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活动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1 06:13:00

博物馆活动总结

博物馆活动总结篇(1)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紧紧围绕全市“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加快建设和谐繁荣的四川经济强市”主题,确立博物馆(文物局)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创建内容,紧密联系灾后重建及业务工作实际,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实践特色,统筹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全体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全面推进我馆(局)各项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我馆(局)主要以“学赶先进、干事创业、争当先锋”为载体,围绕馆(局)中心工作,特别是灾后重建等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突出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实践活动载体,明确目标要求,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佳绩,争当先锋。党组织广泛开展“四好”领导班子,“旅游服务标兵”等活动,让广大党员明确努力方向,争当“敬业奉献、服务群众”的先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馆(局)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周密部署。一是成立以馆(局)党组书记为组长的活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牵头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情况调查度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先争优活动日常工作。二是制定了实施方案。三是搞好思想宣传活动。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讨论、专题部署会等形式,各党支部利用组织活动等时机开展思想宣传活动;通过深入动员、认真学习,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对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形成了广大党员立足本职争优秀,发挥共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优势,加快了馆(局)各项工作的进程。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

活动开展以来,全馆(局)2个党支部积极认真地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学习和争创活动。结合学习培训、“”、党员活动日等经常性工作,扎实推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统筹推进党的建设,以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文博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按照创先争优和“挂包帮”活动要求,博物馆(市文物局)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首问责任制、绩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制定了创先争优和“挂包帮”活动实施方案,并把活动与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推动活动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三)组织党员公开承诺,认真践诺

为不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馆(局)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努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公开承诺活动。馆(局)党总支制定了《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实行公开承诺的实施意见》,精心设计了公开承诺活动的载体,党总支、党支部、共产党员都分别作出了公开承诺,并推举支部、党员代表参加了市委组织的庆祝建党89周年暨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大会上进行了公开承诺活动。

(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灾后重建工作进程

博物馆党总支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平安广汉”建设,坚持深入博物馆及周边社区群众中间去,切实倾听群众诉求,疏导群众情绪,主动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并及时做好化解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紧紧围绕博物馆(文物局)灾后恢复重建确定的工作目标,在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上多花心思、多想办法,多抓机遇,确保灾后重建工作迈出新步伐。积极开展“铭党情、感党恩”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各部门广大党员带头将感恩情怀、奋进热情投入到推进科学重建上来。目前,博物馆(文物局)的中央资金重建6个项目已全部动工建设,并已完成95%的形象进度;澳门基金会援助的6个项目中,已有5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并动工建设。

(五)开好专题生活会

9月下旬,博物馆(文物局)召开了以“创先争优、加强党风廉政”为主题的党委民主生活会,会上,班子成员对照,结合分管工作总结了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深刻剖析和反思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市委督导组出席了此次班子民主生活会并作了指示。各党支部也组织本支部党员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过好了一次支部组织生活会。

(六)组织树立“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

馆(局)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关于开展“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活动的精神,以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活动。通过各党支部推荐,党总支审议通过了财务部、接待服务部等5个科室为“党员示范窗口”,罗晓红等10名党员为“党员示范岗”,要求严格按照示范活动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当好排头兵。

(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挂包帮”活动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扎实推进实施灾后重建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各党支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建设高素质党支部带头人队伍。认真落实市上“挂、包、帮”相关工作部属,建立帮扶机制,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坚持早谋划、行动快、出真招、促实效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本单位文化知识、信息、人才、文化等优势突出、帮助仁寿村、三星村理清发展思路。“挂包帮”活动开展以来,馆(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蹲点20余次,与仁寿村、三星村党支部互帮互建,带动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群众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八)营造浓厚氛围,做好舆论宣传

根据馆(局)实际,通过建立党员活动室、运用信息公开网,设置举报箱2个、宣传栏4个,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在办公室、廊道悬挂职责牌、守则牌、警示牌100多个,在显眼处张贴服务承诺语10余处,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开展创先争优的重大意义,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目标要求和活动安排,宣传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把宣传工作贯彻活动始终,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群众参与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在全馆(局)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三、取得成效

通过以上这些主要做法,博物馆(文物局)各项创建工作得到了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积极相应和支持,各项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一)提高了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自觉性

在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加快建设和谐繁荣的四川经济强市”主题,进一步认清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在全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同时,也是推进博物馆(文物局)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思想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一致表示要积极投入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二)找准了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学习调研和专题生活会的基础上,各党支部和党员对照“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进一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对存在的制约实现创先争优目标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形成了共识,特别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各支部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践行承诺,努力岗位奉献,积极创建“党员示范窗口”和“党员示范岗”,为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下了基础。

(三)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焕发了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积极奉献的激情,促进了我馆(局)各项工作的全面完成,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截止2010年11月30日,博物馆共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实现综合收入1750万元,比去年增长8.6%,提前完成了年初预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到12月底,接待游客人数将达45万人次,完成综合收入1850万元。完成承接产业转移到位资金4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按工程形象进度,累计完成投资8000万元。全年景区秩序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无游客重大投诉,完成了2010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后,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工作作风都有了进一步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对深入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刻,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二是发展不够平衡,支部与支部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的工作力度、工作落实程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党支部的创先争优活动创新不够,形式不够丰富,特色不够鲜明;三是查找问题的力度、深度还有待加强,学习调研有待进一步深化。

五、2011年工作打算

在明年的创先争优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抓紧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明确责任,加强指导

进一步深化广大党员对创先争优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创先争优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活动搞得更实更细,让群众能感觉得到,触摸得到,使活动的成果惠及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

(二)做好点评,强化督查考评

进一步加强公开承诺的践诺等工作,做好领导点评,采取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等形式强化督察考评,指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认真履职,实践承诺,为博物馆(文物局)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奉献,建功立业。

(三)强化载体,增强实效

进一步强化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持续开展好市委安排的各项活动。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的督导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突出自身特色,大胆创新实践

博物馆活动总结篇(2)

