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7 15:12:53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篇(1)

在推进有效教学的探索中,愉快教学是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认可并运用的重要教学思想。而听歌学英语当之无愧地成为愉快教学中强有力的策略。英语学习方法有很多,听歌学英语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学习效果好;音乐可以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扩大词汇量,认识新短语;音乐可以使学生了解异国文化,增加背景知识。不同的人对音乐的感悟不同,将音乐带入课堂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歌曲可用来介绍句子结构和词汇发音,也可用来呈现语法结构;歌曲中常出现重复,可帮助学生记忆一些语言结构、词汇短语等;歌曲资料丰富,歌词易找易存储,便于重复运用,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适用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音乐可以延伸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用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四会”能力。

一、听歌学英语常见的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听歌完型、大意预测、歌曲评论等多种活动,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热身、呈现、练习、产出、结束等多个阶段进行。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听歌学英语的方法。

活动一(prediction tasks)

选择一首带有明显故事风格的歌曲,从歌曲中选几个词,学生小组预测歌曲内容,也可以提供歌曲第一行、第一节或相关图片,学生听歌证实预测的正确性。

活动二(tick the words)

学生听歌前,教师可挑出部分重要单词及表达法,逐个读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跟读和听写,再学生听完整的歌,要求他们一听到刚才跟读和听写过的词汇就划勾,这种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精确地听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听具体信息的技巧。

活动三(gap filling)

教师根据任务要求设计填空内容,学生读含有填空内容的歌词,猜测有可能填入的词、短语,学生听歌填空,也可以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活动四(information gap fill)

开展学生配对活动,每人持一份含同一首歌曲不同填空内容的歌词,他们之间相互听写,完成所缺内容,全班听歌检查所填歌词的正确性。

活动五(introducing a topic)

教师节选同一主题的一类歌曲,让学生欣赏,如,food,space,transport,love,like…学生听歌,写下所有相关主题的关键词汇。

活动六(letter\essay writing)

学生听歌,给某位流行歌手写信、写故事、谈感想等。

学生借助上下文,容易听懂歌曲,有成功感,练习了听力。不足之处是歌曲语言有时不符合规范,主题也不一定适合,俚语不好理解,在课堂上运用,有时太快,有时发音不清不容易听懂,找到适合语言教学的内容、形式所需要的歌曲不容易。

二、听歌学英语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教学SEFC2A Unit4 Songs and poems 中的Right here waiting时,可以到Google下载歌曲,让学生一边享受音乐一边做听歌填词练习。如:

Oceans apart,day after day,

and I slowly go insane.

I hear your voice on the line,

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

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

how can we say forever.

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Whatever it takes,

or how my heart breaks,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案例二

在教学让步状语从句时,可以让学生欣赏歌曲No Matter What.

No matter what they tell us,no matter what they do,no matter what they teach us,what we believe is true.no matter what they call us,how ever they attack,no matter where they take us,we’ll find our own way back…

案例三

在学生熟悉一首歌后,每隔几个字去掉一个词,然后让他们听这不完整的歌,要求他们补上被挖掉的部分,使歌词完整。如: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How I wonder,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这首歌也可以变填空为改错,在学生会唱一首英语歌后,故意改动其中部分词语,然后让他们辨别错的地方。如:

同一首歌教案篇(2)

首先是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教师在向学生提问题时要有目的性,语言要规范,经常在常态课上听到老师这样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听的这首歌曲怎么样啊?很多学生自然地会说好听或者是不好听之类的话,我们在选择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是要让他们体会到音乐的“美”,而“美”不是单纯的好听就能诠释的,而怎样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的美,学会怎么去审美,那我们老师就应该去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语言去表达,这就是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艺术语言,指的是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递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比如,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所以引导学生在对音乐作品审美时,就必须先让他们学会运用这些艺术语言,而不是一句简单的怎样去笼统地概括。而在运用这些语言时,难免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长江之歌》,欣赏后回答问题:歌曲的旋律具有什么特点?节拍是怎样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歌曲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在提出这些问题以后,学生首先是将书上能找到的词语都丢给了我而不管是不是有用,于是,我引导学生从乐谱中寻找答案,从对音乐的感知中去寻找答案,并且告诉他们,其实书上是有选择项的,而在选择答案的同时,也还是带领他们分析问题,首先,《长江之歌》的旋律具有跌宕起伏的特点,不仅仅是在演唱的过程中去感受,且在乐谱中寻找大跳音程,感受大跳音程在颂歌类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并再次演唱出现大跳音程的乐句,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对于音乐作品的记忆也更深刻。

