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0 17:54:07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1)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094-01

一、校园文化及意义

校园文化是指以中小学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积淀出来和创造出来的,并为主体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以及这三者的整合和结晶。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由于学生素质是一种文化影响、文化浸润、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改革的深入,重建校园文化更成了学校在新世纪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二、当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

综观当前学校的文化建设,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情况却令人有些失望。误区表现为:

1.把学校品牌的创建与学校文化的建设割裂开来;2.学校缺乏精神的独立性,人云亦云;3.学校工作缺乏连续性(换校长就换了样,不继承传统);4.学校文化建设主要是理论提升;5.体现在思想上,不在行动上;6.学校就是抓升学、抓分数、学校文化是“虚货”;7.学校文化建设主要“造钱”,有了钱,保证“学校文化”上档次;8.学校文化靠“包装”宣传。

三、校园文化的建设

如何才能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最终体现学校最具特色、最明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学校精神,笔者作为课程改革的管理者和参予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

(二)确立一个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的基本信念行为准则,形成群体的意向――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师生职工精神面貌的总体现。“八荣八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感情,增强师生职工的凝聚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之点;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共建文明校风、共创学校美好未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通过努力,力求形成“求实创新、奋发向上、爱国爱校,以国以校为荣,为国为校增光”的校园精神。

首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武装师生员工。其次,狠抓班集体建设,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要求,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再次,着力增强全校师生职工“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确立校训、校歌、校徽等校园主体文化作品;编写校史、建设雕塑,并抓住学生评“三好”、“优干”、入团等关键点开展好爱校建校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校园物质文化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首先是校园标志建筑的文化设计。校园标志性建筑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集中反映,是校园建筑布局的灵魂和统领性建筑。首先要确定学校已有的标志性建筑中哪些属于重点标志性建筑并加以保护,同时进行新的规划。对新修的标志性建筑,要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进行精心论证,充分展示其文化内涵。其次是学习区、活动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学习区文化氛围的营造要体现严谨治学、奋勇攀登科技高峰的文化主题。活动区是进行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注意发挥其综合功能。

(四)加强校园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就是要在尊重人的权益、地位,人格尊严,尊重人的才能和意识,尊重人的兴趣、爱好,尊重人的建议、意见上做足文章。做到政通人和,以此调动组织成员的自主性、自觉性,以便自我调控,来促成工作有序运转,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人性管理。

校园文化管理既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依法治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校纪校规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多种手段约束和制止一切不文明行为,不断提高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形成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2)

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需要校园文化的支撑;而良好的社会形象又会凝结成学校的文化底蕴。这种校园文化通过日积月累逐步融化到师生员工的血液中,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上,因此,校园文化是各个学校的灵魂。这是学校立足于竞争生存与强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总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永恒主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哪些功能,校园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我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笔者试图对上述问题作简要分析和论述,以期能对我院正在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及第二校园建设起到一点启发作用。

一、校园文化具有的先进功能

1.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把全院师生员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功欲,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和行为准则,形成广大师生的精神动力,共同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全校成员的注意力就必然转向哪里,“院兴我荣、院衰我耻”。校园文化导向作用越有力,就越能统一全院成员实现学院发展目标的行为,就越能更快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

2.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就像一种精神粘合剂,可以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这种凝聚功能来源于校园精神文化,而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对全体师生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能使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关心集体、关心学校,进而形成一种心理需求,从而增强凝聚力和荣誉感。

3.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强调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注意满足师生员工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积极发挥其在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从而使学校产生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它有利于在全院成员中培育和树立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极大地激发出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对学院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4.调适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营造一致的精神气候和融洽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有效的“软约束”,以消除人们在心理和情绪上的自我干扰和相互摩擦,减少内耗,协调人际关系,使个体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掘和发挥。例如,沁透了校园文化精神的校规、校训、校风、校貌、校内人际关系、道德风尚等,对学校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并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和约束,它是通过学校成员自省时的内疚自责而改变不良行为的约束。

