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1 00:42:50

机制设计论文

机制设计论文篇(1)

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整体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既定的生产目标,优化其生产设备性能,确保生产作业计划的深入推进,需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应用分析,增强该系统实践的应用效果。

1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优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1.1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分析。为了增强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实践应用效果,促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应加强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基本原理为:确保平衡系统作用下的液体能够处于静止状态,并使系统中液体在不同方向所处的压强相同,且通过活塞的作用给予液压系统中的液体不同的压力,促使这些液体能够保持静止。其中,由于大活塞与小活塞所能承受的压力有所差异,需要给予其不同的压力,并通过系统中液体的传递作业,满足变换要求。与此同时,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运行中对执行元件、动力元件等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在这些元件的共同配合作用下,能够使系统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1.2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优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该系统实践应用中的优点:系统中的液压机械传动装置的工作效率高、运行速度快,且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使用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对功率的控制效果良好;系统中的元件安装中的灵活性强,布置较为方便,且液压机械传动方式实践应用中的反应速度快、重量轻,能够进行有效控制;该系统运行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载荷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使用中实现了机械自动化,且控制精度高。该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影响,给系统的平稳性带来了潜在威胁。其影响因素包括: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运行中,若温度变化较大,会使系统中的液体粘性改变,致使系统的运动特性发生变化,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受元件工作性能下降、机械加工方式选择不当等因素影响,会引发系统故障;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运行前杂质清除不彻底,会加剧其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2.1生产设备控制方面的应用。随着农业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生产计划的深入推进,需要性能可靠的生产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促使该领域中的整体生产水平得以提升,规定期限内的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因此,在控制生产设备的过程中,应注重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引入。具体表现:借助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化的优势,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的生产设备进行实时控制,促使设备能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在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支持下,能够降低生产设备使用中故障发生几率,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符合生产设备需要的控制模式。2.2生产流程控制方面的应用。相比机械传动技术,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实践应用中融合了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元素,能够对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生产流程进行控制。具体表现:该领域中各生产流程实施时,引入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能够降低机械制造领域中的生产流程问题发生几率;根据生产作业要求,确保控制系统作用下的生产流程设置合理性,并对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动参数、动力参数进行控制。2.3恒功率输出控制方面的应用。结合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实际概况及生产要求,可知其生产过程中注重恒功率输出控制,能够保持其生产成本的良好经济性,为设备正常工作创造出良好的运行环境。因此,需要加强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使用,借助其传递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实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恒功率输出控制。在这样的控制模式作用下,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整个生产环节将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有利于扩大液压机械传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

3结语

在新形势下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对于可靠的生产方式、生产设备等依赖性强,需要在具体的作业流程中重视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引入,确保其生产作业的高效性。因此,未来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中应根据自身的生产需要及实际的发展概况,将功能强大的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应用于生产环节中,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确保自身的生产效益良好。

作者:韩宁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分院

参考文献

机制设计论文篇(2)

(一)权力分化:博弈关系的前提条件

在我国,从中央-地方政府关系看,国家结构形式决定了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与地方政府形成“领导支配-服从执行”关系。一方面中央与地方间权力不对等,中央承担着指导和协调解决各地方、各部门以及跨区域、跨流域重大环境问题的职责,地方所承担的职责以辅为主;另一方面中央在环境跨域管理过程中调控乏力,在政策规划、实施以及协调相关机构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导致地方积极性不高。

(二)主体分化:博弈关系形成

中央政府作为环境的宏观管理者,目标取向是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发展与相互协调,考虑的是整个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监督和制约。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决策时,为避免己方的效用损失,会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从而导致边界环境纠纷频繁以及跨域环境公共事务治理失灵。我国长期存在的区域封锁、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区域壁垒都可以看作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博弈中做出最优反应的必然后果[2]。这种行为主体分化形成的利益博弈包含两组关系:一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竞争,是不平等主体间的博弈,称为纵向竞争;一是参与人是平等主体的政府间的竞争博弈,称为横向竞争。(三)利益分化:地方政府自利动机在财政分权体制和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绩考核机制下,这种自利性带来的影响与结果是地方政府更加注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期利益,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与政治晋升机会是地方官员的目标函数。地方政府为保护环境,需关闭重污染企业,要求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减少污染,政府还需增加公共性投资以达到既定的减排标准,这无疑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收益,进而减少地方生产总值。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人,会根据成本与收益原则追求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最优策略,对环境污染治理等涉及全局或其他地区利益的事则漠不关心[3]。

二、环境污染治理中央-地方利益博弈模型

(一)模型设定及说明

在环境跨域治理中,中央-地方各自的多个竞争策略构成策略集。地方政府的占优策略是无论中央政府采取何种策略都属于地方政府最佳选择的竞争策略,但是这种最佳选择常常导致不理想的结果。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的占优策略是选择不治理,由此将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本文仅就中央-地方、地方-地方间如何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决策、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以及主体间的博弈机理进行探讨。根据博弈理论确定博弈的几个要素[4]:1.对弈者。这是一个博弈中的决策主体。本文将对弈者设定为中央政府A、地方政府B1和地方政府B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中央-地方政府间博弈表示为N={A,B1};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表示为N={B1,B2},N为虚拟参与人。2.战略。对弈者在给定信息集情况下的行动规则,一般用si表示第i个对弈人的一个特定战略,Si={si}表示第i个对弈人所有可选择的战略集合[3]。政府间环境治理博弈中,中央政府的战略选择为Si={检查,不检查},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为Si={治理,不治理}。战略规定对弈者何时选择何种行动。3.支付。特定的战略组合下对弈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支付不但取决于自己的战略选择,还取决于其他对弈人的战略选择,我们用Ui表示第i个对弈者的支付,u={u1,…ui…un}为n个对弈人的支付组合。所有参与人战略选择的函数为Ui=Ui{s1…si…sn}[3]。