二、设置问题时答案的引导性和选择性

音乐标准提出审美是核心,而在审美的初期,学生不可能完成我们制订的一些目标,比如你想让他自己去说出一首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具有什么特点,他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那在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就要想出一些方法,让学生对此类语言有个接触和了解,比如可以用一些选择题,在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欣赏蒙古族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时,我就采用这样的方法,我选择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短调民歌《嘎达梅林》作为对比欣赏的内容,我让学生在欣赏完这两首音乐后能够总结出长短调民歌的一些特点并且能够简单的分辨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我制作了一张表格,并且将答案写在表格之外,让大家在听完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在这个环节,似乎没有任何的异议和困难,学生都能够非常轻松地完成这个任务,并且能比较精准地的对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特点做总结,在课堂的尾声,为了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我换了两首其他的民歌来让大家进行分辨,也都很容易地将它们分辨开来,这说明学生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已经真正理解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任何的废话,学生也没有出现其他稀奇古怪的答案,不管是问题还是答案都是在用音乐的语言,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在表述中艺术语言的运用也是非常的重要。

同一首歌教案篇(3)

语文作为所有科目的基础,主要有诗歌、通话、散文、记叙文四大类,在语文中阅读是重中之重。搜集处理信息、认识生活、开拓思维是阅读学习的中心思想,“体裁教学法”是众多阅读教学方法的之一,是建立在体裁的基础上。运用此方法教学,可以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效提高,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新方法,方便日后其它学科的继续学习。

一、体裁教学法的意义

“体裁教学法”最早流行于澳大利亚,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理论发展学生意识,分析不同的题材作为研究依据,从多角度出发探讨分析,促进学生掌握分析不同的语文阅读结构。这种构建方法是一种语言学习结构,以语言的交流为基石,形成“体裁教学法”的阅读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水平、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

二、“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问题整理归纳的应用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安排阅读任务,学生通过漫无目的的阅读书面内容,无法在文章中找到中心思想和关键词,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无法正确答出问题答案,老师询问无果会直接给出答案。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无法学会怎样有效阅读,降低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语文作为开放式教学科目,需要发散性思维,没有固定的答案,符合作者思路和文章主旨的答案,都是正确答案。每个学生站的角度不同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答案。老师可以采用“体裁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老师在文末总结时可以采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大胆假设,学生在进行不同尝试时会增加研究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老师引导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正确分析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思考自我解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调整学生学习方式,养成优秀的学风。

(二)对问题研究分析的应用

在阅读教学前,首先要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文章中阅读,学生有目的阅读,理解效果会更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随信息时代的步伐,需要将新科技运用到教学模式中,课堂上需要的文字、图片、视频等需要多媒体工具呈现给学生,好的阅读气氛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被读者带入文章中,再结合“体裁教学法”的引导方法,对老师之前提出的问题思考,改变了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体裁教学法”是构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对问题思考提出的应用

问题解决不等于问题已经结束,当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也要学生思考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例如,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是否融洽,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已经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疑问等,同时老师在完成教学目标后,可以让学生做相关练习。例如,用类似的描述法描述身边的事物,用情景演绎出文章的主旨,等等。通过反复不断地思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体裁教育法”适用于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小学语文学习阶段主要是能够提出问题并自我解答。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中,对老师也是一项新的挑战,老师需要不断创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为教学的下一步做准备。

三、“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例

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常见的诗歌类型分为两种: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以现代诗歌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雨后》为例,阐述“体裁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一)设计目的

通过对本诗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理解阅读材料,使学生掌握诗歌类体裁的阅读方法,抓住诗歌文章描述情景和诗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解析阅读材料。

(二)教学内容

《雨后》是儿童对生活的描写和感触,语言十分生动,通俗易懂,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呈现孩子雨后玩耍的场景,将孩童的童真可爱展现出来,初次阅读文章后,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文章中,想起儿时遇到雨之后的自己,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诗歌体裁的文章结构,为日后阅读这类体裁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同一首歌教案篇(4)

