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05 17:41:52

前沿技术论文

前沿技术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6-02

在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大学物理教学积极更新教学思路,其中渗引入前言内容就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物理教学新思路之一。前沿内容教学即为在原有教学内容中,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将现代科技教育目标融入到教学中,并以原有教学载体讲述、呈现新科学、新知识,以实现巩固学生的原有知识认识、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审视现代科技的知识目标,同时,借助科学教育教学的展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求真品德、个人情操等。

一、大学物理前沿内容教学的引入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展,物理前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理论、原子分子理论、原子核理论等理论在教材中有不同程度体现,如万有引力章节通过介绍四中相互作用力、引力场,提升了学生的场理论认识,在简谐运动学习中,以单摆非线性运动、混沌理论场教学,改变了学生线性直线运动认识。实验内容上,包括云室、质谱仪、传感器等的运用,如在云室条件下探索原子结构,以质谱仪分析天体演变,以粒子回旋加速器研究高能物理等。在应用内容上,一些前沿科技技术被应用于医疗卫生、生活工作、生物研究、环境保护等各方面,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人们以影印技术获取信息资料,医生借助全息成像技术救治病人等。

二、前沿内容教学思路与基本理论的契合

1.前沿内容教学思路与格式塔完形理论

格式塔完形理论即为人在面对空白格式塔或不完整格式塔刺激时,在知觉中,会产生改变他们、使其完整的欲望。这个过程中,人的大脑神经被刺激、认知程度提升,驱动人内心产生动力,刺激人去改变或是填补格式塔,而当人构建起完整而完美的格式塔后,内心会产生极大的兴奋感,提升人的成就感,推动人继续创造或创新。由于前沿内容新鲜,能提升大脑的兴奋性,引发人内心产生能动力,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这对创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2.前沿内容教学思路与认知-发现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重点阐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认为在感知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可对已学知识进行转化、深化,并在教师的指导、评价引导下,实现知识的运用及创新。前沿知识中的新成分,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心理自由,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前沿内容教学思路与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泊尔认为新知识学习以认知结构为基础,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后,使旧知识通话,进而实现原油认知结构的完善,习得新知识。前沿内容本身是新材料,其前沿性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概括意义及辨别程度,若将其与原有知识结构相互作用,则可巩固原有知识,深化认知。

三、大学物理前沿内容教学的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推动自我学习

物理学前沿中的众多概念来自于物理现象、创新实验结果,知识具有新颖性,能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前沿内容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现代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及生活性特征,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寻找新技术、新手段,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终身学习,以不断完善自身认知结构,充实自己。

2.提升科学认识,培养科学精神

前沿内容包含了对前人的质疑及超越,可以说是一种前瞻文化,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将其运用教学,可更新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发展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研究并不完美,许多知识、理论仍待开发,进而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热情,使其投入到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

3.推动求真求美,塑造人性品格

前沿内容之所以是一种前瞻文化,不但在于其新颖,且关键在于其真实,其中所含的科学奥秘向人类解释多种物理问题、生活现象。因此,将前沿内容引入其中,不但可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求真求美的品格。

四、开展大学物理前沿内容教学的路径

前沿内容几乎涉及到每一章节,其概念抽象性较强,教学中应当在概念讲述后,运用图片、影音等资源,向学生适度讲解相关知识,并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分析前沿技术的运用,以提升学生的前沿知识认知。下面以“电磁场”中前沿内容引入为例分析前沿内容教学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1.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前沿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电磁场”章节教学时,课前,随机向学生提问“谁知道蓝牙技术?”学生会说手机蓝牙,并说借助蓝牙能免费传递图片、音乐等,这就将远离学生生活的高新技术拉进学生日常生活中,提升了新技术的“亲民性”,同时,刺激学生进一步了解新技术。再以讲故事方式,向学生介绍蓝牙的相关内容,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科学人物,且能够调动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

2.立足学生实际,把握“度量”教学

近年来,虽然高中物理教学中陆续引入前沿内容,但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前沿内容教学力度参差不齐,且大学生在个性、知识基础、能力、潜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大学物理教学必须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前提下适度引入新知识。如蓝牙技术概念抽象性强,学生之前所接触的相关知识较少,学生较难把握里面的概念与内容,因此,教学之初借助故事法降低蓝牙概念的抽象度,在学生把握蓝牙技术实质后,具体展开此技术分析。

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数字照相机、摄影机、手机等设备,并在它们之间以虚线连线,使之形成网状结构,并注明蓝牙技术以高速跳频、时分多址等技术将数字化设备连接成网,是一种无线连接后,取消各种数字化设备间的虚线。

3.采用媒体资源,深化学生认识

媒体资源是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尤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程度更大。在电磁场章节蓝牙技术讲述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数字照相机、摄影机、手机等设备,并在它们之间以虚线连线,使之形成网状结构,并注明蓝牙技术以高速跳频、时分多址等技术将数字化设备连接成网,是一种无线连接,然后取消各种数字化设备间的虚线。这就提升了教学的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

4.走进生活课堂,降低前沿高度

新技术、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由于前沿内容与现实生活所拉开的距离较大,简单叙述或是概念描述,很难实现前沿内容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学中应紧密结合生活,降低前沿内容高度。如结合学生提到的手机蓝牙解说蓝牙技术是一种短途无线通信技术,电子装置设备科通过此技术而连接,省去了传统的电线,且降低了传输费用,而这种无线信息交换技术就是今天所学的电磁场传播,进而展开电磁场教学。

五、前沿内容教学思路的应用体会

1.前言内容教学思路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从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看,大学物理教学在展开前沿内容教学后,打破了传统以教材授课的内容教学模式,关注了学生全面化发展,打破了传统只求学生智能的教育方式。从教学效果上看,将丰富化、先进性的知识引入课堂,让大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仅仅是实验、知识与技能,且包含着生活中最真实的部分,解说着“不可说的秘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效果的实现。从学生发展状况看,教学关注学生全面化发展,以新知识刺激学生认识物理新现象、掌握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以新思路感染学生,刺激学生积极创新。

2.践行前沿内容教学思路时的注意点

前沿内容教学思路作为一种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由于其涉及内容新颖、科学、广泛,教学若进行传统授受教学教学很难将学生带入比较深奥、陌生、高科技的学习及相关知识链接中,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运用此思路教学时需要做到:其一,更新观念,关注前沿内容教学。大学物理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前沿内容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感染学生品格、培养学生精神方面的作用,将前沿内容教学作为现代物理教学的义务,积极主动引入前沿知识。其二,寻找前沿内容与学生生活最相近、最相关知识或经验的结合点,从学生兴趣点出发,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展开教学。其三,讲前沿知识、现代科技积极引进课堂的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如生活化教学方式、故事性导入、探究学习等组织课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四,在进行智育同时展开德育、美育教育,如以讲故事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科学家及其成长经历,感染学生,以多媒体画面播放形式,展示我国科技、先进人物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升学生的科学情感,完善学生人格。

3.践行前言内容教学思路需发挥多方力量

前沿内容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分,表现了新课程教学的创新性,而要将前沿内容教学切实纳入当下大学物理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发挥前沿内容教学的作用,还需充分调动全方位可用力量。如学校应加大媒体资源、教学教具、物理实验室等条件的支持,为教学展开提供可靠的资源支持;对大学教师积极展开教育培训,将新技术、新方法传输给教师;以学校创新性教学评估、教师能力发展评价等方式,刺激教师更新认知结构;加强学校与校外科技企业、科研基地、实验环境的联系,为前沿内容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社会科研机构应积极为高校提供现代科研理论支持;政府机构加强学校前沿教学改革资金、设备等方面支持。通过各界共同努力,将前沿内容教学加以落实。

结语:

前沿内容教学是现代大学物理教学的新思路、新方式,教师应将此思路深入教学之中,通过多元化、生活化、量度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培养学生科研精神,提升学生的品格,表现现代物理的科学性与时代性,进而实现教育的教学与育人目标,推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建岳.科学课程渗透科技前沿素材的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

[2]朱林.关于大学物理前沿内容教学的一点探讨[J].科技资讯,2013(30)

前沿技术论文篇(2)

[分类号]N99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数据获取,采用主题检索形式,经过反复比较,参考若干比较权威的技术创新研究文献,并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确定采用T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R(technological lnvcn-tion*)),在Web of Science的SCI、SSCI与AH&CH中进行主题检索,比较符合学术规范。检索时间跨度为2004-2008年。

研究所用的主要软件是CiteSpaceII,是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美籍华人陈超美博士开发出来的一种知识可视化计量软件,该软件可以在其主页(http://cluster.cis.drex-el.edu/-ccben/citespace/)上自由下载,免费使用。

2、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知识图谱

利用CitespacelI软件对所下载的5179篇文章进行文献共被引(cited document)分析,运行结果显示网络中有304个节点与l 321条连线出现,并且形成形象化的“聚类面积”;另外,启动CiteSpaceII中作者关键词与出现频次功能,图谱的各文献聚类中会进一步显示各共被引聚类文献的施引文献出现的关键词,见图1。

