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8 21:10:48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篇(1)

“桃红有座马儿山,群山起伏紧相连。距离县城几十里,行路如同上青天。一声春雷响云天,惠民政策暖人间。百岁老人滚热泪,众人同夸爱民官……”南江镇桃红村小学教师周安才用一首“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桃红村的艰苦条件和村民们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南江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下访帮扶活动,与广大群众心贴心,在积极落实帮扶项目、处理热点难点问题、制订发展规划等事项中,切实让广大党员、群众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为彻底改变桃红村的落后面貌,县委书记青理东两次驻扎在这个过去无人问津的小山村,组织干部、群众掀起了修路、改水、发展产业的热潮。今年正月初一,他又专程来到桃红村看公路、话产业、谈发展,和乡亲们共度新年第一天。2007年以来,为切实解决贫困党员的生产生活困难,南江县积极创新帮扶机制,通过设立贫困党员帮扶基金、党员爱心超市等办法,构建起了全县贫困党员帮扶的网络。

让外出挣钱的农民工不再辛苦

石滩乡石河寨村民程永超在青岛一家建筑企业签下月薪3500元的劳务合同后,他赶紧给家人打回报喜电话:“我幸亏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不然今年还得卖苦力!”同程永超一样,今年春节以来,全县已有上万名技能型农民工在青岛、西安、厦门等地圆了月薪3000元以上的高薪求职“梦”。

2006年以来,南江县深入实施“万名党员素质提高培训计划”,专门组建“流动培训大篷车”,辗转于乡村和民工集中地对农民工进行理论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让农民工由输出体力变为输出智力、输出品牌,增强自身务工技能。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篇(2)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队伍

将建强组织领导、壮大工作队伍作为社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保障。成立由局“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副局长牵头推进,局办公室协同相关股室全力落实的县扶贫开发局社会扶贫专项领导小组,层层细化任务分工,压紧压实工作职责,确保了社会扶贫工作有人督、有人抓、有人干。

(二)强化沟通协作,汇集工作力量

主动作为、强化当担,建立完善社会扶贫线上线下沟通平台。线下联合团省委等9家省直定点帮扶部门创新出台社会扶贫四大机制,建立定期联席会、协调会、每月报进度、半年报小结、全年报总结沟通机制。线上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省直定点帮扶和东西扶贫携手奔康2个工作联系群。实时共享帮扶工作开展过程中数据信息、经验做法、问题困难。精准收集、定期研判

(三)科学方案举措,健全工作机制

严格按照省州社会扶贫工作要点,结合本县实际高标准编制每年度《社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对年度省直定点帮扶、东西扶贫携手奔康、雨露计划等重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切实做到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时间节点“三个明确”。针对社会扶贫涵盖面广、配合部门多、沟通协调不充分的问题,编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社会扶贫专项计划》的通知,对社会扶贫部门责任分工进行再细化、再明确,建立社会扶贫总口子定期统计+牵头部门充分协调定期研判的协同推进机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省直定点帮扶工作。始终坚持做好社会扶贫定点帮扶沟通协作的“电话线”,密切保持与团省委等9家省直定点帮扶单位高校、医院沟通协作。帮扶单位各级领导先后30余次赴我县开展脱贫攻坚现场帮扶、考察等工作,人次达200余人。争取教育、文化、培训等方面帮扶项目122个,直接和间接投入帮扶物款200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84期,受训人数达10000余人次;引导帮扶贫困群众就业100余人,劳务收入达60余万元;帮助销售各类农产品600余万元,切实在教育、产业、技能、文化扶贫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帮扶。

(二)“雨露计划”教育补助工作。为切实做好雨露计划支持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资金补助工作(以下简称春季学期雨露计划),有力消除县域内贫困代际传承问题。坚持从严对标省州政策要求,狠抓谋划部署、资金保障、宣传动员、审核公示、补助兑现五个重要环节,确保了雨露计划工作精准落地、落实,不断促进县域内更多的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积极接受职业教育、提升文化素质、强化致富技能。一是谋划部署到位。坚持高层推动,建立“一把手”全程督导,分管副局长实时跟进的工作推进机制,选定2名业务骨干全力推进雨露计划,切实做到了及时安排、有力推进、实时跟踪、科学决策。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及时对接县攻坚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结合每年度补助资金兑现情况,先后安排120万元作为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切实做实了资金保障,提升了业务人员放手大干的底气和信心。三是宣传动员到位。每年编制下发关于《启动雨露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对象标准、申报程序、审核要点、补助标准等。切实用好驻村队伍、教育机构、宣传媒体、结对帮扶四个宣传“法宝”,切实将政策宣传到户、告知到人。四是审核公示到位。严格按照对象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核、县级复核、社会监督的“五级”把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责任人员、审核事项、纪律要求等,切实避免了错退、错进的情况发生。五是补助兑现到位,严格采取应补尽补、分期兑现、打卡到人的原则。对账户信息错误的情况,坚持不怕麻烦、不省话费、负责到底的工作作风,全覆盖实行现场更改、现场确认,切实提升了资金兑现的精准度、满意度、认可度。目前,按照雨露计划受助对象人均750元的标准共计发放40.95万元,受惠贫困学生达546人次,同时2019年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在册人员规模527人,正在开展乡村两级在校情况审核。

(三)“扶贫日”工作开展情况。将“扶贫日”系列活动作为构建全社会大扶贫格局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坚持实行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责任分工制度明确、方案计划先行、内容措施细化。科学组织县民政、县红会、县团委及文化宣传部门,狠抓活动前宣传动员、活动中营造声势、活动后保持氛围三个重要环节。确保了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有条不紊、成效显著。5年里县内外500余家爱心部门、社会群体及人士积极参与扶贫日活动,共计募集爱心捐赠资金1300余万元、爱心物资价值100余万元。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氛围得到显著提升。

(四)扶贫技能培训工作情况。以“三到位+一严一新”工作法,全力做实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及致富增收带头人培训,力争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同推进。一是底数摸排到位。在对象确定上、科目选择上,坚持结合基层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突出政府引导,制定下发《培训需求及意愿》统计的通知,全覆盖完成19个乡镇61贫困村2107户985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致富带头人及劳动技能培训需求及意愿统计。二是对象选择到位,实用技术培训方面,按照全县南、中、北各路产业布局,科学确定民居接待、机械维修、花椒种植培训等班次,从而形成辐射带动。致富带头人培训方面,坚持优中选优、一村一名的原则,科学选择村组干部、专合组织负责人、种养殖大户等作为培训对象,集中进行政策解读、宣传营销、经营管理培训。三是规划安排到位。在培训日程安排上、方式方法上,统筹考虑群众生产习俗、文化素质层次等。坚持避开虫草、松茸等收成大季,坚持避开一年两季农忙时节,坚持应人而异、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科学搭配,实现了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的目标。四是创新教学方式。坚持从对象主观能动性入手,将提升兴趣、预见实用作为培训质量达标的关键。实用技术培训方面,突出现学、现用、现见效。致富增收带头人培训方面,采取教师讲经验知识、干部讲政策常识、实地看经营成果的方式,在完成既定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县内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宣讲、实地参观教学、产业发展经验交流等,切实提升了政策知晓度、拓宽了眼界、吸收了经验。5年里共计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个班次,受训人数达700余人次;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5个班次;受训人数达350人。