通知要求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和博物馆协会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在5月18日前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活动主题和口号。

宣传内容包括:

(一)《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以及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知识;

(二)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普查的原则、范围和方法;

(三)博物馆依托馆藏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明,激发社会活力,创造美好未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四)博物馆在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社区和谐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

(五)博物馆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功能方面的成果;

(六)利用今年5月18日既是国际博物馆日,又是全国助残日的契机,宣传博物馆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实现文化惠民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七)结合2014年科技活动周,宣传博物馆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要活动安排如下:

(一)国家文物局将于5月18日继续举办中国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主场城市设在江苏南京。

(二)5月18日当天,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和博物馆要坚持“俭朴、隆重”的原则,统一部署、精心安排,积极悬挂、张贴展示2014年度博物馆日主题和宣传口号的旗帜、海报和标语,免费发放博物馆宣传册,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博物馆活动总结篇(3)

一、决策运营和咨询机构

 

法人化改革首先要改变博物馆的定位及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改变博物馆从属于行政机关时,上级主管机关甚至连“筷子的上下动作”都要强行管理的行政组织营运方式。[2]政府将博物馆(2007年后为文化财机构,为行文方便,若无特别需要,以下统称博物馆)变成独立行政法人,赋予其自主权,不再直接对博物馆进行管理;并且将博物馆的“规划”职能与“实施”职能分开,由上级主管机关负责“规划”,博物馆负责“实施”[3]。博物馆走上了自主运营的道路,为此强化行政首长的作用和外部人员参与管理,并成立了一系列新的组织。

 

(一)“役员会”

 

“役员会”负责审议中期计划、编制预算等重要事项,成员有理事长、理事和监事,实行首长负责制。理事长作为法定代表人,代表机构全面统筹管理机构业务,全面负责机构的规划、业务开展和人事管理,任命下属机构负责人(馆长、所长)。理事根据理事长的规定辅佐其管理机构业务。监事则负责监查机构业务。

 

(二)运营委员会(Board of Special Advisors,即特别顾问委员会)

 

为了听取外部人员对机构业务运营相关重要事项的意见,博物馆成立运营委员会,负责对博物馆管理运营的重要事项进行审议,并向理事长提交建议。委员会的人数限定在20名以内,其中既有大学校长、教授、美术馆理事长、新闻社社长、文化教育协会的负责人等文化教育界人士,也有财团负责人和政府高官,以文化界人士为主。

 

(三)评议员会(Board of Trustees)

 

东京、京都、奈良、九州四家国立博物馆分别成立了“评议员会”,对与本馆运营相关的重要事项进行审议,并向馆长提出建议。各馆“评议员会”的成员在15名左右,其构成与运营委员会相似,且运营委员会中的大部分成员可以分别在各馆的“评议员会”成员名单中见到。

 

这些组织中,“役员会”是博物馆的管理与统筹执行机构,行使管理职权;运营委员会和评议员会的职能相似,对博物馆的重要事项进行审议,行使审议权。三者组成了博物馆的决策运营和咨询机构。

 

二、目标绩效管理与监督评价机制

 

政府对博物馆实行目标管理,主管部门文部科学省对博物馆提出任务和目标要求,拟订中期目标(五年为一期),审批博物馆提交的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中期目标确定了博物馆在收藏、展览、调查研究等各项业务和效率化运营、人事、财务等方面的目标。中期计划规定了博物馆的任务,需要达成的目标,为达成目标采取的措施,以及财务预算、资金收支计划和结余资金主要用途,等等。年度计划则进一步提出每年的细分计划。为了保证目标能够实现,政府定期对博物馆的运营情况进行绩效评估。

 

为此,文部科学省和总务省均设立了“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成员都由行政部门之外的有关专家担任,主要有企业高管、大学教授、文化界名家、注册会计师等。每年先由文部科学省的“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对博物馆进行评估,评估涵盖了机构的所有活动,包括业务开展的效益和活动内容质量;总务省的“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主要对博物馆的设立和主营业务变更进行审查,并对文部科学省的评估结果进行核查,其结论为最终结论。[2]评估结果是政府对博物馆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将对其事业发展、资源分配、人事变更和收入分配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评估结论认为博物馆效益不佳,其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3]

 

为了与文部科学省和总务省设立的“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相对应,博物馆设立了“外部评价委员会”,由法人以外的人员组成,负责对国立博物馆每年度、中期目标期间的业务实绩进行评价。这样,对博物馆进行评价的就有总务省、文部科学省和法人自身三个评价机构。而政府则从原先下达行政命令完成管理,转变成目标绩效管理。政府与博物馆之间,从之前的从属关系转变成了类契约关系。[6]

 

此外,日本通过信息公开来达成对法人的监督。其相关法律规定,凡是法人业务、理监事任免、业务方法书、中期计划、年度计划、事业报告书、财务诸表、决算报告,以及理监事及职员的报酬水平、工作条件等都应当积极公开信息。博物馆专门设置了“情报公开室”,规定了公开室的开放日期和每天开放的时间,同时还在自己的网站上专门设置了“法人情报”一栏,将公开的信息放到网上。信息公开方便社会大众对博物馆进行监督,也使得博物馆业务运营必须公开化、透明化。

 

三、人事与财会改革

 

根据《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规定,理事长有权根据日本《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并综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以中期计划时间为周期,自行决定本法人组织的役职员(除法人之长与监事)设置及其职务遂行能力标准。同时规定,独立行政法人有权自行决定公开招聘(公募)役职员。[5]这便赋予了独立行政法人独立的人事权,法人可以自主决定员工的规模。基于这种精神,政府推动职员身份转变。2006年开始,国立博物馆的员工从公务员身份转变成非公务员身份。[8]考虑到经费和效率问题,博物馆在编制方面推行遇缺不补的政策,只对一些非常重要的岗位进行补充,严格控制职员的数量。

 

