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护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3 22:17:53

临终护理论文

临终护理论文篇(1)

关键词临终患者心理过程临终护理

笔者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过接触及护理临终患者,深感临终护理的重要。著名学者KublerRoss将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分为5个阶段,我们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过程及其身心变化,实施临终护理,使其临终前的人格受到尊重,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提高最后的生命质量,安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1临终患者心理过程的5个阶段

1.1第一阶段(否认期)接受面临死亡的事实是困难的,患者通常无法接受面临失望的事实,亦否认希望的存在;有时患者已认识到,而家属仍处在否认阶段,这将阻碍患者表达其感觉和想法。但对知情者则会哭诉真情,以减轻内心痛苦,期待奇迹出现。

1.2第二阶段(愤怒期)当病情趋于危重,对自己疾病预后有所了解时,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暴躁易怒,事事不合心意,不讲道理,甚至不接受治疗,将愤怒发泄于家属及医务人员。

1.3第三阶段(磋商期)患者处于死亡边缘、试图与生命磋商阶段,患者祈盼延长生命而提出种种要求:如能看到子女升学、就业、成家等,了此心愿。

1.4第四阶段(忧郁期)此时患者不得不面对现实,随着病情日益恶化,身体各器官逐渐衰竭,精神疲惫以及亲友们伤心、忧愁的表情,所有无法避免的打击更显著,故患者忧郁、悲伤、痛苦以至产生绝望,不愿家人离开,忍受不了疾病的痛苦,但亦依恋生活。

1.5第五阶段(接受期)患者对自己即将死亡有所准备,极度疲劳衰弱,感情减退,表现平静,似乎需要时间独自思考,小声短暂的谈话是此时最好的支持,也是临终患者回忆既往,期待未可知的将来之时。

2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是对已失去治愈可能的临终患者从医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提供周到全面的护理,以患者整体为对象。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具备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正确认识死亡,理解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临终患者的人格与尊严,诚心诚意,尽职尽责护理好临终患者。

2.1临终护理的重要作用患者临终阶段,已从医疗为主转向以护理为主,护士不仅是大量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使患者感到无论情况怎样变化,护士也不会厌烦、遗弃患者。

2.2做好各项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由于临终患者各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增多,护士应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集中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对其利害关系及操作方法,并以熟练的技术、轻柔的动作、柔和的语言,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注意患者的排泄情况以预防感染。

临终护理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a)-0112-04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d-of-life care for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the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JCI standards) for hospitals was applied in the practice of palliati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Methods A set of systemic,complete and continuously-improving end-of-life care processes were developed and a system for evaluating and providing end-of-life care for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was formulated and carried out.Based on the processes and the system and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s made to them with PDCA method,end-of-life care was provided to 900 in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5.Result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terminally ill patient satisfaction reached 99.5%.Conclusion The JCI standards-based end-of-life care for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are at the end of lif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Therefore,it is a relatively good model of palliative care at the present time.

[Key words]End-of-life care;JCI;Cancer patients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对于晚期失去治疗价值和处于临终阶段的癌症患者,开展和提高临终关怀的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1]。JCI认证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the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专门为协助世界各国最优秀的医院融入国际质量评审和保险系统而设计的认证体系,是国际上最广为推崇的医院质量标准[2]。我院已经连续5次高分通过JCI认证,现将基于JCI标准的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5年12月,对900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措施,所有患者均为病理诊断明确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467例,女性433例;年龄26~91岁,中位年龄67岁;其中肺癌213例,乳腺癌92例,结直肠癌183例,肝癌67例,胰腺癌21例,头颈部肿瘤67例,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167例,前列腺癌、膀胱癌等60例,其他30例。

临床医生对癌症患者进行初始评估,若处于临终阶段,要为其下达临终关怀医嘱。目前,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对临终的时限尚未统一标准,本研究将预计能存活3个月内的患者视为临终患者。

1.2临终关怀评估

①医生下达临终关怀医嘱后,护士建立临终患者评估及护理记录单,并发《临终患者服务告知书》给患者家属做指引。医护人员进行的临终关怀服务相关内容、患者及家属的意愿是否得到满足、对临终关怀服务的评价,需要在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后24 h内进行评价,要记在病程记录及临终患者评估及护理记录单中,至少每两周评估记录一次。当患者或家属有新的需求时,随时记录。在对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心理状况及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后,医护人员决定在适当的时间里,与患者和家属交谈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并倾听患者及家属意见,让其积极参与医疗决策。

②医护人员积极评估患者的原发及继发症状,为患者提供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的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及家属的各种需求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做出相应回应,使患者无痛苦地度过最后阶段。

③医护人员积极评估患者的原发及继发症状,了解、分析患者病情变化的因素;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宗教文化需求、社会心理、情感、精神倾向,了解其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及其对疾病的态度[3];评估患者及家属对不同层次的休息、饮食及其他支持服务的需求。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及家属的各种需求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做出相应回应。

按照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恰当的治疗;预计患者临终时间并及时告诉其家属,让家属提前做好料理后事准备;满足患者及家属不同层次的休息、饮食及其他支持需求;满足其宗教、文化、精神、心理需求。对患者及家属过度悲痛、绝望及其他不理智情绪等采取应对措施,使患者和家属以良好的心态接受现实,使其人格得到尊重,让患者及家属得到舒适、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

1.3临终关怀的具体方法

①病房布置要舒适、安静、温馨,方便各种医疗护理的操作。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维护患者及家属权利规划,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及家属的价值观、、文化、生活习惯、隐私等权利。

②医疗团队会为患者提供身体症状的管理,如对出血、恶心、呕吐、大小便异常、进食困难、电解质紊乱等的管理。护理团队会为患者提供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并会持续关注其治疗及用药后的疗效。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如床上抹洗、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鼻饲、喂食等。如患者需要陪护照顾生活起居,医院可以帮助联系陪护公司。

③为患者提供心理照护。限于目前医学科学技术条件,尽管医护人员已经尽全力救治患者,但仍存在因疾病原因患者不幸死亡的可能,因此,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照护也十分必要,必要时请心理医师为患者及家属评估及治疗。患者和家属均可表达情感或请心理帮助,医护团队也会积极与其沟通,尽量提供安静、私密的环境,耐心倾听,引导患者及家属说出内心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积极解释临终患者生理、心理变化的原因,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如患者或家属有专业心理疏导需求,安排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评估及指导。

对于每一位患者,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状态方面的初次筛选评估并记录[4]。护士在患者评估过程中发现患者有心理问题时,应该报告医生。有自杀风险患者需加强交接和巡视。护士多给予关注,提供心理护理。要求患者家属陪伴在患者身边,提供安全的环境,确保麻醉、精神类药物服药到口,必要时根据医嘱提供持续的护理观察,尤其是病情重、起病急、年轻患不治之症、治疗效果不佳、绝望、药物滥用、自杀未遂等患者。

④医护人员积极与家属沟通,使其正确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与家属讨论患者身心状况的变化,并让家属积极参与制定患者的医疗护理计划。护理人员会尽可能地为家属提供与患者单独相处的时间和环境,设立临终单间等。教会家属为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护理,如翻身、喂水等,使患者得到心理满足,同时也可降低家属在失去亲人之后的悲痛。