5.辐射功能

校园文化塑造着学校的形象,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标志。通过学生的招生、培养、就业,毕业生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社会新闻媒体的正面报道会产生学校对社会的辐射作用。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一种能够不可忽视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对学校建设的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发挥都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

二、校园文化的构建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完成党和国家赋予高校伟大使命。如何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优化育人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落实《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与《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是校风校纪的重要任务。

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和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园文化是学院整体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其终极目的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企业一线需要的人才。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功能建设,明确主要任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的研究工作,努力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崭新局面,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三、我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做的努力

在我院发展进入快车道的里程中,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环境形象管理的提高

环境形象之于学校形象,犹如面容之于人,它反映着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经济实力和精神面貌,我院应在环境布局和建设上进一步提高。在去年教师进入新的办公楼以后,应该说硬件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个别系的办公室卫生状况较差,物品摆放也谈不上井井有条。学校要从影响环境和企业形象的细节上做出相关规定,培养出师生员工的严谨、求实和向上的基本素质。

2.加强并提高以人为本的公寓服务化管理水平

学生公寓管理的职责在学生处,因学生处的人力有限,雇用了一些临时工从事公寓的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公寓对于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和思想教育显得比较薄弱。随着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入和高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工作和育人功能,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植服务意识,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一流公寓”的方针,把“安全教育、日常行为教育、思想教育”的三项教育及“规章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的三项建设落到实处。

3.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领导者是校园文化的示范龙头,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师生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学校的价值观。首先,领导者要注重对校园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其次,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学校的价值观。使之积极强化,持之以恒。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是多方位的、是永无止境的,它需要全体师生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需要承前启后的逐步凝练与沉淀,需要大胆地开拓与创新,需要学校加大开发投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得到全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3)

1.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墙一壁能说话。走进城东中学校园的每一处,就如在享受一道精神大餐。“春风化雨乐育栋梁拔地起,学海扬帆敢为鲲鹏展翅飞”、“增自尊苦练学习本领,树雄心掌握一技之长”、“祖国园丁心胸容天地,城中教师智慧运乾坤”、……学校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宿舍等场所,挂满励志类书法对联。教学楼墙壁上,随处可见“985大学”、“211大学”的图片和简介。走进教室,窗明净几,桌椅整齐,板报、壁报、读书角一应俱全。各个班级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全校48个教学班都有自己特色的班级口号、奋斗目标。每一句标语,都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着人文关怀。“寄语教师,寄语学生,寄语家长,寄语学校”,每一句话都激励着师生上进;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设计精美的手抄报,每一处都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墙上挂着“名人名言”,学习园地贴满学生作品,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组建学生社团

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仅有氛围还不能形成真正的校园文化,还要有实实在在的活动,让全体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立足发展,着眼未来。活动促成长就是城东中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抓手。“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地发展,在开好日常课程、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也大力开发文明礼仪、书法、绘画等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准定位,健康成长。”王校长表示,要立足发展,着眼未来,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走向城东,迈向成功。近年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城东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先后成立了启航书法社、鸿帆舞蹈社、欢乐合唱团、美韵器乐社、育才美术社、天涯草文学社、红叶记者社、劲旅篮球社、艺轩棋社等22个学生社团,涵盖文艺、体育、文学和科技诸方面。学生自愿申报参加社团,活动实行走班制,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建制,材,每周开展一至两次活动,或学习培训,或成果展示,充分挖掘学生兴趣与潜能。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每间教室配有多媒体、电子白板及监控设备、网络,建有书法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厅、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为学生社团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风化雨润无声,风正帆扬一路歌。办学以来,城东中学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办学特色,中考成绩年年稳居全市第一,曾先后获“三明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第二届福建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福建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福建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中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推陈出新,发展好校园文化建设

任何事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同时要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进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在互动中重建,在互动中生成、发展好校园文化。宁化城东中学的社团文化建设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起才艺展示及提高的平台: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社团才艺展示活动,邀请专家及学生家长到场观摩指导,现场评选出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在第六届体育艺术节期间,该校曾与县老年书法协会共同举办“百人书法现场展示活动”。宁化城东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有实效的成绩,但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要实现校园文化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多学习、多尝试、多总结,才能把城东中学建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新校园。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4)