(四)信息摸排帮扶项目统计情况。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信息摸排。方面编制下发《关于做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信息摸排和稳岗工作》的通知,细化明确对象摸排、信息录入、稳岗措施、数据共享等重要环节任务,先后建立乡(镇)+“五个一”+驻村工作队摸排体系、县扶贫开发局+教育局+发改局信息共享和稳岗稳业体系。目前,共计摸排县域内外出务工劳动力1136人,为下一步统筹资源做好稳岗稳业工作储备了第一手资料。社会扶贫帮扶项目申报方面。严格按照州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社会扶贫帮扶项目统计筹备工作的要求,制定下发《关于报送县社会帮扶项目》的通知,从严把关项目资金量、项目申报标准、项目实施可操作性。精准识别上报单亲妈妈、残疾家庭、助学成才、贫困户心愿等帮扶项目10余个。

(五)社会救助工作情况。一是社会扶贫网推广覆盖完成,先后编制下发《县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方案》、《关于加快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的通知》,高质提前完成全县2000余户贫困群众全覆盖注册推广及1000余名爱心人士注册推广工作,发送爱心求助1条,募集爱心资金16690元,解决不了贫困群众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二是深化社会救助帮扶对接。先后争取创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网银行、跨世纪电器城等多家爱心帮扶企业,采取现场捐资捐物等方式,在贫困乡(镇)、贫困群众基础设施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共计争取社会援助物款500余万元,切实办成了一批解民忧、除民困、帮民富的民生实事,获得了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三是全力推进群团组织帮扶工作,县团委、残联、妇联等部门充分联动相应。一方面按质按量落实金秋助学、童伴计划、爱心妈妈、暖冬行动等既定任务,受惠贫困学生、母亲、残疾人达2000余人次。另一方面创新实施“喜波勒熊”、“扶贫志愿者留守儿童夏令营”等活动,在贫困群众好风气形成、好习惯养成及留守学生开拓眼界、关心温暖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效。

三、专注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创新实施社会扶贫扶志扶智“三个亮点”行动

高度重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要求,联合县内外各级帮扶力量在贫困群众智力培育、志气提升、习惯养成等方面动真情、下真功夫,探索“千企帮千户”接通帮扶资源+“星级示范户评定”提升脱贫志气+“技能培训”增强致富技能“三大”创新行动,为全县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搭建了“方位标”、做好了“引路人”。一是编制出台《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资金管理办法》,联合各级力量动员县内外爱心企业、组织、团体通过爱心结对、捐资捐物等方式建立“千企帮千户”行动爱心基金(目前基金资金量538万元),实现1000余户贫困群众与爱心企业直接结对,切实拓宽了帮扶渠道、积蓄了帮扶资源。二是编制出台《千企帮千户脱贫奔康星级示范户创评实施细则》、《千企帮千户爱心积分超市实施方案》,瞄准致富增收、教育卫生、爱国守法、明白人培养、感恩意识提升等10个方面创建目标,科学设定10星示范户创建和积分奖励标准,并以1颗星500元、1积分1元标准兑现奖补,让懒与勤不一样、恶与善不一样、无知与明白不一样、贪婪与知足不一样。共计完成4个乡70户贫困家庭388颗示范之星创建,兑现奖补194000元;完成5个乡户积分创建工作,共计兑现积分60000余元。三是“三到位+一严一新”工作法高质量落实1000余人的技能培训,在人员识别、班次安排、科目选择上充分尊重地区实际、发展要求突出精准二字,在跟踪管理上、教学方式上坚持因材施教、正向激励抓住实效“二字”,学员来之则学、学之有得、学之有用的成效显著提升,为下一步产业发展、增收致富锻炼了本领、积累了知识。

四、其它工作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篇(3)

警徽在这里熠熠生辉!

当我们怀着兴奋、好奇、疑惑的心情追随汕头市公安局党委领导班子的身影和驻村民警的脚步,重拾这一年多来市公安局对这片土地倾注的拳拳爱民情怀。所到之处,所见所闻,都是朴实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和感动。究竟蓝盾的光芒给尖山村带来了什么福荫?在村干部、村民乃至学生们天真烂漫的笑容背后,又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呢?

“双到”驻村工作队来了

位于潮阳区南山北面、西胪镇内八山区中央的尖山村,是二战时期的革命老区、省贫困村、扶贫村。全村户数290户1537人,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公益事业落后,以“靠天吃饭”的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当地党政不断努力但一直由于水源保护地的限制等缘由制约了发展。

2009年底,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的春风吹到了尖山村。根据汕头市政府的安排,尖山村被确定为市公安局和光大银行汕头分行联合帮扶的定点挂钩贫困村。一场帮助尖山村谋求发展的帮扶活动,在公安局党委的重视和光大银行的配合下拉开了序幕。

公安局分管局领导、政治处郑立波主任多次与局团委女书记洪映文到尖山村对接、启动帮扶工作,并最终正式将由洪映文为组长、由局青年民警刘洪川及光大行张伟文及许宇鹏为组员的驻村工作组介绍给村里。

“做该做的事情,是真正能帮助老百姓改善生活改变贫困落后的事情,就放手去做”,作为挂扶尖山村责任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郑通声对工作组提出了如斯要求。

尖山村的村情民生,牵动着汕头市公安局领导班子的心。郑通声局长坚持用实际行动说话,用模范带头作表率,通过精心组织动员,不断形成全警全员高度关注、直接参与帮助尖山村及贫困农户开展扶贫攻坚战的浓烈氛围。

“尖山村”这三个字,在全体民警的心中留下了一个牵挂。

局里上上下下强大的支撑,驻村工作组干劲十足,在村委添置了日常生活用品,扎根尖山,事无巨细,做好各项扶贫开发事务性工作,率先在全市以4个100%的标准完成了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

2010年8月20日,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到尖山村检查调研时,对工作组连连提问,组长洪映文是如数家珍一一全面作答。朱省长满意的笑容,深深印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脑海中。10月22日,洪映文作为汕头市唯一一名驻村干部代表,参加了书记亲自出席的全省驻村干部座谈会。11月,洪映文又参加省召开的粤东西北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被指定做经验交流发言。

2010年底,全市“双到”工作实施派驻驻村干部,为保证尖山村“双到”工作连续性,局党委把已担任局经侦支队政委并兼任局团委书记的洪映文选派为驻村干部,并挂任尖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同时原驻村工作组员刘洪川等驻村工作组也继续派驻。接到继续留驻尖山村任务后,工作组毫不退缩,把局的信任扛了起来,倾力投入到未完成的工作任务中。