某一研究领域作为知识基础的被引文献与作为研究前沿的施引文献,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生依附。对于知识基础的内涵而言,可从被引文献的中心度、被引频次等角度进行解读;相应研究前沿的研究主题可在代表性被引文献解读的前提下,从施引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内容剖析,相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而界定。

2.1 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核心知识群

根据核心知识群中关键节点论文和施引文献关键词,对这个研究前沿的内容和特点做如下概括:以演化理论和知识理论为基础,以国家创新系统为条件,以企业及产业联盟为主体,形成从机会来源、研发、产品到扩散的技术创新链。

在这个核心知识群内,存在10多个关键节点论文,如纳尔逊与温特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和格瑞特的《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等,是这一研究前沿的主要知识基础。同时,从这个知识群的施引文献中提取出若干关键词,作为核心知识群的内容分析与术语标识。

这一研究前沿知识基础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两个主要理论:①演化理论,其代表性著作为――纳尔逊与温特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被引频次为43,中心度为0.09。纳尔逊等在著作中,提出经济变迁的演化思想,标志着现代演化经济学的诞生,其在提出惯例、搜寻、选择等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惯例化行为是产业分析的微观基础,企业间的竞争是产业演化的动力思想。②知识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核心知识群的一个关键节点论文――格瑞特的《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被引频次为17,中心度为0.01。在假定生产的知识需求与知识特征的前提下,认为企业是一个集成知识的制度,探讨了企业集成专家知识的协调机制。

这一研究前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关于国家创新系统的提出,成为企业技术创新链的社会条件。其代表作是弗里曼的《技术政策与经济绩效: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经验》,被引频次为23,中心度为0.08,该著作是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的名著。弗里曼根据日本的经验,首次提出并阐释了“国家创新系统”学说,其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本质和各个层次的分析,指出技术赶超不只是个别技术的赶超,而是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变和赶超,依赖于国家创新系统对技术创新资源的集成能力、集聚效率和适应性效率。

这个研究前沿的中心内容是以企业及产业联盟为主体,形成从机会来源、研发、产品到扩散的技术创新链。其涉及到的主要关键点文献有:①斯彻勒的《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机会与专利发明的结果》,被引频次为13,中心度为0.06。该文论述了企业规模与专利及发明、企业规模与国家环境政策、市场结构与技术机会及技术绩效、市场结构与技术变迁、市场集中度与创新等问题。②艾森哈德特的《动态能力:它们是什么?》,被引频次为23,中心度为0.04。该文重点集中动态能力与更广泛的资源基础观的企业问题,提出动态能力是一组具体过程,譬如,产品开发、战略决策制定与联盟。

核心知识群“以演化和知识理论为基础的创新链”的施引文献中关键词,如表1所示:

核心知识群的研究内容中,代表性的被引文献主要体现演化经济学、企业知识理论、国家创新系统、动态能力、架构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生命周期等思想,同时,表1所示施引文献中出现了创新、研究与发展、产业、企业、知识等代表性关键词,由此可以推断,该知识群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演化和知识理论为基础的技术创新链”方面。

2.2 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次级知识群

由图1可知,以“核心知识群:演化与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创新链”为中心,经由若干关键节点论文的中介作用,在附近衍生出若干小聚类迭加而成的“次级知识群”,这是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进一步延伸。

2.2.1 次级知识群1:创新三螺旋与核心竞争力

在显现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次级知识群l中知识基础的被引文献,突出的内容是对国家创新系统深化发展的新见解:创新三螺旋。其代表作是提出“创新三螺旋理论”的艾茨科瓦茨的著作《创新动力:从国家系统与“模式2”到大学一产业一政府关系的三螺旋》,被引频次为8,中心度为0.01。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针对研究体制,比较了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可替代的模式。

次级知识群1中,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核心竞争力及相关创新能力。涉及到的重要论文有:①伦德瓦尔的《生产、创新与竞争力构建的国家系统》,被引频次为11。首先,该文说明了国家创新系统慨念的出现与扩展;其次,从生产结构与创新及竞争力构建结合方面,描述了国家创新系统奥尔堡版本的演化;再次,讨论了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挑战。②普拉哈拉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被引频次为23。普拉哈拉德首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鉴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有三:①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方便;②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有重大贡献;③核心竞争力应当具备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特性。

次级知识群1“创新三螺旋与核心竞争力”的施引文献中关键词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创新、研究与开发、企业、产业、动态能力、吸收能力、成长等施引文献的关键词以较高频次

出现,可以推知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创新三螺旋与核心竞争力”方面,同时,绩效、产品开发、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等关键词的出现,可做为该知识群所密切关注的“知识域”。

2.2.2 次级知识群2: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研发与创新

次级知识群2中,构成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研发与创新”主要代表作是:巴尼的《企业资源与可持续竞争优势》,被引频次为43,中心度为0.03。巴尼基于企业的战略资源是异质的、不可流动的与稳定的前提下,认为企业资源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头,产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潜力的四个实证指标是价值、稀缺性、可模仿性与可持续性。这个研究前沿被引文献的主要关键词,如表3所示:

巴尼的企业资源观的思想属代表性研究内容,另外,表3中创新、研究与发展、产业、企业、基于资源观等代表性关键词出现,这表明,该知识群的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研发与创新”方面。

2.2.3 次级知识群3:国家创新系统下的合作创新与企业成长

次级知识群3中,体现研究前沿的首要内容是国家创新系统,其中深入探讨国家创新系统的有两篇代表作:①伦德瓦尔的《国家创新系统――分析概念与开发工具》,被引频次为35,中心度为0.36。该文认为创新系统慨念产生已有20余年,并在今天的决策者与学者之间广泛传播。该文还探讨了这一概念如何与为何产生,主张进展的关键是更好地理解作为创新基础的知识与学习,理解不同的创新模式之间如何相互补充,找到具体国情的支持。②纳尔逊的《国家创新系统:一个比较分析》,被引频次为13,中心度为0.01。该著作比较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资助技术创新的国家制度体系,并明确指出:创新是大学、企业等有关机构的复合体制,制度的主要任务是在技术的私有和公有两方面建立一种适当的平衡,并且研究了大学、政府、企业在新技术生产中的作用。

次级知识群3“国家创新系统下的合作创新与企业成长”的施引文献中关键词如表4所示:

次级知识群3中的被引文献,伦德瓦尔与纳尔逊的国家创新系统等的被引频次与中心度处于突出位置,并且,表4所示创新、合作、成长、企业、产业等代表性关键词出现,这说明其研究主题为“国家创新系统下的合作创新与企业成长”;另外,技术、知识、扩散、创新系统、可再生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其亦是该知识群所关注的前沿所在。

2.3 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边缘知识群

图1显示,除“核心知识群”延伸而出的“次知识群”之外,周围分散着一些“边缘知识群”。它们虽然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但是属于值得关注的创新研究前沿的生长点。这三类知识群构成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核心一衍生一边缘”三个层次格局。

2.3.1 边缘知识群1:行为医学与人口质量边缘知识群1中,作为知识基础的文献主要有艾然博格的《如何评估诊断标记测试――氟美松抑制试验的上升与下降的经验》,被引频次为1。边缘知识群1“行为医学与人口质量”的施引文献中关键词,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边缘知识群1中,行为改变、信息、医学、人口、质量等关键词出现,结合主要被引文献的内容,说明该知识群的研究主题主要围绕“行为医学与人口质量”方面。

2.3.2 边缘知识群2:工程设计与工程教育 边缘知识群2中,作为知识基础的文献主要有何弗的《反现代主义:魏玛与第三帝国的技术、文化与政治》,被引频次为2。边缘知识群2“工程设计与工程教育”的施引文献中关键词,如表6所示:

由6可知,边缘知识群2中,工程教育等关键词出现,表明该知识群的研究主题与前沿主要集中在“52程设计与工程教育”方面的问题。

2.3.3 边缘知识群3:生态毒理学与微污染物处理技术 边缘知识群3中,作为知识基础的主要文献有莱恩尔特的《瑞士农民从再循环人类基因营养中如何认识肥料》,被引频次为1。该文对467个瑞士农民进行邮件调查,研究接受尿样为化学产品的情况。研究认为,信息与早期利益参加者,对于成功的技术转移是至关重要的。边缘知识群3“生态毒理学与微污染物处理技术”的施引文献中关键词,如表7所示:

边缘知识群3中,被引文献内容及表7所示废水系统比较、循环、生态毒物学危险评估、微污染物质等关键词的出现,说明该知识群的研究问题主要关注在“微污染物质处理”等方面。

2.3.4 边缘知识群4:新型临床检验与诊断 该知识群中,作为知识基础的文献主要有萨迟尼的《膀胱癌诊断中调聚物的适当量》,被引频次为2。边缘知识群4“新型临床检验与诊断”的施引文献中关键词,如表8所示:

边缘知识群4中,通过对被引文献内容的理解,另外,表8所示蛋白质组学化验、诊断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该知识群的主要研究主题与前沿围绕着“新型临床检验与诊断”等问题。

