出了采访的重要性。当企业通讯员对所要写的信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时候,是很难写出生动、鲜活的文章的。通讯员不深入采访就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旦在信息处理上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在行动上必将是胆怯萎缩、放不开手脚的,抱着这种心理撰写新闻,多半是生硬、毫无生机的。“创作要打动人,先打动自己。”要让新闻具有灵性,作者自己首先要有灵性,而深入采访,正是使通讯员快速被感染和产生新闻灵性的捷径之一。以中原油田采油二厂优秀通讯员郭焕玲发表在2009年1月22日《中国石化报》上的《青年突击队节前“网络畅通行”》为例,春节前夕,该厂信息中心网络维护室的5名职工作为青年突击队成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服务活动这件事,作者当时没有跟踪现场,因此并不了解工作情况。而她事后通过认真采访当事人,才撰写了这篇成功的新闻稿。

建立电子信息传递渠道,提高高效沟通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方便快捷,企业通讯员必须与时俱进,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学习,掌握必要技能,建立电子信息传递渠道,多写稿、多投稿、勤沟通,通过和编辑、记者老师心贴心、无障碍的交流,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和稿件命中率。在这方面,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宣传科要求通讯员要做到两点:一是将油田重点考核的两大报刊《中国石化报》、《中原石油报》的电子版网页地址,从网络上搜索到并保存,做到“当天报刊当天查看”。这很重要,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大大提升文章撰写的针对性。同时,新闻写作的指导性和方向性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飞秋,将中原石油报的网段加入,做到与报社编辑、记者及时联络。利用网络搭建了信息沟通无障碍桥梁,能够使通讯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媒体宣传要点等有益的信息。

避免误区

提升新闻写作质量

言之有物。“物”是事实,新闻写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中原油田采油二厂通讯员在2011年初“回顾五年看变化、展望未来增信心”系列新闻报道中,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关键性的大事件,亲历者的采访,让职工切身感受到企业五年来的发展变化,通过寓观点于新闻事实之中,让广大干部职工体会到作为一名建设者的自豪。实践也证明,事实的说服力远比空洞的说教要大得多。

言之有理。“理”是道理,新闻写作要经得起推敲。新闻写作是以观点和事实去影响接受者,应该力戒片面性和绝对化的报道,避免把个别事实当作普遍现象来报道。坚持用辩证思维来选择新闻写作的切入点,使新闻站得住脚。特别是在先进典型宣传中注重从小细节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让人可信、可敬、可学,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通讯员发表在2011年3月29日《中国石化报》上的《李斌红:从“打下手”到一流专家》这篇典型报道改变以往模式化的宣传,突出了新闻细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言之有情。情是“深度”,有深度才会有力度。老一辈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穆青同志有一句名言:“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有思想,才有力量,才有主题,才有文章。”企业通讯员身在基层,更有优势聚焦一线,及时捕捉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在采写稿件中多用职工的原话,少说空话、套话,让职工看得懂、喜欢看。比如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通讯员发表在2011年4月11日《中国石化报》上的《打造“家”文化 凝心筑堡垒》,这篇新闻稿写得有深度、有力度,使公司关爱职工、职工感恩公司的情感跃然纸上。这样的报道,很显然是深入群众认真采写的结晶。

新闻通讯稿篇(5)

为了建设好企业通讯员队伍,各企业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建立专业的或业余的新闻报道组织。要选拔热爱党的新闻宣传事业,有较深的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较强,熟悉企业和职工情况,有一定的文字写作水平,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职工作为骨干通讯员或兼职通讯员,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高素质的通讯员队伍,使他们承担起企业宣传的重任,成为企业信息的传播者、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企业形象的塑造者、企业历史的记录者、企业兴旺发达的促进者。

为了加强企业通讯员队伍建设,企业要为通讯员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要让通讯员参加必要的会议,阅读和学习必要的文件,企业党政领导要经常向通讯员介绍企业的情况,乐于接受通讯员的采访,使通讯员既能及时了解到上级的有关精神,又能掌握企业的情况,吃透两头,信息灵通,把企业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新变化、新人新事报道宣传出去。企业党政领导尤其是宣传部门的领导,要主动为通讯员提供新闻信息和线索,帮助他们研究和确定报道题目,做好重要报道的策划工作,为他们搞好新闻报道出主意、想办法,并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新闻稿件的审阅把关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为通讯员采写稿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为他们配备诸如电脑、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设备。在通讯员到较远的基层采访时解决好交通工具问题,以利于他们能够及时采写到一些重大新闻和突发新闻,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送给新闻媒体,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企业领导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既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明确搞好企业新闻宣传的重要性,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又要解决好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多写稿,写好稿。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