抗战爆发后,外纸来源中断,但江西省的印刷业成为全国之最。1939年9月,江西全省社会教育工作会议上,音教会主任程懋筠有两项提案:《各校歌咏宣传材料应送教厅审查以求统一案》和《请教厅发给津贴编印大量抗战歌曲集案》。“音教会认为现在各校歌咏宣传材料,内容多不统一,在宣传实践中有以黎锦晖之唱片吸引民众者,不但与抗战环境不适合且与部令抵触。希望教育厅通令各校嗣后歌咏宣传材料,应送厅审查,以求统一。并通令禁用不良教材。”③同时,为扩大歌咏宣传,激发民众抗敌情绪和补充目前学校抗战歌咏教材的不足,音教会已采选适合目前环境需要的抗战歌曲百余种,准备编印歌集1万册,但“惟该项印刷费为数至巨,本会经费,均有固定开支,难以负担,拟请教厅发给津贴二千五百元,俾早付印”。④该项提案经过大会审议通过。1940年9月18日,音教会出版了《音教抗战曲集》,出版地在吉安,南昌一职印刷所印刷,共182页,定价每册5角。程懋筠在前言中满怀感慨地说:“在重重的难产中,这曲集居然问世了,不能不叫人愉快!抗战后,坊间此类出版物虽多,本集内容则偏重于合唱,本会合唱队的教材,几乎完全在内。”⑤曲集采用简谱,共收录了抗战歌曲110首,齐唱、独唱、轮唱歌曲49首,二部合唱23首,三部合唱7首,四部合唱31首(表1)。

二、《音教抗战曲集》的特点及音乐风格分析

《音教抗战曲集》内容全、题材丰富、涉及作曲家范围广,大部分作品属于创作歌曲和民歌改编歌曲,包含极少量的外国曲调填词歌曲;采用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同时融入了鲜明的民众特色和时代精神;音乐风格多样,除了大量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外,还有抒情类型的歌曲和叙事风格的歌曲。

1.作品涉及的题材

曲集收录作品涉及作曲家范围广泛,包括:冼星海、黄自、贺绿汀、舒模、江定仙、何安东、夏之秋、陈田鹤、陆华柏、胡然、周巍峙、章枚、吕骥、刘雪厂、赵元任、宋居田、程懋筠、唐学咏、沙梅、老志诚、塞克、劫夫、朱洪干、李惟宁、周淑安、洛宾、刘天浪、李抱忱等音乐家的作品。其中冼星海的作品6首、黄自作品6首、贺绿汀作品2首、宋居田作品4首、陈田鹤作品2首、赵元任作品3首、刘雪厂作品4首、吕骥作品1首、老志诚作品1首;曲集收录了程懋筠的作品27首,包括《全民抗战歌》《全靠俺自己》《去当兵》《赶快还给我》《救国是我们大家的事》《救国歌》《公勇歌》《出征歌》《抗敌军歌》《汗血歌》、《锄奸谣》《打游击去》《打铁歌》《欢送勇士们》《九一八》《再牺牲,再前进》等。

从歌曲题材看,有反映九一八事变的歌曲,如《九一八小调》(崔巍 钢鸣作词,吕骥作曲)、《九一八》(程懋筠作词,德沃夏克曲)、《九一八小调》(刘雪厂词曲);歌颂英勇抗战的歌曲,如《歌八百壮士》(桂涛声词,夏之秋曲);号召参军的歌曲,如《去当兵》(程懋筠词曲)、《应征入伍歌》(胡然词曲);反映后方团结支持抗战的歌曲,如《做棉衣》(桂涛声词,冼星海曲)、《送战士》(丘絮絮词,曾雨音曲)、《劝募寒衣歌》(程念深词,李凤文曲);反映抗战必胜信心的歌曲,如《杀尽鬼子称英豪》(刘天浪曲)、《凯旋》(古诺曲,李抱忱填词);悼念牺牲战士的歌曲,如《追悼阵亡战士》(作者不详);号召全民抗战的歌曲,如《全民抗战歌》(谢康词,程懋筠曲)、《救国是我们大家的事》(作词不详,程懋筠曲)、《上战场》(傅滨词曲)、《全民的阵线》(陈中夫词,宋居田曲)、《保家乡》(贺绿汀词曲)、《青年进行曲》(田汉词,冼星海曲)、《生死同心》(贺绿汀词,江定仙曲);思念故乡的歌曲,如《思故乡》(刘雪厂);此外还有反映南昌失陷的歌曲,如《故乡祭》(徐廷敏词曲);歌颂北方前线将士的歌曲,如《我是北方人》(赵元任词曲);

曲集包含少量的外国歌曲和民歌改编歌曲,如根据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填词写成的《九一八》、以古诺歌剧《浮士德》填词创作的混声四部合唱《凯旋》等;以南昌打椿歌的曲调创作的《劳动歌》和融入浓郁民族风格的《砰嘣调》《打铁歌》;利用古诗词创作的作品,如《满江红》。