2.3.5 边缘知识群5:胚胎干细胞与基因技术 边缘知识群5中,作为知识基础的文献有古顿的《从喂养蝌蚪肠上皮细胞提取的核开发能力》,被引频次为11。边缘知识群5“胚胎干细胞与基因技术”的施引文献中关键词,如表9所示:

由表9可知,边缘知识群5中,胚胎干细胞、胚泡、杂交细胞、重组等关键词出现,表明该知识群的研究主题与前沿主要集中在“干细胞与细胞重排”等方面。

前沿技术论文篇(3)

前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展开,各专业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对世界产业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直接导致科研领域内的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从人才培养战略到课程教学模式,都应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专业前沿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英语是世界四大语言之一,是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官方语言,是国际友人之间相互沟通最有效的语言桥梁,也是国际各专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时所普遍采用的语言类型,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熟练地掌握交际英语尤其专业外语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此给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强化英语作为基础,拓展英语思维,充分了解西方前言科技信息成果,从现实角度出发,为提升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满足现阶段社会与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高校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对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在实用英语方面的能力,培养外语、化工与涉外领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是目前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的。但对于各高校的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来说,很多教师都以专业课本为纲,将教学重点局限于研究、发展国内化学专业经典学术科研理论成果上,而对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重视不够,或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只局限于基本语法词汇的听说读写,而对国际行业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理论教学不够重视。对于化工专业学生而言,熟练掌握本专业英语,积累前沿学术成果理论知识,可提高其对专业英语文献信息的获取能力,是学生扩大学术视野,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内最新科研成果理论的前提条件[1]。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广泛关注、引入国际、国内前沿学术成果理论,可以丰富其教学内容体系,启发其学术研究思路,提高其学科专业教学效果。

二、引入前沿学术成果理论可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1、前沿学术成果理论与经典学术理论的关系

在专业英语教学课堂上,经典学术理论教学中的基础词汇、表达方式及其口语听力是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工相关专业科研活动中必备的语言工具。在经典学术理论基础上引入前沿学术成果,促进二者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有效结合,可以形成学术深度、学术广度和学术形态上的互补。但引入前言成果并非完全取代经典学术理论教学,而不合理的引入行为反倒会影响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2、前沿学术成果理论与经典学术理论的结合方法

在专业英语教学课堂上,针对基础词汇部分,可将新发表的学术文献作为基础,再围绕专业词汇构成构词方法与固定搭配等展开教学。针对表达方式部分,在这一方面经典教材表达方式是通过漫长的推敲过程才最终形成的,它表达方面的漏洞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但是因为科技论文时态与语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两者相互融合,让学生从模仿角度出发,最终形成特定表达的风格[2]。针对口语与听力,因为相关讲座的效果是根据人不同而随时变化的,所以,通过经典专业教材对口语以及听力进行强化,对课程听力与新近讲座进行学习,对英文科技的口语语体与使用场合进行掌握,提问方式学习、口语错误修订与手势会话使用等对策,最终的目的是让化工专业英语经典内容与前沿成果合理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化工专业前沿学术成果的引入途径

1.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工作

科技创新水平日新月异的提升,科技资源的总量也在飞速上涨,在这种环境下想要把所有前言成果收入囊中,对于单一个体来讲恐怕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凭借教师针对科研方面展开的工作,一面是对教学范围进行拓宽,让它对发展沿革与科研动态进行充分了解。另一面,结合科研方面的工作,可将化工专业当中的英语使用情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让学生对学习目的与学习必要性做充分了解。

2.其它作用

教师在科研工作当中可以轻松的将前沿成果引入进来,但是这很大程度要受个人科研的方向所左右。想要把本学科前沿动态全部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要对科技论文的数据库进行查阅。在这方面有很多检索网站的服务做的是很到位的,它们对前沿成果做了仔细的收集与整理工作[3]。Wiley数据库,美国化学协会,德国化学协会等各组织门户网站都会对最新前沿科技的动态进行了及时的。中西方每个国家的实验室,国家重点发展实验室与大课题组对自己科研进展也会时时更新。东西方国家在高水平的化工化学会议当中对科研成果的,更是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展示。这些前沿科技成果是对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拓展与丰富的体现。

结语:综上所述,化工专业英语是带有特殊目的进行的英语教程,它的主旨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与外界沟通交流。所以,改革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这一现状的重任就压在了教师身上,教师据此更应该紧随时代潮流、加强自身素质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化、趣味化与切实可操作化为一体的教学活动,通过对化工专业前言成果的合理引入,对教学理念的合理探索,对课堂内容的更新与丰富,对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最终实现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科学发展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前沿技术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8-0021-03

1前沿

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有目共睹,但其增长的质量却广受质疑。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考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各有特色,经济发展质量也有高低之分。以省为基础来研究经济质量问题不仅可以避免仅从全国整体研究带来的忽视地区间差异的问题,更能捕捉到各省经济发展模式的特色和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独特因素。四川省作为西部的龙头省份,在带动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十多年来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四川省的经济取得了强劲持续的发展,但四川省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却多受诟病,本文力图从定量的角度整体上对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技术效率进行估计,并追溯其历史发展过程寻找技术效率变迁原因。

2文献综述

从相关文献来看,关于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从整体上对我国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如何枫,陈荣(2004)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改革开放20年的技术效率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我国整体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对较低,但从时间维度上看呈现上升趋势。第二方面,对细分行业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如郑询刚(2010)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效率四个部分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2000—2007年西部农业的全要素增长率问题,认为西部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调整资源配置结构。闫冰,冯根福(2005)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考察了1998—2002年5年期间的中国工业R&D效率问题,认为中国工业R&D效率的高低不仅与行业的市场结构有关,而且与政府的支持方式也有联系。第三方面,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我国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如王志平,陶长琪(2010)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对全国和三大区域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建模;各模型一致表明,对外开放程度与基础设施的实际有效利用对生产效率变化具有普遍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东西部生产效率的边际效应最为显著;对中部而言,科技创新投入的作用最为突出;章上峰,许冰(2008)对浙江省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得出浙江省的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与浙江省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相关的结论;胡爱荣,岳磊(2011)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黑龙江省四个煤炭城市10年技术效率进行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的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的结论并认为黑龙江省要想提高技术效率水平必须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前提。以上文献对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经济技术效率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运用到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数据上,来度量四川省的经济发展质量问题还是空白的,所以本文选取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对四川省1990—2010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力求捕捉到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历史变迁过程。

3理论与模型设定

31相关理论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对生产绩效最主要衡量指标,而对TFP进行估计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主要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两种方法。非参数法是在FarreU(1957)和Mriat(1972)工作的基础上,由Fare(1995)等人在理论和实证运用方面发展和完善起来的,非参数法首先根据样本中所有个体的投入与产出构造一个能够包容所有个体生产方式的最小的生产可能性集合:即是所有要素和产出的有效组合,这里的“有效”是指以一定的投入生产出最大的产出或者以最小的投入生产出一定的产出。非参数法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DEA),它可以对生产率进行分解,但对数据准确性要求较高,受数据统计误差的影响较大。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须估计企业的生产函数,从而避免了因错误的函数形式带来的问题;缺点是需要大量的个体数据,且对算法的要求很高,同时对生产过程没有任何描述。从实证的角度来看,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参数方法来测算技术效率。根据这个方法,通常是先估计一个生产函数,且考虑到该生产函数中误差项目的复合结构及其分布形式,并根据误差项的分布假设不同,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来估计生产函数中的各个参数。参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估计生产函数对个体的生产过程进行了描述,从而使对技术效率的估计得到了控制。参数法有索洛余值核算法(SRA)和随机前沿分析法(SFA),SRA假定经济是有效率的,并且不能对TFP进行分解;而SFA允许技术无效率的存在,并可以对TFP进行分解,该方法自提出至今已有大量应用(Forsund,Lovell和Schmidt,1980;Schmidt,1986;Bauer,1990;Battese和Greene 1992,1993,1995),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法进行分析(SFA)进行研究。

41变量和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四川省1990—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据。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名义GDP数据乘以1978年为基期的定基GDP指数计算得到。由于实际资本存量数据很难得到,本文采用以197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代替实际资本存量。以年末从业人口数代表劳动力数据,其中2006年数据缺失,我们以2005年和2007年平均值代替。本文除特殊说明外,所用数据均来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2010年四川省统计年鉴》。

42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根据Battese & Coelli(1992)建议使用最大似然法,运用Frontier 41程序对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行估计,本文给出了1990—2010年四川省经济技术效率水平的估计结果(见下表)。根据公式:前沿产出=实际产出/技术效率,计算得到1990—2010年四川省经济前沿产出值(见下表);根据公式:产出损失=前沿产出-实际产出,计算得到1990—2010年浙江省经济产出损失值(见下表)。从表l可知,四川省的实际产出距离前沿产出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产出损失和技术非效率:①从产出损失角度看,四川省最小产出损失为1991年的11853亿元,最大产出损失为2009年的8037941亿元,1990—2010年的平均产出损失为2446187亿元。②从技术效率水平角度看,四川省最小技术效率水平为1994年的8183%,最大技术效率水平为1991年的9991%,1990—2010年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为9474%。

5结论

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利用四川省历年统计数据,本文估计出1990—2010年四川省技术效率水平和前沿产出,结果发现,四川省的实际产出距离前沿产出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产出损失和技术非效率:①从产出损失角度看,四川省最小产出损失为1991年的11853亿元,最大产出损失为2009年的8037941亿元,1990—2010年的平均产出损失为2246187亿元。②从技术效率水平角度看,四川省最小技术效率水平为1994年的8183%,最大技术效率水平为1991年的9991%,1990—2010年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为9474%。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技术效率水平的历史变迁情况,将1990—2010年四川省技术效率水平的变迁大致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阐述了各个时期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趋势。最后,笔者认为在促进经济技术效率提高的过程中,四川省政府要“有所不为”的加大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1]章上峰,许冰浙江省技术效率估计及其历史变迁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8(3).

