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工作经验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4 10:09:06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1)

近些年翻译工作在不断的发展,关于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不断议论的话题之一,对于二者的关系有人会产生误解,有人会理解片面,有人会有不同的意见,这些都是有一定形成原因的,本文不想去评论对与错,只是客观的对一些事情做出分析。

一、翻译,翻译理论

在翻译活动中,有很多人会产生一些错误的理解,认为理论并不重要,或者认为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本文首先让大家重新理解一下翻译理论。

1.翻译。翻译活动的起源很早,但是前期都是比较简单的存在,并不是一门独立的文化,直到二十世纪之后,世界各国开始互通有无,才开始一些翻译活动,但早期还是以实践为主,目的就是完成交流活动,因此翻译理论相对于实践要滞后很多。直到翻译工作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后才出现专业的人士来从事这项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各国的交往频繁,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发现更多的机遇,更多人开始注重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学习,这样的环境直接带动着翻译活动的发展。翻译活动使得更多的宝贵文化遗产被全世界所分享,直接带动着世界的发展。

2.翻译理论。辞海一书中对理论的解释是理论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它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理论其实是概念和原理的一个体系,是一项比较系统化的理性认知。科学的理论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并且在提出后又经过实践的z验才得到认可的,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最真实和正确的表达。换言之就是理论必须满足几个条件,首先是要有实践作为支撑,其次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但是需要寻求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产生理论,再次是理论必须使真实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最后是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的。这些解释能够充分反映翻译理论存在的必要性,希望能够使更多人认识到理论的价值。

二、形成人们对翻译理论误解的几点原因

由于翻译实践活动的起源早,很多人对翻译理论的存在产生了质疑,认为理论是空话并没用存在的必要甚至会束缚实践的发展,还有人认为不能实现知道实践的理论就不是好的理论,那么从这个角度定义翻译理论似乎翻译理论多数都是不好的,更有人认为实践经验要比理论知识实际的多,更能够引导实践。这些质疑的声音源自于对翻译理论的不了解,但也有一定的形成因素。

1.部分经验者的成功和理论者的失败误导了很多人的认知观念。有很多人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有经验,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十分出色的水平,而有些人恰恰相反,谈到理论条条是道却将实践弄的一塌糊涂,面对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情行,不得不让人对翻译理论产生怀疑,但是这也只是部分情况,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不能片面认为,要给出平等公正的判断,并不是所以的理论者都空有理论,也不是所以的经验都会成功。

2.部分理论者缺少在空谈理论。有很多急功近利的学者所提出的理论是在没有经历实践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些人在心态上就枉为学者,他们不知道在他们的个人行为背后直接影响的是社会对整个翻译理论的误解,有这些人的存在才导致我国翻译理论事业的落后,学术研究的范围也在被这些假大空的理论牵制。翻译理论的存在是离不开实践支持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关起门来做学问,那么在大家看来就是一个笑话,完全没有意义,这样对待学术的态度必须端正。

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主导关系。以我们最为熟悉的英语翻译为例,在我们经常遇到的翻译行为中,如果依照单词的含义直接翻译语句,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有偏差,但是加上一些生活经验翻译的相对口语一些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由此可见理论在语言结果和翻译模式上可能会对翻译起到规范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够完全主导翻译结果,翻译是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情感需求得到最恰当的翻译方式,才能够最真实的反应出语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和情感。理论与实践的主导问题并不存在准确的答案,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产生变化的,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随着具体问题而发生变化,由此完成完美的翻译过程,形成一种良好的翻译平台。

2.错位关系。翻译工作中的错位关系表现的十分复杂和明显,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否则就不能真正领会到原文中错位使用的真正含义。这项工作对翻译者的要求很高,既要对理论熟悉又要有实践经验,了解国家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是最体现翻译人员自身素质和文学功底的一项工作。在翻译中如果太偏向于理论,就会刻薄死板表达不出当时的情感,如果侧重点在实践又可能会偏离本意只是一种情感上的需要。因此错位是对翻译工作影响较大的一种存在,也是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矛盾点。

3.指导关系。翻译理论在某些时候是对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的,在翻译工作进行的时候,大多数会以理论为准则,在其基础上加以考虑译文所使用的场景和情况而做出一些具有情感在内的改动,但是理论的存在在无形中是翻译的准则,这一点是不得不承认的问题,无论你想如何改动,翻译理论就是大家在长期经验中共同认可的一套共同法则,没有任何翻译工作可以随意更改,但是首先,理论来源于实践。

4.互相影响。在对一个词汇的介绍中会有许多中解释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的需要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影响的结果,更是在二者产生矛盾后得到的解决办法。语言室一门艺术,能够让各种思想在其中自由的发挥,并不是像科学那样严谨不得更改的,翻译理论是将在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经过系统的分析后得出结论,然后妥善的将其分类汇总,取其精华,供实践需要时作一种标准和参考,而实践则是理论的养料,在不断的为理论注入新鲜的血液。翻译理论和实践就是在这样一次次产生矛盾后不断丰富自己,相互影响中构建着翻译事业的平台,为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关系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完整阐述的,需要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理论都是对实践的规范和总结,而任何实践都来源于对理论的执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新的思路,记录成册便成了理论,将理论应运于实践才能辨别真伪,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两者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为完成翻译事业而存在。

