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3 16:35:44

博物馆心得体会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魂,也是观念创新和工作创新的前提。这些年来,我馆的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与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革命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相比,仍然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解放思想、观念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给我们良好的机遇,旅游业的激烈竞争又带给我们严峻的挑战。我馆的开发和发展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结合实际,依靠自己的文物优势,在服务措施、办公设备技术跨越的基础上,实现我馆服务接待能力的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观念创新和工作创新。全馆各部门、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在创新上下工夫。实现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有强烈的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为了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每名员工都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创造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学习xxx的思想,还要学习综合管理和历史文物的业务。

二,科学发展我馆的各项事业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2)

3.梁淑怡 在三楼的一个小时里有着一些迷茫和一点点紧张,怕稿子不够熟练,怕说话会结巴…… 下去后一开始还不知如何开口得好,但是当我走近游客们,为他们讲解起来后,我看见他们在很认真地聆听我。虽然有时会抛出些我也不太懂的问题,但我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能帮助到别人真的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呀!虽然讲解的文字看起来不少,但是讲多了后便能随机地运用起来了,压力也是动力啊!

在讲解完后有的叔叔阿姨有的会夸奖我,有的会询问我们是不是惠州中学的,听到这些话感觉还是很自豪的呢。在工作过程中还结识了别的班的同学,希望下次也能够继续参加志愿活动,非常感谢组织活动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今天真的超开心的!爱青协!😘4.吴一鸣活动感想我觉得这次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毕竟是我十五年来第一次志愿者活动,内心也是十分激动的。这次的活动我一开始是在门口做防疫检测工作,9点时人流量还没有那么大,保安叔叔还很悠闲的一边聊天一边教我们如何进行工作,我们的工作也就是维持一下秩序然后检查预约码,不过保安似乎对预约制度十分不满,一直在向我们吐槽,不过在10点左右我们就感受到保安的感受了,大批人在门口抢着预约,整个门口都乱糟糟的,不过我这时被老师叫去拍照了,只好让后来的学姐受苦了。拍照时我也是找不到素材,拍了几组一楼的照片后,兴冲冲地跑到二楼,可是那里冷冷清清,而且也没有布置那里的展品讲解,所以只好拉一个同学站到游客做出好像在讲解的样子,接下来两层我也都如法炮制了。无论如何,这次的志愿者活动都算是十分圆满成功的,希望下次活动也会一样的有意思。

惠州博物馆志愿有感高一(16)班吴佳颐

刚刚从博物馆出来,我的腰腿已然酸痛,但回想这个上午,我收获良多。有小朋友睁着澄澈的大眼睛看着我听我给他解释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有阿姨在我给她解释清楚倒流壶的原理后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还知道了将军壶只是因为形似将军才得了这个名字,并不是用来装将军的骨灰的……虽然辛苦,但累并快乐着,这一个上午,我遇见了许多人,为他们提供了些许帮助,体会到了做志愿的美好。做志愿,很快乐。

青协宣传部副部罗嘉怡工作总结

10月3号,我们进行了惠州博物馆的志愿活动,整个活动过程较为顺利的进行了,未出现较大纰漏,志愿者们都能积极投入志愿服务当中。但在活动中,还是有不足之处。自身问题:1.在活动开始前,因为自身原因,差点迟到影响整个活动的工作进度;2.在维持秩序这方面,还不够认真;3.在展品讲解这块,不够大胆,拘谨,声音也比较小。高一新成员问题:1.积极性还需再增加,同时,应该再大胆自信一些;2.活动的签到签退未能及时完成。建议:在活动中,人员配合度不够,出现人员未到位现象,应该再分工明确一些,成员之间加强交流,提高默契度与协调性。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工作总结。

活动感想

高二(6)班王怡真

在本次博物馆志愿活动中,我感受到了惠州城浓厚的历史气息,惊叹于考古工作者的考古发现与古代劳动人名的智慧。游览博物馆的旅客中有惠州本地人也有从外地来的旅客,大多数的旅客都带着小朋友游览博物馆。少数小朋友出现在展厅内大声喧哗,攀爬围栏现象,经过志愿者耐心劝阻,家长和小朋友的配合,不文明的现象有所好转。在这个小长假中,经过这次志愿活动不仅增长了个人志愿活动的能力,也深切感受到了惠州城的历史发展。丰富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的历史文化常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一(5)班杨帆

今天的活动对我是极具锻炼意义,面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四楼艺术馆,我只得默默站在旁边,期间来了一位年纪稍大的爷爷,为我讲了讲其中一幅作品。不得不感慨:世界之大,人才不少。

在一楼讲解时,我一开始不敢主动上前讲解,不过在一位学姐的鼓励后,便尝试主动讲解展品,敢于主动与游客搭话。

总而言之,这次活动使我更加自信,更加敢于与他人交际。

高一(5)班邵梦婧

今天是2020.10.3 ,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志愿服务,觉得很兴奋,很新奇,虽然在门口前台很辛苦,再加上今天喉咙痛,但也压制不住我的热情,能为市民们提供服务,让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参观展厅,是我们做志愿的每个最真实的愿望。在他们一句句“你好,这个怎么预约。”和我的每一句流利的回答:“这边扫码加关注。”中我感受到了快乐,我被人们所需要,在这次志愿中我学到了很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会更加努力,成为很多人的大树。

高一(8)班詹骏晖

作为我上高中后的第一次志愿者活动及第一次校外志愿活动,这一次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与初中的那些志愿活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地点范围。初中活动规模小,地点多为校内;而这次的活动则是在校外举行,举办方也由学校变成了青协。开始时是让我们先到4楼站岗,主要可能还是维持一下秩序,之后还要到1楼去做展品讲解。4楼的工作可能比较无聊,毕竟大部分时间都是站着。看到有小孩子乱跑的会稍微提醒一下,不过一般是家长在的家长在听到后会提醒一下,而家长离小孩远的要多说几次。站岗时有位看起来不太老的老爷爷过来问一副字画上是什么字,但我也没这个能力回答,在回答“不好意思,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后。”那个老人家反而向我介绍起来,这是一个不好意思又觉得有趣的场景。到11点左右,到一楼举行讲解,到时,人还没来齐,于是先在一楼进行秩序维护,其中有一个中年游客向我询问关于其他展厅的信息,于是先他指了路。之后就是展品介绍了,不过由于没能准备好的原因,一开始有些放不开,然后回想一下介绍词就上去了,主要是在游客来时,进行介绍或者陪他们聊一下。总之这次活动我觉得还算顺利,但下次有类似的活动,个人要做好更加充足的准备,还有壮一下胆。

高一(31)班赖奕霖

第一次做志愿,感觉收获蛮大的。个人感觉我的工作做的还ok,除了讲解,确实没有准备好。然后打印出来的资料也没派上用场,遇到游客只能即兴发挥,把我知道的一些关于古董的知识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讲给游客,所以讲的也不多。秩序维护就很轻松了,游客们的素质都比较高,没有人开闪光灯也没什么人大声喧哗,带孩子的游客管的住孩子,当然也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孩子,不过还没等我去提醒,他们的父母都去提醒过了。大门口就稍微累一丢丢。因为好多游客找我问怎么预约,还好我提前熟悉了一下预约流程,不然多少会有损惠中形象。总的来说还是很顺利的。也感觉很有意义,为社会作出了一点贡献。以后有志愿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

高一(24)班邵梦娟

10月3日惠州中学志愿服务活动感想:今天,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做志愿服务,这种感觉总让我记忆犹新。以前,我总认为志愿服务离我很遥远 ,更别说是我给别人做志愿了。但做过了才知道原来做志愿是一件如此快乐的一件事,我很享受自己被围着的感觉,那时我才明白自己原来也被需要着。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可有可无的人。更奇妙的是 不断有人轻拍你的肩膀“诶,你好!能帮我拍张照吗?”我只能暗自里发笑。

高一(27)班王语萱

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在我帮助他人得到的喜悦感与充实感。那是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无法比拟,去换来的东西。感受到了一个人精神层面的丰富,和不求回报,那种远离世俗形态的那种充实感

更是坚定了想为青协一直做下去的心,更坚定不移的想去成为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格。很喜欢今天的活动,希望自己在未来也可以这样用自己的想法带领大家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总结

一、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了解清楚博物馆具体的展厅安排,岗位人员流动混乱,有出现一个展厅四五个志愿者和一个展厅只有一个志愿者的情况;

(二)志愿者在场馆内,楼层内瞎溜达不清楚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内容;

(三)在展厅内进行秩序维护的志愿者只是单纯地站在一个地方,没有多处走动;