前沿技术论文篇(5)

一、引言

对一个或者多个经济体经济增长源泉的测量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们的兴趣,学者们一般较多使用索罗余值核算方法(Solow Residual Accounting)进行测量。但是由于索罗余值核算方法具有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等严格假设条件,并且它假定所有生产者都能实现最优的生产效率,因而无法测量在生产无效率情况下的经济增长源泉。随着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前沿生产函数(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方法的出现,弥补了索罗余值核算方法在这方面的不足。前沿生产函数方法主要包括参数方法(如: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简称SFA)和非参数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两种,参数方法的优点是它可以考虑到现实经济中,投入―产出行为不可避免地包含随机误差,所以包含随机扰动的前沿模型才能更为准确的描述生产者行为,因此它可以考虑到生产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并且可以估计出相应的参数,缺点是具有一定的生产函数形式,参数估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函数形式的选择。非参数方法的优点是无需任何生产函数形式,从而参数估计结果可以避免因错误的函数形式选择而带来的问题,缺点是该方法不能把随机误差项分离出来。由于非参数方法不考虑随机误差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随机误差项在一定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较大的,因此,采用参数估计方法(如: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比较适合于区域性经济增长源泉方面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应用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不少。yanrui Wu(2000)运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法,研究了中国27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且将全要素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两部分。刘小二和谢月华(2008)利用SFA对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之后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明显上升,但是欠发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要快于发达地区,说明我国TFP有一定的收敛性。何枫等人(2004)运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区)1981―2000年的技术效率变迁进行了测算。傅晓霞和吴利学(2006)运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对我国28个地区1978―200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研究,研究后认为中国各地区自1990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绝对发散趋势。周春应和章仁俊(2008)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水平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技术效率差距比较明显,但是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学者们已经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对云南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测量,这也为本文的提供了研究目标。本论文采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通过对云南省和全国1978―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云南省和全国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云南省和全国在经济增长源泉方面的差异所在,进一步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二、测量云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源泉的SFA模型说明

索罗余值核算方法(SRA)假定生产者都能完全达到投入―产出的技术边界,从而都能实现最优的生产效率,但是现实经济中这样的生产者是很少见的,生产者由于受随机因素和技术效率的影响从而不能达到投入―产出函数的边界。因此,Aigner和Chu(1968)提出了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生产者效率分解为技术前沿(technological frontier)和技术效率(technological efficiency)两部分,技术前沿描述的是生产者投入―产出行为所能达到的边界,技术效率描述的是生产者实际技术与技术前沿的差距。由于在现实经济中,生产者投入―产出行为不可避免地包含随机误差,因此,包含随机误差项的前沿模型才能更准确的描述生产者投入―产出行为,这就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SFA)研究方法。Aigner, Lovell和Schmidt(1977)、Meeusen和Broeck(1977)以及Battese和Corra(1977)最先提出随机前沿函数方法,Battese和Coelli(1996)进一步发展了随机前沿函数方法。根据Battese和Coelli的研究,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一般形式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F(.)表示前沿生产函数,Yit表示生产者在t时期的产出,X表示各种生产要素投入,?茁为一组待估计的参数,t表示时期,uit表示第i个生产者在t年生产技术效率的随机变量(非负的),uit具体函数形式是:

uit=uiexp[-?浊(t-T)] (2)

即ui服从非负断尾正态分布,?浊是待估计参数,表示技术效率的变化率,当?浊>0时,表明在所考察时期内生产者技术效率水平是上升的;当?浊0时,表示生产者投入―产出行为处于生产前沿曲线的下方,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充分的技术效率。T表示选定的基期。vit为观测误差和其他随机因素,服从零均值和不变方差的正态分布,即V~N(0,通常假定它独立于uit,并且也独立于投入和技术水平。技术效率可以用产出期望与随机前沿的比值来确定,即:

如果技术效率损失较大,则TEit接近于0,如果技术效率没有损失,则TEit等于1。Battese和Corra(1977)认为的值被限定在0和1之间。如果?酌>0,则表明生产者投入―产出行为处于生产前沿的下方,必须使用SFA技术对这一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如果?酌=0,则表明生产者投入―产出行为恰好处于生产前沿曲线上,直接使用OLS进行估计即可。

同时,应用SFA模型对经济体经济增长源泉进行测算需要采用一定的生产函数形式,目前较为常用的生产函数形式主要有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两种形式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具有模型简单、需要估计的参数个数较少、可以估计出劳动力、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等优点,相比起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容易产生多重共线问题而言,具有明显优势。经过比较分析我们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函数具体形式是:

其中A(t)表示t时期的前沿技术水平,K表示物质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力投入,?琢、1-?琢和?茁分别表示物质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将(4)式两边取对数形式可以得到:

LnYt-LnLt=LnAt+?琢(LnKt-LnLt)+?茁LnHt+vit-uit (5)

我们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并且运用coelli开发出的Frontier Version 4.1软件(参见coelli,1996),可以估计出(5)式中的各个参数值。根据估计出的各个参数值,不仅可以得知云南省和全国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而且可以得知是否适合用SFA技术对云南省和全国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析。另外,Frontier Version 4.1软件估计结果还可以给出云南省和全国1978―2009年技术效率水平。但是Frontier Version 4.1软件估计结果却无法给出云南省和全国1978―2009年技术进步水平,一些学者如S.C. Kumbhakar(2000)、Yanrui Wu(2000)、王志刚(2006)、沈汉溪(2007)以及李谷成等(2007)采用将取对数后的生产函数求关于时期t的一阶导数方法来计算技术进步率。但是,上式计算技术进步率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技术进步率取决于各个生产者在各个时期的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等投入要素的增长率,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目前来看使用SFA模型测量一个或者多个经济体技术进步率方面,仍然难以令人信服。

三、基于SFA模型的云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源泉计量分析结果

运用Frontier Version 4.1软件,并且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5)式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其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Frontier Version 4.1软件还计算出了云南省和全国技术效率水平,这些结果如表2所示。

表1给出了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参数估计结果,表2给出了云南省和全国技术效率水平结果。从表1和表2的估计结果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首先,从参数γ的估计值来看,γ1=γ2=0.001>0,说明了云南省和全国生产技术水平都不在生产前沿曲线上,因此使用SFA技术对这一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第二,从参数η的估计值来看,η1=-0.052

四、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使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云南省和全国1978―2009年的经济增长源泉,经过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云南省和全国生产技术水平都不在生产前沿曲线上,都处在生产前沿曲线的下方,因此使用SFA技术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从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来看,全国物质资本投入产出弹性要大于云南省,劳动力投入产出弹性要小于云南省,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弹性也要小于云南省;云南省和全国技术效率水平都呈现出略微下降趋势,但是云南省技术效率水平略微低于全国技术效率水平。

(注:本文属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基于SRA、SFA和DEA模型的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ZC080。)

【参考文献】

[1] Aigner, D. J. Lovell, C. A. K. and Schmidt. P., 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77(6).

[2] Meeusen, W and Broeck J. van.den., Efficiency estimation from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s with composed error[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77(18).

[3] Battese,G.E. , and Corra, G.S., Estimation of a production frontier model: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pastoral zone of eastern Australia[J].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77(21).

[4] Coelli T. ,A Guide to Frontier Version 4.1 A Computer Program for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and Cost Function Estimation[W].CEPA Working Papers, 1996.

[5] Yanrui Wu. I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e?A productivity analysis[J].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01(11).

[6] 傅晓霞、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6(10).