经费方面,博物馆的收入包括自我收入、经营补助金(运营费交付金)、受托收入、设施整备补助金四个部分。自法人化之后,日本政府逐年减少“经营补助金”,要求博物馆必须不断增加自我收入的资金。自我收入的资金,其英文译为“Income from various activities”,意思即是从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展览门票、展场出租、纪念品销售、餐厅经营、会员及博物馆之友年费、赞助等方式取得的。从历年的资料看,自我收入部分大致占预算总额的10%。

 

经费支出最主要是运营费,其来源为政府的“经营补助金”和自己创收的经费,支出到管理经费(含人事费和一般管理费)和业务经费(含调查研究费、情报公开费、研修费、国际研究合作费、展览费、教育普及费等)两个方面。经费可以灵活支出,无须像以前那样按项目分配、专款专用。但政府逐年减少了“经营补助金”,博物馆必须增加创收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运营经费。[10]为了促使博物馆努力创收,博物馆每年结余的经费在批准后可以转入下一年度使用,但前提是结余必须超过上一年度,否则不能转入下一年度,而是上缴政府财政。这便意味着博物馆必须不断加强创收的力度,否则努力创收的资金将无法自己使用。[11]

 

四、法人化的成效

 

法人化的这一系列改革,给博物馆的业务经营带来了新的变化。

 

一是注重观众需求。法人化之后,观众的口碑和支持度成为了博物馆维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吸引观众并挖掘潜在的观众,博物馆更加注重了解和研究观众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举办观众喜欢的展览和各种各样的活动。展览一般在策划时即会考虑观众的需求,选择观众比较喜欢的主题,再配合博物馆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展览呈现方面也处处以观众为中心,考虑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如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览,在灯光设计、展示手法、展厅整体环境营造、文字说明等,都进行了改进。[12]

 

二是注重与企业的合作。由于政府削减经费,法人必须积极拓展财源,努力寻求创收。这使得博物馆比之前更加注重与企业和企业家的合作。博物馆邀请企业家参与管理,请他们担任运营委员会、外部评价委员会或评议员会的成员,甚至负责人。如资生堂株式会社名誉会长福原义春担任过文化财机构运营委员会的委员长[13],东芝株式会社会长西田厚聪担任过运营委员会的委员[14],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董事长服部重彦担任过京都国立博物馆评议员会的委员[15]。博物馆也重视与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在举办展览或者活动时积极寻找企业赞助,借助媒体的平台进行宣传,通过博物馆之友募集款项等。[16]这种努力,为博物馆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为博物馆能从容地开展各项业务奠定了基础。

 

三是活动更加多样化。为了吸引观众、增加创收,并充分利用场馆设施,博物馆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亲子活动、学生体验活动、讲座、演讲会,甚至舞台剧、单口相声[10]、舞会、服装秀、音乐会、爵士表演会等。展览也不再仅仅是展览,而是针对展览综合策划,举办相关的活动。如东京国立博物馆在2003年的新年,举办了“新年到博物馆拜年”的系列活动。以当年的生肖展览为核心,举办耍猴戏、和太鼓合奏、狮子舞、和琴、室内乐和大规模的插花展示。通过这些活动,博物馆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普通观众,也引起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增强了创收能力。[18]

 

博物馆活动总结篇(4)

关键词:姚安;《博物馆12讲》;运营模式;感想

中图分类号:G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已有百年的历史,有关博物馆专业的著作层出不穷,但因博物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一些著作多偏重理论的阐述而鲜于对实施流程的具体介绍。由此造成一种错觉:博物馆专业

很“空”,仿佛什么都能纳入其中,实际却不具体。最近十几年博物馆的长足发展,使得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一批从事博物馆事业的中青年学者,在进行博物馆理论探索之时,也对实践层面作了深

入思考。姚安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个。其所著作《博物馆12讲》就是熔理论与实践于一炉的写照。

一、内容简介

全书共12讲,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2讲。作者系统梳理了西方博物馆的源流和发展历史,并对博物馆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的诞生及发展脉络做了勾勒,对现代西方博物馆的繁荣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做了简介,对未来中国

博物馆业务进行了展望。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讲至第十讲。其中第三讲承担着总起说明的作用,就一座博物馆的创建与运行做了系统的阐述。而余下的几讲则对第三讲作了分解,并结合国内外博物馆,进行了对比较分析和探讨。

第三部分包括第11、12讲,即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大博物馆“概念的尝试。这两部分较富于前瞻性,而都以首都博物馆为例“现身说法”,尤其是前者还综合国内外博物馆的实践情况做具体

的经验之谈。

二、我的思考

(一)

全书称12讲,但其中梳理西、物馆源流与发展史的两讲却与已有著作大有雷同、机械重复之嫌。①且书中类似于此的不止一处,若有多少意义的话,那也许只能说明“现在学术生产力太发达了”。

(二)

该书最具参考价值的地方是,作者对一座博物馆创建与运营所涉及的大致流程或所需步骤,以及展览体系的构想,都给予了必要的介绍与思考。此外作者在分析时所体现出的对比的视角也值得称道。

首先,作者较为全面论及了一座博物馆创建与运营的过程,使读者对于一座博物馆如何从无到有、从建成到运行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③就博物馆创建部分而言,涉及前期调研、总体定位、展览体

系策划、盘点展品和馆藏展品分析、展览大纲、展览展具的设计等六个方面。前期调研部分着眼于对博物馆建筑特色重要性的认识和博物馆合理功能区的介绍,其物馆合理功能区的划分,提供了对

博物馆的全面认识。它对博物馆功能区的划分,如下表所示:

博物馆功能分区列表④博物馆功能区划分各功能区的作用构成序厅举行开幕式等大型活动藏品库区设专门库房和库前区等静态展示区设不同样式的展厅,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和多媒体等静态媒介形式

系统介绍和全面展示动态展示活动区各种类型的活动、表演及体验功能用房、收藏等教育和交流空间设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专业图书馆及阅览室、影视放映厅、各类教室、工作时间和志愿者工作