参考文献: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88-01

中国加入WTO以来已经迈开了国际化步伐,在我国与世界经贸接轨并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外语尤其是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包括英语翻译、英语教育、英语日常运用方面的人才。本调查针对英语翻译职位的岗位要求、薪资待遇及毕业生就业方向,在翻译人才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以便为高校培养翻译专业学生提供指导作用。

一、翻译职位要求调查结果及分析

职友集调查结果显示,70%的企事业优先录用相关行业知识背景的翻译毕业生。就笔译经验要求而言,3-5年工作经验要求的占比最多,达49%;本科学历要求的占比最多,达86%。就口译经验要求而言,3-5年工作经验要求的占比最多,达42%;本科学历要求的占比最多,达87%。就翻译教学经验要求,3-5年工作经验要求的占比最多,达48%;本科学历要求的占比最多,达54%。就双语翻译经验要求而言,0-2年工作经验要求的占比最多,达48%;本科学历要求的占比最多,达61%。外语类相关专业,专业英语8级证书;1年以上翻译经验;外语听说能力良好,笔译功底深厚,精通中外互译,中文文笔优秀;工作认真细致、思维敏捷,责任心强;优先考虑有编辑、笔译相关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翻译基础,能够用英语进行熟练沟通;思维灵活,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因此,对口译和笔译的专业水平要求都特别高。译员必须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听说能力、双语转换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与操练能力。

二、薪资待遇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职友集(Jobui)近一年334份样本的统计,成都翻译人员平均工资4530元。口译人员的平均工资在7700元左右,而工资6000-8000元的人员占13.3%, 8000-10000元薪资的占到了46.7%。笔译人员的报酬相对较少。职友集近一年106份样本的调查统计显示,成都笔译人员的平均工资在4200元左右,工资3000-4500元的笔译人员达到了87.7%。成都翻译教学人员的工资4500-5999元占比最多,达34%。部分双语人员的工资待遇最高,8000-10000元的人员约占10%。成都双语翻译就业形势分析指出,工资3000-4499元占比最多,达36%。4500-5999元的约占35%。

三、岗位职责调查结果及分析

不同类型的翻译岗位有着不同的岗位职责,根据职友集调查结果,以下将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岗位职责调查。岗位刷新时间为一个周。

(一)翻译公司。翻译公司对毕业生的要求最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和书写能力 ;2.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主要负责翻译项目(中译英和英译中)的协调与管理;4.翻译项目的审校,组员的工作分配和培训;5.接受主管分配的翻译任务;6.保证翻译速度和质量;7.整理收集翻译资料;8.与翻译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完成大型稿件;9.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会使用SDL Trados。

(二)工程翻译。工程翻译包括建筑、机电、机械、财经等方面,此类翻译对专业要求较高,他们对翻译岗位的职责要求有:1.负责施工管理部所有国外项目资料翻译,并中英文存档;收集整理施工管理部每个项目现场所有专工的专业资料;2.收集整理施工管理部所有项目现场往来函件。3.英语或工程类相关专业,专业四级或大学英语六级及以上水平。

(三)电子科技公司。电子科技公司要求较强的学习能力、翻译、写作、阅读能力,相关要求如下:1.认证用国际标准的翻译,认证用检查单的翻译;2.国际标准(ASTM、ASME、ISO)的学习消化及检测方法的研究;3.与国际认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英语);4.检测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操作规范等文件的翻译(中文翻译成英文);5.协助实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等完成认证文件的编制等。

(四)出国留学机构。出国留学机构要求较强的写作、翻译能力。他们的职责要求表现为:1.完成学生的基本留学申请材料包括Resume、PS、 Recommendation Letter、Essay等;2.翻译、写作整理留学申请文件,留学文书校对、审核、质量控制等。

四、总结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各大院校应在英语教育方面重视学生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学生毕业后才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专长。有了较强的英译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英语翻译毕业生才能在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旅游等部门,承担商务管理、商务翻译、外贸洽谈、经贸文秘、英语编辑、驻外商务、涉外公P、涉外导游等工作,才能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职友集[OL].[2016-11-20] http:///

[2]职友集[OL].[2016-11-20]http:///salary/?jobKw=翻译&cityKw=成都

[3]职友集[OL].[2016-11-20]http:///salary/chengdu/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理工院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

所有的理工科院校均有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专业,然而拥有出色的外语类专业的理工科院校并不多见。笔者现就读于一所理工科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笔者在此想为理工科院校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翻译专业人才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我认为在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理工科院校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师资问题

不难发现,因中国翻译人才特别是优秀高级的翻译人才的短缺,我国翻译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其中,有翻译经验特别是口译经验的老师就更加紧俏。笔者认为,若想培养出优秀的翻译类人才,出色的教师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优秀且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可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用实际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感受实际的翻译工作,可鞭策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与能力。

第二,具有实践经验,特别是多年口笔译经验的老师,往往拥有广阔的“人脉”。这里的“人脉”,指的是口笔译的客户。因此,这些老师通常可以向学生介绍很多的口笔译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三,具有口笔译经验的老师可以更好、更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因自己曾在或者正在翻译市场打拼,很多优秀的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可通过自己的工作更好的明白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某位老师今天做了一次课堂口译,那么之后他可能会发现,自己还未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或让学生体验这种形式的教学,则可能会将这种形式的口译模拟练习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的口译员。同样,老师,每参加一次口译或笔译任务,就可以让学生也模拟体验,这样可满足学生想提高应对各种口译场合的能力,从而满足其学习口译需求。