前沿技术论文篇(6)

2011年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总理的重要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专门讲了“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问题,他说:“基础和前沿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科学活动,是新知识的源泉,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往往会催生新的科技革命,以至推动人类社会发生变革。”他还说:“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没有基础和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就没有根基。”强调了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对于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目前在前沿科技研究方面,真正优秀的、有影响力的媒体很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发展。因此,《环球飞行》推出“科技前沿”专刊,可谓恰逢其时,也是《环球飞行》办刊发行的一项重大创新和贡献。 出版“科技前沿”专刊,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很重要的平台,面对全行业、乃至全国前沿科技的研究者,发表他们的独到见解,以此来丰富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的理论舞台。

“科技前沿”专刊要立足前沿,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科技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可能发生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上,基本上采取的仍然是以跟踪、模仿为主,真正由我国科学家率先提出和开拓的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向很少。因此,要办好“科技前沿”专刊,一定要解放思想,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受现有科技体系和理论框架的约束,不要动辄就把一些有创建性的、有突破性的观点通通排斥为伪科学。尤其是在西方已经树立起科学权威的领域,即便在西方也轻易不愿突破,因为这背后有他们的战略利益。所以,要大力鼓励那些有开拓性、有创新性、有原创性的研究观点,尽我们的力量保护和鼓励原始创新,因为“原始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中国人很聪明,但是受到的传统意识的束缚特别严重,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敢于挑战权威,敢于不断创新,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希望。

“科技前沿”专刊要面向未来,为科学猜想、科学假想提供一个舞台

对于那些带有一些科幻性的、假想性的、猜想性的理论,我主张拿出来供大家去探讨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原始创新、基础创新、自主创新的大好局面。我记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动力专家高歌教授曾经以科幻小说的形式撰写过《蓝星科技畅想》,这本书与一般科幻小说作品不同,这是一本前沿科技的大展览、未来的预言书,我在该书的序言里曾写道:“科学是过去的幻想,幻想是未来的科学”,要让科学家敢于幻想、敢于假想,敢于质疑定式、敢于否定权威,才有可能推动我们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完成这一使命很重要。

前沿技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12-0140-07

中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6.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2%,随着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正在成长壮大,城市群主体形态更加鲜明,已经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平台。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2014年的经济总量超过4.5万亿元,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后,排居第四位。未来一段时期,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将进入加速阶段,城市群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城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城市群能源资源保障压力不断加大,环境承载力正在逼近上限,加上气候变化的要求,如何提高能源效率、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必将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一直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国家能源政策重点得到广泛认同,大量的文献对此类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研究进展就是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方法的引入与改进,以HU and Wang[1]的论文为代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和全要素生产理论提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方法,使得对能源效率问题的研究转变为对经济产出、资本、劳动及能源等要素的综合研究。随后,国内外众多学者采用TFEE方法对中国能源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2-3]。

然而,从现有文献看,绝大多数研究只关注能源消费经济产出最大化,忽视了能源消费形成的污染,无法全面、科学地衡量各地区能源消费的真实状况,直接影响区域能源消费格局的调整,诸如魏楚和沈满洪[4]。与此同时,很少有研究考虑了区域间的生产技术差距,诸如吴琦和武春友[5],严格来说,只有具备相似生产技术(本文假定“生产技术”为“转化投入为产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生产单元才能比较技术效率,否则可能因为比较标准的缺失而无法确定影响其效率的真实因素。另外,能源的非效率的分解问题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直接影了能源非效率来源的探究,诸如宁亚东等[6]、 CHANG and HU[7]。

基于此,本文构建共同前沿能源效率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能源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进而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有效的经验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共同前沿能源效率模型

Metafrontier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强调不同决策单元(DMU)的生产技术的差异以反映区域、种类、规模和其他固有属性[8]。Wang Q. W.等基于Metafrontier理论和DEA线性规划方法构造共同前沿能源效率模型,根据技术差异将所有的决策单元进行分组,每一个组都会有一个生产前沿面,即群组前沿。然后,将不同的群组的前沿面进行包络,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生产前沿面――共同前沿[9]。此外,本研究将沿用王群伟等人的方法,采用污染物作投入处理法,即将环境污染物视为经济活动的一种社会成本,利用该方法处理含有非期望产出的效率测度问题非常普遍[10]。

1.3 全要素能源非效率分解

在两种前沿下,可以得到GEE和MEE的具体的值,这两个值的差异可以由技术缺口比率(TGR)描述,通过计算TGR,还可以得知全要素能源非效率的来源。LIN C.H.等人[12]将基于共同前沿测量的能源的非效率(MIT)划分为两部分:技术缺口的非效率(TGI)和管理的非效率(GMI),如方程(6)所示。同一个群组的城市一般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技术。因此,基于群组前沿的能源效率的损失可以归因于管理的非效率,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因素。

共同前沿、群组前沿、技术缺口比率(TGR)及非效率分解可以由图1来说明。如图1所示,共同前沿(M-M’)是由生产技术不同的三个群组前沿(1-1’,2-2’,3-3’)包络而成,点A表示该城市的能源效率基于群组前沿2-2’测量。为了达到节能最大化及增加GDP产出,点A基于群组前沿应该移到B点,基于共同前沿应该移到C点。那么基于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测量的能源效率可以分别表示为:

GEE=OEOD, MEE=OFOD

技术缺口比率、技术缺口的非效率以及管理的非效率可以分别表示为:

TGR=OFOE, TGI=FEOD, GMI=EDOD

基于共同前沿的总的能源的非效率可以表示为:MIT=TGI+GMI=FD/OD。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变量选取及说明

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包括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其中环鄱阳湖城市群包括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新余、鹰潭、吉安、宜春、抚州和上饶;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和娄底。本文以2005―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为基本研究单元。以资本、劳动、能源为投入变量,各城市GDP为期望产出变量,以SO2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变量。投入产出变量的界定如下:

(1)资本投入。采用物质资本存量作为资本投入的指标,以1995年为基期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各城市资本存量,计算方法为:Ki,t=Ki,t-1(1-σi,t)+(Ii,t+Ii,t-1+Ii,t-2)/3,其中ki,t和Ii,t分别是地区i第t年的资本存量和投资,σi,t是地区i第t年的固定资产折旧率,Ki,t-1是地区i第t-1年的资本存量。具体算法可参见向娟等[13]、张军等[14]的研究。

(2)劳动投入。以期末从业人员数作为各城市劳动投入的具体指标。

(3)能源消耗。以各城市的能源消费量来表示能源投入,数据来源于2006―2015年的各省市(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y计年鉴,不同类型的能源进行了折标煤计算。

(4)期望产出。选择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的GDP作为期望产出指标,并利用GDP平减指数以1995年不变价格进行了缩减。

(5)非期望产出。本文以SO2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变量,考虑到SO2排放量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是能源利用形成的主要污染之一;各城市SO2排放量数据直接可以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上获得,增加了研究的可靠性[15]。

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区域投入产出数据的均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平均而言,长株潭城市群GDP产出最高,远高于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GDP产出处于两者之间,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的GDP产出水平几乎持平。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更多地依赖能源和人力的投入且SO2排放量也是最高的,武汉城市圈资本存量投入最多,环鄱阳湖城市群资本存量和能源投入都较少。

2.2 共同前沿能源效率分析

根据方程(3)和(4)可以计算出两种前沿下的能源效率,GEE和MEE。由表2可知,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样本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值分别为0.781和0.850,表明在整个城市群能源投入削减21.9%和15%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现有经济产出水平。正如前文所述,群组前沿下的能源效率明显高于或等于共同前沿下的能源效率。选取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景德镇市为例,在群组前沿下,景德镇市的能效均值达到了0.772,表明在环鄱阳湖城市群的能源技术水平下,节能潜力可以提升至22.8%;若把景德镇市放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内,参照共同前沿,其能效均值为0.596,节能潜力可以提升至40.4%,远高于群组前沿下的22.8%的改进幅度。

其他城市的比较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主要原因在于两种前沿下,参考技术集是不同的,群组前沿参照的只是该区域的潜在最优生产技术,而共同前沿参照的是整个城市群潜在最优生产技术。同时可以看出,在群组前沿下,武汉城市圈能源效率最高,为0.910;其次是环鄱阳湖城市群,为0.829;长株潭城市群能源效率最低,为0.811。而在共同前沿下,环鄱阳湖城市群能源效率最低,但三个区域能源效率差异不大,其全要素能效均值分别为0.806、0.779和0.757。为了进一步验证两种前沿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性,本文通过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来进行分析,我们假设三个区域的能源效率没有差异。结果显示KruskalWallis统计量的值为1.605,P值=0.448,表明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三个区域的能源效率是没有显著差异的。这说明从能源效率的角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

2.3 能源效率技术缺口分析

虽然三大区域间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但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能源效率水平较低,故本文在测算各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基础上,利用技术缺口比率(TGR)定量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能源技术差距,可由方程(5)计算得出。图2给出了2005―2014年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能源利用技术缺口比率(TGR)均值的差异和变动情况。

通过计算可得,三大区域的TGR的均值分别为0.923,0.879和0.963。其中,长株潭城市群在维持经济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潜在能源利用水平的96.3%,为最高水平。从动态视角来看(图2),样本期内长株潭城市群TGR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近几年来维持在1这一水平线上,说明该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生产技术的差异比较小。相比之下,武汉城市圈的TGR在“十一五”期间逐渐上升,而在“十二五”期间又逐渐下降,即该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生产技术的差异先逐渐缩小,后又逐渐扩大,这一现象可能与政府的相关政策倾斜和新能源新技术的发明创造有关。环鄱阳湖城市群的TGR处于两者之间,为0.923,与共同前沿相比,其能源技术还有7.7%的改进空间。总体而言,三大区域之间的能源技术差距不是很大。