⑤对有疼痛的患者按照疼痛控制管理进行评估和相应处理,教育患者正确认识和使用镇痛,尽量控制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对昏迷患者和生命支持患者按照相应的流程给予医疗护理服务[5]。医护人员会定期评估患者疼痛分级,并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随时确认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副作用[6]。

⑥如家属放弃抢救,要告知其不良后果和需承担的责任,要详细记录原因并请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从医学角度共同判断患者或家属提出终止治疗的要求是否合理,如对其合理性无异议,则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核[7]。告知全体医务人员,由责任护士在病历夹封面贴上“终止治疗、放弃抢救”标识,执行终止治疗、放弃抢救。家属改变终止治疗、放弃抢救的决定时,如为部分放弃时需重新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保留“终止治疗、放弃抢救”标识;若全面恢复治疗则由医生记录在病程记录中,由责任护士撤离病历封面“终止治疗、放弃抢救”标识,同时告知全体医务人员。

⑦根据患者和家属信仰、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个人意愿及临床需要,由主管医生向患者或家属提出诸如尸体研究和器官捐赠问题,并充分尊重患者的决定[8]。对患者及家属同意或提出的尸体研究和器官捐赠的要求,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⑧医院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营养膳食,如医生评估患者有营养需求,请专业营养师配餐。

⑨满足患者其他需求。若患者有交通需求,如需要将患者送回家中或接送家属等,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病情及路程安排救护车或提供用车联系方式。通常情况下,晚夜间病房内只能有一名家属陪护,医院会提供陪护床使用,如果其他家属有住宿需求,医院附近有酒店及公寓,方便家属照料患者。如患者有合法的宗教需求,且事前告知其主管医师或责任护士,医院设置有祷告室,专为患者服务,参加人员仅限于患者及其亲友。

1.4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临终关怀服务相关内容、患者及家属的意愿是否得到满足、患者的满意度和生存质量评价,以及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在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后24 h内进行评价,要记在病程记录和《临终患者评估及护理记录单》中,至少每两周评估记录一次。

2结果

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共收治晚期癌症患者900例,全部按照JCI标准的临终关怀流程进行,通过持续不断对临终关怀质量进行改进,对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整改计划,并逐步实施。对每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和家属分别有针对性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家属和患者对临终关怀服务的满意度为99.5%。对护士长和科主任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护士长和科主任对临终关怀服务的评价满意度为98.0%。

3讨论

3.1营养、心理支持,疼痛控制和宗教文化需求等是临终关怀的核心,是提高临终关怀质量的关键

晚期癌症患者和家属的调查问卷显示,患者及家属的权利得到充分发挥,患者及家属在沟通交流、专业护理、隐私保护、康复治疗、饮食营养、心理支持、志愿者服务、疼痛控制、舒缓治疗、文化信仰、必要设备的供应及患者死后对家属的丧亲服务等方面都能达到一定满意度;对未能达到满意度的项目如疼痛控制等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医护培训,达到患者及家属要求。通过5年的不断经验总结,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逐年提高,不仅让患者及家属满意,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养。本研究显示基于JCI标准的临终关怀模式对晚期癌症患者维持生活质量和尊严具有积极意义。

护士长和科主任对临终关怀服务评价问卷项目,主要涉及患者客观检查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日常临床症状体征观察等项目,通过客观项目评估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服务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安全为目的JCI标准,形成完整的临终关怀模式。

3.2临终关怀评估是保证临终关怀质量的前提

临终关怀评估是保证临终关怀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评估患者进入临终关怀的程序后,医生和护士需要分别进行评估,评估所采取的临终关怀措施是否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否达到满意的程度;如果没有达到满意,则要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修订,以达到患者满意为止。本研究要求每两周评估一次。科主任和护士长评估临终关怀的质量,是否满足了患者的需求。JCI标准的临终关怀服务包括对患者及家属专业护理、能自理的日常起居、各种形式的康复治疗、饮食、心理支持、志愿者服务、舒缓治疗、必要设备的供应及患者死后对家属的丧亲服务等[9]。对于每一项内容,均需要医生和护士进行仔细评估,制定详细的临终关怀服务内容。对临终关怀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医生和护士需要随时进行评估,对临终关怀措施及时进行修订。

3.3患者安全是临终关怀的基础

在制定临终关怀的具体措施时,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以安全为基础,JCI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安全为中心[10]。当医生评估患者处于临终状态需要临终关怀时,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所采取措施的各个方面是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患者及家属是否有心理问题,是否有自杀的冲动等,根据评估的结果,做出相应的更改措施,如控制疼痛、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等[11],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3.4注重患者及家属的权利,充分尊重患者的宗教文化需求是临关怀的基本要求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是临终关怀的基本要求[12]。在临终关怀过程中,对患者住院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要严格保密,在咨询患者住院信息时,护理人员应先和家属沟通。注意患者信息的保护,加强患者资料的管理,加强对病历的保护。医生查房时,护士请探视者在外等候,只留一名护理员,就诊实行“一室一患”,诊治过程中注意关门和防护。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置时,应有异性医护人员或家属陪伴。进行暴露性护理、处置等操作时关门或拉好帘子。抢救患者时,必须以布帘或屏风等遮挡。充分尊重患者的宗教文化需求,医院设置有单独的宗教室,当医生护士评估患者有宗教文化需求时,需提前进行联系和安排使用。

3.5建立相应的临终关怀政策、制度和流程[13],鼓励持续不断的临终关怀质量改进并符合当地的文化是提高临终关怀质量的保证

本研究建立临终关怀的政策、制度和流程,通过持续不断的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使其能够符合本地的文化,更好地满足患者临终关怀的需要,这一过程是提高临终关怀质量的保证。按照质量改进PDCA的要求[14],①计划(plan):确立临终关怀的目标,该目标与本地的文化习俗相一致;②实施(do):执行相关的临终关怀措施;③检查(check):由护士长、质控小组定期进行检查督导临终关怀的服务质量;④改进(action):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总结分析,对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整改计划,列入下一PDCA循环之中,持续改进临终关怀医疗护理质量[15]。

综上所述,基于JCI标准的晚期癌症临终关怀模式,通过临终关怀前评估,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照护、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宗教文化需求,对临终关怀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持续不断的PDCA,可提高临终关怀的整体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目前较好的临终关怀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斌.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 29(1):178-180.

[2]刘景诗,黄钢,肖雪莲.基于JCI标准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1):35-37.

[3]周煜,张志斌.多元文化护理的伦理审视[J].医学与哲学,2014,35(11):40-42.

[4]王桂梅,谢红芬,沈蕾,等.JCI标准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0):737-739.

[5]谌永毅,卿利敏,刘翔宇,等.基于JCI标准的肿瘤患者疼痛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491-494.

[6]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7-228.

[7]戴彦成.放弃抢救签字书相关问题的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4):15-16.

[8]张力.论尸体器官捐赠自愿性原则[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4):41-43.

[9]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 19(1):73-74.

[10]李斌,王林森,哈维超,等.中国医院进行JCI认证的意义和挑战分析[J].中国医院,2014,18(12):33-34.

[11]周谨平.“死亡”的生存论意义与临终关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1):114-117.

[12]张传友.试论患者的隐私权[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5):26-28.