由此可见,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的翻译人才的关键。因此理工科院校应大力的广纳贤才,让优秀的老师为国家培养出色的口译笔人才。

二、理工科院校在培养翻译专业人才时,应结合院校特色

各所理工科院校各有优势与特色专业。因此在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妨将各自的优势专业与翻译人才培养相结合。这样不仅可培养具有除英语之外的其他知识储备的翻译人才,同样可以使此类的翻译人才为院校的发展贡献力量。举例而言,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地学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于2011年开始招收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因此,该校的外语学院在培养翻译类人才时,可针对性的将英语与该校的地质、地学或者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结合起来。具体的方法有:

第一,先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或偏好,进行调查。针对学生们的选择,邀请其他院系的讲师或教授们定期到口笔译的课堂上做某专业的知识普及,以培养学生兴趣。

第二,在某专业知识普及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针对一个领域开展一次模拟会议或进行讲座,让学生进行口笔译的课堂实践。以上两步完成之后,对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总结,回顾之前所收集的专业术语等。不可否认,结合理工科的背景还有其他的方法或者以上步骤仍需进一步的充实,但是既然有良好的基础与条件就应该充分地利用。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4)

翻译课是外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目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之外,大多数都要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外语工作。较强的翻译能力是从事外语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翻译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重视和加强翻译课的教学,无疑是实现对学生进行目标培养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我院针对社会需求,专门设立了高级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笔译人才。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出翻译水平高、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值得探讨。

1、翻译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我院从大一入学就设立了高级翻译班,重点培养现在社会紧缺的笔译人才。可见是必要的,及时的。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首先我们就要重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教学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创新。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2、翻译课的“逆向全过程”教学法。

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我们的翻译专业是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我们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又不排斥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观,提高学生翻译外语、应用文等能力,使之最终能够成为比较合格的、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

目标明确了,就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法,把它叫做“逆向过程教学法”。即以逆向教学为出发点,从实用感官的陌生信号刺激开始,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上升为求知欲。以过程教学为特色,让学生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具体的步骤应该如何实施呢?

2.1 课前作业,初次感受。翻译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实践。

因此,翻译课每周布置课外作业,以篇章翻译为主,内容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听为虚,手到为实。实际的翻译能力只能在不断的、经常的、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获得。因此,这就决定了翻译课的特点是“精讲多练,实践为主”。

不在实践的基础上讲授翻译技巧与方法,无异于“隔靴搔痒”。

2.2 对比讲解,分析纠错。教师的讲解内容是学生课前作业的问题点,以多种答案对比为主,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法、文化、外汉语言差异等专业知识判断作业译文优劣。在对翻译作业的讲评中,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对重点句子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译文及课堂讨论中的评语以鼓励为主,同时有理有据地提出不足之处以利今后改进。收集各种典型的错误,组织开展讨论,分析这些错误原因,并提出改正方法。也可以提供各种译文,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最佳译法,从而也接触到了比较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典型错误可能是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也可能是在书刊或其他媒体中出现的。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中共同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这些需要在课上进行讲评或讨论的问题还必须能与我们准备向学生介绍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有目的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以保证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 hi138/Com]

2.3 课后验证,再次练习。再次验证练习就是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验证(验证的求知欲),教师通过作业讲评,讲授了必要的理论和技巧,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到底怎样,能否运用,还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检验。因此,再次验证,安排学生再次进行一次练习是翻译课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对这次练习材料难易度的掌握,可以略深于初次接触时的练习材料,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技巧要求也应高一些。练习最好当堂限时完成,以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用符号标出学生哪些句子译得好,哪些译错或需要改进。也可以发下参考译文,让学生对照自己进行分析、比较,自行修改、提高。

2.4 学生总结,教师概括。自己总结出该节课内容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由教师一人作灌输式的讲演,应采取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中好的译文或典型的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评论,各抒己见,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介绍,也先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事实证明,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活,掌握得牢。

教师进行再次概括辅导,完成理论技巧的讲授。这样可使学生在动态、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翻译理论一般把翻译看成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现代翻译理论则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翻译问题。要使学生认识到,翻译课绝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变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意识,必须在总结课中注意从文化高度引导学生学习翻译理论与技巧,如文化的概念,与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等。

3、结束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译课也要注重创新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模式。翻译课“逆向全过程”教学模式,以直观性和实用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调动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有效地缓解目前翻译课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突出了翻译课的实用性,在课堂上完成翻译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实用又不偏废理论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教学开始就将学生摆在了中心位置,跨学科展开,把学习心理学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调成就满足感教学,拉近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切实现了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导的教改理念,当然一切教学手段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笔译人才和复合型翻译人才,放眼其他国家的翻译教学,虽然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找到一种效果最佳的模式才不失为明智之举。好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课堂质量,进而提高翻译课的质量,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翻译证的考试,并为将来的翻译工作打好基础。[]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5)

翻译课是外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目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之外,大多数都要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外语工作。较强的翻译能力是从事外语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翻译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重视和加强翻译课的教学,无疑是实现对学生进行目标培养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我院针对社会需求,专门设立了高级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笔译人才。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出翻译水平高、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值得探讨。

1、翻译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我院从大一入学就设立了高级翻译班,重点培养现在社会紧缺的笔译人才。可见是必要的,及时的。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首先我们就要重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教学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创新。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2、翻译课的“逆向全过程”教学法。

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我们的翻译专业是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我们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又不排斥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观,提高学生翻译外语、应用文等能力,使之最终能够成为比较合格的、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

目标明确了,就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法,把它叫做“逆向过程教学法”。即以逆向教学为出发点,从实用感官的陌生信号刺激开始,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上升为求知欲。以过程教学为特色,让学生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具体的步骤应该如何实施呢?