2.4 各城市能源非效率分析

根据方程(6)计算出各城市技术缺口的非效率(TGI)和管理的非效率(GMI)。如表3所示。

以武汉城市圈的鄂州市为例。总的能源的非效率为0.528,技术缺口的非效率为0.104,管理的非效率为0.424。很明显,鄂州市的TGI比GMI小,这意味着能源效率的损失主要是由管理的非效率导致的。由管理等因素导致能源非效率的城市还有很多,如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景德镇市、九江市、萍乡市和新余市,长株潭城市群的株洲市、湘潭市、益阳市和娄底市。由技术缺口因素导致能源

非效率的城市也有很多,如鹰潭市、上饶市、黄石市、孝感市和长沙市等。

同时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的TGI为0.105,GMI为0.101,能源的非效率是由技术缺口和管理等因素共同导致的,两者的作用大致相同。而从图3进一步可以看出,环鄱阳湖城市群能源的非效率主要是由管理等因素导致的,近几年来,该城市群由技术缺口导致的能源非效率所

占的比重逐渐上升;而武汉城市圈由技术缺口导致的能源非效率所占的比重先逐渐下降,后又逐渐上升;长株潭城市群能源的非效率几乎都是由管理等因素导致的。由此可见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一方面要继续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条件,各城市间加强交流以及推广节能减排的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力质量和能源利用的管理水平以及加大对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

2.5 能源强度相关比较分析

基于相对效率测量能源效率,它是一个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明显不同于能源强度(单要素能源效率指标)。然而,这两类指标之间也存在一些内在联系。考虑输入的约束条件,一个城市在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下的能源消费和GDP的优化组合分别为(1-ρj)e,(1+ρj)y和(1-ρmeta)e,(1+ρmeta)y。同样,在两种前沿下潜在的能量强度可以分别计算为(1-ρj)e(1+ρj)y和(1-ρmeta)e(1+ρmeta)y。D4给出了

2005―2014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共同前沿下的真实能源强度和潜在能源强度的比较分析。

真实能源强度与潜在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前者明显大于后者(见图4)。例如,在2005年,每万元GDP的能源消耗是1.443 t,而优化后的数值为0.868 t。

这与上文得出的多数城市都具有节能潜力的结论是一致的。此外,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无论是真实的能源强度,还是潜在的能源强度都具有一定下降的趋势,而且

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这种现象表明,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1)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但地区差异不是非常显著。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样本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值分别为0.781和0.850,表明在整个城市群能源投入削减21.9%和15%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现有经济产出水平。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差异。

(2)三大区域之间的能源技术差距不是很大。三大区域的TGR的均值分别为0.923、 0.879和0.963。其中,长株潭城市群在维持经济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潜在能源利用水平的96.3%,为最高水平。

(3)技术缺口和管理等因素对不同区域能源非效率的作用不同。武汉城市圈能源的非效率是由技术缺口和管理等因素共同导致的,两者的作用大致相同。而环鄱阳湖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能源的非效率主要是由管理等因素导致的。

(4)真实能源强度与潜在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前者明显大于后者。真实的能源强度和潜在的能源强度都具有一定下降的趋势,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这种现象表明,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上结论蕴含的政策启示包括以下几点:

(1)实证分析表明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且区域之间的能源技术差距不是很大,这说明从能源效率的角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

(2)根据能源效率损失的来源,可以使用两种方法来提高各区域能源效率:缩小技术差距、提高管理能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努力加强区域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地将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从发达城市向落后城市转移和扩散,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此外,应将提高各城市管理水平放在突出位置,进而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各城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3)三大区域以及各城市间潜在的节能水平并不相同。所以在制定区域节能战略时必须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既要考虑国情、省情,也要注意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然后制定出不同的节能政策措施。

(4)加大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政策倾斜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能源效率,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应适当向长江中游城市群倾斜,这样才能充分挖掘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节能减排潜力,这对提升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促进绿色经济转型以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HU J L, WANG S C. 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J]. Energy policy, 2006(34):3 206-3 217.

[2]HONMA S, HU J L. 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Japan[J]. Energy policy, 2008(36): 821-833.

[3]孙久文, 肖春梅. 长三角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12):67-72. [SUN Jiuwen, XIAO Chunmei.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e energy efficienc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2(12): 67-72.]

[4]魏楚, 沈满洪. 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 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9): 110-121. [WEI Chu, SHENG Manho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productivity: a comparison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by province[J].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 2007(9):110-121.]

[5]吴琦, 武春友. 基于DEA的能源效率模型评价研究[J]. 管理科学, 2009, 22(1): 103-112. [ WU Qi, WU Chunyou. Research on evaluation model of energy efficiency based on DEA[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2009, 22(1): 103-112.]

[6]宁亚东, 张世翔, 孙佳. 基于泰尔嫡指数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性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24(5): 69-72.[NING Yadong, ZHANG Shixiang, SUN Jia.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based on theil index[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24(5):69-72.]

[7]CHANG T P, HU J L. Totalfactor energy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J]. Applied energy, 2010, 87(10): 3362-3270.

[8]BATTESE G E, RAO D S P. Technology gap, efficiency, and a stochastic metafrontier fun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2002(1): 87-93.

[9]WANG Q W, ZHAO Z Y, ZHOU P,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heterogeneity in China: a metafrontier DEA approach[J]. Economic modeling, 2013,35: 283-289.

[10]王群ィ 周德群, 王思斯.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区域能源效率评价研究[J]. 中国矿业, 2009, 18(9): 36-40.[WANG Qunwei, ZHOU Dequn, WANG Sisi. Study on regional energy efficiency considering undesirable

outputs[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09, 18(9): 36-40.]

[11]O’DONNELL C J, RAO D S P, BATTESE G E. Metafrontier frameworks for the study of firmlevel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y ratios[J]. Empirical economics, 2008,34: 231-255.

[12]LIN C H, CHIU Y H, HUANG C W. Assessment of technology gaps of tourist hotels in productive and

service processes[J].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12,32: 2329-2342.

[13]柯善咨, 向娟. 1996―2009年中国城市固定资本存量估算[J]. 统计研究, 2012(7): 19-24.[KE Shanzi, XIANG Juan. Estimation of the fixed capital stocks in Chinese cities for 1996―2009[J]. Statistical research, 2012(7): 19-24.]

[14]张军, 吴桂英, 张吉鹏.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1952―2000[J]. 经济研究, 2004, 39(10): 35-44.[ZHANG Jun,WU Guiying, ZHANG Jipeng. Capital estimates of Chinese Provience: 1952―2000[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4, 39(10): 35-44.]

[15]王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及其收敛性[J]. 管理学报, 2012, 9(7):1071-1077.[WANG Keliang, YANG Baochen, YANG Li. The measurement and convergence of China’s 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J].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2,9(7): 1071-1077.]

前沿技术论文篇(8)

一、导言

国家与地区间的收入水平的差异是现代经济学增长理论的研究热点,但是不同国家或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难以用传统分析工具精确描述,并且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近年来,经济学界对TFP的研究逐步深化,比如Kumbhakar等人将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目前比较流行的分析方法是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Meeusen,Broeck(1977)、Aigner,Lovell,Schmidt(1977)以及Battese(1977)等人的三篇论文是SFA方法的开山之作。这种模型可以表示为:。

本文尝试引入SFA方法(随机前沿模型)对全国28个省级地区人均产出进行分解,并且引入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制度因素和学习效应,以反映各地区在体制变迁过程中技术吸收能力的差异。

SFA(随机前沿法)是一种参数方法,以生产函数回归为基础,能很好地度量各种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考虑了随机因素和技术无效率的影响,也就是说能将随机因素和无效率因素分开考虑。以往的生产率分析中效率的改进类似于一个“黑箱”,面板数据下的SFA方法通过制度因素和学习能力来解释效率变化,从而能对效率改进做出合理解释,并且这种分析更稳健((Coelli,1998)。因此,本文利用SFA方法对各省劳均产出进行分解。

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

(一)生产函数的设定

目前随机前沿法使用较多的是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前者便于回归和估计,形式简单,但产出弹性固定并假定技术中性(即前沿技术水平平行移动);后者放宽了这两点假设,并且将生产函数设置为二阶函数,但是不方便对回归结果进行分解,且易产生多重共线性。Battese和Coelli(1993)提出了一种适用与面板数据的可以同时估计生产函数以及技术效率的方法。另外,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都表明科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能够较好地描述中国经济增长。李京文、钟学义( 1998) 、Chow等曾运用Solow模型分解经济增长,傅晓霞和吴利学(2006b)等基于C-D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这些研究都得到了不错的结论。因而本文选择C-D生产函数进行回归,但放宽了该模型对人力资本外部性、规模报酬不变和技术进步外生等假定,以便更充分阐述中国经济的增长的驱动因素。

考虑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后,我们将生产函数设定为:

Yit=AitKαitLitβhitγexp(vit-uit)

其中γ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γ-β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性。