村里的学童开心了

由于历史原因,尖山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全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100人,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近60%。公安局帮扶队伍踏入尖山村那一刻起,尖山村小学重建工作成为第一个被确立的帮扶项目。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郑通声直接带领和具体参与下,局班子成员、工作组八方呼吁,四处牵线,除从不太宽松的办公经费中申请、拨出60万资金外,还努力从市区各主管部门、热心企业、乡贤筹资,共筹集到资金182万元,村民热切盼望已久的尖山小学重建工程得以启动开建了。筹建期间,郑通声局长带领驻村工作组事必躬亲。一棵百年橄榄老树矗立在规划的学校大门正中,站在重建现场图纸在手的郑局长,一眼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留树、挪大门”的决定,让现场的工作人员和村民都鼓起了开心的掌声。

伴随着工作组在村一天天的工作,学校也一天一个样建了起来。一座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拥有7间教室,并配有教师房间、食堂、图书馆、电脑室等设施齐全的尖山小学很快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市实验中学捐了200套桌椅、省送来了图书、区送来了篮球架,学校配套设施正不断提前到位。

针对有贫困学生因为家庭无力供读而中途退学的现象,一个情暖尖山农户的民警捐款活动全面展开了,广大民警积极投入捐资助学行动中。2010年9月,民警第一期共向全村79户有子女在读的贫困农户和低保户发放助学金捐款3.16万元。面对村教育的帮扶,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捋着胡须,连连说:“尖山有希望了!”

尖山村农户腰包逐渐鼓了

2010年,对于尖山村民林英杰一家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是充满喜悦的一年。

42岁的林英杰一家5口挤在一间昏暗的祖屋里,3个子女均为在读学生,经济来源仅靠林英杰农田耕种和打零工,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因为“双到”帮扶工作,因为郑通声局长的挂户帮扶,林英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这一年,林英杰告别了打零工的日子,他承包了村卫生队工作,拥有了平生第一份正式的工作,领到了第一份村发给的工资。“多亏了郑常委,现在我有了一份固定工作,每个月都能领到1600元的工资。”林英杰说到这时喜上眉梢。郑通声为他家买了两头小猪,还几次自掏腰包,资助他购买了杨梅种苗、肥料。

林英杰的大儿子林岳鹏去年初中毕业,因家庭贫困想辍学外出打工。在郑通声的真切关心和工作组积极奔走、市扶贫办协助下,林岳鹏成功申请了免费就读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当郑通声专程送来录取通知书时,林岳鹏及其家人激动万分。

局领导带头,全警参与帮扶氛围浓烈。市局机关各科室、分局、派出所主要领导都亲挂责任人,各出招数,为农户排忧解难,民警纷纷为帮扶工作出谋献策,捐款捐物。2010年各级领导和民警职工已先后超过3000人次到户开展帮扶工作,仅民警捐款捐物到户资金就有26万多,110户被帮扶贫困农户得到民警助力发展生产的捐款户均2500元。110户贫困农户已有79户申请确认脱了贫。

“双到”不仅助力了贫困农户的发展,也助力了村集体、全村村民的发展。由于尖山村地处西胪镇水源保护地,不能发展工业,因此,工作组很快找准了扶贫方位:推进产业化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组邀请有关专家深入尖山村开展种养专业技术培训和宣讲活动,建设村200亩姜薯种养及自动喷灌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启动尖山姜薯品牌战略,设计“尖山姜薯”外包装,推动尖山特产姜薯的品牌商品化,发动民警捐款支持贫困农户扩大种植乌酥杨梅、姜薯等特色经济作物及土鸡养殖等等,有效地促进了农户增收。

尖山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但民警帮扶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

民警的捐款为全村挂扶贫困农户529人全部购买了新农合,实现100%贫困户家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村15户危房户改造计划顺利推进。3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尖山村民的心里是暖洋洋的。因为他们看到新生活的希望。

村容村貌绿了美了

踏入尖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漂亮的治安岗,电动的大拉闸门。村路两旁婆娑的小绿荫。在村委会前,工作组设立的“爱我尖山美化环境,让青山绿水环绕你我间”宣传画尤为引人注目。

眼前的尖山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绿色田园生机盎然。与一年多前垃圾成堆、路面泥沙覆盖、路边柴草乱放的景象相去甚远。

为了尖山村能得到科学健康发展,郑通声局长多次召集班子成员、潮阳区西胪镇委和尖山村委有关负责人,邀请潮阳区规划局及设计院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就尖山村未来发展总体规划设计,进行专题研究。一个未来山川秀美的新尖山,蓝图已经描绘就位。

村里的道路通了,顺了,也将更长更美了。在各级共同努力下,省、市帮扶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在乡贤的出资出力下,共投入320万元,2.81公里的镇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全面完成。帮扶氛围凝聚了力量,村里为数不多的吴俊平等几个外出成功乡贤,不仅出资250元万为村铺路,而且,把村的路灯也给安装了,把村的治安岗给捐资盖了……

村里即将拥有卫生站和便民药房了。在镇的协助下,经过工作组多方联系,得到了潮阳区大峰医院黄壮国院长的重视和支持,亲自参加村卫生站的建设。村民看病难这个一直困扰着尖山村民的问题,将成为历史。

村道和小广场绿化了。樟木、水溶、桃花心木等800多棵好树苗,在村中各处崭新矗立着。

系列帮扶活动进村了。共青团干部出身的洪组长,将青年业务骨干、专门技术人才、青年志愿者等引到了尖山村。大峰医院带来了义医义诊;市直团工委组织市各界团员青年带来了一系列志愿活动;广东医学院健康阳光团、青年民警、光大银行职工、农科所专家、农业局绿化专家、潮阳区规划局规划设计专家、潮阳区水利局水利专家等,也陆续出现在尖山村各处。

村里堆积的垃圾不见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了,村道宽阔畅通了。短短的一年,尖山村正悄然发生着崭新的变化。

尖山村处处散发着新农村的活力与朝气,

尖山村处处充满着希望,

尖山人民不会忘记,是人民警察帮助他们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栽下了新绿……

创新致富理念进村入户了

“要有创意扶贫的理念,在做好扶贫工作的各项规定动作上,要创造性推进自选动作”,“扶贫一定要做到创意扶贫、长效扶贫、生态扶贫、爱心扶贫、科学扶贫”。驻村工作组对着我们把郑通声局长的帮扶理念如数家珍反复唠叨着。

有了明确的方向,工作组不仅在推进各项帮扶项目上下功夫,还花大力气在全力打造共建美好尖山幸福尖山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尖山村良好社会风尚、文化氛围和健康发展氛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上下功夫。

有了工作组,尖山村抗战遗址、民间四百年历史原汁原味古老尖山村英歌舞、最适合的土壤种植出来的尖山乌苏杨梅、尖山姜薯这“尖山四宝”被挖掘出来并大力发扬。

有了工作组,尖山村第一代村支书林宝如,1975年曾经赴北京接受主席亲自接见。接见时送给林宝如一支步枪作为礼物的历史故事,不再被尘封。林宝如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证书,被工作组寻找了出来,成为了尖山村委珍贵的“压村宝”。