2.通过环境熏陶、创作实践等方式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使这些成果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品质。

3.以文学鉴赏、文学创作实践、文学讲座、文学创作大赛等各类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处理自身的意志、情感、理性等方面的问题。

4.通过各类文学活动加深学生的知识背景,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审视、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学校领导重视,尽最大努力提供资金保障和场地保障。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学建设的重视最早可以追溯到“野草”创立之初。校长李力亲自参加“野草”文学社成立大会,书法家陈孝宁亲自题写刊名。这个优秀传统被后来的历任校领导继承并发扬,如今更是形成了制度。

(二)文学社团活动如火如荼。金秋九月对于农民来说是收获的季节,而对于昭通学院的各个社团来说,却是播种的日子。“野草文学社”是拥有超过一千会员的社团,在五、六千人的地州院校中也许是仅此一家;再加上“太阳潮读书社”等文学社团的推波助澜,这是一支何等浩浩荡荡的文学大军啊!这些种子撒播到昭通的山山水水,又怎能不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师生创作薪火相传。如果说《守望者》等校园文学刊物是学生们的练兵场地,那教师们的创作则是飘扬的旗帜。宋家宏、李骞等老师已经转战昆明,但依然经常回来做文学讲座,参加文学沙龙;杨昭、吕翼等则坚守昭通,带着一帮文学爱好者激扬文字;2008年加入队伍的年轻教师符树芬已有六十余万字见诸各文学报刊;2011年有近10本诗集及专著公开出版发行的著名女诗人夏玲调入我校,加强了文学创作及教学队伍。

(四)文学平台多层建设。在传统领域,各种文学活动、刊物发行一如既往。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有记录可查的文学讲座、文学沙龙、文学研讨会、文学创作大赛等活动有40余场。同时,多层次开发其他文学平台:2006年,语文教育专业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同年,成立“昭通文学现象暨文学评论中心”;2010年,昭通师专文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挂牌,同年,昭通市文学人才培养基地落户学校;2011年,中文系网站增设“昭通文学”栏目;同年,昭通文学陈列室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陈列室收集了目前昭通作家群发表的大多数作品。它成为昭通学院的一个亮点,成为对外介绍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窗口和阵地。这些文学平台的建设为校园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囊,输送了丰富的营养。

三、工作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如今已经是中国文坛的热名词,而昭通作家群雏形的形成与20世纪80年代昭通师专(昭通学院前身)活跃的校园文化密不可分则是大多研究者的共识。1982年底,昭通师专成立了第一个文学社团“野草”,与当时昆明师院的“银杏”共同书写校园文学活动的新篇章。随后成立“荒原”文学社。荒原“野草”生生不息,昭通学院先后云集了曾令云、陈孝宁、宋家宏、黄玲、胡性能、李骞、杨昭等一大批知名作家学者,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积极参与和示范作用对校园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野草”、“茂林”等十余个文学社团活跃在校园里;《野草》《茂林》等十余种刊物成为学校生生不息的独特风景。野草文学社的创办者们也许没有想到一颗野草却长出了茂盛的虬枝:“1995年,该社刊物《守望者》跻身‘全国百佳民间文学报刊’;‘荒原’文学社社长夏天敏、野草文学社社长雷平阳先后成为鲁迅文学奖得主。”当年的文学爱好者如今成为了文学大家或新秀:1999年,云南省作家协会首期签约作家23人中有7人与昭通学院有割不断的联系,夏天敏、雷平阳、黄玲、李骞、胡性能、樊忠慰是昭通师专的教师或学生,而军旅作家刘广雄则是在师专校园内长大的;其他从昭通师专走向文坛的知名作家及文学新秀可以列出曾令云、宋家宏、吕翼、刘洋、沈洋等一大串名单,截至2012年9月,学院师生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有雷平阳等8人,进入云南省作协的有樊忠慰等23人。荣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诗歌奖等文学奖项不胜枚举。其实,以上只是昭通学院校园文学发展比较突出的风景,而昭通学院校园文学更大的意义在于这里有肥沃的文学土壤和丰富的文学营养!这里有厚重的文学积淀和三十年薪火相传的文学执着!更多的默默无闻的学生受到文学的感染与引领。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5)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精神,根据《福州三十七中三年规划》,创建特色学校,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整合时代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1、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