企业的新闻宣传是一项长期任务,这就需要切实加强对通讯员队伍的管理。要有领导分工负责通讯员工作,要有部门管理通讯员队伍,使通讯员队伍有个“家”。要建立通讯员队伍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考核制度等制度,使通讯员队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讯员明白了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就会自觉地完成新闻报道工作任务。

新闻报道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使通讯员队伍能够很好地承担起这一任务,企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通讯员队伍的培训工作。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让通讯员多和主流新闻媒体联系,从和新闻媒体的记者一块儿采写新闻中,从新闻媒体的编辑选用、修改、编发稿件中获得教益。有条件的企业,可与新闻单位联系,选送骨干通讯员参加新闻单位的新闻培训班,或到编辑部学习和实习。企业可就地举办通讯员培训班,请大专院校的新闻学教授、学者,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前来讲课,向通讯员传授新闻理论、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丰富通讯员的头脑,提高通讯员的新闻素质。在企业内部,宣传部门或通讯员队伍管理部门要经常组织通讯员座谈讨论,交流采写稿件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共同修改稿件,评点稿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新闻采写能力,提高稿件质量。要组织通讯员开展集体专题采访活动,让通讯员勤写作,多练笔,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

为了激发通讯员队伍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积极性,企业要建立健全通讯员队伍的激励机制。要建立优秀通讯员和好新闻评选制度。对于那些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不怕困难,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尤其是写出了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在职工中和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受到新闻媒体好评的好稿、优秀稿的通讯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讯员尤其是在基层的兼职通讯员,为采写新闻报道常常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劳,企业在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晋级等方面要给予他们一席之地,使他们的劳动和创造价值得到承认。要让通讯员精神上得到荣誉,经济上得到实惠,政治上得到进步。这样,就能够使通讯员队伍保持相对稳定,保持采写新闻的热情,使企业的新闻宣传不断出现新局面。

新闻通讯稿篇(6)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 A

On the Role of Rerporters and News Writers in the Racial Regions' Party Newspaper

Li Xiaoyan

(Aba Newspaper, Maerkang 624000)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roles of reporters and news writers in the racial regions, and puts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concerned.

Key wordsracialregionspartynewspaperwork of reporting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编辑们总在抱怨通讯员的来稿太少了;而总编室则称收到的稿件并不少。私下想想,认为编辑们所谓的“少”,是指适合自己版子的、可上头条的重量级的稿子较少;而于总编室来说,据2007年数据统计,除去1月、2月、3月三个月属“稿荒期”,通讯员的来稿相对较少外,4至11月,总编室每月平均收到的稿件在1200条左右,每天平均36条左右。阿坝州幅员8.42万平方公里,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224个乡镇。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县与县相距最近几十公里,最远达几百公里,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新闻资源分散,在记者有限的情况下,通讯员撑起了阿坝日报的半壁江山。要办好《阿坝日报》,通联工作就尤其显得重要。

一、民族地区报纸通联工作的现状

作为“群众办报”中最重要的一环――党报的通联工作,是新闻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是既通俗广泛又有重点的群众工作。在新形势下,通联工作仍然是新闻媒体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的体现。人们一直把它比成“桥梁和纽带”,这是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经验之谈。凡是重视和改进通联工作并有所创新的新闻媒体,必然能率先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开展全方位的服务,赢得广大受众的喜爱。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忽视报纸通联工作的倾向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民族地区党报的通联工作近年来有着一种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一些媒体认为,通讯员来稿必用,一方面会导致通讯员因“旱涝保收”而不讲求稿件质量,另一方面通讯员稿件的大量使用会影响记者的写稿积极性,因此为了照顾记者用稿,编辑便大量挤掉通讯员的来稿,致使通讯员在媒体中的作用逐步减弱;阿坝日报的通联工作由总编办公室兼任,没有专门的机构如通联部等,总编办公室工作繁杂,因此诸如沟通、培训、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做得就比较表皮,许多工作无法向纵深延展;来稿较弱时,有一些编辑转而依靠“线人”报料,获取新闻线索,或依靠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按照版面的要求随手摘取,这样既节省编稿时间,又能节省稿费开支,便忽视了通讯员来稿;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报社内部量化考核的实行,记者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于是记者们便顾不上与通讯员联系了;阿坝日报社基层通讯员,特别是各县委宣传部的骨干通讯员,宣传工作一旦搞出了成效,便随时会被调动工作,因此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通联工作投入再大,都是白忙一场;有些通讯员来稿不多,质量又不过关,一些编辑认为顾及这些稿子是又费精力又费时间,于是忽视了这部分稿件和通讯员……