站配套产业区以经营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功能和机构用房,如展示交易中心、创作机构等技术与办公区域各类实验室、研究工作室、信息中心、资料中心、行政办公用房等综合服务设施向观众提供良好的

参观条件,设置引导、休憩、盥洗、购物、餐饮、医疗等各类服务用房辅助及附属设施用房包括物业、设备机房、地下停车库等如果参观者对博物馆缺乏这些概念和认识,很难相信他能对博物馆有更多

的认识。创建一个博物馆需要有以上共识,而良好地运营博物馆,则需要对运营体系进行考察和规划。着眼于此,作者对经营收益及运营模式创新和品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将目前博物馆的主要收入渠道做了总结,如下图:⑤

在对不同性质的博物馆的收入做了大概说明后,作者提出了“延伸经营收入”的设想。作者指出,“让观众在愉悦中消费,在审美中体验。让临展创收与文化产业在博物馆收入比例中超过三分之二”。

他进一步提出“与之配套的餐饮、旅游、娱乐、影视、购物等综合服务设施以博物馆为中心形成产业化经营,从而构建良性循环的博物馆产业开发链”。从第九届中国博物馆陈列精品奖,分析可知,“

从单位造价上看”,“十大陈列展览每平米造价为0.67万元”。⑥尽管并非每个博物馆都像打造精品陈列一样投入经费,但是精品陈列却有着不言而喻的导向性。因此,作者的这种畅想,若能实施,既

有利于创收,又能推动博物馆的持久发展。

博物馆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必须紧紧围绕以陈列展览及活动为核心,努力提升其内在的整合功夫,“博物馆要形成品牌效应,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⑦我觉得博物馆“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具有很好的创意。尤其是在制作陈列时,它会提醒我们:是打造“精品展而不是展精品”。⑧而一个有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博物馆,必须“形成特色的业态组合和产品”。博物馆“业态组合和产品”,

包括三个方面,如下图:⑨

其次、他总结出了十种常见的陈列大纲结构,且自成体系,颇具启发。“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陈列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⑩一个具有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博物馆,最重要的是要有

精品陈列,而精品陈列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精品陈列大纲。因此应该把对陈列大纲的深度探索看做是陈列展览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最后,开阔的视野与对比分析的眼光。从全文来看,作者虽立足北京、以首都博物馆为着眼点来谈论其对博物馆事业各方面的认识,但在具体的论述中却并未局限于北京地域,更多的显示出放眼全国乃

至世界的开阔视野,以此提出中国未来博物馆发展所应该追求的方向。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物馆12讲》对博物馆领域诸多方面的探索,正是姚安博士从事文博事业的智慧结晶。该书尽可能地处理了文博事业理论与具体实际的结合,颇具启发性、指导性。其

观点或有可商榷,或有不尽然,但其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实践经验却是值得参考的。

注释:

①举个例子,比如《博物馆12讲》第2页―16页的内容与严建强所著《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中第71页―100页。在述及博物馆在法西斯国家的作用时,严著第87页有“在此期间,法西斯国家也十分重视

利用军国主义教育,鼓动战争狂热”。而《博物馆12讲》第11页有“但在法西斯国家则利用博物馆进行法西斯教育,鼓动战争狂热”,对比之下,二者何其相似。

②葛兆光:《从学术书评到研究综述――与博士生的一次讨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9月,第5期。

③姚安:《博物馆12讲》,―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39页。

④同上,第41页。

⑤同上,第49页。

⑥北京博物馆学会主编:策展・博物馆陈列构建的多元维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第63页。

博物馆活动总结篇(5)

博物馆的开设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于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人们不同的精神需求,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的建立,让服务人员更好的了解观众的想法及需求,为参观者提供及时的服务,可以进一步的与观众交流想法。只有了解观众的真实想法和对博物馆的看法,才能对症下药,推动博物馆的宣教工作。

1建立博物馆服务中心的作用

1.1强化了博物馆与观众的有效沟通

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全面及时的了解观众的想法以及对博物馆的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有助于博物馆的长远发展。通过对观众的服务工作,架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了解观众需求,让博物馆的发展更加趋于人性化,符合广大观众的精神文明要求。

1.2促使观众更加全面了解博物馆的陈设物品

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的开设,有利于观众更好的参观博物馆的陈设,吸取博物馆文物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并没有是什么实质性的物品,和利益交涉,而是靠优质的服务来占领市场,让广大观众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来参观博物馆文物摆设。另外,服务中心的开设,还可以让观众在陶冶精神世界的同时,对博物馆物品产生新的认知,扩大知识面。

1.3可及时获取观众信息,促进博物馆发展

博物馆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让工作人员更快更准确的了解观众的想法需求,对于一些观众错误的认知和看法可以给予讲解,改变观众对博物馆的一些错误看法,加速博物馆的发展,巩固博物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可以说,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的建立在博物馆发展中发挥中关键性的作用。

1.4促进观众有效学习的作用

博物馆服务中心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因为博物馆服务中心就是服务于观众,让观众在参观博物馆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为广泛的博物馆信息。通过博物馆观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观众的有效学习,发挥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

总而言之,建立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为博物馆与观众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良好的交流平台,让观众对博物馆陈设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博物馆的发展更加符合现代文明建设。

在一定意义上,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帮助观众获取参观的有用信息,发掘博物馆陈列的艺术价值。博物馆中陈列的物品都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服务中心的建立,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就可以了解博物馆的文化底蕴。

2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在宣教工作中的意义

以往的宣教工作只是给大家讲解博物馆中物品的陈列和展览的意义。虽然陈列和展览在宣教工作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光有这两点并不能满足人们活跃的思维动向和博物馆知识需求。所以建立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促进观众与博物馆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的想法交流,有利于宣教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宣教活动更容易被广大观众所认可。

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博物馆观众服务中服务人员始终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服务的依据点,统一服务理念,让观众看到博物馆的文明展现,以此加深观众对博物馆的好感,愿意听取宣教活动中的内容,学习其中的知识,了解其中的蕴涵。