2.作品风格分析

曲集音乐风格多样,主要包含进行曲风的歌曲、抒情风格的歌曲和叙事风格的歌曲。不同风格的歌曲有不同的音乐特征和不同的音乐功能。进行曲风格在抗战歌曲中数量最多、最常见,节奏坚强有力、强弱分明。《音教抗战曲集》中进行曲风格的抗战歌曲最多,如《救国军歌》(塞克词,冼星海曲)、《全民抗战歌》(谢康词,程懋筠曲)、《我是北方人》(赵元任词曲)、《前进》(杨槐词,何安东曲)、《巷战歌》(方之中词,陈田鹤曲)、《步兵进行曲》(顾仲彝词,陈歌辛曲)等;抒情风格的歌曲情感表现细腻、富有歌唱性,在抗战歌曲中运用广泛,《音教抗战曲集》中的歌曲也有不少抒情类型的抗战歌曲,如《思故乡》(刘雪厂词曲)、《劝募寒衣歌》(程念深词,李凤文曲)、《送战士》(丘絮絮词,曾雨音曲)、《歌八百壮士》(桂涛声词,夏之秋曲)、《我们的家乡》(沙梅词曲)等;叙事歌曲是抗战歌曲中一种重要类型,这类歌曲具有叙事的特点,词曲结合紧密、有故事情节、音乐风格鲜明,如《锄奸谣》(程懋筠词曲)、《九一八小调》(崔巍,钢鸣词,吕骥曲);曲集还收录了适合少年儿童演唱的抗战歌曲,如《儿童战歌》(陈词,胡然曲)、《少年先锋》(邱望湘词曲)、《少年军歌》(胡然词曲)。

结语

1940年由音教会编写的《音教抗战曲集》,满足了当时抗战歌咏宣传的需要,曲集收录了百余首歌曲,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抗战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对号召全民抗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曲集内容全、题材多样、贴近民众,作品采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同时吸取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涉及的作曲家范围广泛。曲集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国内著名作曲家创作的抗战歌曲。从演唱形式上,曲集除收录了独唱、齐唱、轮唱外,还有二部、三部、四部合唱作品61首,极大地满足了抗战期间对合唱作品的需求。除收录音教会成员及国内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外,还收录了左翼作家、作曲家的作品,如田汉、塞克和冼星海的《抗敌先锋歌》,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救国军歌》,崔巍、钢鸣作词,吕骥作曲的《九一八小调》,贺绿汀的《保家乡》《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等作品,曲集充分体现了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民族精神。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3B001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13M531063;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项目,项目编号:LBH―Z1313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BG077的阶段成果)

注释:

①“江西音教会”是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的简称,1933年成立于南昌,主任委员程懋筠,1946年因经费问题音教会被裁撤,历时13年。其工作可以分为战前、战时及战后3个时段。战前1933年至1937年,音教会在南昌开展大量工作,推行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改良民众娱乐,创作民众音乐替代品,成立管弦乐队,创办《音乐教育》杂志。1937年至1944年,音教会的工作重心由战前的“革固”“除害”“创新”转变为利用音乐与戏剧进行抗战宣传,从“艺术至上”美学观转变为实用主义音乐美学观。1938年九江失陷,音教会向赣南转移,开始在江西省内巡回公演,先后在吉安、遂川、泰和、赣州开展工作,用音乐和戏剧进行抗战宣传,组织抗敌歌咏话剧团深入江西偏远地区开展抗战宣传,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维持了6年,其间,音教会还举办各种类型音乐会,开办了两期音乐师资训练班,并出版《音乐与戏剧》专栏、《音乐与戏剧》期刊、《音乐教育战时续刊》及《音教抗战曲集》,1944年解散。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教育部的提议下,江西音教会复建,由于经费原因,同年解散。

②⑤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音教抗战曲集[M].吉安:南昌一职印刷所,1940:1.

③江西全省社会教育工作报告:各校歌咏宣传材料应送教厅审查以求统一案[R]. 吉安:南昌一职印刷所,1939:66.

同一首歌教案篇(5)

云南作为中国最边远的省份之一,它有着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及气候类型。无数的高山峡谷屹立着壮丽的雪峰,纵横交错的大江大河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养育了26个民族,造就了丰富而奇异的人文环境,从而也导致了一种最重要的人文价值的产生――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平。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使各民族得以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没有这种价值观要想在这个地区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古以来,和谐、原始,自由的土地上就并存着各种不同的宗教、习俗、文字、歌舞和工艺。即使在走向世界的今天,即使汉文化早已渗透到高原的各个峡谷和村落,但是带有各民族烙印的文化精神仍然顽强彰显着它独特的差异和鲜明的个性。