以上的做法是弊多利少,既影响了报纸质量,又削弱了报纸通联工作。应当正确地认识到,网上资源只能有选择地利用,它代替不了当地新闻,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媒体必须靠当地新闻取胜,舍弃这点何谈特色?看来,只有广泛发动基层通讯员共同抓好地方新闻,不断拓宽报道面,扩大信息量,才是根本的途径。在充分肯定内部考核与奖金挂钩积极作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使其制度不断完善、更趋合理,应当将记者、编辑联系通讯员的情况如何,列入考核的范围。同时,通联工作要把基层领导重视报道的积极性普遍调动起来,让他们看到报道的效果,感到报道的益处,同时要与多方面共同协商,解决好通讯员的工作报酬、福利待遇、稿酬标准等,并且要落实好通讯员工作责任制,经常保持联系,加强指导,巩固和稳定通讯员队伍。

总之,民族地区要办好新闻媒体,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抓好通联工作。实践已经证明,通联工作不是可有可无、无所作为的,而是非要不可,是大有作为的。

二、民族地区报纸通联工作的对策

众所周知,基层的通讯员最接近新闻源,也最懂得哪些新闻受欢迎。他们与干部群众的接触比较频繁,关系比较融洽,一方面能搜集到许多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另一方面还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基层通讯员的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有多有少,用稿率有高有低。针对这些情况,报社的通联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必须与编辑、采访、发行、广告等部门互相配合,形成全社职工都来关心和重视通联工作的良好格局,长久地考虑新闻媒体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舆论、搞好服务,考虑宣传报道的社会效应及其良性循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对通讯员注重“投入”,力图在创新上互相协作、共同努力,这是民族地区新闻媒体的力量之源、战略之举。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

――充实基层报道力量,建立和健全通讯员网络,并加强制度管理。阿坝日报社通讯员网络是随着《阿坝日报》的逐步成熟而逐渐建立壮大起来的,主要由各县记者站骨干通讯员、部分部门记者站通讯员和业余新闻写好者等构成,网面覆盖全州,但缺少精心的经营。本人认为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通讯员管理制度,比如坚持通讯员的标准和条件,明确任务和要求、权利和义务、组织和纪律、奖励和惩处等。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与基层党政有关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共同提高“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自觉性,在原有的基础上,帮助调整和充实好通讯员,采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设一支素质较好、业务较精、能力较强、比较稳定的通讯员队伍。同时应该考虑为所有的通讯员建立工作档案,入档材料可作为考核、表彰的依据。为了方便采访活动的开展,重新核发通讯员证,确保通讯员采访活动的合法性。

――采用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提高通讯员的政治、业务水平。邀请一批资深记者、编辑、专家、学者,运用多种方式加强通讯员的培训工作;要组织通讯员及时学习中央和上级领导对当前宣传报道的指示精神,通报每个季度的报道计划和报道要求,征求来自基层的意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通讯员不同的水平、层次,报社选派骨干采编人员深入到各县开展基层通讯员培训工作,有计划地传播新闻业务知识和写作技巧,认真听取通讯员提供的重要信息,共同研究深入采访、精心写稿的有关事宜。

――实行激励机制,定期表彰和奖励优秀通讯员及先进集体。为了满足广大通讯员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相互学习的要求,报社应从原来一年一度的通联工作会议着手进行改革,采用分片集中、异地互动的方式,不定期地召开“片区通讯员业务交流会”,通过有效的互动,使编辑部与通讯员感情得到交流,信息得到沟通,彼此获得理解,将为以后的编辑部约稿,提供有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联谊活动,使通联工作不仅是总编室的事,而成为了全报社的事,让更多的人来一起关心通联工作,关心通讯员。同时表彰优秀通讯员,表彰支持和关心通讯员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介绍他们的典型事迹和心得体会,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新闻系统各级各类好新闻、好作品评选中,要注重推荐通讯员的佳作参评,对获奖的通讯员也要按规定发给奖状或证书以及奖金,并公布于众。