(四)活动中志愿者缺乏礼貌意识,对待长辈没有用敬语;

(五)对博物馆内地区不熟悉,对展厅内的文物和历史内容不熟悉;

(六)秘书部录用志愿者时出现人员纰漏,导致有外校的志愿者加入本校的志愿活动中;

(七)没有为没带口罩的游客准备充足的口罩;

(八)志愿者没有提前熟悉讲解内容,在游客面前讲话结巴腼腆;

(九)志愿者之间缺乏交流;

(十)签到和签退都出现漏签的情况;

(十一)组织内没有给明确的维护秩序的标准,导致在保持管内安静和卫生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志愿者不知道游客的行为是对与否,就无法正确对游客违反管内规则的行为进行提醒,也会同时给其他游客带来不愉快的观馆体验;

(十二)活动没有明确的休息时间。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活动开始前应询问清楚活动具体内容,更好地安排志愿者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

(二)加强志愿者培训,志愿者说话音量,对待长辈的说话方式和态度有待提高;

(三)志愿者应提前了解清楚有关志愿活动的信息,在活动中发现自己有不了解的可利用休息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去了解;

(四)注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变数;

(五)秘书部在录用志愿者时,需核对报名参加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名单;

(六)在志愿活动前准备好活动中可能需要用到的物资;

(七)在每个人到达指定位置前统一签到,确保每个人都签到以后再开始。志愿结束后统一签退,确保每个人都签退后再离场;

(八)合理安排志愿者岗位,尽量减少工作中的岗位变动。

三、可发扬的优点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3)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让广大党员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经村党支部组织决定,前往新县进行一场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们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开始了这次红色之旅。

我们先来到了许世友将军故里,许世友将军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卓越的军事指挥员。在战争年代,他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粉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中,他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忠于党。许世友同志集中华民族忠孝传统美德于一身,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走进大门经过一片荷塘来到了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心矗立着许世友将军的雕像,我们同行三十余人在在此进行了拍照留念,再向上我们来到了许世友故居,看到了将军艰苦朴素的本色。最后到了许世友将军墓前,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将军墓鞠躬吊唁。随后我们一行来到了田铺大湾创客小镇,感受到了当地新农村的发展,给人一种清新,浓厚的乡村气息。

下午我们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看到了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看了烈士们的事迹,我们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无限的感慨。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现在过的幸福生活正是靠这些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一定能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一定会记住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此次红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我深深体会到,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胜利为我们今天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下的英雄业绩永远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踏实工作,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4)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0-0068-02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无论对于社会文化还是对于国民素质教育都是具有极高价值和意义的实践。然而,在逐步践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过程中,无论是博物馆的功能设计还是管理执行层次,均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值得深入反思。

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初衷及社会价值

博物馆是汇集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核心成果的重要场域,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社会公共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其内涵和精华本质上是属于全人类的,是需要全面共享的。由于全民素质整体参差不齐,过去的博物馆管理无法达到其惠及全民的文化宣传教育作用。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实践其本质及初衷是削弱博物馆本身的经济属性,使之更好的为普通群众服务,实现全民的素质及文化层次整体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可以活跃公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氛围,也能从整体上提升公民的文化生活品位及素养,提高公民的文化意识,培养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热情和习惯。同时,博物馆免费开放也是逐步践行公民权利平等的重要示范实践,可以使得全民共享人类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的核心精华,为实现其他领域的全民平等实践提供先行参考。博物馆免费开放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举措,使得部分社科文化资源缺乏的团体也可以借助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提升自身团体教育的整体实效,实现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功能设计及管理执行变化及问题

(一)教育功能设计增多但执行效果欠佳

教育功能设计增多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首要突出变化。博物馆作为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文化机构,自产生之初其教育功能就是先天存在的。博物馆有必要开展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去体验、发现、欣赏、深化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认识甚至价值观会发生某种改变,最终转化为他们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这也是博物馆教育的核心职能。实行免费开放后,来参观博物馆的整体人数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博物馆接待的人数就达8.9亿人次,这个数量每年还在不断攀升。因而在设计教育及知识普及层次的展览及活动时能够接触的观众总量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显著增长。不少的博物馆以参观人数总量的数据提升标榜自身在教育功能设计方面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但却忽略了这些教育功能设计的群众满意度问题。免费开放实行以前,我国的博物馆教育普遍枯燥且照本宣科,以说教的方式为主,实行免费开放以后这种格局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很多群众在参观了一次博物馆后表示再也没有兴趣参观第二次,而且对于博物馆强势宣传的教育知识,43%的参观者表示出来后就全部忘记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一味强调知识灌输,却没有找到适宜的教育方式,也没有深度挖掘馆藏资源的真正价值优势,导致群众接受程度不高。整体来看,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教育功能设计普遍增多但执行效果欠佳是大趋势。

(二)社会服务功能与群众需求接轨困难

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馆藏及工作人员整体的社会服务功能及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未实行免费开放以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稀少且参观人数稀少,讲解员仅需要维持少数人的秩序,工作散漫,情绪不高,导致参观者也很难有热情提升观赏的意识。实行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接待的参观者人数显著提升,因此其在组织群众观赏的节奏及能力布局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了。然而,在观众观赏馆藏珍品时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的理念及速度仍然无法满足和接近群众的真实需求。针对博物馆中的各项规定以及公共设施的介绍标示十分不全面。群众参观中有困惑时根本无法找到解决其困惑的途径和方式。部分展馆内只留下群众自行参观,想要寻找一个工作人员进行咨询都十分困难。不少群众在免费参观完博物馆后表示,如果不是孩子希望来看看,自己是绝对不会再来参观的。整体来看,实施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与群众需求接轨困难,挖掘博物馆深度社会服务的实践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休闲娱乐功能增强但执行缺乏创意

由于免费开放后前来参观的观众人数显著提升,为了照顾不同层次参观需求的群众都能得到参观的满足感,博物馆普遍在休闲娱乐功能设计层次做出了不少改动。在博物馆周边设置书店、餐厅、咖啡馆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潮流趋势。虽然这些设置的确满足了部分参观者的休闲娱乐需求,但是同质化的布局也会使得博物馆自身的独特性减损不少。此外,在博物馆周边休闲娱乐功能及设施增加时罔顾博物馆自身的馆藏特性及性格,盲目加入现代化的娱乐设施的布局使得很多高档次博物馆显得不伦不类。部分以学术人士游览居多的博物馆居然照搬其他博物馆的做法,设置了专门给儿童休息和玩耍的游乐空间,使整体显得不伦不类,而且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整体看,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休闲娱乐功能增强但执行缺乏创意的现实极大的损害了群众参观的积极性,也浪费了博物馆自身宝贵的馆藏资源,其实践有颇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三、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功能设计及管理执行反思

(一)深度挖掘教育功能,要既重“量”也重“质”

有鉴于目前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教育功能设计增多但执行效果欠佳的问题及现实,需要在未来深度挖掘教育功能,要既重“量”也重“质”。要从教育功能开发的“质”和“量”双重层次保障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功能设计及管理达到满足群众参观博物馆的现实需求目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参观人数激增是事先就应该可以预测到的改变,不能以“量”的增加成为标榜博物馆教育功能实践成效增加的标志。未来的工作需要从深度挖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做起。要审时度势,采取宏观策略,结合博物馆自身馆藏特点以及参观群体特征,深度挖掘那些有质量有创意的教育功能实践项目,针对不同观赏层次及需求的客户实施独创性的教育开展模式,差别化的对待不同馆藏与群众之间的教育接触点,形成有针对性的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发及设计。例如针对未成年人教育,要体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换的理念。未成年观众在博物馆的学习过程,是他们通过与博物馆展品或藏品的知识信息、博物馆所提供的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需要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传统教育中那种过多强调外部刺激、观众被动接受的思维在更多情况下只能是事倍功半。面对这类观众,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主要指经过谨慎分析、提炼、开发的,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展览信息和相关知识),创造出能够帮助和促进未成年人学习的环境(主要指博物馆专门辟出的学习空间、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趣激励的学习模式),从而使未成年人实现启发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