2.1 课前作业,初次感受。翻译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实践。

因此,翻译课每周布置课外作业,以篇章翻译为主,内容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听为虚,手到为实。实际的翻译能力只能在不断的、经常的、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获得。因此,这就决定了翻译课的特点是“精讲多练,实践为主”。

不在实践的基础上讲授翻译技巧与方法,无异于“隔靴搔痒”。

2.2 对比讲解,分析纠错。教师的讲解内容是学生课前作业的问题点,以多种答案对比为主,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法、文化、外汉语言差异等专业知识判断作业译文优劣。在对翻译作业的讲评中,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对重点句子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译文及课堂讨论中的评语以鼓励为主,同时有理有据地提出不足之处以利今后改进。收集各种典型的错误,组织开展讨论,分析这些错误原因,并提出改正方法。也可以提供各种译文,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最佳译法,从而也接触到了比较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典型错误可能是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也可能是在书刊或其他媒体中出现的。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中共同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这些需要在课上进行讲评或讨论的问题还必须能与我们准备向学生介绍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有目的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以保证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论/文/网 lunwennet/com]

2.3 课后验证,再次练习。再次验证练习就是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验证(验证的求知欲),教师通过作业讲评,讲授了必要的理论和技巧,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到底怎样,能否运用,还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检验。因此,再次验证,安排学生再次进行一次练习是翻译课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对这次

练习材料难易度的掌握,可以略深于初次接触时的练习材料,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技巧要求也应高一些。练习最好当堂限时完成,以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用符号标出学生哪些句子译得好,哪些译错或需要改进。也可以发下参考译文,让学生对照自己进行分析、比较,自行修改、提高。

2.4 学生总结,教师概括。自己总结出该节课内容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由教师一人作灌输式的讲演,应采取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中好的译文或典型的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评论,各抒己见,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介绍,也先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事实证明,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活,掌握得牢。

教师进行再次概括辅导,完成理论技巧的讲授。这样可使学生在动态、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翻译理论一般把翻译看成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现代翻译理论则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翻译问题。要使学生认识到,翻译课绝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变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意识,必须在总结课中注意从文化高度引导学生学习翻译理论与技巧,如文化的概念,与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等。

3、结束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译课也要注重创新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模式。翻译课“逆向全过程”教学模式,以直观性和实用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调动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有效地缓解目前翻译课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突出了翻译课的实用性,在课堂上完成翻译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实用又不偏废理论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教学开始就将学生摆在了中心位置,跨学科展开,把学习心理学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调成就满足感教学,拉近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切实现了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导的教改理念,当然一切教学手段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笔译人才和复合型翻译人才,放眼其他国家的翻译教学,虽然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找到一种效果最佳的模式才不失为明智之举。好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课堂质量,进而提高翻译课的质量,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翻译证的考试,并为将来的翻译工作打好基础。[论-文-网]

【参考文献】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6)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必要的条件之一是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释和分析当前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做出检验。这一过程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路径。前期一些建构主义研究对于问题解决式的学习环境要素进行了相关描述,理想的载体要素为“真实任务”,学习目标要素必须符合“清晰明确”的条件。而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项目教学作为一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学习情景、载体和问题学习型的情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也是有一定结构的项目,特别是源自真实工作中的翻译项目,不仅具备真实性的特征,反映了社会和学习的真实需求;此外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译文必须符合一定的翻译标准、能完成特定的交际功能,必须遵守国家公布的《翻译服务规范》,具体的翻译项目产出的译文还应适应具体的翻译生态——含译者、读者、委托人、社会文化因素等在内的翻译生态整体。从项目教学、国际翻译教学发展现状来看,真实情景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不仅符合最新的教学发展趋势,也为翻译课堂中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问题解决性的情景。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的有效条件之一是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围绕当前问题获

取有关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同时又要不断运用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建构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对学习者个体的有效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团队合作互动,相互学习,共同协作,引发学习者个体不断反思,促进个体主动内化,最终在解决问题中完成“意义建构”。在真实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中,翻译学习者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协作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分析翻译项目中需解决的问题,解读源语项目文本,通过查找翻译工具、网络资源获取背景知识、平行文本等,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完成译文初稿,共同按照翻译的标准、发起者的意图、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检查润色译文初稿,最后完成翻译项目,并完成交稿。在合作完成翻译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所建构的翻译知识、技巧和经验也将更加完善。