在工作组筹划下,公安宣传骨干、汕头大学新闻学教授和学生及报社资深传媒人,多次深入尖山各处收集、采风,实地勘查抗战遗址,为未来尖山经济社会发展留下宝贵文化资源。“情系尖山革命老区,寻访身边抗战足迹”采风活动走进尖山,让村里老人憋在心头的抗战故事不再被尘封。

外出务工的尖山村民,利用春节回乡过节的空隙,抓紧进行了英歌舞排练。有400年的历史、至今还保存潮汕最原始的英歌舞步伐、保持着穿草鞋传统的英歌舞,在2011年公安局新春游园活动舞台上,舞出了村民对汕头市公安局真心扶贫帮扶工作的由衷谢意和对全市公安民警新年的吉祥祝福。

尖山村姜薯、尖山村杨梅,在工作组和西胪镇全力推广,有了品牌化包装下,名气越来越大,价格逐渐攀升,销量不断扩大,供不应求。

尖山村慈善会成立了,尖山村资源网即将开通了,尖山村的农家乐、乡村游项目也筹划起来了。

“帮扶工作要争分夺秒”,“很好、加快、跟进”,郑通声局长给工作组时时加压。他亲挂责任人,潮阳区委书记直挂责任人,市扶贫办给予直接指导,西胪镇镇委镇政府的直接参与,让工作组倍感动力与压力并在。当洪映文与组员刘洪川行驶在村与局之间熟悉的路上时,更多的时候,是累并快乐着。他们知道自己承载着局领导的重托,承载着局广大民警共同帮扶尖山的重托,他们是尖山村与公安局和光大行的桥梁,是尖山村民与民警的纽带。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篇(4)

一、群众工作开展情况

自春节以来,我局已有5名县级领导,6名科级干部,4名高级农艺师,6名一般干部,共21人,分四批次深入石渠和两县结对村、帮扶村、寺庙开展群众工作。

(一)以背包进驻的方式,在石渠县8个结对村开展群众工作。

一是对两乡一镇8个村的405户结对户进行了走访慰问;

二是召开座谈会,慰问了村干部、三老干部和贫困户;

三是指导老百姓搞好冬小麦田间管护、帮助结对村超前谋划,及早安排春耕生产。指导他们提前做好春耕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抓好春耕备耕生产,做到组织领导、目标任务、技术措施、资金保障、农用物资、技术人员、督促检查七个到位;

四是对三个乡镇的肺结核和包囊虫病进行调查,三个乡镇共有肺结核患者6人、包囊虫患者1人,涉及7户34人。并进行了走访慰问,为地方病菌患者送上茶叶、大米、清油等生活必须品,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增强战胜疾病和困难的信心,希望早日恢复健康;

五是搞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规划。2013年计划在正科乡成片种植马铃薯三个品种共20亩,青稞三个新品种比较试验20亩。并已落实到农户和具体地块;

六是帮助搞好正科乡青稞基地项目规划,项目计划总投资400万元。

七是加强形势教育和维稳宣传。在八个结对村传达党的十、全国两会、省十次党代会、州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自身对会议精神的理解认识,用朴实易懂的语言,采用多种形式对党的惠农惠政策进行了宣讲。同时进行“爱国、守法、感恩”教育,开展反裂和反自焚教育活动,让农民群众珍惜生命,感恩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维护民族团结。

(二)由县级领导带队在县开展群众工作

1、到县的镇绒岔八村、生康乡十一村、生康乡四村、卡攻乡格下村及贡隆乡八村5个结对村党支部开展共建共创。

一是对党的十精神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同志来州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宣讲,把党和国家加大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传达到第一个党员,进一步增强其做好基层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求各村党支部党员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抓好党员维稳责任片区的稳定工作,做到责任落实、任务具体、措施细化、纪律严明、行动迅速,全力确保本村稳定大局。三是坚持与共建共创村党支部携手共进,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寻找致富项目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寻求新突破。四是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指导各村开展春耕生产。五是走访慰问了5个结对村党支部的38名党员,为他们送上了价值4180元的清油38桶、茶叶38条。

2、到县拖坝乡孜苏寺(格鲁派)开展同心同向活动。查看了寺庙扩建工程,参观了寺庙经堂、文物古迹等,与寺庙代表人士进行了座谈,全面了解了由我局支助5万元对寺庙大殿用电线路的改造情况,寺庙人员信息采集、加强宣传、强化管理,积极创建和谐寺庙等工作情况。并为寺庙送上了清油、茶叶等生动用品。

3、到对口帮扶点——县色西底乡恩珠一村开展帮扶活动。一是与乡党委、政府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了过去一年在产业帮扶、计生“三结合”帮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听取了乡党委政府和该村的建议,今年我局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帮扶:一是加强州、县农业技术力量的整合,在农业生产季节,实行科技人员定点、定人指导农业生产,全面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二是在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药剂拌种、化学除草、种子包衣等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村民们的科学种田水平。三是充分利用项目优势,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加大支持力度,注重在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上有新突破,全面提高该村的粮食生产能力。同时,还走访慰问中看望了4名三老干部和贫困户,并向他们送去每人500元的慰问金。

二、排查矛盾情况

以走访的形式,开展矛盾排查。一是需要更换冬小麦种子品种;二是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不高,需要提高种植技术;三是耕地地下害虫严重,需要防虫治虫;四是飞蝗需要进行防治;五是需要为农民引进适宜种植的青稞和马铃薯良种;六是需要开展化学除草。

三、解决的问题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篇(5)

一、加强领导,摸清底数,精准识别,建档立卡

我县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把残疾人扶贫工作作为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解和掌握我县贫困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我县在组织开展残疾人服务变更调查的基础上,以全区开展农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为契机,与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将贫困残疾人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融入当中,同步实施。通过核准农村残疾人贫困户的信息,与残疾人服务变更调查数据库进行比对,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贫困户全部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范围。据统计,我县已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为  人,其中贫困残疾人1057 名,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这为精准扶贫残疾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针对性强的科学决策依据。

二、精准帮扶,精心策划实施六项扶贫惠残民生工程

一是“一对一结对帮扶”,实施“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残疾人帮扶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困难残疾人的帮扶事宜,并成立了“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今年,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我县享受“党员扶残温暖同行”的残疾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了精准帮扶贫困残疾人的目的,发挥了“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的作用。我县残联已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把扶持资金全部汇入到残疾人手中。(建议补充资金)

二是通过组织实施 “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稳定脱贫。为使我县选择了“短平快”项目,即劳动量不大,见效快,残疾人易于接受的项目,与永福县百泉香土鸡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了广西·永福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依托该合作社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基地每年通过免费向家中有场地、有创业愿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不少于一万只的土鸡鸡苗及一万斤饲料,并免费提供养鸡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土鸡回收等服务。目前,已经辐射带动100户以上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为永福县残疾人的扶贫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增强脱贫致富能力。2016年,我县因地制宜,对150多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其家族掌握1—2门致富技能,大大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能力,针对我县不少残疾人种植杪糖柑的情况,我们还计划在11月份,组织2期杪糖柑培训,让残疾人掌握杪糖柑冬季保果、保暖,安全越冬的技术要点。