(二)以高素质、热情饱满的态度满足群众社会服务需求

有鉴于免费开发后博物馆在功能设计及管理执行层次存在社会服务功能与群众需求接轨困难的显著困境,提升博物馆的群众服务能力是关键。为此,要积极的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高素质、热情饱满的态度满足群众社会服务需求。目前的博物馆馆藏工作人员仍然以馆藏知识层次的能力以及对馆藏保护、保管方面的能力为考核基础,缺乏针对其服务能力以及与参观者沟通能力方面的相关考核。这导致了目前博物馆馆藏工作的人员对于如何更好的满足群众社会服务需求处于茫然的状态。既没有更好服务群众社会服务需求的理念,也缺乏群满足众社会服务需求的能力及眼界。未来,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招纳及培训过程里要将满足群众社会服务需求的能力及意识纳入考核及评定的范畴,以此改善目前博物馆整体的工作环境基础。使得每一个博物馆工作人员都能有锐利的目光在群众参观过程里及时发现群众需求,满足群众参观之余的其他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参观者在博物馆参观过程里无后顾之忧的欣赏馆藏的韵味,提升自身的文化鉴赏水平,陶冶自身的文化情操。

(三)创意挖掘休闲娱乐设置核心避免同质化

休闲娱乐功能性的增强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成功博物馆管理改革道路经验都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然而,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出现了休闲娱乐功能增强但执行缺乏创意的显著问题和困境。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创意挖掘休闲娱乐设置核心避免同质化。不同层次的博物馆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馆藏特性及目标的观赏群众特性,以观赏者的需求和审美角度设计休闲娱乐设施开发,不能盲目跟风,觉得国外的成功经验很好,就不顾自身馆藏及参观者特点盲目复制。需要审时度势的理清我国博物馆参观者整体的素质特性以及观赏娱乐需求情况,有的放矢地集合自身馆藏资源特性设置相关配套娱乐服务设施。在保障馆藏资源优势不被磨损的前提下服务那些有既定休闲娱乐需求的群众。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各项休闲娱乐设置的核心,不能只为眼前的泡沫效益就盲目损毁博物馆自身形象。

[参考文献]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5)

截至2013年,四川省博物馆纪念馆已备案登记的数量达244座,其中国有博物馆169座(文物系统博物馆152座,行业博物馆17座),民办博物馆75座;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7座,二级博物馆7座,三级博物馆18座。以四川博物院为龙头,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为特色,市州博物馆为支撑,县级博物馆为依托,民办博物馆为亮点的博物馆体系更加完善。

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得到提高

截至2013年,四川省博物馆正式登记入藏的藏品约315万件。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为代表的古蜀文物、汉代陶石雕刻、南朝至唐代时期的佛教造像、宋代石刻及窖藏瓷器和金银器、明清书画作品、张大千书画作品等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珍品,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3年四川省博物馆基本陈列331个,举办临时展览678个,开展教育活动2811次。

免费开放工作成效凸显

2013年,四川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达89家,全年免费接待观众人数约160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约600万人次,大中小学生及农民工、城镇低收入群体参观人数进一步上升,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2008年以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已累计投入8亿多元。

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

数字博物馆、掌上博物馆等新媒体传播模式进一步发展应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顺利开馆,成都市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数字文化文物信息综合管理、展示与互动平台――“成都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文博资源服务公众的途径手段更加多元。

国家文物局已拟定金沙遗址博物馆为首批三个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建设工作。金沙信息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完成首期WIFI信号覆盖;为精品文物贴上了二维码标签,设立扫码体验专区,金沙遗址博物馆微信导览平台是国内首批、西南首家提供该服务的博物馆,通过微信发送所需信息的编号或名称即可了解藏品、展览、开放时间、交通地址等信息。

此外,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信平台已建立;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已登陆谷歌艺术计划,同时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也都已上线。

博物馆文物交流活动积极开展

金沙遗址博物馆引进《马王堆汉墓文物珍品展》、四川博物院赴新疆博物馆举办的《巴蜀神韵――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精品展》等反响强烈;配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开展的赴日“中华大文明展”、赴意“早期中国展”、赴英“明代:皇宫与驿道”展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与美国宝尔博物馆、休斯敦自然博物馆外展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四川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的影响力、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民办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

国家文物局2010年和2012年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的意见》,成都市也于2010年出台《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的意见》。

四川正努力探索推动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思路举措,民办博物馆在提高陈列水平、加强藏品保护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都作出了努力。民办博物馆事业已日益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馆藏天下:推动文博事业和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需做好文物库房、展厅的文物管理和保护,最大限度的延长文物寿命。可采取改善文物保管设施等措施,推进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技术保护工作,有效降低博物馆藏品的自然损坏率。

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强化科研保障,改善科研环境。

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也是博物馆提供给社会最重要的“文化产品”,是衡量一个博物馆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志,其水平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发挥。

2012年,国家文物局出台《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深入挖掘文物的丰富内涵,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增加文化含量,创造导向正确、主题突出,有丰富语境、观点和故事的陈列展览,突出文物的主角地位和观赏性,突出陈列展览的真实性和知识性,努力实现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和谐统一,增强陈列展览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强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灵魂”。要逐步建立完善共同推进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机制,丰富面向或配合学校教育的陈列展览。

要结合国民教育,增加博物馆的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将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优势。

要采取举办知识讲座、开展乡土教育、组织夏令营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吸引未成年人参加博物馆活动,凸显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价值。

深化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

虽然四川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长期未能得到调整的现状已难以适应博物馆的绩效管理以及新建博物馆的补助需求。要切实加强对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监督管理,不断探索推进免费开放博物馆发展的新举措,扎实推动免费开放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不断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

四川省博物馆虽然数量增长较快,但很多博物馆在藏品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公共服务、社会教育、宣传推介、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明显较低;一些民办博物馆申办时热情高涨,开办后无所作为,没有履行向社会开放的职责,有的甚至收藏赝品。

因此,需要加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与各地博物馆、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交流合作。通过合办展览、举行学术会议、开展文物保护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在科研、展览等领域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

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博物馆组建理事会;积极引入社会组织,探索第三方审核机制;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和文物博物馆宣传工作。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6)

Abstract: Taking Changsha Bamboo Slips Museum as the example to make the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about its design from several aspects,like the city space, the building space, the museum audience, the content, the form, the marketing, the management and so on. Coming to a conclusion which is that the museum should respect and the conformity the city space,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pace. The museum building design should be on people oriented basis to construct have the affinity cultural place, to serve the public, and to integrate with the city.

Keywords:museum;reflection;investigation;integrate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4-0067-04

1前言

博物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精神高地,是城市发展的发动机。2003年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在城市的公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需要博物馆,博物馆应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然而,我国2300多所博物馆中,近半数依然存在参观人数少、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有的甚至常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作为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窗口以及城市的重要人文景观,其内在的潜力和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博物馆与城市、与公众、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既是博物馆发展的问题,也是城市人文生态环境构建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长沙市简牍博物馆为例,通过设计的探讨和反思,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长沙市简牍博物馆,是保护1996年长沙走马楼出土的16万枚孙吴时期纪年简牍,由国家投资6600多万而建的专题博物馆。2000年方案中标,2001年完成施工图设计,主体建筑2003年建成,2005年6月完成装修和陈列布展,免费对外开放。但是,因为博物馆前广场仍然未建成,博物馆正面形象处于待拆迁的旧城房屋之间,参观者也只能从侧面进入博物馆。2010年底由长沙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博物馆馆前市民广场建成投入使用。至此,博物馆才可以说完完全全地建成投入使用。博物馆从规划选址、建筑设计、陈列设计到馆前广场投入使用,至今已整整12个年头。作为当初博物馆的设计者到现在的参观者和设计的回访者,对于简牍,我们是有感情的,十二年的建设,十二年的等待和思考,城市、博物馆、建筑设计、陈列设计、文化传播、管理与运营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下面我们以多学科方法从环境的角度对博物馆设计进行探讨和反思。

2多学科研究方法应用

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较慢,拥有广阔的空间。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建筑学、博物馆学、社会学、文化传播学和城市公共空间理论,对博物馆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博物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从博物馆设计层面(城市空间、建筑空间、陈列空间)和使用层面(社会大众、内容与方式、营销与管理)进行反思和现状调查与分析。寻找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突破点,以求建立一种多学科的博物馆设计研究方法(图1)。

3博物馆硬质环境研究

3.1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多元化的今天,文化的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城市空间的文化氛围如何营造,文化类型如何选择,既是一个方向性问题,也是一个城市人文生态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城市公共空间理论和实践以及博物馆学研究看来,历史文化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主要的文化表现内容和形式,场所的故事和记忆成为公共空间表达的主要内涵。所有这些文化的方式大多可以概括在博物馆文化内容之内。博物馆因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而成为城市空间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源泉。博物馆正走出高雅的殿堂,走向大众,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与城市空间相融合。