(二)中央-地方政府竞争的博弈分析

在对待环境的问题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目标函数不一致。对中央政府来说,任何地区环境质量的恶化都意味着国家整体环境质量的下降。而地方政府为片面追求GDP,在面临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时往往会忽视民生与和谐,牺牲环境。在中央-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地方政府拥有私人信息,称为“人”,而中央政府不拥有私人信息,称为“委托人”。在我国当前分权的治理体制下,中央政府将任务层层分解,通过行政逐级发包的方式,将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构成典型的委托-关系[5]。委托-理论试图解决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使地方政府能够按照中央政府的利益来行动,或者中央政府怎样根据观测和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对地方政府进行奖惩,以激励地方政府选择对中央政府有利的行动。以下建立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模型,并做如下假设:(1)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检查成本为Ca;(2)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成本为Cb,Cb=f(Q,G,P2),此为增函数,Q表示污染物治理量,G表示污染治理投资,P2表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地方政府不按照中央政府的利益行动,选择不治理时将受到的处罚D;(4)地方政府治理时收益为π;地方政府不治理、中央政府不检查时的收益为ω,π<Cb<ω;(5)地方政府选择治理,中央政府收益为Σ。第一种情况:在θ给定的的情况下,假定θ为地方政府治理的概率,α为中央政府检查的概率,中央政府检查(α=1)和不检查(α=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μa(1,θ)=(σ-Ca)θ+(D-Ca)(1-θ)=D-Ca+(σ-D)θ;μa(0,θ)=σθ+0(1-θ)。解μa(1,θ)=μa(0,θ)得纳什均衡解θ′=(D-Ca)/D,θ′表示如果地方政府治理的概率等于(D-Ca)/D,检查和不检查的效果是一致的;如果地方政府治理的概率大于(D-Ca)/D,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检查;如果地方政府治理的概率小于(D-Ca)/D,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是检查。第二种情况:在ɑ给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选择治理(θ=1)和不治理(θ=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μb(α,1)=(π-Cb)α+(π-Cb)(1-α)=π-Cb;μb(α,0)=-Dα+ω(1-α)=-(ω+d)α+ω。解μb(α,1)=μb(α,0)得纳什均衡解α′=(ω+Cb-π)/(ω+D)。α′表示如果中央政府检查的概率等于(ω+Cb-π)/(ω+D),地方政府随机选择治理或不治理;如果中央政府检查的概率小于(ω+Cb-π)/(ω+D),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治理;如果中央政府检查的概率大于(ω+Cb-π)/(ω+D),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是治理。因此,此时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是α′=(ω+Cb-π)/(ω+D),θ′=(D-Ca)/D。表明地方政府以(D-Ca)/D的概率治理,中央以(ω+Cb-π)/(ω+D)的概率检查。从均衡结果可知,地方政府治理的概率与中央政府的监管成本成反比的关系,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处罚成正比,双方的博弈均衡解为(不检查,不治理)。拥有占优策略的地方政府拥有明显的优势,处于竞争中的主动地位。中央政府监管成本越高,地方政府越可能采取不治理策略;处罚越大,地方政府治理的概率就越大。表明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环境污染治理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

(三)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博弈分析

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理性人”博弈过程中都遵循占优策略,即不论政府B1(B2)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政府B1(B2)所选择的都是唯一最佳的策略。地方政府B1和地方政府B2是两个同质政府,各自都是理主体,将总投资预算用于公共性投资将使环境污染得以改善,用于生产性投资则增加污染物排放,产生环境污染。假定B1进行生产性投资排放污染物,会使政府B1受益,B2受损;政府B1进行公共性投资能让双方受益。用F表示公共性投资行为,代表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P表示生产性投资,代表具有负外部性的生产行为。1.假设政府B1和政府B2的投资的收益函数分别取如下柯布-道格拉斯形式:Ub1=(FB1+γFB2)α(PB1-φPB2)β(1)Ub2=(FB1+γFB2)α(PB2-φPB1)β(2)其中0<α,β,γ,φ<1;α+β<1,假设政府B1和政府B2的投资总预算为H。B1(B2)进行公共性投资给B2(B1)带来的正外部性参数用γ表示,B1(B2)用于生产性投资给B2(B1)带来的负外部性参数用φ表示。2.政府B1与政府B2之间不合作。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主体最大化自身利益,则政府B1的决策可以表示为:MaxUb1=(FB1+γFB2)α(PB1-φPB2)β3.政府B1和政府B2合作。中央政府作为决策机构,激励政府B1和政府B2合作,追求各地区总收益的最大化目标,即为:MaxUB1,B2=UB1+UB2以上两种情况的讨论可以看出:同质地方政府B1和B2在不合作的情况下进行平等博弈,纳什均衡条件下(式7、8)的均衡结果是(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基于个体理性地方政府B1与B2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作出的决策将导致公共性投资不足而生产性投资过度。不合作情况下用于公共性投资比例会少于合作决策时的最佳投资比例,只有在整体理性支配下,资源配置才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使社会福利最大。这也进一步说明,地方政府间竞争与博弈的后果常常会导致边界环境纠纷频繁以及环境跨域治理失灵的结果。

三、跨域环境治理的制度设计

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时,出于自身需要,为实现本区域居民福利最大化、促进本地经济充分发展,往往会制定更符合本地利益的政策。由此形成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既有正面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前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中投资不积极问题等。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合理干预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以实现地方和整体利益整合的最大化[6]。

(一)寻找利益重合空间

环境跨域治理博弈中,寻找利益重合空间是激励制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激励的关键是要使中央-地方以及地方政府间能够同时从博弈中获益,这就要求二者的利益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重合。本文认为,只有建立一系列政府间公共品的产权及交易制度,才能使激励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在环境保护领域排污权交易制度就是科斯理论的一个具体运用。激励和利益补偿机制是政府间合作共识的达成和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6]。在目前行政分割的现实和保护地方利益的背景下,在区域磋商时应使各方利益平衡,分配方式应综合考虑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环保意识、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市场发育程度等。政府干预并不一定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惟一办法。政府可以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以定价出售的方式合理地将权利分配给各个主体,也可采用公开拍卖以及特定条件下无偿分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这样做既不损害现有主体利益,又能保护未来进入交易市场的主体的利益。

(二)形成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考核机制

为减少地方政府无序竞争引致的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等问题,从中央政府层面,应构建一套以绿色GDP为指向的,纳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些重要指标的,科学、规范、可量化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这些考核内容,其指向不仅仅限于某一行政区域,还要包括周围相邻行政区域的资源环境质量。要完善和强化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严格奖罚措施,严格结果兑现。要完善和强化绩效考核的监督体系,将考核的全过程都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保证客观公正。通过这一措施,引导和约束地方政府增强区域环境治理合作意识,减少垄断割据和地方保护主义等不良行为[7]。从地方政府层面看,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下,要发挥环境保护利益主体意识,将自身的努力更加平等地分配到经济增长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避免对区域环境投资方面采取单方面竞争策略,以有效整合地方政府间利益,克服因环境治理外部性导致的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搭便车行为。

(三)构建地方政府合作平台

由前述分析可知,地方政府合作时的环保收益比不合作时多。因此,为促进地方政府间的自愿主动协调合作,在地方政府之间发展共生关系,应创建地方政府合作平台,协调地方在环境治理中的利益矛盾,从而走出“公用地灾难”和“囚徒困境”,促进整个区域收益最大化。这个平台应包括:签订区域环保合作协议、制定区域环保规划、实施区域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区域环保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区域环境执法联动机制等。但是这些合作的持续性都较差,以短期为主,在资金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都缺乏制度化的保障。因此,地方政府之间还应该建立一种在环境治理中主动自愿协调合作的长期机制,实现地方政府间的长期良性互动。针对目前环境跨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机制既应该包括直接与环境跨域治理有关的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也应包括区域产业合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保障支持性机制[8]。