2、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发展背景: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3、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历史背景: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曾被评为“福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福州市初中教育示范校”等市区先进集体,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较好的群众基础;已基本形成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朴实的校风,铸造了“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这是福州三十七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

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构建思路

我们讲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师生为主体创建并共享的,以制度、环境、活动为载体,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为此我们构建的福州三十七中校园文化将着力形成以下特色: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贯彻“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针,整合学校管理思路、调整管理模式,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课程开发,以校园文化的视角设计活动项目,激活校园文化活动,开发“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化中,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引导美的行为、得到美的升华,强化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

2、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以校园行为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外在表现。

3、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民主型的制度文化、智能型的知识文化、素质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审美文化、开拓型的观念文化。以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健康周、校园网、各种专项比赛、演讲、文章、多媒体软件、各种大型活动以及艺术特色校等为平台,显现学校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及其特色成果。着力体现三个方面的教育功能:一是科技文化教育;二是思想行为教育;三是审美情趣教育。形成体现学校办学思路和特色的三大识别系统:一是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办学思路的思想识别系统;二是校训、校风、制度、行为指导语等行为识别系统;三是校园整体面貌、特色建筑和文化设施等形象识别系统。从而使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思路

1、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绿色生态园”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人们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观点来设计校园,这种“人化”了的校园物质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种种思想观念;同时,校园环境将对作为这种环境审美者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使受教育者如入健康艺术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花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始至终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校训、校徽;校园内各种提示牌;校园绿化地带;宣传栏、阅报栏、图书架;教学与研究宣传栏;信息广告栏和光荣榜;思想政治宣传栏;校务公开宣传栏;团队宣传栏;身心健康宣传栏;报刊信息宣传栏;座右铭、每周格言等;围墙上的校训“为成功人生奠基”和“公民道德基本要求”20个字等大幅固定标语等。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校园内电线、电话线等各种管线统一规划,合理铺设,确保安全美观;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使师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2、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师生们积极向上的情绪,深深体会到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剂,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校务公开制,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撤汰冗员、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建立爱护公物制度、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值周班”制度、绿化制度和校园养护责任制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讲,校园制度文化还包括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目标是整合他律,强化自律。校园行为文化指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校园行为规范指学校对人的教育培养以及塑造人的规章制度(如:《后进生转化制度》)、细则(如《班主任、年段长工作绩效考核细则》等)、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还包括各项规划、计划、条例、要求、意见等等;行为模式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的行为方式等;这些行为规范和模式构成了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管理内容。对于行为文化的设计,经过学校全体员工的反复讨论一致认同,以体现民主管理,倡导师生自勉自律,以达到全校师生员工共建校园行为文化,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目的。

3、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

根据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趋势,依据人本发展理论,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铸造“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

为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读书会、书友会;记者站、广播站、文学社;体育俱乐部、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象棋、围棋队;音乐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怡心小屋”等。

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民主恳谈会;青年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反思会;体育健身俱乐部(男子篮球队,女子排球队等);“工会活动室”教工之家等;

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

特色文化活动的参与方法:尊重师生自由选择。根据项目特色,让师生自愿报名挑选,学校作好选择指导,达到全员参与,主动发展的目的。树立品牌意识。校园文化建设各项目的名称的取名,择优命名。名称要求既有时代特色,又有文化品位,让取名活动也成为一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让师生自己设计项目特色标志,体味项目文化内涵。