新闻通讯稿篇(7)

消息是所有新闻体裁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快捷、最普遍的文体,更是当今信息时代最具新闻传播价值和信息价值的文体;消息文本还是电视、广播新闻的蓝本,是网络新闻的基本体裁。因而,对消息文本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新闻传播具有最为直接而实在的意义。

而消息头,作为消息不可或缺的置于文首的组成部分,是消息写作中最先需要处理的项目。从新闻写作的优秀案例来看,消息头处理得出色,将凸显消息的新闻价值;消息头处理不当,则可能发生版权纠纷或涉嫌假新闻。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报纸最常用的讯头“本报讯”面临革新。

在汗牛充栋的新闻教科书中,消息头大多被忽略,或仅在导语部分简单提及。多个版本的新闻辞典中,“讯头”、“电头”、“消息头”的词条也不多见,它大多被作为导语的组成部分一带而过。《新闻传播手册》(邱沛篁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则单独列出了“消息头”这一词条:

消息头是消息正文新闻来源、发稿单位名称、发稿时间、地点、类别的交代,这是消息体裁的标志,其作用在于明确表明某条消息的版权关系,强调其新闻价值。其表现形式一般为“某某社某某地某某日(时)电”。由本报记者采访、写作、编辑、播发的稿件,其消息头可直接用“本报讯”。

上述词条解释,罕见地将消息头与“强调新闻价值”直接挂钩。

消息头可有“讯头”和“电头”两种形式,历来的论者大多忽略两者的区分。

讯头用于“本报”发稿,其最基本最常见的格式是“本报讯”,并衍生出“本报今天消息”、“本报某地讯”、“本报某地某时讯”、“本报记者某地某时报道”等格式。电头则用于通讯社发稿,其基本格式是“某通讯社某地某时电”,并衍生出“某通讯社某地某场所某日某时电”等强调性格式。报纸的外地稿源,也多以电头形式处理,如“本报某地某时电”。

关于消息头发轫、沿革、变迁、发展的研究甚少,笔者多方请教,尚未完全厘清,下列说法为笔者凭有限的阅读经验和资料推测,在此就教于方家―――

因为早期的报纸刊物不分,近似杂志,新闻不多,故消息头的出现,当与电报的发明及通讯社的出现有关。电报稿一般在文头标明发出的时间地点;而通讯社出现后,又增加了发稿主体的成分;其后渐成体例,固化为新闻消息的标识。其出现年代,当为19世纪40年代:1844年5月,莫尔斯发出第一条电讯稿;1846年3月,纽约州联合通讯社成立。在我国,1874年1月,上海《申报》从洋行的往来电报存底中抄出一则电讯,发出中国报刊第一条电报新闻“伦敦电”,尽管十分原始,但这极可能是消息在我国采用电头的开始,也说明此时消息头已在世界上存在。其后,电报新闻与通讯社新闻快速发展:1882年1月,上海《申报》首先采用访员从天津发出的电讯;1904年1月,我国最早的通讯社中兴通讯社开始向广州香港两地的报纸发稿;1912年,最先进入中国的外国通讯社路透社开始向中国的18家中文报纸发稿。其后,为区别外埠电讯及本埠新闻,并强调稿件信源,“本报讯”出现并固化为既定体例,它与报社开始重视展示自身的新闻采写能力有关。

经典案例分析:消息头需要创新

消息头的处理,常被记者编辑忽略,而单纯以通用的基本格式“虚应故事”。笔者认为,对消息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研究一些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一般化处理,令其产生不可忽略的战斗力。

案例一: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下文略)

点评:这是由撰写的一则经典消息。其电头,每一个字都极为讲究,每一个词都蕴含力度。将其放在解放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的大背景下考察,“新华社”这一通讯社名,不但表明发稿主体,而且因其明确的政治归属,表明这则消息的权威性质。“长江前线”是个极宽泛的地理概念,它既表明渡江战线的宽阔,又表明渡江战役仍在进行中,涉及军事机密,不宜公布具体发稿地名。“4月22日2时”将发稿时间精确到钟点,一方面表明发稿时渡江战役已进行约48小时,让读者感受到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另一方面暗示战局正在快速变。试想,如果这一电头只是一般化处理为“新华社22日电”,效果会怎样?