二、教学实践

1.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项目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从结构走向建构的趋势。传统教学体现的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素质,通过简单的语言对比、知识传授、技巧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能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能体现翻译学习者目标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涉及翻译学习者思考、协作、翻译和决策的过程,需调动翻译学习者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能使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完成学习者能动建构。在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内容的选取上,应特别特别重视内容的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真实性和实效性。因此,需广泛开展企业单位对翻译人才具体需求的调研、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等,确定课程的项目。基于广泛扎实的调研,针对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选取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鉴于以上考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已编写并使用了《商务英语翻译实务》项目教材,主要涉及商标商号、商务名片等13个翻译项目。在项目来源方面,商务翻译教学团队还可以通过行业兼职教师咨询、专职教师实践等途径获取真实翻译项目。例如近年来,来自金融、商务、旅游等行业的资深行业兼职教师参与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为翻译课程带来最原始的翻译项目教学材料;同时,我院还通过虚拟实体的翻译社“金苑翻译社”对外承接学院内外一定量的翻译业务,这些翻译业务经过委托人的允许也可以作为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的材料。此外,教师在开展翻译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上途径对项目不断更新,以保证翻译项目的时效性。项目要素把握方面,根据德国翻译家斯蒂娜·莎弗纳的“模仿真实情景”教学法,真实翻译项目教学中再现必须具备项目中翻译情景的各个要素,如翻译项目的发起者(翻译社、企事业单位等),译文使用者(英美游客、某产品的外国使用者等),译者,翻译目的(某文本翻译需达到的目的)等。这些要素将为翻译项目学习者进行学习时提供学习情景,同时也是学习在解决问题完成翻译项目过程中必须兼顾的因素。

2.以过程性为导向,引导学生能动建构。依托真实项目的翻译项目教学中,翻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主动建构的过程。可见在项目教学中,应以过程为导向,参考经验译员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阶段,将项目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或者环节,让学习者按照工作环节解决翻译问题。国内外翻译研究已经对翻译的过程有较多的研究,大体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阶段、重新表达阶段和检查核实阶段。但是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无法体现e时代下翻译工作者的工作环节中某些信息化的元素。例如在完成某公司简介汉译英的项目中,译前查找国内外类似企业的公司简介译文,作为平行本文进行参考,将对翻译项目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个环节就没有被归纳在传统的“三阶段”之中。此外译前对翻译生态的解读,译中翻译决策和网络等资源的使用,译后反思总结,都成为了译者翻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如何科学合理地将这些具体内容与传统翻译过程进行整合是翻译项目教学的重点所在。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首创性地将传统译论中的三阶段论和行业资深译者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了特色的PWP模式教学模式。PWP分别代表译前(pre-translating),译中(while-translating)和译后(post-translating)三个阶段。课程的内容组织以课程组自编教材《商务英语翻译实务》中的13个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和PWP的翻译过程为两条交叉的主线,将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渗透在这两条主线之中。在某一个项目教学中,PWP项目教学中以过程为导向,让翻译学习者能在翻译学习中针对翻译项目的每个阶段,通过翻译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主动建构(如下表)。

3.以多样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互动建构。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采用工作坊、头脑风暴赛等开展教学。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监控者,翻译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共同完成翻译项目。(1)翻译工作坊。翻译工作坊是指类似于商业性的翻译机构,由若干名翻译者共同完成翻译项目的形式。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即虚拟的翻译社,并让各组为自己的翻译社命名。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中,根据真实翻译项目需求的情况,每个小组成员内部进行讨论分工。每组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将翻译项目分解分配给小组各个成员,联络项目需求方,并完成最终交稿。每组中翻译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负责后期统稿和审稿。在完成某一翻译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共同完成了最终的翻译项目译文,且共同讨论、协作,与需求方进行交流,工作坊的形式能够促进翻译学习者就当前的翻译项目进行沟通和学习,促进学习者个体在互动中进行建构。(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集体主动建构的方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中,可以运用全班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形式,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尽量多地收集同一项目的不同版本的译文,并向学生展示,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对译文的优劣进行点评,最后共同分析总结和反思。笔者曾使用商号翻译、商标翻译等进行尝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主动建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生在翻译中常常有畏难的情绪,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行主动建构。教师在设计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项目教学的每个环节或阶段设计和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项目学习起到一定支柱作用,同时学生也在完成任务时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知识构建。例如在安排学生进行某公司简介翻译项目学习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资源:公司简介翻译常用词组列表,公司简介常用句型列表,平行文本等,甚至可以提供专业词汇对照列表。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学生完成翻译项目的焦虑度,支持学生主动建构。

5.以多元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课程的考核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导向。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因此在项目教学中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首先,注意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在项目学习中的参与度、个人表现、小组表现都纳入考核范围内,激励积极进行项目学习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重视项目学习过程和小组合作;在终结性考核中体现项目考核的导向,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其次,注意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的结合,让小组间进行项目作业互评,通过互评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和总结,主动建构。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7)

自己校对,虚心地向本专业的老师和材料学院的老师请教。首先进行的自己去校对。原以为会限于“当局者迷”之说而不懂查看、修改自己的译文。但认真看完一遍译文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眼睛还算是锐利的,检查出不少错误。比如最明显的一处是有一个句子翻译得不通顺,如果是一个没看过原文的人肯定是看不懂得。还有专业术语的译错。但错的最离谱的是编辑排版上的错误。于是我反复对照原文和译文之后,及时把发现的错误都改了过来。之后我找到了材料学院的一个同学,她的专业能力一直都是优异,她无疑是能够帮我校对的好帮手。我让她帮我看我的译文,查找出不符合材料专业方面的词汇或句子,并提出相关问题和相应地译法建议,之后我根据她的意见参照原文,采用了其中可取的建议。最后我就需要找本专业老师的对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了。我把之前摘录在本子上的疑点。难点句一一请教老师,比如应该怎样正确分析句子的结构,何种情况下采用拆分语义翻译,何时应该直译。老师讲得很详细很耐心,似乎想把自身积累下来的翻译经验全部都传授给我了。此行确实受益匪浅,越来越明白到做一个合格的翻译工作者不容易,要想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工作者则是更难了,必须同时具有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和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经过几天的翻译工作,心里感触良多,收获也颇多,细细梳理了第一次真正的翻译生涯,总结出了几点体会。