壮族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电影《刘三姐》几乎成为了中国山歌的代名词,壮家的青年男女只要一张口,歌声就能随口而出,天上、地下、人问的万事万物信手拈来,男女对唱,一问一答,几天几夜也唱不完,多少美好的爱情故事在歌声中开始,在歌声中自头偕老,歌伴人生就是壮族文化的精髓。

循着歌声人们发现了坡芽――这个美丽而静谧的村庄。在壮语中,“坡芽”即“山花烂漫的地方”。坐落于滇桂结合部右江上游地区富宁县剥隘镇的大山之中。坡芽也不例外,人们同样以歌唱表达内心的情感,消磨闲暇的时光。经过千百年的磨砺,一首首体现着细腻如丝、柔情似水、才思敏捷的情歌在这个小村世代相传,成为远近闻名的歌村。

如此众多的情歌又是怎样传承的呢?2006年,一个不经意的发现,颠覆了世界文字的发展史,百年传唱的神秘文字――《坡芽歌书》终于浮现在世人面前。《坡芽歌书》,81个图案,81首山歌,762行歌词,抒情到极致,浪漫到极致。“骆越族群原生自创的图画文字,壮乡儿女天籁欢歌的情爱密码。”一组来自壮乡的爱情密码,随着古朴的曲调和诗一般的歌词,诗情画意般地飘过开满黄饭花的山坡。

发现来自于歌手农风妹家中珍藏的一块宽约一尺,长二尺余的白色土布,上面绘有月、星、树、枫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物象符号,每个符号大小约一寸,由仙人掌的汁液绘成,被当地人称为“布瓦吩”,即“把花纹图案绘在土布上的山歌”。农凤妹介绍,这是她们的一本歌书,每一幅图案,代表一首固定的山歌,这块布上的图案记载的是81首壮族情歌,每个图案以歌中用以表情达意的物象描绘记录,只要见到这个图形。即可诵读整首山歌。在农凤妹的记忆中,小时候学唱山歌时,祖母手把手在地上教她画这些图案以帮助记忆,久而久之,这些图案符号便深入心中,每唱一首歌,脑子里就会有一幅图案,这种记录山歌的方法代代相传。

同一首歌教案篇(6)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是我国文化的源头。在素质教育中,怎样让诗歌教学走进语文教学当中去,让学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一古老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总不能老让学生成为诗歌的奴隶。怎样改变应试教育中,为了应对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诗歌名句,既不关注诗歌中所描绘的图画美,又不注意诗人在诗歌中流露出动人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中陶冶情操,就更不为老师们所青睐。严重地忽略了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积极的教育意义。

在讲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我把学案提前发放到学生手里,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并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合作完成学案,然后推荐一名组员担任主讲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解说。而我当起了一名学生,跟同学们坐在一起,认真听讲台上的同学讲解并一起讨论。之前,我首先指导学生做好五个方面的“备课”:

一是介绍这首小令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二是解释清楚词语的含义;划清朗读节奏和重音,注意韵脚、平仄等。三是讲解这首小令的内容。四是介绍这首小令的写作特色。五是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我启发学生说:全篇仅五句,28个字,既不夸张,也不用典,纯粹用白描勾勒,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如小令的前三句,只用十八个字,却写出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这九种事物的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得各个事物戴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没有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之间的关系,而是都留给读者去联想,去想象,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使读者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可是人的思想感情是极抽象的东西,很不容易表达出来。《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描写无痕的杰作。为了激发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我引导同学们来改写这首小令中的情境,写出春天郊游的景象和同学们的远大志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同学写道:

天净沙・春思

青藤绿树晨燕,小桥流水人家。

大道东风骏马,朝阳东霞。

少年人闯天涯。

通过改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诗歌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写作的水平,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下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诗歌创作的意境之中,他们纷纷围在我的身旁问道:“老师,为什么要在高招、中招语文试卷写作要求中规定“除诗歌以外,题材不限”这一条呢?难道诗歌就不能登大雅之堂吗?哪怕让考生创作一首诗歌,分值仅占10分也行呀。”面对同学们的质问和激情,我对同学们说:“是呀,你们的想法很好,我们可以一起向教育部门表述你们的意愿让大家都来讨论这个问题,并发表自己的建议,你们说好吗?”同学们满意的笑了。

为此,我设计了三个作文题目:《我与诗歌》、《生活中的诗歌》、《诗歌伴随我长大》让学生任选一个题目进行练笔,让学生尽情抒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借以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学生在作文《我与诗歌》、《诗歌伴我长大》中写道:从我懂事起,诗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懂得了粮食是农民的血汗换来的,每当吃饭时,米粒掉在桌子上,我就用小手捡起送入口中,爷爷、奶奶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妈妈把我抱在怀里,眼里浸着泪花,珍惜粮食,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使我了解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残酷现实,更增加了对封建地主阶级的痛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画面,引起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空悲切,白了少年头。”我想到了人生的短暂,使我懂得了时间的宝贵,更加珍爱人生。