案例二:蒋方捏造“负伤”“牺牲”谣言,将军一笑置之

新华社随将军总部记者(1946年10月)7日电当记者往访将军时,将军总部浸润在紧张而冷静的气氛中,发报机的马达隆隆作响,街上电线纵横,通讯设备极忙碌,刘将军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以电话指示机宜。记者以中央社捏造刘将军牺牲广播稿出示,刘将军一笑置之,仍继续其电话指挥。他正在创造一惊人战果。(下文略)

点评:这是邓小平口授的一则消息。其目的,是以“正在创造一惊人战果”的事实,戳穿中央社关于刘已“牺牲”的谣言。“新华社”的发稿主体,正与“中央社”相对,表明消息来自所在战线,令消息具有权威性;“随将军总部记者”进一步标明消息的发稿源头是“贴身”的,令消息具有内幕性;但它又不像一般电头那样明确标示地名,暗示“将军总部”所在地的机密性。“7日”并非一般的时间概念,它还有明正视听的作用:在中央社“牺牲”报道之后的“7日(当月7号)”仍在指挥战斗。这则电头,其信息量的张力远远超出字数的15个字。

案例三: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

记者剑文三峡梯调中心1日9时电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刚刚在这里下达了三峡大坝下闸蓄水的命令。从这一刻开始,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渐渐变成现实。未来15天内,蓄水将达135米高程。(下文略)

记者礼兵三峡大坝1日9时20分电此刻,大坝第20号导流底孔弧形闸门在强力液压启闭机作用下紧紧闭合了,刚才还巨流喷涌的20号闸室外已波平浪静。(下文略)

记者忠贤葛洲坝1日11时电三峡大坝下闸蓄水两小时后,葛洲坝二江电厂中控室电脑屏幕显示:入库流量3713米/秒,葛洲坝坝上水位66米,坝下水位39.4米。(下文略)

记者周芳秭归港1日11时电温驯的江水已经漫过港口的6级台阶,比上午9时涨了约1米。(下文略)

记者志兵归州1日14时电归州水位较上午9时上涨了1.5米。当靠江最近的副食店老板郑家运卖出今天第4包香烟时,江水终于淹没了原秭归县实验小学校址。(下文略)

记者月波巴东港1日15时电尽管江水在迅速上涨,但巴东港并未受多大影响,西上东下的客船不时停靠。巴东旧城遗址已淹没大半,江面宽了70多米。(下文略)

记者剑军巫山1日17时30分电由宜昌开往重庆的“江山1号”客轮在长长的汽笛声中驶离巫山港时,港口通往县城的“人”字形路分叉部分已全部没入水底,巫山水位较上午涨了近两米。

记者立新奉节1日19时电瞿塘江水已失去了往日的汹涌,只在江风吹拂下泛起涟漪。(下文略)

记者礼兵三峡大坝1日24时电此时大坝中央控制室电脑屏幕显示:坝前水位108.89米,过去15个小时蓄水2.78米。值班人员说,首日蓄水达到预期。

截至记者发稿时,蓄水仍在进行中。

点评:这是《湖北日报》2003年6月2日刊发的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一则消息,在消息头的运用上,成功地进行了创新实践。消息全文由短仅58字、长不过130字的9条简讯构成,每条简讯都以电头格式标示记者发稿的地点和时间(精确到分钟)。连续阅读下来,在时间上,从“1日9时”到“1日24时(日报的截稿时间)”共15个小时;在空间上,从三峡梯调中心、三峡大坝到葛洲坝、秭归港、归州、巴东港、巫山、奉节的广阔地域,伴随着三峡大坝蓄水的快速进程,电头显示的时间地点在不断变化,表明江水在抬高,时间在流逝,空间在转换;电头串连起时间和空间,就像文字组成的电影镜头在流动。电头标示的空间和时间,还令消息具有贴到眼前的现场感和即时报道的时效感。虽然见报是第二天早晨,但读者看来,仍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如果按照常规的处理,只在文头用一个“本报讯”带起这9段文字,其表达效果无疑将大打折扣。