1、翻译的工作性质需要我们仔细、认真并且耐心。翻译是一项慢中出细活的工作,要坐得住,稳得住,要一丝不苟地对待,字字斟酌,句句思量,严格遵守“信、雅、达”的翻译标准,力求把译文翻译得通顺准确,忠实原文。

2、俄语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毫无疑问,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工作者,就必须同时具有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和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一次的翻译实践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积累了不少专业的俄语词汇,也逐渐认清科技俄语文章的翻译特点。

3、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尤其是俄语打字的水平。现在翻译文章无不需要借助于电脑,翻译的过程中直接考验了一个人的打字水平,现在我的俄文打字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即使没有俄文键盘照样能熟练打字。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8)

自己校对,虚心地向本专业的老师和材料学院的老师请教。首先进行的自己去校对。原以为会限于“当局者迷”之说而不懂查看、修改自己的译文。但认真看完一遍译文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眼睛还算是锐利的,检查出不少错误。比如最明显的一处是有一个句子翻译得不通顺,如果是一个没看过原文的人肯定是看不懂得。还有专业术语的译错。但错的最离谱的是编辑排版上的错误。于是我反复对照原文和译文之后,及时把发现的错误都改了过来。之后我找到了材料学院的一个同学,她的专业能力一直都是优异,她无疑是能够帮我校对的好帮手。我让她帮我看我的译文,查找出不符合材料专业方面的词汇或句子,并提出相关问题和相应地译法建议,之后我根据她的意见参照原文,采用了其中可取的建议。最后我就需要找本专业老师的对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了。我把之前摘录在本子上的疑点。难点句一一请教老师,比如应该怎样正确分析句子的结构,何种情况下采用拆分语义翻译,何时应该直译。老师讲得很详细很耐心,似乎想把自身积累下来的翻译经验全部都传授给我了。此行确实受益匪浅,越来越明白到做一个合格的翻译工作者不容易,要想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工作者则是更难了,必须同时具有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和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经过几天的翻译工作,心里感触良多,收获也颇多,细细梳理了第一次真正的翻译生涯,总结出了几点体会。

1、翻译的工作性质需要我们仔细、认真并且耐心。翻译是一项慢中出细活的工作,要坐得住,稳得住,要一丝不苟地对待,字字斟酌,句句思量,严格遵守“信、雅、达”的翻译标准,力求把译文翻译得通顺准确,忠实原文。

2、俄语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毫无疑问,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工作者,就必须同时具有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和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一次的翻译实践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积累了不少专业的俄语词汇,也逐渐认清科技俄语文章的翻译特点。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9)

1、翻译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我院从大一入学就设立了高级翻译班,重点培养现在社会紧缺的笔译人才。可见是必要的,及时的。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首先我们就要重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教学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创新。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2、翻译课的“逆向全过程”教学法

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我们的翻译专业是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我们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又不排斥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观,提高学生翻译外语、应用文等能力,使之最终能够成为比较合格的、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

目标明确了,就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法,把它叫做“逆向过程教学法”。即以逆向教学为出发点,从实用感官的陌生信号刺激开始,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上升为求知欲。以过程教学为特色,让学生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具体的步骤应该如何实施呢?

2.1 课前作业,初次感受

翻译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实践。

因此,翻译课每周布置课外作业,以篇章翻译为主,内容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听为虚,手到为实。实际的翻译能力只能在不断的、经常的、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获得。因此,这就决定了翻译课的特点是“精讲多练,实践为主”。

不在实践的基础上讲授翻译技巧与方法,无异于“隔靴搔痒”。

2.2 对比讲解,分析纠错

教师的讲解内容是学生课前作业的问题点,以多种答案对比为主,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法、文化、外汉语言差异等专业知识判断作业译文优劣。在对翻译作业的讲评中,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对重点句子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译文及课堂讨论中的评语以鼓励为主,同时有理有据地提出不足之处以利今后改进。收集各种典型的错误,组织开展讨论,分析这些错误原因,并提出改正方法。也可以提供各种译文,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最佳译法,从而也接触到了比较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典型错误可能是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也可能是在书刊或其他媒体中出现的。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中共同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这些需要在课上进行讲评或讨论的问题还必须能与我们准备向学生介绍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有目的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以保证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

2.3 课后验证,再次练习

再次验证练习就是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验证(验证的求知欲),教师通过作业讲评,讲授了必要的理论和技巧,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到底怎样,能否运用,还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检验。因此,再次验证,安排学生再次进行一次练习是翻译课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对这次练习材料难易度的掌握,可以略深于初次接触时的练习材料,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技巧要求也应高一些。练习最好当堂限时完成,以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用符号标出学生哪些句子译得好,哪些译错或需要改进。也可以发下参考译文,让学生对照自己进行分析、比较,自行修改、提高。