临终护理论文篇(3)

1 临终护理的发展

临终关怀组织是桑得斯博士1967年在伦敦首创的“圣克斯多弗临终机构”。1988年天津医学院建立了我国大陆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机构,随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沈阳等地相继展开,1992在北京成立我国第一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1998年由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开始了国内临终医疗服务。从2001年开始,李先生又每年捐资2000万元给国内20家重点医院,创立了临终关怀病房。据资料报道,至2003年3月,全国接受临终医疗服务的病例已超过了800例。为关爱生命,造福社会,启迪人类爱心,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临终关怀的困惑

临终关怀措施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效果。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中生命神圣论、死亡观的影响,死亡一直是人们忌讳谈论的问题。对死亡和濒死持否认、不接受的态度。从崔以泰等对大陆居民调查中也进一步证实,因人们对死亡有很高的排斥性,人们基于心理的防卫系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人的死亡表现出漠然的忽视。不少人误将临终关怀认为是“安乐死”,所以临终关怀在国人中难以推行。

3 影响临床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因素

3.1 传统死亡观的影响

“生死荣衰”是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人们用逃避的心理,非理性地对待生命的终结。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认为死亡是不幸和恐惧的,对死亡始终采取躲避的负面态度,甚至忌讳谈论死亡。一些医护人员也受此传统观的影响,也忌讳谈论死亡,对临终关怀的哲理原则知之甚少,甚至有对临终关怀产生错误的理解。在对我国三甲医院护理的调查中发现,64.7%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没听说多姑息护理这个概念,更不了解临终关怀的哲理与原则。试想,医护人员本身就没有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对临终关怀护理的理念知之甚少,又何谈对临终者、国人提供死亡教育,给以精神抚慰,实施全方位、高质量的临终关怀护理呢。

3.2 传统孝道观的影响

“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观早已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中,使国人对临终关怀尚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他们在情感上无法接受临终关怀,在现实中排斥临终关怀。在现实生活中,如子女想对亲人进行临终关怀,他们通常将要承受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来自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自我良心谴责;二是来自于社会的评价,比如“久病床前无孝子”、“养儿防老”等。因此,国人普遍认为:父母临终时子女只要守在老人身边就是孝道,反之则视为不孝,不愿将老人送到专门的医疗机构接受临终关怀服务;不惜一切代价地延长患者的生命是为孝道,这往往忽略了患者的意愿,造成患者的身心痛苦。实际上,临终关怀的原则是“不以延长生命为唯一目的,而以减轻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满足临终患者的个体需求才是真正的孝道。

3.3 传统生命观的影响

临终关怀、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重视生命的质量必然就要放弃一些无效的救治,这与传统的护理观存在差异。传统的护理观轻视临终关怀,认为放弃一些治疗是对患者的不负责,而过分期望和过度给予根治性治疗。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只有治疗才是负责任的表现。

4 发展临终关怀事业需树立正确的临终关怀理念

尽管临终关怀护理在我国刚刚起步不久,发展较为缓慢,存在许多因素的制约,但它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影响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伦理因素,引导国人及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临终关怀理念。

4.1 加强正确的生死观教育

在死亡观教育中,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死亡,并理性接受死亡,取代迷信、愚昧、落后的观念,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结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学会坦然的面对、接纳死亡;使人们认识到一个人的寿命长短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珍惜现有的生命质量,生活的更加健康、快乐,对社会更有价值。对于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护理人员来说,更要树立正确的死亡观,需要开展死亡知识毕业后教育,纳入医学继续教育范畴,并进行死亡知识的定期培训、考核与资格认定,以保证临终关怀在实践中有效推行。

4.2 要树立现代的医疗观

医学一直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救人性命的,医护人员的根本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人们也一直信奉哪怕已经没有生存的希望,也要尽100% 的抢救及治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且不说是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外,一旦医护人员做出对病人放弃治疗、终止治疗的决定,反而会被家属所不容,会被传统生命观推崇的医德原则“审判”,面临道德及社会的谴责。

4.3 明确护理人员在临终关怀护理中的主导地位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服务的对象是濒临死亡的患者,进行临终关怀的护理人员角色较为复杂,他们主要为照护者、健康教育者、心理疏导者、丧葬咨询者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操作能力、广博的知识、高度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死亡观、现代医疗观,明确自己在临终关怀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主导地位,才能更好地为临终患者服务。

4.4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伦理观

临终关怀具有很强的文化和伦理特色,不同的文化、伦理观对临终关怀产生不同的认知、解释和关怀模式。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千差万别,但是一些较为成熟的临终关怀理念和服务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丧亲的家属会有专业的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神职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为其提供居丧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协助家属处理后事、心灵抚慰与疏导等。

参考文献

[1] 吴清爱.临终关怀护理发展的探索[J].大众科技,2010(2).

[2] 周玲君, 赵继军. 癌症儿童的临终关怀[J]. 现代护理,2006,12(1):93.

[3] 孙慕义.弃治疗与生命质量[J].医学与哲学, 2000,6(21):1-3.

[4] 焦蝶英,崔以泰.我国临终关怀的实践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3,25(2):70.

[5] 映兰,欧阳玉燕.我国的临终关怀模式探讨[M].现代护理,2002, 8(11).

[6] 卢人玉,龚爱珍,肖清秋.宁养院临终关怀工作及护士素质要求[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215.

[7] 杨建兵.在我国推行临终关怀的必要性及其护理伦理原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6).

临终护理论文篇(4)

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1]据沈峰平调查显示81.5%的护士有护理临终患者的经历,仅有29.2%接受过与死亡教育相关的培训【2】,可见护理人员是临床一线直接服务于临终患者,相关死亡教育知识的缺乏,而在护理濒死患者时产生焦虑、不知所措、缺乏有效地沟通技巧和技能。使临终关怀的患者及家属得不到适当的支持和帮助,护理人员自身亦产生面对死亡护理的困惑及丧亲家属悲痛显得无言以对,行为苍白无力。笔者针对临床护士开展死亡教育培训进行了思考,现报道如下:

对临床护士开展死亡教育培训的目的

1、死亡教育起源于美国,也早在法、英、德、日等发达国家开展美国1987年成立死亡教育和咨询学会,建立了“死亡教育者”和“死亡咨询师”。而死亡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多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校及在职期间几乎很少接受相关的培训,目前在我国缺乏科学而系统的死亡教育体系及专门的死亡教育教材,【3】致使临床护士作为死亡教育执行者对死亡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影响了对患者的服务内涵质量。导致了护士在护理濒死患者时时常不知应该做些什么,护士对死亡的调适处理能力显得非常无效。因而加强临床护士死亡教育培训势在必行。

2、,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死亡是不吉利和应该避讳的,目前在我国提倡死亡教育的理论较多而真正开展实践较少,社会大众明显缺乏死亡教育,对死亡采取回避及消极的态度,。有学者认为如果护士无法接受死亡,在护理濒死患者时,会产生个人与专业角色的冲突,从而影响工作质量。美国社会学家Quint曾说过:“如果一个临终患者得到了成功的护理,他死时就会感到活得有价值”,而护理人员是直接面对临终关怀,肩负着对患者及家属的死亡教育,为了更好的提高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提升自身心理品质,死亡教育的培训刻不容缓。