机制设计论文篇(3)

二、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构建

1.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评价体系结合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分析,经过走访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咨询行业专家等多种途径的论证,反思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既遵循高职高专教育本质又符合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了“以企业人才评价体系来制定课程考核方案,用企业的用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融入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价,每一项的评价内容以20%进行计算,每一项的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主体都进行细分,并以模糊统计的方式进行整体评价,以便更科学、更完整地评价人才。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创新评价方法,针对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构建全新的人才评价方法体系,特别是要加强模具专业的个性化特征,积极在学校里推行职业技能多证书制,要求毕业生至少获得两项以上相关技能证书。根据目前国内的模具产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要求模具专业的在校生能够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机械类)职业资格证书、助理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模具制造工、三维CAD应用工程师及数控加工中、高级工等职业技能证书等中的两种。针对不同的课程也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可以采用生产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于专业技能实训、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采用过程评价,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跟踪评价,从资讯搜集、做计划、做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阶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2.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机构设置为保证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对人才的正确评价,需要建立评价机构来完成对人才评价工作。建立一个具有合理性、代表性、权威性的评价机构,有助于科学地完成人才评价工作。根据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的技能和评价体系,对评价机构的要求:一是要求评价机构非常熟悉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的技能以及对每项技能需要达到的标准;二是要求非常了解每一项该专业的技能在企业岗位中的地位或作用。这就要求在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才评价机构来制定人才评价的制度、人才评价的方式和人才评价的过程等。结合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为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由社会、企业、行业、学校、学生组成的人才评价委员会。该委员会涵盖了与培养相关的所有主体。作为社会评价是以社会的一些职业素养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作为评价标准的,并以社会评价机构来评价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从事模具行业标准,所以将社会纳入评价委员会更好地掌握人才培养质量的程度。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能否在企业中能够从事专业工作,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如果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那么就要反思人才培养的过程。所以企业是检验人才的试金石,企业在人才评价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发展,作为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也在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作为在行业发展中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行业机构非常熟悉行业人才发展所需技能,那么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行业标准也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在人才评价中也应有模具行业的资深人士参与评价。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学校对人才的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其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动作是否围绕人才质量,是否使培养的人才达到教学标准。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对象,对自己、他人的评价也可以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学生对自己、他人的评价可以较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侧面反映人才评价的质量。其中,社会评价的主体由鉴定站、鉴定所等组成,其评价的标准是是否达到社会认可的职业证书;企业评价由在本行业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模具工程师担任,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评价,以企业岗位所需技能作为标准来衡量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是否达到培养的效果;行业评价由本行业具有指导性的专家教授进行担任,这些具有丰富资历的专家教授非常熟悉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他们以行业的标准对人才评价内容和方式进行指导;学校评价由模具专业的教师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全程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以教学的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学生的自我评价是由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总结,更多地以自己掌握技能的多少、熟练程度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真正对模具专业的人才实施全方位、客观的人才评价。

3.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度保障对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有了评价体系和评价机构还是无法保证对人才评价活动。有了评价系统和评价机构只是解决了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主体,为此,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还需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人才评价长久而且有效地实施。

(1)建立“动态制订课程标准”的制度。课程标准是人才评价机制的依据,同时社会在不断变化,企业的岗位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准确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动态制订课程标准制度。依托行业协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结合企业岗位技能的需求,校企共同制订突出职业能力(技能)培养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体系。对每门课程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时,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基础知识技能水平评价;任务、项目完成质量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工作敬业精神评价;安全操作规程评价。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可以采取单项目评价、多项目评价和综合项目综合评价等,大量采用学生的产品加工和方案设计等评价工具。比如对《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采用分组完成课题(零件及其模具总装CAD图、设计说明书、CAM模具零件作品、以“将冲压件图纸转换为产品”完成熟练程度),取代闭卷理论考试。在评价过程中,主要考察其完成课题是不是按企业的要求设计出模具图,编写的说明书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校内专任教师联合企业的兼职老师共同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案到设计,围绕企业的标准来考察学生学习效果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请同组或同班的同学共同评价,以便同学们在评价过程中掌握学习这门课所需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并熟悉企业对该门课程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2)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正常的人才评价不仅要有评价机构和评价标准,还需要相应的保障制度来保证正常的人才评价活动。为了加强人才质量评价机制,可以建立以下制度来保证人才评价工作。

1)建立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制度。人才评价需要企业(行业)的参与,所以在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时要与模具公司(行业)进行充分的合作。通过学校制定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制度,以及双方合作协议,校企(行)双方规范了企业(行业)兼职教师责、权、利,共建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共同评价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校。只有建立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制度才能将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活动得到真正的落实,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才能保证企业的技能人才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评价活动。

2)建立专业信息收集制度。为全面反映和跟踪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专业信息收集制度。每年定期将毕业生情况及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反馈学校。收集学校、系部、学生和企业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完成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并将这些信息作为人才评价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反过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3)建立专项经费保障制度。人才评价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一部分,评价的主体来自各方面,评价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为提高评价主体能够积极参与到人才评价过程,就需要为各主体提供一定的劳务费等作为报酬,所以就需要学校建立起人才评价的经费保障制度,以保证人才评价持续稳定地发展,保证人才评价真正得到落实。

机制设计论文篇(4)

1.1关于管理机制方法论的认识

管理机制理论的诞生受机械论的影响巨大,其中“定构定动”的思想是管理机制的理论来源。“定构定动”思想认为,一些要素经过相关作用的特定关系形成特定结构系统,进而形成稳定的、规律的运动过程和形态。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和拉美特立等哲学家的思想体系是这种思想的来源。在这种机械论的指导下,对管理机制的认识有两种主要的思想,一是机制是静止不变的思想,即机制是规律的体现,是永恒不变的;二是结构决定机制,机制是结构的体现,有什么结构就有什么机制。

1.2关于管理机制基础理论的研究

管理机制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围绕行为、效率、信息和集体行动选择等方面的机理研究,进而展开对组织的管理机制的研究。关于管理机制基础理论和设计理论的概述,李学栋(2005)作了比较详细的归纳,并在研究了管理机制的概念、作用特征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其设计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关于的管理机制研究主要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对于系统内微观主体研究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委托-理论、科斯定理,还是博弈论,均是从微观主体的人性假设出发构架一系列的管理机制,衡量机制健康的要素也主要是帕累托最优等有关效率的因素。然而,正如KennethArrow(1951)年指出的那样,微观研究下没有一个管理机制能够满足组织所有合意的特征。“不可能定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纯粹从微观基础理论出发研究组织管理机制是不充分的。