同一首歌教案篇(7)

一曰“读”。面对一首诗歌,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达到对诗歌初步感受的目的。学生可以通过诵读,凭借对诗歌的语感,初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大体内容,对诗歌所述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先有一个整体了解。

二曰“议”。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信息(标题、作者、小序、注释等),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共同讨论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人、事、景、物、情),以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通过讨论,把个人对此诗内容的理解,上传小组成员共享,就可以使学生的正确认识得到巩固,偏颇的或者是错误的认识得以纠正。学生的讨论越热烈,表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就越深入。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一些疑点也就会被学生发现,为后来教师的教提供了参考。如此做法,比学生一个人坐在那里冥思苦想的效果好多了。

三曰“疑”。学生讨论要根据诗歌的难易程度确定讨论时间,组内讨论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恰到好处。太长则部分讨论已经结束的学生无所事事,闲聊成性。太短则学生的讨论又不够充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在讨论过程中的疑点提出来,教师当众解答,以消除学生在鉴赏和答题方面的障碍。

四曰“解”。经过上述学生共同探究和教师答疑,学生对一首诗歌的理解应该是更充分更深入了。这时,教师布置学生答题任务,学生结合讨论结果,结合教师的答疑活动,对题目进行分散式的独立自主式的组织答案,按照诗歌鉴赏“问什么,答什么,结合全诗分析,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力求规范高效”的解题步骤,学生自行组织答案。答案组织好以后,教师要尽力要求学生养成回头看的习惯,再次认真修改和斟酌学生自己组织的答案。

五曰“传”。为了取长补短,学生把自己组织的答案在做了认真修改和斟酌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同桌之间或者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传阅,以达到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一首歌教案篇(8)

教学内容:

苏少版三年级下册歌曲《小放牛》

教学目标:

1.能准确的按照节奏念出《小放牛》童谣,准备把握其中的切分节奏。

2.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唱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八分休止符和一字多音的地方。

3通过演唱表演歌曲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小放牛》是一首产生在冀中平原的著名儿歌,音乐旋律采用了河北传统的戏剧曲调,为五声调式,2/4拍。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三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乐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后半句旋律相似。这首《小放牛》将中国的神话传说编进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中,用借喻的手法赞扬了赵州桥工艺设计之新颖精湛,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切分节奏,前半拍休止,一字多音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同学们好,我们初次见面首先让我自我介绍一下。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按照我念的节奏来回答我的问题好吗?我走到你的面前就请你站起来响亮的回答我哦!(练习切分音节奏)。

然后你再按照我的节奏方式,帮我问一问你左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接龙

XXXXXXXXX

我叫査老师,同学你好?我叫XXX,老师你好?(点出课件)

“査”这一拍上打响指,如果是两个字的名字,就在打响指这拍空下,如果学生的节奏由偏差的话,提醒他们我是在打响指以后说了哪个字。

一、导入新课:

1、童谣教学(节奏教学)

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念一首河北地区的童谣,请你们听一听童谣里都说到了什么?(师有表情动作地边念边打双响筒)

X X / X X X / X X X / X - X X /X X X / X X X / X -

赵 州 打响指桥 来 什么人 修 ? 玉 石 栏杆 什么人 留?

(这个字要延长)

X X X / X X X / X X /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什么人 打响指骑 驴 桥 上 走? 什么人 推车 轧了 一趟 沟么 一呀 咳。

(这个字要延长)

生:赵州桥……

师:对,赵州桥,你们见过吗?(点击赵州桥图片)査老师带你们看一下这就是童谣里说到的赵州桥。

赵州桥在河北省,是我们国家著名的古代大石拱桥,这座桥啊曾经经历了十次水灾,八次战乱还有多次的地震,但是他还是巍然屹立在祥河智商,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那么这座坚固的大桥到底是谁修建的呢?谁在上面骑驴、推车呢?接着听査老师说童谣的第二段。你听到答案了吗?

X X/ X X X / X X / X - X X / X X X / X X -/ X -

赵 州 打响指桥 来 鲁 班 修 ? 玉 石 栏杆 圣人 留?