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成果展示: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的成果展示通过6个平台来实现:校园展示平台,学校将定期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教育教学开放周、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校外展示平台,积极组织参加校外组织的各种对口比赛展示;资料展示平台,学校将通过资料信息中心对特色活动整体策划,通过录相、光盘、书面材料实物等组成特色系列资料;素质展示平台,通过特色活动,形成人人有爱好,个个有发展,使师生个体素质得到提升;交流展示平台,开展与友好学校和有关组织的“教育教学研讨会”等交流活动;氛围展示平台,通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在校园中逐步形成健康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网络展示平台,通过校园网展示我校特色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分三步走,首先初步形成特色项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系列;再次融合福州三十七中制度特色、环境特色、活动特色,最终形成“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整体特色。

五、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有序的探索。

1、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网络。成立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若干名,负责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策划、规划、协调、管理、检查、考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校长室为主负责组织实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总务处为主组织实施;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以德育处和团委会为主组织实施;活动文化教师项目由教育工会为主组织实施。活动文化各项目组设首席指导1名,负责各项目组活动管理、项目活动计划及执行;聘任指导教师若干名。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6)

1.过于重视教学工作而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足,校园文化建设进展缓慢

当前,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仍未有大的改革,仍以升学率为主要考评指标,使我校在发展中背负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再加上由于我县财力不足,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使我校无暇、无力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目前仍停留在初始阶段,仍停留在缺什么补什么,仍未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科学、有序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以致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优秀的、先进的、能引领学校未来大发展的校园文化仍未真正形成。

2.过于强调刚性制度管理而未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教育功能

近年来,我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仍主要以制度建设为主,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制定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用于强化制度的执行和遵守,过于重视制度管理,而未能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作用,不注重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不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去启发诱导学生,未能把制度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完善,以致学生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表层,仍未真正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制度文化。

3.校园文化建设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不浓

当下,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特色,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不成体系,缺少连贯性,文化积淀不足,文化底蕴不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未能避免这些缺憾,仍存在民族色彩不浓,地方性气息微弱,尤其是未能充分利用壮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来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未能很好地利用历代壮族名人、天等名人、把荷名人的先进事迹熏陶教育学生。

4.只搞校内活动而基本不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各地频发学生伤害事故。迫于学生安全压力,我校只在校内开展各种文化建设活动,而不敢组织学生到校外郊游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致学生视野狭窄,动手实践能力弱。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

一、要多渠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加强教师仪容教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形成端庄的仪表风范、科学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师敬业爱岗,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使学校逐渐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通过举办重大主题活动加快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经常开展各种能充分发挥师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活动,活跃、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形成和谐、轻松、温馨的文化氛围。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表彰、树立各类先进典型,让学校的先进教师、优秀学生现身说法,让身边的先进人物影响教育学校的后进分子,在先进典型的熏陶感染下,使学校逐渐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先进文化。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以校园“四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做到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相和谐统一,大力开展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建设,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赋予浓厚的文化元素,使整个校园展现出一股朝气蓬勃的文化气息。

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目前,我校正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学校官方网站、开通学校官方博客及微博,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博客、微博加强与师生员工的交流与沟通,畅通校情学意,真正使互联网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要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

目前我校正制定计划充分挖掘桂西南壮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壮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丰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历代壮族名人、天等名人、把荷名人的优秀事迹和高尚品质,努力挖掘、提炼壮族文化和当地民俗风情中的积极内涵和良好精神特质,并以此作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我校校园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要大力弘扬天等精神,以天等精神引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天等精神以“自强自立、苦干实干、团结拼搏、争创一流”为核心内涵。这种精神凝聚了天等的传统文化底蕴,凝聚着天等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示了当代天等人民的抱负和追求。2010年以来,我校已组织学生多次收看电视系列专题片《走南闯北天等人》,并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写观后感,学习天等创业精英不等不靠、锐意进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命运的可贵精神。

三、要加强领导,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开展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7)

(一)文化建设是中学素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传统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要求中,我们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会仅仅以他的学业成绩做为评判的标准,而是结合学生在德育、体育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来做一个全面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为了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当学校有意识的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进行文化建设时,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兴趣参与到其中,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活跃性,对于他们个性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当学生建立起一个规范的文化环境时,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约束,而这种约束是非强制性的,更多的是学生自觉的去守护条例与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良好的道德素养,也在慢慢的形成。另外,一个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还能培养起学生的集体意识,因此环境的建设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协作、维护的一个结晶。学生会意识到自我的言行和举止会影响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状态,因此,这对于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优质的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健全青少年个人的价值观念