1.3关于管理机制作用的研究

管理机制的作用与组织结构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与组织内部子系统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管理机制的作用依赖于组织结构的形态,当组织结构处于一种集权状态时,管理机制要是能够支撑高度控制的作用方式;当组织结构是一种松散的分权状态时,管理机制就是能够支撑分散体系有效协同的作用方式。如果管理机制无法在组织结构的构架中支撑组织的运行,整个组织就将处于一种崩溃或变革的状态。同样,组织中技术的复杂及可控程度,组织的扩张方式、组织的管理艺术以及组织外环境对管理机制作用方式影响极大。

2.管理机制的设计内容

利用多向度两极对偶结构,可从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式、集权和分权的协调方式,封闭和开放的创新方式三个方面对组织的管理机制进行归纳分析。如图1所示,这种两极对偶的框架能够比较恰当地说明管理机制在组织管理构架中具有矛盾的特征,并可以解释当前在理论上关于管理机制的不同理论发展,并提出机制设计内容。

2.1基于行为方式的管理机制内容

管理机制设计不仅要在微观个体层面考虑价值取向、竞争行为和理性思维,而且要考虑宏观群体层面的文化形成、合作态势和超理性的集体行动模式。

管理机制设计的微观层面主要是经济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从人性的基本假设出发,研究个体的价值层面的对自由和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追求,研究对由此引致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行为,以及研究由此引致的理能够导致何种效率问题。

管理机制设计的宏观层面主要是社会学和政治学所涉足的范畴,从群体的文化形成出发,研究群体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由此引致的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形态,以及研究由此引致的个体或群体的非理性的稳态行为和效率问题。

2.2基于协调形式的管理机制内容

不同的管理机制在集权和分权的之间按协调的形式呈现谱系分布。在一个高度集权的组织中,管理机制必然依赖于管理权威和高强度的控制;在一个行政权威和技术权威相互依赖的团队中,管理机制必然是参与式、权利和收益分散的机制;在相对分权的组织体系中,部门之间形成占有互补资源和能力的多中心形态,管理机制趋于包含平等基础之上的协同决策的内容;在由基于战略或产业契约关系构成的组织集群中,管理机制趋于包容地缘、人缘和血缘等非市场因素在内的非理性的信任机制;在由纯粹市场的组织体系中,组织间的管理机制建立在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制基础之上,由合约关系中的利益驱动来形成。

这种管理机制在集权和分权之间的谱系分布,将进一步拓宽组织的管理机制设计广度,并将管理机制的设计从考虑组织中人人关系扩展到考虑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管理机制中协调形式设计内容中,重要的内容不仅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也包括考虑组织传统文化影响之下的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组织文化再设计和形成。

2.3基于管理创新的管理机制内容

作为组织的生命特征,创新来源于组织内部要素的运动和发展,也可能由于组织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刺激和压力所导致。不能引致创新的任何管理机制都不是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管理创新必然作为管理机制的设计内容。

管理创新机制设计内容,可在系统内和系统外两极的谱系之间展开。管理创新可考虑系统内部要素相互作用规律上,当一个组织的制度和战略发生变化时,管理创新机制驱动内部要素在结构和数量上进行变化和重新排列,以达到组织战略目标的要求。另外,管理创新机制在环境产生压力和提供机遇的情况下,触发组织吸收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以重新构造组织内部要素,并进而提升组织的战略和制度,以适应或改变环境。

3.管理机制设计的框架及其东西方差异

3.1管理机制设计的立体构架

狭义的管理机制设计主要局限于经济学中的机制设计理论,即以微观个体自私假设出发,将组织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视为委托-关系,进而根据组织构架设计管理机制。广义的管理机制设计应在一个更为广泛的系统中考虑组织的运行机制,其内容涉及宗教、民族、法律以及企业文化的形成,包括在开放的系统中考虑组织间的相互作用。

参考OliverWilliamson(1999)社会分析的内容,本文提出精神和价值、制度和战略、行为和策略三个层面的机制设计构架。

层面一,管理机制主要考虑组织内外的精神和价值层面的影响,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组织的惯性主要反映在组织的精神和价值的传承,另一方面是因为组织外环境的精神和价值的对组织的浸没。管理机制应能够反映这两个方面的精神价值的内容。

层面二,管理机制主要考虑其在制度和战略方面的依附关系。制度使得机制得以在组织结构上发挥作用,并以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形式予以符号化。战略是机制应达致的目标,机制是战略的动力源,两者相辅相成。在制度和战略层面上,机制着重解决目标的一致和分解,资源和信息的配置和流动,权责和收益的组合与分配。

层面三,管理机制主要考虑其对组织成员行为和策略的导向作用。不同成员的行为和策略选择,是其受组织管理机制的影响而在自我行为和认知上的选择。管理机制的设计内容主要是对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强化,而对与组织目标背道而驰的行为进行限制。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关于管理创新机制的设计同时体现在三个层面中。在精神价值层面,在权衡内外文化环境的影响基础上,管理创新机制的作用是触发组织精神和价值基于创新的变革。在制度战略层面,在权衡战略取向的基础上,管理创新机制的作用是触发组织内要素的重构以形成创新导向的组织构架和制度。在行为策略层面,在权衡个体收益的基础上,管理创新机制的作用是触发创新推动和创新利益团体的形成。

3.2东西方管理机制的设计向度及差异

如3.1所述,管理机制设计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然而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却在东西方的社会经济组织中的作用逻辑和形成逻辑上却存在较大差别,其差别如图2所示。

作为西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理论中,契约关系是解析社会关系的重要理论支撑。西方社会是由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出发构成各种社会契约,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构结社区、社团和国家的权力结构。组织管理机制作用逻辑和形成逻辑亦在考虑个体自私假设基础上,自下而上地考虑其制度战略的形成和价值文化的升华。

作为东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理论中,权威和责任是社会关系构成的关键。因此,对于东方,管理机制的作用逻辑和形成逻辑首先考虑的是精神和价值的统领作用,然后在制度和战略层面予以符号化和物化,最终考虑在制度的框架中考虑给予个体行为和策略选择的指导。东方的政权构成和运行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种管理机制自上而下的构架。

机制设计论文篇(5)