翻译工作经验总结篇(10)

翻译课是外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目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之外,大多数都要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外语工作。较强的翻译能力是从事外语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翻译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重视和加强翻译课的教学,无疑是实现对学生进行目标培养的重要保障。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出翻译水平高、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值得探讨。

一、翻译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林戊荪先生讲“, 目前我国外语系的毕业生要经过三到四年的工作实践与锻炼才能真正胜任翻译工作, 少数优秀者也要一至二年方能适应工作。由此可以看出, 专业人才训练的成本变相地转嫁给了用人单位。”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一般每周两学时,就是这仅有的两学时,也不能保证一个学年的完整教学。大四学生需要停课实习,需要停课写论文,甚至还需要停课进行专业过级考试复习或缺课去找工作,当然还有毕业班的提前停课考试等等。这样一来,真正用于翻译教学的课时其实只有不到一个学期,也就是说不到40学时。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描述翻译的基本概念,介绍中外翻译史及翻译理论,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要让学生做各种文体和体裁大量的翻译练习,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就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不能对翻译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理解翻译课对于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像大语种英语专业,一入学就可以开设翻译课,经过几年的训练,才能从理论到实践彻底掌握翻译技巧,达到熟练运用的地步。

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仍沿用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方式。先让学生翻译一段,然后教师批改学生译文,继而又由教师讲评,最后教师再给出标准译文。这样的教学过程,自然有其合理性,它使学生能独立地完成翻译,得到翻译训练,使翻译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其不合理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没有理论基础,缺乏技巧学习。由于材料是教师所选,学生在心理上处于被动地位,不是主动积极配合翻译教学。由于评讲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和教师不能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容易使翻译课显得沉闷和乏味,另外教师给出的标准译文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模式很容易使翻译课成为精读课的翻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这种教学方法更进步的,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法还流行“结果比较法”和“过程教学法”。“结果比较法”,即教师课堂讲解理论、例证分析、课后留作业等。与前一种方法相比,这是一种规定性的重视译文结果的教学模式。好处在于理论系统性较强,知识灌输结构完整;弊端在于学生常处于被动的听讲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样就显得翻译理论有过于空泛,晦涩难懂,学生听课味同嚼蜡。这几乎成了所有翻译课教学的通病。如果理论和翻译技巧不能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学生对翻译课就不感兴趣。而“过程教学法”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教学理念,它的特点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其自主学习。基本模式是课前预习———课堂对比讲解(理论灌输) ———作业。是一种顺向教学模式。不足之处在于预先缺乏陌生信号刺激,不能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得课前预习流于形式,课后的作业疲于应付,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理论教学弱化,学生对理论消化能力不足,停留在具体例句的模仿上,不能娴熟地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到举一反三,致使实践环节和课堂理论脱节。这种模式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上还是没有摆脱“结果比较法”的思维影响。 

二、翻译课的“逆向全过程”教学法

穆雷在《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一书中提出将翻译教学按其目的分成三类:第一类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第二类是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 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第三类是非语言方面的。作为外语专业的翻译课,上述三类翻译教学的指导思想均适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既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又不排斥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观,提高学生翻译外语、应用文等能力,使之最终能够成为比较合格的、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因此,大学外语专业翻译课的教学要提高学生双语表达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多种文化及其交流的过程与特点,并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与技巧,具有很强的翻译书面文字的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必须保证足够的教学内容、足够的教学时间以及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际训练。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翻译课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目标明确了,就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如何使翻译课收到最好的社会效益,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效果”。教学遵循思维,这是最重要的。有人认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是人们认识的过程,也有人认为: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是人们的认识规律。但这两个认识过程不能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一体的两种说法。譬如说,理论———实践的这种认识过程,往往被认为是教学中运用的演绎方法,我们在这里把它叫做“顺向过程教学法”。那么前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在教学中称为归纳的方法,我们在这里把它叫做“逆向过程教学法”。理论———实践教学法,就是先把翻译理论讲给学生,然后再用一些译例进行分析,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这种方法好的一面是学生对理论本身印象比较深。但发现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较差,尤其反映在学生的作业上。他们不会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自己想怎么译就怎么译。针对这种现象,发现先用归纳法得出结论,然后再用这种理论去指导翻译实践,这样取得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说,两者并用,但应该先归纳,后演绎,即先实践后理论,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逆向过程教学法”。“逆向过程教学法”强调翻译是一个非直线性的、探索的生成过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起到指导监控作用,并辅导学生自行修改译文,相互比较。使学生自我完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学习过程。该模式符合学习心理学的原理,初次感触(陌生信号刺激) ———课堂分析纠错(好奇心的调动) ———再次练习(验证的求知欲) ———理论技巧总结(成就感) 。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使学生自我完成理论的升华,而并非机械地灌输。具体来说就是由课前作业———课堂对比讲解———课后验证练习———学生总结理论技巧———教师辅导概括等环节构成。即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一个过程。以逆向教学为出发点,从实用感官的陌生信号刺激开始,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上升为求知欲。以过程教学为特色,让学生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1. 课前作业,初次感受