优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正值青春发育的中学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个人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他们逐渐建立和完善自身价值体系;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于知识的探求欲也是最高的,教育的可塑性很强,能够快速的吸纳不同的文化与观念。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让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是必要的。而且校园文化在整个的呈现形式是十分直观,它的影响不仅仅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直接作用于学生个人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能通过一些信息的呈现与传递,间接的影响、内化学生的心理认知,并且这种内化的过程是课程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二、目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理清文化建设的具体含义

在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往往无法实际的切合文化建设的主题,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与理想中的建设效果有着较大的出入。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局限于它表层的建设含义,无法深入的挖掘其内在文化所带来的作用,这种认知上的错误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于校园文化认知的狭隘:许多中学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只存在于校园之内,其主体只有学生和教师;因此,在活动的开展上往往开放性不够,不能和外部世界产生一定文化上的互动和交流,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2)看轻了校园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部分中学学校只把文化建设当做丰富师生课余时间的方法,没有深度的感知和挖掘文化建设所带来的作用。

(二)没有找准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中心点

在将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个建设的内容分成两个主要的部分:一个是物质类的文化建设;另一个则是精神类的文化建设。在这两个建设内容中,精神类的文化精神是主体,而物质的文化建设是服务于精神类的文化建设的,物质的文化建设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精神文化建设。许多学校在开展这两个内容的文化建设时,常常会顾此失彼,比如过分的看重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而忽略了其精神的内涵以及根本目的。这主要还是由于学校在文化建设上没有找准建设的目标和中心点,对于建设的认识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误区。

三、如何有效的在中学校园中开展文化建设活动

(一)重新认识并且深入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

如何重新认识和深入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我觉得学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来开展:一个是在学校多多开展关于文化建设的案例讲座,让广大的教师能够明确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然后,再让教师具体的将文化建设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活动的开展,来传达给学生,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例如通过板报、公告栏、校园网等,让学生通过对周边环境以及信息的耳濡目染,进行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手抄报”的小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让学生通过实践性的活动来感知文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8)

二、目标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针对校园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钵花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①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

②对各功能室实行承包到人制度,并把管理好坏与平常工作量奖进行挂钩,为教工各项文娱活动提供舒适的外部环境。

③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等评选活动。

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的宣传作用。

②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匾牌。

③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

(二)文化氛围:

1、宣传舆论

①充分发挥校园网站、黑板报、广播站、校报和宣传橱窗的主阵地作用。

②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③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结合“学习”“一法一条例”活动,把文明校园建设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校园文化:

①本着“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宗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学生课外活动。

②举办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③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

(三)道德规范:

1、文明举止:

①加强礼仪教育。

②加强形势教育,增强正义感。

③开展敬业教育,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2、道德行为:

①开展与社区服务共建实践活动。

②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

③开展以“三大”、“三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四)校内秩序:

①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

②要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治安第一关。

③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师生活动安全

④加强巡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三、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推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有利于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因此全校教职工要提高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9)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笔者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及如何推进进行探讨。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小学的核心竞争力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具体说来就是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从而优化校园外部环境,提升校园内在品味。 

二、如何推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1.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及素养的提升。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首先,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品味,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现代的眼光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决策。同时,要竭力把全体教职员工凝聚在一起。其次,是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一个学校如果校风不正、学风不浓、教风不严,很难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社会也不会认可。但如果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齐心协力,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2.制度文化建设 

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风貌。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其应该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3.行为文化建设 

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但这些良好的环境必须靠日久天的行为来支撑,所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无小事,作为总务领导人,就需要从思想、制度、行为等方面加以反思、注重引领,从而促进教师行为文化的建立。同时应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引领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放弃,应该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会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同时领导人要和老师进行密切沟通,及时有效地配合老师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 