上述几则典型案例表明,掌握消息头的运用艺术,可以令其在消息标识的基本功能之外,强调具有特别新闻价值的发稿时间、地点、场所或发稿主体,提升稿件的新闻价值,产生强力“附加值”。

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也曾作过一些电头创新的尝试。作为记者,我曾以“本报北京今日消息记者陈朝旋人民大会堂现场报道”为电头发稿(刊于2002年9月2日《羊城晚报》头版);作为编辑,我在改稿中多次在需要强调处理时,将消息头加注具体时分或特别地点。例如:“新华社今天上午11时19分快讯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决定率团参加今年10月在台北举行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刊于2006年8月2日《羊城晚报》头版)―――当天最先看到《羊城晚报》的读者会发现,他看到的消息是约一小时之前发出的,对报纸来说,时效可谓神速。

当然,假如借“创新”之名,滥用基本讯头,令有偿广告、虚假新闻披着“本报讯”的外衣出现在版面上,只会贬损了传媒的权威性、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所以,无论怎么创新,电头和讯头始终应该是新闻真实性的标志,传媒公信力的象征,我们务必十分珍惜。

网络时代:“本报讯”岂能一成不变?

报人中流传的一个经典笑话是:报纸编辑写情书,一下笔不觉就写下“本报讯”三个字。这则笑话表明,“本报讯”作为消息的标识,已成为报人的操作习惯。

笔者认为,“本报讯”作为立足“本报”的讯头基本格式,在网络时代需要改造、变革,向“某报(报名)讯”的电头格式靠拢。理由如下:

1.网络令报纸的信息产品―――新闻文本流动起来,报业组织趋于“通讯社化”

从信息采集、生产的角度看,通讯社是信息采集组织和信息供应组织,其新闻产品是向信息终端处理组织如报社提供的,因而电头首先要标注发稿主体,其次标注发稿位置和发稿时间。电头具有流动性、全球性,不拘于一个固定阵地。

而报纸,首先是信息终端处理机构,其次是信息采集机构,它直接面向受众,其新闻产品有固定的阵地,因此,讯头不具备流动性,它体现的是纸质媒体的本体立场,“本报”可以具体化为读者手中正在阅读的那张纸。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在网上大范围地选取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纸质媒体的信息产品―――新闻文本,已经不再固守“本报”这一本体,而成为如通讯社电稿一样的流动产品。

这意味着,当今报业作为拥有国家赋予的采访权和权的媒体组织,事实上已趋向“通讯社化”,具有信息采集组织的功能。同时,其新闻作品,已不再单纯依靠“本报”的版面,最大限度地体现品牌价值、影响力和公信力了。

消息头的出现,依赖于传播手段的革命―――电报的出现。互联网堪称电报之后又一传播手段的革命,它会否催生消息头中讯头的革新,使之向电头形式转变?

2.新闻上网,“本报讯”被消解

对于信息的阅览者来说,出现在电子阅读屏幕(包括互联网、手机报、手持即时接收阅读器、街头电子阅读墙等)的“本报讯”,只能表明正在阅读的文体是消息体裁,而发稿主体“本报”到底是哪家单位,则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被忽略的、被消解的。

因此,当传统报纸仍在坚守“本报讯”的时候,新兴的网络媒体都对自编新闻采取通讯社样式的电头处理,而非“本网”样式的本位化讯头处理。查阅者在网上可以大量看到这样的消息头:“搜狐IT消息”、“新浪科技讯”、“天极网某月某日消息”、“hc360慧聪网化工行业频道”、“华奥星空讯”等等,无一不仿用通讯社发稿的电头格式,将网名置于文首。

当然,可以呼吁以至要求网站编辑将“本报讯”一律改为“某某报讯”,但这样的改动毕竟需要增加劳动,其间还会产生出错的无限可能。为什么不能让消息在其生产的第一步骤,就以“某报(具体报名)讯”的格式出现呢?