X X X / X X X /X X /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张果老 打响指骑驴 桥 上 走? 柴王爷 推车 轧了 一趟 沟么 一呀 咳。

师:你听到答案了吗?(生回答)我们来看看大家听的对不对。(生边说师点出课件内容)。

师:你们愿意跟着我一起来学一学这个童谣吗?(点击童谣内容课件)

边念老师边打双响筒,特别提醒在切分节奏的地方,我是敲了一下以后说的桥和驴这两个字。可以反复多练习几遍。(点击课件中提醒切分节奏的部分)

师:说的真好,就像两个人在对话。嗯,你要回答出我的问题来,我才告诉你赵州桥怎么走啊!

那下面査老师就来问问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我的问题,好吗?

师生共同表演一遍童谣内容

师:有哪位同学想来扮演我刚想才的角色问一问,考一考大家的?记住要有表情和动作。

2、歌曲教学

师:同学们说得的真棒!你们听有两个小朋友忍不住唱起来了。(听范唱1)

一边听一边跟着老师做动作(拍手、拍腿)

师:对了!这样一个童谣还能用歌曲唱出来呢,这就是河北民歌叫做《小放牛》(出示歌词课件)

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的唱,并且跟着老师做动作,看看我们的动作变化了没有。(听范唱2)(拍手、拍退、切分地方拍手后画圈)

师: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声的唱一唱。

师:注意在“桥”和“驴”前面都出现了八分休止符(课件点出切分节奏)多唱几遍

师:这里这两小节的地方也要注意唱准(课件点出第二种切分节奏)。可以结合二拍子拍手练习

师:注意每段的最后一句要唱两遍,因为这里出现了反复记号(课件上点出反复记号)

跟琴唱第一段歌词

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师:其实啊我们歌词里面提到的张果老、柴王爷都是传说中的人物,那是怎么样一个传说呢,我们来听一听。(课件点击赵州桥传说)

师:在这个传说里的张果老骑着毛驴拎着个大袋子在桥上走,还有柴王爷也推着车要来瞧一瞧赵州桥呢。那我们能给这两个人物设计动作吗!骑驴的动作,还有推车的动作

表演:请一个同学扮演张果老,一个同学扮演柴王爷。我还要请一个同学来扮演提问的人,其余同学就是要回答他的人。(教师先表演一下,给予学生相关的示范动作)

根据时间可以请一组或者两组进行表演,加以适当的指导。

小结:今天査老师这节课上的很开心快乐,同学们你们开心吗?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童谣,唱了一首河北的民歌。其实不管是说童谣也好,唱歌曲也好,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是来赞扬了我们的赵州桥工艺设计的新颖精湛,赞扬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能去河北看看这一座著名的石拱桥,记得一定要唱起这首《小放牛》!

最后让我们在快乐的《小放牛》的歌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小放牛》反思

《小放牛》是一首民间歌舞剧,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他。于是两个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地演唱起民歌流行的对歌来。歌曲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的开始部分是以戏曲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刚开始听的时候总笑,不好控制课堂纪律,但学生非常喜欢这首歌曲的旋律,尤其是歌词的幽默吸引了他们,当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后,就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大胆的去创编歌词.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将自己平时所见到的事物编进歌词里来。在展示环节中,可能由于教师的评价手段较单一,没能够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给学生展示的时间也不够充分发,在时间上稍显仓促。在这一节课中我的导入可能有点多了,也发现自己的言语显得很空洞,词语不丰富。不能运用语言艺术来吸引学生。只有亲身练过的东西才能真正的掌握。例如在处理歌曲难点的地方,我只是让学生随着我的节奏一起练习,并没有让他们进行自我实践,这是我疏忽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更加深刻的体验到上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以老师个人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总之,这节课的效果总体还不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小放牛音乐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1.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

同一首歌教案篇(9)