四是积极拓展“阳光家园”计划,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2016年,我县为100名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与家属签订托养协议,做到一人一档,扎实推进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县残联已于2016年10月把资金全部汇入到残疾人银行账户中。今年,我残联还计划为30名重度肢体贫困残疾人上门开展家政服务,目前,我们已与家政服务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已初步筛查确定了服务对象名单,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五是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保障残疾人权益。今年,我县为2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改造金额8万元。为使该项工程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服务对象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户,县残联与承包施工方签订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协议书,实行包工包料的承包方式,无障碍改造建设项目根据残疾人的个性化需要订制,主要有安装楼梯扶手、过道扶手;房间、厨房、卫生间地面平整、坡化;新建灶台、建卫生间等。目前,项目实施接近尾声,计划11月份组织检查验收。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篇(6)

《××省计划生育协会“协会服务行动拓展年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后,市计生协及时制定了《关于认真组织实施协会服务行动拓展年活动的意见》,要求各级协会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扎实开展活动,确保“拓展年活动”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获得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帮扶计生贫困母亲活动受到了市委副书记朱文根同志的高度重视,他要求各地认真抓好帮扶活动,并作出批示请各新闻单位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各区县以召开理事扩大会议、制定活动文件、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普遍进行了活动部署。屯溪区、徽州区计生协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倡议区直理事单位开展计生困难家庭(贫困母亲)结对帮扶慰问活动。休宁县计生协名誉会长、县人大副主任韩庆鸣,亲自组织劳动、人行等理事单位筹集资金并带队深入计生贫困家庭中开展救助。徽州区、××区政府分管领导发表了“5.29”电视讲话,号召各级理事单位和会员积极投入到会员集中活动日中。

二、精心组织,慰问帮扶计生贫困家庭和贫困母亲

一是广泛发动,打造舆论基础。为把“开展帮扶万名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贫困母亲)活动抓紧抓好,让全市更多的计生贫困家庭(贫困母亲)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帮扶,各级协会采取召开会议、发出倡议、下发通知、媒体宣传等方式,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是多措(来源:文秘站 )并举,打好经济基础。通过营造舆论、对内发动、对外协调,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各级协会理事单位、会员及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到捐款行动中。按照帮扶对象市、区县不少于20户,乡镇(街道)不少于3~6户等活动要求,截止6月3日,全市共筹集并发放帮扶现金和物品价值14.42万元,帮扶对象733户。其中,帮扶对象超过20户的区县有屯溪区(26户)、××区(42户)、休宁县(25户);帮扶对象超过6户的乡镇15个,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13.5%。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在职干部职工也带头捐款了1450元,作为市帮扶资金的一部分。

三是上门慰问,扩大社会影响。“5.29”期间,各级协会纷纷开展帮扶计生贫困母亲活动仪式,组织党政领导、理事单位深入计生贫困家庭走访慰问,让计生困难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切身关怀,充分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优越性,营造计划生育光荣的社会氛围。这次帮扶活动是我市计划生育协会多年来开展活动最成功、捐助资金最多、收到效果最好、最受群众欢迎的一次活动,既帮助了计划生育贫困母亲,又扩大了计生协的社会影响。

三、突出主题,广泛开展四项活动

(一)开展计生系列宣传活动。为深化节日活动,烘托社会氛围,各级协会广泛开展宣传咨询、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集中活动。5月27日,屯溪区开展了“关爱家庭关注健康”计划生育家庭趣味运动会,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倡导全社会都来关爱每个家庭,关注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歙县统一了村级公开栏、宣传栏的标准,各乡镇分别制作了1~2个大型宣传牌,各村重新刷写不少于5条的规范标语,发放宣传材料10万份。屯光镇投入4万余元切实加强宣传、服务阵地建设,积极探索新型生育文化。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篇(7)

(一)始终围绕深化“”问题整改,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局党组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作为最大的政治,始终聚焦“”不放松,盯住问题不回避,逐项落实整改责任、措施和时间表,切实推动集中反“”改作风转为经常性作风建设。一是有效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对照列举的“”问题25种表现、中央群教办梳理的37条问题、省委第二批活动“1+7”方案中列举的问题及省、市、县委正风肃纪要求解决“9+3+3”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以整改“”问题为重点,对照“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领导班子梳理整改主要问题11个,班子成员梳理主要问题共36个。在整改行动中,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都始终坚持不等待、不观望、不遗漏、不搞“一刀切”的原则,将这些问题分为立改型、分段型、制度型,分类别、分事项、分时段进行整改,组织专班对整改落实情况逐项进行监督检查;将问题整改“清单”、推进情况及整改成效等在局机关及统计网站公示,邀请退休党员、企业服务对象等评议整改效果,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和行动中的“走过场”不良现象发生。二是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局党组把问题整改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核心,专题研究开展“回头看”工作,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和具体举措。坚持结合统计实际,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长远深层问题结合,把解决作风问题与业务工作结合,把解决具体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来,把自身整改与上级督查结合,在整改“回头看”上持续发力,确保改一件、成一件、巩固一件。三是持续抓好学习教育推动整改深化。把学习教育作为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坚持周五例会学习与不定时学习、专家辅导与自学、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等结合开展,凡是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都第一时间进行传达贯彻,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学习中既有专题学习方案,也有专题学习资料。干部职工结合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八次、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级统计部门工作要求,结合学习三个《读本》,对照先辈先烈,利用“七一”等组织党员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通江王坪烈士陵园及佛头山红军石刻标语园等开展红色文化、廉洁从政警示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境界。四是在整改中强化统计服务能力建设。围绕统计服务和统计改革发展,强化干部责任担当,在服务加快发展中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数据采集、质量评估及资料汇总等各项工作;获得省政府经普办表彰先进集体1个(县统计局)、先进个人4名,获得市政府经普办表彰的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9名。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及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强化预测、预警、研判、统计分析、专题调研;强化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做好入库管理的服务指导、对策建议及沟通衔接工作;组织专班两次开展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测评工作;扎实开展对双足鞋业的帮扶工作。按照统计方法制度要求,全面完成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文化产业、妇儿“两纲”、限下工业、商贸企业抽样调查及能源、旅游、社会科技、劳动工资、民营经济、产业园区、节能减排、乡镇信息、城镇化率等二十多套专业的统计工作,成功创建县级统计机构示范县。五是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自查与绩效评价。局党组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工作的开展及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其做法与成效受到县委书记及县委第四督导组、县委群教办的充分肯定。对照平委群组办〔2014〕51号文件精神,我们组织专班逐项开展自查与自评,注重资料的汇总归档,务求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见成效、软件资料齐备。