长沙简牍博物馆基地位于长沙市白沙路92号,天心阁东北侧,西临建湘路,东接白沙路,南面为规划的市民广场和城南路,地理位置重要。长沙作为国务院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开发建设,能够留下人们记忆的场所已经所剩不多――城市的记忆在慢慢消失。长沙天心古阁就是古城长沙的历史记忆。长沙简牍博物馆选址于天心阁东北角,且配套建设市民广场,强化了长沙的城市空间记忆。另外,博物馆选址距白沙古井仅300m。作为长沙市文化之源的白沙井,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白沙井水还在为现代的长沙市民提供清澈的泉水。以白沙古井为核心的白沙公园,是长沙市民不可缺失的生活、休闲、文化场所。博物馆、天心阁、白沙井三者相距较近(图2),具备整合一起形成城市文化核心区的地理条件。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分析,长沙简牍博物馆规划选址是合理的。但是,博物馆、天心阁、白沙井三者之间缺乏相互的联系,形式与内容、文化活动、文化传播、市场运营等方面没有相互的关联,城市空间有利的条件没有形成该区域城市空间的特色,三者的文化资源处于离散状态,造成长沙城市地域特色资源的一定浪费。难得的是该地段的规划控制较好,尽管周边高层建筑已形成围合,但是,以天心阁为中心的保护空间仍然还在,为以后的城市空间整合和文化资源优化留有余地。市民广场很好地将博物馆与天心古阁联系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记忆场所(图3)。

3.2博物馆建筑空间

博物馆建筑空间包括室外建筑空间和室内建筑空间。这里的室外建筑空间主要界定在建筑周边较小的空间尺度范围之内,是小尺度城市空间的融合,以建筑的界面、体量、风格、比例、尺度等方面与周边特殊的城市环境取得统一来实现。室内空间主要强调内部空间的组织、空间的序列安排、空间的利用和使用的效益以及空间的艺术效果等等。

从周围整体环境的空间形态考虑,简牍博物馆体量不宜太大,高度也不宜太高。天心阁古城墙高度10m左右,其上的天心阁也只有三层楼高(18m上下)。设计之初,我们确定博物馆与天心阁的关系为“宰相”与“皇帝”的关系。在以天心阁为中心的城市特色文化磁场区域,博物馆作为新增的城市设施,应该是保护其区域空间的特色性,而不是去削弱其特色性。中标方案为地埋式屋顶台地绿化广场的布局形式,很好处理了博物馆与天心阁和市民广场的关系,但是博物馆的建筑体量感不强,与传统的博物馆“权威”语境不吻合,经过近一年的方案修改和多方论证后,博物馆以两层10m的高度得以实施。10m的高度与古城墙一样高,整体空间上避免了与天心阁的对峙。

从建筑的形式语言方面,我们为了取得与传统文化的统一协调,我们进行了两方面的探讨。一方面,从传统建筑和文化中提炼设计语言,以现代的材料来反映传统的文化内涵,按照文化磁场增强的原理,这种方式能够突出环境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市民的场所记忆和审美习惯中也更容易接受,但是,因各方面的原因这种方式没有实施;另一方面,我们从秦汉文化中寻找三国时期文化内涵,以秦汉厚重的黑白对比色彩配以简洁的体量关系穿插,使博物馆不仅与色泽凝重古城墙和雄浑的天心阁协调,也使自身产生古朴的韵味。简洁的黑白体块以及多变的空间关系,将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博物馆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两年的方案修改和论证,最后采用现代的黑白手法来取得建筑的视觉形象(图4、5)。

博物馆室内空间方面,我们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空间的手法,使博物馆室内空间充满自然采光,突破了“黑暗博物馆”的模式,为创造高水准的博物馆奠定物质基础。同时,通过空间横向变化来展现空间的层次感,并将现代的博物馆空间形式与传统的园林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博物馆内外公共空间形成三重庭院景观。第一重水景庭院,通过白色钢质廊架和水庭使参观者从喧嚣的城市空间慢慢进入到安静的博物馆空间。同时着重表现简洁的建筑界面在中国传统园林空间中的框景意境,利用黑墙巨大景框后的疏竹粉墙光影来形成立面特色,但是,因植物生长空间和植物季相考虑不够,粉墙竹影没有达到平面图示语言的效果;第二重枯荣庭园,只余断层来表达文物挖掘的场所特征与历史的沧桑;第三重下沉竹荫院落,利用密植丛竹来烘托空间的宁静幽远。三重庭院参观序列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转”字,使庭院景观在建筑空间中得到很好延续,竹文化和中国文人精神在参观的序列中得到彰显,建筑的室内外空间得以很好的融合(图6、7、8、9、10、11)。

3.3博物馆陈列空间

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一个综合性非常高的设计。它涉及到对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也涉及到文物的保护、收藏、展示、安防、安控等等问题。当然,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博物馆为广大社会大众服务的本源上来。传统的博物馆陈列空间是以文物为主体的,对参观者来说,博物馆的陈列空间是一种“被引导”“被学习”“被关心”的空间。博物馆为少数精英阶层服务,参观者处于一种“疲劳”“没有自我”“被安排”的境遇,博物馆与社会大众有一定距离。现代博物馆在现代文化的影响和博物馆学科自身的发展下,逐步走向一种为大众服务的空间,一种留得住市民、吸引市民的空间。当然,这样的陈列空间因原有建筑设计的局限性,难以在传统博物馆中出现。长沙简牍博物馆作为新建的现代博物馆,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了简牍文物展示的独特性和艺术性,陈列设计阶段在充分理解建筑空间的基础上,将简牍从实到虚、从点到面、从动到静依建筑的空间展示出来,环境设计遵循总体文化氛围的要求,营造与竹简相关的庭院空间和视觉意象,构建自然阳光展厅,使人、自然与文物三者达到统一,实现时空的艺术个性彰显。当然,竹简与木牍,就其展示性来说是有限的,仅仅依靠传统的文物展示、场景复原、文字、多媒体展示等手段是远远不够。按照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信息的传播重点在于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设计中,我们按照现代博物馆学的新思路,在博物馆室内空间中设置茶室、书吧、文物修复参观区、简牍衍生产品区、讲堂等等,陈列空间内强调人的感受和参与性,使新建的博物馆满足现代人的文化精神需求。但是,这些与陈列空间同等重要的功能大多没有采用,走向大众化的现代博物馆设计理念与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4博物馆软质环境研究

4.1参观者――社会大众

随着当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希望博物馆内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满足于陈旧的陈列内容,希望能有经常性多样化的展览,开阔公众的视野,促进文化交流。二是不满足于常规的实物陈列的交流方式,而希望博物馆补充多种媒介交流手段,另外也希望博物馆能安排多种多样的教育项目和可以直接参与的交流活动。三是希望博物馆同时为公众日常的休闲活动提供方便。

在博物馆公共活动的行为心理上,当代观众希望博物馆的环境能激发人多方位的参与欲望,提高参观的兴趣,促进人们的交往;希望博物馆的空间能支持当代文化休闲活动的心理特征,提供一种外向的、舒适的、轻松自由的环境,让人们自愿参与,自主选择。

长沙简牍博物馆,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空间组织方式,树立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博物馆展示设计布置以及后来的管理,建筑师无能为力,要真正做到公众喜欢的、能留得住人的博物馆、轻松的博物馆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因此,博物馆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针对博物馆与大众的关系,我们对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参观者做了问卷调查。发放100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份,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看出:(1)非本市参观者占74%,本市市民参观者仅26%,比例较低;(2)参观者年龄结构单一,青年学生比例77%,少年和中老年比例很少;(3)免费参观,博物馆的回访率仍然较低;(4)参观者在博物馆停留时间不长;(5)博物馆宣传力度不够(图12)。

4.2内容与形式――大众参与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处于一种异质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发挥地域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博物馆建筑应该以人为主体为公众服务,设立大众可参与的机会和空间,并且,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的手段,来传播文物的内涵和相关信息,使博物馆文化资源释放出应有的能量。

按照现代博物馆理论,在博物馆内,人、建筑、文物是互动的。进入博物馆的参观者本身就是展示内容的一部分。博物馆的内容和展示形式如果仍然是以文物为中心的话,将难以跳出传统博物馆以收藏和研究为主题的博物馆“权威语境”。简牍博物馆,我们营造一种以“人为主体”“公众参与”的现代博物馆空间。但是,从建成投入使用来看,效果一般。5000m2陈列分为两大部分,一楼为简牍专题及相关文物陈列。二楼变成了长沙文物精华展示,一楼的茶室、书吧以及简牍衍生产品区都没有实施;二楼原设计的文物修复参观区被空置下来,有时变成了员工的羽毛球场,博物馆的公众参与性缺失。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参观者对馆内最感兴趣的部分是简牍的实物展示,这也是吸引游客来博物馆的主要原因。在可增加的功能方面,简牍及相关模型DIY体验区以及纪录片放映室是绝大多数参观者的选择,其次是纪念品商店。这说明,游客希望参与一些与博物馆本身主题相关的活动项目,但是博物馆这种相关的项目较少或者没有(图16、17)。由此可见,建筑师与业主的思想意识的统一是好作品的前提。只有设计者、管理者共同关注公众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求,才可能创造真正为公众服务的博物馆建筑。