2.1博物馆观众服务为博物馆服务社会创建平台

互联网现在已经被人们广为使用,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中为观众提供数字化服务,让宣教活动在形式上改变陈旧无趣的宣讲,融入高科技的信息资源,让宣教活动更加生动化,有趣化。可以说,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的开设有利于宣教活动中观众接受博物馆文化的讲说。另外,数字化的服务模式让观众觉得新颖,有兴趣进行探讨和深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宣教活动的开展,为博物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创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开拓博物馆发展新天地。

2.2观众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宣教活动的开展

宣教活动要想顺利且有效地开展就要充分了解观众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而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在此中间起着一个桥梁性的作用,为观众与宣教活动的开展建立平台。博物馆服务中心的“三贴近”服务让工作人员更加了解观众的想法和需求,工作人员通过对博物馆的文化阐述提高观众的参观兴趣和学习。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参观博物馆,博物馆人员就要给予正确性的引导,宣教活动的开展让观众更加清楚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与展览物品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增长人们的见识,丰富观众的精神文明。总之,宣教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所提供的观众信息及想法。

2.3观众服务中心让宣教活动更具活力

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充分尊重观众的想法,不仅让观众在知识和信息上有一定的收获,而且由于善解人意的服务让观众有一个愉悦的欣赏心态。让博物馆的陈列,浓厚的文化底蕴广为传播,丰富观众的精神文明,为宣教活动注入新活力,使宣讲者用更加生动诙谐的语言激发观众的观赏及学习兴趣,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总的来说,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在宣教活动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意义,促进了宣教活动的开展,让宣教活动被人们所熟知认可。“三贴近”的服务理念,让观众服务中心成为宣教工作的突破点,依据点,令宣教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博物馆的发展,提升博物馆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整体地位。

3总结

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为广大参观者创造舒适的参观条件,时刻关注观众参观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和真实想法,从而更好的为观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对于以往说教时的宣讲活动,没有新意,不能激发观众的求知欲和欣赏的心情,观众服务中心的开展,激发观众学习新动力。

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涵盖了博物馆相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做好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的开展工作,让博物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让博物馆的开展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 王学敏.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与观众需求[J].河南博物院,2010,4(10):13-15.

[2] 宋向光,付荣华.谈完善博物馆观众服务工作[J].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2011,10(5):145-147.

[3] 郭靖.浅谈博物馆观众服务中心在宣教工作中的意义和应用[J].南阳市博物馆,2010,5(5):11-12.

博物馆活动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55-01

一、我国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形式

(一)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对于学校来说,由其主导的与博物馆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参观。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能够扩大学生的眼界,增加知识面。一般来说,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参观,并在参观后进行总结,这种方式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比较好。另一种方式是放任学生进行自主参观,这种方式给学生较多的自由空间,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参观目标明确,能够取得很好的参观效果;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则是以游玩的心态参观博物馆,基本上学不到东西,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学校主导的参观博物馆形式,一般来说,流程较为简单。在活动开始之前,学校或教师确定一个参观主题或目的,并做好主题设计准备工作,然后进行前期的组织筹备,并与博物馆取得联系,确定参观日期。在参观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保证活动按照设计的流程进行,参观之后进行总结分析。

(二)博物馆进入校园开展活动

博物馆进入校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是以博物馆为活动主导机构进行的。博物馆进入校园的形式较为多样,可以采取展品展览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开展讲座的形式。如定期在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的历史讲座,为学生讲解革命烈士生前使用的物品,讲述艰苦的革命岁月,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也可以采取文物在学校流动展出的方式,让学生亲眼看到经历千百年的历史文物,体会古代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另外,还可以采取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将博物馆整理的教育内容,以印刷成册的方式发给学生,让他们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

对于博物馆进校园的活动,在开展之前,博物馆应当联系学校,确定开展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避免造成学校秩序混乱。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应当有明确的主题,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上级部门主导开展馆校合作

博物馆和学校的上级部门主导馆校合作,在当前来说还不太普遍。这种主导形式的合作一般采取科委和教委联合的形式,组织教育机构和博物馆人员合作编写教材,保证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再者就是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活动,如博物馆组织的藏品知识竞赛活动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也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识。由于上级部门主导的馆校合作涉及单位较多,规模较大,因此,合作的频率较小。

二、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特点

(一)灵活多变的学习形式

学校课堂的学习方式往往比较单一,而馆校合作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形式则灵活多变。在很多访谈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是一些形式多样的引导语言和指导方法,并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整个活动过程以轻松活泼为主。具体而言,在馆校合作活动中,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学习主线,学生在观察和探究中进行学习,并没有限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擅长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的学习内容

在馆校合作的教育活动方式下,博物馆的展示内容相对于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因为博物馆展示的教育内容一般是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学校难以看到。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但能够亲眼看到实物,还能在博物馆进行实物的操作,而学校则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中,能够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展眼界,也能够在参观学习中审视和探究书本知识。总之,馆校合作中的学习内容比书本内容更加丰富、直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元的选择。

(三)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一般会受到种种规范的约束和限制。学生无法自由的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而在馆校合作活动中,学生拥有一个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受到的约束很少,会有更多选择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学生会感到轻松有趣,教师在活动中也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要求。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新的知识。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

(四)科学的学习目标

目前很多学校教育的目标依旧是应试教育,学校一般会制定周密的应试方法,一般有明确的年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对学习测评则完全用学生的成绩去考量,学生成绩的提高是教学的目的。而在馆校合作教育下,并不强调某些特定的目标,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三、结语

总之,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形式较为多样,并且合作具有自身的特点。馆校合作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扩大认知范围,提高整体国民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博物馆活动总结篇(7)

刚刚及格的尴尬

“自8月开展的此次评估计划将持续至今年12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秘书长李金光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此次评估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现场复核三个环节。评估的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级。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评定结果的公布可能要比原计划稍晚。”