另外,Ait=exp(A0+kt),其中A0表示初始技术水平,t表示时间趋势,k表示前沿技术进步速度。将该生产函数对数化后得到:

进而,我们引进制度因素与学习效应来解释地区技术效率。本文利用综合制度指数变量而非分项指标。另外本文还引入时间趋势,即考虑了各地区随着时间推移的学习效应带来的金属进步。具体来看,本文对技术效率的假设如下:技术效率服从均值为m it、方差为σu2和零处截尾( truncations at zero)的正态分布,即uit ~N (mit ,σu ) ,其中m it =δ0 +δ1 Iit +δ2 t,Iit表示地区制度因素,t为时间趋势,δ1 和δ2 为参数,表示各地区制度因素和学习能力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随机因素vit服从N (0 ,σv2 )的正态分布。

(二)指标与数据说明

本文所用样本为1978~2009年28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共896个观测结果。由于本文所用数据库不包括和海南,重庆纳入四川,东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山东、福建、广东10个省、市、区;中部包括:安徽、湖北、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南8个省。西部包括:四川、广西、内蒙古、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

地区产出采用各地区生产总值指标(GDP),平减调整为1990年的价格,单位为亿元人民币,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制度变量在本文中作为测度个各地区制度水平与变迁情况的变量,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四个分项指标进行综合,合成为一个指标。四个分项指标为:非国有企业产值占各地区总产值比重、非国有经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份额、实际利用外资占GDP比以及外贸依存度。表1提供了数据的统计描述。

(三)估计方法和结果

Battese,Coelli(1993)提出一种三阶段极大似然估计法,该方法另外设定两个参数σ2 =σv2 +σu2 和?=σu2 /(σv2+σu2)替代随机误差的方差σv2和技术效率的方差σu2,这保证了0

各地区技术效率水平见附录文件。

三、分析及结论

通过第二部分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第一,物质资本的平均产出弹性为0.43,劳动为0.51。γ-β大约为0.40,人力资本外部性明显。二,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年平均技术进步率超过3%,且估计结果十分显著。这说明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收益于技术进步的作用。本模型考虑了中国经济发展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技术进步对地区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另外,制度变迁的效果十分显著。但时间效应系数为正,可能是测算误差,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Coelli T,Rao D. G. Battese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J].

[2]李京文,钟学义.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Chow G,Lin A. Accounting for economic growth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 comparative analysi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2,30(3): 507-530.

前沿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 煤炭城市;随机前沿;技术效率

Key words: coal city;stochastic frontier;technical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141-02

0引言

想要全面地考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需要考察它的经济增长数量,还需要考察它的经济增长质量。黑龙江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的长期增长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资源输出的方式来实现,更需要效率的不断提高来支持。199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明确指出:“实现今后的奋斗目标,改变中国国民经济素质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营粗放、浪费严重、效益不高是关键,必须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想全面提升黑龙江省的经济实力,就要不断提高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质量,其重点在于提升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对黑龙江省4个煤炭城市的技术效率展开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相关文献综述

技术效率的概念最早是由法瑞尔(Farrell)[1]提出来的,他从投入角度给出了技术效率的定义,认为技术效率是指在相同的产出下生产单元理想的最小可能性投入与实际投入的比率。勒宾森(Leibenstein)从产出角度认为技术效率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生产单元实际产出与理想的最大可能性产出的比率。吴诣民认为技术效率是用来衡量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生产者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表示生产者生产活动接近其前沿边界的程度,也反映了现有技术的发挥程度。但是,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单元都可以达到最大产出。因此,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生产者的产出能否达到其前沿边界依赖于技术效率水平的高低。若技术效率为1,则表明现有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产出量将处在前沿边界上,此时要想继续提高生产单元的技术效率则要考虑从提高技术进步角度出发使前沿边界上移;若技术效率小于1,则说明产出量不在前沿边界上,其差额是由于现有技术未充分得到发挥而引起的损失,此时应当采取措施使得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技术效率得到提高,使现有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技术效率水平的测算主要有非参数和参数两种方法,其中,又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法(SFA)最为常用。许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对不同地区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量,侯强、范爱军采用DEA方法测算了辽宁省和中国的技术效率;周春应[2]等采用SFA法测算了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徐琼[3]则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测算了浙江省的区域技术效率。参数法的优点在于无需估计生产函数,并且可以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但是非参数方法没有考虑到统计误差,而且不能对生产过程进行描述。而参数方法不仅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描述,还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和推断。所以,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从产出的角度来对技术效率进行分析。

2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2.1 理论模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是Aigner,Lovell和Schmidt(1977)[4]以及Meeusen和Vanden Broeck(1977)[5]分别独立提出来的。最初的模型是专门针对具有横截面数据的生产函数,并将生产函数中的误差项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随Y机误差项,另一个是技术无效部分。该模型可用如下函数表示:

Y=xβ+V-U,i=1,2,…,N (1)

公式(1)中i表示样本,xi表示解释变量向量,设Vi~(0,σv),β表示待估参数向量,Ui表示非负随机变量,该变量与生产的技术无效率相关联,设其服从截尾(在0点处截断)正态分布Nm,σ。公式(2)说明了Ui即技术无效率影响的界定:

Ui=δ0+δizi+Wi (2)

其中zi表示与生产期间的技术无效率相关联的解释变量向量,δ表示待估系数向量,设Wi服从截尾正态分布N(0,σ2)。第i家企业的生产技术效率被定义为:

TEi=E(-Ui)=E(-ziδ-Wi) (3)

该模型起初并没有处理综列数据的能力,但是Battese和Coelli[6]在1992年提出了一个针对综列数据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使该模型处理跨时间段的数据成为可能,极大的提升了应用范围。本文在借鉴Battese和Coelli(1992)的模型的基础上,使用较为灵活的超越对数函数。

有人批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使用了先定函数形式以及假设随机误差项和无效率的分布。然而,恰恰是随机误差项和无效率的分离,才使被估技术效率有效且一致。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来测算黑龙江省及其四个煤炭城市的的生产效率。

2.2 应用模型在借鉴Battese和Coelli(1992)的模型的基础上,使用较为灵活的超越对数函数,建立实证测算黑龙江省各煤炭城市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具体如下:

lnGDP=β+βlnK+βlnL+βlnK

+βlnL+βlnKlnL+ε(4)

ε=v+u(5)

TE=exp-u(6)

u=β*u(7)

β=exp[-η(t-T)](8)

γ=(9)

v~iidN0,σu~iidN0,σi=1,2,…,N;N=5t=1,2,…,T;T=10

式(4)中,i为各煤炭城市的排列序号,t为时期序号,β0为截距项βK、βL、βKK、βLL、βKL为待估计的参数。式(5)中,ε代表第一个公式中的误差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表示噪声的系统随机误差vit;二是表示技术无效的非负随机误差uit。本文采用v~iidN0,σ、u~iidN0,σ且vit与相互独立来作为随机前沿模型的分布假设。式(6)中,TEit表示样本中第i个城市第t年度的技术效率水平。显然,当uit=0时,则TEit=1,此时该城市处于技术有效状态;而当uit>0时,则0<TEit<1,此时该城市的生产点位于生产前沿之下。在公式(7)和(8)中,βt描述了时间因素对uit的影响。η是待估计的参数,用来反映技术效率变化率的大小。式(9)中,待估计的参数γ表示随机扰动项中技术非效率所占的比例。如果γ=0,则σ=0,也就是说样本中不存在着非效率状态,此时,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即可进行有关分析。反之,就说明样本中一定存在着技术非效率,此时,使用随机前沿技术(SFA)就显得十分必要。

2.3 数据处理

2.3.1 数据说明本文选择了黑龙江省及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四个煤炭城市作为样本,时间跨度为1999-2008年共十个年度的相关数据,1999-2003年的数据来自于《黑龙江省城市统计年鉴》(2004年),2004-2008年的数据来自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5-2009年)。

所取的三个指标为:

GDP为各地区的生产总值;

K为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L为各地区的年末从业人员。

2.3.2 实证测算应用Frontier(4.1)软件,得到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结果(见表1)和黑龙江省各煤炭城市的技术效率水平(见表2)。

3结果分析

从实证估计结果可以看出:

3.1 γ值为0.9861,且通过了极大似然检验,较高的估计值说明公式(4)中的误差项有着十分明显的复合结构,因此使用SFA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3.2 η参数为0.0578,即时间因素对误差的影响将以递增的速率下降,这说明,黑龙江省各煤炭城市所面临的随机因素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速下降。

3.3 从总体(表3)来看,黑龙江省煤炭城市这10年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仅为0.7538,说明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并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技术水平,投入要素使用效率不高,实际产出与前沿生产面的距离较大。说明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更应该选择从内部挖掘潜力的集约式增长,避免过分依靠增加投入的外延式的增长。

3.4 从各年度来看,无论是煤炭城市的还是全省平均的技术效率都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在逐年提高,实际产出与前沿面的距离在不断缩小。

3.5 从各煤炭城市的角度分析,全省煤炭城市间的技术效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全省煤炭城市的发展模式及技术投入的差别不大。

4主要结论

从总体(表3)来看,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技术效率水平普遍不高,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技术水平。从发展趋势(如表2)来看,无论是煤炭城市还是全省都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但4个煤炭城市与全省的技术效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存在发展不均衡。技术效率水平较低的城市和地区应该选择从内部挖掘潜力的集约式增长方式;技术效率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地区需要注重技术创新以使得技术前沿面上移,促使技术效率持续提高;技术效率水平居中的城市和地区则需要技术效率潜力开发和技术创新并重。在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效率水平,将成为黑龙江省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Farrell,M.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J].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Series A,General,1957,120(3):253-281.