4.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美的物化环境包括校园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环境、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设施等。由文化构筑的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熏陶人的灵魂,感染人的心境。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心情是不一样的,受到的教育和感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庄重、整洁、肃穆的环境里,谁也不会嬉笑、打闹、随便吐痰、乱扔纸屑,这就是环境的约束作用;在一个群情振奋的环境里,人们也会热血沸腾。兴奋不已,这是环境的激励作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的就是环境的感染作用。这种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它给师生创造了一个庄重的“磁场”,其教育魅力于无形中统摄着师生的灵魂,从而内化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创造力量。总之,在校园文化的创建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合理培育校园文化,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进行。校长是校园文化的领袖,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掌握教育理论、尊重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改革动态,对自己所在学校定位准确。运用现代的文化模式,来规划和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短期目标。以此确立起全校师生员工为之奋斗的共同文化愿景,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环境表现出一所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的宏观发展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意义。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篇(10)

校园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环境,特别是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非常强,且善于模仿,但是分辨能力却不强,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缺乏优良的教育环境,学生容易走向歧途。这就对学校根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提出了高要求,优化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抵制外界社会负面文化对学生的冲击,进而对外界社会大环境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笔者针对打造优良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有效可行的具体建议。

一、重视舆论文化建设,树立优良校园风气

侧重于树立正面能量。校园环境是一个大团体,学生在这个大团体中,行为和思想容易受到团体内集体舆论的同化与制约。学校要侧重于舆论文化的建设,树立正面能量,真正做到通过正面舆论教育学生。进入校园的走廊两侧,可以一面用来展示学校名师教育风采,一面用来展示优秀学员风采。历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通过表彰仪式,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开学之际,老师向新进学生讲述学校的历史与荣誉,让学生参观校园的荣誉墙,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让学生通过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及对从学院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的认识,培养荣誉感,进而提升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热爱之情,进而产生团结向上的凝聚力,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

二、充分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打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而且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环境,让一花一草、一板一墙都能起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的作用。整个校园环境都可以成为教学学生精神文明的课堂,让学生视线所及之地,都能成为具有教育性的小课堂。

1.充分利用走廊文化。在校园的走廊上,张贴关于保护地球环境、杜绝资源破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深受其教育,每个学生都争当“保护环境小卫士”。在每个教学楼的走廊上,设置两个展板,一个是张贴关于班级的介绍,一个是张贴班级班风、学风、班规的介绍,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感受正面的校园文化。

2.合理利用空间布置教室。每个班级的教室都可以成为学生施展的舞台,布置教室成为学生们各显神通的最佳机会。可以合理利用教室空间,设置每一个让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们的成长记录、优秀作文、手工作品、美术作品等都能在班级得到展示,进而每个班级形成不一样的人文氛围。

3.提高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校园内的“温馨提示”可以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漫步于校园,校园的草坪上面有学生们的温馨提示如“青青园中草,人人爱护好”、“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等儿童化标语,这对小学生们优良品德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小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一颦一笑和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产生影响,他们既可能将学生带入品德教育的正轨,又有可能把学生引向品德教育的误区。教师应该摒弃错误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其中,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参与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的构建和变革,也会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与塑造。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真正达到“以美育人、以乐醒人”的积极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例如校园电视台、小记者和红领巾广播站等,正确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组织写稿和播放,给予学生正能量的鼓励,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全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意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针对校园不同区域,设置合适的墙面文化。在校园不同区域,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墙面文化。例如针对校园绿色教育的特色,在教学楼楼道的墙面上可以张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资料或者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等;针对学生食堂的墙面上,可以张贴文明进餐或者爱惜粮食的宣传图片;学生上下学过程中,交通安全极为重要,可以在学校围墙上设置交通安全知识的介绍,进而提升小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此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在不同时期,行为倾向与心理反应是有所不同的,在设置墙壁教育内容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知晓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营造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环境。

总而言之,要想让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不仅要通过正面教育和积极灌输正面能量,还要通过充分发掘与利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值得坚持和相信的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结出优秀人才之果。

上一篇: 初中地理总结 下一篇: 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