另据有关评审专家透露,全国首批83家一级博物馆都将参与此次评估,也包括因改建或扩建新馆而暂时闭馆的博物馆。其中,连续两次的评估结果为“基本合格”,以及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一级博物馆,都将被取消“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称号。

“每年的运行评估都能客观反映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状态——是退步还是进步,可以说,这项举措能够持续推动博物馆体制的机制创新,促进博物馆事业的整体发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博物馆系主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刘毅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虽然他对正在进行的运行评估并不太知情,但他认为这种评定和审核,既能推动博物馆事业快速前进,又能及时发现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国家一级博物馆评选自2008年开始,每三年评选一次,每年对入选的博物馆进行运行评选,而每一次评估结果的公布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向社会的《2010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报告》,就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现状。在评估报告中,参评的82家一级博物馆的总体运行评估的平均得分为65分,而满分是100分;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北京天文馆在内的近两成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评分低于60分,报告评价“其表现难以令人满意”。

当时评估报告一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热议的焦点就集中在一级博物馆“刚刚及格”的表现上,尤其是在“公共关系与服务”项指标的总得分率上,由2009年的60.4%一路下滑到56%,成为得分最低的一级指标。

这一结果不仅让文博界面露尴尬,也让公众有些失望。正因如此,这次的“2011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更是牵动人心。

尴尬中也有进步

“国家对一级博物馆的评选和运行评估,能够激发博物馆的活力,促使其提升业务水平,完善教育服务职能,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公众的文化权益。”上海复旦大学文博系主任杨志刚认为,经过4年的评选与评估,部分国家一级博物馆在藏品管理、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以及博物馆管理与发展建设等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

浙江省博物馆即是一例。该博物馆被评定为一级博物馆之后,也被定为省部共建单位,“所以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既能整合全国资源举办大型展览,开展各项大型活动,又能升级博物馆的展区设施。”浙江省博物馆社教主任赵幼强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

在赵幼强看来,展陈水平是衡量博物馆水准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浙江省博物馆在展陈方面下了不少苦功。如经过升级改造的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雅韵馆区,就是将该馆珍藏的古琴活化,连续三年,每逢国庆、中秋、元宵节等重大节日都会举办古琴音乐会,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而且在古乐界也有较大反响。

自今年4月起,浙江省博物馆还与民间收藏组织合作,举办“古镜今照”铜镜大展,展示的300余枚铜镜不乏精品,被收藏界和文博界认为展示了民间铜镜收藏的最高水平。之后该博物馆继续与民间收藏组织合作,准备扩大民间收藏精品展的规模,并提高展览的频率。

赵幼强还向记者特别推荐了“中国书画市场进程”展,这是针对当前我国书画收藏市场的火爆现象,回顾总结中国历史上书画市场化进程的规律和得失,冷静分析古代书画的价值,理性看待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价格,反思资本透支艺术等而特别举办的。“这次展览最能集中反映浙江省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公共关系与服务以及博物馆管理与发展建设等方面的进步。”赵幼强解释说,本次展览的书画作品有近60件,除本馆展有28件外,还有来自省内外7家文博单位收藏的作品。

其实,浙江省博物馆的进步只是部分国家一级博物馆在近一两年来取得进步的一个缩影。记者发现,还有一些一级博物馆在获得“一级”资质之后,在资金或政策上都能获得各级政府较大的帮助,从而较为顺利地发展博物馆事业;而为了保住“一级”待遇,获评者也在各方面努力建设。

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2008年至2009年评估中,名列83家博物馆第九,但在2010年评估则升至第四。据了解,此次评估其部分指标又有所提升。“2011年接待观众人次已达到189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日益凸显,年均举办社会教育活动40项;每年开展巡展‘进学校、进乡村、进军营、进社区’近300场次。博物馆的藏品基础工作也在稳步提升,年均征集藏品2000件(套);科研水平大幅攀升,2011年120余篇,年均增长30%。”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黎小龙介绍说:“尤其是在2011年,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并入我馆,以三峡博物馆为龙头构建的历史文化博物馆群规划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博物馆活动总结篇(8)

面向社会大众的宣传教育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博物馆在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加凸显。据统计,我国未成年人数量已经达到了三亿,占我国总人口的20%左右。平顶山博物馆自2012年5月16日正式开馆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50万人,其中未成年人80余万人,约占总接待量的53%。显示出了博物馆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同时也说明博物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第二课堂。未成年人为博物馆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博物馆也成为了未成年人学习的场所。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大量的历史资料,是未成年人汲取知识的肥沃土壤。对于博物馆来说,如何利用好这一文化平台,凭借文物资源的优势,让未成年人开心地走近博物馆,快乐地学到历史和文物知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已经是摆在博物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未成年人相对于其他观众群体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实他们的知识,每当节假日,他们或三五成群结伴而来、或家长陪同行走于博物馆这个课外知识的殿堂,更有许多中小学组织学生团体来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对这一观众群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从安全管理、讲解介绍和活动组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安全管理

自2008年3月1日起,全国各地博物馆陆续实行了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使未成年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的宣传阵地。随着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也一扫原来门可罗雀的景象,迅速成为社会大众漫步学习的首选之一。摆在博物馆全体安全保卫工作人员面前的工作任务不单单是文物的安全,参观观众的安全同样是摆在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工作任务。如何做好文物安全和观众安全的兼顾也是我们需要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的。未成年人因其好奇心强、大脑易兴奋、活跃好动等特点,不仅容易无意中对文物和公共设施造成损害,而且更是成为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对象。

免费开放几年来,我国博物馆逐步总结出来一系列管理工作原则,并从制度上加以完善。比如一些博物馆建立了未成年人集体参观预约制度,与学校、社团等一些单位的参观活动负责人组织者提前联系落实参观的人数、来馆时间、观看的展览内容、讲解员的配备……并尽量避开参观的高峰期,以免由于过度拥挤或空气不良而造成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问题。一些博物馆在馆内醒目位置设有未成年人容易理解的安全标识和提示语,或者语音提示语,提醒未成年人切勿在展厅等区域追跑打闹。对于由家长陪同的未成年人,安保人员则会劝说家长一起配合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告诉他们在博物馆这样的公共场所,什么样的行为是允许的,什么样的是不被允许的。这对塑造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讲解介绍