3、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寿命在逐渐的延长,慢性病及肿瘤病的高发,更多患者的面临着长时间死亡恐惧,致使如今癌症病人自杀率的上升,而作为护士的白衣天使神圣职责是解除痛苦,开展死亡教育是护理人员不可推卸的职责,加强死亡教育的培训是护理职业生涯完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开展死亡教育培训的内容

(1)死亡的基本医学知识:生理学的死亡及脑死亡 (2)死亡的意义及正确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死亡是生命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与其被动的接受死亡不如主动地认识死亡、坦然的接受死亡,争取在科学的帮助下光荣的、有尊严的死,平静而愉快的地渡过人生最后阶段。【4】有学者提出学习关于不同宗教及不同民俗的死亡观及丧葬习俗的学习(3)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及失落与悲伤护理的学习。(4)临终病人常见症状及护理技巧(5)与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方法及技巧,如何引导患者及家属讨论关于死亡的话题,如何回答患者提出以些有疑惑的问题(6)关于死亡相关伦理、法律问题的学习。

开展死亡教育培训的方法

(1)理论授课法(2)通过欣赏文学及影视作品,更好的诠释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及死亡的意义(3)亲身临床体验,并在死亡病例讨论中增加死亡教育的话题及回顾式的角色扮演。

小结

一次有效地死亡教育胜过10次乏味的生存教育,通过死亡教育的培训,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正确地面对他人之死,从而树立科学、健康的死亡观,可以让护理同仁在面临临终护理时更加得心应手,也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的人生画上完满的句号。更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需求,这其中有更多的细节、具体的实施内容值得我们不断的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郝艳华、吴群儿 死亡教育—健康教育新课题 医学与社会 2001,14(1)20-21

临终护理论文篇(5)

资料与方法

12例均经上级医院确定为治疗不再有任何意义、生命即将结束的各种疾病末期的老年患者,符合临终病人的定义。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在60~90岁,平均年龄76岁。癌症晚期7例,肺心病1例,脑血栓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尿毒症1例。

完善医疗法律手续:社区护士与患者或家属之间要签订家庭病床临终护理协议书。这种护理协议书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预后、发展、恶化和近远期健康问题向患者或家属做实事求是的交代,并征得其配合,共同合作完成家庭护理中各项护理活动的协议。签订协议书就是意味着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此为依据。护理协议书1式3份,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病人及护士各1份。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提高临终关怀服务质量。首先要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护理人员首次进入患者家里时,要做到衣着整洁,举止得当,同时要有扎实的护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取得老年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其次,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多接近患者,充分了解其心理的活动情况。老年临终患者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孤独和恐惧,要视病情因人施护,对患者多一些同情和安慰,适当讲一些小笑话和身边发生的新闻趣事,引导患者开心,以分散其注意力,尽量驱散围绕患者脑海中的死亡阴影。在沟通过程中,多运用非语言动作回馈老人,例如在静脉或肌肉注射等各种治疗操作之前,轻柔地抚摸老人的前额,轻轻握着老人聊聊家常,以驱散老人孤独之心,忌讳谈论患者家庭矛盾,以避免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给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临终患者的居住环境:在家庭中,应尽力为临终患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作为患者最后停留的地方,应具有温暖、舒适、安静、整洁的特点,面积不宜太大或太小。还可以在室内摆放几盆鲜花或者绿色植物,在墙上粘贴患者喜欢的字画、像片等,使周围充满勃勃生机。这样,临终患者在舒适典雅的环境中可以心平气和,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在临终患者床边可放置便于取用的生活必须品,以适应患者和家属日常生活习惯的需要。可播放一些老年人喜欢的戏曲、歌曲、电视剧等,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

帮助临终患者面对现实,做好死亡教育:对于临终患者,死亡即将来临,必然给他们带来恐惧和失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老人避免谈论死亡,他们认为谈论死亡会给人带来不愉快、不详,家属对临终关怀的意义缺乏认识,他们不愿正视现实,讳言疾病。国外学者认为,隐瞒和欺骗会使病人长期处于疑问和焦虑之中,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护理工作者作为临终关怀的实施者,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推心置腹的讨论,使患者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2]。然而,对于心胸狭窄和有抑郁倾向的老年临终患者,本人认为不适合做死亡教育。

落实常规护理:在家庭进行临终患者护理,虽受到有关条件限制,但应积极创造条件,认真根据病情和医嘱准确完成各种药物治疗和基本护理。

指导家属护理:主动向患者家属传授有关的护理工作要点并使之掌握,保证患者家属在医护人员离开的情况下,仍能做好有关护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患者家属的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情感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如患者从前的同事、朋友及亲人共同参与临终关怀服务。

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要通过对患者的关怀照顾,使家属的心理得到安慰;另一方面也要使家属尽早对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在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对患者的临终关怀,并共同努力料理后事,使患者“善终”,使亲属欣慰。

结 果

12例临终患者中,11例去世时表情安详,1例去世时表情痛苦。家属均能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患者的死亡。

讨 论

在我国临终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1%[1],老年人占比例很大。临终患者在什么地方度过他的临终阶段,究竟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更好一些,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观点。开展家庭病床临终关怀护理服务是一种双赢的举措。一方面,在家里护理临终患者,费用较低,亲属、朋友、同事探望方便,每日三餐由家里照顾饮食,较好地解决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失衡和经济负担问题。另一方面,综合医院因临终患者住院时间长,病床周转慢而拒绝临终患者入院,使大批临终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护理,在家庭病床中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让老人在家中辞世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孩子反而会有较好的影响。现实社会中允许孩子留在家中接受死亡的冲击,同时让他们参与谈论死亡和恐惧,会使他们感到在家庭的悲痛中,他们并没有被排除在外,使他们感到替大人们分担责任和分担悲痛是份内的事情。这会有助于使孩子们把死亡看做是生命一部分,这是帮助孩子们长大成熟的一种阅历[3]。

总之,根据现阶段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程度、医疗制度、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情况,在家庭中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类型,既为国家节约卫生资源,又为家庭节约开支。患者家属参与、医护共用协商治疗护理方案,本着仁爱的原则,对临终老年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照护。

参考文献

临终护理论文篇(6)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老龄化国家。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人口中几乎14%将是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数量增长迅猛,老龄化高峰将于2030年前后来到并将持续20余年[1]。临终病人数目日益增多,呼唤着临终关怀。中国是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背景的国家,临终关怀很大程度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保守、负性观念的影响,束缚了临终关怀的发展。进行临终关怀的“善终”教育,转变人们的观念,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1 临终关怀与善终

临终关怀一词源于中世纪,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终末护理、安息护理等。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指由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善终:把事情的最后阶段工作做完做好,指好的结果,好的结局;亦指人正常的死亡,老死,而不是死于祸患,死于刑戮或意外的灾祸。引申为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善终服务(Hospice),指为垂死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顾。

2 死亡观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长期历史积淀,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也是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死亡始终采取否定、蒙蔽的负面态度[2],甚至不可在言语中对死亡有所提及,它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因此听吉利语、说吉利话也就顺理成章。而西方文化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由耶稣之死来升华对“天堂”、永生的信念,他们认为死亡就是昄依天父(returning to the heavenly father in peace)。他们这种对死亡的看法比中国人传统的看法积极。中国人对死亡的讳莫如深,使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死亡,“善待”死亡,面对死亡较多表现出的是恐惧,而非面对现实的接受。