值得庆幸的是,博物馆院落式空间布局,让人感觉亲切、自然。大面积落地玻璃窗的使用,最大限度利用了自然通风和采光,庭院中竹影不离参观者视线,竹―竹简―中国文人精神―中国文化在空间中得以交织,景与物,物与情,情与文化交融,情随景动,物因情存,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参观者没有出现“博物馆疲劳症”。参观者在博物馆内感受是轻松的,没有传统博物馆那样的压抑感。特别是在第三重庭院空间,全玻璃的廊道空间使参观者置身于竹林之中,清新而自然。在参观主楼梯,全白色的空间处理变成了参观者展示自我的现代舞台。二楼观众出口坡道,利用顶部自然采光,使参观者人人充满着阳光的洗礼。

4.3营销与管理――文化消费

博物馆在城市中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地位,已经逐渐成为洋溢着艺术、文化和设计氛围的地方,成为艺术消费场所。博物馆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将“高雅”的艺术内容带入到公众群体,满足广大的社会需求,带动着一方文化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的定义由“不追求盈利”修改为“不以营利为目的”,博物馆娱乐功能也得到了拓展,商业服务功能和娱乐服务功能成了博物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角度看,博物馆逐渐成为城市大众文化消费的场所,这也是城市娱乐休闲功能外化和拓展的必然结果。文化内容在博物馆被消费,博物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公共交流平台,公众群体基本而急切的感知需求得到满足。

博物馆成为大众文化的消费场所,也是城市娱乐休闲功能外化和拓展的必然结果。长沙简牍博物馆,利用解放路与白沙路地形高差,在白沙路设置了茶室和对外出租的展示场所,后来,出租的场所成为“美庐美术馆”,吸引了大量的书法美术爱好者和艺术家,集交流、创作、艺术品买卖于一体。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过程,马路对面的“和园”文化休闲茶室随即开业,运营至今,生意兴隆。博物馆西面与天心公园、天心古阁隔路相望,区域文化氛围浓厚。这里,经营者也没有错过良好商机,投资兴建了古色古香的“盛世芙蓉”酒楼,酒楼从建筑形式到室内装饰均采用传统的文化内涵和诸多博物馆要素,使食客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地方文化韵味。茶室、美术馆、酒楼经营的成功实际上得益于该区域厚重的文化氛围。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博物馆在带动区域文化消费上有着巨大的潜力。

当然,简牍博物馆整体布局和内部空间设计上,因为是12年前的设计,虽然有“大众化”“文化消费”的概念,也构建了新的城市博物馆空间组织方式,但是与真正的大众化、生活化、市民化的文化场所仍然有一定距离。建筑创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以后的设计中将不断完善。

5结语

当代城市物馆的语境以及价值取向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必然会对博物馆设计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博物馆新的发展趋势大背景下,博物馆的设计已经不再能严格地区分为作为展览的背景或前景的建筑学,与它们自身的内容,更与它们所服务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息息相关。

随着城市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多元化的趋势,博物馆的硬质环境和软质环境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理应成为服务于大众的文化消费的场所,表现出与城市空间融合,服务于社会大众,在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文化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项秉仁,吴云一. 当代博物馆建筑与城市文化. 建筑学报,2009(3).

[2]汪克. 第二届华太设计论坛――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探讨, 2008.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7)

博物馆具有陈列展览智能,增强了博物馆的开放性程度,为博物馆发展输入了更多生命力。陈列展览策划对于博物馆文化传播、教育作用的发挥有着很深影响,与博物馆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形象提升也有着非常密切联系。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博物馆陈列展览进行策划,理清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之间存在的联系,使得我国博物馆可以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强文化的传播,利用博物馆的教育作用促进国民素质提升。所以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进行探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陈列展览策划的含义阐述

策划是人类伟大智慧的重要体现,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方式,目前对于“策划”的概念解释众多,但是这些解释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策划与一般的建议和意见存在着巨大差异性,策划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充满智慧的,是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人类思维活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策划具体指的就是为了实现博物馆藏品预期的陈列展览目标,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保证这一目标可以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具有很高的难度性,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充足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分析,因为在预先制定的方案中不仅存在单个方面的策划案,同时也会存在总体策划,还涉及到内容和方式的策划,以及策划方案的实际落实。陈列展览策划可以增强博物馆的生命力,是发挥博物馆建设意义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陈列展览策划能力代表着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不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文化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为激烈。博物馆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考虑如何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博物馆需要具备良好“品牌”意识,不断扩大博物馆馆藏规模,加强教育、科研等众多博物馆职能建设,帮助博物馆取得良好社会形象。博物馆具有的教育职能越来越受社会所关注,陈列展览则是博物馆教育职能体现的重要方式。博物馆面对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局面,陈列展览代表着博物馆的思想、文化,是博物馆为社会提供的重要服务,可以缩短博物馆藏品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参观者可以步入到特定环境氛围中,对参观者发起多感官的冲击,激起参观者内心的共鸣。优质的陈列展览策划可以将博物馆的众多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使得参观者良好吸收博物馆想要传达的信息内容,这与博物馆的文化导向和文化使命有着直接关联。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对于陈列展览策划非常重视,对于策划人员的选择也非常重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欧美国家博物馆抛弃了以往传统的博物馆策划方式,策划人员选择不再只是局限于博物馆馆长,而且积极邀请外界的艺术研究专家和艺术批评专家。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起步较晚,但是对于陈列展览策划越来越为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也取得了非常可观成效。无论陈列展览策划创意的产生,还是策划方案的实际落实都与策划人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业务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可以使得博物馆将文化资源更为良好的转化为文化资源,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1]。

三、博物馆展览策划有利于提升博物馆文化影响力

博物馆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保存着人类文明成果,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就是对有价值的历史文物进行收藏和保护,并且对藏品和与之有关的学术领域进行科研工作开展,推行具有主题性的陈列展览,利用一些出版物和纪念品向社会群众提供教育、研究、休闲娱乐等众多层次的服务。从中也可以看出博物馆利用对多种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将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体现出来。之所以认为博物馆展览策划有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陈列展览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博物馆中收藏和保护的藏品具有很高的价值,大多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在陈列展览过程中利用科技手段、馆藏事物等众多展览放肆,使得社会群众可以感受其它文化产品不可取替文化体验,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追求,所以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我国很多院校都在引导学生进入到博物馆参观陈列展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吸收和掌握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二)陈列展览是综合性的文化活动

现阶段陈列展览不仅仅是一个单项活动,而是具有综合性的文化活动。目前博物馆陈列展览延伸项目包含对陈列展览进行有效宣传、全面推广,利用图录和画册等出版物加强参观人员对于陈列展览藏品的了解,突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题。除此之外,博物馆还需要组织学术交流会议、历史文化讲座等众多文化活动,这样的举措与国际博物馆发展趋势相一致。陈列展览具有系统性、时代性的特征,可以多维度、多层面的展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可以满足参观者对于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博物馆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提升[2]。

四、结语

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相关人员需要明确陈列展览策划的重要意义,利用优质的陈列展览策划方案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文化影响力,强化博物馆职能的发挥。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注重陈列展览策划创新,帮助博物馆进行品牌打造,使得陈列展览可以取得最大化的效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教育服务;青少年;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5-0048-03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特别是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文化殿堂[1]。日本及欧盟许多国家都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博物馆开辟为第二课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博物馆与义务教育的紧密结合,对于普及科学认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博物馆服务青少年教育的优势

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任何一个博物馆都以收集保藏文物和自然标本为使命。人们常说,博物馆是一座“民族记忆的殿堂”。保存文化遗物、遗址,展示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博物馆的神圣职责。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大量的珍贵文物通过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方式,为每一位观众展示了我们伟大民族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通过走进博物馆,广大青少年可以更加了解祖国的历史面貌,从而增强审视传统、反思今天和创造未来的热情和智慧。

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博物馆提供的知识丰富多样。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从古老的石器到宇宙飞船;从本国本地到异国他乡;都可以在博物馆里找到影子。正是博物馆将那些零星的事物通过主题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化的展示,才使观众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大千世界。涉及知识领域的广博性,是博物馆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一个特征。