讲解是博物馆实施其教育职能的一种方式,符合各年龄段未成年人心理特征的讲解方式能使未成年人更易接受知识并且产生深刻记忆。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适合参观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比如低龄儿童适合去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中学阶段的适合去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学习抽象的内容。在同一个博物馆,针对不同的年龄,也要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和节奏。

未成年人对人生、社会基本不了解,接受能力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但好奇心强,有一定求知欲。对于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讲解员的讲解要尽量降低难度,用语少儿化,态度和蔼,语言生动,以方便他们理解;讲解的内容应侧重于故事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以防止他们注意力的分散;讲解时间不宜过长,不需要他们完全理解讲解的内容,重要的是保持他们的兴趣和对展览的新鲜感。这就要求讲解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未成年人虽然缺乏社会阅历,知识面普遍不够丰富,但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而不规则,反应快,理解力强,提问倾向较强,求知欲强,希望能学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识。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基本是都是在校的初高中生,博物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学校课堂以外的第二课堂。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仅靠有限的教科书、教学图片,甚至教学网络是不够的。博物馆恰恰补充了这个不足,它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巩固和加强了学生在学校里面所接受的知识。对于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讲解员可以相对延长讲解时间,讲解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虽然他们一般不会提出较为专业的问题,不过他们的思维能力较低龄未成年人已有较大进步,对此讲解员仍然要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满足为他们答疑解惑的需要。

博物馆活动总结篇(9)

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这三个“重要”正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博物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担负着社会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一部包含丰富文物知识的百科全书,是储藏中华文明的宝库,因此它成为人们了解历史、了解文物的重要渠道。

早在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就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公益性也就是不以赢利为目的,旨在服务社会。那么如何服务,怎样服务的更好?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博物馆的发展中不断被摸索和探讨。这几年全国各地博物馆陆续实行免费开放,我们也加入了免费开放的行列。但免票只是公益性的一种途径,它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更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但我们的社会责任要求我们需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服务变得实际和有效。

一、博物馆有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责任

因为博物馆在整个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所以可以说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博物馆作为一个教育性机构是为了社会利益而建的,其职责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至少是关心社会的需要,并根据社会的需要提供具有博物馆特征的教育活动内容。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博物馆是一种致力于服务对象成长的一种特殊教育种类。博物馆是以陈列展览为载体,主要通过实物传播思想、知识和文化,具有生动、直观、具象、参与互动、寓教于乐的特点,以自身鲜明的个性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公众,成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它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更注重趣味性、观赏性、丰富性和引导性,是营造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人们长期接受“再教育”的重要场所。为青少年服务,以培养人们自主和自愿的求知欲望和行为一直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使命。

博物馆社会教育部是博物馆文化教育的最前线,是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所“学校”知识的传播者和思想引导者。我们社教部的工作人员就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我们需要在不断地丰富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在努力地探索和尝试。特别是针对青少年教育这方面,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开封市博物馆夏令营活动的开展

(一)博物馆文物夏令营的特点

我们开封市博物馆从1994年开始,每年在暑期开展一次文物夏令营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二十届了,累计营员达到千余人。夏令营对大多数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和文物结合的夏令营却是在暑假学生活动中独树一帜,意义也不同寻常。我们的文物夏令营有两个最明显的特点: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提高青少年素质。博物馆作为服务社会的公益性单位,这正是我们活动的宗旨。二是在文物夏令营中,我们的营员不仅可以放下一学期来学习的疲惫,使身心得到放松,还可以在放松的同时学到很多学校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仅如此,营员们还能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回顾往届文物夏令营

这十九年来,每一届夏令营都举办得非常成功,学生在夏令营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因此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去年的夏令营在时隔一年多后仍然记忆犹新:我们博物馆和某美术学校联合组织学生到洛阳写生。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家乡开封是七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开封人也已经对自己的家乡有所了解,但他们却不知道洛阳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九朝古都,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而且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那里去既能激发营员们的绘画灵感,达到写生的目的,又能了解到很多历史和文物知识。从洛阳博物馆到龙门石窟,再到民俗博物馆,以及关林和白马寺,一路走来,营员们被洛阳美丽的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震撼,每到一处他们都被深深地吸引,认真地看,认真地听,认真地记,认真的画。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唐三彩,知道了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知道了卢舍那大佛原来和女皇武则天有关。在这三天的洛阳之行中营员们不仅学到了很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物知识,还增强了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力。

(三)总结上届经验,这一届别出心裁

我们在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同时,更多的是去总结和思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才能使工作所得更好。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对博物馆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历史和文物更是知之甚少。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逐渐把学生的部分课余时间放在了博物馆,但很多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的,他们缺乏兴趣和热情。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新鲜感呢?我们结合学生好奇心和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在今年的夏令营中注入了更多趣味元素。

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年的夏令营我们没有组织营员走出去,而是选择了在开封,在我们自己的博物馆。营员们可能会觉得在家门口参加夏令营很无趣,因此我们决定要使知识富有趣味性,让营员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今年的夏令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一天在开封市博物馆,一天去城墙参观城墙古马道遗址和饮食博物馆。只是短短的两天时间,怎样才能让营员们既感兴趣又能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呢?第一,给营员讲解博物馆知识,让他们对博物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第二,参观博物馆,为营员们讲解历史和文物。在市博物馆里,通过观看和听讲解,营员们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和文物知识,还亲自动手制作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对这项传统工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大梁门城墙遗址营员们亲眼目睹了城摞城奇观,为我们开封是这样一座奇特的城市而感到震惊,在民俗博物馆又感叹原来自己家乡的饮食文化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第三,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些历史知识和文物知识自编自演成小品。对于这样的活动,大部分营员的参与性都很强。但以上这些活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所以我们还安排了历史文物知识竞答,营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这样一来就使他们对听讲解所获得的知识加深了印象。