如何在中国这个有着独特文化背景的国家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善终教育应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杨晶等人对北京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436名进行死亡观的调查显示,在家中能“很公开”地谈论死亡情况的仅占37%[3],多数人认为晦气、不吉利。因而,对医护人员进行死亡教育是迫切需要的,医护人员正确的死亡观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基础,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识限制了临终关怀的发展。随着老龄人口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病人最后的家是医院的病房。最后接触的人是护士[4]。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对死亡率的统计,有超过一半的临终病人会在医院度过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5]。病人的临终阶段实际上是以医疗为主的治疗转向以护理为主的照护。临终护理体现着新的生命理念,善终照顾的是人,而不是病,它突出质量,而不是寿命[6]。

3 善终教育

3.1 护士教育 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救命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是否就意味着义无反顾的拒绝死亡呢?完整的生命过程应该包括死亡过程,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完整的尊重生命应包括尊重死亡。可见,发展临终关怀,对护士传统的思维定势有一个强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彻底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接受死亡,面对死亡;还可帮助医护人员认识到临终关怀是对生命性质和死亡意义系统深刻理解基础上的专业服务。树立起正确的临终关怀观,主动给予临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有人做过本科护生死亡观、死亡照护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护生死亡认识态度及照护意向存在着差异[7]。研究中发现大三护生对死亡的态度最为客观积极,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学生们刚刚学习过死亡伦理课程,对死亡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可见,死亡教育对临终照护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内容包括临终护理的目的、特点、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特点,病人各种躯体症状的护理等,知识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宗教、护理学、营养学等学科。有研究发现:采用自编教材对全科护士进行临终护理知识培训及考核。一年的回访结果,社会反响良好,临终患者家属问卷满意度由过去52%提高到97%[8]。

3.2 病人教育 善终教育就临终病人而言,首先要增强临终病人追求幸福的意识。临终病人最容易丧失生存的意义和追求幸福的勇气,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负性心理表现。帮助临终病人克服这些心理困扰,寻求生命意义,提高其临终期的生命品质,才能有尊严的死去[9]。

幸福通常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这种生活能给人一种称心如意的感觉。常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偏重于物质方面,而临终病人对于幸福的追求更偏重于精神方面,例如:疼痛得到缓解是一种幸福;得到医护人员和社会的关注与尊重是一种幸福;临死之前完成心愿是一种幸福;能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也是一种幸福。因此,护理上应注意多陪伴,多关注,引导临终病人多回忆人生中美好的记忆,帮助了却其未了心愿等。

有人调查分析恶性肿瘤病人对临终关怀认识及需求结果显示[10]:得知病情真相后,73.1%表现出消极的心理反应;当谈到死亡时23.1%的病人感到恐惧,31.7%的病人表现为悲伤,15.3%的病人认为解脱,29.8%的病人表示能自然面对。因此,教育病人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内容与方式:对于恐惧型病人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通过语言文字图像,采用语言开导法或释疑解惑法[11],解除病人因为对死亡的无知引起的恐惧;针对悲伤期的病人难沟通的特点,护士应注意多满足病人的非语言行为需求,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与大自然的融合,宁神静志。鼓励病人做喜欢的事情,和病人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从中获得满足的体验;对于解脱型,护士不能放弃心理关注,教育病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所以不要放弃自己,“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死亡是庄重的、无遗憾的。重视“死亡意识”和“意义感”[12]在这一期病人的应用;对于平静面对型的病人应充分尊重,适当肯定,采用顺情从欲法,顺从病人意志和情绪,尊重病人的一切合理的安排[11]。

3.3 家属教育 护士应指导临终病人家属参与护理工作:除了为病人提供精心的护理外,亦应重视其家属的作用。家属对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性格最了解。在临终病人的内心深处,家属的关心和照顾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13]。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亲人,面对即将离开的亲人,临终病人家属的内心是极度压抑的。在护理临终病人过程中,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往往打乱原本的生活秩序与工作秩序。护士应充分理解和同情临终病人家属,鼓励其表达心中的压抑,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排解负性情绪,可采用家属座谈会的教育方式指导病人家属之间互相安抚、支持、交流,安排好工作与生活,缓解压力;其次,护理人员应向临终病人介绍患者的病情和发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变化,让家属充分了解治疗、护理过程和效果,并让其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教导家属简单的护理技术,让家属参与基础护理,如:喂饭、翻身、擦浴、按摩等。使其在照料亲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慰藉,同时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这样可以让病人与亲人一起度过临终的美好时光,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彼此心理健康[8]。

临终病人备受煎熬,陪伴探视人员多,往往很难遵守医院的探视等各项制度。为此,临终病人的病房以小单间为宜,根据病人的性格、喜欢布置病室,可摆放绿色植物、盆景及自带生活用品;浴室、卫生间齐全,尽量家居化,护士要指导家属尽量给病人以家庭的温暖,满足临终病人安全感的需要。

3.4 社会教育 临终关怀的深层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自我生命之安顿、社会道德建设之促进以及国家福利事业之启示这三个维度[14]。临终关怀是一种“全人”、“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关怀,需要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及社会人士的积极参与。家人无声的陪伴,朋友的一句贴心问候,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都是在对临终病人实施关怀,都是在帮助临终者获得“幸福”[9]。

对于临终护理,整个医疗保健系统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积极的善终大环境。这势必影响本来数量就不多的从事临终护理事业人员的士气,削弱我们发展临终护理的观念力量,起了一个消极涣散的不良作用[15]。发展有利于临终关怀的善终大环境,仅仅靠医生、护士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系统人员的共同努力。

有研究显示,在临终关怀知识来源方面,大部分来自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说明大众媒体在临终关怀科普教育中影响较大[10],应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临终关怀知识和开展国民的死亡教育。使大部分临终病人能较快接受现实,减少心理痛苦,战胜自我,当死亡不可避免时能泰然处之。

美国自1960年起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死亡教育,英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目前也在进行相应研究,并在其大、中、小学开设了临终关怀及死亡教育课程[16]。但是我国对死亡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人对死亡教育不理解、不认可,处于边探索边实践阶段。

临终关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慢性病人数的增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对有尊严死亡的愿望越加强烈[17],社会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一项有待深入拓展的金色黄昏事业,临终关怀是我国21世纪健康发展的大趋势,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关键是形成正确的死亡观,而教育则是形成观念的重要途径。要想帮助临终病人“善终”,达到人生“幸福”,家庭和谐,社会文明。临终关怀知识的普及是基础,只有将知识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宣传,才能使大多数人真正了解这项事业,才能将临终关怀的初衷实现于病患者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Gunten CF.Financing palliative care.Clinics in Geriatric Medicine,2004,20(4).

[2] 靳风林,郭清秀.传统文化中等死亡归属理论与临终关怀学.中国医学伦理学,1996(6).

[3] 杨晶,张金环,刘玉春,等.医护人员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8(10).

[4] 冯国琴,谢华琴.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B).

[5] 牛洪艳,王培席,周新明,等.从利物浦护理路径看我国临终护理的发展方向.护理研究,2011(2).

[6] 张鹏.临终关怀的伦理困境及重构[J].求索,2007(11).

[7] 加那克斯·乌述尔,侯晓静.护理本科学生死亡观及其照护意向的现场调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0).