首先,时代距离很远,跨度很大。我国是个诗歌大国,从屈原到陶谢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有着数不清的名家大家,更有浩若星辰的名诗名篇,高中课本中录入了很多优秀的诗歌,有的学生喜欢,而有的却让学生喜欢不起来。总体来说,有些诗歌学生还是喜欢的,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进酒》等,学生在这些课堂上能做到朗朗的读书声不绝,课下还会带着情感去读、诵,上课时争相背诵;也有不少让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的诗歌,如《鹏之徙于南冥》《离骚》《湘夫人》等。这些文章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但是距离现在太遥远,字词古涩难懂,学生不感兴趣,而在他们理解不了的情况下(其实老师也不能说他都能深刻地理解古诗歌,这也就不能责怪学生了),竟然还要他们背诵。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很不愿意接受了。可是,不背不行。因此,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的对诗歌的学习积极性,到最后就丧失了对诗歌的那可怜的兴趣了。其次,教师的一言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万遍,其义自明。诗歌更是如此。诗歌重于诵读。现实情况是很多老师在上诗歌时,就是一言堂。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教室里呼呼流涎地睡。老师诗讲百遍,学生依然困惑。当困惑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学生也就不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了,自然而然学生的兴趣就减少或者消失了。最后,大大小小的考试毁了中国的诗歌。这话需要补充,确切来说,是考试的标准答案减除了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学生一开始是喜爱诗歌的,在他们几岁的时候,甚至是刚会说话不久,都会摇头晃脑地诵读诗歌。那时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体会的,只不过是有的体会的多,有的体会的少,有的深,有的浅……不论什么样情况都是好的,积极的。可是当他们长大了,把随着自己成长而成长的体会呈现在试题答案中时,结局大多就很悲惨。试题答案是标准答案,只要和答案不一样,老师就不敢给分,因为但凡大的考试就是低分,甚至不给分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生稍有不同,就只能被判低分,甚至零分。久而久之,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就背答案,背答题格式,背题型。这样下来,一个机器就产生了。机器哪儿会有兴趣呢?

每每看到学生在学习诗歌时的呆板甚至死气沉沉时,我一直试图想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时,将诗歌作品拉入到现代来,或者用现代的方式(如播放视频、歌曲等)来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这不是古老的,而是我们身边可视可感的鲜活的文学形式。如在上柳永的《望海潮》时,就用林志颖的一首歌《新望海潮》导入;上李煜的《虞美人》时,就用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导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看、听的同时,获得了美的享受,更容易将这种对美的追求衍生到诗歌中去。

2.选取一首比较容易欣赏的诗歌,让学生自己诵读,百遍地诵读。然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胆想象,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这时,不要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即可。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田园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勾勒出心中美好的田园生活。再与诗歌中描写的美好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气象相比较,从而体会陶渊明当时归隐后的喜悦心情。

同一首歌教案篇(10)

一、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1)以应试的标准来衡量诗歌的价值。目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中分数轻情商的现象,很多一线教师盲目追求考试分数,而将很多对学生情感塑造,情商培养有益的现代诗歌拒之门外,必修篇目当成选修篇目上,选修篇目为了迎考复习干脆不上。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教学方法。每首现代诗歌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作者的情感往往一气呵成,即使婉转曲折,局部也不离整体。而在教学中,往往存在将整首诗歌进行肢解,按照现代文的教学思维去理解诗歌的结构,将教学的目光积聚到对所谓重点诗句或重点意象的不断挖掘中,而忽视了整体思想的把握。

(3)以己度人强制式解读。对现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把握往往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甚至是千万哈姆雷特现象,读者往往根据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个人体验得出对主旨不同的理解,只要不背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诗歌文本内容,都用不着全盘否定。而教学中教师的理解往往先入为主,并暗示或左右学生自己的判断,预先设置的标准答案,如果发现学生的讨论结果不甚理想,不符合预先设置的标准答案。于是,纠正学生不理想的答案,精细、全面地讲授自己的标准答案。

二、现代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

(1)关注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实际。现代诗歌对于学生的认知是一种挑战,也是教师教学上的一个难点。这要求教师对教学的构思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鉴赏能力,对于现代诗歌的解读要在尊重学生能力的前提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寻找最佳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进入现代诗歌的意境中去慢慢体会。

(2)讲求解读,也要突显建构。教师仅有对现代诗歌文本意象、意境、主旨、语言和手法技巧的解读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建构----即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转化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能力。

(3)重视引导,也要关注师生互动。现代诗歌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又是一个双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并尊重彼此的主体性。学生要在教师的安排下做好预习,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对解读障碍要能大胆发问,并进行互动交流。教师也要打破传统的一人唱主角的教学模式,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学生的表达,并及时给予有效的点评和指导。

三、现代诗歌教学的具体方法

(1)灵活设计导语,为教学做好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不拘形式地设计情境,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中,引起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2)热情朗读文本,为正确把握情感态度做好准备。现代诗歌的学习理解离不开学生从初读感染到再读感受到多读感知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3)感时生情,知人论世,领略风景。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要真正读懂一首诗,还要探秘他的现在和过去。借用诗歌里的说法,叫做感时生情,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在阅读诗歌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思想倾向、风格流派及创作动机等;所谓“论世”就是指要联系与该诗有关的时代背景去考察作品的思想内容。诗人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的,诗评家称之为“感时生情”。一首现代诗歌无论是关注社会还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它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曲折的反映,诗歌产生的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影响会在作品中以隐讳的意象来间接地透露给读者。

上一篇: 商业地产招商工作总结 下一篇: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