[2]周春应.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经济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4).

[3]徐琼.技术效率与前沿面理论评述[J].财经论丛,2005(2).

前沿技术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5-0073-03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制造业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关注。赵越春等(2013)以江苏省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食品制造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认为社会责任与食品质量是消费者关注的主要方面。曾利彬等(2008)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02―2006年食品制造业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省域食品制造业的各项竞争力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各维度差异显著,发展均衡度较差,相对竞争力水平波动较大。食品制造业区域集聚日益明显,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扩大。闫逢柱等(2010)利用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和国内市场占有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与民族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均不强,并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西部地区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且呈上升趋势,其中外资是整体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耿献辉等(2011)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了食品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以及对其他产业及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食品制造业的14个部门都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我国食品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高立(2013)在其硕士论文中利用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食品制造业企业公民行为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贾杉(2011)认为中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非常低下,并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应该加大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积极引导行业整合。

通过对食品制造业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近期学界对食品制造行业研究出了大量成果,对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针对行业效率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研究财务效率的文章更少。郑歌忱(2012)利用2002―2007年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省域食品制造业经营技术效率,并进行区域比较分析。认为食品制造业区域差异较大,扩大规模是该行业发展的重点。刘志雄(2010)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中国食品制造业技术效率,并分析各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且技术进步并不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食品制造业技术效率差异不大,且呈收敛趋势。但是以往文献均未对行业财务效率作出相关研究,财务效率将直接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食品制造业20家上市公司财务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综合效率进行分解,以期得到解决企业效率低下的发展路径,为各效率低下企业的效率矫正提供参考,为食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模型构建

DEA是一种非参数的效率评估方法,最早由是Farrell(1957)对英国农业生产力进行分析时提出,在后来基于线性规划技术而发展,Charnes et al.(1978)推广到适应多输入多输出同类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情形,形成了规范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其中包络数据模型最早是Charnes et al.(1978)提出的假定规模报酬不变(CRS)的投入导向(input orientation)的C2R模型,后由Banker et al.(1984)对C2R加以改进,提出了规模收益可变(VRS)的BC2模型。本文就拟用VRS模型对食品制造业企业财务效率进行测度和分解。

假设将对n个上市食品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效率进行比较,每个DMU都有m种财务投入变量和s种财务产出变量,Xij表示第j个DMU的第i种财务指标投入总量,Yij表示第j个DMU第i种财务指标的产出总量,那么则有第j个DMU财务指标的投入为Xj=(X1j,X2j,…,Xmj)T,产出为Yj=(X1j,X2j,…,Xsj)T,现简单地用(X,Y)表示该决策单元的整个生产活动情况。现定义集合T为所有可能的生产活动构成的生产可能集,那么T应该满足凸性、无效性、锥性和最小性公理。同时所有的有效生产活动点(X,Y)构成Rm+s超曲面Y=f(X)成为生产函数。为了构建C2R模型,现令V为投入向量X的权系数向量,U为产出向量Y的权系数向量,以第j个DMU的效率评价为目标函数,以全部单元的效率指数约束,得到最优化的C2R模型:λ*j==1,得到BC2模型。通过执行CRS和VRS,可以获得厂商的规模效率①。根据这些指标,本文就可以对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进行整体的评价。

三、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说明

根据证监会2014年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本文选择沪深26家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以往财务效率文献,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科学性和重要程度,本文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披露的财务指标为依据,选取资产总额、营业成本与营运资金为投入指标(INPUT),基本每股收益、净利润与营业总收入为产出指标(OUTPUT)。研究时间段为2014年12月最新会计期间。

本文投入产出选取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统计数据库(CSMAR),经整理而得。沪深两市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有26家,其中双塔食品(002481)、莲花味精(600186)、安琪酵母(600298)、光明乳业(600597)、梅花生物(600873)营运资金为负数,星湖科技(600866)每股收益与净利润为负数,DEA方法要求所用数据非负,所以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以上6家上市公司。

四、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经济学家Coelli在DOS系统下编写的包络数据分析软件,以投入为导向,采用可变规模报酬(VRS)模型,将投入产出各个指标带入程序中求解,得出我国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效率评价结果。

(一)财务效率及分解

首先考虑全部20家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在2014年12月最新会计期间的财务效率值,以期从宏观层面把握上市公司整体财务效率情况,表1为财务效率值的统计特征描述。

从表1可以看出,食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整体较高,达到0.934,说明整个行业的资源投入产出较为合理,仅存在6.6%的资源利用不足或浪费,后面将会对资源利用合理性进行定量分析。从单个企业情况来看,有9家上市公司达到技术效率有效前沿,占总体研究样本的45%;有11家上市公司未达到技术效率有效前沿,占总样本的55%,其中距离有效前沿最近的是涪陵榨菜(002507),相差仅为18%,距离有效前沿最远的是量子高科(300149),距离有效前沿达26%。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中距离最远与最近的两个企业,其纯技术效率均达到了有效技术前沿,规模效率是其影响的唯一因素,其他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均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

从纯技术效率角度看,在技术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11家企业中,除了量子高科(300149)与天润乳业(600419)的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前沿外,其余9家均未达到有效前沿,占到了技术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样本的81.82%,说明食品制造业财务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在同一规模的最大产出大多需要改善,需要完善整合整个行业的相关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从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角度看,技术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地区的规模效率均未达到有效前沿,其中佳隆股份(002495)、量子高科(300149)与天润乳业(600419)规模效率“拖累”效应显得尤为突出。在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中,涪陵榨菜(002507)规模报酬递减,其他企业均为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需要扩大规模生产,以追求规模经济。

(二)财务效率的统计特征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食品加工业财务效率的整体情况,需要对其统计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见表2。

从表2的统计特征分析结果看,整个食品制造行业的综合效率主要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且两者的作用力相当,但规模效率企业间差异明显大于纯技术效率,差距达到1.89倍,规模效率的最小值为0.74,也明显小于纯技术效率最小值0.816,说明整个食品制造行业的规模效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行业内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是当前食品制造行业的发展重点。

从峰度和偏度来看,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峰度存在明显差异,但偏度差异性不明显。其中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峰度分别为0.87796、6.76822,分布明显区别于正态性和均匀分布,纯技术效率峰度为2.11149,相对来讲趋于正态性。偏度均为负值,存在明显的左偏态。

(三)财务效率的矫正

现考虑财务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上市企业的改进,以处于有效前沿的企业为参照系,根据不同权重确定改进路径。

从表3可以看出,黑芝麻(000716)财务效率矫正=3.6%×克明面业(002661)+19.9%×恒顺醋业(600305)+74.3%×天润乳业(600419)+1.0%×伊利股份(600887)+1.2%×海天味业(603288)。同理可得三全食品(002216)、皇氏乳业(002329)、佳隆股份(002495)、涪陵榨菜(002507)、贝因美(002570)、金达威(002626)、加加食品(002650)与中炬高新(600872)的财务效率矫正标准。其中恒顺醋业(600305)与海天味业(603288)提供的矫正参照高达五次,说明其在食品制造行业中综合效率可持续性较高。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食品制造业2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食品制造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整体较高,整个行业的资源投入产出较为合理,仅存在6.6%的资源利用不足或浪费。

2.食品制造业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均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两者作用力相当。

3.食品制造业财务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在同一规模的最大产出大多需要改善,需要完善整合整个行业的相关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在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前沿的企业中,涪陵榨菜(002507)规模报酬递减,其他企业均为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需要扩大规模生产,以追求规模经济。

5.规模效率企业间差异明显大于纯技术效率,差距达到1.89倍,整个食品制造行业的规模效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行业内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是当前食品制造行业的发展重点。

6.恒顺醋业(600305)与海天味业(603288)提供的矫正参照达五次,在食品制造行业中综合效率可持续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赵越春,王怀明.消费者对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江苏食品制造业案例[J].产业经济研究,2013(3):101-109.

[2] 曾利彬,等.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J].中大管理研究,2008(4):103-126.

[3] 闫逢柱,乔娟.中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区域和民族三维视角[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4-51.

[4] 耿献辉,魏宁.我国食品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9-75.

[5] 高立.食品制造业企业公民行为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 贾杉.我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198-200.

[7] 郑歌忱.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测算分析中国省域食品制造业的经营效率[J].农产品加工,2012(7):136-140.

[8] 刘志雄.中国食品制造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评论,2010:76-88.

上一篇: 网站需求分析报告 下一篇: 贸易市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