[8] 李桂馨,康筱玲,高彦滨,等.临终护理知识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临床肺科杂志,2008(10).

[9] 刘锦秀.临终关怀与幸福悖论.医学与社会,2009(1).

[10] 赵锦秀,赵秀梅,罗羽.恶性肿瘤病人对临终关怀认识及需求的调查分析.西南国防医药,2009(1).

[11] 罗珊,王芳,徐静静,等.中西医结合应对临终患者的心理.中医临床研究,2010(22).

[12] 刘超,郭永玉.死亡意识、意义感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J].心理研究,2010(1).

[13] 王云.60例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与分析.吉林医学,2011(8).

[14] 迟西琴.从以人为本看临终关怀的当代价值.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

临终护理论文篇(7)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肿瘤发病率逐渐提升,仅据江苏省的一次调查显示,每年因肿瘤死亡的就达12万多人,其死亡人数和死亡率都居全国之首[1]。我院作为无锡地区以治疗肿瘤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每年治疗肿瘤病人近3-5万人次,在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临终关怀护理应受到关注。

1 临终关怀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临终关怀是对临终阶段患者包括其家属的特殊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临终患者处置死亡的方式。在我国临终阶段指患者处于生命末期,死亡在2-3个月内不可避免[2]。

2肿瘤临终关怀的现状

2.1国外现状

临终关怀自1967年英国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的建立为起点,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临终关怀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我国现状

我国从事临终关怀研究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临终关怀的临床服务模式开始形成。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尚缺乏完整的体系,医院、社区、家庭未形成一种完善的网络支持系统,终末期疾病的病人,尤其是现在许多住院的晚期癌症病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面临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除需要医疗服务中各专业人员的合作外,还需要卫生保健系统的支持。

2.3我院现状

由于我国实行的保护性医疗制度,加之近年来公众对此项制度的过度强化,对开展临终关怀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肿瘤病人的护理以疾病护理及对症护理为主,只有少部分的临终关怀护理。

临终关怀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参与,最终的目的是减轻病人的疼痛及终末期疾病各种症状带来的痛苦,对家庭造成的影响减至最小,让病人自然的过度到人生的最后阶段。在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注重患者人文关怀已提到肿瘤护理前端,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将进一步提升肿瘤专科护理内涵。

3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

3.1满足基本需要做好心理护理

3.1.1 掌握临终患者心理

临终患者大多要经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五个心理变化过程,护理人员应抓住患者临终这种特有的心理期,加强与临终患者的沟通,评估患者的认知度,尊重、理解和同情患者,帮助其面对现实,平静对待死亡。

3.1.2 满足临终患者需求

临终患者非常需要最大的同情、支持和家庭的容忍,情感因素是提高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他们失去自信和自尊,渴望社会关爱,希望得到亲人尤其是配偶子女的关怀和。尽量为患者安排单人病房,允许家属或朋友陪护和探视,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的要求,帮助患者了却未尽心愿,让患者平和、安详地走完人生旅途。

3.2做好对症治疗和开展舒适护理

3.2.1加强专科护理

肿瘤临终患者随着疾病进展,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丧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增加营养支持,保持床褥干洁平整,加强皮肤护理。

3.2.2开展癌痛护理

肿瘤临终患者常常伴随疼痛,它可以使肿瘤患者产生恐惧和绝望,甚至加重病情,我院肿瘤内科积极开展镇痛护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物,设法解除疼痛及其他难忍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临终患者在疼痛中死亡。

3.2.3注重人文关怀

应为临终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环境,尊重患者信仰,争取患者家属、单位、同事对患者的理解、关爱、支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善后关怀,患者去世后,鼓励家属让哀伤情绪自然流露,不要强迫自己坚强,因为对哀伤的抑制会使人免疫功能失调,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肿瘤临终患者家属的人文关怀护理也很重要。

3.3开展死亡教育重视悲伤辅导

3. 3.1转变护理观念强化死亡的真实感

肿瘤护理人员要转变护理观念,真视死亡,生老病死是社会现象,生者必须接受死的事实,鼓励生者面对死亡,谈论失落,来强化死亡的真实感,让生者接受死亡发生的事实。

3.3.2鼓励悲伤者表达悲伤情绪

大部分悲伤情绪都会令人不安,护理人员应认知这些悲伤情绪和行为是正常的,仔细评估程度,鼓励悲伤者作适度地表达以舒缓不安。

3.3.3帮助悲伤者处理悲伤情绪

悲伤者顿失亲人,必然会产生陷入绝境的无助反应,护理人员应帮助悲伤者适度处理,理解悲伤者的感受,给予适当正反方面引导,帮助其逐渐走出悲伤困境。

临终关怀护理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使护理关爱及照护病人的内涵不断充实丰富,对优质护理服务及肿瘤护理专业发展,有着无穷的空间和潜能。作为肿瘤患者的护理人应转变护理观念,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改变护理实践的内容, 使护理关爱及照护病人的内涵不断丰富。重视护理人文关怀,使肿瘤临终患者在真正人间温情的照顾下,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3]。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新兴的专业对癌症、慢性疾病晚期病人支持照护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为生命末期的病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从事临终关怀的专业人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这一特殊领域中,发挥着各专业的特长,为社会、家庭、个人在生命的关键时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临终护理论文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晚期胃癌患者88 例做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为54 -71岁,平均年龄60.2±1.34岁。

1.2 方法

对目标患者入院前后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

叮嘱患者家属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与病魔做斗争的信心,延长患者的生存期[4]。

2.1.1 亲情感化。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利用亲情驱赶患者心上的阴霾,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用信心支撑患者,已达到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5]。

2.1.2 保持良好心态及情绪。

心态的好坏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来说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对疾病和病情发展有清楚的认识,保持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除却负担和顾虑,以开朗心情面对生活。

2.2 疼痛护理

疼痛是晚期胃癌患者常见的症状,控制疼痛的方法一是药物控制,一是非药物控制[9]。患者要按时给药服药。

2.3 营养支持

胃癌是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应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少食多餐,不增加胃负担,忌食冷、硬及过热的食物,以免损伤胃黏膜。此外,肿瘤患者还应多食新鲜蔬果,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增加营养[13]。

2.4 临终关怀

在患者临终阶段,医护人员除了要减轻患者的疼痛外,最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心灵的关怀,使患者安详、舒适的度过最后的人生阶段[14]。

3 结果

3.1 患者入院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患者入院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有较大的差异,经过护理干预,88 例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有较好的缓解。

3.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数据显示,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差异,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生存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4 讨论

晚期胃癌患者恐惧绝望,极易产生轻生的心理[15]。本研究数据显示,患者入院前,心理状况较差,悲观、焦虑、绝望,经过护理干预后,这种不良情绪得以转化,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入院时,重度焦虑抑郁患者数量较多,出院时,重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的情绪得到了缓解。数据说明,把患者的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的健康情绪,配合治疗,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限提供良好基础。

晚期胃癌患者应受疾病折磨时间长,生存质量较差[16-17],入院时,患者食欲差,没有精神且不与医护人员交流,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的患者占很大的比例,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患者慢慢对疾病有所了解,积极的配合治疗。

科学的临终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促进患者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8]。

参考文献:

[1] 安雅兰.22例老年死亡病例的临终护理回顾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3(6):769-770.