一、用户参与机制的理论基础

认知科学领域探索人捷克岛夫的模型理论可以被用来说明参与机制中的工作要点。模型强调3个模块,即“语言、空间和概念再现”。该模型又被称为“再现模块”或“界面模块”,大致是用以解释人是如何用语言来描述空间的,而语言和空间认知之间的关系就是在这个再现模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某一设计方案的认知,从设计师内部模块的设计语言输出到用户内部模块的再建,要借助概念模块的语言描述;概念模块可由设计师与用户共建,但更应取决于用户;用户概念模块构建的基础是空间再现模型,其表达形式通常为文字、图形、立体模型。因此,最终语言输出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在用户概念模块的协助下,通过设计师提供的空间,再现模型表达形式的丰富性与易读性。

二、用户参与机制的组织

1.参与性设计软件的使用和开发建议

参与性设计软件是一种有价值的沟通工具,与专业性设计软件的开发相比,要求操作界面简单,最好能具备游戏娱乐的特点。Flexa3D设计软件符合了这样的使用要求,该软件主要用于青少年、儿童房的家具购置。其直观性与简单性源于Flexa3D交互界面的四个工作模块——基本房型、家具布置、三维展示和物品清单,配合了一个可扩展的分类原料库。由于物品清单同时提供了报价,用户对最终投资情况亦能一目了然。尽管它限于行业工作的基础性而设计简单,其功能容量与设计师通常开展工作所采用的高级专业软件无法相比,但由于操作主体转移,提供了销售人员与购买用户实现充分交流的有效形式,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未来空间布局与多种可能活动方式的深入认识。除了拖曳,没有任何多余的操作命令和技巧,这种让用户亲手设计,获得乐趣的功能是其它专业设计软件提供不了的。由设计师指导,用户短时间内就可以自己动手安排出几种直观的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时比较使用户很快就能理解设计师的指导意图,并确认符合自己要求的空间安排方式,整个设计过程由此获得了更好的解读。因此,开发并使用具备上述特色的小型软件作为设计交流工具,可以有效地强化用户概念模块。

2.树型系统图形法

树型系统图形法是由图解语言构成的图形思维分析方法之一。用类似于细胞分裂或原子裂变运动样式的树型结构,手绘草图描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性,并分析系统与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在室内设计领域可用于设计系统分类、空间系统分类或概念方案的发展,通过简单勾勒的草图,可快速整理问题的要点与次要点,及时获得用户的反馈信息。树型系统图形分析法能够通过刻画不同环节相互联系的疏密程度,使设计师能很快把握用户的需求倾向性和投资分配的重点。而用户也能及时了解设计方案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设计师还可以通过附加各种形式的图解分析符号,即时而方便地与用户讨论户外景观采光、室内隔声、色彩对比与协调等问题。

3.图像分类库法

已经有不少学者在用户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图像分类库法。图片是一种非常直观的交流解释工具,用户很容易对图片作出“是”或“否”的判断。为了把握用户的真实倾向,设计人员会采集大量图片资料,提供给用户阅读、选择,同时还会结合到资料勘探法、语义差别量表、多元分析法等多种分析工具作为开展用户研究的工作方法。一张图片不容易反映用户的真实想法,但它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要防止图片过多所导致的信息传输混乱。有一个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获得确切答案,那就是对于用户的深层感性需要,结合问答记录,图像分类库法的应用是倾向于经验把握还是理性分析与技术测量?哪一种会更具使用效力?根据作者查阅的资料,在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及服装设计等领域,尤其是对色彩部分的研究,从他们采用的一系列分析方法与过程上看,显然是倾向于后者,并且这种研究倾向还在不断强化。而在室内设计领域,由于许多设计人员没能结合相应的技术分析工具,基本是凭借个人的经验来揣摩、比较用户的深层感性来指导设计工作。设计师们习惯用“风格”作为面对客户的通行交流语言就是显见的一例,简洁、大方的词汇频频抛出。家装设计师更习惯于用“风格图片”与住户沟通众多设计问题,以制定装修方案。所谓“风格”,解说的背后其实暗含了对某种“生活精神”的认同,虽然“风格”中存在不少可以被定性描述的元素或设计法则,但毕竟用户最终期望的不是孤立的元素与法则,而是元素与法则累积所描绘的“生活精神”,这就需要设计师去关注用户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活动事件,包括他们对生活意义的看法。

采用风格系列作为图像分类库的工作形式以加强用户的参与性是有益、可行的,但前提是一定要讲明分类的依据与目的,要方便用户确认图片的意义表达。同时,图像分类库的系统性要求分类依据与工作目的具体、清晰,要尽量结合用户的生活实态开展技术分析,并且最好是一组图片只讨论一个问题,将问题细致化,而不是用一组图片解决一系列问题。

结语

机制设计论文篇(6)

1)现有教学内容沿袭了传统的体系与架构

知识点面面俱到,没有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分。缺乏生产实际内容,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介绍不足,不能全面反映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2)教学手段与方法相对单一

仍以教师单方面授课为主,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课程教学为32学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尤其目前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更进一步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追赶进度,学生无暇思考,只能填鸭式被动接受。而一旦某一环节跟不上,则会一步落、步步落,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现有授课计划

对于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足,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的机会不多,对于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书本理论的层面,遇到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应对,违背了课程内容组织强调实践性与实用性的初衷。

4)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一般仍取平时考勤、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学生为考勤而到课堂,身在课堂心在外,临近考试就突击死记硬背,不会花时间去主动思考,更不会去深入研究如何应用所学到的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极大损害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

5)伴随高校扩招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源规模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他们虽然储备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却在自身实践经验上有所欠缺,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中的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和夹具设计等都需要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作为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1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把握工程教育要面向工程实际的基本原则

对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过程,不仅仅关注结构与功能原理的实现,也要从经济性、安全性、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将其视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技术项目来加以考虑,全方位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钻研精神以及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这就对教师本身在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技能、教学与管理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2.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

课程教学内容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目标,以培养行业认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导向,突出学校与学科专业特色,紧随生产与社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与领域的需求相结合。以此为原则,保留原有教学内容中的经典核心部分,删减或剔除与专业认证目标不相符合的内容。针对湖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面向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及数控机床产品设计制造的专业培养特色,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矿山机械装备与工程机械装备的设计方法与过程,对于金属切削机床的设计着重讲解数控机床的主传动系设计、进给传动系设计与典型部件设计,减少普通机床设计相关内容。机床控制系统设计重点介绍数字控制技术原理与设计过程,其它控制方式酌情删减或剔除。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增补介绍反映本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做到融经典、基础、实用、前沿于一体。适当淡化教学内容中的深奥理论知识,增强应用与实践,增加实验与实践教育环节时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多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企业沟通联系,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直观接触与动手实践,深入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强调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精心组织,讲深讲透,如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几何表面成形原理和机床主传动系设计过程、夹具定位方案的设计与分析等。对于物流系统设计和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总体设计,则可以采取学术讲座的形式加以介绍。