博物馆是实物的“图书馆”,收集和保存文物是博物馆的基石。博物馆广泛、全面地保藏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的真实物证,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的珍贵资料。中外许多专家学者,无论是社会学家还是自然科学家,其学术研究成果的取得都得益于博物馆的实物资料。博物馆围绕“物”开展活动,通过对物的收藏与研究作用于社会的特点也是博物馆与其他教育机构的根本区别之处。

同时,与博物馆实物性紧密联系的是其输送信息、教育观众手段的直观性和丰富性。博物馆以各类展品为基础,精心组织陈列展览,通过大量运用文物、标本、模型、辅艺术作品等实物,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实践证明,这种以实物例证向观众表达深刻内涵和传递信息的方式,无论从人的生理机制或者认识过程来说,都能使观众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和理解所传递的信息。在有些博物馆,观众不仅能充分观察展品,还可以亲自触摸、亲身体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实验。这些都非常符合青少年的感受心理、审美趣味和认识特点,是其他教育机构所无法比拟的。[2]

二、密切馆校合作

是实现博物馆服务青少年教育的前提

服务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任务。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八届会议章程中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相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向公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提出“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

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公众心中,博物馆是文化教育的圣殿,是高雅文化的场所。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走进博物馆的机会很少。这一现象会导致博物馆与社会教育及青少年教育的隔阂,从而影响其教育功能的发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高和社会大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及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2008年国家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的公益性日益凸显,社会教育的责任更加明确。

博物馆要顺应时展的要求,积极地走出去,主动与教育机构取得联系,把满足青少年教育需求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把博物馆真正建设成为广大青少年寻览人类文明、解读历史智慧、感悟艺术哲理、抒发人文情怀、守望精神家园的理想场所。早在1892年,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就开设了学术讲演课程,学生和教师可以免费参观。日本《社会教育法》规定:博物馆应与学校、研究所等各种机构合作,以便于其教育功能的发挥。该法还规定,博物馆归属于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管理。丹麦、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都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各级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博物馆在服务青少年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把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增强与博物馆共建第二课堂、课外基地和德育阵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时将优秀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积极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观看展示祖国灿烂文明的历史文物和反映近现代中国人民苦难奋斗、胜利历程的革命文物,增强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同时要加强引导,培养青少年参观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良好习惯,借助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启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继承革命传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回应全社会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热切期待。

馆校双向交流、互动影响,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与共赢。只有密切馆校合作,才能推动博物馆更好、更持久地为青少年教育服务,同时让博物馆教育资源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为此,馆校要建立横向联系制度,定期沟通,共同研究确定双方合作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工作重点等,及时解决合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现实困难,推动馆校合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推动博物馆服务青少年教育工作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在美国,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十分普遍,不论大小博物馆都设有教育部门或教育服务部门,开设大量服务项目配合学校教育,为学生设立专门的教室、实验室,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或“儿童博物馆”。在奥地利,维也纳市教育局专门设立艺术教育专员,负责博物馆与学校的联系,并规定中小学美术、音乐、艺术史等必修课每周安排2学时到博物馆参观。在墨西哥,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和自然科学的某些课程时,都要去参观博物馆。在英国和新西兰,未来的小学教师或者校长都要接受博物馆教学的专门指导。

三、创新方式

提高博物馆服务青少年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一)提升展览和服务水平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博物馆要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精心布置陈列展览。展览内容应以新奇见长,不落窠臼,打破循规蹈矩的展览方式,增加科普内容和互动展台,巧妙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增强展览的生动性、趣味性、参与性,提高展览的吸引力、感染力,让青少年在博物馆里有兴趣、待得住、学得好。比如,天津自然博物馆的“海洋世界”展区,将丰富多彩的海洋科普知识、馆藏珍贵标本与活体海洋生物有机融合,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段,把绚丽多彩的海洋世界呈现给观众。另外,在加强现有服务设施管理的同时,要增加投入,改善服务功能,针对有特殊需要的群体量身定制服务设施:比如,展板和文物摆放的高度适合儿童阅读;针对有视觉障碍的青少年观众设计易于阅读的说明导览图册;为有智力障碍的儿童观众提供专人陪同服务等。

(二)加强讲解和辅导咨询

一是采取各种方式提高讲解员素质,区别对待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观众。比如着重向小学生讲解与文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对于中学生和城乡青年,要着重向他们介绍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优良革命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3]。对于大学生则着重引导他们认清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二是博物馆要扩大讲解员队伍,聘请教师、大中专学生和退休老干部为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积极发展博物馆志愿者,让有志于博物馆事业的青少年参与博物馆的管理,通过服务增长知识见识、提高本领。比如,湖南省博物馆有1 000多名志愿者,大部分由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组成,他们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许。三是博物馆要培养专家型讲解员,提高讲解的知识水平,对青少年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释疑解惑、辅导咨询,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创新活动载体,拓展服务内容

从总体看,我国博物馆开展的针对青少年教育的活动还不是很多,且未制度化、常态化。活动方式也比较简单,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博物馆要善于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勇于创新活动载体,提高拓展博物馆服务青少年教育的潜力。比如,结合中小学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教师进行辅导或向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

博物馆应主动结合课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举办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艺术、历史、科技等辅导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如湖南省博物馆举办《国家宝藏》大型专题展览时,长沙市教育局专门下发文件,倡导全市中小学生们参观展览,对全市小学生免费赠票10万张,并举办了有奖征文大赛。

博物馆还应因地制宜,根据本馆的性质和条件,制作模型和标本,如矿石、生物标本、历史文物复制品、科学模型等,借给学校组织教学。中国国家博物馆配合中小学教材编辑《中国历史》《社会发展史》等教学幻灯片、中小学《历史教学挂图》等形象的教学参考资料,送给学校使用。江西赣州市博物馆不仅参与了教育局主编的《赣南历史》乡土教材,还应经常举办临时展览,吸引青少年学生走近博物馆。

(四)扩大服务覆盖面

目前,我国博物馆主要建立在大中城市。广大基层,尤其是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的民众很难走进博物馆,享受博物馆的教育服务。为此,建议将博物馆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争取每个县建成一个博物馆。现有的博物馆也应千方百计走向基层,送展下乡。近年来,一些博物馆设立流动展览,将陈列品布展在汽车内或制作展板送到农村、厂矿、社区,特别是送往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校,让山里的孩子不出村、不出校就可以免费享受博物馆文化的熏陶。比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博物馆建立了一列“火车上的博物馆”开到村镇;在我国,四川省博物馆也设立“大篷车流动博物馆”。

(五)开发文化产品,延伸教育功能

博物馆文化产品是博物馆文化有效的、重要的展示和传播渠道,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延伸,具有很强的扩散性、渗透性和影响力。为此,博物馆可以依托馆藏资源情况和文化元素,研发设计轻便、价廉、实用又符合广大青少年审美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既提高博物馆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又让青少年在消费文化产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博物馆教育资源得到延伸和发挥。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随着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博物馆的校外教育功能日趋重要。我国有大中小学生近2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因此,学生是我国博物馆最大的观众群体。博物馆应积极探索,创新为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方式方法,为全面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文化素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9)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Education Function of Modern Museum

——Take Qian Xuesen Library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s an example

CHE La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y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and samples for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Chinese museums through the study of tendency of international museums development, forefro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museology and common practices that international socie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museums. In addition, regarding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museums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that may improve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museums in China, mainly referring to all kinds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Qian Xuesen Library and Museum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n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Western museums.