[2] 吉新华,焦娇,张红莉.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63-164.

[3] 朱莉.晚期胃癌患者的心理及临终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09-112.

[4] 胡文芳.心理行为干预对晚期癌症病人情绪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0,27(10):33-34.

[5] 林爱雪,林爱娥.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抑郁焦虑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6):514-515.

[6] 雷璐.恶性肿瘤患者14例临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33-333.

[7] 山惠萍.120例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4):3158-3159.

[8] 郑连雪,王清馨.晚期胃癌病人生活质量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7):599-600.

[9] 崔赛辉,龚美元.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6):859-860.

[10] 李蕾帆.胃癌化疗病人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5):385-386.

[11] 赵兰凤.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6):311-311.

[12] 关桂荣.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及心理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2):233-234. Guan Gui-rong.

[13] 杨汝娟,吴德香.临终护理知识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619-2620.

[14] 李佩娜.护理美学在临终护理活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101-102.

[15] 安爱芝.临终关怀与护理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 104-104.

临终护理论文篇(9)

刘喜珍. 老年人的临终需求及其临终关怀的伦理原理[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 20(4): 48-51.

Sepúlveda C, Marlin A, Yoshida T, et a1. Palliative car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global perspective[J]. J Pain Symptom Manage, 2002, 24(2): 91-96.

Department of Health. End of life care strategy-promoting high quality care for all adults at the end of life[R]. 2008. 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attachment_data/file/136431/End_of_life_strategy.pdf.

Gomes B, Higginson I, Calanzani N, et al. Preferences for place of death if faced with advanced cancer: a population survey in England, Flanders, Germany, Italy, the Netherlands, Portugal and Spain[J]. Ann Oncol, 2012, 23(8): 2006-2015.

Grunier A, Mor V, Weitzen S, et al. Where people die: a multileve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influences on site of death in America[J]. Med Care Res Rev, 2007, 64(4): 351-378.

Stajduhar KI, Davies B. Variations in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family members’ decisions for palliative home care[J]. Palliate Med, 2005, 19(1): 21-32.

朱孔东, 王革, 谭景琛. 社区卫生发展及筹资与补偿政策[J]. 中国卫生经济, 2007, 26(7): 18-20.

蔡明, 王国斌. 对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思考[J]. 医学与社会, 2007, 20(6): 9-10.

钟宁, 孙伟, 王海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临终关怀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31): 3589-3591.

朱利军. 浅谈社区临终关怀的护理工作[J]. 医药前沿, 2012, 8: 284-285.

辛喜萍.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护理与实践[J]. 青海医药杂志, 2013, 43(3): 73-74.

孙旭海, 路奇, 金琳, 等. 晚期癌症患者社区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效果观察[J]. 中华全科医师, 2013, 12(11): 904-905.

赵玉蓉. 浅谈癌症患者的社区护理[J].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2012, 18(10): 251.

刘春玉. 社区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159-160.

邓若云, 葛文娥, 丁振华, 等. 音乐疗法辅助吗啡减轻肿瘤患者疼痛的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 2010, 16(30): 3624-3625.

Bradt J, Dileo C, Grocke D, et al. Music interventions for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outcomes in cancer patient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Aug 10;(8):CD006911. doi: 10.1002/14651858.CD006911.pub2.

Huang ST, Good M, Zauszniewski JA. The effectiveness of music in relieving pain in cancer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 J Nurs Stud, 2010, 47(11): 1354-1362.

刘琳琳. 临终关怀的护理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35): 274-275.

于海燕. 社区临终护理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14): 140-141.

陈爱鱼.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8): 1066-1067.

曹韵贞. 名医会诊艾滋病[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6: 23-25.

谢新永. 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4): 518-519.

周玲君. 癌症患者临终关怀准入系统的构建研究[D].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09: 33-34.

The 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The community nursing workforce in England[EB/OL]. [2012-05-05]. .uk/direct.

肖丽, 孟凡红. 探讨影响社区护理服务内容的因素[J]. 中国农村卫生, 2013, 6(2): 208.

李映兰, 欧阳玉燕. 我国的临终关怀模式探讨[J]. 现代护理, 2002, 8(11): 880-881.

蔺晓贤. 21世纪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展望[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5(6): 73-74.

陈春燕, 罗羽, 谢容. 当前我国临终关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2): 26-28.

刘晴暄, 陈竹卉. 国外临终关怀发展动向[J]. 中国社会工作, 2013, 15(21): 26-28.

孙晓, 田梅梅, 施雁. 社区护士社区护理相关技能实践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 2012, 18(33): 3974-3979.

邹敏, 徐燕, 袁长蓉. 三甲医院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J]. 护理研究, 2006, 20(12): 3133-3134.

宋莉娟. 英国社区护理人员培养和使用的启示[J]. 护理杂志, 2013, 30(22): 60-62.

陈秀明. 长春市社区护士姑息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1.

卫生部.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 中国护理管理,2012, 12(2): 5-8.

卫生部. 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5): 5-6.

施捷. 上海3年内完成临终关怀服务全覆盖[N]. 新民晚报, 2014-4-24(A6-7).

唐美芳. 在社区开展临终护理的重要性[J]. 中外医疗, 2010, 29(24): 132.

临终护理论文篇(10)

[摘要] 目的 通过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死亡病例抢救过程中及临终前后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及其改进措施,以期提高科室护理水平,提高低年质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为科室管理改进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眉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死亡的33例患者临床及护理资料,通过死亡病例讨论分析患者抢救过程中及其临终前后存在的护理问题。 结果 通过讨论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于病情观察能力欠缺、医护配合欠协调、护理记录完整性及准确性不够、临终关怀及病员安全管理等方面。结论 在泌尿外科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有利于护理管理者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能做出有效性的改进措施,有利于低年资护士在病情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水平。

[

关键词 ] 泌尿外科;护理管理;死亡病例;讨论

[中图分类号] R197.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105-02

死亡病例讨论通过再现疾病诊治、抢救、护理的全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分析患者死亡原因,审查诊断正确性及治疗护理过程是否适当及时、存在哪些问题及不足,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抢救成功率,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过去以来,医生非常重视死亡病例讨论,护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而忽视了其重要性,部分医院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未有护理人员参加。但是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死亡病例讨论能够使护理管理者更容易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从而从根本上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1-2]。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2007年3月—2013年12月共开展33例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每次讨论中相关护理人员及护士长均参与,总结了相关的护理管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3年12月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开展死亡病例讨论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资料,其中男性病例23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为34~85岁,平均年龄约为48.4岁,住院时间为1~65 d。死亡原因如下:外伤性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4例,晚期肾癌全身多器官衰竭者24例,心源性猝死2例,心肺功能衰竭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致肺栓塞1例,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

1.2 方法

1.2.1 讨论组织形式死亡病例讨论时间一般安排在患者死亡1周内,会议应由科室主任主持,所有医生及低年资护士、责任护士、参与抢救护士及护士长参与讨论。

1.2.2 讨论内容整个讨论围绕患者自住院开始至临终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如患者入院时接诊处理、诊断及治疗措施、患者病情变化时医生所做的处理措施、护士对病情变化的第一反应及处理措施、医护之间的配合情况、医生和护理人员病历记录情况、急救时物品准备情况、急救时护士的心理状况、死亡原因等。