(二)始终围绕扎实中央、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局党组坚持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与中央、省委巡视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治行动结合,始终把“两个责任”落实抓在手上,结合巡视整改抓深化,集中整治突出问题与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是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局党组按照县委、县纪委要求,及时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了委办发〔2014〕22号文件精神,明确局党组书记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局纪检组长作为监督检查第一责任人,对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开展集体谈话,9名科级干部及4名中层干部人人自查、承诺,并在公示栏、网站等进行公示,书面自查与承诺按程序与规定报县纪委和局纪检组备案。在第一、二阶段自查中,我局13名领导干部均不存在收受红包礼金的违规行为。同时,局党组提出严格要求,自觉摒弃统计部门是清水衙门的观念,在统计数据对外提供、职教职改、行政审批、项目入库、婚丧嫁娶、节假日等方面守住底线、保住清廉,坚决杜绝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与不良现象发生。二是开展滥发奖金、工资、补贴问题专项整治。我局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差旅费、会议费和办公费管理办法》等财经纪律与财务管理制度,不存在超规定标准、范围发放津补贴或违反规定发放加班费等问题。三是开展公务车辆使用管理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无超编制、超规格购置车辆问题。结合机关实际,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小车管理制度》,不存在公车私用、占用借用以及豪华装饰等问题。四是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局党组高度重视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及时召开了局党组会和全局干部职工“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动员会,成立了“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落实落实工作责任。印制了“庸懒散浮拖”专题学习资料,制定了“庸懒散浮拖”“七个专题”学习计划,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议5次。围绕“五个对照”查摆问题,领导班子及16名干部职工人人查找列出“问题清单”并公示、上报、整改。采取领导批评、同事点醒、群众监督等方式,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短期内能整改的,立即纠正不良行为,需要长期整改的,制定整改措施建立相关规章制度长期整改。同时,局纪检监察、办公室按照县治庸办的要求,强化常态化督查,干事成事氛围更加浓厚。五是开展选人用人问题专项整治。局党组严格执行人事纪律,结合单位新进人员、事业身份人员及工作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年轻干部,严格按照组织人事纪律选配中层干部等,不存在选用干部“以票取人”、“带病提拔”及“三超两乱”等问题。

(三)始终围绕正风肃纪专项整治,营造统计系统新风正气。局党组坚持把正风肃纪与依法治县、依法治统结合,在持续深化正风肃纪中树立统计良好形象。一是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问题。坚持精文减会,制定完善了会议申报制度,精减专题业务会,不开长会;建立完善发文层级审批制度,可不发文的坚决不发,杜绝了文会泛滥现象。科学制定目标考核机制,由县统计局牵头的全县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坚持注重考核操作性、可行性,精减年终考核项目,注重平时监督量化,考核工作更加实在、公正,无随意到乡镇、部门、“四上企业”考核检查行为。二是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中梗阻”,侵害群众利益及“三乱”问题。局党组特别重视整治“中梗阻”问题,结合“两个责任”落实,对一些不良现象采取了点名通报,对统计继续教育培训收费、数据提供、行政审批、项目入库、达标升级、社会测评、统计执法等相关的股室和分管领导开展双重约谈,认真解决吃拿卡要、权力寻租、漠视群众等问题,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三是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三公经费”过大,超标准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新建楼堂馆所等问题。严格执行有关制度、纪律,严格控制、逗硬管理“三公经费”,杜绝了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问题发生。结合贯彻落实“约法三章”要求,机关无超标准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使用公款豪华装修办公室等问题。四是整治党员干部参赌涉赌,担当不够、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结合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改和治庸活动开展,机关干部职工无上班时间进茶楼打麻将、搞等现象。实行干部职工分工负责“一表清”,强化民主集中制度,弘扬“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睦”的机关文化,干部职工担当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明显提升。

二、扎实开展制度执行监督检查,着力健全完善管总管用的长效机制

(一)着力开展制度建设情况专项检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治及庸懒散浮拖专项问题整治等,结合贯彻省委“两个意见”及市、县委“两个实施意见”,专题研究落实制度建设计划,着力健全完善管总、管用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废、改、立”任务全面完成,推进了统计系统作风建设,加强了统计干部队伍建设。

(二)着力开展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局纪检组、监察室不定时、不定地点、不打招呼,开展制度执行专项检查的明察暗访。查看制度学习宣传情况、严格执行情况、违规处理情况等,促进了统计系统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

三、大力实施基层基础提升计划,切实强化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篇(8)

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总抓手,突出农民增收,兼顾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采取目标牵动、增收促动、示范带动、载体推动,强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

摸清底子、目标牵动。该县组织干部逐村调查摸底,摸清全县每个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党建工作等综合情况,按照考核评价标准,分级建立档案,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升级晋档规划,力争到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一、二类村党组织超过全县村级党组织总数的50%,四类村党组织减少到总数的10%以下。同时,按照“县联网、乡建档、村上墙、户明白”的要求,自主开发升级晋档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设置工作动态、文件、简报、规划、农户查询、统计查询、数据填报、惠农政策10个板块,录入农户基本信息、增收项目、人均纯收入、农户类型、帮扶责任人等50多项信息,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农民增收信息数据库。乡镇将反映升级晋档工作的文字、表册、声像、照片等资料分类建立基础档案,各村制作固定升级晋档和产业发展规划,公示牌,在全县形成网、表、卡、册、牌为一体的农民增收档案体系。

一户一策、增收促动。积极探索农民增收工作新机制,从一家一户抓起,从具体产业项目抓起,做到摸底调查到户、分级建档到户、增收目标到户、领导包抓到户、结对帮扶到户、考核奖励到户“六到户”。组织干部按照一户一表要求,进村入户摸底调查,摸清农民收入来源,根据农户收入状况,按照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为示范户、5000-8000元为殷实户、3000-5000元为温饱户、3000元以下为帮扶户、五保以及痴傻哑户为政策关怀户,分类建立台账,全县2000多名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结对帮扶6.2万困难户,一户一策,帮助农户制定年度增收计划,并发放增收明白卡,落实帮扶人和联系电话,将增收措施细化到产业、到项目、到户、到人。全县农民现金收入同比增长46%。

整合资源、示范带动。该县坚持分类指导,规划先行,示范带动、整村推进。按照平川村、丘陵村、山区村不同地域类型和产业特色,确定了村两委班子强、基础情况好、主导产业明晰、区域特色鲜明的五个村作为示范点,按照五丰村“生猪产业支撑型”,余家山村“乡村旅游型”,李河村“工业园区带动型”,江榜村“茶叶产业支撑型”,枣园村“龙头企业带动型”,逐村制定详细规划,召开项目资金现场协调会,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600多万元,实施项目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村庄建设等项目290多个,集中力量培育五个水电路讯入户、主导产业突出、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民风文明的综合示范村,做到看有现场、查有资料、听有内容、学有经验,树立榜样和标杆。