翻译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实践。因此,翻译课每周布置课外作业,以篇章翻译为主,内容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听为虚,手到为实。实际的翻译能力只能在不断的、经常的、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获得。因此,这就决定了翻译课的特点是“精讲多练,实践为主”。不在实践的基础上讲授翻译技巧与方法,无异于“隔靴搔痒”。

在实际翻译中,没有谁会首先考虑用哪种翻译技巧、翻译方法来翻译,而最关心的是如何表达原文意义。如所谓的“加词”、“减词”并非意味着增减原文语义,而是将原文中的潜台词予以隐或现。因为翻译需要我们在保持原文语义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将其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总之,多练精讲“润物细无声”,方可达到翻译教学较好收效。

2. 对比讲解,分析纠错

教师的讲解内容是学生课前作业的问题点,以多种答案对比为主,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法、文化、外汉语言差异等专业知识判断作业译文优劣。在对翻译作业的讲评中,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对重点句子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译文及课堂讨论中的评语以鼓励为主,同时有理有据地提出不足之处以利今后改进。收集各种典型的错误,组织开展讨论,分析这些错误原因,并提出改正方法。也可以提供各种译文,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最佳译法,从而也接触到了比较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典型错误可能是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也可能是在书刊或其他媒体中出现的。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中共同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这些需要在课上进行讲评或讨论的问题还必须能与我们准备向学生介绍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有目的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以保证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也就是说对于学生练习中的错误,绝不能就事论事地去分析、讲解,而是要提高到理论和技巧的高度来进行研究和探讨。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如何正确理解原文及外汉两种语言对比这两个问题,归纳、总结出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学生就能在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下,借鉴前人的经验,迅速掌握翻译要领,举一反三,较快地提高翻译水平。同时,这些翻译理论的总结又是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容易生动活泼,易于接受,能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3. 课后验证,再次练习

再次验证练习就是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验证(验证的求知欲) ,教师通过作业讲评,讲授了必要的理论和技巧,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到底怎样,能否运用,还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检验。因此,再次验证,安排学生再次进行一次练习是翻译课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对这次练习材料难易度的掌握,可以略深于初次接触时的练习材料,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技巧要求也应高一些。练习最好当堂限时完成,以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用符号标出学生哪些句子译得好,哪些译错或需要改进。也可以发下参考译文,让学生对照自己进行分析、比较,自行修改、提高。另外,再次练习还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把讲评中所学的一般翻译理论、方法、技巧在实际中予以观察,可通过外汉对比来阅读一些中外名著,学习名家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第二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查核资料等(这也是实践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第三通过社会翻译实践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比如可以从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外贸公司承揽一些翻译业务(无论外译汉还是汉译外) 进行有偿服务。比如,通过翻译公司等承揽包括公司简介、产品介绍,出版社计划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外语的法律书籍等让学生翻译并予以指导、把关,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又可以帮助贫困学生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学生总结,教师概括

自己总结出该节课内容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由教师一人作灌输式的讲演,应采取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中好的译文或典型的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评论,各抒己见,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介绍,也先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事实证明,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活,掌握得牢。

教师进行再次概括辅导,完成理论技巧的讲授。这样可使学生在动态、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翻译理论一般把翻译看成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现代翻译理论则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翻译问题。要使学生认识到,翻译课绝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变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意识,必须在总结课中注意从文化高度引导学生学习翻译理论与技巧,如文化的概念,与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等。翻译理论会触及很多问题,包括人类文化,行为,语言本身,语言和交际,词汇和事物,语言修辞和语言符号,文学翻译和文科翻译,文学应用和语言应用及译者的文化修养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非常枯燥。因此直接对学生讲解这些是没有必要的,但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之后再去领悟。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可系统介绍各种翻译理论与技巧。既注重系统性,又突出重点。要大胆引进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 的“动态对等”(dynamic e2quivalance) 、“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ce) 等翻译理论、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 的“语义翻译法”(semantic translation) 和交际翻译法(communicative translatiom) 等理论和技巧。使学生耳目一新,激发学生上翻译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翻译研究的初步能力。对任何一套翻译理论必须对其基本问题,即翻译的概念、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方法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引进新的观点。例如,在讨论翻译的概念时,可以从分析韦伯斯特(webster) 的辞典学定义到斯莱普(slype) 传统定义再到奈达(nida) 的信息论定义,最后引出我们的定义:翻译是达到相当高程度文化交流的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从事翻译活动就是译者通过艰苦的比较、介绍、吸收等工作来寻求尽可能高程度的文化交流。

对于翻译中具有探究性的理论和技巧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外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选择和毕业论文的选题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翻译课“逆向全过程”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有效避免传统“结果比较法”中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突出实践性。也可有效解决“过程教学法”中弱化理论技巧的现象,以直观性和实用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调动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有效地缓解目前翻译课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突出了翻译课的实用性,在课堂上完成翻译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实用又不偏废理论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教学开始就将学生摆在了中心位置,跨学科展开,把学习心理学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调成就满足感教学,拉近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当然一切教学手段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放眼其他国家的翻译教学,虽然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找到一种效果最佳的模式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 1 ]穆雷.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 2 ]蒋招凤. 翻译课教学现状及多元化教学模式[j ]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 , (3) .

[ 3 ]刘再起. 专业外语翻译课教学之我见[j ] .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 (12) .

上一篇: 市场经理竞聘报告 下一篇: 美术学实习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