Key words modern museums; educational functions; Qian Xuesen Library

1 现代博物馆教育功能研究目的、意义及背景

1.1 国际博物馆发展趋势

在现代的博物馆经营管理中,“教育”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更是其本身首要的目的和功能。200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2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修订,首次将“教育”作为博物馆的第一功能予以阐述。博物馆的定义——“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博物馆发展的趋势表明,当代博物馆已从过去的以收藏保管为主要功能转为今天的以教育为主,向“公众中心”转化。

1.2 现代博物馆经营以教育活动为核心

在过去,博物馆重视馆藏文物保护、重视研究功能,表现为“以物为本”,严重影响博物馆公众教育功能。近些年,伴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更有少数地方片面追求博物馆的形象标志功能,忽视了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①博物馆的职责关键是尽最大的努力扩大公众积极、有益的参观的机会。好的教育活动能深刻反映博物馆的使命,是衡量一座博物馆综合绩效的关键指标,是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1.3 欧美博物馆事业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教育活动

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都在政府主导下,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和阵地加以运用。而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数量,也就成为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将成为提高我国博物馆教育水平的迫切需要。我国博物馆经营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仅重视实际观众,未明确目标观众,也忽略了潜在观众②和虚拟观众;③此外,将教育活动的规划和实施局限于馆内也是远远不够的。

1.4 积极发挥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功能十分必要

截至2011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达3589个,并且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根据《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2009年,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面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如何发挥它们应有的教育职能,关系到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和文化发展战略。如何提升展览水平、为观众呈现具备广度和深度的教育活动,并维持博物馆的长期生命力,强化博物馆品牌,是我国博物馆面临的重要挑战。

2 现代博物馆教育功能探析——以钱学森图书馆实践为例

博物馆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使命是要引导全体国民潜在的学习欲望,做到扩展其眼界,增长其知识,满足国民的文化发展需要。西方博物馆的“宗旨”或“使命”中,都包含了“教育”这一内容,以教育为其主要使命。尤其在美国,所有的博物馆的建馆宗旨都包含教育这一项内容。④

2.1 现代博物馆的教育使命

“对人类文明中的所有艺术和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并让人人有机会接触人类的历史文物,从中获得知识和快乐”是大英博物馆的教育使命;“了解自然界及我们的生存环境,探讨自然界的变迁,并呈现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美国史密森博物学院旗下的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教育使命;而法国发现宫的教育使命是:唤起社会大众对科技发展的关心,发扬科学精神,培养严谨、精密、真实、批评和自由思考的科学态度,引导青少年发展科学能力和兴趣,协助民众以健全的态度去适应现代化科技新世界。

钱学森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了进一步弘扬钱学森同志爱国,创新、奉献的业绩与精神,经中央研究,决定建设钱学森图书馆。2011年12月11日,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于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对外开放。钱学森图书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致力于建设成为钱学森文献实物收藏管理中心、学术思想研究中心、科学成就和崇高精神的宣传展示中心。以充分发挥其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进一步宣传弘扬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作用。从建馆的宗旨不难看出,钱学森图书馆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定位,是以行进爱国主义教育为其教育使命,从而达到宣扬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目标。

2.2 现代博物馆的教育优势及教育活动的特点

现代博物馆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与学校的正规教育存在明显区别并拥有独特优势:博物馆以馆藏等实物为载体,更强调参与和互动;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是社会大众,具有广泛性,是全民的终身教育;博物馆教育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博物馆不仅传播知识,也是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博物馆的教育方式是启发的、诱导的、寓教于乐的。

钱学森图书馆开馆近两年来,参观观众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甚至有许多外国友人也慕名而来,教育对象十分广泛;第一年进馆观众15万人次,其中超过百分之五十为青少年,部分是由学校统一组织,来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而绝大多数则是被特色社教活动所吸引,自发参与、亲身实践。许多青少年观众在参观后纷纷在留言本上表示,参观钱馆后,深受振奋,除了深深佩服钱老的科学成就和爱国精神,更决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起到了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思想的良好教育作用;此外,许多年纪较大的观众,其中不乏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对钱老的事迹有所耳闻,甚至亲身经历过国家发展初期的阶段。他们参观完钱馆,更是感叹不已,深深体会到钱老对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贡献巨大,更折服于他“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远大抱负和责任。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老年,钱馆对每一个年龄层次的观众都能使之在馆内收获知识、思想亦或是心灵上的益处,是一个终身教育的大课堂。

2.3 现代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参观博物馆是最基本和普遍的教育活动。⑤观众的满意度不仅能衡量教育活动成功与否,也是博物馆专业水准和服务水平的证明。馆方应当围绕展览、藏品、研究,提升观众的“过程式学习”、“互动体验”和“愉快教育”,让观众觉得此行值得,并且下次还想再来。⑥在西方,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闲暇时的最佳去处,博物馆中除了展览,展厅谈话、演讲、等公众服务项目不一而足,并且都是免费的。⑦这些延伸和拓展型的教育活动,目的就在于尽量满足多元化观众的多层次需求。

博物馆教育活动,可以从三方面展开:首先,是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即与展览相关的教育活动;第二是与研究、藏品相关的教育活动;三是公共服务;

与展览相关的教育活动除了导览解说,还包括一系列的互动展项。此外,围绕展览展开的延伸教育活动,亦成为博物馆扩大观众源,吸引观众多次、反复前来的重要理由。(1)导览解说:优质的导览和解说有助于观众欣赏到博物馆的精华,更大程度地获取知识。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导览解说包含了人工导览讲解、语音导览、智能手机应用等。钱学森图书馆现有的导览方式主要为人工导览讲解和语音导览。社教部有6名专职讲解员,其中两位资深讲解员已具备十年以上的讲解经验。馆内每天都设有定点讲解服务,并且通过团队预约可以提前预约免费讲解。馆领导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展览的内容,做到人人都能讲解。为了满足希望自行参观的团队、个人以及外籍观众的需要,观众可以在服务中心租赁中英双语的语音导览器,自由选取段落边走边听。(2)互动展项:互动体验项目在展览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多种感官的立体感知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增强理解力。钱学森图书馆各个展厅几乎都配备了不同形式的互动展项:圆厅有巨幕电影,定点播放《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与中国航天》;第一展厅有模拟风洞模型;第二展厅有关于空气动力学、物理力学等原理的科普介绍影片;第三展厅生动形象再现钱学森与移民官的对话,并且在钱老课题场景复原前有多媒体展项展示各种家具的介绍;第四展厅在成功之路上有钱老亲口讲述的求学过程录音伴随,尾厅还设有电子留言册。此外,钱学森图书馆二楼的资料厅定时循环播放钱学森纪录影片。(3)除了导览解说和互动展项,与展览相关的延伸和拓展服务在西方博物馆中已非常普遍,并且很多都是观众可以免费参与的:①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等:举办这些学术型的活动,可赋予观众深层次了解知识和信息,直接与专家学者对话交流的机会,并通过“名人效应”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长子钱永刚教授多次受邀到上海高校、中学、社区街道等做关于钱学森事迹、精神的讲座或报告,带给听众们切身的感受,广受好评;今年3月,钱馆还举办了“新时期人物纪念馆基本陈列内容陈研讨会”,邀请了全国十余家著名人物纪念馆的相关领导和陈展人员与会探讨新形势下人物纪念馆陈列内容的设计和发展趋势,在业内获得了良好反响;钱馆社教部的工作人员也经常走进学校、走进社区,或与其他博物馆联合举办讲座与座谈会等。②庆典活动:博物馆是举办国家、地区各种庆典的好场所,它独特的人文资源、专业的工作团队以及壮大的志愿者队伍,加上地标式的建筑,舒适的环境,都是一系列庆典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的有利条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钱学森图书馆连续两年在馆内策划包括专题展览、博物馆之夜、数字图书馆汇报会等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③竞赛、评选活动:配合博物馆的展览举办各种形式的现场竞赛、评选甚至是游戏类活动,都能广泛调动观众的参与度,而这些兼具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活动正在成为博物馆功能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教育辐射的广度。开馆第一年的暑期,钱馆推出了“夺宝奇兵——探寻钱馆的镇馆之宝”投票评选游戏,大获好评。第二年,社教部又创新了游戏内容,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和家长参与。此外,新推出的周末“航天动手做”活动也同样获得了良好反响和许多家庭的长期支持。钱馆计划将这些日渐成熟的社教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树立良好品牌,长期开展下去。④特殊人群服务: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大部分观众都可自由参观,但是某些特殊人群,如聋哑人,盲人等参观博物馆依然很难实现,针对这部分特殊人员给予特殊的导览方法,无疑除了可以给他们传播相关知识和信息,更能送去特殊的关爱,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5月20日是全国助残日,钱学森图书馆举办了特色主题活动,邀请民工子弟、障碍人士等特殊群体走进博物馆,让更多社会公众感受来自博物馆的文化魅力。⑤年度专题活动:博物馆推出年度专题活动,能彰显博物馆的特色,积累长久经验,给观众留下经久不息的品牌印象。钱学森图书馆开馆一周年之际,举办了纪念钱学森诞辰101周年暨全国“钱学森纪念地”研究宣传工作研讨会,旨在加强全国各钱学森纪念地的交流合作,并计划每年组织召开此项工作研讨会,形成固定会议程序,联合全国各地博物馆及相关单位,共同推动钱学森科学精神和先进事迹的研究宣传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博物馆储存的知识和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而能够提供给观众许多的认知和教育机会。与藏品、研究相关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部分地)开放库房、开设图书馆、开设研究中心等。由于钱学森图书的库房目前还在建设当中,相关资料也具有一定的保密要求。因此,对于开放政策需待建设完成后,经相关部门确认开放条件后才能满足公众利用等相关需求;关于图书馆的开设,钱学森图书馆三楼专门设置了阅览区,提供涉及钱学森生平、钱老研究学科等方面的藏书,供来馆观众阅览,暂时不开放外借功能。钱学森图书馆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现已成立了由钱馆执行馆长负责的“钱学森研究中心”,中心申报的“钱学森手稿的整理与研究”课题还成功申请到国家社科重点项目。