探索创新、载体推动。该县把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工作有效融合,以堡垒、素质、强基、增收、共建、阳光、阵地、标兵“工程”为载体,整体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和优秀人才库,采取内选、外聘、回请、下派等多种形式,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学历培训,先后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女干部、返乡党员等专题培训班8期,培训600余人次。下派干部105人,对25个后进村进行集中整建,解决突出问题130多个,新发展茶叶7000亩,养猪大户1260户,新增个体私营企业820多户。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全县新建成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14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94个,树立党建标兵39个。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篇(9)

十年磨一剑,十年见成果。从1999年到2011年,贵州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71.6%提升到94.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8.9%提升到58.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2%提升到23.2%。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批批优秀的志愿者前赴后继。这些承载着无数爱心的帮扶在贵州山山寨寨开出了幸福之花。

“贵州的父老乡亲永远铭记,贵州的孩子心怀感恩。在贵州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各界的支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说,社会各界从物资到人才,十年如一日真诚扶持、全力帮助贵州教育事业,倾注感情之深,持续时间之长,帮扶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投入项目之大,在全国前所未有。

“软件”+“硬件”

帮扶促发展

“要举全国之力帮助贵州教育”。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吹响了中央和发达省份帮扶贵州的号角。2000年,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的决定,以福建、深圳、大连、宁波、青岛等省市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开始了一场对贵州教育事业长达十余年的真情帮扶。2004年,中办国办转发意见,要求开展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帮扶力度继续增强。

作为起步最早、力度最大的东部帮扶城市之一,深圳设立1亿元“深圳—贵州助学金”,使得每年1万—2.25万名农村贫困中学生受助。

2011年,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58所高校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47所贵州高校在贵阳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将在5年内帮助提升贵州高校师资队伍水平、科研服务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推动贵州高校跨越发展。

这些,只是帮扶贵州的一个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11年,中央累计向贵州投入教育资金1047.2亿元,较上世纪90年代的6亿多元增长160余倍;福建省及深圳、宁波、青岛、大连4个计划单列市累计投入贵州教育资金20多亿元,改扩建中小学700多所,救助贫困生25万余人;投入奖、助学基金1.6亿元以上;培训师资、教育管理干部8万余人;向贵州派遣志愿者3000余人。

2012年初,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文件,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彰显中央对贵州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文件出台前,教育部以及中央有关部委多次深入一线,实地考察,现场办公。

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培训校长、老师;设立奖、助学金;无数的举动串联成中央到地方支援贵州教育事业的画面。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说,从政策到措施,从硬件到软件,来自各方的力量为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筑起了坚实的基础。

“欠发达地区办教育,关键是要解决钱和人的问题,外界‘硬件’和‘软件’的双助力,为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打造了强有力的双引擎,也为贵州人民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有力条件。”贵州省委常委、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刘晓凯说。

“内因”+“外因”

爱心聚“核变”

凭着一颗传播知识的爱心,河南姑娘王东灵瞒着父母只身来到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镇中洞苗寨,为中洞的孩子“授业解惑”,而且一来就是一年。

在紫云搞教育近30年的施光宁说:“每年来紫云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很多像王东灵一样,他们的勇气对我也是激励。”紫云县原县委副书记杨开华说,王东灵启示大家,没有一种精神,是成就不了一番事业的。

是爱心让王东灵来到了中洞,是贵州人民的朴实无华让她选择了留下。在王东灵之后,30多名志愿者报名去中洞小学支教;美国的志愿者博德投资30万元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上海交大师生捐款援建了中洞希望小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份爱心能点亮一片希望。行走在贵州各地,众多的“逸夫楼”让人记住了一位慈善家的名字——邵逸夫。黔东南州丹寨三中副校长潘玉林讲述了另外一名慈善家朱英龙的故事。现年72岁的宁波籍台湾企业家朱英龙从2003年开始到贵州贫困地区捐资办教育。9年多来,他已捐资近3亿元,为毕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4个市州修建学校1000多所,并资助了一大批贫困学生入学。盖楼、建图书馆、捐设备、资助学生,邵逸夫、朱英龙、王永庆、李国基等大批慈善家的名字在贵州教育发展的史册上熠熠生辉。

一份爱心午餐,让黔西县的师生们记住了邓飞等爱心志愿者的名字。这场民间发起的爱心活动,最终引发一场“爱的风暴”,从国家层面开始了一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在贵州省试点并下达营养膳食补助资金24.8亿元,惠及贵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5个县的417万农村中小学生。

从捐钱捐物到义务支教,从企业家到平民百姓,来自民间的爱心力量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成为推动贵州教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统计显示,2000年至今,民间资金支援贵州教育共计6亿元左右。

在贵州教育工作者看来,对外界援助最好的回报,就是自身的不甘落后、奋发赶超。贵州教育发展水平落后,是不争的事实。是否甘于落后,关键看贵州人的态度。在向发达地区迈进的道路上,外界伸出了援手,“外因”给力,“内因”更应奋力赶超。

“感恩”+“奋进”

图强谋跨越

三都水族自治县鹏程希望学校门口的大道,被当地政府命名为“深圳路”,校长韦国宏介绍,这条路让当地群众记住了深圳人民的情谊。在贵州的其他地方,像这样命名的教学楼、街道还有很多。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和帮助,感恩的情怀在贵州人民心中萌芽、生长。鹏程希望中学的学生自发组建艺术团,多次奔赴对口帮扶城市深圳演出。“是谁为我们建起一栋栋漂亮的教学楼?是谁为我们修建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是谁为我们送来可爱可亲的优秀老师?”在贵州的许多学校,师生们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抒发对援建大军的感激。

徐本禹是无数外省到贵州山区支教的老师之一,谈起支教感受,最让他不能忘怀的是山区孩子不时送上的野花,是家长特意留给他的鸡蛋,是孩子们齐声高喊“谢谢老师”的感动。10年过去,在徐本禹支教的地方,34名华中农大研究生志愿者先后接力,默默在大山深处奉献自己的青春。

超声科帮扶工作计划篇(10)

如果说西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那么,贵州就是这块短板中的“最短板”。

2020年,中国将建成全面小康。榱耸迪终飧瞿勘辏中国全力弥补、平衡、协调发展中的贫困“最短板”。

从地方层面来说,贵州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近年来相继出台了“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及6个配套办法、“1+10”文件等,抓住大数据中心落户的机遇,围绕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构建精准扶贫制度框架体系,以产业、就业、帮扶等为抓手,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去年出台的《贵州省大扶贫条例》和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和脱贫退出、督查、考核、问责4个管理办法,其经验被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例子印发全国学习参考。

2016年,贵州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比计划数超出20.8万人,脱贫幅度为24.5%,农村贫困人口粗略估计减少到372.2万人,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6个县(区)已达国定标准摘帽条件,60个乡镇“减贫脱帽”。

一环紧扣一环抓,一锤接着一锤敲。围绕“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怎么退”,贵州探索了一套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精准管理的有效做法,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靶向治疗:扶谁的贫?

贵州贫困面极广,如何确保精准到户到人?

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欠发达省份,资源条件差、发展底子薄、经济实力弱、人均收入低。目前条件稍好的地方基本已脱贫,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有65个县分布在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扶贫开发成本很高。

自2014年4月,贵州就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方法等,建立全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信息平台,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按照国家要求,对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为扶贫开发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

责任明了:谁去扶贫?