2.3教学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要针对工程实际,可以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设计、小组学习、项目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工程意识和设计技能。教师也要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发展形势,将国际上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成果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观学习积极性。如为使学生对于装备制造业有清晰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学习的热情,在绪论中详细介绍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多方搜集资料,以详实的图片、文字、视频和数据资料深入透析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我国装备制造业迄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鼓励学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训练学生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教师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分组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讨论与专题作业。讨论与作业的形式也需多样化,以便于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2.4考核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必不可少。在常用的平时考勤、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评价机制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拓展,以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态度和意识。针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特点,采取“日常课堂教学考核+创新实践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模式。日常课堂教学考核从考勤、课堂讨论、课堂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等;创新实践考核结合实验教学进行,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期末闭卷考试适当增加主观题和应用型试题比重。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多元化拓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机制设计论文篇(7)

工业设计伴随工业革命而得到迅速发展,按照工业革命的发展程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蒸汽革命阶段。十八世纪末蒸汽机发明促进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到来,进而产生社会分工,有力促进了传统手工艺转向工业设计方向发展。二是电气革命阶段。该阶段更系统地发展了工业设计理论,而且,与日俱增的人对工业设计加深了解,使工业设计的传播更为广泛。三是电气革命后,各国对科技都非常重视,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工业设计紧密结合了先进技术,相得益彰,设计生产的工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外观性、人文性、环保性、功能性、创新性等,这些因素对于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各国企业也逐渐提高面向产品的工业设计,不断增加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工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1.2国内工业设计的发展。

因受历史发展等影响,国内工业设计的发展相对与国外较晚且发展不快。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拿来主义”,也就是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并进行复制,几乎不存在设计元素。二是“鹦鹉学舌”,也就是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并进行模仿,尽管很多地方存在引进国外的影子,但也具有一些独特之处。三是“创新设计”,也就是将引进的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分析并再次创新,企业重视利用创新设计使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随着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逐年增加,面临的经济纠纷也日益增多,引发企业高管日益关注工业设计,并相继投入资金用于工业设计的发展。国内很多大学也相继举办工业设计专业,培养高水平工业设计人才。

1.3工业设计特点。

工业设计的特点比较突出,一是在学科知识方面具有综合性。工业设计一般被认为是从事外形设计,并将其与重复的机械劳动、嘈杂脏兮的环境等相联系。但是工业设计不只是工业产品设计,还能解决“人-机-环境”之间的各类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机结合技术与艺术的一门学科,涉及的学科涵盖机械、物理、化学、市场学、美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多个不同领域。二是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利用设计创造,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具有合理性的生存方式,使生活具有人性化、便捷、个性化等特点。三是学科的时代性很强。不同时代的要求不尽相同,目前工业设计需要符合绿色环保、健康节能等设计要求。

2机械设计制造技术

机械工程中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其机械性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机械设计制造方法不断出现,诸如基于数学规划理论与计算机程序而建立,利用数值计算优化设计方案,使期望指标实现最优化的方法;利用结构离散化,采用有限个相互连接并进行分析的单元节点,依据变形协调条件对有限元进行综合求解的设计方法;在规定条件及时间内,规定功能可完成的可靠设计方法;利用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对产品设计、制造等全过程进行模拟,并预测评估技术数据与性能指标的虚拟制造技术;采用目前主流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纳米制造、个性制造等技术,随着新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广泛研究应用,将会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3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之间的关系

3.1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作用。

工业设计学科具有综合性,涵盖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知识。工业设计的先决条件就是科技,产品生产应与科技要求相符,违背客观规律的任何设计都无法实现。很多工业设计具有完善的功能,美观的外形,备受人们喜爱,只是与设计制造客观规律相违背为略有遗憾,难以在力学、结构及制造等方面实现。因此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作为关键的工业设计技术,应基于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而开展工业设计,确保产品遵循客观规律与基本原理,工业设计人员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结构、色彩及外形等方面易于用户广泛接受。

3.2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

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中,工业设计在人机工程学具有重要作用。设计理念基于人的自身,综合各方面因素而进行科学判断。结合人机工程学特点有机结合消费者、产品及其使用者开展相关研究,不只是关注个别要素。目前应用的各类成功产品,都具有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

3.3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结合的应用。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各有优势,将其有机进行结合才能使企业产生更显著的经济效益,进而使其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目前很多国内中小企业,因财力、时间等因素所限,其工业产品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激励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使工业设计的发展处境艰难。因此要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经济,利用政府干预促进工业设计健康发展,从而转变设计理念,积极拓展综合性合计人才的培养方式,成立专业研发中心,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机制设计论文篇(8)

1.1传感器系统过程数据的采集

通过氧传感器、转速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实现。氧传感器是系统中重要的传感器之一。在空燃比控制系统中,最常见的反馈参数是排气中氧的含量,它直接反映出燃气燃烧之后留下了多少氧气。因为燃烧室内大部分的氧气,或者说所有的氧气均来自于空气,所以排气氧含量是空燃比的直接反映。发动机转速的稳定性对发电机组输出交流电的频率稳定性影响较大,而频率的稳定性又是衡量发电机组输出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转速传感器多为磁电式传感器,安装在凸轮轴上,由转速传感器内的永磁体、线圈和发动机飞轮齿轮共同作用产生一个交流电压信号,该信号经采样电阻和放大器处理后,输入到控制器CPU内。

1.2燃气阀及空气阀

燃气阀及空气阀是带步进电机的电动调节阀,也是系统的执行器。控制器利用PWM驱动步进电机,进而调节阀门开度。

1.3空燃比控制器空燃比控制器是空燃比控制的“大脑”。在本系统设计中,空燃比控制器基于DSP处理器设计,由检测电路、空燃比控制电路和通讯接口电路等部分构成。

2空燃比控制策略

在空燃比控制系统中,系统的控制目标是要使稳态下空燃比的平均值在理想值附近,而且在突加突卸负载造成空燃比偏离理想值时,系统能迅速响应,将空燃比控制在理想值附近。

2.1RBF神经网络

整定PID控制策略在工业控制中,PID控制器应用广泛。由于发动机的空燃比受进入气缸的空气量转速、负荷、温度、气体燃料喷射器的响应速度和喷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采用PID控制,根据反馈实时调整进气量,使之达到精确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在生物神经网络的启示下建立的数据处理模型。其中径向基函数(RBF)模拟了人脑中局部调整相互覆盖接受域的神经网络结构,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连续函数,是一种局部逼近网络,收敛速度快。本设计采用并行控制策略来实现发动机空燃比的控制,前馈控制采用RBF神经网络控制器,反馈控制则采用PID控制器。前馈控制及时快速响应,实现发动机的逆动态模型;反馈控制则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抑制干扰信号对系统的扰动。