1.2.3 讨论方法首先在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前,科室管理人员应要求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理人员仔细阅读病例资料及化验检查结果,并查阅相关疾病的文献资料。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汇报死亡病例的一般资料、住院期间的诊断、治疗方案及效果、主要化验及检查结果、病情变化情况及抢救情况,再由参与抢救人员仔细汇报抢救过程及情况。所有人员在充分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基础上,围绕病人的医疗护理处置措施进行讨论,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应总结患者护理相关的问题,在会上进行讨论。会后由护士长根据讨论的结果对其护理进行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

2结果

所有死亡病例经讨论后均发现或多或少的护理问题,主要存在于抢救方面、临终关怀及病员安全管理方面,其主要的护理问题见表1。

3讨论

3.1死亡病例讨论对护理文件书写管理的启示

护理记录是反映患者从入院到临终过程中的治疗措施、病情变化、抢救及各项措施的一种客观真实记录,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3-4]。本研究从7份死亡病例护理记录发现的问题主要有:言语措辞不当,抢救措施记录不完全、不体现泌尿外科病情观察记录不完整及不准等。针对死亡病例讨论中发现的护理记录问题,我可开展了泌尿外科专科护理病情评估内容的讲座与培训,对护理记录实施二级质量控制,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对每份危重病人及死亡病例的护理文书书写情况进行监督,护士长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其他普通病历的护理记录书写,将所有存在的护理记录问题进行详细登记,定期召开护理人员学习讨论会,进行讨论发现的问题,供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督促整改问题护理记录,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3.2死亡病例讨论对护士培训管理的启示

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室及时更新护理、医疗知识、国内外相关护理研究进展,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保证临床日常护理工作质量及安全的关键,但是如何使护理培训内容更加贴时的常规工作,且使培训具有强的针对性,是护理管理者开展培训时需认真思考的问题[5]。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是护理工作中难度极高的,也最容易反映出护士知识的匮乏,暴露出护理缺陷,参与死亡病例讨论有利于护理管理者了解各级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和技能,尤其是应对急救时的应变能力[6]。许多死亡病例中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例如心源性猝死的前期观察、呼吸循环衰竭生命体征的把握、各种并发症的防治疗、吗啡副作用的观察等等,临床护理人员处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线,及时对各种威胁患者生命的早期临床表现的观察和处理,能够为患者获得及时救治争取到非常宝贵的实际。通过死亡病例的讨论发现病情观察能力及急救技能的欠缺主要集中在低年资护理人员,这可能与年轻护士知识技能和经验积累不足有关,提示护理管理者应该更加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科室根据讨论中得出的护理薄弱环节、风险隐患环节,应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和计划。在培训对象上,应倾向新入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开展分层次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应采用业务查房、提问式业务学习、医生讲课、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在内容上应该增加常见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安全教育、医护之间抢救配合、内外科常见急症的护理、癌性疼痛的管理、临终关怀等内容[7-8]。

3.3建立临终关怀模式病房的启示

临终关怀是指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痛疼及心理焦虑,包括社会心理、躯体和心灵上的困扰,来预防和缓解心身痛苦,从而改善面临死亡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9]。临终护理强调镇痛、安宁、解除不适症状,在临终前维护患者尊严,让患者安静舒适的自然死亡。在本研究33例中,约60%的患者死亡前都有疼痛表现,呼吸困难、不良情绪、强迫体位也会带给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终关怀是泌尿外科肿瘤组护士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责,护理人员在泌尿系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护理干预机制应在泌尿外科肿瘤患者症状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呼吸道管理、癌痛管理、心理护理等,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困扰程度,进而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其自杀率。讨论中还发现泌尿外科肿瘤患者在症状管理的护理举措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科室在癌痛的管理方面,制作了疼痛的健康指导教育手册,指导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及家属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非药物疗法的运用。另外从讨论中还得出,还需要加强护理人员临床关怀知识的培训,针对泌尿外科癌症晚期患者的常见症状管理可以开展循征护理及开展相应的科研课题。

3.4死亡病例讨论对病员安全管理的启示

患者安全是日常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死亡病例讨论中发现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比如跌倒、坠床、压疮、管道滑脱、用药安全、自杀等。虽然上述因素往往不是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但是应该是值得管理人员深思和总结的方面。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患者安全教育,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10]。①强迫体位导致的压疮的管理。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由于采取强迫体位以减轻癌痛,不愿意翻身,造成了压疮,从而造成了对压疮防治工作的困扰。为此护理管理者专门查找了相关的压疮,并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对强迫体位导致的压疮管理提出了良策。②固定管道方法。针对部分患者存在管道滑脱的问题,讨论后规定对于易于滑脱的管道采用思乐扣固定的方法。③防范泌尿外科肿瘤病人自杀。本研究中2例患者因突然得知自己患恶性肿瘤后采取割腕自杀未遂,这值得护理管理人员注意的是,患者病情告知方法需要个体化方法,同时还需要注意终末期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评估以及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筛查,这是十分必要的,及时发现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防范自杀是泌尿外科肿瘤病人护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11]。为此我科在新设计的泌尿外科专科护理评估表中纳入了患者心理状况评估及近期是否有重大应激性事件的评估项目。④保证用药安全。抢救病人时使用某些血管活性药,必须要做到用药安全。如多巴胺、生长抑素、奥曲肽等药物需要小剂量、稳定的输注,以保证用药的效果,在可调节输液器、输液泵无法达到精准给药要求的情况下,科室新购置了注射泵,以保证特殊用药的安全。

3.5死亡病例讨论对医护配合方面的启示

医护之间的紧密配合及团结合作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定期邀请医生讲座,开展医护人员共同学习培训内容,是目前加强医护配合和沟通采用的主要方式[12]。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医护之间的合作和具体分工,进而有效的推进医护一体化,实现共同学习成长,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学习,也是护理及医疗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4 体会

总之,开展和参与死亡病例讨论是一种提高护理质量的方式,有利于护理管理者从中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管理能力;有利于增进医护工作之间的理解与衔接,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1]胡敏,王敏,李玉梅.通过病例讨论有效规范临床护理行为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5,5(4):61-62.

[2]杜淑英,韩景璐,穆红,等.基于案例剖析对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51-52.

[3]王弃,许剑锋,王亚丽.死亡病历护理记录294份质量检查结果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7):693-694.

[4]吴焰,郑晓芳,张晶.心内科监护室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的体会[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86-87.

[5]金丽红,潘华,赵素玉,等.死亡案例模拟急救在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074-1075.

[6]严勤,施永兴.中国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伦理探讨[J].生命科学,2012,2 4(11):1295-1301.

[7]Dixon H,Hordern A,Borland R.The breast cancer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course for specialist breast care nurses[J].Cancer Nurs,2001,24(1):44-52.

[8]Brown CG. Symptom cluster research offers new efforts in patient symptom management[J].ONS News,2004,19 (12): 1,4-5.

[9]Lorenz K, Lynn J, Dy S, et al. Cancer care quality measures: symptoms and end-of-life care[J]. Evid Rep Technol Assess,2006(137):1-77.

[10]Hsiao CP,Loescher LJ,Moore IM.Symptoms and symptom distress in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J].Cancer Nurs,2007,30(6):E19-32.

上一篇: 监控方案 下一篇: 足球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