识别出了贫困人口,那么谁去扶贫?

贵州省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建立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惩戒约束“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机制,坚持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推广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携手致富经验做法。2016年全年共组建52支党建扶贫工作队,派出4.3万干部,组成8519个驻村工作队,蹲点50个贫困县的贫困村开展党建扶贫,对脱贫攻坚能力差,不能胜任现职的467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各地将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擎作用,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目标明确:如何扶贫?

近年来,贵州脱贫攻坚改革创新力度大,亮点颇多。

以往的扶贫多是“撒胡椒面”和“大水漫灌”,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扶贫机构甚至对扶贫对象“基本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迤那镇扶贫部门创新形成了“四看法”精准识别方式,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扶贫工作人员进村后,从房屋、粮食、劳动力、教育等维度对农户贫困进行测量和评价,将四个维度分成四大类测量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精准识别出扶贫对象后,根据贫困特征和发展需求进行帮扶。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当前贵州省的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扶贫建档立卡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80岁以上老年人,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要达到100%。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这是最稳固、最有生命力的减贫方式,这种更加注重“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培育,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

2016年,贵州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对31.7万贫困学生发放“两助三免(补)”资助金10.12亿元。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全省通过“四重医疗保障”惠及172.7万人次,补偿费用22亿元,为贫困群众多报销医疗费用约5亿元,合规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1.7%。

此外,贵州还聚焦脱贫攻坚最难点,筛选出20个极贫乡(镇),由20位省领导各包干一个乡(镇),组建工作队定点包干脱贫攻坚,探索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路子。自2016年9月,在组织和领导、责任、方案、战役、投入、考核和奖惩等六个方面,贵州进行超常规举措,从贵州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中单列组建极贫乡(镇)脱贫攻坚子基金,按照贫困人口人均投入10万元的标准估算,子基金规模按173亿元安排(不含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相关责任部门动真情、真扶贫,除了动用本单位所有资源外,还组织621家(次)企业(商会)到极贫乡(镇)考察、投资;各部门出台专项规划、相关办法,合力推动工作;相关县采取超常规人事安排,9个乡(镇)12名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由县级领导担任或兼任。

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以产业扶贫规划为引领,按照“绿色生态、立体发展;调整结构、种养结合;一业为主、多品共生;以短养长,滚动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精品水果、蔬菜、油茶、中药材、茶叶、特种养殖和乡村旅游业等十大扶贫产业,形成了“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的扶贫产业格局。各地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湄潭县核桃坝村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以茶产业为支撑,通过落实城乡统筹、土地流转、产权制度、茶旅一体等改革举措,加快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步伐,全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全村现有茶园面积12000亩,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5600元。江口县以梵净山优质旅游资源为依托,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方式,推进旅游产业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扶贫新路。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66.2万人次、旅游收入5.2|元,带动3200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个省直责任部门积极争取帮扶资源。2016年,贵州开展501次义诊、捐赠、培训(含外出考察学习)、慰问等活动;筹集帮扶资金73573.34万元;对1568名干部、23186名群众进行培训;推广“五共工作流程”,变“干部干、群众看”为“群众干、干

部帮”;帮助1334名贫困人口就业;通过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发放宣传单、宣传栏张贴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动。20个指挥部编制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启动项目874个,到位各类资金14.28亿元,带动贫困户20910户79741万人。特别引进67家企业,带动贫困户8184户32153万人通过产业发展脱贫。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2413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8.18%;当年退出贫困村18个;空壳村从213个减少到76个,村集体经济积累从677.56万元增加到1069.51万元。有效带动了周边76个贫困乡(镇)发展。

在抓党建促扶贫方面,贵州开展省级层面工作检查、专项督查、专题巡查23次,暗访督查10次,对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及时通报曝光,严格督促整改。

结果导向:效果如何?

自“十二五”以来,贵州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623万人,到截至2015年,贵州有493万贫困人口,2016年又减少了120.8万人。预计到2020年,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到213万人。

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

据贵州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39个中央单位在贵州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000万元,并且已引进各类资金30.2亿元,实施项目63个。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高层联席会议签署的“十三五”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7个帮扶城市54个县(区)结对帮扶贵州66个贫困县(区)全覆盖。东部7个帮扶城市5亿元的年度财政帮扶资金,实施援建项目429个,直接帮助贫困人口11.37万人。此外,省内12户大型国有企业结对帮扶12个重点贫困县,推进国企“百企帮百村”、民企“千企帮千村”;省外积极引导包括万达集团在内的大中型企业帮扶贫困县,开创“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社会扶贫模式。

生产发展。2016年,贵州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约2万个,74.2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成功脱贫。为5万就地脱贫人口每人整治1亩优质农田,对44万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规范化技能培训,打造乡村旅游景点231个,在1300个贫困村设立电商网点。

易地搬迁。2016年住房主体工程完工9.74万套,预计2017年5月份全部入住。

抓生态补偿精准脱贫。2016年争取到退耕还林477.4万亩,完成营造林528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落实护林员指标2.5万人,直接带动近10万人脱贫。

教育医疗扶助。朗朗书声,永远是贫困土地上最动听、最具生命力、最有希望的声音。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多的见识和渴望,就有了延续梦想和播种希望的种子。2016年,贵州省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对31.7万贫困学生发放“两助三免(补)”资助金10.12亿元。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全省通过“四重医疗保障”惠及172.7万人次,补偿费用22亿元,为贫困群众多报销医疗费用约5亿元,合规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1.7%。

政策兜底保障。2016年,贵州将158万无力脱贫、无业可扶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78.7万受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改造农村危房30万户。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45亿元继续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39个中央单位在贵州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000万元,并且已引进各类资金30.2亿元,实施项目63个。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高层联席会议签署的“十三五”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7个帮扶城市54个县(区)结对帮扶贵州66个贫困县(区)全覆盖。东部7个帮扶城市5亿元的年度财政帮扶资金,实施援建项目429个,直接帮助贫困人口11.37万人。此外,省内12户大型国有企业结对帮扶12个重点贫困县,推进国企“百企帮百村”、民企“千企帮千村”;省外积极引导包括万达集团在内的大中型企业帮扶贫困县,开创“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社会扶贫模式。

着眼未来:2017如何做?

2017年,贵州将紧紧扭住精准这条生命线,集中精力、集中火力,确保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取得实实在在战果。

坚决打赢易地搬迁扶贫硬仗。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大力推广“五个三”经验,加快完成2016年搬迁任务后续工作;全面启动2017年搬迁任务;精准锁定搬迁对象,科学选择安置点,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统一建设,严控建设面积、成本和质量,积极推进跨市县安置,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确保多搬、快搬、搬好;扎实做好搬迁群众思想工作;切实做好旧房拆除、旧宅基地和旧村庄复垦等工作,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让搬迁群众获得稳定收益。

上一篇: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下一篇: 银行董事会工作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