2.2仿真实验

本文采用MATLAB软件Simulink工具箱进行燃气发电机组空燃比控制系统仿真。燃气发电机组空燃比控制系统采用常规PID控制的仿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稳态时,与常规PID相比,并行控制的稳态误差小,空燃比基本能稳定在理论空燃比附近;在动态时,与常规PID相比,并行控制的超调量小,即使在加入干扰的情况下,超调量δp也可控制在20%以内。

机制设计论文篇(9)

一、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整个微小型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可分为机载部分和地面部分,机载部分负责维持飞机的稳定飞行并提供图像信息给地面,地面部分根据飞机的姿态及得到的图像信息做出下一步飞行的指令并发给机载部分。考虑到使用环境的复杂情况,由人使用遥控器现场操作可以较好控制飞行,并可对飞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处理,确保飞行的安全。地面部分与机载部分之间有两条数据链路:一条负责传送图像,一条负责传送飞行状态和指令。图像传送的数据链路通过无线摄像头解决。地面部分可以分为地面工作站和图像处理平台,前者与机载飞行控制器通讯以发送控制命令并获得飞机的飞行状态信息,后者获取机载摄像头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用以辅助判断,帮助操作者进行遥控操作。机载部分系统包括:飞行姿态测量控制系统模块、图像设备模块、数据链路以及执行舵机群等。地面部分包括控制器、工作站、和图像处理平台。

二、姿态控制系统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稳定直升机的飞行姿态,或者说是稳定直升机的角运动。主要实现方式是在微小型直升机的控制回路上加上一个用于姿态测量的反馈回路,通过传感器得到微小型直升机的姿态信号,然后与要求控制的姿态信号进行比较,通过设计的反馈控制规律使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微小型直升机稳定在预期的姿态角度上。微小型直升机姿态测量控制系统包括倾角传感器、控制电路、多个舵机、接收机及遥控接收器等硬件部分。

其中控制电路的功能是接收接收机的操控信号和倾角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直接输出接收机的信号或者切换到输出遥控信号与传感器反馈信号叠加处理的结果,然后舵机接收控制电路的PWM信号控制直升机的旋翼。倾角传感器实时接收直升机的姿态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

三、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对于一般微小型无人直升机而言,其测控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其成本低,体积和重量小。本设计采用混合系统级MCU芯片——C8051F320型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的姿态控制系统,选用的传感器是双轴的加速度传感器ADXL202,它可在两个方向上检测无人机在姿态上的变化,并输出PWM信号给单片机进行处理。由行有3个姿态角,所以要用2片ADXL202。

单片机处于系统的主导地位,是实现控制算法、完成信号采集和信号转化的核心器件。所有的传感器信号和遥控指令都由单片机来识别和处理。单片机将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控制算法运算后,将数据结果转化为控制信号输出到舵机,或者利用数据传输模块,传回到地面接收装置,从而完成对飞行器的航向的测控。由于单片机对电源有要求,为了保证其电源的稳定性,我们还设计了电源稳压保护电路。

直升机的飞行姿态有相互关联的3对方向(航向,横滚和俯仰),每对方向都是关系飞机飞行姿态的直接因素。ADXL202型加速器的测量信号和接收机发送的信号混合控制直升机的姿态。控制电路将加速器的测量信号和遥控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比较,得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舵机的转速。微小型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若受到外力的干扰产生方向的偏差,由加速器测量输出PWM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经过单片机处理和接收机信号比较后输出,采用单片机脉冲计数的方法,向舵机输出PWM类型的控制指令,操纵舵机的变化,控制保持飞机的姿态。

在基于单片机的姿态测控系统中,选用舵机作为执行器件,控制执行结构的转角和位移。在舵机控制中,一方面需要完成单片机的控制指令输出,从而控制航向变化和航向保持,另一方面需要参考原始的控制指令和加速度的反馈信号完成姿态控制的算法。尽管这两者来源不同,但是对舵机而言并无太大区别。控制信号对舵机的控制就是改变PWM信号的占空比,利用PWM信号占空比的变化改变舵机的位置。

四、软件设计及调试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的软件包括C8051F单片机的初始化、各通道数据的获得、控制算法的实现、输出PWM信号给舵机。C8051F单片机的初始化包括端口管脚的配置、定时器的初始化、PCA初始化。C8051要接收5个通道的PWM信号,即遥控器的三通道PWM信号,ADXL202的2个通道的PWM信号。控制算法是最关键的,首先根据遥控器输入的第三个通道PWM数值进行切换,比如接收到的第三个通过的PWM数值小于150(1.5ms)就切换到输出信号不受ADXL202影响的状态,即输出信号是遥控器的输入信号,中间不经过处理;如果数值大于150(1.5ms)就切换到输出信号是遥控器的输入信号和ADXL202的信号反馈到遥控器的输入信号,如果ADXL202测得有加速度证明航向角度偏离了预期的角度,就要通过修正输出信号保证旋翼保持在预期的转速。

PWM模块有C8051的PCA模块配置为高速输出方式,当PCA0H的值与该模块的寄存器PCA0CPLn和PCA0CPHn中的常数值相等时,CEXn引脚上的逻辑电平发生一次跳变,同时触发一次中断,实现PWM功能。为了试验设计出的印刷电路板是否能够满足输出控制信号的要求,设计了试验程序,来生成固定循环的能够控制舵机按照要求的方向来转动。设计的要求是舵机能够向左以固定频率转动,然后转回平衡位置,以此来循环转动。以此来检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是否能够产生控制信号并且驱动舵机来按要求转动。经过调试,用数字式示波器证明舵机完全按照单片机的输出控制命令进行转动,方向和延迟都正确。

机制设计论文篇(10)

一、影响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建立金融业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领域,以及中小企业信贷的信用担保领域。

从间接融资方面看,现阶段齐齐哈尔市仅有35%的金融资源投向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的中小企业。尽管目前银行放松信贷的步伐正在加快,信贷资源正向中小企业倾斜,尤其是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这些已被有关部门提上议事日程。国有银行还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立了专门的事业部,把人员、机构独立出来,单独考核、核算和定价。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有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组织体系仍不完善、机制和信贷产品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目前,我市没有适宜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合作银行。银行对授信客户的准入门槛较高,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基本条件。由于改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银行特别是基层银行信贷部门无暇了解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因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相当谨慎;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率考核制度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从直接融资方面看,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平台,应当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当前在创投领域,政府引导基金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央1亿元资金以及各地方引导基金的设立,其对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资本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然而,由于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较小,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相对偏弱,尚未上市的优秀民企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提升发展空间,创投业人士迫切要求资本市场退出渠道能够更畅顺,一些已上市的中小企业板公司则希望市场再融资的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然这些个需求目前还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在战略层面上谋划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同时,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如何在操作层面上完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支持体系建设,以适应不同的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包括通过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完善中小企业板,支持已上市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等,这些成为当前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促进中小企业信贷的信用担保方面看,作为银企的桥梁和纽带,在当前严峻的金融、经济形势下,信用担保机构在增强企业信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据调查,截至2009年6月末,齐齐哈尔市拥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1家,注册资金合计为28248万元,累计为308户中小企业、47290个个人担保,累计担保贷款近4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累计为12亿元,个人消费贷款累计为28亿元;目前在保的中小企业74户,在保贷款责任总额2.9亿元。但是,由于现行信用担保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担保公司普遍存在实力弱、成本高、风险大问题,从而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因此,各有关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抓紧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支持担保公司做大做强。