(四)展望未来,我们的社会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同往年一样,今年的夏令营结束之后,我们社教部的每个成员也在夏令营中收获了快乐和成就,我们为又一批可爱的学生在夏令营中收获知识而感到欣慰和满足,我们感叹开封市博物馆文物夏令营已经十九岁了。这十九年来,它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从稚嫩到青涩,从内容单一到主题丰富,一年比一年进步。但我们深知我们的社教工作任重道远,一次活动不可能让所有的青少年都爱上博物馆,我们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应该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丰富这个优势,秉着创新务实的工作精神和服务大众的职责,认真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以取得更多更快的进步。

三、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一)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范围

现如今,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带孩子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知识,也有很多家长反映说文物夏令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他们很支持孩子参加文物夏令营,但相对于千千万万个学生来说,还只是少数,有很多家长没有这种意识,或者不知道这项活动。所以我们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页、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活动,并参与进来,比如主动到青少年比较集中的地方发放宣传页,让更多的人知道博物馆举办这样一种别开生面的夏令营,又比如请媒体全程跟踪拍摄,然后在电视台播放,这样更便于家长和学生对文物夏令营有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创新主题,丰富内容

另外,活动的内容和主题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强化,在以后的文物夏令营中我们一方面要带营员们到更多的地方去,去探寻历史的足迹,汲取先人的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到新郑的炎黄故里寻找祖先的足迹和炎黄文化的源头,到安阳殷墟去触摸甲骨文,感受殷商文化的神秘和魅力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们见多识广,为自己的家乡河南感到骄傲,更加能够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尝试在夏令营中加入其它新的元素,结合每一届营员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开展一些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针对性、参与性更强的活动,将历史、文物、民俗等知识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营员们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综上,我们将在以后的社教工作中,加强宣传力度,创新教育内容,使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博物馆活动总结篇(10)

旅游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人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文化含量较高的消费选择。社会发展到今天,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旅游与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谁也无法改变,而且越来越密切,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想看哪一位旅游者和国外旅游者不想去看看:紫禁城、长城、兵马俑和闻名天下的文化遗产?博物馆更不必说了。

首先,博物馆是构成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资源,2009年5月18日是第33个“国际博物馆日”宣传的主题就是“博物馆和旅游”。推动旅游业和博物馆良好结合,一方面可以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优势,有效促进地区旅游业良好发展,形成博物馆旅游的产业链条,拉动地区的经济增长。旅游业利用博物馆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拉动旅游是题中之义,博物馆通过与旅游有机结合,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博物馆行业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目标所做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贡献。

其次,推动博物馆与旅游结合,对于博物馆行业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命题。多年以来,博物馆界一直十分关注与旅游的良好结合。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2007年先后了《关于全世界可持续文化旅游的宣言》、《博物馆与文化旅游原则提案》等一系列关于博物馆与旅游的纲领性文件。近年来,在我国博物馆界有许多立足博物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博物馆与旅游业结合的理论体系正在研讨中形成,博物馆与旅游业结合的工作领域正在逐步拓展,博物馆与旅游业的合作机制正在摸索中建立。实践证明,博物馆需要通过发展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博物馆,而旅游业也需要博物馆能够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给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欣赏机会。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支持和精心组织博物馆与旅游机构之间开展深度合作,倡导文物部门与旅游部门共同策划宣传活动,尤其是文物主管部门,要努力完善博物馆所能够提供的优美环境、优质展览、优良服务,不断增加旅游中的文化元素,与旅游部门联合打造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旅游品牌,最终实现博物馆与旅游完美结合,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惠及百姓。 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博物馆的数量与日俱增,规模更加扩大,布局更加合理,种类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博物馆事业正在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这是更高层次的惠民工程,是博物馆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一年多来,全国1000多个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共向社会提供了3100多个展览,吸引了占全国人口10%的公众前往参观。博物馆的受众面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国计民生的要素,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推动博物馆与旅游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完善博物馆的休闲功能,深化博物馆的体制改革,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可以说,推动博物馆与旅游的结合,既是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

第三,“博物馆与旅游”是一个值得博物馆界长期研究的课题。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也必将因其特别的主题、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活动方式,给中国博物馆界和社会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让我们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活跃博物馆文化产业,使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中,发挥出更好更多更大的作用,以博物馆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 。

这些年来,博物馆人一直在探索博物馆与旅游业的最佳结合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山玩水,而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博物馆和旅游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今旅游内涵正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多的想去看看人文景观,了解一个地域的文化和历史。这种心理状态从整体上来看,就是越来越想去看博物馆,享受人文景观带来的精神享受。 所以,博物馆将成为未来旅游的新坐标,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博物馆,在博物馆中领略历史文化知识,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博物馆可以为旅游提供一种软性的文化旅游资源,而旅游的发展会为博物馆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新的市场契机”。而要促进博物馆与旅游的结合,首先就要提高服务设施和水平。目前,我们博物馆不仅设立了存储柜、休息区、商品区等几个区域。今年,又在旧馆没有电梯的情况下安装了电梯,为残疾人正常的参观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 ,博物馆事业和旅游事业服务的对象都是广大群众,博物馆掌握的公共资源,是否在为大众服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能,是衡量博物馆成绩的重要标准。博物馆应深挖潜力,整合资源,以公益性为终极目的,与旅游业互相配合和支持,为社会贡献更多优质、鲜活、多元化的展览和服务,从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博物馆作为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其“文化窗口”形象为旅游业注入活力。”

因此把博物馆和旅游连在一起,让博物馆为扭转现在不景气的世界经济形势多多少少做贡献,这对经济恢复有好处。

上一篇: 党员思想工作个人总结 下一篇: 六年级下学期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