公共服务同样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问询、接待、购物、餐饮、休憩等服务,都能够让观众对博物馆留下美好印象,并且能有效延伸展览空间,辅助教育活动的开展。钱学森图书馆序厅设有服务中心,接受观众团队预约、咨询以及语音导览器的租赁服务等;二楼设有纪念品销售中心,纪念品中心兼有交大纪念品和钱馆纪念品的销售,而钱馆更多的文化纪念品正在策划开放当中。馆内每一层都设有供观众休憩的长凳,一系列的餐饮服务等规划也正在筹划和商洽当中。

3 提升我国博物馆教育活动水平的几点建议

对我国的博物馆而言,合理规划并有效实施教育活动,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十分必要。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提供充足的物力支持并配备有资质的人员,运用科学的流程策划并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到对每一位观众的重视,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始终。免费开放一方面消除了博物馆的有形门槛,但是如果博物馆教育理念仍然固守于“灌输教育”的模式,那么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无形门槛将不会被打破,观众对博物馆依然会敬而远之。⑧

3.1 制度要求方面: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制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是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欧美等博物馆事业发达国家都在政府的主导下,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政府制定法规,明确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内涵与要求,主要为青少年教育服务,并通过制定有效政策措施,切实融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我国博物馆教如能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符合国际博物馆发展潮流,一方面是博物馆履行教育使命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首先需要有法律支撑;其次,需要建立有教育、文化、科技、文物等相关管理部门参与的联合协作机制。

3.2 全局把握方面:制定科学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战略与规划

制定科学的教育战略规划,是博物馆规划、实施教育活动的纲领,也是博物馆重视教育工作,提升教育工作的明确表现。教育战略规划,明确了博物馆的教育宗旨、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操作流程。一般来说,教育战略规划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时间跨度,比如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为了提升教育在博物馆中的地位,博物馆的高层领导需将教育战略规划与本馆战略规划高度关联。

3.3 人才发展方面:建立专业化的博物馆教育队伍,开展人员培训与考核

据一项由国家文物局针对全国2300多家博物馆运行状况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中国庞大的博物馆从业队伍中只有10.6%拥有全日制大学本科或以上学位,其中学习博物馆专业的更是极为稀少。据悉,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设定了严格的门槛,有着数百年博物馆发展史的欧美等地,馆长基本上都有博士学位,而中国目前只有不到20位馆长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⑨馆方在现有的基础上,需要确保教育人员的技能与教育战略规划所制定的目标契合,博物馆有必要开展一系列科学的在职培训,保证现有的管理人员和教育人员具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教育工作者的发展可持续。

3.4 合作交流方面:加强博物馆内部和外部的教育合作与交流

博物馆合作交流,首先是博物馆内部,包括教育部门内部成员之间,教育人员与策展人员、研究人员、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达到信息共享与项目合作等双赢的局面。此外,各馆之间、博物馆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外部交流合作也需要重视和加强,分享彼此的资源和经验教训。鉴于此,地方政府或博物馆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博物馆的对外合作。如英国艺术委员会在网站上发表声明:“通过战略规划,巡展项目将博物馆与艺术活动密切联系,我们期待看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的群体感受到博物馆和艺术的魅力。博物馆、艺术家、艺术相关机构的合作将为高质量艺术作品巡展提供全新机遇。”⑩

3.5 资源整合方面:发挥博物馆网站功能、开发文化产品服务,延伸教育体验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整合馆内、馆外各方面资源。博物馆网站的建设和资讯传播,无疑是博物馆和教育活动的最佳途径。网站不受观众数量的限制,具备潜力接触更多的公众,实现博物馆教育覆盖面的最大化。而合理有效的文化产业开发,则可以延伸教育体验,给予观众更多元的学习体验。好的教育产品和服务能够强化博物馆的研究、藏品和展览等资源。最成功的产品、服务、媒体内容将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品牌价值。 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国有体制,在文化产业开发方面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需考虑融入馆的文化和期望表达的内涵。

4 结语

任何实践的进步,首先源于理论的提升。我们加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研究,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进步,并为社会发展服务。党的“十”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十报告所讲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文学艺术、报刊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移动媒体等领域。

公共博物馆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人从博物馆参观和教育活动中感受文化氛围,是近年来国际通行的惯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致力其中。中国政府肯下决心、肯付代价,在这方面大胆与国际接轨,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钱学森图书馆作为一座建在高校的部级人物纪念馆,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博物馆,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努力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探索,力求在高校博物馆、人物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基地等多重“身份”中,形成特色,做出成绩,为我国现代化博物馆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调研组.关于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调研报告.2010.

② 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首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0(1).

③ 博物馆应针对基础教育有的放矢地整合资源,历史基础教育教学的奇葩——北京大葆台西汉博物馆“历史模拟教育实践”聚焦.中国文物信息网,2006-12-22.

④ 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⑤ 钱雪元.美国的科技博物馆和科学教育[J].科普研究,2007(4).

⑥ 如何培养优秀的导览员(The Good Guide)[M].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6:84.

⑦ 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163.

⑧ 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⑨ 调查显示:中国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新华网,2009-07-29.

博物馆心得体会篇(10)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61-02

博物馆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场所,免费开放增加了大量的参观者,所以博物馆的管理者应该更好地协调、控制,使参观者能够有序的享受参观的过程,以此赢得社会公众的满意和支持,不断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这也给博物馆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接待能力、接待质量及展览水平,把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展览更通俗易懂,更易于观众所接受,把博物馆办成集展示、收藏、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社会主义大课堂”。

1科学管理,全方面提升

事实证明,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必须要有管理。博物馆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场所,免费开放增加了大量的参观者,所以博物馆的管理者应该更好地进行协调和控制,使参观者能够有序的享受参观的过程。博物馆的管理是一个多样性系统工程,任何博物馆的管理,都是人、财、物、信息和制度的问题。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的效果问题,管理系统各种因素的合理组织程度。高效率的管理,就要合理组织好这些因素,博物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2008年没有免费开放之前,我国博物馆的事业经费还不能完全满足事业发展的支出。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国家预算,所有支出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现在博物馆的每一分经费都来源于纳税人,为每一个纳税人服务是我们的光荣,他们是博物馆职工的衣食父母,每一个职工都应该像孝敬父母那样为观众服务;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加强职工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特色,挖掘先进设备的潜力,运用好现代管理科学,改进对博物馆的管理,就能使博物馆永远充满活力和吸引力,就能使博物馆的管理效果达到国家和社会公众的要求,从而赢得社会公众的满意和支持。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给整个博物馆系统带来了崭新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使得博物馆无论是藏品保管、陈列设计、科研水平、观众工作、社会教育、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免费开放带来的首先是观众人数的剧增,这就考验博物馆接待观众的能力和安保能力,同时还对陈列工作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众的增多也意味着欣赏品味的种类增多。这就促使全国各地博物馆不断努力挖掘潜力、盘活馆藏资源来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加大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间的交流,大大地满足了本地观众不出门也能欣赏到各地博物馆的馆藏精品的愿望。

2博物馆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

挖掘自身优势,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展览。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展陈中充分利用了多种展示手段,有原生态展示、场景化复原、实物、沙盘、模型、仿真雕塑、灯箱、声音、光影、电子设备等,将虚景与实景、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强调了展览的直观性和通俗性,增强了观赏性、趣味性,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需要。因此,博物馆将成为 21 世纪游客关注的焦点,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为了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同时,它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来办,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才能办好。这一点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博物馆志愿人员,这些组织的称谓有所不同,但其性质都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性事业的公众性团体。拓展自身的功能,多一些体验互动。如川菜博物馆,模拟考古、讨论会、组织夏令营、开通网上展览等。开设一些茶吧、餐饮、娱乐设施等。博物馆特别是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 2003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就指出,要加快建立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力争在我省形成以 “四川博物馆”为龙头,市、州博物馆为主体,其他形式博物馆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博物馆体系。现代博物馆是一个 “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向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服务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服务手段,博物馆仅仅局限于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收藏是远远不够的。发挥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资源为依托的特点和优势,以多样的服务手段,不断拓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门路,是充分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 医院医保办工作总结 下一篇: 历史小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