3.千报一面使“本报讯”失去张扬本报品牌的功能

在纸质媒体“一纸风行”的年代,“本报讯”具有强调纸媒品牌的功能。“本报讯”的潜台词是:本则消息来自于本报自采自编,表明“本报”的新闻采集能力,及对消息来源负责的态度。

报纸发展到今天,其严重的同质化已为业界所诟病,却苦无良策应对。由于千报一面,“本报讯”这一讯头,即使固守版面,其张扬品牌的“附加值”也已消失。

新闻通讯稿篇(8)

我在和一些老记者、老编辑和老通讯员接触交谈中,他们都反映,现在新闻媒体不重视通讯员工作,不重视刊发通讯员稿件。大家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新闻改革的热潮中,通讯员工作开展得很红火。那时,报社经常召开通讯员会议,布置报道要求,议论报道选题,交流报道经验。报社领导、部主任和记者、编辑还经常下去,分片开会,听情况,谈要求,议选题。通讯员人数多,发稿数量多。报社每年评选优秀通讯员和优秀通讯员稿件,开大会表彰奖励。报社还不定期举办通讯员培训班,组织通讯员轮训,让通讯员到报社来熟悉情况,了解要求,采写稿件,提高水平。广大通讯员积极性高涨,经常向报社反映情况,提供报道线索,采写新闻稿件。如今,这种红火的景象不见了。

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办报,而是要开门办报,贯彻群众路线,把广大群众、积极分子团结在报纸周围,共同把报纸办好。全党办报、开门办报,这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法宝。在过去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年代,都是实行这一方针,才把报纸办得生气勃勃,充满了人民的声音,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重视通讯员的作用,发挥通讯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开门办报的重要方面和具体体现。我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深感通讯员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他们能及时了解情况,观察舆情,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反馈新闻报道发表后群众的反应和意见。二是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采写许多“三贴近”的稿件,增加报纸的信息,丰富报纸的内容,为报纸增色添彩。三是他们协助报社做好发行等工作。通讯员与报纸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关报社的事情,他们总是大力相助。记得过去每年第四季度,我们与发行部门的同志一起下去,召开会议,提出发行要求。许多通讯员是基层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或宣传部门领导,他们有发言权,征订报纸,有求必应。有时,他们还协助做好报纸的广告工作。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报料人”,就是群众可以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和新闻材料,媒体向“报料人”支付一定的经济报酬。这不失为一条增加新闻信息的办法和渠道。但是,由于“报料人”的局限,他们不可能起到上面所谈到的通讯员的三方面作用,他们所提供的线索和材料,也不能与通讯员所采写的新闻稿件的质量相比拟。所以,“报料人”不可能代替通讯员,“报料人”的兴起不能成为削弱通讯员的理由。

新闻通讯稿篇(9)

企业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如何,首先要看企业通讯员队伍素质怎么样。在目前各供电企业出台激励措施、明确宣传报道任务的情况下,企业内领导和通讯员都很重视,积极主动提供新闻线索,加班加点写稿,及时通过有关渠道向外投稿。这样总体数量有了,但高层次新闻媒体发表稿件少之又少,上稿率肯定也不会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每年初只对企业各部门下达报道任务篇数,有时举办新闻培训班,不管各人基础怎么样,老师一人在上面讲,所有人在下面听。而平时对基层通讯员的业务指导帮助力度不够,未能使他们的效能得以最充分的发挥。

新闻写作人才,是在社会实践中,在一定的环境、温度、土壤条件下产生的。企业中优秀的新闻写作人才,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企业领导要善于当“伯乐”,要为企业通讯员提供必要的条件,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还要创造机会,让他们接受正规培训,或者到上级新闻单位学习锻炼,到生产一线体验生活,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因此,笔者认为,企业要针对现状,积极与各社会新闻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一支热爱新闻写作的基层通讯员队伍,每年举办企业通讯员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全面提高新闻宣传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写作能力。在企业内部,开展“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活动,组织相关通讯员进行现场采访,各人写稿,统一讲评,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还可以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建设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企业通讯员队伍,推进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增强企业通讯员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每个企业通讯员应该具备的一个特质。要写出好的新闻稿件,就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敏于捕捉蕴藏在事件内部、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和题材。这种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每一个企业通讯员自身不断学习提高,还要有较高的新闻理论修养。

首先,要不断加强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地自我充电,做一名学习型通讯员。企业通讯员多是兼职,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公司下达本部门的宣传报道任务。因此,需要学习新闻专业知识,尤其是企业宣传部门的通讯员,还需要与各个层面的职工打交道,要对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内容有一定了解。否则,是无法适应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做好一名称职合格通讯员的。除了学习本企业的知识,还要学习研究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的稿件,把握他们栏目的要求,结合自己单位发生的事实,选取角度,表达新闻主题,达到采用发表的目的。