二、建立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基本思路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已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目前要思考的是如何去实践与落实相关的政策,加强银行、信用等金融机构在金融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可操作性,切实从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解决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就齐齐哈尔市实际而言,必须从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为中小企业定做融资产品、推动金融创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探索和支持多元化融资模式等几方面同时努力人手,重点建立十项机制:

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培优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效益良好、有发展潜力、有利于增加就业、讲信用的各类中小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在企业信息储备库中进行筛选,把讲信用、财务管理规范、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及项目推荐给金融机构,并对其全程跟踪管理和现场辅导,定期编制信贷支持名录,列出重点支持的企业名单,对筛选出的中小企业有计划地予以优先支持,提供金融套餐服务,不断扩大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体。金融机构应认真深入企业调研,对不同行业企业和产品进行分类排摸,建立一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储备库,努力挖掘一批成长型、潜力型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的对象,属于政策扶持的,要建立联系档案,分别给予重点支持或辅导培育。特别是要关注经济主管部门推荐的企业和产品,只要符合信贷原则,都要列为支持对象。

二是改进中小企业信贷营销机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应创新信贷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金融需求,积极试办“多户联保、逐年授信、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依托行业协会,组织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按照“自愿组合、风险共担”的方式组成联保体,按一定比例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约定联保体的责任,明确申贷额度和分保额度,由金融机构根据联保小组成员生产经营等综合情况提供合理的授信。针对生产环节·以生产厂家为核心,通过有原料和产品交易的上下游企业相互担保,或以交易合同为抵押,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产业链条中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成功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关键在于要用全新的理念、方式和经营模式来做。一是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品种,如仓单质押贷款、货权质押贷款、商铺经营权质押贷款、银票质押担保贷款、信用证担保贷款、企业法人周转经营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二是引入自然人担保、大股东担保等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不动产抵押不充分的难题。三是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的个性化融资产品,适当降低融资门槛。如对发展初期的小企业,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抵押质押担保,可以不进行评级授信,直接提供贷款;对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小企业,制定适合小企业特点的客户评级办法,按级给予相应的金融服务;而对于财务信息比较充分、信用记录较好的中型企业,在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以创新的金融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是完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机制,重点扶持优质、信用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机构应采取适当灵活的价格策略,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等因素,确立不同的价格。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在风险发生变化时,自主灵活地进行调整,以确保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动力,来促进中小企业贷款的持续发展。重点是以“有市场、有信誉、有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对风险较高、信用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要以合理的贷款利率水平覆盖风险;对信用好、风险相对较低、进入重点支持序列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尽量少上浮或不上浮,要合理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为重点扶持优质、信用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机构应健全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形成由市场内生的利率定价机制。健全的经营管理机制的核心是谋求确立一个能全面调动各个层面积极性、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制度规则,改变目前靠权力控制为制度约束。各金融机构可在目前推行的信贷终身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下列制度:一是岗位竞聘制。在科学测定、民主评议基础上合理确定资产、负债规模和盈利水平。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尽快废除有关限制职工收入方面的制度规定,对在年度完成或超额完成利润指标的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比例提取行长奖励基金和效益奖金。三是完善约束机制。四是相互监督制度。可成立特别稽查组织,赋予其超脱的地位、优越的待遇和特别稽查权力,对任何单位、岗位和个人实施监督处罚;可利用外部社会力量实施外部监督。金融企业一旦有了一个健全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出于效益和风险的衡量,就必然增加其对利率及其变动的关切程度。

四是完善中小企业银企对接机制,进一步拓展银企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关部门应联合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推进机制,组织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知识、财务制度、信用等级等内容丰富的培训班,聘请专家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分片集中培训和个体定点辅导,把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开展第三方信用评级作为筛选、确定优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对象,将金融机构信贷服务延伸到主动帮助优质中小企业健全和规范财务体系,定期组织开展银企资金项目对接会、银企洽谈会、新产品展示推介会、信贷政策咨询会、贷前辅导培训班等银企对接活动,通报中小企业相关动态信息、资金供求情况和银行支持企业推出的新政策、新产品,并对实现对接的重点项目进行经常性的跟踪,做好分析、评议和通报工作,加强政、银、企有效对接,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开展“征信+评级+信贷”模式创新,构建新型银企战略合作关系。

五是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发挥担保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作用。以积极引导、多元投资、多层次构建、市场化运作、规范管理为指针,鼓励发展政府出资或出资参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大力发展以法人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支持企业设立互担保机构,以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为主要环节,做大做强做实各类担保机构,努力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融资担保服务为主业、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引导、商业性和互担保机构为主体、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配套协作、有较强融资担保能力的覆盖各县区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合运用信用担保、直接投资、专项基金支持、财政补贴或优惠、利率优惠、辅助顾问等多项措施,加快推进以信用担保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和以风险投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成长和发展环境。

六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机制,为中小企业便利融资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依托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采集与更新机制,加强人民银行、经委、工商、环保、质监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加快非银行信息采集步伐,扩大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入库面和使用范围,构建全方位、多功能的征信平台。改进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制度,改变目前按大型企业的标准评估衡量中小企业资信的做法,逐步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资信评估制度,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客观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合理确定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加快中小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建设。积极引进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同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合作,把广泛应用第三方信用评级成果作为改善融资、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将内部、外部信用评级达标的中小企业列为金融重点支持序列,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倾斜支持。

七是健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促成机制,增强中小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建立资本对接服务机制,适时邀请国内外知名的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全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各类投资咨询服务机构等前来我市考察辅导,全方位介绍企业融资渠道及应注意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分析形势尽快找到发展资金及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实现产业优势加资本运作的新型商业模式。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高成长性和上市意愿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在上市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市步伐。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贷融资、信托融资、基金融资等各类场外市场交易形式,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和规模。鼓励和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信用等级高的中小企业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和中期票据,增强中小企业融资灵活性和资本综合运营能力。

上一篇: 乡镇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下一篇: 依法治县自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