其次,注意积累知识素材。只有见的多了,才能对新闻有感觉,新闻敏感性才会不断增强。拥有丰富的知识,需要持久地努力和日积月累、长期的积淀。随时摘抄各方面的知识,看报刊、电视、网络,读材料、听报告,发现有用的东西及时作笔记,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归纳,进一步加深记忆。久而久之,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完善自我适应新闻宣传报道的知识结构。只有善于积淀,不断丰富,新闻敏感才会日益加深。

再次,勤于专注分析和思考。新闻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处处留心。新闻敏感还来自通讯员对新闻报道的执着和专注,他们要随时随地关注那些发生在身边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和信息。所以,对于一条新闻线索,必须由表及里去认识分析,只有经过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写出越来越好的新闻稿件。

三、要求企业通讯员勤写多练

新闻是一门科学,写作是一门学问,“爬格子”更是一项苦差事。有时看到自己采写的稿件在不同的新闻媒体发表,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新闻写作没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勤写多练,才能熟中生巧。

新闻通讯稿篇(10)

各种新闻媒体在其运作过程中,除了刊发和播出本报、本台及本刊记者提供的稿件、图片和影像作品之外,还有就是广大通讯员提供的数量众多的各类新闻素材。所以说,通讯员是新闻媒体在新闻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个成熟的新闻媒体的背后,除了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之外,一定会有众多而又广泛的通讯员队伍在参与其各项新闻实践活动。可见通讯员队伍在新闻媒体运作当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注重和发挥通讯员在媒体实践中的作用呢?

一是要在思想和作风上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正确处理好“专业与业余”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平时媒体的编辑工作将大量地接触到通讯员的来稿,并且会有相当数量的通讯员的稿件出现在各种媒体中。所以,通讯员队伍建设是新闻媒体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新闻实践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和见证者,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就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从思想和业务上值得编辑和记者向他们学习,拜他们为师。有的记者和编辑,平时不大注重这方面的工作,认为通讯员工作可有可无,重大新闻的发现与写作主要还得靠记者和编辑,通讯员的作用极其有限;还有的在编辑工作中有时出现“稿荒”、或者需要某些方面的新闻素材时,才会意识到通讯员的重要性,显示出了一种功利和实用主义倾向;还有极个别记者编辑将重要的有新闻价值的通讯员稿件经过一番处理之后,在刊播稿件和评选中,堂而皇之地将通讯员的劳动成果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伤害了通讯员的积极性,以致对媒体的公信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新闻媒体要告诫和教育自己的专业从业人员,要在思想和作风上端正态度,遵循和提倡新闻的党性原则,在工作中真诚地和通讯员进行思想交流、做朋友,鼓励和支持他们,及时发现各种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且多写稿、多投稿,对编辑和记者的工作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

二是要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通讯员的培训工作,要在如何发现新闻线索与写作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这也是各新闻媒体每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做出详细的计划,并要落实到位。每年的培训工作不能是面面俱到,但要有重点安排,要有新要求和新内容,要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机制,要避免走形式、做过场,每年总是老一套,没什么新变化,到时候只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喝场酒就完事,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效培训过程应当是由部门负责人将这一年当中通讯员来稿和采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并对下年度提出具体要求和希望,对于成绩突出的通讯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要以部门业务尖子以讲课的方式对通讯员进行新闻写作方面的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如何发现身边和周围新闻线索的讨论,使每次的培训让人感到有所收获,受益匪浅,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让通讯员们对近一个时期媒体宣传报道工作的重点有所了解,使他们在写稿和投稿方面更具主动性。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时效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因而各新闻媒体每周、每月、每个季度都要对宣传报道工作的重点进行策划,做出安排,使受众及时能够了解和掌握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最新的信息情况,是个承上启下的工作,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讯员大多是身处在一线,每天都直接面对新闻事实,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宣传报道工作的重点,将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鲜活的新闻事实,使媒体更能凸显出其时效性、新鲜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受众面更加广泛,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注重和发挥通讯员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作用,是新闻的党性要求所在,是媒体适应日趋激烈竞争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发挥和调动通讯员队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媒体在事业发展进程中始终能够站在一个有力的制高点上,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上一篇: 毕业实习鉴定 下一篇: 销售个人一周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